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91a 页
天台四教仪集注卷第八     稼八
南天竺沙门  蒙润  集

「次明通教者。」

【四教义一(二)云此教明因缘即空无生四
真谛理是摩诃衍之初门也(远通常住故)正为
菩萨傍通二乘(通机)故诸大乘方等及诸般
若有二乘得道者为同禀此教也(通部)问何
故不名共教荅共名但得二乘近边不得
远边若立通名近远俱便言远便者通别
通圆也。】
卷八 第 191b 页

「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名通教。」

【此望前望后独就菩萨释通教名释签九
(二十)云通近同三藏通远如别教四念处二
(初)有三通义一因果俱通通当教是二因
通而果非通即被接者是三通别通圆即
藉通开导人是谓别圆用通而为方便但
成别圆因果人也此三通义唯在菩萨今
文通后别圆者下文释出虽但被接意亦
该于藉通开导也。】

「又从当教得名谓三人同以无言说道体色
卷八 第 192a 页
入空故名通教。」

【此通就三乘释通教名若三藏谛缘度三
法分三乘今通教三乘同观无生四谛同
体假入空观十二因缘同观六波罗密见
第一义而分三乘之别者但总相别相等
智断结侵习自行化他根性不同耳言说是
是事即空故无辅行六上(十六)云通人既观诸法
如幻幻本不生今无所灭名之为体(文)谓体六凡
依正之色如幻如化当体即空而入真理也。】

「依大品经乾慧等十地即是此教位次也。
卷八 第 192b 页











卷八 第 193a 页

【此是三乘共位若明三借等义者一三乘
共借别教始终位次二单借别教十地亦
三乘共三别为菩萨借别一教又别为菩
萨立忍名别明菩萨燋炷十地大品更说
十地菩萨为如佛并图于后。






卷八 第 193b 页











卷八 第 194a 页







别明菩萨燋炷十地妙玄四(三十三)云别圆
各逗一种根性故用发真为初燄(别初地圆初住)
通教为逗多种根性所谓别圆入通故含
容取乾慧耳(大品明初地燋炷大论明三处初燄燄约能燋譬智炷约
所燋喻惑三处者通别圆也三教含容通说故曰别圆入通非被接义)若钝
卷八 第 194b 页
根者八人见地是初燄利者于乾慧即能
断结即是初燄(文)且乾慧初燄三通言之
是何根性须知论释燋炷虽通三教乾慧
初燄自是一途不必三通[(冰-水+〡)*ㄆ]也以通教机
杂故又乾慧初燄何位伏惑倒如单借十
地如辅行或云利根即伏即断大品更说
十地菩萨为如佛辅行明通二种如佛以
释大品一别为菩萨立忍名第十亦名菩
萨地对共佛地故云如也又被接人至十
地破无明能八相作佛似通佛教故云如
卷八 第 195a 页
也释签亦明圆教观行如佛相似如佛但
非今通教所论。】

「一乾慧地未有理水故得其名即外凡位与
藏教五停心总别等三位齐三乘之。」

【初同名乾慧用体法念处等观虽未得暖
法相似理水而总相智慧深利故称乾慧
也。】

「二性地相似得法性水伏见思惑即内凡位
与藏教四善根齐。」

【性地中无生方便解慧善巧转胜于前得
卷八 第 195b 页
相似无漏性水故言性地也。】

「三八人地四见地此二位入无间三昧断三
界八十八使见尽发真无漏见真谛理与藏
教初果齐。」

【三乘信法二行体见假以发真断惑在无
间三昧中八忍具足智少一分故名八人
(即八忍也)位也三乘同见第一义无生四谛之
理同断见惑八十八使尽也无间三昧等
者止观六(六)云若言三地者据断见初言
四地者据断见后皆不出观(文)辅行六上
卷八 第 196a 页
(七)云通虽二地断时仍促二乘共故虽促
复长是故须分三地四地。】

「五薄地断欲界九品思前六品与藏教二果
齐。」

【体爱假即真发六品无碍断欲界六品證
第六解脱欲界烦恼轻薄也。】

「六离欲地断欲界九品思尽与藏教三果齐。」

【体爱假即真断欲界五下分结尽离欲界
烦恼也。】

「七已办地断三界见思惑尽但断正使不能
卷八 第 196b 页
侵习如烧木成炭与藏教四果齐声闻位齐
此。」

【三乘之人体色无色爱即真断五上分结
七十二品尽也断三界事惑究竟故言已
办地(文)烧木成炭四教义三(十二)引智论云
声闻智慧力弱如小火烧木虽然犹有炭
在声闻位齐此者辅行六上(七)云通教二
乘七地巳前与菩萨共名共声闻若尔八
地巳上过二乘地何故亦名共菩萨耶荅
以初名后从本立名不同别圆始终别故。】
卷八 第 197a 页

「八辟支佛地更侵习气如烧炭成灰。」

【缘觉发真无漏功德力大故能侵除习气
也烧炭成灰者四教义三(十二)引大论云缘
觉智慧力胜如大火烧木木然炭尽馀有
灰在。】

「九菩萨地正使断尽与二乘同扶习润生道
观双流游戏神通净佛国土。」

【从空入假道观双流深观二谛进断习气
色心无知得法眼道种智游戏神通净佛
国土成就众生学佛十力四无所畏断习
卷八 第 197b 页
气将尽也扶习润生者辅行五下(廿四)云大
品云留馀残习以誓愿力及扶馀习而生
三界利乐有情(文)此教亦无中道应本以
誓扶习而生三界道观双流者道谓化道
观谓空观带空出假故曰双流游戏神通
者游诸世间譬如儿戏亦如幻师种种变
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
碍净佛国土者一切诸行无非菩萨净土
之行如以布施摄众生菩萨成佛时布施
众生来生其国等是也。】
卷八 第 198a 页

「十佛地机缘若熟以一念相应慧顿断残习
坐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为座现带劣胜应
身成佛为三乘根性转无生四谛法轮缘尽
入灭正习俱除如炭灰俱尽。」

【上释诸位具如妙玄四(廿八)过菩萨地则入
佛地用誓扶馀习生阎浮提八相成道五
相同三藏唯六成道树下得一念相应慧
与无生四谛理相应断一切烦恼习尽具
足力无畏等名之为佛顿断残习者观音
玄记下(五)云前断正使今侵二习至于佛
卷八 第 198b 页
地见思习尽真谛究竟尘沙习尽俗谛究
竟七宝天衣者表殊胜自然也现带劣胜
应者通佛亦是丈六之身或十里百亿神
通变现耳住空故劣住中故胜以通教有
合身义故云带劣胜应旧问别圆成道在
初寂场鹿苑唯明三藏成佛今通教佛为
何处成如法师云只一金刚土台成道四
机所见不同若寂场鹿苑自论大小两始
转法轮处不可以难成道也然通教佛合
明八相今但明成道等者以由此三稍异
卷八 第 199a 页
三藏前五不异故略不论缘尽入灭者第
八涅槃相妙玄四(三十)云双树入无馀涅槃
薪尽火灭留舍利为一切人天福田也正
习俱除兼前总举炭灰俱尽四教义三(十二)
云大论云诸佛智慧力大如劫烧火炭灰
俱尽。】

「经云三兽度河谓象马兔也论断惑不同故
又经云诸法实相三乘皆得亦不名佛即此
教也。」

【河喻空理菩萨正习俱尽如象得底支佛
卷八 第 199b 页
侵习如马次深声闻断正使如兔最浅(如涅
槃经)又经云者文出华严彼云诸法实性相
三乘亦皆得而不名为佛幻有之俗名为
诸法即空之理名为实相乃真空实相也
菩萨至果名佛言不名佛者以中夺偏耳
彼经不共二乘那作此说如拾遗记云彼
部虽无小机禀教何妨说于三乘觕浅显
圆佛乘(文)彼后分经明四乘品故斥三乘
非佛乘也。】

「此教三乘因同果异證果虽异同断见思同
卷八 第 200a 页
出分段同證偏真。」

【三因大同三果小异异则习尽不等同乃
共观即空不同三藏谛缘度别分段者支
分形段三界生死也。】

「然于菩萨中有二种谓利钝。」

【此约接不接而分利钝。】

「钝则但见偏空不见不空止成当教果头佛
行因虽殊果与藏教齐故言通前。」

【修因克果果在于上故曰果头通教菩萨
扶习润生虽异藏教伏惑行因断惑證理
卷八 第 200b 页
不别故言通前结释前文通前藏教也。】

「若利根菩萨非但见空兼见不空不空即中
道分二种谓但不但若见但中别教来接若
见不但中圆教来接故言通后。」

【利根被接被字去声如来被下之义此约
应说如云说圆中道被而覆之也若上声
呼此就机论如云通教利根被别圆接接
即点示接入也然被接义散出诸经大品
八地闻中大经空不空一切法趣非漏非
无漏楞伽三种意生身大经三十六文末
卷八 第 201a 页
一生二生等若具明者谓大经十二明四
谛后列八二谛章安作七二谛消之初一
是总馀七是别此于四正复论三接故名
七种二谛古来二十三家明乎二谛唯庄
严开善擅风流之名庄严谓佛果出二谛
(即今被接)开善谓佛果不出二谛(通当教佛)吾祖
曲尽如来逗机设化之相故明被接则于
诸经无所壅矣古明被接不出三义以含
中为发源点示为机要发习为根性以通
教巧故一真含二中利根菩萨才證真空
卷八 第 201b 页
即为点示如妙玄明别接通中寄三法以
示三根解源谓非漏非无漏空不空一切
法趣如释签三(十九)具释然由利根发昔所
习方可点示若钝根菩萨同二乘人直至
法华方乃被会非但见空等者止观三(十六)
引大经云二乘之人但见于空不见不空
智者非但见空能见不空不空即大涅槃
(文)离边名但即边名不但。】

「问何位受接进入何位荅受接人三根不同
若上根三地四地被接中根之人五地六地
卷八 第 202a 页
下根之人七地八地所接之教真似不同若
似位被接别十回向圆十信位若真位受接
别初地圆。」

【初住初问所接次问能接荅中就被接机
发习迟速以论(三)根辅行以四地为上六
七为中八九为下今进一位者教位从容
(文)或进退故此荅初问所接之教等者荅
次问也所即语辞别向圆信按位接也别
地圆住胜进接也据上似位被接真位受
接应作被字盖以能从所也辅行三下(八)
卷八 第 202b 页
云若接入教道在回向中若接入證道即
在初地若接入圆亦分教證比说可知(文)
又别圆接通接圣不接贤接真不接俗若
圆接别接俗不接真接贤不接圣又妙玄
顺能诠教约教道边具明三接止观为成
观故从所诠理约證道边唯明一接然圆
顿止观亦明被接者为知通塞复以思议
显不思议也如释签三(十七)。】

「问此藏通二教同是三乘同断四住止出三
界同證偏真同行三百由旬同入化城何故
卷八 第 203a 页
分二荅诚如所问然同而不同所證虽同大
小巧拙永异此之二教是界内教藏是界内
小拙不通于大故小㭊色入空故拙此教三
人虽当教内有上中下异望通三人则一槩
钝根故须㭊破也通教则界内大巧大谓大
乘初门故巧谓体色入空故虽当教中三人
上中下异若望藏教则一槩为利。」

【然藏通三乘断惑出界證理虽同教行有
异大小约小衍巧拙论体㭊对界外方便
等土名界内教以此二教化界内也不通
卷八 第 203b 页
于大故小不能远通常住故㭊色入空者
外计邻虚不出断常今总观色心生灭非
断非常对破外道汝㭊非正如止观三(廿六)
辅行三下(廿四)通后别圆故是初门了知诸
法如幻如化当体即空。】

「问教既大乘何故有二乘之人荅朱雀门中
何妨庶民出入故人虽有小教定是大大乘
兼小渐引入实岂不巧哉般若方等部内共
般若等即此教也略明通教竟。」

【天子南门谓之朱雀渐引入实明佛意也
卷八 第 204a 页
释签四(十九)云不同三藏四阿含等别有部
帙今以诸部方等诸般若中但是三乘共
行即判属通(文)今文通指般若方等下但
云共般若等盖方等弹斥共义稍疏故。】

「次明别教者此教明界外独菩萨法教理智
断行位因果别前二教别后圆教故名别也
涅槃云四谛因缘有无量相非声闻缘觉所
知诸大乘经广明菩萨历劫修行行位次第
互不相摄此并别教之相也。」

【四教义一(三)云别者不共之名也若名不
卷八 第 204b 页
共但异藏通未异圆教故但名别此教明
因缘假名无量四圣谛理的化菩萨不涉
二乘别义略明有八谓教理智断等也教
则独被菩萨理则隔历三谛智则三智次
第断则三惑前后行则五行差别位则位
不相收因则一因迥出果则一果不融(释签
一十五在因说理不在二边故云迥出复说果理诸位差别故云不融)独被
菩萨故别前隔历次第故别后涅槃云等
乃圣行品明四种四谛中无量四谛即别
教义谓苦集灭道各各因缘皆有无量相
卷八 第 205a 页
是菩萨法岂二乘所知乃以涅槃对鹿苑
说故云非声闻等也此證别前藏通诸大
乘经等者释签四(二十)指华严方等般若中
历别行法即是其相然方等中多以别行
斥于小行般若中多以别法展转融通华
严正当历别之行(文)如别行玄下(四)别行
记下(六)既时长行远次第隔历此證别后
圆教。】

「华严明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贤十地为圣妙
觉为佛缨络明五十二位金光明但出十地
卷八 第 205b 页
佛果胜天王明十地涅槃明五行如是诸经
增减不同者界外菩萨随机利益岂得定说。」

【此出诸大乘经行位次第之义华严前无
十信后无等觉于十住品前明十梵行自
古讲者指为十信四念处三(初)于十住中
多明圆义于登地中多明别义(文)故华严
位义通圆别今且示别故云住行向为贤
十地妙觉为圣本业璎珞亦明六轮(如法数对)
金光明指真谛所译者胜天王即般若也
五行者圣梵天病婴儿也又仁王般若明
卷八 第 206a 页
五十一位但无等觉然上诸经随机明位
虽增灭不同莫非次第故属别也。】

「然位次周足莫过缨络经故今依彼略明菩
萨历位断證之相以五十二位束为七科谓
信住行向地等妙又合七为二初凡二圣就
凡又二信为外凡住行向为内凡亦名为贤
约圣亦二十地等觉为因妙觉为果大分如
此自下细释。」

【璎珞凡圣位足故今依彼以明别义然凡
圣位中有教證二道此本出乎地论今家
卷八 第 206b 页
借用有二义焉一者玄文借證权实部二
者辅行借消别门良由地论两种教道皆
为方便两种證道皆为真实义同部味昔
权今实是故借用若辅行借消别教教證
者由今别教教权證实既与三教一向不
同其义难晓而地论师教道方便證道真
实名义宛同故借用之如辅行云是故今
家借用地论教證二道以消别门于中先
须知于二意一者约行地前为教登地为
證二者约说为地前说始终属教乃至结
卷八 第 207a 页
云若读玄文善须晓此教證二道则别门
可消应知地论虽有四种玄文借用證权
实部但成二意辅行借用但成三义何者
以由此教行分教證说唯教道是则能诠
之教始终是权所被之机地前属权初地
證实旧于借消别门亦立四种者且约说
證道为权为实若权则违教权證实借證
权实之义若实则背有教无人之文况地
论正申华严十地论师不分圆别之异但
约教證明方便真实如云若说十地巳證
卷八 第 207b 页
之法彼为实證安可约彼立别说證既云
借證可全同耶又别位中复有竖入横学
两种四教释签十(廿七)云别教十住修生无
生十行修于无量十向修于无作登地證
于无作故云有四又十行中习诸佛法具
足入于一十六门亦名为四问住已习八
何故行中更习十六荅前是自行随用一
门后为化他是故行中更习前八是故十
六俱须广习(文)更有三根出假十信上根
十住中根十行下根(四教俱论三根出假如止观六廿三)
卷八 第 208a 页
又对五忍十信伏忍十住信忍十行去柔
顺忍十地无生忍妙觉寂灭忍(妙宗中十八亦对圆
位)若论真缘二修则地前为缘修登地为
真修缘谓作意缘念真谓任运相应元是
地师之义今家复加观义空假为缘中道
为真通圆亦有此之二义(三云)六种性习如
下对初言十信者四教义四(三)云此十通
名信心者信以顺从为义若闻说别教因
缘假名无量四谛佛性之理常住三宝随
顺不疑名信心也(文)。】
卷八 第 208b 页

「一信二念三精进四慧五定六不退七回向
八护法九戒十愿信。」

【常住理名曰信心忆念无忘名曰念心真
精进趣名精进心心精智慧名曰慧心周
遍湛寂名曰定心定光无退名不退心保
持不失名护法心回向佛地名回向心(今文
回向在护法前此依旧译璎珞经说)安住无失名为戒心十
方随愿名曰愿心(文)(此依楞严释十信名但彼在圆)。】

「此十位伏三界见思烦恼故名伏忍位(外凡)
藏教七贤位通教乾慧性地齐。」
卷八 第 209a 页

【妙玄四(卅三)二此十信习从假入空观伏爱
见论(文)观音玄下(四)云十信通伏诸惑正
伏四住(文)伏忍位辅行九下(十五)云仁王用
五忍以判别位(文)妙宗中(十八)云若依别教
十信伏忍仁王经疏中(十一)云未得无漏未
能證但能伏不能断故为伏忍智也与藏
通齐者格量伏惑义齐也(下去格量集此)此位出
假即名上根净名疏七(二十)云菩萨化物心
重自行则轻故慈悲重者不务断结从相
似空解即便出假见思未断故言有疾(文)。】
卷八 第 209b 页

「次明十住者。」

【四教义四(五)云此十通名住者会理之心
名之为住。】

「一发心住(断三界见惑尽与藏教初果通教八人见地齐)二治地三
修行四生贵五具足方便六正心七不退(巳上
六住断三界思惑尽得位不退与藏通二佛齐)。」

【于诸劫中行十信心不作邪见广求智慧
名发心住常随空心净诸法门名治地住
长养众行名修行住生在佛家种性清净
名生贵住多习无量善根名具足方便住
卷八 第 210a 页
成就第六般若法门名正心住入于无生
毕竟空界名不退住得位不退者初住至
七住位不退八住至十向行不退初地已
上念不退妙玄四(十一)见思破故得位不退
真谛三昧成恶业尘沙破故得行不退俗
谛三昧成无明破故得念不退中道三昧
(文)。】

「八童真九法王子十灌顶(巳上三住断界内尘沙伏界外尘沙
前二不知名目)。」

【不生邪倒破菩提心名童真住从佛王教
卷八 第 210b 页
而生于解当绍佛位名法王子住观空无
相得无生心法水灌顶名灌顶住断界内
尘沙等者正修假观为伏观成俗显为断
辅行一下(九)云尘沙者譬无知数多(文)
尘沙惑只是通别见思就所化众生得名
妙宗上(廿六)云众生见思重数如尘若沙究
论其体即劣慧也如妙乐云不染污无知
劣慧为体以其不能分别药病等也若知
病识药应病授药令得服行即断尘沙相
也懒于化导为尘沙习且三品尘沙与三
卷八 第 211a 页
根出假何异盖三品尘沙约一人竖论三
根出假约三人横辨又三根出假通乎四
教三品尘沙局在别论。】

「亦名习种性用从假入空观见真谛理开慧
眼成一切智行三百由旬。」

【习种性者缨络经上卷(贤字函)明六种性以
对别位(净名疏第九亦借别名以显圆)今家玄签四教义
戒疏等并依经列四念处中少有不次又
地持论略明二种(亦名经弥勒造贤字函)如戒疏列
六种后复用二种及对教證前后生报佛
卷八 第 211b 页
法佛并图示。










六种性者种别性分也地持第一云种性
卷八 第 212a 页
者名为种子名为界名为性(文)(种子不同有六界分)
又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四名种等觉
虽因望前称觉二种者地持经云略说二
种性种性者是菩萨六入殊胜展转相续
无始法尔是名性种性习种性者若从先
来修善所得是名习种性(文)戒疏以六种
对位后复用二种者以六位不出地前修
习登地證性故用地持结摄六种虽不显
标意必如是况梵网是华严结经地持正
宗华严故宜用彼地持二种结摄璎珞六
卷八 第 212b 页
种又与约行教證其义宛齐故复例之自
古以戒疏文难今准旧注戒疏云性习二
种若据位分习种在前性种在后若据行
论性习同时前后不定(标约行中义)依体起用
(缘中道理起观行用)先明性种后明习种寻用取体
(从自行用取中道体)先习后性(自依体下释同时不定义)与教證
二道相似就位以论教道在前證道在后
(约行教證)据行论之教證同时前后不定(此标)
体起用先證后教(望證道理起教道用)寻用取体先
教后證(寻教道用證中道体)习种能生报佛性种能
卷八 第 213a 页
生法佛(文地前既论自行修习至果合生报佛登地證性合生法佛智与体
冥任运起用故不论应佛也异解备诸章藻)梵网经中更有六
种一习种性二长养性(只是研习增长与习种性通对十住)
三性种性四不可坏性(俗谛建立故不可坏与性种通对十
行)五道种性(十向)六正法性(通[(冰-水+〡)*ㄆ]圣种等妙三种)。






卷八 第 213b 页

从假入空观者次第三观出缨络经观经
(三)云假是虚妄俗谛也空是审实真谛
也今欲去俗归真故言从假入空观妙宗
(廿六)云见思取境无而谓有虚假凡俗知
虚名谛二空之理是审实法知实名谛不
究俗虚莫知真实要须照假方得入空是
故名曰从假入空观妙玄三(十一)云十住正
修空傍修假中十行正修假旁修中净名
略记下之上(十五)若约别教为语正观中道
为慧眼者于十住中远所期耳慧眼者古
卷八 第 214a 页
德颂云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唯
观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
同一切智者观音玄义下(初)云知一切内
法内名一切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能
知能解但不能用一切道起一切种故名
一切智玄记下具释初住断见即离四趣
身子昔生至六住有退者此见思俱断思
既未尽见亦馀残故有退堕如四明荅曰
本难(教行录)。】

「次明十行者。」
卷八 第 214b 页

【四教义四(六)云此十通名行者行以进趣
为义前既发真悟理从此加修从空入假
观无量四谛。】

「一欢喜二饶益三无违逆四无屈挠五无痴
乱六善现七无着八难得九善法十真实(断界
外尘沙惑)。」

【始入法空不为邪动名欢喜行常化众生
使得法利名饶益行常修忍法谦下恭敬
名无违逆行行大精进令一切至究竟涅
槃名无屈挠行不为无明之所失乱名无
卷八 第 215a 页
痴乱行生生常在佛国中生名善现行于
我我所一切皆空名无着行菩萨成就难
得善根名难得行说法授人成物轨则名
善法行二谛非如亦非非相名真实行。】

「亦云性种性用从空入假观见俗谛开法眼
成道种智。」

【性种性者假观分别十界差别种性也从
空入假观者观经疏(三)云若住于空与二
乘何异不成佛法不益众生是故观空不
住于空而入于假知病识药应病授药令
卷八 第 215b 页
得服行故名从空入假观(文)道种智者观
音玄下(初)云能知一切道种差别则分别
假名无谬故名道种智(文)诸文云十住修
空断见思十行修假破尘沙十向修中伏
无明此以观对位也若云初住断见二住
至七住断思八九十住断界内尘沙十行
断界外尘沙此断惑分齐也四念处四云
十住断界外上品尘沙十行断中品尘沙
十向断下品尘沙(文言三品若生无生八门漏上品无量四门为
中品无作四门为下品)此以惑从教也以别是界外
卷八 第 216a 页
教或纯用假观摄故又此十行明横学四
且无作四门为圆为但若圆无作十行位
浅尚未修中如何能说以此化他耶若谓
但中释签五(初)云各附彼教而为相状(文)
既附彼圆岂应是但杂编五(十四)云十向圆
修可由实道(智转行融乃修圆中)十行无作且顺权
(只是但中无作)良以修中之位已深出假之位
尚浅位深故知昔日化他无非妙行位浅
故知将来自行亦是但中不可以实难权
以他妨自(文)其说切当学者知之附彼圆
卷八 第 216b 页
教但为明于无作相状能附岂可全同深
位然此出假若果但中圆机起时何以赴
之当知圆机自感圆应十行出假乃教道
说无稽之问不足评矣。】

「次明十回向者。」

【四教义四(七)云此十通名回向者回事向
理回因向果回巳功德普施众生事理和
融顺入法界故名回向四念处三(十一)云别
向圆修(文)霅川云可由实道(杂编但不合云只缘被接
方曰圆修)此据得意者智转行融及證道说也
卷八 第 217a 页
若三观次第惟修但中据不得意者及教
道说也。】

「一救护众生离众生相二不坏三等一切诸
佛四至一切处五无尽功德藏六入一切平
等善根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八真如相九无
缚无著解脱十入法界无量(伏无明习中观)。」

【以无想心常行六道而入果报不受而受
名救护众生离众生相观一切法有受有
用念念不住名为不坏三世佛法一切时
行名等一切诸佛以大愿力入一切佛土
卷八 第 217b 页
供养一切佛名至一切处以常住法授与
前人名无尽功德藏行无漏善善而不二
名入一切平等善根以观善恶无二一相
名等随顺一切众生心得自在等三世佛
常照有无名真如相以般若照三世诸法
是一合相名无缚无著解脱觉一切法中
道无相名入法界无量伏无明习中观者
集解云空假之心既巳满足正修中道第
一义观无明不起悉伏故也(文)。】

「亦名道种性行四百由旬居方便有馀土(巳上
卷八 第 218a 页
三十位为三贤亦名内凡从入住至此为行不退位)。」

【道种性者始正修中故名道能生佛果故
名种行四百由旬必约生死处加方便土
约烦恼加尘沙约观智加假观以此增前
为四百也方便有馀土者观经疏(五)云修
方便道断四住惑故曰方便无明未尽故
曰有馀行不退者化他行满无退转也前
七住还断惑證空名位不退后初地去名
念不退中道正念二边莫动。】

「次明十地者。」
卷八 第 218b 页

【四教义四(八)云此十通言地者一能生成
佛智住持不动二能与无缘大悲荷负一
切故名为地也(文)。】

「一欢喜(从此用中道观破一分无明显一分三德乃至等觉俱名圣种性)
是见道位又无功用位百界作佛八相成道
利益众生行五百由旬初入实报无障阂土
初入宝所。」

【舍凡入圣四魔不动到有无边平等双照
名欢喜地从此用中道观者四教义四(七)
云从此见佛性发中道第一义谛观双照
卷八 第 219a 页
二谛心心寂灭自然流入萨婆若海證无
作四谛一实平等法界圆融(文)破一分无
明显一分三德者无明乃是障中道之别
惑无明分破中道分显法身般若解脱是
为三常乐我净故称德应知初地所破无
明细分三品中上虽破犹在回向后心至
三品尽方入初地俱名圣种性者据同證
论准经必须开等觉性见道位者四教义
(七)云从初地至佛地皆断无明但以约
位分为三道初地名见谛道二地至六地
卷八 第 219b 页
名修道从七地己去名无学道(文)初地断
无明别见发真中道故云见道大经云自
此已前皆名邪见人也故知两教三乘别
教地前未见中道未断别见皆名邪见人
也此约證道同圆初地即同初住故也(又)
无功用者既至初地不加功力任运流入
萨婆若海百界作佛者四教义四(八)云初
发真中道见佛性理断无明见惑显真应
二身缘感即应百佛世界现十法界身入
三世佛智地能自利利他真实大庆故名
卷八 第 220a 页
欢喜地也(文)辅行七下(廿四)引璎珞云如初
地百界二地千界乃至万亿等界现身亦
(文)行五百由旬者约生死处加实报土
约烦恼加无明约观智加中观实报无障
碍土者观经疏(六)云行真实法感得胜报
色心不相妨故言无障碍(文)宝所者喻分
證寂光也。】


天台四教仪集注卷第八
卷八 第 2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