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46c 页

天台三大部补注卷第二
(妙玄 释签)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

释签云又如宝箧经释十二支等

此文恐误曾捡藏中宝箧经两本并未见此文而
辅行中指楞严经者亦恐误也须知此文出文殊
问经上卷今更随其脱略之处引文示之彼经云
来者痴义去者不痴义今文谓痴是去义者误也
佛说等者文殊白佛云佛说无二法耳彼经又云
文殊师利中道具足真实观诸法诸法无二无二
卷二 第 147a 页 X28-0147.png
有何义谓末陀摩彼文殊问经仍自注解云末者
莫义陀摩者中义莫著中道谓末陀摩今文问答
者荆溪私安耳人不见之或以末陀摩经为句读
者误矣。

毗伽罗论如下第六记

大经第五云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心常爱念将诣
明师惧不速成寻便将还以爱念故昼夜慇勤但
教半字而不教诲毗伽罗论良由其子力未堪故
章安云毗伽罗者此云字本河西云世间文字之
根本典籍音声之论也宣通四辩诃责世法虽是
外论而无邪法将非善权之所为乎。

次引信解具如品中

四禅体含支林如盆器也生空粗如米也法空细
如面也此皆正道耳无常如盐也苦如酢也此皆
助道耳。

无生无作文稍隐略如止观第一记

夫四种四谛即是大经圣行品文也第十一初以
八苦释苦即生灭苦也苦谛文末约四谛简云凡
夫有苦而无谛声闻有苦有苦谛菩萨解苦无苦
馀三谛亦然此即通教菩萨对三藏简也第十二
初以善不善爱及以九喻谓债主有馀罗刹女等
以释集谛即生灭集也集谛文末亦约四谛简云
凡夫有苦无谛二乘有苦有谛菩萨解苦无苦而
有真谛馀三谛亦然也疏云前苦谛文末不云有
卷二 第 147b 页 X28-0147.png
真故知是通也今云有真真是真实故知即是次
第不次第二种真实也此是别圆对三藏简自非
一家圆会经旨佛语巧略何由可通。

摩诃拘絺罗

此云大膝舍利舅学无休息不暇剪爪时人呼为
长爪梵志焉。

搏等四食

搏食亦云段食起世经云何等众生食段食如阎
浮人饭豆麦等馀三天下食细段食六欲诸天亦
然色无色界以禅悦为食也二触食即一切卵生
得身者也三思食如鱼蛇等以意思而润益也四
识食即地狱及识处天也。

头陀

亦云杜多此云抖擞。

正量部

权衡刊定名之为量量无邪谬故云正也即第三
百年犊子部中流出四部一法上座二贤胄三正
量四密山林。

知圣谛智凡有二

文中亦合引分别诸入有无量相名为上智乃至
行识亦如是也知爱因缘此是集谛中上二智例
前可知灭亦如是下亦合云是名上智分别道无
边下亦合云是名上智也。

妙玄云达摩郁多罗
卷二 第 147c 页 X28-0147.png

此云法尚。

释签云引妙胜定经如止观第三记

经云佛告阿难自我往昔作多闻士共文殊师利
诤二谛义死堕三途值迦叶佛为我释云一切诸
法皆无定性汝言有无是义不然一切万法皆悉
空寂此二谛者亦有亦无汝但知文不解其义我
闻是巳即入三昧乃见万法皆悉空寂。

始离五障

一离恶道二离贫穷三离女身四离形残五离喜
忘得五功德一生贵家二生人天三得男身四诸
根满五识宿命。

彼金胜陀罗尼品等

检合部并最胜王经十地各有陀罗尼护并出陀
罗尼最净地品不在金胜陀罗尼品应知金胜陀
罗尼品乃是义净所翻最胜王经而合部中则无
此品况涅槃疏云新金光明陀罗尼净地品佛为
十地菩萨说十番咒得此咒者不畏师子虎狼等
怖故知指于金胜陀罗尼品者误也言十方诸佛
同时说十番陀罗尼者彼经但云初地陀罗尼是
过一恒沙诸佛为护初地乃至第十地陀罗尼是
过十恒沙诸佛为护十地耳。

佛果出二谛外如止观第三记

庄严云佛果出二谛外开善云不出如僧传中有
乘法师先与一师住开泰寺此师中途离开泰寺
卷二 第 148a 页 X28-0148.png
后时乘在本寺开讲序佛果出二谛外此师难云
为佛果出二谛外为二谛出佛果外乘反质云为
法师出开泰为开泰出法师等学者当知二家所
执乃计通教利钝两根故有出与不出古来名为
风流二谛。

古来二十三家明二谛义如止观第三记文在梁昭
明集

梁时昭明太子所序诸师明二谛义有二十三人
各释不同广弘明集中委悉引之其二十三人者
一梁昭明太子解二谛义章二南涧寺慧超咨二
谛义往复有六番三晋安王网咨二谛义往复有
五番四招提寺慧琰咨二谛义五栖玄寺昙宗咨
二谛义六中即王规咨二谛义七灵根寺僧迁咨
二谛义八罗平侯萧正立咨二谛义九衡山候萧
恭咨二谛义十中兴寺僧怀咨二谛义十一始兴
王第四男萧映咨二谛义巳上往复各有四番十
二吴平王世子萧励咨二谛义往复有五番十三
宋熙寺慧令咨二谛义往复有四番十四始兴王
第五男肃晔咨二谛义往复有五番十五兴皇寺
法宣咨二谛义往复有三番十六程乡侯萧祗咨
二谛义十七光宅寺法云咨二谛义巳上往复各
有四番十八灵根寺慧令咨二谛义往复有五番
十九湘宫寺慧兴咨二谛有三番二十庄严寺僧
旻咨二谛义二十一宣武寺法宠咨二谛义巳上
卷二 第 148b 页 X28-0148.png
各有四番二十二建业寺僧悯咨二谛义有二番
二十三光宅寺敬脱咨二谛义有五番其二十二
人二谛之义其文广故今不录之若昭明太子二
谛义章今略引之其文云所言二谛者一是真谛
二名俗谛真谛亦名第一义谛俗谛亦名世谛真
谛俗谛以定体立名第一义谛世谛以褒贬立目
真者是实义俗者是集义第一义者于无生境中
别立美名此法最胜最妙无能及者世者以隔别
为义生灭流动无有住相。

根欲如止观十力中释

十力中第四名根力第五名欲力佛知他众生诸
根上下相也佛知他众生种种欲也故云根欲矣。

随情等如止观第三记

彼文所说与今大同既无硕异故不烦引。

五百身因如止观第七记

文在止观第二记也大经三十二云如五百比丘
各说身因五百皆问舍利弗云佛说身因何者是
耶舍利弗云汝等亦各得正解脱自应知之何缘
方作如是问耶有比丘云我未获得正解脱时意
谓无明以为身因作是观时得阿罗汉有说爱有
说行及五欲等如是五百各各说巳共诣佛所各
述巳说身子白佛谁为正说佛言五百无非正说
然随情亦名随他意语随智亦名随自意语随情
智亦名随自他意语准大经中五百身因是随自
卷二 第 148c 页 X28-0148.png
意语合当引證随智二谛而妙玄中引證随情智
者或恐文误以辅行中亦引以明随智故也。

如止观中始自迦罗终至圆著等

诸见境中始自迦毗罗外道乃至于圆门生著等
悉为所破广在彼文。

经云世法有五种谓名世句世等

云何名世男女车乘瓶衣是也云何句世四句一
偈等是也云何缚世捲合系结束缚是也云何法
世鸣槌集僧严鼓诫兵是也云何执著世如望远
人有染衣者生执著想言是沙门非婆罗门是也
上文云四谛义含者疏云若单以真为第一义者
则不得言苦集灭道俱指四谛即真中合明即无
量四谛真中同为第一义也又下文云亦是含中
者疏云单俗单中也又云亦是复俗单中者疏云
复俗复中也非单指理即事而理法界圆备名复
中也疏又云第八一番犹是复俗复中矣若依法
华玄文名相稍别义意必同读者知之言一师者
即指天台大师以对古人故云一师耳。

引文同异如止观第七记

大品经云有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行六波罗蜜
得阿鞞跋致有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便成阿耨
菩提转法轮有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与萨婆若
相应与百千万亿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净佛世界
今文所引开彼第三为第一第二以其第二为第
卷二 第 149a 页 X28-0149.png
三故今文中略于第一第三文中云萨婆若又云
净佛国土虽同一文具于二义是故开为第一第
二馀文所引并拟三教初发心也下文云大经三
十三者文在三十二也。

如如意珠如止观第五记

现行印本文在第四如如意珠天上胜宝状如芥
粟有大功能净妙五欲七宝琳琅非内非外不谋
前后称意丰俭降雨穰穰色法尚尔况心神灵妙
不具法耶又如三毒惑心一念心起尚有身边等
见况不思议一心耶又如眠梦百千万事豁寤无
一等。

无性宗家不见此意

北地相宗所计三无二有即定性二乘无性阐提
永不成佛是故荆溪有兹指斥此义至第三卷补
注中委而示之。

问若不接等至具如止观第三记

菩萨伏惑巳如前说两教二乘法华方会亦不论
接问法华玄云接非会义今约法华只应论会何
故论接答前后诸文会义非一接在菩萨与会不
殊又法华巳前弹斥洮汰此意正当别理接之但
隐实在权说未彰灼故至法华名会为接。

弄引秪是方便耳如止观记

二十五法通为一切禅慧方便诸观不同故方便
亦异譬如曲哢既别调弦亦殊言哢引者引字胤
卷二 第 149b 页 X28-0149.png
音人见借音而作胤字便作子胤而释义者甚为
可笑引是发曲之端亦可作吲当知皆是方便者
也又正曲之弄名为曲哢曲即音曲也调弦即正
曲之序耳又下文云三十二行半方等般若者准
文句中文殊我住下一行半结前开后我见彼下
三十一行半问他土等是则今文应云三十三行
也。

彭城寺嵩法师

高僧传云僧嵩法师兼明数论末年僻执谓佛不
应常住临终之日舌本先烂焉注后汉书云彭城
即今徐州也。

谤法之罪苦流长劫具如止观逆流十心中说

大品信谤品云毁般若者即是毁呰三世诸佛无
量亿劫堕于地狱从一地狱至馀地狱如是遍至
十方大地狱中或得人身而复生盲无舌无耳或
生畜生等如经广说。

畜八不净

南山律师云一田宅园林二种植生种三贮积谷
帛四养畜人仆五养系禽兽六钱宝贵物七毡褥
釜镬八象金饰床及诸重物此之八名经律论文
盛列通数显过不应相承次比如上具述不出佛
经上文云涅槃十四者文在十六也。

真丹义如止观第二记

在第三记彼云振丹振丹两字并恐书误下文所
卷二 第 149c 页 X28-0149.png
引即云震旦琳法师云东方属震震是日出之方
故云震旦也新婆沙云脂那西域记云至那此声
并与震旦真丹相近故知皆是梵音也开皇三宝
录云震旦脂那梵音楚夏耳或云振旦真丹旃丹
指难皆梵音奢切也若准华严翻为汉地又婆沙
中有二音一云指那此云文物国即赞美此方是
文物衣冠之地也二云指难此云边地即贬挫此
方非中国也又西域记中以摩诃支那翻为大国
又华严音云真丹此云思惟也。

一三三一如止观第二卷显体中及第七卷破横竖


第二卷云以止缘于谛则一谛而三谛以谛系于
止则一止而三止以观观于境则一境而三境以
境发于观则一观而三观虽一而三虽三而一于
一心中非前非后也识通塞中云若一心三观即
破竖中之通塞三观一心破横中之通塞也下文
中引本经十二说一实谛文殊难者此引稍隐今
具录之令文易见佛言实谛名曰真法文殊白佛
若以真实为实谛者真实之法即是如来虚空佛
性若如是者如来虚空及与佛性无有差别佛言
有苦有谛有实三谛亦然如来非苦非谛是实虚
空佛性亦复如是言真实者即是如来虚空佛性
文殊师利有苦苦因苦尽苦对如来非苦乃至非
对是故为实不名为谛虚空佛性亦复如是苦者
卷二 第 150a 页 X28-0150.png
有为有漏无乐如来不尔湛然安乐是实非谛下
慧圣行亦引此文准今可知不更重出也又如上
文引醉人中经文具云实非回转生回转想。

凡释别义多用此意具如止观第三记

一者约行则地前为教登地为證地前仰信登地
现前岂有亲證复存隔历二者约说为地前说始
终属教如云真如为惑所覆或将十度以对十地
互不相收或云须离二边修真如观如是等例不
可具载悉是权施为引下凡为入地方便入地自
證权门自开故云初地即是初住当知约说證道
辅行虽即不谈诸文之中既具是故于兹略耳不
可谓之无也。

解脱亦尔多诸名字如止观第三记

在第二记即大经中百句解脱如云真解脱者名
曰远离一切系缚又名虚无等近七八纸古今讲
者长唱而巳真谛三藏有一卷记释此百句天台
大师曾于灵石一夏讲此百句解脱每一一句以
百句释百句乃成一万法门章安云先学自饱而
不记录惜哉惜哉后代无闻焉。

如止观摄法中因缘逆顺各有其相

即是摄一切惑中迷权实二理起相应独头十二
因缘界内外等文也其文既广备录恐烦然摄法
中虽辩因缘不论逆顺唯第五卷不思议境解十
如中方明因缘有逆有顺顺其生死逆其生死界
卷二 第 150b 页 X28-0150.png
内界外莫不皆然今指摄法恐文误也。

忠孝等略如止观记

孔丘姬旦制君臣定父子敬上爱下世间大治礼
律节度尊卑有序故云忠孝也木主东方火主南
方金主西方水主北方土主中央故云五行也五
者金木水火土也行者言为天之行气也周礼大
司徒之职云以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矣一曰六
德智仁圣义忠和也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也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也注云礼五礼之义也
乐六乐之歌舞也射五射之法也御五御之节也
书六书之品也数九数之计也故云艺矣周易云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正义云天有悬象
而成文章故称文也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
称理也故云天文地理矣止观记中文不备云今
添补耳。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莫过于尔雅

尔雅下卷备明此也雅之言正也颜氏家训云尔
雅是周公作郭璞云兴于中古注汉书云尔者近
也雅者正也。

波斯匿

此云和悦又云祖母养也。

摩罗延

未闻所译准涅槃经第三十五憍陈如品乃是外
道悉共来诣摩伽陀王阿阇世所作此云耳今文
卷二 第 150c 页 X28-0150.png
谓之波斯匿者指文讹也外道来白波斯匿王文
在涅槃第二十八师子吼品师子吼品则无变释
为羊停河在耳等说也。

婆罗门

此云外意又云净行也。

阿竭多

未见翻译。

瞿昙仙

此云地最胜也。

耆兔

未见翻译。

婆薮

亦云毗纽又云毗搜又云毗瑟笯此翻幻惑之义
也亦翻为天也世人画婆薮仙作皤然一叟者盖
听声之误也。

罗罗者

未见翻译。

迦毗罗者

具云迦毗罗皤窣都迦毗罗此云黄色皤窣都者
所依处也上古有仙其头黄色依此修道故以名
焉或云迦维卫又云迦夷此云赤泽也。

古人张楷能作雾

后汉书云张楷字公超隐居弘农山学者随之华
山之南有公超雾市以其能作五里之雾也裴优
卷二 第 151a 页 X28-0151.png
能作三里之雾乃学于楷不见后优作赋词连楷
无验以见原也。

栾巴善吐云

栾巴蜀川人善能吐云也后汉书云栾巴字叔元
内黄人亦云蜀人也忽一旦大风天雾晦暝对坐
皆不相见失巴所在遂问之乃云其日还成都府
与亲故相别也。

葛洪陶渊明

葛仙公投钱于井咒则飞出晋书云陶潜字渊明
或字元亮。

妙玄云扪模

经音云扪亦模也谓执持者也。

释签云但列名对病而巳广如止观第七记

即十乘中对治助开之文也文既广矣略难引之。

妙玄云瞿沙

此云妙音也。

毗尼

此云灭也南山云毗尼或言毗奈耶或言毗那耶
此翻为律或以灭翻者此从功能为名非正翻也
以律翻之乃当正译今准一家故翻为灭也。

释签云摩纳婆

或无婆字或云摩那婆又云那罗又云摩那皆梵
音奢切耳此云年少净行又云人也玄文云烦恼
等作是念等者准新婆沙其实烦恼不曾有念但
卷二 第 151b 页 X28-0151.png
约义而言以状其留难耳。

评家

演义钞云婆沙是诸罗汉同集而有四大罗汉为
评家正义焉一世友二妙音三法救四觉天此四
为评者也亦不起得者获成就者名之为得不起
得者道下四行减故不起得成就也起能得得者
苦下四行得成就故故云修彼四行相也有同类
因者颂云同类因相似谓善五蕴与善五蕴相似
故也或作离同类因有士用力故慧为体者以此
皆是念住性故若并助伴皆五蕴性然除彼得勿
诸圣者暖等善根重现前故言除入者禅波罗蜜
云若因胜处断烦恼尽则知虚妄阴入皆灭故八
胜处名八除入也内色有无多少各二并青等四
名八净不净等随意能破名胜处也熏禅即师子
奋迅三昧也五净居即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
竟也尽智即我知苦乃至知道也无生智即我巳
知不更知也六地即四禅及未至并中间也此依
萨婆多若昙无德不说未至乃加欲界馀五同也
若依瞿沙及以大乘则有七地欲界未到中间三
及四禅也亦续生者续现前也扇搋此云黄门也
搋敕住切。

圣由失地舍异生由命终暖必至涅槃顶终不断善
忍不堕恶道第一入离生

今文欠一个槃字也圣依此地得此善根失此地
卷二 第 151c 页 X28-0151.png
时善根方舍失地言显迁生上地异生于地若失
不失但失众同分必舍此善根圣身见道力所资
故此四善根无命终舍宁知命终唯异生非圣岂
不异生先依下地起暖法等后生上地亦必定舍
暖等善根无如是失以彼异生尔时舍善根由舍
同分故谓住死有无圣道资舍诸善根非由上地
中有等起若诸圣者住死有中由圣道资不舍暖
等但由上地中有等起舍下善根舍时虽同而所
由别是故异生无失地舍圣者必无由命终舍若
得暖法虽有退断善根造无间业堕恶趣等而无
久流转必至涅槃故若得顶法虽有退等而增毕
竟不断善根观察三宝殊胜功德为门引生净信
心故若得忍法虽命终舍住异生位而增无退不
造无间不堕恶趣得世第一法虽住异生位而能
趣入正性离生即见道也其类相似名众同分也。

若逆若顺具如止观第二记

然辅行中多处言其因缘从无明至老死为顺从
老死至无明为逆又推因至果推果知因等。

三祇菩萨具如止观第三记

三僧祇劫修行六度百劫种相广在彼云。

三藏佛言一时用八忍八智等具如止观第三记料
简同异

大论中云下地诸惑因时未断至树下时乃以九
地九品思惑通名一九以九无碍九解脱合为十
卷二 第 152a 页 X28-0152.png
八见道中八忍八智合十六心共成三十四心也
俱舍婆沙云下八地惑初修禅时先巳断毕唯非
想地九品见思全在用九无碍九解脱以根胜故
不复更修下八地定不同声闻亦异缘觉也今以
一意销通令二论理齐俱舍取修禅时巳断惑竟
不复更断大论依馀部虽有漏断未名为断至菩
提树俱断非想八地俱得名为无漏但是从部得
名不同故使二论用义不等。

圆位具如止观第七文中

即破法遍文末明圆顿位始自五品终至妙觉也
又知次位中亦明圆位但文在第八耳。

四句堕性如止观第三

若言智由心生自然照境若言智不自智由境故
智境不自境由智故境若言境不自境亦不由智
故境境智因缘故境智亦例然此是共合若言皆
不如上三种但自然而尔即是无因境智此四解
皆有过失增长戏论何由悟道圣人之旨在兹而
巳广在止观第二卷中。

可作四说如止观第五记

第一义中一法尚不可得何况三千世谛之中尚
具无量何况三千天亲龙树内鉴冷然外适时宜
各权所据有因缘故乃作四说说教大旨良在兹
焉玄下文云四果乃至支佛者合云四善根乃至
也。
卷二 第 152b 页 X28-0152.png

先五眼具如止观第三记

彼第二卷所明眼智有次第五眼有不次第五眼
不次第五眼者如来具足五眼实不分张只约一
眼备有五用能照五境所以者何佛眼亦能照粗
色如人所见亦过人所见名为肉眼亦能照细色
如天眼所见亦过天眼所见名为天眼达粗细色
空如二乘所见名为慧眼达假名不谬如菩萨所
见名为法眼于诸法中皆见实相名为佛眼当知
佛眼圆照无遗。

超越三昧如止观第四记

在第九记超越三昧即是修禅谓超入超出各有
若逆若顺及以逆顺顺者离欲入初禅从初禅超
入非想处非想处入灭尽定灭尽定起入二禅二
禅起入灭尽定如是乃至非想也逆者从灭定起
入初禅初禅起入非想非想起入初禅如是无所
有处乃至二禅也逆顺者从上超下从下超上相
对交过还至灭定及以初禅三种出者如入无异
但逆及顺皆须经一散心中巳次入诸定委在法
界次第大品大论若依涅槃后分修禅稍异经云
有二种一者与此文同二者超一超二或至全超
言一二者不能远超言远超者必能一二所言愿
智力者此超越禅最为高上故亦名顶转福为寿
转寿为福故名愿智故大论云欲知三世事随愿
即知亦名无诤能令他心不起诤故又俱舍云以
卷二 第 152c 页 X28-0152.png
愿为先引起妙智如愿而了故名愿智也。

身子僻教如止观第五记

前巳指彼今重示耳故不再引下文云信力谓五
品坚固谓六根者此准妙玄第五卷中作如是说
若文句中只云十信而巳今分二位者恐约五品
在十信内也。

阿那律

亦云阿泥楼豆又云阿㝹楼驮此云无贫又云如
意。

迦陵频伽如止观第一记

或云歌罗频伽又云加兰伽或云羯罗频伽又云
毗伽此翻好声鸟大论二十八云此鸟㲉中声未
出时巳胜诸鸟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未出无明
㲉法音过二乘㲉口角切或作寇音恐非尔雅云
生哺注云须母食之也司马云鸟子欲出者也下
文云次七对二谛者应云次对七二也。

三藏菩萨毒器缘如止观第三记

在第二记大论斥三藏菩萨云具足三毒云何能
集无量功德譬如毒瓶虽贮甘露皆不中食菩萨
修诸纯净功德乃得作佛若杂三毒云何能具清
净法门菩萨之身犹如毒器具足烦恼名为有毒
修习佛法如贮甘露此法教他令他失于常住之
命。

落漠
卷二 第 153a 页 X28-0153.png

亦云漠落即渺漫也。

烦恼障及智障具如止观第六卷达摩郁多罗释

烦恼是惑心故烦恼是障也智是明解云何是障
智有二种證智识智识智分别体违想顺想顺故
说为智体违分别与證智为碍故说智为障也达
磨多罗此云法尚佛灭度后八百年出是阿罗汉
于婆沙中取三百偈以为一部名杂毗昙故此论
主凡有释义文多委悉大师引用全无破斥种性
菩萨者即别十住始从十住终至十地束为六住
一种性住馀五具如止观中说若乃今家所明智
障文有三番初以二智是中智家障二以中智被
障为智障三以能所相对为智障现行印本文在
第七。

初文具如止观显体中说

体则非因非果虽非因果由因显果止观为因眼
智为果故大论云因名般若及以修习智慧此则
俱在于因又云止观为因眼智为果如来智慧此
则俱在于果若方便智慧此则在权若智慧甚深
此则在实。

璎珞三观具如止观第三记

在第二记然彼经中有两处明三观下卷佛为普
贤文殊等七菩萨说如辅行第一引上卷明十回
向一一回向各各有十所缘境界第十向中第十
观者名为无相第一义观得入初地初地巳上三
卷二 第 153b 页 X28-0153.png
观一心言三观者从假入空等是也。

修观义具如止观破法遍次第不次第破

彼文既广具录亦难。

给孤独

梵云须达多也孟子云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
曰独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妻曰鳏此四者天下
之穷民也今此长者仁济斯等所以名为给孤独
也。

增二法中具如止观第三记

在第二记古本今本分卷不同所以指文亦非误
也应知指文若指第三文在第二以至指九文在
第十既相附近古今本异不可谓误若指第一文
在第三以至指八文在第十此乃误也成论中有
止观品四阿含中凡有佛教令修二法即是止观
又婆沙十七云诸比丘问上座云树下闲房为修
何法上座答云当修二法所谓止观又问多修止
观为何所得答得初果乃至罗汉如是次第问诸
比丘皆云修止观二法阿难白佛佛亦云修止观
二法阿难叹言善哉善哉如来与弟子所说皆同
句义味同又净名云法身者从止观生大璎珞云
若欲学诸法深入善本当见菩萨力修习止观大
小经论一切皆尔。

晋安帝

东晋安帝也。
卷二 第 153c 页 X28-0153.png

僧伽婆

亦云瞿昙僧伽提或云提和皆梵音楚夏耳此云
众天。

五部至如止观第六记

弥沙塞此云不著有无观法名五分昙无德此云
法密亦云法藏法名四分迦叶遗亦云迦叶毗此
云重空观法名解脱此有戒本婆粗富罗此云犊
子律本未至萨婆多此云一切有即十诵律欲知
五部兴起之由待至止观补注中辨。

推四大如止观第二观音观门

地无坚者若谓地是有有即实实是坚义若谓地
是无是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是事实皆是坚义今
明毕竟不可得亡其坚性也水性不住者谓水为
有有即是住乃至谓水是非有非无亦即是住今
明不住有四句亦不住无四句亦不住不可说故
言不住也风性无碍者谓风为有等火大不实者
火不从自性等准地水文例破四性可知矣。

如前火木如止观第三记

在第二记绝即复绝如前火木前者进也谓进火
杖杖进火巳亦复自烧绝诸待竟绝还自绝故大
论问曰不应言无相何以故若言无相即是于相
若无无相不应复能破诸法相若有无相则不应
言一切无相答以无相破诸相若有无相相则堕
诸法中无相灭诸相亦自灭无相如前火木燃诸
卷二 第 154a 页 X28-0154.png
薪巳亦复自燃是故圣人修无相无相三昧以破
无相空空三昧无作无作三昧亦复如是绝巳复
绝意亦同之。

摩耶

此云天后也。

伊沙那

此云长直谓里巷径永表知三际故言长表知胜
义故言直此是观师华严疏云。

胜热

观师云于五热中成胜行故五热者头上临日四
面有火以此五种而自炙身是故名焉下文云唯
我者应云我唯也转字应改为轮字也解脱字下
应云如诸菩萨大功德𦦨能烧一切众生见惑令
无有馀必不退转而我云何能知能说。

落叉

亦云洛沙此云十万。

俱胝

此云百亿。

那庾多

此云沟也算法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十
兆为京十京为秭十秭为垓十垓为壤十壤为沟
具如下文辨之。

菩提流支

此云道希北天竺三藏法师也。
卷二 第 154b 页 X28-0154.png

言系缘等及一切无碍人等如止观第一记

系缘法界一念法界系缘是止一念是观一大事
者一实不虚妙理也一道清净妙智行也一切无
碍人等者人乘于道以契理也。

始四念至八道如止观道品中

调道品中其文甚广。

九种大禅至如法界次第

一自性禅二一切禅乃至第九清净净禅。

十种境如止观

一阴入境二烦恼境乃至第十菩萨境。

菩萨发心至如止观第一及第五明发心中辨

五略第一发大心中文在第一下文所指例此可
见十乘第二发菩提心现行印本文在第四。

白四羯磨

以三羯磨通前单白故云白四也羯磨此云业也
又云所作又云辨事也。

性遮两戒等持无缺

涅槃经云性重戒者谓四禁也息世讥嫌戒者不
作贩卖轻称小斗然明而卧乃至不畜象马车乘
金银等物安隐之事菩萨坚持如是遮制之戒与
性重戒等无差别南山戒疏云若论性戒舍罪以
求福若论遮戒舍福以求道故智论云十善十恶
名为旧戒五篇七聚名为容戒前十善恶不假制
有若论篇聚必假圣制又涅槃云菩萨持性重戒
卷二 第 154c 页 X28-0154.png
与息世讥嫌戒等无差别故知篇聚制约世讥以
义求之初篇淫杀名性重也下篇所制名性轻也
遮亦轻重所以自明又禁性恶故名为性戒言性
恶者如十不善体是违理无论大圣制以不制若
作违行感得苦果是以如来制戒防约若不制者
业结三途言遮恶者如伐草木垦掘土地威仪粗
丑不光俗信圣未制前造作无罪由非正业无妨
福善自制巳后尘染更深妨乱修道招世讥谤故
名遮也所言遮者能遮正道故言遮恶也若前性
恶能遮福故亦可此恶为教遮而生故名遮也又
有四句以拣遮性一是佛法罪非世间罪如制戒
后畜财离衣等二是世间罪非佛法罪谓未制前
行杀盗等三俱是者谓制广教后犯淫盗等四俱
非者谓未制广教杀草木等。

而世大乘语者

但习大乘之语而无大乘之行南山诸文皆同云
此。

谓證真如则大妄居首

近世前代大乘语者谓我巳證真如之道斯皆自
贻妄语之罪故云我得上人法我巳入圣智等考
定其失波罗夷也。

三宝交互盗用为先

三宝之位既别互用岂非盗乎。

未善媒房
卷二 第 155a 页 X28-0155.png

十三僧残中第五媒嫁戒持男意语女持女意语
男戒疏云然此昏娶礼法乃是生死之结障道之
原出家离著弥须远离而复往返言识乖越威容
深是鄙耻理须制之媒者谋也计度二姓为好合
故也第六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戒疏云然则上
士之报气刚方盛堪忍寒暑情非以恼随受栖泊
即是修行长道之缘是故如来听在冢间树下露
地静缘资业不畜房宇中下报类形必萎悴制同
上士力分不堪是故如来任其分量但能弘道则
开资给或小房石室两房一户起不碍头坐容趣
膝足堪进业然其出家之士理非情滞若有信施
量时而受今乃广作烦劳不少一则须人结搆妨
癈正业二长巳贪结坏知足心三乞觅乱人不生
敬信四专任自由僧事多恼。

安疑衣钵

三十尼萨耆波逸提第十四减六年作三衣戒戒
疏云沙门出俗知足为先既有旧衣即堪长道今
乃恣情广畜多种长贪坏道勿过于此俗士尚云
积而能散况复出世何事固迷必欲造新不可任
意制限六年方开更造也畜长钵过限戒戒疏云
钵为应供之器得一资身长道便罢今乃过畜盈
多殊乖少欲招讥自坏其过不轻举此二条馀可
思识。

受食受药讵思益方
卷二 第 155b 页 X28-0155.png

涅槃疏云八不净者谓畜金银奴婢牛羊仓库贩
卖耕种手自作食不受而啖污道污威仪损妨处
多故名不净又辅行云受食受药禁性重之由持
钵持衣杜讥嫌之本故不从他受食受药而餐啖
者乃污道仪犯盗长贪若从他受而餐啖者乃禁
性重远离贪盗威仪清净也故九十戒中第三十
九是不受食戒南山钞中十门分之一制受意二
能受人三所受境四所受食五受食处六受食法
七须食观八食食法九失受法十对文解初制意
者佛未制前比丘各不受食白衣呵言我不喜见
著坏色衣人不受食食是为不与取也多论有五
义一为断盗窃因缘二为作證明三为止诽谤四
为成少欲知足五为物生信乃至第六明受食法
云一器食相对了论云至边三种一至身边谓以
物置比丘手中二至物边谓俗人担物令比丘自
取手至物边三至器边以器贮物授与比丘但捉
器受并得二身心相对三单心无对受等具如钞
中今不烦录又如四药受净篇中明四种药一时
药二非时药三七日药四尽寿药时药如不受食
戒是也馀之三药各有受法具如钞中今从别说
药食两分若从通言食亦名药故律钞云药名乃
通分为四也。

屏坐露坐曾无介意

九十中四十四与女人屏处坐戒戒疏云无第三
卷二 第 155c 页 X28-0155.png
人及在申手内坐不及户便成犯也四十五与女
人露坐戒戒疏云无第三人及在申手内坐便成
犯也若夫如是岂有介然之意乎。

说法岂求男子

九十中与女人说法不得过五六语除有智男子
其说法者曾何求于有智男子乎。

宿载无间女人

九十中与女人同室宿者又如律房法中时与俗
女同船除直渡者男女位殊不应宿载自招讥丑
过患至深色境若交染习增长故十诵中佛告那
律汝虽罗汉应离女宿在圣尚尔况庸人乎。

罗刹乞浮囊等如止观第四

在第三十夫毁灭净戒不出痴爱倒见是戒怨家
喻二罗刹大经云譬如有人带持浮囊渡于大海
尔时海中有罗刹来乞浮囊初则全乞乃至微尘
悉皆不与行人亦尔发心乘戒誓渡生死大海爱
见罗刹乞戒浮囊毁破四重是全弃浮囊若破僧
残是半弃浮囊又破重方便是乞手许破波逸提
是乞指许又毁吉罗是乞微尘许。

妙玄云偷兰遮

此云大障善道也有因兰果兰如律钞中言舍堕
者梵云尼此云尽梵云萨耆此云舍梵云波逸提
此云堕今此即是因兰为前眷属以能为重罪前
方便也十三僧残列在重后故云后也。
卷二 第 156a 页 X28-0156.png

方等二十四戒

一者见饥饿人来求饮食而不与者犯第一重戒
若淫欲无度不择禽兽名犯第二重戒广在彼经
至止观补注中具引。

释签云利衰等八

僧祇云利衰毁讥苦乐称誉此如文句补注中辨。

勒沙婆

此云苦行也。

亦如婆沙屠儿伽吒缘及六十二见等

婆沙七十六云王舍城中有屠儿名伽吒是阿阇
世王少时亲友而语阿阇世王言太子汝若登王
位时与我作何善事耶阿阇世答云与汝从心所
愿时阿阇世害父命巳而登王位屠儿伽吒即往
王所白言大王往日许我所愿今正是时王答之
云随意所求是时伽吒便说心愿使我于王舍城
内独得屠杀王乃问云汝今何用此之恶愿屠儿
答云善恶诸业悉无果报王乃语之何以知也屠
儿答云我忆七世在王舍城常屠杀羊命终之后
生三十三天王闻此语极生疑怪乃往问佛佛告
王言如其所说而无有异此人过去曾施辟支佛
食发于邪愿使我常于王舍城中杀羊为业以此
业故七生人中七生天上今于此身业报巳尽却
后七日身坏命终当生卢腊地狱楼炭经云第四
泥犁名为卢腊有人堕中时泥犁傍各各取人著
卷二 第 156b 页 X28-0156.png
铁铫中人大唤呼大毒大痛故以名焉章安云六
十二见有二意一者我见有五十六欲界五阴各
计四句成二十色界亦然无色除色但有十六边
见有六三界各二即断常也二者三世五阴各计
断常以有无二见为根本计色如去等四句四阴
亦然成二十此是过去也又计五阴常等四句有
二十句此是现在也又计五阴有边等四句有二
十句此即未来也三世成六十并有二无见。

波离

此云上首也。

梵网

佛观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世界无量犹如网
孔然。

重仍存四

淫盗杀妄小乘四重。

轻分四篇

一僧伽婆尸沙二波逸提三提舍尼四众学上既
名重此四名轻。

今小吉既与僧残共篇

大乘梵网四十八轻但为一篇乃摄小乘四篇之
轻是则小吉僧残同四十八轻之一篇矣。

忏法一槩对首

若犯四十八轻戒者对首忏悔罪便得灭故云一
槩对首也不同小乘四篇忏罪有异也。
卷二 第 156c 页 X28-0156.png

况夷愆许忏许增益受

若犯十重波罗夷者应在佛菩萨像前日夜六时
诵菩萨戒礼三世佛见佛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
相罪便得灭若无好相虽忏无益此人现身亦不
得戒而得增益受戒。

加制六夷与小异耳

小乘但有淫杀盗妄四波罗夷大乘更加一沽酒
二说人罪过三自赞毁他四悭五瞋六谤三宝六
波罗夷故与小乘但有其四而为异耳又释签解
妙玄中云众既不别戒何得异等者净名疏问三
乘各有观法亦各有戒否答戒是和众若复别立
支佛之戒即是二戒二众不名为和故戒不别立
三乘观法所习不同故须分别菩萨在俗非僧数
摄故别开戒二乘若为白衣不入僧名为支佛一
世无二佛不许别众同声闻众众既同不开戒。

式叉等如止观第四记

文在第三式叉迦罗尼此名为学别在第五通约
诸篇今并开之成摩诃衍一止一作无非法界。

数息依婆沙其相如止观第七记

婆沙二十中具明数息第七记中复指第九若身
端心摄气息调和觉此心路泯然澄静怗怗安隐
蹑蹑而入其心在缘而不驰散此名粗住从此心
后怗怗胜前名为细住两心前后中间必有持身
法若恶持来时紧急劲痛去时宽缓疲困若好持
卷二 第 157a 页 X28-0157.png
法持粗细住无宽急过或一两日稍觉深细豁尔
心地一分开明身如云影与定相应虽复空净而
犹见有身心之相未有支林功德名欲界定从此
巳后泯然一转不见欲界定中身首床铺犹如虚
空身是事障事障未来障去身空未来得发名未
到地相等上文云亦不须辨理定之相等者此文
误也今定圣行出世上上禅即是禅门实相理定
双非漏与无漏二边故也此戒定慧并有从浅至
深故不可指慧圣行文及不可云故今出世亦且
辨等又妙玄云未到地者此地能生初禅故即初
禅之方便也动庠轻重冷煖涩滑名八触也空明
寂静即十功德一定二空三明四喜乃至第十名
心柔软也四等从心无量从境境既无量心亦无
遍等心对四名四等也分别邪正者禅门中明四
无量后斥无想定是外道天所修邪法非佛弟子
之正法也。

八圣种者如止观第六记

空处如病识处如痈无所有处如疮非想非非想
处如刺此病等四及无常等四名为八也前四对
治后四缘谛故以此八缘于无色有总有别总以
八观观彼四阴和合不实别则前四治四阴受如
病想如痈行如疮识如刺无常等四治四阴理无
常观识苦观受空观想无我观行以有此八心易
生厌凡夫亦有依六行者不及圣种离之速疾杂
卷二 第 157b 页 X28-0157.png
心论云圣以此为种圣从此生故云圣种也。

发时下至如止观第九略记

慈心发者忽缘一切众生取其乐相无怨无恼悦
心适意或见得人中乐或见得天上乐但所缘有
三若缘亲人得乐名广中人名大怨人名无量此
定有隐没不隐没若心缘众生决定作得乐想心
甚分明而所缘处不见众生得受于乐是内不隐
没而外隐没若内心明净外见得乐是为内外俱
不隐没馀三无量心发更互准慈定可知辅行中
明七处行慈等云云下文云对治具如禅门者禅
波罗蜜第七卷云如前五门意可解捡前五门者
即第四卷所明治觉观贪欲瞋恚愚痴恶业此五
各三乃有十五广说如彼所以知是此五门者以
不定止观明六妙门具列十门第三谓之随便宜
门此岂非是今文随机之说耶第四随对治其中
亦乃具明治觉观贪欲等十五门禅此岂非是今
文对治之说耶辅行云沉多应修慧多定少散多
应修定多慧少沈散等者应修等观故云对治也
又下文云大小偏圆者不定止观十门第一历别
对诸禅第二次第相生三四如前引五相摄六通
别七旋转八观心九圆观十證相故此十门不出
大小偏圆也。

且约三十六物分之如止观第九记

发毛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肾肝胆肺大肠
卷二 第 157c 页 X28-0157.png
小肠心胃胞屎尿垢汗泪涕唾脓血脉黄淡白淡
癊肪𦙽脑膜此三十六中发毛爪齿垢汗泪涕唾
屎尿此十名外馀者名内诸文皆云内外中间各
十二物唯禅门中但分内外外有十物内有二十
六物。

特胜通明在法界次第委释亦如止观第九记

问何名特胜答修九想起过是故佛令修于特胜
此观特出胜于九想故名特胜问何名通明答因
中说果故曰通明又初修之时三事通观故名为
通此法明净能开心眼观一见三故名为明玄义
对四念处云云者初至五身也六至八受也九至
十一心也十二至十六法也释签云初修中二者
应云正明中二也。

知天文地理等如止观第九略记

以三昧力知此身中具仿天地知头圆象天足方
象地身内空种即是虚空腹温法春夏背刚法秋
冬四体法四时大节十二法十二月小节三百六
十法三百六十日鼻息出入法山泽溪谷中风口
息出入法虚空中风眼法日月开闭法昼夜发法
星辰眉法北斗脉法江河骨法玉石肉法地土毛
法丛林五藏在天法五星在地法五岳在阴阳法
五行在世法五常在内法五神修行法五德治罪
法五刑主领为五官乃至五音五明等皆从此起
文在止观第六记今云第九者误也。
卷二 第 158a 页 X28-0158.png

言六欲者如止观第六记

大论二十一云一或有人染著于色如青黄赤白
也二或有人著于形容脩目高眉也三或有人著
于威仪坐起等也四或有人著言语软美等也五
或有人著于细滑温凉等也六或有人著人相男
女等也大论更有第七若有人虽得上六无所著
人犹无所解舍世所重五种欲乐而随其死此中
第七所著人欲既总于六求所著人今置总存别
但云六矣。

九十八使如止观第五记

见惑八十八思惑有十如常所云故不烦录。

八背舍胜处一切处如禅门止观

次第禅门摩诃止观禅定境中法界次第其文详
悉非可具引今略录其名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
内无色相外观色三净背舍身作證四虚空处背
舍五识处背舍六无所有处背舍七非有想非无
想背舍八灭受想背舍八胜处者一内有色相外
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二内有色相外
观色多馀如上说三内无色相外观色少亦如上
说四内无色相外观色多亦如上说五青胜处六
黄胜处七赤胜处八白胜处十一切处者青黄赤
白地水火风空识名为十也此十皆遍一切故云
一切处也背是净洁五欲舍其著心故云背舍也。

此观等四名及相状并在大品大论
卷二 第 158b 页 X28-0158.png

观练熏修名为四也今略录之八背舍等即是观
禅巳如前引九次第定名为练禅即是练熟观禅
体用调柔而无间也一初禅次第定二二禅三三
禅四四禅五空处六识处七无所有处八非有想
非无想处九灭受想次第定初禅次第定者离欲
恶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定时是中初禅
定观均齐自识其心次第而入无有刹那杂念间
入初禅定是为初禅次第定馀八准说可知师子
奋迅三昧名为熏禅如世师子奋迅为二事故一
为奋却尘土二能前走却走捷疾异于诸兽此三
昧亦尔一能奋除障定细微之惑二能入出捷疾
异上诸禅也一奋迅入三昧者离欲恶法有觉有
观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二奋迅出三昧者从
灭受想定起入非想非非想定乃至四三二初禅
乃至出散心中起越三昧名为修禅以能起过诸
地自在入出也此如前引辅行之说所言近远超
入等者声闻之人但从初禅超入三禅此名近也
菩萨即能从于初禅超入灭定此名远也出住准
思又上文云胜处但在第三背舍者在字当为至
字也又下分科应云初文又三初二如文第三应
云三问下料简又竖具道品中应云初问二答问
如文答中又二先明念处具等云云。

妙玄云成论人云色是无教法不至无色

成论无作品问曰若无作是色相有何咎答曰色
卷二 第 158c 页 X28-0158.png
声香味触五法非罪福性故不以色为无作问曰
无作是身口业性身口业即是色答曰是无作但
名为身口业实非身口所作以因身口意业生故
说身口意业性又或但从意生无作是无作云何
名色性有无色中亦有无作无色中云何当有色
耶巳上论文学者应知今妙玄中乃是引用成论
人难毗昙所计无作色耳非谓成论自立色是无
教法也故辅行云旧名作无作成论云教无教新
名表无表作谓为作教谓教示表谓表彰名异意
同彼此无在小乘戒是非色非心第三聚者且依
经部若有部中还用色为无作戒体菩萨戒疏云
成论无作品谓无作是非色非心若毗昙云戒是
色聚无作是假色亦言无教非对眼色涅槃疏云
僧祇部谓无作无色但有其心小乘所立三聚为
体其文若是故知妙玄是引成论难毗昙宗之所
执也即是论云无色中云何当有色耶之文是也
不见此意难消妙玄若谓成论非色非心有细色
细心者非也应知小乘三聚戒体并是诸部执计
不同耳言假色者毗昙云色有二种一微尘积聚
色谓眼耳等十二非微尘积聚色名无教色法入
所摄故杂心云无作假色也此并小乘若大乘者
梵网戒疏云不起而巳起即性无作假色又云大
乘所明戒是色法聚也观心论疏云十重四十八
轻正防意地心为戒体也故知大乘梵网戒体有
卷二 第 159a 页 X28-0159.png
色有心焉况复戒疏引古师以璎珞经云一切圣
凡戒尽以心为体心无尽故戒亦无尽摩诃止观
准法鼓经但明色心无第三聚心无尽故戒亦无
尽者辅行云意明心性以为戒体虽以心性而为
戒体若发无作亦依身口作戒而发虽依身口体
必在心是则大乘戒体诸文并指色心故知色心
为戒体矣戒疏云性无作假色辅行云心性为戒
体是以色心咸皆云性性之色心为大乘戒体小
乘之中皆无斯说故知大小区以别矣戒疏引古
师或以言教为体或云真谛为体或言愿为体因
便须知。

释签云三苦如止观第七记

一苦苦二坏苦三行苦准诸论文应以三途为苦
苦名之为上诸天五衰相现天乐坏时生于大苦
名为坏苦人间为行苦念念常苦故名之为下止
观文中直约人间以立三苦虽是下苦具三苦故
大经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
阴。

十方土者如止观第二记

第七记云大经三十一云佛取少土置于爪上告
迦叶云是土多耶十方土多耶迦叶答云爪上之
土不比十方今借此文校量四谛三藏四谛如爪
上土所未说者如十方土即馀三教四谛法也若
未说者如十方土应有五谛佛言无第五谛但言
卷二 第 159b 页 X28-0159.png
四谛有无量相非二乘所知是故且指别教四谛
为无量也。

识病如止观中知病

知见思病知见根本知起见因缘知起见久近知
见惑重数知见根本者我见为诸见本一念惑心
为我见本从此惑心起无量见馀如止观。

精药如止观中识药

病相无量药亦无量略言为三一世间法药二出
世间法药三出世上上法药世间法药如五常五
戒等馀如止观。

得差如止观中授药

既知苦集之病又识道灭之药若众生无出世机
不堪深化但授世药如孔子周公制君臣定父子
馀如止观。

净种种佛土如止观第三记

在第二记通教菩萨出假亦为众生作净土因处
处结缘众生机熟断习成佛名净佛土结缘之时
名净土行故净名云菩萨取于净土皆为饶益一
切众生故云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
能舍众生来生其国结缘之时以布施摄成佛之
时地多珍宝诸能舍者同生其土而受五种布施
化益由摄生时有五差故所谓人天及以四教一
切诸行无非菩萨净土之行故有四土横竖摄物
此依跨节是则净土义通诸教今文且依通教菩
卷二 第 159c 页 X28-0159.png
萨断馀残习为净土果但是异于二乘而巳若大
经三十二明净土义但云愿摄其义则通诸教观
别摄生皆然。

慈具三种至如止观第六记

大经十四梵行品云慈有三种一缘众生二缘于
法三者无缘众生缘者缘一切众生犹如父母法
缘者见一切法皆从缘生无缘者不住法相及众
生相大论二十亦说三慈不具录也。

枯荣如止观第七记

大经云东方一双喻常无常南方一双喻乐无乐
西方一双喻我无我北方一双喻净不净皆悉一
枯一荣荣喻常等枯喻无常等如来于中北首而
卧入大涅槃斯乃表于非枯非荣。

若合十为六成无作六度如止观第二记

恐在第七记第七对治助开文中云明六则通于
大小明十则唯在于大又此十中通则通于四教
别则唯在别圆又存教道且兼于别意本在圆又
止观第二随自意中亦云六度文多今不录。

首楞严具如止观第一第二记

他云宝名诸大菩萨皆以此宝而为首饰菩萨得
此宝者具足三昧准大论中翻为健相若准大经
首楞者一切事竟也严者坚固也一切毕竟而得
坚固大经大论并以三字是梵音俱名三昧故知
不从首饰之说又下文云大经二十明八自在者
卷二 第 160a 页 X28-0160.png
文在二十一也又下文云以十大愿为首者所谓
供养一切诸佛愿受一切佛法轮等愿诸世界佛
出世等乃至第十愿于世界成三菩提如经具说。

经仍广明杀羊初缘

舍利弗白佛言此婆薮仙人何时入于地狱佛言
我昔在兜率天上此仙人在阎浮提与六百二十
万贾客为作商主将诸人等入海釆宝得其宝巳
于其中路值大风难摩竭鱼难是时诸人各计摩
醯首罗天人各一羊许其愿巳便得免难归到本
国各牵一羊欲往天寺尔时婆薮默作是念我今
云何作诸商主教众商人作不善事当作方便济
诸羊命即时化作二人一为出家沙门二为在家
婆罗门时婆罗门于众人中作如是言天主与六
百二十万人欲往天寺尔时沙门于其中路逢见
此婆罗门沙门问言汝与大众欲往何方婆罗门
言欲往天寺而求大利沙门告言吾观汝等欲得
大衰何有大利如是诤讼云云不息一时俱至大
仙之所尔时沙门问大仙言杀生祠天当得生天
入地狱乎大仙答言何痴沙门杀生祠天而堕地
狱沙门言不堕邪婆薮言不也沙门言若不堕者
汝当證知尔时婆薮即时陷身入阿鼻狱是时诸
人见此事巳作是唱言呜呼祸哉有如此事大仙
聪智今巳摩灭入于地狱况复我等尔时诸人各
放诸羊还走四方到诸山中推觅诸仙既得仙巳
卷二 第 160b 页 X28-0160.png
而受仙法二十一年各各命终生阎浮提后皆值
我发菩提心婆薮仙人有如是力化诸人众云何
言是地狱人耶。

输皮全蚁如止观第七记

大论十三云释迦菩萨本身曾为大力菩萨毒龙
若触嗔视弱者便死强者气嘘乃死此龙曾受一
日一夜戒入静林中独坐思惟坐久疲怠而便卧
睡龙法若睡形状如蛇文章七宝猎者见之便惊
走曰如此希有难得之皮若上大王不亦宜乎思
杖按头以刀剥皮龙自思惟我力如意倾覆此国
犹如反掌此之小人岂能困我我今持戒不计此
身当从佛语于是自忍眠目不视闭气绝息怜悯
此人一心受剥不生悔意既失其皮赤肉在地时
为日炙踠转土中欲趣大水见诸虫蚁𠯗食其身
为护戒故复不敢动即自思惟我今此身以施诸
虫为佛道故今以肉施用充其命后成佛身当以
法施以益其心如是誓巳身乾命终生忉利天是
时猎师今调达是也诸小虫者今初转法轮八万
诸天是也。

难陀娑竭

难陀此云喜娑竭此云咸海。

自折巳牙以惠猎者

大论十二云释迦菩萨曾为六牙白象猎者伺便
以毒箭射之诸象皆至欲来杀于猎者六牙白象
卷二 第 160c 页 X28-0160.png
以身捍之悯之如子即问猎者汝何故射我答曰
我须汝牙是时白象即以六牙内石孔中血肉俱
出以鼻举牙授与猎者当知此皆菩萨之行。

递推为尊

大论第十二云是时菩萨自变其身作迦频阇罗
鸟是鸟有二亲友一者大象二者猕猴共在毕钵
罗树下住自相问言我等不知谁应为大象言我
昔见此树在我腹下以此推之我应为大猕猴言
我曾蹲地手捉树头以是推之我应为长鸟言我
于毕钵罗林中食此树果子随粪出此树得生以
是推之我应最大鸟复说言先生宿旧礼应供养
即时大象背负猕猴鸟在猴上周游而行一切禽
兽见而问之何以如此答云以此恭敬长老故也
禽兽受化皆行礼敬不侵民田不害物命众人疑
怪一切禽兽不复为害猎师入林见象负猕猴猴
复载鸟行敬化物物皆修善传告国人人各庆曰
时将太平鸟兽行仁人亦效之皆行礼敬自古及
今化流万世当知是为法身菩萨耳又下文云业
及见思同入俗谛所破故也者昔日本国曾有问
来此方虽有答彼问者犹未尽善以余意观此文
恐误应云业及尘沙同入俗谛所破故也则二十
五三昧无不皆然故下句云诸有皆尔若谓无垢
等约散善此中约定善者如何消于诸有皆尔耶
又复下文圆五行中云即空故破二十五业见思
卷二 第 161a 页 X28-0161.png
者其实恶业即假破如云结业即解脱也今云即
空破恶业者相带来耳非正意也若不尔者则妙
玄文上下自不同云何会之耶又上文中亦须更
云示回心中有发迹不发迹发迹如阇王是不动
菩萨央掘是一切世间乐见小大精进如来等又
上文中解本法功德及结行成并简示中云多用
对治等与妙玄文稍有不同请细详究。

妙玄云弗婆提

此云胜身。

瞿耶尼

此云牛货。

郁单越

此云胜处阎浮提如前注中。

焰摩

此云善时又云时分亦云妙善。

兜率

此云妙足又云喜足。

释签云不思议用如止观第五记

维摩经中不思议品有解脱法门即真性轨菩萨
住此即观照轨能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等即
资成轨此即名为不思议用也古人多有异说今
不能录又下文云七善者一知法二知义三知时
四知足五自知六知众七知尊卑。

肇云仰攀玄根俯提弱丧
卷二 第 161b 页 X28-0161.png

此语出肇公涅槃无名论九折十演中第二覈体
章也彼文具云有馀者谓如来大觉始兴法身初
建澡八解之清流憩七觉之茂林积万善于旷劫
荡无始之遗尘三明镜于内神光明于外结僧那
于始心终大悲以赴难仰攀玄根俯提弱丧又下
文云后文又云等者即人天婴儿行后文也后文
无譬者二乘婴儿行后文也经文亦只提前人天
譬文于非金中而生金想于非牛马作牛马想即
便合云于非道中作真道想若其然者岂非于其
有漏之中生无漏耶故云观文似如用前随机而
说斯乃只一譬文随乎人天二乘之机而说故也
又此亦是指前六妙及特胜等随机之义耳。

嘙啝如前释

如第一卷嘙啝是习语之声也。

优钵

此云青莲华。

𤘽物

此云黄莲华。

分陀利

此云白莲华。

钵揵提

此云坚固。

那罗延

此云金刚亦云钩锁力士。
卷二 第 161c 页 X28-0161.png

大论九恼四如今文

此文恐误准大论中索衣乞乳在九恼外故知今
文应添苦行及梵志女孙陀利谤以为九恼馀如
下文引之。

兴起行有七宿缘

曾读彼经乃有十缘具如下引。

庄周明狙等

性庄名周字子休彼齐物论云谓之朝三注云此
起譬也何谓朝三注云此假问也曰狙公赋芧曰
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
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狙公者司
马云典狙官也崔云养猿者也李云老狙也广雅
云猕猴也赋芧者司马云橡子也似栗而小也列
子云宋有养狙老翁善观其意戏狙云吾与汝子
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怒又云我与汝朝四暮三
足乎众狙皆伏也芧音序又食汝切狙七徐切朝
三升暮四升也朝暮虽异数不出七耳赋与也付
也橡徐两切栎实也。

路逆路

路具云路伽耶此云恶论又云破论又云善论亦
云师破弟子也逆路伽耶者逆君父之论亦名恶
论又名弟子破师也。

旃陀罗

亦云旃荼罗此云严炽又云主杀人谓屠杀者种
卷二 第 162a 页 X28-0162.png
类之都号也其人若行则摇铃自标或杖破头之
竹若不尔者王则罪之也。

不男

有五不男所谓生剧妒变半。

以十八空销十八句

有十九句初一句是总后十八句是别如实相者
即第一义空也不颠倒者即内空也不动者即外
空也不退者即内外空也不转者即空空也如虚
空者即大空也无所有性者即毕竟空也一切语
言道断者即一切空也不生者即有为空也不出
者即无为空也不起者即无始空也无名者即性
空也无相者即相空也实无所有者即不可得空
也无量者即有法空也无边者即无法空也无㝵
者即有法无法空也无障者即散空也释此等义
委在文句。

婆罗门八地巳上等

此是古人有兹消释今引恐误或是借用文句中
云等觉为婆罗门初地至九地为刹利三十心名
居士斯是今家消文正义又玄义云脩罗琴者大
论云法身菩萨化无量身度生说法而菩萨心无
所分别如脩罗琴常自出声随意而作无人弹者
又紧那罗所弹之琴阎浮檀金华叶庄严善净业
报之所造作弹时音遍三千世界宣说无生寂灭
之法又下文云射应不至堋者堋步崩切射堋也。
卷二 第 162b 页 X28-0162.png

妙玄云三摩跋提

诸文或云三摩提又云三摩帝亦云三摩地此翻
等持又云正心行处经音云欲入定时名三摩钵
底正在定时名三摩半那今谓此皆三摩跋提梵
音之奢切也。

摩尼

此云无垢。

箜篌

乐器也如文句中补注辨。

揵陀罗

此云黄色。

善法堂

起世云三十三天集会其中唯论善语故以名焉
释签所引俱舍诸梵语如上下文所辨。

释签云应臾捡成论

成论分别贤圣品云信行法行无相行初果二果
向二果三果向三果于此三果复有八种谓中生
不行及行上行无色转世并现是为八也四果向
有二一信解脱二见得钝根名信解脱利根名见
得以此兼前乃成十八也四果罗汉有九种谓退
相守相死相住相可进相不坏相慧解脱相俱解
脱相不退相最钝根者退失三昧故名退相守护
三昧其根小胜故名守相深厌诸有智慧难现设
得喜失故求死也故名死相若得三昧不退不进
卷二 第 162c 页 X28-0162.png
故名住相若得三昧转深增益故名进相得三昧
巳种种因缘不能败坏名不坏相不得灭尽定名
慧解脱得此定者名俱解脱所作功德尽无退失
名不退相以此九种并前十八名二十七贤圣是
世间福田也大四教云信法二行为贤馀二十五
是圣故名二十七贤圣也至辅行中须以今文而
辨异同。

五停治五障如止观第七

彼文甚广。

三结八十八使七生如止观第六记

彼文亦广今不引之。

造顺现业等

此生造业即此生熟名顺现业此生造业第二生
熟名顺生业此生造业第三生后次第而熟名顺
后业。

灭尽定如止观第九记

问灭定何别答灭是一刹那定是久相续大集经
云厌离四禅四空观灭庄严之道而入灭尽定也
成论灭尽定品云过一切非想非非想处身證想
受灭又云灭定二种一诸烦恼尽二烦恼未尽烦
恼尽者在解脱中烦恼未尽者在次第中一灭烦
恼故名灭定二灭心心数法故名灭定问若灭一
切心心数法故何但说想受灭耶答一切心皆名
为受是受二种一想受二慧受想受名有为缘心
卷二 第 163a 页 X28-0163.png
慧受名无为缘心是故若说想受灭者则说一切
灭也又下云云四双八辈者中阿含及十住婆沙
等皆以四向四果为四双八辈也。

及不定

大婆沙云亦有不定般涅槃者或于欲界而般涅
槃或于色界而般涅槃或无色界而般涅槃复次
彼即摄七不还中若在欲界即名现般若在色界
即五不还若在无色即无色般摄今家学者未见
此文谅皆难辨。

三藏六度缘起及衍人片小具如止观第三记

在第二第六记其文甚广故不录之。

妙玄云罽那尸弃

此云宝髻。

燃灯

初生之时一切身边如灯至于成佛仍此为名焉。

毗婆尸

此云胜观。

释签云具如止观记

即第一记准上可知。

游戏神通如止观第六记

在第五记大论问曰神通所作何名游戏答犹如
幻师种种变现菩萨亦尔故名为戏复次三三昧
中空名为上诸馀行法皆名为下下如儿戏故名
为戏又问菩萨但当出生三昧答菩萨心巳出生
卷二 第 163b 页 X28-0163.png
三昧欣乐出入亦名游戏既不同于结使游乐欣
乐出入即出假也。

立忍名等如止观第六记

大意与此亦无硕异其文既多不委引也。

故知此中问意与止观稍似有殊

止观第六问三乘共断其义巳显用何为据更独
开菩萨地耶答大论判三处焦炷则有三种菩萨
断惑乾慧是伏惑尚得为初焰今取八人真断为
初焰有何不可辅行云故知此文别判通教菩萨
位也委如彼文。

地持中明种性等六住如止观第五所引论文

地持云从初发心住至十地束为六住一种性住
二解行住三净心住四行道迹住五决定住六究
竟住种性住者若人无有种性虽生善道数退数
进不得在菩萨六人数中若种性成就无有退失
得是一人也解行住者是初地方便也净心住者
是入初地得出世间心也行道迹住者从二地至
七地住修道也决定住者八地九地也巳得不还
不退故得其名矣究竟住者十地学行穷满故也。

竺法护

月支国人昙摩罗察晋云竺法护本姓支历游西
域解三十六国语并书自天竺大将梵本来达王
门遂居燉煌乃称竺氏故知支竺两姓始末异耳
而僧祐录中误谓两人也。
卷二 第 163c 页 X28-0163.png

朱仕衡

魏朝甘露五年颖川朱仕衡最先出家汉地沙门
之始也。

支谶

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或直云支谶自安师巳前
出家人皆依俗姓安公乃令同称释氏其后经来
同安所说。

虽不孟浪有始有卒其唯圣人

庄子云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
也注云孟浪犹率略也孟依字读亦武党切又武
葬切浪依字呼亦力荡切孟浪亦音漫烂无所趣
舍之谓也李云较略也崔云不精要也有始有卒
其唯圣人语出论语子张篇中注云始终如一唯
圣人耳。

彼经挫其同于悲境

彼净名经诃须菩提大意为二一问若是敬田乃
可取食二问若是悲田乃可取食初问多约通圆
次问多约别圆所以然者善吉自谓应供生福田
想故问其真伪若是圣人可作敬田若非敬田即
须惬同魔外悲田取食善吉不测问旨深玄欲从
敬田而取所问圣法皆悉不知始从悲田而取何
容无学顿同魔外逡巡两楹进退不可便弃钵欲
去净名弹诃意在于此初问敬田文又为二初问
善吉知圣法否所以经云惟须菩提若能于食等
卷二 第 164a 页 X28-0164.png
者诸法亦等等次问善吉是圣人否所以经云若
须菩提不断淫怒痴等何者若是圣人应證圣法
若證圣法则见四谛故问四谛有别有总别中有
四初文是集次不坏于身下是苦三不灭痴爱下
是道四以五逆下是灭若能见此四谛圣法方是
圣人无上敬田不尔非也次从不见四谛下即是
总叠释前问无作四谛也以善吉不晓故重为叠
释耳次从若须菩提不见佛下是问若惬同悲田
文亦有二初问惬同邪人又为三初约不见佛不
闻法问次约惬同六师问三结今取食所以然者
若不见真佛不闻真法应是从彼六师受学若如
是者其师既邪弟子岂正何故不惬同悲田取食
次从若须菩提入诸邪见下是问惬同邪法文自
有三初约非杀贼诃又为二初诃有见惑次从同
于烦恼下诃有思惑既有别惑见思岂得不惬同
于邪法何得自谓是罗汉有杀贼之德耶次从汝
得无诤三昧下乃至施汝不名福田堕三恶道是
约非应供诃其文可见即以见修无学为三恶道
耳三从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下是约非无
生诃何者魔乐生死若与魔同即同生死何谓无
生耶此有二义初约自行魔与善吉俱乐生死虽
有为无为不同俱不见佛性如作物相似故言一
手也次约化他者如大品云菩萨行般若时魔来
语云汝何不学须陀洹乃至支佛今谓二乘亦教
卷二 第 164b 页 X28-0164.png
人修巳法引接既同故言一手耳劳谓尘劳侣谓
伴侣俱有尘劳润业事同也又劳者坚也俱染生
死执固难转故也二乘自度不济众生故于众生
而有怨心馀文思之可见今不委引也又下文云
止观第三卷末借下成高者文在第七彼中问云
璎珞第三观初地现前今云何说或在八地或在
初住答借义相成或借高成下故言八地或借下
成高故言初住璎珞明别教故言初地耳辅行云
借别八地成通教下借别初住成圆教高又下文
云安乐行疏广释五种法师者指文误也应云法
师品疏也又下文云资生无畏法者清凉观师引
摄论中无性释云以无染心如实宣说契经等法
名为法施以无染心施资生具名为财施无畏施
者谓巳损害济拔惊怖又引瑜伽财法无畏各有
三种一清净如法物二调伏悭吝三调伏藏积垢
此财三也无畏三者一拔师子虎狼等畏二王贼
等畏三水火等畏法有三者一无倒说法二称理
说三劝修学今谓无著金刚般若论云布施有三
一资生施即檀波罗蜜二无畏施即持戒忍辱三
法施即精进禅定智慧天亲云资生但一布施无
畏有二谓持戒忍辱于恶不怖故法有三谓精进
等不倦善知心如实说故。

一尘中有大千经卷如止观第三记

前来巳指今重示耳。
卷二 第 164c 页 X28-0164.png

妙玄云萨婆若

此云一切智。

释签云十梵行空如止观第七记

三业佛法僧戒名为十也若身是梵行梵行浑浊
八万户虫若身业是梵行四仪顾盻若口是梵行
音声触心唇齧舌动若口业是梵行则是语言乃
至戒是梵行戒场十众等皆非梵行梵行在何处
谁有梵行三世平等犹若虚空又上文云三引二
经證者误也应云观经也又云但仁王语其初后
法华论其中间者义例又云法华无漏意根与仁
王别苦但是因果之殊耳且于界内得无漏名有
漏业除故云别苦余谓义例之文恐误何者法华
自云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六根
之净既云未得菩萨无漏故知无漏不从界内因
位明矣故此无漏须在初住学者更宜子细详之。

齐桓公等

此文出庄子天道篇今随其要更事消释桓公者
名小白也轮扁者扁音篇又符殄切司马云斲轮
人名扁也轮车轮也斲雕斫也释放也上去声者
准陆德明释文乃作时掌切糟酒滓也粕烂食也
许慎云巳漉粗糟也甘司马云缓也固牢固也苦
急也数色注切术也古人之意者彼文乃作与字
注云或音馀。

迦陵频伽如止观第一记
卷二 第 165a 页 X28-0165.png

前文巳指今重示耳又下文云若关中云七住巳
上照体独立神无方所者即生法师也彼云夫未
免形累者故托土以自居八地巳上永绝色累照
体独立神无方所土复何为言神无方所者周易
云神者妙万物而为言也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也
且妙觉极圣尚居寂光之土何故八地巳上无所
居之土耶若言报土者则八地巳上垢累尚存岂
无所居之土耶又复何教八地巳上耶通漫无的
义又不然故今天台不取生公之说也。

梵王答曰

应云梵天白世尊言佛为无上无过佛者此与论
中文相少异。

存三废一广如止观第三记

此亦如前之所示也。

娑婆耶

未闻翻译。

巳如前与止观记中简竟

辅行问玄文诸义并先开后废如向所引何故先
废后开答玄文约喻如世莲华必先开后落今此
从法故前废后开既癈权巳实则可见义之如开
又此废文与彼稍异彼约法华废前权部权教复
须开前权部权教今约诸文展转相废仍似未开
故在开前今具二义故废在前又废同于待开同
于绝待前绝后未失常规又妙玄下文引大经五
卷二 第 165b 页 X28-0165.png
味之譬證三藏者止观文同辅行中云捡文未见
恐文误也又下文引大经二十五云雪山有草以
證圆者第二十七亦有此文也又下文云故虽委
辨虽字误也应作须字。

瓦官

北地钞云先是官瓦之坊后乃为寺故名焉。

如来藏如占察下卷末文

在下卷初经云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
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乃至云譬
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像种种形类言占察者
经云灭后四众于世出世因果之法未得决定信
不能修学于三乘中皆无定向若有种种诸障碍
事当用木轮占察善恶宿世之业现在苦乐吉凶
等事善恶业报木轮相者先当剋木如小指许使
长短减于一十正中四面方平自馀向两头渐去
之仰手傍掷令使易转其轮有三差别不同具如
经说。

金藏喻如止观第一记巳具引文

大经第八云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
佛性即我义也从无始来烦恼所覆不能得见譬
如贫女舍内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都无知者
时有异人语贫女云我今雇汝汝可为我耘除众
秽女人答言我今不能若示我子真金藏者然后
乃当速为汝作是人答言我知方便能示汝子女
卷二 第 165c 页 X28-0165.png
人复言我家大小尚自不知况汝能知是人即于
其家掘出金藏女人见巳心大欢喜生奇特想。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佛地经云大圆镜智者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如是
依止如来智镜诸处境识众像影现平等性智者
證得一切领受缘起平等法性圆满成故妙观察
智者住持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无碍辩说诸
妙法故成所作智者勤身化业示现种种摧伏诸
伎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解脱故。

儡同

礼记云毋雷同注云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
人之言当各由巳不当然也妙玄下文云是时四
众以读诵众经者引文讹略也应云于此诸佛法
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也又云不一异
者名之为如如字当作妙字也又下文云于一佛
乘是得乘者玄签皆误应云理乘也又言由是者
应云又是也又下文云馀文唯迹者一往言耳以
三道等亦有引于本文故也又下文云朝三暮四
者误也应云朝四暮三也。

从方等生者翻名解义如止观第二文

摩诃袒持陀罗尼翻为大秘要遮要持善秘要祗
是实相中道正空方等者或言广平今言方者法
也般若有种种方法谓四门入清凉池即方也所
契之理平等大慧即等也。
卷二 第 166a 页 X28-0166.png

亦凡石也

凡字恐误应作瓦字。

安置诸子秘密藏中如止观第二记

涅槃哀叹品云云何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三
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上三
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成伊我亦如是解脱
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
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
为众生故名入涅槃。

五百群贼得法眼

憍萨罗国有诸群贼其数五百群党抄劫为害滋
甚波斯匿王患其纵暴遣兵伺捕得巳挑目逐在
黑闇丛林之下是诸群贼先于诸佛植众德本今
既失目各作是言南无佛陀我等今者无有救护
佛于尔时在祇洹中闻其音声即生慈念时有凉
风吹香山中种种诸药满其眼眶寻还得眼诸贼
开眼即见如来住立其前而为说法我于尔时实
不作于香风诸药当知皆是慈善根力又上文云
见我翼从被服赤色者此有三说一云十二年前
未制坏色故著赤色二云五部不同十诵一衣三
点五分四分三随著一谓青泥木兰木兰赤色也
三云三色衣中一衣用三色衣点之如大豆也但
诸弟子并著点衣遥望犹赤故也又妙玄云以他
乐与此度者以与两字文之讹倒耳。
卷二 第 166b 页 X28-0166.png

珊檀那

此翻护弥。

月盖曲躬如止观第二记

请观音云尔时长者名曰月盖与其同类五百长
者俱诣佛所而白佛言此国人民遇大恶病良医
耆婆尽其道术所不能救唯愿世尊救斯病苦佛
告长者去此不远西方有佛名无量寿彼有菩萨
名观世音及大势至恒以大悲救济苦厄汝今当
请说此语时即于光中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如
来力故佛及菩萨俱到此城住城门阃放光照之
于是长者说四行偈称三宝名诵陀罗尼平复如
本。

广如疏第十卷

昔佛法末有四比丘结契山林三人修行一人外
护三人修行而巳得道一人外护福报为王而复
邪见三人由是作斯化也又上文云先释次简者
恐文误也以前文中先分科云先释四意次料简
故知今文乃成误矣又上文云不饮酒肉施酒肉
者此是如来随于问者而答之耳非谓如来令施
之也故大经云若有人来问佛世尊我当云何不
舍一钱而得名为大施檀越若食酒肉则不应施
故大经中迦叶又问食肉之人不应施肉佛赞善
哉。

慈童女缘如止观第五记
卷二 第 166c 页 X28-0166.png

在第四记如心论云慈童女长者欲随伴入海釆
宝从母求去其母不许母恐其去便抱其足女乃
以手捉母发一茎落母乃放去至海洲上见热铁
轮从空中下临其顶上便发誓云愿法界苦皆集
我身以誓力故火轮遂落从兹舍命生第六天违
母损发故成地狱心发弘愿故即成佛界。

所以不言接引等意如止观

诸教皆接亦应有之二教明界内理二教明界外
理二理交际须立其接若乃初地初住巳成真因
任运流入何须更接所以文云不将此果以接十
地之因也。

烦恼境中诸法般若三十六句

诸法生般若生诸法不生般若不生诸法亦生亦
不生般若亦生亦不生诸法非生非不生般若非
生非不生此名根本四句于初句开四句谓诸法
生般若生诸法生般若不生诸法生般若亦生亦
不生诸法生般若非生非不生于第二句开四句
以诸法不生为头于第三句开四句以诸法亦生
亦不生为头于第四句开四句以诸法非生非不
生句为头思之可见此则四四十六句也次以般
若生等四句一一开为四句准而思之有十六句
并前十六成三十二句就根本四句为三十六句。

如止观第五记

止观第八记云大经第九云譬如有人以新毒药
卷二 第 167a 页 X28-0167.png
用涂大鼓于大众中击令出声虽无心欲闻若有
闻者远近皆死唯除一人不横死者谓一阐提才
闻即能破无明惑名为近死闻未即益作后世因
缘名为远死四念处云若有闻者远近不死所谓
但破见思尘沙故也章安云人譬佛毒药譬今教
涂鼓譬著教又人譬此经虽无心欲闻遇时闻者
闻必断惑文句记云鼓者平等法身毒者无缘慈
悲打者发起众闻者当机众死者无明破近死今
世惑破远死来世惑破又上文云大经第二十九
者误也文在第九耳又下文云睹相则知意业者
应云睹身口相则知意业语势方全故上文云见
说法大知智慧大也又下文云鳱鹊者鹊字亦作
鹄古沃切鳱䧲乾三字并古寒切鹊七雀切。

略释六通如止观第七记彼文并是发宿习通

止观第十记云今明发通不论无漏故略明之以
拟发者天眼通如五眼中辨天耳者得色界清净
四大造色闻六道声所闻多少远近等例眼可知
修法者忆念种种音声识宿命者大罗汉知八万
劫佛知无量劫修法者常忆日月年岁乃至胎中
及过去世中千万亿世他心者知他心所垢无垢
等修法者常忆诸人喜怒怖畏见相知心身如意
者有三种一转变二圣三能到能到又四一身飞
行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三此没彼生四一念能
至所言圣者外六尘中不可爱物不清净物能令
卷二 第 167b 页 X28-0167.png
可爱清净唯佛独有故云圣也转变者大小一多
更互能作等修法者依四如意足作身轻举想然
诸神通未得圣果并不许修是故不合广明修相
况今文中为明发得略辨大途令识其致又诸曾
得无漏通者如大菩萨大小罗汉支佛诸佛不复
论发今言发者但是过去曾修事通既非无漏则
未出界今因止观发过去习大论又明生得报得
如诸天鬼神等发得如无生忍菩萨等修得如诸
圣等。

无记化化如止观第一记

大论第八问释迦化作无量千亿诸佛云何一时
能说法耶如毗昙中一时无二心化主化事语默
不俱云何一时皆说六度答如此说者外道声闻
所变化耳如来变化无量三昧不思议力故无量
百千一时语默又声闻人不能作化故灭度巳不
留化事如来灭后能留化事如佛不异故云化复
作化也又地持九种大禅中第六一切行禅有无
记化化禅其斯之谓与。

引鸯掘如止观第七记

前巳曾指今重示耳下文云神无方所者周易系
辞云神无方易无体注云神则阴阳不测易则唯
变所适不可以一方一体明之方体者皆系于所
器者也。
天台三大补部注卷第二
卷二 第 167c 页 X28-016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