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自动笺注)
止觀輔行搜要記卷第二
天台沙門釋湛然於佛壟述
釋大行初來意。
中云入位者。
無期極果尚不
為入位。
若不為入位則唐喪其功。
中意者。
酪須鑽
成。
蘇假搖熟。
二蘇醍醐可獲。
住前如鑽搖。
名字
觀行譬於乳。
六根如酪及生熟蘇。
初住巳去名得
醍醐
善調三昧
初住可獲。
行法下。
以略攝廣。
通攝下。
通名
大論云。
言正心行處。
是心常曲。
行則直。
法界下。
解釋論文
四行依法一處
又常
坐等
約身立名
約法者。
坐名一行
常行名佛
立。
半行坐名方等法華
非行坐名自意等。
一常坐下
從所依教以立行名。
又一行者
亦從剪略
身儀得名
非所緣理
所緣理。
四行通然
開遮
云或可等者。
即眾集禪堂獨處最勝。
故云彌善。
結跏
者。
先左後右
脚齊兩䏶
大論問有多坐法
何故專結
跏耶。
答最安穩故。
攝持手足
心不散故。
魔王怖故。
動曰動。
小動曰搖。
垂熟曰萎。
附物曰倚。
邀期見理。
蹔脇臥。
況復屍耶。
仰為屍臥。
亦曰淫女臥。
覆名脩羅
臥。
除經行等者。
除謂開許
為睡為病佛開經行
直行
避虫。
不遲不疾
三千威儀
五處閑處
前堂前塔
閣下
四分律
五益堪遠行
思惟
病消食。
得定
久住
食等並開
不得因託。
一佛方面者。
通意別。
應專西方
起念佛。
所向便故。
況教多讚。
人多行之。
時尅等者。
時尅須臾
通舉促時。
何必漏尅及三十須
中一耶。
不得剎那有間
云通耳。
不欺佛等
者。
大論云。
菩薩求道不惜身命
而諸佛護念
懈怠
不專勤求。
是為自欺亦欺諸佛。
不負心者。
負者不
尅也。
不遂初名為不尅
令他悞解故曰欺他。
亦欺
眾生
口說嘿中順行須嘿。
有緣須說。
小倦曰疲。
大困
曰極。
內外障者。
煩惱見慢等為內惡友。
等為外。
惜身命誓成三昧故也。
與稱等者。
釋疑
恐疑不應
一佛
所以下。
引譬
如極憂大喜
歌哭則暢。
鬱者。
多㒵。
怫者。
意不泄也。
行人下。
合譬
論云。
風名優陀那。
觸臍而上
去。
風觸七處
頂及齗齒脣。
舌喉及以𦚾。
是中語言
生。
初五句身業。
第六口業
此二助意。
方成機也。
若於法門不了等者。
彼在般若故令順大。
通及一切
大乘行軌。
誦經等者。
此事尚廢。
以此語例三昧
開誦通餘。
遮語兼四。
止觀者。
此去四行文中
並粗
依本經略示觀相。
始末並須依。
止觀此中。
縱有
十乘語。
而又約略
悉不具足
文中並依彼兩般若經
意。
語簡意遠
不可謬判。
故今四行在事儀。
下文
明。
不暇傍述。
且依今文略點十觀
法界等。
境也。
化生
發心也。
繫念
止觀也。
煩惱
道破遍也。
歷法
通塞也。
道。
道品也。
觀於業苦。
助道也。
識觀不濫。
次位也。
於次
中義後二
下去准知。
端坐等者。
通用止觀立身
心相
蠲除下。
明修觀法
從初至乱想止。
治也
莫雜至相
貌觀。
治也
從但專下。
正明能觀。
須信下。
勸進須信。
法界非三攝故。
內證為知。
利他為說。
法界非邊。
故非
有無
從勝而說。
故且云離。
中邊相即。
故住無住
心宜
法界
云安處。
聞此下。
聞於凡夫住處
勸令勿恠。
如是下。
觀法身。
即舉境勸結。
前境法以具十號
故。
作是觀十號
十號在應。
應即法故。
法身號。
須更約境智釋號。
法應體一。
二號無殊
又復十號
諸教不同
譯者見異
大論無上士調御丈夫為一
號。
乃至世尊為第十。
瓔珞則離為二號
乃至佛為第
十。
如來下。
明境智不二
初牒法身為境。
知境由智。
先立云不謂等也。
不謂即智。
無有下。
明境無相
亦無
下。
明智無相
如來下。
明境智不二
一故無二
遍故無
動。
有故不作
遍而無相不在方。
無相而遍名不
離方
世即非世
故云非世非不世。
非名非二。
雙照
非不二。
智名非垢淨。
觀此下。
結歎。
境智不共希有
亡故若空。
無上
過任增長
觀佛下。
觀成見佛。
雖非本期。
觀力令爾。
即是法界處。
見佛色身亦聞佛說
不乖本期。
眾生下。
本誓願。
大悲故見佛。
大智不取
莊嚴
亦爾。
只是悲智福慧莊嚴
佛不證得下。
引佛為例。
無所得
故我無證。
取果為證。
著法為得。
次觀三道眾生即苦道三德。
理等故生如佛。
言量等
者。
生數與佛數無差故等。
皆云不思議者。
復釋向文。
云生如佛。
今云佛如生
亦是歎前相如之理。
次眾
生界住下。
明觀生佛相如之意。
意令觀生如佛故也。
雖空而觀。
故云以無住法住般若中。
不取不捨亦由
如故
下去皆然
次觀煩惱道者二番
初約三諦辨行。
寂靜真行
動俗行。
雙非中行
次不捨下
觀契於理。
不捨諸見假
也。
不捨無為真也。
而修佛道中也。
向云不捨
即是
照。
今云非修等。
即是雙非。
次觀業道者
極重業為境。
則輕者准知。
五逆者。
煞父.
母.羅漢
破僧并出血。
三煞一妄語
一煞生加行
對境
名覺
內了名知。
覺體一。
於中無宰
無分別者。
五逆而修觀也。
一切下。
以輕例重。
不求不去
明逆無生滅。
非因果故。
無始終。
法界印下。
復以四魔釋成五逆
隨順三道故魔得便
為法界故不能壞。
即印者。
苦即實相
陰死二魔
法界印。
煩惱實相
煩惱魔法界印。
業即實相
天子魔法界印。
是故印不壞。
譬如下。
舉宿種。
如有珠中。
忘如失珠。
聞信如還得。
知至見佛者。
昔從佛聞。
復重聞。
義同見佛。
文殊
下。
佛亦曾從文殊聞故。
身子下。
即是彼經三人領解
今文借彼以判行人。
菩薩能了故。
了者得名菩薩摩訶薩
佛座者。
以事
表理。
座謂所依。
聞此法者得所依理。
即如近座。
若約
事釋。
亦是近座方得聞故。
言下
述成。
若得初住。
佛法身為念不退
六根
為行不退
此三不退
具足一切波羅蜜
若以
述成。
後世行者即義既通。
得通述。
若人下。
正勸脩。
從初至得入者。
具如般若勸學品明。
以此三昧種智故。
如得摩尼下。
引譬
彼經云。
如得摩尼珠
令珠師治故。
華嚴云
治令妙。
然後雨寶。
菩薩能知等者。
三教
薩望圓名遲
聞此一行方乃速得。
如聞法華方名
行。
比丘等者。
此二未聞。
尚非出家
如淨名云
出家
者為無為法
次釋常行中。
彼經因䟦陀婆羅菩薩說之。
在家
薩也。
三力者。
不可偏辨
彼經云。
隨何方佛。
欲見即見
者。
三力故。
是故此經亦名見佛在前立定經。
部屬
方等
機通四人
二乘非正。
在四菩薩
中云住處者。
三時相應不等故也。
或與有覺有觀等三法相應
喜樂等五受相應
或與諸地諸支相應
或說界繫等。
此是助發三昧之法。
是故不等
文釋經意
故從總說。
然名雖與根本等同
念佛定樂倍異。
避癡人等
者。
惡知識往來儔舊。
以能生人不善根故。
寶積
四法應遠離。
一利養。
二惡友。
三惡眾。
四同住多笑
多嗔多𩰖。
不得別請者。
尚非常儀所許。
三昧者。
婆沙乞食十利
諸律論文不許一處令足。
乃至
七家順少欲法。
不損施主
不受別請
普使同活。
僧中
食者。
諸漏緣世共親覩而不為誡
餚者。
亦作肴。
也。
非穀而食曰肴。
亦豆也。
盥沐等者。
洗手曰盥。
洗足
曰洗(洗字銑音)。
左右等者。
左出右入
順行道故
內外律者
身口為外。
意地為內。
亦可大小兩乘遠防意地
十善後三
世云小制身口
大制意地
不必全然
大小方為人師
所聞三昧等者。
亦在彼經。
大論
亦云因師得菩提
豈有不敬
論問善師可敬
惡師
何。
答勿順世法能生我智則咸敬之。
不以囊臰而棄
其金。
夜行惡人執燭
我求其法不求其惡。
如泥
木等豈有功德
敬之福生
眾生如佛何況師耶。
師重
過尚掩。
何況輕耶。
然凡師未能盡善
故誡行者
當割
等者。
舉重況輕。
須外護等者。
不飢不飽。
如亦愛亦䇿。
涉險者。
一則俱喪。
同行當如之。
須要期者。
立限
破故也。
大信等者。
無非佛法
不可動。
依此起行
名大精進
無染曰精。
無間曰進。
種智導。
不可及
常與善師等者。
求必從善
事必忘過。
自護三昧
豈專
忘他。
又言善者。
以善解故
臥出者。
但云睡。
今意不
無緣蹔出
若有緣出不許蹔臥。
次口說嘿者。
九十日下
教用三業
次或唱下。
用心
念。
既許先後
意令無𨷂。
步步是身。
聲聲是口。
念念
意。
三業具足也。
次辨意止觀中意者。
相好為境。
是故先念。
佛剎者。
云田也。
一佛王土也。
三月常念者。
今文云。
云何
念佛等者。
即是經中菩薩三昧中見佛問文。
三十二相下。
三昧中佛答文。
令我亦逮是相者
爾時應除餘想。
山林等唯佛身相
次又念下。
於境起觀
兩句
正推從佛。
不用下。
推巳
叵得。
此列四句
不用心得者。
不用心得佛心也。
不用身得者。
不用我身得佛身也。
二交㸦句。
但略我
字。
意可比知。
何以故下。
釋也。
能觀所觀。
無相無得
身口是色。
智慧
是心。
色心有者。
良由有我。
求我叵得。
法本無。
破本
無故云壞本。
亦絕此壞故云絕本。
(其一)空觀也。
次假觀
中。
文引六喻三夢
一寶一骨一像
其意大同
若欲合
譬。
應知初夢。
心性如境。
觀如緣想。
觀成如夢。
此純約
行人合也。
法身如境。
報身如想。
應佛如夢。
此純約
佛合也。
又彼佛如境。
行人如想。
見佛如夢。
此約感應
合論也。
三夢皆爾。
凡心想法
所見皆然
三雖大同
少別
後二明見不可得
中間一夢不得
而見。
約見邊。
即當假觀。
中觀中。
初文是彼經菩薩得三昧巳思惟文。
今文
准經稍似存略。
是得修觀。
今略釋之。
所見佛者。
准前
夢文。
夢即法性
亦應可見
然順中觀
從心見便
故云
心作。
佛既心作。
見即見心。
故見自心是見佛心
若見
佛心是見自心。
以彼佛心是我心故。
即見佛心即是
我心。
佛心至見佛者。
佛是心故心不自知
心至見
心者。
所見能緣不可得故。
是則一切非法性
不假
更著雙非之言。
次心有想下。
釋叵得。
不可示者。
非所說。
皆念等
者。
明真離念
假使有念。
亦了皆空。
偈文前次七言偈。
轉釋五言
初句者。
觀心
不二不異故得成佛
次句觀心無垢
次句觀五道
本淨如氷水喻。
喻意可知
句結意。
佛印者。
前所
觀即實相印。
無所貪下。
釋出觀相。
不貪有。
不著空。
不求中。
三相
故所欲皆盡。
有謂觀境欲是觀智。
能所皆忘故無從
生亦無所滅。
被壞名滅。
滅名壞。
體其本無
名為無
滅。
本自無名壞敗
道中之上故云要。
眾行依之
故云本。
是印等者。
挫小。
況迷小乘斷惑名為壞印。
乘尚不能生死
豈能壞印。
沙下
引論挍量。
論純大乘
繫借小辨
大經中師
子吼問。
佛廣答。
相因各各不同
大論報恩具明之。
相是觀境
故先明之。
巳如前說
大經性品云。
如是
不可思議
三十二相不可思議
沙明相。
意亦
如之。
次明四十不共法中
應云報佛
言法佛者。
不共
名之為法
實相身方是法身
四十法名
大論廣釋。
大論文以十八不共十力四無畏.四無礙.大悲.三
念處為四十法。
今是婆沙文也。
次勸修中
實智佛母
見中為佛眼
善權方便父。
大悲母。
若爾
何以兩母
答。
智為所生
悲為所養
不具
真子不成
如搆等者。
一採頃名為一搆。
字應作𤚼。
若聞三昧等者。
論交互。
不能具序。
今略
對之。
即是隨喜
四番勝果四番隨喜
四者。
三佛為
三番
三世菩薩一番
彼佛菩薩菩薩道時。
隨喜
三昧
我亦如是
果報四者。
一不驚。
二信受。
三定
修。
四能成就
若不修等者。
重寶三昧也。
修行者。
不修大利故。
如𪖵人等者。
不行法人
經卷
栴檀
遇經如手把
無信如𪖵。
不肯修行猶如不嗅。
田家子
不識法人
行法摩尼
無識農夫
反行
貪欲
如珠愽牛。
半行坐中先釋方等
彼經通四。
今為成圓。
依此
修行事儀未足
下文中指於百錄聊略也。
求夢王
等者。
法華疏中引五種夢因。
疑心分別.數習并現事
非人相語
因此五事夢。
是非人來相語夢。
佛告
華聚
勿妄宣傳
當以神明為證。
有十二夢王。
若見一
乃可為說。
彼經云。
魔被調巳。
白佛發誓
我等十二
大王
受持陀羅尼典。
華聚問。
魔何名。
十二經
具列
若不見者。
雖行無益
竭力等者。
世多直行
未稱教。
閑靜等者。
僧藍蘭若
亦可俗舍。
通俗故。
經云。
父母許者可往修習。
若不許者。
當於宅內嘿自
思惟
誦此經典
道場亦如僧中行事。
若能如是
於七
日中
觀世音為其說法
散亂心。
反增三途
三途
出巳仍為下賤
室內外等者。
俱須香塗
圓壇等者。
蓮華形。
五色幡者。
不須作諸形像
海岸香者。
只是
旃檀
請二十四像者。
凡建道場
先嚴淨。
然後請像。
云擬滅障反招慢殃。
道場未嚴先令穢竪。
云將像來
把來取來。
可悲之甚。
分云
滅後供像與佛世無別
鞋屩者。
道場內外各別置之。
言長齊者。
通俗故。
時洗者。
有緣則過。
終不可滅。
初日供養者。
三業
誠。
須假以福助
日日彌善。
不辦從初
滅巳慳貪無由
擊動
須請善內外律者。
受二十四戒者。
為順菩薩
儀。
故二十四皆名為重。
須有師承
不得輙授不受
得。
經又云。
應受六重
優婆塞法。
既云如優婆塞
七眾通受。
經中又問不受六重得行巳不。
佛言隨意
故今行事不受之。
佛言唯除二人
謂謗方等及用
僧鬘乃至比丘物。
言及陀羅尼者。
有四番。
應須
誦。
師說罪者。
若不內外
何以當之。
月十五者。
兩月各有二日。
多用白月表生善故。
法華懺中低
公元556年
取齊日。
七日者。
意舉極少。
南岳七載
十人巳還
者。
經云十人得過
南山云。
余見京邑行方等者。
百或半。
喧雜難論。
更增罪累
今謂忽若多人。
別施何
爽。
俗人亦許者。
巳如前說
但須三衣坐具
出道
場。
還著俗服。
經云。
若離二丈
得罪無量
阿難言。
須剃
頭不。
佛言不須
今剃頂者。
謬也。
縫字平聲
不須却㓨。
理須別造。
不可借舊。
此非出家受用之服。
口說嘿者。
唱者先導
餘者隨唱
十佛者。
具列經文
百錄中。
言父母者。
方等總持權實智。
故經云。
是陀
羅尼乃可為父乃為母。
十王子者。
指諸菩薩
百錄及
南山儀中具列十二菩薩
即彼經初列菩薩眾。
百錄
者。
山眾集大師百事故曰也。
三業供養者。
身翹跪。
口宣唱。
意運想。
南山云。
具如天台
指法華懺中想
六塵文。
禮請者。
禮儀必須雙膝前詣
兩肘續施。
後方
額扣。
心想佛足。
手接之。
陳悔者。
列也說也。
別則
憶先所犯。
通則無始巳來。
不遲等者。
行呪俱畢。
思惟
具如止觀第五文去。
第二時。
第二周。
止觀中。
先約理觀。
次更歷事
例如大經
頭如殿堂
等。
盤特掃帚等。
摩訶者。
正境也。
非偏小故名之為大。
一即一切名秘。
一切一名要
遮惑持智。
顯中名正。
次經言下
觀法也。
與經小異
今借彼語。
求者。
謂求三
昧之人。
著。
謂於三昧生著。
實者。
謂於行計我。
來者
我能往來
問者語者。
准例應知。
此與大品等者。
一切是總。
十八是別。
是故云同
十八
空至第五卷釋之。
大經下。
引同。
以此下。
歷事修觀。
先約經名方便。
尊容道具事儀。
心先求夢王。
習觀亦先成空假寄事。
云先理無初後。
只是先以空心修事儀假。
由此必得入於袒持場。
所依故。
理境
世以治糓曰場。
今治五住為處。
亦是
所嚴。
能嚴非一
不出定慧
供具雖多。
動不動究竟
戒香遍塗。
實理觀陰本空。
三惑子。
無緣慈悲必遍
法界
惑即法界
故云不離
滅香普薰。
慧燈圓照
覺智
之佛栖理境
空智從境立。
故二十四如法華中
無明
老死為順。
老死至無明為逆。
如阿含中。
生滅各有
二十四支。
境雖寄昔。
智必依圓。
如法華中鹽酢
屬。
被權今實。
可以意推。
忍衣稱體
全飜曰新。
七智除
惑。
能洗曰觀。
師亦所依。
故同於諦。
亦依所觀立二十
四屬。
對者義立
設法不差
纓絡十種者。
本業
緣起
十種不同
我見不二
二心為。
三無明。
相緣。
助成
六三業。
七三世。
八三苦。
性空
十縛生。
彼經具釋。
但隨觀別以分十義
事理具如懺三道
文。
云等者。
引證事理
經中具有七眾懺法
雖曰還生
無任小用
儻聽在數
招偽來姧。
況寶梁誠文不云是
數。
大小區別制條分。
眼等者。
唯至六根方名相似
第七日見佛者。
彼經日日各有相狀
無明若破名煩
惱淨。
三障去等者。
沙云過二為根。
現五為質
現三
為華。
當二為果。
亦是五陰空等者。
諸教既別。
空亦
宜殊
今且置餘。
唯存圓極
次勸修中
三分寶者。
理無優劣
隨心自分
修雖名全。
須分六即
具如經列。
從地等者。
經廣校量
但能供養
得中分人其福無量
上分耶。
釋法華
部屬於圓。
不通三教
前三行圓意不殊
言口說嘿者。
亦可兼意。
彼別行文
但推四句
故今更
加約象修觀。
初引二經二行相故。
二行成方
便。
二經下。
釋妨。
南岳下。
不許偏。
特是下。
明二不。
同故
未為正。
妙證下。
判文元意。
意在證真。
真非彼二。
則初住也。
今歷文下。
歷事也。
例如大品師子吼法門
亦如大經
波利樹等。
於中象觀最為次第
六通如下助道中明。
八解如下禪境中說
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利人名為攝
故云利物多端
多端之言須含四
教。
背者骨法相似也。
除彼不似佛乘者也。
次釋非行坐中
得名
由成四句故。
實通等者。
據理
實論。
南岳別行。
名隨自意者是。
彼問云。
出何經。
答。
首楞嚴。
故下釋中多引楞嚴。
大師亦自有自覺意三
昧。
觀法甚精。
雖復下。
會通
名事雖不同
觀法無別
今依下。
幸更依教。
諸數下。
問也。
大小乘經。
心所非一
何以三昧伹名覺意。
諸下
答。
不可具列
一蔽諸。
對境下。
釋意名。
觀心性。
了無三昧
隨心想計。
故有
三別
心性雖一。
隨俗立三。
如是等者。
欲觀其同。
先略斥異。
心想見倒者。
沙云
無常謂常。
顛倒
顛倒
顛倒
我樂淨等亦復
是。
今亦例然。
計為常等名為不覺
覺了此例非一
相。
唯觀法性方乃名覺。
覺者下。
立觀。
三名相望合為六句
出般舟經。
六句
中。
非有約性。
非無約名。
不許計性一向為一。
所以
俱結非一非三。
合散准例可知
知名下。
更有六句複疎重釋。
並是雙非。
名性叵待。
寄此複疎立三觀者。
非一假。
三空
雙非中餘五句
例。
於單了達心性
即不思議
若觀下。
立觀之意。
意攝遍故。
苦破下。
例破餘使。
既是
圓觀則破無明
作是者。
識意無明
無明尚傾。
諸惑
安在
諸下
攝略。
自意下。
異意同。
初約諸經。
觀音中。
文通意別。
例上可知
若准下文
止觀中二十五三昧仍通圓
別。
請字初領。
反請義有三。
具如經中。
初託優波斯那
是自請。
月蓋是為他請。
四偈是護法請。
又有三義
請身。
祈請口。
願請意。
五體身。
四偈口。
繫念意。
機既
開三。
應亦可爾。
觀音疏方法。
十行事須撿。
准前
應事理二釋。
百錄具有事儀。
楊枝等者。
是彼菩
薩手執故也。
若事表理。
楊枝拂動以表定。
五體者。
地持.阿含。
並云肘膝頂名五體
若表理者。
如彼
經疏。
若起。
五陰離薩婆。
投地
五陰入薩婆若。
起即五。
五陰
入即五。
五分繫念
數息者。
今依經
從一至十。
彼經疏具明
因息起三乘行。
三寶
者。
表除三障
明行法在百錄中及正行儀并彼本
經。
故云可尋經補益
百錄行儀不錄四偈。
故令尋
經。
洗浣發露者。
發露示人
事儀如灰汁
理觀如清
水。
理體如淨衣。
豈藏罪垢令入惡道
午前等者。
日夜
俱取初分故也。
餘依常儀
不可廢。
云下
修觀。
初觀塵陰。
空名尚通
猶在生滅
故更觀
及以實觀。
空觀中。
地無堅者
觀色陰中之地
大。
觀事堅本從緣生而情執有。
有即名堅。
唯對身
根名為事堅。
寄事堅名而破情堅。
故云有等
四並
堅。
餘之三大例之可見
彼因優波斯那問。
身子答中。
具成觀法
優波因之得四大定
羅漢果
故知在小。
且如地中破初有句
應得果。
為防轉計
具明之。
是故文中性相空。
火大中相空文略。
色既如是
陰准知。
問。
前三並用有等
至推火大用自等。
其義何耶。
答。
二義故。
一者依經。
云火大從因緣
宜作自等。
二者義同名異。
何失。
只是自。
乃至雙非。
只是無因
經文存略。
餘陰不說。
若欲比火。
應云受無
領納
不可得
若有領納即名為有。
乃至雙非亦名
領納
乃至識是了別
亦復如是
具足應如第五破假。
如是觀者。
但以小乘真諦而為如實
問。
若爾
應云四
諦。
答。
陰是苦。
執是集。
觀是道。
實是滅。
欲知緣覺
執即
無明乃至老死
得得真如實名
空觀成觀慧之本者。
無觀乃成無益苦行
故知四教但二如實
觀則可知
今且從通至下六字陀羅尼
方從別圓。
下觀
純用圓融
次三陀羅尼云消伏者。
消除調伏報障
毒。
毗舍下。
破障功能經中具列六障之相。
經云。
西方
去此不遠
疏云。
西方極遠
那云不遠
答。
凡聖見別。
有無以論近遠
次明破惡陀羅尼
梵行下。
功德能經云。
梵行人聞陀羅尼
還得清
淨。
設有業障
陀羅尼
菩薩名。
障破見佛。
次釋六字
六字者。
經具三文
今但用二。
初治六道
六字
六根淨名六字
大悲等名。
大師義。
淨於下功能二。
初明破根本毒。
即見佛道
六字下。
釋能破六道
六道名義散在經論
今略名地獄者。
下之獄。
梵云那落迦
此云苦具。
鬼者。
自古賢良亦有
無鬼論者。
感鬼現身吾即鬼也。
梵云闍梨多。
此云
祖父
畜生者。
不論六。
通論之為傍生也。
脩羅
無天
亦云無端無酒等。
人道中云天人者。
義立名。
即從理名天。
丈夫者。
指見佛性方名丈夫
具如涅槃。
准此義。
天中亦有第一義天。
亦可諸道
皆有見性
且從便說故云人道
諸天大樂
下趣又苦。
故人最易。
標主得臣者。
梵王為主
故王攝臣。
次廣六下。
約二十五三昧。
如幻等四者。
南如幻。
東日
光。
西月光。
北熱炎。
不動等十七者。
欲六。
色七。
無色四。
廣如玄文
云在大經聖行品中。
此經等者。
結觀不同
今此通在別圓人也。
破障通三
破有從二。
自調者。
從因立名
福厚者。
百劫修故。
以福
助智。
故使根利。
若下
由起悲心
緣於實際
得念不退
即初住位。
七佛菩薩等者。
七佛者。
七佛神呪經。
七佛各有陀羅尼懺法功能
次文即明八菩薩懺經
具列方法功能
下文復有八龍王懺。
空藏八百
日等者。
虗空藏經云。
未來中善毗尼者。
應教眾生
治罪法。
須者撿經。
南山行儀亦同此意。
今時律者
不示懺儀
唯採人過。
非為慈悲人師之德。
次歷諸善中
分別四運
運者動也。
四心轉現故名
為動。
常為九界四心所動故名為運
今推九人
佛仍
觀佛。
不出佛。
運觀此之正意也。
此分門冠下作受。
故預論之。
四運中巳未二心亦令觀者。
良由世人
謂此二心以為無生
問世人云。
無生
為觀巳生。
無生
生云無生
巳生何用觀。
未生可觀
四心
中二有二無皆悉有漏
又觀巳未者。
人防為防
正故。
須防巳未。
菩薩巳未尚須觀察
今入佛運。
善心但是欲界人中五塵起滅
又此四運正對
文隨自意中。
從末從事
必然
雖爾。
餘三三昧中。
無諸儀。
故須本末一一撿挍
占察經云。
觀有二種
一者唯識
萬法唯心
二者實觀。
唯觀真如
今文即是
唯識歷事
故云能了此者即入無相
仍了十乘方成
一家入道之軌。
傅大士獨自詩云。
獨自作問我。
何所着。
巡撿四運無生
千端萬緒何能縛。
故知
大士以此法而為心要
大士雖無十界之言。
千端
萬緒足可該攝
一相無相者。
觀九叵得名一相
一相自無名為無相
下料簡。
巳未問竟。
答中先未次巳。
皆有法譬。
初觀
未者。
既非真無
何以不觀。
既非真滅。
後起由茲。
是故
觀之。
不起九。
作字去聲
作所作事為作作。
北方
一向入聲者。
鄉音耳。
次念巳下。
答待正為巳。
終非永無。
諸意同前
次問者。
三世既無。
那觀巳未。
現尚不住
三世者何。
答中先總非之。
過去下。
別答。
先牒難次。
云何下。
答。
若不觀者。
云何聖人亦觀三世
鬼神下。
引劣況勝。
問鬼何以知。
答。
具如婆沙。
鬼知女人過未心也。
當知
汝全不識剎那三世
如何觀心
龜毛兔角見者。
汝三
無如二物
此取走菟水龜為喻。
飛菟陸龜。
毛角
大經云。
如水龜毛
如走菟角。
當知下。
結。
若以三世心為境者。
則離斷常
何者
不常
不實
不斷可觀
不以不實不須觀。
以不實故
所以可觀
若起下。
結斥。
若起斷滅
萬行都傾。
是故須觀巳未二
心。
故汝引經不閑教旨
行者下。
勸進
識了諸運隨起觀之。
觀彼巳起故云反
照。
歷下
正明起觀
初約十二事共論檀。
受即領塵。
謂為作。
問。
嘿何名作
答。
作嘿相者不出十界
若有等
者。
正辨觀境
從強先觀。
有塵且捨。
塵即財物
無者觀
作。
於中先受。
次作受中三觀
空觀中先牒運境。
觀下。
修觀。
亦以四句自他成性相空。
云內出不
因緣者。
此逐語便。
云內不待緣名空觀成。
問。
淨名云。
所觀等盲。
云何言能觀如盲。
答。
淨名以所
顯於能耳。
彼是譯者之巧。
巧便釋彼經。
空明各各
者。
眼見色時。
五緣和合
空明根境識也。
唯耳鼻舌
不假於明。
餘同於眼。
今文隨便
但略言之。
故不云
識。
不同小乘根識互競。
因緣下。
次明假觀。
先牒空為境。
能為十界而作通因。
又以無間滅意為因
根塵空明以之為緣。
和合生識
眼識因緣生意識者
依初剎那生眼意識
意識
眼識者。
只由意識無間滅。
因成於意根
對餘境時復
生眼識。
是故二識更互為因
眼識能見等者。
此依經
部得云識見
如是次第生於十界
貪染等者。
貪為惑
本。
毀戒墮獄。
戒具如篇聚中明。
實愛云不。
故墮謟
誑。
計我等者。
誰不患。
云在畜。
通意別。
眷屬
所。
能計為我
聖斷者。
此乃通方
他惠等者。
他惠乃
取。
不與取。
下句顯上。
成他惠義
不惠不取
故云不
不取
以禮忘財名之為惠。
若為父母夫主佛法
所遮者。
不與取。
他惠仍離。
非時處理及量及衒賣
等。
別論則爾。
通意可知
自餘色等一切皆爾。
讓。
義也。
貞。
正也。
動中規矩
禮也。
即是智。
名同舊。
五常
五戒全。
十善備。
十惡息。
但是欲界居人天。
餘並略
也。
四運下。
二乘四運
初念處觀。
聲聞乘
常故
生滅
不淨不住
以苦故三受
無我不自在
因緣
一句自顯支佛。
觀巳下。
菩薩離三。
初是六度
自愍傷巳。
愍彼觀他。
所以下。
六度相。
不能一句
寄斥藏兼凡。
藏同
凡故。
今觀下。
通觀
三事者。
云根塵受者為三。
非施者
等。
引經不住
不住塵。
若不住。
根受亦爾。
餘五亦
然。
根塵空。
即見施者等空。
兼兩三。
可以意得
如人下。
引譬也。
相如暗。
眼則無用
不見無相
若有
空眼及不住
曰見三事空。
是無著慧。
諸見皆空。
故云
種種
直言下。
重消經意
經被利根
相猶難解
今准中論
四句推。
方名不住
前文中無四相者。
但離六十二
為離我人
名為菩薩
非獨初果破見而巳。
然此但是
真諦無相
言六十二見者。
大經云。
因於五見
生六十
二。
即是三世二十身并根本二。
故六十二。
大論廣釋。
今此未具恒沙佛法
復能利他
故是通教菩薩界也。
問。
若通教者。
何故云趣。
但云趣。
不云不過不可
得。
故且屬通
玄文云。
周行十方界
還是瓶處如。
一家處處引此。
一切法趣皆證圓教
但頌委知
通義別。
分別則易。
次又觀下。
通教佛界
四德名不涉於別。
真諦
不變故常
無受故樂。
非業故我
無惑故淨。
如是下。
出假也。
於彼通空見十四運。
故云種種
此屬
別教。
故云假名
若向四德屬圓。
佛者屬菩薩
全無別
相狀
故通佛德。
但云虗空及不染等。
至此方云假
名四運
若空下。
中道四運
必於十界空假明中
方名圓中。
前成十。
所以前九義當思議
五塵語略。
但以圓心
覺了三諦
次約六作中初空觀者。
意與前同。
次而由下。
假觀。
十界之由。
云為何事等。
毀戒地獄
誑他鬼也。
畜生
勝他脩羅
義讓人也。
善即欲天。
禪即色界
二乘
慈悲下。
六度
方便下。
通教。
如此下。
別教。
空心
假。
故云如此
攝空成假。
方名恒沙
辯通教既但成
空。
今假理亦兼於通別。
前指九界
故云如是
九界
空。
故成別俗。
又觀一運下。
中道也。
問。
文引捨衣。
那證
六作。
答。
正引捨服證六作檀。
及引佛道以證圓中。
六作中一一具六。
六中一一又各具六。
即是以五嚴
檀。
乃至以五嚴智。
大乘一切皆爾。
今文所用
用楞嚴。
大品中亦有六塵相攝品。
大乘中有
顯章
初文中云大悲眼者。
如勝天王云。
菩薩
時。
諸眾同一子想。
視之無偏
大悲眼。
眾生
菩薩得無畏者。
正當財運於六作。
施其無畏故得
名檀
無傷損者。
稱理觀之方名無損
即如殃掘無減
修也。
見罪法界無罪福。
不為空假所攝。
名想不
起。
不起故。
名無動搖
一切處。
名為無住
陰即法
界。
故亦不動。
無前思等者。
念念稱理。
無先橫思後
乃方覺故。
一切法中等者。
念念法界
何物能問。
不得
身心等者。
不得二邊
邊即中故。
禪中既爾
前後例然。
異意同。
善須思釋。
無受等者。
領受邊。
不念著中。
不味涅槃。
不乱生死
六分者。
二手二足及以頭身。
雲影如下十喻中說
問。
文語通途
如何得知彼經屬
圓。
答。
經明次第六度文竟。
佛告堅意
云何一念具行
六度
堅意答佛。
正用此文。
又行中下
重辨禪慧波羅蜜
皆先舉過。
後辨其得。
初文舉禪過也。
豈法圓融而令生著。
今觀下。
辨禪得
心尚無心
豈更計有楞嚴定處
當知下。
重判。
行者下。
舉慧過。
有能計者。
自為麤。
況復自高
豈名
為慧。
著心障智名智障
一切外道皆自謂是。
今既
自高
同外道。
豈唯失於中智而巳。
即反下。
明慧
得亦只反照著智之心。
觀者是我。
及非觀者。
散心
人。
中智之心無彼二待
觀者既無下
了計者無所
亦破。
不得下。
重破能計。
是文正意
復言之。
大論下。
引證。
破能觀想計有中智
名為戲論
在意
地。
戲論通說
說必假心。
戲論心。
今滅其本。
念想
除。
戲論滅。
論為罪因
論除罪滅。
修中智。
由著
妨中。
故眾罪除。
復本常一
如是等者。
此無著人方見
妙慧
大集等者。
所觀能觀名為心心
如是照。
名為
常一
如是下。
結成
三三昧.道品六度
異義同。
六度
亦結三脫。
具如第七。
又破下。
結成波羅蜜
破倒故
毒滅。
毒滅故越有。
有故降魔
降魔故度滿。
三倒者。
心想見即見惑攝。
貪嗔癡等即思惑攝。
三倒等。
言雖似近。
文意皆遠。
皆須具於麤細二意
若麤惑者。
即是圓人麤惑先除。
若細惑者。
並約界外
須作麤細
一體以釋。
攝受下。
況釋尚成一切
三倒等。
更歷下。
次以尸為頭
以五嚴之。
歷十二事。
初明尸
歷十二。
此中一一別出觀相。
不同前文引首楞嚴。
約作受。
事為境。
對塵制心。
故喻油鉢。
作動止。
威儀
鉢緣(云云)。
名下
斥事
准理亦應合持戒
墮苦。
大經云。
四善事墮三惡道
為利持戒即其一也。
若得下。
明觀意。
具如檀中。
四例然。
謂觀下。
空觀
見者且舉六受之初。
作文略。
即以六道四運為境。
二聖為觀四句乃至六十四等。
故云種種
所起謂六
道。
能觀謂能推。
能所俱泯方成衍門。
不內不外者
六受空。
不去來者
明六作空。
如是下。
假觀。
直列十
戒。
不出十界者。
事戒尚巳斥成觀境
不復論。
淨若
虗空
牒前空觀所觀之境。
七支無染喻之若空。
十戒
對觀。
至第四卷中方具明之。
心既下。
中觀
色者色法下。
以五嚴尸。
文相漸略。
色者即能見識
法即所見色。
受者即領受也。
此等皆須約圓釋。
之檀
後列忍者
越却所嚴。
色色者等。
具足應列色者等三。
何但下。
況出一切
大意同前
此下。
結成
三三昧等文略。
但例前文
觀色下。
例餘作受。
准文亦應更例六作。
或是文悞。
法華者。
威儀證作。
佛道仍通。
歷下
以忍為頭
亦以五嚴。
文相更略。
舉事忍及
空觀
可意等。
事忍也。
次於違下。
空觀
無見別舉
六受之初。
無作則通舉六作。
見即能見。
所見者。
於見色而計我也。
作亦如是
中結成。
一切並略。
次歷進中。
述舊釋云無別體。
篤。
厚也。
今應作督字。
卒也。
勤䇿也。
而下
今出別體
通義非無
故縱
義而推之。
無明下。
例釋也。
如無明惑亦有通別。
獨頭相應
今且下。
正出別相。
而非下。
斥事
如大師
誦經觀法
事理具足
今觀下。
理觀。
初文空觀
念念者。
明中道。
文略假觀。
不間名精。
念念名進。
問。
若但寄誦經
何關作受。
答。
云作受。
何必一行具六。
一切善。
作受所攝。
誦經
明。
不無其理。
即對六塵誦而無間
即是於受而行精
進。
唯對六作。
闕於臥嘿。
病通臥誦。
嘿誦無妨
次歷諸禪。
初文事禪。
但是下。
斥事觀。
入定下。
理觀。
以心況定名
散心尚無。
豈更計定。
定即
事禪。
不計散見實相則攝一切
故論第五下引
證諸師辨誤。
論意正觀九想實相
故行相後說力無
畏。
不壞法人第八中尚具諸用。
大乘於茲具足
法。
問。
餘想發不。
答。
餘想非無
多在第八
次歷智中文略。
但云論文八種解釋
八種具有
三教
於中具有能嚴所嚴。
今且下。
正釋。
明世斥事
四運權下。
約理。
理即三
智。
故云如上
歷十一事。
名為餘
問下。
料簡
正簡諸度止觀
便亦可六度不出止觀
雙列
答文可見
先答六度
次觀如下
止觀
定室
慧燈二事具足
方破大暗。
若不等者。
小乘尚闕。
況大
乘耶。
浣衣等者。
文在大經
如浣垢。
先以灰。
後以清水
今以楞嚴灰。
種智水。
三惑垢。
實相衣。
刈草者。
大論
如刈菅草
執寬則傷手。
執急則無損
手執如
定。
刀斷如慧。
般若下。
重述般若出正圓意。
般若下。
後更重辨。
法界者。
一切法
一切法者。
亦即六度
故重釋云
般若諸法。
彼此相即。
諸惡中。
初明觀境
善惡無定等者。
先且通辨
觀境
通深故。
今從極義而為觀境
言寧起等。
者。
三途心不生二乘念。
毒器者。
大論三藏菩薩
也。
大經自此等者。
迦葉四相品乃自序云。
未聞
常前未免邪見
今亦如是
未稱理來尚名邪見
此通
途說
非如六宗
次若達下。
以著為惡。
以達為善
相待絕待俱須離著。
圓著尚捨
況復餘耶。
就下
示今境。
即重蔽也。
前雖下。
明觀惡意
儻若純惡。
不觀失利
出家下。
況釋
也。
出家猶偏。
在家純惡。
如佛下。
引佛世人觀惡益相。
殃掘下。
別舉惡人
先明
惡人有道
殃掘煞一害多人。
人是重境。
所煞又多。
欲害佛。
尚能得道
偏惡耶。
祇陀末利等者。
未曾
有經。
祇陀破五戒之惡。
末利有犯八戒之遂。
並有
安國利物之善。
善財南求。
於一一善知識所各得若
干法門。
至和須密多所得離欲法門
欲是惡之本
也。
法門是善之本也。
提婆達多本是佛師。
豈專邪見
諸下
大權示迹淺深難量。
一往觀文
如殃掘等
似如凡夫
和須蜜多久巳入位。
須指初為長者妻時。
於欲能離。
惡有善。
若永為凡夫
如何證得離欲
門。
故知殃掘且從迹說。
亦以煞為利法門
令煞人
者知有善分。
又凡云示者。
為實行。
示為惡時。
令無
量人不敢為惡。
縱是大權且從實說
世人多迷示
迹之義。
凡諸勝行皆判屬權。
若如是者。
一切菩薩
悉虗搆。
只緣實惡者墜。
改惡者昇。
是故聖人示為昇。
是故聖人示為昇墜。
實行改惡從善
是故文云
雖行眾蔽而得成聖。
又道不妨下。
善中有惡。
如出曜經
只如西土未斷
肉時得果者。
陵尚慢者。
羅漢巳。
猶以惡口而咄
河神
身子生嗔者。
得無學後尚似恨佛。
譬如下。
引譬也。
太虗都無明暗
明暗約色故有
相除。
法性太虗善無惡。
但於凡情有相除。
故約
凡小以辨善惡
不相妨者。
由聖不二
如是達者方顯
菩提
所以令於無中修觀。
見惡本無之理。
若人下。
正明修觀。
用九想。
欲想彌增。
故令依今四
運推撿。
恣其意地制其身口
以觀推窮欲必破壞
云蔽若不不得修觀。
譬中。
綸者[𮈔]索也。
即釣繩也。
亦可作輪。
釣法似輪故
也。
大論云。
吞鈎之魚雖在池中
在水不久
行者亦爾。
深信般若生死非久。
重欲如魚強。
觀微如繩弱。
恐觀
力劣却為欲牽。
是故且恣。
不可爭牽。
觀法如鈎。
恣起
如餌。
餌者食也。
欲輸觀便名為入口
時為遠。
少時
為近。
增盛為浮。
微劣為沉。
恒以觀觀名為不捨
無使
成業以至當來
名為不久
欲壞觀成名為収獲
初成
為収。
入位為獲。
於蔽下。
合譬
若無等者。
此觀既有
欲之能。
起重欲彌觀唯妙。
故云有魚多大唯佳。
起為多。
深重為大。
此蔽不久者。
復重借喻帖合御進
也。
大經云。
如以呪術呪藥令良。
塗屣觸毒。
毒為之消。
欲如革屣
觀如良藥
塗如用觀。
觀成入欲名為觸毒。
以欲為門名乘御
云何下。
別明用觀。
貪欲在初者。
六蔽三毒並有首故。
亦為三觀空觀四運即是用觀方法
為當下。
明用觀。
且以初運望第二運而為觀法
先列四句
若未下。
却覆推撿。
即滅而生等者。
生滅既反。
滅處豈
生。
生則義違。
燈滅生相反亦爾。
若離等者。
滅外自
生故無因
外生亦復如是
若許無因其過最。
其生無窮故。
乳酪之喻亦復如是
次未貪至無因者。
貪雖未起
體性是生。
初立句竟。
次為即離者。
先定。
即下。
不滅是生。
即此復生
故成並生。
展轉生故
無窮
若離下。
次推離句。
無因同故。
故云亦也。
若亦
滅下。
第三句。
若俱存者。
相違能生。
是故不可
相違法二共為因而能生果
是故互責云不相須
不滅名不定
定此不因豈生定果。
若其下。
以一
異責相違
不一不相關豈共為因而能生果
乳滅
不滅能成酪者。
無有是處
若非下。
難第四句
凡立第
四皆破第三
第三故亦責能破。
更至第四。
云為有
無為若俱有無
還同第三
若單有無
復同第二
不異
前三何須別立。
是故結云
何謂雙非。
乳譬准說。
假立
賓主念念推撿。
使一剎那逃避處。
性相俱泯方名
即空。
還轉下。
理合有六十四句。
現文唯有一十六句。
如向四句責生巳竟。
還轉向句推無生等三。
只應合
云不生等。
三文中乃云生乃至非生不生。
多恐文剩。
問。
不生等三何須推之。
答。
前雖推生。
生蹔不生。
或既
未破。
恐起橫計轉至下三。
故更推之。
若推無生
應以
滅等四句對不生推。
第三第四亦復如是
一一復責
亦同推生。
此乃巳成一十六句。
從欲至正
從正至巳。
從巳至未。
更成三箇一十六句。
所以推巳復對未者。
前息名巳。
後名未。
恐對後境此心必生。
是故此後
以巳對未。
用一十六句。
是則初息名巳。
息巳名未。
此未心通十界門。
巳但名滅。
未名未生。
何並
生等四句
答。
觀念念心是於生。
望前後境名巳名
未。
此巳未體體是生故
故須推之。
若推巳未但名滅
者。
何不欲及正。
但是於生。
何得用於不生等三。
法防理須然也。
纔觀便悟。
一觀即是
不至二。
豈六十四。
無生及以占察
真如唯一
妙境亦然
文中初且入空寄次第說。
使舉觀便壞一切惑本。
是故具論方疏具備
合隨餌時等助之功。
良有以也。
貪欲下。
結成空觀
文云雙照者。
只是貪欲假推
破為空。
假既破巳。
空假同時
故云雙照
空假既泯復
曰雙(云云)照。
如是空之與假。
只是入空。
故注其一。
圓亡照。
必須委約三千空假
若蔽恒起下。
觀成氣分
問。
撿巳不起
何得復云而起
而照。
答。
言起照者。
明照恒有。
未必照於起。
今明此觀
有破蔽功。
云起照。
理須不起俱照。
不照俱亡。
亡不亡咸泯。
不泯湛然
轉使稱會空之道。
又觀下。
假觀。
還觀作受一十二事。
一一十界名之為
假。
凡恐濫通。
但以三十為准。
如是下。
中觀
初辨觀相。
還指空假
即邊而中方名妙
中。
如是言正空假
於此見中故云分明
幻化
十界
與空指性相
性相即中。
三法相即。
無妨礙。
雙照方是中道
傅大士獨自詩云。
獨自精。
其實
離聲名。
三觀一心萬品
藂林皆自平。
故知
士亦於作事令修三觀
所以者何下。
重釋三觀相即之相。
故此法性與蔽相
即。
極麤對細既成觀竟。
一切法安非三諦
若蔽礙
等者。
觀蔽法性
無起息。
起息從蔽。
問。
若爾
名體
一。
答。
只緣體一。
見性之時何蔽之
是則從理俱無起
息。
從事蔽性不同
若絕待者。
二名俱無
若得此意。
法性
誰見起息
只一法性得二空名
無行經下。
引證也。
經意正令不二
故重誡之不
分別
淨名下。
重引證者。
非道即蔽。
佛道
眾生
菩提亦復如是
故得引同即是之言。
皆是六即
簡之。
方免諸失。
為增上下斷疑也。
疑云
何故中令
貪欲
是故破云為增上慢凡夫謂證二乘
極為
二人說斷貪欲
凡夫癡慢故須令斷。
二乘近故
且令斷。
若純大菩薩論體性。
故今觀蔽不為此二。
一切塵勞即了因種。
五無間業即緣因種。
六入七識
是正因種。
故知欲蔽即法性種。
經中別對。
今文從通。
是故但云蔽即法性
山海色味者。
須彌色。
大海
味。
毗曇.俱舍並云妙高四面各有一色
東金.南璃.西
銀.北頗。
隨其方面水皆同山色
眾生入中亦同其色。
海味者。
大經云。
眾流入海同一醎味
文隔字對。
故云
山海一切諸法同一理味。
修下
結位。
猶恐迷位故須結之。
不云理即者。
現修
觀故。
破蔽根本者。
觀法雖頓。
惑未頓除。
初住方始
根本
於貪蔽下。
結成橫竪
六即淺深故竪。
諸度力等故橫。
善不結者。
以少濫故。
次觀嗔中。
文相漸略。
可類知故
亦指重嗔方為今境。
鬱謂不暢
勃謂卒起。
常恣下。
意亦例前。
亦合具有
十四句。
但是文略。
今隨語便但云不得等。
滅是不
生從誰等者。
推其作受寄主叵得。
名為誰
空觀
也。
十界假觀。
四德中觀
為下
引證。
前巳具引淨名
等。
今且略。
犯戒下。
以例餘蔽餘毒兼及諸惑。
一切
癡帶於邪故云邪癡
因緣法是其正治
四觀無記者。
亦先立觀境
𧄼瞢者。
無所明也。
善惡
故。
所以下。
用觀意逗此人故
大論下。
無記人心
無知
論中既云有於般若
是故得觀。
向云奈何
一往
折伏
後更開許
故復引論。
何者
有為之法三性攝盡。
若不觀者觀境不遍
又若任善惡亦無觀慧。
何但
記然。
善惡易動。
無記難擡。
故先抑之。
又且從報法。
如向所論。
總而言之
蔽度之外悉屬無記
觀此下。
推令成境。
以難緣故
善惡辨。
從異者下。
四句推現。
但有四句推法。
防計亦應具須十六。
四運不慮轉計至六十四。
若待於記。
亦可望記以
四運
故且略。
文中但作非合散
應知無記心性
與善惡何別。
歷下
歷十二事。
即是處。
無記及者例前可知
如此下。
結成三觀
初是空。
十界是假。
法性是中。
常寂
下。
止觀結。
引證同前
無記是癡。
即無行經
三毒
攝。
不須別引。
淨名經意
略亦同前
應更對增上慢
人及結攝等。
但是文略。
復次下。
三止觀結前三章
最後善者。
諸惡初通
相。
善惡居最後。
是故成漸。
如諸思議境。
亦圓居最
後。
況復結文非修行相。
善惡俱等者。
善惡俱圓故得
是頓。
言襵牒者。
前二収。
不出前二
或善或惡。
或空
或有
故成不定
初文判行異理同。
以隨自意對三
辨別以明(云云)。
發動不同
理觀不別。
問。
坐觀
道。
常行觀佛相。
方等道具
法華觀白象。
云何得同。
答。
歷事云別。
理觀本同
若但下。
不許但事。
不得下。
令事有本。
方法下。
判通
別。
三昧非一向須。
亦非全無。
問下。
簡勸修有無防護
鈍根濫行人故須此簡。
七佛菩薩等。
非無勸修。
大分說。
故且云無。
淮河下。
明師有自行之失。
淮北
河北耶。
空之人濫
大乘
入惡無觀。
故以投虵而喻其人貪欲如虵
法如禁。
觀欲如投。
不善四句
入惡設觀如無禁者。
不識下。
明教他失。
自善既失。
後以教他。
他亦時有得
空見者。
便為證驗。
無下
弟子謬受。
受無教名鈍。
數起貪欲煩惱重。
更遇邪師彌增。
宿令下。
自他
失。
忽輕也。
自他失故。
民棄王滅。
今時吳越風尚存。
將孤戒為小乘
合雜無礙
隨朝尚有。
故云未改
史記下。
事類失。
初引史記
以類其師妄授之過。
幽王迷於褒似類損法失。
阮藉下。
弟子謬受之
失。
於中初舉公卿效阮為類。
又阮藉愽識而託狂。
無難而專效(云云)。
三昧應須觀時為難逢障
令於惡修無難
何須捨善從惡。
依教修觀。
如用文武
無故入惡。
如效誕逸妄授邪法
阮狂酣。
弟子妄受。
公卿子。
宇文下。
明周武信讖以類妄受。
圖讖如惡
師。
周武如弟子。
故周武信云黑衣當王。
而謬以僧
黑衣
故云失也。
亦由元嵩業者
周武巳忌。
更加
元嵩
故云亦由邪從相許共滅佛法
譬如西施等者。
西施心病而嚬。
效呻者無病如加醜
冥入惡修。
彌增
現美。
捨善從惡失之逾深。
雖引俗書亦非徒設
試為
合之會文意。
乘如貧者。
大乘富人
修事善人
者。
習世定人飛者。
四種人皆蔽惡見。
是則小乘
涅槃如遠徒。
大乘祕藏杜門
堅固事戒深潛。
心上高逝
更將四句以對四教
四教之人皆悉
不喜惡見耶空。
三藏貧者。
通教即空富人
教緣中穴者。
圓教寶所飛者。
色外之空如遠徒。
空外無色杜門
理在惑外深藏
無非三德如遠
逝。
諸人下。
重責欲㺃逐入惡雷。
無觀凡夫猶如
蠅。
而專入惡黏欲唾。
其師過下。
明師差機迷旨之失。
此師不達入惡之語。
譬如下。
引譬也。
熱甚口噤
宜治黃湯
不可惜齒而
令損命。
重貪如熱甚
失治如口噤
四句如黃湯。
觀欲
如鑿齒。
入惡雖鄙為存慧命
縱惡不觀如不鑿齒
佛亦下。
合。
通合逗機。
中有機如快馬
是則利根
快馬
起惡如僻路
聞觀如鞭影
欲息如至路(云云)。
若有下善機。
佛具下。
結過。
非有難時。
不應用惡。
何意
純用下。
引經類釋。
不獲巳令於惡修。
汝不觀機
令用惡。
如諸外道純用邪常。
故引大經舊醫為例(云
云)。
故阿含下。
引證適時
故增一中佛告比丘
放牛
人。
具十一事令群增長
比丘亦爾。
具十一事令成道
得通(云云)。
復次下。
事驗人。
不下
責其差機。
淨名
下。
舉小況凡。
自是下。
傷歎
則戒海等者。
其於佛法
死屍
如律(云云)。
無令等者。
引譬
擯棄無令見居
眾中
長者宅草尚不容
豈留毒樹。
犯輕令海如
不受草。
重者棄之如去毒樹。
復次撿其下。
斥師自行行偏違心
初難違心
所以下。
勸誡意。
尚須誡忌豈更勸修。
次譬者。
入惡
稱病如服黃湯
指惡為道名為失度
須備律教裁斷
補之
次問者。
心觀如水
理性如珠
諸行如風。
何益於觀。
二重
各有譬合可見
於化他中。
尚須番番皆具四
悉。
一一尚成一十六句。
問善扶下。
約根遮簡。
善即上三及隨自意中諸經及
善。
善順理可修止觀
惡既乖理何不棄之。
從善
修。
答約四句故。
故須觀惡。
大論佛知眾生上中下根
論寄小乘
通用之。
四教咸有。
四句中根鈍遮重
俱無所答。
身子一聞即悟四諦
不須入惡。
闍王
者。
正當惡有觀之人。
闍王造逆
殃掘煞人。
聞法便
豈非觀惡(云云)。
次如槃特者。
根性極鈍。
九十日中
不精一偈
而能得果
於今乃是無惡之人。
四句
知。
以是下。
結勸。
通謂乘種信法二行俱可為乘。
俱名
止觀
故勸行者不可修。
大經下。
更引以乘戒釋出根遮。
經云寧作等者。
引證
乘也。
梁武文云
寧作提婆達多長淪惡道
不作
鬱頭藍弗蹔得生天(云云)。
如醉婆羅下。
引證。
戒為得果之由。
乘必藉戒。
亦如戲
女蹔披戲弄
尚為遠因
是故乘戒不可不集。
第三果報者。
果報名通
今意在別。
是故須加無障礙
言。
寬順狹。
妙尅邊通
収教乃周。
人方遍。
對方
便同居曰邊獨。
實報稱順曰妙。
故未破無明皆名
違。
初住巳上方名為順。
是則六道三藏
菩薩初二
地。
兩教二乘方便之位。
別圓外凡皆屬有邊。
報在界
內。
准此望之。
以或判之。
知方便。
實報相狀比類
知。
設未出分段者。
未入滅。
所居莊嚴
名為華報。
七種方便者。
圓人雖在界內。
莊嚴尚勝生彼方便
者。
故云也。
七種方便者。
人.天.二乘三教菩薩
問下。
料簡
意者
次第禪門大章第七既名修證。
即是果。
與此果報有何差別
意者
修證但名習因
習果。
今此報果隔在來世
彼習因果為報因。
及方
便土並在變易
小教中無。
四裂大網者。
破執權實教上之疑。
自他疑故名為
通。
應曉八教。
洞解圓心
除權一切疑網
若欲下。
裂他也。
八相起教位在初住。
乃至成佛即指
妙覺
即四十二位俱能裂網。
十界身。
故云乃至
部等。
略如五略生起中巳釋。
第五大處者。
初文總序旨歸來意。
膠手等者。
心性
如手。
惑著如膠。
隨文封滯迷於旨歸。
如手有膠觸抅
斯著。
囈夢難醒等者。
夢甚故寢。
寢故難醒。
法性如眠。
無明如夢。
僻執如寢。
重故難醒。
封者閉塞也。
諸教諸
門各執一隅。
云齊
意局私情云齊意。
競執等
者。
大經春池喻譬上各執。
旨歸者下。
釋名也。
文者教也。
旨意也。
歸者趣也。
譬中
所趣所向
文旨也。
故識教旨遠理
則不稽教不
滯理。
譬如下。
重譬密教
密語者。
大經鹽水
一名四實
智臣善知洗時奉水。
食時奉鹽。
飲時奉
器。
遊時奉馬。
大王但云先陀婆來。
章安云。
此亦可與
四教四門意同。
不許偏計。
又自入下。
自行化他
分字釋義
次正釋。
中二。
初正釋三德
次寄旨歸以辨三德
初文
總別二解
文中從義多作指字。
義當能指。
即是旨之
能詮名也。
指示令他歸三德旨。
自行邊唯作旨字。
初云總相者。
但總云三。
未各開三。
故且云總。
問。
如來
久證
今何故云不久自住。
答。
約化儀說。
非約自行
真起應示同未入
化訖歸寂自行終。
雙林所表亦
如是
次別釋者。
一一開三。
還對德故名為別
次約
不思議者。
大同總別。
直爾三身等名。
令知身等
不三而三。
不一而一。
名不思議
顯前總別相即相冥。
次更約事理
亦先總次別。
初意者。
總約障德不異
異。
事有新故理無新故
又說者下。
別釋三惑以對三德
若達下。
結問三德
別之相。
縱橫開合等者。
舉例也。
文列必先身次智
後脫。
名為縱
一一開三故名為橫
亦名為開
三即
是一故名為合
發心為始。
究竟為終。
若約化儀。
則鹿
菀為始。
雙林為終。
皆應以不思議等。
故云例皆如是
次約旨歸者。
能旨能歸即三德教。
所旨所歸三德
理。
是故更約一重釋之。
旨歸三德下。
異名也。
三德既収一切諸法。
應須
會諸法異名
當知下。
結。
相即法身
說即般若
力即解
脫。
三德皆言種種者。
一一各具一切德用。
然復各各
更互相具。
止觀輔行搜要記卷第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