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226b 页
金刚三昧经注卷第二
明会稽显圣寺沙门 圆澄 注

「无生行品第三」

【前无相品虽心法双辨而多分在法故菩萨名解
脱者令解脱法相故今此品亦以心法双辨而多
分在心故问主名心王也。】

「尔时心王菩萨闻佛说法出三界外不可思议从座
而起叉手合掌以偈问曰。」

【菩萨在会闻法四十馀年何以偏于此经深相赞
叹盖所闻者皆依身心修进有生死可出有涅槃
可入于三界中生内外见疑信相半所以不起深
赞而此中所闻本无身心可得能造之身心既无
所造之三界何有实出于有为思虑之表故所以
深赞也。】

「 如来所说义
 出世无有相
 可有一切生
 皆得尽有漏
 断结空心我
 是则无有生
 云何无有生
 而得无生忍」


【我观如来所说义超出三种世间无论情与无情
乃凡乃圣等一无相平等具足以平等故无有得
无有不得所有众生皆得尽漏空心断结其證无
生而无生之理理本如是无得不得云何而云有
得无生忍者此反问盖恐在会之众闻此法巳不
解无生作有得想故兴此问也可有一切生应是
所字。】
卷二 第 226c 页 X35-0226.png

「尔时佛告心王菩萨言善男子无生法忍法本无生
诸行无生非无生行得无生忍即为虚妄。」

【法即是所依之法行即是能行之行能行之行即
前所谓思虑心是所依之法即前所谓生灭者是
若真得无生者内不起思虑外不著生灭法之所
以无生在思虑之不生若以思虑心作有无得失
想而云得无生忍非是无生行宁不为虚妄耶。】

「心王菩萨言尊者得无生忍即为虚妄无得无忍应
非虚妄佛言不也何以故无得无忍是则有得有得
有忍是则有生有生于得有所得法并为虚妄。」

【菩萨因上所言得无生忍为虚妄者无得无生忍
者应非虚妄佛答若无无生忍则亦无得若有无
得则非无有无生忍若有无生忍则非无得若有
得有忍是则有生皆由生心动念作此妄计并名
虚妄。】

「心王菩萨言尊者云何无忍无生心而非虚妄佛言
无忍无生心者心无形段犹如火性虽处木中其在
无所决定性故但名但字性不可得欲诠其理假说
为名名不可得心相亦尔不见处所知心如是则无
心生。」

【菩萨以言语分别欲穷无生忍义故两度发言皆
为世尊格下此中以云何无忍无生心非虚妄者
辞穷故也佛答无忍无生者心无形段其犹火处
木中也盖法本无生因心所生究心有所则生灭
卷二 第 227a 页 X35-0227.png
宛然穷心不有则生不可得何为不可得若谓有
心可得则在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然过去巳灭
巳灭不可言有未来未至未至不可言有现在不
住不住不可言有三际求不可得则知此心本不
有生虽无有生不妨从缘发生如火处木中决定
有性而无处所何为无处所耶为复在外耶为复
在内耶在外则同他物于木无预不可说木中有
火在内则劈碎研磨了不可得中间可知虽不可
得遇缘则炽然发生所以钻则出火摇则生风绞
则流水烧则成土以木中虽无处所决定有性故
如腐木无性钻不能得也心亦如是性本无生遇
缘则有善恶邪正等生曰既本无生何故有善等
种种名字佛答欲诠表其理示诸众生假说名字
了名非得心亦何有了心无有则言语道断心行
处绝何虚妄之有。】

「善男子是心性相又如阿摩勒果本不自生不从他
生不共生不因生不无生何以故缘代谢故缘起非
生缘谢非灭隐显无相根理寂灭在无有处不见处
所住决定性故是决定性亦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
入不出不生不灭离诸四谤言语道断无生心性亦
复如是云何说生不生有忍无忍若有说心有得有
住及以见者即为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
长夜了别心性者知心性如是性亦如是是无生行。」

【上则以心喻火者用显有性而无处所此则以心
卷二 第 227b 页 X35-0227.png
喻阿摩勒果用显四性无生阿摩勒者接种如此
方柳树本不生果以桃枝接之则生桃不自生以
柳树不能生待接乃生不他生而桃亦不能生若
桃能生桃则自生何待接柳乃生不共生非柳桃
共生何也柳味苦而桃味甜若共生者应甜苦相
半味既不然则非共生矣不无因生者定因接因
缘故生也经中不因生不无生此二句译讹中观
论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
故说无生何以故缘代谢故缘起非生者此柳接
以成桃但名缘起本无生相何也以柳不具心识
不云我能生桃缘谢非灭者彼桃移来此接彼树
少一枝故名缘谢此间成一树故名不灭彼来故
隐此成故显不知所以然而然故曰无相若推其
根彼则是桃此则是柳根本各异推理则桃不能
成柳柳不能生桃不成而成是为寂灭四处穷其
生相不可得则本无处所因接故决能生桃故是
决定性是性不一则常异彼桃此柳不异则常一
接故生桃不断彼树移来此树生桃彼树不常此
树既以生桃则失柳名故不常桃虽从彼来柳上
生桃而实不从彼来入此柳异本种而能生桃而
实不从内出何以故以各不相到故柳不能生桃
而生是为不生以无生性故桃从移来柳上相接
此成而彼亦不灭是为不灭何以故以无灭性故
只这一种无情之物尚且四句百非皆不能到直
卷二 第 227c 页 X35-0227.png
使言语道断何况最灵心性而欲以心识语言文
字计较说生不生有忍无忍穷诘无生忍义纵经
尘劫竟有何益若有作如是说者非惟不得阿㝹
菩提抑且困于无明长夜若真正了别心性者心
欲缘而虑忘口欲谈而辞丧不可以智知不可以
识识故金刚云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
相。】

「心王菩萨言尊者心若本如无生于行诸行无生生
行不生不生无行即无生行也。」

【因闻喻法解知心法本是如如若本如如无生于
行能生是起心动念所生是思虑分别若不起心
则千思万虑皆无所生能生所生不生则无思虑
之行如是可即无生行也菩萨深解此意而但不
知非言语所到。】

「佛言善男子汝以无生而證无生行也。」

【夫真得无生行者如哑子吃苦秪可自知向人说
不得故曰如人饮水冷煖自知若以言语伸明此
义则似欲以无生證无生矣若有能證所證似是
二法非得无生也故曰这个若是则头上加头这
个若不是则斩头觅活又曰是无真是非不真非
我无三寸鳖可唤龟。】

「心王菩萨言不也何以故如无生行性相空寂无见
无闻无得无失无言无说无知无相无取无舍云何
取證若取證者即无诤论无诤无论乃无生行。」
卷二 第 228a 页 X35-0228.png

【世尊恐菩萨以无生心取證无生行故徵以问之
菩萨善领佛意而云不然何以故如无生行称性
而行则行无所行任运而用则相不可得称其实
性则无得无失以性本具故称任运则无见无闻
相处空故如世尊所云诠表其理假说名字达名
字性空则无言说因言说故无知现知无相说相
言说既空内不见知觉外不见幻相内外既无则
何物可取何物可舍无可取舍何有取證若有可
證则有不證便成诤论。】

「佛言汝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汝言有取證者即是诤论汝可于中有得阿㝹菩
提不此问盖为三乘之人执有可證寄以斥之使
菩萨款以答出使人必信故金刚云若有法得菩
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
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㝹菩提是故然灯
佛与我授记义同。】

「心王菩萨言尊者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
以故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
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
非不知诸可法行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切法行不见
处所决定性故本无有得不得云何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

【菩萨非不明而问对佛伸明为众作标则故故曰
我无得菩提何以故性中本是具足云何有得亘
卷二 第 228b 页 X35-0228.png
古常存云何有失菩提云觉觉法自性故对迷说
觉本是不迷云何有觉心不自知云何有知知觉
即是思虑分别即是生灭内之思虑本无外之生
灭何有凡夫著分别则转智成识菩萨了分别则
转识成智是名清净性又名无分别智是清净性
中不著有为不著无为不为有无之所间杂亦复
无有言说真空绝朕故非有任运无碍故非无称
体寂然故非知灵明常照故非不知用例一切万
法莫不皆然也何以故一切思虑一切生灭皆无
处所无决定既无处所无决定则于中无有得无
有不得是二者皆不可决定说故何以故若决定
说无得则互古无有一人发菩提心求出三界者
若决定说有得则三乘之人滞著不舍何能證其
称性妙乐之地也是故得与不得皆不可决定何
以世尊问我得菩提也金刚经佛告须菩提实无
少法可得得阿㝹菩萨此中菩萨自款无法得菩
提者父子似同一口更无二旨也。】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一切心行不过无相体寂
无生所有诸识亦复如是何以故眼眼触悉皆空寂
识亦空寂无有动不动相内无三受三受寂灭耳鼻
舌身心意意识及以末那阿梨耶亦复如是皆亦不
生寂灭心及无生心若生寂灭心若生无生心是有
生行非无生行内生三受三行三戒若寂灭生心则
不生心常寂灭无功无用不證寂灭相亦不住于无
卷二 第 228c 页 X35-0228.png
證可处无住总持无相即无三受三受等三悉皆寂
灭清净无住不入三昧不住坐禅无生无行。」

【佛以两如是者一以印其无得菩提二以印其无
决定可说也所有心法不过以无相为体无相则
无生心法既以无相无生而识岂有生耶故曰亦
复如是下释识之所以无生者眼即是根眼触即
是尘根尘空寂识亦空寂根尘识三者互为因缘
起必同科而空亦同寂以无相为体无动不动譬
如明镜对境影现不现非镜于现不现两忘能所
眼根对境亦复如是故无动不动三受者即第三
不苦不乐受也若證无生则根尘寂灭三受不生
若生寂灭则不生不灭若有不生不灭便有不苦
不乐是名三受曰此现量根性属无记同于明镜
无动不动喻似有理如心意意识有思虑分别八
识含藏无始善恶种子岂得同五根耶答意根无
自体如眼等故如幽室见亦无现尘如色等惟缘
过去落谢五尘起思虑想如梦所见了知如梦则
全体空寂意识亦无自体缘尘而有分别前尘不
住识亦不住以不住故故名空寂非谓永寂为空
寂也末那还是意根阿梨耶还是八识译人欠巧
虽则具含无始种子性是无记不含而含犹如明
镜形不到镜镜不到形而能妙含虽则妙含本无
能所故常空寂是八种识分则有记无记似有二
种合则同一无相为体以无相无生故不生寂灭
卷二 第 229a 页 X35-0229.png
心不生无生心此乃真心无为故无能所若如凡
夫心识起能所执我能寂灭我能无生是则有生
以有生故内起三受由三受故便起贪等三行为
治贪等故有三戒若能所生则有受等心生若寂
灭生心则不生以不生故无功无用不證寂灭者
不住无为也不住无證者不废有为也于有为无
为二边无碍则能总持世出世间若善若恶若染
若净若能若所任运自在皆成妙善故三受等悉
皆寂灭矣不住坐禅者不證寂灭也不入三昧者
不住无證也。】

「心王菩萨言禅能摄动定诸幻乱云何不禅佛言菩
萨禅即是动不动不禅是无生禅禅性无生离生禅
相禅性无住离住禅动若知禅性无有动静即得无
生无生般若亦不依住心亦不动以是智故故得无
生般若波罗蜜。」

【佛塔因治动乱故说禅定若谓有禅可住禅即是
有为是动而安知禅之性不动不乱是无生禅所
谓那伽常在定更无不定时何以无不在定以禅
性无生无生则无相无相则无处所可住了无住
故即得无生禅无生故般若亦无生也。】

「心王菩萨言尊者无生般若于一切处无住于一切
处无离心无住处无处住心无住无心心无生住如
此住心即无生住尊者心无生行不可思议不思议
中可不可说佛言如是如是。」
卷二 第 229b 页 X35-0229.png

【一切处无住者不住有为也一切处无离不住不
住也直使住与不住无可用心无用心故般若无
知而无所不知般若无为而无所不为如此用心
则入不思议以不思议故不可决定说不可说亦
不可决定说可说须知说即无说是为说通无说
即说是为宗通宗说兼通无碍宁非不思议耶佛
以双许两證允其宗说不碍也。】

心王菩萨闻如是言叹未曾有而说偈言。

「 满足大智尊
 广说无生法
 闻所未曾闻
 未说而今说
 犹如净甘露
 时时乃一出
 难遇难思议
 闻者亦复难
 无上良福田
 最上胜妙药
 为度众生故
 而今为宣说」


【无生之法三乘各各称得但彼以分證知随分齐
巳所领上地下惑迥不能知故不能广说惟有诸
佛尽穷般若源底故圆满具足能于大众中广说
无畏也三乘贤圣一向齐巳所领于此圆满无生
之法向所未闻而今得闻世尊为众生根性不同
将此一乘无生之义作隐显半满之说今也四十
年调护根性巳纯涅槃将近故罄说无馀故向所
未说而今说也如是一乘了义之法犹如甘露有
能服者皆得不死而此法但恐不闻有闻之者皆
契无生但不能常说四十年不说而今时仅一说
而甘露亦不能时有既非常时所有是为难遇遇
亦不能即信是难思议也如是之法于其无量劫
卷二 第 229c 页 X35-0229.png
无量国土名字尚不得闻何况得闻其义是为闻
亦难有能一经耳目永作菩提根本为良福田亦
如妙药善疗身心等病诸佛为度众生故向所未
说而今说之。】

「尔时众中闻说此巳皆得无生无生般若。」

【两无生者上句是禅定下句是般若菩萨问一禅
能摄动今也由禅而达般若亦无生可谓一举而
两得也。】

「本觉利品第四」

【此品据序品之意应在后彼云一味真实无相无
生决定实际本觉利行首品虽是总标如阿伽比
丘所赞可谓一味真实也次品名无相三品名无
生此品应是入实际品然后入之不失次第何以
却将此品在前盖由前二品备显无相无生之义
夫何以知其无相无生耶以本觉妙明无为任运
不假造作不属安排古所谓自性天然之佛法尔
如是入实际品自六行而后入实际似涉一分脩
为故在后矣本觉者即人人之法身利行者即人
人之法性法性非生灭而亦非不生灭用显无生
义法身无相而靡所不相用显无相义还是成前
三品之意也。】

「尔时无住菩萨闻佛所说一味真实不可思议从远
近来亲如来坐专念谛听入清白处身心不动。」

【法性一味无馀味法身一相无馀相法身法性体
卷二 第 230a 页 X35-0230.png
用相须二名一义同名真实一味则普收馀味犹
如大海一相则妙含众相犹如虚空不有而有不
无而无故名不可思议法身即是本觉人人本觉
即是如来是为正因佛性也是如来者即诸法如
义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菩萨深證此理直以不
来相而来故从远来非至而至故从近来何以如
此以身心不动故。】

「尔时佛告无住菩萨言汝从何来今至何所无住菩
萨言尊者我从无本来今至无本所佛言汝本不从
来今亦不至所汝得本利不可思议是大菩萨摩诃
萨即放大光遍照大千界而说偈言。」

【从无本来则来无所来至无本所则至无所至不
来不至则法身之理本是如如何来去之有而如
来深知菩萨證入此义对众发明欲使现前众等
重重證入无相无生之义自信本觉妙明之性本
来具足非从外得故如是而问菩萨以如是而答
所以世尊赞其是大菩萨也即此一问一答显法
无馀使人人断惑即是放光照世界也。】

「 大哉菩萨
 智慧满足
 常以本利
 利益众生
 于四威仪
 常住本利
 导诸群庶
 不来不去」


【若以有为智慧有修有證自有分限不名满足此
菩萨以无住为本建一切法称本地风光无得不
得一念便名满足本利者即无为以无为任运化
卷二 第 230b 页 X35-0230.png
利众生前文所谓无生于化不生无化者化大焉
于四威仪一味无为使诸众生法而则之各證法
身不来不去故世尊赞之也。】

「尔时无住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以何利转而转众生
一切情识入唵摩罗佛言诸佛如来常以一觉以转
诸识入唵摩罗何以故一切众生本觉常以一觉觉
诸众生令彼众生皆得本觉觉诸情识空寂无生何
以故决定本性本无有动。」

【菩萨意谓我从无为法性来蒙世尊深相赞叹我
闻诸佛有二种利一者无为实智二者有为权智
若一味用实则群机不能槩被若一味用权则三
乘不能究竟未审世尊以何法转诸众生情识入
唵摩罗唵摩罗此云白净识即是第九识前五六
七识是世间相故是情识八识则具含世出世间
九识惟是出世间所谓转彼世间情识入出世间
之净性佛答惟有一觉我为众生或实或权无方
开示究竟本怀惟是一觉何以故佛及众生惟一
本觉无二觉故以无二故常以一觉觉诸众生皆
得本觉所谓本觉者本自有之与佛无二诸佛巳
悟众生正迷圣人悯之无方开示无非为此一觉
也众生既言其迷不可云无以非无故性常空寂
情识所覆妄计动静了情不实则知性决定有本
来不动。】

「无住菩萨言可一切识皆缘境起如何不动佛言一
卷二 第 230c 页 X35-0230.png
切境本空一切识本空空无缘性如何缘起。」

【本师称实而答故曰本来不动菩萨随情而问故
曰皆随缘起可字应作如字佛答汝云一切皆随
缘起汝今谛观法法何状境不自缘因识显相识
不自识因境显识是二者递互为因亦递互为缘
识空则境无相境空则识无用识境二处性本空
寂不知何者是识能随缘起。】

「无住菩萨言一切境空如何言见佛言见即为妄何
以故一切万有无生无相本不自名悉皆空寂一切
法相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身尚不有云何
有见。」

【佛答汝前问以何利转诸情识入唵摩罗故我以
本觉称实所答故言一切境空汝何以情识为实
执有所见汝言云何有见诸佛證真本觉则见及
见缘犹如空华本无所有众生为情识所迷能见
所见同名妄想且如可见之境性决定是空是无
生无相彼不自名因识立名以不自名故皆空寂
是一见境例彼一切莫不皆空此乃即外境为辨
若即内身则父母未生巳前一无所有巳生之后
四大和合幻成微细推析四大各离何者是身能
见之身尚不见何者是所见之境。】

「无住菩萨言一切境空一切身空一切识空觉亦应
空。」

【境即是尘身即是根根尘识三即名情识为转情
卷二 第 231a 页 X35-0231.png
识故说本觉迷去觉除则觉亦应空。】

「佛言可一觉者不毁不坏决定性故非空非不空无
空不空。」

【对迷说觉觉亦应空此特名字而本觉自性决定
不空不可毁坏非如情识之不实也但此性圆融
自在能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而实非空非不空能
空能不空但非三乘劣智所解矣。】

「无住菩萨言诸境亦然非空相非无空相佛言如是
彼可境者性本决定决定性根无有处所。」

【如佛所说本觉如如不毁不坏非空不空诸境亦
应如如非空不空前解根境空故觉亦应空以觉
例境此解觉性如如则知境亦如如以境例觉前
后相承深契佛意故佛印云如是彼幻境可空彼
真境则非空非不空有决定性故言不空无处所
故言空。】

「无住菩萨言觉亦如是无有处所佛言如是觉无处
故清净清净无觉物无处所故清净清净无色。」

【前以觉例境以觉性如如则知境亦如如今因境
之幻色无处所故则知觉之幻名亦无处所而佛
印其解为然故言如是于清净性中何处有觉之
幻名何处有境之幻色故同一清净清净者即是
空义。】

「无住菩萨言心眼识亦复如是不可思议佛言心眼
识亦复如是不可思议何以故色无处所清净无名
卷二 第 231b 页 X35-0231.png
不入于内眼无处所清净无见不出于外心无处所
清净无止无有起处识无处所清净无动无有缘别
性皆空寂性无有觉觉则为觉善男子觉知无觉诸
识则入何以故金刚智地解脱道断断巳入无住地
无有出入心处无在决定性地其地清净如净琉璃
性常平等如彼大地觉妙观察如慧日光利成得本
如大法雨入是智者是入佛智地入智地者诸识不
生。」

【菩萨因闻性境如如非空不空不可思议则广推
根尘识亦复如是可谓闻一而知馀者矣佛与印
成而复分别之可谓慈悲之至也色者举尘而言
清净无名上则言幻境非色二文合看一色以例
六尘可推举一眼根以例六根根不能出尘不能
入以本觉法界为一大圆镜虽则交光相接智人
观之而彼彼不相到非内非外而亦宛然内外非
不思议而何世出世间所有诸法皆从心生而心
性本空不住三世以刹那不住故求其起处亦不
可得识因根境而有分别根尘既泯识亦无处处
尚不有何能缘尘而起分别耶是根尘识等性本
皆空寂无有觉与不觉法尔如是众生在迷对迷
说觉故有觉不觉名若能知本觉如是则无有能
所为觉也觉知无觉觉尚不有则诸识复入本觉
彼名色等一切皆空直入金刚智地是地即等觉
后心一切名相至此悉断断巳入无住地者是谓
卷二 第 231c 页 X35-0231.png
妙觉以妙故不住世间不住出世间不住有不住
无不住得不住失究竟心性决定无处虽则无处
而性决定不空若定执无处则落外道邪见若定
不空应有可见以清净性无朕无兆非状貌可见
也以清净故内外无障如琉璃以平等故圣凡并
育如大地以本觉妙明观察世出世间纤悉洞了
如日光利成得本谓功成行满得入本觉以斯道
觉斯民如大法雨此句全是利他前来诸句皆是
自利二利具足是入佛智地金刚智地下结释真
性不空应合有见以无相故空无见有功能故决
定不空也。】

「无住菩萨言如来所说一觉圣力四弘智地即一切
众生本根觉利何以故一切众生即此身中本来满
足佛言如是何以故一切众生本来无漏诸善利本
今有欲剌为未降伏。」

【如佛所说本觉之中本具自利利他之力诸佛菩
萨因中所发四弘誓愿菩萨所到金刚智地原是
众生本分体用即身中本自满足嗟嗟一切众生
高推圣境自甘绝分宁不为自欺也本觉者心佛
众生共禀之体自利利他圣凡同具之用诸佛巳
證凡夫在迷菩萨发四弘誓以求到金刚智地为
得菩萨云道心众生凡夫一发道心便名菩萨便
名满足故曰菩萨初发心便登正觉也佛印如是
者肯诺相半汝说本来满足而不知满足中有不
卷二 第 232a 页 X35-0232.png
满足本来中有不本来何也诸圣巳拔欲剌故證
圣乘可称满足凡夫欲刺未降若不修行终难具
足菩萨伸明欲启凡夫下劣慢而佛之所答为除
外道自然慢一问一答各有其长。】

「无住菩萨言若有众生未得本利犹有采集云何降
伏难伏。」

【诚如圣训则一切众生迷此常住本觉用诸妄想
攀缘诸欲侵损法身故名欲刺然是欲者众生深
著拔之甚难而未审以何方便法门施诸众生令
其降所难降拔所难拔。】

佛言。

「 若集若独行
 分别及以染
 回神住空窟
 降伏难调伏
 远离诸欲刺
 解脱魔所缚
 超然露地坐
 识阴般涅槃」


【初句颂八识以此识具见相二分故见分名独行
识体是无记故相分名采集识能遍缘六七故总
别相摄故以总从别则七六宛然以别就总则惟
一八识无有别体故二句颂七六识六识有分别
故名分别事识七识有思虑故名染污识以见从
相出名采集以相从见入名独行由采集故分别
染污随之而起其犹狂猿之难伏也若回光返照
摄相归性常居空宅所有难伏之贪嗔悉皆降伏
矣且贪嗔等为根本烦恼欲刺为枝末根本既降
岂枝末之不能远离耶而魔缚之不能解脱乎欲
卷二 第 232b 页 X35-0232.png
刺既远魔缚巳脱宁非如露地白牛永绝遮障即
此识阴便名涅槃矣无瑕师刊本无远离欲刺一
句予添入未知可不识者證之或曰和尚所云采
集是八识相分差也八识是无记不能采集故若
然者云何楞伽偈云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心
非八识耶曰此是八识见分非是相分何为相分
如所见山河大地是色法无有分别故名采集若
以山河大地等色法为八识相分此之色法为在
众生身内耶在身外耶若在身内者彼诸山河应
无属当云何而云此张家山此李家田耶若在身
外于汝有何交涉而云是汝相分若定执彼无知
而此有觉分此见相二分正是凡夫外道所执云
何显发圣教异彼外道耶曰相分是八识变起故
经云山河大地咸是妙明心中所现彼外道不知
从自识变起故异正教也若如汝所言而复引类
不全彼云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
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其所现秪这不知二字
正指心境双迷分自别他作内外见佛为遮此过
故立此万法唯识宗唯一自心更无他物剖一心
而为二分以生灭不停者为相分离缘独立者为
见分彼二乘得灭意根便是灭相分也未尽见分
取證涅槃迷彼宝所故目小乘颂云二乘不了因
迷执宁非不了见分谬执意根尽为涅槃耶若见
分尽即證大涅槃成圆镜智无从有身境之异也
卷二 第 232c 页 X35-0232.png
若不是相分者彼所灭意根是何分也曰所灭意
根是六识于八识何预若所灭意根不预八识非
相分者则一身之内应具二知何者是汝经云性
中相知用中相背相背故功用不同开为六七以
相知故总是一心八识无别有用即彼六七为相
分六七无别有知所知所见即八识见分世出世
间所有万法不出此二摄尽无遗若谓此外别有
山河大地无知色法为相分与彼凡外何所异焉
故马祖曰凡所见色即是见心韶国师云心外无
法满目青山西天比丘有思淫女思久梦遗觉后
乃云彼既不来我亦不去不去不来而淫事得办
宁非万法唯心乎豁然大悟證阿罗汉岂非悟此
相分虚幻不实而又能成办妄业耶但未尽见分
秪證小果故经云汝诸声闻虽得六销犹未亡一
此一六之义岂非见相二分耶若以缘尘分别者
谓之见分山河等色法谓之相分彼此两立所谓
万法唯识甚难融会矣若云八识是无记性不能
攀缘此复不然颂云性惟无覆五遍行此一句明
分二分也此中遍行与彼五六七识之遍行同耶
异耶若有异者至何分齐知其为异若无异者岂
有彼能攀缘而此独不能攀缘耶若云此能生起
不能取境故不名采集者此亦不然生起是卒尔
心不是作意何也觉时或有精细者先作意而后
动念梦时是谁作意往来酬答宛然知觉苟许生
卷二 第 233a 页 X35-0233.png
起非卒尔心所触者与谁相触而起受想思耶终
不应言心自触心心自受心若不许其言何故不
许相分是八识采集而云相分是世间山河大地
等色法耶经云见色之时见非是色岂非是自巳
相分之见非是山河等色耶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岂非是见分之见非见相之见耶见犹离见见不
能及岂非尽此二分乃真唯识性耶予私谓无他
此论自西天传流此土年代浸远不无其讹所谓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学者未能见性宗师旧说以
为有知者是见分无知者是相分吾未闻世人唤
山作人谓他各有心识觉知若未有此见则各各
知人是有情山等是无情不知此论欲成立何事
欲遮何道也若然者如和尚所论遮何等过成立
何功答遮自他内外取舍之过成立自性无碍自
在之德譬如良马见自身影不复惊怖又如有人
为人所触勃然起嗔若自触自身则嗔不复起以
了自巳故今之成立亦复如是了万法唯识不复
有生死等怖不立自他等相超然自得矣。】

「无住菩萨言心得涅槃独一无伴常住涅槃应当解
脱佛言常住涅槃是涅槃缚何以故涅槃本觉利觉
利本涅槃涅槃觉分即本觉分觉性不异涅槃无异
觉本无生涅槃无生觉本无灭涅槃无灭涅槃本故
无得涅槃涅槃无得云何有住善男子觉者不住涅
槃何以故觉本无生离众生垢觉本无寂离涅槃动
卷二 第 233b 页 X35-0233.png
住如是地心无所住无有出入入唵摩罗识。」

【菩萨闻回神住空窟即得离欲刺脱魔缚而识阴
得入涅槃是知涅槃独一无伴安乐无比常住于
此得解脱不佛谓涅槃为安乐众生为狂劳所困
故说法门以治之若病去药存执药反以为病故
是涅槃缚也永嘉云舍妄想取真理取舍之心成
巧伪学人不了用修行犹如避溺而投火义同所
言涅槃即是自性本觉之安乐也非从修为所得
在众生最初一念未生巳前为本觉为因因在菩
萨修行末后證得为涅槃为果果以本末不二故
涅槃即本觉本觉即涅槃其间本分无生无灭悉
等无异以涅槃即是本有之觉故无得者尚无有
得有何可住若了本觉无得即知涅槃无住以本
觉无生无住则涅槃无动无住若住如是金刚智
地则知心离三际入唵摩罗识也前问以何利转
转诸众生情识入唵摩罗识佛答但依本觉无生
之理證入无生到金刚智地自然而入也。】

「无住菩萨言唵摩罗识是有入处处有所得是得法
也。」

【菩萨恐三乘作有得想故伸以问之若唵摩罗识
即本觉净识应无所得有得则非本觉如前所示
今言识有所入有入即有得那得言无。】

「佛言不也何以故譬如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有游
行十方经五十年贫穷困苦专事求索而以养身而
卷二 第 233c 页 X35-0233.png
不充足其父见子有如是事而谓子言汝执金钱何
不取用随意所须皆得充足其子醒巳而得金钱心
大欢喜而谓得钱其父谓言迷子汝勿欣怿所得金
钱是汝本物汝非有得云何可喜善男子唵摩罗者
亦复如是本无出相今即非入昔迷故非无今觉故
非入。」

【迷子喻五阴众生金钱喻本觉净识迷背不知喻
迷而不觉游行十方喻备造十恶经五十年喻五
阴为谬既迷法界真性执五阴为自巳无禅定资
身曰贫无法财养命曰穷绵历六道曰困受种种
逼迫曰苦专事求索有二种一者众生为养身命
求索五欲名利等二者外道颇厌世间求生天上
脩行邪见等彼二者皆依世间有为功用故不充
足其父见子有如是事者即诸佛默然知众生具
足本觉净识起以说法而示导之故曰奇哉众生
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良由妄想执著不能證得我
当说法令其开悟此之谓也而谓子言汝执金钱
盖六道众生虽则五阴相隔而本觉妙性未尝有
失若能开悟则一切具足其子惺巳者喻众生悟
入虽则悟入心大欢喜作有得想其父谕其本有
之物非从外得何喜之有合喻唵摩罗识人人本
具向因迷而不返故谓之出出而未尝出也今因
我开示汝等悟入故谓之入入而未尝入也何以
故以本觉自性非出非入以文字诠表示人有出
卷二 第 234a 页 X35-0234.png
入名若忘名契旨则得得非得。】

「无住菩萨言彼父知其子迷云何经五十年十方游
历贫穷困苦方始告言。」

【父子情同一体子乐则父乐子忧则父忧初见子
迷何不即救要待五十年方起救之岂父之心也
耶。】

「佛言经五十年者一念心动十方游历远行遍计。」

【涅槃经有四种喻借喻非喻似喻假喻此即借喻
也以五阴难晓借世间年数以喻之非同世间实
隔长远也若一念未生巳前即等诸佛称体富足
一念巳生即落五阴备造十恶便名贫穷远行则
备历六道遍计则广执名相。】

「无住菩萨言云何一念心动佛言一念心动五阴俱
生五阴生中具五十恶。」

【一念不生则本觉自心名字尚不可得一念既生
则千思万虑皆属五阴由思虑故一阴十恶则五
阴五十恶顿然具足以佛与众生于一念巳生未
生便分得失故古人恒劝学者向一念未生前会
乃至父母未生前洪濛未判前看莫有不根乎此
也。】

「无住菩萨言远行遍计游历十方一念心生具五十
恶云何令彼众生无生一念佛言令彼众生安坐心
神住金刚地静念无起心常安泰即无生一念。」

【菩萨意谓一念心生便具众恶诚如圣训不可不
卷二 第 234b 页 X35-0234.png
慎也而凡夫集气所醉云何得无生念若用心遏
捺是止病若任心生灭是任病若动心修为是作
病若永灭不生是灭病未审世尊以何方便脩行
令入佛答四威仪中以坐为上令彼众生安坐心
神自然住金刚地静念无起身心安泰无别方便
也六祖云汝但不思善不思恶只恁么去自然心
入无生湛然常寂本于此。】

「无住菩萨言不可思议觉念不生其心安泰即本觉
利利无有动常在不无无有不无不无不觉觉知无
觉本利本觉觉者清净无染不变不易决定性故不
可思议佛言如是。」

【向因背觉合尘千思万虑劳役心神今也蒙佛开
示离尘则无念无念则无觉觉念两忘则心神安
泰非因脩得是本觉本利其间非动非静非得非
失本觉常然如手内之金钱常在不无有无之义
随世间有四句所谓有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既
悟本觉则四句尽遣故曰无有不无不无不觉者
对昔时之迷觉知无觉对今日之悟以悟故所得
本觉是本利本觉得得非得能觉是者不为有无
得失等所染亘古常存故曰不易始终无异故曰
不变以性决定故不可思议也。】

「无住菩萨闻是语巳得未曾有而说偈言。」

【菩萨向所闻者皆是三乘权说权实互隐心未尽
惑今闻一乘了义无馀故自庆得未曾有。】
卷二 第 234c 页 X35-0234.png

「 尊者大觉尊
 说生无念法
 无念无生心
 心常生不灭
 一觉本觉利
 利诸本觉者
 如彼得金钱
 所得即非得」


【馀经皆称世尊而此经槩称尊者尊者乃罗汉之
通称岂如来类罗汉耶而佛亦名阿罗汉又是译
人本国之尊名故不可定尊者而云大觉尊则拣
异小阿罗汉也说无生无念之法无念无生之心
非世尊而孰能说之虽说无生无念之法而心未
尝生灭及不生灭生与无生灭与不灭皆自本觉
自然妙用用是妙利利诸众生众生无得而我亦
非与。】

「尔时大众闻说是语皆得本觉利般若波罗蜜。」
金刚三昧经注卷第二
卷二 第 235a 页 X35-02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