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拾遗序¶ (自动笺注)
No.1951
*熾盛光道念誦拾遺
雲間沙門靈鑑
天竺法師慈雲尊者
行光教示滅于錢
天竺道場。
門弟子靈鑑
以所稟法師道德
化乎當世
三昧行法施於後代發揚四種
在乎斯文
行法之盛不可以不紀。
於是
遺編
獨有熾盛光道念誦儀未廣流布
遂更釆諸文補助始末
因舊五章增為七科
(新添示方法釋疑)示方法乃。
取於本經令。
造修者有據
釋。
疑則華梵等道兼該
其間壇場儀軌
皇朝譯經三藏大卿
紀行世此不委明。
餘皆沿襲舊文不忘乎本云爾
熾盛光道念誦
天竺寺天台教觀沙門遵式
法儀施設在乎當為主。
若言理有歸何
諍論除傳者不肖醍醐殺人
熾盛光大
真言者。
大聖垂愍別示神方
雖言小異
功深難測
專心暫誦立見有功
豈在載言
第一壇場供養自有三意。
初示清淨處者。
經文但云清淨處。
不別指方隅
又云於國
於家及分野處。
定須閒靜離於闠鬧。
別求
淨地者。
或若一家災難起時
貧庶之士。
屋但
逾尋室唯方丈
四迫隣含傍遠精藍
豈亦專
令別求淨地。
若其無者便合坐受災耶。
理而
推之決不然矣。
今作二意若貧者秖於所住選
勝處
便於淨地安立道場(若大悲經中。
用刀呪二十一遍。
畫地
為界。
想到處為界。
災難變緣急準此
便可持誦)。
若國王大臣豪富者。
選取上處避喧遠穢。
逈絕之室及先非穢染。
新立堂宇最為第
一。
苾芻精舍亦選可知
當於其處作誦
場。
二立道場法。
國王臣庶並須預空其屋。
淨潔掃灑香泥塗地
隨看廣狹安道場。
香壇上正面安釋迦像。
曼殊普賢觀音
像從之。
四方護世四天王像。
壇中佛前安
忿怒明王像(聖捺迦忿怒金剛童子菩薩成就軌儀上卷
金剛藏菩薩云。
菩薩法。
白㲲用牛尿洗。
復用香水濯之。
於閒靜處
對佛前舍利塔
不應皮膠彩色
畫筆色盞須新者。
畫匠澡浴
淨衣八齋戒。
吐氣以衝其像。
不與畫人論其價直
其像獨身海涌出。
吠瑠璃色。
身有六臂
臂膊𦟛停相貌充滿
面有三目
其目赤色
首戴寶冠
狗牙上出口咬下唇
顰眉威怒
又於海中畫一寶山
像以左足踏於寶山
山上有妙蓮華
以承其足。
右足在海中立沒其半膝。
第一手金剛杵作擲勢。
二手持母婆羅棒。
謂棒一頭鐵杵形。
第三執鉞斧。
第一手把棒。
第二手如擬勢。
金剛舒頭指。
三手持劍。
大蛇於身角絡繫。
又以一切毒蛇
釧臂釧腰絛瓔珞耳璫繫髮。
又以大蛇繞腰三匝
身背圓光
火焰圍繞
火焰外有雲電
相輔翼也)以設覩嚕形對之(梵語設覩嚕。
此翻為冤。
即畫冤家形於忿怒明王前也)餘繞四壁
列諸星曜淨居
天等位。
供養取意自裁
供養者。
並懸新繒
旛華
珍果名香飲食
種種精美竭誠盡力
若實貧乏亦隨己所有盡出供養
無令隱惜
誑聖欺心
第二示方法經云我今說過娑羅如來
所說
熾盛光大威德陀羅尼災難法。
若有
王及大臣
所居之處國界
或被五
陵逼
羅睺彗孛妖星
照臨所屬本命宮宿
及諸星位或臨帝座
於國於家及分野處陵
逼之時。
或退或入作諸障難者。
但於清淨
置立道場
念此陀羅尼一百八遍或一千遍。
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
依法修飾壇場
至心受持讀誦
一切災難悉皆消滅不能為
害。
乃至云。
若有苾芻苾芻尼族姓族姓女。
受持讀誦陀羅尼者。
成就八萬種吉祥
事。
除滅八萬種不吉祥事等。
據於經文
四義
一所三障
二能勝法
三明
用。
四顯陀羅尼
經云一切災難悉皆消滅
切之言包乎三障
業障分明
然由煩惱
故有業。
業必招報也。
內身外報災難等事
報障也。
專明內心
煩惱障也。
若起決定
心動發身口。
必牽來報者。
業障也。
若爾
災星異都不關心
云何業障
答此乃外
相表業將起。
是業責報之相。
業障感報。
故其
現前
業障外彰報對不久
若無方法何以
禳之。
所以第二有能消方法
一日二日三
乃至七日。
誦此陀羅尼一百八遍。
表破一
百八煩惱
成就百八三昧。
或一千遍成就
法門
故約三業持呪
三德方法
以事表
理但於清淨處。
置立道場處。
清淨身沐浴
以外內表作法身。
念此陀羅尼
欲知智在
說表般若
至心受持
信力故受念力故持。
擬作解脫
作法若成。
必惡滅善生
第三
明於力用
夫人身本於不淨
蓮華本於淤泥
近因三業規矩
遠成三德妙義
身業成能
報障
口業成能煩惱障
至心能禳業障
三業既消即成三德
故第四顯陀羅尼
體三
障既其以轉理數成於三德
報障轉成法身
德。
煩惱障轉成般若德。
業障轉成解脫德。
三法陀羅尼三德妙體非空而空慧光熾
盛。
非寂而寂具大威德。
九界惡持佛界善。
遮持不二一具三言三即一。
苟非三德
呪。
安能成就八萬種吉祥事。
除滅八萬種
不吉祥事耶。
略示如此
委陳行相
摩訶
具明
第三揀眾清淨經云。
若有國界不安災難
競起
清淨眾揀眾為二。
一舊行清淨。
入道行清淨。
舊即出家已來精翫律範定
慧循修。
遍檢七支曾無一過
大集開其悔淨。
尚名污道
近世三學難具。
四儀易頹。
但取隨
如法之僧。
不犯重戒曾無醜露
檀越信奉
亦得清淨
恐揀眾太精世少良導。
塵埃
三業彰露
為貪供養誑說清淨
南山
人前似人屏處如鬼。
天龍見鬼嗤誚
此又何能持呪却災乎。
又何能使列宿收光
妖怪滅影乎。
二入道場行清淨者
眾雖舊行
淨潔堪為福田
入道更加嚴肅
先須洗
染新淨衣料理威儀
去就安庠生人
敬。
每日沐浴飲食洗漱
勿得語笑施主調
謔。
瞻望堂室道場未滿
預籌信施喜恚多少
非時湯果無度須索
飲食麁細勿起恚愛。
睡勿倚。
謦咳彈指警喧俗舍。
可意知勿使
生人譏誚
為國王大臣
彌加至誠肅清
業。
可以意知
第四誦呪法夫誦呪法者。
歷覽念誦部。
文設軌不同
今取大意略示。
禮佛前及
後誦。
皆須一上滿一百八遍。
據此文須厲聲
令聲不得有間
鑽火法。
運手間斷則煙
歇滅取火不成
今亦如是
又如[虫*莆]蠦祝蟲
為子。
聲聲不絕成方罷。
今亦如是
若一
發聲未滿百八。
則呪功不成
所作空過
兼有障難
若水火事起時心念言。
我呪
法未斷即來續之。
至去須心懸不斷
中間
得接人言語。
來時復心念言。
我已復來續滿
呪數。
除此急外餘事不得輒開。
若故開者定
障難
宜專慎之。
不得行來做作運口
誦及正誦持應接人語
快須滿數然後作事
兼並須界內或跪或坐。
誦之輒不得離界又
壇內若一日二日至七日。
不得一彈指
闕人誦呪
唯除禮佛飲食時。
多見時僧不
觸犯
任意亂為笑語不拘
出入無度飲食
不節
恣飡藥石果蓏及食供養三寶鬼神
齋食
立行住皆口誦不拘界內界外
不禁聲色
身心奉節度。
非唯自生障道。
令施主返得災殃
縱未現應亦全無益。
消信施不念地獄
哀哉苦哉。
善思之惡切
之。
不在讀過在行持。
近世滋彰卒難改
革。
有識之者寒心思之。
第五三業供養
禮請陳意自為七。
一者三業
供養
二者奉請三寶
三者讚歎三寶
四者作
法持呪。
五者禮佛
六者懺悔
七者行道
旋繞
入道場。
先令一人持呪
結界護持恐有留
難。
結界竟然可以作法
**第一行者三業供養法(方法如法華中所著)
一切恭敬信禮常住三寶(一禮各想三寶性海
無能無所畢竟平等
一切
眾生同入此三寶海中
起已各胡跪
手執香爐端身正意
口自唱言)。
嚴持香華如法供養
願此香華諸佛受用
滿一切佛法僧前。
諸天仙眾日月星宮
為光
明臺作佛事(運想如常)。
供養一切恭信。
**第二行者召請三寶方法(各各胡跪手執香爐
一一專想召入道場。
證明持呪
放大光明
照彼家國及其分野為除災難應當目注
心存如見三寶聖眾。
入於道場念念不移
首者唱云)
一心奉請
總持教主釋迦牟尼佛(每位三請運想如常)。
一心奉請
南無過去娑羅
一心奉請
南無過去七佛
未來彌勒
賢劫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一心奉請
南無陀羅尼一切密言清淨
寶。
一心奉請
南無忿怒明王金剛菩薩摩訶
薩(聖捺迦金剛童子菩薩成就軌儀經中卷。
爾時金剛菩薩大眾言。
忿怒有無威德大神
通力
善能調伏調伏故示諸方便。
從於三昧生此菩薩
適纔憶念一切鬼魅悉皆馳走
一切惡心眾生
皆當損壞
一切災禍悉皆除滅
經云。
忿怒王菩薩即金剛手。
壇場主。
彌加虔請必希降臨)。
一心奉請
南無曼殊室利菩薩
普賢菩薩
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
南無總持王菩薩。
金剛藏菩薩
十方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
南無聲聞緣覺一切聖僧
一心奉請
南無梵釋天等淨居諸天
護世
一切天眾(此位已下。
俗眾作禮比丘立)。
一心奉請
南無空天九執大天
二十八
宿十二宮一切聖眾。
一心奉請
閻羅王十八獄主。
主善罰惡
靈祇
行病行藥行災鬼王一切聖眾。
一心奉請
此所住處伽藍神守正法者(為施主
此位不須請)。
一心奉請
一境靈壇社廟五聖王子
隍神等一切聖眾。
一心奉請
施主宅內護宅龍神
方隅禁忌
務庫店守護神眾。
中長宮宿元辰
除災
注福一切神眾(若國若家。
但看住處各有所事
隨意加減周旋三請)。
上所奉請一切三寶
釋迦牟尼娑羅王佛。
不捨大慈大悲
領諸眷屬我所居。
受我
供養及諸星曜。
一切靈祇各承三寶威光
來集會。
我今此處作大吉祥
誦持神呪惟願
守護
使無留難令諸有情。
獲福無量如是
三。
此召請法但只入時用。
餘則削之。
須當
懇告希望降臨
**第三讚歎三寶法(請三寶已。
眾名起立合掌
令施主手執香爐
跪對三寶專聽
陳意。
流淚懇告
必取所成求大吉祥。
除滅災障
心念三寶
微妙功德
口同宣偈。
讚歎呪願)
如來色身
 世間無與
 無比思議
 是故敬禮
 如來無盡
 智慧亦復
 一切法常住
 是故歸依
   (讚歎已述建道場回向菩提所求吉祥隨意陳述)。
**第四依法持呪(歎述竟。
眾名一禮胡跪同聲稱云)
南無佛南無南無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
無過娑羅(三稱竟即作是言)。
我今當誦過去娑羅佛所說
熾盛光大
陀羅尼曰。
曩謨。
三滿哆(一)母馱喃(二)阿鉢羅(二合)底(丁以切下同三)
賀多舍(四)娑曩喃(引五)但儞也(二合引)他(六)唵(引七)佉
佉(八)佉呬佉呬(九)吽吽(十)入嚩(二合下同)囉(十一)入嚩
囉(十二)鉢囉(二合下同)入嚩囉(十三)鉢囉入嚩囉(十四)底瑟
姹(二合下同十五)底瑟姹(十六)瑟致哩(三合下同十七)瑟致哩(十八)
娑發(二合下同)吒(十九)娑發吒(二十)扇底迦(二十一)室哩(二合)
曳(二十二)娑嚩賀(二十三)
陀羅尼者。
一切如來同共宣說
若有苾芻
苾芻尼族姓族姓女。
受持讀誦陀羅尼
者。
成就八萬種吉祥事。
除滅八萬種不
吉祥事。
乃至一切四眾
佛所說皆大歡喜
**第五禮佛方法
行者持呪意。
一心正身
威儀次第
禮諸佛法猶如虛空
應物現形
如對目前
一一皆然
行者自知身心空寂
法界一一佛前。
悉有此身頭面頂禮
令施
主隨禮一一起伏
齊整勿令失儀
唱云
一心頂禮
本師釋迦牟尼佛法界(運想如常)。
一心頂禮
過去娑羅法界
一心頂禮
過去毘婆尸佛法界
一心頂禮
過去尸棄法界
一心頂禮
毘首尸法界
一心頂禮
迦求村法界
一心頂禮
迦那舍牟尼佛法界
一心頂禮
迦葉佛法界
一心頂禮
當來彌勒佛法界
一心頂禮
十方三世
賢劫千佛法界
一心頂禮
十方佛舍利形像支提寶塔
一心頂禮
總持法藏大威神呪
一切
清淨妙法
一心頂禮
忿怒明王
金剛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
總持王菩薩。
金剛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
十方一切諸大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
聲聞緣覺道賢聖僧
(跪膝手執香爐
心念云。
我及眾生無始常為三業六根重罪所障。
不見諸佛不知出要。
但順生死知妙
理。
我今雖知猶與一切眾生同為一切重罪所障。
今對釋迦十方佛前普為眾生歸命懺悔
惟願加護今障
消滅)。
普為梵釋四王遊空天等
一切眾生
悉願
消除三障
歸命懺悔
**第六懺悔方法
行者禮佛竟。
即於法座前。
正身威儀燒香散華
存想三寶畟塞虛空
目前一心一意
普與眾生懺悔法。
生重
慚愧
發露無量劫來。
及至此生一切眾生
三業所造一切惡業
相續心。
於今日乃
至盡未來際。
終不更造一切惡業
所以者何。
業性雖空果報不失
了空之人尚不作善況
復作罪。
造罪不止悉是顛倒因緣
則受妄
果。
是故行者以知空故。
大慚發露懺悔
(逆順十心如常)。
至心懺悔比丘(某甲)歸命頂禮
十方一切
三寶
釋迦牟尼娑羅王佛曼殊室利
忿怒
明王
金剛菩薩摩訶薩等。
願起哀憐現前
明證
我與法界一切眾生
心性平等威德
盛。
具足總持
同佛所證。
清淨涅槃最上安樂
無始迷惑不了
無明流於生死中受
熱惱
為身意造諸惡業。
十不善法五逆
七遮。
佛律儀侵損常住
謗法謗人謗無因
果。
如是罪障無量無邊
當墮阿鼻及諸地獄
畜生餓鬼惡道受身
百劫千劫無出期。
惡業故現感災殃
五星陵逼本命宮宿
及諸
星位羅睺彗孛妖怪惡星作諸障難
現身
疾病王法所加。
水火盜賊劫奪漂燒。
冤家
諸惡橫事
厭禱呪詛一切不祥
今奉本師
釋迦佛教
誦持威德神呪
如是災難
滅除
一切吉祥令得成就
惟願世尊諸大
菩薩
受我懺悔滿我所求。
令我熏修莊嚴
慧。
弘通佛法開化眾生
三寶光揚法燈相續
諸天星宿增長威權
風雨以時護持國界
君聖化臣宰忠賢
萬姓四民各臻福壽
十方
施父母師僧。
法界眾生一切含識
三障
除同成佛道(懺悔歸命三寶)。
施主當誦此文至心懺悔在家弟子(某
甲)稽首歸命
十方三世三寶
本師釋迦牟尼
佛等。
娑羅王佛。
七佛世尊惟願大慈大悲
懺悔
我與法界一切眾生
無始迷妄
貪瞋癡諸惡業。
惡業故。
在三塗受諸
苦報。
罪畢得出偶受人身
惡習難除餘業殘
報。
及以今生更造
殺生劫盜嗜酒貪非。
欺誑
無道背理求財。
以是因緣未來惡報
現感災
殃橫羅惡事
五星陵逼羅睺計都彗孛
鎮臨宮宿
災難並起種種侵陵
宿世
家競相謀害。
諸惡橫事口舌厭禱呪詛毒藥
官事所牽禁繫枷鎖
受諸楚痛
水火盜賊
奪漂焚錢財舍宅一切破壞
所有眷屬離間
鬪諍互相殘害
如是種種惡報
由心所生
慚愧剋責。
日嚴道場
歸命三寶諸佛賢
聖。
惟願悉來受我懺悔
發露眾罪不敢覆藏
燒香散華誦持神呪
作除障難法求大吉祥。
一切惡曜災星傍臨正照冤家呪詛不吉
祥。
永得消除無使侵害
又願十方三寶菩薩
天仙威德呪王加持覆護
變災為福皆得吉
祥。
富足錢財充盛眷屬
所求皆得一隨心
飲食豐盈壽命長遠
六親和穆圍苑滋榮
同心常奉三寶
深信因果無敢為非
讀誦
大乘願求淨報。
生生之內常住佛家
受受之
身行菩薩道又願。
皇帝聖主
仁慈廣大覆育黎甿
雨順風祥邊
中靜
州縣官屬。
受寵恩彌加清顯
境邑
之內百姓咸安
彗孛諸星不興災難
然後
空法六道四生
此道場所福業
一切
回向成佛道(懺悔發願已。
歸命三寶)。
**第七行道方法(行者正身威儀
右繞法座安。
徐步
三寶課誦經典了。
音聲
性空亦知身心如雲如影。
舉足下足無所得
亦知此身影現十方
充滿法界無不普現。
圍繞諸佛三寶稱云)
南無佛南無南無南無釋迦牟尼
南無娑羅王佛南無過去七佛南無
十方諸佛南無熾盛陀羅尼南無總持
王菩南無金剛菩薩南無曼殊室利
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十方一切菩薩摩訶
薩(三稱已誦熾盛光經供養三寶然後三歸依)
自歸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無上心。
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
聖眾。
 (竟方共坐食此是初日餘時除召一日乃至七日晝夜準此)。
第六釋疑疑者曰。
斯經作法
專以持呪
主。
孤山法師
於請觀音記中。
不許梵誦
令華音不遵梵誦
梵誦者排彼華音。
疑既
在心功何成就
釋曰。
華梵雨存適時之變。
法持誦功力弗殊。
有偏弘恐妨通論
如無
梵學指教可以從華。
若其專據華音不許
誦。
二合三合之例無用空翻。
荊溪云。
當知
西方三合聲。
翻譯流類音字俱。
翻如
如是我聞等諸顯教能詮。
若翻字不翻音如
陀羅尼
句絕處引。
或有須急呼。
斯皆譯人
指示此方聲勢
僧傳十科翻譯為首
智者
詳之無勞致。
或日
變災為福。
報應之說
出乎釋典
儒宗則天命所賦。
何所祈禳
解曰。
尚書金縢歷代所寶遇有災變
開取其法以
禳之。
又曰。
作善降之百祥
不善降之百殃
周易所謂一言千里之外應之。
一言不善
千里之外違之。
況其邇者乎。
宋景公
言善熒惑三徙
布在方冊如日星。
有見
法持呪即引。
仲尼云吾禱久矣
仲尼聖人
也。
聖人無過言豈虛哉。
仲尼之徒皆其弟子
同乎聖人無過
豈免濫聖之非且子夏喪明
乃云。
天乎予之無罪。
友人謂曰。
子居河上
人疑汝如夫子
罪一也。
奉聖師尚或惑
之。
狥名之徒堅守偏見
雖曰排釋實是破儒。
或云。
此法專為國主大臣
一切庶民及諸眷
屬。
災難法得大吉祥。
出家之人視身如寄
小乘無常苦空念念生滅
大乘則心安實
相造境即中。
何災可消何福可禳。
今謂不然
經云。
若有苾芻苾芻尼
族姓男族性女。
受持
讀誦陀羅尼者。
成就八萬種吉祥事。
除滅八萬種不吉祥事
據乎經文何隔道俗
聖人祕密語詮微妙法。
非凡所知
三乘
行人引道修行
或遇梵命及諸災難障乎。
不得熏修
詎有守愚弗遵勝法
世有苟名
之徒。
挾邪拒正。
如經所謂
雖說行在
有中。
見有變災為福之言。
又弗細尋經旨便
俗事豈非偏執
生善滅惡諸經率同
非此而是彼乎。
金光明中惡星災異令當
聽是經請觀音經生身
十地未免虎狼師子
等難。
當須稱名持呪
在聖尚然居凡奚捨。
是內有實德
必須外假熏修
障道因緣以之
寂滅
是故經云功德無比良在茲焉
第七誡勸檀越修福慧之門。
置於菩提
之道。
實難實易。
得之即易失之即難。
如善
鑽搖醍醐可獲。
不善者漿猶難得
此亦如
是。
善用心者。
一華一香功等虛空
一偈一句
累滅道成。
不善者。
人天近果尚失。
何況
勝因
沙門者。
名世間眼。
世間盲瞑即
須導之。
不然則非沙門
如來遺囑令無慳悋
財施人。
奉聖言故斯誡勸。
近見檀越
家。
有信向請僧歸舍。
設食讀經望其福慧
勢力損財無善儀則。
敬慢不分是非寧別。
倚恃豪富
放縱矜高
反言衣食庇廕門僧
請喚道場便言恩幸趨瞻失節朗責明訶。
設法穩便驅。
使門僧無識恐失依棲
苦事
先為免勞施主縱有法則豈敢輒言
檀越
門僧不說。
訛謬之迹自此滋彰。
不掃廳堂
便張法席。
未斷葷穢輒請聖賢
至於迎像延
尊。
不避旋踵致敬
儒典所謂過尊之
位必趨況其三寶
荊溪大師云。
凡建道場
先嚴然後請像。
世人口云求道滅障。
置道
場時。
令愚童慢竪猥服躶形
云將像來取像
去。
以此觀之可悲之甚。
又云。
雖置道場傲慢
尊像
反招罪累滅障良難。
又經云。
佛滅後供
養像者。
在世無別
云何世人視同土木
之大慢禮時薄敬。
而怪無福報者可弗暫思。
又石壁大師云。
斷奠齋筵不如禮席
誠哉此
誰肯暫聽
徒喪財力實無福報
故使世間
貧窮多富足者少。
由此而然。
今觀檀越
有識請問佛法
甚深福慧云何修行
下氣
低心屈膝接足敬奉為師。
設法筵先往取
則。
嚴灑廳觀齋潔身心
香異珍果美食
預備支儲。
請迎勤重承按眾僧。
虔想十方
眾聖
來入我家慚悚驚惶
如僕奉大家
婆羅門事火。
遵依法式不得師心
勿憚勤勞
事事供給
可意裁。
此事千條不可盡說。
略示五事粗可行持
第一欲陳法會
中長
幼盡須同心
去其酒肉五辛等物。
施主每日
隨僧禮佛陳吐懺悔
第二齋僧次躬須給
侍。
不得坐於僧上。
稱是主人放縱談笑
第三
佛前供養須倍於僧。
凡聖心事事精細。
四盡其所惜施佛及僧。
勿得隱細用麁。
世世
失意果報第五道場緩急不得使僧。
此是
福田翻為僮僕豈得然乎。
我今此說智者知
之。
有愚者為檀越之家。
嫌難遵奉
門僧無識
見有揀眾之言。
恐為所鄙不能盡行
吾知此
文將被燒滅。
十方三寶
有識用力護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