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61a 页
天台四教仪集注卷第七     稼七
南天竺沙门  蒙润  集









卷七 第 161b 页







六种约根性慧俱约观行九种乃根性观
行兼举耳又九是空门二十七贤圣中之
无学为荅福田长者所问显福田之多赴
机生善故又六种明二加行差别如㭊玄
下(廿一者恒时加行即勤修行二者尊重加行即猛九利修行六种罗汉前二种
卷七 第 162a 页
俱无加行第三护法惟有恒时无尊重第四住法惟尊重无恒时第五第六皆具二
加行也)果性退否者俱舍颂云阿罗汉有六
退法至不动前五信解生(信行转入修道名信解)
名时解脱后不时解脱从前见至生(见得亦名
见至亦是法行转入之名)有是先种性有后练根得(六种
罗汉有先世种性定者有后来修练根性转劣成胜者如本是退法练成思法乃至
不动或思练成护乃至进练成不动唯初退法是先种性无练根者又练根通资加
修三位唯除见道以时速不能转根故)
四从种性退(第一退法最下
无处可退第六利根不退唯中间四种根性有退如第二退为第一乃至第五退为
第四又此退性乃是练根非先定根性也)
五从果非先(前五种从无学
卷七 第 162b 页
果退居学位第六则不退也亦是练根论退非先种性也非先二字总颂果性二种
退者若㭊玄辩果退非先中云如第三护法若先是退法至果练成护法则有果退
若先是思法后练成护法则无果退乃至结云即知果退惟约先是退法若先是思
法等四性必无果退文此似即就退法根性论之)非先有退者但
据馀四说(此释伏疑也盖上云五从果非先然于退法本先种性何故并
云五从果非先故即释云非先有退等也则果退虽在前五若论非先唯中间四第
一退法虽无练根不论性退亦论果退思护住进若退法练入尚论果退况本是退
法岂不退耶)不动𥁞智后必起无生智(第六于𥁞智后
能起无生智所以果性皆不论退馀五有退以不起无生智故本住不动练根不动
皆无退义)馀𥁞或正见(五种𥁞智后或但起正见)此应果皆
卷七 第 163a 页
(𥁞智后正见六种应果皆有)巳上颂语取㭊玄意略
注且罗汉见思已𥁞己證无学所以有退
者考论祖诰(妙玄四十六)止观(九上十二)辅行(九上十五)
盖信行惠解脱人不修事禅不得灭𥁞定
或世智断惑但得𥁞智不得无生智遇着
违缘还起烦恼故有退也(违缘者一长病二远行三谏诤
四营事五多读诵又大经明五缘一乐多事二乐说世事三乐睡眠四乐近在家五
乐多游行)又㭊玄谓非先种性者但是无学一
道所成不得坚固故有退若是先种性由
学无学二道资持坚固故无退(彼文更有果退性不
卷七 第 163b 页
退等四句分别)。










卷七 第 164a 页








然前五种未必全退有遇违缘者故有退
耳故辅行(九上十五)云然慧解脱亦不并退有
退义故故说有退(文)又退者非久辅行云
问退经几时荅经少时乃至自不知退若
卷七 第 164b 页
自知退当修胜进方便复次彼烦恼现在
前时心生惭愧速作方便如明眼人昼日
平地颠蹶寻即还起(文)释签云此生之中
必得无疑极至临终亦得无学故也(文五十九)
或曰前时不时各有慧俱不动既从时解
脱生得非六种皆有退义耶荅慧人未必
一向论退恐只钝根有漏智断遇违缘者
退今复图示。



卷七 第 165a 页






六种论退局第四果通辨四果退不退者
㭊玄引三家一萨婆多云初果不退后三
果退二大众部云前三果退第四不退三
经部宗云初四两果不退中间二果有退
(广如彼文)彼但注云三师难定今恐成诤略为
和融辅行(九上十五)引婆沙云阿罗汉退牵二
卷七 第 165b 页
三果退犹如井沙上下有砖中间唯沙上
砖若颓从上至下其中间沙岂得不颓四
果如上砖二果如中沙初果如底下乃至
初果之前更无有退若彼退时更无住处
(文)不可圣退为凡夫也合彼初师然见道
既有不等观四谛如婆沙云二十八使见
道断馀六十使修道断(先断三界苦下见惑)见既分
𥁞果理未圆例如身子六住尚退(又后)三果
中断惑之智通漏无漏是则四果俱退俱
不退三师之说皆无妨碍子缚者见思烦
卷七 第 166a 页
恼果缚者五阴报质也灰身即灭戒身定
身解脱身解脱知见中半分灭智即灭慧
身解脱知见中半分则五分法身俱灭也
然身子入灭而均提荅佛何云五分法身
不灭耶释签(十)云无作之业至未来世名
为不灭非常住不灭也(文)无作业者乃功
熏耳(云云)孤调解脱者辅行三上(十一)云灰身
故无身灭智故无智独一解脱故曰孤调
妙玄取独灭义亦名孤调涅槃名独灭者
辅行引大论云小乘戒为自调禅为自净
卷七 第 166b 页
慧为自度(文)然断欲九品立二三果上八
地思惟一无学者止观六(七)云如险处多
难多须城壁欲界多难多果休息也(文六七)
故知上界定地少难唯立一果若尔七圣
中二为见道(信行法行)二为修道(信解见得)二为无
学道(时解脱不时解脱)复以身證对四果向者何
耶有云位邻无学将断非非想惑特立此
位如别圆之有等觉也今谓空有二论设
位不等教门方便多少随宜耳妙玄明身
證得灭𥁞定约似證也成论云不得灭𥁞
卷七 第 167a 页
定名身證者对四果真證夺而言之。】

「次明缘觉亦名独觉。」

【辅行九下(十五)引大论二十一云迦罗此翻
缘觉亦名独觉(文)四教义二(十八)标云辟支
迦罗此翻缘觉释中开二谓缘觉独觉新
译华严音义云二名各有梵语毕勒支底
迦此名各各独行佛者觉也钵罗底迦此
翻缘觉(翻译名义亦开二名)辟支迦罗名通二种若
毕勒支底迦局在独觉此皆梵音赊切故
也缘觉者观内因缘禀佛教法独觉者观
卷七 第 167b 页
外因缘无师自悟文句四(七)引大论云独
觉者出无佛世缘觉者愿生佛世(文)俱舍
明独觉自有二种一麟喻二部行(如㭊玄上)
上名义各释若集解云慈恩基师引仁王
经列独觉众又云释迦出世五百独觉从
山中来至于佛所学者如何肖释此耶(文)
补注云亦引而释曰本是声闻根性以缘
悟菩提故名支佛(文)然仁王经初本无独
觉之名但云复有八百万亿大仙缘觉慈
恩意以缘觉一众诸经兼声闻而列之若
卷七 第 168a 页
二乘别列如仁王也然经云缘觉慈恩称
独觉者盖根性不异名义互通如缘觉称
独觉者虽值于佛乐独善寂故即慈恩所
云是也独觉称缘觉者虽无师教观外因
缘故如光明经云或不恭敬缘觉菩萨智
者科为忏无佛世敬田恶业是也又独觉
亦通见佛文句(四七)引华严等独觉有三类
一者知佛出世即先入灭或佛神力徙于
他土二者无佛世三者虽生佛世愿见佛
故不即舍寿亦不被移(文中束具此三)五百独觉
卷七 第 168b 页
从山中来者即第三类通议虽尔别释如
前又二辟支各有大小准辅行(九下十五)有三
义一具相名大不具名小二两大中现通
者大无通者小三现通中说法者大不说
者小又四教义(四)宿世偏修性念处者小
兼修共念处者大又先达立渐顿二义如
辅行等七生初果后方极證为小顿證为
大若与声闻对辨者如文句七(廿六)云二乘
六义同十义别同出三界同𥁞无主同断
正使同得有馀无馀同得一切智同名小
卷七 第 169a 页
乘别开十义者行因久近六十劫百劫故
一根利钝(二)从师独悟三无悲鹿羊(四声闻如
羊惊绝奔走支佛如鹿并驰并顾)有相无相(五)观广略(六)
能说得四果法不能说法得暖法(七有云支佛能
说法令人得四果声闻不能说法不能令人得暖法)在佛世不在佛
世八顿證渐證(九)多现通少说法声闻不
(十)文中六十劫百劫者㭊玄上一明修
行声闻利者三生钝者六十劫支佛利者
四生钝者百劫(文)然则声闻胜支佛耶声
闻但入见道支佛极證无学还以支佛为
卷七 第 169b 页
胜又有相者支佛无相者声闻分别功德
(五卷初谓字函)云身子有七相目连有五相阿
难二十相独难陀有三十相难陀金色阿
难银色(文)是则声闻亦有相耶须知元是
声闻根性不论种相若是支佛转为声闻
不妨有相四教义一云迦叶舍利佛等皆
是辟支根性人也(文)若文句解形色憔悴
谓二乘不修相好此以大形小不可为并
又根利钝者别对支佛是法行声闻是信
行通论各有信法二行(文句五三十妙乐六二十八)
卷七 第 170a 页
文更有侵习不侵习亦由根利钝故支佛
不制分果四教义(二)释小独觉云本是学
人在人间生或须陀洹七生既满不受八
生自悟成道(辅行亦云七生初果)此是声闻根性出
无佛世后證支佛是故云尔非分果也若
般若经明独觉向(此则无妨)大乘同性经明支
佛十地(此乃无说耳)别行疏云支佛侵习为浅
处通教菩萨正习𥁞名彼岸文(此以三藏支佛与通
菩萨共论)疏记上云支佛修行不立分果深观
缘起久种三生(作福供佛闻法)福慧既隆预侵二
卷七 第 170b 页
习(预进也此释支佛侵习之所以也不可连下文作难)虽未发真(真无
漏智)四流莫动(欲有见无明)名得浅处(支佛向中伏惑)顿
證极果名到彼岸(此以支佛向典支佛自论)通教菩萨
正𥁞得浅处习𥁞到彼岸文(此约通菩正𥁞习𥁞自论
旧谓支佛必须发真方侵习气别行疏记云预侵一习复云难未发真此为难也须
如疏中以三藏支佛与通菩萨共论浅处彼岸记中义开二人各论不可谓记文正
释疏中支佛侵习为浅处以预侵二习连下虽未发真而作难也若如上注释则无
妨矣)。】

「值佛出世禀十二因缘教所谓一无明(烦恼障须
恼道)。」
卷七 第 171a 页

【过去一切烦恼皆是无明体即是痴迷暗
为性无所明了故曰无明注云烦恼障烦
恼道者辅行三下(十四)云能从圣道故名为
障展转互通故名为道并从过患功能立
名文。】

「二行(业障业道此二支属过去)。」

【造作名行于过去世造作诸业也。】

「三识(托胎一分气息)。」

【既有惑业以生垢心故父母交会时意识
忘念投托母胎一刹那间有了别义名之
卷七 第 171b 页
为识托胎一分气息止观九(廿一)云初托胎
名歌罗逻此时即具三事一命二煖三识
是中有报风依风名为命精血不臭不烂
名为煖是中心意名为识(文)此时便随母
气息上下出入也。】

「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质)。」

【从托胎后五个七日名形位生诸根形四
支差别故虽有身根及意根未有眼等馀
四根故六处未圆皆是名色摄名是心色
是质者四蕴是心一蕴是色质碍曰色心
卷七 第 172a 页
但有名也。】

「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

【从名色后至第六七日名发毛爪齿位七
七日名具根位五根圆满故六根成者辅
行四下(廿一)云十九七日诸根具足(文)此胎
中总有名色六入皆胎中位故辅行(八)
三十八个七日皆胎中位。】

「六触(出胎)。」

【出胎巳后至三四岁由根对尘情尘识合
然于违顺中庸差别境上未能了知生苦
卷七 第 172b 页
乐舍是名为触。】

「七受(领纳前境好恶等事从识至受名现在五果)。」

【从五六岁至十三岁因六尘触六根即领
纳前境于三受违顺中庸境上巳能了别
然未能起[媱]贪之心故名受也。】

「八爱(爱色男女金银钱物等事)。」

【从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贪于种种胜妙
资具及[媱]欲等境然犹未能广遍追求不
名为取皆是爱支所摄。】

「九取(凡见一切境皆生取着心此二未来因皆属烦恼如过去无明)。」
卷七 第 173a 页

【即从二十岁巳后贪欲转盛于五尘境四
方驰求名之为取。】

「十有(业巳成就是未来因属业道如过去行)。」

【体即是业为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
引当生三有果故名为有注云是未来因
者虽属现在却为未来苦果之因也。】

「十一生(未来受生事)。」

【从有还受后世五众之身是名生所谓四
生六道中受生也。】

「十二老死。」
卷七 第 173b 页

【从生五众之身熟坏是名老死。】

「此是所灭之境。」

【以能灭之观顺推此境故此十二即所灭
境也不立病支者妙玄二(十六)云问何不说
病为支荅一切时一切处𥁞有者立支自
有人从生无病如薄拘罗生来不识头痛
况馀病是故不立问忧悲是支否荅非也
以终显始耳如老死必忧悲(文)释签三三
云问爱取何别荅爱增广名取(文)然上一
往似论三世在支佛逆顺两缘百千万世
卷七 第 174a 页
观因缘等。】

「与前四谛开合之异耳云何开合谓无明行
爱取有此之五支合为集谛馀七支为苦谛
也。」

【止观一(十二)云总说名四谛别说名十二因
缘苦是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七支集
是无名行爱取有五支道是对治因缘方
便灭是无明灭乃至老死灭(文)辅行一下
(十)云离苦集为十二支观因缘智以为道
谛十二支灭以为灭谛(文)文句七(廿一)云十
卷七 第 174b 页
二因缘者还是别相细观四谛耳约苦集
即有无明老死约道灭即有无明灭乃至
老死灭也(文)。】

「既名异义同何故重说为机宜不同故缘觉
之人先观集谛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
生缘老死此则生起若灭观者无明灭则行
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因观十二因缘觉真
谛理故言缘觉。」

【声闻总观四谛缘觉别观十二因缘缘觉
之人等者此观十二因缘生若灭观者等
卷七 第 175a 页
此观十二因缘灭诸文更有逆顺等异如
阿含明始无明终老死名顺观始老死终
无明名逆观又止观禅境以有支在初推
因知果也释签先从受支起观此推果知
因也(此如辅行又四念处约十二支观爱观见明推寻观破之义也文)
观十二等以观因缘生灭觉悟真空而结
名也。】

「言独觉者出无佛世独宿孤峰观物变易自
觉无生故名独觉。」

【观外因缘无师自悟未必一向独宿孤峰
卷七 第 175b 页
如国王花飞钏动等(如释签七廿一云)。】

「两名不同行位无别此人断三界见思与声
闻同更侵习气故居声闻上。」

【虽缘觉独觉之异而同修因缘之行同證
侵习之果习气者惯习气分如器中香其
香虽𥁞馀气尚存统论诸文有三家二即
今是见思家习耳大经云我衣我钵见习
也舍利弗嗔毕陵伽慢思习也。】

「次明菩萨位者。」

【菩萨具云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旧翻大道
卷七 第 176a 页
心众生亦大道成众生新译云觉有情以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故此菩萨于当教内
亦称大乘然此菩萨全不断惑三祗百劫
伏惑行因四教义三(六)云三藏正化二乘
傍化菩萨若说菩萨断惑受生二乘即疑
若结𥁞而得受生者诸声闻人得罗汉果
将不更受生耶是故不说菩萨断结受生
(文)又妙玄五(十三)云今生事善故作是说
欲求佛者改恶从善(文)又四教义(三二)云虽
修性念处而不断结为生三界度众生故
卷七 第 176b 页
(文)由教不诠中道应本故留结惑受生利
物故三藏菩萨不断惑明矣(此乃五权则有)若大
论云声闻人言菩萨不断结使乃至坐道
场然后断者是为大错又云岂有菩萨具
足三毒能集佛法(文)此盖龙𣗳申通摩诃
衍义以大破小故作此说当彼鹿苑禀教
之时虽谓实历三祗百劫伏惑不断若方
等般若转入衍中来至法华会归一实定
无始终三祗伏惑故得大论约实斥权(此乃
斥权则无)若释迦果后权示利生不妨自历三
卷七 第 177a 页
祗百劫故有尸弃然灯等事今之所辨且
顺立权义边故约鹿苑三藏明不断惑如
法华文句六(廿七)引阿含五佛子释更与作
字名之为儿四果支佛名佛真子菩萨不
断惑子义未成(文)妙乐七(十七)云阿含至子
义未成者(叠疏引经)既阿含中亦明不断惑菩
萨而大论斥权非谓全无(此会同经论明破立意谓非但
婆沙明不断惑菩萨而阿含亦明此对婆沙而云亦也以阿含会同婆沙而判大论
则知大论斥权云无非谓全无乃立权则有)论云迦旃延造者
从所造论及所计者说(此由上文阿含婆沙明不断惑菩萨
卷七 第 177b 页
则经论相符而大论斥之者盖斥其执权之人耳故曰论云迦旃延造者从所造论
及所计者说即出其斥权之意盖从其所造论及所计故大论谓是迦旃延造是则
大论斥其计论执权之非也)岂以会二还归阿含法华
准旧十二年前一何可笑(此由他师不分大小菩萨之殊
及昧水牛白牛之异谓法华会二乘归菩萨故此破云岂可会二乘断惑之人还归
阿含不断惑菩萨若以会二乘还归阿含法华四十馀年之后开显之教还复准旧
十二年前阿含之教故云一何可笑)止观三(十六)云烦恼脂消
者名伏为消也故别行(下三)云但伏惑不断
如无脂肥羊取世智为般若即此悉也又
俱舍婆沙意云下八地惑初修禅时先巳
卷七 第 178a 页
断竟此有漏断亦是伏义(如辅行三下会释云云)
不断见思还断尘沙否荅须知三祗百劫
亦但伏而不断故至𣗳王下断见思时于
尘沙法上證四真谛方断尘沙也若止观
(十六)云得法眼照俗谛(文)得相似法眼有
漏智照耳。】

「从初发心缘四谛境发四弘愿脩六度行。」

【生灭四谛为所依境弘者大也要制其心
志求满足名为誓愿度者越生死流到彼
岸也誓若无境名为狂愿不行六度其愿
卷七 第 178b 页
则虚又此化他四门遍学异乎二乘一门
自行又二乘虽无破戒乃至愚痴行非利
生不名六度盖夺而言之别对谛缘三祗
百劫名四阶成道。】

「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缘苦
谛境二未解者令解即烦恼无数誓愿断此
缘集谛境三未安者令安即法门无量誓愿
学此缘道谛境四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即
佛道无上誓愿成此缘灭谛境。」

【四教义(三初)云一未度者令度即是度天魔
卷七 第 179a 页
外道爱见二种六道众生未度三界火宅
之苦谛令得度也二未解者令解即是爱
见二种众生未解爱见二十五有业令得
解也三未安者令安即是爱见二种众生
未安三十七品一切诸道令安道谛也四
未得涅柈者令得涅槃即是爱见二种众
生未灭二十五有生死因果皆令得灭谛
涅槃也。】

「既巳发心须行行填愿于三阿僧祇劫修六
度行百劫种相好言三阿(无)僧祗(数)(时)者。」
卷七 第 179b 页

【观音玄记上(七)云若匪行山莫填愿海(文)
辅行三下(初)云阿僧祗此翻无数劫翻时
俱舍云八十中大劫(谓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二十增减为一中
劫今此一增一减亦名中劫如劫章其小劫名自有十种当详)大劫三无
数谓六十数中第五十二数名阿僧祗谓
积此大劫成无数时故云三阿僧祗(文)
舍问云既积无数何复言三荅非无数言
显不可数(文)诸经更有拂石劫芥子劫具
如辅行一上(六纸)若大乘亦有一百二十零
三数(如华严)。】
卷七 第 180a 页

「且约释迦修菩萨道时论分限者从古释迦
至尸弃佛值七万五千佛名初阿僧祗从此
常离女身及四恶趣常修六度然自不知当
作佛若望声闻位即五停心总别念处(外凡)。」

【辅行六上(十三)云彼婆沙中释菩萨义明因
则指释迦三祗百劫明果则指弥勒当成
何故尔耶释迦果巳成是故指因行为令
慕果而行因故弥勒因巳满是故指当果
皆使观因以知果故故诸圣教并明释迦
之因如说菩萨昔苦行等并明弥勒之果
卷七 第 180b 页
如说弥勒下生经等(文)从古释迦等者发
轸钞云释迦翻能仁牟尼翻寂默能仁是
姓寂默是字姓从慈悲利物字取智慧冥
理以利物故不住涅槃以冥理故不住生
(文)尸弃此翻宝髻非七佛中第二尸弃
也缘载四教义三(初)并大论第三(文)从此
常离女身者妙玄四(廿七)释签三(十五)四教义
三(二)云第三僧祗始离五障(一恶道二贫穷三女身四
形残五喜忘)方乃不堕如戒疏上(三)云初僧祗
得五种功德(一生人天二生贵家三男身四根具五知宿命)旧云
卷七 第 181a 页
初僧祗有遇缘不遇缘异不遇违缘即离
五障(如戒疏)若遇违缘至第三祗方离(如释签)
又初僧祗离障且约功能三祗方离乃据
定位又文句二(十二)云不生三恶道位不退
不生边地诸根完具不受女身即行不退
常识宿命即念不退(文)妙乐二(廿二)云第三
祗时横得三不退故(文)成论以念处为位
不退煖顶为行不退忍为念不退数论以
下中上忍为三不退净名疏以煖顶忍为
三不退各随义对也然自不知作佛四教
卷七 第 181b 页
义三二云尔时未发煖解位在外凡故不
自知巳身当作佛不作佛。】

「次从尸弃至然灯佛值七万六千佛名第二
阿僧祇此时用七茎莲华供养布发掩泥得
受记莂号释迦文尔时自知作佛口未能说
若望声闻位即暖位。」

【梵语提洹竭此云燃灯大论云太子生时
一切身边光如灯故故云燃灯以至成佛
亦名燃灯(文)瑞应经翻为锭光七茎莲华
等者初儒童为五百道士讲论得银钱五
卷七 第 182a 页
百后问王家女名瞿夷买得五花并女寄
二花供养于佛故云七茎诸文但云摩纳
五花奉散也(如集解瑞应经)布发掩泥稽首佛足
见地濯湿即解皮衣欲以覆之不足掩泥
乃解发布地令佛蹈而过(文)得受记莂等
瑞应经云佛因记曰汝自是后九十一劫
劫号为贤汝当作佛号释迦文菩萨已得
诀言疑解望止[火*(虎-儿+隹)]然无想寂而入定便建
清净不起法忍(文)妙玄七(寸一)既云断惑故
知通佛行因之相也(文)释签八(三)云燃灯
卷七 第 182b 页
授记得无生忍故知是通佛行因也(文)
轸钞据此判瑞应经属方等摄若明降生
之相盖约三藏境本而言此时自知等者
戒疏上三云尔时虽自知作佛而口不说
准位在煖法性地既有證法之信必知作
佛修行六度心未分明口不向他说也(文)。】

「次从然灯佛至毗婆尸佛七万七千佛名第
三阿僧祗满此时自知亦向人说必当作佛
自他不疑若望声闻位即顶位。」

【毗婆尸翻胜观亦云遍见优婆塞戒经云
卷七 第 183a 页
于迦叶佛满三僧祗者随机异说耳此三
祗等义并出大论俱舍婆娑此时自知等
者戒疏上三云是时内心了了自知作佛
口自发言准望位在顶法位中修行六度
四谛解明如登山顶了见四方故曰向他
(文)观音玄记下(四)云声闻但于一境一
门修念处等故易成就菩萨遍于一切境
界一一四门复加六度久远熏修使一一
行摄诸众生令种熟脱故三祗内凡化几
人超凡入圣自身此岸度人彼岸故经劫
卷七 第 183b 页
长證位犹下(文)。】

「经如许时修六度竟更住百劫种相好因修
百福成一相福义多途难可定判有云大千
盲人治差为一福等。」

【辅行三下三云过三祗巴百劫种相种即
修也于欲界人中南洲男身佛出世时能
种相业也前后不拘(文)百福成一相者四
教义三(二)云修行六度成百福德用百福
德成一相以为三十二相之业因也(文)
义多途等者辅行三下(三)云问几许为一
卷七 第 184a 页
福乃至菩萨修十善各有五心谓下中上
上上上中上初发五心乃至具足五心如
是百心名为百福成于一相如是至三十
二名身清净(文)观音玄下二云凡用三千
二百福修成三十二大人相现时方称菩
萨摩诃萨(文)。】

「修行六度各有满时。」

【六度满文在种相后者盖种相时亦修六
度也。】

「如尸毗王代鸽檀满普明王舍国尸满羼提
卷七 第 184b 页
仙人为歌利王割截无恨忍满大施太子抒
海并七日翘足赞弗沙佛进满尚阇梨鹊巢
顶上禅满劬嫔大臣分阎浮提七分息诤智
满望初声(闻位)是下忍位。」

【观音玄记下(三)云遍割身肉就鹰贸鸽至
𥁞一身不恼不没自誓真实感身平复是
檀满相(尸毗翻与檀翻为施)如须摩提王以身就死
持不妄戒是尸满相(尸罗翻好善即戒善也)如忍辱
仙人被柯利王(番恶世无道)割截身体慈忍不
动作誓即感血化为乳是羼提满相(羼提翻忍
卷七 第 185a 页
辱)如大施太子求如意珠雨宝济贫得珠
堕海抒海取之(抒音汝酌取也)筋骨断坏终不懈
废诸天问之云吾生生不休故助抒海海
水减半龙恐海乾送珠与之是毗离耶满
相尚阇𥠖(螺髻仙人名也)得第四禅出入息断鸟
谓为木于髻生卯定起欲行恐鸟母不来
即更入禅鸟飞方起是禅满相劬嫔大臣
分阎浮提七分城邑山川均故息诤是般
若满相所言满者度本治蔽行期满愿今
蔽巳离与拔遂心即知六度其功尅满(文)
卷七 第 185b 页
七日翘足等者观音玄记下(四)云婆沙云
尔时有佛号曰底沙有二弟子一名释迦
乐修利他行所化机先熟二名慈氏乐修
自利行所化机在后熟彼佛念曰多人就
一人难一人就多人则易欲令释迦先成
道故于是舍二弟子入至山中时释迦菩
萨随后入山寻求本师不见踪迹正行之
次忽见彼佛在宝龛中入火界定威光赫
奕特异于常行次忘下一足经于七日说
于一偈叹彼世尊云天地此界多闻室逝
卷七 第 186a 页
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
林遍无等因此精进超于九劫在弥勒前
成佛(文)是下忍位者戒疏上(三)云若过三
僧祗种三十二相业准望此是下忍位(文)
大论云三阿僧祇时六波罗密者此乃事
禅事智满耳俱舍云道𣗳巳前四波罗密
满至佛果位二波罗密满此约缘理禅理
智始满观音玄下(三)云问依三藏说释迦
弥勒同时发心一超九劫何意二佛俱成
贤劫中佛耶荅释迦值佛沙促百劫弥勒
卷七 第 186b 页
值诸佛何必不促为九十一劫耶(文)记下
(四)云弥勒值佛必有超劫恐梵文未至(文)。】

「次入补处生兜率托胎出胎出家降魔安坐
不动为中忍位次一刹那入上忍位次一刹
那入世第一位发真无漏三十四心顿断见
思习气坐木菩提𣗳下生草为座成劣应丈
六身佛受梵王请三转法轮度三根性住世
八十年现老比丘相薪𥁞火灭入无馀涅槃
者即三藏佛果也。」

【补处者前佛既灭而此菩萨即补其处故
卷七 第 187a 页
云补处(文)此下具八相一从兜率天下二
托胎三出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
法轮八入涅槃然此八相通大小乘旧谓
大无降魔了魔即法界故小无住胎不谈
常住故且华严中列降魔相岂小乘耶故
先达云成道必降魔托胎必住胎若开住
胎即合降魔在成道内若开降魔即合住
胎在托胎中但存没不同耳若大小义约
真中分以华严中所列八相是大乘故但
小乘八相皆劣大乘八相难思若尔别相
卷七 第 187b 页
亦难思耶以同诠中故證道同圆故今是
小乘八相也降魔者四教义三(五)云即于
菩提𣗳下破万八千亿鬼兵魔众魔王败
绩鬼兵退散(文)安坐不动等四教义三(五)
云魔众散巳摄心端坐于第四禅住中忍
修观成中忍一刹那上忍一刹那世第一
法一刹那(文)言刹那者止观三(十六)云经言
一念六百生灭成论师云一念六十刹那
(文)俱舍云壮士一弹指六十五刹那(文)
真无漏等辅行三下(四)引大论云下八地
卷七 第 188a 页
诸惑因时未断至𣗳王下时乃以九地九
品思惑通名一九以九无碍九解脱合为
十八见道中八忍八智合为十六心总前
合成三十四心声闻见思前后各断支佛
虽见思顿断习犹未𥁞故皆不得论三十
四心三藏菩萨至𣗳王下正习俱𥁞方得
论也受梵王请正法念经云昔有国王有
二夫人第一夫人生一千子试当来成佛
次第释迦探筹居第四第二夫人生二子
第一子愿作梵王请千兄转法轮其次愿
卷七 第 188b 页
为密迹金刚护千兄教(文)梵王通为一代
请转法轮主今别在小三转法轮者净名
经云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文)轮者佛證四谛法有可转之义故名为
轮又能坏烦恼名之为轮三转者一示转
谓此是苦等二劝转谓此是苦汝应知等
三證转谓此是苦我巳知不复更知乃至
此是道我巳修不复更修一一皆生眼智
明觉三转则成十二行法轮如文句及记
释化城喻品(云云)度三根性文句七(二十)云为
卷七 第 189a 页
声闻三转为缘觉再转为菩萨一转何故
尔由根利钝此一往说耳通云例皆三转
何故三转诸佛语法法至于三为众生有
三根故(文)住世八十年光句上(世一)云世寿
有三品下方四十中方八十上方百二十
下方少天上方太老中方不少不老表常
又中方表中道佛乐中道为此义故方八
十年也(文)老比丘妙乐一(二十四)云老比丘
者从后异故(文)薪𥁞火灭者佛身名薪智
慧名火身灭智云名无馀涅槃也大乘则
卷七 第 189b 页
云机薪既𥁞应火云亡。】

「上来所释三人修行證果虽则不同然同断
见思同出三界同證偏真只行三百由旬入
化城耳略明藏教竟。」

【妙玄一五云三因大异三果小同(文)释签
(十五)云谛缘度殊故因大异俱断见思三
乘微异故果小同(文)偏真望大说故三百
由旬文句七(廿六)约三义明一约生死处以
三界果报处为三百二约烦恼谓见思三
约观智谓空观由旬即踰[跳-兆+善]那此云限量
卷七 第 190a 页
如此方之驿大论云由旬三别大者八十
里中者六十里下者四十里(文)。】







天台四教仪集注卷第七
卷七 第 19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