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第 387a 页
妙法莲华经合论卷第三
经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论 宋宝觉圆明禅师 慧洪 造
(附论) 宋丞相无尽居士 张商英 撰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第五
尔时世尊(至)一切智地。」
【论曰佛言如来方便知见之力者解迷遣惑之智
也然必因言以发之众生迷惑如欲渡而不知津
者闻佛言教如得筏而获济既获济矣筏则当弃
金刚般若经曰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
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尚应舍者舍筏也然凡夫二
乘爱见因缘种种戏论随佛所说而生执著闻其
音释¶ 第 387b 页 X30-0387.png
说有则起有见闻其说无则堕断见不知所以说
有灭断见故所以说无灭有见故如经初说火宅
之喻非但较量三乘亦以对治凡夫欣求天人妙
果之执也又说穷子之喻非但亲近随顺亦以对
治二乘有学起自所乘与佛乘等不复更求之执
也又为巳信大乘者特起唯一佛乘元无二乘之
执也于是佛乃今为说一雨所润三草二木便知
有三乘之异而佛所说之法平等则无异也故经
言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皆不虚
犹言皆有以不虚发也如人远托异国俱其僮仆
来归故乡道路脩阻经历险艰疲劣者为减负载
健捷者为增轻重逗留城邑者劝发其进是人于
诸服役施其方便岂有他哉欲其疾至故乡耳故
经言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
悉到于一切智地。】
「如来观知(至)一切智慧。」
【论曰中观偈曰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
无因是故说无生若言自生心岂复生心若言他
生自尚无体宁曰有他若言共生自他俱无以何
为共若言无因生者有因且不言生况复无因如
是推求四者皆无系属即證无生无生即唯心所
现心为诸法之所会故经言如来观知一切诸法
之所归趣者以此凡夫以天人之乐为求二乘以
禅悦之乐为求菩萨以六度万行之乐为求佛洞
有灭断见故所以说无灭有见故如经初说火宅
之喻非但较量三乘亦以对治凡夫欣求天人妙
果之执也又说穷子之喻非但亲近随顺亦以对
治二乘有学起自所乘与佛乘等不复更求之执
也又为巳信大乘者特起唯一佛乘元无二乘之
执也于是佛乃今为说一雨所润三草二木便知
有三乘之异而佛所说之法平等则无异也故经
言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皆不虚
犹言皆有以不虚发也如人远托异国俱其僮仆
来归故乡道路脩阻经历险艰疲劣者为减负载
健捷者为增轻重逗留城邑者劝发其进是人于
诸服役施其方便岂有他哉欲其疾至故乡耳故
经言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
悉到于一切智地。】
「如来观知(至)一切智慧。」
【论曰中观偈曰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
无因是故说无生若言自生心岂复生心若言他
生自尚无体宁曰有他若言共生自他俱无以何
为共若言无因生者有因且不言生况复无因如
是推求四者皆无系属即證无生无生即唯心所
现心为诸法之所会故经言如来观知一切诸法
之所归趣者以此凡夫以天人之乐为求二乘以
禅悦之乐为求菩萨以六度万行之乐为求佛洞
音释¶ 第 387c 页 X30-0387.png
见诸三乘人种种心行而能随其所欲解脱成就
故经言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者以
此又于诸法究尽明了者叠前归趣之义断是一
心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者叠前通达无碍之义知
是智慧。】
「迦叶譬如(至)名色各异。」
【论曰三千大千世界同为一地而山川高下溪谷
险邃以譬同一佛土而有三界等故诸趣苦恼之
异然卉木丛林及诸药草一地所生而种性若干
名色差别以譬法性本一而有天人三乘菩萨之
殊卉则有丛木则有林药则出于卉木而独言草
者以譬天人三乘对菩萨为小耳种则种子类则
族类名则称谓色则形相以譬天人三乘菩萨根
性伴助名状体号亦有差别也。】
「密云弥布(至)各有差别。」
【论曰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以譬如来出
世以大音声普遍沙界天人阿修罗众一时等澍
其泽普洽以譬雨大法雨无不充足卉木丛林及
诸药草根茎枝叶随求所受之小大而滋茂之以
一切众生种性体相好乐欣慕之不等一云所雨
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以譬一音说法随
类得解任力所能而成道果虽一地所生一雨所
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以譬众生俱是一相一味
之法而有天人三乘菩萨之差种性即上根茎偈
故经言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者以
此又于诸法究尽明了者叠前归趣之义断是一
心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者叠前通达无碍之义知
是智慧。】
「迦叶譬如(至)名色各异。」
【论曰三千大千世界同为一地而山川高下溪谷
险邃以譬同一佛土而有三界等故诸趣苦恼之
异然卉木丛林及诸药草一地所生而种性若干
名色差别以譬法性本一而有天人三乘菩萨之
殊卉则有丛木则有林药则出于卉木而独言草
者以譬天人三乘对菩萨为小耳种则种子类则
族类名则称谓色则形相以譬天人三乘菩萨根
性伴助名状体号亦有差别也。】
「密云弥布(至)各有差别。」
【论曰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以譬如来出
世以大音声普遍沙界天人阿修罗众一时等澍
其泽普洽以譬雨大法雨无不充足卉木丛林及
诸药草根茎枝叶随求所受之小大而滋茂之以
一切众生种性体相好乐欣慕之不等一云所雨
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以譬一音说法随
类得解任力所能而成道果虽一地所生一雨所
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以譬众生俱是一相一味
之法而有天人三乘菩萨之差种性即上根茎偈
音释¶ 第 388a 页 X30-0388.png
又言如其体相即上枝叶皆互相见华果敷实言
华敷果实亦欲错以成文耳。】
「迦叶当知(至)各得生长。」
【论曰智度论曰师子坐必踞卧必右胁日唯一食
累足而卧以其筋为弦弹之他弦皆绝以其乳滴
驴乳中皆化为血生三岁即能哮吼百兽怖慑其
种性猛利而无所畏也佛号人中师子者以于诸
法得无所畏故经言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是如
来乃至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
说道者噫于大菩萨天人阿修罗众之前有所畏
者能如是乎此哮吼之声也经言随其所堪而为
说法者随其住趣而免苦厄是谓现世安隐由恶
趣而生人天由人天而生佛国是谓后生善处或
以十善道或以四谛法或以十二因缘或以六波
罗蜜以自娱乐是谓以道受乐于所生处复得见
佛闻所未闻是谓亦得闻法则人天当断事障以
入二乘菩萨之道二乘菩萨当断理障以入菩萨
之道是谓离诸障碍于诸法中任力所能渐得入
道此皆佛自以法合其所喻故经言如彼大云雨
于一切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如其种性具足蒙润
各得生长。】
「如来说法(至)一切种智。」
【论曰舍外尘邪执得意言分别意言分别犹为识
想舍唯识想得真法界真法界是为智境经言如
华敷果实亦欲错以成文耳。】
「迦叶当知(至)各得生长。」
【论曰智度论曰师子坐必踞卧必右胁日唯一食
累足而卧以其筋为弦弹之他弦皆绝以其乳滴
驴乳中皆化为血生三岁即能哮吼百兽怖慑其
种性猛利而无所畏也佛号人中师子者以于诸
法得无所畏故经言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是如
来乃至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
说道者噫于大菩萨天人阿修罗众之前有所畏
者能如是乎此哮吼之声也经言随其所堪而为
说法者随其住趣而免苦厄是谓现世安隐由恶
趣而生人天由人天而生佛国是谓后生善处或
以十善道或以四谛法或以十二因缘或以六波
罗蜜以自娱乐是谓以道受乐于所生处复得见
佛闻所未闻是谓亦得闻法则人天当断事障以
入二乘菩萨之道二乘菩萨当断理障以入菩萨
之道是谓离诸障碍于诸法中任力所能渐得入
道此皆佛自以法合其所喻故经言如彼大云雨
于一切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如其种性具足蒙润
各得生长。】
「如来说法(至)一切种智。」
【论曰舍外尘邪执得意言分别意言分别犹为识
想舍唯识想得真法界真法界是为智境经言如
音释¶ 第 388b 页 X30-0388.png
来所说法一相一味者显发智境无假法者智境
既无假法则是解脱何必言解脱相邪曰以华严
论曰一切众生现行无明即是如来根本大智故
然智体清净而能容受一切智体既言能容受一
切则是离何必言离相邪曰以首楞严经曰譬如
虚空体非群象而不碍彼诸相发挥故以智性无
性不妨缘起无性智性既言不妨缘起无生则是
灭何必言灭相邪曰以维摩经曰不生不灭是无
常义然则何谓究竟至于一切种智乎曰前三义
以相言者所谓智相至于穷极则犹名种智种智
者心相也以是微细念故起信论曰远离微细念
故得见心性自是而观则智与得犹为障碍而不
自在般若经曰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
埵。】
「其有众生(至)难解难知。」
【论曰如凡夫闻佛所说则念恶趣之苦思所由济
修十善道希天人之果二乘则念舍烦恼趣寂灭
修四谛十二因缘希所證涅槃之报菩萨则念众
生之苦思起大悲修六波罗蜜希登无上正等正
觉而凡夫二乘及诸菩萨所得功德则不自觉知
其材之大小性之美恶但濯濯然而密茂欣欣然
而敷荣而巳而佛能尽知之故经言唯有如来如
实见之明了无碍以合一云之布一雨之润也故
又言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问曰所谓解脱相
既无假法则是解脱何必言解脱相邪曰以华严
论曰一切众生现行无明即是如来根本大智故
然智体清净而能容受一切智体既言能容受一
切则是离何必言离相邪曰以首楞严经曰譬如
虚空体非群象而不碍彼诸相发挥故以智性无
性不妨缘起无性智性既言不妨缘起无生则是
灭何必言灭相邪曰以维摩经曰不生不灭是无
常义然则何谓究竟至于一切种智乎曰前三义
以相言者所谓智相至于穷极则犹名种智种智
者心相也以是微细念故起信论曰远离微细念
故得见心性自是而观则智与得犹为障碍而不
自在般若经曰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
埵。】
「其有众生(至)难解难知。」
【论曰如凡夫闻佛所说则念恶趣之苦思所由济
修十善道希天人之果二乘则念舍烦恼趣寂灭
修四谛十二因缘希所證涅槃之报菩萨则念众
生之苦思起大悲修六波罗蜜希登无上正等正
觉而凡夫二乘及诸菩萨所得功德则不自觉知
其材之大小性之美恶但濯濯然而密茂欣欣然
而敷荣而巳而佛能尽知之故经言唯有如来如
实见之明了无碍以合一云之布一雨之润也故
又言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问曰所谓解脱相
音释¶ 第 388c 页 X30-0388.png
离相灭相皆叠前三义于此变一切种智之名为
究竟涅槃常寂灭相而特言终归于空何也曰佛
之方便难解难知然亦特见其端夫法之一相一
味则是解脱解脱即是离离则是灭而必言相者
岂非为对三乘说知其根性之殊遮之而言相也
欤如下文曰佛知是巳观众生心欲而将护之是
故不即为说一切种智护之犹言遮之也又问曰
审如所言则卒明告曰终归于空何也曰先以方
便遣其执执尽矣则见自亡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镜垢巳尽则明非外来执尽见亡则虽不言终归
于空亦可然根性未熟则遮之既巳纯熟则明告
法施之式如此。】
「尔时世尊(至)而说偈言。
破有法王(至)令得正见。」
【论曰首楞严经曰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又曰
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消殒然则虚空亦
生灭法也显此虚空必由色法该诸色法总名为
有盖尝深观之有若真实则不可破不可破则空
有不遍之处何以故以真实有体为间碍故有若
可破则非真实既非真实则便可言无何必更名
破有哉曰论必有旨也言破以明有非实有言有
以明空非断空故经言破有法王出现世间有之
字从月月无光光之者日也从又又手也执而有
之凡有如此旧疏曰有者即三有也能破一有谓
究竟涅槃常寂灭相而特言终归于空何也曰佛
之方便难解难知然亦特见其端夫法之一相一
味则是解脱解脱即是离离则是灭而必言相者
岂非为对三乘说知其根性之殊遮之而言相也
欤如下文曰佛知是巳观众生心欲而将护之是
故不即为说一切种智护之犹言遮之也又问曰
审如所言则卒明告曰终归于空何也曰先以方
便遣其执执尽矣则见自亡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镜垢巳尽则明非外来执尽见亡则虽不言终归
于空亦可然根性未熟则遮之既巳纯熟则明告
法施之式如此。】
「尔时世尊(至)而说偈言。
破有法王(至)令得正见。」
【论曰首楞严经曰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又曰
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消殒然则虚空亦
生灭法也显此虚空必由色法该诸色法总名为
有盖尝深观之有若真实则不可破不可破则空
有不遍之处何以故以真实有体为间碍故有若
可破则非真实既非真实则便可言无何必更名
破有哉曰论必有旨也言破以明有非实有言有
以明空非断空故经言破有法王出现世间有之
字从月月无光光之者日也从又又手也执而有
之凡有如此旧疏曰有者即三有也能破一有谓
音释¶ 第 389a 页 X30-0389.png
三界为一业有之所有故或破二有谓本有中有
故或破三有即是三界故误矣。】
「迦叶当知(至)悉当成佛。」
【论曰经言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故偈中
言之曰迦叶当知譬如大云起于世间遍覆一切
便言慧云含润何也曰慧云以譬应身以能具微
尘沙数修多罗教故言含润又应身皆智之光如
电故言晃曜修多罗教曰文身句身句身皆慧之
辩如雷故言远震使九十五种邪光不现故言掩
蔽除九十八种热恼故言清凉然以此身现于世
间示同三有虽可即之而不可取故言如可承揽
旧疏曰慧云含润者慈心龙所起之云此龙将施
雨必先七日布以云阴候众事办乃雨故称含润
审如疏所论则经乃不言慈云而言慧云邪夫佛
应身全是智慧故。
无尽居士论曰须菩提既说贫子喻摩诃迦叶重
说偈世尊称其能信能受然而先愚后智先贫后
富先失后得先迷后悟未能尽知如来无量无边
阿僧祗功德故又示之以一相一味之法譬如大
云遍覆一切则孰为先后孰为广狭电光晃曜刘
虬所谓类应身之显知见雷声远震刘虬所谓类
应身之发鸿唱其雨普等四方俱下其云所出一
味之水者以明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相常
寂灭相何法不尔卉木药草上中下树各得生长
故或破三有即是三界故误矣。】
「迦叶当知(至)悉当成佛。」
【论曰经言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故偈中
言之曰迦叶当知譬如大云起于世间遍覆一切
便言慧云含润何也曰慧云以譬应身以能具微
尘沙数修多罗教故言含润又应身皆智之光如
电故言晃曜修多罗教曰文身句身句身皆慧之
辩如雷故言远震使九十五种邪光不现故言掩
蔽除九十八种热恼故言清凉然以此身现于世
间示同三有虽可即之而不可取故言如可承揽
旧疏曰慧云含润者慈心龙所起之云此龙将施
雨必先七日布以云阴候众事办乃雨故称含润
审如疏所论则经乃不言慈云而言慧云邪夫佛
应身全是智慧故。
无尽居士论曰须菩提既说贫子喻摩诃迦叶重
说偈世尊称其能信能受然而先愚后智先贫后
富先失后得先迷后悟未能尽知如来无量无边
阿僧祗功德故又示之以一相一味之法譬如大
云遍覆一切则孰为先后孰为广狭电光晃曜刘
虬所谓类应身之显知见雷声远震刘虬所谓类
应身之发鸿唱其雨普等四方俱下其云所出一
味之水者以明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相常
寂灭相何法不尔卉木药草上中下树各得生长
音释¶ 第 389b 页 X30-0389.png
根茎枝叶各得滋茂润于人华各得成实生长之
茂盛之成实之所禀各异所润是同斯则无一趣
而不摄无一类而不度无一法而不周非若贫子
得财之喻鄙先心而存二见也。】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
尔时世尊(至)而说偈言。
告诸比丘(至)其事如是。」
【论曰迦叶号大迦叶者耆年于众中身光吞饮一
由旬佛称其慈悲禅定神通三昧之力与我同尝
分座使之坐故以为大也始于跋耆聚落见佛献
宝衣佛以粪扫衣授与嘱曰此大衣大圣所衣无
以粗重生怠想迦叶曰当作师想塔想不敢首奠
矧覆卧邪何以故此衣大进我行故佛以维摩诘
卧疾毗耶离城令往问疾迦叶曰我不堪往也忆
念我昔于贫里行乞时偶遇见之谓我言有慈悲
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迦叶住平等法应次
行乞食不为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
其食为不受故应受食以空聚想入于聚落所见
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
不分别受诸触如智證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
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
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
及众圣贤然后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
恼非入定意非起定意非住世间非住涅槃其施
茂盛之成实之所禀各异所润是同斯则无一趣
而不摄无一类而不度无一法而不周非若贫子
得财之喻鄙先心而存二见也。】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
尔时世尊(至)而说偈言。
告诸比丘(至)其事如是。」
【论曰迦叶号大迦叶者耆年于众中身光吞饮一
由旬佛称其慈悲禅定神通三昧之力与我同尝
分座使之坐故以为大也始于跋耆聚落见佛献
宝衣佛以粪扫衣授与嘱曰此大衣大圣所衣无
以粗重生怠想迦叶曰当作师想塔想不敢首奠
矧覆卧邪何以故此衣大进我行故佛以维摩诘
卧疾毗耶离城令往问疾迦叶曰我不堪往也忆
念我昔于贫里行乞时偶遇见之谓我言有慈悲
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迦叶住平等法应次
行乞食不为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
其食为不受故应受食以空聚想入于聚落所见
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
不分别受诸触如智證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
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
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
及众圣贤然后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
恼非入定意非起定意非住世间非住涅槃其施
音释¶ 第 389c 页 X30-0389.png
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是为正入佛道
不依声闻迦叶若如是食为不空食人之施也我
时得未曾有佛闻此语亦不强之行佛将入灭以
法付之曰汝能为一切众生作依止如我在世有
头陀行如汝我法则存不然法则灭汝真荷担大
法者付法竟乃般涅槃诸天请结集法藏以偈赞
曰耆年欲恚慢巳除其形譬如紫金聚上下端严
妙无比目脩清净如青莲结集毕登忉利天礼佛
发塔为诸天人说法曰为善生天为恶入渊五欲
无常如华上露见日则晞于是诸天为泣下良久
问曰大迦叶何为披此抖擞邪曰妙衣求时若得
时复畏失既失又生恼此衣粪扫之馀无此过若
多畜则有沈缝负载之劳故甘被一衲也又问曰
何为常乞不受食邪曰受食有僧事役故乞食残
食小食扰动丧时故一食多食难消生睡故小食
饥劣乏力故应量食食器多持涤费功故一钵食
饮多数起故不饮又问曰何为不时经行而长坐
邪曰舍宇令人生著故止于树下树下久复然去
居冢间又起悲忧皆妨道乃露地而休即便欲卧
卧则增懒故常坐耳言讫乃去诸天叹曰里巷寒
酸苦厄羸劣贫穷孤露彼常怜悯今弃而去谁覆
护我哉佛在世时比丘有问者曰大迦叶身光剡
浮那陀金色不及此金在浊水光彻波上何修而
臻此乎佛曰毗婆尸佛时迦叶为锻师有贫女见
不依声闻迦叶若如是食为不空食人之施也我
时得未曾有佛闻此语亦不强之行佛将入灭以
法付之曰汝能为一切众生作依止如我在世有
头陀行如汝我法则存不然法则灭汝真荷担大
法者付法竟乃般涅槃诸天请结集法藏以偈赞
曰耆年欲恚慢巳除其形譬如紫金聚上下端严
妙无比目脩清净如青莲结集毕登忉利天礼佛
发塔为诸天人说法曰为善生天为恶入渊五欲
无常如华上露见日则晞于是诸天为泣下良久
问曰大迦叶何为披此抖擞邪曰妙衣求时若得
时复畏失既失又生恼此衣粪扫之馀无此过若
多畜则有沈缝负载之劳故甘被一衲也又问曰
何为常乞不受食邪曰受食有僧事役故乞食残
食小食扰动丧时故一食多食难消生睡故小食
饥劣乏力故应量食食器多持涤费功故一钵食
饮多数起故不饮又问曰何为不时经行而长坐
邪曰舍宇令人生著故止于树下树下久复然去
居冢间又起悲忧皆妨道乃露地而休即便欲卧
卧则增懒故常坐耳言讫乃去诸天叹曰里巷寒
酸苦厄羸劣贫穷孤露彼常怜悯今弃而去谁覆
护我哉佛在世时比丘有问者曰大迦叶身光剡
浮那陀金色不及此金在浊水光彻波上何修而
臻此乎佛曰毗婆尸佛时迦叶为锻师有贫女见
音释¶ 第 390a 页 X30-0390.png
塔像坏丐金使锻修饰之因喜约为夫妇九十一
劫人中天上身常金色今佛授记当作佛佛号光
明国名光德盖其因地所致然也。】
「尔时大目犍连(至)二十小劫。」
【论曰须菩提者性慈顺敬爱常修空行入空定住
无诤三昧乐于閒林石窟燕默而坐有来亲近者
为剖析空义众生供养必获现报故号善吉然能
护众生意不令生念碍谓如不欲其行即住不欲
其住即行无事于去留佛坐夏忉利天夏休下降
人间亿万之众争先愿见莲华色比丘尼犯众接
足而礼时须菩提方端坐石室念诸法空曰色非
佛乃至识非佛眼非佛乃至意非佛豁然而悟佛
语莲华色比丘尼非汝先见我须菩提乃先见我
也莲华色比丘尼白佛曰何为乃尔倒植邪佛曰
汝礼我色身须菩提则见我法身也佛尝遣诣维
摩诘所问疾须菩提曰我不堪往也忆念我昔入
其舍从乞食维摩诘取我钵盛满饭谓我言若能
于食等者诸法亦等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
乞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不
坏于身而随一相不灭痴爱起于明脱以五逆相
而得解脱亦不解亦不缚不见四谛非不见谛非
得果非凡夫非离凡夫法非圣人非不圣人虽成
就一切法而不离诸法相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
见佛不闻法彼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末伽梨赊
劫人中天上身常金色今佛授记当作佛佛号光
明国名光德盖其因地所致然也。】
「尔时大目犍连(至)二十小劫。」
【论曰须菩提者性慈顺敬爱常修空行入空定住
无诤三昧乐于閒林石窟燕默而坐有来亲近者
为剖析空义众生供养必获现报故号善吉然能
护众生意不令生念碍谓如不欲其行即住不欲
其住即行无事于去留佛坐夏忉利天夏休下降
人间亿万之众争先愿见莲华色比丘尼犯众接
足而礼时须菩提方端坐石室念诸法空曰色非
佛乃至识非佛眼非佛乃至意非佛豁然而悟佛
语莲华色比丘尼非汝先见我须菩提乃先见我
也莲华色比丘尼白佛曰何为乃尔倒植邪佛曰
汝礼我色身须菩提则见我法身也佛尝遣诣维
摩诘所问疾须菩提曰我不堪往也忆念我昔入
其舍从乞食维摩诘取我钵盛满饭谓我言若能
于食等者诸法亦等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
乞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不
坏于身而随一相不灭痴爱起于明脱以五逆相
而得解脱亦不解亦不缚不见四谛非不见谛非
得果非凡夫非离凡夫法非圣人非不圣人虽成
就一切法而不离诸法相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
见佛不闻法彼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末伽梨赊
音释¶ 第 390b 页 X30-0390.png
梨子删阇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
鸠驮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师因其出
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若须菩提入诸
邪见不到彼岸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同于烦恼离
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其施
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共
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于
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诱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
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时我世尊闻此茫
然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钵欲出其舍维
摩诘曰取钵勿惧于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人若以
是事诘宁有惧不我言不也维摩诘曰一切诸法
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
说不离是相至于智者不著文字故无所悸也何
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者则诸
法也以是不堪彼佛默然而止初须菩提生时家
诸仓库器皿皆空又平生修空行说空法今授记
作佛佛号名相国名宝生观其因地以空法而至
果位则名相与宝盖有为法也因空果有其亦显
发无住义故。】
「尔时世尊(至)庄严其国。」
【论曰迦旃延者有慧辩善说法要于大众中以解
义称第一尝宴坐树下有外道来作礼问曰以我
观世人但有此世更无他世可得然乎迦旃延曰
鸠驮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师因其出
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若须菩提入诸
邪见不到彼岸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同于烦恼离
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其施
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共
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于
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诱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
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时我世尊闻此茫
然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钵欲出其舍维
摩诘曰取钵勿惧于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人若以
是事诘宁有惧不我言不也维摩诘曰一切诸法
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
说不离是相至于智者不著文字故无所悸也何
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者则诸
法也以是不堪彼佛默然而止初须菩提生时家
诸仓库器皿皆空又平生修空行说空法今授记
作佛佛号名相国名宝生观其因地以空法而至
果位则名相与宝盖有为法也因空果有其亦显
发无住义故。】
「尔时世尊(至)庄严其国。」
【论曰迦旃延者有慧辩善说法要于大众中以解
义称第一尝宴坐树下有外道来作礼问曰以我
观世人但有此世更无他世可得然乎迦旃延曰
音释¶ 第 390c 页 X30-0390.png
今此日月为天为人为此世为他世耶若无他世
则无日月矣外道俛首良久曰我见人死无有还
者知无他世也曰如有罪者彼囚宁得还耶又问
曰若死者生天何不归乎曰如人堕厕得出宁肯
复入厕耶且上天一日人间百年彼生未终日而
汝骨巳坏宁能知之乎又问曰我以罪人镬煮之
不见其神出故知无他世也曰汝昼睡时傍人有
见汝神出游者乎又问曰我以人脔肉粉骨求神
竟无有故知无他世也曰如人折薪寸断之宁有
火可得耶又问曰我以人秤之皆轻于死者若神
去应轻而反重故知无他世也曰凡铁在火则轻
出火则重人生有神则轻既死失其神则重何以
异此乎又问曰我以将死者刹那求神不可得故
知无他世也曰汝闻贝声宁能刹那求得之耶于
是外道惨悴而言曰汝种种破坏我所执然我执
此久竟未忍舍之奈何迦旃延笑曰汝见采稆者
乎采稆而见麻即取麻舍劣能胜人之情也汝独
不欲尔耶又问曰众人所见皆然非止我独如是
汝岂得专以我为非乎曰昔有二人同行见鬼诒
曰君牛人俱健前即丰草茂谷处更载刍米何益
哉一人闻其语即弃刍米一人曰我见丰草茂谷
处乃弃之前弃刍米者行三日饥无所得为鬼所
啖众人所见者如鬼诒汝也而汝不受我语如弃
刍米也外道者伏地扣头曰我不能舍我所所执
则无日月矣外道俛首良久曰我见人死无有还
者知无他世也曰如有罪者彼囚宁得还耶又问
曰若死者生天何不归乎曰如人堕厕得出宁肯
复入厕耶且上天一日人间百年彼生未终日而
汝骨巳坏宁能知之乎又问曰我以罪人镬煮之
不见其神出故知无他世也曰汝昼睡时傍人有
见汝神出游者乎又问曰我以人脔肉粉骨求神
竟无有故知无他世也曰如人折薪寸断之宁有
火可得耶又问曰我以人秤之皆轻于死者若神
去应轻而反重故知无他世也曰凡铁在火则轻
出火则重人生有神则轻既死失其神则重何以
异此乎又问曰我以将死者刹那求神不可得故
知无他世也曰汝闻贝声宁能刹那求得之耶于
是外道惨悴而言曰汝种种破坏我所执然我执
此久竟未忍舍之奈何迦旃延笑曰汝见采稆者
乎采稆而见麻即取麻舍劣能胜人之情也汝独
不欲尔耶又问曰众人所见皆然非止我独如是
汝岂得专以我为非乎曰昔有二人同行见鬼诒
曰君牛人俱健前即丰草茂谷处更载刍米何益
哉一人闻其语即弃刍米一人曰我见丰草茂谷
处乃弃之前弃刍米者行三日饥无所得为鬼所
啖众人所见者如鬼诒汝也而汝不受我语如弃
刍米也外道者伏地扣头曰我不能舍我所所执
音释¶ 第 391a 页 X30-0391.png
更复见难当大瞋怒也曰我非难汝但记昔有人
家畜猪多因行见路旁粪收置笥顶戴而归中途
遇雨秽液流面路人劝其疾弃之其人恚曰汝家
不养猪耶正汝类也于是外道屈伏欢曰我始闻
日月之论则巳解但欲深闻智辩故敢喋妙哉大
士善开迷云也佛尝遣诣维摩诘问疾即白佛言
我不堪往忆念我昔因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
即于后敷演之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
义时维摩诘来谓我言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五受阴洞
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于
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法本不生今则无灭是
寂灭义以是故不堪行迦旃延之辩能拆外道而
不能逃维摩诘之诃大乘二乘之宗异故然今佛
授记当作佛佛号阎浮那提金光而但曰其土不
言国名岂非义无量而名不足以尽之耶。】
「尔时世尊(至)汝等善听。」
【论曰目犍连号大目犍连者罗夜那名同者多故
以大别之性豪爽矫然出群以神通称第一佛临
阿耨池池之龙念曰此众乃不见舍利弗耶佛敕
目连往祇洹精舍呼之舍利弗方补衲顾见谓目
连曰汝先行我补竟即去于是目连引手摩其剌
处衣即成舍利弗以针之馀线置之地曰汝能举
此乎目连尽其神力不能举自疑失其神通又促
家畜猪多因行见路旁粪收置笥顶戴而归中途
遇雨秽液流面路人劝其疾弃之其人恚曰汝家
不养猪耶正汝类也于是外道屈伏欢曰我始闻
日月之论则巳解但欲深闻智辩故敢喋妙哉大
士善开迷云也佛尝遣诣维摩诘问疾即白佛言
我不堪往忆念我昔因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
即于后敷演之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
义时维摩诘来谓我言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五受阴洞
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于
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法本不生今则无灭是
寂灭义以是故不堪行迦旃延之辩能拆外道而
不能逃维摩诘之诃大乘二乘之宗异故然今佛
授记当作佛佛号阎浮那提金光而但曰其土不
言国名岂非义无量而名不足以尽之耶。】
「尔时世尊(至)汝等善听。」
【论曰目犍连号大目犍连者罗夜那名同者多故
以大别之性豪爽矫然出群以神通称第一佛临
阿耨池池之龙念曰此众乃不见舍利弗耶佛敕
目连往祇洹精舍呼之舍利弗方补衲顾见谓目
连曰汝先行我补竟即去于是目连引手摩其剌
处衣即成舍利弗以针之馀线置之地曰汝能举
此乎目连尽其神力不能举自疑失其神通又促
音释¶ 第 391b 页 X30-0391.png
之乃去以屈伸臂顷至佛所舍利弗巳在座前矣
有耆域者生忉利天未久目连登天遇诸天出游
于中途见域乘车不下目连驻之使不得行耆域
合爪谢曰我受天乐方美未暇谒尊者也车乃得
行因入天宫宫女皆逃羞目连念其著乐火其宫
殿令崩坏乃为帝释说法帝释喜俄金碧楼观俨
如故佛梵音无极目连戏寻其音尽其神力西过
恒河沙国土梵音尚在耳边至一国值比丘众方
食目连息其力登食钵之上经行众大惊曰何从
得此人头虫耶彼佛曰此盖东方无量佛土释迦
牟尼佛神足弟子寻声至此耳佛尝遣诣维摩诘
所问疾即白佛曰我不堪往也忆念昔入毗耶离
城为诸居士说法时维摩诘谓我言为白衣说法
不当如仁者所说夫说法者当如法说法无众生
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寿命离生
死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法常寂然灭诸相故
法离于相无所缘故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
说离觉观故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论毕竟
空故法无有我离我所故法无分别离诸识故法
无有比无相待故法不属因不在缘故法同法性
入诸法故法随于如无所随故法住实际诸边不
动故法无动摇不依六尘故法无去来常不住故
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离好丑法无增损法无生
灭法无所归法过眼耳鼻舌身意法无高下法常
有耆域者生忉利天未久目连登天遇诸天出游
于中途见域乘车不下目连驻之使不得行耆域
合爪谢曰我受天乐方美未暇谒尊者也车乃得
行因入天宫宫女皆逃羞目连念其著乐火其宫
殿令崩坏乃为帝释说法帝释喜俄金碧楼观俨
如故佛梵音无极目连戏寻其音尽其神力西过
恒河沙国土梵音尚在耳边至一国值比丘众方
食目连息其力登食钵之上经行众大惊曰何从
得此人头虫耶彼佛曰此盖东方无量佛土释迦
牟尼佛神足弟子寻声至此耳佛尝遣诣维摩诘
所问疾即白佛曰我不堪往也忆念昔入毗耶离
城为诸居士说法时维摩诘谓我言为白衣说法
不当如仁者所说夫说法者当如法说法无众生
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寿命离生
死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法常寂然灭诸相故
法离于相无所缘故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
说离觉观故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论毕竟
空故法无有我离我所故法无分别离诸识故法
无有比无相待故法不属因不在缘故法同法性
入诸法故法随于如无所随故法住实际诸边不
动故法无动摇不依六尘故法无去来常不住故
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离好丑法无增损法无生
灭法无所归法过眼耳鼻舌身意法无高下法常
音释¶ 第 391c 页 X30-0391.png
住不动法离一切观行唯大目连法相如是岂可
说乎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譬
如幻士为幻人说法当建是意而为说法当了众
生根有利钝善于知见无所挂碍以大悲心赞于
大乘念报佛恩不断三宝然后说法世尊我畏其
辩故不堪任也调达者常引五百比丘为其徒众
目连厌之令睡于是调达鼾声齁齁瞿伽离以脚
蹴之不寤舍利弗为五百人者说法皆回心归佛
而调达始欠伸目连以手擎去僧乃得和合今佛
授记当作佛佛号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劫名喜
满国名意乐西北方二佛一多摩罗跋栴檀香神
通香神通之譬也然大迦叶所行之因光明欲其
果亦光明者證成因果等故须菩提所行之因空
而所得之果不空者显示无住义故迦旃延所行
之因则分别名相义句而所得果报之境不立名
字盖发明义理非名字所能尽故大目犍连所行
之因以神通而所得之果号栴檀香示法喻齐故
是四大弟子泛观其为象则神通光明法相空寂
也问曰唯授记为佛决定之说乃以象释之自非
上根敢逃疑谤乎曰然涅槃经曰若有闻说随顺
乐入速得成佛心生轻贱授以迟记若言佛难得
久受勤苦然后乃成为此人故授以速记又善根
熟者授以速记善根未熟授以迟记如四大弟子
之得记皆于三百万亿佛而供养之谓四人者善
说乎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譬
如幻士为幻人说法当建是意而为说法当了众
生根有利钝善于知见无所挂碍以大悲心赞于
大乘念报佛恩不断三宝然后说法世尊我畏其
辩故不堪任也调达者常引五百比丘为其徒众
目连厌之令睡于是调达鼾声齁齁瞿伽离以脚
蹴之不寤舍利弗为五百人者说法皆回心归佛
而调达始欠伸目连以手擎去僧乃得和合今佛
授记当作佛佛号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劫名喜
满国名意乐西北方二佛一多摩罗跋栴檀香神
通香神通之譬也然大迦叶所行之因光明欲其
果亦光明者證成因果等故须菩提所行之因空
而所得之果不空者显示无住义故迦旃延所行
之因则分别名相义句而所得果报之境不立名
字盖发明义理非名字所能尽故大目犍连所行
之因以神通而所得之果号栴檀香示法喻齐故
是四大弟子泛观其为象则神通光明法相空寂
也问曰唯授记为佛决定之说乃以象释之自非
上根敢逃疑谤乎曰然涅槃经曰若有闻说随顺
乐入速得成佛心生轻贱授以迟记若言佛难得
久受勤苦然后乃成为此人故授以速记又善根
熟者授以速记善根未熟授以迟记如四大弟子
之得记皆于三百万亿佛而供养之谓四人者善
音释¶ 第 392a 页 X30-0392.png
根未熟闻佛所说独不随顺乐入可乎维摩诘尝
谓弥勒菩萨曰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
耶现在耶若过去生巳灭若未来生未至若现在
生现在生无住如佛所说比丘汝即时亦生亦老
亦灭若以无生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
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
勒受一生记乎美哉维摩诘之言亦可以深观之
也。
无尽居士论曰佛既以药草喻为摩诃迦叶等说
所行是菩萨道渐渐修学悉当成佛修菩萨道必
有其果成佛必有其名佛出必有其劫应劫必有
其国故授记以迦叶于未来世奉觐三百万亿诸
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大法于大庄严劫光
德国成佛名曰光明如来十号具足须菩提于当
来世奉觐三百万亿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
梵行具菩萨道于有宝劫宝生国成佛号曰名相
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妙好供具奉事八千亿佛
又复供养二万亿佛成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大
目连供养恭敬八千二百万亿诸佛于喜满劫意
乐国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我诸弟子其数
五百皆当授记于未来世而成佛夫生老病死苦
人之所大怖畏也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苦其惟
修菩萨道成佛乎过去佛日月灯明亦如是见在
谓弥勒菩萨曰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
耶现在耶若过去生巳灭若未来生未至若现在
生现在生无住如佛所说比丘汝即时亦生亦老
亦灭若以无生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
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
勒受一生记乎美哉维摩诘之言亦可以深观之
也。
无尽居士论曰佛既以药草喻为摩诃迦叶等说
所行是菩萨道渐渐修学悉当成佛修菩萨道必
有其果成佛必有其名佛出必有其劫应劫必有
其国故授记以迦叶于未来世奉觐三百万亿诸
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大法于大庄严劫光
德国成佛名曰光明如来十号具足须菩提于当
来世奉觐三百万亿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
梵行具菩萨道于有宝劫宝生国成佛号曰名相
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妙好供具奉事八千亿佛
又复供养二万亿佛成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大
目连供养恭敬八千二百万亿诸佛于喜满劫意
乐国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我诸弟子其数
五百皆当授记于未来世而成佛夫生老病死苦
人之所大怖畏也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苦其惟
修菩萨道成佛乎过去佛日月灯明亦如是见在
音释¶ 第 392b 页 X30-0392.png
佛释迦世尊亦如是未来佛授记声闻亦如是然
则佛无生无死而有前佛后佛彼劫此劫彼国此
国何也曰虚空无边世界无边国土无边而宿世
因缘或在此世界或在彼国土佛于无量无边浩
劫应缘而现释梵诸天四众见其灭度而佛实非
灭度也见其正法住世像法住世有若干劫而法
实无正像也劫实无久近也故于阎浮那提金光
佛则但曰成佛而不言其何劫何国例此思之则
佛之意深也。】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诸比丘(至)而说偈曰。
我念过去世(至)通达无量劫。」
【论曰大通智胜如来者能證无量义处三昧之佛
也以大通智三字摄三重法界以如来知见力入
三重观门故又以胜之一字足其义乃言观于久
远犹若今日初入真空绝相观偈曰若人欲识真
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
同真法界故经于此言大也次入理事无碍观偈
曰只用一念观一境一切诸境同时会于一境中
一切智一切智中诸法界故经于此言通也次入
周遍含容观偈曰一念照入于多劫一一念劫收
一切时处帝网现重重一切智通无障碍故经于
此言智也以此三重妙观而入三重法界以显此
三昧出情离见一切诸三昧无能及者故经于此
则佛无生无死而有前佛后佛彼劫此劫彼国此
国何也曰虚空无边世界无边国土无边而宿世
因缘或在此世界或在彼国土佛于无量无边浩
劫应缘而现释梵诸天四众见其灭度而佛实非
灭度也见其正法住世像法住世有若干劫而法
实无正像也劫实无久近也故于阎浮那提金光
佛则但曰成佛而不言其何劫何国例此思之则
佛之意深也。】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诸比丘(至)而说偈曰。
我念过去世(至)通达无量劫。」
【论曰大通智胜如来者能證无量义处三昧之佛
也以大通智三字摄三重法界以如来知见力入
三重观门故又以胜之一字足其义乃言观于久
远犹若今日初入真空绝相观偈曰若人欲识真
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
同真法界故经于此言大也次入理事无碍观偈
曰只用一念观一境一切诸境同时会于一境中
一切智一切智中诸法界故经于此言通也次入
周遍含容观偈曰一念照入于多劫一一念劫收
一切时处帝网现重重一切智通无障碍故经于
此言智也以此三重妙观而入三重法界以显此
三昧出情离见一切诸三昧无能及者故经于此
音释¶ 第 392c 页 X30-0392.png
言胜也华严经曰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
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普光明殿入刹那际诸佛三
昧以一切智自在神通力现如来身清净无碍无
所依止者即是此大通智胜如来也又曰无有攀
缘住奢摩他最极寂静者国名好城也以此最极
寂静住处非化城故又曰具大威德无所染著能
令见者悉得开悟随宜出兴不失于时常住一相
所谓无相者劫名大相也以此一相无相之相非
證空小果故经必言过去灭度者以明其体常寂
灭故必言观于久远犹若今日者以明古今不移
一念故。】
「佛告诸比丘(至)三藐三菩提。」
【论曰垂得犹言俄将得也经十小劫结跏趺坐身
心不动者禅定三昧也禅定三昧而诸佛法不现
在前何也曰诸佛法不属禅定三昧何以故智身
无有住处故若有住处则普贤常行之行应有止
息也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得现前成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者以明智身出诸功用故何以故以
智身不与一切染法相应故凡微细惑习殊胜禅
定皆是垢净染法故华严论曰成佛果德巳后常
行普贤行常处世间十方六道无有休息如十地
道满欲见普贤行以十地中三昧力倍倍入无量
三昧毕竟不见普贤身及境界普贤菩萨即智身
也十地道满以十地中三昧力倍倍入无量三昧
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普光明殿入刹那际诸佛三
昧以一切智自在神通力现如来身清净无碍无
所依止者即是此大通智胜如来也又曰无有攀
缘住奢摩他最极寂静者国名好城也以此最极
寂静住处非化城故又曰具大威德无所染著能
令见者悉得开悟随宜出兴不失于时常住一相
所谓无相者劫名大相也以此一相无相之相非
證空小果故经必言过去灭度者以明其体常寂
灭故必言观于久远犹若今日者以明古今不移
一念故。】
「佛告诸比丘(至)三藐三菩提。」
【论曰垂得犹言俄将得也经十小劫结跏趺坐身
心不动者禅定三昧也禅定三昧而诸佛法不现
在前何也曰诸佛法不属禅定三昧何以故智身
无有住处故若有住处则普贤常行之行应有止
息也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得现前成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者以明智身出诸功用故何以故以
智身不与一切染法相应故凡微细惑习殊胜禅
定皆是垢净染法故华严论曰成佛果德巳后常
行普贤行常处世间十方六道无有休息如十地
道满欲见普贤行以十地中三昧力倍倍入无量
三昧毕竟不见普贤身及境界普贤菩萨即智身
也十地道满以十地中三昧力倍倍入无量三昧
音释¶ 第 393a 页 X30-0393.png
者经十小劫过十小劫之谓也毕竟不见者诸佛
法而不现在前之谓也如论则称如来常悯会中
一切诸大菩萨求觅普贤不见其身及座佛令各
生想念殷勤三礼普贤菩萨方以神通力如应现
身明智身不可以三昧处求也为智体无所住无
所依故若生想念愿乐即如应现身无有处所依
止故犹如谷响但有应物之音若呼之则应无有
处所可得故有欲见普贤者但生想念而巳。】
「其佛未出家(至)而说偈言。
世雄无等伦(至)当转无上轮。」
【论曰唯识论曰眼耳鼻舌身五识及分别事识意
识阿赖耶识为八种起信论曰依阿赖耶识说有
无明不觉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念相续故
说为意此意复有五种名云何为五一者名为业
识谓无明力二者名为转识依于动心能见相故
三者名为现识所谓现一切境界犹如明镜现于
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以
一时任运而起常在前故四者名为智识分别染
净法故五者名为相续识以念相应不断故又为
八种以阿赖耶生灭因缘共十六种皆是众生生
死之趣十二有支之区宇十明论曰十二缘生者
是一切众生逐妄迷真随生死流转波浪不息之
若海其海广大甚深无际亦是一切诸佛圣贤宝
庄严大城以此十二有支无自性故随顺无明即
法而不现在前之谓也如论则称如来常悯会中
一切诸大菩萨求觅普贤不见其身及座佛令各
生想念殷勤三礼普贤菩萨方以神通力如应现
身明智身不可以三昧处求也为智体无所住无
所依故若生想念愿乐即如应现身无有处所依
止故犹如谷响但有应物之音若呼之则应无有
处所可得故有欲见普贤者但生想念而巳。】
「其佛未出家(至)而说偈言。
世雄无等伦(至)当转无上轮。」
【论曰唯识论曰眼耳鼻舌身五识及分别事识意
识阿赖耶识为八种起信论曰依阿赖耶识说有
无明不觉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念相续故
说为意此意复有五种名云何为五一者名为业
识谓无明力二者名为转识依于动心能见相故
三者名为现识所谓现一切境界犹如明镜现于
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以
一时任运而起常在前故四者名为智识分别染
净法故五者名为相续识以念相应不断故又为
八种以阿赖耶生灭因缘共十六种皆是众生生
死之趣十二有支之区宇十明论曰十二缘生者
是一切众生逐妄迷真随生死流转波浪不息之
若海其海广大甚深无际亦是一切诸佛圣贤宝
庄严大城以此十二有支无自性故随顺无明即
音释¶ 第 393b 页 X30-0393.png
入生死随顺智慧即證觉道经言其佛未出家时
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即十六种识名相
起于阿赖耶阿赖耶即智积种种珍异玩好之具
即杂染微细烦恼也经言闻父得成菩提皆舍所
珍往诣佛所者随顺智慧以證觉道也则以同体
之悲哀怜众生故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又以无
缘慈感摄众生故言其祖转轮圣王佛以父喻慈
此言其祖祖则大父盖无缘之慈即大慈也又以
四无量心三十七助道品种种法道以随从之故
槩言一百大臣及馀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
至道场华严论曰十住初心便名见道若有馀习
则以如来知见之力而用治之经言十六王子偈
赞佛巳劝请说法者净治馀习之意故有多所安
隐怜悯饶益之辞问曰所示唯识八种名字体相
晓然而起信八种义滥难分愿详为言之曰五识
为阿赖耶相分故曰依阿赖耶识说有无明不觉
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此三种识相分说也若
有分别则方属意收故曰起念相续故说为意也
又问曰虽明告此意复有五种知不与阿赖耶相
分二种相滥然业识转识现识与能见能现能取
境界又何异哉曰所以言相分者以未有分别也
若刹那流入意地则分别生分别生则有精粗故
谓之业识者动之至微细者转识现识皆相次而
形以其行相如此故知不滥前阿赖耶相分三种
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即十六种识名相
起于阿赖耶阿赖耶即智积种种珍异玩好之具
即杂染微细烦恼也经言闻父得成菩提皆舍所
珍往诣佛所者随顺智慧以證觉道也则以同体
之悲哀怜众生故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又以无
缘慈感摄众生故言其祖转轮圣王佛以父喻慈
此言其祖祖则大父盖无缘之慈即大慈也又以
四无量心三十七助道品种种法道以随从之故
槩言一百大臣及馀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
至道场华严论曰十住初心便名见道若有馀习
则以如来知见之力而用治之经言十六王子偈
赞佛巳劝请说法者净治馀习之意故有多所安
隐怜悯饶益之辞问曰所示唯识八种名字体相
晓然而起信八种义滥难分愿详为言之曰五识
为阿赖耶相分故曰依阿赖耶识说有无明不觉
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此三种识相分说也若
有分别则方属意收故曰起念相续故说为意也
又问曰虽明告此意复有五种知不与阿赖耶相
分二种相滥然业识转识现识与能见能现能取
境界又何异哉曰所以言相分者以未有分别也
若刹那流入意地则分别生分别生则有精粗故
谓之业识者动之至微细者转识现识皆相次而
形以其行相如此故知不滥前阿赖耶相分三种
音释¶ 第 393c 页 X30-0393.png
也。】
「佛告诸比丘(至)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至)遍照于十方。
尔时五百万亿(至)以偈颂言。
世尊转法轮(至)无量劫习法。」
【论曰化城一品名为策发二乘疲堕而说其实破
序品如言之执而续未尽之义何以知之无量义
处三昧者诸佛刹那际定也为此经之宗宗之微
妙无以寄之而寄之于无量义处三昧而巳恐学
者机思不妙作如言执故前段示大通智胜佛虽
十劫坐道场而其佛法不得现在前过十小劫乃
得现前耳佛放眉间之光但照东方者密示无量
义处三昧之相如指饥者以甑饥者但见甑而不
见饭故在会之人如弥勒者亦所不知其端而问
曰文殊盖佛意不在放光照东方而巳恐学者机
思不妙作如言执故此段示自然之光普照十方
而诸梵天推寻此光自十方来随其所向皆得见
佛而佛无定住之处證成智身不可以三昧处求
以无处所依止故如观骇鸡犀枕面面皆正也凡
上所示皆破如言执也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有
八王子随父出家因妙光菩萨教化皆得成佛而
其成佛有速有迟以示八识转成四智若以知见
力观六七观则因中所转成佛之速者也若五八
识则必果中所转成佛之迟者也然义未尽故今
「佛告诸比丘(至)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至)遍照于十方。
尔时五百万亿(至)以偈颂言。
世尊转法轮(至)无量劫习法。」
【论曰化城一品名为策发二乘疲堕而说其实破
序品如言之执而续未尽之义何以知之无量义
处三昧者诸佛刹那际定也为此经之宗宗之微
妙无以寄之而寄之于无量义处三昧而巳恐学
者机思不妙作如言执故前段示大通智胜佛虽
十劫坐道场而其佛法不得现在前过十小劫乃
得现前耳佛放眉间之光但照东方者密示无量
义处三昧之相如指饥者以甑饥者但见甑而不
见饭故在会之人如弥勒者亦所不知其端而问
曰文殊盖佛意不在放光照东方而巳恐学者机
思不妙作如言执故此段示自然之光普照十方
而诸梵天推寻此光自十方来随其所向皆得见
佛而佛无定住之处證成智身不可以三昧处求
以无处所依止故如观骇鸡犀枕面面皆正也凡
上所示皆破如言执也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有
八王子随父出家因妙光菩萨教化皆得成佛而
其成佛有速有迟以示八识转成四智若以知见
力观六七观则因中所转成佛之速者也若五八
识则必果中所转成佛之迟者也然义未尽故今
音释¶ 第 394a 页 X30-0394.png
言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因父成道
随往供养寻复出家诸母泣送其祖及诸眷属共
诣亲近见其成道盖增前所示八种识名相为十
六种以随顺亲近之而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诸
妙功德长养成熟故十六王子之成佛不言先后
也日月灯明佛之八王子成佛但是妙光文殊然
灯弥勒者但见根身转依之义未见器界转依之
意故今以十六王子当成佛道随方得名以示器
界亦转依随方成佛也然根身器界既俱转依矣
五蕴巳成三苦之区十二缘微细行相犹未剖析
故又详叙三转四谛十二因缘其文皆在下故凡
此所论皆续未尽之义也。】
「尔时大通(至)是苦灭道。」
【论曰三转者一示相转二劝修转三作證转示相
转者示其相状谓是苦乃至是道也劝修转者劝
其令修谓苦应知乃至道应知也作證转者引巳
證彼谓苦我巳知不复更知乃至道我巳修不复
更修三转四谛是为十二又曰十二行谓令闻法
者发生无漏真圣慧眼于每谛中观三世为总又
于每谛中观过去为智未来为明现在为觉别为
四谛如是一转总别四行三转四谛凡十二行也
轮有摧研之用唯教无行岂能摧惑必须立行方
有轮义故名十二行法轮经言若沙门婆罗门若
天魔梵及馀世间所不能转者以我所得法转入
随往供养寻复出家诸母泣送其祖及诸眷属共
诣亲近见其成道盖增前所示八种识名相为十
六种以随顺亲近之而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诸
妙功德长养成熟故十六王子之成佛不言先后
也日月灯明佛之八王子成佛但是妙光文殊然
灯弥勒者但见根身转依之义未见器界转依之
意故今以十六王子当成佛道随方得名以示器
界亦转依随方成佛也然根身器界既俱转依矣
五蕴巳成三苦之区十二缘微细行相犹未剖析
故又详叙三转四谛十二因缘其文皆在下故凡
此所论皆续未尽之义也。】
「尔时大通(至)是苦灭道。」
【论曰三转者一示相转二劝修转三作證转示相
转者示其相状谓是苦乃至是道也劝修转者劝
其令修谓苦应知乃至道应知也作證转者引巳
證彼谓苦我巳知不复更知乃至道我巳修不复
更修三转四谛是为十二又曰十二行谓令闻法
者发生无漏真圣慧眼于每谛中观三世为总又
于每谛中观过去为智未来为明现在为觉别为
四谛如是一转总别四行三转四谛凡十二行也
轮有摧研之用唯教无行岂能摧惑必须立行方
有轮义故名十二行法轮经言若沙门婆罗门若
天魔梵及馀世间所不能转者以我所得法转入
音释¶ 第 394b 页 X30-0394.png
他心令不断故辟支佛虽自悟而口不能说声闻
则因佛说而知故沙门所不能转婆罗门若天魔
梵虽闻其名而不解其义亦所不能转则馀世间
可知也。】
「及广说十二因缘法。」
【论曰三转十二行法轮本为四谛而言广说十二
因缘法者明此十二因缘即是细观四谛法而广
说之也约苦集则有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约
道灭则有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也
十二通名因缘者本因为因缘因为缘因如因丘
缘如缘木无明为本因缘无明之因而为行行为
本因缘行之因又为识如是展转相为因缘维摩
诘曰若知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
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则十二因缘者出世之
要道辟支佛有自悟者佛当其机而为之说如维
摩诘所言则菩萨所观者也。】
「无明缘行(至)忧悲苦恼灭。」
【论曰华严经十地品第六地金刚藏菩萨曰三界
所有唯是一心如来于此分别演说十二有支皆
从一心如是而立何以故随事贪欲与心共生心
是识事是行于行迷惑是无明与无明及心共生
是名色名色增长是六处六处三分合为触触共
生是受受无厌足是爱爱摄不舍是取彼诸有支
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为老老坏为死佛子此
则因佛说而知故沙门所不能转婆罗门若天魔
梵虽闻其名而不解其义亦所不能转则馀世间
可知也。】
「及广说十二因缘法。」
【论曰三转十二行法轮本为四谛而言广说十二
因缘法者明此十二因缘即是细观四谛法而广
说之也约苦集则有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约
道灭则有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也
十二通名因缘者本因为因缘因为缘因如因丘
缘如缘木无明为本因缘无明之因而为行行为
本因缘行之因又为识如是展转相为因缘维摩
诘曰若知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
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则十二因缘者出世之
要道辟支佛有自悟者佛当其机而为之说如维
摩诘所言则菩萨所观者也。】
「无明缘行(至)忧悲苦恼灭。」
【论曰华严经十地品第六地金刚藏菩萨曰三界
所有唯是一心如来于此分别演说十二有支皆
从一心如是而立何以故随事贪欲与心共生心
是识事是行于行迷惑是无明与无明及心共生
是名色名色增长是六处六处三分合为触触共
生是受受无厌足是爱爱摄不舍是取彼诸有支
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为老老坏为死佛子此
音释¶ 第 394c 页 X30-0394.png
中无明有二种业一令众生迷于所缘二与行作
生起因行亦有二种业一能生未来果报二与识
作生起因识亦有二种业一能令诸有相续二与
名色作生起因名色亦有二种业一互相助成二
与六处作生起因六处亦有二种业一各自取境
界二与触作生起因触亦有二种业一能为触所
缘二与受作生起因受亦有二种业一能领受爱
憎等事二与爱作生起因爱亦有二种业一深著
所爱事二与取作生起因取亦有二种业一令诸
烦恼相续二与有作生起因有亦有二种业一能
令于馀趣中生二与生作生起因生亦有二种业
一能起诸蕴二与老作生起因老亦有二种业一
诸根变异二与死作生起因死亦有二种业一能
坏诸行二与不觉知故相续不绝自是观之则十
二有支相因而成无有作用无有体性伹如磁石
铁不谋而合磁石岂有知思哉而注发动转若有
使之者故涅槃经曰磁石不曾吸铁铁亦不吸磁
石而磁石与铁见必相合无明不吸诸行诸行不
吸识心亦得名为无明缘行识等故经言无明灭
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灭者如此。】
「佛于天人(至)于今不尽。」
【论曰大通智胜佛受十六王子劝请说法过二万
劫乃说此经经八千劫未曾休废则经之句偈以
阿僧祗阿难陀海亦不能记持以阿僧祗迦旃延
生起因行亦有二种业一能生未来果报二与识
作生起因识亦有二种业一能令诸有相续二与
名色作生起因名色亦有二种业一互相助成二
与六处作生起因六处亦有二种业一各自取境
界二与触作生起因触亦有二种业一能为触所
缘二与受作生起因受亦有二种业一能领受爱
憎等事二与爱作生起因爱亦有二种业一深著
所爱事二与取作生起因取亦有二种业一令诸
烦恼相续二与有作生起因有亦有二种业一能
令于馀趣中生二与生作生起因生亦有二种业
一能起诸蕴二与老作生起因老亦有二种业一
诸根变异二与死作生起因死亦有二种业一能
坏诸行二与不觉知故相续不绝自是观之则十
二有支相因而成无有作用无有体性伹如磁石
铁不谋而合磁石岂有知思哉而注发动转若有
使之者故涅槃经曰磁石不曾吸铁铁亦不吸磁
石而磁石与铁见必相合无明不吸诸行诸行不
吸识心亦得名为无明缘行识等故经言无明灭
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灭者如此。】
「佛于天人(至)于今不尽。」
【论曰大通智胜佛受十六王子劝请说法过二万
劫乃说此经经八千劫未曾休废则经之句偈以
阿僧祗阿难陀海亦不能记持以阿僧祗迦旃延
音释¶ 第 395a 页 X30-0395.png
辩亦不能演说唯自證者神而明之若欲深入三
昧求之虽大通智胜佛宴坐经八万四千劫终莫
能睹若欲尽其辩慧传之虽十六王子乐说经八
万四千劫终莫能授盖宴坐三昧不过乎默乐说
辩慧不过乎语夫自證者思虑所不能及语默岂
能形容哉然十六王子始称王子渐次出家则称
沙弥勤苦得道乃称菩萨者示此经必须自成熟
而悟非可以三昧求语言传也。】
「诸比丘我今(至)三藐三菩提。」
【论曰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二佛一名阿閦在欢
喜国二名须弥顶震动也动而怖惧也阿閦此言
无动而在欢喜国者也须弥顶则又无动之极也
齐乎巽巽东南方也巽为进退为不果则不能无
所畏者也二佛一名师子音则其音无畏者也二
名师子相则其相无所畏者也相见乎离离南方
之卦也万物皆相见则其相于此辩也二佛一名
虚空住二名当识虚空住则于相无相也常灭则
从本巳来常寂灭也致役乎坤坤西南方也坤也
者地也万物皆致养也二佛一名帝相则虽差别
假名无非帝相也二名梵相则虽藏疾纳汗无非
梵相也说言乎兑兑西方也以出乎震反之则万
物之所入也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世间苦恼
阿弥陀此言无量寿则不见其有出入相而度世
间一切无常之苦恼也战乎乾乾西北方之卦也
昧求之虽大通智胜佛宴坐经八万四千劫终莫
能睹若欲尽其辩慧传之虽十六王子乐说经八
万四千劫终莫能授盖宴坐三昧不过乎默乐说
辩慧不过乎语夫自證者思虑所不能及语默岂
能形容哉然十六王子始称王子渐次出家则称
沙弥勤苦得道乃称菩萨者示此经必须自成熟
而悟非可以三昧求语言传也。】
「诸比丘我今(至)三藐三菩提。」
【论曰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二佛一名阿閦在欢
喜国二名须弥顶震动也动而怖惧也阿閦此言
无动而在欢喜国者也须弥顶则又无动之极也
齐乎巽巽东南方也巽为进退为不果则不能无
所畏者也二佛一名师子音则其音无畏者也二
名师子相则其相无所畏者也相见乎离离南方
之卦也万物皆相见则其相于此辩也二佛一名
虚空住二名当识虚空住则于相无相也常灭则
从本巳来常寂灭也致役乎坤坤西南方也坤也
者地也万物皆致养也二佛一名帝相则虽差别
假名无非帝相也二名梵相则虽藏疾纳汗无非
梵相也说言乎兑兑西方也以出乎震反之则万
物之所入也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世间苦恼
阿弥陀此言无量寿则不见其有出入相而度世
间一切无常之苦恼也战乎乾乾西北方之卦也
音释¶ 第 395b 页 X30-0395.png
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多
摩罗跋此言无垢贤香则不与万物战者也神通
则非万物之所敌也须弥相则毁誉不动而其相
之可见也劳乎坎坎水也北方之卦也万物之所
归也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云自在则
不滞于水者也云自在王则又自在之至也成言
乎艮艮东北方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原始
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而坏世间之所怖畏也佛名
坏世间怖畏则不见其有生死怖畏也第十六我
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释迦牟尼此言能仁寂默娑婆此言堪忍唯能
仁寂默所以于万物终始之际不厌生死不住涅
槃而于忍土成无上正遍正觉救诸苦趣众生也
问曰佛于耆阇崛山说此经计支那国易书未具
也而以此方之易卦释中印秘言乃不自疑乎曰
一切法分四重无碍一曰理无碍二曰事无碍三
曰理事无碍四曰事事无碍若以中印支那语言
为不可交相释则事事为碍也安能达一切法乎
华严论曰阎浮东北艮位也文殊师利童子游行
居止之所以明启蒙之首故名童子菩萨其实为
十方诸佛无性妙慧成佛必由之门众生皆具而
以迷理自惑不见欲见者现行分别是也以定慧
照之即明故艮为止也又曰南无佛陀者南方离
卦离虚其中自心之象也南无此言救我而论释
摩罗跋此言无垢贤香则不与万物战者也神通
则非万物之所敌也须弥相则毁誉不动而其相
之可见也劳乎坎坎水也北方之卦也万物之所
归也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云自在则
不滞于水者也云自在王则又自在之至也成言
乎艮艮东北方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原始
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而坏世间之所怖畏也佛名
坏世间怖畏则不见其有生死怖畏也第十六我
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释迦牟尼此言能仁寂默娑婆此言堪忍唯能
仁寂默所以于万物终始之际不厌生死不住涅
槃而于忍土成无上正遍正觉救诸苦趣众生也
问曰佛于耆阇崛山说此经计支那国易书未具
也而以此方之易卦释中印秘言乃不自疑乎曰
一切法分四重无碍一曰理无碍二曰事无碍三
曰理事无碍四曰事事无碍若以中印支那语言
为不可交相释则事事为碍也安能达一切法乎
华严论曰阎浮东北艮位也文殊师利童子游行
居止之所以明启蒙之首故名童子菩萨其实为
十方诸佛无性妙慧成佛必由之门众生皆具而
以迷理自惑不见欲见者现行分别是也以定慧
照之即明故艮为止也又曰南无佛陀者南方离
卦离虚其中自心之象也南无此言救我而论释
音释¶ 第 395c 页 X30-0395.png
以理方隅定位而论[媲-囟+(色-巴+囚)]以法是真达事事无碍之
旨者也。】
「诸比丘我等(至)而说偈言。
大通智胜佛(至)引入于佛慧。」
【论曰如前偈曰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
无佛皆巳成佛道但一称佛之名则佛道巳成何
其易哉今此偈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
不现前不得成佛道经十劫而坐犹不成道又何
其难也岂一经首尾自相违戾耶经必有旨耶曰
一佛乘唯论知见唯以佛之知见开悟众生故鄙
陋功力取證也华严经曰如来常悯会中一切诸
大菩萨求觅普贤不见其身及座者以功力取證
者也又曰令各生想念殷勤三礼普贤菩萨方以
神通力如应现化者以知见之力了达者也盖智
身不可以三昧处求为智体无住无所依止故若
生想念愿乐即如应现化无有处所依止故犹如
谷响但有应物之音若呼之即应无有处所可得
经言宝所在近不言方所者以此也金刚般若经
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释者
曰若住善法即是善法成就若住恶法即是恶法
成就善恶之法既各成就则真心自应隐没若不
住一切处则真心显露故经过险道止息化城之
众方于自心之外妄见息灭之境作灭度想其可
以语宝所在近之旨哉问曰论称化城一品虽名
旨者也。】
「诸比丘我等(至)而说偈言。
大通智胜佛(至)引入于佛慧。」
【论曰如前偈曰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
无佛皆巳成佛道但一称佛之名则佛道巳成何
其易哉今此偈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
不现前不得成佛道经十劫而坐犹不成道又何
其难也岂一经首尾自相违戾耶经必有旨耶曰
一佛乘唯论知见唯以佛之知见开悟众生故鄙
陋功力取證也华严经曰如来常悯会中一切诸
大菩萨求觅普贤不见其身及座者以功力取證
者也又曰令各生想念殷勤三礼普贤菩萨方以
神通力如应现化者以知见之力了达者也盖智
身不可以三昧处求为智体无住无所依止故若
生想念愿乐即如应现化无有处所依止故犹如
谷响但有应物之音若呼之即应无有处所可得
经言宝所在近不言方所者以此也金刚般若经
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释者
曰若住善法即是善法成就若住恶法即是恶法
成就善恶之法既各成就则真心自应隐没若不
住一切处则真心显露故经过险道止息化城之
众方于自心之外妄见息灭之境作灭度想其可
以语宝所在近之旨哉问曰论称化城一品虽名
音释¶ 第 396a 页 X30-0396.png
策发二乘疲堕而说其实破序品如言执续未尽
之义然何意特于授记品之后说之耶曰一佛乘
之宗建于序品故眉间之光密示此宗无量义处
三昧显说此宗夫密示显说之意既巳传然神颖
妙契者不可以人人求之故又方便譬喻说之既
巳信解授记则是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者毕矣
而破如言之执续未尽之义次于其后固其所也
尚何疑哉。
无尽居士论曰声闻大弟子既授记于未来成佛
然过去现在佛以何为證佛即为说过去无量无
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大通智胜我以如
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偈言曰大通智
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何也
十六王子十方梵天请转法轮佛虽许之而说时
未至故佛法不现前也初转法轮宣说四谛十二
因缘度六百万亿众阿罗汉而巳再转法轮千万
恒沙众于诸法不受亦得阿罗汉而巳至十六王
子出家作沙弥请佛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受请过二万劫巳乃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
经如恒河沙偈佛法现前则向之十六沙弥今谓
之十六菩萨巳六祖曰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
被愚迷染苟非弟子与师宿世因缘正念常住未
尝生灭则何以植德本于沙界种善根于曩劫犹
如今日也且释迦文佛自大通智胜佛时出家教
之义然何意特于授记品之后说之耶曰一佛乘
之宗建于序品故眉间之光密示此宗无量义处
三昧显说此宗夫密示显说之意既巳传然神颖
妙契者不可以人人求之故又方便譬喻说之既
巳信解授记则是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者毕矣
而破如言之执续未尽之义次于其后固其所也
尚何疑哉。
无尽居士论曰声闻大弟子既授记于未来成佛
然过去现在佛以何为證佛即为说过去无量无
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大通智胜我以如
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偈言曰大通智
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何也
十六王子十方梵天请转法轮佛虽许之而说时
未至故佛法不现前也初转法轮宣说四谛十二
因缘度六百万亿众阿罗汉而巳再转法轮千万
恒沙众于诸法不受亦得阿罗汉而巳至十六王
子出家作沙弥请佛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受请过二万劫巳乃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
经如恒河沙偈佛法现前则向之十六沙弥今谓
之十六菩萨巳六祖曰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
被愚迷染苟非弟子与师宿世因缘正念常住未
尝生灭则何以植德本于沙界种善根于曩劫犹
如今日也且释迦文佛自大通智胜佛时出家教
音释¶ 第 396b 页 X30-0396.png
化至此而后声闻授记何其悠久也盖人之贪著
未易遣拂厌苦则欣慕欣慕则著小法佛以是故
说化城采宝之喻先以二乘涅槃息其疲懈而终
示之以佛宝也然则四谛十二因缘者化城也息
于化城而得佛宝故偈曰是十六王子皆得成佛
道法不妄起数不虚设通此则通彼知喻则知实
矣。】
妙法莲华经合论卷第三
* 音释
辎
(音缁)。
断
(去声)。
揣
(楚委切)。
稆
(音鲁)。
畜
(凶入声)。
瘉
(音愈)。
榍
(音屑)。
数
(上声)。
语
(去声)。
悸
(奇寄切音忌心动)。
未易遣拂厌苦则欣慕欣慕则著小法佛以是故
说化城采宝之喻先以二乘涅槃息其疲懈而终
示之以佛宝也然则四谛十二因缘者化城也息
于化城而得佛宝故偈曰是十六王子皆得成佛
道法不妄起数不虚设通此则通彼知喻则知实
矣。】
妙法莲华经合论卷第三
* 音释
辎
(音缁)。
断
(去声)。
揣
(楚委切)。
稆
(音鲁)。
畜
(凶入声)。
瘉
(音愈)。
榍
(音屑)。
数
(上声)。
语
(去声)。
悸
(奇寄切音忌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