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一卷科¶
第一卷科¶ 第 1a 页
No. 640
观音玄义记会本科文


* 第一卷科



* ○释玄义(二)

* 初释题(二)

* 初释题
* 二说记人(二)

* 初能说人
* 二记录人
* 二释文(二)

* 初释序文(二)

* 初叙真应益物(二)

* 初正明真应(二)

* 初示二身妙用(三)

* 初明体妙故二用泯亡(二)

* 初法融应泯
* 二真如下性净真亡
* 二虽像下明用忘故二益周遍(二)

* 初显益周
* 二化无下冥益遍
* 三故无下遮照相即结二身德相(二)

* 初应身相
* 二处有下真身德
* 二是以下明两用摄生
* 二故娑下兼明本迹(二)

* 初示诸名(二)

* 初今昔因名
* 二巳成下过未果号
* 二其本下结难测
* 二今言下叙人法标题(二)

* 初叙人兼经字(二)

* 初叙人(二)

* 初对梵翻名
* 二能所下约华释义(二)

* 初别释(二)

* 初释(二)

* 初释观字(二)

* 初中边妙达
* 二照穷下修性俱明
* 二释世音
* 二菩萨下结
* 二此即下总示
* 二叙经
* 二普门下叙法兼品(二)

* 初叙法(二)

* 初消二字
* 二用一下示十普
* 二叙品
* 二释正文○



* ○二大部下释正文(二)

* 初例大部
* 二释名下释今文(五)

* 初释名(四)

* 初列章
第一卷科¶ 第 2a 页 X35-0002.png
* 二通者下示相
* 三何故下对根
* 四今就下正释(二)

* 初通释(二)

* 初标列
* 二一列下正释(四)

* 初列名(三)

* 初略标示
* 二立名意(二)

* 初理超名数
* 二但妙下名数显理(二)

* 初约义示
* 二故大下引文證
* 三今处下正列名(二)

* 初明中当
* 二十义下正标列
* 二次第(三)

* 初标示两意(二)

* 初正标示
* 二约观下明总该
* 二约观下解释两意(二)

* 初观次第(十)

* 初人法(二)

* 初冠九句
* 二人法下当科次第(二)

* 初疑
* 二此须下释
* 二慈悲(二)

* 初十中次第
* 二二法前后
* 三福慧
* 四真应
* 五药珠
* 六冥显
* 七权实
* 八本迹
* 九缘了(二)

* 初指前顺论自他
* 二明今却讨种子
* 十智断
* 二二约下教次第(二)

* 初牒章立门
* 二通义下依门解释(二)

* 初通
* 二别今下别(二)

* 初五味(二)

* 初释(五)
第一卷科¶ 第 3a 页 X35-0003.png

* 初乳(二)

* 初明具
* 二而未下明阙后四义(二)

* 初明通别(二)

* 初明无别
* 二通义下许有通
* 二何故下明阙具(二)

* 初约化始明阙
* 二所以下对具明阙(二)

* 初对法华
* 二对涅槃
* 二次约下酪(二)

* 初大师明阙具(二)

* 初正明阙具
* 二何故下明阙具所以
* 二私难下章安私料简(二)

* 初正料简(二)

* 初难
* 二私答下释
* 二师云下指师意
* 三生酥
* 四熟酥
* 五若约下醍醐(二)

* 初法华(二)

* 初明部彰八意
* 二三世下化满一期
* 二若约下涅槃(二)

* 初明摄机罄尽
* 二若论下明示法无遗
* 二此历下结
* 二约四下四教
* 三故知下结叹两意(二)

* 初结叹
* 二问云下料简
* 三解释○
* 四料简○
* 二第二下别释○
* 二辨体○
* 三明宗○
* 四论用○
* 五判教○



* ○第三解释(三)

* 初略标
* 二人即下广释(十)

* 初人法(三)

* 初立
* 二此之下释(二)

* 初总示(二)

* 初示通凡圣
* 二若色下各明假实(二)

* 初凡
* 二戒定下圣(二)

* 初示相
* 二故大下引證
* 二虽通下委释(二)

* 初凡
* 二圣人下圣(二)

* 初小(三)

* 初就有门释
* 二若空下就空门释
* 三馀两下例二门释
* 二摩诃下衍(三)

* 初明体空通三教
* 二以观下明缘了通别圆(二)

* 初了因
* 二缘因
* 三以观下明即离唯圆顿(二)

* 初约六法示三因(二)

* 初引经标即离
第一卷科¶ 第 4a 页 X35-0004.png
* 二不即下据理明即离
* 二佛从下约三性明分證
* 三前一下结(二)

* 初结指经文
* 二当知下结归题目
* 二慈悲(三)

* 初标示
* 二菩萨下解释(二)

* 初约四誓论功(二)

* 初明须誓(三)

* 初须誓意
* 二譬如下举喻显
* 三誓愿下牒喻结
* 二慈心下示运心(二)

* 初二誓明悲
* 二以慈下二誓明慈
* 二但前下约四教辨相(二)

* 初例前科
* 二若三下明四教依谛立誓(四)

* 初三藏
* 二复次下通教
* 三别教
* 四圆教(二)

* 初示四誓(二)

* 初明誓相
* 二譬下明无缘(二)

* 初譬
* 二今此下法
* 二菩萨下明六即
* 三若前下结归(二)

* 初结指经文
* 二故知下结归题目
* 三福慧○
* 四真应○
* 五药珠○
* 六冥显○
* 七权实○
* 八本迹○
* 九缘了○
* 十智断○
* 三问此下贴文为證○


* 第二卷科



* ○三福慧(三)

* 初标示异名
* 二定名下依名释义(二)

* 初明二法功能(四)

* 初定慧之功
* 二寂照下福智之德
* 三亦称下目足之称
* 四涅槃下庄严之名
* 二释此下约四教解释(二)

* 初明四教
* 二今圆下示圆六即
* 三观音下结指经题(二)

* 初指经文
* 二良以下结归题目

第一卷科¶ 第 5a 页 X35-0005.png


* ○四真应(三)

* 初标名示义
* 二若契下对拣是非(二)

* 初约法示(三)

* 初法
* 二譬如下喻
* 三此之下结
* 二若外下就人简(二)

* 初简小外
* 二大乘下示圆人(二)

* 初明二身
* 二菩萨下示六即
* 三今经下结指经目(二)

* 初指经文
* 二良以下结题目



* ○五药珠(三)

* 初标名示教
* 二应历下约教辨能(二)

* 初略指三
* 二今约下应明圆(二)

* 初释二身(二)

* 初药树身(二)

* 初喻
* 二菩萨下法
* 二又如下珠王身(二)

* 初喻
* 二菩萨下法
* 二此亦下辨六即
* 三就前下结指经目(二)

* 初指经文
* 二故知下结题目



* ○六冥显(三)

* 初释名
* 二大圣下辨相(二)

* 初明二益(三)

* 初示相
* 二譬如下举譬
* 三故药下引證
* 二此亦下辨六即
* 三若就下结指(二)

* 初指经文
* 二故知下结题目



* ○七权实(三)

* 初释名
* 二略言下辨相(二)

* 初泛明三种(二)

* 初总示三种
* 二用此下遍历诸教(二)

* 初略指四教
* 二复就下明圆六即
* 二寻此下别用第三
* 三前问下结归(二)

* 初结指经文
* 二故知下结归题目



* ○八本迹(三)

* 初名义
第一卷科¶ 第 6a 页 X35-0006.png
* 二若通下解释(二)

* 初通凡渐
* 二局圆圣(二)

* 初局分满(二)

* 初略示
* 二若一下简判(二)

* 初简一往
* 二今细下取细明(二)

* 初约义明(二)

* 初明本迹通高下
* 二何以下明实得辨是非
* 二故寿下引文證
* 二就本下通六即
* 三就前下结归(二)

* 初指经文
* 二故知下结题目



* ○九缘了(三)

* 初标示名义(三)

* 初示名义
* 二了者下辨流类
* 三大论下引论释
* 二通论下依教解释(二)

* 初诸教皆具
* 二今正下剋就圆论(二)

* 初尅辨二因(二)

* 初明二种因果
* 二原此下讨二种根本(三)

* 初总明性德
* 二大经下别引文释(二)

* 初證释了因
* 二又云下證释缘因
* 三以此下依性立修
* 二此一下不论六即
* 三前问下结指经题(二)

* 初指经文
* 二故知下结题目



* ○十智断(三)

* 初略标
* 二通途下广释(二)

* 初不二而二明智断(二)

* 初约通途明二德(二)

* 初智德(二)

* 初列异名
* 二言有下释有为
* 二断即下断德(二)

* 初列异名
* 二言无下释断义(二)

* 初简小
* 二大乘下明大(二)

* 初正示
* 二故净下引證
* 二寂而下约寂照简非德
* 二如此下二而不二明三德(二)

* 初约即三明理极(二)

* 初明二三不殊
* 二法身下明因果无别(二)

* 初别示三法因果(二)

* 初法身隐显
* 二又云下二德修性
* 二佛性下总示三法因果(二)

* 初约义示
* 二故普下引文證
* 二智德下复就二符经文
* 三前问下结归(二)

* 初指经文
* 二故知下结题目

第一卷科¶ 第 7a 页 X35-0007.png


* ○三问此下贴文为證(二)

* 初约无文立难
* 二答下约有义答通(三)

* 初明衍义众经共用(二)

* 初约法义明
* 二若不下以人师验
* 二此品下以二问答贴义无亏
* 三今巳下别点句句證十义(二)

* 初结前有义开后有文
* 二如文下约句对义



* ○四料简(二)

* 初别料简(十)

* 初简人法(二)

* 初问一
* 二答(二)

* 初立句(二)

* 初泛立四句
* 二若约下以部对句(二)

* 初明诸部人法即离(四)

* 初华严
* 二三藏
* 三方等
* 四般若下例馀
* 二今方下明难属方等即句
* 二今明下通难(三)

* 初正约即句通难
* 二例如下傍取人物例显(三)

* 初以人显
* 二譬如下举物喻
* 三今普下以人法互具结示(三)

* 初明法具人
* 二若并下明人具法
* 三如身下以身为例
* 二简慈悲(二)

* 初简慈名相(三)

* 初明与拔同异(二)

* 初与拔相兼问
* 二答通下与拔不俱答
* 二明喜舍阙具(二)

* 初问
* 二答(二)

* 初不二是舍
* 二喜者下苦在阙喜(二)

* 初约法释
* 二如阿下引事例
* 三问禅下明禅支前后(二)

* 初约前后问
* 二答禅下约自他答
第一卷科¶ 第 8a 页 X35-0008.png
* 二复次下简与拔有无(三)

* 初外道虚想
* 二若二下明二乘自利
* 三今菩下明菩萨遍益(二)

* 初明行超凡圣
* 二明同时与拔
* 三简福慧○
* 四简真应○
* 五简药珠○
* 六简冥显○
* 七简权实○
* 八简本迹○
* 九简缘了○
* 十简智断○
* 二若深下总结益○



* ○三简福慧(二)

* 初定福智与拔所以(二)

* 初问
* 二答
* 二问福下辨福慧一异是非(二)

* 初约隔异难
* 二自有下约偏圆答(二)

* 初立即离四句
* 二如六下通偏圆诸教(二)

* 初明三教即离俱非(二)

* 初明小衍(二)

* 初三藏
* 二若大下大乘
* 二方等下例二部
* 二今此下明圆教开合俱是(二)

* 初释(二)

* 初二而不二(三)

* 初明相即
* 二故大下明互具
* 三大经下明异名
* 二不二下不二而二
* 二此是下结



* ○四简真应(二)

* 初正简真应(二)

* 初立句
* 二若非下简示(二)

* 初简前三句非
* 二亦真下示后一句是
* 二今依下兼定常问(三)

* 初一往且分
* 二常问下二往互具(二)

* 初立
* 二若小下释(二)

* 初小
* 二大乘下大
* 三而今下顺文别对



* ○五简药珠(二)

* 初依义互具
* 二若别下就文别对



* ○六简冥显



* ○七简权实(二)

* 初定文立难
* 二立句答通(二)

* 初详论互具
* 二据说且分



* ○八简本迹(二)

* 初本迹俱与拔(二)

* 初各具二用
* 二非本下相由贴文
* 二问本下本迹异真应(二)

* 初问
* 二答



* ○九简缘了(二)

* 初约当宗问答(四)

* 初明善恶法门性德皆具(二)

* 初问
* 二答
第一卷科¶ 第 9a 页 X35-0009.png
* 二提佛但断修中善恶(二)

* 初问
* 二答
* 三明性中善恶不断所以(二)

* 初问
* 二答(二)

* 初约理答
* 二譬如下举譬类
* 四明提佛迷达起不起异(二)

* 初问
* 二答(二)

* 初以了达故不起实恶
* 二以自下以自在故能起权恶
* 二若依下破他义显正(二)

* 初叙他非义(二)

* 初明他得修失性
* 二问若下难他作意同外
* 二今明下明今妙旨(二)

* 初正明由性具善恶起权实善恶(二)

* 初正示今义
* 二以有下结成妙旨
* 二如来下重明由达由达故自在不自在



* ○十简智断(二)

* 初明二德同时(二)

* 初举一法难与拔二用
* 二然而下约身心从二严立称
* 二今经下示两文互举



* ○二若深下总结益



* ○第二别释(二)

* 初标列
* 二以何下解释(二)

* 初释观世音(二)

* 初结前生后二段
* 二云何下依别委释(二)

* 初拣示境智(二)

* 初标科
* 二一天下释相(二)
第一卷科¶ 第 10a 页 X35-0010.png

* 初明思议(二)

* 初约理外(二)

* 初立(四)

* 初天然
* 二相待
* 三因缘
* 四绝待
* 二并是下破(二)

* 初总约性执斥(三)

* 初约理外斥
* 二故中下引中论斥
* 三计执下约起过斥
* 二云何下别示四性过(二)

* 初自生(二)

* 初举过(二)

* 初约能迷所迷(二)

* 初能迷诸惑
* 二此则下所迷诸法
* 二若作下约能执所执(二)

* 初能执性计(二)

* 初正判属计
* 二故大下引大论證
* 二今凡下所执正教
* 二今不下结非
* 二自生下例三
* 二二明下约理内(二)

* 初示相(二)

* 初明理内
* 二虽见下斥作意
* 二今明下结非
* 二次明下不思议(二)

* 初据前破性难
* 二答经下离性四悉答(二)

* 初辨相(二)

* 初四悉檀相(二)

* 初明赴机四悉(二)

* 初明四相
* 二虽作下辨离情
* 二如是下明能显正法
* 二若以下不思议相(二)

* 初再明思议
* 二若不下正明不思议(三)

* 初约义示
* 二金光下引经證
* 三此具下指大本
* 二龙树下引类
* 二夫依下正释境智(二)

* 初定前后
* 二世者下依义释(二)

* 初释境(二)

* 初释世(二)

* 初释名义(二)

* 初示世分三种(二)

* 初直例三种
* 二既有下义须至三
* 二世是下辨三通十界(二)

* 初约依正明世间
* 二各各下约因果明法界
* 二今就下示妙境(二)

* 初示妙义(二)

* 初明三千缘起
* 二是诸下示三谛妙境
* 二此境下该三法(二)

* 初约三人分二境
* 二问自下引二经明各具(二)

* 初问
* 二答
* 二释音(二)

* 初约口业正释
* 二问下明三业俱机(二)

* 初问起
* 二然通下答释(二)

* 初正明起通
第一卷科¶ 第 11a 页 X35-0011.png
* 二而今下对偏显圆(二)

* 初明古偏局(六)

* 初趣举
* 二随俗
* 三互举(二)

* 初正释
* 二旧问下通难(二)

* 初他难
* 二旧答下古通(三)

* 初叙古通
* 二今更下今戴难
* 三今不下今为通
* 四义摄
* 五隐显
* 六难易(二)

* 初难急口机易
* 二又第下誓深宜急称
* 二今明下引论圆释(二)

* 初以觉观况音声
* 二但举下明观音圆感应
* 二释观智○
* 二明普门○


* 第三卷科



* ○第二释境智(二)

* 初标列
* 二结境下解释(二)

* 初结束世音之境
* 二二明下正明能观之智(二)

* 初泛明诸境观
* 二今约下的明今境观(二)

* 初示境通别
* 二今对下明观渐顿(二)

* 初双列
* 二次第下双释(二)

* 初历教释二种观(二)

* 初偏圆并释(二)

* 初约诸部释(五)

* 初依璎珞明三观
* 二此之下依大品明三智(二)

* 初正明三智相
* 二通而下对上辨通别
* 三此三下一大经四智(二)

* 初略示四智相
* 二涅槃下对上判离合
* 四若将下以观智对五眼
* 五中论下以中论四句结
* 二若将下对四教释(二)

* 初正对四教(二)

* 初正对教
* 二所以下出所以
* 二教必下广明四相(二)

* 初四教主(二)

* 初明教主一异
* 二四教下明补处偏圆
* 二若言下四教法(二)

* 初明理尚无一
* 二答理下明赴缘说四(二)

* 初明赴缘
* 二三藏下明说四(四)
第一卷科¶ 第 12a 页 X35-0012.png

* 初三藏(三)

* 初明教相(二)

* 初明愿行(二)

* 初依谛立誓
* 二行六下依誓立行(二)

* 初六度填愿
* 二行此下六度满时
* 二如此下明时位(三)

* 初约持明行相
* 二用此下约观明涉位
* 三此中下约佛明补处
* 二若就下结观智
* 三料简(二)

* 初简超劫(二)

* 初问
* 二答
* 二简百劫(二)

* 初问
* 二答
* 二通教(二)

* 初明教相(二)

* 初示名教
* 二此事下辨行相(二)

* 初斥三藏明行相(二)

* 初对事度显空行(三)

* 初斥事非度
* 二不见下明空成行
* 三又复下斥定三祇
* 二大品下约断结明共位(二)

* 初衍门行位(二)

* 初断结行
* 二则有下断结位
* 二若将下对小阶级
* 二以誓下约扶馀习以利他
* 二此是下结观
* 三别教(二)

* 初明教相(二)

* 初示名教
* 二此教下辨行相(二)

* 初约次第辨行相(二)

* 初明次第意
* 二十信下明伏断相(二)

* 初法
* 二譬
* 二此菩下期真应以利物
* 二此是下结观智
* 四圆教(二)

* 初约行位明圆(二)

* 初广示相(二)

* 初正释行位(二)

* 初约法示相(二)

* 初教所诠理
* 二观十下教所诠观(二)

* 初正示(二)

* 初明修观(二)

* 初对境示观
* 二观智下就观明谛
* 二大品下明證释(二)

* 初證发心相
* 二即于下初发心德
* 二入十下入位
* 二文云下引文称叹(四)
第一卷科¶ 第 13a 页 X35-0013.png

* 初此经叹真实
* 二大品叹具法
* 三涅槃叹初心
* 四此中下诸文叹眼(二)

* 初约此经总示
* 二引二文别释(二)

* 初大论明智
* 二眼亦下大经明眼
* 二若能下兼明人法(二)

* 初示圆六双
* 二以无下明经二益
* 二是名下结归题
* 二问答显妙(三)

* 初明无缘与拔(二)

* 初据中道妨慈问
* 二指净名成慈答
* 二明中道建立(二)

* 初约双非皆破问
* 二明中道遍立答(二)

* 初约明中道能立偏圆三宝四谛(二)

* 初略示迷中之失
* 二若明下广示明中道之德(二)

* 初示四种四谛唯心
* 二所以下释一体三宝具渐(二)

* 初约圆观明三宝
* 二故大下引月爱明僧相(二)

* 初据经文明诸地智断(二)

* 初正引涅槃(二)

* 初通譬诸地(二)

* 初顺喻白黑论增减(二)

* 初举月光喻
* 二月性下以体用合
* 二如是下约法地地论智断
* 二若十下别对诸地(二)

* 初以晦望对妙觉
* 二初三下约开合对诸地
* 二仁平下例诸般若
* 二如此下结僧宝立一切因果
* 二若不下约迷中即破渐顿三宝四谛(二)

* 初示得前失后
* 二传传下明前多后少
* 三以权显实(二)

* 初约圆诠废渐问
* 二约权能显实答(二)

* 初舒渐显圆(二)

* 初以观例教
* 二若不下以三显圆(二)

* 初示立三意
* 二虽说下引文證释
* 二若入下卷权归实(二)

* 初废三立圆
* 二复次下应言契理
* 二○
* 二观心明二种观○



* ○二观心明二种观(二)

* 初标
* 二夫心下示(二)

* 初约心源本无境观(二)

* 初明本无心境(二)

* 初明性绝百非
* 二虽复下明心非四运
* 二岂可下明莫陈观法(三)

* 初法
* 二犹如下喻
* 三此之下合
* 二有因下由缘感须立观心(二)
第一卷科¶ 第 14a 页 X35-0014.png

* 初由缘立心
* 二既有下由心立观(二)

* 初略立(三)

* 初法
* 二喻
* 三合
* 二若作下委示(二)

* 初示渐观
* 二若观下示顿观(二)

* 初明全性成修(二)

* 初就法直明(二)

* 初示(二)

* 初于一念观性三因
* 二十法下观千法皆有三谛
* 二此即下结
* 二华严下按经委示(二)

* 初引经示观(二)

* 初明心造一切
* 二若观下观一切皆三
* 二如是下结法归心
* 二若能下指修是佛(二)

* 初应引经文(二)

* 初引證齐佛(三)

* 初约大经观因缘得佛
* 二引净名观身等佛
* 三引华严心佛无差
* 二若作下约经叹观(二)

* 初叹正观
* 二即开下叹是佛
* 二如是下结成佛法



* ○二明普门(二)

* 初开章
* 二随释(二)

* 初通途明门(二)

* 初列
* 二释(六)

* 初略列门名(三)

* 初列门下通约喻显
* 二凡鄙下别就法示(二)

* 利世间(二)

* 初示诸门
* 二善下束归生死
* 二若就下佛法门(二)

* 初示四教通之能所
* 二此则下明四种有乎教观
* 三能通下广指大本
* 二二示下示门相(四)

* 初三藏
* 二通教
* 三别教
* 四圆教
* 三次论下明权实
* 四次明下明普不普(二)

* 初凡渐不普
* 二圆门是普(二)
第一卷科¶ 第 15a 页 X35-0015.png

* 初约法直示
* 二复次下引经委释(二)

* 初众经圆门(二)

* 初别示四门(二)

* 初约二经一往属空(二)

* 初引净名
* 二何以下释经义(二)

* 初据本经释
* 二大经下例涅槃释
* 二三十下寻净名门门具四(二)

* 初举一品诸门
* 二细寻下示圆义各四
* 三肇师下就诸经分文对四
* 二大品下通明普门
* 二众经下结门名普
* 五四随(略指大本)
* 六观心(略指大本)
* 二别释普门○



* ○二别释普门(二)

* 初标
* 二至理下释(六)

* 初明中适
* 二列十章
* 三上通下辨异通
* 四分别相
* 五总生起(七)

* 初慈悲
* 二誓愿
* 三修行
* 四断惑(二)

* 初引两论二三道
* 二引释下依释论用三道
* 五神通
* 六供佛
* 七度生
* 六随章释○


* 第四卷科



* ○六随章释(二)

* 初标
* 二始从下释(三)

* 初且约十义释普门(十)

* 初慈悲(二)

* 初约次第三悲通释(二)

* 初就人标列
* 二若缘下约此简判(二)

* 初简生法不周
* 二若无下判无缘方普
第一卷科¶ 第 16a 页 X35-0016.png
* 二别释下约圆顿三慈别释(三)

* 初众生缘慈(二)

* 初总示(二)

* 初一心缘一界非普
* 二今观下一心缘十界是普(二)

* 初观众生(三)

* 初法
* 二喻
* 三合
* 二知此下起慈悲
* 二今约下委释(二)

* 初明观法(二)

* 初指初后两界
* 二地狱下明一念千法(二)

* 初明地狱具馀九界(二)

* 初直明地狱十法(二)

* 初明十法(十)

* 初性
* 二相
* 三体
* 四力
* 五作
* 六因
* 七缘
* 八果
* 九报
* 十本末
* 二地狱下例九界
* 二问当下明具九界十法(二)

* 初约佛法难具问
* 二答大下明凡心即佛答(二)

* 初正明地狱具佛十法(十)

* 初佛性
* 二佛相
* 三佛体
* 四佛力
* 五佛作
* 六因
* 七缘
* 八果
* 九报
* 十佛本末究竟等
* 二大经下以佛界况馀界十法
* 二地狱下馀九皆即十界
* 二菩萨下起慈悲(二)

* 初约十界解释(三)

* 初深观善恶境(二)

* 初法
* 二如见下喻
* 二以观下应运与拔心
* 三此十下结成慈悲普
* 二问地下就地狱料简(二)

* 初约重苦妨乐问
* 二约乘机代苦答(二)

* 初答众下乘机示因
* 二又菩下代苦与乐
* 二法缘慈(二)

* 初明观境(三)

* 初深观性空(三)

* 初观千法空
* 二十法下观三千空
* 三无我下观二取空
* 二如幻下举喻本空
* 三常寂下引證圆空
* 二众生下起慈悲(三)

* 初正示慈悲(二)

* 初明所与拔相
第一卷科¶ 第 17a 页 X35-0017.png
* 二拔其下明能与拔法
* 二净名下引證真实
* 三若缘下结成圆普
* 三无缘慈(二)

* 初约三观示慈悲(二)

* 初明修相(二)

* 初约双遮明观法
* 二如是下约双照辨慈悲(三)

* 初法
* 二如磁下喻
* 三无缘下合
* 二行者下明入位(二)

* 初约住辨有證
* 二不动下引喻显无缘
* 二三谛下约三谛明普门
* 二明愿普(二)

* 初释名
* 二弘誓下明义(二)

* 初通明誓相(三)

* 初明四誓功用(二)

* 初通明誓成慈悲
* 二若见下别明誓之与拔(四)

* 初誓度苦果
* 二若见下愿解集因
* 三清净下愿安净道
* 四灭烦下愿得涅槃
* 二生死下明四誓诠次(二)

* 初示因果前后
* 二大经下别證由道获灭
* 三明四誓总要(二)

* 初明四谛依一心
* 二以四谛例四弘
* 二次明下明普不普(二)

* 初大师约偏圆拣(二)

* 初偏誓不普(三)

* 初凡夫
* 二二乘
* 三别教
* 二若圆下圆誓能普(二)

* 初一念圆照明普意
* 二遍知下四谛遍知明普相(四)

* 初集普(三)

* 初知凡夫集
* 二二乘下知二乘集(三)

* 初示集名
* 二净名證
* 三大经證
* 三乃至下知圆集
* 二遍知下苦普
* 三遍知对下道普(二)

* 初遍知偏道不普
* 二圆教下知圆教中道普
* 四故所下灭普
* 三所观下依谛遍周起普誓
* 二私用下章安用修性判
* 三修行普
* 四断惑普(二)

* 初明二观断不普
* 二若空下明中观断方普
* 五入法门普(二)

* 初明偏小不普
* 二若入下约圆顿明普(三)

* 初法
* 二喻
* 三合
第一卷科¶ 第 18a 页 X35-0018.png
* 六神通普(二)

* 初明天眼(二)

* 初偏教非普
* 二今圆下圆教是普
* 二眼见下例馀五
* 七方便普(二)

* 初简通取别
* 二若二下明普不普(二)

* 初小教不普
* 二圆教名普
* 八说法普(二)

* 初小教不普
* 二圆教名普
* 九供养普(二)

* 初标列
* 二华严下随释(二)

* 初释事供
* 二理解下释理供(二)

* 初正释
* 二净名下引證
* 十成就普(二)

* 初举普不普喻(二)

* 初举萤等
* 二举日光
* 二外道下明普不普法(二)

* 初明凡小通别
* 二今圆下明圆圣慈慧(三)

* 初正明
* 二华严下引證
* 三譬如下重喻
* 二普门下明普门义无量○
* 三章安就品證十义○



* ○二普门下明普门义无量(二)

* 初明净名三号难受
* 二今此下明今题三义同彼



* ○三章安就品證十义



* ○大章第二释体(二)

* 初略示今品体(二)

* 初示今体
* 二若馀下异他经(二)

* 初以三二对辨
* 二只此下明理智不二(二)

* 初约出缠明不二
* 二今知下约一物喻不二
* 二若明下应指大本释



* ○三明宗(四)

* 初正明今品宗(二)

* 初略指
* 二十界下示相(二)

* 初二机应相
* 二益文下示宗要义
* 二馀经下与他经辨异(二)

* 初示他用因果
* 二今品下就此明去取(二)

* 初去因果通义
* 二机家下取感应扶文
* 三感应下指大本
* 四问若下杂料简显相共十一番问答分(五)

* 初四番约机拣(四)

* 初善恶俱感明机义(二)

* 初问
第一卷科¶ 第 19a 页 X35-0019.png
* 二答
* 二性善冥伏明生义(二)

* 初问
* 二答
* 三善恶慈悲相关义(二)

* 初问
* 二答
* 四感应相称释宜义(二)

* 初问
* 二答
* 二一番约应简(二)

* 初约二身无应问
* 二约二身俱应答
* 三三番相对简(三)

* 初明感应非一异(二)

* 初问
* 二答
* 二明感应非虚实(二)

* 初问
* 二答
* 三以他下明感应难思议(二)

* 初叙他问答(二)

* 初疑凡圣隔异非感应
* 二答能所存没故道交(二)

* 初互论能所
* 二不异下各论存没
* 二私难下章安破立(二)

* 初难他义不成(二)

* 初难立义不成(二)

* 初明存没不成
* 二又感下明不异不成
* 二又难下以四性结过
* 二问若下明今能妙契(二)

* 初离四句无感应以问
* 二答圣下用四悉立因缘而答
* 四问妄执下一番约机简(二)

* 初疑妄执之善非机
* 二答妄执是恶能感
* 五问妄执下二番相对拣(二)

* 初示妙应随情所为(二)

* 初问
* 二答
* 二问凡下示至圣拔邪归正(二)

* 初问
* 二答



* ○四慈悲利物用(二)

* 初标
* 二二智下释(二)

* 初正论冥显(二)

* 初略辨(二)

* 初对二智辨用(二)

* 初问
* 二答
* 二他释下就二身明益(二)

* 初叙他周解
* 二今明下明今正义(二)

* 初法(二)

* 初明二身皆常间(二)
第一卷科¶ 第 20a 页 X35-0020.png

* 初明二身皆常
* 二若言下明二身皆间
* 二故知下明二益无二别
* 二譬如下喻
* 二此中下指广
* 二问观下兼辨本迹(三)

* 初明本迹难知(二)

* 初问
* 二答
* 二如观下明因果异说(二)

* 初引二经犹在因
* 二若观下引一经巳成果
* 三二文下用悉檀和会(二)

* 初问
* 二乃是下释



* ○第五教相(二)

* 初定文相(二)

* 初泛明部党
* 二今所下的示所传(二)

* 初示妙经一品
* 二而别下明别行之由
* 二此品下明教相(二)

* 初同本经醍醐相(二)

* 初明品意
* 二圆人下明教味
* 二问文下覈今品施开义(三)

* 初覈成施权相(二)

* 初约方便乖圆问
* 二答就下约为实施权答(二)

* 初约实人施权答
* 二又付下约权能通实答
* 二又问下覈成开权相(二)

* 初约机同鹿苑难
* 二约部开权迹答
* 三问上下覈成妙用相(二)

* 初约舍用相乖问
* 二约体用难思答

观音玄义记会本科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