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止观悬叙¶
止观悬叙¶ 第 84b 页
读教记卷第十五
天台沙门 法照

* 止观悬叙

** 提纲

「圆顿止观吾祖说巳心中所行法门寂巨散于太虚
烁群昏而独耀其救世明道之书乎众生无始背觉
合尘六趣相环唯昏与散佛世尊哀而极之辟六妙
门随其悟入则妙止妙观介乎其间矣去佛逾远空
有并作暗禅者多增上慢文字者推功圣人于是圆
顿止观晦而不明莫逃算数之讥未尽即具之旨唯
吾智者顿悟法华融万境于一心荡神灵于幽极不
涉思惟不容拟议同声自尔相应同气自尔相求章
安曰止观明静前代未闻者以此止观妙法也无得
而名焉对散曰止对昏曰观方止方观未尝昏未尝
散也因相待以成法即绝待而照本譬犹阿伽陀药
不得巳而用之病去药亡医亦不立又何止观明静
云乎哉夫止观者高上者高上卑劣者卑劣包罗凡
圣盘礡古今情尘净而日丽长空智眼明而月沉寒
水吾佛以此传之迦叶西天二十三传而之师子尊
者洎乎东传震旦讫归于我天台涌出自巳光明普
照大千世界非灵山再来孰能与于此然圣贤间出
以心传心传者是谁心是何物噫止观之道不可得
而传耶果不可传何谓受莂于定光止观可传也如
其可传何谓我行无师保传不传余不得而知诸人
止观悬叙¶ 第 84c 页 X28-0084.png
试定当看。」

** 定境

「定境用观一家要宗必先详于解行之文解行详则
境观明矣止观一部其要在乎解之与行解则圆解
诸法本真行则立行定境用观第五文云前六重依
修多罗以开妙解今依妙解以立妙行此解行之分
也余尝断曰开妙解于定境之前用妙观于定境之
后故知定境用观尽在立行文中与开解文了不相
涉荆溪义例十不二门大槩同然皆先开解而后立
行也立行有二先定境后用观定境者何立阴是也
若不立阴妙观就何处用妙境就何处显故四明十
义书云定境修观乃是止观一部纲格进道要宗辅
行于阴入境文分两段谓先重明阴境即于三科内
唯取识心去尺就寸文也次明修观即十法成乘文
也山外之失可知矣近代有谓定境之后方用妙解
盖不究此解行之文如其说则定境在先开解在后
矣又有谓先以不思议观观不思议境为初重能所
却合不思议境不思议观而观于阴为次重能所盖
亦不究定境修观之文如其说则修观在前定境在
后矣颠倒错谬盖不足评今所评者拣境云尔拣境
者阴妄心也拣定现前一念妄阴即就此阴观具三
千三千即一念一念即三千不纵不横不前不后如
水之八德时则阴境转为不思议境矣不思议境境
即是观两重能所历历分明若十境十乘色心开合
止观悬叙¶ 第 85a 页 X28-0085.png
法尘四类宗计异同具在本文兹得以略止观曰然
界内外一切阴入皆由心造佛告比丘一法摄一切
法所谓心是论云一切世间中但有名与色若欲如
实观但当观名色心是惑本其义如是若欲观察如
伐树得根如灸病得穴今当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置
色等四阴但观识阴识阴者心是也辅行科此今当
去丈就尺等文为尅示境体释此文竟乃料拣云问
五识五意识及第六识并能生于受等三心何等识
心及所生三心是今观境答五识五意识定是今境
未属烦恼在无记故于第六中取能招报者仍须发
得乃属烦恼境馀之分别方属今境然此料拣文说
者不一有云界入无归有云识名通漫有云二宗王
数同异有云通将阴境对烦恼境拣今皆不用当知
端坐观阴自有三节一尅示境体即今拣境文是二
历馀一心三例馀阴入在下破遍文末辅行既云尅
示境体四明十义书指此为总无明心可玩绎体之
一字与总之一字余尝曰是相须拣是体须观记主
以识体多含故精拣至于无可拣定境的切矣此栋
境文乃与历馀一心并烦恼境对辨至下历馀一心
文却对此拣境与烦恼境辨也今释料拣文问五识
五意识及第六识并能生于受等三心何等识心及
所生三心是今观境观字平声此约识相问也答云
五识五意识定是今境既不复言所生三心则约识
体答也未属烦恼此是烦恼非烦恼境也在无记故
止观悬叙¶ 第 85b 页 X28-0085.png
报阴无记也此五识五意识对现行烦恼拣示今境
尚未属现行烦恼则不与发得隆重烦恼境辨矣又
云于第六中取能招报者仍须发得乃属烦恼境馀
之分别方属今境此对烦恼境拣示今境既取能招
报须发得者为烦恼境则能招报现行烦恼属历馀
一心矣然此一文自有二义故四明指要钞云辅行
又拣能招报心及以发得属于下境下境之言以历
馀一心与烦恼境并属于下也近代诸师皆以在无
记故一节文为通将阴境对烦恼境拣以于第六中
取能招报以下至馀之分别方属今境为的示所观
今诘之问文是今观境答文先以五识五意识拣示
今境次于第六识拣示今境凡问答中三言今境的
指心体何上下之违戾耶此拣境说也其次用观。」

** 不思议境

「世尊三昧安详起师悟药王精进时灵鹫山中人未
散不因南岳有谁知好境界此境非思量分别之所
能解吾祖智者不得巳而强名之则曰一观心是不
思议境秖此一言阴心破矣秖此一言能所忘矣忘
能所故从境受名对所破阴名为能观对不思议观
名不思议境破惑證中名所显理虽有三名唯一实
相荆溪云指的妙境出自法华所谓诸法实相实相
必诸法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又依
大经及以大论立三世间是为三千是为三谛修此
观者其相云何秖一念心具足十界百界千如依报
止观悬叙¶ 第 85c 页 X28-0085.png
假名亦复如是故云介尔有心三千具足如八相迁
物物在相前亦不被迁相在物前亦不被迁秖物论
相迁秖相迁论物如如意珠穰穰雨宝如三毒心心
相遍布如彼梦事梦境宛然则是一心一切心一法
一切法一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刹中一切尘一一身
土莫不然是故观者无差别互即互具互泯互融如
是观时是名正观是名观具具即是假假即空中一
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三千皆空也一假一切
假无空无中而不假三千皆假也一中一切中无空
无假而不中三千皆中也辅行云今欲修观但观理
具俱破俱立俱是法界若夫三道三德十种三法乃
至百千万亿三法岂逾于此彻因彻果该自该他摄
正摄依遍事遍理是为不思议境然曰观心者无别
有心即是前定境所谓识阴者心是也之心无别心
也此不思议境是伐树之斧灸病之火舍檐之法破
贼之将略则三观广则十乘只一十乘三根统被上
根一观直入体境含诸十乘备矣中根加行鲠痛自
他或二或三极至于七历位安忍离于法爱下根障
重尤当进修阴境既然诸境例尔五略十广皆不思
议然此境相语不顿舒故有理性修德化他三境之
别要而言之照一心理具之谓性观理具无性之谓
修解无性而说之谓化他自然之理也非相生也非
相含也故日用中烧香礼拜弹指散华开讲坐禅著
衣吃饭皆不思议境之全分或谓性德境不通修或
止观悬叙¶ 第 86a 页 X28-0086.png
谓修德境推四性属事或谓性德境对理造馀二对
事造备在章门非此可既诸人会么修具即性具秋
晓天台路性具修亦忘锦衣行故乡。」

* 止观(一)

** 祖承

「止观(一)(一)行人若闻付法藏则识宗元(云云)付法藏人
始迦叶终师子二十三人末田地与商那同时取之
则二十四人诸师皆金口所记并是圣人能多利益
(云云)闻法之要功德若此佛为此益付法藏也。

辅行(一上)(五)若不先指如来大圣无由列于二十三祖
若不列二十三祖无由指于第十三师若不指于第
十三师无由信于衡崖台岳(云云)如来依理随机立
名像末四依弘宣佛化受化禀教须讨根源若迷于
根源则增上滥乎真證若香流失绪则邪说混于大
乘由是而知台衡慧文宗于龙树二十三圣继踵坚
林实有由也良可信也。

辅行(一上)(十二)金口者此是如来黄金色身口业所记问
曰此诸尊者为何位行答准四依位初依属凡不得
名圣传中既不的判其位而云并是圣人故多是第
四依人亦可通于第三第二(云云)闻法既有如是深
益故佛付法令至后世展转闻之致使龙树之后妙
观斯在良由于此。

付法藏因缘经(飞字函第六卷后魏吉叉迦夜共昙曜译)今略依经示图
止观辅行所引同。
止观悬叙¶ 第 86b 页 X28-0086.png



法藏经云我灭度后乃有二十四尊者出现于世流
传我法。

阿难所问经我入涅槃大迦叶当与分别与比丘比
丘尼作大依止如我无异迦叶传阿难阿难传末田
地田地传商那和修修传优波鞠多。

阿含经我灭度后一百年间长者末田提出兴于世
止观悬叙¶ 第 86c 页 X28-0086.png
涅槃疏(五)(十九)佛虽正人其佛出后故不作如来之像
四果非正人谓四果是真福田化道易行宜作此像
(云云)今取一涂即是四依为四果像(云云)旧明四依
位不同(云云)今约地前未断别惑是初依地上断别
惑作三依是别义约十信是初依三十心十地断别
惑作三依者是圆义就圆义更作通别通者四十心
共作四依别者十信是初依初住至六住是第二依
七住至九住是第三依十住是第四依。

指归钞(七)(二十六)以大斥小故云非正既在灭后(云云)
若作佛形便滥佛出。

妙玄(十一)(五)五品六根为初依十住为二依十行十向
为三依十地等觉为四依。

达摩多罗禅经(图字函东晋佛陁跋陁罗译)佛灭度后尊者大迦
叶尊者阿难尊者末田地尊者舍那婆斯尊者优波
崛尊者婆须蜜尊者僧伽罗叉尊者达摩多罗乃至
尊者不若蜜多罗诸持法者以此慧灯次第传授。」

【疑者云章安于止观中明祖承者何曰玄句释经
附经立观取信彰明若止观说巳心所悟传授机
缘预防暗證离其邪说故须明也辅行之文甚显
又疑今论祖承传圆顿大法而鞠多诸祖自證小
果者何也曰准荆溪料拣意谓涅槃长寿品迦叶
菩萨问佛以四依品答明列四果以为四依第四
依人名阿罗汉住第十地经中四依既是佛后弘
法之人正是二十四祖是故即用四依判位乃知
止观悬叙¶ 第 87a 页 X28-0087.png
金口诸师皆破无明大乘圆人云證四果盖以四
依为四果也疏云四依为四果像(五)(十九)孤山云列
诸祖预承佛记位在四依内契大乘外现小像四
果是真福田故二十四祖多言證果也又疑禅宗
更加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罗菩提达磨为
二十八祖而道原传灯录智炬宝林传嵩师正宗
记共赞之又有定祖图序云原夫菩提达磨实佛
氏之二十八祖也与夫大迦叶乃释迦如来直下
相承者也吾佛以正法要为一大教之宗以密传
授为一大教之祖乃至其始乱吾祖宗荧惑天下
学者莫若乎付法藏传正其宗祖断万世之诤者
莫若乎禅经禅经之出乃先乎付法藏传六十二
载始终备载二十八祖巳见于晋世矣付法藏传
乃真君废教之后但谓二十四祖方见魏之时耳
又传灯诸祖之前列七佛相承付法有偈及释迦
拈华迦叶微笑等其说与今相反云何曰明心彻
悟彼此有人立祖判经未敢闻命圭峰有云禅是
佛心教是佛口心口之法定相违耶但宗承无识
之辈妄加四祖反有破斥付法藏传以为谬妄(文)
由是而知二十八祖西天记之说非圭峰制作明
矣今以四义评道原诸说一立祖无据若付法藏
传立二十四祖乃西土圣贤所记凡经三译是今
的据禅宗二十八祖有何凭据若嵩师云禅经始
终备载二十八祖今检禅经只有九尊者耳何故
止观悬叙¶ 第 87b 页 X28-0087.png
妄指数多况名字多不全同前后有异如何影射
二不究年代或云达磨是西土人到此亲说安别
求据而又不本传灯宝林传专据禅经影带达摩
多罗转作菩提达磨谓是西土二十八祖出于禅
经且禅经译在姚秦之世当东晋隆安年中中间
涉宋与齐至梁普通八年达磨方到后魏孝文帝
太和十九年十月五日归寂通涉一百馀载岂有
魏末示灭先载晋译经中若云达磨寿长未入灭
者既未入灭不应立为祖师纵使寿长不应近二
百年也三谤七佛偈经中多明七佛者欲使取信
易明即非佛佛以法相付若诸佛付法各付机缘
况此七佛乃空劫前三佛成劫后四佛时劫隔远
何尝相见付法耶如释迦何尝亲见弥勒设有授
记之说自受于然灯且非受迦叶佛记又况七佛
付法之偈出何经论耶四妄立拈华且释迦拈华
迦叶微笑付法偈颂且无所出既无所据妄生疣
赘耳。】

「涅槃(一)(十七)诸佛世界诸大菩萨悉来集会及阎浮
提一切大众亦悉来集唯除尊者摩阿迦叶诃难二众
涅槃疏(一)(廿一)拣出二众者有事有显事者迦叶入灭
定定力所持故不来阿难为魔所罥故不来有所显
者迦叶为显不舍细戒故迦叶最长子方持佛法佛
若临灭应赦细戒(云云)又为外道所讥师所制戒灭
后皆舍迦叶若来宁得执正此事阿难为显最后佛
止观悬叙¶ 第 87c 页 X28-0087.png
称叹付嘱(云云)问佛令舍细戒迦叶不许师弟相拒
何也答不然佛为利根随有利益迦叶为钝根还令
如故故非违拒。

西域记(九疑字函)当来慈氏世尊之兴世也三会说法之
后馀有无量憍慢众生将登此山至迦叶所慈氏弹
指山峰自开彼诸众生既见迦叶便舍憍慢时大迦
叶授衣致辞礼敬巳毕身升虚空示诸神变化火焚
身遂入寂灭。

涅槃经(三)(一)若以法宝付嘱阿难及诸比丘不得久住
何以故一切声闻及大迦叶悉当无常如彼老人受
他寄物是故应以无上佛法付诸菩萨以诸菩萨善
能问答如是法宝则得久住。

涅槃疏(三)(二十二)佛酬其请新故言所有正法悉付迦
叶如来缘谢故去迦叶机兴故付内同佛德外委大
臣秉正法教乃指圆伊而作依止酬其所请此中为
学新伊者故故言法付迦叶下文为不学新伊者故
故言迦叶无常不堪付嘱各各为缘。

指归钞(五)(十二)各各为缘者此赞后斥各为机缘迦叶
大行始终无异所以斥为无常者此乃寄高训下令
舍偏入圆。」

【祖承付法正在法华开显迦叶领解时也故迦叶
叙云今法王大宝自然而至如佛子所应得者皆
巳得之具如药草喻品述成之文涅槃第二卷云
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我悉巳付摩诃大迦叶可看
止观悬叙¶ 第 88a 页 X28-0088.png
巳之一字则知在法华明矣或谓付法在涅槃者
迦叶既不曾在会何所付耶若尔付法传云化缘
将毕垂当灭度告大弟子摩诃迦叶如我今者将
般涅槃以此深法用嘱累汝汝当于后敬顺我意
广宣流布无令断绝迦叶白言善哉受教何也曰
此乃灭后作传者备叙法华中始末事耳。】

「止观(一)(二)智者师事南岳(云云)南岳事慧文禅师(云云)文师
用心一依释论论是龙树所说付法藏中第十三师
智者观心论云归命龙树师验知龙树是高祖师也
辅行(一上)(十三)金口祖承从前向后今师祖承从后向前
者为指文师以承龙树文便故也(云云)言高祖者若
以智者所指应以南岳为父师慧文为祖师龙树为
曾祖师(云云)是则章安望于龙树方为高祖耳(云云)
今家亦以龙树为始是故智者指为高祖。


止观悬叙¶ 第 88b 页 X28-0088.png



【北峰师曰吾佛出世普化群生随机饶益宜大说
大宜小说小循循善诱调停成熟咸得成佛不令
一人独得灭度谓何禅宗只度一种大机而小机
不度果如此则佛说大小经论何为若佛为普度
机缘所以说大小法则汝传弘佛法但接大机岂
尽佛意今天台示佛化意前则随机普被后则咸
会佛乘同安秘藏无复小乘二三差别如来化缘
既息法付诸祖既经开显咸悟大乘并修圆顿若
无助道正行难成故须正助相扶自他兼被大小
通传无有剩法所以大师云始鹿苑中鹫头后鹤
林法付大迦叶记主云既成道巳说必托处故略
举此始中终三以法验證以处显法即所传之法
正指于斯又义例云虽依法华咸归一实末代根
钝若无扶助则正行倾覆正助相添方能远运佛
化尚以涅槃为寿况末代修行非助不前故扶律
止观悬叙¶ 第 88c 页 X28-0088.png
谈常以显实相(文)又复佛世机缘值圣犹尚住小
各执一门况末代根性宁唯一种诸祖既知法华
开显世智偏行无非佛因故随机弘阐宜大说大
宜小说小随其修證一一点示无非实相虽随根
所用不同既知实相悉是圆机不名偏小所以三
种止观或渐或顿或不定归戒禅定无漏慈悲应
是定散偏小不舍一法皆是大乘无非实相尽成
佛果乃知教家收机备足故梁氏论云天台大师
赞龙树之遗编从南岳之妙解用三种止观成一
事因缘括万法于一心开十乘于八教戒定慧之
说空假中之观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于是教无遗
法法无弃人人无废心心无择行行有所證證有
其宗大师教门所以为盛自智者传法五世至今
湛然大师中兴其道为予言之如此故录之以系
于篇(文)自馀异论邪说得以略之。】

** 鹤林

「辅行(一上)(八)鹤林者在拘尸城阿夷罗跋提河边树有
四双复云双树四方各双故名为双又云根分上合
故名为双佛于中间而般涅槃涅槃之时其林变白
犹如白鹤因名鹤林(云云)

辅行(七上)(十一)方面皆悉一枯一荣荣喻于常等枯喻无
常等如来于中北首而卧入般涅槃表非枯荣(云云)
入涅槃巳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亦合为一
二合皆悉垂覆如来其树惨然皆悉变白(云云)言北
止观悬叙¶ 第 89a 页 X28-0089.png
首者增一阿含云表于佛法久住北天长含第四云
佛告阿难安我头南首面向北则使佛法久住北天
机见不同不须和会(云云)

辅行(七上)(十七)尔时师子吼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比丘
能庄严娑罗双树佛举六人及以如来六人在因如
来居果因果俱得庄严之名因果始终四德具足所
表义显故云庄严因六人者(云云)师子吼言如我解
佛所说义者阿难比丘即其人也得净天眼指阿那
律少欲知足指大迦叶无诤空行指须菩提善修神
通指目犍连得大智慧指舍利弗于一一人广如阿
难后举果人云(云云)师子吼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
唯有如来乃能庄严娑罗双树(云云)前之六人虽曰
多闻乃至大智要必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巳于
法华得闻记巳非不能说但不及果人故云如来最
能庄严。」

【大经六人能说佛性證大涅槃为庄严故记主曰
因果始终四德具足所表义显故云庄严或曰法
华授记八部四众因身子同解即双树义显问身
子不忍见佛涅槃故先入灭何故涅槃疏(十四)(二十二)
引大经云身子见佛涅槃不忧常住不喜须知附
小与开显义异。】

** 传观

「止观(一)(三)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巳心中所行法门。

辅行(一上)(十二)言说巳心中所行法者即章安密从大师
止观悬叙¶ 第 89b 页 X28-0089.png
得所行之法也故举所行以显所传若传而不习有
言无行将何以辨所传不空故知所传即巳所行亦
令后代行弗违言所以一部并为行相(云云)故应信
此即是所传故遗嘱云止观不须传授私记时为人
说私记即指章安所记十卷是也嘱意正言面授意
多不周私记言旨全备。

止观(一)(三)天台传南岳三种止观一渐次二不定三圆
顿皆是大乘俱缘实相同名止观渐则初浅后深如
彼梯隥不定前后更互如金刚宝置之日中圆顿初
后不二如通者腾空为三根性说三法门引三譬喻
辅行(一上)(十六)天台去别释所传之法即此所传是向所
(云云)为三根等者此三止观对根不同事虽差殊
因缘顿理离圆教外无别根性当知此三并依圆理
分此三行名三根性是故渐次不同于别或一日一
月一生修之可获(云云)故知此三知圆理同而行相
少别当知南岳唯授天台圆顿之理约行须以渐不
定助问南岳大师知四教否答南岳委知而不细判
(云云)又此四教非始南岳慧文禅师既依大论大论
释经经明三教当知此教传来久矣至天台来分别
始盛(云云)是故三观总摄四教又此三止观名字虽
似八教中三其相永别彼八教中指华严为顿鹿苑
去为渐不定寄在前四味中。

妙玄(十)(十六)一圆顿观从初发心即观实相(云云)二渐
次观从初发心为圆极故修阿那波那十二门禅(云
止观悬叙¶ 第 89c 页 X28-0089.png
云)不定观者从过去佛深种善根今修證十二门豁
然开悟得无生忍(云云)

释签(十)(二十)此三观中顿观一种全同止观渐及不定
少分不同渐初不云先修归戒(云云)不定但寄渐次
论发不定若彼止观但论从师所受修行不定故彼
文云或渐或顿或止或观既云天台传于南岳不可
从师得于所发是故不同此约昔闻今随修观所发
不定(云云)故彼三种初皆知圆。」

【一家传心之要非章安莫能叙出非荆溪莫能发
明故举所行以显所传或问天台传南岳三种止
观的在何时曰智者初见南岳便示普贤道场为
说四安乐行岂非于大苏时授三种止观修行之
法若谓智者巳證悟了方授则观法无用矣然约
理唯一约行有三以由南岳悟法华顿理理虽一
种行相宜以渐不定助故成三种止观也疑者云
渐次止观解顿行渐与涅槃前三解圆行渐同异
云何曰教则部别不同行乃因果俱异何者彼通
三教因人行之今唯圆人所行因异也彼通證小
果如须跋闻常證小今唯證大果异也部别不同
可知矣若妙玄三名具如释签若化仪三名固不
须辨孤山谓传教不传观殊昧斯旨辅行云若不
示人境观不任依止。】

** 无情佛性

「止观(一)(四)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止观悬叙¶ 第 90a 页 X28-0090.png

辅行(一上)(二十)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
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云云)自山家教门所明
中道唯有二义一离断常属前二教二者佛性属后
二教于佛性中教分权实故有即离今从即义故云
色香无非中道此色香等世人咸谓以为无情然亦
共许色香中道无情佛性惑耳惊心今且以十义评
之使于理不惑馀则例知(云云)

涅槃经(率字函三十七卷)迦叶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众生
佛性犹如虚空云何名为犹如虚空耶善男子虚空
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亦尔(云云)无有三
世犹如虚空善男子虚空无故非内非外佛性常故
非内非外故说佛性犹如虚空善男子如世间中无
挂碍处名为虚空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巳
于一佛法无有挂碍故言佛性犹如虚空(疏科云初明佛性同
虚空)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佛性涅槃非三世摄
而名为有虚空亦非三世摄何故不得名为有耶佛
言善男子为非涅槃名为涅槃为非如来名为如来
为非佛性名为佛性云何名为非涅槃耶所谓一切
烦恼有为之法(云云)非如来者为一阐提至辟支佛
(云云)非佛性者所谓一切墙壁瓦石无情之物(云云
疏科云二明佛性异虚空)金錍(云云)。」

【凡诸释义皆以立宗为正破古为旁辅行因释圆
顿止观色香中道之文故正明观道旁破清凉金
錍亦然故四明云正为显圆妄染即佛性旁遮偏
止观悬叙¶ 第 90b 页 X28-0090.png
指清净真如然无情佛性出自涅槃如来被机有
权有实佛性之旨有进有否实而言之三佛皆遍
三因亦遍从权而说三佛皆局三因亦局若带权
说实之文则但说实教正遍对实说权则权教缘
了不遍是知涅槃只一佛性之言在佛则为实教
正因在迦叶则为权教缘了故章安科众生佛性
犹如虚空云佛性同虚空义科如来佛性涅槃是
有云佛性异虚空义清凉诸师唯知如来法身体
遍而不知众生正因体遍故使惑果事而迷因理
是为迷名而不知义也。】

** 置毒

「止观(一)(五)又云置毒乳中乳即杀人乃至置毒醍醐醍
醐杀人此證不定也。

辅行(一上)(二十七)云云。

妙玄(五)(十八)行人心行譬之如乳实相智譬之以毒毒
有殒命之能此智有破无明之力久远劫来说实相
毒置于凡夫心乳毒慧开发不可为定或于初味发
或于后味发不得次第往判故言置毒乳中乃至醍
醐遍在五味中悉有杀义。

辅行(三下)(三十一)大经二十七狮子吼难云众生之身六
道差别云何而言佛性是一佛言譬如有人置毒乳
中乃至醍醐皆悉有毒乳不名酪乃至醍醐名字虽
变毒味不失若服醍醐亦能杀人实不置毒于醍醐
中佛性亦尔虽遍五道受别异身而是佛性常一不
止观悬叙¶ 第 90c 页 X28-0090.png
变。」

【置毒唯置凡夫心乳若止观通五时置者乃是以
发验置当知置毒之用全约如来悬鉴故释签(六)(十)
若不探颐当时入位随闻远近多少生熟行之浅
深故藉今生重闻方发(文)岂非约佛意预鉴四教
机缘宜在将来何味中熟故为随宜而强毒之若
论能鉴能置通于五味若论所置唯在凡夫心乳
名为置毒而今日重闻方发既在醍醐或在四味
却以今验昔必能置之时在醍醐也故云乃至置
毒醍醐亦能杀人等或问发毒唯破无明何故通
四教发耶曰能发虽通四教破惑唯局别圆。】

** 起教观

「止观(一)(九)云何裂大网种种经论开人眼目而执此疑
彼是一非诸闻雪谓冷乃至闻鹤谓动今融通经论
解结出笼。

辅行(一上)(三十五)云何裂大网至出笼者裂谓裂破既感
果报设教利人破他疑网虽本为开众生智眼实机
未显如法华前众生于教权实空有事理互迷若为
判巳开权显实使权实不滥令识教本意破执教疑
网达一理无外了法门大体知众教有归(云云)今融
通等者理本无说说必被机四悉四门诸观诸谛适
时利物未及通方便各计一隅情执未破今为融会
重疑飒然如系在笼情无所适解执滞结开权教笼
如游太虚纵旷无碍。
止观悬叙¶ 第 91a 页 X28-0091.png

止观(二)(二十三)第四为通裂大网诸经论故说是止观
者若人善用止观观心则内慧明了通达渐顿诸教
如破微尘出大千经卷恒沙佛法一心中晓若欲外
益众生逗机设教者随人堪任称彼而说乃至成佛
化物之时或为法王说渐顿法(云云)此义至第九重
当广说摄法中亦略示。

辅行(二下)(三十二)四明裂大网者裂破执于权教疑网初
文通除自他疑网故云通裂乃至须晓渐顿诸教出
自一心若不善用不思议观观于一心不思议境何
由可裂执教大疑若欲下为利他裂他疑网今明果
报且语初住以初得故越却中间故云乃至成佛即
指妙觉初住巳去通能八相裂大疑故故云裂网(云
云)如此自他皆由妙观契于妙境是故能有如是妙
用。

指要(上)通应二事果后利他既是净用依正必融纵
是他机亦同自体此之妙事在今染心能如是观妙
用方显。

止观(三)(二十六)复次心摄诸教略有两意一者一切众
生心中具足一切法门如来明审照其心法按彼心
说无量教法从心而出二者如来往昔曾作渐顿观
心偏圆具足依此心观为众生说教化弟子令学如
来破尘出卷仰写空经故有一切经教悉为三止三
观所摄也。

辅行(三下)(二十三)复次下明用心摄诸教之意文具二意
止观悬叙¶ 第 91b 页 X28-0091.png
即是能化所化之别一约所化谓破众生心尘出一
切法二者佛既先得今教众生即是化他能所相成
义不可阙。

十不二门则止观十乘(云云)

指要钞(上)言起教一章(云云)

文心解(三)今谓不然若自裂网则通初心若裂他网
须至果后故辅行释化他不思议境云初心依理生
解为他说者与起教不同此唯实报八相被物发起
权实施开废等何得云始行能裂他网乎仰又起教
之言须起八教遍逗群机而反用自裂之文作自行
起教不亦滥乎又令修起教之观成说法之用不许
但修十乘果用自显者且辅行云若不善用不思议
观观不思议境何由可裂执教大疑岂非但是修十
乘耶况今文云理境乃至利益咸尔故知起教更无
异涂若谓十乘不该果用后之五妙更须别修是则
众宝之车成坏驴之运。

指要(下)从此门去纯谈化他而化他法门虽即无量
岂出三千亦摄归刹那同为观体(云云)故今文先明
净用同在染心理具情迷显发由观。」

【修起教观自四明始以止观五略十广自行化他
皆是初心行者修法妙玄观心之义亦然故荆溪
云止观十乘成今自行因果起教一章成今化他
能所指要释曰彼文起教虽即弗宣而且不出裂
网之意此裂网文泛论生起虽在果后化他细寻
止观悬叙¶ 第 91c 页 X28-0091.png
其意多明初心自行故文云种种经论开人眼目
执此疑彼是一非诸今融通经论解结出笼岂非
始行能裂他网又文云若人善用止观观心则内
慧明了通达渐顿诸教岂非自行起教此四明妙
得文外之意也辄出其意名字位人五品十信望
于初住并属初心故知南岳智者四明融通经论
解结出笼与夫通达渐顿诸教凡讲说结缘皆是
因中修起教观之相也裂网之文生起与释其义
一致但生起文中有解结出笼之语故法智云岂
非自行能裂他网释文中有通达渐顿诸教之语
故云岂非自行起教可看结字与教字则知始行
能裂他网与自行起教义同变文云尔若望果后
八相化他则始行能裂他网自行起教并属初心
自行辅行下文将化他境对起教料拣而有初心
依理生解与实报八相被物其义不同可以例知
但化他境乃发圆解为他四说此起教观乃是通
达渐顿诸教融通种种经论义不同耳故知因中
若不能修自行起教之观果后焉能成就化他说
法之用净觉昧此悲夫。】

读教记卷第十五
止观悬叙¶ 第 92a 页 X28-009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