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第 313c 页
天台三大部补注卷第十
(妙经 文句 文句记)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
文句云五法等
一生贵家二生人天三得男身四诸根满五识宿
命第三祇时得三不退故第三祇通至百劫为上
忍也三乘共位如大品等别家初地如璎珞等圆
初住如华严起信故四教无生忍皆圣教明文也。
记云摄论识分八九及婆沙一十六字进退在人等
无著菩萨造摄大乘论真谛旧译七识阿陀那此
云执我识八识阿赖耶此云藏识九识庵摩罗此
云净识玄奘新翻乃云第九只是第八异名不存
第九识也大宋僧传云京兆大慈恩寺法宝法师
亦是三藏玄奘法师之神足也奘公初译婆沙论
毕宝有疑情以非想见惑请益之奘别以十六字
入于论中以遮难词宝白奘云此二句四句为梵
本有无奘曰吾以义意酌情作耳宝曰师岂宜以
凡语增加圣言量乎奘曰斯言不行我知之矣故
一十六字即是四句也又文句云为无生忍是初
地者为字恐须作谓字又云天亲以发心为无生
忍者应云以初地为无生忍也又记文云上根七
地者上七二字必有一字误矣思之游瀁者瀁文
句作漾玉篇余掌切瀁瀁无涯际也亦古文漾字
也余亮切水名也瀁水溢荡皃经音云游泳也瀁
泛也水摇动之皃也十梵行者身身业口口业意
(妙经 文句 文句记)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
文句云五法等
一生贵家二生人天三得男身四诸根满五识宿
命第三祇时得三不退故第三祇通至百劫为上
忍也三乘共位如大品等别家初地如璎珞等圆
初住如华严起信故四教无生忍皆圣教明文也。
记云摄论识分八九及婆沙一十六字进退在人等
无著菩萨造摄大乘论真谛旧译七识阿陀那此
云执我识八识阿赖耶此云藏识九识庵摩罗此
云净识玄奘新翻乃云第九只是第八异名不存
第九识也大宋僧传云京兆大慈恩寺法宝法师
亦是三藏玄奘法师之神足也奘公初译婆沙论
毕宝有疑情以非想见惑请益之奘别以十六字
入于论中以遮难词宝白奘云此二句四句为梵
本有无奘曰吾以义意酌情作耳宝曰师岂宜以
凡语增加圣言量乎奘曰斯言不行我知之矣故
一十六字即是四句也又文句云为无生忍是初
地者为字恐须作谓字又云天亲以发心为无生
忍者应云以初地为无生忍也又记文云上根七
地者上七二字必有一字误矣思之游瀁者瀁文
句作漾玉篇余掌切瀁瀁无涯际也亦古文漾字
也余亮切水名也瀁水溢荡皃经音云游泳也瀁
泛也水摇动之皃也十梵行者身身业口口业意
卷十 第 314a 页 X28-0314.png
意业佛法僧戒推此十种如空叵得名为梵行六
根清净语其中间发心长别言其初后初后中间
虽则不同皆是圆家十信位也又下文引大经云
一生实相者经云实想耳又引五万菩萨二生法
界者经云万五千菩萨耳又引二万亿人者经云
人女天女二万亿人现转女身得男身也。
经云摩尼
此云无垢。
缤纷等
盛也缤众也纷乱也众多乱下甚盛也文句云联
翩者上连音下偏音文选注云鸟飞皃。
调柔地等
优婆塞戒经云何故名为调柔地耶一切烦恼渐
微弱故名调柔地记云八魔者界内界外各有四
故又云具如玄文过减不同者问最初实成若为
显本答最初妙觉指初住为本若初住被加作妙
觉亦指初住为本初住之前竖无所论横则指其
体用以体为本又发愿故说寿长远若久成佛如
释迦之例以东方为譬若久此者以四方为譬又
久此者以十方为譬若近此者则减东方之譬若
都无者则无所譬也。
八道等
东西有四南北亦然又是八方之道也如第二经
中补注顶戴自行权实机感为头顶戴即是感应
根清净语其中间发心长别言其初后初后中间
虽则不同皆是圆家十信位也又下文引大经云
一生实相者经云实想耳又引五万菩萨二生法
界者经云万五千菩萨耳又引二万亿人者经云
人女天女二万亿人现转女身得男身也。
经云摩尼
此云无垢。
缤纷等
盛也缤众也纷乱也众多乱下甚盛也文句云联
翩者上连音下偏音文选注云鸟飞皃。
调柔地等
优婆塞戒经云何故名为调柔地耶一切烦恼渐
微弱故名调柔地记云八魔者界内界外各有四
故又云具如玄文过减不同者问最初实成若为
显本答最初妙觉指初住为本若初住被加作妙
觉亦指初住为本初住之前竖无所论横则指其
体用以体为本又发愿故说寿长远若久成佛如
释迦之例以东方为譬若久此者以四方为譬又
久此者以十方为譬若近此者则减东方之譬若
都无者则无所譬也。
八道等
东西有四南北亦然又是八方之道也如第二经
中补注顶戴自行权实机感为头顶戴即是感应
卷十 第 314b 页 X28-0314.png
道交也塔寺者寺嗣也治事者嗣续于其间也僧
坊者别屋谓之坊也其馀名义具如方便品补注
文句云相从者非是一体故也记云此是深见者
深见字误应云探说即是探说后随喜品格量今
文初品功德广格量巳况出胜者故云何况读诵
等也。
记云止作二持众别两行等
南山云方便正念护本所受禁防身口目之为止
止而无犯称之曰持策勤三业修习戒行有善起
护名之为作作而无犯称之曰持止持则戒本最
为标首作持则羯磨结其大科然则戒本止持非
无作持羯磨作持非无止持众行即众法心念如
说戒等别行即但心念及对首心念如忏吉罗及
持衣等今文稍略委如辅行释禅境中故彼文云
前之三品非全不持所以自护止作必无亏点众
法作行或当稍缓又止持中双持双犯事必须具
单持别犯作中无止或当未具又止作中自行从
制事必不废为物从开或可未具又理全事阙等
具如辅行补注中明言止观事理者别论三归五
戒十善八斋出家律仪乃至定共防身口恶得人
天报不动不出名为事戒闻经生解观智推寻空
假中等破惑见理而动而出名为理乘。
五篇七聚菩萨重轻八万律仪等
南山云五篇七聚约义差分言五篇者一波罗夷
坊者别屋谓之坊也其馀名义具如方便品补注
文句云相从者非是一体故也记云此是深见者
深见字误应云探说即是探说后随喜品格量今
文初品功德广格量巳况出胜者故云何况读诵
等也。
记云止作二持众别两行等
南山云方便正念护本所受禁防身口目之为止
止而无犯称之曰持策勤三业修习戒行有善起
护名之为作作而无犯称之曰持止持则戒本最
为标首作持则羯磨结其大科然则戒本止持非
无作持羯磨作持非无止持众行即众法心念如
说戒等别行即但心念及对首心念如忏吉罗及
持衣等今文稍略委如辅行释禅境中故彼文云
前之三品非全不持所以自护止作必无亏点众
法作行或当稍缓又止持中双持双犯事必须具
单持别犯作中无止或当未具又止作中自行从
制事必不废为物从开或可未具又理全事阙等
具如辅行补注中明言止观事理者别论三归五
戒十善八斋出家律仪乃至定共防身口恶得人
天报不动不出名为事戒闻经生解观智推寻空
假中等破惑见理而动而出名为理乘。
五篇七聚菩萨重轻八万律仪等
南山云五篇七聚约义差分言五篇者一波罗夷
卷十 第 314c 页 X28-0314.png
二僧残三波逸提四提舍尼五突吉罗七聚者一
波罗夷二僧残三偷兰遮四波逸提五提舍尼六
突吉罗七恶说若言六聚除恶说也同体故合过
多乃开故六七者开合异耳菩萨十重四十八轻
声闻四重四篇轻也此约大小相对论耳藏通三
乘无别戒故思之可知梵网中有八万威仪品说
者云约二百五十戒各有四威仪合为一千循三
世转为三千也分配身口七支为二万一千对治
三毒等分成八万四千今举大数云八万耳更请
详之出家菩萨坚持篇聚者具如涅槃经中所说
下文中云小捡助大亦如涅槃扶律谈常思之思
之。
仍晓开遮轻重缘体
小乘中开大乘中遮大乘中开小乘中遮此开遮
义如药王品补注中辨大乘小乘若轻若重所犯
皆有具缘体状小乘淫重四缘成犯一是正境二
生染心三起方便四与境合小乘酒轻三缘成犯
一者是酒二无重病三饮咽犯大乘淫重三缘成
犯一者是道二起淫心三者事遂大乘酒轻例小
可识且举此二馀可准思若大若小轻重之缘所
犯之体事体之体非谓戒体又亦可云开遮之缘
轻重之体皆须晓知如涅槃云善持律者知诸戒
相若轻若重具如经说更请详于缘体之义又南
山律钞云深明律相善达开遮及轻重等筹量本
波罗夷二僧残三偷兰遮四波逸提五提舍尼六
突吉罗七恶说若言六聚除恶说也同体故合过
多乃开故六七者开合异耳菩萨十重四十八轻
声闻四重四篇轻也此约大小相对论耳藏通三
乘无别戒故思之可知梵网中有八万威仪品说
者云约二百五十戒各有四威仪合为一千循三
世转为三千也分配身口七支为二万一千对治
三毒等分成八万四千今举大数云八万耳更请
详之出家菩萨坚持篇聚者具如涅槃经中所说
下文中云小捡助大亦如涅槃扶律谈常思之思
之。
仍晓开遮轻重缘体
小乘中开大乘中遮大乘中开小乘中遮此开遮
义如药王品补注中辨大乘小乘若轻若重所犯
皆有具缘体状小乘淫重四缘成犯一是正境二
生染心三起方便四与境合小乘酒轻三缘成犯
一者是酒二无重病三饮咽犯大乘淫重三缘成
犯一者是道二起淫心三者事遂大乘酒轻例小
可识且举此二馀可准思若大若小轻重之缘所
犯之体事体之体非谓戒体又亦可云开遮之缘
轻重之体皆须晓知如涅槃云善持律者知诸戒
相若轻若重具如经说更请详于缘体之义又南
山律钞云深明律相善达开遮及轻重等筹量本
卷十 第 315a 页 X28-0315.png
末名解毗尼。
制缘渐顿舍义有无
菩萨戒疏云大小乘戒制法不同菩萨一时顿制
五十八事声闻随犯随结理论关机宜事论有三
义一大士深信顿闻不逆声闻浅识顿闻不受二
大士不恒侍左右无有随事随白故一时顿制声
闻常得随侍可有小欲白佛故待犯方制三梵网
所制起自舍那为妙海王子受戒尔时诸大士宣
说五十八事故一时顿制声闻则不然也大乘则
有舍身之义小乘无也复次小乘论舍戒义准四
分律及杂心论有其四种一命终二作法三断善
根四二形生故四分中罢道还家须作法舍不作
法舍戒体还在若乃犯重亦不失戒故律中云我
作沙弥此渐舍也我作白衣此顿舍也所以然者
带戒犯非业苦难拔故开舍戒往来无障如僧伽
摩七返降魔后得罗汉所以制舍只齐七也其所
舍戒只是本体更不相续即是戒身种类灭矣若
根转者比丘为尼悬发尼戒尼为比丘发比丘戒
是故根转戒不失也不同二形失于戒焉四卷毗
昙有五时舍加法没时无二形生有犯戒舍以为
五也若大乘戒准璎珞云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
法有犯不失入大乘论云波罗提木叉戒命终时
舍罢道时舍菩萨大士性戒成就乃至道场终不
中舍准此言之小有舍戒大无舍戒也若准菩萨
制缘渐顿舍义有无
菩萨戒疏云大小乘戒制法不同菩萨一时顿制
五十八事声闻随犯随结理论关机宜事论有三
义一大士深信顿闻不逆声闻浅识顿闻不受二
大士不恒侍左右无有随事随白故一时顿制声
闻常得随侍可有小欲白佛故待犯方制三梵网
所制起自舍那为妙海王子受戒尔时诸大士宣
说五十八事故一时顿制声闻则不然也大乘则
有舍身之义小乘无也复次小乘论舍戒义准四
分律及杂心论有其四种一命终二作法三断善
根四二形生故四分中罢道还家须作法舍不作
法舍戒体还在若乃犯重亦不失戒故律中云我
作沙弥此渐舍也我作白衣此顿舍也所以然者
带戒犯非业苦难拔故开舍戒往来无障如僧伽
摩七返降魔后得罗汉所以制舍只齐七也其所
舍戒只是本体更不相续即是戒身种类灭矣若
根转者比丘为尼悬发尼戒尼为比丘发比丘戒
是故根转戒不失也不同二形失于戒焉四卷毗
昙有五时舍加法没时无二形生有犯戒舍以为
五也若大乘戒准璎珞云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
法有犯不失入大乘论云波罗提木叉戒命终时
舍罢道时舍菩萨大士性戒成就乃至道场终不
中舍准此言之小有舍戒大无舍戒也若准菩萨
卷十 第 315b 页 X28-0315.png
戒疏中说方便求受其体则兴若舍菩萨愿及增
上烦恼犯十重其体则废无此二缘至佛乃废瑜
伽四十亦同此说准此言之大乘小乘皆有舍戒
但于其间互论有无思之可见若和会者璎珞及
以入大乘论无缘无舍戒疏瑜伽有缘有舍舍义
有无其说如是更请详之。
坐次分流忏法天隔
大乘戒人在上在先小乘戒人在下在后此约大
小对分如是若先小后大则开小夏以成大夏若
先大后小在小则依小在大则依大若约藏通三
乘论大小者菩萨在大则大在小则小故知菩萨
在小乘依小乘位次第而坐在大乘依大乘位次
第而坐故大论云释迦无别菩萨众故弥勒文殊
在声闻中次第而坐若约梵网当知有别菩萨众
也是故在家出家二众还依小乘律仪定其位次
矣小乘四重忏成学悔僧残巳下首伏清净大乘
十重四十八轻悉通忏净若犯十重诵菩萨戒礼
三世佛苦到忏悔见相罪灭犯四十八轻对首忏
之其罪便灭大小忏法不同故云天隔也具如止
观南山钞说大小忏法。
复有七众同否大小共别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式叉摩那沙弥沙弥
尼故云七众也言同否者即同异也且论杀戒七
众菩萨同犯声闻五众大同小异同者同许不杀
上烦恼犯十重其体则废无此二缘至佛乃废瑜
伽四十亦同此说准此言之大乘小乘皆有舍戒
但于其间互论有无思之可见若和会者璎珞及
以入大乘论无缘无舍戒疏瑜伽有缘有舍舍义
有无其说如是更请详之。
坐次分流忏法天隔
大乘戒人在上在先小乘戒人在下在后此约大
小对分如是若先小后大则开小夏以成大夏若
先大后小在小则依小在大则依大若约藏通三
乘论大小者菩萨在大则大在小则小故知菩萨
在小乘依小乘位次第而坐在大乘依大乘位次
第而坐故大论云释迦无别菩萨众故弥勒文殊
在声闻中次第而坐若约梵网当知有别菩萨众
也是故在家出家二众还依小乘律仪定其位次
矣小乘四重忏成学悔僧残巳下首伏清净大乘
十重四十八轻悉通忏净若犯十重诵菩萨戒礼
三世佛苦到忏悔见相罪灭犯四十八轻对首忏
之其罪便灭大小忏法不同故云天隔也具如止
观南山钞说大小忏法。
复有七众同否大小共别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式叉摩那沙弥沙弥
尼故云七众也言同否者即同异也且论杀戒七
众菩萨同犯声闻五众大同小异同者同许不杀
卷十 第 315c 页 X28-0315.png
异者有三一开遮异大士见机得杀声闻虽见不
得杀二色心异大士制心声闻制色三轻重异大
士害师犯逆声闻非逆又大士重重于声闻也亦
可谓之七众受大乘戒同一戒法受小戒则有五
戒十戒具足之异也大小共别者亦是同异耳且
论沽酒戒大小皆制而有同异同不许沽异者大
士利物故沽成重声闻货卖但犯第三篇是贩卖
戒所制。
而昧存亡鸟鼠人也
存亡即存没也大小开遮存没不定不可昧也鸟
鼠即蝙蝠也尔雅云蝙蝠服翼邢炳云一名服翼
郭璞云齐人或谓之仙鼠解飞空能入穴有人捉
鼠时飞空似鸟擒鸟时入穴似鼠然非真鸟鼠也
故佛藏经云譬如蝙蝠欲捕鸟时则入穴为鼠欲
捕鼠时则飞空为鸟而实无有大鸟之用其身臭
秽但乐暗冥破戒比丘亦复如是既不入于布萨
自恣亦乃不为王者使役不名白衣不名出家。
经云高八多罗等
西域记云其形如此方棕榈极高者七八十尺果
熟赤色大如石榴人多食之有人云一多罗树高
七仞七尺曰仞是则一多罗树高四十九尺八多
罗树则高三百九十二尺也经举八者既是持经
必须表法八即八正道总持园林八解浴池赤表
智光百千比丘法门和也帝释中殿表佛果居三
得杀二色心异大士制心声闻制色三轻重异大
士害师犯逆声闻非逆又大士重重于声闻也亦
可谓之七众受大乘戒同一戒法受小戒则有五
戒十戒具足之异也大小共别者亦是同异耳且
论沽酒戒大小皆制而有同异同不许沽异者大
士利物故沽成重声闻货卖但犯第三篇是贩卖
戒所制。
而昧存亡鸟鼠人也
存亡即存没也大小开遮存没不定不可昧也鸟
鼠即蝙蝠也尔雅云蝙蝠服翼邢炳云一名服翼
郭璞云齐人或谓之仙鼠解飞空能入穴有人捉
鼠时飞空似鸟擒鸟时入穴似鼠然非真鸟鼠也
故佛藏经云譬如蝙蝠欲捕鸟时则入穴为鼠欲
捕鼠时则飞空为鸟而实无有大鸟之用其身臭
秽但乐暗冥破戒比丘亦复如是既不入于布萨
自恣亦乃不为王者使役不名白衣不名出家。
经云高八多罗等
西域记云其形如此方棕榈极高者七八十尺果
熟赤色大如石榴人多食之有人云一多罗树高
七仞七尺曰仞是则一多罗树高四十九尺八多
罗树则高三百九十二尺也经举八者既是持经
必须表法八即八正道总持园林八解浴池赤表
智光百千比丘法门和也帝释中殿表佛果居三
卷十 第 316a 页 X28-0316.png
十二殿表因位中比丘居之大般涅槃为禅定窟
正直大道以为经行柔和忍辱以为衣服法喜禅
悦饮食四禅床褥又真性为床观练等禅为褥般
若等法为汤药作此表法更请详之。
须曼瞻卜
亦云苏末那此云善摄意华其华黄白色甚香树
亦不大高三四尺垂如盖也瞻卜亦云瞻博迦此
云黄华华小而香西方甚多也。
阿提目多伽薰油然
阿提目多伽旧云善思夷华亦云苣蕂子又云此
方无故不翻也薰香草也以诸华香草和[(ㄇ@人)/音]苣蕂
令烂乃以压油后取其油然之供养名为薰油也
苣蕂胡麻也[(ㄇ@人)/音]乌合切前文云牛头栴檀者正法
念经云北洲有山名曰高山多有牛头栴檀之香
以此山峰状如牛头此山峰中生栴檀树故以名
焉或有说云牛头山名也此香出彼故以名之。
记云今昔二门等
今昔应云本迹也答有二通约本迹别对多境者
应云二约本迹别对多境又亦可云答而二通约
本迹而别对多境恐传冥误耳秩直一切次也序
也。
好坚迦陵如止观记
大论问云诸佛功德无能胜者一切天地谁可为
尊答云佛为无上无过佛者譬如一树名曰好坚
正直大道以为经行柔和忍辱以为衣服法喜禅
悦饮食四禅床褥又真性为床观练等禅为褥般
若等法为汤药作此表法更请详之。
须曼瞻卜
亦云苏末那此云善摄意华其华黄白色甚香树
亦不大高三四尺垂如盖也瞻卜亦云瞻博迦此
云黄华华小而香西方甚多也。
阿提目多伽薰油然
阿提目多伽旧云善思夷华亦云苣蕂子又云此
方无故不翻也薰香草也以诸华香草和[(ㄇ@人)/音]苣蕂
令烂乃以压油后取其油然之供养名为薰油也
苣蕂胡麻也[(ㄇ@人)/音]乌合切前文云牛头栴檀者正法
念经云北洲有山名曰高山多有牛头栴檀之香
以此山峰状如牛头此山峰中生栴檀树故以名
焉或有说云牛头山名也此香出彼故以名之。
记云今昔二门等
今昔应云本迹也答有二通约本迹别对多境者
应云二约本迹别对多境又亦可云答而二通约
本迹而别对多境恐传冥误耳秩直一切次也序
也。
好坚迦陵如止观记
大论问云诸佛功德无能胜者一切天地谁可为
尊答云佛为无上无过佛者譬如一树名曰好坚
卷十 第 316b 页 X28-0316.png
在地百年枝叶具足一日出生高于百丈此树出
巳欲求大树以荫于身时树神言一切世间无大
汝者诸树皆在汝之荫中佛亦如是无量亿岁在
菩萨地一日成佛无能过者大论又云迦陵频伽
此鸟㲉中声未出时巳胜诸鸟菩萨亦尔未出无
明㲉法音巳过二乘㲉苦角切鸟卵也迦陵频伽
此云好声鸟也。
文句云释然等
庄子注疏云怡悦皃春秋左传序云若江海之浸
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故此
释然取解散之义也上文云百围者庄子音云径
尺为围百围十丈也。
经云为得几所福
此第六经平声呼者有二十九字于中有一字训
当为得几所福有十八字训是宁为多不则为巳
见我则为巳报海为第一最为深大须弥山为第
一最为其上最为第一此自有四最为照明最为
其尊辟支佛为第一亦为第一菩萨为第一如佛
为诸法王此经则为有三字训被不复为贪欲所
恼亦复不为此自有二有三字训得不可为譬喻
为人所喜见为一切众生有三字训作七宝为台
栴檀为积以为供养有一字训名号之为常不轻
去声呼者有三十二字于中有二十七字训与为
父母宗亲为人分别随喜为他说即为方便说若
巳欲求大树以荫于身时树神言一切世间无大
汝者诸树皆在汝之荫中佛亦如是无量亿岁在
菩萨地一日成佛无能过者大论又云迦陵频伽
此鸟㲉中声未出时巳胜诸鸟菩萨亦尔未出无
明㲉法音巳过二乘㲉苦角切鸟卵也迦陵频伽
此云好声鸟也。
文句云释然等
庄子注疏云怡悦皃春秋左传序云若江海之浸
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故此
释然取解散之义也上文云百围者庄子音云径
尺为围百围十丈也。
经云为得几所福
此第六经平声呼者有二十九字于中有一字训
当为得几所福有十八字训是宁为多不则为巳
见我则为巳报海为第一最为深大须弥山为第
一最为其上最为第一此自有四最为照明最为
其尊辟支佛为第一亦为第一菩萨为第一如佛
为诸法王此经则为有三字训被不复为贪欲所
恼亦复不为此自有二有三字训得不可为譬喻
为人所喜见为一切众生有三字训作七宝为台
栴檀为积以为供养有一字训名号之为常不轻
去声呼者有三十二字于中有二十七字训与为
父母宗亲为人分别随喜为他说即为方便说若
卷十 第 316c 页 X28-0316.png
为他人说此自有二为忉利诸天为他人说此自
有二或为人说法或时为现身为众生说法为天
人阿脩罗为求声闻者为求辟支佛者为诸菩萨
广为人说为作不轻名者为诸四众为人说故复
为诸人今为诸菩萨为求佛道者当为演说为一
切众生即为其父为他人说有五字训以若人为
是经故为听法故为嘱累故为悦众生故为令其
人。
巷陌等
巷街也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其馀可知亦如前后
辨之。
文句云比是
比恐取毗必切。
记云式叉
此云学法女具如律钞。
经云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婆沙毗昙论中皆云趣者到义所往义也六则可
知若合脩罗只有五耳以脩罗趣或天或鬼不定
故也记中所指如止观等大意如常无烦引也坋
蒲闷切正作坌金刚论云众生谓禀息风含情觉
者此复云何所谓卵生诸鸟胎生诸人湿生诸虫
化生诸天俱舍论云人傍生具四地狱及诸天中
有唯化生鬼通胎化二消释如论中。
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有二或为人说法或时为现身为众生说法为天
人阿脩罗为求声闻者为求辟支佛者为诸菩萨
广为人说为作不轻名者为诸四众为人说故复
为诸人今为诸菩萨为求佛道者当为演说为一
切众生即为其父为他人说有五字训以若人为
是经故为听法故为嘱累故为悦众生故为令其
人。
巷陌等
巷街也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其馀可知亦如前后
辨之。
文句云比是
比恐取毗必切。
记云式叉
此云学法女具如律钞。
经云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婆沙毗昙论中皆云趣者到义所往义也六则可
知若合脩罗只有五耳以脩罗趣或天或鬼不定
故也记中所指如止观等大意如常无烦引也坋
蒲闷切正作坌金刚论云众生谓禀息风含情觉
者此复云何所谓卵生诸鸟胎生诸人湿生诸虫
化生诸天俱舍论云人傍生具四地狱及诸天中
有唯化生鬼通胎化二消释如论中。
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卷十 第 317a 页 X28-0317.png
如上四生住止何处以何为体故此示之有形者
谓欲界色界也无形者谓无色界也此复多种有
想者谓空处识处也以其有于空识想也无想者
谓无所有处也非有想非无想者谓非有想非无
想处也诸文辨此甚多今且依金刚般若论中文
耳消释名义如法界次第。
无足二足四足多足
尔雅云无足谓之豸有足谓之虫二足四足可以
知之多足如蜈蚣等经七宝等如上诸文巳辨。
示教利喜
大论云示人生死涅槃三乘六度教人舍恶行善
为说法利引导令出随其所行叹之令喜记下文
云无得以旁正之者慈恩云随喜法师明助故也。
记云大师有时依普贤观判五品位在六根相似
章安观心论疏云普贤观明五品即十信位未详
止观云若依普贤观即以五品为十信五心佛意
难知赴机异说妙玄云依大乘忏发初随喜圆信
之心获一陀罗尼又云普贤观明无生忍前有十
境界即十信也释签云一旋陀罗约位竖论虽在
六根七信巳前今通明之乃在初心又云三昧力
故六根渐净具如经说六根净巳为诸如来摩头
授记授记即是入初住也故知大师位居五品亦
在十信初信七信名旋陀罗尼旋假入空也故得
称为旋陀罗尼菩萨也故分别品末文句云分一
卷十 第 317b 页 X28-0317.png
品为两心五品即十信也故南岳谓大师所入定
是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所发持者旋陀罗尼也故
隋炀帝答遗旨云五品十信巳白皎然具在百录
普贤观中无生忍前十境界者从若比丘等诵大
乘者修大乘行者至其华金色含而未敷恐是初
信从见是事巳复更忏悔去恐是二信从行者见
巳欢喜敬礼去恐是三信从作是愿巳昼夜六时
去恐是四信从是时行者见诸菩萨至是名始观
普贤境界恐是五信亦恐此是五品观行故云即
以五品为十信五心也若分五品为十此则不然
也从尔时行者见是事巳去恐是六信从因大乘
故得见大士至经三七日得旋陀罗尼恐是七信
从得陀罗尼故巳去恐是八信从尔时行者复更
忏悔去恐是九信从梦象头上有金刚人去恐是
十信从得是六根清净巳至摩行者头即初住也。
经云瘖哑
上于金切下乌下切不能言也。
不差
差楚宜切不参差也。
不褰缩
上去乾切不举也下所六切不短也。
不粗涩
下色立切不细润也。
不疮胗
是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所发持者旋陀罗尼也故
隋炀帝答遗旨云五品十信巳白皎然具在百录
普贤观中无生忍前十境界者从若比丘等诵大
乘者修大乘行者至其华金色含而未敷恐是初
信从见是事巳复更忏悔去恐是二信从行者见
巳欢喜敬礼去恐是三信从作是愿巳昼夜六时
去恐是四信从是时行者见诸菩萨至是名始观
普贤境界恐是五信亦恐此是五品观行故云即
以五品为十信五心也若分五品为十此则不然
也从尔时行者见是事巳去恐是六信从因大乘
故得见大士至经三七日得旋陀罗尼恐是七信
从得陀罗尼故巳去恐是八信从尔时行者复更
忏悔去恐是九信从梦象头上有金刚人去恐是
十信从得是六根清净巳至摩行者头即初住也。
经云瘖哑
上于金切下乌下切不能言也。
不差
差楚宜切不参差也。
不褰缩
上去乾切不举也下所六切不短也。
不粗涩
下色立切不细润也。
不疮胗
卷十 第 317c 页 X28-0317.png
上初良切下章忍切亦作疹又居忍切唇上疮谓
之胗也又皮外小起也亦疡也疡羊音亦瘾疹风
肿也。
不呙斜
上口怀切亦作喎口戾也邪戾也斜不正也。
不薰黑
上力奚切不黄黑也。
恶
乌路切。
不匾𠥶
上卑曲切下汤奚切不薄也。
曲戾
下郎计切亦曲也。
狭长
上侯甲切下直良切。
不窊曲
窊乌瓜切哀下也哀似嗟切不正也不哀下也。
鼻脩
脩长也。
泡
匹交切水上浮沤也。
优钵
此云青莲华。
辇舆
卷十 第 318a 页 X28-0318.png
上力展切下平去二呼并通。
记云初功五相
初功亦可云初住五相应云五根文句云四种者
依今经应云三种依大论应云四种请捡法师品
文句。
色二十二声八种
俱舍颂云色二或二十声唯有八种二者谓形显
二十者谓形显中开出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高下
正不正云烟尘雾影光明暗声八种者谓有执受
无执受大种为因及有情名非有情名为四于此
复有可意不可意故成八种慈恩疏中约修因胜
劣增减不同以释眼见大千界等亦约胜劣三品
以释六根功德皆如今文所破之义也复次应知
楞严六根八百千二与今有异彼则发觉初心令
知颠倒处所示凡夫六根优劣令阿难择于耳根
而修證也故知楞严法华不可一准也且楞严中
六根结解前后次第又云先得人空又复声闻菩
萨各说悟入最初方便唯有观音圆通契机观音
圆通法华普门彼妙此妙虽则无别然楞严中结
益乃云八部有学及新发心菩萨得法眼净性比
丘尼成阿罗汉法华普门得益唯是发菩提心又
大师判地前四十心为四善根是别教住前立四
善根是圆教又荆溪判法华涅槃有十六种同异
之相楞严若与涅槃是同安可一向齐于法华耶
卷十 第 318b 页 X28-0318.png
且如华严若非大师谁敢判为兼别行布教相难
解不其然哉今恐楞严大典乃是方等后分经耳
其间所说定性获于寂灭场地是名妙莲华及以
阿难愿今得果成宝王等皆无所妨也误使同于
涅槃扶律谈常亦须辨于十六同异故知不可一
向同于法华也又记中分科云大品去正引三经
一论次今经下正释初引经论又二等者此恐误
也应于品初分科云初释品题次释品文于中为
二初预释六根功德增减次正释六根功德之文
初又为二初引古释次今正释初文为三初略出
二家次总结斥三引经论破文为四初引大品次
引正法华三引法华论四引大经。
六轮等
铁铜银金璃琉摩尼次第对于信住行向地等六
位下文云修发眼者大论中说生得报得如诸天
鬼神修得如诸圣即二乘也发得如无生忍菩萨
是则别圆地住发得也藏通修得也上释那律中
四教亦皆论于修发三藏依无漏事禅通依体法
别依中道次第而修圆依实相不次而发故云所
依别也他心宿命漏尽故云于意离三也肉眼见
粗色天眼见细色也华严中说十种六根前文巳
注无疑解脱名大罗汉支佛见百界恐取衍门通
意也。
经云弥楼山
解不其然哉今恐楞严大典乃是方等后分经耳
其间所说定性获于寂灭场地是名妙莲华及以
阿难愿今得果成宝王等皆无所妨也误使同于
涅槃扶律谈常亦须辨于十六同异故知不可一
向同于法华也又记中分科云大品去正引三经
一论次今经下正释初引经论又二等者此恐误
也应于品初分科云初释品题次释品文于中为
二初预释六根功德增减次正释六根功德之文
初又为二初引古释次今正释初文为三初略出
二家次总结斥三引经论破文为四初引大品次
引正法华三引法华论四引大经。
六轮等
铁铜银金璃琉摩尼次第对于信住行向地等六
位下文云修发眼者大论中说生得报得如诸天
鬼神修得如诸圣即二乘也发得如无生忍菩萨
是则别圆地住发得也藏通修得也上释那律中
四教亦皆论于修发三藏依无漏事禅通依体法
别依中道次第而修圆依实相不次而发故云所
依别也他心宿命漏尽故云于意离三也肉眼见
粗色天眼见细色也华严中说十种六根前文巳
注无疑解脱名大罗汉支佛见百界恐取衍门通
意也。
经云弥楼山
卷十 第 318c 页 X28-0318.png
有人谓弥楼此云光明山即七金山也金色光明
故云耳若准第一义法胜经云须弥楼山则弥楼
山是须弥山也如新俱舍云苏迷卢山旧译俱舍
其须弥山亦云弥楼山是则梵音有楚夏耳若据
今文下句自云须弥铁围是则弥楼须弥有异或
恐语势重牒故耳依七金山消释亦好。
命命鸟
宝藏经云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神识各
异同共报命故云命命也弥陀经云共命之鸟胜
天王云生生之鸟涅槃云耆婆耆婆皆此鸟也又
云雌者见雄者舞即便得身。
光音遍净至有顶
二禅第三天名光音也三禅第三天名遍净也四
禅第九色究竟天名有顶也色有顶耳三有顶即
非非想焉彼天语时口出净光故云光音又以光
当语故云光音良以彼天无言语故又火灾至初
生之天皆悉怖畏旧天语云勿怖勿怖以念火光
故云光音也其净普遍故云遍净也。
须曼那阇提
须曼那亦云须末那又云苏摩那此云善摄意华
亦云称意好意等也善见律云其华香气与末利
华相似馀如前注阇提此云金钱华下去事迹今
不辨者上诸文中巳曾注故。
末利华
卷十 第 319a 页 X28-0319.png
末利此云鬘华也以此华堪作发故善见律云广
州有其华藤生。
波罗罗
此云重生华。
多摩罗跋
此云性无垢香亦云藿叶香。
多伽罗
亦云多伽楼此云根香大论云木香树也。
波利质多罗
此云圆生树也其树根茎枝叶顺风熏百由旬逆
风熏五十由旬其香殊妙理实圆生也又云间错
庄严言此树众杂色华周匝庄严也或云圆妙庄
严也。
拘鞞陀罗
此云大游戏地树香也。
胜殿
俱舍颂云中有殊胜殿周千踰缮那。
妙法堂
亦云善法堂三十三天集在其中唯论世间微妙
善法故以名焉。
诸天所烧香
华严十四云人间有香名为龙藏因龙斗生若烧
一丸大如油麻即能兴起大香焰云摩罗耶山出
栴檀香名为牛头若以涂身火不能烧海中有香
卷十 第 319b 页 X28-0319.png
名为无胜若以涂鼓其声发时敌军皆散阿那婆
达多池边出沉水香名莲华藏若烧一丸香气普
熏阎浮提界闻者离罪戒品清净雪山有香名具
足明相嗅此香者心离染著罗刹界中香名海藏
为轮王用香气所熏王及四军皆升虚空善法堂
中有香名香性庄严若烧一丸熏诸天众生念佛
心须夜摩天香名净藏若烧一丸莫不云集闻王
说法兜率天香名为信度若烧一丸雨诸供具供
养如来变化天香名夺意性若烧一丸于七日中
雨诸供具此上下文及千万种诸香之说大意在
兹故广引示所言乃至梵世上至有顶诸天香者
大小乘论皆说色界无香味二如方便品补注中
引今经文中云色界香慈恩云是通果香非业果
香也。
妊
汝鴥切怀孕也。
盛
平声。
周旋
文选注云周游也。
在在方
在在言所在之多也方所也。
七宝千子
一轮二珠三象四马五主兵六主藏七女故云七宝也
达多池边出沉水香名莲华藏若烧一丸香气普
熏阎浮提界闻者离罪戒品清净雪山有香名具
足明相嗅此香者心离染著罗刹界中香名海藏
为轮王用香气所熏王及四军皆升虚空善法堂
中有香名香性庄严若烧一丸熏诸天众生念佛
心须夜摩天香名净藏若烧一丸莫不云集闻王
说法兜率天香名为信度若烧一丸雨诸供具供
养如来变化天香名夺意性若烧一丸于七日中
雨诸供具此上下文及千万种诸香之说大意在
兹故广引示所言乃至梵世上至有顶诸天香者
大小乘论皆说色界无香味二如方便品补注中
引今经文中云色界香慈恩云是通果香非业果
香也。
妊
汝鴥切怀孕也。
盛
平声。
周旋
文选注云周游也。
在在方
在在言所在之多也方所也。
七宝千子
一轮二珠三象四马五主兵六主藏七女故云七宝也
卷十 第 319c 页 X28-0319.png
又有相似七宝一剑二皮三殿四床五林六衣七
履由轮旋转威伏一切故云轮王具如诸论委示
其相文句中云入禅者越板入字误作人字言八
触者重轻冷热涩滑软粗又云内身者内应作肉
也一月等作所表释者慈恩但云且举月之分齐
谅其不达也。
记云二论俱是天亲等
此责慈恩偏计失也唯识论说趣寂定性障生圣
道不能通达故立无性及以趣寂定不成佛法华
论说退大应化此二与记决定上慢根未熟故佛
不与记菩萨与记令发心故既云决定上慢菩萨
与记则唯识灭种趣寂决定不成之说不可执也
若执唯识则法华论成误若据慈恩改法华论未
字为不字则彼实以唯识为正法华论为误此皆
偏计灭种之失曲改论文未字也是故当知不轻
所记具记决定及增上慢馀如前来委辨言不可
所释大乘尽用对法小义者泛难也谓若令唯识
与法华论其说同者即泛难云终不可所释大乘
之经用对法论小乘义耶是不可也阿毗达磨有
此二义一者对法二无比法籍应作藉又下文云
此四众中岂无灭种者法华论中既云决定上慢
菩萨与记故知不轻授记四众须记决定及上慢
也然经文中授记四众虽该决定及以上慢而轻
毁者独在上慢故云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
履由轮旋转威伏一切故云轮王具如诸论委示
其相文句中云入禅者越板入字误作人字言八
触者重轻冷热涩滑软粗又云内身者内应作肉
也一月等作所表释者慈恩但云且举月之分齐
谅其不达也。
记云二论俱是天亲等
此责慈恩偏计失也唯识论说趣寂定性障生圣
道不能通达故立无性及以趣寂定不成佛法华
论说退大应化此二与记决定上慢根未熟故佛
不与记菩萨与记令发心故既云决定上慢菩萨
与记则唯识灭种趣寂决定不成之说不可执也
若执唯识则法华论成误若据慈恩改法华论未
字为不字则彼实以唯识为正法华论为误此皆
偏计灭种之失曲改论文未字也是故当知不轻
所记具记决定及增上慢馀如前来委辨言不可
所释大乘尽用对法小义者泛难也谓若令唯识
与法华论其说同者即泛难云终不可所释大乘
之经用对法论小乘义耶是不可也阿毗达磨有
此二义一者对法二无比法籍应作藉又下文云
此四众中岂无灭种者法华论中既云决定上慢
菩萨与记故知不轻授记四众须记决定及上慢
也然经文中授记四众虽该决定及以上慢而轻
毁者独在上慢故云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
卷十 第 320a 页 X28-0320.png
者以至骂詈轻贱等既云有生瞋恚心不净者故
知须有不生瞋恚心清净者不生瞋恚心清净者
则是定性趣寂之人巳断见思證偏真理故不生
恚而心净也心既清净故闻授记默然信受而增
上慢未得谓得见思全在心未清净故闻授记骂
詈不受由不受故罪堕地狱然而谤亦成种故后
终得益也此义学者罕知故兹点示耳。
五佛性等
于三性上或加境界性及果性为五或加因性及
因因性为五今文中云果性及果果性为五若作
境界性即没果果性为果性摄若开果果性即没
境界性为缘因摄若没因性因因性者因性为正
因摄因因性为了因摄释其义者中道正性名正
因般若空慧名了因功德助法名缘因善恶事异
名境界单论智德菩提名果性兼取断德涅槃名
果果性单约十二因缘事境名因性兼取观因缘
智名因因性开合虽异皆至五也。
有人云欲显安乐行等
此亦慈恩作如是说彼疏云众生于时损害于我
初虽受苦还由我力并得佛道况亲自行不作佛
耶。
彼则化佛亲说
学吾宗人请详斯语彼安乐行既是化佛亲说以
例迹本二门说法除现胜相表彰之外莫不皆是
知须有不生瞋恚心清净者不生瞋恚心清净者
则是定性趣寂之人巳断见思證偏真理故不生
恚而心净也心既清净故闻授记默然信受而增
上慢未得谓得见思全在心未清净故闻授记骂
詈不受由不受故罪堕地狱然而谤亦成种故后
终得益也此义学者罕知故兹点示耳。
五佛性等
于三性上或加境界性及果性为五或加因性及
因因性为五今文中云果性及果果性为五若作
境界性即没果果性为果性摄若开果果性即没
境界性为缘因摄若没因性因因性者因性为正
因摄因因性为了因摄释其义者中道正性名正
因般若空慧名了因功德助法名缘因善恶事异
名境界单论智德菩提名果性兼取断德涅槃名
果果性单约十二因缘事境名因性兼取观因缘
智名因因性开合虽异皆至五也。
有人云欲显安乐行等
此亦慈恩作如是说彼疏云众生于时损害于我
初虽受苦还由我力并得佛道况亲自行不作佛
耶。
彼则化佛亲说
学吾宗人请详斯语彼安乐行既是化佛亲说以
例迹本二门说法除现胜相表彰之外莫不皆是
卷十 第 320b 页 X28-0320.png
应化之身而说法耳此中一文并第一卷我始坐
道场乃是迹中化佛道场实位补处辅应化佛示
历五味及信解中化身眷属临终唱灭及玄签中
住生身而显一本门亦是迹佛所说二处会主衣
璎少殊及下妙音品中师弟身俱是劣俱隐寂忍
而耐其拙等并地涌中弥勒谓之如来成道至今
四十馀年等岂非皆是明说应化生身为法华教
主而欲执于世讲说者瞋法华经是应佛说其可
得乎傥或执于当知法华报佛所说盖亦引于伽
耶既非彼长岂是乃成法身佛说法也呜呼人根
鲁钝不晓祖师述作向背建立所以妄生臆见业
岂他受思之思之经中告得大势者慈恩云欲明
经之威神令修行者疾成佛也余谓通取后文当
知是经大饶益等别取信者得大神力等毁者有
大势力等故寄以告之耳经获大罪报慈恩指譬
喻品今谓请依天台所指法师品文然亦可指譬
喻品文但譬喻品且对身子示罪报相今对菩萨
故须指前对告药王况法师品迹流通始法师功
德本门流通是故罪福须指此二不可易也威音
王者慈恩云显说法华音如王尊有大威也余谓
凡是依正之名须有所因苟无所出不可妄陈若
约法门之义则皆可消释矣有人云不专是杂者
慈恩云故知不专读诵亦不但行礼拜余谓此说
对面违经经云但行那谓亦不邪然今记云不专
道场乃是迹中化佛道场实位补处辅应化佛示
历五味及信解中化身眷属临终唱灭及玄签中
住生身而显一本门亦是迹佛所说二处会主衣
璎少殊及下妙音品中师弟身俱是劣俱隐寂忍
而耐其拙等并地涌中弥勒谓之如来成道至今
四十馀年等岂非皆是明说应化生身为法华教
主而欲执于世讲说者瞋法华经是应佛说其可
得乎傥或执于当知法华报佛所说盖亦引于伽
耶既非彼长岂是乃成法身佛说法也呜呼人根
鲁钝不晓祖师述作向背建立所以妄生臆见业
岂他受思之思之经中告得大势者慈恩云欲明
经之威神令修行者疾成佛也余谓通取后文当
知是经大饶益等别取信者得大神力等毁者有
大势力等故寄以告之耳经获大罪报慈恩指譬
喻品今谓请依天台所指法师品文然亦可指譬
喻品文但譬喻品且对身子示罪报相今对菩萨
故须指前对告药王况法师品迹流通始法师功
德本门流通是故罪福须指此二不可易也威音
王者慈恩云显说法华音如王尊有大威也余谓
凡是依正之名须有所因苟无所出不可妄陈若
约法门之义则皆可消释矣有人云不专是杂者
慈恩云故知不专读诵亦不但行礼拜余谓此说
对面违经经云但行那谓亦不邪然今记云不专
卷十 第 320c 页 X28-0320.png
等者显不读诵然经云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
此经不能疾得菩提若以此文指云自在王时受
持读诵者然文句释不专文云读诵经典是了因
性请细详之然文句云是初随喜位此则未涉读
诵品耳有人云问何故礼俗及引大经礼知法者
并净名中比丘礼俗菩萨不作是礼即是有犯于
性罪必获遮罪有越等皆慈恩疏及唐时诸师有
此说也大涅槃云有知法者若老若少故应供养
恭敬礼拜慈恩又云礼四众而不犯独礼一而便
亏余谓准何戒律作此说乎又云比丘礼维摩足
是新学者未有知也余谓经云维摩居士即入三
昧令此比丘自识宿命发菩提心比丘方乃礼维
摩足那云新学未有知耶入大乘论云披法服菩
萨方便随顺得礼白衣敬之如佛然菩萨人或于
杀等有益众生即便为之故云何简遮性也慈恩
释下经中心无所畏谓入初地余谓前得六根净
是十信今又得六根净心无所畏恐是初住也记
云本地亦然者不知理故瓦石打之不受本理也
打不轻比丘不受本人也打故远住不受本行也
高声唱等不受本教也将迹不受四一之文对辨
如此耳经云随从从字平呼文句云踟蹰者行不
进皃造次者草木次也仓卒急遽之间也越州新
板文句云后四众之中下者后字应作从字前寿
量末文句云后每自作下后我亦为下等请详之。
此经不能疾得菩提若以此文指云自在王时受
持读诵者然文句释不专文云读诵经典是了因
性请细详之然文句云是初随喜位此则未涉读
诵品耳有人云问何故礼俗及引大经礼知法者
并净名中比丘礼俗菩萨不作是礼即是有犯于
性罪必获遮罪有越等皆慈恩疏及唐时诸师有
此说也大涅槃云有知法者若老若少故应供养
恭敬礼拜慈恩又云礼四众而不犯独礼一而便
亏余谓准何戒律作此说乎又云比丘礼维摩足
是新学者未有知也余谓经云维摩居士即入三
昧令此比丘自识宿命发菩提心比丘方乃礼维
摩足那云新学未有知耶入大乘论云披法服菩
萨方便随顺得礼白衣敬之如佛然菩萨人或于
杀等有益众生即便为之故云何简遮性也慈恩
释下经中心无所畏谓入初地余谓前得六根净
是十信今又得六根净心无所畏恐是初住也记
云本地亦然者不知理故瓦石打之不受本理也
打不轻比丘不受本人也打故远住不受本行也
高声唱等不受本教也将迹不受四一之文对辨
如此耳经云随从从字平呼文句云踟蹰者行不
进皃造次者草木次也仓卒急遽之间也越州新
板文句云后四众之中下者后字应作从字前寿
量末文句云后每自作下后我亦为下等请详之。
卷十 第 321a 页 X28-0321.png
经云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
有人云五百比丘尼为句引千佛因缘经但云思
佛等优婆塞證之余谓五百比丘为句是也何者
此中于出家二众但言比丘在家二众但言优婆
塞略却比丘尼并优婆夷耳下偈文中具颂四众
故云并及四部又正法华具列四众故云师子月
等五百比丘比丘尼五百清信土五百清信女故
知师子月是比丘也尼思佛者如云尼师坛尼乾
子等若千佛经恐阙略尼字耳若作五百比丘尼
节句者大有所妨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名字出
在华手经。
记云牛皮等如止观第五记
龙须缚身入水转痛牛皮系体向日弥坚有相福
如龙须牛皮戒定慧三如身似体有相心修如缚
如系受人天果如入如向却堕三途如痛如坚故
大论云夫利养者犹如龙须缚身入水初损戒皮
次损定肉后损慧骨应知今文但用龙须等事非
用止观意也学佛之人请详斯文若云身是菩提
本无菩提等岂非龙须牛皮愚痴论耶岂识圣人
之道哉涅槃所谓不解我意即生诤论故知若会
止观不思议境说教大体及今文句四悉意等则
吾佛之道皎然可知矣。
经偈颂云其罪毕巳
此指不轻其罪毕巳以由四众轻贱菩萨作不轻
卷十 第 321b 页 X28-0321.png
名又以瓦石杖木打之菩萨能忍所有生死一切
罪业于兹毕巳更不起焉故得临终具闻法华六
根清净生死之罪若未毕巳岂能忍之得六根净
此则可类金刚经云若人受持金刚般若为人轻
贱先世罪业则便消灭。
现十神力
辅行中释应持目连不穷身声以例诸相莫不皆
然坐莲华台居色究竟并是此相故知序中放光
现相及今品中现十神力并嘱累品现大神力妙
音品初放大人相并是从于界内丈六卑劣而现
界外尊特胜相而为表彰耳净名疏中且指别序
放光现相故云但现尊胜耳而四明云法华经中
不曾现起巍巍之相不亦隐昧乎悲哉悲哉。
文句云旧住是下方等
宝塔品末及寿量品皆明下方与旧住不同故不
可定执也震吼觉三动起涌三户之枢物之柄皆
本也要也他宗人谓为声闻说法华今品自云为
菩萨说法华记云八自在如止观记者一能作小
二能作大三作轻四作自在五能有主六能远到
七能动地八随意所欲尽能得亦名八种变化涅
槃经以此八种释于我义颂十神力阙后五者后
五既表未来故可以以佛灭度后一行颂之记中
所辨恐一往耳前云梵世即梵王之世界也又记
中前文云内秘下叙前开迹显本者若据文句之
罪业于兹毕巳更不起焉故得临终具闻法华六
根清净生死之罪若未毕巳岂能忍之得六根净
此则可类金刚经云若人受持金刚般若为人轻
贱先世罪业则便消灭。
现十神力
辅行中释应持目连不穷身声以例诸相莫不皆
然坐莲华台居色究竟并是此相故知序中放光
现相及今品中现十神力并嘱累品现大神力妙
音品初放大人相并是从于界内丈六卑劣而现
界外尊特胜相而为表彰耳净名疏中且指别序
放光现相故云但现尊胜耳而四明云法华经中
不曾现起巍巍之相不亦隐昧乎悲哉悲哉。
文句云旧住是下方等
宝塔品末及寿量品皆明下方与旧住不同故不
可定执也震吼觉三动起涌三户之枢物之柄皆
本也要也他宗人谓为声闻说法华今品自云为
菩萨说法华记云八自在如止观记者一能作小
二能作大三作轻四作自在五能有主六能远到
七能动地八随意所欲尽能得亦名八种变化涅
槃经以此八种释于我义颂十神力阙后五者后
五既表未来故可以以佛灭度后一行颂之记中
所辨恐一往耳前云梵世即梵王之世界也又记
中前文云内秘下叙前开迹显本者若据文句之
卷十 第 321c 页 X28-0321.png
意内秘外现正当迹门以上两句叙于迹门废迹
下两句乃叙本门也请细详之又前记云此字下
别明来意者应云此中下也。
慈恩安国秀公等
长安有十大寺慈恩安国十中之二也慈恩窥基
法师撰法华玄赞十卷彼第一卷广立难辞或云
安国寺有利涉法师玄秀法师未详八相违更加
涉师二难故成十不可也攒在官切聚也旧闻即
听筵慈训后见即近来巳意须加而去者添品法
华于嘱累后加佛说是经巳乃至作礼而去于劝
发品后经文只齐具普贤道如此添减甚不可也
余于京国见慈恩宗人云嘱累品后无而去者什
师除之劝发品后有而去者什师加之又云什公
梵夹脱落失其次第谬将嘱累安神力后此说无
稽不可承用南山宣律师撰释教内典录十卷馀
如前文注之阇那崛多此云志德北天竺人达摩
笈多此云法密南天竺人二人同译添品法华亦
如前注龟音丘兹音慈国名也东南西北中五天
竺也指南者文选云指南司方注云指南车名也
车上有木人常指其南故云司方也馀如上下注
之浇古尧切亦薄也生肇融睿四子也法华论有
两本一本一卷是元魏勒那摩提译一本二卷是
留支三藏译馀无所云者更有不同如添普门重
颂合达多品在宝塔品内回陀罗尼品在神力品
下两句乃叙本门也请细详之又前记云此字下
别明来意者应云此中下也。
慈恩安国秀公等
长安有十大寺慈恩安国十中之二也慈恩窥基
法师撰法华玄赞十卷彼第一卷广立难辞或云
安国寺有利涉法师玄秀法师未详八相违更加
涉师二难故成十不可也攒在官切聚也旧闻即
听筵慈训后见即近来巳意须加而去者添品法
华于嘱累后加佛说是经巳乃至作礼而去于劝
发品后经文只齐具普贤道如此添减甚不可也
余于京国见慈恩宗人云嘱累品后无而去者什
师除之劝发品后有而去者什师加之又云什公
梵夹脱落失其次第谬将嘱累安神力后此说无
稽不可承用南山宣律师撰释教内典录十卷馀
如前文注之阇那崛多此云志德北天竺人达摩
笈多此云法密南天竺人二人同译添品法华亦
如前注龟音丘兹音慈国名也东南西北中五天
竺也指南者文选云指南司方注云指南车名也
车上有木人常指其南故云司方也馀如上下注
之浇古尧切亦薄也生肇融睿四子也法华论有
两本一本一卷是元魏勒那摩提译一本二卷是
留支三藏译馀无所云者更有不同如添普门重
颂合达多品在宝塔品内回陀罗尼品在神力品
卷十 第 322a 页 X28-0322.png
后改还著于本人云彼即回转去等总成六件也
寝息也又云唯愿世尊示我令见者慈恩云多宝
释迦虽同塔坐神力映蔽令其不见故请见之此
语不经经何文云神力蔽耶神力若弊经何须云
语多宝佛欲得相见文殊来时礼二尊足何不弊
耶此是不思塔中之言谬有建立也瞩之欲切视
也慈恩又云东土上人偏礼二圣观音奉珠但分
为二分身犹在亦复何愆今谓不然东土文殊自
礼佛足故分身在观音一分奉多宝塔分身巳散
只知以二例二不思佛与佛塔不同具云诫土不
独云山者宝塔品云娑婆世界即变清净唯留此
会妙音品中娑婆世界高下不平秽恶充满岂非
娑婆前净后秽耶何得独执此会灵山故知此会
即是灵山涉师却谓此会与灵山不同岂非误哉
身口意三戒见行三名六外同他善名和内自卑
谦名敬讵其吕切岂也普贤尚授以句逗者恐指
寿量品一尘一劫更详之而却以唯识灭种死其
心者唯识所明无性之人趣寂声闻不发菩提心
即菩提心死若至法华菩提心生而彼不知专引
法华巳前权经权论消通法华定谓无性及趣寂
者不得作佛此是妄用唯识灭菩提种以死法华
菩提心生也以婆沙菩萨掩其眼者婆沙菩萨三
祇百劫是小教中水牛之车方便权行而彼不知
大小之别专用婆沙三祇等行以释法华高广大
寝息也又云唯愿世尊示我令见者慈恩云多宝
释迦虽同塔坐神力映蔽令其不见故请见之此
语不经经何文云神力蔽耶神力若弊经何须云
语多宝佛欲得相见文殊来时礼二尊足何不弊
耶此是不思塔中之言谬有建立也瞩之欲切视
也慈恩又云东土上人偏礼二圣观音奉珠但分
为二分身犹在亦复何愆今谓不然东土文殊自
礼佛足故分身在观音一分奉多宝塔分身巳散
只知以二例二不思佛与佛塔不同具云诫土不
独云山者宝塔品云娑婆世界即变清净唯留此
会妙音品中娑婆世界高下不平秽恶充满岂非
娑婆前净后秽耶何得独执此会灵山故知此会
即是灵山涉师却谓此会与灵山不同岂非误哉
身口意三戒见行三名六外同他善名和内自卑
谦名敬讵其吕切岂也普贤尚授以句逗者恐指
寿量品一尘一劫更详之而却以唯识灭种死其
心者唯识所明无性之人趣寂声闻不发菩提心
即菩提心死若至法华菩提心生而彼不知专引
法华巳前权经权论消通法华定谓无性及趣寂
者不得作佛此是妄用唯识灭菩提种以死法华
菩提心生也以婆沙菩萨掩其眼者婆沙菩萨三
祇百劫是小教中水牛之车方便权行而彼不知
大小之别专用婆沙三祇等行以释法华高广大
卷十 第 322b 页 X28-0322.png
车一乘妙行此则灼然掩其眼目也以寿量为释
疑断其命者彼以本门如来寿量为释疑文是名
断其远寿命根也如前巳引彼文注之以常住不
遍割其喉者彼以今经如来寿量为神通延寿非
常住法又云有过去常无未来常又云无性阐提
趣寂灭种永不成佛是则常住佛性不遍矣此义
只可用释权经安得消通今法华耶以三界八狱
为大科形斯为小者彼释今经多列三界六道四
生八狱等至于妙旨殊未讨论岂非以三界等为
大科科此经耶既以此为大科则形此经为小乘
也以由小乘涉三界事八狱等相是故斥之耳以
一乘四德为小义无可会归者既云形斯为小则
使一乘常乐我净为小乘义此若为小如何会小
而归大耶又彼多用对法论小乘之义以释今经
是以一乘四德为小义也故前文云广建长章使
迷途者乃谓法华亦明五浊与婆沙不别言表现
表当者表现在之二因表当成之二果故以众宝
奉佛及塔例如龙女次移神力者今更难慈恩药
王品嘱累宿王华亦应移向于后乎故知慈恩徒
立八相违难也何得许以调达品间者彼疏许以
达多一品在持品前而复斥他不许安在宝塔品
后为失旨也何不咎论违正法华等者彼亦责添
品法华以陀罗尼品在神力品后违正妙二本及
以论文何不准此之意责于论文违于正经而却
疑断其命者彼以本门如来寿量为释疑文是名
断其远寿命根也如前巳引彼文注之以常住不
遍割其喉者彼以今经如来寿量为神通延寿非
常住法又云有过去常无未来常又云无性阐提
趣寂灭种永不成佛是则常住佛性不遍矣此义
只可用释权经安得消通今法华耶以三界八狱
为大科形斯为小者彼释今经多列三界六道四
生八狱等至于妙旨殊未讨论岂非以三界等为
大科科此经耶既以此为大科则形此经为小乘
也以由小乘涉三界事八狱等相是故斥之耳以
一乘四德为小义无可会归者既云形斯为小则
使一乘常乐我净为小乘义此若为小如何会小
而归大耶又彼多用对法论小乘之义以释今经
是以一乘四德为小义也故前文云广建长章使
迷途者乃谓法华亦明五浊与婆沙不别言表现
表当者表现在之二因表当成之二果故以众宝
奉佛及塔例如龙女次移神力者今更难慈恩药
王品嘱累宿王华亦应移向于后乎故知慈恩徒
立八相违难也何得许以调达品间者彼疏许以
达多一品在持品前而复斥他不许安在宝塔品
后为失旨也何不咎论违正法华等者彼亦责添
品法华以陀罗尼品在神力品后违正妙二本及
以论文何不准此之意责于论文违于正经而却
卷十 第 322c 页 X28-0322.png
嫌妙经违于论耶文句云三千三百那由他者恐
误合云三千二百万亿那由他旧住下方他方皆
在其中也测塞者测应作畟畟畟塞满也他人于
此辨凡夫悭等者此亦慈恩疏也准成论中一住
处悭自有五种一未来善比丘不欲令来二于巳
来比丘心生瞋恚三令早去四藏僧施物不兴之
五于僧施物生我所心二家悭即是今文护他物
也亦有五一白衣家有不吉与之同忧二彼有利
事与之同喜三喜白衣富贵四断受者令得不施
五生生其家为厕中鬼三施悭今文脱落也此亦
五一常乏资生二令施者不得作福三令受者不
得财利四毁呰善人五心常忧恼四称赞悭亦五
一闻赞他人心常忧动二毁呰三自高卑他四常
被恶名五当来无净心五法悭于正法中生悭吝
想令我独知十二部经此自有七如记所引慈恩
释馀深法是般若大乘不亦谬哉此品事迹一段
注之请对文看。
文句云三事具足故大欢喜仍注云云
云云意者今引大论耳以三义故欢喜文出大论
故也故大论问云是诸罗汉巳證实际无复忧喜
小喜尚无何况大劝喜答云罗汉离三界欲未得
一切智慧故于诸甚深法中犹疑不了是般若中
了了解说断除其疑故大欢喜即今文云闻清净
法故欢喜也大论又云复次诸大弟子巳證实际
误合云三千二百万亿那由他旧住下方他方皆
在其中也测塞者测应作畟畟畟塞满也他人于
此辨凡夫悭等者此亦慈恩疏也准成论中一住
处悭自有五种一未来善比丘不欲令来二于巳
来比丘心生瞋恚三令早去四藏僧施物不兴之
五于僧施物生我所心二家悭即是今文护他物
也亦有五一白衣家有不吉与之同忧二彼有利
事与之同喜三喜白衣富贵四断受者令得不施
五生生其家为厕中鬼三施悭今文脱落也此亦
五一常乏资生二令施者不得作福三令受者不
得财利四毁呰善人五心常忧恼四称赞悭亦五
一闻赞他人心常忧动二毁呰三自高卑他四常
被恶名五当来无净心五法悭于正法中生悭吝
想令我独知十二部经此自有七如记所引慈恩
释馀深法是般若大乘不亦谬哉此品事迹一段
注之请对文看。
文句云三事具足故大欢喜仍注云云
云云意者今引大论耳以三义故欢喜文出大论
故也故大论问云是诸罗汉巳證实际无复忧喜
小喜尚无何况大劝喜答云罗汉离三界欲未得
一切智慧故于诸甚深法中犹疑不了是般若中
了了解说断除其疑故大欢喜即今文云闻清净
法故欢喜也大论又云复次诸大弟子巳證实际
卷十 第 323a 页 X28-0323.png
实际者即是空无相无量无所分别佛以此寂灭
法种种分别不坏法性诸阿罗汉是法中證故大
欢喜即今文云闻法获證故欢喜也大论又云佛
善说是空无相法诸馀大众未悉漏尽信力深故
亦大欢喜即今文云说人清净故欢喜他但须了
知今经三义纯妙欢喜般若三喜犹带通别二种
方便耳故注云云良在兹矣。
观经曰昔名星光等
观药王药上菩萨经云过去有佛号琉璃光照灭
度之后时有比丘名为日藏宣布正法时有长者
名星宿光闻说法故持呵梨勒及诸杂药奉上日
藏并诸大众因此立名名为药王后当作佛名为
净眼星宿光弟名电光明闻说法故以其醍醐上
妙之药而用供养因此立名名为药上后当作佛
名为净藏若尔文句引于雪山上药之说以释药
王则成误也以彼经云上药乃是药上菩萨故也
殒于敏切没也庶冀也勖勉也记云即烧臂也者
恐误应云烧身也。
经云尽一箭道等
嘉祥云二里也有人云地取射垛一百二十步或
云一百三十步一百五十步也无阿脩罗者无实
脩罗恶道耳若论权现亦乃有之故下文云阿脩
罗等见其无臂也得现一切色身三昧者即普现
色身三昧也此有三义一者内现如经中说身根
法种种分别不坏法性诸阿罗汉是法中證故大
欢喜即今文云闻法获證故欢喜也大论又云佛
善说是空无相法诸馀大众未悉漏尽信力深故
亦大欢喜即今文云说人清净故欢喜他但须了
知今经三义纯妙欢喜般若三喜犹带通别二种
方便耳故注云云良在兹矣。
观经曰昔名星光等
观药王药上菩萨经云过去有佛号琉璃光照灭
度之后时有比丘名为日藏宣布正法时有长者
名星宿光闻说法故持呵梨勒及诸杂药奉上日
藏并诸大众因此立名名为药王后当作佛名为
净眼星宿光弟名电光明闻说法故以其醍醐上
妙之药而用供养因此立名名为药上后当作佛
名为净藏若尔文句引于雪山上药之说以释药
王则成误也以彼经云上药乃是药上菩萨故也
殒于敏切没也庶冀也勖勉也记云即烧臂也者
恐误应云烧身也。
经云尽一箭道等
嘉祥云二里也有人云地取射垛一百二十步或
云一百三十步一百五十步也无阿脩罗者无实
脩罗恶道耳若论权现亦乃有之故下文云阿脩
罗等见其无臂也得现一切色身三昧者即普现
色身三昧也此有三义一者内现如经中说身根
卷十 第 323b 页 X28-0323.png
清净十界依正于身中现如净明镜现诸色像二
者外现如经中说普门示现随机不同十界色异
三内外理如大集经观于巳身众生身诸佛身悉
于巳身中现又见巳身众生身现佛身中众生身
中亦如是现又雨海此岸者有人引正法念经云
妙高山内海此岸此岸即南岸也南岸有香依处
立名也六铢者铢市朱切锱铢也八铢为锱二十
四铢为两六铢即四分中之一分耳薰陆者出大
秦国西域记云薰陆香树树叶似棠梨也兜楼婆
者出鬼神国此方无故不翻或云翻为草香也毕
力迦者或云即丁香也栴檀泥水者前巳注之胶
香者即白胶香也正法华云断绝五谷专食众香
众香华汁而以饮之日使身中内外皆香文句云
当是者直是也慈恩疏中于此经文略无留意当
知其道果如何哉。
记云投岩无招外行之论赴火不为内众之讥故胜
热息善财之疑尼乾生严炽之解
华严经云善财南行寻善知识有婆罗门名为胜
热修行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
刀山高峻无极登此山上投身火聚善财见巳乃
云我发菩提心等胜热告云汝今若能上此刀山
投身火聚诸菩萨行皆悉清净善财念之人身难
得将非是魔之所作耶尔时十千梵王空中告云
莫作此念今此圣者得金刚焰三昧光明法门度
者外现如经中说普门示现随机不同十界色异
三内外理如大集经观于巳身众生身诸佛身悉
于巳身中现又见巳身众生身现佛身中众生身
中亦如是现又雨海此岸者有人引正法念经云
妙高山内海此岸此岸即南岸也南岸有香依处
立名也六铢者铢市朱切锱铢也八铢为锱二十
四铢为两六铢即四分中之一分耳薰陆者出大
秦国西域记云薰陆香树树叶似棠梨也兜楼婆
者出鬼神国此方无故不翻或云翻为草香也毕
力迦者或云即丁香也栴檀泥水者前巳注之胶
香者即白胶香也正法华云断绝五谷专食众香
众香华汁而以饮之日使身中内外皆香文句云
当是者直是也慈恩疏中于此经文略无留意当
知其道果如何哉。
记云投岩无招外行之论赴火不为内众之讥故胜
热息善财之疑尼乾生严炽之解
华严经云善财南行寻善知识有婆罗门名为胜
热修行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
刀山高峻无极登此山上投身火聚善财见巳乃
云我发菩提心等胜热告云汝今若能上此刀山
投身火聚诸菩萨行皆悉清净善财念之人身难
得将非是魔之所作耶尔时十千梵王空中告云
莫作此念今此圣者得金刚焰三昧光明法门度
卷十 第 323c 页 X28-0323.png
诸众生善财闻巳心大欢喜投身火聚未至之间
即得菩萨善住三昧如经具说言胜热者于五热
中成胜行故萨遮尼乾经云郁阇延城有王名严
炽于时佛在王国园中与诸大众而说诸法时严
炽王问大萨遮尼乾子治国之法时尼乾子为王
广说修行十善如法治世王心念之此尼乾子所
说法皆随顺如来我今当问彼于佛法有敬心不
即便问云世间颇有聪明大智有罪过不尼乾答
云能雨婆罗门聪明利根有多淫失颇罗堕婆罗
门有多睡失波斯匿王有多食失汝严炽王有卒
暴失唯有沙门瞿昙大智具妙功德无诸失也故
胜热之赴火尼乾之投严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以
尼乾外道投严苦行不可思议胜热赴火虽是历
别今从得意乃顺圆融。
有人问云律制烧身得兰烧指得吉乃至咸迷大小
南山引五分四分云自杀者偷兰遮罪又引十诵
自伤毁形乃至断指皆犯罪也故自杀得兰杀人
犯夷广如小乘律文说也引梵网中若不烧身非
出家菩萨者准戒疏中性地巳上方能此制也义
净法师寄归传云烧身不合诸出家众初学之流
情存猛利将烧指作精勤用然身为大福然则经
中事存导俗巳身尚劝供养何况诸馀外物若乃
出家局乎律藏于戒有违未见其可然众生喜见
斯乃俗流烧身臂等诚其宜矣岂以菩萨舍男舍
即得菩萨善住三昧如经具说言胜热者于五热
中成胜行故萨遮尼乾经云郁阇延城有王名严
炽于时佛在王国园中与诸大众而说诸法时严
炽王问大萨遮尼乾子治国之法时尼乾子为王
广说修行十善如法治世王心念之此尼乾子所
说法皆随顺如来我今当问彼于佛法有敬心不
即便问云世间颇有聪明大智有罪过不尼乾答
云能雨婆罗门聪明利根有多淫失颇罗堕婆罗
门有多睡失波斯匿王有多食失汝严炽王有卒
暴失唯有沙门瞿昙大智具妙功德无诸失也故
胜热之赴火尼乾之投严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以
尼乾外道投严苦行不可思议胜热赴火虽是历
别今从得意乃顺圆融。
有人问云律制烧身得兰烧指得吉乃至咸迷大小
南山引五分四分云自杀者偷兰遮罪又引十诵
自伤毁形乃至断指皆犯罪也故自杀得兰杀人
犯夷广如小乘律文说也引梵网中若不烧身非
出家菩萨者准戒疏中性地巳上方能此制也义
净法师寄归传云烧身不合诸出家众初学之流
情存猛利将烧指作精勤用然身为大福然则经
中事存导俗巳身尚劝供养何况诸馀外物若乃
出家局乎律藏于戒有违未见其可然众生喜见
斯乃俗流烧身臂等诚其宜矣岂以菩萨舍男舍
卷十 第 324a 页 X28-0324.png
女令比丘求男女以舍之云云馀谓义净妄有破
立非小非大若约小乘何得辨众生喜见耶若约
大乘何不引梵网而却用小乘律藏耶谅是未读
梵网戒耳近代诚师要览亦不引梵网文可谓惑
乱之深矣。
先小后大依何夏次
先小后大则开小夏以成大夏亦应须云先大后
小在小则依小在大则依大。
先大后小何心而受
若依涅槃经意应用扶律谈常之心故云若先受
大后方出家更受律仪如涅槃中五篇七聚并是
出家菩萨律仪若依法华之意则用为实施权之
心亦应须云先小后大则用开权显实之心。
先小后大开小乘遮不
如烧身臂指小乘律部遮而断之大乘梵网开而
不禁故知先小后大定开小乘遮矣又亦应云先
小后大遮小乘开如三种净肉小乘所开大乘则
遮此如楞严涅槃等说。
先大后小遮菩萨开不
先大后小在大则大于菩萨戒实无所遮在小则
小从权暂遮实不遮也以元知大为究竟故。
一界之内两众如何
小自依小大自依大。
一身之中二体同异
立非小非大若约小乘何得辨众生喜见耶若约
大乘何不引梵网而却用小乘律藏耶谅是未读
梵网戒耳近代诚师要览亦不引梵网文可谓惑
乱之深矣。
先小后大依何夏次
先小后大则开小夏以成大夏亦应须云先大后
小在小则依小在大则依大。
先大后小何心而受
若依涅槃经意应用扶律谈常之心故云若先受
大后方出家更受律仪如涅槃中五篇七聚并是
出家菩萨律仪若依法华之意则用为实施权之
心亦应须云先小后大则用开权显实之心。
先小后大开小乘遮不
如烧身臂指小乘律部遮而断之大乘梵网开而
不禁故知先小后大定开小乘遮矣又亦应云先
小后大遮小乘开如三种净肉小乘所开大乘则
遮此如楞严涅槃等说。
先大后小遮菩萨开不
先大后小在大则大于菩萨戒实无所遮在小则
小从权暂遮实不遮也以元知大为究竟故。
一界之内两众如何
小自依小大自依大。
一身之中二体同异
卷十 第 324b 页 X28-0324.png
先小后大则小乘戒体转为大乘戒体先大后小
则但于一切发得身口清净若无作戒体不复发
也大小戒体如前后注之。
大秉于小取益从何
大秉小者为欲引导令入大故又复习小以助大
故为施权故为扶律故既不失小益又从大大乘
若乃拨无二乘亦为犯戒若乃读于外道典籍为
伏彼故亦不犯戒又诸大乘不许习近小乘外道
者恐人一向失菩提故若习小助大有何不可。
小诵于大招损谁测
菩萨戒云若受菩萨戒不诵此戒者非佛种子故
知不受大戒不得诵矣例如不受小戒亦不得诵
也今受小者而诵大戒实自招损然虽招损谁能
测知良由此土大小咸迷西方不尔大小元分然
四依出世必大小俱弘权实相融名报佛恩也言
来种者佛意欲令分起行故为菩提故为利他故
伏烦恼故随照了故厌生死故达文字故远眷属
故为乘急故为俱急故无希望故远名利故亡彼
我故折憍慢故敬求者故不请友故请加被故赞
他说故远离诤故离戏笑故得如是等二十法巳
略可微为信行乘种若不尔者为种实难。
经云得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等
大宝积经云复有三昧名解一切众生语言得此
三昧善能宣说一切语言于一字中说一切字了
卷十 第 324c 页 X28-0324.png
一切字同于一字须以此文作圆妙说甄迦罗者
俱舍论云矜羯罗五十二数中即第十六数也频
婆罗者即第十八数也俱舍云频跋罗阿閦婆者
即第二十数也俱舍云何刍婆故知新旧翻释异
耳或云那由他是百万亿甄迦罗是千千万亿频
婆罗是百千千万亿阿閦婆是万千千万亿请更
详之𧂐应作积子智切委积也高三世界者或云
从欲界至色究竟为一如是至三故云三也余谓
高三千世界也故小千至初禅中千至二禅大千
至三禅高三即至四禅也例如遍覆三千大千世
界也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者夫一指有三节既
云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故知能然手指是一节
指乃至足一指是具足然尽一指三节也言乃至
者以初一节乃至三节皆尽也首楞严云我灭度
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
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
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
以此观之义净等师乖僻甚矣。
记云十宝山引华严等
雪山出药香山出香轲梨罗山出华仙圣山有五
通住由乾陀山药叉居之马耳山出妙果尼民陀
山龙居斫迦罗山出大力自在者宿慧山有脩罗
须弥山诸天住之又引七金山者故知七金山即
十山中所收也七金并须弥成八更加雪山香山
俱舍论云矜羯罗五十二数中即第十六数也频
婆罗者即第十八数也俱舍云频跋罗阿閦婆者
即第二十数也俱舍云何刍婆故知新旧翻释异
耳或云那由他是百万亿甄迦罗是千千万亿频
婆罗是百千千万亿阿閦婆是万千千万亿请更
详之𧂐应作积子智切委积也高三世界者或云
从欲界至色究竟为一如是至三故云三也余谓
高三千世界也故小千至初禅中千至二禅大千
至三禅高三即至四禅也例如遍覆三千大千世
界也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者夫一指有三节既
云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故知能然手指是一节
指乃至足一指是具足然尽一指三节也言乃至
者以初一节乃至三节皆尽也首楞严云我灭度
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
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
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
以此观之义净等师乖僻甚矣。
记云十宝山引华严等
雪山出药香山出香轲梨罗山出华仙圣山有五
通住由乾陀山药叉居之马耳山出妙果尼民陀
山龙居斫迦罗山出大力自在者宿慧山有脩罗
须弥山诸天住之又引七金山者故知七金山即
十山中所收也七金并须弥成八更加雪山香山
卷十 第 325a 页 X28-0325.png
为十也俱舍云南州之北有雪山香醉山也又云
南洲从中向北各有三重黑山也土山即土石诸
山也绕小千界名小铁围绕中千大千名大铁围
也他宗人云须弥七金小大铁围为十山又改十
字为七字引添品法华云及七宝山今谓华严自
有十山何须取铁围耶若取铁围何不取土黑山
耶何得改十为七耶何必以添品證今耶应知通
举十宝山于中别以须弥为第一耳那谓及之一
字无用耶记云则尔者则字误应作别字。
文句云轮王号令止在四域乃至云譬馀经说三谛
三昧各不相收不自在等
若据经文始从大海终至如佛十种叹体皆在今
经始从一切川流江河终至第十诸法诸经皆是
昔日四味三教今文句以轮王释梵譬馀经说三
谛三昧各不相收不得自在则与经意甚为不便
何者经意岂不乃以轮王释梵为尊为王为父叹
今经法体耶岂不以诸小王及三十二天一切众
生譬于昔日四味三教众经诸经及一切贤圣学
无学菩萨等耶敬请后德微细详之。
经云大梵为众生父婆利师迦那婆摩利
外道世人计大梵王为众生父佛亦顺世举以为
喻耳劫初一人手波海水千头二千手化生水上
脐有莲华华有光明梵王于此华下而生生巳念
言何故世间空无众生作此念时他方众生应生
南洲从中向北各有三重黑山也土山即土石诸
山也绕小千界名小铁围绕中千大千名大铁围
也他宗人云须弥七金小大铁围为十山又改十
字为七字引添品法华云及七宝山今谓华严自
有十山何须取铁围耶若取铁围何不取土黑山
耶何得改十为七耶何必以添品證今耶应知通
举十宝山于中别以须弥为第一耳那谓及之一
字无用耶记云则尔者则字误应作别字。
文句云轮王号令止在四域乃至云譬馀经说三谛
三昧各不相收不自在等
若据经文始从大海终至如佛十种叹体皆在今
经始从一切川流江河终至第十诸法诸经皆是
昔日四味三教今文句以轮王释梵譬馀经说三
谛三昧各不相收不得自在则与经意甚为不便
何者经意岂不乃以轮王释梵为尊为王为父叹
今经法体耶岂不以诸小王及三十二天一切众
生譬于昔日四味三教众经诸经及一切贤圣学
无学菩萨等耶敬请后德微细详之。
经云大梵为众生父婆利师迦那婆摩利
外道世人计大梵王为众生父佛亦顺世举以为
喻耳劫初一人手波海水千头二千手化生水上
脐有莲华华有光明梵王于此华下而生生巳念
言何故世间空无众生作此念时他方众生应生
卷十 第 325b 页 X28-0325.png
此者有八天子忽然化生八天子是众生父母梵
王乃是八天子父故大梵王为世界主住于初禅
二禅巳上无言语法故不立王璎珞中云禅禅之
中皆有梵王但是加修四无量心报胜为王无统
御也初禅中有觉观言语则有主领乃作娑婆世
界主矣婆利师迦亦云婆师迦婆师迦此云夏生
华又云雨华此华雨时方生故也那婆此云杂华
也摩利此云鬘华也其馀诸华前巳注之。
百八万亿
或引正法华云千八百万亿应法师音云八百万
亿妙法华云百八十万亿准西国有四亿数一以
十万为亿二以百万为亿三以千万为亿四以万
万为亿若以十万为亿计有一千八百万亿即正
法华云也若以百万为亿计有百八十万亿即妙
法华云也若以千万为亿未见其文也若以万万
为亿即梵本云十八俱胝俱胝百亿也而云百八
万亿八百万亿皆非也以由与西国四种亿不相
当故学者详之。
放大人相及放毫光
文句云大人相者大相海也记云是不思议相海
故名为大文句次文又云佛一一相皆法界海记
中亦云不思议相海故知即是辅行中云报身不
思议海也以从劣应现于胜应尊特大人之相光
明色像无量无边乃是舍那他报故也若辅行解
王乃是八天子父故大梵王为世界主住于初禅
二禅巳上无言语法故不立王璎珞中云禅禅之
中皆有梵王但是加修四无量心报胜为王无统
御也初禅中有觉观言语则有主领乃作娑婆世
界主矣婆利师迦亦云婆师迦婆师迦此云夏生
华又云雨华此华雨时方生故也那婆此云杂华
也摩利此云鬘华也其馀诸华前巳注之。
百八万亿
或引正法华云千八百万亿应法师音云八百万
亿妙法华云百八十万亿准西国有四亿数一以
十万为亿二以百万为亿三以千万为亿四以万
万为亿若以十万为亿计有一千八百万亿即正
法华云也若以百万为亿计有百八十万亿即妙
法华云也若以千万为亿未见其文也若以万万
为亿即梵本云十八俱胝俱胝百亿也而云百八
万亿八百万亿皆非也以由与西国四种亿不相
当故学者详之。
放大人相及放毫光
文句云大人相者大相海也记云是不思议相海
故名为大文句次文又云佛一一相皆法界海记
中亦云不思议相海故知即是辅行中云报身不
思议海也以从劣应现于胜应尊特大人之相光
明色像无量无边乃是舍那他报故也若辅行解
卷十 第 325c 页 X28-0325.png
止观文云深解相海但是色身相好无边名之为
海定非今文放大人相不思议相海矣巳如十不
二门圆通记辨是知今文放大人相不思议海与
夫别序放光现相胜应尊特及神力品放光现相
十种神力申手摩顶现大神力等莫不皆是不思
议海舍那尊特他受用报也今经从劣现胜既尔
金光明云身放大光普照十方佛光巍巍明𦦨炽
盛其明普照一切佛刹岂非亦是放大人相不思
议海文句解云正赞尊特不其然乎以放光既尔
诸相咸然故辅行云身声既尔诸相例然坐莲华
台及色究竟皆此相也故华严经如来十身相海
品中明九十七种大人之相莫不皆说放大光明
普照十方一切法界但法华巳前兼带方便不及
今经纯一无粗净名疏云四度现尊胜唯法华第
一即此意也四明自来不知此义辄便斥云生身
之上放起尊特宛同戏剧又乃斥云龙尊所赞望
彼华严九十七种全不相类呜呼哀哉四明乃是
斥于佛经放光现胜以为戏剧耳伤如之何伤如
之何后学遭其所惑至今六七十载无一省察者
岂非善根微弱沦胥以坠乎又下记中云约应身
现相宜附他经者此如文句第一云带比丘像现
尊特身是通教佛若尔今经从丈六卑劣现大人
胜相如何辨之答此如文句第二云若丈六佛即
毗卢遮那法身放光者圆义也故知通佛带比丘
海定非今文放大人相不思议相海矣巳如十不
二门圆通记辨是知今文放大人相不思议海与
夫别序放光现相胜应尊特及神力品放光现相
十种神力申手摩顶现大神力等莫不皆是不思
议海舍那尊特他受用报也今经从劣现胜既尔
金光明云身放大光普照十方佛光巍巍明𦦨炽
盛其明普照一切佛刹岂非亦是放大人相不思
议海文句解云正赞尊特不其然乎以放光既尔
诸相咸然故辅行云身声既尔诸相例然坐莲华
台及色究竟皆此相也故华严经如来十身相海
品中明九十七种大人之相莫不皆说放大光明
普照十方一切法界但法华巳前兼带方便不及
今经纯一无粗净名疏云四度现尊胜唯法华第
一即此意也四明自来不知此义辄便斥云生身
之上放起尊特宛同戏剧又乃斥云龙尊所赞望
彼华严九十七种全不相类呜呼哀哉四明乃是
斥于佛经放光现胜以为戏剧耳伤如之何伤如
之何后学遭其所惑至今六七十载无一省察者
岂非善根微弱沦胥以坠乎又下记中云约应身
现相宜附他经者此如文句第一云带比丘像现
尊特身是通教佛若尔今经从丈六卑劣现大人
胜相如何辨之答此如文句第二云若丈六佛即
毗卢遮那法身放光者圆义也故知通佛带比丘
卷十 第 326a 页 X28-0326.png
像现尊特身而尊特佛与丈六佛共放光者犹未
相即仍是异体故附他经带方便教良由于此既
且从他岂非一往故复从大方成究竟是知今经
正义从劣现胜乃是丈六佛即法身放光既即法
身岂非同体不思议乎不二门云广狭胜劣难思
议良由于此故与约事校量遍体毛功德不及一
好功德等优劣胜负附方便教他经之义不可同
年矣。
为无量无边
此第七经平声呼者二十八字于中训作有十二
字阎浮檀金为茎此自有二白银为叶此自有二
金刚为须此自有二以为其台此自有二变为女
身皆号之为名为旋陀罗尼名为观世音因便示
偈文耳以什公不译故下去准知有六字训被若
为大水所漂为人所推堕若为魔所著者亦不为
女人是人不为亦不为嫉妒有五字训得为诸佛
护念为诸如来为千佛授手为释迦牟尼佛此自
有二有四字训是宁为多不则为侵毁此自有三
有一字训定汝等师为是谁去声呼者四十四字
于中训与有三十七字而为说法愿为我等当为
汝等处处为诸众生为诸众生而为说法此自有
四而为现形云何而为而为说法此有十九我为
汝略说能为作依怙为现神变我等为父为王说
法当为说之而为说法有七字训以为无量无边
相即仍是异体故附他经带方便教良由于此既
且从他岂非一往故复从大方成究竟是知今经
正义从劣现胜乃是丈六佛即法身放光既即法
身岂非同体不思议乎不二门云广狭胜劣难思
议良由于此故与约事校量遍体毛功德不及一
好功德等优劣胜负附方便教他经之义不可同
年矣。
为无量无边
此第七经平声呼者二十八字于中训作有十二
字阎浮檀金为茎此自有二白银为叶此自有二
金刚为须此自有二以为其台此自有二变为女
身皆号之为名为旋陀罗尼名为观世音因便示
偈文耳以什公不译故下去准知有六字训被若
为大水所漂为人所推堕若为魔所著者亦不为
女人是人不为亦不为嫉妒有五字训得为诸佛
护念为诸如来为千佛授手为释迦牟尼佛此自
有二有四字训是宁为多不则为侵毁此自有三
有一字训定汝等师为是谁去声呼者四十四字
于中训与有三十七字而为说法愿为我等当为
汝等处处为诸众生为诸众生而为说法此自有
四而为现形云何而为而为说法此有十九我为
汝略说能为作依怙为现神变我等为父为王说
法当为说之而为说法有七字训以为无量无边
卷十 第 326b 页 X28-0326.png
汝能为供养为求金银我亦为拥护我亦为悯念
为欲发起亦为供养。
文句云有始等
借论语文明其意耳。
记云又此十六是法华三昧异名随义说之
得妙幢相者慈恩云如幢高显众德庄严今谓不
可思议名妙高出偏小名幢显露可见名相法华
者慈恩云达一乘理今谓三谛圆融名法譬喻奇
特名华净德者慈恩云断杂染得胜德今谓四德
中一名净一复具四名德宿王戏者慈恩云宿谓
星宿王即自在戏即游乐今谓本具三千名宿三
千即中名王全中而现名戏大威德陀罗尼经云
宿王乃是月之异名故知月为众星王也无缘者
慈恩云无所缘定离攀缘也今谓圆顿大慈不缘
生法偏小之慈名无缘也智印者慈恩云真智为
印刊定是非今谓一心妙智印一切法无非佛法
名智印也解一切众生语言者慈恩云发词无碍
今谓如前所引大宝积经集一切功德者慈恩云
集福王也今谓大品经云住是三昧集诸三昧功
德名集诸功德诸与一切辞异义同苟非圆妙之
理安能集诸者哉清净者慈恩云七净等也今谓
十住断结经云入此三昧令诸众生得法眼净依
今经意五眼清净也神通游戏者慈恩云起大神
通今谓大论问云神通所作何名游戏答化物自
为欲发起亦为供养。
文句云有始等
借论语文明其意耳。
记云又此十六是法华三昧异名随义说之
得妙幢相者慈恩云如幢高显众德庄严今谓不
可思议名妙高出偏小名幢显露可见名相法华
者慈恩云达一乘理今谓三谛圆融名法譬喻奇
特名华净德者慈恩云断杂染得胜德今谓四德
中一名净一复具四名德宿王戏者慈恩云宿谓
星宿王即自在戏即游乐今谓本具三千名宿三
千即中名王全中而现名戏大威德陀罗尼经云
宿王乃是月之异名故知月为众星王也无缘者
慈恩云无所缘定离攀缘也今谓圆顿大慈不缘
生法偏小之慈名无缘也智印者慈恩云真智为
印刊定是非今谓一心妙智印一切法无非佛法
名智印也解一切众生语言者慈恩云发词无碍
今谓如前所引大宝积经集一切功德者慈恩云
集福王也今谓大品经云住是三昧集诸三昧功
德名集诸功德诸与一切辞异义同苟非圆妙之
理安能集诸者哉清净者慈恩云七净等也今谓
十住断结经云入此三昧令诸众生得法眼净依
今经意五眼清净也神通游戏者慈恩云起大神
通今谓大论问云神通所作何名游戏答化物自
卷十 第 326c 页 X28-0326.png
在游诸世间譬如儿戏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大论
从通今须圆妙慧炬者慈恩云照明真俗今谓大
集虚空藏经云能摧一切障盖缠故依今经意平
等大慧如炬除暗庄严王者慈恩云内外庄严今
谓圆中道王缘了庄严净光明者慈恩云放神光
也今谓大品经云住是三昧不得诸三昧垢明名
为净光又悲华经云于诸法中不见有垢名净光
明须作圆说净藏者慈恩云含众德故今谓如来
藏性净无染秽含摄三千不共者慈恩云不共二
乘今谓非独不共二乘亦乃不共偏小菩萨日旋
者慈恩云如日明朗照四生也今谓大集虚空藏
经云能观一切有情心故名为日旋自非实智大
明化复作化如何彰显日旋用耶。
约座为诫依空亡相
一切法空是如来座所以依空亡于身相即是身
相与虚空等亡泯寂灭无相之义故次句云身是
有相理为妙空一尘之身咸与理等况丈六之质
而生劣想耶何者丈六之质既是有相依空亡泯
非相无形岂可生于丈六有相卑劣之想乎深不
可矣而文句云尊严者乃指空理为尊严耳四明
不晓文句及记依空亡相乃立即劣是胜尊特岂
不谬矣哉。
佛及弟子身俱是劣俱隐寂忍而耐其拙
经文既云佛及菩萨身形卑小文句乃云师既施
从通今须圆妙慧炬者慈恩云照明真俗今谓大
集虚空藏经云能摧一切障盖缠故依今经意平
等大慧如炬除暗庄严王者慈恩云内外庄严今
谓圆中道王缘了庄严净光明者慈恩云放神光
也今谓大品经云住是三昧不得诸三昧垢明名
为净光又悲华经云于诸法中不见有垢名净光
明须作圆说净藏者慈恩云含众德故今谓如来
藏性净无染秽含摄三千不共者慈恩云不共二
乘今谓非独不共二乘亦乃不共偏小菩萨日旋
者慈恩云如日明朗照四生也今谓大集虚空藏
经云能观一切有情心故名为日旋自非实智大
明化复作化如何彰显日旋用耶。
约座为诫依空亡相
一切法空是如来座所以依空亡于身相即是身
相与虚空等亡泯寂灭无相之义故次句云身是
有相理为妙空一尘之身咸与理等况丈六之质
而生劣想耶何者丈六之质既是有相依空亡泯
非相无形岂可生于丈六有相卑劣之想乎深不
可矣而文句云尊严者乃指空理为尊严耳四明
不晓文句及记依空亡相乃立即劣是胜尊特岂
不谬矣哉。
佛及弟子身俱是劣俱隐寂忍而耐其拙
经文既云佛及菩萨身形卑小文句乃云师既施
卷十 第 327a 页 X28-0327.png
权弟子隐实师若施权岂不隐实弟子隐实岂不
施权绮文互现义必贯通所以记云佛及弟子身
俱是劣俱隐寂忍而耐其拙故知师弟俱隐尊特
寂灭之忍璎珞之服而现卑劣生法之忍弊垢之
衣名为隐实施权耳何者释迦既脱舍那之服而
著弊垢之衣诸菩萨众岂不亦尔如普贤菩萨身
量音声色像无边入此娑婆促身令小岂非弟子
隐尊胜之实施卑劣之权乎故知胜劣尊卑正约
身相大小分之不约部教谛理而辨若不尔者今
经部教既乃俱妙何故师弟身小卑劣耶四明云
佛知妙音所将之众不知娑婆开权之妙于佛辄
生定小之讥故寄妙音规未达者意令得悟即劣
之胜秘妙之权既诫勿生下劣之想乃是令起尊
特之心今问四明即劣之胜及以令起尊特之心
于室衣座三诫之说是何所收若是空座空座自
是依空亡相何得谓之即劣之胜起尊特心若是
室衣室衣乃是慈临大千宜须高下应住无缘安
其秽土师弟皆悉隐实施权身俱卑劣俱隐寂忍
而耐其拙况妙玄云释迦住生身而显一释签云
法华会主是释迦垢衣他方大士从释迦生身闻
法进道等其文炳然犹如日月何得自立即劣之
胜起尊特心文句及记明隐实施权身俱卑劣四
明乃立即劣为胜起尊特心岂非对文违戾之甚
具如十不二门圆通记中委辨其谬然从别序至
施权绮文互现义必贯通所以记云佛及弟子身
俱是劣俱隐寂忍而耐其拙故知师弟俱隐尊特
寂灭之忍璎珞之服而现卑劣生法之忍弊垢之
衣名为隐实施权耳何者释迦既脱舍那之服而
著弊垢之衣诸菩萨众岂不亦尔如普贤菩萨身
量音声色像无边入此娑婆促身令小岂非弟子
隐尊胜之实施卑劣之权乎故知胜劣尊卑正约
身相大小分之不约部教谛理而辨若不尔者今
经部教既乃俱妙何故师弟身小卑劣耶四明云
佛知妙音所将之众不知娑婆开权之妙于佛辄
生定小之讥故寄妙音规未达者意令得悟即劣
之胜秘妙之权既诫勿生下劣之想乃是令起尊
特之心今问四明即劣之胜及以令起尊特之心
于室衣座三诫之说是何所收若是空座空座自
是依空亡相何得谓之即劣之胜起尊特心若是
室衣室衣乃是慈临大千宜须高下应住无缘安
其秽土师弟皆悉隐实施权身俱卑劣俱隐寂忍
而耐其拙况妙玄云释迦住生身而显一释签云
法华会主是释迦垢衣他方大士从释迦生身闻
法进道等其文炳然犹如日月何得自立即劣之
胜起尊特心文句及记明隐实施权身俱卑劣四
明乃立即劣为胜起尊特心岂非对文违戾之甚
具如十不二门圆通记中委辨其谬然从别序至
卷十 第 327b 页 X28-0327.png
今品初放光现相虽是尊胜收光摄相卑劣宛然
故知今经除现相表彰之外皆是劣应之相耳若
谓玄签明开垢衣内身即是璎珞长者何故今文
明隐寂忍尊胜璎珞而施拙弊卑劣垢衣莫是玄
签明开今文明施开施不同即著有异成天殊之
谤乎。
一切应身化仪示迹说法之处皆具三诫
请详此文而欲引于当知法华报佛所说及世讲
者嗔法华经应佛所说其可得乎故知应身乃是
分段生身丈六卑劣耳体同用殊不须疑也玄签
所明开垢衣内身即璎珞长者乃是同体相即之
义良以衣璎外用虽少差殊而实相法身内体不
别故也今文所明隐胜现劣乃是用异故常分良
以体同故虽然相即用异故胜劣不滥体即实相
无有分别用则立法差降不同及体同用殊等文
即其意也故净名疏乃以放光从劣现胜名为尊
特今文句记乃以丈六卑劣元从华严之后脱珍
著弊及收光摄相卑劣宛然名为应身是则若非
胜劣同体安能从劣现胜摄胜从劣乎是故一家
诸文所明身相之义各有所以人不见之诚可悲
哉。
经云阎浮檀金甄叔迦宝
阎浮檀金西域河名近阎浮树其金出彼河中此
河因树得名金因河立号或云阎浮树半临陆地
故知今经除现相表彰之外皆是劣应之相耳若
谓玄签明开垢衣内身即是璎珞长者何故今文
明隐寂忍尊胜璎珞而施拙弊卑劣垢衣莫是玄
签明开今文明施开施不同即著有异成天殊之
谤乎。
一切应身化仪示迹说法之处皆具三诫
请详此文而欲引于当知法华报佛所说及世讲
者嗔法华经应佛所说其可得乎故知应身乃是
分段生身丈六卑劣耳体同用殊不须疑也玄签
所明开垢衣内身即璎珞长者乃是同体相即之
义良以衣璎外用虽少差殊而实相法身内体不
别故也今文所明隐胜现劣乃是用异故常分良
以体同故虽然相即用异故胜劣不滥体即实相
无有分别用则立法差降不同及体同用殊等文
即其意也故净名疏乃以放光从劣现胜名为尊
特今文句记乃以丈六卑劣元从华严之后脱珍
著弊及收光摄相卑劣宛然名为应身是则若非
胜劣同体安能从劣现胜摄胜从劣乎是故一家
诸文所明身相之义各有所以人不见之诚可悲
哉。
经云阎浮檀金甄叔迦宝
阎浮檀金西域河名近阎浮树其金出彼河中此
河因树得名金因河立号或云阎浮树半临陆地
卷十 第 327c 页 X28-0327.png
半临大海此海水底有金色彻水上甄叔迦此云
赤色西域记云甄叔迦树其华赤色形大如手今
此宝色赤亦似之。
目如广大青莲华叶等
僧肇注维摩经云天竺有青莲华其叶脩广青白
分明有大人眼目之相故借之以为况焉那罗延
此云力士也。
问讯世尊少病恼等
此中问讯少病恼等若以前文室衣座诫而和会
者法空为座依空亡相非相无形岂有病恼之事
而兴问讯者哉但前衣室文云师弟隐实施权以
慈临大千宜须高须下身俱是劣而耐其拙故今
问讯乃云少病少恼等也故玄签引释论文云佛
有生法二身生身佛示同人法是故乃有寒热病
患等法性尊特身佛光明色像无量无边无有病
恼故诸菩萨问讯病恼但问生身不问法性尊特
之身以法性尊特之身乃是界外方便实报之佛
何有病患寒热一事汝释签指法性尊特是约界
外良由此也若乃生身既是分段示同人法是故
不无病恼等事所以问讯但问生身意在兹焉四
明不晓乃立即劣是胜又云法华尊特不欠入灭
又云华严藏尘舍那相好定是分段生灭之身呜
呼哀哉颠倒说法一至于此无识之徒望声传习
只知一期人情相顺不思谤法长劫之苦敬愿后
赤色西域记云甄叔迦树其华赤色形大如手今
此宝色赤亦似之。
目如广大青莲华叶等
僧肇注维摩经云天竺有青莲华其叶脩广青白
分明有大人眼目之相故借之以为况焉那罗延
此云力士也。
问讯世尊少病恼等
此中问讯少病恼等若以前文室衣座诫而和会
者法空为座依空亡相非相无形岂有病恼之事
而兴问讯者哉但前衣室文云师弟隐实施权以
慈临大千宜须高须下身俱是劣而耐其拙故今
问讯乃云少病少恼等也故玄签引释论文云佛
有生法二身生身佛示同人法是故乃有寒热病
患等法性尊特身佛光明色像无量无边无有病
恼故诸菩萨问讯病恼但问生身不问法性尊特
之身以法性尊特之身乃是界外方便实报之佛
何有病患寒热一事汝释签指法性尊特是约界
外良由此也若乃生身既是分段示同人法是故
不无病恼等事所以问讯但问生身意在兹焉四
明不晓乃立即劣是胜又云法华尊特不欠入灭
又云华严藏尘舍那相好定是分段生灭之身呜
呼哀哉颠倒说法一至于此无识之徒望声传习
只知一期人情相顺不思谤法长劫之苦敬愿后
卷十 第 328a 页 X28-0328.png
德子细推寻余岂好辨哉盖为祖道也。
安乐行不等
行字平声不音否下去除不孝不敬外皆否音读
之或云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邪见不善心不十
五字一势读之上三不字入声呼最下不字否音
遂以最初无字最末不字而读云无不孝父母不
无不敬沙门不无邪见不无不善心不学者详之
如何文句云答其神力之问者越板脱落一个问
字文句释三昧陀罗尼引上品云初得色身者即
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得现一切色身
三昧也转身得语言者即以三昧供养然身供养
巳命终之后故云我先供养佛巳得解一切语言
等也依文句说其理无违记中所辨恐误也体一
故言犹是色法用异故言三昧陀罗尼。
文句云当途王经等
途道也亦世也王尊也大也统摄自在最为尊大
也意言此是流通中当世尊大之经也故云方便
安乐寿量普门并是本迹之根源斯经之枢键昔
者谶师游化河西沮渠蒙逊患苦所缠乃问谶师
谶云观音最能拔苦沮渠国王由是归依遂得免
难所以此品部外别行今天台师亦别解释文有
二卷谓之别行福能转寿者如道泰师元魏末人
也梦人谓曰汝当终于四十二矣及至其年遇病
甚忧悉以身资为福四日四夜称观世音忽见光
安乐行不等
行字平声不音否下去除不孝不敬外皆否音读
之或云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邪见不善心不十
五字一势读之上三不字入声呼最下不字否音
遂以最初无字最末不字而读云无不孝父母不
无不敬沙门不无邪见不无不善心不学者详之
如何文句云答其神力之问者越板脱落一个问
字文句释三昧陀罗尼引上品云初得色身者即
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得现一切色身
三昧也转身得语言者即以三昧供养然身供养
巳命终之后故云我先供养佛巳得解一切语言
等也依文句说其理无违记中所辨恐误也体一
故言犹是色法用异故言三昧陀罗尼。
文句云当途王经等
途道也亦世也王尊也大也统摄自在最为尊大
也意言此是流通中当世尊大之经也故云方便
安乐寿量普门并是本迹之根源斯经之枢键昔
者谶师游化河西沮渠蒙逊患苦所缠乃问谶师
谶云观音最能拔苦沮渠国王由是归依遂得免
难所以此品部外别行今天台师亦别解释文有
二卷谓之别行福能转寿者如道泰师元魏末人
也梦人谓曰汝当终于四十二矣及至其年遇病
甚忧悉以身资为福四日四夜称观世音忽见光
卷十 第 328b 页 X28-0328.png
明而睹观音其患遂愈后终延寿所言罗汉尚能
转福为寿者大论云不坏法罗汉于深禅定而得
自在能起顶禅得此顶禅能转福为寿转寿为福
愿智顶禅如诸文说药树王者大涅槃云譬如药
树名曰树王于诸药中最为殊胜能灭诸病如意
珠王如大品云其珠著身暗中得明热时得凉又
止观云天上胜宝状如芥粟有大功能称意雨宝
二求两愿者二求即两愿为对三毒七难是故云
也应知冥益则不见不闻而觉而知是冥非显益
则不见不闻不觉不知脩罗琴者大论云法身菩
萨化无量身度生说法而菩萨心无所分别如脩
罗琴常自出声随意而作无人弹者又紧那罗所
弹之琴阎浮檀金华叶庄严善净业报之所造作
弹时音遍闻三千界宣说无生寂灭之法隐蔽诸
馀一切音乐释签中引伯益造井货狄造舟净名
经云或作日月天地水火风等故云云荫日照也
越板入法门普中多一个法字普门圆通者普门
如今经圆通如楞严普门圆通其义一也大矣哉
吾祖智者所谈法义悬与唐朝所译楞严宛如符
契灵山亲禀其圣人乎。
记云此土谢过肉祖彼国兴敬偏服等
史记列传云范睢魏人也先事魏大夫须买须买
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齐襄王闻睢辨口赐金十
斤须贾知而大怒谓睢以魏国阴事告齐既归遂
转福为寿者大论云不坏法罗汉于深禅定而得
自在能起顶禅得此顶禅能转福为寿转寿为福
愿智顶禅如诸文说药树王者大涅槃云譬如药
树名曰树王于诸药中最为殊胜能灭诸病如意
珠王如大品云其珠著身暗中得明热时得凉又
止观云天上胜宝状如芥粟有大功能称意雨宝
二求两愿者二求即两愿为对三毒七难是故云
也应知冥益则不见不闻而觉而知是冥非显益
则不见不闻不觉不知脩罗琴者大论云法身菩
萨化无量身度生说法而菩萨心无所分别如脩
罗琴常自出声随意而作无人弹者又紧那罗所
弹之琴阎浮檀金华叶庄严善净业报之所造作
弹时音遍闻三千界宣说无生寂灭之法隐蔽诸
馀一切音乐释签中引伯益造井货狄造舟净名
经云或作日月天地水火风等故云云荫日照也
越板入法门普中多一个法字普门圆通者普门
如今经圆通如楞严普门圆通其义一也大矣哉
吾祖智者所谈法义悬与唐朝所译楞严宛如符
契灵山亲禀其圣人乎。
记云此土谢过肉祖彼国兴敬偏服等
史记列传云范睢魏人也先事魏大夫须买须买
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齐襄王闻睢辨口赐金十
斤须贾知而大怒谓睢以魏国阴事告齐既归遂
卷十 第 328c 页 X28-0328.png
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佯死即
置厕中睢后得出更名姓曰张禄随秦昭王使王
稽入秦秦拜为客卿后遂相秦魏闻秦欲伐韩魏
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微行蔽衣见须贾须贾惊
曰范叔无恙乎范睢曰然逃亡至此耳须贾因问
秦相张禄君知之乎范睢曰主人翁知之请为君
见于张君遂入秦相府府中识者皆避须贾怪之
范睢入久而不出须贾问门下门下曰即吾相张
禄也须贾大惊乃肉袒膝行谢罪曰贾不意君能
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贾有汤
镬之罪唯君死生之西方以袒为敬而偏右者表
弟子事师执奉充役便也大品空无尽者即色是
空非色灭空空故无尽也大集八十无尽者彼经
身子问谁字仁为无尽答云初发菩提心时巳不
可尽乃至广说六度无尽等最后乃是方便无尽
仍自结云八十无尽此八十科涉四卷经净名云
非尽者不尽有为不舍众生故非无尽者不住无
为不以空为證故问答巳是二庄严竟者若观文
句意则以前问答为慧后问答为福故云前以也。
多苦苦一人等
文句云多苦苦一人多人受一苦一人受多苦一
人受少苦应知此文第一句与第三句滥或别有
意或恐文误应改第三句一人受多苦为多人受
多苦故文句下文云百千众生多人也受诸苦恼
置厕中睢后得出更名姓曰张禄随秦昭王使王
稽入秦秦拜为客卿后遂相秦魏闻秦欲伐韩魏
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微行蔽衣见须贾须贾惊
曰范叔无恙乎范睢曰然逃亡至此耳须贾因问
秦相张禄君知之乎范睢曰主人翁知之请为君
见于张君遂入秦相府府中识者皆避须贾怪之
范睢入久而不出须贾问门下门下曰即吾相张
禄也须贾大惊乃肉袒膝行谢罪曰贾不意君能
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贾有汤
镬之罪唯君死生之西方以袒为敬而偏右者表
弟子事师执奉充役便也大品空无尽者即色是
空非色灭空空故无尽也大集八十无尽者彼经
身子问谁字仁为无尽答云初发菩提心时巳不
可尽乃至广说六度无尽等最后乃是方便无尽
仍自结云八十无尽此八十科涉四卷经净名云
非尽者不尽有为不舍众生故非无尽者不住无
为不以空为證故问答巳是二庄严竟者若观文
句意则以前问答为慧后问答为福故云前以也。
多苦苦一人等
文句云多苦苦一人多人受一苦一人受多苦一
人受少苦应知此文第一句与第三句滥或别有
意或恐文误应改第三句一人受多苦为多人受
多苦故文句下文云百千众生多人也受诸苦恼
卷十 第 329a 页 X28-0329.png
多苦也二俱不然者上句未一也足三字二也依
下句头者与下句上同应云观世音菩萨即时观
其音声皆得解脱兴皇寺名也在古扬州经云一
心有事有理以至下去委约法门消释经义如别
行疏今不烦录。
事益具如谢敷等观音应验记
文句及记消经甚略其间大义如向所指今但随
文点示名相晋朝谢敷字庆绪会稽山阴人也少
有高操笃信大法写楞严经撰观音传齐时陆果
又乃续之一火难者传云沙门法智为白衣时独
行大泽猛火四面一时俱至自知必死乃合面于
地至心称观音怪火不至举头看之一泽之草纤
微皆烬唯所伏地火不烧耳因此感悟舍俗出家
文句云恶业火者若修善业者则恶业来障劫功
德贼由嗔恚等下去准思记云人火恶业发时出
者如大论云有捕鱼人与王女期天祠中淫神厌
令睡期事不成淫火内发自烧而死二水难者传
云海盐有人落水同伴皆沉此人称观音遇得一
石困倦如眠梦见两人乘船唤入开眼果见有人
船送达岸巳遂不见之三罗刹难者风是难之由
耳故下文云皆得解脱罗刹之难黑风者请观音
云黑风洄波仁王经有黑青赤天地火六种风风
加以黑怖之甚也旧人谓风无黑色吹黑沙黑云
耳船舫者并两船也传云外国百馀人从师子国
下句头者与下句上同应云观世音菩萨即时观
其音声皆得解脱兴皇寺名也在古扬州经云一
心有事有理以至下去委约法门消释经义如别
行疏今不烦录。
事益具如谢敷等观音应验记
文句及记消经甚略其间大义如向所指今但随
文点示名相晋朝谢敷字庆绪会稽山阴人也少
有高操笃信大法写楞严经撰观音传齐时陆果
又乃续之一火难者传云沙门法智为白衣时独
行大泽猛火四面一时俱至自知必死乃合面于
地至心称观音怪火不至举头看之一泽之草纤
微皆烬唯所伏地火不烧耳因此感悟舍俗出家
文句云恶业火者若修善业者则恶业来障劫功
德贼由嗔恚等下去准思记云人火恶业发时出
者如大论云有捕鱼人与王女期天祠中淫神厌
令睡期事不成淫火内发自烧而死二水难者传
云海盐有人落水同伴皆沉此人称观音遇得一
石困倦如眠梦见两人乘船唤入开眼果见有人
船送达岸巳遂不见之三罗刹难者风是难之由
耳故下文云皆得解脱罗刹之难黑风者请观音
云黑风洄波仁王经有黑青赤天地火六种风风
加以黑怖之甚也旧人谓风无黑色吹黑沙黑云
耳船舫者并两船也传云外国百馀人从师子国
卷十 第 329b 页 X28-0329.png
泛海向扶南忽遇恶风堕鬼国鬼便欲食一船人
众怖称观音其中有一小乘沙门不信不称鬼便
索之沙门心怖称名亦免四刀仗难者传云晋太
元中彭城有一人被枉为贼其人本曾供养金像
带在髻中后伏法刀下闻金声刀三斫颈终无异
解看像有三痕由是免罪又有高简犯法临刑一
心归命下刀刀折绞之寸断遂卖妻子及以自身
起五层塔五鬼难者未见證文亦可以前鬼索小
乘沙门證之六枷锁难者在手名杻在脚名械在
颈名枷连身名锁检封也系缚也传云盖护山阳
人系狱应死三日三夜称名无间眼见观音放光
照之锁脱门开寻光而去行二十里光明方息七
怨贼难者传云秦尚书徐义秦末兵革锋起贼获
徐义将欲杀之乃埋两足编发于树夜中至心专
念观音有顷得眠梦人谓曰今事丞矣何暇眠乎
义便惊起见守卫人并疲而睡义乃奋动手发既
解足亦得脱因而遁去行百馀步隐草丛中便闻
贼追火炬星陈竟无见者天明贼散遂得免之巍
巍者高大也文句云德业者福智之男端正之女
是也传云晋时益州孙道德年过五十未有子息
有僧令其至心称诵观世音经其即依之少日之
中而自得梦妇即有孕遂生男也六十二亿者别
行文云一多之性皆不可得同入如实一中无量
故说六十二亿无量中一故说观音一多理均正
众怖称观音其中有一小乘沙门不信不称鬼便
索之沙门心怖称名亦免四刀仗难者传云晋太
元中彭城有一人被枉为贼其人本曾供养金像
带在髻中后伏法刀下闻金声刀三斫颈终无异
解看像有三痕由是免罪又有高简犯法临刑一
心归命下刀刀折绞之寸断遂卖妻子及以自身
起五层塔五鬼难者未见證文亦可以前鬼索小
乘沙门證之六枷锁难者在手名杻在脚名械在
颈名枷连身名锁检封也系缚也传云盖护山阳
人系狱应死三日三夜称名无间眼见观音放光
照之锁脱门开寻光而去行二十里光明方息七
怨贼难者传云秦尚书徐义秦末兵革锋起贼获
徐义将欲杀之乃埋两足编发于树夜中至心专
念观音有顷得眠梦人谓曰今事丞矣何暇眠乎
义便惊起见守卫人并疲而睡义乃奋动手发既
解足亦得脱因而遁去行百馀步隐草丛中便闻
贼追火炬星陈竟无见者天明贼散遂得免之巍
巍者高大也文句云德业者福智之男端正之女
是也传云晋时益州孙道德年过五十未有子息
有僧令其至心称诵观世音经其即依之少日之
中而自得梦妇即有孕遂生男也六十二亿者别
行文云一多之性皆不可得同入如实一中无量
故说六十二亿无量中一故说观音一多理均正
卷十 第 329c 页 X28-0329.png
等无异记云加难解难知者文误应云加难见难
觉难知楞严经云三千世界有六十二亿恒河沙
诸法王子现在世间若持我名与六十二福德无
异从总答至此楞严圆通中谓之十四无畏也。
三十三身等
不云菩萨身者或云翻经脱落或云观音即菩萨
身今家意者正法华中有菩萨身况妙音中现菩
萨形故菩萨界或权或实种种应化不可阙也不
云地狱者下总答中以种种形岂不收于地狱界
耶况请观音云或游戏地狱是则十界无有缺减
自在天大自在天者若准序中即欲界第五第六
天也别行中谓自在即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大
自在即色界顶摩榼首罗天天大将军者如金光
明散脂大将之类也诸小王者或云天王为大人
王为小人王中轮王为大馀粟散王为小等也人
非人者结八部耳执金刚神非八部数手执此宝
护持佛法在欲界天中教化诸天即大权也此三
十三十九说法楞严圆通中谓之三十二应三十
二说法二处之文有无不同开合各异何者此文
辟支佛彼文开独觉缘觉此文毗沙门彼文云四
王四王之后又云四王太子此文小王彼文人王
此文开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彼文女主国
夫人命妇大家只合为一耳此文迦楼罗彼文中
无此文人非人结上八部彼文开之为二不谓之
觉难知楞严经云三千世界有六十二亿恒河沙
诸法王子现在世间若持我名与六十二福德无
异从总答至此楞严圆通中谓之十四无畏也。
三十三身等
不云菩萨身者或云翻经脱落或云观音即菩萨
身今家意者正法华中有菩萨身况妙音中现菩
萨形故菩萨界或权或实种种应化不可阙也不
云地狱者下总答中以种种形岂不收于地狱界
耶况请观音云或游戏地狱是则十界无有缺减
自在天大自在天者若准序中即欲界第五第六
天也别行中谓自在即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大
自在即色界顶摩榼首罗天天大将军者如金光
明散脂大将之类也诸小王者或云天王为大人
王为小人王中轮王为大馀粟散王为小等也人
非人者结八部耳执金刚神非八部数手执此宝
护持佛法在欲界天中教化诸天即大权也此三
十三十九说法楞严圆通中谓之三十二应三十
二说法二处之文有无不同开合各异何者此文
辟支佛彼文开独觉缘觉此文毗沙门彼文云四
王四王之后又云四王太子此文小王彼文人王
此文开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彼文女主国
夫人命妇大家只合为一耳此文迦楼罗彼文中
无此文人非人结上八部彼文开之为二不谓之
卷十 第 330a 页 X28-0330.png
结此文有执金刚彼文则无又彼三十二若细开
之成四十六身何者四王中开有三加四王太子
有七女主夫人命妇大家开三有十非人中开有
形无形有想无想四有十四并三十二成四十六
也又复应知此文以种种形下总答等文楞严圆
通中谓之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也一者现一首至
八万四千首一臂至八万四千臂等也二者现一
一形说一一咒令无畏也三者令一切众生奉施
珍宝也四者能以珍宝供养佛也又彼十四无畏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
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此文乃云观世音菩萨即
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此普门示现流通妙法
故虽现于三乘等身而皆说于法华妙典彼正说
于耳根闻思入三摩地以为圆通入道初门是故
须知教相多途不可一准若华严中善贼历别亦
见观音及至弥勒文殊普贤乃悟圆融若维摩中
弥勒遭弹文殊被赞若央掘中文殊受诃若楞严
中弥勒普贤悉为所拣唯有观音圆通契机此妙
法华弥勒文殊观音普贤发起大利流通巨益则
无优降诃赞之殊良以法华之前随机示现或实
或权来至法华机感既一应赴斯同师弟本迹微
妙难思。
人不见之谓说三乘又云定非初果
此破相宗所立义也故慈恩云此经且当大渐之
之成四十六身何者四王中开有三加四王太子
有七女主夫人命妇大家开三有十非人中开有
形无形有想无想四有十四并三十二成四十六
也又复应知此文以种种形下总答等文楞严圆
通中谓之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也一者现一首至
八万四千首一臂至八万四千臂等也二者现一
一形说一一咒令无畏也三者令一切众生奉施
珍宝也四者能以珍宝供养佛也又彼十四无畏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
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此文乃云观世音菩萨即
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此普门示现流通妙法
故虽现于三乘等身而皆说于法华妙典彼正说
于耳根闻思入三摩地以为圆通入道初门是故
须知教相多途不可一准若华严中善贼历别亦
见观音及至弥勒文殊普贤乃悟圆融若维摩中
弥勒遭弹文殊被赞若央掘中文殊受诃若楞严
中弥勒普贤悉为所拣唯有观音圆通契机此妙
法华弥勒文殊观音普贤发起大利流通巨益则
无优降诃赞之殊良以法华之前随机示现或实
或权来至法华机感既一应赴斯同师弟本迹微
妙难思。
人不见之谓说三乘又云定非初果
此破相宗所立义也故慈恩云此经且当大渐之
卷十 第 330b 页 X28-0330.png
教妙庄严王品八万四千人法眼净等即初果也
又云寿量品中八世界发心普门品中八万得益
即顿教也故判法华为顿渐教以彼谓之随机判
教故也呜呼慈恩判教粗率之甚矣。
今从旧本故无所释等
既云从旧故无所释后人亦须顺祖师教若引还
著本人为难此由不知因而指示掘多所译耳岂
旧本中有此云乎慈恩疏中亦释偈文此亦不思
什公旧本然灵感传天神谓什七佛巳来皆其译
经及翻法华阙普门偈又感通传南山问日什师
一代所翻之经受持转盛其故何耶天神答曰其
人聪明善解大乘巳下诸师虽皆俊乂绝后光前
仰之不及故其所译以悟达为先得佛遗寄之意
也南山又问秦女别室什亏戒检天神又答什公
别室非悠悠者之所议也什公位居三贤或云八
地在所通化然其译经删繁补阙随机而作大论
一部十分略九自馀经论例此可知自后出经至
今盛诵无有替废冥祥感降历代弥新以此證量
深会圣旨故什公云译梵为秦如嚼食与人耳又
复文殊指掸罗什令其删定特异恒伦岂以别室
见讥顿乖玄致殊不足涉言矣三宝录云阇那掘
多周云志德周武帝时于益州译普门重颂沙门
圆明笔受记文拙字误须改为拙字故正法华亦
无此颂又法师品什公不翻药王如来轮王太子
又云寿量品中八世界发心普门品中八万得益
即顿教也故判法华为顿渐教以彼谓之随机判
教故也呜呼慈恩判教粗率之甚矣。
今从旧本故无所释等
既云从旧故无所释后人亦须顺祖师教若引还
著本人为难此由不知因而指示掘多所译耳岂
旧本中有此云乎慈恩疏中亦释偈文此亦不思
什公旧本然灵感传天神谓什七佛巳来皆其译
经及翻法华阙普门偈又感通传南山问日什师
一代所翻之经受持转盛其故何耶天神答曰其
人聪明善解大乘巳下诸师虽皆俊乂绝后光前
仰之不及故其所译以悟达为先得佛遗寄之意
也南山又问秦女别室什亏戒检天神又答什公
别室非悠悠者之所议也什公位居三贤或云八
地在所通化然其译经删繁补阙随机而作大论
一部十分略九自馀经论例此可知自后出经至
今盛诵无有替废冥祥感降历代弥新以此證量
深会圣旨故什公云译梵为秦如嚼食与人耳又
复文殊指掸罗什令其删定特异恒伦岂以别室
见讥顿乖玄致殊不足涉言矣三宝录云阇那掘
多周云志德周武帝时于益州译普门重颂沙门
圆明笔受记文拙字误须改为拙字故正法华亦
无此颂又法师品什公不翻药王如来轮王太子
卷十 第 330c 页 X28-0330.png
法供养等故知什公随机而作故今记云从旧无
释故掘多译重颂之文只可别行不可添在什公
部内也还著本人止观记者譬喻经云有清信士
初时持戒老多废忘时有梵志从其乞饮不暇与
之梵志心恨召起尸鬼令往杀之时有罗汉令清
信士夜然灯明三归口诵守摄身口莫犯安隐如
其所教鬼不得便其鬼反欲害彼梵志罗汉神力
令鬼不见信士悟道梵志获安斯乃正是观音经
中还著本人之谓也。
文句云那达居士等
那达居士寻文未见譬如微贱等者僧祇律云过
去有婆罗门为国王师训诸弟子有五百人此婆
罗门家生一奴名迦罗诃常使供给诸童子等曾
于一时共诸童子小有嫌恨便逃他国诈称自巳
即是王师婆罗门子故来至此欲从师学婆罗门
法时彼国师遂留教之此奴聪利所闻皆达国师
爱之以女妻之此奴为人难可承事妇为造食恒
时生熟不能适口妇常念云彼国中人若到此者
我当问彼造食之法时国师闻奴在他国欺诈之
甚乃诣他国教彼妇人说偈示之妇如其教奴嗔
遂息先陀婆者大经云盐水器马一名四实智臣
善知洗时奉水食时奉盐饮时奉器游时奉马王
皆先云先陀婆来皆存本音译人不翻者学者须
知五不翻义四例之说五不翻者一秘密故不翻
释故掘多译重颂之文只可别行不可添在什公
部内也还著本人止观记者譬喻经云有清信士
初时持戒老多废忘时有梵志从其乞饮不暇与
之梵志心恨召起尸鬼令往杀之时有罗汉令清
信士夜然灯明三归口诵守摄身口莫犯安隐如
其所教鬼不得便其鬼反欲害彼梵志罗汉神力
令鬼不见信士悟道梵志获安斯乃正是观音经
中还著本人之谓也。
文句云那达居士等
那达居士寻文未见譬如微贱等者僧祇律云过
去有婆罗门为国王师训诸弟子有五百人此婆
罗门家生一奴名迦罗诃常使供给诸童子等曾
于一时共诸童子小有嫌恨便逃他国诈称自巳
即是王师婆罗门子故来至此欲从师学婆罗门
法时彼国师遂留教之此奴聪利所闻皆达国师
爱之以女妻之此奴为人难可承事妇为造食恒
时生熟不能适口妇常念云彼国中人若到此者
我当问彼造食之法时国师闻奴在他国欺诈之
甚乃诣他国教彼妇人说偈示之妇如其教奴嗔
遂息先陀婆者大经云盐水器马一名四实智臣
善知洗时奉水食时奉盐饮时奉器游时奉马王
皆先云先陀婆来皆存本音译人不翻者学者须
知五不翻义四例之说五不翻者一秘密故不翻
卷十 第 331a 页 X28-0331.png
即陀罗尼也二多含故不翻如薄伽梵名含六义
也三此方无故不翻如赡部树也四顺古故不翻
如阿耨菩提实可翻之但摩腾巳来存梵音故后
代皆放之耳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令人生
敬也此五不翻奘师所述出唐僧传言四例者一
翻字不翻音如陀罗尼也二翻音不翻字如佛胸
前卐字及华严经中[歹*(凵@ㄎ)]字以此方万音翻之而其
字体乃是梵书耳三音字俱翻即诸经中纯华言
是也四音字俱不翻如诸经题上乞二字是也此
之四例宁僧录立出宋僧传正法华中竺法护翻
勇施咒云晃耀大明炎光演耀顺来富章悦喜欣
然住此立制永住无合无集翻药王等诸陀罗尼
具在彼经今不备录旧板云二毗沙门者二应作
三十罗刹女正法华翻一名结缚二名离结三名
施积四名施华五名施黑六名被发七名无著八
名持华九名何所十名取一切精人心中有七渧
甜水和养精气鬼啖一渧令人头痛三渧闷绝七
渧便死阿梨树枝巳如前辨。
沾
张廉切正作沾。
晷
日影也。
愀
亲小切色变也应作啾即由切啾唧小声也。
也三此方无故不翻如赡部树也四顺古故不翻
如阿耨菩提实可翻之但摩腾巳来存梵音故后
代皆放之耳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令人生
敬也此五不翻奘师所述出唐僧传言四例者一
翻字不翻音如陀罗尼也二翻音不翻字如佛胸
前卐字及华严经中[歹*(凵@ㄎ)]字以此方万音翻之而其
字体乃是梵书耳三音字俱翻即诸经中纯华言
是也四音字俱不翻如诸经题上乞二字是也此
之四例宁僧录立出宋僧传正法华中竺法护翻
勇施咒云晃耀大明炎光演耀顺来富章悦喜欣
然住此立制永住无合无集翻药王等诸陀罗尼
具在彼经今不备录旧板云二毗沙门者二应作
三十罗刹女正法华翻一名结缚二名离结三名
施积四名施华五名施黑六名被发七名无著八
名持华九名何所十名取一切精人心中有七渧
甜水和养精气鬼啖一渧令人头痛三渧闷绝七
渧便死阿梨树枝巳如前辨。
沾
张廉切正作沾。
晷
日影也。
愀
亲小切色变也应作啾即由切啾唧小声也。
卷十 第 331b 页 X28-0331.png
单罄
单应作殚丹音尽也罄亦尽也。
餐
七安切吞也。
喀
苦格切吐声也。
闾
力居切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也五比为闾使之相
受也。
愠
于问切怒也。
屡
良遇切数也。
坏
芳杯切未烧瓦也。
骈阗
上部田切并驾三马也下徙年切群车盛皃。
旌旗噏
上精音中其音祈羽为旌熊虎为旗将军所建象
其猛如虎与众期之于下也天子有七星之旗也
噏应作翕盛也。
赀
即移切正作訾不訾不计也不尽也。
笼樊
卷十 第 331c 页 X28-0331.png
焚藩也藩篱所以笼闭也越板改字误作政字薰
应作熏记云华德复为妙音所将者恐误也何者
以妙音与八万四千菩萨还本土巳而华德菩萨
得法华三昧故知华德不是妙音所将恐是此土
之人耳胜鬘者胜鬘夫人归依大乘蒙佛授记国
中女人七岁巳上及诸男子皆化以大乘也空故
无诤者坐禅三昧经云无诤者将护众生不起诤
也如身子目连入陶屋宿致拘迦离起诤须菩提
则不然也旧云常行空故无诤非也四无量者亦
云四弘又名四等具如释一大车中说禅度中有
愿智力开出愿度有神通力开出力度般若度中
有道种智开出方便度有一切种智开出智度诸
文指此为十度耳圆离诸染名净三昧实智如日
权智如星本性清净普现色身本净大慧之所照
明久示庄严无所灭故广大威德含摄一切此诸
三昧皆圆妙说经云愿听者字平呼。
十八变
一右胁出水二左胁出火三左出水四右出火身
上下出水火为四并前为八九履水如地十履地
如水十一从空中没而复现地十二北没而现空
中空中行住坐卧为四成十六也十七或现大身
满虚空中十八大复现小更有诸说不同如序品
补注中。
经云一眼之龟等
卷十 第 332a 页 X28-0332.png
大海之中有一眼龟尔时海中复有浮木木唯一
孔可立龟身此龟三千年一出亿百千出何由可
值浮木之孔亦如针锋竖阎浮提以一芥子从忉
利天投阎浮提何由得贯针锋之上优昙钵者此
云瑞应金轮王出此华乃生皆难值耳婆罗此云
坚固记云善知识如止观者自巳身心为内望他
身心为外为外所护故云外护也巳他互同更相
策发人异行同故云同行也宣传圣言名教训诲
于我名授故云教授也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故云
知识也白如珂月者珂螺属其色洁白频婆果者
此云相思果色丹且润。
文句云上判流通为三等
此文指上复成存略请将上文分别功德品偈后
分科之文及药王本事品初分科之文来此对之
自知此文指上乃成存略也又下文云所径历者
径字训近耳请依经文作经字文前记中云四今
论下重释后又云四重约位正判等者此文烦矣
应于文初云四今论下重约位正判于后应云于
中先正判次引释论證也。
经云韦陀罗
有人引灌顶经云神名弥栗头韦陀罗此云善妙
主厌祷鬼也。
记云有人至此亦引普贤观等
即是慈恩法华疏也彼疏始从释序品来都无立
卷十 第 332b 页 X28-0332.png
行摄法入心及至今文方引观经验知临文偶用
而巳永嘉所谓早年积学讨疏寻经分别名相算
沙徒困盖由此也永嘉若寻天台章疏消通经论
文文之下皆有方轨摄法入心观与经合非数他
宝岂被如来苦诃责耶不见此意妄生穿鉴误无
量人嫌弃经论所损至大弥须慎之东京安国寺
尼慧忍等者梁肃撰其行状碑云晋陵黄氏二女
长日持法次曰慧忍体皃丰异目光秀出姊年五
岁妹年三岁共游于庭有诵莲经过其前者姊妹
听之曰吾解此矣遂相与谈大事因缘万法宗本
有沙门义崇弘华严教姊妹随母往听乃以第一
义谛难之崇不能答告曰吾往时尝窥天台法要
如汝之论遂示以玄义止观姊妹三复之曰是吾
师也后出家为尼入法华三昧忽有尼词皃甚异
自号空姑同其止宿每至夜中身光赫然三年而
去不知所往或问二尼二尼笑而不答识者案经
以为普贤耳于是名动京师先天初年东都安国
宁刹二寺请为太德时一行禅师与二尼论所得
法未竟一行避席作礼其后天下皆立法华道场
自其始也广如彼云言江淮者江谓京江淅江淮
谓淮南言台山者华严经云于东北方有清凉山
文殊师利一万菩萨现住说法清凉即是五台山
也在代州其山有高四十里者三十八里者山有
五台不生草木事同积土故云五台冬夏积雪亦
而巳永嘉所谓早年积学讨疏寻经分别名相算
沙徒困盖由此也永嘉若寻天台章疏消通经论
文文之下皆有方轨摄法入心观与经合非数他
宝岂被如来苦诃责耶不见此意妄生穿鉴误无
量人嫌弃经论所损至大弥须慎之东京安国寺
尼慧忍等者梁肃撰其行状碑云晋陵黄氏二女
长日持法次曰慧忍体皃丰异目光秀出姊年五
岁妹年三岁共游于庭有诵莲经过其前者姊妹
听之曰吾解此矣遂相与谈大事因缘万法宗本
有沙门义崇弘华严教姊妹随母往听乃以第一
义谛难之崇不能答告曰吾往时尝窥天台法要
如汝之论遂示以玄义止观姊妹三复之曰是吾
师也后出家为尼入法华三昧忽有尼词皃甚异
自号空姑同其止宿每至夜中身光赫然三年而
去不知所往或问二尼二尼笑而不答识者案经
以为普贤耳于是名动京师先天初年东都安国
宁刹二寺请为太德时一行禅师与二尼论所得
法未竟一行避席作礼其后天下皆立法华道场
自其始也广如彼云言江淮者江谓京江淅江淮
谓淮南言台山者华严经云于东北方有清凉山
文殊师利一万菩萨现住说法清凉即是五台山
也在代州其山有高四十里者三十八里者山有
五台不生草木事同积土故云五台冬夏积雪亦
卷十 第 332c 页 X28-0332.png
云清凉所以记主特与大众往礼台山文殊大圣
然文殊大圣应现颇多备详传录余于北地亲读
其传传云唐时沙门志远于南北两宗大通渊旨
然于天台圆顿上乘先所宗尚可谓定慧双明思
修兼备后往台山华严寺右院之中演天台宗圆
顿上乘仅四十馀年众因目其院为天台焉其志
远法师于会昌五年乃绝粒数日告门弟子云吾
生平进修不欺心口今获二种之报卧安眠觉而
无痛恼其天台宗疏务在弘阐并使流通勿令绝
矣尝嗟北人皆读斯传而于天台不敬重者岂非
韵高而和寡耶然一家法门西域钦之而欲翻译
东夷诸国仰之于今盛传非至妙之法化岂能如
是乎不空三藏门人含光等事大宋僧传云京兆
大兴善寺含光依不空三藏参议翻译代宗皇帝
重之如见不空矣敕委往五台山修功德馀如今
记所说言鲁人者鲁国之人不敬仲尼谓之东家
丘也学佛之人不敬天台妙教亦如鲁人耳文句
云我亦以佛之神力守护是法况复汝耶此文恐
误准经乃是守护能受持普贤名者文句又云从
若有人下者人字当为受字也。
经云我慢邪慢增上慢
恃我陵物我慢也无德自高邪慢也未得谓得增
上慢也广明七慢等相如譬喻品偈补注中。
少欲知足
然文殊大圣应现颇多备详传录余于北地亲读
其传传云唐时沙门志远于南北两宗大通渊旨
然于天台圆顿上乘先所宗尚可谓定慧双明思
修兼备后往台山华严寺右院之中演天台宗圆
顿上乘仅四十馀年众因目其院为天台焉其志
远法师于会昌五年乃绝粒数日告门弟子云吾
生平进修不欺心口今获二种之报卧安眠觉而
无痛恼其天台宗疏务在弘阐并使流通勿令绝
矣尝嗟北人皆读斯传而于天台不敬重者岂非
韵高而和寡耶然一家法门西域钦之而欲翻译
东夷诸国仰之于今盛传非至妙之法化岂能如
是乎不空三藏门人含光等事大宋僧传云京兆
大兴善寺含光依不空三藏参议翻译代宗皇帝
重之如见不空矣敕委往五台山修功德馀如今
记所说言鲁人者鲁国之人不敬仲尼谓之东家
丘也学佛之人不敬天台妙教亦如鲁人耳文句
云我亦以佛之神力守护是法况复汝耶此文恐
误准经乃是守护能受持普贤名者文句又云从
若有人下者人字当为受字也。
经云我慢邪慢增上慢
恃我陵物我慢也无德自高邪慢也未得谓得增
上慢也广明七慢等相如譬喻品偈补注中。
少欲知足
卷十 第 333a 页 X28-0333.png
涅槃经云不求不取名为少欲得少之时心无悔
恨名为知足广如诸文。
缭戾
上卢鸟切缠也绕也戾曲也手脚绕曲也。
角睐
下洛代切傍视也目瞳子不正也普贤东来劝发
此经此经行世皆普贤力所以齐时上定林寺沙
门普明别衣别座诵法华经至劝发品辄见普贤
乘象立在其前圣应弗差引之注耳。
天台三大部补注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