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586-A¶
586-A¶ 第 121a 页

* No. 586-A
天台三大部补注序

吾佛出世虽广说诸经而本怀斯畅唯在于法华西
城自阿难结集之后独天亲菩萨作论以通之然但
约文申义举其大略而斯经之大事教化之终始亦
晦而未明东夏自罗什翻译以来造疏消释者流布
纵横异端非一惟陈隋二帝之师天台智者昔在灵
山佛会亲承后于大苏道场證悟发挥妙旨幽赞上
乘故以五义释题四科文句九旬宣演明静法门解
行俱陈义观兼举真可谓行人之心镜巨夜之明灯
矣虽天竺之大论尚非其类况震旦之人师而能跂
及故章安禅师叹曰斯文若坠将来可悲于是聿遵
圣典记诸善言玄文止观共三十卷时人谓之三大
部者即斯是也文旨高远理趣汪洋苟非亚圣之才
派深析重调理剖判而三部之奥义何由可通乎惟
荆溪禅师克荷斯道引而伸之推而广之故有签记
及辅行焉辞尚体要匪同雕刻厥意欲令万世之下
人人开发如来之知见物物咸悟秘密之藏性耳有
唐翰林学士梁敬之美云以文字而广第一义谛即
言说而诠解脱者不其然欤是以古今学佛之人钩
深索隐者莫不钦崇以为大训矣尝试论之一家所
传三部之文及签记等非但该括圣人一代三学之
586-A¶ 第 121b 页 X28-0121.png
法抑亦牢笼性相二宗百家之说自非积学洞微洽
闻远见者则未可以率尔肤习传授于人也余以颛
蒙滥读斯教卷舒钻仰多历年所若夫圣人之化源
教法之根本则祖师之述作文义巳详矣今复云何
更有所补然以妙经之中华梵诂训大师或有阙而
不释者玄文止观之内因缘事迹荆溪亦有略而未
申者况复签记及辅行等法相之互指援引之讹赚
性相之异同古今之得失自章安荆溪以来星纪绵
远而弘通之士孰能精究得无壅滞乎由是不量浅
末摘出大部之文仍博釆群籍补其阙略注而显之
勒成一部分为一十四卷自备讲道临文既省捡寻
又免迷谬耳傥于先圣之文粗有所益者亦可以流
行于世翼助一家之道矣如曰不然以俟来哲。No. 586
* 天台三大部补注

** 天台三大部补注条个卷上

*** ○第一卷


* 台岭毗檀事
* 章安之事
* 汉明夜梦等事
* 御宇事
* 诞应事
* 翻译等事
* 动则左吏书之立处之事
* 慧皎法师撰高僧传事
* 大师代受法师讲金字大品事
* 三定三慧即三止三观事
* 台山三峰之事
* 陈随二敕请大师事
* 四辨之事
* 大师一
586-A¶ 第 121c 页 X28-0121.png
* 依俙髴之事
* 鹤林之事
* 止观禅门净名疏名有馀分事
* 咨询字义之事
* 雪山童子闻半偈等事
* 佛出家成道时节异说等事
* 那由他之事
* 本迹名十义之事
* 三根互转得利钝名之事
* 头角声闻之事
* 文殊翻名之事
* 积聚积要积字事
* 大小乘八相之事
* 五百由旬有三义事
* 宝处与宝诸之事
* 庠序之事
* 通序五事或六事七事之事
* 四种阿难三处事
* 须陀洹翻名等事
* 体字训礼等事
* 金刚藏说佛甚微等事
* 体用相即之事
* 如意珠之事
* 悉达翻名之事
* 调达翻名之事
* 瞿夷翻名之事
* 华严三譬之事
* 薝卜翻名之事
* 楞伽经为何部耶事
* 四食时等之事
* 土圭用侧日影之事
* 华严顿顿法华渐圆立处事
* 捃拾事
* 善星阐提事
* 不动寂场等古人多义事
* 阎浮提之事
* 十宝山之事
* 肇公之事
* 云云事
* 新医旧医事
* 菩萨有二种一坐禅二诵经事
* 四句评闻慧事
* 牟子之事
* 天竺名义事
* 胡汉事
* 破群那事
* 四马事
* 身子目连差机说法事
* 华严仰覆世界之事
* 文殊默然答之事
* 天亲之事
* 舍利弗之事
* 诃梨跋摩之事
* 昆勒之事
* 迦旃延事
* 龙树之事
* 无著之事
* 五百罗汉造婆沙论事
* 陈如之事
* 憍尸迦事
* 马鸣之事
* 罽宾之事
* 八万法藏更有不同之相事
* 富楼那九旬化外道事
* 迦絺那之事
586-A¶ 第 122a 页 X28-0122.png
* 身子不度福增等事

玄二下


* 求那跋摩之事
* 佛为四王作四语事
* 光宅法云事
* 志公之事
* 关中事
* 罗什事
* 道生法师之事
* 祇洹之事
* 矛盾之事
* 鸯掘五根声闻事
* 大品一切法趣一法等事
* 破心微尘之事
* 三转读文自是天台事
* 十法界名义之事
* 习因习果等事
* 佛耆域示五髑髅等事
* 因缘有顺逆二种事
* 摄大乘论七种生死之事
* 慧眼菩萨与文殊问答佛之相好有报无报事
* 下无升见上事
* 得甘露灭觉道成之事
* 五众生灭事
* 三假之事
* 三仙二天之事
* 二十五谛事
* 十二牵连之事
* 略果及略因等事
* 胎内五位事
* 四种十二因缘事
* 大经增数之事
* 四句求梦事
* 三种意生身事

*** ○第二卷


* 宝箧经之事
* 毗伽罗论之事

玄三下


* 四种四谛立处事
* 摩诃狗絺罗之事
* 四食之事
* 头陀之事
* 诤二谛共堕地狱事
* 菩萨所离五障事
* 佛果出二谛外事
* 古来二十三家明二谛义之事
* 五百身因事
* 五种世法之事
* 会接同异事
* 弄引之事
* 僻执舌本烂人之事
* 毁法毁佛同等事
* 八不净事
* 真丹之事
* 一止三止一
586-A¶ 第 122b 页 X28-0122.png
* 别教约行约说教證事
* 五行具五法(并)三物等事
* 尔雅名义事
* 张楷作雾栾巴吐云事
* 葛仙投钱井咒飞出事
* 扪模事
* 毗尼之事
* 婆沙四评家事
* 三藏佛三十四心断结事
* 境智之四句事
* 不次第五眼事
* 超越三昧事
* 信力坚固位事
* 伽频伽鸟譬事
* 三藏菩萨如毒器事
* 烦恼障智障事

玄四下


* 孤独寡鳏事
* 五部律之事
* 四大四性叵得之事
* 五热事
* 落叉事
* 俱胝之事
* 那庾多之事
* 系缘止一念观事
* 白四羯磨事
* 性戒遮戒事
* 戒法等事
* 六十二见事
* 粗住细住欲界定等之事
* 八圣种之事
* 三十六物不净事
* 特胜通明名义之事
* 一身具天地等事
* 六欲事
* 观练熏修事
* 成论人云色是无教等事
* 三苦八苦事
* 大经爪上土等事
* 通菩萨净佛国土事
* 三种慈悲事
* 双树枯荣事
* 首楞严之事
* 婆薮堕狱所以事
* 八万诸天因缘事
* 释迦菩萨曾六牙白象事
* 递推为尊之事
* 七善之事
* 肇云仰攀等事
* 朝三暮四等事
* 路伽耶逆路伽耶之事
* 旃陀罗之事
* 十八空事
* 法身度生如修罗琴事
* 三摩地事
* 善法堂名义事
* 四果罗汉有九种事
* 顺现业等事
* 灭尽定之事
* 游戏神通事
* 地持中六住之事
586-A¶ 第 122c 页 X28-0122.png

玄五下


* 净名经悲田敬田等事
* 三种之施之事
* 萨婆若此云一切智事
* 十梵行事
* 斲轮人等之事
* 开癈废开次第事
* 如来藏等事
* 大圆境智等四智之事
* 儡同之事
* 安置诸子秘密藏中之事

玄六下


* 五百群贼得法眼事
* 月盖曲躬等事
* 慈童女因缘事
* 诸法般若三十六句事
* 毒鼓等事
* 六通事
* 无记化化之事
* 神无方所等事

*** ○第三卷


* 乘戒四句事(并)乘戒体之事
* 事理两戒各三品事
* 俱舍明数之事
* 赤目大鱼因缘之事
* 观心十二部经之事
* 五比丘事
* 太子所乘犍陟事
* 天帝之事
* 调达本事菩萨立处事
* 阿阇世是不动菩萨之事
* 波旬之事
* 就法华会主破四明之事
* 就观行明五逆事
* 如救头然因缘事

玄七下


* 就天器饭色四土相望十差别事
* 离车之事
* 十六十二恶律仪之事
* 阿弥陀身尊特异义之事
* 佛背痛病患因缘之事
* 佛北首卧因缘之事
* 大经明过去常法华明未来常文事
* 阿鞞跋致之事
* 今经莲华金光明法体譬喻事
* 伏牺造八卦等事
* 迷中有佛性譬雪山之药之事

玄八下
586-A¶ 第 123a 页 X28-0123.png


* 名身句身文身之事
* 译经有失三不易事
* 外典五经六七九经事
* 三坟五典之事
* 编简策牍等事
* 天文地理事
* 五行事
* 社稷之事
* 张陵为大蟒所吞嵇康为钟会所赞等事
* 长瓜梵志之事
* 以金錍决其眼瞙等事
* 迷中佛性如石中金等事
* 力士额珠譬事
* 六群之事

玄九下


* 佛法有诤处无诤处事
* 冥初生觉之事
* 周璞郑璞事
* 三德纵横事
* 二轮二翼等事
* 长者譬佛诸牛喻教等事
* 三藏生法二空之事
* 远龙印三师之事
* 曹娥事

玄十下


* 阡陌之事
* 四阿含名义之事
* 劣三修邪三修等事
* 十仙之事
* 荃[(ㄇ@(企-止))/弟]之事
* 华严法华胜劣事
* 华严法华不同十义事
* 高丽九夷之事
* 布师卒后屈三指事
* 诸家判教不同事
* 迦留陀夷埋马粪事
* 佛性五种名有事
* 佛九恼十恼事
* 八大声闻八大菩萨事
* 提谓经真伪事
* 六因四缘事
* 大品十喻之事
* 大小乘不许肉食之事
* 八术之事
* 华严经本数之事
* 于阗王之事
* 熙连河事
* 身子先目连后入灭事
* 野马者尘埃等事

*** ○第四卷

文句一下


* 姚秦三藏罗什等事(付连理树之事)
* 翻译名义等事
586-A¶ 第 123b 页 X28-0123.png
* 名句文等之事
* 繁芿之事
* 率尔之事
* 枢楗之事
* 学者养宫之事
* 涅槃经南本北本之事
* 安公三段讲说之事
* 梵网之事
* 佛说散华贯华之事
* 阿含名义事
* 镜中之事
* 论法华判段事
* 江东瑶事
* 雷同之事
* 钻仰之事
* 岐道逵径之事
* 过不及之事
* 易云其臭如兰事
* 华严七处八会九会等事
* 篇字义事
* 信宿之事
* 守株之事
* 无缘慈悲之事
* 九辙法师之事
* 筌蹄事
* 去伽耶城等事
* 指掌之事
* 华严经十种三世之事
* 师子奋迅之事
* 正像年数不同事
* 大经婴儿之事
* 臭香觉触瞪视等事
* 白四之事
* 千车共辙万流咸会事
* 佛临灭时阿泥楼逗大众劝问事
* 百论名义之事
* 四悉且名义事
* 净土秽土开三显一不同事
* 阿难非不传秘等事
* 根有二种等事
* 声色法三经之事
* 檀行十事之事
* 闻不闻等四句之事
* 时名有二种等之事
* 离车之事
* 二无知事
* 圆佛(并)法华巳前三佛离明等事
* 四佛体同用殊事
* 通教佛之事
* 本因果妙等之事
* 料简名义等事
* 佛住之事
* 首楞严事
* 迦毗罗事
* 波罗奈事
* 楞伽事
* 四无常偈等事
* 婆罗林事
* 昼夜须臾事
* 尼与僧佛不同住等事
* 楞伽五种性等事
* 三念处事
* 四韦陀之事
* 五系有二种事
* 四民之事
* 四魔八魔十魔之事
* 佛坐树下时食乳糜等事
* 天竺印度等名
586-A¶ 第 123c 页 X28-0123.png
* 六通中三立明名三不立明名事(付明通意别事)
* 四邪命之事
* 约理性一切众生菩提事
* 往佛山中为五比丘作供食事
* 供佛福轻供经及供持经者福重事
* 边际定力入变易事
* 八自在八神变名义等事
* 佛弟子偏好机多事
* 二仙等之事
* 五比丘事
* 聚落之事
* 机微可发事
* 客尘之事
* 河图之事
* 五比丘(并)舍利弗目连等出家得道时节事
* 十二游经名义之事
* 毕钵罗树事
* 十六大国事
* 阎浮旦金之事
* 迦兰陀事
* 阿练若十种功德事
* 四神足定事
* 呵梨勒果之事祇
* 桓之事
* 蠕动之事
* 身子右目连左事

文二下


* 仿佯之事
* 岠峨之事
* 霹雳之事
* 优昙华事
* 瞿伽离之事
* 维那之事
* 舍罗之事
* 提婆五法事
* 众生瑕秽立戒等事
* 耆域之事
* 得胜堂之事
* 目连不穷佛声事
* 佛求侍者心在阿难等事
* 十八变之事

*** ○第五卷


* 阿那律天眼修因之事
* 阇维事
* 塔婆异名事
* 迦旃延度亿耳因缘事
* 槃特事
* 前三教治见惑与圆教治见异事
* 草创之事
* 二竺道生之事
* 阿那律空器百味具足因缘事
* 那律不眠愿事
* 迦絺那之事
* 阿那半头天眼之事
* 佛于陶师家为比丘说法事
* 佛啖马麦因缘之事
* 二鬼争尸
586-A¶ 第 124a 页 X28-0124.png
* 金藏经事
* 谤支佛堕三途等缘事
* 般舟三昧事
* 毕陵慢缘之事
* 薄拘罗五不死因缘之事
* 流沙事
* 五戒经五品事
* 净饭令出家释种数异说事
* 调达阿难等生日(并)长事
* 善觉八女名之事
* 佛步行所以事
* 佛令难陀发心方便事
* 人行理三则三知识事
* 无诤三昧之事
* 卒土之事
* 轮王乘轮宝周旋四方之事
* 宗庙社稷事
* 目连腾三愿等事
* 师子状之事
* 阿难恐离车世王有怨河中入灭事
* 罗云六年住胎缘事
* 欢喜丸之事
* 居士之事
* 沙弥此云息慈事
* 佛出家成道异说之事
* 定光名义(并)买华等事
* 十六罗汉之事
* 十八人有学九人无学事
* 华严十种六根事
* 耶输明女名义事
* 罗汉四智事
* 佛三十二瑞应事
* 从师请业事
* 分庭抗礼之事
* 座廗(并)取与之事
* 偏圆约法权实约教事
* 涅槃经赎命重宝缘之事
* 净土出世佛说涅槃经不事
* 月上无垢等事
* 波离此云上首事
* 金光明经列大小人不事
* 五障五功德之事
* 藏教三不退位数成论异事
* 法相宗五次第位事
* 瑜伽此云相应等事
* 唯识名义事
* 为字事
* 四十二字事
* 文殊名义事
* 七菩萨之名义之事
* 国王见象师调象慈心生缘事
* 贤劫出世佛之事
* 婆薮从地狱来等事
* 沤和之事
* 三十三天名事
* 贤劫名义之事
* 四天王所领八鬼之事
* 二十八部之
586-A¶ 第 124b 页 X28-0124.png
* 十八梵王等事
* 光音天名义事
* 天竺四大河之事
* 若干之事
* 般遮于瑟之事
* 十宝山事
* 乐乾闼婆之事(五孝切他师五角切今家)弥天安师权者事
* 罗什权者食针等事
* 四道摄修罗事
* 五尸系系五处之事
* 五性(并)诸法种子等事
* 水火精入身怀妊事
* 日蚀名义事
* 鲲化为鹏等事
* 八邪八风八倒之事
* 阇王入宾吒罗地狱等事
* 别圆位忍事
* 涅槃经付属人等事
* 观行五逆之事

文三下


* 天台不用天亲释一两处事
* 涅槃论谤法文事
* 三利之事
* 谥法事
* 今经比丘众中在菩萨文不事
* 净名经七净华之事
* 阿僧祇劫有二种事
* 法华论立十七异名事
* 法身百非事
* 声光集众事
* 云公所感云母事
* 优婆塞优婆夷事
* 斟酌名义事
* 阿迦尼吒天事
* 六趣众生事
* 舍利(并)塔翻名事
* 栴檀香之事
* 师子吼之事

** 天台三大部补注条个卷下


*** ○第六卷


* 大种事
* 苦际事
* 小乘十方有佛不事
* 七宝事
* 车者舍也等事
* 辇舆之事
* 栏楯事
* 华盖之
586-A¶ 第 124c 页 X28-0124.png
* 轩饰之事
* 于大乘六度互相摄事
* 龙受佛衣免鸟难之事
* 四教降魔相等事
* 蒙光得益之事
* 睡眠名义事
* 五盖之事
* 大小乘俱不许肉食事
* 迦叶袈裟直十万两金等事
* 袈裟名义之事
* 陈女衣直五钱事
* 纵横之事
* 帷幕之事
* 波利质多罗树之事
* 仓卒之事
* 踟蹰踌躇之事
* 犹豫之事
* 标帜之事
* 十三难不受小戒七遮逆不受大戒事
* 十号开合事
* 香口比丘佛法赞叹功德事
* 以日月灯二能显佛能之事
* 后分华严三乘作佛如来久成有不事
* 楞伽声闻授记事
* 十种发心事
* 方等声闻授记之事
* 然灯之事
* 弟子事
* 琉璃颇梨等事
* 波罗奢华事
* 联翩事
* 阿党之事
* 如理如量智事
* 古一代立半满三时四时四宗等事
* 嘉祥三种法轮等事
* 三种四种方便之事
* 本迹法身浅深有不事
* 方便品体事
* 破癈开会等十义事
* 声闻支佛菩萨为三菩提事
* 加趺座事
* 区区事
* 门有种种事
* 四意趣事
* 实智事
* 四等事
* 四辨八音十力四无所畏等事
* 八背舍八解脱事
* 三三昧事
* 性体性量性具等事
* 五道各有自尔力事
* 淫祀之事

文四下


* 身子初遇頞鞞得道事
* 大经不解我意说事
* 近代所计不同事
* 佛下天时诸支佛入灭事
* 佛世独觉有无事
* 喜根胜意事
* 十种大心事
* 轮王
586-A¶ 第 125a 页 X28-0125.png
* 勤学不如择师之事
* 四依师位等事
* 熙连事
* 十七地论事
* 十信到十地云五凡夫事
* 大论四智因果总别之事
* 他谓法华会于二乘不开菩萨等事
* 智慧二字因果通不通事
* 三乘(并)佛配五味事
* 十种三世事
* 十六知见事
* 三世五阴各计四句等事
* 本劫本见等六十二句事
* 大经旧医客医譬事
* 三假事
* 行阴事
* 阿閦国女无邪欲等事
* 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之事
* 二乘为一百为四百等之事
* 小乘十方佛有无之事
* 婆娑云异生有五等事
* 大论(并)大经十戒事
* 善恶无定之事
* 九部十二部名义之事
* 男女受胎相事
* 他师云法华明三乘事
* 起舍利塔(并)三塔等德之事

*** ○第七卷


* 关中之事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等之事
* 大经六阿事
* 三因佛性有无人等事
* 玫瑰之事
* 沈水香之事
* 木樒之事
* 童子事
* 二王造佛像等事
* 石像感应之事
* 白虎通之事
* 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事
* 长安之事
* 八转声等事
* 铃声比丘缘事
* 施香华功德事
* 礼佛塔得十功德之事
* 南无事
* 那先之事
* 弥勒下生时事
* 龙华树事
* 表帜之事
* 盲人触象各各解等事
* 三德具四德等事
* 犛牛之事
* 佛眼天眼等事
* 婆沙云善根有三种事
* 顺现顺生业等事
* 六道中有之
586-A¶ 第 125b 页 X28-0125.png
* 阎王事
* 经行五处五益事
* 三世因缘譬华果释事
* 歌利王之事
* 首陀会事
* 色界唯无香味等事
* 帝献方石天开渌池事

文五下


* 二达乃至九达事
* 笼樊之事
* 是我等咎非世尊事
* 众生事八十神等事
* 为字事
* 波旬(并)魔之事
* 草创之事
* 六和敬事
* 身子佛号云华光事
* 明行足之事
* 八交道事
* 正像末之事
* 菩萨有十力事
* 大品时三百比丘佛上衣等事
* 华严十事转法轮之事
* 圆音大小并陈之事
* 大经说八喻等事
* 聚落事
* 三皇五帝名义事
* 文帝梦等事
* 囹圄之事
* 帷帐折冲等事
* 九十六道邪正事
* 无色界有细色事
* 八苦等事
* 旧云果报新云异熟事
* 夜光珠等事
* 七辩二十四辨事
* 乘坏驴车正南而游之事
* 五分法身事
* 信行法行事
* 四答事
* 婆伽婆事
* 三十六物之事
* 七慢八慢之事
* 守宫事
* 同类因等流果等事
* 六十二见事
* 七宝譬七科道品事
* 三明六通之事
* 三藏不退数成不同事
* 五种性事

文六下


* 新云具寿旧云慧命事
* 荆溪片新译之事
* 十六行对三空等事
* 三解脱门之事
* 华严教主舍那有二义事
* 七科六度收尽事
* 子息之事
* 邻里之事
586-A¶ 第 125c 页 X28-0125.png

*** ○第八卷


* 涅槃法华十六同异事
* 三聚戒之事
* 加被之事
* 劳谦之事
* 佛九恼等事(并)因缘事
* 七觉八正前后事
* 华严海空有二义事
* 某甲事
* 三苦通别之事
* 示教利喜事
* 牛头栴檀事

文七下


* 世药有三品事
* 龙兴庆云之事
* 习报因果事
* 密云之事
* 十号之事
* 为字事
* 大品中佛放光照地狱等事
* 住无住本立一切法之事
* 五无间业因感果二种之事
* 婆沙善根有三事
* 须扇多佛多宝佛事
* 佛菩萨之十身事
* 四无量四品事
* 卒土事
* 五谷之事(并百谷)
* 精进通别事
* 罗汉增寿变易之事
* 独觉缘觉之事
* 首楞严四种授记之事
* 璎珞经授帝释记之事
* 佛六年苦行不知草生等事
* 九拜之事
* 迦陵频伽之事
* 华严十种六根之事
* 三脱对三念事
* 童子沙弥之事
* 讽诵之事
* 权行声闻不妨尘劫之事
* 四意趣之事
* 四清净四不坏之事
* 定性入灭界外受生等事
* 七种生死之事
* 三生六十劫四生百劫之事
* 阿僧祇有二说事
* 十仙之事
* 宝渚之事
* 发轸之事
* 权智谓车是无等事
* 有水曰池无水曰隍之事
* 总持之园苑等事
* 微妙净法身之事
* 二乘知见止齐八万之事
* 今经四卷为字之事
* 六度互相收之事
* 无女人事土等事
* 乘戒
586-A¶ 第 126a 页 X28-0126.png
* 生安养三业九品之事
* 身子示嗔等事
* 周利槃特事
* 摩尼珠十种莹治之事
* 胜幡事
* 罗云密行之事

*** ○第九卷

文八下


* 熙连八恒沙之事
* 十乘十境及破遍横竖之事
* 诵经观法事
* 五种眷属之事
* 多闻智慧四句等事
* 八福田之事
* 持经者被为如来荷担事
* 就秘藏有今昔异事
* 怨嫉之事
* 四信之事
* 巧拙之事
* 尔乃之事
* 法华教主异义事
* 中论归教序之八不事
* 一家章疏经与观相应等事
* 盘桓之事
* 三变土田之事
* 八万四千法藏之事
* 黄门有五事
* 梁武帝舍身土事
* 十度六度开合之事
* 于西方生莲生胎生化生之事
* 大论云莲华有三事
* 初变时有龙宫等事
* 深达罪福相等文释义事
* 南方无垢之事
* 魔梵释女成佛之事
* 善觉之八女等事
* 宾头卢迎王等事
* 大经一切江河必有回曲等事
* 性相二空之事
* 六谛二十五谛之事
* 三骂法之事

文九下


* 寂光之事
* 本时弟子本迹身相之事
* 师子奋迅有二义事
* 乘妙者三法妙之事
* 问无益之事否事
* 自受用报云应身事
* 法华教主等事
* 上有下机等事
* 佛性有五名事
* 年记之事
* 佛入胎
586-A¶ 第 126b 页 X28-0126.png
* 医晓八种术事
* 功德之事

*** ○第十卷

文十下


* 五法之事
* 调柔地事
* 佛最初显本否之事
* 五篇七聚事(并)八万齐之事
* 大小乘戒制法不同事
* 鸟鼠之事
* 八多罗树之事
* 好坚树迦陵频伽之事
* 今经第六为字事
* 六道胎卵等事
* 弥楼山事
* 命命鸟事
* 烧香有种种事
* 轮王七宝事
* 五佛性事
* 不轻忍难灭前世罪事
* 八自在之事
* 慈恩安国秀公等事
* 普贤色身三昧三义事
* 胜热赴火尼乾投严事
* 小乘制烧身行等事
* 十宝山之事
* 外道计大梵为人父事
* 放大人相等事
* 今经第七为字事
* 十六法华三昧异名事
* 今经教主(并)弟子事
* 方安寿普四要品事
* 睢辨口赐金等事
* 观音应验之事
* 三十二身事
* 南山与天神问答事
* 譬喻经云有人初持戒后癈等事
* 十八变事
* 一眼之龟事
* 知识事
* 少欲知足之事

*** ○第十一卷

止一卷下


* 辅行传弘之事
* 南山称叹南岳天台之文之事
* 光道王道之事
* 滥觞之事
* 定光佛事
* 青出蓝等事
* 五人舍去太子之事
* 见淫女屠裂进得三果事
* 马鸣归富那奢等事
* 悔罪如投汤水等事
586-A¶ 第 126c 页 X28-0126.png
* 龙树之事
* 末田地事
* 华氏城事
* 文帝随作隋事
* 百录之事
* 八触之事
* 独步之事
* 五处止心事
* 关中影法师事
* 青目注之事
* 波颇三藏事
* 因缘所生法等文事
* 天台传南岳三种止观事
* 应天三台事
* 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等事
* 博地之事
* 为四王作异语事
* 佛六十四音等事
* 数人数论事
* 十种三世事
* 修发不同一十六句等事
* 五法会难事
* 三十六句感应事
* 性重戒机嫌戒事
* 三品寂光事
* 知恩报恩者发心利益事
* 发菩提心缘多事
* 毗首羯磨之事
* 优填王作佛像事
* 通教佛之事
* 破四明等事
* 四佛体同用殊事
* 耆婆见草皆药等事
* 迹中四出事
* 六群比丘之事
* 旧云果报新云异熟之事
* 宝梁经等事
* 受信施为肉山事
* 受信施为菌事
* 小乘制淫为始大乘不杀为始等事(并)大小乘戒事
* 十义释普事
* 骊龙之事
* 九为老阳事

止二下


* 三千八万威仪事
* 十号开合不同事
* 五逆次第后重事
* 总意四句事
* 跋陀和事
* 不受别请等事
* 小乘制身口大乘制意事
* 心念有三等事
* 三十二相条因事
* 无上菩提七无上事
* 菩萨地持经亦名地持论事
* 持戒者饥破戒者饱等事
* 三昧功德事
* 六梦事
* 齐戒事
* 二十四戒事
* 释尊唐土来事
* 海此岸栴檀事
* 出家持八重在
586-A¶ 第 127a 页 X28-0127.png
* 宝梁经破未得谓得者事
* 大乘人悔罪悟道不人事

*** ○第十二卷


* 今经(并)持经者供功德深事
* 分卫事
* 师子吼事
* 波利树譬佛弟子事
* 三十五佛事
* 灭重罪为清净律师事
* 一支一境虽复巳坏等事
* 识见根见事
* 有四善事堕恶道事
* 央掘杀生条因事
* 五无间事
* 无记事
* 辛有伊川等事
* 张宾元嵩事
* 汉书有九流事
* 远师抗帝论等事
* 六合者天地四方之事
* 黄龙阳事
* 阿梨吒比丘恶见等事
* 无根信事
* 不晓世语悟深理人等事
* 以九义立一瞿声等事
* 史迁六氏等事

止三下


* 就名有因缘无因缘事
* 三涅槃等事
* 二十三人各各释二谛义事
* 无脂肥羊等事
* 五十二数名阿僧祇事
* 三藏菩萨带结愿生等事
* 他谓成论义通大乘事
* 婆沙云何不立其掉缠耶事
* 三烦恼二业事
* 理性无次位等事
* 五法三自性事
* 五行事
* 律历事
* 正量部事
* 大经去菩萨观土为金事
* 十异九迷十喻九箴等之事
* 逍遥游事
* 慧立难道士等事
* 开废废开之事
* 制多之事

止四下


* 三归功德事
* 萨多七种受戒等事
* 摩得勒伽十种受戒事
* 迦尸国女心出家等事
* 六和十利事
586-A¶ 第 127b 页 X28-0127.png
* 不善心等名持戒事
* 四时舍戒事
* 大小乘戒体事

*** ○第十三卷


* 五篇七聚等事
* 浮囊之事
* 面王比丘事
* 檀越此云施主事
* 三衣事
* 机嫌戒性重戒事
* 八不净事
* 失性有五等事
* 犹豫事
* 陇右事
* 禅镇事
* 野干为天帝说法事
* 两种五盐事

止五弘五上下


* 六韬事
* 臣如檀子等事
* 敬猕猴为帝释等事
* 不达他根性纯教乳药之事
* 七慢八慢事
* 通大地十大善地等事
* 大乘中遍行五等事
* 未到定事
* 九想八念事
* 五尸五处事
* 须弥芥子相入事
* 表生表作无作事
* 阿伽陀药事
* 春蒐夏苗等事
* 介尔景福事
* 指南事
* 以三千为指南等事
* 佛性不名一法等事
* 天亲龙树内鉴事
* 均山毫等事
* 秋毫事
* 如猛风吹兜罗𣭞事
* 八风对八卦等事
* 无等等明咒等事
* 五佛性事
* 月增咸事
* 十四难事
* 三无为事
* 优陀那风触七处之事
* 四微事
* 楞伽经说龙树事
* 大经十一空事
* 卐字事

止六下


* 无色有色等事

*** ○第十四卷


* 九种般之事
* 十地功德事
* 马星为身子说法事
586-A¶ 第 127c 页 X28-0127.png
* 加被事
* 恶口车匿依梵法治事
* 佛满三僧祇事
* 释迦超劫异说事
* 罗旬喻乞食不得等事
* 五部律事
* 五经对五戒事
* 五戒之事
* 五明事
* 五神事
* 六艺事
* 风俗事
* 法华巳前无记小久成事
* 圆三谛事
* 十胡五印等事
* 外道通力之事
* 五兵事
* 葵霍随日芭蕉因雷事

止七下


* 九州之事
* 四海四荒事
* 方便有五不善等事
* 宗教有无事
* 起八圣种心生厌离事
* 撰择长者发心出家事
* 七藏处事
* 空界空故食得出入事
* 不相应行有十四事
* 阿赖耶识事
* 颜氏家训等事
* 就三身四明从义异义事
* 名通义圆名别义圆事
* 葱岭铁门(并)神州事
* 毒鼓譬事
* 分别色无分别色事
* 三无性事
* 盐梅事
* 背者败也事
* 巫觋之事
* 蛇影入杯中事
* 三因四缘事
* 五谏事
* 用空明善恶十法事
* 俓侹之事
* 二十五三昧颂事
* 十二时兽之事
* 嘉平请祀事
* 五停门各开三事
* 五轮禅事
* 无想定灭尽定异事
* 八术事
* 十医之事
* 五分法身灭不灭事
* 二乘十地事
* 龟有十种事
* 六芝事
* 蚤异名事
* 野葛之事


天台三大部补注条个(终)
586-A¶ 第 128a 页 X28-0128.png
天台三大部补注卷第一
* 妙玄 释签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

释签云台岭

台者星名其地分野应天三台岭者大师云吾闻
天台地记称有仙宫若息缘兹岭展平生之愿也。

毗坛

在常州亦云毗陵吴会须知云常州古者谓毗陵
郡也有晋陵公旧宅今为晋陵县焉会古外切前
汉书地理志云毗陵注云季札所居比江在北东
入海杨州川王莽谓之毗坛颜师古云旧名延陵
汉改之耳。

章安

高僧传云名灌顶字法云俗姓吴常州宜兴人也
祖世避地东瓯因而不反今为临海之章安焉生
甫三月母欲名之夜称三宝顶仍口放音句清辩
时摄静寺慧拯法师闻而叹曰此子非凡即以非
凡为字年七岁出家为拯公弟子遂沐道天台承
习定慧春秋七十二贞观六年八月七日卒于国
清寺注后汉书云章安县名本名日浦光武改名
章安故城在今临海县东南。

江陵
586-A¶ 第 128b 页 X28-0128.png

下文所指即荆州也。

妙玄云东渐

渐音尖尚书禹贡云东渐于海孔安国传云渐入
也。

释签云汉明夜梦迦竺初临

汉明即后汉第二帝名庄光武帝第四子在位十
八年永平三年岁次庚申因梦金人项有日光飞
来殿庭遂问群臣通人傅毅对云臣闻西域有神
其名为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至七年岁次甲子
帝令郎中蔡愔等一十八人西寻佛法至月氏国
乃遇迦叶摩腾竺法兰二沙门赍白氎𦘕释迦像
白马驮经自西而来至十年岁次丁卯届于雒阳
三宝录云迦竺并中天竺人未闻姓字。

隋文御寓

隋高祖文皇帝姓杨名坚小名那罗延汉太尉震
十四代孙也御寓即御理宇宙也。

台衡诞应

台即天台衡即衡山衡山为南岳在荆州后开为
衡州从山为名也台衡即智者南岳所栖之处也
诞应即诞育而垂应者也。

习禅义解翻译

若准皎师所撰僧传十科次第则须先列翻译次
义解三神异四习禅五明律六遗身七诵经八兴
福九经师十唱导若依宣律师续高僧传所列十
586-A¶ 第 128c 页 X28-0128.png
科初二大同三曰习禅四曰明律五曰护法六曰
感通七曰遗身八曰读诵九曰兴福十曰杂科翻
者大宋僧传云如翻锦绮背面虽异其华是一故
西竺此方语虽不同佛旨无别矣译者易也变易
梵言令同华语也又译者传言之谓也礼记王制
云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
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原夫
佛法自西而来合云狄鞮而云译者良以汉朝多
事北方译人兼善西语故云译也后代所以皆悉
仿之。

文宣王记室王简栖所集百卷

文选注云掌书记文学之任也姓氏英贤录云王
[草-屮]字简栖琅琊人齐朝起家郢州从事后为辅国
参军所集百卷未获其本高僧传云齐竟陵文宣
王撰三宝记传或称佛史或号僧录开皇三宝录
云司徒竟陵文宣王府记室王[草-屮]撰僧史十卷。

礼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礼记玉藻第十三有此文也郑玄注云其书春秋
尚书其存者弥天释氏道安师云事为春秋言为
尚书百王齐其风万代同其轨。

嘉祥皎法师所集高僧传

会稽上虞县人未详氏族住嘉祥寺名慧皎学该
内外撰高僧传十科如前巳列。

大苏
586-A¶ 第 129a 页 X28-0129.png

山名也在光州。

代受法师讲金字大品

南岳思禅师造金字大品自开玄义命智者代讲
也。

法华前方便

南岳云汝所入定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所发持者
初旋陀罗尼也经云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
尼夫三昧是定陀罗尼是慧陀罗尼慧既有三种
三昧之定岂无三耶但是经中略而不列耳旋陀
罗尼既名为初第一三昧岂非前耶中道法音名
之为实旋及百千俱名方便以二方便得入中道
故云法音方便耳旋既名初名前百千理合名后
又复定慧只是止观慧观既乃有三止定岂可不
尔故止观中映望三观立三止名况三止三观与
三陀罗尼名义雅合故知法华三昧之定不出三
止之义良可信矣。

华顶佛垄唐溪

大师住寺之北别峰号曰华顶登眺不见群山暄
凉永异馀处大师于此降伏天魔也天台山西南
隅一峰名为佛垄游其山者多见佛像是故云也。

陈少主再敕频迎隋文帝有敕请住

陈朝五帝第五后主讳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宣
帝嫡长也在位七年年五十二至德三年少主敕
书有五口敕有十二请迎大师故曰再敕频迎也
586-A¶ 第 129b 页 X28-0129.png
隋文帝有敕书等并在国清百录中。

论语包氏引王制

论语学而第一篇但云道千乘之国包氏注中亦
无万乘之言今所云者以诸侯千乘天子必当万
乘者也孟子云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方百里
既云千里则万乘可知矣。

乐说辩如止观第一记

一义无碍辩二法无碍辩三辞无碍辩四乐说无
碍菩萨能于一字中说一切字一语中说一切语
一法中说一切法故云乐说无碍辩也。

托胎灵瑞

大师母徐氏梦见香烟五彩轻浮若雾萦回在怀
欲拂去之闻人语云宿世因缘寄托王道何以去
之又梦吞白鼠因而有孕。

诞育徵祥

至于载诞夜现神光栋宇焕然兼辉邻室眼有重
瞳。

髫龀精诚

髫小儿发也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女
七月生齿七岁毁齿大师年甫七岁喜往伽蓝诸
僧口授普门品一遍即得于长沙像前发大弘誓
愿作沙门荷负正法故曰精诚也。

从师访道

出家之后诣旷律师南岳禅师博通律藏深达定
586-A¶ 第 129c 页 X28-0129.png
慧。

臣主珍敬

徐陵毛喜之臣陈隋二帝之主悉皆贵重师而事
之故曰珍敬也。

缁素归心

缁即法济禅师大忍法师等也素即袁子雄荆州
人等也并延颈侯望尊之尚之。

临终示相

大师后于一夜独坐说法连绵良久如人问难焉。

灭后应验

别传之中列其十条今略举一隋主向净名疏而
咒曰昔亲奉师颜未敢咨决今承遗旨何由可悟
若随文生解愿赐神通其夜得梦王自说法释难
如流见智者从空而来泻七宝珊瑚于阁上验者
即指三国成一有大势力人能建此寺又云王家
能造此寺寺若成国即清即呼为国清寺之验也。

建业

在扬州即古之扬州杨字从木者误也字应从手
李巡曰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故曰扬州今为
升州也文句注云余二十七于金陵听受者升州
地曰金陵水名建业山号蒋山城曰石头府名江
宁。

亦云建康

西晋第四悯帝讳业字彦奇东晋后都建业避悯
586-A¶ 第 130a 页 X28-0130.png
帝讳遂改建业为建康也。

晋宋等

等其齐梁等六朝都此故也。

依俙

粗鲁不分明之皃也。

髣髴

相似不审之谓也。

汉南曰荆自汉南至衡山之南江南曰扬自京江至
南海巳来

尚书禹贡云惟扬州荆及衡阳孔氏传云北据淮
南距海也又云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孔氏传云
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也京江在荆州。

台岭鹤林如止观第一记

台岭如前辨鹤林亦云鹤树拘尸城阿夷罗跋提
河边树有四双佛于中间而般涅槃其林变白犹
如白鹤故曰鹤林。

止观禅门净名疏各有馀分说未终

摩诃止观列十大章一大意二释名三体相四摄
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修八果报九起教十指归
于正修中有十种境即阴入等才至见境法轮停
转后分弗宣良由夏末所以罢唱焉禅门即是次
第禅门禅波罗蜜其中亦乃列十大章一大意二
释名三辨门四诠次五法心六方便七修證八果
报九起教十归趣第六方便文中注云若论初禅
586-A¶ 第 130b 页 X28-0130.png
巳后发诸禅定深妙境界并在第七修證中说此
文皆悉未流通也辅行记云但至修證馀三略无
维摩经有一十四品大师疏解止到佛道品第八
后诸品疏乃是章安述而续之别传云若说次第
禅门一年一遍若著章疏可五十卷若说法华玄
义圆顿止观半年各一遍若著章疏各三十卷大
庄严寺法慎私记禅门初分得三十卷尚未删定
法慎终灌顶私记法华玄义并止观初分各得
十卷。

孔子诸弟子叹孔子智深如窥其宫墙钻之弥觉其
坚仰之弥觉其高

论语子张第十九云叔孙武语大夫于朝曰子贡
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
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
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子罕第九云颜渊叹
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注云
七尺曰仞循循次序皃。

妙玄云咨询

春秋不传曰访问于善为咨咨亲为询。

释签云如涅槃雪山童子闻半偈巳传于石壁

经云过去之世佛日未出我于尔时作婆罗门修
菩萨行周遍求索大乘经典乃至不闻方等名字
我于尔时住雪山中时天帝释作如是言我今自
当而往试之乃变其身作罗刹形宣过去佛所说
586-A¶ 第 130c 页 X28-0130.png
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于尔时闻半偈巳心
中欢喜四向顾望唯见罗刹即作是言善哉大士
汝于何处而得如是半如意珠时罗刹云汝今不
应问我是义我不食来巳经多日我即语言善哉
大士若能为我宣说如是半偈竟者我当终身为
汝弟子罗刹答云我今饥苦实左能说我即问云
汝食何物罗刹答云我所食者唯人血肉我即语
云汝但说之我当以身奉施大士罗刹于是即说
半偈生灭灭巳寂灭为乐我于尔时闻是偈巳乃
于处处若石若壁若树若道书写此偈即时上于
高树之上寻便放身下未至地尔时罗刹复帝释
形而接取之。

五比丘

一陈如二迦叶三頞鞞四跋提五拘利。

十九踰城

文句记云若十九出家则二十四成道若三十成
道则二十五出家不同见别不须和会他宗章记
云十二游增一长阿含并说二十九出家三十五
成道增一云二十年在外道法中本起因果经说
十九出家思惟无相三昧经云三十成道智度论
云佛临灭度时告须跋陀罗云我十九出家求佛
道出家巳来过五十岁而不说成道之时或有解
云十九出家后五年事仙人行乐行六年行苦行
三十成道菩提流支云八年作婴儿七年为童子
586-A¶ 第 131a 页 X28-0131.png
四年学五明十年受五欲六年行苦行注四十二
章经云十九踰城五载游历六岁苦行通源记云
准普曜经十九出家三十成道故以十一年前后
分之余谓经论不同乃是机见有殊若诸师所解
请以文句记而定其非。

妙玄云那由佗

亦云那术又云阿庾多此云万亿五十二数中此
当第十数也。

释签云具如下文本迹用中各有十义

迹中十义一破三显一二废三显一三开三显一
四会三显一五住一显一六住三显一七住非三
非一显一八覆三显一九住三用一显一十住一
用三本中十义一破迹显本二废迹显本三开迹
显本四会迹显本五住本显本六住迹显本七住
非迹非本显本八覆迹显本九住迹用本十住本
用迹。

具如疏文三根互转得利钝名具如疏第四卷十门
解释

三根互转者转下中为上于法说周得悟转下为
中于譬说周得悟下根不转三周乃了十门解释
一有通有别二有声闻无声闻三惑有厚薄四根
转不转五根有悟不悟六有领解无领解七得记
不得记八悟有浅深九益有权实十待时不待时。

头角声闻本是菩萨如富楼那等
586-A¶ 第 131b 页 X28-0131.png

富楼那弥多罗尼此云满慈子得授记巳经文偈
云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

菩萨本是古佛如文殊等

文殊师利此云妙德新翻妙吉祥楞严经说过去
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号龙种上尊王即文殊师利
也。

如止观发心初云𧂐聚精要名之为心

五略有五一发大心明三种心一虑知心二草木
心三积聚精要心今文积字误作𧂐字。

八相

一生兜率天二入胎三住胎四出胎五出家六成
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小乘无住胎相大乘无降
魔相然亦可论之。

五百由旬

由旬或由延又俞旬喻阇那踰缮那此翻合也应
也谓计合应尔许度量也自古圣王一日行之类
同此方之驿也或十六里或四十里以由大小乘
中所说不同故也言五百者五百有三义一约生
死三界为三百方便土为四百实报土为五百二
约惑见惑为一百五上分为二百五下分为三百
尘沙为四百无明为五百三约观空观知三百假
观知四百中观知五百。

妙玄云宝所释签云宝渚

宝所之名出乎法华宝渚之号备如大经故法华
586-A¶ 第 131c 页 X28-0131.png
云过五百由旬至珍宝所实相可尊喻之为宝此
宝之所在于五百由旬之外也大涅槃云譬如商
人欲至宝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即至宝渚乃获
诸珍大般涅槃喻之为宝尔雅云水中可居曰洲
小洲曰渚今以陆极水际名之为渚然则宝所宝
渚其名小别大旨无殊是故诸文互相举矣又复
宝渚宝所亦出诸经论中。

释签云庠序

文句阶位问答悉庠序也庠谓安详序即次第盖
非忽卒越次之义也夏曰校商曰庠周曰序尔雅
云东西墙谓之序注云所以别内外也通序异外
亦可借用学舍养宫并非今意具如文句辅注中
辨。

妙玄云皆安五事

如是一也我闻二也一时三也佛住王舍等四也
与大比丘等五也亦云六事离佛住王舍城也或
云七事开我闻也。

释签云四种阿难

正法念经明三种阿难一欢喜持小乘藏二欢喜
贤持杂藏三欢喜海持佛藏阿含经明典藏阿难
持菩萨藏。

妙玄云须陀洹

此云预流又云逆流又云沟港又云修习无漏释
签云若数日不食皆化为虫者物类相感志云数
586-A¶ 第 132a 页 X28-0132.png
日不煮尽化为飞蚁一名那子树亦名古度子生
岭南枝柯皮中生子子著木皮也。

体字训礼君臣撙节

礼记第七云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
成人也今家以体训礼盖准此文而互训也言君
臣撙节者礼记云恭敬撙节注云撙犹趋也又云
君臣之节礼之经也。

释签云礼记第七云孔子曰大道之行也等

此文出礼记礼运篇中昔者仲尼与于蜡宾郑玄
注云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蜡仕嫁切祭名也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也
索所百切事毕出游于观之上观古乱切喟然而
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故
有此云孔子曰大道之行也等言大道者注云谓
五帝时也天下为公者注云公犹共也禅位授圣
不家之亲睦也今大道既隐者注云隐犹去也天
下为家者注云传位于子也礼义以为纪者白虎
通云纪者理也张理上下整齐人伦也言偃者仲
尼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

妙玄云金刚藏说佛甚微智空有不二不异不尽

地论云何故名金刚藏藏即名坚其犹树藏又如
怀孕在藏是故坚如金刚如金刚藏是诸善根一
切馀善根中其力最上犹如金刚亦能生成人天
道行诸馀善根所不能坏故名金刚藏金刚藏菩
586-A¶ 第 132b 页 X28-0132.png
萨偈云微难知圣道非分别离念难得无垢浊智
者智行处自性常寂灭不灭亦不生论云此微有
二种一说时甚微二證时甚微何故难知偈言非
分别离念故非分别者离分别境界故离念者自
体无念如是圣道名为甚微智者智行处者自證
知故自證知者依彼生故于中智者见实谛义故
乃至云此智不住涅槃世间中故如是观行甚微
依止甚微清净甚微功德甚微第一甚微不同世
间三昧故第二第三不同外道自言尊故第四不
同二乘故此甚微智复有何相偈曰自体本来空
有不二不尽远离于诸趣等同涅槃相非初非中
后非言辞所说出过于三世其相如虚空论云自
体本来空智自空故自体空者可如是取如兔角
邪不也可如是取异此空智更有异空邪不也可
如是取有彼此自体彼此转灭邪不也云何取此
自体空有不二不尽如是取此句显离三种空摄
一离谤摄二离异摄三离尽灭摄有二种颂一有
不二不尽二定不二不尽此颂虽异同明实有若
非实有不得言定此云何定此定能灭诸烦恼故
清凉观师云意云定即是有故能灭惑今华严经
文阙有字如何会通此有二意一以不尽摄之谓
有体故不尽二西域之经自有二本如论云有二
种颂今华严经亦无定字义同定本谓定是有无
不二故今家学者须知论文次了天台借用之意
586-A¶ 第 132c 页 X28-0132.png
偈论但有三句而无不异句也其文虽阙其义无
亏何者既有不二岂无不异四句备矣大旨全焉
所以天台借而复加不异句也况复论云二离异
摄既离于异明知不异是故加句良由此矣。

垢衣内身实是长者

签云开丈六垢衣是同体权实璎珞长者今谓玄
签既明经体当知内身即内体也内体即是实相
法身体既是内用岂非外故知衣璎胜劣报应即
是外用法华巳前三佛离明隔于偏小故胜劣用
谓之异体今至法华开于丈六劣应垢衣内身体
是实相法身故与尊特胜应璎珞同实相体胜劣
既同实相法身法与报应胜劣外用任运相即若
不相即则乖法体故以同体实相法身而为经体
即是玄签之正义也故释签第十明华严法华二
处会主虽则舍那释迦不同但是衣璎少殊内身
不别岂非华严舍那尊特胜应璎珞与夫法华释
迦丈六劣应垢衣二用虽则少分差殊一法身体
元无差别乎文句记云若得实意方知四佛体同
用殊讲华严者唯言我佛宁知今昔衣璎虽殊内
身实体等无差别况文句云缘宜不同略为十异
种智法界等无差别既是一体而有二用何妨华
严尊特璎珞法华丈六劣应垢衣体是法身无有
分别虽则相即用是立法差降不同岂可混滥若
不尔者玄签既开垢衣内身即是璎珞文句及记
586-A¶ 第 133a 页 X28-0133.png
何故乃云法华师弟隐寂忍之实施拙弊之权身
皆卑劣邪莫是吾祖云开智者云著开著不同成
天殊谤邪呜呼往人不晓诸文寿量所以妄有破
立误无量人因法成怨将恐传法利他之功不补
非法毁人之失应知玄签开垢衣内身即璎珞长
者自论同体相即以申经体之义苟非内身体一
安能外用相即体虽相即用自炳然非谓内身体
即便将劣应为胜是故法华佛身卑小劣应宛然
而垢衣内体常即璎珞体同用殊斯言有在幸希
后德微细揣摩若净名疏明法华中现尊胜者自
指别序放光现相从劣现胜而为表彰耳以净名
疏正解别序现相表发故明华严二苏法华四度
现胜身光无量表说实相引法华證云我以相严
身光明照世间为说实相印从劣现胜暂现表彰
其意虽尔收光敛相摄胜从劣卑小宛然故妙玄
明释迦住生身而显一岂是藏通异体生身乎是
知文句明法华佛隐胜应实身施劣应权身及净
名疏从释迦劣现尊胜有光明无边乃是论于胜
劣之用若举用明体须指玄签垢衣内身体同相
即苟非胜劣同体安能隐胜现劣丈六宛然从劣
现胜而为表彰乎故玄签此文与净名疏及文句
记等体用须分不可混滥矣复次须知玄签明开
垢衣内身即是璎珞衣璎少殊内身不别乃是明
于华严法华胜劣用异一实体同若文句云衣璎
586-A¶ 第 133b 页 X28-0133.png
有异人只是一隐显有殊何关体别乃是明于华
严鹿苑胜劣用异一实体同是则今昔时节虽分
用异体同复何差别然则玄签明开垢衣内身体
即用异体同乃是跨节开权局此文句中明华严
鹿苑衣璎隐显人一体同乃是明于佛意非今若
非佛意机生尚隔岂知隐显人一体同是故佛意
跨节开权今昔虽分体同用异无二无别故得玄
签及以文句明乎今昔衣璎殊异内身人一也。

释签云颇梨如意二珠

颇梨西域宝名也亦云颇胝迦此翻水玉或云白
珠大论云此宝出山窟中如意珠者天上胜宝状
如芥粟大论云出自佛舍利中若法没尽时诸舍
利皆悉变为如意珠也。

妙玄云如萨婆悉达等

佛本行经净饭上云太子生后诸事皆成宜字萨
婆颇他悉陀此云一切义成又云悉达多此云财
成。

弯弓

说文云持弓关矢也。

释签云捔力

正作角字角者试也。

调达

亦云提婆达多又云达兜此云天热以其生时人
天心热故也。
586-A¶ 第 133c 页 X28-0133.png

瞿夷

此云明女太子外家去城八百里姓瞿夷氏舍夷
长者名水光妇名月女有城居近其边生女之时
日将欲没馀明照其家室内皆明因而字曰瞿夷
者也太子有三夫人一曰瞿夷二曰耶输三名鹿
野。

掷象

调达扑象杀之而太子掷于城外也。

华严日照三譬

经云如来出世譬如日出先照一切诸大山王次
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刚宝山然后普照一切大地。

幽谷

山川之幽邃也尔雅云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也。

多跢

跢字去声小儿行也。

嘙啝

韵中作㗻小儿相应也应字去声。

嗅有薝卜

此云黄华树华小而香或云旃簸迦又云占博迦
树形高大华赤甚香其气逐风弥远也薝字丁敢
切应作瞻字又云恐畏欢喜厌离断疑者三界皆
苦苦故恐畏即苦谛也求涅槃乐乐故欢喜即灭
谛也厌离苦因即集谛也断疑即道谛也又三界
苦即世界也欢喜即为人也厌离即对治也见谛
586-A¶ 第 134a 页 X28-0134.png
断疑即第一义也。

须弥

此云安明又云苏迷卢此翻妙高。

世人判楞伽或同华严或同法华具如止观记巳有
二处引楞伽文判属方等

辅行第三云经云无位唯此一文上下诸文尽明
次位然多辨通别少明藏圆若论智行通具四教
以方等部多斥三藏位义复少又彼经别序世尊
受请入楞伽城时以神通力作无量宝山山皆有
一佛一一佛前皆有罗刹及以众会十方国土皆
于中现此与净名合盖现变何殊验知彼部方等
明矣辅行次云楞伽人云此经开权与法华义等
若尔何故前后诸文皆斥二乘及以外道故第三
云一切愚夫禅者谓二乘此斥三藏也二观察禅
谓离自他得人无我即通教也三真如禅谓知念
不起即别教也四如来禅谓入佛地即圆教也故
知彼经犹存权乘以大斥小岂与法华邪见严王
五逆调达畜生龙女败种二乘皆悉得记作佛是
同耶楞伽山也城也此云不可往唯得通人乃能
到耳。

方等如食时般若如禺中

毗罗三昧经说四食时一旦时为诸天食二午时
为三世佛食三日西为畜生食四日暮为鬼神食
杂譬喻经云天人下施人王候之乃至禺中亦复
586-A¶ 第 134b 页 X28-0134.png
寂然经律异相音疏云禺中者巳时也吴越春秋
亦云禺中时春秋左传昭公五年云日之数十故
有十时亦当十位自王巳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
注云日中当王食时当公平旦为卿鹤鸣为士夜
半为皂人定为舆黄昏为𨽻日入为僚晡时为仆
日昳为台隅中日出阙不在第尊王公旷其位。

婴儿

女曰婴男曰儿也。

如宋严观法师与此太史官何承天等

宋朝京师东安寺慧严道场寺慧观二法师也引
周公测影之法者此文出周礼中也周公周公旦
也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成王幼周公
摄位制礼作乐摄政四年欲求地中而营王城故
以土圭用测日影得颖川阳城于是建都土圭长
一尺五寸夏至日昼漏半立八尺之表表北得影
尺有五寸影与土圭等此名地中郑玄云日影于
地千里而差一寸既有表影即馀阴也今云一尺
二寸者二字恐误矣颜氏家训书證篇云尚书曰
惟影响周礼云土圭测影影朝影夕孟子曰图影
失形庄子云蝄蜽问影如此等影字皆当为光景
之景也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为景淮南子呼
为景柱广雅云晷柱柱景并是也至晋世葛洪字
苑傍始加彡而世间辄改治尚书周礼庄孟从葛
洪字甚为失矣。
586-A¶ 第 134c 页 X28-0134.png

人不见之等

僻者异见具如止观义例中喻下去诸文亦应准
此余尝读清凉观师华严演义钞见其文云华严
是顿顿法华是渐圆验知止观义例所斥以至三
部记文所破即是清凉观师之失耳学者知之。

睿法师

僧睿法师什公弟子魏郡人年十八出家六十七
卒。

捃拾

捃居运切训拾也舍收也敛也。

善星

涅槃释文云罗云庶兄也旧云善星无发迹处实
是恶人此不然也佛有两弟两子各行善恶阿难
行善调达行恶悉皆是权罗云行善善星为恶例
知是权也远法师云善星是佛堂弟庶儿故说为
子也。

阐提

古人云具含众恶不知的翻唯河西道朗翻为极
恶言极恶欲之边者也。

古人多有异释等

亦如清凉观师华严疏引于古德释此略有十义
一约处相入门以一处中有一切处故是故此天
宫等本来在树下故不须起然是用彼故说升也
二约相入门以一处入一切处故树下遍天中亦
586-A¶ 第 135a 页 X28-0135.png
不须起欲用天宫表法升进故云升也三由一切
即一故天在树下四由一即一切树在天上五约
佛身谓此树下身即满法界遍一切处则本来在
彼不待起也机熟令见故云升也是故如来以法
界身常在此即在彼也六约佛自在不思议解脱
谓坐即是行住等在此即是在彼七约缘起相由
门八约法性融通门九约表示显法门十约成法
界大会门余谓第一义中一尚不可何得十义纷
纭乎世谛随缘义理无量岂独十义而定乎是故
应以无生遣荡方可辨其法界大用一家深趣与
夺由兹苟其不尔执计难忘焉。

近代藏法师

隋末唐初有嘉祥吉藏法师天后朝有法藏法师
即贤首也今之所斥恐指法藏师耳此师与荆溪
相去不远故云近代也如法藏师起信疏引智论
中说真如在有情中名为佛性在无情中名为法
性金刚錍中正破此义以验于今亦其然也又华
严经云譬如真如无有少法而能坏乱令其少分
非是觉悟善根回向亦复如是普令开悟一切诸
法其心无量周遍法界者清凉观师疏云如遍非
情则有少分非是觉悟况经云佛性除于瓦石论
云在非情数中名为法性住有情数中名为佛性
明知非情非有觉性故应释言以性从缘则情非
情异为性亦殊如涅槃等泯缘从性则非觉非不
586-A¶ 第 135b 页 X28-0135.png
觉本绝百非言亡四句若二性互融则无非觉悟
演义钞云然此段疏为遮妄执一切无情有佛性
义就计此义自有浅深一谓精神化为草木情变
非情等二说无情同一性故此释太过失情无情
坏于性相若以涅槃第一义空该通心境涅槃何
以简去瓦砾言无情耶余谓经文其意只是谈乎
真如无非觉悟岂有少法坏之令此真如非觉悟
耶经意显然而清凉疏记作如遍非情则有少分
非觉悟释者岂其然乎况涅槃瓦石无性自是权
教缘了不遍之说智论真如在无情等其文本无
何可援据乎故知疏文从如遍非情巳下恐为未
允从若二性互融巳下义与前违余准本宗敢兹
评品观者恕之吾宗学人释金刚錍不可不知此
中之说故知贤首清凉未善谈性圆顿安在彼既
落非吾宗学者何得谄附哉。

释迦

姓也此云能仁。

鹿苑

具在大论辅行委引如常所说故不注之。

阎浮提

亦云剡浮又云赡部方志云瞻部此云轮王居处
言四轮王所王虽有多少而居处必在南洲也古
翻为好金地谓阎浮檀金在洲北岸海中金光浮
出海上其傍乃有阎浮树林其果甚大得神通人
586-A¶ 第 135c 页 X28-0135.png
方到于彼也善见云树高二千里围二百里枝布
方圆覆百由旬也释迦谱云提者翻为洲也智论
云此洲有五百小洲围绕故名阎浮提矣若准西
域记音中赡部此翻秽树也。

阿僧祇

此云无数此乃第五十二数也具如俱舍。

刹那

此云一念也。

大遒

遒即由自秋二切此遒字恐误也应作猷字训道
也尚书序云以阐大猷。

故世时念世时念

连言世时念者恐写者误而重书也或别有意乎。

伽耶

此云城也。

十宝山

华严二十一云雪山香山轲梨罗山仙圣山由乾
陀山马耳山尼民陀山斫迦罗山宿慧山苏迷卢
山上文云弥勒初以伏疑潜难等者此一段文并
皆误也准文句中应云文殊广引先佛曾说法华
故弥勒潜疑欲问诸佛赴缘人时各异古佛虽名
法华今佛何必如此文殊即以第一偈断云我见
灯明佛等也当知此是弥勒潜疑文殊显释前文
乃是文殊伏难弥勒显释耳又妙玄云二万亿灯
586-A¶ 第 136a 页 X28-0136.png
明者准经无亿字法华忏仪中亦云二万亿也释
签又云馀二并是灯明之文者亦误也应云馀二
之中一是总诸佛章中之文也又云先列经者列
字应作引字又云九三者应云十三也又云而判
于他者判字应作简字上下文中字有误者准而
思之不具出也。

肇云等

僧肇法师京兆人也家贫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
得历观经史性好玄微留心庄老尝读老子乃叹
曰美则美矣然而栖神冥累之方未尽善也及见
旧维摩经乃曰始知所归矣师于什公作物不迁
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什公见般
若无知论叹云吾解不藉子但辞当相揖耳年三
十一卒于长安今玄义所引即不真空论中文也
然所引之词与彼小异彼云夫以名求物物无当
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乃至云名不当
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肇公四论者即
今流行谓之肇论是也。

凡言云云如止观第一记

彼云未尽之皃也云者言也说文云象云气在天
回转之形言之在口如云润物广雅云云者有也
下文尚有如云之言也文句记亦云云云者象云
气之分散如云在天非可卒量也意言下未说者
尚多如云焉。
586-A¶ 第 136b 页 X28-0136.png

新旧医如馀文说

涅槃第二云譬如旧医纯用乳药如彼外道唯说
邪常客医如来初令制乳如说无常成无常巳还
用真常新旧二乳乳名虽同邪正义别。

妙玄云大论云信行人等

大论四十一云菩萨有二种一坐禅二诵经坐禅
者观身骨等诸分和合故名为身即以所观为譬
喻也言头骨分和合故为头也脚骨分和合故为
脚也头脚骨分和合故为身也一一推寻皆无根
本此是常习常观故以为喻也不坐禅者乃以草
木枝叶华实而为喻矣。

释签云大论四句评闻慧者具如止观第一记

彼引大论九十三云有慧无多闻等四句与今玄
义不殊但以有闻有智慧为第四句与今异耳如
安息国边地生人虽生中国不可教化根支不具
不识义理著邪见等皆名人身牛也有闻有智慧
者名字是闻观行是慧故观行即是第四句若直
闻真不了二谛此闻非即若直暗證尚未及于有
患无闻应非第四恐在第三句耳。

百论

肇法师云论有百偈故以名焉。

牟子有说行之义如止观第一记

一字误也文在第四现行印本止观云人师国宝
辅行云后汉灵帝崩献帝时有牟子即苍梧太守
586-A¶ 第 136c 页 X28-0136.png
也深信佛法而斥庄老兼排儒流著论三卷三十
七篇第二十一云问曰老子云知者不言言者不
知今之沙门设知至道何不坐而行之空谈是非
岂非贼乎牟子曰老亦有言知而不言不可也不
知不言愚人也能言不能行国之师也能行不能
言国之用也能行能言国之宝也三品之内唯不
能言不能行国之贼耳。

含于三观如止观第五卷破古师中意

彼云有人难中论不生不灭未会深理中论师解
云不不生不不灭以显中道此解扶中而伤文失
义何者龙树之意兼通含别不生者不二十五有
之生不灭者不三相之灭岂非藏通若生灭皆属
生涅槃皆属灭双遮二边岂非含别若生灭是因
缘生法即空假中即空故不生即假故不灭不生
不灭即是中道按文解释兼二含别显中四义宛
然矣。

妙玄云天竺

或云身毒亦云身笃又云贤豆正云印度印度此
云日月日月有千名即其一也良以西国圣贤相
继开悟众生照临于下其犹日月故以云焉或云
贤豆本名因陀婆他那此云主处即天帝也以天
帝所护故世久而号之耳言传教者应云传授也
释签云但题云地持经者亦云地持论又名菩萨
戒经或十卷或八卷。
586-A¶ 第 137a 页 X28-0137.png

南岳云胡汉

此盖准旧云胡汉耳若东隋巳来但曰梵语不道
胡言也开皇三宝录云窃观上代有经巳来贤德
笔受无不皆云译胡为汉且九州地称西方为天
竺者即是总名或云身毒如梵称此方为脂那真
丹震旦也胡国乃是西方边俗何有佛经号为胡
语邪彼方称梵者梵翻为净劫初梵天下来于此
今仍其本故曰梵音道安法师自号弥天亦云译
胡为汉此乃昆山之一砾未尽美也今南岳天台
言胡汉者盖是准旧所称而巳岂可升堂入室之
人不知华梵乎辅行云但是西语咸曰胡音后因
黄冠虚称伪制近代方始胡梵甄分葱岭巳西皆
曰梵种铁门之左并是胡乡南山四分戒疏云胡
本杂戎之地梵唯真圣之都雪山巳南三方距海
周轮九万厥名大夏金刚轮者地之中心凡圣大
王同居此土若据边鄙地为之倾此方中岳亦号
中华且据轩辕局谈中表故河图云昆崙山东南
方五千里号曰神州亦云赤县尔雅云河出昆崙
述其本也尚书禹贡云导河积石传其末也汉书
云张骞寻河至身毒国者语其远途未穷其实也
依佛经云四河本源香山所出分流四海知其始
终矣俗云昆崙者经谓香山寻今行者河从雪山
但雪山重沓丛杂难分冬夏积雪路非人往故郭
璞云河源灵府山于天柱是也今详诸说天柱其
586-A¶ 第 137b 页 X28-0137.png
必地心心高则四河分汪斯一正也神州乃昆山
东南明知方维两别斯二正也大夏背山面海神
州东南海曲西北无闻斯三正也凡圣大王治必
地心此方未闻斯四正也此方黄帝神游华胥王
邵等解即大夏国李聃周穆皆登昆崙明知超胜
圣贤同往斯五正也胡本山北由来归汉今属突
厥不𨽻华胥又复天地初辟未有人物梵天降生
此土仍传本习书语于人是则天语天书唯居大
夏自馀胡国所有书语互各不同此土书本但图
鸟迹方言雅郑代别皆异岂比华胥楷定常古。

释签云破群那

中阿含五十有破群那经乃是破群那比丘也成
论亦言破群那比丘又第三十云善眼大师及诸
弟子学道不虚得大果报如善眼大师如是破群
那乃至萨哆富楼奚哆有无量弟子此破群那将
是今之所谓邪前文云邪因谓梵天等者大经十
六云所谓梵天自在天八臂天性时微尘法及非
法是造化主梵即初禅主自在即二禅主八臂即
护世主性谓冥初性时谓计时生万物尘谓计微
尘生粗果法及非法谓计善恶行生苦乐受各计
所执为万物因故云是造化主也。

快马见鞭影如止观第二记

根利如快马起恶如僻路闻说如鞭影杂阿含云
有四种马一者见鞭影即便惊悚随御者意二者
586-A¶ 第 137c 页 X28-0137.png
触毛便能如上三者触肉然后乃惊四者彻骨后
方始觉。

金师之子如止观第五记

彼云身子目连差机说法乃引大经三十四云如
我昔于波罗奈国时舍利弗教二弟子一令骨观
二令数息经历年所皆不得定我即呵之汝二弟
子其性各异一主浣衣应教骨观一主金师金师
之子应教数息庄严论云浣衣渐净白如骨也善
知韛囊宜数息也下文又指身子差机如止观第
七记者七字恐误应知即是今之所指至于下文
更不重引余尝读大庄严论出曜经等乃是目连
教二弟子而不悟道时舍利弗即为教之方能悟
也此则经论不同不须和会又恐经论文有不同
者言三十四者误也文在二十四耳。

生生十因缘如止观第五记

止观所列从无明至有支辅行云不言生死者此
属未来也今明从过至现以成机缘所以不取以
宿种子在无明行中来至今世复依本习起爱取
有复由现在闻法发习。

仰覆世界如华严

旧经三十八云菩萨有十种出生智慧所谓入一
切仰翻覆世界正住倒住世界等又新经第十七
亦云妙世界即粗世界粗世界即妙世界仰世界
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等。
586-A¶ 第 138a 页 X28-0138.png

皆是寂静门如止观第二记

二字误也在第三记宝箧经云文殊师利于东方
庄严国佛名光相现在说法有大声闻名曰智灯
因文殊问默而不答彼佛告文殊云可说法门令
诸众生得无上道文殊答云一切诸法皆是寂静
门。

妙玄云天亲

梵云婆薮槃豆也又云伐苏畔度翻为世亲言天
亲者即毗纽天居于此地菩萨乃是毗纽天之亲
也故以名焉。

舍利弗

此云身子珠子等具如文句所辨。

诃梨跋摩

玄畅法师撰诃梨跋摩传云诃梨跋摩宋云师子
铠佛泥洹后九百年出中天竺国婆罗门子初依
萨婆多部出家学阿毗昙后乃背彼师宗造成实
论。

昆勒

此云箧藏也又双非门即是车匿因之入道然此
双亦双非两论俱未来此但大论中标指其名耳
请读论文又下文云涅槃论未至此者然今藏中
有涅槃论一卷又有本有今无论一卷。

迦旃延

此云文饰应知旧翻新译彼此方言若新译者多
586-A¶ 第 138b 页 X28-0138.png
黜旧翻为讹此亦未必然矣岂可新翻华梵俱正
旧译彼此皆讹哉理而评之梵音有五印之殊汉
言有楚夏之别况复结集有内外教法有大小方
土有广略朝代有前后加以法师位次有高下故
所见不同但随机生善耳岂见翻译言殊一向以
新斥旧耶。

龙树

亦言龙猛梵云那伽阏剌树那此云龙猛法苑引
奘师西国传云梵音正云龙猛旧讹略故云龙树
耳或云龙是华言树是梵语译之为猛故云龙猛
也然则龙树俱是华言以其初生在于树下由龙
成道故得其名佛去世后三百年出年七百岁人
不知此谓佛灭后七百年出者误也龙树菩萨南
天竺人是梵志种天聪奇悟事不再问本为外道
有三朋友共学隐身入王宫内百有馀日怀妊者
多三人被斩龙树智深乃去王身七尺得免由此
发心出家学道阎浮提内所有文字悉皆通达自
谓巳是一切智人大龙菩萨悯其若此即以神力
接入大海九十日中通解诸经龙王语云天上诸
经过此宫中百千万倍于是龙树遂修二智深悟
无生。

无著

梵云阿僧伽其因修行大乘空观而得悟道无所
著故遂以名焉文行诚信等者论语云子以四教
586-A¶ 第 138c 页 X28-0138.png
文行忠信忠即诚也此四有形质可举以教也尚
书序云孔子定礼乐删诗为三百篇书百篇修而
不改曰定就而减削曰删尚书又云垂裕后昆垂
优足之道示后世也又云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
则慧又云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嗣亦世俱谓子也
延及也父子罪不相及而及其赏也又云宥过无
大刑故无小过误犯者虽大必宥之不忌故犯者
虽小必刑之。

释签云无性之文全同败种

唯识论第三引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
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论释此云凡即无性愚即趣寂又摄论对法论等
皆云定性二乘无性阐提三无二有此则岂非方
等折挫败种者乎。

五百罗汉造毗婆沙如止观第六记

六字误也在第一记毗婆沙此云广说又云五百
说婆沙序品中问云谁造此论答曰佛世尊又问
曰谁问谁答答曰或有说者舍利弗问世尊答又
有说云五百罗汉问佛答释迦灭后六百馀年北
天竺国五百应真同共撰集世尊所说乃至云迦
旃延子造等。

陈如

姓也此云火器阿若者名也此云知无如文句辨
因身子问等者身子问佛童子无言是何恶业佛
586-A¶ 第 139a 页 X28-0139.png
言此大菩萨不可轻也无言童子即现神变如经
具说又下文云并是一乘者应云三乘也。

憍尸迦

本为人时姓也天帝之殊名耳过去世时波罗奈
国有婆罗门姓憍尸迦好修福业与其同伴三十
二人共为邑义尸迦命终为忉利主馀为臣宰。

马鸣

法苑引传云佛去世后三百馀年出摩耶经云六
百年出是东天竺婆罗门种马鸣者其因说法国
王系马于众会前以草与马马因听法垂泪忘食
以由马解菩萨法音故美之为马鸣者也。

罽宾

亦云迦湿弥罗此翻贱种因立净人为王邻国鄙
而贱之是故云也西域记云末田地立伽蓝于异
国买贱人充使役贱人自立为王诸国鄙之乃云
贱种也。

胁比丘

在胎六十年生而发白由是立誓誓不尸卧故名
之尔。

奢提罗婆夷秀罗

未闻所翻。

八万四千更有不同之相如止观第一记

小乘中如萨婆多云佛为众生始终说法为一藏
如是至于八万有云一坐说法以为一藏有云半
586-A¶ 第 139b 页 X28-0139.png
月说戒以为一藏有云佛自说六万六千偈为一
藏有云尘劳有八万说八万法药且举大数故云
八万具足须云八万四千又报恩经第六云四十
二字为一藏也法华疏云佛地有三百五十一一
皆有十善对于四分六根故成八万四千矣。

富楼那九旬化外道如止观第六记

宝箧经云富楼那入于三昧乃见百千尼乾当受
化度即为说法反被轻笑三月之中无受化者尔
时文殊师利化作五百异道师徒往尼乾所顶礼
白云我承名德自远而至汝是我师我是弟子愿
见哀纳令我不见沙门瞿昙尼乾答曰善哉于是
文殊师利威仪殊特赞说三宝亦赞尼乾令彼亲
附后于异时即便语云我等所行咒术经书若赞
说时瞿昙功德入我经中来者乃是瞿昙真实功
德乃至广赞如来功德等于时五百外道得法眼
净八千外道发无上心当知此是先同后异。

迦絺那如止观第九记

禅法秘要经云阿难白佛此迦絺耶何因缘故五
百比丘为其说法都无利益佛言此人过去燃灯
佛时出家名为阿纯难陀聪明多智憍慢放逸不
修念处身坏命终堕黑闇地狱从狱出巳生在龙
中持戒力故乃得生天天寿终巳来生人中持三
藏力今得值佛以放逸故而不悟道佛乃为说不
净观法九十日中尔乃成于阿罗汉果。
586-A¶ 第 139c 页 X28-0139.png

身子不度福增

贤愚经云王舍城中有一长者名尸利苾提此翻
福增年当百岁乃闻出家功德无量即自思惟我
今何不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乃辞妻子我欲出家
以其老耄大小轻之闻其出家家人欢喜乃作是
言何以晚乎今正是时尸利苾提遂出本家往诣
佛所欲求出家乃到竹林问诸比丘世尊大仙今
在何所比丘答云世尊馀往教化不在又问次佛
大师智慧上足为是谁邪比丘即示舍利弗是尸
利苾提礼舍利弗而求出家时舍利弗观此人巳
谓其年老学问坐禅营佐众事皆悉不任乃告之
曰汝今年老不得出家尸利苾提次问迦叶五百
馀人皆悉不许尸利出家是时尸利苾提举声大
哭我从生来无有大过何以于今不得出家于时
世尊闻其声巳即现其前放大光明乃问福增汝
何故哭其即以向白于世尊于是世尊种种慰喻
乃令连度其出家由是为其说宿世事宿世之事
大略如今释签中引福增知巳修行乃得成阿罗
汉。

初地有教道如止观第三记

或云五地习学世法八地得无功用道等觉一位
或有或无破十二品无明称为妙觉如是等说悉
是权施以为入地之方便耳入地自證权门乃开
岂有亲證而存历别耶。
586-A¶ 第 140a 页 X28-0140.png

妄生疣赘

庄子外篇云附赘县疣疣结病也释名云疣丘也
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然赘肉也最也聚也广
雅云疣也横生一肉著体者也县字平呼上文云
亦应云华严文无略者前文巳云乳教四妙与今
不殊故知不须有此云也。

妙玄云泥洹

亦言泥曰又名涅槃此土多翻正取灭度者也。

阿那波那

婆沙二十云入息是阿那出息是般那又入息般
那出息阿那先数入息以顺生时次数出息以明
死时准今家意随人便宜先后无在。

摩诃衍

此云大乘。

求那跋摩

求那跋摩此云功德铠是罽宾国三藏法师当于
宋朝而至此土奉敕住祇洹寺奄然而化未终之
前乃自作偈三十六行说證二果付与弟子阿沙
罗者今之所引即偈中文欲知其偈可不引乎其
偈文曰前顶礼三宝净戒诸上座浊世多谄曲虚
伪无诚信愚惑不识真怀嫉轻有德是以诸贤圣
现世晦其迹我求那跋摩命行尽时至所获诸功
德今当如实说不以谄曲心希望求名利为劝众
懈怠增长诸佛法大法力如是仁者咸谛听我昔
586-A¶ 第 140b 页 X28-0140.png
旷野中初观于死尸肨胀虫烂坏臭秽脓血流系
心缘彼处此身性如是常见此身相贪蛾不畏火
如是无量种修习死尸观放舍馀闻慧依止林树
间是夜专精进正观常不忘境界恒在前独对如
明镜如彼我亦然由是心寂静转极身明净清凉
止是乐增长大欢喜则生无著心变成骨锁相白
骨现在前朽坏肢节离白骨悉摩灭无垢智炽盛
调伏思法相我时得如是身安极柔软如是方便
修胜进转增长微尘念念灭坏色正念住是则身
究竟何缘起贪欲知因诸妄生如鱼吞钩饵彼及
无量坏念念观磨灭知彼所依处从心猿猴起业
及业报果依缘念念灭心所知种种是不别法相
是则思慧念次第满足修观种种法相其心转明
了我于尔炎中明见四念处信行从事境摄心缘
中住苦如炽然釰斯由渴爱转爱尽如涅槃普见
彼三界死炎所炽然形体极消瘦喜自乐方便身
还渐充满胜妙众相生顶忍亦如是是我于心起
真实正方便渐渐略境界寂灭乐增长得世第一
法一念缘真谛次第法忍生是谓无漏道妄想及
诸境名字悉远离境界真谛义除恼获清凉成就
三昧果离垢清凉缘不涌亦不没净慧如明日湛
然正安住纯一寂灭相非我所宣说唯佛能證知
那彼阿毗昙说五因缘果实义知修行迷者莫能
见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偏执有是非达者无
586-A¶ 第 140c 页 X28-0140.png
违诤修行众妙相今我不宣说惧人起妄想诳惑
诸世间于彼修利相我巳说少分若彼明智者善
知此缘起摩罗婆国界始得于圣果阿兰若山寺
道迹修远离彼于师子国村名劫波利进修得二
果是名斯陀含从是多留难障修离欲道见我修
远离知是处空闲咸生希有心利养竞来集我见
如火毒心生大厌离避乱浮于海阇婆及林邑业
行风所吹随缘至宋境于是诸国中随力兴佛法
无问所应问谛了真实观今此身灭尽寂若灯火
灭今谓偈中云尔炎者此翻为所知也。

释签云天帝释

具云释提桓因又云旃陀罗因陀罗此翻能作又
云因陀罗网因陀罗此云主也网者天帝殿上结
珠之网其网孔相望更为中表互作主伴也又翻
光明具如诸文广分别说。

千眼天

本为人时聪明于一时中思千种义所以于今号
为千眼天也。

舍脂夫

舍脂者天帝妇名也。

婆蹉婆

河西云翻为好严饰昔日好衣布施今得丽服也
梵音又曰娑婆罗也。

婆祛婆
586-A¶ 第 141a 页 X28-0141.png

此云无胜无过超诸天故。

金刚宝顶

此从髻中明珠之名以立号也。

宝幢

亦云胜幢天帝释与阿脩罗战而得胜乃立其幢
名为胜幢也。

当分一音如止观第一记

引毗昙中佛为四王作圣语说四谛二解二不解
又作毗陀语说一解一不解又作梨车语说四王
俱解。

妙玄云道场观

宋朝京师道场寺慧观法师也清河人俗姓崔弱
岁出家咨禀远师什公入关乃之什所访覈异同
研详新旧宋元嘉年中卒年七十一。

会稽基

齐朝山阴法华山慧基法师也吴国钱塘人幼而
神悟师祇洹寺慧义法师基公撰法华疏三卷并
注解诸经春秋八十五。

光宅云

梁朝光宅寺法云法师也光宅者梁武帝潜龙时
宅尝七日七夜放光帝曰非我所居乃舍为寺云
师依法华经立四乘教所谓临门三车教此即权
教也三乘四衢等赐教此则实教也云师姓周义
兴阳羡人生时在草见云气满室因以云为名焉
586-A¶ 第 141b 页 X28-0141.png
七岁出家更名法云奉敕为光宅寺主云师年在
息慈雅尚经术于妙法华研精累思品酌义理始
末昭览乃往幽岩独讲斯经竖石为人松叶为拂
自唱自导兼通难解所以垂名梁代者也尝于一
寺讲散此经忽感天华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于
堂内升空不坠讫讲方去仪同陈郡袁昂云有常
供养僧学法云师日夜发愿望得慧解忽梦一僧
云云公灯明佛时巳讲此经那可卒敌也其夷陵
县渔人于网中得经一卷是泥洹四法品末题云
宋元徽二年王宝胜造奉光宅寺法云师以此勘
之云公年始十岁寺无光宅此乃灵瑞而预彰焉
又梁武帝请云公讲胜鬘经竟夜便大雨即天监
五年冬武帝求雨时也。

释签云志公

姓朱金城人少出家止京师道林寺修习禅慧至
宋太始初乃有神异居止无定饮食无时发长数
寸执一锡杖杖头乃挂剪刀及镜其有神异具诸
传录下文云今果下总结者恐误应云今果下结
也次即是下总结也。

关中

即禹贡雍州之域东自同华略河而北西自坡陇
原会极于北垂尽其地也汉书云汉兴都关中是
也。

鸠摩罗什
586-A¶ 第 141c 页 X28-0141.png

此云童寿丘慈国人至下第三卷补注中委示其
缘丘慈二字正作龟兹。



即竺道生法师也本姓魏钜鹿人生而颖悟值沙
门竺法汰遂改俗归依从师为姓故云竺道生也
后入长安从什公受业乃喟然叹曰夫象以尽意
得意则忘象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于是乃立善
不受报顿悟成佛又著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
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笼罩旧说妙有
渊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恨与夺之声纷然俱起
又六卷泥洹经先至京师生公剖析经理洞入幽
微乃说阐提之人悉当成佛于时大众以为邪说
讥愤滋甚摈而遣之生公乃于众前正容誓曰若
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而彰疠疾若与实
相不违背者愿舍寿时据师子座言竟拂衣而逝
其后涅槃大本至此果云阐提悉有佛性生公知
巳乃卒于世是则生公冥符经说也大唐三藏奘
法师至于西域以华请观音像云若一切众生实
有佛性者惟所散华挂菩萨颈言巳散华乃如其
愿今谓奘师若有生公之知则不应有此祝也傥
祝之不吉将不信乎夫卜者决犹豫定嫌疑不疑
何卜哉易云中心疑者其辞枝奘师非其枝乎然
生公谈阐提有性成佛奘师卜后方信以此二师
比夫天台可同日而语哉古人尚云一阐提无云
586-A¶ 第 142a 页 X28-0142.png
无情无未足可怪其此之谓也山家所立不思议
境于一念中理具三千若依若正无非三谛三佛
性矣又贤首清凉不可复引涅槃中缘了不遍墙
壁非性带权之谈及谬据智论在无情中非佛性
之语乃谓无情无佛性者几许误哉信知天台所
立圆乘古今难及矣。



道融法师也汲郡林虑人十二出家咨禀什师什
师令讲法华什自听之喟然叹曰佛法之兴融其
人也春秋七十四卒于彭城也睿肇二师上文巳
注然而生睿并及严观同学齐名时人评云生睿
发天真严观洼流得慧义彭亨进寇渊于默塞俗
姓寇法名道渊也睿生独彰天真独秀之号者良
以深造天真秀出群士故也。

肇什多附通意

章安曰问古来传译什师命世升堂入室一肇而
巳肇作涅槃论世人玩味卷不释手此复云何答
曰高僧盛德日月在怀既不亲承其门难见然其
作论谈大不存小非三藏也其言不涉界外非别
圆也归宗指极乃是通教之义耳委如涅槃玄义
中辨。

妙玄云祇洹

亦云祇陀又言祇树亦云善多此翻胜氏即波斯
匿王之太子也太子生时父王战而得胜是故云
586-A¶ 第 142b 页 X28-0142.png
也西域记云逝多此云胜林也寺基元属太子须
达买之造寺地基有树太子留之而自舍焉故诸
经云祇树给孤独园也。

毗卢遮那

此云遍一切处也。

释签云矛盾如止观第五记

矛兵器也长二丈建于兵车也盾傍牌也楚人有
卖矛盾者人来买矛即便语云此矛能坏千盾也
人来买盾即便语云此盾能坏千矛也其买矛人
犹在而买盾人又至其买矛人语卖者言还以汝
矛而坏汝盾此则如何卖者无答自相违故。

引央掘经如止观第七记

央掘经云舍卫城北村名萨那婆罗门子名一切
世间现少失其父厥年十二色力人相具足第一
言央掘摩罗者即梵音耳此翻一切世间现也西
域记云鸯窭利摩罗此翻指鬘央掘经第三云云
何名为五所谓彼五根是则声闻乘斯非摩诃衍
所谓彼眼根于诸如来常决定分明见具足无减
修乃至身根四句准眼可知但此四根于第三句
第五字改云闻嗅尝触也恐烦文故略而不引言
彼眼根者即九界也如来常者即佛界也决定分
明者即照权实也具足无减修者即三谛圆备也
眼根既尔馀四亦然也又妙玄云弥楼山者如下
文句补注中辨。
586-A¶ 第 142c 页 X28-0142.png

趣义具如止观第二记具引本文委释

大品云一切法趣一法大论两文共释此句初云
云何菩萨为世间趣故发菩提心菩萨为众生说
色趣空乃至种智为众生故说色非趣非不趣乃
至种智次文云为众生故说一切法趣空无相愿
是趣不过何以故是空无相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初文以能趣为假具历色心乃至种智故知具一
切法即是假也所趣为空非趣非不趣为中次文
以能从所为空是趣不过为假趣不趣不可得为
中次乃况出云一切法趣色色尚不可得云何当
有趣非趣等何以故一切法趣色能所皆假色不
可得一切法亦不可得能所皆空趣不趣不可得
即不住二边正显中道也学吾宗者熟思此文则
于三千三谛具法等义如指诸掌岂可随情不依
圣教而自建立以训人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
追故兹示耳。

破心微尘如止观第三记

宝性论云有神通人见佛法灭以大千经卷藏一
尘中后人破尘而出经卷又华严经如来性品云
譬如有一经卷如大千界所有一切无不记录二
千小千须弥山王乃至色欲皆记其事时有一人
具足天眼见此经卷在一尘内而作是念云何经
卷在一尘内而不饶益一切众生我当方便破尘
出卷佛子如来智慧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为惑所
586-A¶ 第 143a 页 X28-0143.png
覆不见不知如来天眼观巳而云善哉善哉云何
如来在于身中而不觉知我当教彼悟兹圣道令
离颠倒见如来性即令修习八圣道巳见如来性。

增数之相略如止观第六记

止观云一道为药如一行三昧或二道谓定及智
或三谓戒定慧或四谓四念处或五谓五力六念
七觉八正九想十智如是乃至不可称数也辅行
云如增一中亦以增数明人天教故云以此方便
了一法二从二法三从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
之法无不了又大经中亦从二法乃至十法。

犹依南岳通云十如

清凉观师谓南岳思大师三种读此十如者三转
读文自是天台而清凉云思大师者岂非误哉岂
非误哉。

释十法界名约三谛者具如止观第五记

现今印本即第四也止观云法界者三义十数是
能依法界是所依能所合称故言十法界又此十
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滥故言十法界又此十
法一一当体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辅行云初番
十字独呼法界字合呼次番十法字合呼界字独
呼后番十法界三字合呼而此三番初约真谛作
所依释十数是假所依是空以能从所十法皆空
是故此十以空法为界次番约俗谛作隔异释十
法差别名之为界是故十法各有界分后番约中
586-A¶ 第 143b 页 X28-0143.png
道作法界释十法无非真如法界三谛无形俱不
可见然即假法可寄事辨即此假法即空即中空
中二体二无二也心性不动假立中名亡泯三千
假立空称虽亡而存假立假号以至广说具在止
观辅行记中不能委引然则三千三谛之义不思
议境其旨微妙浅智奚知世人诤计由来未息余
虽不敏尝撰三千论诠辨其义于兹欲言诚难备
矣慈恩但立二谛不许三谛者得不违于诸经论
乎下文云前二十行重颂广略等者恐误准文句
中初十七行半颂长行后三行半略开三显一动
执生疑又云广略二叹者亦误应云双叹双释。

央掘经中如来说偈

第二卷中佛说偈言汝来央掘摩出家受三归央
掘摩罗说偈答言此乘是大乘说名无碍智乃至
第三卷初从一法至十法偈毕佛云善哉央掘摩
罗即成沙门稽首佛足成阿罗汉准央掘经央掘
摩罗弹诃人天二乘菩萨以至文殊师利毕尔时
如来显示其本云南方去此六十二恒河沙刹土
国名一切宝庄严佛名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
如来应正等觉在世教化无有二乘纯一大乘今
央掘摩罗即彼佛也文殊师利乃是北方欢喜世
界欢喜藏摩尼宝积佛也是故当知诸佛境界不
可思议。

阇王
586-A¶ 第 143c 页 X28-0143.png

具云阿阇世此云未生怨也。

如善相师具如止观孙刘曹等第五记

孙即孙权也字仲谋坚之子策之弟方颐大口目
有精光据吴中年七十一在位三十一年刘即刘
备也字玄德曹即曹橾也字孟德刘据西蜀曹据
魏都汉末三人俱诣相师相者乃云孙刘有社稷
之相曹公不蒙相者所记曹公知相者之不逮也
乃褰衣以示之相者见巳举声大哭天下鼎峙四
海三分百姓荼毒荼苦菜也此乃引事以證先现
之相耳。

瞿伽离

宝积经云俱迦利此翻恶时者。

修性善恶如止观第五

广如辅行具明修恶性恶学者知之今不委引。

习续不断者自分因也俱舍名为同类因具如止观
第八业境中

止观第九云习名习续自分种子后念心起习续
于前前念为因后念为果也俱舍名为同类因者
第六云能作及俱有同类与相应遍行并异熟许
因唯六种同类因者谓相似法与相似法为同类
因如善五蕴与善五蕴染污与染污无记与无记
如是展转相望为同类因馀之五因如俱舍中今
不具录又复应知报因报果就异世明之前习因
习果皆名报因此因牵来世果受五道身即是报
586-A¶ 第 144a 页 X28-0144.png
果数人云报得雀鸽身是报果多淫是习果论人
云鸽身多淫皆是报果淫由贪生贪是习果请将
今文子细对当。

二乘既不生则无后报者中含二十七具如止观第
五记

止观第四明二乘十如中云既后有田中不生故
无如是报辅行消释不引中含之文今所指者良
以义同中含之文故也曾捡中含彼梵行经中云
云何知业有报谓或有业黑有黑报有业白有白
报有业黑白黑白报有业不黑不白无报业业尽
是谓知业有报也不黑不白无报者即二乘也辅
行之中但引大经及以论文具在于彼又如五分
律二十一云佛将耆域往于冢间示五人髑髅耆
域遍叩而白佛言第一者生地狱中第二者生畜
生中第三者生饿鬼中第四者生人中第五者生
天上佛言皆如汝说又以一髑髅示之耆域三叩
不知所生而白佛言我今不知此人生处佛告耆
域此是罗汉髑髅无生处故当知此亦一乘无报
之文也。

因缘如止观第五文

止观云智慧庄严为因福德庄严为缘因缘有逆
顺顺生死者有漏业为因爱取等为缘逆生死者
以无漏正慧为因行行为缘俱损生破惑顺界外
生死亦以无漏慧为因无明等为缘若逆生死即
586-A¶ 第 144b 页 X28-0144.png
以中道慧为因万行为缘俱损变易生死因缘既
尔馀者逆顺准此可知。

亦合云发三菩提弘誓之心具如止观第一卷

即五略中第一发大心等文也文多今不录之。

摄大乘云因缘生死等如止观第七记

摄大乘论师立七种生死一流来生死是迷真之
始二反出生死是背妄之初三分段生死谓三界
果报四方便生死谓入灭二乘五因缘生死谓初
地巳上六有后生死谓第十地十无后生死谓等
觉。

如大璎珞慧眼菩萨问文殊具如止观第五记

彼经第八慧眼菩萨问文殊言如来相好为有报
邪无报邪文殊答言如来色身有报法身无报慧
眼问曰贪欲内心净获大果六度之法非无相报
云何而得成法身邪文殊答言如来法身有邪无
邪慧眼曰色身是有法身是无如我观察如来身
者非报非无报据此应以四句分别谓色有报法
无报事亦报亦无报理非报非无报故不应以无
报而为定也。

下无升见上

俱舍十一云离通力依他下无升见上论曰三十
三天由自通力能从本处升夜摩天或依他谓得
通者及上天众接往夜摩所馀诸天升上例尔若
来若至下见上天然下眼不能睹上界上地良由
586-A¶ 第 144c 页 X28-0144.png
非其境界故也又云贤圣集者西方贤圣所集具
在下藏之末也下文又云增一等者迦叶问云增
一阿含独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馀四阿含亦出
生乎阿难报言且置迦叶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
具佛法等馀如今文所引又下文云次破古者应
云初文又二初正叙次破古也。

心法本妙如止观(云云)重释如虚空如止观(云云)
玄云借三种譬如止观(云云)释签云若理若修若结
若譬等

巳上四节所指之文并是一家微妙大义皆须得
旨广如止观不思议境岂可以而具之哉是故学
者人于兹委示使圣人之道冷然可见矣。

净名满中云说法等具如净名疏止观第一记略释

维摩略疏云不有不无中道法也凡夫有二乘无
菩萨正观中道方等为诸菩萨多说中道是故云
也辅行云不有不无义通四教简三存圆以因缘
故诸法生者略疏云叹说法缘起之用也顺界内
无明因缘则二苦集生欲灭此故则有道灭界外
准此始坐佛树力降魔者坐此成佛故曰佛树亦
云元吉又云菩提初成道时诣此树坐其菩提树
茎黄白枝叶青润秋冬不凋如来灭度日其叶顿
落魔恐成佛化我眷属先遣三女八十亿兵菩萨
降之是故云也得甘露灭觉道成者见四谛理名
得甘露正习俱尽故云灭也知常无常数及非数
586-A¶ 第 145a 页 X28-0145.png
力无畏等名觉道成也。

妙玄云波罗柰

亦云波罗柰又云婆罗痆斯此云江绕城也。

尸城

具存应云拘尸那竭此云角城有三角故也又云
[(并-拱)/(冓-冉)/衣]位城或云茅城或云仙人城又以名国故云拘
尸那国矣。

五众生灭

涅槃释文十七云五众即五阴也生灭即无常也。

释签云若委释三假具如止观第五记

一因成假二相续假三相待假法尘对意根生一
念心起即因成假前念后念次第不断即相续假
待馀无心知有此心即相待假当知此三约心而
明也若约色明三假者先世行业托生父母得有
此身即因成假从胎相续迄于皓首即相续假以
此之身待于不身即相待假又约依报亦具三假
如四微成柱即是因成时节改变相续不断即是
相续以此之柱待馀长短即是相待此之三假小
乘名为随事大乘名为随理思之可见。

寰中如止观第一记

一字误也文在第六王者封畿之内名为寰也今
亦如是法界为域法王所都法王无偏理性无外
受化契理名悟寰中若作此环如庄子注以圆环
内空体无际名为环中。
586-A¶ 第 145b 页 X28-0145.png

三仙二天如止观第十记

一迦毗罗此云黄头头如金色二优楼僧祛此云
休留仙三勒沙婆此云苦行此即三仙也一摩醯
首罗此云大自在天二毗纽亦云韦纽亦云韦糅
此云遍胜亦云遍净又云遍闷此即二天也。

二十五谛如止观第十记

一冥初生觉亦云世性谓世间众生由冥初而有
即世间本性从此生觉即是中阴识也次则从觉
生我心此是我慢之我非神我之我也又从我心
生五尘五尘生五大谓四大及空尘细大从五大
生十一根谓眼等根能觉知故名五知根手足口
大小遗根能有用名五业根心能平等合前为十
一根也一冥谛二生觉三我心馀有二十一合二
十四谛此二十四谛即是我所皆依神我名为主
谛成二十五也准涅槃释文言二十五者其实性
生二十四法能所合辨是故云二十五也释文之
中又以百论二十五谛与涅槃经辨别不同如彼
委说今不烦引。

十二牵连

增一四十云佛看比丘病巳因责诸比丘曰汝为
何事故出家为畏王事邪为舍十二牵连邪三世
系续故云牵连玄义中云有河洄澓等文出涅槃
第三十卷释签谓之引璎珞者更请捡之上文所
言诸邪计中且举初计者玄中自云非自在等等
586-A¶ 第 145c 页 X28-0145.png
即等下世性无因故知不独且举初计又上文中
此正下正释释中为二恐多一个释字又上文立
义云始从无明终至实际为六种者其实须从十
如至实际也又上文释签云智云导行者应云行
云导行也上下文中请细详度其间讹赚可以见
者不复点出也。

犍度

此云法聚。

略果及略因由中可比二如止观第三记

俱舍第九有此文也此二句上更有二句其二句
云三烦恼二业七事亦名果释曰无明爱取此三
以烦恼为性行有此二以业为性识等五生老死
二共成七此七以事为性良由惑业等五所依七
事者也何故中际广说因果开事为五惑为二也
后际略果事但有二也前际略因惑唯一也由中
际广可以比度前后二际也。

妙玄云歌逻罗

此云和合又凝滑父母不净和合如蜜凝滑如酪
此是初七日之相也。

阿浮陀

亦云頞部陀此翻为疱结此是二七日于凝酪上
生一疱结也。

卑尸

亦云闭尸又云闭手此翻肉团此是三七日成其
586-A¶ 第 146a 页 X28-0146.png
肉聚也若男则上阔下狭若女则上狭下阔。

伽那

此云硬肉状如温石即四七日之相也。

波罗奢诃

即五疱开张之相也乃至三十八七日玄义不能
具说是故略云如是等也。

释签云俱舍亦云连缚等四刹那是其一也如止观
第七记

第八记云俱舍婆沙具有四种十二因缘一刹那
二连缚三分位四远续后三只是三世因缘以约
能顺生后等受故开三耳若欲释此名义具如止
观补注之中俱舍十二云百二十刹那为怛刹那
量腊缚此六十此三十须臾奘师西国传云刹那
此云一念怛刹那此云一瞬须臾即俄顷之时耳
又刹那者如壮士一疾弹指之时巳有六十五刹
那焉。

薄拘罗

此云善容或伟形功德论云毗婆尸佛时有长者
请佛及僧九十日中四事供养有一比丘来求乞
药长者问云何所患苦答云头痛时长者言此必
隔上有水仰攻其头于时即以呵梨勒果施此比
丘比丘服巳病即除差是时长者即今薄拘罗也。

大经十四增数文同

大经云或为众生说一因缘所谓一切有为之法
586-A¶ 第 146b 页 X28-0146.png
或说二种所谓因果或说三种烦恼业苦或说四
种无明诸行生及老死或说五种受之与爱取有
及生或说六种三世因果或说七种识与名色六
入触受及以爱取或说八种除无明行及生老死
或说九种除于无明及以行识或说十一但除于
生或时具说十二因缘次文云欲界十二等者大
经二十五云一切众生虽有如是十二因缘或有
未具如歌罗逻时死则无十二从生乃至老死得
具十二色界众生无三种受三种触三种爱无有
老死亦得名为具足十二无色众生无色乃至无
有老死亦得名为具足十二。

毗婆阇婆提

此云分别论也。

育多婆提

此云相应论也又下文云无华无果谓无学者应
云无馀也亦应更云少华有果谓学人无华有果
谓有馀也。

妙玄云诸论

即地论摄论等也。

阿梨耶

此云藏识也。

破此如止观

即不思议境引地摄师而推破者也。

释签云四句求梦具如止观第五文
586-A¶ 第 146c 页 X28-0146.png

为依心故有梦依眠有梦心眠合故有梦离心眠
故有梦邪当知作此四句求梦既皆叵得以四句
推心法亦然也。

三种意生身如止观第三记

楞伽经云一入三昧乐意成身亦云正受即三四
五地心寂不动也二觉法自性意成身即八地中
普入佛刹也三种类无作意成身即了佛證法也
成之与生并从果说此约通教及以接别竖判次
位故也今山门家作意生故名为意生今家玄文
并云在前三教者以通诸教释义故也。

天台三大部补注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