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235a 页

金刚三昧经注卷第三
明会稽显圣寺沙门 圆澄 注

「入实际品第五」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不受一
尘故大众得所非得不舍一法故不妨以方便导
人又不受一尘则问答无门不舍一法故无问自
说。】

「于是如来作如是言诸菩萨等本利深入可度众生
若后非时应如说法时利不俱顺不顺说非同非异
相应如说引诸情智流入萨婆若海无令可众挹彼
虚风悉令彼庶一味神乳世间非世间住非住处五
空出入无有取舍何以故诸法空相性非有无非无
不无不无不有无决定性不住有无非彼有无凡圣
之智而能恻隐诸菩萨等若知是利即得菩提。」

【印前菩萨得所无得即是本觉利行乘此利行可
度众生如现前大众根利时熟当以无说为说无
化为化无修是修无得是得直如良马见鞭影而
行不待多说若如来灭后根钝时非当如正法种
种方便而说之也若五浊斗诤之时纯是邪见钝
根当顺不顺说顺则方便不顺则种种呵斥呵斥
即是逆化顺即是正化正则权实并施逆则惟权
卷三 第 235b 页 X35-0235.png
无实何以作如是三种说盖根性万差故非同不
可一槩本觉一致故非异不可永弃故当顺其相
应方便逗化故曰引诸情智流入萨婆若海情即
是邪钝智即是利根恶世虽钝亦有可化之众无
令可众虚过无益众庶虽则不等而菩萨运慈等
以神乳而孚育之世间出世间住即是世间相非
即是出世间相洞了五空无有取舍何以无取舍
以法相空无自性不属有无而亦非不有无无决
定性故不住有无岂凡夫权位圣贤之智而能测
哉能知是利即是菩提。】

「尔是众中有一菩萨名曰大力即从座起前白佛言
尊者如佛所说五空出入无有取舍云何五空而不
取舍佛言菩萨五空者三有是空六道影是空法相
是空名相是空心识义是空菩萨如是等空空不住
空空无空相无相之法有何取舍入无取地则入三
空。」

【三有者即欲有色有无色有六道者地狱饿鬼畜
生天人阿修罗欲有名五趣杂居地总收五处色
有即色界无色有即无色界三有广被四生六道
统具二十五有同是真心中影像非有非无非不
有无三有六道是世间义法相名相则举世出世
间如是名相皆依识心而有分别内穷心识本空
则外之名相何有虽云三有六道名相心识一切
皆空而空亦不可得何也诸佛为度众生文字诠
卷三 第 235c 页 X35-0235.png
表目之曰空然空不自知为空有不自知为有以
称性法不可得故何取舍之有。】

「大力菩萨言云何三空佛言三空者空相亦空空空
亦空所空亦空如是等空不住三相不无真实文言
道断不可思议。」

【空相亦空上所谓三有六道等空空亦空所谓空
不住空也所空亦空者能所皆空也所说空等虽
无能所等相而不无真空之性实而非虚但非文
字语言所到故谓之不可思议也。】

「大力菩萨言不无真实是相应有佛言无不住无有
不住有不有之法不即住无不无之相不即住有非
以有无而诠得理菩萨无名义相不可思议何以故
无名之名不无于名无义之义不无于义。」

【菩萨问不无真实是相应有云何复说三有六道
等相是空佛答无不住无有不住有其间必有真
性之所建立若非真性能有能无而法法无性彼
彼不相到不有应是无以无不住无故不即住无
不无应是有以有不住有故不即住有然非有无
何以诠表其理而示诸后人而真实性中虽无名
义然亦不无名义故难思议也无名而能名无义
而能义释成法性不思议也。】

「大力菩萨言如是名义真实如相如来如相如不住
如如无如相相无如故非不如来众生心相相亦如
来众生之心应无别境。」
卷三 第 236a 页 X35-0236.png

【名不自名因名诠义义不自义因义显名既互无
自性即真实如如所言如来者亦应惟名以如不
住如同于有无名义以如中无相相中无如非如
非不如故是如也而众生心相相既是如心岂不
如故曰无别境也。】

「佛言如是众生之心实无别境何以故心本净故理
无秽故以染尘故名为三界三界之心名为别境是
境虚妄从心化生心若无妄即无别境。」

【众生心性本净犹如宝镜本来如是垢积秽生便
不明了心染情垢便有三界犹如病眼别见空华
似有外境究竟虚妄非离眼而别有亦非眼中本
有皆病为谬眼病若除空本无华三界万法皆由
妄心所见似有外境究竟谛观非离心而别有亦
非心中本有若了妄心本空则如如无别也。】

「大力菩萨言心若在净诸境不生此心净时应无三
界佛言如是菩萨心不生境境不生心何以故所见
诸境唯所见心心不幻化则无所见菩萨内无众生
三性空寂则无巳众亦无他众乃至二入亦不生心
得如是利则无三界。」

【菩萨领前心外无境之意谓境由心染而起若心
在净境则不生佛印可其解也心不生境犹镜之
不生山河也境不生心犹山河不来入镜也虽各
各不相到而腾辉弄影皆镜之功由镜之所现也
心境虽各各不相生而能见所见莫不皆心之幻
卷三 第 236b 页 X35-0236.png
现也心若不幻则无所见印其心在净则境不生
矣以不生故内不见众生无善性恶性无记性外
无境故则无他众得如是利用何三界之有。】

「大力菩萨言云何二入不生于心心本不生云何有
入佛言二入者一谓理入二谓行入理入者深信众
生不异真性不一不共但以客尘之所翳障不去不
来凝住觉观谛观佛性不有不无无巳无他凡圣不
二金刚心地坚住不移寂静无为无有分别是名理
入行入者心不倾倚影无流易于所有处静念无求
风鼓不动犹如大地损离心我救度众生无生无根
不取不舍菩萨心无出入无出入心入不入故故名
为入菩萨如是入法法相不空不空之法法不虚弃
何以故不无之法具足功德非心非影法尔清净。」

【真性即是理不异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此言
体同也而复不一者此言位别也释不异之义若
不异者则佛及众生应无差别以位不齐故言不
一若谓此性生佛共同则应一人成佛则一切皆
成皆成则不名不一若不成则不名不异佛谓理
虽无异事则不同诸佛證穷法界等一清净众生
为客尘所翳自障不入不得不异佛知无异故欲
使众生断障得入故说真性之理不异如是开示
使知生佛异与不异一与不一了然明辨能信自
性不出不入时中凝住觉观谛观佛性不有者如
矿中之金不得因缘鍊制终不见金故不无者矿
卷三 第 236c 页 X35-0236.png
中决定有金故非同顽石之无也凡夫随事顺取
则自他宛然诸圣顺理逆观则自他俱寂以俱寂
故不见凡圣之二以不见故则住金刚心地也行
入者即逆事把守也以把守故心不倾倚事乃心
之影像了影即是自心之像不为外境所动以了
境无处所故了境无处则心不攀缘故曰静念无
求也譬如风能鼓动万物不能动于大地境风能
动一切凡夫而不能动于金刚心行人也何以不
能耶凡有心则能动是菩萨了心非心彼外境岂
能动也然守往不动则落二乘不能化利众生是
菩萨虽则了心不动以不坏慈悲能炽然常动救
度众生所谓圣人无巳而靡所不巳也理入无生
行入无相无生无相故不取不舍离取舍故心境
如如当体湛然非出非入何为无出理性无生故
何为无入事行无相故犹如宝镜内无所出外无
所入而形影斯睹了然不昧也以不昧故法相不
空何故不空以心中具足法性出生功德虽则具
诸功德而心刹那无生故非影前尘空故法尔如
是非造次也。】

「大力菩萨言云何非心非影法尔清净佛言空如之
法非心识法非心使所有法非空相法非色相法非
心有为不相应法非心无为是相应法非所现影非
所显示非自性非差别非名非相非义何以故义无
如故无如之法亦无无如无有无如非无如有何以
卷三 第 237a 页 X35-0237.png
故根理之法非理非根离诸诤论不见其相菩萨如
是净法非生之所生生非灭之所灭灭。」

【空如法者空乃真如之体如乃真如之用如是体
用非能所之法非能故非心能主非识能别非所
故心不能使非无故非空非有故非色有为者是
世间相应于出世间为不相应无为法相出世间
为相应于世间为不相应真如体用非世间非出
世间故有为无为皆不预也凡所见色即是见心
心不自心因色显发究心无处则影亦非有真如
体用无声臭故非相之能显非言之能示非自性
则非体非差别则非用非相即非境非义则非理
何也真如义中无有如名无有无如非无如有此
二句于真如中递互生起各无自性惟有名字何
以惟名根理之法非理非根根即根境理即义理
根境非相义理无生故皆不有二者既非诤论何
有如是净法即真如无生无相之体用非生心动
念而法为之生非起意灭除而法为之灭故所谓
言思道断心行处灭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在
各人自肯得旨为妙也。】

「大力菩萨言不可思议如是法相不合成不独成不
羁不绊不聚不散不生不灭亦无来相及以去相不
可思议。」

【领前开示之意皆不可思议也不合者领前不共
之意不独者领前不一之意不为烦恼所羁不为
卷三 第 237b 页 X35-0237.png
五欲所绊不聚者内无所积不散者外无所缘盖
真理虚玄非心思言识之可得也。】

「佛言如是不可思议不思议心心亦如是何以故如
不异心心本如故众生佛性不一不异众生之性本
无生灭生灭之性性本涅槃性相本如如无动故一
切法相从缘无起起相性如如无所动因缘性相相
本空无缘缘空空无有缘起一切缘法惑心妄见现
本不生缘本无故心如法理自体空无如彼空王本
无住处凡夫之心妄分别见如如之相本不有无有
无之相见惟心识菩萨如是心法不无自体自体不
有不有不无菩萨无不无相非言说地何以故真如
之法虚旷无相非二乘所及虚空境界内外不测六
行之士乃能知之。」

【前文理入行入非心非影菩萨解不可思议而如
来恐在会之众推在圣贤分上自甘绝分佛谓即
如来不思议心一切众生心亦如是何以亦如是
耶盖真如界中绝生佛之假名皆是自心之别号
故无异也以无异故众生佛性即如来之性不一
不异众生之性无生灭即真如之性无生灭也何
也三乘所观生灭与不生灭如同水火不相和合
一乘顿观当其生灭即不生灭生灭者相也能生
灭者性也于真如分中无能无所一本无有以真
如无动则亦无静静乃寂灭之性动乃生灭之相
二者等观真如何有若执无有则落二乘断见不
卷三 第 237c 页 X35-0237.png
妨缘起起即无起动即不动以真如不守自性则
随缘变现以真如不坏自性能不变随缘以因缘
性相性本空无故能圆融自在凡夫不了真如如
是于能缘所缘能空所空不知本无惑心妄现而
安知现本不生如空华幻影当其现处本来无有
心生妄惑则一切皆有心契真如则一切皆无空
王者即虚空之性广大自在喻之为王而虚空无
乎不在求其处所了不可得而凡夫之心虚妄分
别谓有处所安知真如之相相本如如本来无有
无有之相皆由众生惟心所见不无自体法从心
生也无体则法无所依自体不有心从缘现也缘
散则心亦不有无与不无皆非言语所到以真如
之境非二乘所测也。】

「大力菩萨言云何六行愿为说之佛言一者十信行
二者十住行三者十行行四者十回向行五者十地
行六者等觉行如是行者乃能知之。」

【十信者楞严云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
切妄想灭尽无馀中道纯真名信心住真信明了
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
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
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妙圆纯真真
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
名精进心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执持智
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定光发明明性
卷三 第 238a 页 X35-0238.png
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
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觉明保持能以妙力
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
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
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住戒自在能
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阿难是善男子以真
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
发心住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
履以成地名治地住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
方得无留碍名脩行住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
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既
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巳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
足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
益增长名不退住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表以成人如国
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
列灌顶名灌顶住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巳具足
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善能利益一
切众生名饶益行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
行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
尽行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
行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
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种种现前咸
卷三 第 238b 页 X35-0238.png
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如是圆融能成十方
诸佛轨则名善法行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
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
成佛事巳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诸度
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
相回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本觉湛
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精真发明地如佛
地名至一切处回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
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
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
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即一切法离一切
相唯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真得所如
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性德圆成法界量灭
名法界无量回向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
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
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煖地又以巳心
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
碍名为顶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
非出名为忍地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
世第一地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
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
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明极觉满名𦦨慧
地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无为真如性净
卷三 第 238c 页 X35-0238.png
明露名现前地尽真如际名远行地一真如心名
不动地发真如用名善慧地阿难是诸菩萨从此
巳往脩习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脩习位慈
荫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如来逆流如是菩萨
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此经一乘顿教顿
圆佛体不同缨络惟取楞严为准以金刚三昧与
楞严三昧般若波罗蜜涅槃佛性同体异名故也。】

「大力菩萨言实际觉利无有出入何等法心得入实
际佛言实际之法法无有际无际之心则入实际。」

【佛说本觉利行无出无入六行之士有修有證是
二者甚不相应未审欲入实际以何心法得入佛
答我说本觉利行是体是因六行是行是用由用
达体达体则因亡因亡则无證无得即此无證无
得心无涯际是入实际义无别有际也。】

「大力菩萨言无际心智其智无涯无涯之心心得自
在自在之智得入实际如彼凡夫软心众生其心多
喘以何法御令得坚心得入实际。」

【由六行而入实际入实际则功行两忘如如在定
心智无涯诚如圣训若凡夫心喘入定犹难何能
入于实际未审以何法御耶但凡脩止入定有四
位一风二气三喘四息至息道绵密方得入定尔
今凡夫之辈虽离风气犹有喘追故请法以御之
也。】

「佛言菩萨彼心喘者以内外使随使流注滴沥成海
卷三 第 239a 页 X35-0239.png
大风鼓浪大龙惊骇惊骇之心故令多喘菩萨令彼
众生存三守一入如来禅以禅定故心则无喘。」

【内外使者即五十一心所用分内外心能使物即
是如来心随物使是名凡夫滴沥犹言积集也心
随使流积集万法容内心海犹海之内百川也以
八识具含无始种子大风者即六尘境界大龙者
即心王也此心灵变自在喻之如龙故楞伽云八
识如大海六识境界风七识波浪生义同若能修
止止久则喘除喘除则息道绵密攸然入定住定
则无喘此必然之理也。】

「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禅佛言存三者
存三解脱守一者守一心如入如来禅者理观心如
入如是地即入实际大力菩萨言三解脱法是何等
事理观三昧从何法入佛言三解脱者虚空解脱金
刚解脱般若解脱理观心者心如理净无可不心。」

【虚空解脱者即是法身犹如虚空充塞十方无乎
不在无形段可得非边表可求金刚解脱即是妙
有犹如金刚入泥入水不为污损般若解脱即真
空破一切幻有故是三者非一非三而亦即三即
一故名不可思议也心如理净者智契真如非生
非灭非有非无非垢非净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实
谓文言道断心思路绝古人所谓去无汝用心处
是也。】

「大力菩萨言云何存用云何观之佛言心事不二是
卷三 第 239b 页 X35-0239.png
名存用内行外行出入不二不住一相心无得失一
不一地净心流入是名观之菩萨如是之人不住二
相虽不出家不住在家故虽无法服不具持波罗提
木叉戒不入布萨能以自心无为自恣而获圣果不
住二乘入菩萨道后当满地成佛菩提。」

【心即是理事即是境心境如如是名不二内即是
心外即是境舍事从理谓之入以理就事谓之出
以如如故不二不二故常住一相无得无失事得
理融谓之一理随事变谓之不一若事若理皆从
净心流入也能如是修观之人不住二相谓有无
生灭事理染净等相也以不二故非真非俗超然
住虚空地不假法服不具持戒而直入菩萨乘迥
超二乘也此名初心正觉佛华严谓初发心便登
正觉思益谓未得果而圣义同自迦叶以下诸大
祖师皆住此地所以僧问南阳忠国师曰和尚所
證法身与三世诸佛是同是别师曰汝问因中法
身耶果上法身耶曰某甲愚蒙不知乞和尚开示
师曰若问因中法身老僧与天下老和尚三世诸
佛如水注一瓶水更无少欠若问果上法身老僧
未梦见在从此发信由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觉乃
登妙觉故曰后当满地成佛菩提今人不识此位
将谓悟道便同果佛高推圣境自甘绝分不即发
心者哀哉。】

「大力菩萨言不可思议如是之人非出家非不出家
卷三 第 239c 页 X35-0239.png
何以故入涅槃宅著如来衣坐菩提座如是之人乃
至沙门宜应敬养。」

【所言出家者一曰世俗家二曰三界家三曰无明
家前文虽不出家不出三界无明家也不住在家
巳出世俗家也此非出家非不出家者所谓未得
果而圣也何则若悟真如实际之理无生无相心
获安乐巳受如来衣荫不但人天之敬仰沙门亦
应敬养如庞居士流又沙门者佛之通称也。】

「佛言如是何以故入涅槃宅心越三界著如来衣入
法空处坐菩提座登正觉一地如是之人心超二乘
何况沙门而不敬养。」

【印释前解为是心越三界名入涅槃不在剃发入
法空处名著佛衣不在披缁登正觉名坐菩提座
不在道场也。】

「大力菩萨言如彼一地及与空海二乘之人为不见
也佛言如是彼二乘人味著三昧得三昧身于彼空
海一地如得酒病惛醉不醒乃至数劫犹不得觉酒
消始悟方脩是行后得佛身如彼人者从舍阐提即
入六行于行地所一念净心决定明白金刚智力阿
鞞跋致度脱众生慈悲无尽。」

【彼一地者即初心正觉之地及与真如性空之海
实大心境界非二乘所得见也如来印解非二乘
全无但为三昧所醉暂时迷失定醒发心还得佛
地如是存用观想之人从舍阐舍一念发心即入
卷三 第 240a 页 X35-0240.png
六行一地者即圆教初信心地亦是乾慧地慧与
佛齐未与如来法流水接从是发足脩行六行以
臻妙觉如斯亦由渐而入何称顿教大心此菩萨
一念净心决定明了同金刚力不同三乘渐机上
地下惑自相犹豫而不明了者比一获巳利即运
慈悲普度众生所以不同二乘也。】

「大力菩萨言如是之人应不持戒于彼沙门应不敬
仰佛言为说戒者不善慢故海波浪故如彼心地八
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戒性等空持
者迷倒如彼之人七六不生诸集灭定不离三佛而
发菩提三无相中顺心玄入深敬三宝不失威仪于
彼沙门不无恭敬菩萨彼仁者不住世间动不动法
入三空聚灭三有心。」

【二乘持持犯作止之戒大乘不持非谓不持性戒
也沙门不敬仰内契平等不敬功德天不厌黑暗
女两皆弃舍也佛答彼说戒者实无戒可说为众
生有十不善故教其舍不善而修于善有种种慢
故劝其舍慢而脩谦敬为心识扰动犹如大海波
浪令修戒止止其烦动而住清净故说持戒如彼
存用观修八识海澄不为八风所动何更持戒八
识即心九识即性波浪即七识风即六尘是人七
六不生巳入灭定不必更灭虽不更灭而亦不起
灭定广作佛事故不离佛而发菩提心无相不碍
于相于中道心中超然顺入三宝一体虽无可敬
卷三 第 240b 页 X35-0240.png
而亦不违于敬也。】

「大力菩萨言彼仁者果满于足德佛如来藏佛形像
佛如是佛所而发菩提心入三聚戒不住其相灭三
有心不居寂地不舍可众入不调地不可思议。」

【彼能如是存用造观于一念便称满果以能随顺
三佛故足德佛即报身佛如来藏佛即法身佛形
像佛即应身佛一念圆现三佛发菩提心不坏化
仪故持三戒不违法身故不著事灭三有则不住
世间不居寂地不住出世间以应身如幻如化故
于世出世间无所住著不坏慈悲故有可度之机
随应说法不调地者无调不调即无功用行非三
乘思议之境也。】

「尔时舍利弗从座而起前说偈言。」

【大力菩萨启问何以舍利弗说偈耶盖此品标名
入实际品菩萨既入实际分无可赞身子乃二乘
之人表第二义门又谓之傍赞也二乘极多何以
身子独赞宁有意乎以此实际之理非智慧莫能
彷佛也。】

「 具足般若海
 不住涅槃城
 如彼妙莲华
 高原非所出
 诸佛无量劫
 不舍诸烦恼
 度世然后得
 如泥华所出
 如彼六行地
 菩萨之所修
 如彼三空聚
 菩提之真道
 我今住不住
 如佛之所说
 来所还复来
 具足然后出
 复令诸众生
 如我一无二
卷三 第 240c 页 X35-0240.png
 前来后来者
 悉令登正觉」


【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以三谛三境圆融照了不偏不倚是名具足此述
一品所谈圆融之义以圆融故不住生死不住涅
槃二边不住亦非离生死而别求涅槃即生死即
涅槃虽不住生死而不碍出生入死度诸众生不
住涅槃而亦常受安乐不为烦恼所污故如妙莲
华即染而净也如是圆融智慧非二乘所有如莲
华非高原所出也然是智慧诸佛非造次而得无
量劫不舍烦恼度尽世间众生然后乃得如彼泥
华上以法合喻此以喻合行菩萨度世以何为行
释云惟此六行是其所行六行为所行以何为得
道惟彼三空是道如来于此六行三空经劫修习
我亦当如佛誓住生死不住涅槃是一生乃至无
量生来此世界化利众生具足智慧然后自出三
界我愿如是令法界一切众生各各亦同此愿使
前后来皆登正觉。】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不可思议汝当于后成菩提道
无量众生超生死海尔时大众皆悟菩提诸小众等
入五空海。」

「真性空品第六

尔时舍利弗而白佛言尊者修菩萨道无有名相三
戒无仪云何摄受为众生说愿佛慈悲为我宣说佛
言善男子汝今谛听为汝宣说善男子善不善法从
卷三 第 241a 页 X35-0241.png
心化生一切境界意言分别制之一处众缘断灭何
以故善男子一本不起三用无施住于如理六道门
杜四缘如顺三戒具足。」

【身子智慧第一一席所闻便解真性空义于性空
中于菩萨道无名无相前云六行是菩萨所行三
空是菩萨所證乃得无相有二义故一者自證法
不可得故无相二者不通他解上地下惑不相知
故无相道无名相而戒岂有实仪耶既无仪范可
依欲化众生将何摄伏佛答实无名相定仪可得
善不善法皆依自心之所幻立若能了心无有则
无名无相若不能如是悟心则观意语分别何以
故心外无法法从心生心之生法先由意语一念
不生外境何状故曰制之一处众缘断灭一处有
二一者缘真放心无为一味修止天台谓体真止
而有多种分别具如止观二者缘俗系念佛名或
持咒诵经故曰制之一处则无事不办修止则止
无所止缘佛则念无所念无念则不计有无无止
则不起分别不分别则一尚无名何三之有一三
不辨则常住真如住真如故六道门杜三用者即
空假中也此答菩萨道无名相义。】

「舍利弗言云何四缘如顺三戒具足佛言四缘者一
谓作择灭力取缘摄律仪戒二谓本利净根力所集
起缘摄善法戒三谓本慧大悲力缘摄众生戒四谓
一觉通智力缘顺于如住是谓四缘善男子如是四
卷三 第 241b 页 X35-0241.png
大缘力不住事相不无功用离于一处则不可求善
男子如是一事通摄六行是佛菩提萨婆若海。」

【作乃有作以戒有作为性故择谓择善如是应作
如是不应作等灭恶以如是力用舍为缘律仪则
作止持犯善恶对待得名摄善则菩萨本事不假
对待以一味善根集福为缘本慧者菩萨根本智
慧非安排而得此自利之德自利既具复须利他
普运大悲济度众生若不度生堕二乘道一觉者
即本觉即中道法身神通出假即解脱智烛幻有
即般若是三者顺如而住用答三戒无仪上二句
是别此一句是总总别相收不出自心是四大缘
诠表示人不无其名究竟实际本来无相以不住
事故虽不住事用时了了故曰色里胶青水中咸
味也若离自心求其名相则了不可得一事摄六
行者则一心备具六位也何止六行善不善法从
心化生则世出世间何所不该六行是因萨婆若
是果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曾有外乎自心者耶。】

「舍利弗言不住事相不无功用是法真空常乐我净
超于二我大般涅槃其心不系是大力观是观觉中
应具三十七道品法。」

【不住事相者不著有为也不无功用者不碍有为
也不著有为即真谛不碍有为即俗谛真俗不二
以真空法性为体圆融并运以并运故成就四德
超越二我證大安乐心亦不执安乐是大力观即
卷三 第 241c 页 X35-0241.png
前大力菩萨所问之观是观应具道品领解不无
功用之全也。】

「佛言如是具三十七道品法何以故四念处四正勤
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等多名一义不
一不异以名数故但名但字法不可得不得之法一
义无文无文相义真实空性空性之义如实如如如
如之理具一切法善男子住如理者过三苦海。」

【佛言如是具三十七道品法是道品名虽多而义
惟一心心无二用故不异次第不同故不一以文
字诠表有三十七数究竟实理法不可得何以不
得真如性空之中非文非义以无文故文言道断
以无义故名第一义空惟文与义皆从真空性中
流出真性如如以如如故具一切法也。】

「舍利弗言一切万法皆悉言文言文之相即非为义
如实之义不可言说今者如来云何说法。」

【如佛所说文言非义而真义无说未审世尊以何
说法若一向称实而应常默然若一向方便分别
又堕文义于此两难取信所以问之。】

「佛言我说法者以汝众生在生说故说不可说是故
说之我所说者义语非文众生说者文语非义非义
语者皆悉空无空无之言无言于义不言义者皆是
妄语如义语者实空不空空实不实离于二相中间
不中不中之法离于三相不见处所如如如说如无
无有无有于无如无有无有无于有有无不在说不
卷三 第 242a 页 X35-0242.png
在故不在于如如不有如不无如说。」

【法本无说以众生在生死之间不能出离故于不
可说中方便为说佛所说义语非文者如人实到
北京其所称述皆是真实众生所说文语非义者
如人道听途传凡有所说皆是虚妄以未到故佛
所说义既不同于世语有何实义以外道所说断
常所杂是名戏论凡夫所说秪知世间不信出世
间是名虚妄三乘所说互成得失秪名方便而佛
之说实空不空非空即有空实不实非有而无有
无非即应是中道而中亦非中三者不著故无处
所既无处所以何说如如如而说以真如不属文
字不属语言故不涉有无故不计得失不著凡圣
故说亦如是也下数句说如如如说意以真如中
无有对待之名因有无对待说无有之无以治之
有无既去无有于无如真如中无无而真如中有
亦无有众生著二边故流浪生死佛所说法令其
不住二边故说中道如如究竟绝言如亦不有虽
则不有度众生故不无如说。】

「舍利弗言一切众生从一阐提阐提之心住何等位
得至如来如来实相佛言从阐提心乃至如来如来
实相住五等位一者信位信此身中真如种子为妄
所翳舍离妄心净心清白知诸境界意言分别二者
思位思者观诸境界唯是意言意言分别随意显现
所见境界非我本识知此本识非法非义非所取非
卷三 第 242b 页 X35-0242.png
能取三者修位修者常起能起起修同时先以智导
排诸障难出离盖缠四者行位行者离诸行地心无
取舍极净根利不动心如决定实性大般涅槃唯性
空大五者舍位舍者不住性空正智流易大悲如相
相不住如三藐三菩提虚心不證心无边际不见处
所是至如来善男子五位一觉从本利入若化众生
从其本处。」

【梵语一阐提此云信不具从不具信心巳来一念
发心便舍阐提于中经何等位到如来地佛言有
五信者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故信
当其首信有十种分别要而言之不出自信身中
有真如种子虽有种子为妄所障不得显现又信
所障非他皆由自巳意言分别若了意言境界何
有思者即十住信者从闻生信思者由思发解解
知境界皆由意言非是本识何以非耶以本识中
非法即非文言亦复非义文义俱非何能所取舍
之有脩者即十行由解发行起心修观心观同时
观能破惑惑破则智生智生则出障离盖矣行者
即十回向回巳向他不著巳求故离诸行地自行
巳圆故不动决定舍者即十地舍凡入圣舍凡则
不住有舍圣则不住空惟空与有皆从正智流出
调停众生有无变易各适机宜不令空弃是谓大
悲悲而云大者无缘慈悲等视群有不拣冤亲不
起爱见常称如相不生能度之相若生能度之相
卷三 第 242c 页 X35-0242.png
其相不称真如虽则常不违如为度众生于正等
菩提虚心不證何以不證菩萨心量无边誓不舍
一众生故不见处所者不见有生死可舍不见有
涅槃可證如是修行是至如来如来实相上如来
是果报佛下如来是究竟佛善男子说虽有五莫
不皆由自性本觉逆观而入非从外得若化众生
当依自悟建立施设也。】

「舍利弗言云何从其本处佛言本来无本处于无处
空际入实发菩提心而满成圣道何以故善男子如
手执彼空不得非不得。」

【本来无本则心不自知处于无处则道无方所缘
空入实入实则非空非不空双遮双照是为满成
圣道也不得非不得用喻空际入实之意空不可
执故云不得手把空时巳有一拳之空故云非不
得喻于修道本自具足分无可得故云不得由客
尘障故断障出缠乃證菩提故云非不得。】

「舍利弗言如尊者所说在事之先取以本利是念寂
灭寂灭是如总持诸德该罗万法圆融不二不可思
议当知是法即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大神咒是大
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在事先者一念未生前也一念未生即是本觉妙
明本然利用一刹那无生相可得一刹那无灭相
可得是为寂灭即此寂灭是真如义以如如故能
总持万德寂灭是不生不灭义虽不生灭不碍炽
卷三 第 243a 页 X35-0243.png
然生灭是为不可思议也能解此真实空性即是
摩诃般若解此者一念能超一切障碍是大神咒
能破一切无明长夜是大明咒真性空理惟佛能
證是无上咒世出世间无与比并是无等等咒。】

「佛言如是如是真如空性性空智火烧灭诸结平等
平等等觉三地妙觉三身于九识中皎然明净无有
诸影善男子是法非因非缘智自用故非动非静用
性空故非有非无空相空故善男子若化众生令彼
众生观入是义入是义者是见如来。」

【佛以二如是證者一以印其得在念先一以印其
能总持万德得旨念前一切结漏一念烧灭所有
诸法趣于真空是趣不过者是知真空乃平等中
之最平等者虽则真空不妨具含万德莫不皆从
流入等觉三地望前为行布地由初地而至十地
者中间即是等觉地望后即是乾慧地故曰至等
觉巳是觉方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妙觉三身即
法报化是三者即一而三即三而一圆融自在故
称为妙九识名白净识即真空之异名得旨念前
便与真空相应于相应中若因若果皎然明净无
有一切妄想影事是法者指第九白净识是根本
性不属因缘本来如是以根本智天然任运其间
非动非静何以非动非静以智依体现性体既空
则用处常寂以常寂故非有无可及为度众生权
目为空称性所谈则空亦不可得前身子问三戒
卷三 第 243b 页 X35-0243.png
无仪云何摄受众生此中告云若化众生令其观
入是义。】

「舍利弗言如来义观不住诸流应离四禅而超有顶。」

【流者类也其类有四所谓凡夫流外道流二乘流
大乘流此中不住诸流者不住凡夫外道流应离
四禅者不住二乘流而超有顶而入大乘流也。】

「佛言如是何以故一切法名数四禅亦如是若见如
来者如来心自在常在灭尽处不出亦不入内外平
等故善男子如彼诸禅观皆为想空定是如非复彼
何以故以如观如实不见观如相诸相巳寂灭寂灭
即如义如彼想禅定是动非是禅何以故禅性离诸
动非染非所染非法非影离诸分别本义义故善男
子如是观定乃名为禅。」

【凡夫外道所有诸法惟名无义四禅有次第定亦
惟名无义所以入如来本觉义观则惟义无名如
实义中无义为义故心常自在何以自在以住寂
灭故所言寂灭者一刹那无生相可得一刹那无
灭相可得以无生灭可得故生不名出灭不名入
而凡夫所得禅定有出有入皆为妄想建立故不
及如来如实义禅也何以不如以如观如不见有
能观所观何以不见耶以如相中一切诸相悉皆
寂灭所言寂灭者即如实义也凡夫为妄想建立
之禅既有出入非无动静有动有静总名妄想不
称如禅禅性等于虚空虚空无动静即禅性无动
卷三 第 243c 页 X35-0243.png
静以虚空无染净即禅性非染净以虚空体非群
像故非法不碍万象发挥故非影以虚空无分别
即禅性无分别也问经中无文何以以虚空类禅
宁非臆说耶答曰所言如义者非虚空难以喻明
如涅槃思益等经多取虚空为喻也。】

「舍利弗言不可思议如来常以如实而化众生如是
实义多文广义利根众生乃可脩之钝根众生难以
措意云何方便令彼钝根得入是谛。」

【如实者即众生本觉妙心实际理地也前文所谓
一觉了义又云一实义谛法华云惟此一事实馀
二则非真又名为一大事因缘乃诸佛之本怀故
佛于普光明殿一乘顿演诸大声闻不信不解由
是如来隐实施权将一乘作无量乘说是知一实
语中具足多文广义菩萨能事非钝根所及将来
之世利根者少槩惟钝根而世尊云何方便耶。】

「佛言令彼钝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实谛一切佛法
摄在一四句偈中。」

【施权则称性发挥有多文广义入实则言思道断
一字叵得若能信此如实之法持一四句偈便可
得入其犹尝宝鼎一脔巳具众味饮大海一滴则
具味百川何必穷流溯源劳尽心力然后称得耶。】

舍利弗言云何一四句偈愿为说之于是尊者而说
偈言。

「 因缘所生义
 是义灭非生
 灭诸生灭义
卷三 第 244a 页 X35-0244.png
 是义生非灭」


【舍利弗初习婆罗门法路逢马胜问汝师常说何
法胜答偈曰法从因缘生义从因缘灭生灭是因
缘自性非生灭身子闻偈豁然悟道即往归佛此
偈与彼但变其文盖从因缘所生之法是义即是
因缘有生有灭若了因缘无性则灭诸生灭而自
性非生非灭常住不变也身子最初悟道由此一
偈将谓别有馀旨而世尊末后重说此偈则知佛
法始终无二义如是则何独偏为钝根者说如身
子利根亦由一偈悟入临济所谓佛法无多子我
信之矣。】

「尔时大众闻说是偈佥大欢喜皆得灭生灭生般若
性空智海。」

【皆得灭生得无生也无生则无所不生故般若现
前性空即是体即无生义智海即是用即般若义
由性空故万法参差体惟一寂由般若故虽一真
不二不妨大用现前。】

金刚三昧经注卷第三
卷三 第 244b 页 X35-024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