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221a 页
天台四教仪集注卷第九     稼九
南天竺沙门  蒙润  集

「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燄慧地五难胜地六
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
云地(巳上九地地地各断一品无明證一分中道)。」

【以正无相入众生界同于虚空名离垢地
光慧信忍习佛之道极净明生名发光地
顺无生忍观一切法名燄慧(地顺忍修道三界无明莫
不皆空名难胜地上顺诸法观于三世寂灭无二名现前地观诸烦恼不有不无常
向上地念念寂灭名远行地以)无生观舍于三界名不动
卷九 第 221b 页
地入于上观光光佛化无生忍道名善慧
地入中道观受佛职位既同真如亦等法
界妙云普覆名法云地。】

「更断一品无明入等觉位亦名金刚心亦名
一生补处亦名有上士。」

【于十地后心用观更断一品方入等觉四
教义四(十四)云即是边际智满入重玄门若
望法云名之为佛望妙觉名金刚心菩萨
亦名无垢地菩萨三魔已尽馀有一品死
魔在断无明习也(文)集解云解入百千三
卷九 第 222a 页
昧照一相无相寂灭无为望于妙觉犹有
一等比下名觉故名等觉所修观智纯一
坚利喻若金刚名金刚心(文)一生补处者
犹有一品无明故有一生过此一生即补
妙觉之处观音玄记上(四)云犹储君之义
(文)妙宗上(廿三)云有惑可断名有上士(文)。】

「更破一品无明入妙觉位坐莲华藏世界七
宝菩提树下大宝华王座现圆满报身为钝
根菩萨众转无量四谛法轮即此佛也。」

【四教义四(十五)云金刚后心朗然大觉妙智
卷九 第 222b 页
穷源无明习尽名真解脱翛然无累寂而
常照名妙觉地(文)藏者包含十方法界悉
在中也(文)七宝菩提树者七宝众多表无
量故大宝华王座者妙玄(玄十二)云或言寂灭
道场七宝华为座身称华台千叶上一一
菩萨复有百亿菩萨如是则有千百亿菩
萨十方放白毫及分身光白毫入华台菩
萨顶分身光入华叶菩萨顶此名受法王
职位穷得诸佛法底而得成佛华台名报
佛华叶上名应佛报应但是相关而巳不
卷九 第 223a 页
得相即此是别佛果成相也(文)钝根菩萨
者迷中重故次第修證达通宝所对圆名钝。】

「有经论说七地巳前名有功用道八地巳上
名无功用道妙觉位但破一品无明者总是
约教道说。」

【华严云菩萨未至第八地时如人乘舡欲
渡大海未至大海多用功力若至八地从
大方便近佛智慧无功用心不加功力妙
觉位但破一品无明未审㨿何文说诸文
但云断十二品称为妙觉也。】
卷九 第 223b 页

「有处说初地断见从二地至六地断思与罗
汉齐者此乃借别教位名名通教位耳。」

【至六地断思与罗汉齐者取十度义以第
六般若空慧断惑故也如止观第六借位
(云云)十度者六度外加愿智力方便。】

「有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此
借别教名明圆教位也。」

【三贤者别住行向住果报上义则属圆此
仁王经偈文。】

「如此流类甚众须细知当教断證之位至何
卷九 第 224a 页
位断何惑證何理往判诸教诸位无不通达。」

【此乃观师示人判教之方能知此者不但
别门可通于一切教皆无壅矣。】

「略明别教竟。」

【此教明纵横者别论不出性横修纵因纵
果横通论因果各具纵横性但有横修具
纵横初性横修纵者妙句九云若伹性德
三如来是横修德三如来是纵(前后而得)先法
次报后应亦是纵(一性二修)记九云性德之名
名通别教别教虽有性德之语三皆在性
卷九 第 224b 页
而不互融故成别义若三在修前后而得
道理成纵又妙宗云别人不知本觉之性
具染恶德是故染恶非二佛性别修缘了
显本法身(修纵)亦为不知本觉之性具染恶
德不能全性起染恶修乃成理体横具三
(性横)次因纵果横者光明记一云行智理
三次第资发修时纵也法报应三果中齐
显證时横也良由此教本有法身为惑所
覆故须别作缘了之功相资显发复由此
教性具三法而不相收故使三身横显此
卷九 第 225a 页
指修纵只是因纵性横成于果横修性因
果相对别论也次因果各有纵横者文句
二云别家因时三法纵横果时三法亦纵
横因纵如向因横即性横也果纵如妙玄
九云法身本有般若修成解脱始满果横
亦如向说须知此教因果三法次第即纵
各异即横妙玄五云资成在前观照居次
真性在后此三竖别纵非大乘此三并异
横非大乘次性但有横修具纵横者性横
如上性中三法未论起修无前后故则无
卷九 第 225b 页
纵义凡言修者通因通果因果既具各有
纵横修任运有也。








「次明圆教者。」

【四教义一(三)云圆以不偏为义此教明不
卷九 第 226a 页
思议因缘二谛中道事理具足不别但化
最上利根之人故名圆教也(文)又云圆教
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
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證者不无
浅深之位今明入道亦具四门而诸大乘
经意多用非空非有门以明位也(文)释签
(二十)云圆教菩萨以界外灭谛为初门(文)。】

「圆名圆妙圆满圆足圆顿故名圆教也(此释圆名)。」

【三谛圆融不可思议名圆妙三相即无有
缺减名圆满圆见事理一念具足名圆足
卷九 第 226b 页
体非渐成故名圆顿。】

「所谓圆伏圆信圆断圆行圆位圆自在庄严
圆建立众生(此释圆法)。」

【圆伏五住圆常正信圆断五住圆行一行
一切行圆位位位相摄妙用华严故云自
在四悉普益故云建立如止观一(三)。】

「诸大乘经论说佛境界不共三乘位次总属
此教也。」

【一代教中唯除鹿苑显露无圆诸大乘经
凡说圆法皆佛境界也不共三乘位次者
卷九 第 227a 页
拣异别教不共二乘今圆是佛乘故不共
三乘也。】

「法华中开示悟入四字对圆教住行向地此
四十位华严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所有慧
身不由他悟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此明
圆四十二位维摩经云薝卜林中不嗅馀香
入此室者唯闻诸佛功德之香又云入不二
法门般若明最上乘涅槃明一心五行又经
云有人入大海浴已用一初诸河之水又娑
伽罗龙澍车轴雨唯大海能受馀地不堪又
卷九 第 227b 页
捣万种香为丸若烧一尘具足众气如是等
类并属圆教。」

【开示悟入如前释初发心者三因性开发
即初住位二住已去莫不皆然故结云圆
四十二位薝卜等者薝卜翻黄花观众生
品天女诃身子之文净名空室表常寂光
入不二法门者彼经三十一菩萨各说入
不二法门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
不二法门文殊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
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荅是为入不二
卷九 第 228a 页
法门于是文殊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巳
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
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叹曰善哉善哉乃至
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文)须知
三十一菩萨乃以有言言于无言文殊乃
以无言言于无言净名乃以无言无言故
文殊叹云是真入不二法门也般若明最
上乘者金刚经云如来为发最上乘者说
涅槃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谓大乘大
般涅槃佛性之理又经云者大经云譬如
卷九 第 228b 页
有人在大海浴当知是人已用一切诸河
之水辅行一上(廿七)云理具诸法如海水修
观行者如在浴也行摄一切名为巳用(文)
娑伽罗此翻咸海如来龙王圆顿教雨为
上根性不雨三教下类之地首楞严云捣
万种香为丸若烧一尘具足众气(文)辅行
一上(廿七)云理性如丸观行如烧诸法顿发
名具众气(文)。】

「今且依法华缨络略明位次有八一五品弟
子位(外凡出法华经)二十信位(内凡)三十住位(圣初)四十
卷九 第 229a 页
行五十回向六十地七等觉(是因位末)八妙觉(是果位)。」

【法华但有五品六根璎珞具明五十二位
妙乐一一(四)云若云圆位(六)即亦足何须
更列四十二耶以分真位长故借别位分
其品秩(文)或者据此谓圆教本无位次但
借别显圆然妙乐意以五十二位在经论
中多被别人祖师用释圆位故云借耳又
有云五十二位名虽在别圆亦同用以分
浅深岂可圆教全无位次大品四十二字
华严初住八相法华五品六根皆圆位义
卷九 第 229b 页
也故曰显一理则始终无二存诸教则因
果历然既禀教修行安得无位耶又拣诸
文开合有四一开前合后如大经三十三
(住行向为三十地等妙为三)二合前开后如仁王十
四般若(合三十心为三十地为十等觉为一总十四忍转入佛心名之为智)
三前后俱开如大品四十二字(对四十二位)
前后俱合如法华开示悟入及游四方(对四十位)
妙宗上(廿三)又楞严明位有六十前加三渐
(名字即)及立乾慧地(观行即)向后地前立四
加行并常五十二位共成六十。】
卷九 第 230a 页

「初五品位者一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
毁訾起随喜心问随喜何法荅妙法妙法者
即是心也妙心体具如如意珠心佛及众生
是三无差别此心即空即假即中。」

【文句说随顺事理无二无别喜是庆已庆
(文)妙乐十(十三)云事理祇是权实异名了
此权实即非权实故无二无别即随顺开
权显实之事理也言巳人者理有事故故
能庆人事有理故故能自庆又不二而二
故庆巳他二而不二了非已他妙玄五(二)
卷九 第 230b 页
云若人宿植深厚或值善知识或从经卷
圆闻妙理谓一法一切法(假)一切法一法
(空)非一非一切(中)不可思议起圆信解一
心中具十法界如一微尘有大千经卷欲
开此心而修圆行圆行者一行一切行谓
十法成乘十心成就其心念念悉与诸波
罗密相应是名圆教初随喜品位(文)妙法
即是心者指要钞上(四)云经家释经题法
字约此三法各具三千互具互融方名妙
法然虽诸法彼彼各具若为观体必须的
卷九 第 231a 页
指心法三千起信论云所言法者谓众生
心妙心体具者止观五(十三)云一心具十法
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十法界具百法界
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
世间此三千法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
尔有心三千具足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
法在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后辅
行五中(七)云言无心而已者显心不无言
介尔者谓刹那心无间相续未曾断绝才
一刹那三千具足若具三千即具三德又
卷九 第 231b 页
介尔者介者弱也谓细念也但异无心三
千具足(文)如如意珠止观五(十七)云如如意
珠天上胜宝状如芥粟有大功能净妙五
欲七宝琳琅非内畜非外入不谋前后不
择多少不作觕妙称意丰俭降雨穰穰不
添不尽盖是色法尚能如此况心神灵妙
宁不具一切法耶(文)记中表法约理解释
须者寻之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者释签二
云当知三法即是不思议广大法界应了
此理具足佛法及众生法虽复具足心性
卷九 第 232a 页
冥妙不一不多又众生及佛不出于心故
无差别名心法妙是故结归三无差别方
名为妙十义书云以我一念心法及一切
众生十方诸佛各各论于事造人人说于
理具而皆互具互摄方名三无差别又指
要云是则三法各具二造方无差别此心
即空假中拾遗记下八云三观之首皆言
即者指一念心即三谛故言即空者非即
偏空乃观一念即圆空也此空能破三谛
相着故云一空一切空(三观悉彰破相之用也)言即
卷九 第 232b 页
假者非即偏假乃观一念即妙假也此假
能立三谛之法故云一假一切假(三观悉彰立法
之功也)言即中者非即但中盖指一念即具
德中此中能妙三谛之法故云一中一切
(三观悉是绝待之体也)。】

「常境无相常智无缘。」

【此境智冥一。】

「无缘而缘无非三观无相而相三谛宛然。」

【而言境智也止观第一常境常智后复云
以无缘智缘无相境以无相境相无缘智
卷九 第 233a 页
智境冥一而言境智辅行释云实相无相
无相亦无实智无缘无缘亦绝何者境虽
无相常为智缘智虽无缘常为境发智虽
缘境称境无相境虽发智令智无缘无缘而缘照
境无间故云以无缘智缘无相境无相而相发智
宛然故云以无相境相无缘智。】

「初心知此庆已庆人故名随喜。」

【此结成随喜也五品初心知此妙心体具事
理三千境观之法庆巳有智慧庆人有慈悲。】

「内以三观观三谛境。」
卷九 第 233b 页

【大意云三谛三观三非三三一一三无所
寄谛观名别体复同是故能所二非二。】

「外以五悔勤加精进助成理解。」

【止观七云唯法华别约六时五悔重作方
便(光约四种三昧相对而说不可以光明弥陀亦论五悔为妨)修忏要
旨云所以悉称悔者盖皆能灭罪故也劝
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
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倒求三界之心发
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文)辅行二上八云
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求曰进(文)助成理
卷九 第 234a 页
解一往分之五悔为事名助谛观为理解
名正。】

「言五悔者有二一理二事。」

【止观二云事忏忏苦道业道理忏忏烦恼
道理事不出三种忏法理谓无生妙忏事
谓取相作法光明文句三(十四)云行者应知
三种忏法无生是主二为助缘灰汁皂角
助于清水若缺妙观不名大乘便同外道
无益苦行须近善师学忏悔处及忏悔法
方可行于道场事仪故于诸事皆用妙观
卷九 第 234b 页
照而导之使作法等皆顺实理悉为佛因
又云正助二忏修逐根缘自有一向修于
正道直登圆住或内外凡自有一向修于
助道如南岳立有相安乐行不入三昧但
诵持故亦能得见上妙色像此二随根修
入不同若悟理时必两舍也自有正助相
兼而修或先正后助或先助后正或同时
而修今之所立意在同修耳忏悔名光明
文句中(初)云忏者首也悔者伏也不逆为
伏顺从为首又忏名白法悔名黑法白法
卷九 第 235a 页
须尚黑法须舍又忏名修来悔名改往又
忏名披陈众失悔名断相续心又忏者名
惭悔者名愧惭则惭天愧则愧人(文)光明
记三(七)云然忏悔二字乃双举二音梵语
忏摩华言悔过以由悔过是首伏等五种
之义今既华梵二音并列是故大师以首
释忏以伏释悔乃至惭愧对释忏悔欲令
禀者修首伏行及惭愧等斯是善巧说法
之相故不可以华梵诂训而为责也(文)
悔处光明文句引普贤观是名大忏悔约
卷九 第 235b 页
中道为处也名庄严忏悔约俗为处也名
无罪相忏悔约空为处也若三种差别者
此是历别论处尔即一而三即三而一此
圆妙忏悔也记云若于三谛历别而解乃
次第观非今妙观其妙观者空即三谛假
中亦然名即一而三三谛俱空假中亦然
名即三而一行者应知三一相即为彰忏
悔处绝乎思议若以此语增于言想则永
不识忏悔处也然忏悔处谁人不具何法
暂非但为本迷满目不见全心不知是故
卷九 第 236a 页
经云于十力前不识诸佛劝求觅者须亲
善师须资妙教勤𦗟勤闻审读审思若其
然者必于能诠识所诠体翛然虑外无以
状名斯乃所求法性道理此理至妙为忏
法所依故名为处若依此处而立行门方
得名为大乘忏也又忏之所依如器淳朴
非砧不成以何为砧谓一实相无别实相
即罪相是得此处者罪无不灭德无不显
(文)忏悔法要旨云一作法忏谓身口所作
一依法度二取相忏谓定心运想相起为
卷九 第 236b 页
期三无生忏谓了我心自空罪福无主观
业实相见罪本源法界圆融真如清净法
虽三种行在一时光明记云此三种忏同
时而修无生是正二为助缘斯乃正助一
合而行如膏益明證理弥速也又须了知
大乘三忏后一虽可独修不进须假前二
前二不可暂离无生得此意巳方可说行
三种忏法。


卷九 第 237a 页











卷九 第 237b 页

「理忏者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
露慧日能消除即此义也。」

【光明记三(八)云端坐者身仪也禅波罗密
具出坐法须者宜检念实相者忏罪观也
实相无相当云何念必以无念之念念无
相之相以无相之相相无念之念若于念
外别有实相实相之外别有于念则非此
经念实相也众罪等者灭罪所以也前念
实相盖体修恶即是性恶性恶照明斯为
慧日修恶体虚如消霜露(文)。】
卷九 第 238a 页

「言事忏者昼夜六时三业清净对于尊像披
陈过罪无始已来至于今身凡所造作杀父
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邪[媱]偷
盗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瞋痴等如是五逆
十恶及馀一切随意发露更不覆藏毕故不
造新。」

【昼夜六时等四句明首伏法无始下明首
伏辞杀父下明五逆罪(首试)下杀于上也妙
乐八引俱舍云五并业障摄约处人除比
约人除扇𢮎(此云黄门敕住反)四身一语业三杀
卷九 第 238b 页
一虚诳一杀生加行(出佛血)无间一劫熟随
罪增苦增八比丘分二(破僧)以为所破僧具
如补注释九(五)光明文句中(三)云人从父
母禀身十月怀抱三年鞠养抚念惟惟始
能升头戴发教方教数始解作人那忽违
恩背义而行弑逆天虽大不覆此人地虽
厚不载此人此人命终直入地狱(文)十恶
中应明杀生释十恶名如法界次第上(九
云云)口有四恶或云五者加无义语发露者
要旨(四)云罪根宜露则众罪皆灭(文)若不
卷九 第 239a 页
发露犯覆藏罪如律中说毕故不造新者
断相续心也巳作之罪愿乞消除未起之
恶更不敢造。】

「若如是则外障渐除内观增明如顺流舟更
加橹棹岂不速疾到于所止修圆行者亦复
如是正观圆理事行相助岂不速至妙觉彼岸。」

【若如是等者光明文句中云若纯用正忏
亦不须助若正道暗昧不明了者修助以
助之所谓灰汁澡豆皂荚木槵以助清水
(文)如顺流舟等者光明文句记三(七二)
卷九 第 239b 页
正解如顺水正观如顺风可喻正道能趣
妙理篙棹可喻旋礼等善助于风水舟岂
不疾(文)。】

「莫见此说便谓渐行谓圆顿无如是行谬之
甚矣。」

【此斥偏执理性无修无證者谓即心是佛
若别修习则成渐次非圆顿行辅行七下
(十八)云圆教位次者先明五悔为入位之方
他人圆修都无此意将何以为造行之始
但云一念即是如来空谈举心无非法界
卷九 第 240a 页
委检心行全无毫微(文)。】

「何处天然弥勒自然释迦。」

【辅行一下(二十二)引弥勒问经云弥勒昔行
菩萨道时但昼夜六时勤修五悔而得菩
(文)弥勒释迦既是果人由因克故非天
然等也唯今天台建立解行了修即性全
性起修正助兼行从因至果故清凉国师
云撮合𢖍三观之玄趣使教合忘言之旨
心同诸佛之心不假更看他面。】

「若才闻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即心是佛
卷九 第 240b 页
不动便到不加修习便成正觉者十方世界
尽是净土触向对面无非觉者。」

【举其所执之法须知理虽平等事有迷悟
何得便谓即是不加修习凡言即者以显
于离如冰不离水理须融冰义同于离十
方世界尽是净土此是依报论即触向对
面无非觉者此是正报论即谓三土皆即
寂光九界无非佛界理实如然非修莫克
故即云。】

「今虽然即佛此是理即。」
卷九 第 241a 页

【妙宗上(十三)云然理即佛贬之极也以其全
乏解行證即但有理性自尔即也(文)。】

「亦是素法身无其庄严何关修證者也。」

【无缘了功德庄严法身体素天龙之所忍劣。】

「我等愚辈才闻即空便废修行不知即之所
由鼠唧鸟空广在经论寻之思之。」

【重斥所计鼠唧鸟空者止观八(七)云诸位
全无谬谓即是犹如鼠唧若言空空如空
鸟空(文)辅行八上(十一)云不达谛理谬说即
名何异怪鼠作唧唧声即声无旨滥拟生
卷九 第 241b 页
死即是涅槃亦如怪鸟作空空声岂得滥
同重空三昧(文)此斥执理废行之者所谓
即之所由意开妙解而立妙行行可废乎。】

「二劝请者劝请十方诸如来留身久住济含识。」

【辅行七下(十九)云大为二意一者请住于世
二者请转法轮大论(十五)问诸佛之法法应
说法何须劝请又若诸佛现见在前请佛
可尔今乃不见云何可请荅佛虽必说而
不待请请者得福何得不请复次佛法待
请为说又众生虽不面见诸佛诸佛伺尝
卷九 第 242a 页
不见其心闻其所请假令诸佛不闻不见
请亦得福何况闻见而无益耶。】

「三随喜者随喜称赞诸善根。」

【辅行七下(二十)云佛转法轮众生得三益我
助彼喜者喜前劝请也过去下种现在重
闻得成熟益未曾下种现在成种未来方
益故三世益皆因法轮故我随喜众生得
益要旨云随他修善喜他得成(文)。】

「四回向者所有称赞善尽回向菩提。」

【止观七(三十)云回众善向菩提一切贤圣功
卷九 第 242b 页
德广大我今随喜福亦广大众生无善我
以善施施众生巳正向菩提如回声入角
响闻则远回向为大利(文)辅行七下(廿一)
如回声入角等者大论三十二云回向者
如少物上王如回声入角问菩萨功德胜
于二乘有何奇特荅今此不以功德比之
但以随喜回向心比如巧匠指示倍得价
直执斧之人倍用功力直不足言声闻自
行如执斧者菩萨教他而行回向犹如大
(文)要旨(六)云所谓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卷九 第 243a 页
回因向果(文)。】

「五发愿者若无发心万事不成故须发心以
导前四是为五悔。」

【止观七(三十)云愿者誓也如许人物若不分
劵物则不定施众生善若不要心或恐退
悔加之以誓又无誓愿如牛无御不知所
趣愿来持行将至所在如坯得火堪可盛
物二乘生尽故不须愿菩萨生生化物须
总愿别愿四弘是总愿法藏华严所说一
一善行陀罗尼皆有别愿一切诸愿四弘
卷九 第 243b 页
摄𥁞故名为总故知一切菩萨凡见诸佛
无不发于总愿别愿。】

「下去诸位直至等觉总用五悔更不再出例
此可知。」

【光明文句中(四)云当知忏悔位长其义极
广云何而言止齐凡夫是故五十校计经
齐至等觉皆令忏悔即其义也(文)记三(十三)
云从造无间业者上至圆教等觉故云位
长位位横论各有三障烦恼头数结业流
类苦报等差故云义广古人何为但在凡
卷九 第 244a 页
夫大师本以三昧总持说忏悔位该一且
凡圣自然与校计经合实匪寻经作此安
布行者知之(文)。】

「二读诵品者经云何况读诵受持之者谓内
以圆观更加读诵如膏助火。」

【止观七(三十)云善言妙义与心相会如膏助
火是时心观益明名第二品也读诵如膏
圆观如火文句八(五)看文为读不忘为诵
信心故受念力故持(文)。】

「三说法品者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
卷九 第 244b 页
内解转胜导利前人化功归已心倍胜前。」

【文句八五宣传为说圣人经书难解须解
(文)妙玄五(三)云行者内观转强外资又
著圆解在怀誓愿熏动更加说法如实演
布说法开导是前人得道全因缘化功归
已十心则三倍转明是名第三品位(文)
观七(三十一)云更加说法转其内解导利前
人以旷济故化功归巳释签五云故知以
说法力内熏自智令倍清净为说圆常内
心无着故名为净化功归巳意在于斯问
卷九 第 245a 页
南岳天台皆云为他损已及止观中令修
三术诫勿领徒又辅行七下(廿六)云早领众
者名成损已益他盖微其如玄文止观及
今说法品皆云说法开导化功归已耶须
知以慈忍无着之心说法则可如云三轨
备足方可宣通如四安乐行方许说法否
则不许若南岳天台所云盖寄自以诫他
也如妙乐一云今问弘经者为名利壅巳
为大悲益物自行暗于妙宗何殊无目而
导衣座室诫思之自克问今五品位说法
卷九 第 245b 页
品中化功归巳彼止观安忍中正于五品
令修三术诫勿领徒何耶须知虽于品中
令修二术意诫初心为他损巳又品位虽
说须守观心若逐外有妨是亦须诫。】

「四兼行六度经云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
布施等福德力故倍增观心。」

【妙玄五(三)云上来前熟观心未遑涉事今
正观稍明即傍兼利物能以少施与虚空
法界等使一切法趣檀檀为法界馀五亦
如是事相虽少运怀甚大此则理观为正
卷九 第 246a 页
事行为傍故言兼行布施事福资理则十
心弥盛是名第四品位(文)。】

「五正行六度者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
能持戒等谓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阂
转胜于前不可比喻。」

【妙玄五(三)行人圆观稍熟理事欲融涉事
不妨理在理不隔事故具行六度若布施
时无二边取着十法界依正一舍一切舍
财身及命无畏等施若持戒时性重讥嫌
等无差别五部重轻无所触犯若行忍时
卷九 第 246b 页
生法寂灭荷负安耐若行精进身心俱净
无间无退若行禅时游入诸禅静散无妨
若修慧时权实二智究了通达乃至世智
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具足解释
佛之知见而于正观如火益薪此是第五
品位(文)释签第五(廿六)云事理不二方名正
行若取其意但用三戒事六度相皆以实
相融今不二无非法界即是其相无畏等
施者论有三施谓资生无畏法舍于依正
名施资生略不言法故云等也(文)止观七
卷九 第 247a 页
(三十一)云正修六度自行化他事理具足心
观无碍转胜于前不可比喻名第五品也
(文)








卷九 第 247b 页

四信五品对三慧文句十云初二是闻慧
位广闻广说是思慧位观行想成是修慧
位自浅之深成六根清净十信位也又云
前三人是闻慧位兼行六度是思慧位正
行六度是修慧位。






妙乐十(十二)云何故现在唯四信灭后立五
卷九 第 248a 页
品荅其义既齐四五无别但是灭后加读
诵为第二品耳(文)。】

「此五品位圆伏五住烦恼外凡位也与别十
信位同。」

【妙玄五八云五品巳圆解一实四谛其心
念念与法界诸波罗密相应遍体无邪曲
偏等倒圆伏枝客根本惑故名伏忍诸教
初心无此气分(文)又十纸云五品之位理
虽未显观慧巳圆具烦恼性能知如来秘
密之藏堪为世间作初依止(文)妙玄五(十一)
卷九 第 248b 页
云五品六根为初依十住为二依十行十
回向为三依十地等觉为四依(文)释签六
(三)云四依位者以此四人并能化他故以
此位释于因人功用(文)此约观行成就五
品在十信前若普贤观品信合说𥁞赴机
异尔又吾祖位居五品而云获旋总持者
然旋假入空约位竖论虽在六根七信巳
前约观横辨不妨通于五品。】

「次进六根清净位即是十信初信断见惑显
真理与藏教初果通教八人见地别教初住
卷九 第 249a 页
齐證位不退也次从二信至七信断思惑尽
与藏通二佛别教七住齐三界苦集断尽无
馀故仁王云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
轮海解曰十善者各具十善也若别十信即
伏而不断故定属圆信。」

【妙玄五(四)云十信位者初以圆闻能起圆
信修于圆行善巧增益令此圆行五倍深
明因此圆行得入圆位以善修平等法界
即人信心乃至善修无着即入愿心是名
十信位璎珞(云)一信有十十信有百百法
卷九 第 249b 页
为一切法之根本也是名圆教铁轮十信
位即是六根清净圆教似解煖顶忍世第
一法普贤观明无生忍前有十种境界即
此位也(文)(普贤释迦分身多宝四圣及六根清净共为十种)仁王
云者波斯匿王所说偈也十善者仁王疏
(十九)云十信善者有三品上品善铁轮王
化一天下中品善粟散王下品善人中王
(文)妙乐十(八)云信信通皆具足十善非谓
专以人天不杀盗等用对十信即云长别
三界苦轮当知须是断惑十信(文)释签五
卷九 第 250a 页
(廿七)云亦有人云六根清净名为顿义十善
菩萨此是渐义今(文)所引十善菩萨以證
六根岂应引渐而證于顿故知二(文)俱顿
明矣但仁王经语其初后法华经意论其
中间人不见之徒生异见(文)。】

「然圆人本期不断见思尘沙意在入住断无
明见佛性然譬如冶铁觕垢先去非本所期
意在成器器未成时自然先落虽见先去其
人无一念欣心所以者何未遂所期故圆教
行人亦复如是虽非本所望自然先落。」
卷九 第 250b 页

【此明圆断之义辅行六上(九)云从初巳来
三谛圆修与次第义永不相关此论觕惑
任运断处与次第齐(文)又七下(廿四)云五品
已能圆伏五住岂至此位别断见思但是
圆修觕惑先断犹如治铁觕垢先除(文)
行玄记下(六)云圆譬冶铁作器别喻烧金
作器治谓镕铸淳朴顿融任运觕垢先落
烧谓锻鍊物体犹坚持要觕尘先去然后
融金以除细垢圆观顿穷法界无异先观
二谛二惑任运先落别观次第显中有意
卷九 第 251a 页
先观二谛故使二惑先除(文)指要钞下五
云圆人始终用绝持智顿亡诸法理果尚
亡惑何次第只由此智功力微著故成疏
亲由疏亲故惑落前后名迷厚薄智疏惑
厚智亲惑薄转转明之此乃约智分惑也
(文)先达(云)修观惑智一如功成惑落前后。】

「永嘉大师云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
三藏则劣即此位也解曰四住者只是见思
谓见为一名见一切处住地思惑分三一欲
爱住地欲界九品思二色爱住地色界四地
卷九 第 251b 页
各九品思三无色爱住地无色界四地各九
品思此之四住三藏佛与六根清净人同断
故言同除四住也言若伏无明三藏则劣者
无明即界外障中道之别惑三藏教止论界
内通惑无明名字尚不能知况复伏断故言
三藏则劣也。」

【永嘉集云然三藏之佛望六根清净位有
齐有劣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
藏则劣二乘可知此本是妙玄位妙中文
永嘉集中引用之耳昔传唐末五代台教
卷九 第 252a 页
湮没因钱氏读永嘉集至此不解问于韶
国师国师指为台教中语当问螺溪义寂
法师师奏海东盛行遂求于高丽由是观
师赉教部来使始复兴焉今称永嘉盖有
由矣释签六(四)云有齐有劣者惑尽处齐
观行闻教是则为劣亦以佛位格者为顺
教道故也(文)。】


天台四教仪集注卷第九
卷九 第 25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