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妙玄(六)¶
妙玄(六)¶ 第 35a 页
读教记卷第六
天台沙门 法照

* 妙玄(六)

** 教体

「楞严经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俱舍论牟尼说法蕴数有八十千彼体语或名是色
行蕴摄。

妙玄(八)(五)一用声为经如佛在世金口演说但有声音
诠辨听者得道故以声为经大品云从善知识所闻
也二用色为经若佛在世可以声为经今佛去世纸
墨传持应用色为经大品云从经卷中闻三用法为
经内自思惟心与法合不由他教亦非纸墨但心晓
悟即法为经故云修我法者證乃自知(云云)此方用
三尘而巳馀三识钝鼻嗅纸墨则无所知身触经卷
亦不能解舌啖文字宁别是非。

释签(八)(二十二)然今古共以法为经者文从强说虽别
立三法然声色两种必假法通若睹若闻不以意思
无能令教与心相应。

妙玄(八)(五)若他土亦用六尘亦偏用一尘如净名曰以
一食施于一切于食等者于法亦等于法等者于食
亦等此则偏用舌根所对为经或有国土以天衣触
身即得道此偏用触为经或见佛光明得道此偏用
色为经或寂灭无言观心得道此偏用意为经如众
香土以香为佛事此偏用香为经他方六根识利六
妙玄(六)¶ 第 35b 页 X28-0035.png
尘得为经此土三根识钝鼻不及驴狗鹿等云何于
香味触等能得通达问根利故于尘是经钝者尘则
非经耶答六尘是法界体自是经非根利取方乃是
经。

(八)(二十二)次他土中二先总立言亦六亦偏者或一
土具六或一土偏一或二三四即如此土具足用三
复有增强若单双具若尔何妨此土根性不等亦有
因味及香触等即如下文通释者是。

妙乐(一)(一)言文句者文谓文字一部始终故云文即是
字为二所依句谓句逗义通长短故云名诠自性句
诠差别。

妙乐(一)(二十)有人不许灭后色经唯云名句属于行蕴
若其全不许见经初尽合改闻当知皆先眼耳所得
次方流入想行若使一字一声眼耳二识不俱则名
句文皆不成就和合之言不可欺也。

光明文句(上)(二)品是类义此中文句气类相从节之为
跋渠。

光明记(一)(三)此中文句俱在经也以能诠教皆谓四法
谓声名句文此有二种佛世灭后若约佛世八音四
辨梵音声相此一是实名句文身但是声上屈曲建
立此三是假声属色法名句文身属第三聚不相应
行毗昙十四成论十七瑜伽二十四种此则大小二
宗所立有异名句文者唯识云名诠自性句诠差别
文即是字为二所依若约灭后诸圣结集彼土贝叶
妙玄(六)¶ 第 35c 页 X28-0035.png
此土黄卷其中所载名句文者皆依形显色法建立
也今略举此二具足应四。

拾遗(上)(七)若从经卷名虽因色而其色经本集声教故
从经卷亦云闻名。

百法钞(未检补注引)文者文身文无自性依字假立若无
改转之义斯乃但名为字若一字巳上有所改转诠
得差别即名为句(云云)文体虽即是字要与二为所
依有改转义方号为文若不与二为所依又无改转
之义但名为字耳。」

【教体者一实三假也一实谓色三假谓名句文身
此就灭后为言若佛世及彼土此方利钝互非六
尘皆具祖文可覆其三假之相今试明之名诠自
性者万物各有其性如眼耳地水等也句诠差别
者如眼诠佛眼肉眼等也文即是字者一字多字
以成其文非此无以诠表也又谓之名身等者以
聚为义如五阴聚集以成其身而名有种种句有
种种文有一多皆是聚集之义故也或问记云文
谓文字一部始终且一部之文为眼所睹此正属
色色即是实此与文即是字同异云何曰只一文
字之言通乎二向若从体说名为一实若就体上
论其功用乃有改转此字既得名之为文然后复
为名句作其所依即属假也又问何分当体所依
曰一实三假当体也所依者有佛世灭后不同佛
世以黄金口业为所依灭后未结集时以阿难想
妙玄(六)¶ 第 36a 页 X28-0036.png
行为所依结集之后彼土贝多此土黄卷为所依
也又问教体与经体及所闻法体同异云何曰教
体属能诠经体属所诠法体兼能所也又问大小
两宗并是一实三假和合得为教体若尔于声色
可作此说其香味触等但有一实如何是三假相
耶曰对根曰实入识曰假以入识分别故六尘皆
可三假说也看翻译名义。】

** 大小乘印

「妙玄(八)(十二)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
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
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
若无实相印是魔所说故身子云世尊说实道波旬
无此事何故小三大一小乘明生死与涅槃异生死
以无常为初印无我为后印二印印说生死涅槃但
用一寂灭印是故须三大乘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
死不二不异净名曰一切众生常寂灭相即大涅槃
又云本自不生今则无灭本不生者则非无常无我
相今则无灭者则非小寂灭相唯是一实相实相故
言常寂灭相即大涅槃但用一印也此大小印印半
满经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如世文符得印可信
当知诸经毕定须得实相之印乃得名为了义大乘
也。

释签(八)(廿六)若有无常至三法印者大论第二十云一
切法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问寂灭中何以但
妙玄(六)¶ 第 36b 页 X28-0036.png
说一不说多答初印中说五众第二印中说一切皆
无我第三印是果故名寂灭若说无常破外五欲之
我所也若说无我破于内我我我所破故是寂灭涅
槃行者观于无常便生厌离既厌苦巳存著能观故
有第二无我观也推求能观至不可得是一切法无
所依止但归寂灭以是义故说寂灭印也问摩诃衍
中诸法不生一相无相此中云何说一切法无我无
常名为法印二法云何而不相违答观无常即是观
空因缘犹如观色念念无常即知为空过去色坏故
不可见故无色相未来色不生无作无用不可见故
故无色相现在无住故不可见不可分别故无色相
无色相故是空无生灭无生灭及以生灭其实是一
说有广略耳问摩诃衍中说一实相声闻法中亦应
说于一实相法答声闻法中三种法印广说四种略
说一种无常即是苦谛集谛无我即是道谛寂灭涅
槃即是灭谛是故衍中唯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无
相无相即是寂灭涅槃论云衍中明法印者是法华
前共部所说小乘法印数复不同故须料简若此经
中独明实相为一法印故须料简。」

【或问大乘一印小乘三印以何义分曰小衍衍通
三教圆教为正以实相印名名通义别今经一印
于此复别有云通约通别通圆别约證道同圆有
云小乘三藏诸经俱名小诸大乘经通该三教俱
名大而取诸大乘经部中尊极就圆而论故说一
妙玄(六)¶ 第 36c 页 X28-0036.png
印者非。】

** 二空

「妙玄(八)(二十三)文句(八)(三十二)妙乐(九)(五)止观(五)(四十)别行玄
(上)(十五)如类集节。」

【一切诸法不出名之与实若直执名实之境故名
生法二有若别执名实之境属自生等故名性相
二有若直破所执生法之境名生法二空若于生
法之境别破能执四性情计名性相二空举要言
之所执法体是同能空观法是同所显理性亦是
同但破直执生法之情名生法空破生法境上计
四性等执名性相空然此异者盖佛世宜闻生法
空作生法说如光明等宜闻性相空作性相说如
涅槃等也问如来赴机明两二空名义不同法智
何云观性相二空破生法二执显真俗二谛则成
观性相而破生法耶曰一家观法非法智不明今
委陈之盖佛世随机各说灭后入道备推也何者
良由佛世根利赴机宜乐随说一种即便悟入不
假备论佛灭度后机缘既钝直闻生法略闻性相
不能悟入是故龙树造中观论于生于法广推性
相令悟空寂如论云佛灭度后人根转钝深著诸
法十二因缘五阴入界为决定相闻大乘法说毕
竟空生种种过龙树为是造此中论则阴界入是
生法境于此生法境上推破性相也大师得此意
故于妙玄生法文后便引古师性相之说及止观
妙玄(六)¶ 第 37a 页 X28-0037.png
(五)(四十)破见假推性相空后结云此性相中求阴入
界不可得即是法空性相中求我人知见不可得
名众生空又破思假推性相空后亦结云四句无
欲亦无于四如此观时即应得入成生法二空(六)(二)
以至文句释安乐行名生法空妙乐即以性相而
解洎净名玄光明疏于生法中并推性相光明记
云但于假实三毒六缘委破四性类示二空(四)(廿五)
是知四明得龙树天台荆溪诸文末代入道须推
性相而破生法之意故于别行玄记明判云此由
大乘观性相二空破生法二执显真俗二谛指如
大本即妙记(九)(五)释生法空引净名玄性相为證也
问性相二空为局衍门为通小教若局衍门何故
辅行(三下)(十一)佛令须跋闻常證果即别圆意兼于藏
通是故诸教皆离性执故此破性虽在衍门是故
四教亦可通用辅行(二上)(二十三)但离性相成声闻通
空等耶若通小教何云观所生心与前不别能观
观智即空为异何以即空四性推捡略记(中下)(十五)
俱无常即破常倒不假更用自他等名故四句推
唯在衍门耶曰有通有别通则四教俱用别则唯
在衍门以中论观法斥小故也然虽三藏观性相
空但只成析空观耳自通巳去故曰能观观智即
空为异例如中道实相之名尚通于小何隔性相
二空之名耶问性相为局灭后为通佛世若通何
故妙乐(八)(二十七)然中论观法被末代钝根佛世当
妙玄(六)¶ 第 37b 页 X28-0037.png
机何劳设此耶若局而光明法华涅槃大品皆有
性相观文何耶曰机有利钝说有广略中论广说
则局灭后非谓略说亦局也以由佛世机利略说
即悟故辅行(五下)(十七)云今依中论广观之法正被末
代之人问四句亦通相空耶且相破能空空但是
一云何有四曰性空之观唯一以破四计故成四
句相空亦一随破四不亦成四句也须知用时唯
修一空顿亡性相二四句计但示性相前后说耳
故止观云四句推性不见性是世谛破性亦名性
空四句推名不见名是真谛破假亦名相空又云
四性捡不得即是性空四句推不得即是相空辅
行解云空非前后二谛同时为破性相前后说耳
又云言虽前后意不异时四明云说时说行时斯
之谓也问生法性相既俱名空合对真谛何故妙
乐云真谛即法空俗谛即生空净名玄世谛破性
真谛破相耶曰别圆明生法性相俱通三谛今从
二谛法相言之据俗谛法体本无众生自他等执
故云俗谛即生空世谛破性也据真谛亡泯本无
五阴无性之执故云真谛即法空真谛破性也又
复应知生空对性法空对相且从义便直尔对之
若欲委明生法各有性相如云性相中求我人知
见不可得即生空等也若尔则真谛即法空了因
也俗谛即生空缘因也何故妙玄反云得人空成
真谛智𦦨得法空成俗谛智燄耶别行玄云观人
妙玄(六)¶ 第 37c 页 X28-0037.png
空即是了因种观法空是缘因种耶曰法相不同
随文对当用与有异不可一准问性相二空散出
经论辅行判云诸经论中是例甚众(三下)(十)何故妙
乐若不了今家依于智论中论等准理准义立此
二空诸无可准耶又准理准义二相云何既等馀
经论何云诸无可准曰准理者实相理也准义者
修观义也以经中只一无性之言大师准此实相
必无四性无相性故作二空释又准修观义才忘
情计必能所俱忘故作二空释而此释经盖依二
论也故知经中一无性言等文荆溪分明结示修
性而为义理请细详之今家广明性相专依龙树
祖承性宗乃对相宗以说故云诸无可准非用法
相者之所逮也非谓不准诸经论矣问性空自是
空观妙玄(七)(五)何对三观云即假故无自性即空故
无他性即中故无共性双照故无无因性耶曰此
以圆融三观破遍执四性盖对所破义便亦是总
用三观破四性也问推破性相本是空观妙宗何
故于假观云诸法诸门破性破相一一对治无不
谙练是名识药耶曰自行化他不同今明菩萨出
假用法药治众生情执故在假观也问净名疏云
二乘断欲见谛得入涅槃此但空有我不能空我
所何故辅行(六上)(十二)小乘空我所名法空空于我人
名众生空耶曰二乘自说具二空以大斥小则大
空涅槃之法小住涅槃故未空法也又文句(八)(三十
妙玄(六)¶ 第 38a 页 X28-0038.png
二)生法二忍即生法二空者自释住忍辱地名生
忍又复于法无所行名法忍正以众生实法明之
不可以诸文约情无情为妨问生法之名光明中
以众生五阴而分释签以见思两惑而分妙乐以
真俗而分净名疏以生死涅槃而分辅行以我我
所而分别行玄记以缘了二因而分诸文不同者
何也曰一从所破二从所显皆是生法二空也若
光明释签净名辅行盖从所破说若妙记别行乃
从所显说以此收之罄无不尽夫二空之说莫非
添削北峰讲下所闻若广智而下诸师云云辨是
与非予病未暇也。】

** 别教纵横

「妙玄(九)(四)法身本有般若修成解脱始满不但果德纵
成因亦局限。

释签(九)(十二)三德纵横如止观第三中。

文句(二)(三十)今明别家因时三法纵横果时三法亦纵
横。

妙乐(三)(四)约别破中云纵横者具如止观第三所引。

文句(九)(十九)若但性德二如来者是横但修得三如来
者是纵先法次报后应亦是纵。

妙乐(九)(二十七)言修纵性横者非圆妙也性德之名名
通别教别教虽有性德之语三皆在性而不互融故
成别义若三皆在修前后而得道理成纵具如止观
第三及记。
妙玄(六)¶ 第 38b 页 X28-0038.png

止观(三)(五)诸大乘师说法身是正体有佛无佛本自有
之非适今也了因般若无累解脱此二当有隔生跨
世弥亘净秽此字义纵也又言三德无前后一体具
足以体从义而有三异盖乃体横而义纵耳又言体
义俱不殊而有隐显之异俱不异未免横隐显异未
免纵。

辅行(三上)(十一)法身是正体等者法身本有是故居初二
德当有是故居次于二德中般若必居无累之前故
成纵义(云云)次师云三德无前后等者初师体唯法
身此师体具三德虽具三德义同初师据体具边复
不相冥故成横义以本有故名为体横从修德边名
为义纵后师云体义俱不殊等者体之与义俱从本
有故云不殊据行證得复似前后故云隐显法身一
德在缠为隐出缠为显馀之二德种子久居名之为
隐究竟果满名之为显三德俱有此之二义本有三
法俱名为横俱有隐显故俱名纵以隐显故则有先
后故成纵也。

光明记(一)(二十六)别教行智理三次第资发修时纵也
法报应三果中齐显證时横也良由此教本有法身
为惑所覆故须别修缘了之功相资显发复由此教
性具三法而不相收致使功成三身横显。

妙玄(五)(三十四)虽三点上下而无纵表里而无横一不
相混三不相离。

释签(六)(二十)上下是纵义虽一点在上不同点水之纵
妙玄(六)¶ 第 38c 页 X28-0038.png
三德亦尔虽法身本有不同别教为惑所覆表里是
横义虽二点居下不同列火之横三德亦尔虽二德
修成不同别人理体具足而不相收。

妙宗(上)(二十一)问三德既是一本觉性由證显发(止)
故名为初发心住。」

【言纵横者盖修纵而性横不由即也在因在果皆
有修性是则因既修纵果亦修纵因既性横果亦
性横矣且修纵性横详妙宗意只为别人不知本
觉之性具染恶德是故染恶非二佛性别修缘了
显本法身故成纵也亦为不知本觉之性具染恶
德不能全性起染恶修乃成理体横具三法也因
果各纵横者如光明记智行理三相资显发此修
因纵也如妙玄法身本有般若修成解脱始满此
果纵也亦以此教性中三法互不相收此因横也
法报应三果上齐显此證果横也须知别教因之
与果所论三法次第即纵义各异即横义故妙玄
(五)(二十五)资成在前观照居次真性在后此三竖别
纵非大乘此三并异横非大乘然既性具三法而
文多云别修缘了庄严本有何谓也曰性具三法
横义也别修缘了庄严法身纵义也不可以纵难
横但诸教文或果云纵或因云横或因果云纵盖
偏言之耳有云修性各纵横者非也圆教反是。】

** 忏重

「妙玄(九)(十五)然小乘戒藏不许忏重修多罗藏使犯重
妙玄(六)¶ 第 39a 页 X28-0039.png
人念佛身佛身者念空也。

百录(一)(九)夫四重五逆佛海死尸依小乘经如断多罗
树毕竟不生无忏悔处依大乘经听许洗浣如咒枯
生果如死者还生虽有此法要须志心。

治禅病经(宋沮渠京声译思字函)犯突吉罗乃至波罗夷(云云)
心怀惭愧忏悔诸罪为僧执事作诸苦役扫厕担粪
经八百日(云云)尔时律师复应以律捡问此人复教
诵戒经八百遍然后方与如净比丘得无有异。

禅门(二)(五)初明作法忏悔者以作善事反恶事故故名
忏悔如毗尼中一向用此法灭罪何以故如忏第二
篇乃至下三篇并是作法此事易知义如律中广明
但未明忏悔四重法别有最妙初教经出忏悔四重
法彼经云当请三十清净比丘僧于大众中犯罪比
丘当自发露僧为作羯磨成就又于三宝前作诸行
法及诵戒千遍即得清净亦云令取得相为證而说
灭罪清净当知律中虽不出经中有此羯磨明文作
法相貌如彼经中广说。

业疏(四下)(二十六)初忏夷中此根本罪圣道之源既以毁
犯一生绝分道犹尚可奈生报何如僧祇中舍此身
巳来报即堕阿毗脂狱如罪福经随犯一重则九百
二十一亿六十千岁与化乐天同寿受苦若洗心归
忏佛教亦开良由众生信法未久怀毒著妄不思来
苦故迷造重后发胜心悔过前失亦令学戒预入僧
俦诸律名为学悔沙弥也。
妙玄(六)¶ 第 39b 页 X28-0039.png

事钞(中四)(十六)四分云若比丘及尼犯波罗夷巳都无覆
藏心令如法忏悔母论云与白四悔法巳(明得法)名清
净持戒(示复本)但此一身不得超生离死(显无胜用)然障不
入地狱(明障来苦)。」

【问小乘经藏为许忏重不许忏重许则有违百录
之文不则又违妙玄禅病及禅门引初教之文于
斯二者云何曰准诸文小乘经藏许忏四重若百
录文者以二义释之一通指律藏名之为经如辅
(五上)(一)云修多罗之名名该三藏则百录通指律
藏名经止观云若犯事中轻过律中皆有忏法若
犯重罪小乘无忏法以此则知小无忏者但是指
律尔二大小抑扬不妨指于小经百录意云小乘
经藏虽有忏重而观拙功微重罪难灭不若方等
中道咒王灭罪速疾专为四众除灭重罪令人钦
慕勤修大乘故抑小经无于忏悔独扬大教有灭
罪方故云若依大乘听许洗浣等也又问小乘律
藏许忏重不许则妙玄禅门皆谓小无忏重况辅
行云小无忏重之说仍成重罪未亡不则何故律
中业疏事钞皆有六聚五篇第一白四羯磨忏夷
罪耶曰小乘诸律有忏夷罪而今家诸文云无者
以由明忏正为修观入道所以先忏障道重罪而
律藏虽云忏重性罪不灭仍障圣果还同不忏如
四明记中说又资持记(中四)(下六)问世中皆云小无忏
重之文今诸律中云何开忏答律开忏者为同财
妙玄(六)¶ 第 39c 页 X28-0039.png
法及障来报若望体坏无任僧用不复本位犹同
不忏故云无耳非谓不许忏也(文)是知律虽开忏
但同学悔沙弥既戒毁坏不任僧用故云无忏重
耳若尔开忏何益曰资持记(同上)问云既不足数
开忏何为答若不求忏财法两亡僧须灭摈由忏
净故得入僧中但不足数又复能除狱报九百二
十一亿六十千岁地狱之苦顿然清净岂非益耶
有云小乘经藏无忏重者且约事说妙玄诸文许
有者约理而论有云经藏许忏者是方等中藏教
小乘若荆溪云小无者自说鹿苑小乘也有云小
乘无者且约作法若取相无生则通取忏重如光
明疏记今总问之且初教经三十僧中羯磨成就
复本清净岂非事耶岂非鹿苑藏耶岂非作法耶
有云化制不同经是化教故忏律是制教故不忏
今问业疏事钞引四分僧祇皆化教经耶有云荆
溪自云小无忏重南山自依成实乃分通大乘故
诸律文明忏重也今问四分成实纵是分通僧祇
母论亦分通耶。】

** 三藏教名

「释签(十七)他云三藏通大小何为但属小今明如法华
云贪著小乘三藏学者又大论中处处以三藏对衍
而辨大小故准此文以三藏为小若通论者小衍二
门俱有三藏自是通途非别意也若唯通途如何消
通法华大论具如四教本中广明。
妙玄(六)¶ 第 40a 页 X28-0040.png

大论(空字函百卷末)复次佛在世时无有三藏名但有持修
多罗比丘持毗尼比丘持摩多罗迦比丘。

四教义(一)(一)一释三藏教名者此教明因缘生灭四圣
谛理正教小乘傍化菩萨所言三藏教者一修多罗
藏二毗尼藏三阿毗昙藏一修多罗藏者(云云)然多翻
云法本出世善法言教之本故云法本即是四阿含
经也二毗尼藏者毗尼此翻为灭佛说作无作戒能
灭身口之恶是故云灭即八十诵律也三阿毗昙藏
者此翻云无比法圣人智慧分别法义也故云无比
法若佛自分别法义若佛弟子分别法义皆名阿毗
昙也然此三法通名藏者以含藏为义(云云)阿含即
是定藏四阿含多明修行法也毗尼即是戒藏正明
因事制戒防止身口之恶法也阿毗昙即是慧藏分
别无漏慧法不可比也此之三藏的属小乘故法华
云贪著小乘三藏学者问曰如此对当义理可然而
名乖诠次答曰说时非行时起教之次阿含为先修
行之初木叉为首(云云)。」

【翻译名义云俱舍或云比吒或云摘迦此翻为藏
问法华既云三藏学者大论何云佛在世时无三
藏名答佛灭度后阿难结集修多罗藏优波离结
集毗柰耶藏迦叶结集阿毗昙藏是则法华梵本
恐无此名多是译师加三藏名显小乘教余谓俱
舍二字既翻为藏则藏之一字是华言明矣故知
凡言修多罗藏等乃灭后译师以华梵合标也不
妙玄(六)¶ 第 40b 页 X28-0040.png
然岂可佛世有华言耶大论所以云无者此也。】

** 性相二宗

「妙玄(十)(三)所谓南三北七。

(十)(六)南谓南朝即京江之南北谓北朝河北也自宋
朝巳来三论相承其师非一并禀罗什但年代淹久
文疏零落至齐朝巳来玄纲殆绝江南盛弘成实河
北偏尚毗昙(云云)近代相传以天台义指为南宗者
非也自是山门一家相承是故难则南北俱破取则
南北俱存(云云)

妙玄(三)(二十)如此破会深广莫以中论相比。

(四)(十五)如此破会莫以中论相比者依向所说岂比
中论末代通经虽兼别含通岂能委明二十一种单
复开合适时破会逗物之妙结撮始终耶问一家所
承本宗龙树今此何以反斥本宗答本承观法不承
论所破势论意唯以四句观法破大小执令末代行
者归心有由若部意所立功归于此若论破会者未
若法华故权实本迹遗偏废近久远圣旨于兹始存
故获陀罗尼由三昧之力师资之宗宛如符契。

净名疏(六)(三十一)问龙树学者何以用天亲之义答是
二大士岂不同入不二法门今本为通佛教随有所
关即用何得定执若分别界外结惑生死及诸行名
义当细寻天亲若观门遣荡安心入道何过龙树(云云)
若不取地摄相映望者他或谓非义理多端强说。

垂裕(八)(八)荆溪云此问意者由用有后生死等言是摄
妙玄(六)¶ 第 40c 页 X28-0040.png
师义是故且推以属天亲玄义云无著造摄大乘论
无著即天亲之兄俱是五性宗然法相之盛在乎天
亲故云天亲义也(云云)同入不二法门者所證妙理
一体无殊四悉随机立宗两异龙树承于文殊明一
切众生悉有佛性名一性宗天亲承于弥勒说三无
二有名五性宗三无者阐提及定性二乘俱无佛性
不得作佛二有者不定及菩萨俱有佛性未来成佛
故西方此土人到于今有两宗之异(云云)一家所用
龙树为宗二宗擅美共显佛经若分别等者世以天
亲为法相宗龙树为法性宗其可知矣龙树于佛灭
后五百年出天亲九百年出(云云)地摄映望者地持
论是弥勒所造亦天亲所宗也。

发轸钞(中)(二)性相二宗原出西域那兰陀寺有二大德
一名戒贤一名智光各化五百众戒贤远承弥勒无
著近踵法护难陀依深密等经瑜伽等论智光远承
文殊龙树近禀青目青辨依般若等经中观等论。

荆溪行业记(梁补阙)佛灭度后十有三世有龙树大士
始从文字广第一义嗣其法者号法性宗。」

【或问贤首禅宗并宗法性与今何异竹庵曰天台
法性为宗谈具得旨故四明尊者云只一具字弥
显今宗也荆溪云固蔽理观深微而以事相释义
言弘斯典者远矣者乃斥慈恩法华玄赞也又云
谈法界者未穷斯妙致使惑果事而迷因理者斥
贤首也。】
妙玄(六)¶ 第 41a 页 X28-0041.png

** 乞乳

「净名经(上)(十八)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我即
持钵诣大婆罗门家门下立。

(五)(二十五)弟子之仪侍省供待事不可亏是故诣门
而乞乳也。

(一)(十六)大论云阿难是佛得道夜生涅槃明佛成道
后过十二年方为给侍。

(四)(十一)身子是左面侍者以声闻众中名高德重内
外敬揖。

妙玄(十)(十八)然方等弹斥教在三藏之后被诃之时应
在十二年前何以得知皆追述昔诃验是前事。

(十)(二十二)得果之后即有弹诃弹诃之时复云往昔
验知并在十二年前。

文句(二)(五)阿难四月八日佛成道日生侍佛得二十五
年推此佛年五十五阿难年二十五佛时求侍。

善见毗婆沙律(伯字函第五卷)问曰是时大德阿难侍佛否
答曰侍如来从菩提树下起二十年中侍佛者皆不
专一或时大德那和或大德那耆多或大德弥耆那
或大德优伽婆或大德沙伽多或大德须那诃多如
是诸大德随意乐侍而来不乐而去或悉去时大德
阿难来侍。」

【乞乳缘具如释签(十)(十)引乳光经(云云)净名疏云侍
省供待又云过十二年方为给侍二文言弟子服
妙玄(六)¶ 第 41b 页 X28-0041.png
勤执礼如此非般若别为侍者之比或问阿难七
岁出家还受具否云受有违二十之律否则央掘
经列阿难于十大弟子之末何也净名第五疏须
陀那沙弥八岁论议而得受具未妨阿难。】

读教记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