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356b 页

天台三大部补注卷第十二
止观 辅行三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

辅行云经中文殊广说下分

应云经中佛为文殊广说下分也经云善男子吾
今为汝说下分宝因缘之相善男子若有一人神
通无碍如文殊师利亦喻于我辩才无碍与我二
人于一劫中常以辩才能为无量无边众生说法
令住一生补处菩萨复尽神通以种种衣服卧具
饮食供养是诸菩萨是人功德宁为多不阿难白
佛言甚多世尊善男子若复有人以华香供养此
经中一四句偈者又供养读诵之者此人功德复
过于我二人所住何况尽形修行读诵耶此人功
德不可称计到住世界者经中说倒立世界竖立
世界此皆校其优劣耳。

分卫
卷十二 第 356c 页 X28-0356.png

分卫此云抟堕言食堕在钵中故也又云分卫此
言乞食或云乞食分施僧尼卫护令其修习道业
故云分卫是则分卫梵音此语皆通也。

彼别行文但推四句

为因心故心为不因心故心为亦因心亦不因心
故心为非因心非不因心故心又上句云初开章
中言兼说默者章字误也应作遮字。

大论二十八师子吼法门

如师子王清净种中生深山大谷中住方颊大骨
身肉肥满头大眼长光泽明净眉高而广牙利白
净口鼻方大厚实坚满齿密齐利吐赤白舌双耳
高上髦发光润上身广大肤肉坚著脩脊细腰其
腹不现长尾利爪其足安立以身大力从住处出
优脊嚬呻以口扣地现大威势食不过时显晨朝
相表师子王力以威獐鹿熊罴虎豹野猪之属觉
诸久睡降伏高强有力势者自开行路而大哮吼
如是吼时其有闻者或喜或怖穴处者隐缩水居
者深入山藏者潜伏厩象振锁狂逸而去鸟飞空
中高翔远逝佛师子吼亦复如是从六波罗蜜古
四圣种大姓中生寂灭大山深浚禅定谷中住得
一切种智头集诸善根颊无漏正见脩目光泽定
慧等行高广眉四无畏牙白利无碍解脱具足口
四正勤坚满颐三十七品齿齐整修不净观吐赤
白舌念慧耳高上十八不共法毛发光润鲜白三
卷十二 第 357a 页 X28-0357.png
解脱门上身肉坚著三示现脩脊明行足腹不现
忍辱腰纤细远离行尾长四如意足安立无学五
根爪利十种力势无量无漏法众具足身诸佛三
昧王等住处出四无碍智频申诸法地中著无碍
解脱口依是十力广大力度众生时不过示一切
世间天及人晨朝相显诸法王德威诸外道论议
师党邪见之属觉诸众生四谛中睡降伏吾我著
五阴者惰慢力开异学路论议诸邪见道行邪者
怖畏信正者欢喜钝者令利安慰弟子破坏外道
长寿诸天久受天乐则知无常如是众生闻四谛
师子吼皆生厌心生厌心故得离得离故而入涅
槃是名众中师子吼也。

大经二十七波利树法门

三十三天有波利质多树其根入地深五由旬高
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叶熟则黄诸天见巳
心生欢喜是叶不久必当堕落其叶既落复生欢
喜是枝不久必当变色枝既变色复生欢喜是色
不久必当生疱见巳复喜是疱不久必当生觜见
巳复喜是觜不久必当开敷开敷之时香气周遍
五十由旬光明远照八十由旬尔时诸天夏二月
时在下受乐我诸弟子亦复如是叶色黄者喻我
弟子念欲出家其叶落者喻我弟子初剃须发其
色变者喻我弟子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初生疱者
喻我弟子发菩提心觜者喻于十住菩萨得见佛
卷十二 第 357b 页 X28-0357.png
性开敷者喻于菩萨得三菩提香者喻于十方无
量众生受持禁戒光者喻于如来名号无碍周遍
十方夏三月者喻三三昧三十三天受快乐者谕
于诸佛在大涅槃得常乐等言象身法门义甚委
悉者然彼经云其象六牙七支拄地言七支者尼
乾经云彼大象宝七支善住所谓四足首及阴尾
是为七支。

优波斯那

本行集云优波斯那隋云最上征将请观音经云
王舍大城有一比丘名优波斯那又云七言偈是
护法者偈云我敕提头赖吒等慈心拥护受持经
有二十六行偈又云经中初托优波斯那是自请
者即优波斯那问云眼与色相应云何摄住等也
具在百录者百录请巳方具杨枝又以系念为坐
禅更加诵经为第十耳正行仪者南山律师所撰
文有二卷今时律肆皆阙此文也修于幻化者经
云如幻如化如谷响等也止观云如芭蕉坚露电
等者坚字误也应作树字经云如空谷响如芭蕉
树乃至云如幻如化如露如电也又亦可作如字
也心脉者经云从于心端四十脉下取一中脉令
气从中安隐得至十四脉中从大脉出至于舌脉
等也脩罗一道有无者即大经中云诤论所收也。

八寒八热如释签第四

文在第七八热地狱各有十六小狱以为眷属一
卷十二 第 357c 页 X28-0357.png
等活二黑绳三众合四嗥叫五大叫六炎热七极
热八无间此为八热地狱也一頞部陀二尼剌部
陀三颇哳吒四[腕-夗+隹][腕-夗+隹]婆五虎虎婆六嗢钵罗七钵
特摩八摩诃钵特摩此为八寒地狱也。

生与人事死尚未知

应云此尚未知文出论语今但撮略其意用之耳。

止观云[杀-殳+又]诸结贼

[杀-殳+又]应作杀。

辅行云七佛神咒经中初明七佛各有陀罗尼及说
功德以为忏法

第一维卫佛所说有一万八千病以一咒治之名
苏卢都诃此云梵音决定第二式佛所说陀罗尼
名胡苏多此云除一切郁蒸热恼第三随叶佛所
说神咒名蜜奢兜此云金鼓第四拘留秦佛所说
陀罗尼名金刚幢第五拘那含牟尼佛所说陀罗
尼名声振十方第六迦叶佛所说神咒名极济群
生第七释迦如来所说神咒名金光照辉具如经
中。

三十五佛

释迦佛金刚不坏佛宝光佛龙尊王佛精进军佛
精进喜佛宝火佛宝月光佛现无愚佛宝月佛无
垢佛离垢佛勇施佛清净佛清净施佛海留那佛
水天佛坚德佛栴檀功德佛无量掬光佛光德佛
无忧德佛那罗延佛功德华佛莲华光游戏神通
卷十二 第 358a 页 X28-0358.png
佛财功德佛得念佛善名称功德佛红炎幢王佛
善游步功德佛斗战胜佛善游步佛周匝庄严功
德佛宝华游步佛宝莲华善住婆罗王佛。

付法藏中灭重罪巳时人名为清净律师

传云阇夜多尊者有大功德世尊所记最后律师
曾于众中有一比丘其嫂至寺持食饷之淫火炽
盛便共交通犯重禁巳寻自悔责我大愚痴造斯
恶业吾今定非沙门释子衣钵置于三奇枝上处
处游行高声唱言我是罪人不应复著佛法染衣
为衅既重必入地狱当于何处而得救护时阇夜
多语比丘言汝今若能随顺我语当令汝罪而自
消灭比丘欢喜白言受教时阇夜多即以神力化
作火坑其焰猛盛令此比丘自投其中尔时比丘
为灭罪故举身投入大火坑内是时猛焰变为清
凉才齐其膝都不伤害时阇夜多告比丘言汝以
善心至诫悔过所有诸罪悉巳摧灭即为说法得
阿罗汉以是因缘世皆号为清净律师音义中说
奇字误也正应作歧歧分也对俗辨边非无凭据
者萨婆多论白衣五戒八戒破于重者同名边罪
若乃出家不得戒矣今优婆塞既云得字不障受
戒此依大乘虚空藏耳非小乘也故知边罪非独
是于比丘舍戒欲更重受名为佛海边外人也下
文又云相部对内虽异于此其如南山有教可凭
请细思之亦是犯重失戒之文具如文句补注中
卷十二 第 358b 页 X28-0358.png
引大涅槃经诤论中辨犯重失戒及不失戒自谓
不舍者舍即是失自谓不失也又上文云其处杂
秽者恐误也应云人之间杂厕其上也非谓杂秽
名杂也金光明云杂厕间错岂亦杂秽乎。

若准律文一支一境虽复巳坏馀支馀境犹转如故

新婆沙云七支戒一一于一切有情处得而所得
是一于一有情所犯一支戒时于一切处此一支
戒断馀六犹转又七支戒一一于一切有情处得
而所得各异如有情数量得戒亦尔于一有情所
犯一支戒时即此一有情处一支戒断馀六犹转
馀有情处七支皆转若尔云何通世尊所说若犯
学处非苾刍耶答依胜义苾刍言非苾刍耳有馀
师说别解脱律仪随因差别成二十一若于一有
情由贪烦恼犯一支戒时于一有情处无贪所生
一支戒断馀二十种如先犹转也转动也运也发
生不断也故旧也初也犹尚发生清净戒德如初
受时也故云犹转如故焉南山引萨婆多云宁可
一时发一切戒不可一时犯一切戒且如淫戒女
人身上发得二十一戒男子身上得十四戒今或
贪心犯一女一道但名污一淫戒比丘自馀诸淫
戒戒体光洁无行可违称本受体如忏初篇还得
清净不言更受由有本戒故也二十一戒者身口
七支以贪嗔痴起故成二十一也以贪嗔痴三毒
作单三复三具足一以成七历一女淫支二道成
卷十二 第 358c 页 X28-0358.png
三七二十一戒男除小便道但十四戒耳今准义
张三毒互起二三等分应有七门女人九处男子
八处七毒历之女人身上得六十三戒男子身上
以巳七毒恼他得五十六戒非情戒境各得七戒
女人身上有三淫处男子有二以三毒单配则女
人得十八戒男子十五戒三处谓大小便道及口
淫处分三并杀盗妄成六以贪嗔痴历之成三六
十八戒十五者但除小便道中三戒并酒三戒则
于一切女人上各得二十一戒男上得十八戒以
三毒作单三复三具足者一名为七门九处八处
者七支中女开淫支成三男开成二故六十三者
七九以成之也五十六者七八而成之也。

不同小乘或言识见或言根见

成论根无知品问曰经中说以眼见色不应取相
耳等亦尔又眼等名根眼能取色答曰经中佛自
说眼是门为见色故是故非能见以眼为门识于
中见故言眼见耳等亦然此则成论立识为能见
也正理论阿毗达磨论婆沙论发智论皆言二眼
见色婆沙问曰谁能见色为眼根见为眼识见为
与眼识相应慧见为心心所和合见耶答眼根能
见乃至云若眼识见谁复能识若慧见者谁复能
知若心心所和合能见诸法一一业用不同于中
定无和合见义是故眼根独名能见此等论文立
根能见也破立之辞具在诸论盖空有二宗互执
卷十二 第 359a 页 X28-0359.png
诤耳显宗论说眼根极微居眼星上对向自境傍
布而住如香菱华清彻膜覆令无分散有说重累
如丸而住体清彻故如秋泉池不相障碍耳根极
微居耳穴内旋环而住如卷桦皮鼻根极微居鼻
頞内背上面下如双爪甲舌根极微布在舌上形
如半月当舌形中如毛端量非为舌根极微所遍
身根极微遍住身分如身形量女根极微形如𣞙
鼓男根极微形如指錔一家诸文或言极微是故
于此因便须知所以引之馀如论说又云馀之四
缘与眼不别者且从耳说也若鼻舌身则又除空
缘也又上文云先牒四运而为观境等者今谓止
观云初论眼受色至四运心即所观境也皆不可
见即性空也亦不得不见即相空也此论所观之
色性相二空耳又反观去明能观之心毕竟空寂
具含二空也是故结云所观色与空等能观色者
与盲等者也即觉色之心也既云能所与空盲等
即是能所俱用空观也根尘空明各各无见等者
总推五缘皆空也亦无分别者识缘空也记中所
释更请详之。

此依经部

佛去世后四百年中从说一切有部分出此部唯
立一藏即一经藏也所以然者经是根本律及毗
昙还解经义既不出经是故唯立一经藏也又下
文引大经二十八者误也文在二十三耳五见者
卷十二 第 359b 页 X28-0359.png
十使中上五利使也四句者即色离色亦即亦离
不即不离也下文四句亦然也身死无常身死不
灭者此既外道新常邪见而人多不悟南史范缜
字子真谤云无佛又著神灭论谓神即形也形即
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时太原王琰作论
诫之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范缜
复讥之曰呜呼王子如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
杀身以从之又北史李士谦字子约义谈名理尝
有客坐不信佛家报应义士谦谕之曰积善馀庆
积恶馀殃岂非休咎耶佛经云轮转五道无复穷
巳此则贾谊所言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
之谓也佛道未来而贤者巳知其然矣至若鲧为
黄能褒君为龙牛哀为猛兽彭生为豕如意为犬
邓艾为牛羊祜前身李氏之子此非佛家变化异
形之谓乎客曰邢子才云岂有松柏后身化为樗
栎仆以为然士谦曰此不类之谈也变化皆由心
作木岂有心乎客又问三教优劣士谦曰佛日也
道月也儒玉星也客亦不能难而止次文又云瓶
处如者如即空也又止观次文云虚忽者忽字当
为豁字。

大品云一切法趣一法大论两文共释此句等

此文恐误大论文中自举经云菩萨为世间趣故
发菩提心云何菩萨为世间趣故发菩提心须
菩提菩萨得菩提时为众生说色趣空受想行
卷十二 第 359c 页 X28-0359.png
识乃至一切种智亦然为众生说色非趣非不趣
何以故是色空相非趣非不趣四阴乃至一切种
智亦然如是须菩提菩萨为世间趣故发菩提心
何以故一切法趣空是趣不过何以故空中趣非
趣不可得故须菩提一切法趣无相是趣不过何
以故无相中趣非趣不可得故一切法趣无作乃
至一切种智等亦然今略不引然止观第四弃盖
文中但是引于大品经耳请细详之。

如大经中有四善事堕三恶道

一为胜他故读诵经典二为利养故受持禁戒三
为他属故而行布施四为非想故系念思惟下文
云言他属者施物本为摄他从巳今以他属为三
善者且约施边从事而说若从心说则属三恶虽
生善道世世相染意令他属而反属魔又止观次
文云破四运诸恶觉观等者恐讹略也准下持戒
清净中文不杂即是定共戒耳不应为二也又无
著戒于思惑无染耳不应云分别种种无滞也智
赞乃是为佛所赞耳自在乃是于世自在耳第九
乃是随定戒随楞严之定也第十乃是具足戒中
道之戒无戒不备故也今文但云究竟戒耳故知
讹略也。

若如大师诵经观法则事理具足

先具威仪次想座众然后运心修习三观六波罗
蜜自行利他三因具矣乃涉诸位序正流通广运
卷十二 第 360a 页 X28-0360.png
慈悲起弘大愿具如彼云今略之耳威仪等事也
三观等理也又云纵容者纵字应作从字又下文
云四相品中者误也文在四倒品末耳又次文云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乐字去声故大经云一切世
间无处不有生老病死而我此身无处不生若世
间中无处不有生老病死而我云何乐于世间故
知乐字须去声呼央掘摩罗此云指鬘又云一切
世间现也四韦陀者一亿力明事火等法二耶爰
明祠祀等法三阿他明战斗等法四三摩明异国
等法韦陀亦言毗陀此云智论又西域记云四吠
陀一寿谓养生等法二祠谓祭祀等法三平谓卜
占等法四术谓禁咒等法税一指者经音云赋敛
也。

和尚

此云近诵以弟子年少不离于师常逐常近受经
而诵故也。

鸯掘闻巳以佛力故令悟梵本中语如来出世亿劫
乃值未度者度有见佛者即为说灭走逐不及必是
如来舍剑深坑有妇人胎产甚难见佛佛言贤圣巳
来不曾杀人妇人无他诸比丘问佛本缘等

此一段文简略难见其中文字颇有脱误学者临
文甚多壅滞今准经文正而补之增一阿含三十
一云央掘闻佛说偈之后即作念言取所生母及
沙门瞿昙杀者当生梵天上是时佛作威神神识
卷十二 第 360b 页 X28-0360.png
霍㥉诸梵志书籍亦有此言如来出世甚为难遇
时时亿劫乃出现耳彼出世时不度者令度不解
脱者令解脱彼说灭六见之法云何为六言有我
见即说灭我见之法无有我者亦与说灭无有我
见之法言有我见无有我见亦与说灭有我见无
我见之法复自观察说观察之法自说无我之法
亦非我说亦非我不说之法若如来出世说此灭
六见之法又我奔走能及象马车乘然此沙门行
不暴疾而我走奔不能及之此必是如来是时央
掘便说偈言尊今为我故而说微妙偈恶者令识
真皆由尊威神即时舍利剑投于深坑中央掘入
城乞食见有妇人临产甚难见斯事巳即往佛所
白世尊言我于向者入城乞食见一妇人身体重
妊我作是念众生受苦何至于斯世尊告言汝今
往彼告妇人言我从贤圣生巳来未曾杀生持此
至诚之言使此母人胎得无他央掘依教向母人
说时母人胎即得解脱时诸比丘白世尊言央掘
本作何功德今日聪明端正希有复有何恶今日
杀生不可称计复何因缘值佛得道佛告比丘迦
叶佛后有一国王名为大果无有子息祷求男女
时王夫人遂生一男王后遂与太子纳妃太子自
后作无道行荒淫诸女国人遂取太子杀之太子
临死作是誓曰诸人杀我使我将来当报此怨又
复令我值遇真人速得解脱于时大果王者今央
卷十二 第 360c 页 X28-0360.png
掘师是也于时太子者今央掘是也于时国人者
今被杀者是也于时所愿值真人故今得值佛成
阿罗汉巳上撮出彼经大意请以斯文对当消释
辅行所引自见有误兼知简略难见者也。

和须蜜多

亦婆须蜜多观法师云此翻世友亦云天友随世
人天方便化故云耳。

嚬申

展舒四体通畅之状也。

此是实行亡犯济物

戒疏云大士为物种种运为皆得声闻自度必依
规矩大士不畏罪但令前人得益即便为之故瑜
伽云若诸菩萨安住净戒方便利他于诸性罪少
分现行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谓如菩萨见劫盗贼为贪财故欲杀多生或复欲
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复欲造多无间业见是
事巳发心思惟我若断彼恶众生命则堕地狱如
其不断无间业成当受大苦我宁杀彼堕那落迦
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思巳深生惭愧以怜悯
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
功德杀既如此盗淫妄等亦应准说又下文云为
六度下结成三三昧等恒沙佛法者恐误也准前
文意涅槃二乘也四德通佛也六度三藏菩萨也
三三昧通菩萨也恒沙佛法别菩萨也。
卷十二 第 361a 页 X28-0361.png

傅大士独自诗云独自精等

前第三卷巳引大士独自作诗以證唯识四运推
检四性叵得是故今文所引恐烦又复今文既是
解释唯识历事四运推检于作受中而修三观其
意同前第三卷中所引无别又义例中亦引大士
独自作诗以證唯识四运推检四性叵得故今所
引恐是文误若作本末相映理事不二说者亦可
引于独自精诗真如观理以显唯识四运推检四
性叵得也。

五无间

若从业因而说即五逆罪招无间苦若从感果而
言有五无间或引成论云一趣果无间舍身生报
故二受苦无间中无乐故三时无间定一劫故四
命无间中不绝故五形无间如阿鼻相纵广八万
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满故七识者涅槃疏云色无
色定及五道为七识处八禅并欲界为九众生居
委如文句记补注中辨。

无记

观法师云不可记录故名无记善恶之法可以记
录故名有记唯识论云善恶有爱非爱果及殊胜
自体可记莂故名为有记此非善恶故名无记无
记有二所谓有覆及以无覆覆谓染法障圣道故
又能蔽心令不净故此识非染名为无覆摄论亦
云应知无染名为无覆即是无染无记故也。
卷十二 第 361b 页 X28-0361.png

辛有伊川等

辛有者大夫辛有也伊川者有伊川洛川也六浑
者六亦作陆地理志云在弘农郡也犬戎者戎狄
夷狄也周曰猃狁尧曰熏粥秦曰匈奴也綖字应
作线字思箭切故汉书云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
王刘氏不绝如带注云微细也若作綖字余战切
亦通平声冕前后垂也又下文云容綖者亦恐当
为线字也荒服者尚书云五百里荒服政教荒忽
因其俗而治之以服王事也西伯即文王也陈留
尉氏皆县名也信宿者再宿曰信也诗云有客宿
宿言再宿也今文所引晋书阮籍列传文字稍有
不同今具录之请以对当记中所引自见异同列
传云容貌瑰杰又云累月不出又云经日忘归又
云天下多故又云乘驴到郡又云虽不拘礼教而
性至孝又云正与人围棋又云饮酒二斗又云籍
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
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
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
雠又阮籍兄子咸字仲容列传云诸阮皆能饮酒
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杯觞斟酎以大盆盛酒
圆坐相向大酌更饮怀悯至孝武来一十五帝者
西晋四帝一武二慧三怀四悯东晋十一帝一元
二明三成四康五穆六哀七废八简文九孝武十
安十一恭悯帝之时晋国亡者怀帝之时刘矅石
卷十二 第 361c 页 X28-0361.png
勒寇掠入京焚宫庙逼妃后帝遂遇弑悯帝立刘
矅逼京师内外断绝每一斗米直二两金城中饿
死人皆相食帝乃乘羊车肉袒㘅壁降于刘矅刘
聪为聪所弑西晋遂亡五胡者前赵刘元海据平
阳后赵石勒据襄国后魏拓跋初都平城后都洛
邑前秦符坚后秦姚苌并据长安五马一马者东
晋元帝名睿即西晋琅琊武王之后恭王之子也
西晋丧乱天下沦没惟琅琊西阳汝南南顿彭城
等五王获济江表而睿首墓为元帝矣至孝武来
仍多酒色由兹祚倾者孝武讳昌明简文第三子
初简文见谶曰晋祚尽昌明及帝之在孕也李太
后梦神人谓之曰汝生男当以昌明为字及产东
方始明因以名焉简文悟乃流涕简文崩孝武立
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引沙门居之后乃溺于
酒色为长夜之乐及末年有长星昼见帝甚恶之
夜于华林园举酒祝之曰长星劝汝一杯酒自古
岂有万岁天子乎大白连年昼见地震水旱于时
后魏始兴代王圭称魏帝符坚帅众寇淮南慕容
冲僣帝位孝武在位二十四年崩年三十五而晋
祚乃倾及安帝立桓玄不臣迁帝于寻阳宋高祖
刘裕起义兵破桓玄至恭帝禅于宋莅音利临也
氛音芬祲子鸩切妖气也日旁气也亦子心切列
传具云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
敛迹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
卷十二 第 362a 页 X28-0362.png
咏以乐当年耳寻被苏峻作难者苏峻字子高明
帝崩成帝立苏峻反麾戈接于帝座突入太后后
宫左右侍人皆遭逼掠太后以逼辱忧崩峻乃迁
帝于石头帝哀泣升车百姓号哭时庾亮等帅舟
师攻苏峻遂斩之脔割其肉焚其身骨朔野者北
方也邑外曰郊郊外曰牧牧外曰野鲜卑者东胡
国之别支也依鲜卑山故以名也爝火炬火也酣
胡甘切乐酒也玺音徒王者印也黑衣当王者周
武帝并北齐文宣帝高洋信谶纬云自古相传黑
者得也谓有黑相必得天下遂以衣物旗帜并皆
为黑用期谶也僧稠禅师身著黑衣所以疑之或
以高洋字与羔羊字声同即是黑也此乃高洋自
与谶符也或以隋高祖于周时大统七年生于冯
翊般若寺紫气充庭袭爵为隋国公后受周禅与
谶符也。

张宾元嵩

高僧传元释卫元嵩益州城都人少出家为亡名
法师弟子聪颖不偶尝以夜静侍傍曰世汹汹贵
耳贱目即知皂白其可得哉亡名曰汝欲名声若
不佯狂不可得也嵩心然之遂佯狂漫走人逐成
群及亡名入关乃移住野安寺后著俗服至于关
中又与道士张宾密加扇惑上废佛法事帝信其
言便行屏削及至隋朝开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
日而还云见阎王王问曰卿父作何官答曰臣父
卷十二 第 362b 页 X28-0362.png
在周朝为司命上士王曰若然错追汝也可速放
还又问曰卿识周武帝否答曰曾任左武侯司法
恒在阶陛甚识之也王曰可往看之有吏引至一
处门窗椽瓦并用铁作于铁窗中见一人极瘦身
作铁色著铁枷锁祈见巳乃泣曰大家何苦如之
答曰我信卫元嵩言毁于佛法故受斯苦祈曰大
家何不注引卫元嵩来答曰我寻注之然曹司处
搜求乃遍三界而云不见若其朝来我暮得脱卿
今若还语世间人为元嵩作福早来相救如其不
至解脱无期此则元嵩权为逆耳南山编入感通
传中又如唐太史传弈自武德初至贞观十四年
常毁佛僧其年秋病卒后人梦见一处多是先亡
者乃问传弈毁佛之事答云巳配越州作泥人也
按泥人者谓泥犁中人矣此则实为造逆也周武
帝毁佛帝崩后隋仆射齐公亲见文帝问死者再
活人云初见周武帝帝云为我上闻大隋天子云
昔与我共食仓库玉帛我灭佛法今受大苦可为
我作功德文帝由是出敕普天下人人出一钱为
之追福焉。

笑道论三卷三十六篇

三卷用笑道家三洞之名三十六篇用笑道家三
十六部之号洞者明彻也一曰洞真二曰洞玄三
曰洞神习此之三明彻道也道家见佛经有十二
部之名遂乃窃之两倍加添乃云三十六部故也。
卷十二 第 362c 页 X28-0362.png

道教摄在九流之内

汉书有九流一儒流顺阴阳陈教化述唐虞之政
宗仲尼之道焉二道流守弱自毕陈尧舜揖让之
德奉周易之谦恭也三阴阳流顺天历象敬授民
时矣四法流明赏敕法以助礼制耳五名流正名
列位言顺事成矣六墨流清庙宗祀养老施惠也
七纵横流谓受明使专对权事焉八杂流兼儒墨
之诠含名法之训知国大体事无不贯矣九农流
劝励耕桑备陈食货耳且夫儒者乃用三皇五帝
以为教主尚书序云三皇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
也五帝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以兹坟典化于
天下是故儒宗得为一教仲尼孟轲而下但是传
儒教之人耳尚非教主沉其馀哉故云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
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
论坟典等佛是法王说十二部经八万法藏教化
众生故称释教以此观之教只有二焉其如道教
判入儒流耳若以老子为教主者老子非是帝王
若言别有天尊为教主者且五经正典三皇以来
殊无所载别有天尊在于天上垂教布化若言道
经有天尊之号者斯乃三张而下伪自撰立耳岂
堪作證乎。

远法师有抗帝论等

周武帝云真佛无像遥敬表心佛经广叹崇建图
卷十二 第 363a 页 X28-0363.png
塔庄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慧愚人
向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故须除荡凡是经像皆
毁灭之父母恩重沙门不敬勃逆之甚国法不容
并退还家用崇孝始朕意如此僧众如何于时乃
有慧远法师出众抗云真佛无像诚如圣旨但耳
目生灵赖经闻佛藉像表真今若废之无以兴敬
帝曰虚空真佛咸自知之未假经像远云汉明以
前经像未至此土含生何故不知虚空真佛帝无
所答远又抗云若不藉经教自知有法者三皇以
前未有文字人应自知五常等法当时之人何为
但识其母不知其父同于禽兽帝又无答远又抗
云若以形像无情事之无福故须废者国家七庙
之像岂是有情而妄相尊事帝不答此难乃云佛
经外国之法此土不须故废之耳七庙上代所立
朕亦不以为是将同废之远云若以外国之法非
此土所用者仲尼所说出自鲁国秦晋以地亦应
废而不行又以七庙为非将欲废者则是不尊祖
考祖考不尊则昭穆失序昭穆失序则五经无用
前存儒教其言何在若尔则三教同废将何治国
帝曰鲁邦之与秦晋封域乃殊莫非王者一化故
不类佛经七庙之难帝不能答远云若以秦鲁同
遵一化经教通行者震旦之与天竺国界虽异莫
不同在阎浮四海之内轮王一化何不同遵佛经
而令独废帝又无答远云退僧还家崇其孝者孔
卷十二 第 363b 页 X28-0363.png
经亦云立身行道以显父母即是孝行何必还家
帝曰父母恩重交资色养弃亲向疏未成至孝远
云若如所言则陛下左右皆有二亲何不放之乃
使长役五年不见父母帝曰朕亦依番上下得归
侍奉远云佛亦听僧冬夏随缘修道春秋归家侍
养故目连乞食饷母如来担棺临葬此理大通未
可独废帝又无答远乃抗云阶下今恃王力自在
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
得不怖帝作色大怒直视于远乃云但令百姓得
乐朕亦不辞地狱之苦远云陛下以邪法化人现
种苦业当共陛下同入阿鼻有何乐耶帝理屈言
前更无所答但云僧众且退有司录取论僧姓字
帝巳行虐关陇佛法诛除略尽既克齐境还唯毁
之有前僧任道林上表请开佛法事言东巡者即
是巡邺克齐除佛珍法也毁佛灭法未盈一年疠
气内蒸身疮外发恶相巳显无悔可追遂乃崩亡
天元嗣位有前僧王明广答卫元嵩上破佛法事
书以开佛法具在南山广弘明集今不烦录梁末
都东城者弘明集云梁末为僧耳萧[察-示+言]是武帝之
孙昭明太子之子即帝位年号大定岿是察子嗣
位年号天保在位二十三年北齐文宣帝年号亦
称天保但至十年帝崩周武帝初立年号保定至
五年改为天和至三年八月于大德殿集文武僧
道亲自讲礼记四年二月集百僚僧道讨论释老
卷十二 第 363c 页 X28-0363.png
建德元年正月帝幸立都观讲说公卿道俗论难
事二年十二月集百官僧道辨三教先后以儒为
先道次释后三年五月灭佛道二教六月乃立通
道观四年伐齐五年六年灭齐改号宣政元年六
月帝崩年三十六太子即位改元大象又改大成
寻传位于子自称天元皇帝十月初复佛道二尊
像至静帝二年六月复佛道二教言五典者五部
律也都上一十五事者准弘明集有十七事谓劝
行平等劝不平平劝行大乘劝念贫穷劝舍悭贪
劝人发露劝益国民劝僚为民劝人和合劝因爱
贪劝立市利劝行敬养劝立无贪三藏劝少立三
藏劝寺无军人劝僧训僧劝敬大乘诚大唐秘书
监虞世南尝为帝王略论云公子曰夫以周武雄
材武艺身先士卒若天假之年尽其兵算必能平
一宇内为一代之明主乎先生曰周武骁勇果毅
有出人之材略观其卑躬励士法令严明虽勾践
穰苴无以过也但攻取之规有称于海内仁慧之
德无闻于天下此猛将之奇材非人君之度量也
公子曰其毁灭二教是耶非耶先生曰非也公子
曰请闻其说先生曰释氏之法则空有无滞人我
兼忘超出死生归于寂灭象外之谈也老子之义
则谷神不死玄牝长存长生久视腾龙驾鹤区中
之教也至于止恶尚仁胜残去杀并有益于王化
无乖于俗典今以众僧犯律道士违经便谓其教
卷十二 第 364a 页 X28-0364.png
可弃其言可绝何异责捣抗而废尧怨有苗而黜
禹见瓠子泛滥远塞河源睹昆岳之方阳遽投金
燧曾不知润下之德有利巳深变腥之用其功甚
博并蛙观海跼于所见轮回长夜之迷自贻沉溺
之苦疑误学者良可痛焉后魏第三帝太武讳焘
即位改元为始光诏诸州坑沙门毁佛教分遣将
士烧掠寺舍后有僧号白足杖锡宫门帝大怒乃
命斩之屡斩不断帝乃延请上殿顶礼悔过此与
周武异焉虽然亦遘厉疾而终至文成皇帝复兴
也大唐武宗名炎穆宗第五子年二十七即位改
元会昌在位六年谥曰昭肃初武宗在藩时颇好
道术修摄之事即位之年秋九月召道士赵归真
等八十一人入禁中帝亲受法箓右舍遗王哲上
疏言王业之初不宜崇信过当疏奏不省六月以
衡山道士刘玄靖为银青光录大夫左补阙刘彦
谟上疏切谏不纳乃贬彦谟为河南府户曹四年
三月以道士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帝
时志学神山师事归真归真乘宠每对排释教帝
颇信之五年正月敕造望仙台于南郊坛时赵归
真特承恩礼谏官上疏论之不纳遂与罗浮山道
士邓元起等胶固排毁释教而坼寺之请行焉四
月捡括天下寺院及僧尼人数七月并省天下寺
院其上州各留寺一所上都下都每街留寺两所
名留僧三十人天下所废寺院铜像等委盐铁使
卷十二 第 364b 页 X28-0364.png
铸钱其铁像等铸为农器金银像等销付度支衣
冠士庶之家所有金银像等敕出后限一月日纳
宫如违依禁铜法处分其天下所坼寺院计四千
六百馀所僧尼还俗者计二十六万五百人六年
三月帝服食药躁喜怒失常疾既笃甚旬日之间
口不能言宰臣请见不许中外莫知安否人情于
是危惧其月二十三日崩时年三十三史臣曰徒
见萧衍姚兴之谬学不悟秦皇汉武之非求遂惑
左道之言偏斥异方之说况天竺西来之教向欲
千年蚩𧈪之民习以成俗畏其教甚于国法乐其
徒不异登仙安可一朝隳残燔弃结怨于膜拜之
流犯怒于鄙夫之口哲王之举不骇物情前代存
而勿论实为中道矣宣宗名忱宪宗第十三子会
昌六年三月即位时年三十七改元大中五月赦
书于左右两街各添置佛寺八所遂诛道士刘玄
靖等一十二人以其左道邪说惑于武宗废毁释
教故也仍敕会旨季年并省寺宇虽云异方之教
无损为理之源中国之人久行其道釐革过当事
体未弘其天下州府灵山胜境应会昌五年所废
寺宇如有宿旧名僧复能修创一住住持所由不
得禁止帝雅好儒士留心贡举有时微行人间采
听舆论以观选士之得失凡对臣僚肃然拱揖鲜
有轻易之言大臣或献章疏即烧香与手而览之
当时以大中之政有贞观之风焉十馀年间颂声
卷十二 第 364c 页 X28-0364.png
载路帝道皇猷始终无缺虽汉之文景不足过也
谥曰圣武献文皇帝庙号宣宗史臣赞曰季之英
主实惟献文秕粺尽去淑匿斯分河陇归地朔汉
消氛到今遗老歌咏明君今试论之武宗谓释教
蠹耗国风坏法害人遂行废毁方及半年疾笃暴
崩而于民有何利于国有何益耶宣宗兴复圣寿
满五十在位十四年而帝道皇猷始终无缺岂非
佛教有利于国有益于民乎是知吾佛之教至神
之化虽三遇毁而三益振非大圣之灵通其孰臻
于此乎宪宗元和十四年正月凤翔法门寺有护
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佛指骨一节上令中使杜
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华迎入大内留禁中三
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韩愈
为刑部侍郎乃上表论谏其表谓佛是夷狄之法
又谓昔者黄帝在位一百年年一百一十岁以至
周穆王在位百年等其时未有佛法自后汉明帝
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十八年耳宋齐梁陈元魏
巳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
年后为侯景所逼饿死国灭又谓佛不服先王之
法服不道先王之法言又谓佛不知君臣父子之
道又谓佛骨枯朽凶秽乞付水火永绝根本又谓
佛如有灵凡有祸福宜加臣身表奏宪宗大怒将
加极法之刑裴度崔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
罪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
卷十二 第 365a 页 X28-0365.png
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至夭
促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
于时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愈罪太重因
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剌史愈至潮州上表谢曰臣
以诳妄赣愚不识礼度上表论佛骨事言涉不敬
正名定罪万死犹轻陛下哀念谓臣言虽可罪心
亦无他特屈刑章以臣为潮州剌史圣恩弘大天
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臣愈诚惶诚恐顿首
顿首乃至云穷思必精以赎罪过怀痛穷天死不
闭目伏惟皇帝陛下哀而怜之表上宪宗谓宰臣
曰昨日得韩愈表因思其谏佛骨事大是爱我我
岂不知然愈为人臣不当言人主事佛乃年促也
我以是恶其容易上欲复用韩愈故先语及观宰
臣之奏对而皇甫镈对云愈终太狂疏且可量移
一郡乃授表州剌史今试论之韩愈谓奉佛帝王
寿促而宪宗巳责之今更诘曰三代以前何但未
有佛教亦乃未有老聃孔子汉明之后不独佛法
西来亦有儒老之教何得谓三代之前无佛而国
永汉明之后有佛而寿促耶执此邪见业报非轻
而韩愈谓佛如有灵祸福宜加臣身且佛爱恶巳
忘岂祸福于物但毁赞由人自招损益耳愈既毁
佛将受极刑贬为潮州剌史岂非殃及自身乎至
潮州上表谢过悔责乃授表州剌史岂非福及自
身乎史臣谓韩愈毁佛其道未弘诚哉是言也韩
卷十二 第 365b 页 X28-0365.png
愈又谓佛是夷狄之法委如玄签补注及此下文
补注中辨佛是中天竺国非夷狄之法韩愈狂妄
不辨方隅谬谓夷狄亦如破邪辩正等论斥之韩
愈又谓佛不服先王之法服不道先王之法言不
知君臣父子之道此亦狂妄之甚不曾披读佛教
不达死生之理贬量大圣法王萧瑀所谓阿鼻地
狱正为斯人而设矣岂虚言哉韩愈又谓佛骨枯
朽乞付水火永绝根本今谓枯朽之骨安得至今
不坏圣宋太宗真宗仁宗三圣皇帝偈颂赞于释
迦佛牙水火何能绝于根本韩愈小臣邪见狂妄
一至于此悲夫悲夫城隍者城池也有水曰池无
水曰隍也六合者天地四方也庄子云六合之外
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论而不议也轗轲多迍
也嚬者庄子文中作膑音义云蹙頞也今多用颦
字颦眉蹙也呻者吟也西施越之美女也既病心
痛嚬眉苦之体貌端正虽嚬益美人徒效之岂同
西施嚬之美哉毛嫱者嫱在良切古之美人也即
越王美姬也丽姬者上力知切晋献公夫人也庄
子齐物篇作此云也邻女者即丑人也夫三皇巳
下之文皆庄子正文非注辞也文在庄子天运篇
也柤侧加切橘居聿切抽余救切此之四味甘苦
异也龁痕没下结二切齧也啮六狡切正作咬挽
无远切猿音袁狙十馀切衣于既切恶耶者耶字
应作邪字似嗟切止观云黄龙汤者大便汁也神
卷十二 第 365c 页 X28-0365.png
农本草注云时行大热饮粪汁亦愈今近城寺别
塞空罂口内粪仓中积年得汁甚黑而苦名黄龙
汤治温病垂死皆差人初头痛直饮尿数升亦多
愈也。

若未行唯说则同梨吒违僧屏谏但结提吉

四分律云有一比丘字阿梨吒生恶见言佛说淫
欲非障道法比丘白佛佛即结戒令诸比丘白四
羯磨诃谏梨吒所言屏者先于屏处而诃谏之谏
而不从乃于众中而诃谏之故云僧也若于屏谏
以至僧谏第一作白及二羯磨皆是吉罗三羯磨
竟犯波逸提若言淫欲不障道者一突吉罗作白
巳舍二突吉罗一羯磨竟三突吉罗二羯磨竟四
突吉罗此则但说淫不障道犯于提吉若行淫欲
此则自犯波罗夷也大论云佛法有二种小乘大
乘小乘中薄福之人三毒偏多如婆差经中佛说
我白衣弟子非一非二乃至出五百人受赤栴檀
涂身及受好香华妻子共卧使令奴婢而断三结
得须陀洹尽三世苦薄三毒得斯陀含是阿梨吒
比丘闻是事即言虽受五欲而不妨道不知是事
佛为谁说佛为白衣故说此比丘持著出家法中
说是须陀洹斯陀含等不作是言我尽形寿不犯
欲以有馀三毒故时时忘道而发淫心出家人于
僧中口自言我尽形寿不犯淫欲佛言若出家人
犯欲则弃是比丘自誓而犯是一罪知佛所制而
卷十二 第 366a 页 X28-0366.png
故违犯是二罪是比丘见白衣得道故而以自身
同彼是故堕罪。

谓于恶證堕过人法自行口说又云證得则两夷一
提若但自行教他则一夷一吉

谓于恶中證真妙道斯乃大妄名过人法巳实未
證言自證故自行淫欲一波罗夷又言于此淫欲
恶中證得妙道二波罗夷加以口说淫不障道白
四羯磨谏巳不从犯波逸提此则名为两夷一提
若但自行淫欲及以教他行淫而他未行则是一
夷一吉耳他若行淫则是一夷一兰也今且从教
他未行而说故但云吉罗耳或有一本谓行教他
则一夷一提者误也后人妄改耳故南山律钞引
律云若僧尼互相教作者能教犯偷兰不作犯吉
罗下三众相教作不作俱犯吉罗作者灭摈吉罗
为异乃至下篇同犯吉罗。

法华座席障未发故

此文存略应云法华座席障未除机未发至涅槃
会障欲除机巳发故闻佛记领解欢喜又障动机
发如阇王障不动而机发如央掘。

无根信

章安云本时五根未立今遂得信故曰无根信也
又下文引四事为涅槃因者文在大经二十三也
又下文引梁武愿文者彼愿但云不愿学老子暂
得生天耳此即梁武初学老子后遂舍之而归释
卷十二 第 366b 页 X28-0366.png
氏故有斯愿耳又止观云示其人者应云是其人
也又云示是其人者应云即是其人也文辅行云
第九第十指后亦尔者应云第四第五也。

𤼣

力员切体曲皃。



具员切蜷跼不伸皃。

亦有不晓世语达远理者如会稽道树寺顿悟禅师
能悟深理而不晓近事出涅槃疏

涅槃疏云昔徐仆射理人甚善为上虞令犯事不
闲答问如天柱瑜极解深义不晓世语言天柱瑜
者天柱山也在会稽瑜名也时号顿悟禅师不晓
世语者涅槃疏未治定本云瑜常身病有尼问疾
云阇梨无所苦巳就灵姑卜云无苦即问灵姑是
谁答云是剡又问汝剡耶答云是夜行又问汝夜
行耶而竟不知越俗名鼠为灵姑等故云不晓世
语也又如昔庄严门下有净藏法师唯能并难答
无所以彭城正公能善解释不便论议。

俱舍亦以九义立一瞿声

俱舍云且如古者于九义中共立一瞿声为能诠
定量故有颂云方兽地光言金刚眼天水于斯九
种义智者立瞿声亦如萨婆多律摄云犹如瞿声
自其行义于人等处行义亦通。

且如六宗情期大同九流诠述小异
卷十二 第 366c 页 X28-0366.png

弥天安师云史迁六氏道家为先班固九流儒宗
为上谓班固撰汉书而谈九流诠述无殊少有异
耳九流之说如向注引史迁六氏即六宗也谓司
马迁撰史记而辨六宗虽然有异大旨同矣史记
云一阴阳二儒三墨四名五法六道德阴阳使人
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
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
臣父子之礼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
不可偏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名者使人俭
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法者严而少
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道德者使人
精神专一动合无形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釆
儒墨之善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
不宜指约而易橾事少而功多。

庄生归于自尔

自尔即自然也庄子以自然为本如云雨为云乎
云为雨乎孰隆施是为字去声呼施字音弛注云
弛废也隆兴也言二者俱不能相为各自尔也孰
谁也言谁兴云雨谁废甘泽皆其自尔故也。

老氏专叹去奢

老子道经云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巳
乃至云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然老子非不谈
自然如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谈自然庄子亦然又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为无
卷十二 第 367a 页 X28-0367.png
物无形无见等仲尼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
生焉易云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等
学佛之流不得佛意便将佛经比齐儒老乃谓三
教旨趣是同呜呼哀哉其谬甚矣请寻天台教门
自知优降者也。

况马祀羊烝脯祠粟祭

祀烝祠三皆祭之别名也祭荐也享也至也尔雅
云春祭曰祠注云祠之言食也冬祭曰烝注云进
品物也烝进也以马以羊以脯以粟而祭之也礼
记内则篇具列名目又曲礼说凡祭宗庙之礼牛
羊及脯并黍稷等皆有别号不能委引西方外道
计用马祀为常福等(云云)

或有因缘如目连等或无因缘如桃李等

涅槃经云世间名字或有因缘或无因缘有因缘
者如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立字故名舍利弗如
摩鍮罗道人生摩鍮罗国因国立名故名摩鍮罗
如目揵连目揵连者即是姓也因姓立名故名目
揵连如我生于瞿昙种姓因姓立名称为瞿昙如
毗舍祛道人毗舍祛者即是星名因星为名名毗
舍祛如有六指故名六指人如佛奴天奴因佛因
天故名佛奴名天奴也因湿生故故名湿生如是
等名是因缘名无因缘者如莲华地水火风虚空
如曼陀婆一名二实一名殿堂二名饮浆堂不饮
浆亦复得名为曼陀婆如萨婆多车名为蛇盖实
卷十二 第 367b 页 X28-0367.png
非蛇盖是名无因缘强立名字善男子是大涅槃
亦复如是无有因缘强为立名譬如虚空不因小
空名为大也涅槃亦尔不因小相名大涅槃今文
桃李字误也当为地水字又下文径字当作径字
梗字当作挭字。



居缚切镬字胡郭切非今意也锄字士鱼切大经
十八性品云者此文讹略也应云第八如来性品
也又云玄文第六卷末者现行印本文在第五卷
末也又第一卷后亦有此文也又云三十二菩萨
者应云三十一菩萨也又云文殊言乃至无有言
说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者此是文殊叹净名默
然无言之辞耳今文引之以对净名无言而分灭
绝及绝灭者恐误也若引文殊自说不二法门者
应云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
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也须引此文以对净名
而分灭绝及以绝灭则无妨矣。

古人不立圆净仍以方便对于报身诸文有破

妙玄云地人言但有性净方便净实相名为性净
涅槃修因所成为方便净涅槃今以理性为性净
涅槃修因所成为圆净涅槃此则义便薪尽火灭
为方便净涅槃是则文便若将修因所成为方便
净涅槃者薪尽火灭为何等耶故知应有三种涅
槃三种涅槃即是三轨文云是法不可示言词相
卷十二 第 367c 页 X28-0367.png
寂灭是性净涅槃也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即
圆净涅槃也数数唱生数数唱灭处处示现即方
便净涅槃也。

𧿾无量世

𧿾应作跨。

止观云约理藏释乃至第三约字用释

今谓此之三释即是章安涅槃疏中三释也以彼
疏中三释亦是约于教行理三故也故彼疏云劝
真修文为四一譬说秘密藏二法说秘密藏三释
秘密藏四结秘密藏从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
伊字下是第三释秘密之藏也一譬三点二譬三
目三合以三德此之三文一往而言是从事入理
三点是文字此约言教三目是天眼此约修行三
德是佛师此即约理又是佛印印于教行凡有言
说与此相应即秘密教修习相应是秘密行證得
相应是秘密理从我今安住下是第四结秘密藏
也安住三法是结三德入大涅槃是结秘密藏如
世伊字是结三点文略不结首罗三目今此文中
约理藏释即彼约于三德之理也藏义虽有空与
不空不空与空三德理藏并皆寂灭言语道断心
行路绝不可作于前法身次般若后解脱思之议
之亦不可作法身般若解脱无前无后一体具足
等思之议之故云三德皆不可思议那忽纵横等
也既不可作前纵横一异等思之议之岂非三德
卷十二 第 368a 页 X28-0368.png
理藏寂灭者乎故前绝待云灭绝绝灭即此意也
次约行因释即彼约修行释三目也亦是妙玄行
妙中三九之法也身常谓法身具三德即境妙也
智圆谓般若具三般若即智妙也断具谓解脱具
三解脱即行妙也此三名具于三故无优劣即不
纵也此九只是于三此三只是于一故云三德相
冥同一法界即不横也虽非三九而三九宛然故
云能种种建立即不一也虽三九宛然而只是一
法界故云同归第一义即不异也若不尔者何故
谓之此约行因释耶故知此文行因之释须约妙
玄行妙通之三约字用释者章安云法身即照亦
即自在名一为三三无别体故不横也非前非后
故不纵也一即三如大点三即一如细𦘕而三而
二而三不可一三说不可一三思故名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者即非三非一名秘密藏如世伊字三
点名不可思议名秘密藏其义既然三目三德名
不思议名秘密藏其义可解是则教行理等三释
皆非三非一皆言语道断皆心行路绝方得皆名
不可思议秘密之藏故此教行方能契理故此之
理方应教行并是绝待能所皆妙不其然乎请细
思之方见厥旨若不尔者将何超拔大小诸师纵
横之说将何以显今家之妙。

纯陁一品明涅槃施等

此一段文多有讹赚准涅槃疏云初从如是至流
卷十二 第 368b 页 X28-0368.png
血洒地是召请涅槃众也次从纯陀品至大众问
品凡有十六品是开演涅槃施也言十六品者一
纯陀二哀叹三长寿乃至十六大众问品今云纯
陀一品者误也三从现病品讫高贵德王品凡有
五品是示现涅槃行也言五品者一现病二圣行
三梵行四婴儿行五德王今文虽与涅槃疏同而
次第则异应于涅槃施文后便列涅槃行文也四
从师子吼品是问答涅槃义今云从长寿品去十
四品者误也五从迦叶品讫陈如品凡有二品是
折摄涅槃用也今云从师子吼去至陈如品凡有
三品者误也言付菩萨不付声闻者哀叹品中正
以圆伊而付迦叶故云我有无上正法悉以付嘱
摩诃迦叶长寿品中又云声闻不堪付嘱乃付菩
萨又陈如品付嘱陈如及付阿难和会所以具在
疏文亦如文句补注具引今不烦示又下文云例
道及例又有本云例道及障者误也者应云例道
及倒也。

居于方寸

俗书说人心藏唯方一寸正法念经云心如莲华
开合提谓经云心如帝王皆肉团之心也。

以三三为权

上三字三乘也下三字人教因也三乘皆有此三
以昔教无果故也。

又如成论止观异时萨婆多宗止观同时
卷十二 第 368c 页 X28-0368.png

成论空门多论有门空有二宗计同异耳。

摩黎山

亦云摩罗邪山此云离垢其山在于南天竺境其
中多出白栴檀也又下文云有作四谛慧指大经
中以慧为名复判属观者若准妙玄中引古师解
胜鬘经判二乘为有作四谛耳二乘观谛得法不
尽更有所作故名有作也又下文云初三藏教以
众生为高原习观为穿凿證理为清水者恐误也
准文句记此文乃是初总明观言虽通诸意且在
圆从依通观下是历教明观析体理同故略三藏
今以彼文初总明观而为三藏故知误也又下文
云假观为湿土者准文句中应兼中观伏于无明
为湿土也又止观下文云法行宗深境智者后人
妄改也按旧本云法行宗深观缘此思惟以见正
境耳。

梁昭明所序诸师明二谛义有二十三人各释不同
在广弘明集

文选注云姓萧氏武帝子名统字德施谥曰昭明
二十三人者一梁昭明太子二南涧寺慧超三晋
安王纲四招提寺慧琰五栖玄寺昙宗六中郎王
规七灵根寺僧迁八罗平俟萧王九衡山侯萧恭
十中兴寺僧怀十一始兴王第四男萧映十二吴
平王世子萧励十三宋熙寺慧令十四始兴王第
五男萧晔十五兴皇寺法宣十六程乡侯萧秪十
卷十二 第 369a 页 X28-0369.png
七光宅寺法云十八灵根寺慧令十九湘宫寺慧
兴二十庄严寺僧旻二十一宣武寺法宠二十二
建业寺僧悯二十三光宅寺敬脱此二十三人所
谈二谛各有多番玄签补注巳具引之今且列其
二十三人名目而巳夫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
明教谓之弘明也初梁僧祐撰十四卷后唐道宣
广而述之有三十卷皆谓之弘明集矣又引礼云
十九巳下曰长殇者长字陆德明释文中作丁丈
切又下文引章安云闻深等者今文所释非内非
外非难非易与彼辞异彼疏但云不真故非内不
假故非外分别智所不知故非难泥洹智所不洎
故非易又非界如故非相非离界如故非非相乃
是荆溪助释之辞耳亦非章安之文也。

无脂肥羊

毗奈耶杂事亦云昔有国王号曰重兴曾于一时
欲试诸臣谁有智慧便以诸羊人与一口敕令看
养肥盛其肉不得有脂诸臣无智皆养令肥时有
一臣名为大药颇有智能与羊饮食令其饱足然
后刻木以为豺狼时来恐怖羊虽得食而肥怖故
乃无脂也。

六十数中第五十二数名阿僧祇

数始为一十一为十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
万十万为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十度洛叉为俱
胝十俱胝为末陀十末陀为阿庾多十阿庾多为
卷十二 第 369b 页 X28-0369.png
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为那庾多十那庾多为大
那庾多十大那庾多为钵罗庾多十钵罗庾多为
大钵罗庾多十大钵罗庾多为矜羯罗十矜羯罗
为大矜羯罗十大矜羯罗为频跋罗十频跋罗为
大频跋罗十大频跋罗为阿刍婆十阿刍婆为大
阿刍婆十大阿刍婆为毗婆诃十毗婆诃为大毗
婆诃十大毗婆诃为嗢蹭伽十嗢蹭伽为大嗢蹭
伽十大嗢蹭伽为婆喝那十婆喝那为大婆喝那
十大婆喝那为地致婆十地致婆为大地致婆十
大地致婆为醯都十醯都为大醯都十大醯都为
羯腊缚十羯腊缚为大羯腊缚十大羯腊缚为印
达罗十印达罗为大印达罗十大印达罗为三磨
钵耽十三磨钵耽为大三磨钵耽十大三磨钵耽
为揭底十揭底为大揭底十大揭底为枯伐罗阇
十枯伐罗阇为大枯伐罗阇十大枯伐罗阇为姥
达罗十姥达罗为大姥达罗十大姥达罗为跋蓝
十跋监为大跋蓝十大跋蓝为珊若十珊若为大
珊若十大珊若为毗步多十毗步多为大毗步多
十大毗步多为跋罗搀十跋罗搀为大跋罗搀十
大跋罗搀为阿僧企耶其馀八名由来忘失故但
有兹五十二名也。

毗口

西域记云户毗迦王此翻为与旧云户毗王者讹
略也婆沙第五云菩萨三阿僧祇劫在生死中以
卷十二 第 369c 页 X28-0369.png
愿力故生恶道中净名疏云三藏菩萨带结愿生
或用神通示五道身于染净土教化众生伏惑行
因是故学者应知斯说抒字神与切除也酌取也。

大经二十二明净土义但云愿摄

菩萨修行大般涅槃为三菩提度众生故离杀害
心以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之愿诸众生得寿
命长有大势力获大神通以是誓愿因缘力故于
未来世成佛之时国土所有一切众生得寿命长
其次远离偷盗淫欲乃至远离邪见经中广说准
此思之。

孰主张氏

氏字误也应作是字此文出庄子外篇天运第十
四注疏云孰谁也是指斥前文也言四时八节云
行雨施覆育苍生谁为主宰而施张乎皆自尔耳
又下文引大经三十一云于一名下说无量义如
大涅槃亦名无生等者误也经中但云于一名说
无量名如涅槃亦名无生耳经中不言于一名下
说无量义也又言于一义说无量名如帝释亦名
千眼天等又言无量义说无量名如佛如来义异
名异等具如释签第八所辨又止观次文云大品
有百二十条者即六度四念四正勤四如意足五
根五力七觉八正三四禅四无量四无色八背舍
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九想十想十一智三
根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
卷十二 第 370a 页 X28-0370.png
悲等也。

他谓成论义通大乘

由成论师探取大品共般若义释所宗之论而不
知观幻有与观净虚不同因此相承云成论分通
大乘也亦如南山谓四分律分通大乘引文證云
回施众生共成佛道等今家之意谓其不然所以
难云何如华严梵网等耶又次文云事即摄五章
者今谓事即摄一切惑也依文次第应言理事今
从语便故云事理如文句中事理权实事亦是惑
今岂不然哉。

以蜈蚣等喻独头

此文误也准文句中蜈蚣喻瞋守宫百足喻独头
痴又上文云人谓既有不共无明等者此亦婆沙
文也故彼论云云何不其掉缠耶答无不共掉缠
为止人疑故如有不共无明使亦有不共掉缠耶
故答云无所以者何一切染污心中尽有睡掉故
也今文中云尽有无明者亦误也。

大论第二十二因缘论婆沙十地经等并同

大论第一明十二因缘甚深难见非如牛羊等第
二明十二因缘引道人问佛作邪馀人作耶等十
二因缘论明因缘所生法彼为三所摄烦恼业及
苦次说应当知烦恼初八九业二及以十馀七说
为苦三摄十二法从三故生二从二故生七从七
复生三是故如轮转婆沙论明十二因缘始从十
卷十二 第 370b 页 X28-0370.png
七终于十八二卷之文具明其义不烦录也亦如
玄签十二因缘境妙文中所用者是十地经论云
而诸凡夫心堕邪见为无明痴闇蔽其意识多集
贪欲嗔痴起诸业行嫌恨猛风吹罪心火于三界
地复有牙生所谓名色共生离此名色增长成六
入聚成六入巳内外相对生触触因缘故生受深
乐受故生渴爱渴爱增长故生取取增长故复起
后有有因缘故有生老死忧悲苦恼又第八卷于
六地中说十二因缘文近一卷岂可尽录。

三烦恼二业七事亦名果略果及略因由中可比二

文义虽显解者犹昧今更引论释成斯意俱舍第
九云无明等以烦恼为性行有以业为性识名色
等以事为性也是烦恼业所依事故何缘中际广
说因果开事为五惑为二故后际略果事唯二故
前际略因惑唯一故由中际广可以比度前后二
际故七事名果者准知馀五亦名因也上皆论文
人或不知乃谓过去谈因而略其果未来说果而
略其因故云略果及略因者请以论文革斯谬说。

奢摩他

此翻为止。

毗婆舍那

此翻为观。

优毕叉

此翻为止观平等言大经二十七云毗婆等者误
卷十二 第 370c 页 X28-0370.png
也文在二十九耳。

止观云寂灭真如有何次位

亦如贤首藏法师所立五教其中顿教正同此说
彼文谓之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立位次阶渐等
以今家意观夫他说当知彼但得其理性无位之
义耳不见无位之位之说也无位之位既无立教
化物安在是则道不浪阶随功涉位一切皆失焉
具如今文所破也近代长水撰楞严疏既宗贤首
复潜引用天台所谈寂灭真如虽无位次而因果
行位终自炳然之文亦如三谛三观三一相即贤
首清凉长水皆用而圭峰不遵师弟撰述何其然
哉何其然哉又如性体量具三种之义无情有性
成佛之说大事因缘出世之意等皆是用于天台
之旨而不显云天台者意在何哉意在何哉。

况复五法及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全是别义

五法者所谓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处所形相色像
等现是名为相有如是相名为瓶等即此非馀是
为名也施设众名显示诸相是为妄想此名此相
毕竟叵得是为如如我及诸佛不生断常妄想不
起随顺自觉胜起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不能相
是为正智三自性者一妄想自性二缘起自性三
成自性妄想自性者所谓名相计著相也若依若
缘生名缘起自性也离名事相妄想圣所得及自
觉圣智趣所行境界即是成自性也八识者所谓
卷十二 第 371a 页 X28-0371.png
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也二无我者
一人无我谓阴入界我我所等二法无我谓觉阴
界妄想相等又入楞伽云声闻辟支佛證人无我
未證法无我今时北宗多谈此义以今观之但是
别教若乃圆融微妙法界彼且未说楞伽又云如
来灭度后未来当有人大慧汝谛听有人持我法
于南天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
见为人说我乘大乘无上法證得欢喜地往生安
乐国又结集遗法仪云有菩萨比丘其名为龙树
造作大乘论一千三百部炽然我正法至弥勒下
生将领诸徒众往诣儴祛国礼拜彼世尊弥勒为
说法遂登第九地因便故引是义须知况复龙树
是今高祖又下文列二十七贤圣与释签不同彼
云十八谓信行法行信解见得身證家家种子向
初果得初果向二果二果向三果向三果及以五
含无学九者谓思进退不退不动住护慧俱又云
灭定有漏者俱舍颂云得灭定不还转名为身證
身證既由灭定所以不预也中含四十者文在三
十耳大四教云信法二行为贤馀二十五为圣故
名二十七贤圣也成论所明二十七贤圣名目具
如玄签补注引之应以彼文来此和会又下文中
问答仁王十四般若忍智等者恐误也妙玄自引
胜天王明十四般若仁王明十四忍耳。

五行至御览之流
卷十二 第 371b 页 X28-0371.png

此一段文有难见者今更出之白虎通者后汉孝
章帝于白虎殿会群儒论五经所作也五行者为
天行气也火者阳尊等者尚书正义云水纯阴故
下火纯阳故上木金阴阳杂故可曲直少阴少阳
者周易正义云阳爻称九阴爻称六老阳数九老
阴数六少阳称七少阴称八以揲蓍之数九遇揲
则得老阳六遇揲则得老阴少阳少阴例之揲时
设切蓍音尸具如陆德明音中土大包者土者最
大包含物也二阴三阳者白虎通云二阳三阴也
禁其始起者西方阴始起万物禁止也土者吐也
吐含万物也未欲出者恐多一个未字也子慈者
白虎通作孳史记作滋也申劳者白虎通云申身
也亥该者史记文也白虎通云仰也成闰度数者
尚书云一岁三百六旬六日注云一岁十二月月
三十日正三百六十日除小月六日则一岁有馀
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日日行一
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也律历者史记有
律历书汉书有律历志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
治阴六律六吕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太簇沽
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太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
夹钟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述气也助阴宣气也
吕旅也助阳宣气也六律六吕述十二月之音气
也黄帝所作以竹为之又云律是侯气之管以铜
为之又历数算日月行道所历计气朔早晚之数
卷十二 第 371c 页 X28-0371.png
以为一岁之历也卦一以象三才有八变而成卦
者卦一卦字应作挂挂卦买切别也王肃音卦才
应作十挂一以象三者周易系辞云大衍之数五
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两两仪也挂
一以象三即就两仪之间于天数之中分挂其一
而配两仪以象三才也十有八变而成卦者卦有
六爻每一爻有三变三变具在正义之中是故六
爻三变乃成十有八也此且略引欲委知之须读
彼文陵迟者如丘陵之逶迟稍卑下也亦云陵夷
夷平也言颓替如丘陵之渐平也言易良者易以
鼓切属音烛比毗志切属合也春秋多记诸侯朝
聘会同有相接之辞罪辩之事故也经解者解佳
买切公羊名羔齐人也子夏门人也谷梁名赤一
名俶字元始秦孝公时鲁人也左丘明鲁大夫也
受春秋经于孔子也此三人皆作传道春秋也。

乘坏驴车正南而游

此用大经梵行品文也章安解云乘坏驴车譬恶
法自运也正南者有三解一云南是离地北是坎
地去坎就离譬失善起恶一云就诸方而说北是
上方譬断善人从上坠下三云天子南面杀活自
在此人邪见判无因果其心自在亦乃如然。

止观云断奠

断丁乱切决也奠堂练切或作丁定切定也决断
克定无差异也。
卷十二 第 372a 页 X28-0372.png

朱雀门

帝王前门号为朱雀其门在南。

辅行云即正量部

第三百年从犊子部流出四部今此乃是第三部
也权衡刊定名之为量量无邪谬号之为正以是
名为正量部也即明了论之所宗矣欲知诸部因
由具如下文注中委引又次文中今不灭下注云
云者今引止观义例文云诸色心现时如金银隐
起金处异名生与金无前后亦如官路土私人掘
为像智者知路土凡愚谓像生后时官欲行还将
像填路像本不生灭路亦无新故又止观中引大
论明摩诃衍人体法观引佛在一方上而云变土
为金等者记中巳释今更明之今谓此用大经之
文以成论意故大经梵行品云菩萨修行大般涅
槃观土为金观金为土地作水相水作地相火风
亦然此与大论其义相类故用经语以成论意耳。

李仲卿著十异九迷南山作十喻九箴等

应云琳法师作十喻九箴也又琳法师亦居终南
故知今云南山非宣律师也琳师别传云琳法师
是天台智者菩萨戒弟子既禀戒于智者岂不习
定慧于天台耶又上文云王瞀夜云者瞀子莫角
莫候二切记中音为目者恐瞀字当为鹜字也准
成玄英庄子序乃作穆字耳又云故曰逍遥者应
云逍遥游也又顾桐柏解逍遥云逍者销也遥者
卷十二 第 372b 页 X28-0372.png
远也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以斯而游天下故
曰逍遥游也又支道林云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
然不我待玄感不疾而速故遥然靡所不为以斯
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也有清虚观道士李仲卿
学谢管窥智惭信度矜白鹤之翼望骇嵩华负爝
火之光争辉日月辄作十异九迷贬量大圣余乃
嘅其无识念彼何辜聊为十喻晓之九箴诫之李
仲卿一异曰太上老君托神玄妙玉女剖左腋而
生释迦牟尼寄胎摩耶夫人开右胁而出琳法师
一喻曰如记所引今更难之道家玄妙中台等经
云老子是李母所生不云有玄妙玉女既非正说
尤假谬谈也李仲卿二异曰老君垂训开不生不
灭之长生释迦设教示不生不灭之永灭琳法师
二喻曰如记所引今更难之老子自云吾有大患
莫若有身若谓长生何故早死耶庄子云老聃死
秦佚吊之三号而出何谓不灭乎李仲卿三异曰
老君应世出兹东夏释迦降迹挺彼西戎琳法师
三喻曰如记所引今更辨之文中所言老聃重耳
苦县伯阳藏吏等者史记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
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朝守藏
吏之史也地理志云苦县属陈国夏谓华夏又京
华也淮南为楚此方中岳亦称中华且据轩辕局
谈中表故河图云昆崙东南方五千里号曰神州
亦言赤县文选注云神州者中国帝居也赤县亦
卷十二 第 372c 页 X28-0372.png
是中国也若乃佛生自居中印且非戎地何得谬
云挺彼西戎耶佛既生于中天竺国而云能仁降
迹出东夏之神州者恐误应云大夏故南山律疏
云雪山以南三方歫海周轮九万厥名大夏金刚
轮者地之中心凡圣大王同居此土若处边鄙地
为之倾是则大夏背山面海神州乃是昆崙东南
此方黄帝神游华胥王邵等解即大夏国若指大
夏便是神州斯则可矣以彼乃是天地之中代有
轮王圣帝居之故也故与此方亦名神州不可雷
同也孟子云舜东夷人也文王西夷人也岂以人
出于夷而不用其道耶况佛所出本非夷国何得
妄指佛是夷耶李仲卿四异曰老君文王之日为
隆周之宗师释迦庄王之时为罽宾之教主琳法
师四喻曰如记所引今更难之老子是周定王丁
卯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生且非文王之日何得妄
指之耶李仲卿五异曰老君降迹周王之代三隐
三显五百馀年释迦应生胡国之时一灭一生寿
唯八十琳法师五喻曰如记所引今更难之佛生
中印且非胡国胡本杂戎之境梵唯真圣之都何
得谬云生胡国耶捡诸史籍正典等文并无三隐
三显出没之文唯有臧矜诸儒老等以义例云为
孔子说仁义礼乐之本为一也赧王之时于宝以
疾病致感老君授百八十戒并太平经百七十篇
为二也汉安帝时授张天师正一盟威之教其时
卷十二 第 373a 页 X28-0373.png
自称周之柱史被太上所遣为三也故云三隐三
显矣今且难此说夫应形设教必藉有缘劝化度
人必资徒众岂五百年中全无弟子三出三隐不
见门人禀学亲承杳然河汉焉有之说委巷空传
在周劣驾小车[烈-列+兹]发须垂来汉即箫鼓云萃两从
浮空于宝搜神未闻其说齐谐记异不载斯灵抚
臆论心诡妄尤甚其次五异五喻具在辨正论中
须者当寻不能录出。

具如甄正辨正笑道心镜破邪二教牟子等论

唐佛授记寺沙门玄嶷作甄正论三卷广破道家
天尊之谬经典之虚也大唐高祖武德年太史令
朝散大夫传奕上表毁佛法事十一条虽中书令
萧瑀斥之而竟不能遏其邪说时济法寺法琳法
师上表进破邪论及辨正论委斗传奕之谬妄其
辞今不具引学者宜熟览之周武帝天和五年司
隶大夫甄鸾作笑道论甄章邻切姓也其时安法
师作二教论以道教无主故但有儒释二教也汉
时有牟子作论号为牟子理惑悉破道家之惑也。

今犹见有不肖之辈尚云同是出家之徒有何彼此
而相是非

如论衡引唐显庆三年六月十二日帝以西明寺
成功德圆满乃召僧道入内殿论义时大慈恩寺
沙门慧立难道士李荣六洞义荣不能通乃云师
绶莫过陵轹荣在蜀日巳闻师名不谓今在天庭
卷十二 第 373b 页 X28-0373.png
得亲谈论共师俱是出家之人莫苦事非驳慧立
答云乍可出外别叙暄凉此席终须定其邪正向
云与立同是出家捡形讨事焉可同乎先生𩯭发
不剪禅裤未除手把桃符腰悬赤袋巡门厌鬼历
巷摩儿本不异于淫祀邪巫岂得同我清虚释子
荣大怒云汝若以剪发为好何不剔眉立问何为
剔眉荣答一种毛故立云一种是毛剔髭亦剔眉
卿亦一种是毛何故角发不角髭荣遂杜默无对
立乃调之曰昔平津于十难李荣死于一言论德
立谢古人论功无惭往哲于是避席主上解颜大
笑云云。

洮汰

洮正作涛汰应作汰徒带切说文云淅㶕也大论
音云澄洗也。

言贤圣者即贤家之圣方便是贤岂更从贤

此文恐误请以止观三教位次格量圆教则三教
方便是圆家观行五品三教贤圣是圆家六根十
信及增道损生故知方便但是外凡耳贤是内凡
也故以三家入圆不定格量圆家论入不定则方
便与贤有内外之别矣。

问玄文诸义并先开后废乃至答云玄文约喻等

今谓若据止观初释名文引法华中莲华三喻以
譬权实先施次开后废文自炳然则与妙玄其实
无别至料简中乃明先施次废后开者此但文体
卷十二 第 373c 页 X28-0373.png
承便有前后耳意实不乖也何者先施既是权实
俱兴故于兴后便论于废兴废中间复有于开故
云今更料简四种止观皆实不虚也故知意实不
乖施开废矣深愿思之记中问答恐且一期耳敬
请详之问记中所辨今此废文与妙玄稍异此复
云何答今此约教约味至法华中既废三权岂有
四时诸部之权而不废耶故知今此废权亦不异
于妙玄也。

有受法无舍法

且约无缘故云无舍耳若乃有缘亦有舍也如下
文辨。

制多

经音云制多或云支提又言支帝此土翻为可供
养处。

若准婆沙俱舍释三宝意则少异略如释签及论文


若准希有经校量三归功德云教四天下及六欲
天得四果不如三归功德又增一中有忉利天子
五衰相现当生猪中愁忧之声闻于帝释天帝唤
来而告之曰汝可三归即时如教便得免离生于
猪中于是如来乃说偈云诸有归依佛不坠三恶
趣尽漏处人天便当至涅槃是时天子三自归巳
生长者家还得出家成于无学婆沙云多有归趣
山川林树园观塔庙以畏他故此归非安此归非
卷十二 第 374a 页 X28-0374.png
胜其所归趣不能免苦若乃归趣佛菩提者及归
趣法爱尽涅槃并其归趣学无学僧于四圣谛能
以慧见此趣是安此趣是胜此趣能免一切众苦归
趣佛者非谓色身法僧二宝如文可见萨婆多云无
师大智一切功德是为佛宝尽谛无为是名法宝声
闻无学及以学僧名为僧宝以三宝为所归所归以
救护为义譬如有人有罪于王投向异国以求救
护王言汝今若欲求无畏者莫出我境界亦莫违
我教必相救护众生亦尔有生死罪归向三宝以
求救护诚心三宝更无异向不违佛教于魔邪恶
无如之何广如彼文又引俱舍云遮中唯离酒等
者论云诸饮酒者心多纵逸不能守护诸馀律仪
故为护馀令离饮酒宁知饮酒遮罪摄耶由此中
无性罪相故以诸性罪唯染心行为疗病时虽饮
诸酒不为醉乱能无染心诸持律者言饮酒是性
罪对法诸师言非性罪然为病者总开遮戒复于
异时遮饮酒者为防因此犯性罪故。

僧祇四受五分五受四分亦五等

若准南山业疏乃云僧祇八受谓自然善来五十
八二十遣信曾归也五分十二受一自然二一语
三二语四十一众五破恶见实六第一受具七善
来八三语九八敬十羯磨十一二十僧十二遣信
也四分僧尼各五有十一善来二破结三三语四
边方五人五中国十人此五是僧也一八敬二二
卷十二 第 374b 页 X28-0374.png
十众三遣信四小年曾归五边方十众此五是尼
也若约僧尼同名善来及以羯磨收于五人十人
等则僧尼十种但成五种耳又十诵有十受一自
然无师戒即佛也二自誓如付法藏中自誓之时
身口律仪森然具也三得道如五人也四论义五
善来六三归七五众八遣信九八重十羯磨也。

复有多伽见母等论明受不同

多即萨婆多论也伽即摩得勒伽也见即善见律
毗婆沙也母即毗尼母经也灭诸恶法名为毗尼
能决了正义不违经所说名为母经亦名毗尼母
论也摩得勤伽此云智母入此三昧作论申经是
故云也萨婆多论云七种受戒一者见谛受戒二
者善来得戒三者三语得戒四者三归受戒五者
自誓受戒六者八法受戒七者白四羯磨受戒于
七种中见谛得戒唯五人得馀无得者善来得戒
三语三归佛在世得灭后不得自誓得戒唯大迦
叶一人而巳八法得戒唯大爱道一人而得白四
羯磨佛世灭后悉皆得也摩得勒伽云十种受戒
一无师二自言三见谛四问答五三归六五众七
十众八二部僧九八重十遣信也善见律毗婆沙
云善来得戒三归得戒受教得戒答问得戒受重
法得戒遣使得戒八语得戒白四羯磨制十僧得
戒等善来即陈如等受教即迦叶是答问即须波
迦沙弥是受重即波阇波提受八重得戒也八语
卷十二 第 374c 页 X28-0374.png
即于比丘尼得白四巳至比丘僧又白四故白四
得戒此是而今常所用也毗尼母经云五种受具
名为比丘一者善来比丘即得受具二者三语即
得受具三者白四羯磨名为受具四者佛敕听受
具即得受具五者上受具何以故以佛在世不受
戒者直在佛边听法得罗汉者名上受也此是比
丘五种受戒若比丘尼亦有五种受具一者随师
教而行名为受具二者白四羯磨而得受具三者
遣使而得具戒四者善来而得受具五者上受具
又云能成就不能成就不作一切诸恶是名受具
又于毗尼藏中撰择是非能信行故名为受具又
能成就断五盖法名为受具能除觉观亦名受具
能舍爱著禅心亦名受具能舍苦乐忧喜亦名受
具能过四空亦名受具又受三归五戒亦名受具
受八斋法亦名受具受沙弥十戒亦名受具又分
受戒亦名受具又能白业观者亦名受具又能成
就种性地亦名受具种性地者有人在佛边听法
身心不懈念念成就因此心故豁然自悟得须陀
洹须陀洹者乃是善法之种性也四果四向第八
地见谛地薄地离欲地巳作地乃至无师独觉悟
者皆名受具成就六度亦名受具善语亦名受具
三归名为三语也学者应知三乘受具其文在斯
杂心有十种一自起二受师教即自誓也三超升
即五比丘也四问乐即须陀耶也五三归六善来
卷十二 第 375a 页 X28-0375.png
七五人八重法即八敬也九遣信十十众也俱舍
有十种一自然二入正定聚三信受大师语四问
答五三归六善来七信受八尊法八遣信九持律
为五十中国十众也明了论有七僧四尼三也一
善来二三归三略羯磨四广羯磨五善来六遣信
七广羯磨更加独觉有量佛无量则有九种也辅
行旧本多伽字下更有一个心字者即杂心论十
种也又顺正理论亦明受戒不同今不录之也。

十诵初云自然今云佛唱善来比丘等

十诵律云佛无师自然得具足戒禅波罗蜜亦云
一自然得戒即佛是无师自发故当知此文同十
诵也今止观云佛自言善来比丘自然巳得戒者
须知此文同入大乘论也故入大乘论引毗尼毗
婆沙中说有十种受具足戒何者为十佛自言善
来比丘自然巳得具足戒乃至第十具在论中今
不烦录以此观之十诵自然约佛得戒而说止观
准入大乘论约弟子得戒而言学者若乃不知引
彼入大乘论诚难和会止观之文后贤更捡诸文
如何。

止观云边地第五

有人云而今持律者皆谓此文误也合云五人矣
若见十诵十受之文方知止观胜写彼义岂是误
哉乃是五中之一耳须是第五律师可从此人受
戒馀但是数而巳言第五律师者一诵戒至三十
卷十二 第 375b 页 X28-0375.png
二诵至九十三诵比丘戒本四诵二部戒本第五
广诵二部律也余谓止观全引入大乘论十受之
文边地第五乃是论中第九受文第十即是中国
十僧受文何得谓之若见十诵十受之文方知止
观瞻写彼义耶然辅行中亦云今文十受正出十
诵兼用婆沙师义故有一二不同之相乃至又云
故知初文即是自然故知今文不专一部等此乃
荆溪亦失捡于入大乘论十受之文故致斯误耳
若准南山业疏之意则中国十人边方五人皆须
持律故云作业藉缘缘乖业败非假持律焉得遂
成故南山宗不约第五羯磨师为持律也以南山
业疏亦不引入大乘论十受之文故也故不同于
止观专依入大乘识十受之文矣。

辅行云若准四分只是边方白木调外

调字平声四分律云东方有国名白木调南山云
谨按梁时贡职图云西蕃白木条国来此贡献是
则此在彼东也而边僧既多用本开法律结正罪
必无僧可得准用无过矣四分又云南方有塔名
靖善塔外便听西方有国山名一师梨仙人种山
方外便听北方有国名柱方外便听如是等方外
听持律五人得受具戒是则四方皆有边方也言
四分者初分说比丘戒二分说尼戒并受戒揵度
等三分说安居揵度等四分说房舍揵度等一部
律文有四分耳言五分者亦一部律文有五分初
卷十二 第 375c 页 X28-0375.png
分说比丘戒二分说尼戒三分说受戒四分说灭
诤法五分说破僧法十诵亦然律中具列第一诵
乃至第十诵也人多未晓故兹示耳。

修伽陀

亦云阿耨多罗又云修伽度此方翻为善逝也。

谓百骂举受忏请安恣

一者百岁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逆礼拜
问讯请令安坐二者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三者
比丘尼不得举比丘罪过比丘得举说比丘尼罪
过四者式叉摩那巳学于戒应从众僧求受大戒
五者比丘尼犯僧残戒应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
那埵六者比丘尼半月内当于僧中请受教人七
者比丘尼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八者比比尼
夏末当诣僧中求自恣人此准南山律钞引示之。

是尼端正等

十诵云迦尸国女端正殊好价直半国大臣大官
求之不得此女遂乃发心出家诸有恶辈皆集议
云若受戒时我于路中须夺取矣诸尼闻巳不知
云何乃往白佛佛言从今听此牟迦尸尼遣使受
于具足戒也遣使之辞具在律文今不烦录。

亦名十二语三白四故

初在尼中白四巳次诣比丘中白四后还尼中又
白四也即以白四名为语也旧译皆然若准南山
业疏但云八语耳故云遣信八语即二十众僧尼
卷十二 第 376a 页 X28-0376.png
俱白四也则使尼回时但腾僧命即便得戒更无
第三白四故也以善见律毗婆沙但云八语得戒
耳若准禅波罗蜜云后还尼寺为其受戒则是十
二语也业疏又云论义者如增一中佛令须陀耶
解有常色等义说法无滞又无怯弱善见云七岁
与问答受也。

六和十利

一同戒二同见三同行四身慈五口慈六意慈此
六并皆外同他善故云六和也律云一摄僧二令
僧欢喜三令僧安乐四令未信者信五令巳信者
增长六难调者令调七惭愧者得安乐八断现在
有漏九断未来有漏十令正法久住此十无非有
益于众故云十利也。

作单提悔

九十波逸提名单提也异于三十尼萨耆波逸提
焉若据罪体同一品忏以三十因财事生犯贪慢
心强到舍入僧故分三十名尼萨耆也尼萨耆者
此云舍也波逸提者此云堕也堕在烧煮覆障地
狱故也故云是物应往僧中舍波逸提应悔过也
若单提者但有悔过而巳矣。

性罪不灭

且约作法忏说故云性罪不灭耳若约取相忏者
则性罪不存也故禅波罗蜜及光明文句皆说作
法忏成违无作罪灭而偿命犹在取相忏成非但
卷十二 第 376b 页 X28-0376.png
违无作罪灭而性罪亦除若无生忏能灭无明根
本岂有其馀枝条耶。

杀人盗五犯淫三趣

若杀人方便不死犯兰若杀非人若畜生有智解
人语变形方便杀者并犯兰不死者吉罗杀不能
变形畜生犯提实人人想犯夷非人想疑犯兰若
误及无害心并不犯也盗五钱若过犯夷方便及
减五钱犯兰不得者犯吉教人盗彼若得物俱犯
夷若受教者自取异物若异处取物取者犯夷教
者犯兰若为取物使无盗心教波罗夷受使者不
犯若教人取物谓遣盗取受教者犯重教者无犯
有主想犯重若疑犯兰无主物有主想疑犯兰不
犯者与想取巳有想粪扫想暂取想亲厚意想者
是也又盗分四主三宝一也人二也非人三也畜
生四也此四结罪荖分并在律钞中犯淫三趣者
即淫通三境也人一也非人二也畜生三也非人
即天子鬼神等又有五种妇童女二形黄门男子
也据报则男女二形据处则女人三道即大小便
道及口男子但二道于此二三入如毛头犯重若
方便欲行不成犯兰若教行而作教者兰不作犯
吉除比丘及尼馀众相教作不作并犯吉若尸半
坏及俱坏若骨间若地孔泥孔行淫并兰若道作
道想若疑若非道想并夷若非道道想道疑并兰
比丘尼夷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吉罗灭摈不犯
卷十二 第 376c 页 X28-0376.png
者若睡不觉知不受乐无淫心是也俗非巳妻及
非道等并邪淫也妄对人趣称过人法前人知解
犯重人不知者犯兰若云天龙等来供养我欲向
此说乃向彼说等皆重自言是佛天人师等犯兰
若对不能变形畜生说过人法者犯吉不犯者增
上慢及业报得或笑说疾说屏说欲说此错说彼
等是也又实得道而向白衣说过人法言我见是
我知是等犯提实得说尚招愆违想故当重罪也。

多论亦明犯五八十中重障具足戒

南山引萨婆多论云若受者在家受五戒八戒出
家受十戒随五戒破一重受八戒不得乃至不得
受具足及作和尚即十三难中初难所摄又云边
罪难者谓先受具戒毁破重禁舍戒还来欲更受
具此人罪重名为佛海边外之人不堪重入净戒
海也乃至准论白衣五戒八戒沙弥十戒破于重
者同名边罪也又云若在家受五戒八戒随破一
重此人于后若乃出家不得戒也。

相部对内虽异于此其如南山有教可凭

相部即相州砺律师也出四分律疏十卷羯磨疏
三卷南山亦曾登其门下部者州也亦取部领部
署之义也对内之说寻文未见恐以五八等俗众
为外沙弥等道众名为内也荆溪依会稽开元寺
昙一律师习毗尼昙一乃依砺师律疏宣师律钞
详略异同自著发正义记十卷明两宗之舛驳发
卷十二 第 377a 页 X28-0377.png
五都之钤键所以荆溪有兹与夺也以至下文亦
斥南山准此可知。

成论云若人入不善心无记心无心亦名持戒

彼料简无作云问何法名无作答因心生罪福睡
眠闷等是时常生是名无作如经中说若种树造
井等是人所为福昼夜常增长问有人云作业现
可见如礼拜布施杀害等是应有无作业不可见
故应无答若云无无作则无离杀等法问离名不
作不作则无法答因离杀等得生天上问不以离
不杀故生天以善心故答不然如经中说精进人
随寿得福多随福多故久受天乐若但善心云何
能有多福是人不能常有善心故又说种树等福
常增长又说持戒坚固若无无作云何当说福常
增长及坚持戒又非作即是杀生作次第杀生法
生然后得杀罪如杀人杀随杀时杀者得罪故知
有无作又意无戒律仪所以者何若人在不善无
记心无心亦名持戒故知尔时有无作也所言不
善无记心无心者萨婆多明此四心得戒云白四
羯磨巳相续善心戒色成就是名善心中得戒也
若先次第法中常生善心起诸教业白四羯磨时
或起贪恚等念于此心中成就戒色是名不善心
中得戒也以本善心善教力故而得此戒非不善
心力也先以善心起于教业白四羯磨时或睡或
眠或于眠心而得戒色是名无记心中而得戒也
卷十二 第 377b 页 X28-0377.png
先以善心起于教业白四羯磨时入灭尽定即于
此时成就戒色是名无心中而得戒也无心有五
一入无想定二生无想天心想不行故三入灭尽
定四闷绝五重睡不梦记中又云无作一发无舍
失缘终讫一形相续恒起四心三性始末恒有等
者释曰一发者即作戒落谢无作续起也对此名
始终至四舍此名末也其体不失故云恒有四心
即受想行识也今文中云加无心也三性善恶无
记也一发之后在四心三性中恒存不假因缘构
辨故云不藉缘辨也是则作戒才谢续起无作即
以非色非心为体终尽一形也四分与杂心说四
时舍戒一命终二作法三断善根四二形生四卷
毗昙加法没时舍为五也无二根生舍有犯戒舍
故四分中罢道还家须作法舍不作法者戒体还
在若乃犯重亦不失戒以馀支馀境犹转如故也
若根转者男根转为女根则悬发尼戒女根转为
男根则悬发比丘戒故根转者不因二形也成论
云比丘转根不失律仪当知不以转根而舍有人
谓之转根舍者是事不然若大乘戒二缘则舍故
戒疏云舍菩提愿增上烦恼犯于十重其体则废
若无此二至佛乃废瑜伽论中亦同此说文句补
注曾巳辨之。

小乘经论共立三聚乃至小乘戒体是第三聚且依
经部若有部中还用色为无作戒体
卷十二 第 377c 页 X28-0377.png

章安释大经念戒中文虽无形色而可护持云此
有三释一僧祇部谓无无作色故自无无作无作
亦无色但有其心故云而可护持二萨婆多谓无
作是色即数人所用故自有无作而复有色色非
质碍而有无教假色故须护持三昙无德部成论
所用无作是非色非心如此等说皆是诤论数人
云色是十一种色非色即心心数法非色非非色
即十四不相应行论人云色是十四色非色只是
心非色非非色即无作南山云今依本宗成论无
作戒者以非色非心为体非色者非尘大所成非
心者非缘虑之心作戒体者用身口业思为体论
其身口乃是造善恶之具何以故如人无心杀生
不得杀罪故知以心为体文云三种业但是心离
心无思无身口业若以色为体是义不然十四种
色悉是无记非罪福性也十四色者五根五尘四
大也十一色者五根五尘并无表也六卷毗昙云
色有二种一微尘积聚色谓眼耳等十二非微尘
积聚色名为无教色法入所摄也杂心论云无作
假色当知假色即无教色不同微尘积聚实色眼
耳等十也若大乘中无作假色为戒体者准此思
之馀如玄签补注中辨。

然大乘中虽以心性而为戒体

梵网戒疏以色为体今文以心为体若色若心并
是大乘戒体故也故戒疏云不起而巳起则性无
卷十二 第 378a 页 X28-0378.png
作假色法鼓经中但明色心无第三聚观心论疏
谓梵网十重四十八轻正防意地故以心为体也。

式叉迦罗尼此名为学

四分律戒本云式叉迦罗尼义翻为应当学此罪
微细持之极难故随学之以立名也亦云突吉罗
此云恶作身名恶作口名恶说第五篇是突吉罗
故云别在第五若前四篇亦有方便是突吉罗故
云通约诸篇下文具明突吉罗也。

谓偷兰遮为前眷属此语因兰以能为重罪前方便
故十三僧残列在重后等

偷兰遮者善见律翻为大障善道也后堕恶道体
是鄙秽故又翻为大罪亦云粗恶也此语因兰者
如淫重戒有四一远方便谓行淫时先起心未动
身口但责心悔其罪即灭二次方便谓动身口就
彼说欲作此须对人忏其罪方灭此之二罪皆吉
罗也三近方便谓至彼人边或欲摩触其身未交
此是偷兰遮期行淫事故摩触非为戏乐故成偷
兰遮不成僧残此罪对人忏方得灭也四身交是
根本罪也前三为成第四重罪故也今云因兰即
前三中第三是也亦云从生兰也若果兰者即独
头兰也亦名为正也正即果兰亦名自性独头也
从即因兰亦名从生方便也谓初二篇下方便也
若依十诵初篇生重是近方便应一切僧中悔也
若初篇生轻二篇生重应界外四比丘众中悔也
卷十二 第 378b 页 X28-0378.png
若僧残生轻应一比丘前悔若自性独头兰亦分
三品谓盗僧食十方现前物偷四钱及非人重物
等即上品也破羯磨僧盗三钱巳下僧私之物等
即中品也畜用人发剃三处毛灌下部露身行著
外道衣畜石钵食生肉血等嗔心裂破三衣及钵
并破塔等即下品也偷兰一聚罪通正从体兼轻
重七聚六聚并含偷兰或在上下抑有由也律中
或次僧残后者由是戒分所摄罪名重也如初二
篇远近方便及独头正罪即破僧盗四之类也或
在提舍尼下者则是威仪所收罪名轻也如第二
篇远方便及轻独头罪即裸身用发等是也兰分
三品戒分所收以夷残兰过相粗现故罪名重者
即上中二品兰也初二篇近者即初篇近是上品
兰及初篇次二篇近中品兰也独头非二篇生者
此兰既重故在二篇之下威仪者约戒相轻细为
言也二篇远远即是次裸身等此兰既轻故降在
第五也言从生者从二篇下生也即上品兰也生
轻者即次方便也生重者即近方便也此中品兰
须出界外忏之也若下品兰即在界内对一比丘
忏也言自性者不从二篇下生也独头者非方便
也又假吉成亦名果兰也言僧残者具云僧伽婆
尸沙也僧伽僧也婆尸沙残也若犯此罪垢缠行
人非全净用有残之罪由僧除灭所以名为僧残
者矣所言馀者如后释者准释签舍堕巳下及诸
卷十二 第 378c 页 X28-0378.png
经所制之戒皆名馀戒也若依经文五支戒后又
云戒有二种一性重戒二息世讥嫌戒即是不作
贩卖及邪命等也。

具如释签和会同异

论不缺戒即大经禁戒是根本业支论不破戒不
穿戒即大经清净戒善戒是前后眷属支论不杂
戒即大经不缺戒是非诸恶觉觉清净支论随道
戒无著戒即大经不析戒是护持正念支论自在
戒智所赞戒随定戒具足戒即大经大乘戒不退
戒随顺戒毕竟戒具足诸波罗蜜戒是回向无上
道支若但以论十对大经十者论不缺戒即大经
禁戒论不破戒即大经清净戒论不穿戒即大经
善戒论不杂戒即大经不缺戒与论不缺名同意
别论取缺坏不任故对根本经取微有缺损故对
不杂论随道戒无著戒即大经不相戒论智所赞
戒即大经大乘戒论自在戒即大经不退戒随顺
戒论随定戒即大经毕竟戒论具足戒即大经具
足诸波罗蜜戒但依此对自见误文亦不须改。

不杂戒云凡夫入定能持得者且约有宗若据馀部
馀心亦得

成论云问有人言入定时有禅律仪出定则无是
事云何答出入常有是人得实不作恶法与破戒
相违常不为恶善心转胜故应常有问若禅无色
中无破戒法以何相违名善律仪答法应如是诸
卷十二 第 379a 页 X28-0379.png
仙圣人皆得善律仪若以破戒相违故有律仪者
则但应从可恼众生所得善律仪有如是咎所以
不然。

净名疏引时二比丘犯淫杀等

亦如勇施犯重之后悟无生忍于今成佛之因缘
也故淫业障经云过去无量劫时无垢光佛入涅
槃后有一比丘名曰勇施以乞食故乃与女人行
淫欲事以迷惑故复以毒药与此女人令杀其夫
所以乃犯淫杀重罪勇施于是心生悔过遂乃往
诣鼻掬罗菩萨所发露求忏时鼻掬罗菩萨即为
显现胜神通力现神通巳乃为说法具明诸法本
性空寂离诸妄想是时勇施因闻法故于时即悟
无生法忍佛告文殊往昔菩萨鼻掬罗者即今弥
勒菩萨是也彼时比丘悟无生者即宝月如来也
现在西方过恒沙界成等正觉巳上私略彼经大
意因此须知持戒犯戒得报之说大乘本生心地
经云坚持上品清净戒超居自在为法王中品受
持菩萨戒福德自在转轮王下上品持大鬼王一
切非人咸率伏下中品持禽兽王一切飞走咸归
伏于清净戒有缺犯由戒胜故得为王下下品持
琰魔王处地狱中常自在虽毁禁戒生恶道由戒
胜故得为王以是义故诸众生应受菩萨清净戒
受菩萨戒设使有犯尚乃为王准此文也然圣人
本意欲令众生乘戒俱急耳。
卷十二 第 379b 页 X28-0379.png

南山引十八法中毗尼与律二名不并

律钞中云毗尼此翻为律即四分十八法中毗尼
及律二名不并十八法者四分云法非法律非律
犯不犯若轻若重有残无残粗恶非粗恶常所行
非常所行制非制说非说又云毗尼非毗尼是则
言律处不言毗尼言毗尼处不言律良由华梵互
举耳故云二名不并也今略引论释十八法邪正
之相萨婆多云调达以五法诱诸年少非法说法
者五法非法说言是法法说非法者八圣道是法
说言非法非律说律者五法非律说言是律律说
非律者八圣道是律说言非律非犯说犯者佛不
制心戒而说心起三毒即是犯戒犯说非犯者不
制剃发剪爪佛说犯戒而言爪发有命有剃爪不
犯轻说重者如优钵罗龙以摘树叶故不肯忏因
此便言杀一切草木是重重说轻者见须提那达
尼吒等以先作故不得重罪因此便言淫盗是轻
有残说无残者下之四篇犯则有残而言无残无
残说有残者四重犯则无残而说有残常所说法
说非常所说法者八圣道是常所用法而说非是
常所用法非常所用法说是常所用法者五法是
非常所用法而说是常所用法四禁是轻馀篇言
重此名非教而说是教四禁是重馀篇是轻此名
正教而说非教言五法者五分云一不食盐二不
食乳三不食鱼肉四乞食五春夏八月日露坐十
卷十二 第 379c 页 X28-0379.png
诵云一著纳衣二乞食三一食四露地坐五断鱼
肉四分云一乞食二粪扫衣三露坐四不食苏盐
五不食鱼肉此五并皆尽形寿断南山云毗尼翻
为灭者此从功能为名终非正译故以律翻之乃
为正义也尸罗此翻为戒波罗提木叉此翻处处
解脱戒疏云尸罗翻为戒戒有何义戒义训警也
警策三业远离缘非明其因也如古所传防非禁
恶以解于戒然戒通善恶诸经论中多从善戒约
义得名故智论云尸罗翻为性善此从体说如心
论善生云别解脱调伏等此从心说又诸论中作
无作戒此从业说或云清凉迮隘上天此从喻说
或云以戒自观说是戒经此从教说但偏善行不
通恶性应如成论善生所明善恶二戒互受互忘
功用齐伦名义无别止得通解戒为禁也何以知
之若解善戒善法禁恶警持不起若解恶戒恶法
禁善护摄不生以斯义求想无惑矣波罗提木叉
此翻解脱如论所引道戒名解脱事戒名别脱随
分果得寄以明之以道性虚通举法类遣不随缘
别但名解脱事戒不尔缘别而生缘通万境行亦
随遍持行凌犯则名得脱馀非未行不名解脱律
者法也从教为名断割重轻开遮持犯非法不定
以正翻之俗有九流法流其一故世付法皆约刑
科道与俗违刑名乃异至于处断必依恒法故使
律字彳旁兼聿为取笔也处断决正非笔不定即
卷十二 第 380a 页 X28-0380.png
法家之象致唯以律而翻之也。

萧何以为九章

史记云汉高祖曰吾与诸俟约先入关者王之吾
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
抵罪抵至也除秦酷政但至于罪也秦法一人犯
罪举家及邻伍坐之三章杀人一也伤人二也盗
三也汉书刑法志云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蠲削
烦苛兆民大说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
法不足以禦奸于是相国萧何[打-丁+(鹿/木)]庶秦法取其宜
于时者作律九章[打-丁+(鹿/木)]居运切摭之石切谓收拾也
萧何定律除参夷连坐之罪增部主见知之条益
事律檀兴[病-丙+殷]户三篇合为九篇叔孙通益律所不
及傍章十八篇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朝律
六篇合六十篇又下文云大经三十三者误也文
在三十四卷耳。三大部补注卷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