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557-013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卷五
  山川
 郡邑城市时有变更山川形势终古不易纪其高深
 详其险易体国经野所宜讲也两河形胜奥区高山
 拥卫于边塞群川萦绕于境中近接远拱𣲖别支分
 山经水牒具载可考志山川
临洮府
卷五 第 1b 页 WYG0557-0134d.png
  狄道县
 岳麓山 在县东二里宋时建东岳庙于上故名
 崆峒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府志云俗名空头山非
  平凉之崆峒也
 白石山 在县东南水经注云垄水自陇坻西北至
  白石山抵狄道按水经注云山在县东南界
 抹邦山 在县南三十里宋神宗时羌人屯兵于此
  一统志云熙宁五年王韶引兵趋抹邦山逆击破
卷五 第 2a 页 WYG0557-0135a.png
  羌于此
 十八盘山 在县东南一百里其路崎岖有石级一
  十八盘一统志云古有驿递通岷州
 碧井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一名玉井峰峰头有井
  峰后有洞
 翠屏山 在县南六十里林木森郁俨若翠屏
 煤山 在县南八十里明杨继盛始开居民赖之
 莲花山 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山耸数峰宛如莲
卷五 第 2b 页 WYG0557-0135b.png
  花故名
 珠翠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俗名花架山
 幞头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以形似名
 常家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与西倾山相连一统志
  宋元祐二年夏人寇边羌酋鬼章驻兵于此为宋
  将游师雄所破上有龙湫深广凡九曲十八湾
 西倾山 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谓即禹贡之西倾
  非也盖陇右诸山多以西倾名
卷五 第 3a 页 WYG0557-0135c.png
 西平山 在县西五里通志云唐西平王李晟所封
  其地为西平里之兰家湾上有坪地百顷
 宝鼎山 在县西十里以峰似炉鼎故名
 卧龙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山势蜿蜒如龙偃卧有
  泉遇旱祷雨于此
 夏牟山 在县西三十里与宝鼎山相连下产牟麦
  故名
 龟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以形似名
卷五 第 3b 页 WYG0557-0135d.png
 黎紫山 在县西北八十里
 黑石山 在县西北一百里
 翠微山 在县北六十里
 马衔山 在县北九十里史谓马衔俗误为寒接兰
  州金县界其山绵亘数百里势极高峻虽炎夏冰
  雪不消
 青重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竹牛岭 在县东一统志云宋熙宁中王韶引兵度
卷五 第 4a 页 WYG0557-0136a.png
  竹牛岭破蕃酋于此
 胭脂岭 一统志云在县西三十里下有胭脂川
 摩云岭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与兰州接界雄峻参
  天上有关
 胡麻岭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路通安定
 玉井峰 在县东南三十里以峰头有井而名
 伏冰岩 在县东五里谷中幽邃虽炎夏犹有伏冰
  焉
卷五 第 4b 页 WYG0557-0136b.png
 阿姑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
 亥母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上有亥母洞
 滴水岩 在县西十里水自石窦中出
 陇坻 在县东应劭曰陇西郡有陇坻在其东水经
  注陇水西经陇坻其山岸崩落者声闻数百里扬
  雄称响如颓坻是也
 麝香坡 在县西南与夏牟山近中产麝香
 高峰坡 在县东北十五里
卷五 第 5a 页 WYG0557-0136c.png
 新道坪 在县南三十里或谓新为辛以辛氏多居
  于此
 岚关坪 在县南二十七里一名南关关口险隘坪
  上高敞延袤可十馀里
 墓冢坪 在县东北三里中多古墓
 故关原 在县北三十里魏正元中王经与姜维战
  于故关不利即此相近有太平原上有平地百顷
  可以屯军
卷五 第 5b 页 WYG0557-0136d.png
 锁林峡 在县南六十里洮水所经两崖耸峭如削
  林木森森宛似封固故名
 石井峡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中有泉四时不竭
 木婆谷 在县东三十里
 东谷 在县东八十里一统志云宋王韶自东谷径
  趋武胜克之即此
 南峪 在县东南八十里
 赞嘉谷 在县南七十里中有龙湫池
卷五 第 6a 页 WYG0557-0137a.png
 红道谷 在县西南三十里一统志云明嘉靖十八
  年敌首火落赤入寇由红道谷潜入游击刘子都
  战于此
 十公谷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
 通谷 在县西六十里一统志云其谷东入西出往
  来不踰数十步中可容千百人上有窍见天日宋
  熙宁初尝于谷口置堡
 打壁谷 在县北三十里
卷五 第 6b 页 WYG0557-0137b.png
 东岩 在县东一里山如两屏中建兰若层楼飞阁
  登陟其上可览一邑之胜
 西岩 在县西三里上倚宝鼎下瞰洮流中建兰若
  高阁危楼视东岩为尤佳
 丁龙谷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内有赡学田百顷志
  府文庙碑阴
 水帘洞 在县西三十里
 超然台 在县东一里岳麓山上古名凤台后宋蒋
卷五 第 7a 页 WYG0557-0137c.png
  之奇登台眺望易名曰超然有超然台诗明杨继
  盛谪狄道典史建书院于上
 洮河 在县西二里一统志云自洮州卫东北流经
  岷州流入又北入兰州界水经注洮水自步和亭
  北出门峡历求厥川蕈川水注之又北历峡径偏
  桥出夷始梁右合蕈垲川水又东北经桑城东又
  北会蓝川水又北经外羌城西又北经和博城东
  左合和博川水又北经安故县故城西又北经降
卷五 第 7b 页 WYG0557-0137d.png
  狄道故城西又北陇水注之又右合二水又右会
  大夏川北流入黄河明一统志洮河在府城西南
  源出番地流入本境盘束山峡中千数百里始经
  府城南浩然奔放声如万雷府志洮河在城西三
  里由深沟儿至府城可灌田园百馀顷年久淤塞
  明万历乙巳知县阎士望疏通之雍大记桓水源
  出西倾山吐谷浑界禹贡西倾因桓是来注云在
  陇西郡临洮县西书本作桓水经临洮谓之洮水
卷五 第 8a 页 WYG0557-0138a.png
  又谓之桓水
 蕈川水 在县南水经注出桑岚西溪东流历桑岚
  川又东经蕈川北又东入洮水
 蕈垲川 在县南一统志云出东南石底岭下北流
  注于洮
 蓝川 在县南水经注源出来历川西北溪南流历
  川东北流经蓝川历水池城北又东入洮水
 和博川 在县南水经注源出和博城西南山下东
卷五 第 8b 页 WYG0557-0138b.png
  北流经和博城南又东北注洮水
 邦金川 在县南六十里一统志云宋元祐中种谊
  等击鬼章夜渡邦金川即此
 抺邦河 在县南三十里一统志云由岷山会大小
  南川松树沟水成河北流入洮河
 南川水 在县南九十里山水雄秀有大南川小南
  川一统志云源出渭源旧志源出莲花山流经抺
  邦山册说源出黄香沟北流入洮
卷五 第 9a 页 WYG0557-0138c.png
 陇水 在县东一统志云即水经注所谓蓝水也出
  鸟鼠山西北历白石山下又西北经降狄道故城
  东昔汉马援为陇西太守为狄道开渠引水而郡
  中乐业即此水也又西北入洮河
 东峪河 在县东三里一统志云源出渭源县界分
  水岭会马儿藏南峪水成河西流狄道入洮河
 小河沟 在县北五里
 三岔河 在县西北十里东流入洮一统志云马家
卷五 第 9b 页 WYG0557-0138d.png
  滩在县西八十里册说三岔水源出麻山关大马
  家滩火石界内经县西北又东北入洮盖即水经
  注所谓洮水右合二水是也
 打壁川 在县北三十里源出石井峡西流入于洮
 结河川 在县北六十里有三带水交结流入洮河
  一统志云册说源出马衔山西流入洮
 柳林沟 在县北四十里由县北七十里之好水沟
  灌地一顷二十五亩入洮河
卷五 第 10a 页 WYG0557-0139a.png
 西湖 在县西南二里引洮水注之每年午日郡人
  竞游于此
 玉润泉 在县东三里清冷可掬
 唐古泉 在县南二十五里由清水渠至番城灌地
  二百馀顷源出石岩瀑布水甚甘
 石井泉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自山硖中涌出
 柳林沟 在县北五十里内产碧色洮石可作砚
 佛沟 在县南十五里山形耸翠石罅中有寺
卷五 第 10b 页 WYG0557-0139b.png
  渭源县
 鸟鼠山 在县西二十里即禹贡导渭自鸟鼠同穴
  渭水经其下尔雅其鸟名鵌其鼠名鼵孔安国书
  传鸟鼠共为雌雄同穴处此山遂名汉地理志首
  阳县有鸟鼠同穴山郭璞曰鵌似鵽而小黄黑色
  鼵如人家鼠而短尾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内鸟在
  外括地志山在县西二十六里今名青雀山
 庙坡山 在县南二里为县屏障以形似名
卷五 第 11a 页 WYG0557-0139c.png
 露骨山 在县南五十里与平顶山相连宋王韶穿
  道入洮州即此山
 平顶山 在县南七十里其山高平昔人避兵于此
 五竹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即青雀山之支与露骨
  山相连盛夏积雪不消产五色细竹有岩曰秀峰
 木耳山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南谷山 在县西二十五里与鸟鼠山相连水经注
  渭水出南谷唐大中三年吐蕃落门将论孔热遣
卷五 第 11b 页 WYG0557-0139d.png
  兵界西鄙鄯州将尚婢婢遣拓跋怀光击破之于
  南谷即此
 高城岭 在县西三国姜维围狄道魏将陈泰度高
  城岭至狄道东南山维解去水经注南谷山有高
  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明一统志有
  分水岭在县西十五里其水流东者入渭流西者
  入洮即高城岭也
 凤凰山 在县北五十里以形似名山上有白马龙
卷五 第 12a 页 WYG0557-0140a.png
  池
 七圣山 在县东北五里即七峰山有七峰错峙故
  名
 白桦岭 在县南九十里路通岷州
 锹峪 在县南五里
 银沟峪 近五竹山内有三峰
 庆平山 在县西三十里
 渭河 在县东流入巩昌府陇西县界禹贡导渭自
卷五 第 12b 页 WYG0557-0140b.png
  鸟鼠同穴汉志首阳县鸟鼠同穴山渭水所出泉
  眼周围七尺四时流注东至船司空入河过郡西
  行千八百七十里经西安府咸阳临潼渭南朝邑
  等县而入黄河明一统志渭河在县北二里源出
  南谷至鸟鼠山转而东流府志在县西北一里二
  百步有渭泉在县西二十里即渭水源也
 清源河 源出五竹山一名五竹水东北流经县东
  门又东北入渭其水甚清因名
卷五 第 13a 页 WYG0557-0140c.png
 锹峪河 在县南七里东北流入渭
 南川河 在县南三十五里源出露骨山西流入于
  洮
 东峪河 在县西二十里源出分水岭西北流入狄
  道县界又西南入洮河水经注陇水出鸟鼠山西
  北高城岭即此
 通济泉 在县南十五里
 息家泉 在县西五里旱亦不涸
卷五 第 13b 页 WYG0557-0140d.png
  兰州
 皋兰山 州之主山也在州南五里元和志兰州以
  皋兰山为名九域志州南至皋兰山四里元一统
  志山在州南五里下有五眼龙泉汉霍去病击
  奴至皋兰山下即此又有龙尾山在州南三里山
  形如龙尾落河壖府志皋兰山高峻浑厚左右蜿
  蜒如张两翼东西环拱州城延袤二十馀里其东
  麓为红山土色皆赤龙尾乃其西支也
卷五 第 14a 页 WYG0557-0141a.png
 龙尾山 州志即皋兰西支也
 马寒山 在州境绵亘数百里势极高峻虽夏冰雪
  不消一名马衔山
 柳沟山 在州东南四十里有黄坡下有磁窑又州
  西南三十里有山亦名柳沟
 白石山 在州东南八十里
 天都山 在州南三十里一统志彭泽溥惠渠记阿
  干水出此
卷五 第 14b 页 WYG0557-0141b.png
 桦林山 在州南三十里与马寒皋兰并峙
 尖山 在州南四十里通河州路
 嵻㟍山 在州南一百七十里一名可㟍山俗名热
  薄汗山普义熙四年西秦乞伏炽磐招结诸部筑
  城于此而据之八年乞伏公府杀乾归奔嵻㟍南
  山炽磐讨杀之宋元嘉三年夏将呼卢古败西秦
  将昙达于嵻㟍进攻枹罕
 瓦埠山 在州西南十里其东麓为古峰山林泉之
卷五 第 15a 页 WYG0557-0141c.png
  胜为州奇观
 石门山 在州西南水经云漓水东北经石门口山
  高峻绝对岸如门
 第一原山 在州西南十五里脉连瓦埠宜艺五榖
 黄峪山 在州西南二十五里
 九州台山 在州北黄河北五里其形峭扳直上如
  台登之可以远望
 白塔寺山 在州北黄河北皋兰如屏黄河如带明
卷五 第 15b 页 WYG0557-0141d.png
  太监刘永成建白塔寺于上拱绕三关
 米哈山 在州北二百馀里即大小松山番人谓肉
  为米哈言此山多禽兽可资肉食也北羌犯镇番
  凉州庄浪中卫靖远兰州等地方必由此山以觇
  虚实
 摩云岭 在州南六十里接狄道县界马衔支山也
  高峻如在云中
 沃干岭 在州西南三国魏正元二年陈泰救王经
卷五 第 16a 页 WYG0557-0142a.png
  于狄道时凉州军亦从金城南至沃干坡咸和二
  年张骏遣兵攻刘曜曜遣子颖屯狄道骏遣韩璞
  赴救度沃干岭而军刘颖袭败之于沃干岭旧志
  岭在大夏县东南洮水西北自凉州济河必度此
  岭乃至狄道
 扪天岭 在州西南宋元嘉六年北凉蒙逊使沮渠
  奇珍伏兵扪天岭执沮渠成以归
 琵琶山 在州西一百三十里险峻曲折如琵琶首
卷五 第 16b 页 WYG0557-0142b.png
  因名杜佑云广武县有琵琶山是也
 平顶峰 在州东二十五里
 夜雨岩 在皋兰山后有泉自山巅而下夜深籁静
  泉溜潺湲听之如雨声其水亦资灌溉俗名后五
  泉
 东冈坡 在州东二十五里相传唐太宗为秦王时
  获褚亮于此
 石崄峡 在州东二十五里两崖悬立黄河经此东
卷五 第 17a 页 WYG0557-0142c.png
  流入金县界
 女遮峪 在州东三十五里宋李宪与苗绶城兰州
  败夏人于此
 阿干峪 在州南四十里其土宜陶器经火不裂居
  民取以治窑冶
 煤炭山 在州南四十里阿干镇环山俱出煤炭州
  人取资利赖无穷
 李麻峪 在州西四十里路通甘州
卷五 第 17b 页 WYG0557-0142d.png
 碙砂洞 在阿干里内产碙砂
 榆谷 在州西一百里有大小二榆谷汉时西羌居
  此缘山滨水以广田畜故致强大
 黄河 在州城北自河州流入又东流入金县界水
  经注河水自枹罕赤岸又东洮水注之又东过允
  吾县南又东湟水注之又东经金城县故城北有
  梁泉注之又东过榆中县北苑川水注之黄河至
  金城谓之金城河有马莲滩在州西南九十里有
卷五 第 18a 页 WYG0557-0143a.png
  夹河滩二一在州西十五里草木丛杂一在州东
  十里可艺五榖又苏家滩在州东北四十里引河
  灌溉甚为民利后汉光和六年金城河水溢出二
  十馀里即今州境
 洮水 在州南三十里自狄道界北流入河水经注
  洮水自狄道会大夏川水又北翼带三水乱流北
  入河
 湟水 在州西自西宁大小榆谷东流入境又东与
卷五 第 18b 页 WYG0557-0143b.png
  浩亹河合而注于黄河明一统志湟水在州西一
  百八十里又金志狄道有浩亹河明一统志源出
  马衔山
 润水 在州西北自庄浪卫流入湟一名涧水明一
  统志在州西一百九十里
 逆水 在州西北自庄浪流入湟水经注润水自令
  居南经永登亭西历黑石谷南流注郑伯津逆水
  自广武城又东经枝阳县故城南又东南入湟明
卷五 第 19a 页 WYG0557-0143c.png
  一统志湟在今州西一百九十里逆水在今州西
  二百五十里
 笋箩河 在州西南六里北流入河
 阿干河 府志在州南三里源出马衔山自分水岭
  分为二𣲖东入金县为閤门河北入州界阿干峪
  为阿干河自峡奔流至州城沿河居民多为水磨
  又谓之水磨河灌地几百顷北入黄河
 浩亹河 在州西一百九十里源出塞北又名閤门
卷五 第 19b 页 WYG0557-0143d.png
  河经燉煌酒泉等郡东流浩亹县南又东至允吾
  县入湟水又东北入郑伯津与润水合又东经允
  街县故城南又东经枝阳逆水注之又东注于金
  城河即黄河亹者水流夹山岸深若门也
 皋兰水 在州西南三里
 梁泉 在州东白石山下后周将梁晖至此为群羌
  围迫无水以青羊祷于山神飞泉涌出今呼梁泉
  水北流入于河
卷五 第 20a 页 WYG0557-0144a.png
 五眼泉 在州南皋兰山麓相传霍去病击匈奴至
  此以鞭卓地而泉出飞流瀑布汇流成溪灌溉州
  南园圃与阿干河并利州志东西四泉俱悬崖飞
  瀑冠盖时为游观园圃赖以灌溉
 红泥泉 在州东南十五里出皋兰山下五泉东侧
 甘泉 在州南三十里味甚甘美
 狮跑泉 在州西五里傍黄河遇旱取水又名神泉
 曲柳泉 在州东三十里其水流为东柳沟北入河
卷五 第 20b 页 WYG0557-0144b.png
 西柳沟 在州西五十里
 万眼泉 在州东北三十里滨河诸山岩间泉涌甚
  多可资灌溉
 莲花池 在州西七里明肃藩令潴神泉水为池周
  数十里花木畅茂鱼鳖充牣为游赏地
 龙池 在州西南四十里瓦埠山后
 方家泉 在州东南亦资灌溉
 金沟 在州南二十里
卷五 第 21a 页 WYG0557-0144c.png
 黄峪沟 在州西三十里出尖山北流入河
 东川 在州东广袤二十馀里沃土平衍可耕
 西川 在州西广袤百里川水从七里河水磨沟北
  流入河
  金县
 驼顶山 在县南三十里以形似名
 龛山 在县南三十里县志昔神农采药于此石上
  有古迹宋元丰四年置寨于其上
卷五 第 21b 页 WYG0557-0144d.png
 兴隆山 在县东南十里林麓耸翠奇峰插天一邑
  胜境
 尖山 在县南三十里与马衔山相连
 马寒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一名马衔山盘亘深远
  与狄道兰州接界炎夏积雪不消
 栖云山仙人洞 在县南二十五里昔秦致通李致
  亨二仙人修炼于此题诗朱迹尚存
 猪嘴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金于此置镇
卷五 第 22a 页 WYG0557-0145a.png
 乱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其山相连数百里峰峦参
  差乱如列戟黄河经其中
 北峦山 俗名百叶山即列戟山
 车道岭 在县东南七十里接巩昌府安定界
 小龛峡 在县南二十里两山相对自南抵北约十
  里形势巉岩
 大峡 在县西南十里浩亹神济二河自此分流夹
  城南曰浩亹北曰神济
卷五 第 22b 页 WYG0557-0145b.png
 白草原 在县南二十里草地广阔俗谓之百草原
 黄石坪 在县南四十五里
 黄猴洞 在县南三十里
 千佛洞 在县南四十里洞中绘佛千馀
 煤洞 在县西北四十里居民利赖之
 黄河 在县北六十里自兰州石崄峡东北入金县
  乱山二百馀里始泻落巨川如瀑布然土人沿山
  引水溉田甚多
卷五 第 23a 页 WYG0557-0145c.png
 浩亹水 通志在县南门外源出马寒山一名閤门
  水东流入黄河有閤门河桥在县南门外
 苑川水 在县东十五里通志源出马寒山东流与
  浩亹水合
 小龛水 在县南十五里通志源出龛山东流与浩
  亹水合
 二十八渡水 在县东水经注出勇士县南山东北
  流溪涧潆曲途出其中经二十八渡因名又北经
卷五 第 23b 页 WYG0557-0145d.png
  其县而下注于河
 清水河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卧龙川 在县西三十里
 金县川 在县东南七十里
 温泉二 一在县西十里一在县东十五里
 簧眼泉 在县西北六十里
 万眼泉 在县北五十里
  河州
卷五 第 24a 页 WYG0557-0146a.png
 凤凰山 在州东十二里通志形如凤凰古号河州
  为凤林郡以此
 积石山 府志禹贡导河自积石至龙门两山如削
  河流经其中外临番界金城要地俗所谓小积石
  也在州西北百二十里括地志大积石山在吐谷
  浑中隋立河源郡命刺史刘权镇之唐李靖伐吐
  蕃经积石行二千馀里宋元立积石州明洪武改
  为关上有神禹庙又山海经积石之山其下有石
卷五 第 24b 页 WYG0557-0146b.png
  门河水冒以西南流吐蕃传武后时论钦陵谓郭
  元振曰甘凉距积石道二千里按积石本在徼外
  自唐以静远城置积石军始移其名于内地
 唐述山 在州西北水经注黄河北有层山山甚灵
  秀山峰之上立石数百丈亭亭杰𥪡竞势争高其
  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中多石室室中若有积卷
  而世士罕有津逮者因谓之积书岩岩堂之内每
  见神人往还俗人不悟其仙乃谓之神鬼彼羌目
卷五 第 25a 页 WYG0557-0146c.png
  鬼曰唐述因名为唐述山指其堂密之居谓之唐
  述窟下有水南注河谓之唐述水元和志积石山
  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括地志在枹罕县西
  北七十里
 鸡窠山 在州西北一百四十里屹立霄汉
 梨子山 在州东五十里多有酸梨其东即洮河渡
 金剑山 在州东南隋志大夏县有金钮山元和志
  金剑山在大夏县二十里盖即金钮山也
卷五 第 25b 页 WYG0557-0146d.png
 红山 在州南十里
 牛脊山 在州南二十里以形似名
 乔家山 在州南六十里
 雪山 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通志接洮州番界四
  时积雪石如露骨一名露骨山宋熙宁六年木征
  据河州王韶克之穿露骨山南入洮州境山径陡
  峻狭隘释马徒行
 白石山 在州西南应劭曰白石县有白石山在东
卷五 第 26a 页 WYG0557-0147a.png
  水经注漓水经白石山北即今雪山也
 石门山 在州西北二十里旧凤林县
 凤林山 在州北三十五里五峦俱峙相传昔有凤
  鸟飞游于此故名秦州记曰枹罕原北有凤林川
  川中则河水东流隋志枹罕县有凤林山
 冰壶山 在州北六十里
 惊骢岭 在州南五十里御史态爵建坊
 焦红岭 在州西北一百里路通西宁
卷五 第 26b 页 WYG0557-0147b.png
 分水岭 在州北二百里黄河外接西宁界番部所
  出没
 黑茨岭 在州北九十里
 当川坡 在州东南一百六十五里路通临洮
 安远坡 在州东南四十里驿路所通
 广大坡 在州西北二里州志在枹罕县西北罕井
  在焉昔吐谷浑创居于此一名广大原四望宽平
  居民稠密东西相距八十里南北相距四十里又
卷五 第 27a 页 WYG0557-0147c.png
  名万顷原昔时番汉所驻牧地也又万顷原上有
  原周围百里谓之重台原
 他剌坪 在州北百里黄河外接庄浪界
 榆谷 在州西建武中滇良击破先零夺居大小榆
  谷地章和元年迷吾复据大小榆谷侵扰河湟邓
  训发兵击之乃去后汉永元十四年隃麋相曹凤
  上言西羌为寇常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有西海
  鱼盐之利北阻大河以为固缘山滨水可广田畜
卷五 第 27b 页 WYG0557-0147d.png
  请及时规固二榆屯田积榖隔塞羌夷交关之路
  从之大小榆谷即唐之九曲去积石军三百里
 葵谷 在州东晋太和二年凉主张天锡击叛将李
  俨于陇西别将掌据败李俨兵于葵谷即此
 松明岩 在州西一百里林木葱秀峰峦耸翠遇旱
  祷雨于此
 黄河 州志禹贡曰导河自积石至龙门九域志州
  北州西北至黄河皆四十里元志黄河自归德州
卷五 第 28a 页 WYG0557-0148a.png
  又四五日至积石州即禹贡积石又五日至河州
  安乡关又东北行一日合洮河又一日至兰州明
  一统志黄河上渡直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之积石
  关路通西宁谓之积石渡黄河下渡直州东北六
  十里之剌麻川路通庄浪谓之剌麻川渡
 大夏河 通志在州南三里一名白水河东北流入
  狄道界入洮水按大夏河去州五里源出关外由
  土门槐树老鸦三关入境经州南折北流入河有
卷五 第 28b 页 WYG0557-0148b.png
  大夏桥在州西三里跨水上
 洮河 河东属狄道界河西属本州界形胜曰东绕
  洮河
 银川河 在州西北六十里
 样卑河 在州北一百里
 漓水 在州南汉地理志云白石县有漓水出西塞
  外东至枹罕入河水经注水自塞外羌中出东北
  经榆城东榆水注之又东北经石门至皋兰山水
卷五 第 29a 页 WYG0557-0148c.png
  左右翼注之又东白石山水注之又东北罗溪注
  之又东北故城川水注之又东北出峡北注于河
  元和志水在凤林县西明一统志讹为大夏河
 牛脊河 在州南二十里
 洪水河 在州南门外二里
 广通河 在州东南六十里宁河城东俱合大夏河
  入于黄河
 槐树关河 在州西南六十里
卷五 第 29b 页 WYG0557-0148d.png
 老鸦关河 在州西南六十里
 把撒川 归德守禦千户所去州六百里西番出没
  之处
 俺哥川 在州北五十里黄河外土膏腴五榖茂盛
 胖哥川 在州东北八十里黄河外
 囤子沟 在州东二十里又名洞子沟洮水支流深
  数十丈长二十里路通兰州
 大通河 在州东北八十里
卷五 第 30a 页 WYG0557-0149a.png
 银川 在州西六十里续纲目宋治平元年瞎毡二
  子长曰木征居河州少曰瞎吴叱居银川有众数
  万内附
 撒剌川 在州西积石关外二百里番回五族土官
  所居
 剌麻川 在州北五十里
 马厂沟 在州北九十里
 河夹岸 在州东北水经注云河水经赤岸北即河
卷五 第 30b 页 WYG0557-0149b.png
  夹岸也秦州记曰枹罕有河夹岸广四十丈义熙
  中乞伏于此河上作飞桥高五十丈三年乃就
 显神池 在州西北积石关西八十里周围三十里
  万木森列向著灵异土人称为显神池
 龙湫 在州西北六十里遇旱祈雨即应即湫池也
  又州东三十里有浅湖桥相传上古时州地皆湖
  禹疏凿入于河湖始为陆今州东十里有摺桥开
  凿之迹犹存
卷五 第 31a 页 WYG0557-0149c.png
 九眼泉 在州东十里泉有九窍
 河州川 在州东东西二里南北十五里即旧湖地
  云
  归德所
 东山 在城东三十里
 郭兔山 在城东二十里与东山相连
 郎缠山 在城西一百里番夷杂处之地
 汃泇山 在城西十里黄河经其下
卷五 第 31b 页 WYG0557-0149d.png
 哈儿涧山 在城北一里亦黄河经流
 黄河 在城北一里
 三岔河 在城东三里自巴撒川三岔塘果喇沟山
  硖流入黄河
 羔楞河 在城西四里自西南扎哈儿山硖流入黄
  河
 热水泉 在城西南三十里汃泇山水自地涌出性
  如沸汤故名
卷五 第 32a 页 WYG0557-0150a.png
 龙王池 在城南一百里地名都受在丛山之中
巩昌府
  陇西县
 赤山 在县东十里山色正赤渭水经其下
 桦林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峰峦秀扳多产桦木
 仁寿山 在县南一里自漳县来绵延百馀里其右
  为盘龙山
 锁峪山 在县南五里下为烽火台有冯将军遗垒
卷五 第 32b 页 WYG0557-0150b.png
 翠屏山在县南四十二里五峰错列郡之案山也
  西秦乞伏国仁袭鲜卑三部于此
 药铺山 在县南六十里山多药草与漳县分界
 布云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一名黄石坪与月岩山
  相接
 石门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两峰相对如门又五里
  曰翠峰山在县西南六十里上有黑池
 八角山 在县西北九十里峻峭㟏岈有八角又有
卷五 第 33a 页 WYG0557-0150c.png
  悬溜从石厓飞洒一奇观也
 莲峰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四围石厓峭险有五峰
  亦名西五台俗名马鹿山岩壑峻险古松参天为
  郡城胜境其傍有老君山有二仙洞壁立千仞
 首阳山 在县西南一百里其上有关府志相传夷
  齐采薇处麓有二圣墓墓傍有祠其左有露骨山
  高峰峻绝盛暑积雪
 薄寒山 在县西南唐会昌四年吐蕃将论恐热攻
卷五 第 33b 页 WYG0557-0150d.png
  鄯州为镇将尚婢婢所败走保薄寒山山近岷州
  境
 三岩山 在县西七里俗名安家山脉自岷岭来其
  上宽平可耕山腹有三巨石参列如品字又谓之
  三品石二河交会其前县之主山也山麓有岐路
  西北通临洮西南通岷洮
 将军峪 在县西北四十里宋名将王德故址今墓
  存
卷五 第 34a 页 WYG0557-0151a.png
 安都山 在县北上有堡甚险
 桃花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色红润如桃花有鲁班
  峡蟒洞深不可测
 赤亭山 在府西二十里赤亭水出焉昔姚弋仲居
  此
 宋板坡 在县南三十里栗水出此
 河浦坡 在县北一里渭水之阳兰静通衢
 白土坡 在县东北三里通通渭马营路
卷五 第 34b 页 WYG0557-0151b.png
 渭河在县北一里自临洮府渭源县流入境又东
  历通渭宁远伏羌县界入秦州境府志渭水入城
  分东西南北四池前后浚引以资汲取宋熙宁八
  年秦凤提点郑民宪自通远军导渭河至军溉田
  又有头渠在县西十五里二渠在县西教场三渠
  在县西三里岳家墩皆引渭水浇圃转磨下流仍
  入渭
 广阳河 源出府西九十里之西山二源合注东北
卷五 第 35a 页 WYG0557-0151c.png
  流绕县西一里注于渭
 科羊河 在县西二十五里东北入渭明万历间开
  永利渠引科羊河水入府城以资汲取至今为民
  利
 荆头川水 在县南一里源出荆谷经锁峪之烽火
  台下北流入于渭
 赤亭水 在县东北亦名赤水经豲道城北南入渭
  水
卷五 第 35b 页 WYG0557-0151d.png
 武城川 在县西九十里源出鹿部西山东北入于
  渭
 栗水 在县东南出宋板坡由南门引入城以给民
  用
 六泉 在县东南五里西秦乞伏国仁破鲜卑于此
  泉源有六故名
 西泉 在县西一里味甚甘美冬夏不涸
 灵湫池 在县东南三十里
卷五 第 36a 页 WYG0557-0152a.png
 圣母池 在县西南五十里祷雨即应
  安定县
 照城山 在县东五里与西岩山脉皆自马苑来又
  东有凤凰山亦名照城山二山对峙邑中诸山之
  纲纪也又有兴云山照城山之支阜
 温泉山 在县东南七十里其山雄峻温泉出焉
 南安山 在县南一里山脉自岷洮来
 西岩山 在县西二里与凤凰山对
卷五 第 36b 页 WYG0557-0152b.png
 乱山 在县北八十里接金县界其山形错出稠叠
  难状
 双峪岭 在县南四十五里
 胡麻岭 在县西八十里接临洮府金县界甘河水
  出焉相传张骞自西域还种胡麻于此因名
 车道岭 在县西北六十五里接金县界亦曰车道
  岘明初徐达败王保保于此
 青岚峪 在县东三十里山多岚气
卷五 第 37a 页 WYG0557-0152c.png
 锦鸡原 在县西四十里
 东河 在县东源出麻子川北流绕城东北合西河
  入会宁县界
 西河 在县西源出甸子川东北流绕城西又东会
  于东河东河味苦西河味甘
 甸子川 在县西四十里土物阜盛商贾丛集明肃
  府置内官营于此
 得罗川 在县西南二十里田约千亩土脉肥饶
卷五 第 37b 页 WYG0557-0152d.png
 关川 在县北八十里西通兰州北通靖远俱入黄
  河
 煖河 在县西五十里隆冬不冰俗名横河
 双泉 在县东南四十里一邑之水惟此独甘
 温泉 在县东南三十里从山石间涌出如沸浴之
  可愈疾俗名王家泉
  通渭县
 东山 在县东五里俗名峡口山
卷五 第 38a 页 WYG0557-0153a.png
 斗底山 在县东八十里形如覆斗
 秦仙山 在县东五十里石峰高峻下有仙洞洞前
  有独木桥人罕过者唐有秦仙修炼于此
 屏风山 在县南二里
 衙头山 在县南十五里有元总帅汪世显行台遗
  迹
 发云山 在县西南二里山高峻可瞰城市
 十八盘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径险仄凡十八盘始
卷五 第 38b 页 WYG0557-0153b.png
  得至顶为县境控扼之处
 笔架山 在县西北一里山自平凉府来绵亘百馀
  里有五峰峙城北县之主山也即照城山
 玉狼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元时有白狼游此
 炼铜坪 在县南六十里其上产煤
 尖岗山 在县西六十里有孙真人冢
 蔺家硖 在县南八十里有二十四渡水行人苦之
 渭水 在城北自陇西县流入境又折而东南入宁
卷五 第 39a 页 WYG0557-0153c.png
  远县界
 西河 在县西二里源发华川南流入于渭
 华川 在县西七十里接陇西界其川四围平坦水
  草清茂明苑马寺刍牧地
 东河 在县东二里源出笔架山流径县南入西河
  又北河在东五里又东十五里为中川水又东三
  十里为海子水俱南流入西河
 甜水河 在县西七里旧引水入城由西北出灌溉
卷五 第 39b 页 WYG0557-0153d.png
  取汲民赖其利又西二十里为锦鸡峡水又南十
  里有龙尾沟水俱资灌溉
 悠江 在县北五十里形如半月月夜临之水天一
  色
 灵湫池 在县西北十五里中林山太白祠下悬石
  如臼水从中出取以祈雨辄应
 九眼泉 在县东南七十里其出九孔状若聚星
 温泉 在县西南十五里隆冬若沸浴之可已病
卷五 第 40a 页 WYG0557-0154a.png
 海子川 在县东北三十里其水汇为潭如海子然
  漳县
 箭筈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山有两峰高险插天因
  名
 南山 在县南五里一名汪古山上有汪总帅墓
 三岔山 在县西三十里东连县境西抵洮岷北接
  秦陇故名
 凤凰山 在县西北五里山下有泉有桥跨漳河西
卷五 第 40b 页 WYG0557-0154b.png
  接露骨山
 西倾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山跨陇蜀界番汉俯洮
  岷郡邑诸山多其支阜积雪不消俗名露骨山即
  陇西之小雪山西倾山在洮州此山同名
 马铺山 在县西北十里四围石崖居民避兵处
 烟波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与三岔山相连下有红
  崖洞
 药铺山 在县北八里其上产药
卷五 第 41a 页 WYG0557-0154c.png
 青雾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峰峦耸翠林木蓊蔚与
  宁远县之斗底山相连
 文峰山 在县南五里亦名三台山三峰如笔架
 独秀峰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一石突起平地峙于
  漳滨翠秀如画
 漳河 在县南二里源出岷州东木寨岭东流经县
  南又东北至宁远界合广吴河入渭
 盐厂河 在县西南五里源出十八盘山东北流入
卷五 第 41b 页 WYG0557-0154d.png
  于漳
 小盐井河 在县南三里源出鹰架山东北流入漳
  河宋盐川寨得名以此
 温泉 在县西二十里泉蒸有孔望之若星
 盐井 在县西南五里水澄清熬之成盐
  会宁县
 鸦岔山 在县东二里自雪山来县之主山
 桃花山 在县东南三里其山脉自静宁州六盘山
卷五 第 42a 页 WYG0557-0155a.png
  来映日如桃花因名傍有神泉前有黑池其支麓
  为式虎山
 式虎山 在县南七里
 牧马原山 在县西二里其上平广周百馀里形圆
  如饼明太仆寺牧马之地又名蒸饼山
 古堆平山 在鸦岔山右五峰森列参差云表
 铁木山 在县西北百里山色如铁又十八盘山九
  泉出焉
卷五 第 42b 页 WYG0557-0155b.png
 龙头山 在县北二里下有元式水绕城北
 紫微山 在县北五里有稍岔水出焉
 红山 在县北九十里山形壁立上有五洞
 乌兰山 在县北二百里下有乌兰关
 雪山 在县北三百七十里盛暑积雪峰如玉山
 屈吴山 在县东北百里峰峦森耸多产獐鹿居民
  射猎于此
 白玉峰 在县南十里产五色土可资藻缋又有青
卷五 第 43a 页 WYG0557-0155c.png
  玉峰
 华家岭 在县东南一百里路通郡城又小岭在县
  南四十里为达府小路
 硝崖 在县北百里产芒硝其土赤粉青
 小白草原 在县北二百二十里又东北有大白草
  原平旷肥饶多白草
 沙石原 在县北四十里周四十里
 峨峒峪 在县南十里又有车轮峪在北十里迤递
卷五 第 43b 页 WYG0557-0155d.png
  峪在北九十里涅麦峪在东三十里索托峪在南
  八十里
 南河 在县南二里源出保川诸涧流经式虎山苦
  水注之经县西南又北经郭城驿入祖厉河又北
  经靖远卫入于黄河
 黄河 在县北二百七十里其河自金城经县界入
  靖远县
 什字河 在县东北二十里源出隆德之隐山谷中
卷五 第 44a 页 WYG0557-0156a.png
  入十字川因名又北入□岔河
 南峪川 在县南三十里地颇腴古城川在县南二
  十五里后川在县东十里大川在县北五十五里
  周八十里红崖川在县北一百四十里二川三川
  五川十字川俱在县东北志云县境之水悉北流
  经靖远境入于大河
 响水 在县东一百里水出悬厓下潺急触石声闻
  数里北流入于黄河
卷五 第 44b 页 WYG0557-0156b.png
 松树岔河 在县东三十里东流合于响河
 米家峡河 在县南五里源出蒸饼山北流入于黄
  河
 黑龙湫 在县西南四十里俗传中有黑龙祷雨多
  应
 红柳泉 在县北二百里可以沃田
 怀戎泉 在县北四百二十里出怀戎堡为池为渠
  可以沃又有法泉亦可沃
卷五 第 45a 页 WYG0557-0156c.png
 天泉 在县北五十里其泉大涌隆冬不冰
  伏羌县
 鼍山 在县东二十里山形如鼍渭水经其下
 天门山 在县南里许县之主山三峰耸峙有两穴
  如门中有湫池
 朱圉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即禹贡所载之朱圉也
  俗呼白岩山
 锦镜山 在县西三十里朱圉之支峰有一石如镜
卷五 第 45b 页 WYG0557-0156d.png
  色鲜赤映日如锦故名
 大像山 在县西南三里石崖有大佛像长八丈宋
  嘉祐四年凿上覆以楼左侧有洞有阁道可登上
  有隗嚣歇凉亭
 麦垛山 在县西二十五里与朱圉山相连形若麦
  垛渭水经其下暴涨则阻行旅悬崖设栈道以便
  行人明知县赵守成命匠凿山通道始免水患
 木梅山 在县西二十里南倚朱圉北临渭水
卷五 第 46a 页 WYG0557-0157a.png
 狐盘谷 在县东即汉叛羌败汉阳长史盖勋处
 三都谷 在县西宋知秦州曹玮败西番于此
 大将山 在县西南六里山下石形似人高五十尺
  如大将然故名
 无畏山 在县西五十里高险奇秀突出云霄其颠
  云飞即兆雨中有灵泉
 石鼓山 在县南四十里有石长丈三尺广厚如之
  其形如鼓不击自鸣鸣则兵起
卷五 第 46b 页 WYG0557-0157b.png
 石臼山 在县南八十里昔有人就此舂药后人至
  此者若无意履之其臼即响有心则无声
 缇群山 在县北五里平峦叠翠势若旗鼓昔汉通
  西域以缇骑三千憩此见后汉书
 渭河 在县北一里自宁远县流入邑北东流入秦
  安县境县西有陆田通济广济惠民四渠皆引渭
  水之流溉田数十里
 永宁河 在县西四十里源出南山北流入渭
卷五 第 47a 页 WYG0557-0157c.png
 落门河 在县西五十里源出落门山北流入渭即
  来歙破隗纯处
 半博水 在县西南源出半博山谷中北流入渭又
  天门水出天门山东流入渭
 散渡河 在县东北五里即通渭之西河合中川水
  经十八盘山至县境南流入于渭
 藉水 在县南源出西山百涧齐流总成一川东流
  入秦州界
卷五 第 47b 页 WYG0557-0157d.png
 龙马泉 源出县西北平地下渥洼沙作龙马之状
  相传每春夜放牝马饮此泉自能生驹
  宁远县
 翠屏山 在城内学宫前为学宫之屏
 老君山 在县南五十步屹然耸峙县之案山俗名
  南山山脉自岷州来上有湫池仙洞
 斗底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状如覆斗上有堡可以
  避兵与漳县青雾山相接
卷五 第 48a 页 WYG0557-0158a.png
 董墨山 在县南三十里中有湫池水黑如墨故名
 太阳山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有隘可守曰太阳山
  口在礼县界产铁旧置铁冶于此
 瓜牛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高五百馀丈周围四里
  上有日月空日月未出其光先照
 箭杆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以山峰挺峙而名上有
  石洞高深可以避兵下有马务镇
 柏林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内有水泉流通又十里
卷五 第 48b 页 WYG0557-0158b.png
  有水箕山高二百馀丈皆古避兵之所
 武城山 在县西南三国魏邓艾拒姜维于此武城
  古县名山以此名
 九龙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为邑名山
 鲁班山 在县北四十里上有洞俗传鲁班凿此名
  鲁班洞山下又有大佛峡
 石门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四围皆峡中有一门险
  峻可以避兵下有洞光映如月名夜月洞
卷五 第 49a 页 WYG0557-0159a.png
 分水岭 在县东南九十里与礼接界
 桃花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中有溪又名桃花峡有
  石似玉
 研石峡 在县南四十里又东南为木林峡
 银观峪 在县南三十里旧有银矿铁冶酒井盐池
 渭河 在城北自陇西沙湾入县境东北至伏羌界
  县西路有十四渠东路有十三渠皆引渭溉田民
  赖其利
卷五 第 49b 页 WYG0557-0159b.png
 广吴河 在县西三十里自漳县东北入境至折羊
  口与漳水合又东北入渭
 山丹河 在县西十五里源出岷州城儿谷东北流
  经山丹川因名山丹河又经滩阁川东北流入渭
 马成龙川 在县西南七十里源出鹿部西山东北
  流注武城
 南峪河 在县东三十里自礼县大木树关流为杨
  家河经落门入渭
卷五 第 50a 页 WYG0557-0160a.png
 古灵泉二 一在县东一里山石中泻出为泻泉一
  在县西南百步平地涌出为涌泉俱资灌汲北注
  于渭
 温泉二 俱在东南五十里之内其一即南峪河也
 龙头泉 在县东北三十里状如龙头泉流三𣲖可
  溉民田
 八海泉 在县东四十里常满不溢又东北有龙泉
  亦名雾罩泉
卷五 第 50b 页 WYG0557-0160b.png
  西和县
 丰台山 在县东二里带水环山松竹蓊郁墨峪水
  经其下
 太祖山 在县东南山岩耸秀下瞰数州历历可辨
 横岭山 在县南三十里其山连十八盘下有横岭
  水
 祁山 在县西北七十五里其上有城诸葛亮伐魏
  攻围祁山魏司马懿救祁山亮粮尽退军张合追
卷五 第 51a 页 WYG0557-0160c.png
  至青封被杀城南有诸葛故叠山高岩险天下奇
  峻为陇右襟要
 宝泉山 在县北二十里其峭如剑背有泉不盈不
  涸旱祷辄应唐宝应间吐蕃陷天水邑人保聚于
  此
 鸡峰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连塔山山形如圭亦名
  圭峰山
 独头岭 在县南宋将李好义大败金兵遂复西和
卷五 第 51b 页 WYG0557-0160d.png
  处
 塞峡 在县东宋将鲁尚期逐杨难当至此左侧有
  石穴洞人言潜通下辨云
 清崖峡 在县东北五十里
 屏风峡 在县西北四十里宋郭思作祁山神庙碑
  以此峡为正祁山
 朝阳观山 在县东一里岭有泉清见底煮茗味甘
 云雾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雾锁云横岚气逼人
卷五 第 52a 页 WYG0557-0161a.png
 西高山 在县东南百里山尽可田民居盘旋
 通灵山 在县东南百里有清泉自岩窦飞落
 塔子山 在县东北二十里孤峻插天
 卧龙立龙崖 在县南五十里道傍鳞甲踪迹宛然
 八佛崖 在县南七十里峭壁危峰
 飞龙峡 在仇池山下氐人杨飞龙据此唐杜甫寓
  焉
 神鱼洞 在仇池山下每年清明前后鱼自洞连贯
卷五 第 52b 页 WYG0557-0161b.png
  而出居民取之杜诗神鱼人不见即此
 千佛洞 在县南五十里岩嵌壁立磴道险仄洞口
  一泓瀑布轻云时覆
 西汉江 在县西北七十里源出嶓冢山自秦州旧
  天水县界流入西南经祁山城南流入成县
 盐官水 在县北九十里自秦州界流入东南入汉
  水经注在嶓冢西五十里许相传营煮味与海盐
  同
卷五 第 53a 页 WYG0557-0161c.png
 横水河 在县南二里源出横岭经县东北合盐官
  河入汉
 白水江 在县北二里从西番界东流经阶州城南
  二里过县入蜀合嘉陵江
 浊水 在邑境从长道县界穿大潭旧镇合清水入
  阶州
 盐井 在县东北六十里煮水成盐民资其利
 九龙泉 在长道镇西三里四时湛清夏凉冬温可
卷五 第 53b 页 WYG0557-0161d.png
  引以灌溉
 煖泉 出丰台山下今名汤峪
  靖远县
 红山 在县东十五里石崖有泉曰法泉祷雨多应
 屈吴山 在县东七十里古怀戎堡南岩壑多泉林
  密兽多资人猎取南接六盘山西连大白草原上
  有显圣庙可祈雨
 乌兰山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南接崆峒东连屈
卷五 第 54a 页 WYG0557-0162a.png
  吴唐置乌兰县旧有乌兰关
 红嘴山 在县西北五里山半有悬厓左黄河右祖
  厉二水交流其下上置斥堠眺望河北安会实要
  隘也
 雪山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西距黄河南接分水岭
  松柏丛茂山势高峻积雪不消
 尖山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孤峰高峻岩壑多泉丛
  林茂树
卷五 第 54b 页 WYG0557-0162b.png
 韦精山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西连雪山东临黄河
  河水自上垂流数十丈转折而东入宁夏界
 腰玉山 在城南里许山势峍屼耸拔每天将明有
  白气环绕山半日出方散故名
 妥神山 在县北三十里南接法泉东接屈吴北连
  蒯团下多泉源可以灌溉
 分水岭山 在县北一百里西距黄河北接雪山水
  分南北素称天险
卷五 第 55a 页 WYG0557-0162c.png
 神木山 在县东九十里山多茂林涧多甘泉
 蒯团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山下多泉又七里青石
  厓下有泉曰涡子水相传其地每黎明时晴岚晓
  障若城郭重楼女墙焕然可观日出则没
 宝积山 在县东北一百一十里下有泉水出石炭
  产铁后有大小石沟产金东北接蒯团山
 松山 在永安堡东南十里山多松柏多泉水嘉木
  地亦肥饶
卷五 第 55b 页 WYG0557-0162d.png
 金山 在平滩堡西五里上有圣母祠祈雨有应
 黄河 在城北一里其间山峡险隘垂流直下高数
  十丈自兰州金县经平滩堡流入东北至芦沟堡
  入宁夏中卫界河北即为塞外
 袓厉河 在县西五里源出旧袓厉县南山下北径
  会宁县入大河一名苦水河
 麦田水 在县北源出麦田城西北西南流注于河
 裴家川 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自庄浪卫流入明
卷五 第 56a 页 WYG0557-0163a.png
  嘉靖中旧有台堡相接以断北寇西行之路
 锁黄川 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明时套寇每由此
  入犯
 法泉水 在县东十五里悬厓滴泉清澈甘冽
 红柳泉 在县北三十里又北七十里万马泉皆可
  沃
 河池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其地春夏因雨水生盐
  雨多盐少雨少盐多远望似河故名河池旧志乾
卷五 第 56b 页 WYG0557-0163b.png
  盐川即此
 东泉 在打剌赤堡东二里清冽可灌田西泉亦清
  冽近盐池入池亦能生盐
  岷州
 东山 在城东二里叠水经其下北流入于洮
 冷落山 在州东五十里山形孤耸盛夏阴晦即雨
  雪故名
 遮阳山 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山临官道以日影
卷五 第 57a 页 WYG0557-0163c.png
  为山所蔽故名其右为夷门山
 贵清山 在州东一百五十里顶平衍可耕种
 岷山 在城北江水所出洮水经其下土色纯黑四
  时有雪不生草木其西麓接四川界
 金童山 在城南半里下瞰城市
 崆峒山 在州东十里
 氆氇山 在州东北七十五里明置寨于此为岷巩
  之冲要俗名木寨岭
卷五 第 57b 页 WYG0557-0163d.png
 分水岭 在州东南四十里山南为岷山即大禹导
  江处山北入叠藏河
 西山 在州西二十五里上有五台寺观音湫祷雨
  辄应
 隐贤山 在州南一百里旧有三阁昔姚太师结庵
  读书于此
 摩云岭 在州东南一百五十里下临江水宋有临
  江砦
卷五 第 58a 页 WYG0557-0164a.png
 穿山洞 在州东北一百三十里其洞自山东穿石
  而入约二里许至山西而出中有溪水流出土人
  以木板覆其上遂为入山通径人行洞中木上水
  在木下石势巉岩水声潺湲洞西为巩岷通衢洞
  东为一大川土沃民庶彷佛桃源境界俗名朱古
  洞
 洮河 在州北一里由洮州卫东北流至此又东北
  流入临洮府界北入黄河
卷五 第 58b 页 WYG0557-0164b.png
 岷江 在州东南四十里分水岭下南流为岷江由
  阶文入四川界
 叠藏河 在州东一里源出古叠州番境经城东而
  北流入洮河即禹贡桓水
 荔川河 在州东南九十里宋有荔川寨以此名
 遮阳河 在州东南九十里源出氆氇山东至遮阳
  会金沟河至三岔为漳河上源
 闾井河 在州东一百四十里源出莫遮拦山流入
卷五 第 59a 页 WYG0557-0164c.png
  马淳河东北入漳
 临江河 在州南一百四十里源出吐谷浑至西固
  入白水江
 良恭河 在城南二百八十里宋有良恭镇故名俱
  南流入岷江
 西川 在城南洮水之南延袤五十里土脉肥饶居
  民耕植
 南川 在城南叠藏河西岸地可树萟
卷五 第 59b 页 WYG0557-0164d.png
 灵泉 在州北一里可祷雨布和天泉在西郭又卧
  龙泉在西南五里平泉在东二十里
 金紫池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州人祷雨处又金龙
  池庙坪池白龙池俱在东黑松泽池在城南二十
  五里
 千丈潭 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遮阳山之西南
 三丰井 在城西北角仙人张三丰寓杨氏宅所掘
  以柏木为底后建祠于井北绘像祀之
卷五 第 60a 页 WYG0557-0165a.png
  洮州卫(边外山/水附内)
 葫芦山 在城中以形似故名
 凤凰山 半在城外半在城中有五峰中若伸颈傍
  若舒翼故以形得名
 东陇山 在卫东南一里明沐英讨叛番筑城于山
  之南川
 石门山 在卫西南六十里两峰壁立中辟一门山
  南即古叠州之地
卷五 第 60b 页 WYG0557-0165b.png
 石岭山 在卫西北十里山势峭拔多林木唐置石
  岭关于此
 玉笋山 在卫西北五里山皆白石最中上挺一石
  宛如玉笋登之可望数百里
 黑松岭 在卫东北三十里土黑而多松
 石峡山 在卫东北五十里两峡中洮河流焉俗名
  石门口
 观音洞 在卫东北五十里洞之中顶滴水如磬声
卷五 第 61a 页 WYG0557-0165c.png
  其下一圆石承之水滴上浮而旁无溢泛每冬结
  为冰柱岁旱祈祷多应
 莲花山 在卫北七十里山形似莲
 九条岭 在卫西一百里地当险要有丹巴川为番
  部之路
 西倾山 在卫西南三百五十里又名嵹台山延袤
  千里外跨诸羌内连列郡洮水出焉为西南之祖
  山
卷五 第 61b 页 WYG0557-0165d.png
 素岭山 在卫西南番界即西倾傍支春夏常多积
  雪
 石镜山 在卫西南番界山石皎洁可鉴形体故名
  中有铜窟隋代常采铸之
 南河 在南门外源出石岭山经卫南入洮
 洮河 在卫南三十里源出西倾山之东即嵹台山
  东北流经吐谷浑中三百里至卫城南又东流至
  野狐桥入岷州界又东流至岷州东境北流折而
卷五 第 62a 页 WYG0557-0166a.png
  复西至本卫境又东北流过临洮狄道而入大河
  其流湍急每冬不及冻结珠蔽河而下故谓洮河
  流珠
 羊撒河 在卫北六十里又六十里有冶木河
 常山池 在卫北一百二十里池夹两山中盘蜒十
  馀里值冬冰冻平合不溢
 黄河 在卫西九百里番界东北流入河州界
 莫河川 在西倾山北晋义熙初吐谷浑为乞伏乾
卷五 第 62b 页 WYG0557-0166b.png
  归所败其王大孩走死树洛干嗣立帅众奔此川
  沙漒诸戎悉附之
 朵的河 在卫西三百里源出朵的番族南流入洮
  河
 纳怜河 在卫西七百里哈藏族西北流入黄河旧
  志有野厖河源出西倾山北流五百馀里入黄河
 垫江 在卫西南番界一名羌水一名白水江源出
  西倾山南一曰西嵹山东流径仇池出宕渠至巴
卷五 第 63a 页 WYG0557-0166c.png
  郡入江
 药水 在卫西南番境源出古合川县东北平地有
  患冷者煎水服之立愈
 度周川 在西番界晋隆安二年乞伏乾归弟益州
  败吐谷浑王视态于此川
 长柳川 在西番界晋义熙九年乞伏炽磐击吐谷
  浑支旁于长柳川又击破别部于泣勒川又十三
  年炽磐遣其子安乐击破树洛干之弟阿子干于
卷五 第 63b 页 WYG0557-0166d.png
  尧捍川二川俱在卫西南
  西固城
 东山 在城东五里地土宽平里民多居其上固人
  田庄大半在焉路通阶文
 笔架山 在城南二里接悉界
 武都山 在城西二十里山高峻为一方巨瞻
 孔函谷 在城南姜维欲断魏军后自沓中从此谷
  入北道
卷五 第 64a 页 WYG0557-0167a.png
 仙人山 在城东三十里昔有马仙人尸解于此故
  名
 朝阳山 在城西三十里
 翠峰山 在城北十里极耸峻
 天门山 在城北二十里四时积雪不生草木值旱
  入穴取水祈雨多应
 露骨山 在城北三十里亦曰雪山积雪不消东连
  阶文北极河洮宋王韶穿露骨山道隘险释马而
卷五 第 64b 页 WYG0557-0167b.png
  行即此
 鲁班崖 在城北九十里两崖悬绝有二灵柯插入
  岩隙间以栈覆土以通往来
 中流底柱石 在城南二十里紫水江中其石巉峻
  波浪冲激非人所到
 白水江 在城南自岷州界东南流入阶州亦名羌
  水
 岷江 在城东四十里源发分水岭南流入四川界
卷五 第 65a 页 WYG0557-0167c.png
 三眼泉 在城北三里于石厓孔中涌出冲激浩瀚
  穿城而过有水门二入白水江近城田土赖此灌
  溉
 南麓飞泉 在城南五里悬厓瀑布如千尺白练洒
  空而下
平凉府
  平凉县
 崆峒山 在府西三十里一名笄头山广成子学道
卷五 第 65b 页 WYG0557-0167d.png
  崆峒山黄帝西至山问道上有问道宫绝顶有香
  山有广成子洞峰之最高者为翠屏峰山有圆石
  累累如珠者名垂珠峰巨石上平下锐者名香炉
  峰有峰如柱当路矗立者名蜡烛峰层崖邃密踞
  绝岩间者名雷神峰巨石横亘两峰之间名仙人
  桥有石棋盘名仙人弈处东台下有岩洞名皂鹤
  洞又有青龙洞雨后将晴云辄归洞中亦谓之归
  云洞山之西北为望驾山下有撒宝岩西岩有泉
卷五 第 66a 页 WYG0557-0168a.png
  又有琉璃泉俱甘
 笄头山 在县西四十里以形名泾水所出黄帝西
  至于崆峒登笄头与崆峒山连
 翠屏山 在县南一里
 铜城山 在县南寰宇记在潘原县西南三十里
 寿星山 在县南六十里
 石马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北麓抵泾川有水入之
  东与马岭山对峙而最高者为箭括岭子山
卷五 第 66b 页 WYG0557-0168b.png
 可蓝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元和志一名都卢山十
  六国春秋赫连定胜光二年畋于阴槃登岢蓝山
  屯兵于此寰宇记可蓝山亦泾水源与笄头山连
  亘又为分水岭山
 大统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与可蓝山相接
 天坛山 在县北五里一名卧虎山下有全真洞元
  道士贺志贞所居其西为会盟坛唐贞元三年吐
  蕃诈请盟因筑坛于此使浑瑊与吐蕃会盟被劫
卷五 第 67a 页 WYG0557-0168c.png
  处也
 马屯山 在县西晋太元十九年苻登奔平凉收集
  遗众入山姚兴率众攻之其山南北二十里东西
  三十里
 雕窠峡 在县南三十里两山深险为群雕出入往
  来之路因名马岭石马之水道流入于泾
 金佛峡 在县西六十里峡长二十里峭壁层峙不
  见天日中有金装佛明嘉靖十九年于峡口筑城
卷五 第 67b 页 WYG0557-0168d.png
  复建溃水红沙二石墩于山上以增戍守为河西
  险要
 弹筝峡 在县西一百里泾水南流经都卢山中风
  吹流水常如弹筝之声行旅因谓之弹筝峡魏宇
  文泰在夏州驰赴平凉令杜朔周先据此唐突厥
  入犯诏李艺屯华亭及此峡以备之建中三年凤
  翔陇右节度与吐蕃盟以泾州西至弹筝峡为唐
  界贞元七年刘昌城平凉开地三百里扼峡口
卷五 第 68a 页 WYG0557-0169a.png
 孙丘谷 在县东南晋苻秦平凉太守金熙与姚秦
  将姚方成战于此败之又甲积谷在东南二十里
 苟头原 在县东晋时苻登自平凉进据此逼姚苌
  于安定又有叶平原在县东南十里自原而东五
  十里以暨泾州之回中皆谓之南山其水皆北流
  入泾又虎山西二十里曰杏原又虎山北十里有
  小芦河原又北十里曰大芦河原又北十里曰浅
  涧原佛堂原在县北三十里草峰原在县东北五
卷五 第 68b 页 WYG0557-0169b.png
  十里卓村原在县东北二十里以上诸原皆平旷
  可耕植
 泾河 在县西北笄头山发源有二支南支出崆峒
  峡中曰前峡北支出老山曰后峡合流至府城西
  北一里疏为渠以分流溉田东入泾州界
 横河 在县西五十里源出华亭县与湫峪诸水俱
  入泾
 清水河 在县东五里成化末疏为利民渠凡南来
卷五 第 69a 页 WYG0557-0169c.png
  水咸汇之以溉民田
 太平水 在县东郭旧志源出小谷亦曰后谷谷高
  数丈县南诸山泉流汇焉三十里许北折入泾东
  西溉田各里许明嘉靖六年水暴涨漂没东郭溺
  居民又东二里曰岨谷东西山泉所汇流八里入
  泾暴水视后稍减自此以东南北山谷之水咸入
  泾民以利灌汲多负水以居
 湫峪水 在县东三里源出翠屏山又大岔水在府
卷五 第 69b 页 WYG0557-0169d.png
  东南十里源出寿星山皆北流入泾水
 潘谷水 在县东寰宇记在潘原县东三十里流入泾
 柳湖 在县北三十里湖畔柳数千株
 胡卢水 在县西源出镇原县颓沙山下流入泾本
  名蔚茹水唐志白草军在蔚茹之西即此
 湫池 在县东北五十里其水四时常溢旱祷有应
  苏林曰湫渊在安定朝那县方四十里停水不流
  冬夏不增不减不生草木
卷五 第 70a 页 WYG0557-0170a.png
 暖泉 在县北二里其水涌出四时温然潭深数寻
  蒲荷甚盛东流溉田三里
  崇信县
 锦屏山 在县治南城据其麓上列雉堞繁花木三
  时绚烂如屏然一曰花山
 闭银山 在县南赤城右山特峻拔
 五马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状如五马故名
 玉京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
卷五 第 70b 页 WYG0557-0170b.png
 烽台山 在县西五里山最高盘折数十层始至其
  顶昔时烽堠之所今为砦可备兵
 断万山 在县西四十里险绝难登与武安监接壤
  其左有三姑山
 文笔山 在县西四十里峡口北岸奇峰秀削状若
  芙蕖
 五龙山 在县西四十里距峡口之阳峰岭蜿蜒林
  木蓊蘙相传为唐时禦戎故垒
卷五 第 71a 页 WYG0557-0170c.png
 凤山 在县北三十里形如凤翥巅作柱石峰与文
  壁映其下为芮谷悬飞泉南流入汭
 迎驾坡 在县西南三十里昔太王游畋至此居民
  箪食壶浆以迎之
 箭筈山 在县赤城南
 文壁峰 在县东三里巅高四丈五尺
 唐毛山 在县境自唐林木丛生如毛可以取材故
  名
卷五 第 71b 页 WYG0557-0170d.png
 峡口 在县西北四十里神禹疏凿故迹两崖峻削
  群峰巑岏汭水自华亭南北二源合流出此雪浪
  喷涌每瞻风雨望云物昔为西戎咽喉要地唐人
  屯兵塞险有勒石遗迹
 拽兵原 在县北唐李元谅破吐蕃兵于此故名
 汭水 在县北八十步县西北四十里有峡口汭水
  自华亭县东出峡口流入县境流四十里经县城
  北东入泾州界又有汭水渠在县北一里唐李元
卷五 第 72a 页 WYG0557-0171a.png
  谅疏渠引汭水莳荷畜鱼民享其利今渠尚存
 白石川 在县南六十里源出五马山东流入灵台
  县境为达溪川即长武黑水之上源也东至邠之
  停口入于泾
 赤城川 在县南四十里至灵台县东北入于黑水
  以汇于泾
 左峪水 在县西四十里铜城西南流入汭
 五马峪水 在县西南五马山下通汭峪水在县北
卷五 第 72b 页 WYG0557-0171b.png
  临汭堡右红土峪水在县西南迎驾坡左西寺峪
  水在县南二里俱北流入汭
 城东峪水 在县东门折而西环城之西北以入汭
 四峪水 在县南县志赤城之南三十里有龙峪水
  西南八十里有神峪水又十里有九峪水又新窑
  二水之交曰对峪水水汇而成川于赤城川之南
  白石川之北谓之四峪水可资灌溉
 湫峪水 在县北凤山右南流入汭内有湫深广里
卷五 第 73a 页 WYG0557-0171c.png
  许
 散化峪水 在县北凤山左南流入汭殿子坡峪水
  在县北凤山下聚贯珠浓露诸泉之水由汇口而
  南流入汭
 新柳滩 在县西北一里汭水之滨傍有稻畦顺治
  间知县武全文溉植
 暖泉 有二一在县东五里为上暖泉一在县北十
  里为下暖泉
卷五 第 73b 页 WYG0557-0171d.png
 康王井 在县西北郭昔李武康王元谅所凿以城
  中水咸汲汭稍远浚深一丈径五尺得甘泉
  华亭县
 陇山 在县西三十里北接大漠南界汧陇高五十
  里冬夏有雪县西境之山皆陇山东麓其支峰别
  阜随地异名元和志小陇山在县西四十里寰宇
  记接崆峒山界
 仪山 在县东二里古仪州以此名通志一名义山
卷五 第 74a 页 WYG0557-0172a.png
  俗名回头山
 石堡山 在县东至窑头土咸垩石为炭以埴器
 华尖山 在县北明一统志在县西北二里县居山
  之麓
 断万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府志自断万山极于五
  马山号为汭水东峡
 桦岭山 在县东五十里中多桦树
 王母山 在县南一里山巅有古王母宫因名
卷五 第 74b 页 WYG0557-0172b.png
 海龙山 在县西南十五里有泉东南流入汧水深
  入曰宝盖山火燄山鬼门关接静宁州水洛川绝
  人迹
 仙姑山 在县西十里
 齐山 在县西十三里与仙姑山连汭水南源出此
 望仙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
 皛然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
 朝那山 在县西七十五里汉朝那县以此名
卷五 第 75a 页 WYG0557-0172c.png
 湫头山 在县北六十里汭水北源出此即朝那山
  山有湫池二其深莫测遇旱祷雨多应
 白崖山 在县西北笄头山南泾水别源出此
 龙马山 在县西北
 高山 在县西北山海经泾水出高山府志笄头西
  北曰高山即山海经所称也亦名老山
 瓦亭山 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即隗嚣使将牛邯
  所守之地瓦亭关在其西麓东二十里即弹筝峡
卷五 第 75b 页 WYG0557-0172d.png
 飞凤山 在县西北一百里形如飞凤故名
 烂柯山 在县北十五里见寰宇记
 马岭山 在县东北与平凉县接界
 见子岩 在县东四十里世传人失其子数载至此
  见之因名
 石香炉峡 在县西北四十里其北又有松子峡
 马铺岭 在县西北四十里
 支磨原 在县境东北郭汾阳家传大历十年吐蕃
卷五 第 76a 页 WYG0557-0173a.png
  界潘原西至小石门白草川又下朝那川至百里
  城支磨原而入华亭子仪遣浑瑊破走之于故平
  凉城今县西南有水磨川或以为支磨原也
 龙门洞 在县南四十里
 泾水 在县西北八十里自笄头山发源流经此入
  平凉界
 汭水 在县东三里县志汭水绕流城南有惠民渠
  引经城中而北出以溉田
卷五 第 76b 页 WYG0557-0173b.png
 北水 在县北一里东流与汭水合流入泾
 柴底水 在县北三十里明一统志有策底水即柴
  底穷汭记柴底水出朝那湫山之阳其北即泾水
  相去甚近
 胭脂川 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东流入泾水
 武村川 在县南十里武村县西南十八盘诸泉为
  木贼沟延官沟水磨川武村川东至断万山汇于
  汭
卷五 第 77a 页 WYG0557-0173c.png
 暖泉 在县西南六里
  镇原县
 东山 在县东二里极高峻其下为旧东山县
 玉山 在县东十里山多白石阴雨之后明艳如玉
  岭有凌云阁下临万仞
 雉头山 在县西三十里状如雉头秦始皇二十三
  年巡陇西北地至雉头山即此
 鸡头山 在县西五十里隗嚣尝使其将王孟塞鸡
卷五 第 77b 页 WYG0557-0173d.png
  头山道以拒汉兵
 潜夫山 在县内北东汉王符高隐于此著潜夫论
  上有读书台
 桃坡 在县西八十里其地有桃万株
 风堆 在县西十里独阜上有故台台侧有风伯坛
  俗呼为风堆
 和戎原 在县南二十五里见寰宇记
 阳晋水 在县南平凉县界流入寰宇记阳晋水在
卷五 第 78a 页 WYG0557-0174a.png
  临泾县南十五里入泾即泾州横河之上源也
 原州川水 在县北自固原州流入寰宇记自番界
  来
 高平川水 在县南二百步源出旧县之大陇山
 石门峡水 在县西大陇山北有水径流谓之峡水
 自延水 在县西石窦出泉汲焉
 次水 在县东北六十里与苦水东水乱流参差合
  而为一下流入高平川
卷五 第 78b 页 WYG0557-0174b.png
 莲花池 在县西一里许旱不涸冬不冱旧植莲花
  故名
 太阳湫 即太洋湫在县东六十里半山中环五里
  馀水澄澈深不可测旱祷多应又有任湫在县西
  新城里
 石泉 在县西一里许水从石孔中出四时不涸夏
  凉冬温民皆汲用
 温泉 在县境冬夏常温
卷五 第 79a 页 WYG0557-0174c.png
 圣井 在县东九十里宋绍圣初窍石为龛建石窟
  寺室内可容数百人内有井
 九龙井 在县西二十里一井九孔
  固原州
 六盘山 在州西南七十里曲折险仄盘旋而上元
  世祖自和林有事陜蜀恒屯兵于此宋史绍定三
  年蒙古主特穆津殂于六盘山宝祐六年蒙古主
  蒙格侵宋次于六盘山开庆元年蒙古入蜀使珲
卷五 第 79b 页 WYG0557-0174d.png
  塔罕守六盘景定元年呼必赉立珲塔罕以六盘
  军叛走甘州廉希宪使汪良臣击平之元元贞二
  年自六盘至黄河立屯田置兵万人明初徐达定
  关中屡败元兵于六盘盖州境之险要也上有清
  暑楼元安西王所建
 台山 在州南四十里
 马麾山 在州西南四十里台山之西宋元嘉五年
  夏王昌被擒其弟平原公定奔平凉郡魏兵追之
卷五 第 80a 页 WYG0557-0175a.png
  败于马麾岭盖平凉之险要郡国志作马屯山误
 炮架山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石城堡前四壁峭
  立极为峻险明成化五年满四反据此其相连者
  又有照壁山
 天都山 在州西北百五十里宋元丰四年伐夏李
  宪自熙河进营于天都山焚夏人南牟内殿并其
  馆库元祐二年夏人与西羌相结聚兵天都山元
  昊臣野利常守天都山号天都大王
卷五 第 80b 页 WYG0557-0175b.png
 印子山 在红古城西南十里绝顶有印迹如篆刻
  状故名
 须弥山 在州北九十里上有古石门关遗趾又为
  逄义山后汉建义初段颎讨先零叛羌自彭阳直
  指高平战于逄义山大破之
 扫竹岭 在州西北百馀里其山高峰陡峻危桥深
  洞过者不敢逼视为州险境土人借以备寇祠真
  武神俗称西武当云
卷五 第 81a 页 WYG0557-0175c.png
  青羊山 在州北四十里山顶有泉
 清水河 在州西南四十里发源六盘山下东北流
  绕城东北下流亦谓之葫芦河至鸣沙入黄河
 高平水 在州西源出州西南北流入宁夏中卫界
 大黑水 源出陇山在州北一百十里流入清水河
  又有小黑水在州北八十里流入大黑水又有须
  都灭河在州北九十里流入小黑水又有硝河在
  州西北一百里流入须都灭河又有海子河在州
卷五 第 81b 页 WYG0557-0175d.png
  西南三十里流入硝河所谓水有五源咸出陇山
  左会右水总为一川也并入于黄河
 南川 有二在州东南六十里为大南川在州东南
  五十里为小南川旧志下流至平凉县境入于泾
  又有乾川在州东北一百六十里
 朝那湫二 一在州东南十五里泉流有声广五里
  阔一里馀波入清水河即古朝那湫秦投诅楚文
  于此一在州西南四十里六盘之阴山腰有泉眼
卷五 第 82a 页 WYG0557-0176a.png
  东西阔一里南北长三里旧传祭龙神润泽侯处
  二水相合方四十里水停不流冬夏不增减两岸
  不生草木旱即祀之以壶挹水置之于所在则雨
  雨水不止反水于泉俗以为恒今周回七里盖近
  代耗减明正德间因城中井水苦咸难饮导入城
  泮池由西门入环流出东门公私便之土人谓之
  东海西海
 甜水 在红古城西门外味甘可饮居民引之以种
卷五 第 82b 页 WYG0557-0176b.png
  稻红古城二十里入清水河
 北乱池 在州西南七十里阔一百七十丈莫测其
  深岁旱祷雨辄应
 养鱼池 在旧开城三里元安西王养鱼处又名莲
  花池
 暖泉 在州北五里隆冬不冻流入清水河一统志
  以为即龙泉水
 青羊山泉 在州西四十里泉在山顶
卷五 第 83a 页 WYG0557-0176c.png
  泾州
 兼山 在州北五里有重山之义州之主山也
 弇耳山 在州西南一里形如龙尾
 笔峰山 在州南五里峰顶峭拔树林阴密有水流
  泾州曰朝那沟
 回中山 在州西北二里上有王母宫下临泾水俗
  名宫山
 米面山 在州东南五里二峰峭绝南北朝卢祖迁
卷五 第 83b 页 WYG0557-0176d.png
  为泾大将指二邱为米面寇遂遁还因名
 青石岭 在州西北亦曰青石岸青石原晋义熙三
  年赫连勃勃败姚秦将张佛于青石原六年勃勃
  又南攻安定破姚秦将扬佛嵩于青石北原进攻
  东乡下之唐大历七年吐蕃下青石岭军于朝那
  城郭子仪谕却之十二年吐蕃下青石岭逼泾州
  子仪复击却之又贞元三年吐蕃入寇分屯潘口
  及青石岭七年泾原节度使刘昌筑保定城捍青
卷五 第 84a 页 WYG0557-0177a.png
  石岭皆即此
 青溪岭 在州西南宋建炎三年金罗索侵泾原经
  略使曲端遣将吴玠逆击于青溪岭败之绍兴中
  萨里哈自凤翔趋邠州泾州将田盛遣兵击之于
  青溪岭寇引去
 马鞍坂 在州西北晋义宁十二年后秦将姚绍自
  安定击赫连勃勃于马鞍阪破之
 安仁谷 在州东南四十里古长城砦宋范仲淹尝
卷五 第 84b 页 WYG0557-0177b.png
  遣宋良等控守于此地
 碧泉洞 在州东北兼山之左其水青色长流味甘
 泾水 在州北自平凉县流入又东南入邠州长武
  县界州志泾河自邠以上滩浅流急故浊自邠以
  下滩深流缓故清至入渭处则泾清而渭浊也又
  曰泾河水石湍急故不能引以为利至泾阳则就
  平且蓄矣
 汭水 在州东南二里自崇信县流入境东南流入
卷五 第 85a 页 WYG0557-0177c.png
  长武界合于泾水
 阁川水 在州南三里州西山谷诸水会流成河下
  流入于泾水
 渰水 在州西南一名阁子沟源出州南二十里支
  家铺有暖泉潆流西北入汭味甘利煮豆与朝那
  沟皆尝暴涨为居民害
 后川河 在州北四十里发源交龙口亦曰横河自
  镇原县流入经东北三十五里由浅河川至长武
卷五 第 85b 页 WYG0557-0177d.png
  县界入泾州北诸谷水阳皆入泾阴皆入横河
 盘口河 在州南三十里与灵台县接界又东流至
  长武县停口入泾
 共池 在州北五里华岩海印禅寺内水泉从地涌
  出流溢成池两池相连故名密人侵阮徂共即此
 百泉 在州西三十五里泉眼百馀四时不涸民资
  灌溉亦名百泉沟下流入泾州志泾汭滩高流驶
  宣泄不能为利民间所资以灌溉者乃在陂泽源
卷五 第 86a 页 WYG0557-0178a.png
  泉其沟渠共有六十四道
 暖泉 在州西五里宫山之阳水从石出四时温暖
 瑶池 在州西宫山之阳窦石而出俗传为王母瑶
  池
  灵台县
 苍山 在县东二里其山松柏苍翠因名山之东有
  白云洞丹壑万仞绵延渐低如龙延颈状谓之龙
  湾崖元清虚子炼丹处
卷五 第 86b 页 WYG0557-0178b.png
 保岩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山势峭拔回旋百折岭
  有泾台登之望见百里外其下常有云雾出入有
  九峰环匝一名九顶峰岩下临南河有温泉瀑布
 离山 在县西南二里状如象形
 虎山 在县西北一里许
 兼山 在县西九十里为县主山其山两重因名
 书台山 在县东北五里多奇木异兽甘泉秀石顶
  平如台因名隋皇甫元晏读书处又明一统志曰
卷五 第 87a 页 WYG0557-0178c.png
  台山府志县枕台山东西亘百里荆花尤茂一名
  荆山
 凤山 在县北十里其状如凤俗谓之上山凤
 隐形山 在县东北二里许孤峰突起日中无影苍
  松古柏连抱参天图经云其色苍翠而地深奥故
  名
 卧龙原 在县东十里见寰宇记
 白石原 在县西北首起旧良原县西南三十里东
卷五 第 87b 页 WYG0557-0178d.png
  下三十里分为二原一良原一杜原
 望儿原 在旧良原县东三十里
 范家沟 在县西北流入达溪其水亦足一方之养
 汭水 在县北自崇信县流入
 达溪川 在县南二里县之西川源发陇州五马山
  至邠梁山入泾邠志谓梁山黑水即此
 妲己川 在县西七十里旧传妲己生于此即达溪
  之讹也
卷五 第 88a 页 WYG0557-0179a.png
 蒲川 县之南川也自凤翔府分水岭发源夹苍离
  而出与达溪合
 细川 旧志细川水源出凤翔府麟游县细川谷流
  入县境合于三交川新志细川水在县东南二里
  上流与蒲川合后魏高平贼万俟丑奴屯安定闻
  魏军未进乃散众耕于细川唐初泾州镇将刘感
  自高墌引还泾薛仁杲自南原驰下与感战于百
  里细川感为所擒
卷五 第 88b 页 WYG0557-0179b.png
 二香水 在县东十五里源出麟游县东亦名三交
  水入于蒲川
 香水 在县东北隐形山麓味甘气馨因名
 小庵川 在县南二十里自麟游而来与蒲川合
 后沟 源自景村经县东北流入达溪其水甚甘一
  邑食之灵邑四境皆山有此甘泉信属地德
 三女川 在县西九十里即密康公受三女奔处因
  名
卷五 第 89a 页 WYG0557-0179c.png
 悬泉 在县西一百三十里横渠镇石崖数仞上覆
  如幕有泉下注如帘为邑奇胜
 温冷泉 在保岩山之阴半温半冷疾者洗涤即愈
  静宁州
 陇山 在州东一百五十里旧水洛县乃水洛川及
  犊奴水所出以近陇州之地因名
 主山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山势独高其中峰岭回
  环溪流萦带沃野千顷
卷五 第 89b 页 WYG0557-0179d.png
 旗鼓山 在州东二里以形似名宋刘将军沪屯兵
  防西夏处
 翠屏山 在州南五里
 武山 在州南七十里多产奇花异草四五月之间
  绚烂夺目
 石门山 在州南四十里两峡平分斩截若门即陇
  山北垂宋刘沪破氐羌于此
 孙家山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脉接秦陇诸山号称
卷五 第 90a 页 WYG0557-0180a.png
  陆海林薮渊泽深不可测
 宋家山 在州西南八十里昔产牡丹色种艳绝
 横山 在州北十里山势横亘旧为番部所居
 东山 在州东五里宋吴璘命子挺筑堡东山以拒
  金即此
 鱼嘴山 在州东四十里六盘湫头之支林树葱郁
  樵径出入
 西峰五叠 号五台峰山麓有灵湫建龙君祠
卷五 第 90b 页 WYG0557-0180b.png
 云台山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连峰羾青长河绕碧
  四时烟景纵目可收
 石马坪 在州西俗传夜静见群马食田众以百矢
  射之遂泯迹次日视之皆石马也因名
 邵家坪 在州境有古槐二株大十馀围阴数十亩
  相传为汉晋间物
 陈家洞 在州东南一百五十里幽林鸟道峭壁插
  天深洞层楼下临绝涧称为奥区
卷五 第 91a 页 WYG0557-0180c.png
 西岩山 在州西七里有甘泉五
 马圈山 在州北八里宋二吴将牧马处也
 陇水 在州南一里源发六盘之阴按六盘为陇山
  尾故水为陇水味甘美俗名甜水河
 威戎川 明一统志在州南四十里或以为即水经
  注之燕无方城诸水也
 阳三川 府志在州南九十里自庄浪县流入苦水
  水经注受渠水东出大陇山西经受渠亭北又西
卷五 第 91b 页 WYG0557-0180d.png
  南入瓦亭川或曰即此
 水洛川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源发陇山流合犊奴
  川经石峡西南入秦州界
 高家堡川 在州西四十里发源会宁青家驿之山
  中东流与甜苦二水汇焉
 抛龙川 在州西宋任福轻骑趋怀远捺龙川即此
 长源河 在州西三里源发固原须弥山北味苦俗
  名苦水河
卷五 第 92a 页 WYG0557-0181a.png
 门扇川 在州东八十里源出六盘西流至威戎川
  汇焉
 底店川 在州东南一百一十里源出华亭之林家
  硖西流径都记川过庄浪入磨石峡以达于合河
  头
 通遍川 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源出陇山径林家
  硖过佛崖湾西流至野照凉野二店汇章麻川
 治平川 在州西南八十里一从鞍子山经通渭之
卷五 第 92b 页 WYG0557-0181b.png
  蔡家堡一经郭家岔至凤龙之麓二水合流达合
  河头
 温泉 在州南五十里隆冬不冰又府志州东三十
  里曰乾硙川有温泉
  庄浪县
 陇山 在县东府志静宁州东南一百五十里皆陇
  山也又曰自陇州至清水县绵亘而来县居山之
  阴今东暨华亭其间有鬼门关有火燄宝盖麻庵
卷五 第 93a 页 WYG0557-0181c.png
  大小十八盘湫头笄头龙家峡等山以及美高六
  盘南北二百里东西七十里皆陇山也
 盘龙山 在县南四十里山势回伏状如盘龙即陇
  山之异名
 杏花冈 即太白山在县东三里高冈峻岭上建太
  白行祠树木森郁祭祷有应
 樱桃原 在县西三十里花发时其地如雪
 牡丹岔 在县西一十五里旧传多产牡丹
卷五 第 93b 页 WYG0557-0181d.png
 屏风山 在县南三里即邑对山如屏
 北寺山 在县东北二里即游龙山树木森茂登其
  巅山川风景瞭然在目
 笔架峰 在县南三里状如笔架因名
 磨石峡 在县西南一十五里
 崔家峡 在县西南五十里传有石炭山狭水深不
  可挖
 青土坡 在县西南六十里产白土
卷五 第 94a 页 WYG0557-0182a.png
 东沟水 在县东册说源出陇山经县西南流入静
  宁州境注于苦水
 西沟水 在县西半里源出隆德县之襟山西南流
  入东沟水
 东河 源自龙家峡来绕县城东故名东河
 西河 源自贾家岔来绕县城西故名西河湾过城
  南会东河从磨石峡出
 阳三川 在县西南七十里山阳有三川合流故名
卷五 第 94b 页 WYG0557-0182b.png
  府志流入静宁州即古受渠水
 苦水川 在县西九十里自静宁州流入境又北流
  入镇原县界味苦不可饮故名
 通边川 在县东北三十里明一统志在县东北一
  百五十里以道路四通而名府志在隆德县南六
  十里盖接界也通边县以此名
  隆德县
 六盘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县城镇其西麓即陇山
卷五 第 95a 页 WYG0557-0182c.png
  之支峰也通志山路险仄古谓之络盘道
 美高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山高耸秀多产松竹药
  草底堡水出焉二山与华亭接界
 龟山 在县南二里
 状元山 在县南四里峰巅秀丽迥出群山相者以
  为有状元气故名
 襟山 在县南十里状如衣襟
 莺架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
卷五 第 95b 页 WYG0557-0182d.png
 笔架山 在县西二里一名燕家山
 旗山 在县西三里
 鼓山 在县西五里
 凤山 在县西北一十五里
 象山 在县北一里
 饱马岭 在县南十里
 汤羊岭 在县西北十五里
 祭旗坡 在县南六十里相传宋曹玮征吐蕃祭旗
卷五 第 96a 页 WYG0557-0183a.png
  于此
 得胜坡 在县南二十里明马文升败敌处
 凉殿峡 在县南七十里元太弟避暑处
 陇水 在县北西南流入静宁州界水经注陇水东
  北出陇山其水西流又经瓦亭南合瓦亭水其后
  谓之好水
 好水川 在县西二里源出六盘山西流合苦水宋
  任福违韩琦节制败于夏人即此大陇左右水皆
卷五 第 96b 页 WYG0557-0183b.png
  咸苦不可饮间有味甘可饮者土人遂相率名之
  曰好水或曰甜水正不可以一处拘也
 底堡水 在县南二里源出美高山西南流入六盘
  水
 清流河 在县东三里
 孤树川 在县北三十里傍有孤树因名
 马蔺川 在县西三十里多生马蔺
 瓦亭水 在县西北亦西南流入静宁州界水经注
卷五 第 97a 页 WYG0557-0183c.png
  其水亦出陇山东南流历瓦亭北又西南与陇水
  合
 武延川 在县西北七十里宋史曹玮知渭州与陈
  兴秦翰破党项章悝族于武延川即此明一统志
  武延川昔有姓武名延者居此故名县志谓之苦
  水河西南流入静宁州境会于甜水河册说苦水
  河源出固原之大六盘山诸水皆南道静宁而东
  入渭
卷五 第 97b 页 WYG0557-0183d.png
 各道水 在县北二十里北乱湫之流也湫在县东
  北四十里周三里深不可测旱祷辄应亦谓之灵
  湫
 红城河 在县西四十里亦出灵湫即各道河下流
 曹务河 在县西南四十里与庄浪县接界
 南源河 在县南一里源出美高山西流入于六盘
  水
 莲花池 在县东一里
卷五 第 98a 页 WYG0557-0184a.png
 官泉 在县治东儒学南深丈馀味甘冽四时不涸
 小水泉 在城内儒学西其水莹澈居民资以灌溉
 温泉 在县城东石穴隆冬不冰又有温泉在旧隆
  德堡
 龙泉 在得胜坡下又有涌泉在神林堡内
 线泉 在汤羊岭西出山崖中高丈馀飞瀑下流如
  线
庆阳府
卷五 第 98b 页 WYG0557-0184b.png
  安化县
 景山 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山多奇木怪石及产猿
  猱獐鹿之属
 马岭山 在县西北七十五里一名箭括左右带川
  相传汉牧地有果实猿鸟之属岩洞幽邃莫穷所
  止唐置马岭县盖以山名
 寡妇山 在县北十五里五代史庆州北十五里有
  寡妇山番部野鸡族居之后周广顺二年拒命环
卷五 第 99a 页 WYG0557-0184c.png
  庆二州帅讨平之又旧府志城北三十里有寡阜
  砦
 太白山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黑水河发源于此
 第二将山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峰峦高耸林木
  茂盛其地居民富庶
 铁边山 在县北三百二十里顶平麓险川流萦绕
  宋范仲淹置寨于上
 白于山 在县东北元和志白于山一名女郎山在
卷五 第 99b 页 WYG0557-0184d.png
  故洛源县北三十里
 秦霸岭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旧名安花原俗传
  秦穆公会西戎之地故名又金鸡岭在县西南一
  百六十里与秦霸岭相接
 横岭 在县北十八里产铁形如蛴螬制为小刀极
  锋利
 走马岭 在县北二百二十里其岭耸拔其麓平衍
  相传唐李靖大捷于此走马还朝故名走马岭
卷五 第 100a 页 WYG0557-0185a.png
 白城子岭 在县北二百三十里东西绵亘二三里
  上有白城
 节义峰 在县西北宋史景祐元年夏人侵庆州伏
  兵节义峰
 药地峪 在县南二十五里
 西姬峪 在县西南三里相传为公刘子姓之居又
  叶胡峪一名野狐沟在县西北十里
 黑泉峪 在县城北十里东川之东其水流入东河
卷五 第 100b 页 WYG0557-0185b.png
  又嘉乐峪在县北二十五里又葫芦峪在县北一
  百里
 东原 在县东其脉自合水来凡沟涧皆西流又西
  原在县西自景山来沟涧皆东流为城左右之护
 彭原 在县西南九十里其原广袤六十里有彭原
  县城旧址城内浮屠尚存
 二谷原 在县北五里一名庆原为郡城来脉又八
  珠原在县东北二百八十里与环县接古为明珠
卷五 第 101a 页 WYG0557-0185c.png
  番族之地
 花坡 在县东十里地名花木为郡人游览处相传
  不窋遗园
 花村原 在县西二十里
 洛河 在县东北二百五十里源出白于山经延安
  府保安县界至中部县东南流入西安界汉志洛
  水出归德县北蛮夷中府志在府北一百七十里
  有芦草沟即洛河之源又曰府北有白豹西羊横
卷五 第 101b 页 WYG0557-0185d.png
  水诸川合流至保安县界入洛河
  按禹贡导洛自熊耳洛水发源商州冢岭山经河
  南新安县至巩县入河今此洛河源出白于山经
  延安府流入西安界是另有洛河名同实异非伊
  洛瀍涧之洛也
 东河 在县东来自沙漠白马怀安柔远川及延庆
  灵沟水南流至县城东南会于西河南流至合水
  县界为马莲河
卷五 第 102a 页 WYG0557-0186a.png
 西河 在县西来自环河合马岭川杨集涧水谷沟
  下马汀诸水南流绕城转而东南会于东河府北
  三十里有下马汀水滨地平经行者常憩于此盖
  即东西两河之滨也
 马岭水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自环县来东南流为
  西河
 泥水 一统志在县北东南流入合水县界汉志郁
  郅县有泥水出北方蛮夷中
卷五 第 102b 页 WYG0557-0186b.png
 白马川 源出县北一百二十里南流入东河相传
  古有乘白马者至此马跑泉出涓流不竭里人神
  之立白马祠于此
 怀安川 源出县东北二百里西南流入东河
 柔远川 源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南流入东河
 延庆沟 在县北三十里西流入东河
 灵沟 在县北五十里西流入东河
 杨集涧 在县北八十里东流入西河
卷五 第 103a 页 WYG0557-0186c.png
 太乐涧 在县南五十里南流入珊瑚水至宁州界
 水峪沟 在县西北七十里东南流入西河
 三合水 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东流至合水县界
  入马莲河
 珊瑚水 在县西自环县来合黑水蒲川太乐涧南
  流入宁州界
 北岔水 在县东七十里自白豹川来南流至合水
  县会建水
卷五 第 103b 页 WYG0557-0186d.png
 白塔水 源出县东北二百里南流入合水县界
 白豹川 在县东北二百里东流过保安县界又东
  南入洛
 教子川 在县西四十里诸山环如驻马其水东注
  过城南又名底卜河流入县河
 同川 在县西八十里即故同川县地其水南流入
  珊瑚水
 黑水川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源出太白山东流与
卷五 第 104a 页 WYG0557-0187a.png
  蒲川合
 牛圈池 在县西北二百里四旁皆石碛中有圈潴
  水人马给饮宋章楶尝置毒于此夏人来犯饮者
  多毙
 莲花池 在县南三里东西二河合流萦而为池旧
  多植莲
 鹅池 在县署后东城隈唐末从事李克新浚宋庆
  历中经略安抚使施昌言重修暗通东河以汲水
卷五 第 104b 页 WYG0557-0187b.png
 盐池 在县北五十里有大小二池大池在定边周
  围八十里小池在惠安堡周围二十七里又有花
  马池红柳池俱产盐今属宁夏府
 清水泉 在县西泉水澄澈冬温夏凉
 龙泉 在县西三十里水甘冽铺名以此
 圣水泉 在县西北三十里水清冽上有龙堂祷雨
  辄应
 麻家煖泉 在县北五里其水清甘隆冬不冻
卷五 第 105a 页 WYG0557-0187c.png
 十二涝池 俱宋知州孙长卿浚凿以备旱涝池底
  俱有石炭
  合水县
 子午山 在县东五十里南连耀州北抵盐州东接
  延安绵亘八百馀里括地志秦始皇通直道故道
  在华池县西四十五里子午山寰宇记子午山一
  名鸡山山长千馀里北入大漠南尽分水其东水
  皆东南流为延安界其西水皆西南流为庆阳界
卷五 第 105b 页 WYG0557-0187d.png
  直南直北皆随地而异名
 南山 在县南一里许巍然屹立林木茂盛
 丰峙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故城川上多林木八棱
  山在故城川北
 锦屏山 在县西四十里状如围屏
 长厚原 在县西南七十里
 汉城原 在县西九十里
 麻峪 在县南七十里故城川东
卷五 第 106a 页 WYG0557-0188a.png
 马莲河 在县西南四十里来自安化县合冉家河
  水南流入宁州界
 合水 在县东一里与建水北岔水合县以此名西
  南流四十里入马莲河
 建水 在县东一里源出子午山合北岔川为合水
  又西南入马莲河
 北川 在县东一里即北岔水来自安化县与建水
  合为合水
卷五 第 106b 页 WYG0557-0188b.png
 乐蟠水 在县西南六十里南流入马莲河
 清水沟 在县西一里源出田家里南流入合水其
  水清澈大雨霶沛不浊
 神灵沟 在县西六十里沟中央有山特起矗峻雄
  峙上平坦宽阔至正间居民避乱于此兵至沟口
  忽风电大作若有神灵拥护故名
 故城川 在县南五十里源出子午山南流入宁州
  界为大延川亦名寨子河有芦荻乌药诸产又小
卷五 第 107a 页 WYG0557-0188c.png
  川出子午山东流入合水
 华池水 在县东七十里来自保安县至此合豹子
  川平戎川苗村沟诸水东南流入鄜州界
 豹子川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源出安化县界西
  流入华池水
 平戎川 在县东北八十里源出保安县界南流入
  华池水唐韩游瑰败吐蕃于平戎川即此
 玉梅川 在县东七十里源出子午山东流入华池
卷五 第 107b 页 WYG0557-0188d.png
  水
 凤川 在县东七十里源出子午山东流入华池水
  清澈多鸥鹭春月人皆游赏于此
 厮坡川 在县东八十里源出子午山东流入华池
  水
 苗村沟 在县东七十里源出子午山东流入厮坡
  川
 延鸠川 在县东九十里源出子午山东流入华池
卷五 第 108a 页 WYG0557-0189a.png
  水
 锡蜡沟 在县东六十里入建水
 慕原沟 在县西十里
 冉家河沟 在县西五十里源出安化县界南流入
  马莲河
 圣公泉 在县南五十步昔有修道于岩壑者以杖
  卓地泉出能愈百病遇旱不涸祷雨每应故名
 暖水泉 在县南四里水性温燠邑人修禊之地
卷五 第 108b 页 WYG0557-0189b.png
 玉泉 在县西南七十里
 宝泉 在县北二十里宝泉寺泉喷出如贯珠
 柳池 在县西五十里汉城原之东
  环县
 尖山 在县东一百里山形耸拔因名
 大方山 在县西南相近有小方山其形皆方
 五子山 在县西鸳鸯沟上
 青山 在县西刘昭曰北地参䜌县有青山章怀太
卷五 第 109a 页 WYG0557-0189c.png
  子曰青山在马岭县西北
 牛家山 在县西一百里牛讹奴族所居黑水河出
  此一名火燄山
 乌崙山 在县北三十里山甚高峻顶阔根狭难于
  登陟为险要之所宋于此置寨防守
 青冈峡 在县北亦曰青冈岭宋史至道二年李继
  迁围灵武诏遣兵五路救之李继隆以环州路迂
  由青冈峡绕灵武趋平夏行数日不见敌而还青
卷五 第 109b 页 WYG0557-0189d.png
  冈川本灵州大路自此过美利寨入灵州自过美
  利寨后渐入平夏经旱海难得水泉
 天池原 在县南九十里
 板谷 在县南唐大历十二年吐蕃入寇军于原州
  北长泽涧进破方渠入板谷郭子仪遣将李怀光
  救却之
 石台谷 在故方渠县境唐贞元十三年杨朝晟筑
  方渠三城发军次石台谷盖庆州之要道也
卷五 第 110a 页 WYG0557-0190a.png
 环河 古名环江在县西十里源出城北七十里水
  源铺南经城西委曲环抱石桥交跨小港分流南
  入安化县界
 甜水沟 在县西三里源出固原州界东南流入环
  河又鸳鸯沟在县西十八里有南北二山对峙形
  如鸳鸯故名又赵大夫沟一名城西沟在县西十
  里皆流入环河
 七里沟 在县东七里流入环河又安塞川在县东
卷五 第 110b 页 WYG0557-0190b.png
  四十里西南流入环河又木钵沟在县东四十里
  源出安化县界流入环河
 合道川 在县西八十里自固原州来二水相合故
  名流入环河又苍耳川在县西九十里东流入环
  河又马岭沟在县东一百里西流入安化县界入
  环河又三岔沟在县南一百里东流入环河沟旁
  山分三岔又佛堂谷水在县西一百里东流入环
  河
卷五 第 111a 页 WYG0557-0190c.png
 马坊沟 在县西北二十里为固原州要路源自州
  界来流入环河又肃远沟在城北四十里东南流
  入环河又清平沟在县西八十里清平所东流曲
  折七十里入环河
 黑水河 在县西南一百里源出牛家山东南流入
  安化县境其水色黑
 咸河 在县北寰宇记从土桥归德川同家谷三处
  发源水咸苦不可食
卷五 第 111b 页 WYG0557-0190d.png
 天池 在县南九十里池形如盘水溢不出
 葫芦泉 在县西旧有蕃部居之宋范仲淹谋城平
  定寨于此明一统志泉在县西镇戎东
 石泉 在县南五里
  真宁县
 罗山 在县东二十里县旧名罗川相传唐天宝初
  得玉真人像于此因改县名
 桥山 在县东七十里黄帝葬衣冠处即子午山史
卷五 第 112a 页 WYG0557-0191a.png
  记封禅书武帝巡朔方还祭黄帝冢魏收志阳周
  县桥山有黄帝冢
 抚琴山 在县南一里山畔有洞风过如琴音故名
 云寂山 在县南十五里苍翠干霄为县屏障
 泰山 在县西南一里上有青帝庙
 黎阳山 在县西南三里
 五掌山 在县东北二里山有五峰其形如掌
 雕岭 在县东五十里即子午山之别阜上有秦驰
卷五 第 112b 页 WYG0557-0191b.png
  道迤南为桥山
 罗水 在县南城下元和志隋罗川县以罗水为名
  即真宁河源出横岭合小川南沟二水西流又宁
  州界入泾水又小河水在县东一里东南流入罗
  水
 龙门川 在县西十里自宁州来经县西北四十里
  南流入于罗水县志南达丰镐北通银夏又长沟
  水在县西十里南入罗水
卷五 第 113a 页 WYG0557-0191c.png
 于庄沟 在县东二十里南流入淳化县界又南沟
  在县南二里南流入淳化县界
 马槽沟 在县西北二十里相传马伏波将军过此
 要册湫 在县东六十里桥山之尾周围九亩旁有
  龙祠唐开元中建历代皆加封号寰宇记宋太平
  兴国二年封要册湫普济王为显圣王其水无禽
  鱼萍草茂林阴翳旱涝不涸亦不溢祈祷立应碑
  刻甚多
卷五 第 113b 页 WYG0557-0191d.png
 圣水泉 在要册湫庙后
 莲花池 在县东二十里旧产莲花
 温泉 在县西二里有三池皆夏凉冬煖
  宁州
 高山 在州东发自横岭迤逦而西至此丰隆特峙
  为州来脉即因山形筑为郭城稍东为安定县故
  址
 凤凰山 在州东六十里发自横岭突起如凤故名
卷五 第 114a 页 WYG0557-0192a.png
 西山 在州西马莲河岸列峙城西
 画石山 在州西十五里珊瑚川上其石有文灿然
  如画图
 南山 在州南二里拱护州城前列如屏岩半寺庙
  幽邃内有金沙泉过客多登览山上有元将李思
  齐故址
 北山 即北坡达府之路距州一里其下即公刘旧
  邑
卷五 第 114b 页 WYG0557-0192b.png
 横岭 在州东一百五十里州志即子午山横亘南
  北故曰子午其脊为鄜宁二州之界明一统志横
  岭在襄乐县东一百里即子午山之别阜
 燕原 在州东北六十里襄乐镇后燕太子丹为质
  于此故名后魏置燕州于此
 安定岩 在州西十五里岩如泼墨石可镌砚
 泾河 在州南三十里自泾州来至政平驿与马莲
  河合流入邠州界
卷五 第 115a 页 WYG0557-0192c.png
 马莲河 在州西二里自合水县流入与九龙川合
  流经政平镇入于泾河
 九陵水 在州东一百二十里川中有九堆似陵故
  名九陵自合水县界流入合奢延川西南入马莲
  河一名九龙川
 大延川水 在州东其源有二一自横岭白羊溪北
  流至罗山务一自武亭寨西南流至罗山务二水
  合流为大延川至襄乐与小延川合至寨子口与
卷五 第 115b 页 WYG0557-0192d.png
  故城川合又名寨子河南流过州城北名城北河
  又达城西与九陵川合南入马莲河
 小延川水 一名奢延川在州东一百里自横岭卢
  保儿镇发源西流至襄武城合大延川
 珊瑚水 在州西十五里自安化县来东南流入马
  莲河川中有紫阿石可作砚川口有湫名顺利泉
 白羊水 在州东一百里一名白谷川源出白羊溪
  流经横岭西北至罗山务入奢延川
卷五 第 116a 页 WYG0557-0193a.png
 走马水 在州东三十里源出桥山东北流入长城
  又东北注奢延川
 宁水 在州东七十里一名宁江自真宁县流入即
  罗水也亦名亚谷河流入真宁界
 滥泥沟 在州东二十五里源出太安原下西南流
  至谷堆城入马莲河
 柳叶沟水 在州北二十里源发早社原下西南流
  入马莲河
卷五 第 116b 页 WYG0557-0193b.png
 天池 在西郭城下明万历初知州马彦卿凿暗导
  河水于城内后宁夏孛逆变城门戒严郡人赖以
  济饮上有亭榭可游憩
 冰波湫 在州南四十里旧有祠祷雨应
 金沙泉 在州南一里沙色如金有泉悬崖而下入
  九龙河
 石沟泉 在州东北百步许味甘冽
 暖泉 在州东南五里其水冬温
卷五 第 117a 页 WYG0557-0193c.png
 
 
 
 
 
 
 
 
卷五 第 117b 页 WYG0557-0193d.png
 
 
 
 
 
 
 
 甘肃通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