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398b 页

妙经文句私志记卷第十一(方便品文从初尽于疑请)
石鼓沙门释 智云 撰

依疏上是释品题竟下是次释品文于中有二初案
文重示科门就迹门下正科释初复有二初示单复
两科今且逐近结示去就初示单中文进取者此以
经含两意旧来南北所取不同亦并不违经意将两
存之故此云也具如后释前所以此两示者为前科
文有此两重从此以下并当第二正说故此示也示
去就中且从迹门故云逐近远非永置故云且也必
从此者经之正要一家之所宗消文之要便故也前
卷十一 第 398c 页 X29-0398.png
结要云今从前三辄以十义辨非此其一也必从前
三段其如此文何全云近从迹者各为三段于理亲
细故也若此从后则为亲细前云从前三段岂不粗
疏随文迷要于经于疏并不通会不可不思迹门正
说分此二者何不直为三周而更曲开此二于下二
周及以本门并不相应又失妙说之宗旨故不可即
为彼三正须为此二也复有故此虽不即为三周而
亦大科为三谓初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二执动疑
生申疑致请三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如此科判虽
未会要犹胜于前今谓此文势数通论可有其三谓
若即文起尽应便为四初称叹佛智次略为开显三
大众疑请四广为开显断疑若随人者则可为三如
向所述他之三也初后属佛中一属众故是从人可
为三也若即以显经宗要者必须为二谓略广二开
显也此则合经要义会经要文若迹若本若文若义
呼石便易尽于是矣故今专从于此不为其馀良有
巳矣必须深得此意(云云)

文云初略开三显一次云动执生疑此何以取异以
初文是佛此文属众今立此二名则义并属佛何开
于众则初是体次是意亦是功能前则无意次则无
体理岂然耶此文固当含于具互二义具义可知若
欲简文而互显者次文应云执动疑生此即属众尔
乃可会不尔纵强申释要非道理当由后传谬误本
必不尔言略开三显一有长行偈颂者此文更不可
卷十一 第 399a 页 X29-0399.png
会然此一科义乃经之绝要名且未彰意又不显将
求宗旨绝不可得如其本尔当有深以流传脱误固
以无因不能感致不然岂于绝要之境故徵其文略
其旨哉信不应尔但先并不言深为叹惜仰之不巳
辄试言之何者文正应云初略开显有二初叹诸佛
二智后略开三显一初又有二谓长行偈颂以最后
三行半颂及是化起非颂长行故以为后正略开显
故前直云长行偈颂他人皆尔此义易知不繁迂曲
若不尔者次忽便言寄绝称叹二智殊无诠次又次
既明寄绝之意前总最要周合言之文亦无者其故
亦如前也今亦辄谓初叹诸佛二智者此是一切诸
佛之功德也诸佛功德无量无边而直叹二智者此
即叹无量也何者功德虽则无边而无出自他致体
之物此者都由于智故以叹也此中应引丹丘所释
类显(云云)智虽无量二即具四即摄于一切一如前
所明故直叹二即摄一切诸佛是妙极之人故约此
妙极之人以叹所得之妙法也然此既是真实妙物
而并不知文云诸馀众生类无有能得解今将为令
其知与之故先称叹又其宿曾薰习下斯妙种今可
发生为作发生因缘故又今叹此一真妙物令禀方
便化者知昔所得非为真要深生鄙耻故又此妙物
即一切本来同有今将开示令其悟入以是故称叹
也然此是最初之弘誓出世之本怀昔谈之旨归前
端之所表都在于此故建首而便称叹有此诸意故
卷十一 第 399b 页 X29-0399.png
先称叹于此如此之意岂非要绝若不先标此若何
以致彰此意而并不释虽叹亦何为哉此上六字三
别八意不可不知思之思之言寄言者即寄托叹美
之言以称叹也言绝言者有二是都绝无言即如净
名杜口是也二是绝言之言即如文殊也今言绝言
似同文殊以绝言也然彼论自行此论化他对机以
彰法之妙也下是释二意也厝置也令物知其智深
广也至理亦绝于深广故不能尽应知二亦无方不
宜便滞言如前说者总指出其名体也即前绝妙三
十种也此其要实句徒繁也此中通别通即诸佛别
即释尊今略言之故云诸也云云之意尔略言道同
者释明诸佛权实之意此中化主正是释尊何故先
叹诸佛故释云尔为明道同故令物必信悟故道谓
妙智也上光等者举前序之能显成此之所也因现
光见故横因引往答故竖闻横竖皆表诸佛道同故
云正表于此会成能所故定起即名明同也所以双
叹释者正以举一收四横竖以尽诸佛功德故也前
列四句约第三释又开十双正以于此快哉幸矣。

提起之文四句谓时主仪告谓叹时叹主叹仪叹之
所对文中释三不释世尊义巳如前于中有二初直
消文次会论释初言当尔之时者记云五瑞等之时
也今谓前事巳毕后事之始即答问竟将称叹云时
也次释第三从也起即将说之仪也初问言常在者
与理冥极故常在也徵言其起之由故云何故次答
卷十一 第 399c 页 X29-0399.png
释中初总标有次约四义释其所有三总结示是其
所有初言此有所示者谓有所表示也起者出也由
来无入何所论出前既示入今故示出即无入出为
物而入出也既有表示所示者何谓下四也为应化
世间法应尔故为示事审可信顺故为治散乱妄所
说故为示證实令物同證入故一一皆对入定以释
即此一释四义即显入出二四之义前文释入不的
明其四意正以于此此以经明从定起说故须此释
一一皆先明入后明起说初举入两定者经只明入
一定含于两义今约显两序正故此云耳此明古今
皆先入定然后出说文略但明入也此是诸佛化世
法尔总谈化世法尔故是世界次言履历等者法谓
能破之法缘即所被之机正谓履法历缘照二俱审
入定之功为此故先入后起历生物之信善故为人
也对治及义二并易知并言哀者慈悲悯物之异名
悯哀群物令得四妙之益故入起说即为大事因缘
而入出也全云须寻古本哀悉表字表谓仪表诸佛
如来虽恒在定为欲显示四悉之益故外示现起定
之仪表也后传写本多作哀字故今从表以释今谓
此带前入显今以起非直义当文亦甚便但作仪表
之释未尽正应作显示义可矣宜善思而会之后总
结之安等者兼释安详之义本或作庠序之庠或作
审详有云安徐详审也义悉依论所释古本作祥释
云示大人之相欲说大法先示大人之相也又云安
卷十一 第 400a 页 X29-0400.png
祥者动静无碍也今文所释正取审详即兼大人之
义谓由入定能于四义决定审谛然后起说决定令
得四利益大人之能事也次释对告其于三乘之中
最劣何故告之释云以其小乘中等也下转释既是
至极大乘何故对小第一故又释云将引等也正是
此经宗要故也凡十如玄义者即玄义文第七释经
用中迹本各有十用谓癈会开覆破三显一住三显
一住三用一住一用三住一显一住非三非一显一
若本中十但以本替一以迹替三为异也今此正约
迹门不论于本以本门对告者别不因之也应知将
欲因其四字贯于十也然对告之义应具四意即束
十以为四亦如玄义诸家或释不对告缘觉菩萨之
意然中乘诸经罕有其例后文自有料简菩萨盖是
常事非此宗要皆可以例知故并不论或以诸经亦
告此人辨同异者若教若并时可例知不俟繁文
然又须知通别之意别则因其破小显大通而言之
亦因破三显一破权显实破粗显妙三一仍别权宝
粗妙方乃通极不然不尽其意人但知别罕知其通
又论释此意诸家多固亦非此要故文不用此乃等
有明尽此对告之句犹属经家提起若显佛言其下
即应更云舍利弗结集或出经之家避于繁文故不
更也。

上直依义消经文竟下是更会论释中间一句义同
诸释此文皆云初别明四意后通明四义谓初是世
卷十一 第 400b 页 X29-0400.png
界动不动矣故以如实下为人示现下对治如来下
第一义次下总明四也诸皆同尔今恐此释都未可
会非直于论今文亦不分明先引两解次会论与今
同初论有二先引论举经文示现以下引论释经之
义各有二句初中二者即入起也今经但明起论都
经更明入三昧即无量义实理即是法华以是妙定
故云甚深正念不动即前身心不动也下句以如实
智观文脱以字观即前云寂而照也即向所云履历
法缘也下二句即论释上二句经也或云但通释前
下句今谓只可次第别对前两以自在不动以无能
惊悟故自起并有理也文亦脱于示字悟或为忤正
应作寤故他所释作此寤寤字也次会论释与今同
者初总标同次别将第一义会论第一义次通将四
义会论释初义此盖体用也显体宜于出世谛理故
世间不能惊悟用则事理入出利物无方故四悉无
㝵亦兼安祥义也(云云)云云之意略其尔也此明论释
经两句有其两义只是体用与此所释四意总别同
也只一四义犹恐难会更作三番四义况经论不分
通别莫辨于论于疏将会其可得乎后学深可哀矣
上是消经巳竟下是会释入定仪状此义正应于前
入中释前入定中经文有四谓时仪名相前但释其
名相不解其仪故今以明之也于此明者正以论经
及释并明入出故向所释皆带入以以明出今更别
释其入之仪及正在定之相状以显于出故也初约
卷十一 第 400c 页 X29-0400.png
四意释其仪次两问答释其状初中入定通于四仪
何故经论偏明此一故会释之有其四义先引论释
后会此意此文出婆沙论即毗昙婆沙非十住也彼
论问云一切威仪尽堪彼行何独结加论中答释都
有五番次第亦有少异今正为成四悉之意及四次
第故合论五为四及就四悉次第故数与次有少异
也又其言亦有少异者盖以杂旧译也文云能生三
种菩提道记所引云能发三菩提心今谓三种即三
乘若直云三菩提心此即似别若欲会之谓发三种
菩提心亦即求三乘道心也知之总结会云四者文
显易知。

上释以依此义意竟下是会释定中相状然亦是仪
前是外此是内前是身此是心故即二仪有所表也
经虽无文不无其义论中既释故亦会之如金刚经
云敷座而坐新本即加系念在前故知义不无也记
云此中问答亦是论文既是论文云何言经经说论
释今从其本故云经也论云云何系念在前答云系
在面上故又无始以来男女相视起于欲想多在面
故又云眼等五根能生欲心论只此一问答而义有
涉于两故今从义开为两番拟于二义记云初表因
缘四意次以义立四释即四教也初中有背有向即
世界也观寂定生即为人背生死恶即对治寂灭有
理即第一义全云准后例前此亦是约四教之解以
四教皆有背有观故次托问答正约教释并同记解
卷十一 第 401a 页 X29-0401.png
今观两释初约因缘四义于文稍似难会次云两并
约教不言只一何为两番亦所未近今观此二文皆
是约所表释以定中仪则并是序中事故初番是约
背向所表释次番是约向背所表释(云云)初文正是
约表四谛义初背苦集次观向灭道观即道也此释
与前序中问四谛欣厌之义其相当也言作四解者
谓四教也所以尔者以向所表四谛义通又大小乘
入定皆有此仪是故须约教解显成其义此句即仍
前略标起后下是正解释也既云应作四解故次便
设问答故即是正作四解之义矣故文注出四教正
为于此不然此文信不易会初问在面者论以在面
释于在前今为显四教修行所尚义便故仍寄此为
问起也释中四者前明背向谓背生死因向涅槃因
果此中正约修行趣向涅槃背破彼生死也所注四
者即示四教显是前四释也初举世间所尚即表所
背也猗美适也此犹通语下更别明正表修不净观
并前猗乐所治即是五门之中略举其二此是折拙
故即初教次言表尚空者尚崇重也以能顿破积来
滞有之苦故欣尚也此彼巧胜故即次教次约别中
初即能表为分别下即所表正为表显于此故系于
面故大经云分别苦集有无量相也若能深辨意识
即知七八之义如此了别故当别义次亦能所为表
尚此第一法故故以在面表之此固是圆义矣只一
在面之言有此四种差别既是别前四谛即成四种
卷十一 第 401b 页 X29-0401.png
四谛快哉释矣能得此意于大小乘说此仪状无不
达其要旨记云面唯四根何得云六释云面具五根
四并存身若缘现量色等境时意又居上故俱舍云
身根有九事十事有馀根言九事者即能造四大地
水火风及所造色香味触并身根一故云九事言十
事者馀眼等根皆具十事如眼根上有能造四及所
造四眼及身根故成十也眼等觉触即身根性然虽
此四独犹是通释若于今者仍须判开唯一实相无
作意矣。

言叹权实者此具能所即二智也经文及释并自分
明初中先释其所次释其叹所中有三初通示其文
次别释其义后示其体初言通者总于人法对下别
释二义故也次是别释二义初为简非故寄妙人次
正显是故约妙法佛是妙极圆人形彼三教行人所
得之法并非真实故言诸佛显是自行对前化他云
实即指次圆权也体中言三者即一切智等如后所
释一心者即大论三智一心中得今意即佛净妙心
中具三照用简异其馀次第得也此摄前文后五双
半义尽无遗矣幸勿更有去取下释称叹即深广也
德虽无外不逾高广故约以叹有法譬例言如理者
只真如实相妙极理也竖即穷极高下无高下也横
即旁通边畔无边畔也更言无量甚深者总彰横竖
之要妙也经甚深无量今明一句即具即四句故更
言无量甚深既举其二馀二自可知矣此明相即双
卷十一 第 401c 页 X29-0401.png
非尚是无方故即圆妙义矣次举譬以显二义俱譬
深广以深故广以广故深亦有四句妙意全云初譬
深次譬广今所未详次例显者二智皆有深广权中
虽有其义而文不彰故承此释之便例以明之云云
是意略尔次释叹权先略消经文次广释门义初中
先释所叹之义次释称叹之文初中举文标示次出
体义初三字指前实也门之一字正当权也此是何
物盖是自等出其体也大要而言即自行證会妙道
圆极之前妙能是其物也会其品题故云方便通即
圆因始终别则真因之位前实智既指极果故此为
因义固须尔应知前之四双半义都在此一门字收
尽不得谬为去取其物各是何名为门故下释之以
进趣通入之义故也仍对果实以彰因权故云从门
等也道中即正證会妙理圆满之义也。

次释叹中文初直叹次对人叹释初文中亦先举文
标示次正释其所以不谋二句即释难解难入初即
十住妙解次即十地妙用了即解也不谋妙也其犹
明镜无方妙也大用自他入也又了證中体也入是
双照用也或初即竖深次即横广互举也此二句就
法当体叹也七种等者简人以显法也初举七种方
便不知亦明深广故不能测度次约四种真实之人
方乃能知亦显深广并如后文所释所以其门难解
入者正以此也若准论经此中仍有五句谓难见难
觉难知难解难入他释以对前證五种甚深次第亦
卷十一 第 402a 页 X29-0402.png
并如前但有能所诠为异耳此则但得当文之义不
与上下文会故今文不用今欲横竖会通一切文义
故直依后文以释记以初三为真位之前方便拟于
三慧亦有其义今且依疏文。

而别以下即释对人以显法也于中初略释别举二
人意次历五时广显三乘不知状初中此之妙门准
下颂文除圆以外一切皆不能知向巳通揽释竟今
更对向通义以消别文故云而别举也释云执重者
即根钝障重也次下广历中间今日五时显成不知
之义初约二乘后显菩萨初亦信解品之意也初之
一节初自證以后乃至华严以前常以此妙门而拟
之也元者始也谓初始之时即以拟也此仍通于一
切无机等者即别言二乘也即退大后乃至现见作
是念巳疾走而去也聋聩者生后异(云云)上约现无
自他二利下就往无见闻二之种也犹怀疑惑即三
周之初是也次约菩萨复有二类并如前后所明亦
不知者深广妙故。

以下广解门者此是自行圆妙入实之要方前虽略
标体义而权实是非之义未明又为辨旧之非故特
更释于中初引他释次明与夺三正广释四述论解
初述他出此门法谓二乘方便即七方便是以二乘
因为此门亦即二乘门为此门次明与夺中先标次
释言与夺者以其所解大且二过谓狭以浅但言二
乘当其狭总语其因果且犹不得况直取其因况非
卷十一 第 402b 页 X29-0402.png
固体自行故是其浅此初与夺且略破其浅次正破中
初破其局后双破其浅局初中夺其非实与其浅能
初中经云其门此是佛自入门岂可佛果而用二乘
之门为因此过莫大故全夺云次言与者有可开会
之故且与之于诸门中二乘极劣加以方便故云最
浅之能所即佛果之智彼都不闻何论浅此与仍即
夺之云云之意略如向也广如次释次正释中通谈
其文大为四句初约权门以入实次约权门以入权
三约实门以入实四约实门以入权初二约三教有
别有通次二约圆教因及果用若于今文正当第三
句义初义中初别约别教次通约三教三结以明光
宅之义局狭初中先标次约经释中道佛慧初地以
上此其义也次通明三四入中者若别入中如前馀
二何有中道义立亦不无也即如后文一切诸法皆
悉空寂无生无灭无大无小等即当分中道之义名
同体别相从言之亦可取意以说言其因于当分后
被开会皆得入实中道并是因权而得入实之义也
言一观者入空通于体拆只得折假入空也以其不
明小四故只得一皆云只是有之一门谓有门有门
有七方便故今谓空有皆有方便何以知其空言其
七其当齐梁之时盛弘成实又例前一空观故即当
一空门要在论其狭少只得其一何须定有有意略
尔故注(云云)次即三教当分因果可知次第三句初
标次下会通四义言圆四门一者记中不释全云圆
卷十一 第 402c 页 X29-0402.png
有四门谓教智行理此是其门智之门也此义所未
闻也今谓如前权实等四句即是四门即有十重四
门今若横即当权门竖论即当因门故云其一(云云)

次第四句即道后妙用亦如下文能通方便故名门
也此即前果上之用若今言门正当第三句也下总
结贵其浅局者如此释者总指前四句也丰富明深
开阔明广深破其浅广破其局故是双破浅局也区
区屈曲不自在之皃一种之义如前观其所释于今
四句不得其一故浅局云极故是双破其二义矣下
述论释先述次会开拓三令准知论言总略故须开
拓以显于今诸教即四种也言准观者观即行也向
之四句既并约智即当约观行义既明诸教观智即
是明诸教诸门四一十六门今经即当妙四门也论
无此意义须尔略有此意故注(云云)

次双释中先且述异今次正别消文言文意者一以
双叹之后徵释分明故二者次文方云吾从成等亦
叹徵释自分明故故知释诸佛非叹释迦明矣次正
别释若依诸释皆以初徵别为科目谓先徵起今意
并非难要故皆略不言此徵意者谓徵叹二之所以
也谓二智有何所以如是深广又二智所以如此深
广者何耶即徵求其深广之由也今依第二义也。

下是别释初释实中举文总示别释二文结会深广
叹有深广既释其由故还有二其由然者此也次释
权中亦先举文总示兼等前叹之文良由以下正释
卷十一 第 403a 页 X29-0403.png
其文仍有二番初直消文次会深广后释成前亦并
易知权中叹释虽无的有二文而皆含于二义正以
可例实义而知不在繁文故也注(云云)者意略尔也
下双结者谓以是之故二智如是甚深广也经文四
句初二结实次二结权有二番解释初直依文次更
约自他解以经含有其义故也初是自證妙极次是
化他普遍故初是深次是广亦互举也又各有二义
初是自体深次是化用广亦并互举可以思云随情
等者重释难解又举易以显难引證于二义若深观
此文意经是举昔以显今疏释约今以显昔何者于
昔是随宜不可故难解显今是如理了义故易知疏
释故是将今以显昔引论了不了者然论颂是无著
菩萨作论是天亲天性各作论释其颂并非正释此
经故其义犹通若将以显此中之意应须更如大经
有馀无馀之说方会此意论开两方便门显两真实
相则二门三分最后极谈说最实事显了之义尽在
于此故一切法尽同一妙不得于此更谓不然即绝
待无馀真了义矣次更约自他以释言有时者记云
非其听次别咨决时亦可直明非专一向如前或时
复更作此一释以文仍有此义故也此与前为异者
前自他自但实化但权此则自他各有权实二也若
相对说自权皆实以自行故他实并权以化他故即
自他权实即具四句如前所明以现文但有其二故
略不言云云之意有略尔耳。
卷十一 第 403b 页 X29-0403.png

次释叹释尊二智即当化主前明诸佛道同此明同
诸佛也于中有四句初重标示次述旧解三辨旧非
四正科释初意略如向释次旧中有三初述其标异
谓吾从下次出其异状旧料简下述其释异之意初
言各各者不同前二合叹合释故云各以各故是其
异次先出其异相状者从初即是叹权释权第二舍
利弗下即是叹实释实第三舍利弗下即是双结叹
释权实本文多脱权字此其异之状也次是述其释
异之意于中有标释结标者前谓诸佛后谓释迦此
二不同意凡有三虽有三意只释二异二异二谓开
合先后也二异之状巳如前初一释开合次二释先
后故三只是释二初中皆先牒次释其所以以有此
意故开合也次二释先后者初明为本迹次为自他
为此二意故有二异次总结者意明文虽开合前后
互出体常圆等不可偏也次责破者初责其不直而
曲次责其言行相违言不尔者不应作是科释也文
次第者如今所科是依文次第也于义易解者前后
理例相通会也不须曲辨者如其科释是迂曲也迂
曲则失文次第义不明也言道同者全云指向体圆
之言也若未此者皆指其所释之中自有此言故也
又举类显即言行相违故不应尔云云之意略尔。

下是科释也直科三章一与前同既无二三之异意
复劳相曲释释初实中初标示若实下释初举不圆
不成下明今既云成则知一切圆满故是实也言一
卷十一 第 403c 页 X29-0403.png
切成者谓极果地一切智慧功德无有不具足也即
前叹一心三智是矣然既云称叹实智如前则有人
法叹此中但有人法所叹而以何为称叹如其无者
从何以立此名诸并不言何谓解释今谓经及疏释
文虽不彰义固皆有何者即此成佛之言是所又即
叹也成佛即实智圆满既实智极成无德不论故又
即是叹又实智成即竖深一切成即横广文云一成
一切成即兼释此叹义明矣前经及疏并巳委悉此
可例知故皆略也祥以此句为用权之时节也今谓
此叹实文又即起于次叹权智故文带从及巳来之
言也次叹权者此文虽标能所而但有其叹亦以能
即兼其所也向叹实智但举所而即兼能今举能即
以兼所亦互显也前明因智以叹权故云门此就果
用次叹权故云种种等也前即是因果此则是体用
因果是自行体用是化他虽有十双此二摄尽虽但
此二要具十双故皆尽其用要而成于一致所以必
次第者正以于此文五句初四叹权用后一明利益
亦是权用之意也文中初总标示四十以下次第释
其句初即通感而应也四十馀年无量经言也三种
逗会释因缘即感应也小即初也大即通指后三教
也论即此经论应言本论而言诸者恐误然诸训于
固亦无妨记云论略言渐中初后故举此二味全云
小相待有馀未全了矣则不可强为绝义今谓亦可
举此喻虽虚而有体故然小乘之譬有五二如疏三
卷十一 第 404a 页 X29-0404.png
如电四如水泡五空中云大乘以此为喻者虽实无
故然大乘有十三如疏中四如炎五如响六如梦七
如影八如化九如虚空十如水月委如大品睿师有
十喻论(云云)全云离涅槃著谓通别出假菩萨(云云)
离顺爱别家登地以去也今谓克通渐顿不应唯七
方便(云云)众生者即六趣七方便之机也离见思即
兼两教三乘也既通涅槃即别出假法离法爱义通
别圆(云云)既言成佛以来即通顿渐开合并是权智
之用故云说佛法也此中义兼四五横竖深广之义
总在其中。

次双释者释向二智高广之所以也前释因果深广
之所以此释体用深广之由然初言半句者准此释
意经文应有三句初除微巳下之四字为一句知见
等为一句皆巳等为一句故即三也初一句别释二
智次二句合释也以初二字释实故云半句初有标
释结初总举文标示释者即智从如道而来至极之
名理实而遍智称此理周极所以实智高广故即是
释成实也次以方便半句别释权智权智所以能如
是深广者正以方便妙能约佛皆以是同体妙用故
也此即如前法用义也下之二句为合释者正显前
二并高广也亦初举文标示次别消知见二字后别
次三字初者以此言并通故是双举次别者二智皆
有此二故成四义言悉到者谓向二四物也事理边
者如前事理权实也前通此别谓修极也边即彼岸
卷十一 第 404b 页 X29-0404.png
也此乃绝待边也记云文脱底字谓事边理底正应
尔也。

次释最后句者彼岸犹通更以具足显其圆极以此
故深广故是称叹也文仍破非以显是可知次双结
者以所释道理之故如来体用二智最深广也初结
实中深广二义最分明也他云知见者真俗二智正
体根本名知后得名见(云云)如此以下记云释疑恐
疑释结实智而置深广之言谓为实智言说可及故
今释云约实体边实体非横竖斥彼摄法不周故云
横斥彼照理不极故云竖究而言之并非横竖寄言
等者正破疑也说有横竖理必不然无限故非横无
极故非竖如函等者用不二智称不二理也今观文
义亦更似有别意谓结撮彰其妙也何者既叹此经
实智其理无方何有横竖也从前至此数以言云今
言将竟须结束融会以归其宗故有是释故是彰其
妙也然此二物体不二为物寄言故有二二即不二
不二而二乃至四句故即难思妙无方也照无等者
释成上二横遍故无限竖深故无极为显此实之二
用故云横竖也又举喻显函喻实境盖喻实智相称
故并云大应知此喻文似但横义即兼竖既大必深
故也非直实智权亦宜然思之思之。

次结权中有三初总标释次斥旧非三正消文初中
举文标示下是释成何以是权是何等权自行简前
化他道前简前道后之用约诸法门如次正释中明
卷十一 第 404c 页 X29-0404.png
并是因中所作故是自行道前以是故知是权是自
行也又举实无以显今有故并是权也次斥非中有
别有通无若干以显其非也出净名经彼既是说故
知今有若干非是实也实理如空故不可有一尚不
有况以若干据此文前云旧解即光宅也云云之意
略尔次消文中言佛地者极果之权故也下去例知
然此中诸科名义至后达多品中方始解释此但略
标而巳既复委悉释今亦但标体势初四无量即佛
地无缘之四也此标数也名者即慈悲等四是也亦
名四等。

次释名者有通有别有能有所若合言之无量是所
等即是能等彼生数与拔喜舍故云四无量四等也
若更通分别一缘无量境谓一切有情起此四故二
起无量解行故三感无量果故谓得大梵福成佛果
故名为无量四即数也初即无嗔次即不害三即不
嫉四即平等离著也此是别物诸释共尔今直通论
唯一妙权智也但此即足是文正要不在繁也若欲
略知其差别者此各有三一有情缘作有情想二者
法缘不见有情唯作法想三于诸法离分别心作真
如想名为无缘大经梵行丹丘别广此中不能具也
全云既结道前之智而云佛地者是佛自行之权法
故举果收因于义无爽今谓此果差别正由因修即
举因显果不同前叹。

次四辨者旧名也新云四无碍解辨谓明了无碍谓
卷十一 第 405a 页 X29-0405.png
于四事明了无挂碍也于此亦应总标别列释名出
体差别名谓法义辞乐说新云第四名辨才法谓能
诠名句文声义谓所诠真俗谛理词谓方类言音辨
才谓七种辨才也缘此四智无所物碍名四无碍解
总以无漏后得智为体今总以妙权智为体辨差别
诸教不同非此中意故略不论今文中云能于以下
略释无碍之义但举其三仍略其法非直不足亦似
不次次第如前可知旋转不穷即无碍之义仍举馀
因对挍大经迦叶品佛举喻巳合云舍人身得人身
如爪上土得三恶身如大地土华严云十地智比于
佛智如爪土比大地土此中正应用华严喻即当别
义宗中先辈所释并用大经而云断章取义此都非
类不应尔也然经中通论不独于权今当况显圆自
既云深信坚固故不论也或通举彼两教二智以挟
圆权智也(云云)然论经中此初二科名为无障无碍
嘉祥嫌此而用论经齐此以为叹实智也谓初标智
见下以四义叹云谓广大深远无障无碍初二叹智
下二叹断即累无不尽也以下诸科具叹一切诸德
深广不独于智也今直依此不用论经经云植众德
本所谓智也举本摄末无德非智何更别有诸德可
叹故并属结权智不与彼也。

十力者释此且略言云标数列名释义体相文直略
标名者一处非处智力二业报智力亦自业智力三
静虑智力新更加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四根胜劣智
卷十一 第 405b 页 X29-0405.png
力五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
八宿住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漏尽智力十是其数
此十能摧怨歒不可屈伏是其义也既皆云智力只
一妙权智慧有此十能故名十力体及通义略在其
别义繁广非此中要又有近译十力经一小卷了其
中问答专释十义宜应述会(云云)

四无畏者文直但通标名数列其名者一切智说障
道出苦道漏尽四也复有说名仍有少异次第亦少
不同且名异者新云正等觉即此一切智漏尽居第
二馀同通名义者于此四处都无畏惧故名四无畏
四处即四难也前二言行相违难次二语义乖反难
都是一妙权智体也应知十力约内照无畏约外说
又十降魔无畏伏外道也论经更有十八不共简异
二乘此经略无也并是举因以显果矣。

禅云同体等者通言一切禅故云尽也并同体之禅
故云实相大集有第一义禅楞伽有如来禅今总一
切并是自行皆绝待妙故云尽也应知禅定三昧并
同一实相体故约此名以释禅定别者通别之异如
前巳辨言王三昧者定与三昧东西语异有何所以
上以此对楞严下以彼言对于王定经既两出故为
两释两出两释理同不妨但何以知当于此二古今
并皆不然故也他人云禅即四禅定即四定脱即八
解三昧即三三昧故云此云四门即是次第初得四
禅次得四空具足八禅次得八解以定故能證入三
卷十一 第 405c 页 X29-0405.png
空门也如此释者于文甚易但不能知如何简于凡
小今谓皆于一实同体以释亦何不可若直尔释都
无甄别与彼毗昙婆沙亦何以异今为即名以简于
别故以尽相而释初通以二定而释两别则一切禅
一切定皆为实相妙定故作是释通名云次便言定
者以别门中健相最居其首故以为释王定有通有
别是诸定之中一名如大品说通则有二十五三昧
能破二十五有通名为王如大经及彼疏释今文虽
似别而意在通何者禅总一切定能摄诸意正通指
诸定其用自在一切皆归往也以能破于二十五有
子果之缚即是解脱之义故文不释解脱正以此也
然亦更有一义释之方尽文意何者仍恐本文正云
三昧即三昧即三三昧是用此门为释三之与王其
字易滥以后传写遂变三为王何以知者此三空门
亦名为三解脱但释三空即释解脱故文不更释解
脱者正以于此又此以三空是入道最初之要门论
经具明三十七品行道之法正明行是道巳将入涅
槃有此三门止观正尔道品之后明三空门义正当
故又如馀经叹佛果地功德云大空无相无愿以为
其门并是约因显于果德如此两释会文义并得不
释解脱之意可以思之然则解脱义既巳彰不俟更
论必欲更别言者若约八解义势同禅若别会下文
一切解脱者非无此义但于经文稍似不相承摄但
如向者通别三义亦巳尽矣若即三三昧者馀文亦
卷十一 第 406a 页 X29-0406.png
名三谛三昧亦名三空三昧皆即不思议因亦即是
王之义此义最当可以思之通论此中疏文参差意
者最初二科云佛地者以二科名通正为简显妙道
之后权用故加云尔次二名义即别故不复论次二
名最通滥故以二别简显后二既即圆妙三解脱门
又即三谛三昧不俟更别论也然上之八科含义无
限非此可备广如法界次第中明故此略且尔也。

下总结横竖者既无底际故是深既云一切是广即
权智之深广也然亦应结束彰其圆妙非真理非横
竖事亦固尔以是妙事故也非二不能彰不二故寄
言以明横竖而即无二而无不二如是无方权之妙
矣又前约权实各论其妙又应须和合论二妙谓权
实即非乃至四句不可思议尔乃尽其妙实思之思
之。

次释绝叹于中初对旧标章次正科释初先述旧即
前所述释迦章中有三谓初叹释权次叹释实三从
此下结成前叹释权实也祥于释迦章中为三初叹
权次叹实今是第三重叹权也此又多前不同仍犹
不如前也次正标章此文义虽巳具文犹隐略应言
此文有二谓由与正由中有二如文所科次释由中
二科之意以此二中皆举权实也郑亦重也汉书云
皇天所以郑重者频降命也故是再重义也前寄言
中二章各三并论二智今将绝言又更两重举其二
者此是甚繁重也重在何之下之四字释其意也既
卷十一 第 406b 页 X29-0406.png
是妙极之法诸佛所师巳所證得欲一切人皆同师
證故此慇勤以表之也初明由中经文有两文中具
解脱既言说诸故是权也经云种种而云善者谓能
种种故也此并权智之能也释次句举实有标徵释
结徵者但言悦可众心何知是实故徵云尔下引上
下二文释成此之二文皆是妙义故皆是实此总明
佛二智极为深广言不能及故为绝之由也。

次下对前辨释异意初举异徵次释其意此约寄绝
对辨故次第意须尔不同古人于寄言中强生其异
然诸释言辞柔软谓得五种美妙音声大智论云五
种音声从佛口出一甚深如雷二清彻远闻闻者悦
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无厌能辨有漏
无漏等义彼论犹通今此唯论妙实智也。

次绝境者前约言说明二智此约所知显二智故名
为境也经有四句疏于经前三句之中自为两释初
以最初一句为实次以次之一句为权要极莫过于
实故次对要实故为权也次以初句为总总于二也
创初也字有二体不同俱得以次二句别对二境即
广大深远故为权实经一法字收上二也此之二释
并有其理次重为胜次第四句总结于前正起于后
修道得故释上成就正以修得深广成就故不可说
次上及释并因此句故为由也若单等者约文破单
以显双也时人所释多以为权故此破也。

次下正绝言叹文亦有直释而不科判或嫌不备亦
卷十一 第 406c 页 X29-0406.png
略出之于中初正绝叹次释其意亦得云初正止叹
次释止叹之意前寄言中有叹释结今亦应尔何故
无结固当合有但是略耳广本应有祥云下是第二
寄止言加叹二智也意谓于前寄言更加此止绝之
叹故也初云止者止是休息其言故云不须复说不
说故也初云止者止是休息其言故云不须复说不
述旧两家初师意者为击令众生疑邀令其清故也
次师只是击疑犹阙请义虽未全致亦少分义故存
而不破。

次正释中二者记云今但二义初叹次止此取义便
若从文便应先释正次释叹所以从义便者以初释
叹言兼二字指止为叹故云止叹次释一向以释止
意虽云恐伤善根正以止由钦慕故不解者指后五
千预分两端知佛言音妙赴众心应于二义离为三
意一以此理妙叵说故止二欲说妙理止而叹之三
将护物机似止未说以初一文离二故也今观疏文
二者一为显法妙绝二为发起机缘初即是法不可
示言辞相寂灭言语道断释上寂也体不可说释上
深也为彰法体妙绝若此故以止绝而叹之也次者
即诸馀众生无有能得解也正欲方便为说但既妙
绝若是方便为说必不能生信解惑生疑谤堕苦应
须先作是状而发起之令其极生疑请然后为说方
能信解故论释此文名为相成就谓为有法器众生
心巳满足故祥释此意云明大乘利根菩萨闻上所
卷十一 第 407a 页 X29-0407.png
说巳得了悟不须更说故止于言依此意略说一周
正为菩萨利根闻略即便领解慈恩释云法器有二
一真二假真即舍利弗等假谓增上慢者为真法器
众生心乐妙法唱止观相人邀其请谓佛今所以唱
止不须说何等法耶为假法器众生心不乐法在座
未去唱止观相令其起去诸法解脱我巳得讫更有
何法止不须说耶今为真者令其间取一乘故名为
相今谓此两同释论之一意而前非后是论意正名
止叹为相成就作此相皃而能表显两事故名相成
就即与今文第二意同故绝叹意要唯有二为法为
机法即如次所释智境是也机者广如须中所说者
是则法之与机各有其二法二即次释中两章是也
机亦有二一为发起当机令其极生疑请然后为说
二密遣非器之流令其必须离廗总此故上叹矣必
须此二方尽其意而前两释师及论并直约机缘一
义以释今文约二各含二意适尽其要。

次释止叹之意唱此言者必有其意亦名所以必有
由故初总徵者所以不可说者何耶又止不说有何
所以其意有二如文所标即约意以科文亦依文以
显意故云意有两也故此二即是不可说之由也初
约妙人以显智次约妙境以显智既是妙极之人修
得妙极之智此智高广又是修得故不可说次者智
不可说正由此境既是天然本有广高无方妙道那
可由说此即修性智境于向二意之中并初法也此
卷十一 第 407b 页 X29-0407.png
即前文三种二智及三种二谛是也法虽无边不出
此二意即以叹此妙便是发起机缘若不为缘无此
称叹于此叹外无别发起之方故对此人而叹此法
即表为物意斯尽矣就初更二即高广也既言成就
即具足一切故是横既言唯佛究竟穷尽故是竖二
文并言上人者佛也缘文中皆有佛字故也即十号
中无上士也此中言横竖者若通约圆人以论即对
七方便论横竖也若直就圆果以论则但以因果相
望于次释中自显可以思之初横四句初一是能是
总次三是所是别初句总言佛成就者即前由中最
后佛悉成就句也前辄释云结前起后正以于此故
正由深广修得故止而叹今释其意故复牒起次之
三句即所成就之差别即前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也
此是对因明果明因横犹未周显于极果能周遍也
圆因尚未周遍况在馀教故应不俟更约教文中略
初后中二可以例知故云乃至总有二义初横修德
修性无方故不可说次约竖中亦对因明竖犹未极
显果竖极初举因明未极有法有譬次显果明极亦
有法譬竖既有分横亦应尔前略不言又以后例知
也初谓初住中谓二住至于等觉次果即妙觉也既
终而极修性冥会妙绝无方馀且居方故不可说也
次释境中有五初举文重示章门次述旧解三总辨
非四述会释五正科解初中初是举文即是以下是
重示也其深是称叹也境界即妙二谛是前二智之
卷十一 第 407c 页 X29-0407.png
所依也二智所以甚深正此境故也非直甚深亦乃
甚广非直甚深广亦乃甚非深非广而论深广以是
妙境岂言虑所及故为不可思议以是妙不思议故
不可说应知此一即前成就等五所成所尽之物前
约能智此是所境一切尽于此也又应知此是十功
德业之大宗一切众生之本体诸佛巳修极群生犹
未觉将今尽觉而同归故此绝言以称叹大略且尔
未及委悉。

次述旧中凡有四家初究光宅师具述其科及释准
其体势大以此文为三初一句双标次九句双释后
二句双结初中有标有释云二智者对智以明境约
境以显智故也下便释上所标之二初释权中自复
有标释结释云三三者此释以诸为标之所以何者
是权何故名诸释云权谓三乘三法以三三非一故
即为诸以非四一之实故为权也三者人教因也昔
无果义故但各三此并权智所照用之境也三法巳
下次更释成三乘为诸可然何知是教等三故此释
之言教最显者所释中如是相也释既言相故是教
教所被故有人亦应更云人必修行即因结云故是
三三是权智境次释标实亦标释结释云一理非虚
故言实实理无相故言实相理是本者举本以摄末
标一知馀三也次下双释前二于中有二初举文双
标次随标别释于中又二初总举文标示次随文别
释即有五别初中三乘言教是相法览而可别是相
卷十一 第 408a 页 X29-0408.png
义性义亦尔次释体中初通次别即谛缘度即初教
三乘略举其一故注(云云)虽此通别但体而不释其
义力中有法有义作中亦具二义可知次释实中不
牒章者例前释权即牒章云所谓诸法此中释实亦
应牒云所谓实相文中无者但是略也此最人情无
道理见实境等者释会其意实智所照之境有其四
一故此以因等四广前略标之一理一理即实相四
一并名为实相故也次正释中依境能生真实之解
正用此解亲故为因万善望果释因义即以无漏真
智导之故也缘中正用境为缘能发真智是缘义谓
助也次二文并略其物与义皆可以智后二双结既
有本末故是结权次结实中意以语其始终故以结
其因执如此释者巧则巧矣曲而非直去道远矣欲
其速久不亦权乎。

次北地不知其名直尔通指三乘之法皆有其十而
不判其权实诸并不释准其必无四乘只于三乘之
中以大十为实二乘之十为权或其由来不言权实
述之何为且知其通有十犹胜光宅别曲。

次瑶师有三初是总标宗要次别释十文后总释如
是初谓要而言之此一章文只是明佛智慧照用谓
内照而外用也亦直通谈不言权实以验北地义亦
如之下是别释亦直约三乘通有十也萌者百卉生
之始也谓三乘机生之初有可识知故为相也性者
生也谓有可生之理必定可发生也正用三业初发
卷十一 第 408b 页 X29-0408.png
之心以为体义力是堪能为义亦三乘也三各起修
为作即行业业必招果故为因助因为缘佐其正也
遂是尅成之义即因缘之所成得也前致于后为果
后复于前为报相之与报是其始终故为本末始因
释究竟一致是释等终始皆同一理故云究竟等也
下是总释如是其事谓其一事决定皆尔二无差二
也或可其意以十事差别是权皆同如是无差是实
境也(云云)

次述第四畅师即前文玄畅法师也初标其宗次述
其状对前三家皆通三乘又简去因唯约极果为解
故云但约等也故此是标其宗旨者以文正明佛智
照用其要在此十种故也次正述其所释之相状中
初一句总次九句别初句总者向巳标其宗旨谓此
十是佛果地十力之义故此初句是总语其十力之
相皃也次以性会性力即第六新云种种界力又此
中云从根各有所习即兼第四根力故文中无别释
根力也根性不同于中悉正了知名根名性智力欲
即第五新云种种胜解力也对定者体用异也即是
第三新云静虑解脱智力也作是业用即是第二新
云业报力也因对至处道力即是第七新云遍趣行
智力缘即第八新云宿住随念智力果为天眼即是
第九新云死生智力谓了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也
漏尽即第十新旧名同处非处者善恶因得善恶果
是处善因恶果恶因善果则无是处故名处非处智
卷十一 第 408c 页 X29-0408.png
力新旧名同次第即第一也于此十境悉妙智而了
知之无不妙达故名十智力将十力义会释此十句
文故与经论正说十力名及次第有不同也此师亦
直通明佛智照用之境不别论其权实且在会得其
数未能当其道理十力义广既非正要不俟多述。

上是述旧四家义竟下是第三总辨其非有标释结
标中将全夺之仍且微与故云非一途然此四家若
望今释初家于权实中各得少分次二家但得权中
少分后一家只得实中少分故云一途并无圆妙不
思议义故下全夺之下全夺者以乖违文义故也允
信也未全是此中意允当也平去二呼俱得谓于道
理不通会于经文不相当也此总指前四家下次是
释都有四番初释文义别破光宅次有三番兼破馀
三家也初不允中经言诸法此中文也何法不收此
明又意遍也岂止三乘责其所释意局故是于文不
允当也次释理中经云实相此举经说理也俱是文
义互言之也何所不在此明实相之理无相如空遍
于一切处也而但等者责其所释短局是于至理不
通会也而言体者以其意谓四法同以一理而为体
也。

上是文义别责释竟此下两番是约权实道理通破
前四家也若实独在于佛牒其释也前诸释义皆同
如此故总牒之佛则无权彰其过也以佛不可无权
智故权得三乘牒其释也三乘无实那云示真实相
卷十一 第 409a 页 X29-0409.png
彰其过之甚也向但通破其权实义下更破其约定
数故也若三但五牒其释也则权以下彰其两过若
开若显但未了也若四在佛牒其释也佛全无明下
亦二过自行化他俱未足故义不以下第四一番总
彰其失初句权文次句实理下是总结不用如向四
重过失之甚不可释此要妙故皆不用光宅则权实
杭行句数各定次二家权实不分若望光宅但权无
实后家但实无权今文正破光宅而即兼破馀三故
云皆不用矣。

下是第四举论略会释者此有二意显成前非起后
正释此与前释品题将释先引经论二意同也于中
有二初举论说次明他会初中先论总标其数次烈
兼释初举论标一一法即言一切法也于此经即诸
法十如于今释即十界十如也只此一标即形前诸
释深浅局狭固是不当显今于经界如之释无所不
会故即成前之非起后正说明矣次列中列出其九
释会其二馀同而易故略不繁文也体谓体质即是
体也法即用也体上之能亦作用也文中略以类显
可知有力是有所堪能亦略以显也性者体通性别
就其本分不改故为性也限碍即当分各不同也开
通方便是始终也下明他人将彼论说之九会此经
文之十也于中有三初总标次正会异后示略同初
即杂心论主之名即婆沙中法救罗汉是也盖是齐
梁间弘此论师而作此释非彼论主当时自为此会
卷十一 第 409b 页 X29-0409.png
以论主是罗汉非弘法华故是此方弘论之师从其
所弘以名其人也次正会中果是习果报是报果新
云异熟异世而熟酬前因故虽现当异而同是果故
举果即摄其二由此一摄二故九即会十也开通方
便义当始终故即本末等也下总结明会其异略其
同也即会四五馀五名同故略之也此会甚要故引
用之。

上巳辨非次标可据下是第五正科释也于中大科
为二谓略标广释初之一句标二章门故云略也此
一标二即具于四前列四句释于第三并由于此上
下多释此不更论故云如文。

次广释中初总标示次正广释十对前一故是广对
前直标故是释也释前所标之二故云权实此经文
极略难会将尽体要令易会者经文应更有三谓先
徵起次正释然后结示初谓云何为诸法实相徵也
所谓等释也最后应云是为诸法实相是结示也例
如后释大事中有徵释结今此乃大事之本释之 
应亦尔而文但有中一无徵结二盖是略本广应具
也又应知标略而别释广而总十中一一皆含权实
义故疏文有四初标解释方数次列其名三引释其
所以四正依名消文今作等者谓用四番方法解释
上所标十句广释之文也此是一部妙说之宗体故
须多方以释之何者是四下列出之此四名义自显
于后此四一一皆消十句文故皆云释也何故必用
卷十一 第 409c 页 X29-0409.png
此释下引释其所以非十无以显法故以为释然诸
乃非十何以数而释诸然十是诸之要实举其要一
切尽矣次者亦非佛无以显经之意故也不约离合
无方何能显其要致故须以也若不约位亦不能会
经之此意故须用也横竖性修尽极于此四释不过
减也应知总别初都科是总此四是别以总贯别以
别收总一一皆应有其四义于中有二初释四义后
释不可思议下次第依方正消文也初约十界消经
十句记释此文为十先标列法虽以下次界如摄法
如地狱下三示相故毗昙下以少例大当知以下五
以理准例知有界如若照以下六判若照六下七兼
破光宅所以以下八结位唯独以下九引證结位上
玄义下十指广具如玄文境界妙文末舒之则充满
法界等及释法中广释十界十如(云云)全云初文为
四初标章谓六以下是次正释凡夫以下三显绝叹
之由上玄义下是四结略于次释之中又二初正释
若照自下辨出不思议意今谓如此科固将会宗要
终不可得。

今且依傍流文宗旨不敢别异于此初大有三别初
正消文一中以下次会绝叹之意上玄义下三示广
略初中自复有五初释诸法一一界下次释十如如
地狱下三合释二故毗昙下四泛例显若照以下五
明权实初即标列其十法也四圣之言泛从便即四
乘也若尅实意即四教之圣方尽其旨法虽等者释
卷十一 第 410a 页 X29-0410.png
疑彰要既言诸法而释以十故此释云数类之要不
出此十故也次释十如十界横摄诸法十如竖见收
一切横竖虽复无量亦无更出于此则此二十摄尽
于一切也下是合释上之下二也此明一一界皆具
十界十如即百界千如历于一切尘念悉尔则非复
数量下是泛举小教所明六界互具例况妙教十界
皆互备也当知等者以此例况之义当知妙教所明
一切互具决定义诚可信矣下是第五明权实者此
中正明二智所照之境向且明消文正须辨之故此
明之尔也应知十一一界中权实之境皆尔故言其
自位也。

此上五义是约十界消其文竟下是明其绝叹之意
谓甚深境界不思议也一总四别总从于别别会于
总故四从此一总开出一一皆须会入于总故于中
四一一皆有二意但初加一别指故文有三馀并二
也不得此意馀释终不允也于中有三初明深境不
可思议次明以故不可得说三法以故绝言叹也初
言一中等者前且言一一界具百界千如若具百千
即具一切故此中云具无量此中亦具四句如后所
明此是诸佛二智所照之境故云甚深境界其所以
者正以法体妙无方既尔不可为方思说故名尔
也不思议义巳尔复以何义云不可说下足释之于
中先举如他所解则是可然非不可也次明经意理
妙难思唯独了说馀人不堪闻解故不可说三明以
卷十一 第 410b 页 X29-0410.png
此之故绝言叹矣言凡夫者谓六道也于理绝分都
不觉知故言绝理唯情是任故曰情迷二乘即兼两
教三乘且从经文语其偏重故云尔也不能即道为
得故舍离也菩萨即别虽初心智有而解或隔别故
不了了不了之言出于大经义通圆人今且證别此
前总明九界不能圆知下明唯佛独能故不可说注
云云者令知具在于彼。

次约佛界释者即约此义以释十句文也此文正叹
佛智故约此释前通此别专约修极释也记云此文
为四初正释此是下称叹例亦下例释如来下举果
结斥全云此中为四初标章次正释此是下结叹如
来显绝言意今谓文意同前大为二别初正约佛界
消文此是下次总结释会前宗要此即本末二章义
也初文正释十句即有十别于一一中皆有三义一
释其文次示其实三引文證初所以双非者彰圆妙
也举中摄边是显圆也三谛相即以彰妙也一切法
相无非佛相正显于三谛圆妙无方故以为释此相
不相遍通一切有无真俗生死涅槃一切二边不可
定一虽举一中意在三谛圆妙则一一皆具四句一
一皆即法界矣用此以为相故名如是相次指出其
实是此妙物之所感致此是妙缘即理而事万行斯
在众宝即万善严显于法身也次性亦尔以此妙性
为性第一义空是妙慧所照之境约能以显所也白
牛妙慧照运法也次即妙体实相正因亦无法而不
卷十一 第 410c 页 X29-0410.png
在于果即法身也高广正喻体遍极也次即妙力无
所不堪能也以此妙能而为力也指其实者是此妙
物之所致也文云其上者道体之上起自为他之心
也作是绝为运用即以此妙运用而为作也直任妙
道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亦此妙物之所致也如风之
喻正表于此因即妙位而为其因何物是者故指四
十一位真妙福慧为其实也四方即四十位一义在
其中矣缘即妙助为其缘也指助道者即妙权智以
此之所致也果即妙智以此妙极之智为其果也妙
觉朗然一切种智悉圆满也圆因所尅举因显成果
义道场正当极果地满是其物也亦名报果以此对
前前直是果此即果果又前是智果此是断果前是
了因所尅此即酬缘因也所引文者下文通因今取
极也次释本末即第十句于此有三初别释本末次
别释等后合释二初中亦以此妙本末为本末也次
示其实既指此二故即妙矣此文略不引文若例次
文此亦可云即标章云诸法是也仍加法云自行权
者以有本末对于理非故是权也次释等中亦以此
妙等而为等谓皆不异也指实相者始终极致皆同
一实故也是自实者因果始终皆依一实也即实以
下合释二也以此二故义则有二文则速合故须有
离合释也从初至此一一皆具四句之义皆即三谛
义故注(云云)

上释十句即正约佛界消文竟下总结释会彰绝叹
卷十一 第 411a 页 X29-0411.png
之意即释会前本章甚深等之意也于中有二初合
明甚深不思议如来以下次合明故不可说绝言之
意初言此是者指此前释之义是佛自行等也自行
即显实体之因果对于实体非因非果也自行因果
既名为权岂非因果并为方便特宜思之其中六句
初总标次别示三结叹四引證五例应备六明略诸
既并即佛二智所照无上之境岂非甚深境界横竖
深广岂非不可思议故即合明此二义也次合明后
之二者先明其义后结以故止叹初亦先明佛能妙
达妙说馀不能堪故也凡夫尚不知一况二不二二
乘虽能偏知其一亦不能知二能不二菩萨地前因
教知有而不能即證正总由此故不得说正绝叹耳
言在此者在此诸佛自證妙极之所以也彰法妙极
使机可发动也。

次释离合谓约权实离合之义以释文也记亦为四
初正释虽开以下举境称叹凡夫下斥为此下结全
云为五初标章次正释随他下结叹四束成三障五
唯佛下显绝之意今亦例前大为二别初正明离合
横竖以下结会宗要初复有二先明离合随他下明
离合义初中约于三语即有三别应知此三更无别
体只约前二义也初即以初十界释中佛界及次单
约佛界权实并为自行次即单以前十界中九界权
实并为化他三即各束前二相对以论自他权实以
此之故更不别消文也次二句释开合意所以开合
卷十一 第 411b 页 X29-0411.png
正由于此此二句即含前三义二句别此对可知若
第三句为自他故开合相对此其意也亦可从此两
句以下并属第二结会明绝叹意即是甚深境界不
可说之意也于中有四初明甚深境界虽开以下次
明不可思议唯佛以下三明故不可说之义为此以
下四结以彰绝叹之意初有四句初二结成前意如
向所明下二正明甚深义也十界性具足横佛果修
德始终是竖于二遍达故云周照四句无方故云自
在此是诸佛二智照用之道岂非甚深境界次下四
句圆融无碍微妙无方非言虑道故是不思议义次
明不可说之所以亦先明佛妙极能说次明馀人未
然不堪故不可说凡夫体备全迷不解故不知二乘
性偏故不受菩萨虽不同前二而犹未了尘杭尘细
二境并疑疑尘为虫疑杭为人喻地前于理不了有
深浅也(云云)以是之故于此离合妙道不可得言故
止绝也云云之意略尔示。

次明约位释谓约阶位释此十句文也以有文义如
先所明先约佛界即别约修德真极之位此通性修
始终以释故不同也又初是通释次是别释三是亦
通亦别释此约非通非别而论通别释以于中为二
初正约位通释十句之文后重别解(云云)最后究竟
等句初中有二初正约位消文初位以下次会绝叹
之意初正约位者然位通诸教今此何明即圆妙位
于妙位中或五十二或明六即或修性二今此文为
卷十一 第 411c 页 X29-0411.png
消现文大明二位谓性以修而即摄一切位何者性
则理即修则摄馀五即故二则摄六位然五十二位
虽多总修位摄并约修以明故今此明位文虽至少
而义乃摄一切于中有三初以初三明性即是理即
之位次以六明修则馀五即五十二位三以最后一
句通结前之修性即是通结一切诸位初三即是性
中三德知是性者以次六句既明因果故即是修修
依于理故知是性最后既云本末故是结性修也知
三德者以三文义正相当故文虽单三疏释一一皆
即具有三义且初相者相有二义谓形状也表识也
谓有形状表显前事令可识也一切众生即十界也
即诸法实相也实相即真如无一切相而为相也本
自有之既真实相无始无终也如来藏即不空藏性
中妙有万善之功德也故云相皃此即性地解脱德
中之三亦名三解脱也亦即三谛也性亦二义自分
不改能发生也真空无性能生妙慧最胜无相之物
此即性中般若德中之三亦即三般若三谛义也性
得作此得者全云性自得之非关习学今谓正应作
此德字谓本有诸功德也第一义空者大经释云不
见空与不空即无二边之性相也亦即是空如来藏
体主质义亦依聚义中道平等普遍非偏于空有也
一切功德之所依一切所为之极致也此则性地法
身之三亦即法身三谛义也此则三三无方名为秘
密藏也大经疏中释三各三意同于此不然不摄一
卷十一 第 412a 页 X29-0412.png
切非秘密藏虽是一三而具三三虽复三三只是一
三故复名秘密藏是为以下是总结示三德横通于
十竖亘位六也所以知通十界者以通有三道故通
有也十既通有六不俟言。

上是谈其本下次明修即是闻教而复本也若无此
本何所论修修即务其本妙德可生也下信解中所
明背向直约修论今此即约性修以论迷复此文六
句仍更为三初二约似位次二约真位后二约极位
何以知者据文以义固其尔也初谓研者磨莹之名
修治之义谓之为研若闻此妙理信解修理谓之为
研闻生信解即名字位研修习之即观行相似位研
能修伏为力即五品观行更能胜进邻真亚圣故名
为作作起也能入于似发起于真故即相似故此即
全三义文略总言十信应知若研此三德五字贯于
下三以并是修故也四十一地正示其位即分真也
言因缘者真妙德慧二庄严也至究竟位名为果报
即妙觉也果报义巳如前此前九句摄一切位义尽
无馀矣。

此下释第十句是总结前性修一切位也经有三义
谓本末究竟等文具释此三也初释本次释末后合
二义释究竟等究竟穷极也虽本末异究极论之莫
非三德故云尔也记云初谓相等因中三法后即报
中果地三法故知三德即是三谛故云初后至究竟
等全云初谓地狱界三德后谓佛地之三德(云云)
卷十一 第 412b 页 X29-0412.png
谓如此释者位义未能彰显然此四释正明诸佛二
智之境前三一一皆判权实此一独不言者何耶此
特为要从来说释并不言之非直未见说释亦乃未
闻疑议惜哉惜哉后学者巳矣今谓此之一释乃权
实义之要会前释品题虽广不得此文之意未显领
前文之要何者权实虽广不逾修性故今直点性修
二义及释本末之文则权实之义如指诸掌何俟费
词故不言矣虽甚简易要并不言未审知而不言不
知不言如其知者不应于四偏屈一句以为方便请
观此文可以省尅可以庆幸前释方玄秘者即此初
文性中三德秘藏也便为妙达即此次明研三德也
故知方便两字只是性修二字之异名矣则初事理
四句谈本性也次九四句是谈修也此犹从别若通
言之一一皆具修性故此文云本末等也故知方便
之义有通有别别即以二对二通则二皆具二巳如
前释若尔一切诸法虽广无量并为方之一字所收
五即五十二位虽高无极并为便之一字所摄方便
二字既尔性修二字固然如次此明位谓不思议妙
位岂同世人定有定无乃思议之粗物矣非真无益
亦更甚损固当审思无宜造次。

上正约位以消文竟下会绝叹之意即谓位甚深等
也于中有二初明其义后结会要初复有二初明性
德随缘次明随而不变初有四双八只摄十界也全
云初即地狱位之性三也固不尔矣恶即三也四善
卷十一 第 412c 页 X29-0412.png
即三二贤圣即三乘小大即通别始终即圆如前之
五位也经论所释真如不守自性而随因缘即此义
也下明虽复随缘而常不变前明不二而二后明二
而不二正由非二非不二故能二不二也具此四句
文略二也言新故者丹丘大经玄义云至道玄寂无
始无终非新非故今此二义具摄彼也故者谓陈旧
也并相待义既无新亦何有故馀义例知以此无方
绝于言思故是不可思议无此妙机故不可得说以
上二义故止绝言所以四章皆明此义者本是释此
义故何以别者初约十界妙故次明佛法妙故三合
论二妙故四非前三而通论其始终妙故别约此上
共释止叹之意故皆此释不然则乖宗旨思之。

上是约位释十句竟以下是次重释最后究竟等之
一句也于中有三初举其文次正解释三总结示前
巳频释所以更牒释者此句特异于常合有多意前
虽频释有由来尽将更释之故重牒起而言三德者
总举初性之三且正约此释也次正释中文自有三
初约或解中二初总略解次别广释初中先明境差
不等次明以究竟平等大慧观之皆同一妙从此而
言故云究竟等也十界十如权实总指三释谓九界
佛界及约位也开合别指离合差别若干总指前四
是差别不平等也下正明其德为平等之所以也。

是下别广释也先明三种差别皆名有其由然令迷
其事不知缘生之理故经云凡人行世间不知世间
卷十一 第 413a 页 X29-0413.png
相也尚不知世间况能知于中道故有六界十如解
是知其缘性亦不知其中道故有二界十如此摄两
教达谓体达亦圆通也能了缘生具三谛道故有别
圆二界十如别圆皆十界但于初心有即不即之异
今从通说故合言之如向二乘亦含两教此前即具
十界故超日经明六道四圣皆从缘生即其义也此
是谈昔相待不等义也若以以下是约今明开破绝
待之意以含非即故也此慧即前平等妙慧达俗非
俗达真非真非解非迷双牒上二以显中道上明体
下明二用言双照等者文似误以不次何者前等俗
非迷俗即真等真非解达真即俗双非迷解是非真
非俗显于中道今明双照谓能真能俗此即四句三
谛三智足是今点实权实复言相即更明中道文繁
理无所从故流传错误若别有意则所未详宜善思
之意者非究竟慧照则不等究竟慧照皆等正明此
义故云究竟等而言或解等者或非妙解故不等解
是妙达故即等若会文者初总标解或等次明或不
等后明解等也要而言之即前妙达于方即真秘义
尽矣。

次约人者正明妙人以妙慧能等于妙境也于中初
举偏非次明圆是文既举方便人但取圆实之人名
为究竟非必取其极果次约教即明究竟之说即皆
平等故云究竟等说即是教故云约教于中有三初
明今教所说次明昔教不说等后明今既说之即是
卷十一 第 413b 页 X29-0413.png
究竟妙说方乃为等故云尔也次是故结示前三义
之方即约此三以显究竟等义故也说此等者推师
说广兼巳不述要亦不逾于前三也本论释于此文
亦有四番今数既与论同何故都不引用然但疑两
释数同而不疑两经数别疑问不了况释岂不难哉
何者论经文唯五句今经文则有十论经虽其有五
要非此经十中之五虽相体二名同次第又异且论
经五者谓何等法云何法何似法何相法何体法论
经者只此五句也论于此五而作四番解释虽有四
番而无料同后之释者斟酌其义以立其名谓初依
舍权就实乘解次依展转训释法三但解后三句四
依说法法用说(云云)然今经文恐人不解翻译之家
遂依第二展转训释法而译然少不次以义正之不
违圣教若别义释便是人情非为圣教如是相如是
性合是第一何等法体是第五何体法力作合是第
三何似法因缘果报合是第二云何法本末是第四
何相法究竟等是重解理本法性究竟也今谓彼经
论既尔于今经及所释岂可强会是他所宗故谓彼
为当谓馀为情今非所宗何须强会大论既是所宗
故将释先引以为凭据如前九句会十妙合其致故
应依十为其定量不可强异然今所释大数与论同
而论以四释五仍哈于二但成一十八句今以四通
释于十则成四十况其名义都别不可会也然经十
句正显方便之体于此上立方便名今前释名开为
卷十一 第 413c 页 X29-0413.png
四句更为十义以释其四今依十句四番解释则前
后名体二四二十何以会之馀虽强会终无所益然
前十义此中位解并同竖释以明修性会明十句竖
意尽矣前四此四辨经横义又巳尽矣况四相即无
方如此四意义又不可会然此中有可会者正宜会
之何者此中四释即是前之四句但前语单而此文
具何者以一切法不出十界十如故十界释即前初
句次言佛界即一切实离合双明前二故即两亦约
位非前三而通一切故即双非通论也言单具者前
文虽单而义要具一一句中皆具四义巳如前释此
文具者一一文中皆明权实故亦有权实即具四句
况第三离合释中自明三种权实正为融前显今具
足故也如是无方孰不置慕思而幸之不易值矣且
略云尔未遑备悉此中所以不明四意者亦可即以
四而当之义甚相当故不论也。

下是重释不思议者前云深境难思故不可说虽相
四番皆巳释之但是就其妙理然妙理难会特宜托
事以显故今更依经论附事相何况显之使前妙理
益明故更此释于中有四初释其名若就以下次明
其状若就事下三寄事显此是以下四结浅况深初
中有标释结标中绝言思者即不思议也今将释其
二义故先牒起思字去呼心之异名平呼正用心也
次引论释记云初释名次不能行等出体之非因果
及非能趣行者因也到者果也此体不当因果若其
卷十一 第 414a 页 X29-0414.png
属能则不关体诸释皆同于此今谓初三句明其言
思之境不能下二结明绝方于言虑初之三中初一
总次二别总明其义为下二出之由定则可思议不
定故不可一切皆尔不独一法所境既尔能故不及
由出心数故心不能行出言语故言语不能到不能
行故绝思不能到故绝言绝思故名不可思绝言故
名不可议合而言之故名不可思议此中正释不思
议故须尔矣宜善思之正明绝言不直明不可思议
而加不可思者可言由可思可思故可议以不可思
故不可议又以况之故皆合说。

次相状中亦标释结初标言譬喻者即经论中约类
以明其义之相状也次下引论正释有法喻合法中
记云观色是常故不败坏常必具四四只是心不异
亦尔求云观色无常名为败坏不异者应云观色不
异不异即常常必具四四只是心故云尔也今谓文
先简非后正显是即简折以显圆略举其色心亦如
之色心是生死之法生死涅槃二既相即则有双非
两存微妙无方是其义之状矣如明以下是次喻说
有总有别总言明闇喻道生死不见谓无妙达故也
明与闇既尔闇与明亦然经明道与非道相为尔也
下是正别举喻先举两明出现以喻权实二道显发
闇全是明事理二鄣全是二道故无别趣明亦如是
有闇既即明明故固全闇无明既全即明明即全为
无明约悟与未二时以说圣教盛谈合中初合闇与
卷十一 第 414b 页 X29-0414.png
明合道即以下次合明与闇合言佛所尽等者上通
因果此别显也所尽烦恼也谓所应尽者皆巳书也
故论云烦恼巳尽习亦除也所度生死也谓所应度
者皆巳度讫故云未度者令度度生死也度尽之言
实无度尽具四不定故即不可思议次指经论咸明
此义不可具引可以类知之矣。

次就事中亦三谓标释结标者事谓世间诸事即诸
经论所说世间事物亦有不可思议以况显出世深
妙理也初引经总标何初二总举世间正依二执三
别举正依二报四是二主正是所况不可思议境界
相从而来故文不释次释中二初明四事次明五道
初四种中先举经标列次随别释初释众生略但二
句上句果下句因此之二事并非世间言虑所及故
也虽见其所来去莫知其所从之由但见其有死生
亦莫测其所由致此并不能思孰更能说故并不思
议也此略言因果二事后约五道更广此也次释世
界初三句正明言虑不及阿含以下举事以显初三
句中初二直约现事初横次竖下一句是疑其因也
次举事显不及中佛言非狂言是实也实者是何下
事是也此虽正明世界亦即兼显此类众生亦是不
思议也此乃等者因以为诫显成不思议也文有四
句初总明非出生死因下三别明于道无三利益不
能会正道理不达法之体相不能致解脱果也非直
无此诸益亦乃翻致于损所谓令发狂也今之人多
卷十一 第 414c 页 X29-0414.png
不务其要好尚所不应于此岂不思哉云云之意略
尔次释龙中言之念善恶等者念善则甘泽时降资
刑万物念恶则苦雨不时暴害万类下明其因可知
次大力者亦龙之类皆由其愿业之所致也次约五
道广前众生事也又亦有标释结云云皆业报法尔
并世中言虑所不能及之事尔也。

下是第四都结世事况显出世深妙理也因缘事即
向三也深境界即前四释结叹之妙理事粗尚尔况
精妙理固其信矣既言是因缘事亦得有四不以义
观之固不无矣初释名义总该于下即世界也次辨
相状相即可希即为人约事世间缘生果报可除即
对治后结况显妙理即第一义非直道理教次皆善
会矣更释之者复以此义故也前云准文体势既双
标巳次合有徵释结文略直释而无初后此中正应
结之是为诸法实相也以十皆含权实故也文虽简
略义势必尔不可不知又非直别结亦应更有通结
何者正止叹文有徵止有徵有释释中两义既巳亦
应有通结成经虽略无文中节节皆释其结之义故
知并是略无广本故应有矣此意亦须要知故略明
之。

次释颂文初科二章实体正应于前初略为二初略
开显次疑请若具体论应云初略开三显一动执生
疑次执动疑生腾疑致请初又有二初称叹诸佛二
智次正略明开显初文有二谓长行偈颂上长行竟
卷十一 第 415a 页 X29-0415.png
下明偈颂于此颂中有二初四行等正应如此不应
更有初一重科以后略开虽是偈颂乃是孤起此甚
易知非是深难诸家皆尔而今前文脱误此又更作
此科繁而失礼故不应尔皆是后人不深该其要实
修足致尔若更语为申释此乃重增其尤不应尔矣
后学固当致意无致电同此文初科二章次释二意
初释前异意次释后异意初即略广差互异如向举
文则寄言长行广颂中略绝言长行略偈颂中广所
以尔者令义等是释之也广则略彰其要略则广令
义显固当尔也尽而言之当有二义一者解释法尔
二者亦为二缘以此二义故其尔矣。

次释开合异此文正应在次科二章后言之承向释
势便明之也皆先牒次释易知故此散颂对辨不同
古人直于长行辨异次开二章皆云合者连并言之
不与长行别异故云合意如向释在文易见初中应
更为二初一颂诸佛次一颂释迦文略兼也言世雄
者世谓时处雄者强也一切时处最强盛者莫过于
佛故以为叹次三权智即前门也言三异者明此一
颂颂叹诸佛二智之文与上长行仍有三不同也于
中有标有释记云初双只异次开合异三有无异亦
双只异全云初是人法备开异次是二佛开合异三
是迷众多少异今谓如此科固并未能会今明此三
为六初三名者初谓人法双单异次是二法开合异
三是知之人通别异次属对者长行是双偈颂是单
卷十一 第 415b 页 X29-0415.png
长行是开偈颂是合长行是别颂中是通相状者佛
是人智慧是法长行言诸佛又言智慧故是人法双
颂但言佛人故是单长行先叹智慧次叹其门故是
开颂中并同叹佛是合长行但言二乘故是别颂云
一切众生故是通次明其所以者如次会文明之次
明所约者谓初专约实智次通约二智三唯约权智
次当会释疏文者虽含此诸体势而文初但通标其
数次于释中初但示相状及略释所以次一但真属
对第三但示其相亦无其释全并阙略言将人者是
释颂中单人之意此中正是叹法何故直叹其人故
释之云尔前巳备举今略言之明人即法正由人得
此法故人为世雄也次中文直属对不示其相状致
今后释差而不会何者此中但论叹文等论释结之
文未尝不开犹未得论释迦称叹况即跨取释结此
都不可后宜思之无甚谬异今谓前开即先言智慧
次言其门今合则下三句共成上句以二并言人故
故上句云世雄下句只云佛故是合二智法并在于
人明矣释中法者记云被物时异故全云二佛没教
各对机缘缘异故法别二佛体同故人总犹广不能
具述此谬亦以甚矣今谓正叹不涉于释结正明诸
佛何开释迦正论自行岂云被物正言法即权实二
智因果不同云别为显此义故前须开前巳开竟今
举其要明此二法并在于人人必具此二法为显此
要故须合此其实矣。
卷十一 第 415c 页 X29-0415.png

次释第三通别异文中但略属示不释所以通别者
义有此二上巳别破其重今更通言之也前巳广明
故今不复论也以佛一字颂前称叹实智义巳如前
次颂权智即是自行因中修功所得故云功德与前
举因显果义是同也言馀法等者化他即是权用自
行名功德化他名权用一物二义耳言实智之馀者
果上之用也上有五句今略举初一总应知通于五
句故注(云云)

次合颂释结者亦是连并不同前也亦初一颂诸佛
释结次一颂释迦释结初中初二句颂释次二句颂
结在文易知次一行中初二句颂释后一句颂结言
因等者上释中含于二种具足故也悉知见者权实
二种名为悉也故是双结言虽略而义足次下更为
一重释者向巳依前长行次第颂竟今更直依颂中
文相以妙道无方仍有此理将尽其数故更此释亦
无不可然文都有四行二重解释甚易知处复人不
会其要并更加足其文甚为繁长固宜去之。

次颂绝叹文为五者长行大分为二谓由与正由中
有由有境正中正叹释叹释中有二谓人与境此颂
便为五者正以经文不依前之次第又不具足而复
长出所以便为五也所以尔者圆妙故无方也于中
初一正颂甚深境界次颂绝叹之由三颂上正叹四
颂释中不知之人为止之由上文虽无而义固有所
以止者有其二义一显法妙二为机缘机缘即人不
卷十一 第 416a 页 X29-0416.png
能知者二者既云唯佛能知则显馀不能者故有此
一科也五总合颂绝叹义也为此故即为五可深思
之初言但初后者此境有十今颂初后各二初谓性
相后谓果报中间略其六也又从言便故性居初种
种即十界初后即十如如此文义指掌而谓五文为
正十从义释何其哉义有通别通谓道理别谓实体
今此通二也若十如皆有何以即通义若十同一实
义即当别也大与等者彼文以破光宅以后四为大
为实前五为种种为权今意大与种种俱通权实但
知十通十界佛界之十即大九界之十即是种种一
一界中皆尔理即尽矣。

次颂由境长行及此皆具能所长行先所后能此中
先能后所所即事也举次颂正叹正明理绝言也实
相无相故云无方有则可示既无故不可也道能通
也又道行也既无相非言语行李之所故前云不能
到也。

次颂不知之人即颂前义有也次简能者此含二义
一者但有圆妙能信之机同即能信二者曾禀同教
入十信位其有锐者于妙道者正当所被非绝言所
由也虽一信字含有此二故是抑扬之意圆通初后
故须互举言初信者为对后极通言十信为初非谓
别也将明当化先举十方身子第一故别举之耳总
彰一切皆不能知故复通举假是纵没也正者纵实
尔也支佛虽胜亦不能知实者通指自行二也少分
卷十一 第 416b 页 X29-0416.png
者定云此七方便法于七人为实名佛实智不达是
权名莫能知少分今谓此意正言权人虽至多终不
能知实智少分前云除菩萨谓一切皆不能知今明
名通故须简斥复有二类一往依经谓一大教二位
今意乃含二二位也发心语通谓不可定作一种解
释不退亦尔人莫不皆作一句之解故也初且约教
以非决定故云或也三祇以下释新发义此意正明
对不退位犹居退位虽复长时犹名新发意也次正
约次二教释者先简非拟于初以其既未断惑故犹
居此二地即向七方便也次明正拟二教并指其不
退位前名也虽供无数但是福摄于道犹退故言新
发而言一心念妙智者专一其心精诚其智此明多
人同其一心精诚其智又经长时终不能知也次不
退中初明共不退位不知之所以谓虽住不退但能
断通惑见通理故不能知别有妙道别中准知唯识
所明有四不退一信不退谓十信第六心自后不退
生邪见故二位不退十住第七心自后不退入二乘
故三證不退初地以去所得圣智一得永无退转失
故四行不退八地以去任运进修相用烦恼不能动
故准此云应地前亦有信位不退而今云證位行者
全云准地论师所立十住为證不退十行为位不退
十向为行不退此教之义多端故说不一今谓前释
不退巳述多释今此略举一途故云尔也此虽不退
而未真證禀其不融之教岂知圆妙之道故不能知
卷十一 第 416c 页 X29-0416.png
明矣前初总举其七次更别举其五总而言之抑七
方便扬于一实击扬之意于是在矣应知此前八文
要只二三三者初一总简七次一简一能次六即别
明三乘声闻中有三支佛但一菩萨二也二者三只
是二谓抑与扬抑令未信者信扬使巳信者进扬之
有一抑有通别二也。

下是第五总颂前绝叹也疏文有四初举文标示次
通消其文三更别释不可思议四会前四释初者前
巳略颂其法次即广抑其人今更重扬其法以发其
人故云又也次直消其文者然前大要不出于二谓
智与境今颂文有六句除初外馀之五句正颂二要
初之二句正颂所知境也次有三句颂前能知智也
应知此四一物谓妙法也一即四四即一乃至四句
又境即智亦耳疏文四义初二释境次二释智义并
巳于长行此直属对而巳然所止之境要在未曾有
法权实无方故是无漏不思议也深妙故是希有难
解应知此最后一法字统收前之四义此真妙境遍
一切处故云无漏绝于形声故不思议穷理尽性故
云甚深绝四离百故云微妙诸佛所师故云法也次
三句举妙人妙智能极照了次更略明后二句意若
诸佛不同则众生亦不同将命信同證入故以言也
又应知此文亦可为四三二一四者如文所释者是
三者初句离开为二次句二合为一后之三句同合
为一故为三也亦为二者境智也能所也人法也此
卷十一 第 417a 页 X29-0417.png
三并属二也亦为一者谓总结束以明绝言之要旨
矣次更别释不思议者四中此一名义最要若性若
修显境明观必在于此得此一意馀三可例也文有
喻合喻中有三形圆无有而能实相遍是其圆也无
一切相故云不生即无有也而能发生观照性德甚
微能生修德一切功德法之与喻皆具四句皆非言
虑所及故名不思议也次下会四释者文义互相显
成故也前巳引当文竟今更此者将明无处不会触
类而皆合也然正竟在相成显也明前所释是此文
义此文之义是前之所释也故先互相成显也于中
初总标示次别属对初者正示前之四义依此文起
即显是此文之义也此即如意殊也殊形甚微能雨
天宝此文至少而具如前四种大义又是不思议也
初中二字而为三本此三并是修德圆遍故也无漏
者明一切法皆是妙境妙智外无法也今约十界以
释摄于三德以外无更有法即无漏义也以故即互
相显也文中初标次释会凡圣即十界性谓理体十
界体性必三谛谛境必智三即二二即三故无漏之
义如是故约十释显之次亦标释明不思议正是权
实开合无方之义故以为释彼此相即故以相显次
中但标不释故云可知正明深妙是佛法义佛法是
深妙义更互相显故用为释以显前也前开而此合
者虽四只一随便宜故开合自在次亦但标故云可
知此举圆修之极以显性之初中明经此意正为显
卷十一 第 417b 页 X29-0417.png
位故前故前约位释今以显成此义故又佛当持称
叹既毕更复结撮以彰其要今顺佛此意故前广释
竟今复于此重会显之非直佛意慇勤尽于妙今释
亦尽上佛意矣然自始释品题以至于此凡有三四
统其要者一也则知亦题二字诸法十如此中五句
唯一四以统之则真可谓殊坠而同归百虑而一致
会斯要也复何思何虑哉如其未也必尅尚于斯矣
应知绝叹虽复约境同是叹智意在修故又虽寄绝
不同只是称叹二智今约四义释妙境即释于妙智
释绝言亦即释寄言释二即释四释修即释性释诸
佛即释一切众生故一切义尽于此矣信此一文真
妙宝矣然要在叹性德亦名为叹实亦名为叹一亦
名为叹妙其犹妙宝将与未曾识者必先极叹然后
与之此亦如是将为群生开显此一处妙性令成修
德故先极叹此其要矣唯知叹佛不知乃为叹众生
也不达此意数他佛有于巳哉宜极思之。

上之长行偈颂是称叹竟下是正略开显则前称叹
之所在矣初云略开显者是标章动执生疑是其意
此文所标正得要处所以如此略开显者正为警动
时众之旧执令其生于今者新疑故也旧执三乘为
实不言更别有真今云昔三非真今一乃为其实以
故是动其旧生其新也略是对广三一且就别数言
之若言权实粗妙则通一切今且从别必知其通然
通别二义未始相异而巳多迷之宜深致意先显后
卷十一 第 417c 页 X29-0417.png
开者此亦无在今承叹实势便故先显也又先谓佛
者亦承便也前略后广文皆尔也释言互者等皆有
开显故也又知相即共成一致初文亦为三义如文
所属初略属对次别释后两意经云久后者依无量
义即四十馀年未显真实依信解品即临欲终时依
草喻亦即今当汝说最实事何者真实义则一切众
生本有一乘真实诸佛之妙法若要近而言之即向
所叹诸佛之二智也释后二中初释后显实次释前
劝信两义相成也初牒标示次明其意次举后以證
成正由初闻略而未解故有此深疑正是略开之本
意也言佛既如实处等者记中不释全云此一问答
文略意隐今引而申之问中意者佛虽劝信身子翻
疑将非劝信之无益乎答中意者身子示虽暂生疑
寻能信悟修不因疑外兴谤言非劝信之所防劝信
所防在乎浅行因疑又起谤者须劝信耳今谓此是
释疑而文似脱略虽略义势有在可以申之初即是
疑为防以下是释且初疑者因向所明生疑以起疑
云佛不劝信容可生疑佛既诚言劝信何乃翻生疑
惑既仍疑惑何须劝信释云若不劝信则因疑生谤
堕苦若先劝信则虽疑不谤有为解津正为防其因
生谤堕之故须劝信耳文中初但疑而无结释但结
而无止故似脱略今略明之尔也。

次略开权中文为三者一往随文正应有四初二句
告昔权众次二句举昔权化次二句正开破权后二
卷十一 第 418a 页 X29-0418.png
句释开破之义又但为二初是告众次三是正开破
初即离明二也脱离生死得證涅槃既有告言故是
牒昔化也此既是牒故后是正开破我令二字贯下
者之一字收上文云将者欲也意密拟为菩萨故乃
合入所告众摄深有意矣不可造次次更进约菩萨
释者即以向后二句全为菩萨众也此则者字属于
人也于中有标徵释释中有二初约义次约文义又
有二初约自行次兼化他约此二以推之故当是也
次是约数而言文者数出于文故云下句句即文也
以此文义决定知尔以下二文并为三乘适相称会
不能乖于文义斥为虚伪即正当破义而开废会义
在其中后意中含二一令离苦二为作门方便即是
门也上称叹文虽广不出二义谓叹实斥权叹实为
此显实作本斥权为此开三之由对后广亦只如此
承蹑既尔前何不云初叹一实次开三显一而云称
叹二智然此有深意谓彰前显后之体故也能思之
得其要矣。

次腾请者前开略显是佛此就众也亦能所也各含
二义前科文即具其二故云开显动生不更别释此
中科文虽含二而文但一故文更别释其由也既云
腾请即先有疑疑又不孤故有由致故须明之三伪
故执动即破权一真故疑生即用显实腾是顿叙点
出其疑心也致者至也极尽其心以请决也叙疑是
腾疑请决即致请也经家叙是叙其人疑在其心时
卷十一 第 418b 页 X29-0418.png
未发言发言即属次陈疑故此所疑亦属经家叙也
所叙此二众者通别之异可知方便是总疑二智者
此方便二字通收前长行偈颂称叹二智之文尽通
收前四句十双八门义无遗品之题目正从此立宗
中并执唯权一句以为方便不信通者请削去此文
也当从此文义岂徇恒情也文释两疑之由皆约今
昔相对显之可知。

二正请者上是腾疑竟下即正致请也文释有四初
标总章次科其文三释其意四随科释科中现文二
为欲通明三意故更取前各有三也三止属佛三请
属众佛为此三故止众为此三故请方数要足故各
但三次请意中述他释理深如前自他及次并自现
于经文可寻不繁文也次明师意意有含二谓当文
及远表前述于当文未尽远意今于其上加明此意
故云或也若三差别以消文如向他释必三之义未
明今更略以明之此意须明故也此但密表众有三
根当为三周之说彰其妙法说数殊常故也此是密
表其数未即彰显其事有人于此便于三中违立三
周之义谬矣。

陈请者亦有经家文略不言以并发言故云陈也陈
疑之文即从初至难解之法陈请之文即从我自以
下尽文初明是佛自行方便故云第一他云第一是
实方便是权若尔下句之文如何处置陈请即请佛
为自他决除其疑也。
卷十一 第 418c 页 X29-0418.png

颂文六者长行文略但有其二今此虽六要亦不异
于前初二是陈所疑次四是陈自他请决故六但足
前二于自他四中一是自除馀三众也若欲二文相
应亦宜大分为二谓颂前二初更开二次开为四文
从者省便故即为六应知体势尔也初颂字中智慧
如日亦即日也大略而言能破一切闇显出一切物
破五住闇或显出三谛道理圣无所而不通大彰其
极也尊即世尊六义中一是法谓前二智一乘法也
文义如前对下从因此即果为实也如前称叹名为
说也次颂权中亦兼实义大为言也若修性论此又
全是修德故全是权颂自疑中二句即因果义也或
即自他所行是绝用义即属化他言大数者巳如前
说具足道者二义一者道法具足即圆妙也二者言
说也请为具足说前显叹一斥三之所以也此中显
密具含二义不可一向文中略明经及疏释二文不
同之意注(云云)者略巳如向。

于次止中有二谓止与释。

于次请中文有散颂各复有二谓请以释颂中初二
句颂请下二句颂释次止之文亦有散颂亦有止有
释两处止文各唯一句可知。

第三请文亦有散颂又各有二谓请以释长行可知
颂中初二句颂请馀并颂释言长子者声闻众中智
慧第一故前云佛说我第一也又于此会为佛初告
先领先记最先付属故云第一三止三请大意并巳
卷十一 第 419a 页 X29-0419.png
如前品初至此并广说之方便矣举其宗要故云略
开权显实矣。私志记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