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326a 页

妙经文句私志记卷第八
石鼓沙门释 智云 撰

通序竟下别序疏释此文大略有二初重举示章门
文为五下次正科释初言别序者前文巳释而诸先
达于此文更广论虽复广论至于宗要未可领会故
知徒烦无益今亦不能更述直附上下文意聊申其
意于中为三初通明五义次明其所以后结以显今
初中所言别者对通之名谓通序通證信诸教别序
卷八 第 326b 页 X29-0326.png
别在发起当部故也又通序通證一部别序别发起
部内之别义又通序名通而体别别序事别而义通
且从一边故云尔也又通序通證一部妙法故别序
别发起部中四妙故从此别以为言故云别序又通
序通證信二门别序别发起迹门以本门无證信别
有发起故初三通约一切经释次后二番别约此经
释所以尔者义势应尔故欲简通显别故所以别有
二番义者正由前科此经有单复之三故初重即单
别次重即复别今此言别义虽含五既从要两三段
消文正当后之二义然至第四一对起时前三宝物
悉皆归之无更异体是则一切莫非妙物从此义故
名为别也若不如此释者与前两科文不相应故不
能显此要妙旨故还同寻常所释不足显佛意故此
是此经之要义古今诸释而竟不论一宗虽明而彼
所释乃未融显故今虽略知尔亦未能全畅且略以
为可思之地后学宜善详而尽之嘉祥云此下第二
明开发序亦有六章谓集众说经入定现瑞疑问答
问序六也并前證信之六合十二序由众集故说经
说经故入定入定故现瑞不了瑞故疑问疑问故有
答由此六事开发正宗故名开发序今谓谈于三义
将有胜于光宅至于开合隐没则甚不如宜委详而
辨之所未暇矣(云云)

次下正科释者于中有三初科文次通释意后别解
释科文有二初标数次列为名五者前通序有五事
卷八 第 326c 页 X29-0326.png
今此序亦有五事故也列名可知。

次下通释五之意也于中先述后正释初中述异辨
成异义即有二别初中有标其二述其二之相状标
逆顺生起者能生为生所生为起即缘由及次第也
由前生后为顺由后生前为逆次正述中初是顺也
次是逆也虽此二物文义无二物若由后后起于前
前乃可有别思之下是辨其未了但成异解文有三
意先判与夺次总全夺三正释初且与者翻即逆缘
起覆即顺缘起又举喻显之如钩锁等次明其未了
此意明明释此文须具二义初当分次表报表报是
正要以是发起正说故也若直述其当分缘由不明
表报正意在何名为别发起之序故为未了直是以
下是用经正意而全夺之则其当分缘起亦未为了
故是全夺之也(云云)何者此一五表于二四须先明
五因由次束以明表报之意而今虽有生起之由而
无表正之意于因缘四中一尚未了况更馀三以都
不言其意故致此失此直论因缘四中一义不成况
更能具其四故三四下更著缘字若以二三四为馀
三释者最下缘字况难消会如此所释则别发起序
义都无故结云了无趣向故全不可应知此五之言
含于三义谓五发起序五是别为四故发起是功能
故序是对正说故对通显别故五为对證信故云发
起为对正说故名为序彼虽逆顺生起都无此三之
一故不可今只一言即具此三思之。
卷八 第 327a 页 X29-0327.png

下是正释具约四缘初因缘中此四即四悉之异名
为对光宅无意故直从正意以言也所言一者同也
发起正说开会四异皆令归同故言一也亦名实也
亦名妙也但言四者约经通论有三略则四中则十
具则一切然就经文多说于四即从要略故也今顺
文要故云尔矣四中一一皆有能所上三字能也下
二字所也能中皆有体用用即叙之一字为能用也
众是所会之异人也是由异故致一人也瑞表理一
要而言之现瑞正表开权显实实即显本有之理故
经为令开佛知见等即理一也疑念即行异由此而
致一故问答显当说妙由此得说妙教故叙教一总
言叙者因缘发起义也人即世界以人是世间果报
众多和合之名大论云世界故有人即其义也理是
胜义易知行是为人令其进善故若准馀文多以行
为对治各随义便故教即是治疑除正由于此故也
此表异四当成一四故也言此因缘者应四妙机感
而作令得四种妙之利益故也此从大略通论一一
皆具四意亦如玄文一一悉皆具四也应知五即四
四即因缘也然因缘是能四一即是所起也此既表
一则能所皆妙而更约教者对异以简显也且约相
待以说故云非圆正即四一也约本迹者若约当时
即从密意若约说灭后即从显说以相即故也即本
而迹即迹而本故也如前科文谓虽言从近消文而
言皆具四释文别义通今从义通意也以三世正要
卷八 第 327b 页 X29-0327.png
不过四一故也次约观者记云一心三谛理一也一
心三观行一也作是观者人一也能诠观境教一也
更有多释不能具述今谓亦可但能修一圆妙观行
即自具于四一何者了诸心法皆一实相所了之境
异而无异即理一也能了之心无异即行一也能了
之者即人一也能作此观正会始教之旨即教一也
又能体一切果报之心皆同实相故即理一能达一
切诸行之心皆同一实相行即行一了一切执宰主
之心同一切音声语言之心皆同一妙语为一段者
即人一了言之心即教一前通此别前三发起正说
之要此一起證妙道之要宜善思之未备悉。

就众以下是第三别释五序文也两文并言众集又
并各有威仪如何取别或言对此前应言集众今谓
不然前为灭后證信略说此正论现在发起广说又
前别能结此经此通无量义也思之。

若准无量义经于列众末经云各与眷属百千万数
而自围绕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烧香散华
种种供养供养巳退一面坐彼文乃广初至佛所即
是诸众集也头面巳下即属威仪而此经两文并不
言集直言威仪论亦直从此以立名名为威仪如法
住今疏并言集者从义正应尔也正由集巳有此威
仪既举威仪知巳集也故经论但明威仪今仍加之
以集然众有二一常随二因召集而此两经并直列
不明集因集因有二谓显与密密即感应法尔神通
卷八 第 327c 页 X29-0327.png
大权接引力如次当明据理应有显召力即如大经
今文略无广本当有亦如光明新旧可别初经文有
四谓时主众仪文当有但解下两不释上二。

云尔时者下文释云谓当尔之时也此当无量义经
别序之初众既集巳而行威仪供养正当此之时也
又丹丘观音广释中云尔说即也谓即众集巳仪供
之时更非异时故云即也世尊即发起之主也即十
号中第十号薄伽梵六义之中第六尊贵义也应具
二义世间最尊故云世尊经云我为世尊无能及者
也又举世凡圣莫不尊奉故名世尊即经下文云一
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也佛地论云具一切德常能
利乐一切有情故名尊贵疏文先引论标名论明此
品七成就中第二明众成就于中有四一数二行三
摄功德四威仪如法住成就即是此文故云尔也论
于此文中又开为四故论云此中四种示现一众围
绕二前后三供养恭敬四尊重赞叹并如经所说可
知论直如此无更别释论虽此四义只是二故今束
要为论二之科目正当初文摄名归实故以论通名
入初别也虽通是威仪奢而不切故今为此二义为
要矣言威仪者威仪容止合度为仪能令他敬畏为
威各当来集佛所之轨则故云如法住。

次释四众正是所集所被之人众数亦是威仪之人
也于中初述旧解次明未审然后正释初之四名经
中常说故以为也有云由名局故则意不周谓无发
卷八 第 328a 页 X29-0328.png
起等名必不周其意义此未可会今谓名局者谓比
丘等四名只在声闻不通菩萨杂众故也意不周
者此之四众之言意在兼该一切若前列三众此
言其四直依此名初一且未称其实况馀之二故都
不可又总立数意兼一切若直此以为四众得其实
不得其权故云意不周纵依馀之四名于文虽通于
义亦未周矣祥述他云天有二众有魔梵举色欲二
天之大者也人有二众谓沙门婆罗门智论云智慧
人开为二分在家曰婆罗门出家为沙门佛是天人
师故举此四众也今就此经有二种四众一者圣有
二众谓声闻菩萨凡有二众即容客二为四众也就
后文列者即出处各二是也复有云声闻菩萨二圣
众龙神人主二凡众虽有如是种种四名要自收义
不遍诸经尚未况在于此故于种种四名必须今之
四名方尽其义次下正释于中有五初标数次列名
三正解释四结例五举往类显成今义初标不直言
今谓四者固有深意盖欲以一而贯诸众故此言也
亦明意含二四故也非直于此前诸横竖皆尔故是
以一贯诸义次列通有附傍此文谓影响为严会指
(云云)总四义不出于二谓二权两实也以相待故
阙则不可又化主既有权实辅化之众不得然此是
法王治化之安纲此经之极致故于此中明之古今
强异于此者良以未晓其深要故也然应知其二意
若随经文如前所述种种诸四若求要义必须此四
卷八 第 328b 页 X29-0328.png
诸释唯求其文不论要义此非达其深要况今所释
文义晓然而谓无文注巳其矣释中初释发起有三
谓法譬结释法中自有三义初二句此众之体次一
句是其义三一句正是功能亦是意也初权谋智鉴
总叹美其内体知机知时别明其照外之能权是权
能谋是谋度智是其主鉴是深察谓善能谋度计虑
始终智用明察事之可不此是总明内体下句别明
二能谓善知机知时此众内具此德故能发发起虽
是其德正是言其体也下明义者此是总明内体下
别约外以显其能如何智鉴谓知机知时机谓宿种
可发者也时谓可发之时节也然权谋无别物只是
智鉴权鉴无别物只是善知机时知机可发在于此
时知于此时应发之也此众如是故能发起虽是其
德正明其体以发起是其用故也。

次名义者记云发机令起故云发起初文释发成办
以下释起亦可前四字正释次四字功能为多重释
巳又云扣佛大悲故名击咨启圣旨故名扬令闻所
未闻故名发动使闻者果遂故言成办遂必获悟故
云利益今谓此是释其名义内具如上德体外能如
此击动故名发起言有通别通即通是二字之义发
即起也别则击扬释发发动释起发即开发于序起
即起于正说能所合言故言发起又击即发也扬谓
举也击之令发扬之使动即起也发序正下四字是
功能亦是意意在于此利益成当机结缘二也应知
卷八 第 328c 页 X29-0328.png
发起大要谓发起众发起佛众即令集令修供养佛
发令现瑞正说等发众令集修供养即是发起佛也
思之譬中具譬法中三也大象正喻前众体德躄树
喻前名义使象子下喻功能利益大象有大体力喻
前有内具大体用躄树使高从下喻发起极果大悲
赴于因也使子得饱喻前利益意也所谓以下皆以
为合譬今观文之与义都非合也何者发起义兼能
所问虽释能未言其所不知发起何物故此释而出
之以此故是释下是合也正谓发起此五法故也此
五是序故今前言击发于序也若发五序即起四一
故今前云起于正说也前言二字义含通别今从通
说故皆言发起也又五即是四发即属五起即属四
将一言以显二义故通而即别矣结云皆者四文并
结此一此独言皆者以此有能所二义馀文不然故
此独言之矣此义恐无从矣然此一文要有其二一
释成前发起之义二释众集之因释前之义巳略如
向集之因者诸释并不言者良以不疑故也今积疑
之而不能巳聊诫言之且以自遣也何者此经众集
都有七处此中多宝分身龙女下方妙音普贤多宝
以本誓愿故来分身由召而集龙女由文经命證及
赴二土缘感故致下方赴师命以显本故出妙音为
赴召流通而来普贤亦以本愿而至则皆有由然矣
而此一集居二经之首各但言其集仪并不语其因
致者何耶今正为彰此义故举此五事矣正由大权
卷八 第 329a 页 X29-0329.png
发起故也虽有机感要似旁发适谓知机知时等也
都由此初一而后四因之而起文虽有五要唯感应
初一感也次一应馀三共成感应也感中当机结缘
即实也正也旁发起影响即权也正助也正以此故
立此四名及此次第若得此意无所不可古今诸释
不得此意封文守采伤矣此意岂非甚要者耶若以
为合前譬者全失此之二要思之思之。

次释当机此正发起之所为故次明之机者主发之
要也故易云枢机一发荣辱之主也谓此一众正当
此教之所发故故云当机若才闻教即便发悟与教
会更不异时故即复有当机然次虽用义释当彰名
正从平呼有谬谓当之一字有其二音不可文亦有
法譬合今谓初二释机下释当也言宿殖等者此中
正约此会不得更从通释即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
道又二万亿佛所闻无上道又大通佛所闻妙法也
植谓种即闻也即下了因种也谓往世曾闻妙道为
因世世薰修兼资现在调熟缘合即机会也成就堪
可开发如患将溃可决溃时如机有可发之时故是
正释机义不起即得故是经当义矣不起简异别时
闻即简异思修正以此显当义不得带无量义释此
将当义释当义也即三周领解是也。

次言影响者对形声以为名以由形声故有影响见
闻影响则知形声是从助以显正而为名也于中亦
有法譬合今谓初出此众隐其以下是释影响有法
卷八 第 329b 页 X29-0329.png
有譬虽无以下释成此众之能不知此众是何等人
故举二类以显之也即是圆因圆果二种人也次
正明影响诸佛蔽本果示种种因迹之形是隐其极
菩萨弊其圆顿示于偏渐是隐其圆此即隐形声而
示影响也正要隐圆极本而示偏因迹也或圆极通
说不必别属二人思之思之匡辅法王正明隐现之
意所以隐显正为于此也此即隐巳之形声而为影
响显发他正形声之化此即互为主伴之义矣匡正
也辅助也儒云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谓以正直之道
辅助其主治化于世也今此示居种种迹地而用平
等正直之道而助佛法主之化于法界也此从正从
义亦兼助馀三也众星喻隐圆本而示诸要迹也绕
即喻匡辅也月即喻法王也虽无为作是简异于形
声即化主之用也而有大益正明影响之功能也或
可虽无为作简异发起思之思之言大益者能令妙
会当机结缘之众得成就也故仲尼云有颜回则门
人益亲以为肯附之友等彼且犹然况于此乎故论
云化道将行必待于伴此其一也。

言结缘者记云结谓结搆立机之始缘即缘助能成
之终则为未来修得三德之先萌也今谓结者系缀
亦属著也此故下文云以无价宝珠系著内衣里缘
谓因缘望后成就果为名也即以初闻妙法信解属
于经体名为系结能为后时重一闻得脱之由此结
即缘故云结缘此结即种也能为熟脱而作因缘故
卷八 第 329c 页 X29-0329.png
云结缘是此一类众多之人故云众也当机是现是
脱结缘是种是当者也具如上文于中初明无前三
众之义后明以无前三但成结缘初言力者应具三
力智慧神通音声此即三密力也前文具含此三今
文但合言其二谓形声也下文身平也二必具三前
文智鉴也此用依体其未得体何能此用故云无也
引集佛所击起现瑞等三也德非者前正约用故言
力此就体故云德德者得也且得道之用其未得道
何有此能故云非也言伏物等者此中应有三义一
不能伏物二不能镇文三不能庄严诸恶永尽故能
伏众善普会故能发道显体周故能镇恶尽即断德
善会即智德体周法身德此即三德故言德也即前
所隐之圆极也今此类之人全无居三道之位何能
有此三德之用故云非矣又能令畏也爱也专一无
异也此人自未此三焉能令他故云非也有先德讲
本乃作镇罗之用便谓是大经中镇头加维廿毒二
果喻其永生善灭恶二能谓为独得其要直非直言
说亦传笔墨后学孰谓不然今谓固不然矣如向略
明次简无前当机从释义便故此次第初明往习因
劣不成三慧之机次明以往无三现无四益言根浅
者于圆妙道无深信解即影显前宿植深厚也覆漏
以下正明无三慧机即对前缘合时熟是有机也无
闻慧机不堪受于正说故覆器无思慧机不能审虑
何即告失其犹漏器故云漏下文云而寻渡忘儒典
卷八 第 330a 页 X29-0330.png
云不思则罔无修慧机不能去非精一犹如污秽杂
恶之器故云污杂无三机故三慧不生慧者解也闻
而不解是闻非慧思修亦尔三慧不生明无当机益
也虽得见闻以不解故不名闻慧闻慧既无思修何
有三慧既无故无四益若单言三未尽当机之益故
更加言四方尽其义记云通即六根五品别即起去
之流准此分位四悉俱得名为当机故五品以来世
界益也六根以来为治二益初住以去第一义益无
闻思修即次第名无三悉益无修故无第一义益故
第一义亦有通别通于五品别在初住故得度之言
亦有通别即第一义之通别也今观此意别则三悉
在凡一义在圣通则四义俱通凡圣今文含此二义
今谓通论名字以去并属当机别则正定以去名当
机益不定之位名为结缘故今从通说故取三慧四
悉之益并名当机意在得信解故是下释心怀悔恨
云悔昔不动教令入内凡内凡即正定聚也又观心
文中义正如此是则名字即当闻慧观行即思慧相
似即修慧若言名字非闻慧者何名为即若闻能了
皆即是者何故拂廗而退斯则是非之义明矣但作
等者正明结缘义也以往所习不成三因现在无其
四益但作未来三四因缘故此一类总以此义名结
缘众也。

次下是结缘释一例显馀三及示都数前云约一更
开为四则四皆四前巳释一四竟今结例显故云馀
卷八 第 330b 页 X29-0330.png
三亦然馀三若今今徵文出其事状则繁但通知皆
有本迹权实意义即足然众有三此四但在声闻馀
二何故不言或云但言此四馀二摄在其中若尔何
故前云名局今谓声闻既然馀二例尔此意自显不
俟繁文故不言也必欲知者今例而言若略论二众
各四则八并前十六则二十四若杂众八番各四则
三十二并二十四则成五十六众若更四轮王并诸
国王及国大臣长者又是六众亦各有四则二十四
众并五十六则八十众此亦大略若委论者其数非
限若得此意诸经种种四名终不越此四数之内如
此要妙何有智而谓不然必谓不然必得不然无智
者矣。

次下是五举昔类况于今于中有二初明彼时有一
四类显今一四次明彼义亦有四四况显今佛道同
故有四四所以不言影响者既有馀三必此有一可
以影知不繁文也初应言请说而言覆讲者诸本皆
尔有先德云文误今谓此亦影略互显也此有二义
谓化主及机缘若言请说是发起化主若言覆讲是
发起机缘经有二文今亦不欲繁文但举发起机缘
影显于化主故云尔也谓覆讲发起巳有机者今即
得妙道未有机者为作有之因缘故是发起众也此
即彼时有今之一四也彼时既有今固不无次况显
者彼时既有声闻复有向之四众则一一众皆有权
实各二故即有四下文为四部众即声闻四众也故
卷八 第 330c 页 X29-0330.png
有一四四故直于一四以明十六此文含有二义一
举劣况胜二明诸佛道同况者彼时时处机三事皆
胜尚有十六况今三劣而不有耶二明诸佛道同彼
佛既有今佛故不无也宁者安也安者何也若明一
义不应言时尚复言道同故知又是影显应知此中
一文有四影略一者通明举三影显其一二者初中
举覆讲影显请说三者但举彼尚即影知况今四者
但举今同即显彰彼诸皆有故是有四故此一文虽
少而有此四异常体也学者不可不知此从既明教
等三释此前故是因缘四义如前巳略说如当机结
缘中明应知发起此四影响此四当机正得此四利
益结缘四是诸四之因缘思之。

上五重释四众因缘竟约教直言圆者以向直约此
经五序以释并是发起正妙故言三例亦尔者约昔
相待巳说若至此会灭后无复馀三即是此经圆义
次本迹不释记云若且约体用即本住尊极或深位
法身迹为四教一十六众今谓亦可准下文明成道
久远常说法华则一一说彼皆有一十六众过去中
间所被一十六众则是本今日所被一十六众即是
迹此义易知故文不释直云可解若作馀释则不可
解观名字者闻其本妙决定知其所以是此位也如
理观照不间断者观行位前释别义正依此也当机
之中应知通上且从位始故云此也分真位中既得
妙体即具二用故即能为此二应知此位二义一是
卷八 第 331a 页 X29-0331.png
当机二即是此二位也(云云)之意略尔。

释围绕者前释所集之众此正释众之威仪也论释
此文云一众围绕二前后他云今经文少前后应云
四众后前围绕文方具足今谓论经多有不同疑是
文阙而义巳足何者围绕不独二边即具前后之义
况无量义中亦无前后之文故巳尽矣不可以加矣
文中四释初但释其元由次二释中兼释其一义初
既因缘要四义者记云净居天下即世界化为人像
即为人人以为揩即对治礼巳听法即第一义今恐
此乖文义今谓世界总谈法之体相天垂像人为揩
则世界也右旋表于信顺为人也礼敬者慢对治也
听法悟道第一义矣依文次第义又分明不敢异也
次约教中初具消文四仪之中此具行坐住三即向
云到巳旋礼坐此即三也今从初说彰其意义云何
旋实通二也回为围旋环为绕合于礼度为威仪也
方土不同此方重礼彼方贵绕或三或七或复百千
故无量义云绕百千匝事仪如此意在何者有引大
论云为显佛德尊人受道如诸天等也今释意者表
圆理也四面故表四门行绕故是动所绕是佛圆妙
之身表当闻正说于一一门皆得见妙道也如开示
等四句即四门皆会佛知见即圆理也言对偏者约
相待说绝则唯一无复更三以待显绝故云尔也然
偏圆皆四何以取异方圆别也思之次观者为因观
次明本迹故于先也初明绕旋瞻观之由言周匝即
卷八 第 331b 页 X29-0331.png
相好圆满也四旋皆观妙观也如下龙女偈说由此
故旋绕瞻仰由此旋仰故得深定如般舟三昧正名
为行定也此即旋绕之观也本中意者即相而达性
即用而达体也即体用本迹也此是圆观之力用故
在观后明之。

上释集仪竟下释既集供养之事此中疏文有三初
依文略释次引无量义经广明体相三明引彼此之
意初者经有四句疏作通别两释初言通三等者意
通此供养文有此四句不出三业若通论皆是供养
则初之一句似但通标无别体也若别论之四句皆
各别有体义则通是供养乃不出于三业则初二句
是身业也次是意后是口业也以故言通也下别释
者卑谨释恭虔礼释敬文中别释而合结也或云修
谨曰恭崇仰曰敬有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
敬次言至心等者尽心一意向佛妙境故也有云一
切众中无如佛者曰尊恃怙之心过于覆载名重有
云敬甚曰尊尊深曰重发言等者二字之义分别虽
有小异通足赞美之词如次引经但是一义故今直
从合说故云尔也有云美其实德为赞赞犹不足又
称扬之曰叹有是理谈美曰赞触事论德曰叹言其
依报者向之三句言别而义通此句名义俱通而体
有别前巳标其通竟今更显其别体故更于此言之
依报之物如次所出施字亦可平呼即行用也谓行
用其依报各物以供养也有云天华香等名之为供
卷八 第 331c 页 X29-0331.png
资养于佛目之为养有云进财行为供有摄资名养
有云依地论供养有三一利养谓四事二敬谓香华
等三行谓信戒等行今谓通论如前菩萨德中别论
如此次文所出亦名事亦二即是法并为法故皆如
法故故论名如法住论即具此二种义矣。

次下引广显其体状初出供具体状彼文虽广不出
五云天华即色天乐即声天香即香天百味即味天
衣服等即触故即五也外事供养之物不出此五意
之运想即成法尘故具六也今文略举其二三总等
取其五六故云等也此并身业供养之体状也次是
恭敬经但言胡跪合掌无叉手言义必须尔故言之
也此是身业恭敬体状也经但言一心亦无瞻仰之
言亦义必须尔故置之也但一心瞻仰即是尊是重
也此是意业供养之状也言七言者即大哉大悟等
文有五十一行初偈但成二十五半注家以为五十
一偈此即以行为偈义恐不然经云说偈赞言故通
是称美名为赞叹也此即则口业供养之相状也六
尘之资可得是供养别三业事如何得是供养彼供
养是别三业如何得然供养者顺奉所须佛无世间
所须唯要在物从道若能如是三业精诚顺奉则是
得道因缘称圣乃怀故当妙供养矣故皆是供养矣
五尘皆言天者世间最胜美也众有权实故得皆言
天尚有过天何但等天且顺世间也。

次释彼此意者有徵释结两经有异有同达者无此
卷八 第 332a 页 X29-0332.png
微释或多不达据异生疑故有此释应知两经二序
有同有异通序五事全同别序五事有异同有众集
一事则与彼同馀之四事则与彼别彼之别序总唯
众集三业供养以为发起则彼别发起序尽此众集
序矣故馀四不同此别初一全与彼别体同故此略
而彼广以彼广释此略以理固其然何咎之有据经
末云大众闻佛说巳欢喜作礼受持而去既云持去
岂云不散今谓此之一会说益有二一说出生益二
说收入益虽有其二正意在于收入前说出生益讫
劝命流通众有奉命散演之怀为明一说始终之体
又为末代有缘专一部者是结集之士故云持去本
为于此经说彼以彼正意未畅故便入其定雨华动
地主既不起众宁有散今从正说故云俨然以是故
知彼序复为此序彼正望彼序故为正望此正复为
序彼流通对彼序正故为流通望此正通故亦为序
故彼当分具三对至此并为序义明矣思之思之。

下释现相序者疏文有二一指经分齐标示章门第
二科文别释初所以委示文分齐者以古今或不以
此并为现瑞之文今意不同故尅示其起尽以此并
是表发之事故也亦名现瑞序经文具有二名亦名
表发序文中自当会释大要而言前是感此明应使
感益深也彼之三事共成二也。

次下正科释者即有二别初科次释初科中二先述
异次评意初意两家初家示开二土但二土合论故
卷八 第 332b 页 X29-0332.png
云七也他一只放光馀并因照因见也若后正释此
不当义自显故文不言次家先述其标数此师开二
土各为六此数当也下是述其列释但且此土之六
他土之六在后自见于此六中仍束为三双一一皆
有三义谓名文义且初动是名也说法度人是其文
体又即是其义也此即初三也下之五事皆尔准以
可破不繁文也次评异中但评光宅初义易知故不
繁也于光宅中有可许有不初许其数及文次夺其
名义及所表意许其数者谓为二又各为六也文者
于二于六之文各得其起尽也此则其当故许之也
夺中名即其所立六名也义则其所释六名下之义
也如前所明所明便易谓何便易会表显于当所说
之义报示正说之意并未明也故是不当夺破之也
意义既尔正意如何。

自下是正科释于中有二先列六名次释其义文之
与数并与光宅是同故不复论名之与义则与其异
故直列名释其义矣即前与夺之意也初列六名与
彼六名全不同也可知亦为三双者并是偶对之名
故也应知若直依文立名者可知而不直依文而必
立此名者正欲以序六名即表于正六义故也光宅
之名全无表正之义既无所表何名为序正又含双
二义故也(云云)

次释义中有三初释别名义此六以下释通名义略
明以下合释通别名义亦可但为二意初二释名义
卷八 第 332c 页 X29-0332.png
便易对其前夺其名义不便易也后一名所表报之
义对前夺其不明表报之意亦可初释别通二名相
何所下释表报义思之初于六中一一皆具二义谓
体义也智言说者正指说经瑞也说是智用故说是
智说况指一说多即妙智矣指亦是说谓说从一出
多法之义处即前一也专任一体故是妙定也此二
相成故为一对因即雨华四既并华又从天降故是
四位妙因也四上加二故即是果即妙果也因果相
待故为一双感即众喜以欢喜故即妙机发起感而
摛此光故即妙应也感应即因缘契会故为一双此
六名义闻即了会天表当说六法故是便易不同旧
也何不直依文名而必立此名耶为表正宗之意若
不尔者何名别序若如光宅都无所以只得当分之
文并无起正之义今之所名序今正义二俱了矣应
知此之一六须含三义谓此六也此次第也思而出
之。

下是释其通名者谓瑞相也以经文有此二名古今
呼亦不定故须辨之起后表报之释也于中初明体
同次明义异三明异之所以初据经说既言如本则
但一物谓六种也次明就义强分别之亦可有其二
义言人情者向据圣言实理一也此约世俗人情文
字分别故亦强为二也下出二义即一物之上有此
二义密是赞报正说之法就功德也奇异就当体即
六事体皆非常也奇异之状能密报故为瑞密报体
卷八 第 333a 页 X29-0333.png
之奇异故为相此异而常同同而常异也相何所下
是释瑞相之所以有徵释结准于释结初徵应云众
既集巳便应即说何须更以异相表报而后方说若
略而言应云相何所以下约释之以释验之殊不相
应若相应者正应在次略明六瑞文之上今谓此徵
似含二意一者徵其瑞相所以谓有何所以而用此
相而表报之二徵此相何所表报释中先释初意略
明以下是释次意似含此意故云尔也释初意中初
二句明瑞相之由初句明所说之道绝于常谈非其
人不可虚授所受之人寻常等闲不能信受非常之
道以是故次二句明须先现异相而骇变之既而因
生警仰然后乃可为说以此之故有此二义故以是
二为释妙理是所说之道即妙法道理也玄颐叹妙
法道理深远形声之外绝常之境易云探颐索隐约
深致远皆深远至极之称也说之至难者若但赞佛
乘众生没罪苦四十馀年未显真实岂非至难人情
等者说难之由也悠悠者于事不切寻常等闲也总
此意者其道非常机缘寻常寻常不能受于非常之
道故先以非常之事而警发之令其变动有常之志
乃可授与非常之道以此故以二义释之下释所表
报者别论相似警骇物情瑞以表报正说六事发起
之表总此二意。

向巳释相今约此所表释成瑞矣亦标释结言略明
者准下文说广则一切中则十妙略则四一虽此三
卷八 第 333b 页 X29-0333.png
别一一皆通一切前对光宅以五表四今于瑞六而
表于十则四一一皆具于十亦具一切意明六瑞广
论表一切妙今且略论表十故名为略是对一切广
以为言非对四略名为略也前五表四此瑞当其四
中之一谓表第一义此是极略次开为六以表正说
之六此是中也今表于十即是广也欲显十摄一切
是广故名为略此则成重略中广义思之正说妙法
此是妙瑞表说妙法法有十故表十妙玄义正释妙
中巳说相状广如彼明故指于彼记云文在神通妙
中言更道者犹言也谓更说也多有后学不晓道之
一字义改以为通又更加于之字此不应也慎之慎
之所以更道者玄文约义次第及通取自他二土长
行偈颂之文合论十妙此中直约自土长行次第以
论十故二处文义次第不同又彼通取故以十文对
于十今此既别直以六事表于十故有兼单之异为
通别互现故作此说恐后学不知其由须更言之故
云更道其异略尔。

下正明其相状说法是序即能表也下二是所表正
说也一表二者用必有体二不相离故即表二能表
非常故皆妙也定即是行故即表也亦通因果具于
能所此能定行非常故亦即表于妙也华有其四故
即表于四位雨并自天故皆妙也地动一事而表二
者正表破惑显理约所显边故属境能所破显俱有
其六该于运之自他始终故是乘也然理惑相即始
卷八 第 333c 页 X29-0333.png
终不异故皆是妙玄文名三法此前名为果此中名
为乘所以三者将显义有多故若依此中文义便易
者乘或即是果字也众即是人权人当成实人所得
权法当成妙法二是喜之由也故只一喜是表于二
放光是对感而施正是神力而作故一只表此二既
是中道故皆是妙或云感属众喜此中正应言应相
从而来故云感也今谓一体二义不妨两出结者正
由表此十种之义故六俱名等也。

上是总释六章意竟自下第二别消六瑞之文即有
六别初释说法序此含二义一为诩前序故即正说
二为起后故即为序经文五句初一句所被之人也
次四句能被之法此二即感应也文但释次四不解
初一句为人简异二乘故云菩萨此经具为三乘犹
言菩萨诸说不同为何人故简异二乘故云菩萨不
能繁述今谓若从当分正举其正若为序意虽复说
三乘但为教菩萨法华之意含此二意故云尔也次
约法有四句者或云体名因果或云初一总次三别
今谓次既云名初即是体次三并是体上之名即论
十七名中之三名也且初既唱为诸菩萨故须说大
乘经大乘语通故便更别既叙一化故有三也疏文
有三初引经解次结经要显名是从后将所释会经
之义初释大乘然大乘义或经自释显论所解经释
即如善戒大集论解即如十二门地持无著般若及
对法论大集则广明名义善戒但约七义以释十二
卷八 第 334a 页 X29-0334.png
门论约六义地持等三并得约七义以解诸家皆约
论七以解今此约经义以释今更先述门论龙树自
约六义以解然后正释今文初六义者一出二乘之
上故二者佛最大此乘能至故三者诸佛大人之所
乘故四者能灭众生大苦与大利乐故五观音弥勒
等大士之所乘故六能尽诸法边底故故名大乘今
谓此中束要言之不出人法体用以此大故名为大
乘此与经及馀论解有异显义与方故略述之次疏
文者此经七义与地持论全同与馀论七有同有异
初法大地持论名同论云大乘经此云十二部以十
二部言通故更以毗佛略简之即方广亦方等也般
若论名同对法论名境大以前大教化之法为所发
故其义是同二心大谓因前境法发菩提心也般若
论同对论名行大谓具二利故此不同也三解大地
持名解行大谓道种性菩萨行成就今文直言解义
亦兼行般若名信解大其义全同净心对治名知大
性了二无我故略同四净大者地持谓净心大即初
地菩萨与此见道是同般若名是同对法名精进大
性谓三大无数劫修习难行故此不同五庄严大地
持名众具大谓福慧二种具足名少异义全同般若
资粮大对法名方便善巧大性由是具悲智不住生
死及涅槃故此稍亦异六时大中地持名义并同般
若名果大性对法名论得大性谓成就十力四无量
等诸功德今谓此两论是同与经及地论不同也第
卷八 第 334b 页 X29-0334.png
七具足大中地持名果大谓大菩萨故名异义同般
若名时大对法名业大性谓穷生死际建佛事故两
论同与经及地持名异义同地持既与经同且依此
二为释。

下是结束经要显名立之所从也因果之义可知若
依馀两论释结要甚便易也如经七义要而言之只
是因果谓前六后一所以可知若依馀之两论此结
于文次第不便所以先此结束者起后会十妙也应
知七之与二并且是其体未彰其义不知何故名大
名乘应知此七语因则万行悉包语果则万德斯备
故名为大自运他故名为乘体用合论故名大乘体
说此大乘体用以教菩萨能所合名故云大乘经也
下是将自所释妙义以会经之大义所以然者正明
妙大皆有十义故经云说大乘经名妙法华彼虽方
等义通今取圆义通名大边故得将妙释大言捒经
者捒字(所句反)谓庄捒相属配也虽十以七数意义不
出于因果向先束为因果正以此也以后五即果上
之用故对法论第七名业大性尽未来际建佛事故
即具后五也但顺疏文要会即足不繁别对故云可
解若此相即序正何别者若从当时序义即取十大
以表十妙以大义通妙义别故若至正说巳后大妙
相即具有二义故无所妨又应知大是体乘是用今
涅槃释体即兼用也若大集即体用别释如信论疏
知之。
卷八 第 334c 页 X29-0334.png

下释体上之名者然大乘语通无量等名则别故前
是总此下三名是别故诸释皆以为总别也初释无
量义中有二初辨旧释次引正解初中先别后总初
中约人有六就义但五一一皆先述后难明其理有
未当于五解中一一要唯有二谓释经名及为序义
此名本为序作释名若当序义自成如其不当则不
为序文中所出或但释名或但为序正以此矣不得
此要徒繁解释终非宗旨思之思之。

初师虽直明为序之意而即带其名义此师正以无
相解无量空理释义字意明此经正说无相空理故
名无量义何故先说此然后说法华释云此无相空
理是大乘教行之本将欲会末归本必先谈本然后
会归即以无量义谈本故为序法华会末故为正也
有人云此非生师之言旨也乃传述他人述生师之
义今谓不然今先具述彼疏本文然后会今之要彼
疏云说大经者三乘外顺迹与理反执文乖旨则何
能可验一乘之唱将说法华故先导达其情说无量
义经其滞迹日久忽闻无三顿乖昔好昔好若乖则
望崖望崖而反而反者则大癈焉故须渐也名无量
义者是相皆无无有多少浅深也唯说赴佛之行耳
言有实谓之义也彼疏所释文尽于此于中不过二
意初释先说之意即为序之义也须正释名彼文繁
而迂今文直撮其要径无相空理即撮其次仰名要
封三来久即撮其初滞迹以下文也谓彼经明本法
卷八 第 335a 页 X29-0335.png
华会末将明会有相之末须先明无相之本然后会
归故谈本为会末作序此所举者尽其要旨非全其
文故非传他说也观与生同师于什义意与生同也
次难意者以此等经皆明无相空理故以此责次彼
又通意者虽通明无相前二隔远故非无量义邻接
故独为序言五时者古人初时不定或人天提谓为
初或阿含为初馀准可知又难意者则无量义与前
诸经皆须有序无量义经复以何经为序又前前起
于后后法尔之事不必要以无量义为序理固不尔
都由释名不当故序义不成。

次基师者即会稽法华寺基法师生师之门人也故
其释义及意并与前同难亦不异其所释云若是有
法则有分限名为有量空义深广称为无量旧有难
云若尔与第二时大品何异彼答云前教明空为三
乘行本不得为序此中明空为大乘行本故得为序
虽有此判无以为据此亦以释名不当序义未立。

次印师释初言无相善等者记云意云十二年前是
有相教非成佛因指无相善有成佛义意云至法华
中一切无不皆成佛道所言义者谓可成也故以成
佛义为一乘经序又云等者若尔方等般若亦明无
相亦应以方等般若为法华序印师预防此难故更
述无量义与大品对辨大品无相犹说有三无三无
量义中无相不说三之有无故大品无相非法华中
无量义经此无量义未翻译故此有三失一错解无
卷八 第 335b 页 X29-0335.png
量义经不说有无二谬谓其经未译三妄破古师以
大品为无量义初者彼经既说二三从无相出何谓
不说有无为异今谓此印师文为二初述次破述其
释中应有四义初释名次为序三结非四显是破中
略破彼二初云无相者恐相字误应云无量何以明
者以三义知之一者准诸家所引其说皆云无量故
二者诸述其执不信旧作无相定理之说故三者光
宅亲承其门所释与其义同皆云无量万善故以此
三义言无相者故不相应或抄写误或晚人改故致
如此也故嘉祥引其释云印师云此经辨无量万善
也以现在行无量万善未来成佛故也此但是其情
斟酌非有据也又云等者辨异显成序义初云有无
等者谓无量义既说无相故不说有三未破会故不
说无三(云云)嘉祥又述云若说万善成佛与法华何
异彼答云此中但覆翔明万善成佛不言万善之外
无别三乘之义此但是显实未开权也故与法华为
异称之为序及彼见经本基师览经便谓解与经符
而印师固执不移云明空无量义经者别是馀时说
耳非法华前所说者也法华前所说者正明万善成
佛其文未来此土乃至光宅法师犹存印师之解今
谓据此文义具有其义初是释名次三易知从彼答
以下乃至称之为序即今文彼经不说至有异也明
为序义从明空无量义下乃至非法华前所辨者也
简非即今文大品非法华法华所指者也从法华前
卷八 第 335c 页 X29-0335.png
所辨者乃至未来此上是显是即今文指者不来秦
地也据此文义则初名中不应言无相次序义中正
应云彼经不说无三为异则剩二字及误一字谓有
三二字及下为之一字误为有字谓不说无三与法
华为异故得为序次简非中大品二字误又欠字正
应云若明空义别非法华所指以其见经巳情执不
信谓自是别时无量义经非是法华序中所指故是
简非也前非无相此不应更言大品故知后人加改
于次文中自见若是法华所指者正明指万善有成
佛义但文未来故是显巳所释为是也若不得此意
此文终不可会。

次下据经巳来略破其后二义虽义印兼破四而前
二义未正全破所以然者正以光宅将其二义次破
光宅则其二义自坏故不繁也此中所引经来之事
即刘氏注彼经序中之所明也南朝初得此经注释
弘宣无其前者故以为凭据彼序云有武当山比丘
慧表以齐建元三年于广州朝亭寺遇天竺沙门昙
摩伽陀耶舍受得此本还武当山以今永明三年九
月十八日顶戴山见投弘通幸睹真文欣敬兼诚咏
歌不足手舞莫宣辄虔访宿解抽刷庸思谨是序注
(云云)文中乃云齐宋建元元嘉三年齐即南齐接于
宋朝有元嘉无建元齐有建元无元嘉今乃云齐宋
建元元嘉此都不晓时代次第不明年号有无先释
并不言之后学如何取会此皆晓人造次专辄致使
卷八 第 336a 页 X29-0336.png
如之以此證知前之四义是非益明岂不信哉又文
中朝庭寺序中作亭今文或作庭或作廷正应作亭
此有因由不能具述今文其字并不依本此亦晚人
专辄诸谬例然经既等者责破其谬然此中应为二
途若其全不知经巳来则直可以此责之据如前说
其亲见经排弃不受谓自是别经非法华中指者则
但应责其顺巳凡情乖背圣道不应直以此责然正
应双责之一责其顺情不信圣说二责其谓别有经
未来文略故但一也故嘉祥先明其经巳来以此文
同次以五义责其谓非此指不肯信受此义应尔五
义者一者处同二者众同三者时同两经皆云四十
馀年故也四者义同前经虽未彰言开显而旨趣巳
密开显一乘五者翻经之人中天沙门自云是法华
前说宜应用也理应知此今意如后正释。

次破光宅此即印师亲所授者也于中先述其释次
释其非初中先述其释两经所明要义破三以下述
其结判故为序正初先牒名以万善下是释义以万
善释无量同归能成佛道是释义字之义此即前经
之要义也以此故名无量义此二言有微异意义与
前印师无别次释此法华要义此即经云无二亦无
三也宗要在此故言正明意明无即破也前经未言
今正无言故也言破三与一等者正明两义异故前
为序后为正也言破等者指前无也释者皆云法华
破三权与一实与前直明同归为异故为序正今谓
卷八 第 336b 页 X29-0336.png
亦可言法华正明破三归一与无量义直明同归一
道为异故即为序为正此意明直归与破显为异故
也思之。

以下是次难破于中有二初夺后纵亦初直破其前
释次是破其救义亦是更探取其意而破之也今直
为三初以其正难其序今序正不成次以其序难其
正今其正序不成三难其双救令义亦不成三文各
应三句一并责其令同二结定同三既同序正不成
文中初阙中一次具有三初何不同归例责之也此
例者若不同归乃成有量何谓无量应结云既为无
量故并归无二三也文阙此句下一句明序义不成
若并同归佛道举体为正何更有序故序义定不成
正亦何有故俱不成次难其正初牒例责此责意数
者向明二三同为无量万善之数归既并同破亦皆
等况二三是体胜胜且被破劣岂应存以是定知既
破二三则无二三既无二三则是破无万善也若从
要结只应云若破二三故则定破万文兼显破是无
而略破万或传写误言无序者同归全皆被破故也
前明无正全是同归故后明无序全归被破故夫序
正相待得名既无二体何有亦名故为序正俱不成
矣思之思之。

次是破其救者此中道理亦应三句初出其救义谓
虽并同归亦皆是破而各举一边故得为异故得为
序正也次责云不成异者同归无可破可破无同归
卷八 第 336c 页 X29-0336.png
况巳同归不应更破既须更破何谓同归又同归还
是破物破物还是同归都无二物何所论异故异不
成三结异义既无序正何有故并不可次难第六注
家二先述其解次责其非初中或云此文所引非全
其言今谓其注有二一注无量义经所释二注法华
中无量义名合而言之总有五处大意是同言有少
异今此所引皆是注彼经中之言先释既不会通后
学不知其由多生僻谬复有人云注中无此言此以
不知见也今先总述其释后明此文所引便后学通
会不为偏带何者其注彼经自有四处初序中云无
量义者取其无相一法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
量次明渐顿中云今无量义亦以无相为本(次亦释名云)
无量义者自道树初说迄于今唱文辞不二而得名
有殊将融差别之在物以非真极之所存无相一法
所含之义不赀故曰无量义(次释经中正释名之文)经云如是
无相(注云)举无相之本也昔言三乘所登各以有限为
源今明万行所归乃以无量为极将去对教之迷先
融适化之本教虽参差理无别趣欲表三非而一是
且说流殊而源合义之所归不以深浅为厓故名无
量义(彼文所释要尽于此)此前述其所注二处五文三是释名
今文正引其注彼经中两释之义正当释名义以正
故然其注中有两处明无相为本之言其意正尔今
取其意彰其不当故合取其释有人云注无此释者
此人不尽见其文故致谬妄具如前引既以无相一
卷八 第 337a 页 X29-0337.png
法为其本则知无量是其末即本含于末无相含有
相一以含多也从此以为名故云无量义次下责难
者此有二过一者违于经说二者自语相违都由含
之一言致此两失何者虽言无相而具含一切岂非
相违经云出生而以含为释岂非违经况都非为序
之义何者佛言从一出多密表收多入一故得为序
若言其含何以为序又若以一含多为序法华应是
从一出多为正由本先含然后出故又若前以一含
多而为序者法华应明多含于一为正亦是有含于
无未含于本正以为正矣以故都为不当既释名不
当则为序义任自不成故文但破其释名非即自显
其为序之义不立故不言矣其中赀字音髭与资音
相近其义亦同谓财货也非此中意由来借为玼音
而训为尽此有得失亦未全当学者皆云文字释中
并无此音亦无此义多生疑诤并依本音而收尽二
义今谓此见其近未知其远就近以论则知所言从
远以论古人多借用其字以为玼音而训为齐(去去)
限也故前汉蜀严君平作老子指归十卷其中数用
此字皆取齐限之义又文选中亦时有用此字音义
亦同又谢南池传云灵越名不赀义皆同也又明了
论中释量字义谓齐限也此义切当并非尽义言不
者释无也赀者释量也其意正言含义无有齐限故
言无量若作不尽如何以释无量故其注云义之所
归不以浅深为厓故云无量以此故知从来谬矣而
卷八 第 337b 页 X29-0337.png
有迷者难云若如此者其释巳当何以破之今问引
文所破者破其何义义巳如前后学宜须审思无为
雷同谬妄。

上来别述破竟下总结判是非有标释结标言诸师
即前六也一种即后三也释中束前六家只成三义
以释前偏一种义也有相即四五两家以其但言万
善对前无相言有不分故当此义以此教三六百劫
之善并有漏有相故也次无相即初三家以无量为
无相故也其言通而不辨故只成此义以此教万事
皆幻化故次家无中含有空中有假有假即是恒沙
佛法故当此教之义并他等者结是非也他经或谓
即前四时今谓只是前之三教也既只是三不能发
起圆妙不是佛意故非此序此序之义如次正释。

上来所述并是旧来极声名手尔矣然以次嘉祥释
亦先述前诸家解也次自释云今明无量义者凡有
二种一者实相之体不可限量谓体无量二者从实
相一法出一切教谓无量此之体用并有深致所以
故称为义如彼经说始从华严之会终竟法华前集
若大若小世间一切法教皆从无相一法所出生也
次释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云云)次明为序之义云问
欲说法华何故前说无量义经答法华会一切乘同
入一乘今将明收入故前明出生以从一法生一切
法故一切法还归一法所以将辨收入前明出生是
故前说出生为收入之序下广问答料简极为繁碎
卷八 第 337c 页 X29-0337.png
非文正要又全不用论释若慈恩云名无量等三句
是所说大乘经之别名正法华中唯有二句论牒经
有十七名(云云)次引论释巳后云其论不唯取所生
教理名为无量无量之体即真智境体能成就成就
彼字义故次依论释馀十六名后问答料简前后皆
名名莲华之同异巳而结判云彼无量义经唯以二
义名为无量一法二义论云成就字义故字者教法
义者所诠即经所云说法无量义亦无量即二义也
(云云)今谓古今诸释虽多盛者不过前六及向二者
然说彼经本为此经作序故佛自唱名委释其义势
数永异馀经谓举一法出生无量义之一字通于能
所不然名收体不尽理与文相乖前初三字但得所
生之名仍将能义以释所名之与序义俱不成次二
家亦直从所生之义为名仍将正义以释序故序正
二义皆并不成第三一家虽具能所二义而将含义
以释生故当体及序亦不成立嘉祥虽明体用所以
名而以能所同名为无量又不能即名而显序而更
标外建立为序之义博而寘要体用安在慈恩虽亦
约于体用依论依经广释而亦不于此名之上显为
序之义若依论至时成就以明先说之意而于佛先
广释其名集者牒置此经之首其意终未可会于次
正释之中其义自彰不繁多述而于此宗中有先辈
学者引文约义建立此经论所为名谓彼经具说能
生之无相理及所生之无量法而约所生之法以立
卷八 第 338a 页 X29-0338.png
经名约能生之理以彰观道故经今观察一切诸法
性相空寂等也又云所以从所以为名者显能生之
功也今谓此人顺情背义违经乖疏强破古人还为
所破睹为不可观于先释岂徒其一咸共如此不知
其所以然幸宗此者宜熟详之无为造次旧解竟。

自下是第二正释于中有二初正释后因释序明旧
释正之谬初正释中自复有二初会通论解次依经
正释既有经论所释故须依约今古诸义或依或不
不则不可依须会要今文所释于斯二途取其中适
后学宜善详之于此二文各有其二初文二者先会
论释名次申论为序言法华异名者宗有先达破此
文云准论并以为无量义之异名今乃以法华之异
名此全乖论文义既然无劳消释章安之笔误也今
谓此人不达论之深旨又不达疏之远意此乃是自
误何关于他于次释之自见初会论中文虽三句义
但为二初二句通会次一句别会所以然者无量义
经通名大乘别有十七法华亦通名大乘固当有十
七二者序尚得有十七况正而不然耶所以更别会
者正缘论以法华为彼十七别中之一故无量义任
自是法华之别一彼若不然此则不得正以彼然故
此自尔势数自然非人强立不达此数便谓不当何
其昧哉所言十七名者论云此大乘修多罗有十七
种名显示甚深功德应知一名无量义二名最胜经
三名大方广四名教菩萨法五名佛所护念六名一
卷八 第 338b 页 X29-0338.png
切诸佛秘密法七名一切诸佛之藏八名一切诸佛
秘密处九名能生一切诸佛十名一切诸佛之道场
十一名一切佛所转法轮十二名一切诸佛坚固舍
利十三名一切诸佛大巧方便十四名说一乘十五
名第一义住十六名妙法莲华十七名法门有说云
最上法门此十七也论释云无量义者成就字义故
以此法门说彼甚深妙境界者诸佛如来最胜境界
故论中所释直尽于此应知论中此释与经佛自所
释同异如何古今不明今应辨之(云云)论又约总别
判云此十七句法门者是总馀句是别今谓若望大
乘句此十七俱是别论意即于别中自论总别故云
尔也又应知旁正无量义是其宗主馀是旁义故又
若既为宗主正应为总馀是别义思之巳不彼略然
彼经中但有一名更无馀名应知三义一者义故二
者或此本略馀本具故三者准例例如胜鬘经一卷
而有十六名亦一总十五是别故古人但呼为十五
况此经聚一化教门故义有其十七此经有其三名
然释此通别应以多方乃尽其势大为二初通次别
且初通中应有其五谓何故会何故通何者十七经
既不列论据何义知有十七论解彼经有十七名今
何以知并为此经之异名此是通中五义次三巳如
前初二思之思之。

次论别者且明二义何故更此别会论据何义得以
正名为序之别名今以何义得以序别为正异名所
卷八 第 338c 页 X29-0338.png
以更别会者由论以此一名为彼别名故须别会然
二名既别为序为正名别体异据何道理彼此互为
古今释会乃有多途不能具述今一宗所明有异于
彼然此学中亦自不同既未会文旨亦不能更述今
且先明论意者论释莲华二义一出水义二华开义
出水有二义一出水义以不可尽出离小乘泥浊水
故复有义莲华出水喻诸声闻入如来大众中坐如
诸菩萨坐莲华上闻说无上智慧清净境界得證如
来深密藏故二华开者众生于大乘中其心怯弱不
能生信是故开示诸佛如来净妙法身令生信心故
论释法华尽只如此慈恩释云论有二释一出水义
以所诠义名华二华开义以能诠教名华即證智甚
深阿含甚深也初出水有二义一出水不可尽出离
小乘泥浊水故此法华体顿悟菩萨性离泥水法体
性常故不可尽此即二乘未回心前谈一乘理性出
于二乘故名出水二复有义下乃至深密藏者此意
说言菩萨既闻说證入声闻回心以者亦得入得闻
亦證密藏前解菩萨顿悟体出此解渐悟后时同出
正以教理化诸菩萨旁化二乘故作此说华开义者
众生于大乘中起悬崖想心怯弱故不能生信开示
如来清净法身令生信故今谓此若名正以法喻而
立而论但解喻以显法不复更别释于法今谓妙法
既尽一切莲华喻法义亦如之广如玄义中释今且
言其极要但取其清净一义经论皆多尔故而有二
卷八 第 339a 页 X29-0339.png
种谓性以相性者谓染而不染本性常清净故论云
出水以不可尽即性常清净也此即经中能生一切
相名实相也所言相者谓相清净即达解性而修證
也会于本性事理离染名相清净要尽于此论中所
明不出于此而分为二者初别约三乘释二义次通
约一切释二义何以知者初有小乘菩萨之言故次
直言众生故所以尔者正明性相平等约缘故有通
别谓序正也初是前经密表之意次是后经显露之
意初中更有二者初通明性净而菩萨闻巳即得相
净故云出离小乘小乘即二乘也即前经闻悟圆者
也虽菩萨巳悟而二乘未得相净而密表其当得故
云声闻如菩萨此二正是前经当分为益密表为后
序之义也次华开者即开权显实之义正明说彼经
巳一切性相皆悉清净正说之义明矣又正显性常
清净故云出水以不可尽即前所说无相谓无生死
涅槃一切空寂无大无小等此是通谈本性清净即
夫人性染而不染等也菩萨闻说即得悟證故云出
离二乘泥水此即菩萨于彼闻性净巳得相清净也
而二乘未得密以表其当得故云复有义等此二并
属前经正及序义也既有密表序故有正开显示令
一切众皆得信解悟入性相一切悉皆清净也彼经
有如是义与法华同论从此要故为异名而作是释
诸释虽广未契其要今意略尔论为异名义既如是
今以何义复以彼为此异名宗中说音不同不能更
卷八 第 339b 页 X29-0339.png
述今先曲辨次乃直明初应四义一者能生无量之
一义二者所生无量中一义三者密表无量当入于
一义四者显会无量巳入于一义彼经正及为序有
此四义与此不别故得为此之异名矣若直例后曲
有四义则前明莲华亦应有四谓性本常净故相待
相净故有前所表当得相净故于后巳得显露清净
故若直而要言只是二净故直明二义而含于三收
一切尽依论合义又会经意即足故不必在于曲矣
思之思之然应知两经皆有同有异各且取其同边
应知更有不同之义不得一向如前出入密显为序
正义矣会论异名之意如是岂造次者能知而云误
者何自误之甚也到此。

上来是约会论释名巳竟自下是次会论明为序之
义彼经要有二义谓立其名义及以为序义向会巳
论释名义音故今更论为序之义然论既以此为欲
说法华时至成就故即为序之义既互为异名则体
是一更有何义而得为序故今申之然应知两经有
同有异同故互为异名异故为序为正不得一向故
巳向明同今更明异彰其为序之义于中先申论以
异名为序义次会经同名亦为序义初云申论意者
申通论家为序之意义也如下是也言直说等者宗
中先学又破此文云经云佛说此经巳而入此定此
则具足说经体讫方入此定而云直说此名而入此
定违背经文特甚皆章安之笔误今谓言未及言谓
卷八 第 339c 页 X29-0339.png
之躁既不能有次知当须困学既不能困学且应初
言经文委悉疏文径廷不能通会又不能自知违经
乖疏而辄谓先释误违何其躁欤何其谬欤学者于
此文能不谬者牢矣宜其宜其慎诸慎诸言直说此
名者即对前十七名中直说此一名义也于此一名
之中复含二义谓出生收入而佛直说出生之名密
表收入之义定名亦尔故云尔也也何故但此名者
名便故义足故总摄故(云云)而言说者答释也谓问
答解释无量义名之义也其经命旨大庄严菩萨请
问如来何等法门能令菩萨疾成无上菩提佛言有
一法门若能修行则能疾得其又请云是法门者号
字何等其义云何云何修行此有三问佛具答之先
答其名次超答其修后广答其义初答名云是一法
门名无量义次答修云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
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
动非不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
悉于此理起种种见造诸恶业轮六回趣受诸苦毒
菩萨谛观是巳生怜悯心将欲救拔又复深入一切
诸法又观诸法性相差别种种不同如是观巳而入
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
亦无量下是广答其义即正释其名也无量义者从
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
相无相名为实相菩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巳所发慈
悲明谛不虚真能拔苦说法与乐菩萨若能如是修
卷八 第 340a 页 X29-0340.png
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无上菩提以下大庄严
广陈疑问佛广答释到此乃至得十功德并广显成
前说无量义名之义则此一经正说始终只是解释
答其所问名义显势特异馀经故言直说此经而入
此定此人迷此说之一字之义致令不收晓入序正
之义哀哉哀哉前明密表及彼显说收入故为正今
取当时显说出生兼密表义故为序称为说法华时
至即此义矣。

上会论巳异名为序义竟下是会经所说同名亦为
序义意明异同俱得为序又前初会释名中有通有
别今明为序中亦有别通即前通别之两意矣思之
思之异名为序其意易知如何亦得为序异名则具
解释其义非直名异其义亦异故得同为序同名直
标其名而巳不论其义故亦得为序故文前则云说
后直云唱所以各在一言之中不体斯旨以为文误
何其昧哉于中有二初举前后三经以为类次举当
经今古以明同初中三经序中唱名具在彼文不能
更述言无妨者唱与说异因先唱名后得说义序正
之义善成故无妨也次举当经以明同者复举无量
义者意明同异之名并皆得为序也言与论意同者
论意同异俱得为序异说同唱故俱得也。

上是会论释名及明为序义讫以下是次依经正释
彼名及为序义于中亦二先述经自释次释经之义
初中有标正述标者谓依案彼经中佛自解释此名
卷八 第 340b 页 X29-0340.png
也经中佛自解释此名其悉论中直略览要义以释
不消佛自解释之文故今于前通会论巳更别依佛
正释虽有经论两释古今机行未见其会今辄先消
疏文后更会通论释欲于二文无偏滞矣于次更述
经释之中初有一句是牒名以标宗次有四句是释
其义初者正缘经中佛先答其名竟次答解释其义
将释故先牒来也从一法生者正标其义宗然此名
既正从二义以得则此标应云谓无量法从一法生
如此方与下释义会而释出经者从简直述云尔也
言虽偏一义常具二不然则难通会即双标二章下
有四句是别释二义初二句是释能生之一义后二
句是释所生之无量义初中经云其一法者即无如
是相也必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初
一句牒上所标能生一法以标出其体次三句牒上
标体释出其义后一句结示其名体矣今文以即字
为所谓从释义便故次释三中但牒一句从省要故
下一句结示名体若例前体势亦应云如是无相名
为实相此亦经文从简便故从此以下二句是释其
所生之无量也亦有标释此中文略阙为序义其义
如次释中自见。

今释以下是次释经所释之义文也于中有三释名
为序总结初中有三初释能生一法义二法以下是
所生无量义此等以下是结其义以会其名及释义
字之义向述经释能生中有标释结今但释前释结
卷八 第 340c 页 X29-0340.png
二也前经释中文有三句今文亦有三句但共释前
经中中间一句虽于文但一句于义而即收尽二句
之义甚简便也初正言无也下言不者亦是无也故
下释云涅槃亦无也此经四字即二重能所大经云
第一义空者不见空与不空即生死涅槃二边之相
皆无故并言不见无此二边之相即无一切诸相故
名无相故经二句只是二边之义今释上一句即收
下句之义此由译者未尽其巧故有二句今尽其要
故一备矣结为实相者即是无二之处是本有之真
物故名实相即无相之当体也无相对所以得名实
相当体以受称而注者云无相不相者无所不相不
相无相者不可而相名为实相者无所不相所谓非
无不可而相所谓非有非无而无非有而有此实相
之名也今观其所释乃是表而非遮及结乃为遮表
递而未善今文直双遮二边结明中道则直而尽矣
次释经中所生之无量义即前三科即是无量之法
经先明菩萨通达无相一法巳观无量机说无量法
名为无量义次明如来自證一无相法随机说无量
法四十馀年未显真实有此二三四差别故是无量
义也于中初标二名次别示二文及义易知次三但
标数次四直列名并易知二法通指前之四时四时
之化法门虽多总贯而言二而巳矣举二则摄馀六
八方尽矣华严方等并是经中自言三藏之言经虽
无此名而其义实具在文矣文中既明说谛缘度三
卷八 第 341a 页 X29-0341.png
乘之义明矣又明谛缘度及甚深空理则偏圆之义
彰矣又明闻巳而得四种利益则四果之證明矣初
二并言一切者正明无量义也所生差别虽多不出
此二有此二即具有八八摄一切差别故言一切即
是无量义矣然初虽言顿而部中具谈一切差别之
化故摄一切三即约因四即就果虽是菩萨对闻吾
證其益故并为果此二并是摄渐中之法故不复更
言一切若言并具一切言而无体故不应也若言所
中亦具能所者乖宗旨矣故经释一法云无大小也
前云皆为一实而作等或曰经中华严之言乃在方
等般若之后今何得以为初今谓不然经中说始从
昔至今分为三时谓初中后说皆含大小顿渐二法
闻巳得益亦尔无定前后今为释其二义故先言顿
后言渐非谓局定初时则乖文义嘉祥亦云渐顿二
法顿亦指华严也或曰经云三法四果二道依注者
云三谓三乘之法四谓声闻四果二谓四果各有向
得今之所释非直名义与彼不同亦乃次第与经颠
倒如何会通今谓此正释无量义通腾今日以前始
末三时之化及以得益差别以彰无量义之相状若
直如彼所解乃渐中之微分而巳何足以显无量义
之体相是以依经文义谓须作如是名义解释以是
意义复须作是次第如是方尽经之微旨故经云如
来说法众生根性法门解脱三事皆不可思议岂可
定作是说乃是思议之解岂不思议幸去恒情以顺
卷八 第 341b 页 X29-0341.png
无方之道乃为无量义矣。

下是第三结义会名兼释义字之义言此等者结指
向所释所生三科之义归无量名三科遍该四时横
竖差别化益故是无量此明依此体而立此名实相
等者结前所释能生一法之义会归义字之名亦指
此体上立此名也虽俱体名初是当体后是功用也
(云云)正明从合此二为名故云无量义矣问何故义
乃先能后所名则先所后能答义则显谈昔日从一
出多名则密表后当收多入一名义互彰为序之意
于是在矣思之思之于次释中自显或曰据经所释
义属所生无量古今皆尔今乃以为能生之一无乃
违经背众信其可乎宗本此下阙今总观古今诸释
皆以义字属所唯嘉祥所解有异诸释谓义字通于
二处此不违经文道理亦通微近此宗但以能所通
名无量则为未可而此宗学者莫不皆云义字属所
生无量处字方属于能生故经名无量处字入定乃
言处则此中未应置处言或云取后处字置此中今
谓此并乖背文义都为不可今谓义字实通于能所
何者前经云说法无量义亦无量后经云诸法实相
义又云助发实相义据此二文义固通矣又据论释
义通二就文约义理固通二就立不名意去通从别
义字别当能生其故然耶名不尽其实故体则有二
名但召一故不可矣佛先唱其名次委释其义使物
知名体出入皆具二义正序但成若但从一失其二
卷八 第 341c 页 X29-0341.png
义故不可矣滞情日积更类以实之例如常无常皆
有其义生灭是无常义不生不灭是常义彼亦能所
义通两向以常义为无常义正谓是无常之义非谓
直是无常义矣义者所以也由致也岂生灭而能生
灭哉正由不生不灭而能致矣故以不为之矣今此
亦尔正谓于昔即是无量所从出处之义密表故当
会归入于一处之义若于巳说法华经竟全表显露
巳会入一义处故以名矣所以能无量者岂无量而
能致哉正由非而能致正明一无能为无量之所以
故之义矣若对无量则之义处若于实相则即义处
此义即处岂容强分二义者又义者境也正当彼所
依之处故义即处此则名实无差今昔相会正序之
理尽于是矣何复加于此乎(云云)

上来是释名竟下是第二明为序义释名本为彰序
故前巳名竟故下正明为序于中有三谓法喻合名
义如是复以何义而得为序故释之云尔不从一出
无由收会故叙从一出为收入之由叙次喻中四句
初一喻佛次一喻昔自一而多次一喻后会多归一
后一句喻今无量可知(云云)从一下合有三句合于
前三可知谓无量义叙此开合故为序也(云云)

如此等者总结会也谓如前消释若经若论一一皆
有立名为序之义故不乖违又密表显露故不违前
二若纯显露救故合此经注(云云)者意略如是思之
上是依经释竟下次会通论释上然通谈论意则尔
卷八 第 342a 页 X29-0342.png
而论中别释无量义名则似全别如何不违古今并
不会通今略言之大要而言在语虽异义不别也何
者论云一名无量义者成就字义故以此法门说彼
甚深妙境界法故甚深妙境界者诸佛如来最胜境
界故论释此名尽只如此今观论之所释文有三句
义只是二而后传传释之初一句通约教理释字即
教也义即理也谓无量教无量理也此约所生释也
次二句别约能生教理说即教也妙境即理也谓无
相一实相也第三句重释第二所生之理经言妙理
不知何者故约此释比即佛自所證得法即妙智所
觉之法故是极甚深也所以先所者顺经题也故知
经题是从能所为名亦知先所徒能亦知义通两处
明序义故从通所明两字而别从能以义是境是由
是所依故故知义字别嘱能生以此故知一切皆合
无违背矣思之。

到此上是正释无量义名及以为序义竟下是因前
序经所说及后流通之义以破旧释中间正说之谬
旧释即光宅也应知此下尽是破光宅也以其偏计
法华无常具如后文所出于中有二初引序通两说
责其释中正说之非次破其难救所释义初引前经
明身常次引后经明国土常此明依正并常也初即
前经序中大庄严菩萨叹佛之文于中有四偈半七
言颂初三颂广赞如来法身离一切相即文中所云
百非洞遣也次三句赞佛报身文略不言次有三句
卷八 第 342b 页 X29-0342.png
赞应身即文中应为等也此明三身并常净也以百
非洞遣报智冥于法境感赴无穷故三并常净也百
非之言通语一切不应定其数实知之此即一无相
身出无量身亦如一法出无量法也次观经者彼经
是后结要流通此法华经故彼名经云释迦牟尼名
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常波罗蜜
所摄成处我波罗蜜所安立处净波罗蜜所灭有相
处乐波罗蜜不住身心相处此明依正不二俱备四
德次结责破之也前明从真起应即一身出无量身
此明应即法身应无量身同入一身此则前后具皆
并常岂得中间正宗而更无常例如首足虽美而身
心则恶不名好人此亦如是序及流通既常而正说
无常岂得称为妙法又若况者前后正为中间中间
为本方便尚常正而更无常故无此理言中间者对
前后两也言寿量者三世常也经云世间相者且常
住况于如来本文自云常住不灭而云无常此乃公
然抑毁佛岂谓抑扬至妙者哉此过莫大不可不破
下是他难所破以救其宗他即光宅成其在时或后
其徒有此难也遮拒于他申巳所立也。

此下并反质势也此难意者今将序以况正其将序
以难正难云云明序巳常正无常也次反难者其向
将此所立之义以为难今还将其所立义以难之此
正是光宅作此判涅槃经如大经疏意谓若尔者汝
释涅槃以初为开宗为序后即是广谈以释成前宗
卷八 第 342c 页 X29-0342.png
之义不然不名开宗此有二失一违经文二自违背
巳义经文二段并明常故此虽难他反成自难此中
未用结难次又例难者此亦是光宅判净名经第一
一卷并名为序第二间疾方名为正故也即呵阿难
章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数无为即无始无数即无终
此即序中巳说常竟正说不复明常不明常者无其
言故也此谬更甚不二明中道香积及菩萨明中道
妙用此人意者推功唯大涅槃馀皆不然故也如此
释扬未为善矣未通涅槃之例破者其如初难无理
遂逐瀁之今[囗@(恙-心+皿)]𣫍之不受其瀁也而加将净名以为
例便法华同于净名我将同涅槃使其无逃刑之地
其将净名以瀁避过今专以大经以为固之下是结
难若涅槃正犹明常则序正皆常法华亦尔何须迷
惑而强为异根莫大之过哉此前两番义含多势当
委出之(云云)非真法华净名亦立或曰既三并明常
岂有异乎曰可为此问曰若异不应并常不异不应
三别曰此义并数巳于前何更此或必亦更为分别
序中显明相待常密表绝待常法华正说绝待常后
经流通绝待常也此之一释双融二或一切皆例之
不在词费。

上释无量义竟下是释第二教菩萨法既是说大乘
无量义经即是教菩萨之法若依论解即无量义之
异名若约义释只是美成无量义也论云四名教菩
萨法者为他根熟菩萨随顺法器善成就故论释直
卷八 第 343a 页 X29-0343.png
只如此此约所化简机从入以得名也观经文意直
显能被之法故今直从法释更无别法只是前来名
下之物故知别显美无量出入之义处法也初句标
示只是前法次释有二义何者是义处法何故用此
法化菩萨初释出其法谛即实相至极之理理即主
极之分故即义处是其法也此约巳开会竟无量入
一义处也后重牒来置于经初故作此别释下释第
二意所以必用此法化菩萨者以本誓故诩本愿故
所引二文次第即此二意也应知义处此道佛道一
也。

次下释第三句依论即前异名依今所释还是显美
成前名义论云五名佛所护念者以依佛如来有此
法故论释尽此论意明此是诸佛如来所有之法故
也今文释者正明即此无量义处是佛之所护念法
也护念二义一者自行自證得故二者化他护念机
缘故总此二义故名护念文中约此二义以释先自
次他皆有引證在文易见言久默者谓自證冥体故
云久默言斯要者即说无量法所从一义处也若法
华即开会义处也一摄无量故名为要务者趣也向
也在昔不妄造次辄尔向物说之令其堕苦故上来
约十二只共显美无量义法则知馀之十四名义皆
尔义皆通于密显可以意得不俟更言。

次下释第二入定瑞经有四句谓时仪名状时即结
前是其时也依何方法故明仪也仪有其四其中一
卷八 第 343b 页 X29-0343.png
坐最胜分故(云云)所入何定故示其名入巳何相故
明其状亦功用也疏文有四初意次第疑者以下次
为序义身心以下三释其文问答以下是四释成瑞
相之义今谓辨此中要应有其四五一者何故云入
定二者先后三者还入四者于前五者不入于后今
初意中释明前三次为序中兼明后二初中先释入
定意即智以下释先后意初中有标有释古今释此
意盖多今直标云相成者谓二互相资成显不二也
释云非禅等者不寂不能照不照不能寂故馀文释
云慧无禅无以穷其照禅无慧无以极其寂故净名
以定呵身子慧呵目连即其义矣今为成前慧深复
起于后说妙故入定矣今释入定而言禅者有通有
别别而言之则禅通定别圆通言之则互融矣今从
圆通故云尔也入意如是先后之意如何即智以下
是释之也初句明体相即不无先无后下句明用自
在故能先后无间碍矣以此亦即智体无出无入用
能随缘而言出入即第三意矣统而言之现瑞序中
不过二物谓定慧也何者雨华动地众喜放光皆因
定力即定体用也故唯二矣下文自住度物亦以此
之二也约法名定慧约喻则名身手誓愿则言神力
慧力佛之左右则身子目连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皆
定慧也此二不二即三物矣自利利人尽于此矣故
唯论此二遍收一切为宗要矣思之嘉祥以为衣裓
几案此违背甚矣思之思之。
卷八 第 343c 页 X29-0343.png

下是次释为序之义兼释后之二义初释更入前定
次释不入后定初先设疑问可知释中初明先入即
为前作序故可解次明正为后经作序故还入矣文
有标释结标可知次反释后顺结皆可解若作以下
是释不言入法华之意若先说义经应须先入义定
若次说妙经应次入妙定何故更入义定释者若论
道理次第正应尔也而今何故而不尔者下是释其
义也其义云何正以此定一名含于二义显为前正
密为后序词不繁而意无不尽真可谓妙矣文中所
明即释密为序之义也仍先反释后方顺结谓若使
明言妙定则大众不甚惊疑众既不甚惊疑则弥勒
亦不慇勤既不慇勤则文殊亦无靳固无此三事则
不能彰表于正说之法妙极不能今时众致妙利益
所以能彰能致者正由此名之功以此故知直言此
名密为妙序岂不信哉靳固之事在后自见不俟于
此繁文。

次下是第三消其文也文有四句略配如前今但释
后名相二句不释前之二也所以不释二者时义易
知仪之义相仍在后文出定中释出后明之于释次
二句中仍先释相次释其名后明为序之义初中相
谓身心不动义由定力即彰此定之功用也释此有
三初一句总标其二不动之由谓身心与此定境法
相应故即一实相也次有六句别释于中初四句别
释所缘定境之相有释有證次二句别释能缘身心
卷八 第 344a 页 X29-0344.png
之相后一句总结皆由其所故致其能尔也身源即
法身也心理即心之天性也同一天真为所住之方
无二物也次證二者彼其二时入定此即初时之入
定明名当别体状是同其义亦然故以为證次二能
缘相状如是即身相心用摄相宜性同宜其体故也
总结彰其由致可知次释名者定法既通故须示其
名也即体而用是从昔以为名若于今者即照而常
寂收皈一也此名有通别文但释别不释通名旧云
正心行处亦调直定亦云正定新云等持其义可知
文中言世间者似剩此二字也又若准文及义次第
应先释此名句次释不动接以明为序义故而今文
似不次第也次明为序义者前约通明入定为序此
是别约身心不动之义以明序也言运动分别等者
前约所显能此约能会所又前明巳入今约未入之
前与前不同又此即照用而寂之义表收诸皈一故
当为序之义似从此义故不依前文义次第。

次料简说定二瑞是非之义古今所释皆不以说定
众喜三为瑞相但取馀三唯光宅及今并取六以为
瑞今释二竟对馀不以为者释之明并皆为瑞也初
问先立为瑞之义寄异通是瑞相之义下明二非奇
异故不得以为瑞也答中先别明二义后引文说总
以显明并为奇异皆是瑞相固不应言非而不以瑞
也尔雅云肃肃敬也谓极恭敬之皃也形恭心敬特
希闻后说也言凡情者凡人任情去取乖于圣道故
卷八 第 344b 页 X29-0344.png
也释华瑞中前二瑞共通两经故说法是正是序入
定通为二序此下四瑞一向别为此经序矣于中经
文六句义有其八句六可知仍有释时之一馀六具
解在文知之嘉祥云正是一雨时二所从三其四别
(云云)义有八者一雨时二所从三其数四别位名五
其色六所雨七通名华七散佛八及众又于此八中
但不释时之一馀七具解在文知之嘉祥云正是四
众闻经悟一乘之时今谓此谬之甚矣于前于二俱
不可有识者知之不可今谓说义经才毕即入此定
之时故后经文云佛说此经巳即于法座上等明文
在兹何为谬妄下之七义文自解释于中有二初辨
能表之华旧云以下次释所表之法前二瑞共通两
经故说法是正是序入定通为二序此下四瑞一向
别为此经序矣初有四义初翻名次引异名三总彰
体用为妙四别明色数仍多初中古翻如此就色唯
二约形故成四别其中二音摩诃故得有大小之别
次翻异中亦尔祥云初二是白华后二是赤色又引
河西道朗云并天华名也初二赤华次二白华释初
二云其色似赤而黄如青而紫如绿而红次二白者
其色鲜白无白能喻注经云初二如意大如意华次
二柔软华大音华也(今谓此应脱落或误应云柔软大柔软亦音华大音华也)
宅云初二赤圆华小大后二白圆华小大此是嘉祥
所述旧如此亦直依之无别判释新云初二适意小
大次二柔软小大释云适意者能令见者心适悦故
卷八 第 344c 页 X29-0344.png
此从用也柔软者华体柔软亦令见者三业皆调柔
故此从体用为名上来翻名古今如此异者既是天
上妙华固含多义各随所取或取讹殊经辨翻名异
初言意者即适意也文略二适字次言博响者博是
广博即响普响即前大音华也适意义也如前博响
者谓此华最胜声名广闻故也旧本皆作博浦响有
改作浦响者非美云妙者天华无量此为最胜无过
故也体用无方如前所释故为妙者非此妙物不能
彰其妙法故也次明色数仍多者非直如前赤白二
种乃更有其五也若此方寻常之五即五方之色也
或以紫代于黑若如前朗师所译即六色也白仍在
后所以引此经者成前从二色开为四也不直言四
五六但二而为四者为影所表如后自释。

上是释能表之华名状巳竟下是次释所表之法于
中有三初述旧解今谓以下次辨旧未当今言以下
是三正释初述之中初明二四之所表表其以下一
句明并华之所表初意正明约色有二所表故表于
出处二名有小大二故表于四合以言之故是二巳
表于四法也所以二色次第尔者意明初二形服未
变染法未深故次二反是初有男女之别故有大小
次二亦尔次言因未果者以华之故言此四众昔虽
得果既未实果故但是因故以表之此前即有三义
谓二四华所表之三法也。

自下是次辨其未当于中有二初标其末次释所以
卷八 第 345a 页 X29-0345.png
初标有二末谓狭与不明数所表之法不周故是狭
明华所表非表昔是因故是不当即前三所表三义
并未当也下释二义皆各有结在文易见言直论等
者谓若直论比丘等四故也言十六者谓四中一一
皆有发赴等四彼直云比丘等四而无发赴等四故
收不尽就三教权论故有四十八也此以其无约教
义故况菩萨杂众皆可以意达不可言显次意若言
报果等者其无此言言今假纵之设言如此故应雨
果又傥言表昔因彰后果则应双雨华实不应单雨
华矣全云未契会正理故不当明矣祥云但雨四华
者正表四众以成佛也前之二华表出家二众成佛
后之二华表在家二众以成佛为表于此故但雨四
华初二是白华表二乘无漏成佛后二赤华表人天
有漏苦久亦成佛皆先小后大者表修行从小以至
大自浅以入深也今观此释正释四华能表唯一四
所表有二四也谓初四众及次二乘人天也其华直
言表成佛者理都未用并在向释挟而不当云数内
非直一二观多所释不出于文所责二过之数内矣
得前要意无异能感(云云)

次下是今正释于中有四初正释次引證三释疑四
重简显初中复自有四初释四华次释天雨三释散
佛四释及四众初中因前旧义未当显其正义言正
义者正表昔三皆是偏因非是圆因显今开显皆同
得入一圆因也文即为二初表昔三非中以相待圆
卷八 第 345b 页 X29-0345.png
因故但三偏言二乘者华极清净此教菩萨犹未断
惑同于人天故但言二乘通是三乘因同断故别中
历别次第不同前后故是独菩萨法故并是偏非圆
因也亦非一实妙因也三教若皆得果如前义经中
四果义也今何故但言固相形说也如方便门之义
也次下正显是者所以华只一雨而能如此简显者
鄙由雨此天华妙者故也直雨天华巳是非情之表
况加妙昔者形兼显圆数自彰矣初对前非标是佛
因者下是释初言报者谓皆同得也佛是圆人自是
同法借以表圆妙也天上妙华故表佛因此且总明
天华所表未明别四之义下释虽带华义正是解其
四所表也释中总标别释通结标者既表圆因而有
四者因有四位即表四位因也轮即喻于四位谓铜
银金琉璃轮也不出璎珞经然有两本一名菩萨璎
珞经文有十卷一名菩萨本业璎珞经文有两卷为
其名同古人别之亦呼为小大璎珞若从简便直呼
小本为本业经文中多用今向下引用直依此名知
之今此即出少本是本业经也经中具明六轮于前
四上更加摩尼水精二也即次第喻住行向地等妙
六位也轮是表前体用之义即六位之体用也即通
论因果也浅深不同故有其七六异即圆妙中不异
而异矣彼经亦有铁轮而释中但明其六仍有多种
六义文多未及具述今华雨四表因四位不论其果
故但取其四也因中虽自有六为表真因兼显馀义
卷八 第 345c 页 X29-0345.png
故不论其前后所以但真因者于昔巳断通惑不更
令入似位也于下别释四中即有四别于一一中皆
有五义皆初一牒能表之华下四明所表之位法于
所表位法之中皆初三会本业经所明后一会此经
后文所说于彼三中皆初一是喻次二所喻法以彼
经释于六位约多种六以释今略举其三要应具出
(云云)次言性者性习二性圣教先后互出不定因
性而习因习成性以故不定此约因习而成故也次
言道者依彼经者能修中道通入圣性故也依此中
意于三谛道融通转深故也言圣性者能以三智三
谛平等造极故名圣性开等四义如后委释不须此
论同喻因中四位此前白赤小大次第之义如前巳
释但以圆为异也(云云)下通结者如此四轮彼以喻
因四位故知今之四华正表于四位因与彼义同故
知四华是表因之四位故此约二色四名次第义尔
若先亦后白义似不便若依适意等四次第名兼可
会之约四位释四华也下释从天而雨所表之义先
出所表之法天有多种此今用世天表出世中道第
一义天能表世天所表可知即圆妙因所依之处为
表于此故从天雨中字释天生字释雨雨字音通二
呼其义可知今正从去是降出义故以生字释之由
是等者相从以重释也下释散佛能所表之义散佛
是能表趣果是所表佛是极果之人故表其当得也
因所起处名义天因之终极义天之体名之为果果
卷八 第 346a 页 X29-0346.png
即妙觉本业名水精轮表其体用清净妙极故及散
大众事是能表也此大众之人感尅因果所表之法
也尅者逐致得也然天雨以下三句诸释虽暷言其
所表而多约事解谓诸天为闻法而为供养故虽旁
有此义非文正要故今文并所不论但语其要极也
今总束之以彰其要者总前诸义不出三双谓性修
也因果也人法也自天而雨表依性以明修也而散
于佛表因以趣果也因果是法大众是人表此因果
之法是此众人之所感致也如此岂非要极此义不
辨馀矣以为则古今所释非要用矣或曰佛是人何
得云法此寄妙人以影妙果法也应知散之一字义
通二处故文初以趣释次以感尅释也如此之旨其
为要也岂不信矣思之。

下是次引此经三处文以證成前约四位以释圆因
四义正说之要既尔明知序瑞正表于兹不为是释
何以能会信矣言节节者谓三节也华严皆以四方
表于四位今言游于四方及四方踊出皆与彼同故
真圣四位也其三文义并至文自显。

次下二番问答是三料简释通疑妨初问意者以彼
本业经中次第不融馀文皆云明别位义此中开会
正明圆位之义而用彼以为释岂得相应似近而远
必须会释故为此问答中𨾱虽极简显而理至幽微
此举劣况胜也言名通者即经所谓真声闻真罗汉
也经文略举通别二名具足别四总应言也所以名
卷八 第 346b 页 X29-0346.png
真经文自释此通前之两教故云通义独在圆故云
义圆也通名劣而又别尚得会于圆理况别胜而名
又同而义不得圆耶此中是序表仍且借名显义若
约开显巳案位即是汝等所行是菩萨道一切人法
无不尽妙人天之名尚即是圆况于别名如大经疏
所释一切恶名皆即妙义况于别名者耶次问答者
辨圆异别也向用别为圆今明仍有异于别也初举
别有问圆同不正以发同异也答中含二明虽同有
而复有异同谓有贤有圣异谓更有四句同异合论
则有六句其义相状如前玄义巳辨从来释此仍三
不同(云云)出之释此应为三先玄义次旧释后今意
虽有此三四至二文并未通会今须略述玄文然后
会通此义玄义第九因明因果渐圆之义而有两重
四句料简初谓渐圆圆渐渐渐圆圆等非此中意不
繁述次约六句以明贤圣谓单互重各二故成六句
三十心虽同有贤圣之义而称为贤伏多断少故十
地者名为圣伏少断多故此单也又十住名贤圣二
十心是圣贤此互也十地等觉是圣妙觉是圣圣此
重也此是玄义所说不用前四诸释不如次为六句
且以为四会释今谓若直依玄义文及先诸所释亦
以未能会通此中要旨然玄义既不全同于此而指
彼者正令类例彼释不即为同也若即彼者有二不
可一者句数正当而名未便二者义亦不便以此正
为用别显圆也彼义不同于此故也既言今用彼句
卷八 第 346c 页 X29-0346.png
数转借义势显此中令一切皆通遍无碍也何者一
者贤二者圣三者贤圣四者圣贤五者圣圣六者贤
贤初即十信次即初住以上至于妙觉三四二句即
是三贤五即初地至于妙觉六即还是前初十信所
以然者权实教门明位虽多大要不出贤圣二别今
圆亦尔但标此二名体大要斯尽而三十心位当分
即是贤家之圣又在别虽贤在圆即圣合二以论故
名贤圣又体虽即圆名不癈别又对于后此圣亦名
贤名体合论故名圣贤自地以上由来皆圣而复对
前亦当分对他合论故名圣圣十信亦当分是贤又
对彼圣贤合论此贤是彼圣贤之渐故名贤贤既有
圣圣须有此句又准玄义既有渐圆圆圆故须有此
贤贤句也若直通论唯初二句别彰一家释圆教义
故有彼之四句正由四句以表四句则三贤并名为
圣故有中间二句既有中间二句故有后之二句故
有四也并前为六此则通别一切文义皆通在此六
句故指彼玄义令类例会通不得专因于彼若专用
彼则十信不名为贤何殊别之教别教义何能显于
圆义彼玄文为明开显故与此不全同可以附傍类
例以显于此故指于彼正以未全会此故从来所释
有三亦不全同于彼虽不全同彼又末结会于此故
今用彼名数义约开合会显此中之意则通别文义
无所不通会矣思之思之更寻玄义位妙及四念处
文。
卷八 第 347a 页 X29-0347.png

自下是彼重简非显是此由旧来有作此释故更简
之文中三重一一皆有能所表能所各有二义可寻
中复自有二谓出与未于此二中复各有三通中三
人同一因故别中以菩萨语通虽简二乘未简次第
故未出别下总结非以显是如前说者如前四位因
也文并无四释者非无其义不欲繁文若言之总言
能表所表即世界所表圆因果即为人从天而雨表
中理即第一义圆位六句无方绝一切执即对治如
此能表所表并妙非粗又表粗当成妙即教义本迹
义例前后可知。

释天雨中即妙观义亦例可知故不繁矣。

次明地动瑞者准前次第前是表圆因此表当成圆
果以是故前四此六若尔只应一二此既通因前亦
应果然前云而散佛上故亦通果为雨华故且言为
因为对前因故此言果义通意别且从别也经文二
句而义有三疏文具释文亦有三初述旧次辨非三
正释初旧意者正表于此经能所之义并在其中不
繁言述也三人各执为实故云决定而实非实故也
即述便以当牒故便云三六而言者文从省略仍述
即以为牒起下难破之意正谓若如此解者也。

次下是与而夺破之也所表之致未当且顺其义故
云与也与是三藏夺非通别未尽此瑞之意故也初
约通中先标次释标十双标与夺释中虽但释夺义
须释与谓何以是藏而未通以藏人法三执各定异
卷八 第 347b 页 X29-0347.png
故又其不立更有后之二义故知只是初也次释未
者同谓体法二涅槃也意谓三法正习尽不尽也俱
被破者并非真实故破不破者不知此同但言三异
故也次以别夺之也初明彼不破次明今须破所以
知不破者一者尚不知通况更知有此别方便二者
此无三六之名其言三六故知定不破也次明今亦
破既无三六将何以表所破之数又何所以而须破
释者虽无三人因果而有三法因果之义故表所破
之数不阙以纵横故违理乖教乖教者经云非纵横
故乖理者既纵既横是粗非妙物故须破也言纵横
者依儒所释南北纵东西横即长广也依一家义前
后次第为纵一时具有为横法身本有缘修般若福
德解脱因时纵也心识之中含藏三法种子因时横
也先有法身次得般若后自为缚能令彼脱此果时
纵也既得三物常同一处此果时横也此亦并通教
理非无方妙物并须破显故动以表报之大经疏(云
云)。

此前与夺破夺异释竟自下是正释也准诸圣教六
动有三谓六时六处六相也六时谓入胎出生出家
成道转轮涅槃于此六时地为之动则六时事为动
之缘也别八相中除其二也若六方者即六方互踊
没也若六相者即动踊等也此即三六动也今言即
当时六中一谓转法轮时也此时动者总明其四悉
因缘也馀之二六文略义应具有若依證契大乘经
卷八 第 347c 页 X29-0347.png
亦有三动而数不同一言六动二言十二动三言十
八动此即彼经三种动也但言有此三动而不辨其
名相今辄言之若言六者且通言之谓说法时有六
动也即彼二也次言十二者即次六方踊没更互成
十二也言十八者即六相中各有三种相也更捡经
所表之义随文自见今文释中有三初通释六动次
别约六方释六动三别约六相释六动初是总后二
是别文但言六义舍于二故有总别释也初中依文
有三次二既云本观初一一文中当不言义即当初
二义记云初似约教次似约因缘以文非的当故皆
云似今直为二谓初正释次引證也初有标释标中
初句总牒能表三事次表圆家下总标所表三法六
番释六破是释动无明释地非圆无六故云圆家六
如彼说开此六番则为四十二位即破四十二品无
明故大论云无明重数甚多故处处说破无明三昧
举四十二犹语大纲况直云破十障显十真如纵加
后二亦只十二因为未了故文云大白牛乘宝乘游
四方直至道场据此四文圆义六番明矣此之所释
古今绝矣无明下释文有三句初别释动地所以次
别释普佛地动之义后句别释于六初所以动地表
破无明者何也故释之云尔初言盘薄者广厚极牢
固之皃也然无明之言有通有别若别言之三教昔
来巳破四住此则别语无明住地通而言之昔未破
者全五住在总言无明即如十二缘中初无明是也
卷八 第 348a 页 X29-0348.png
今此具含五义即表当并开破之也何故而言普佛
界动且就事者或云遍动此一佛土或引下文一切
诸佛土等今谓不用强论通局但取动与光义可以
齐矣文释意者亦不易会此中结文虽通正意释佛
世界义非释普与动也何者会此佛土修德究竟明
净如前释崛山中所明众崛生本有此明净体迷之
举体全作无明暗秽之物今将为其开显令其暗秽
全即明净故先动明净之境表其当变而皆即是故
先动以表之思之下释其六义巳如前可知下引證
者此举生时动地所表之意證今转法轮时动表之
生时尚尔况说法故云烦恼灭故而动故今所动表
破无明信矣故云即此义也其中亦有能所能所中
自他可知对下此中故当二释谓初是教次是因缘
今谓既是释文證成道是二义不可别也何者初总
标即世界次三别即对治第一义为人次第亦尔可
知次證虽但灭惑显理而亦总别四义即因缘也玄
文一悉具四此中正当对治而即具四意也既并圆
妙无方亦不定其次第矣此并圆绝待义即约教也
次本迹中言密得此意者此谓文殊之意也文殊所
引皆显密二意若直引昔佛如是类以显今亦然者
显也若昔佛将说表发之事既尔则知释尊成道久
远往昔将说之时其事亦然此是文殊当时密有此
意若能深达文殊此意则知引往显今密表今往亦
尔此是因显以知密寄他以表本故云尔也前云别
卷八 第 348b 页 X29-0348.png
序有显密两意即此是矣此之一释通彰六瑞皆尔
不独地动一也然释六瑞而独于此明本迹者表报
因果破显之义极于此故文具明三六之事最广备
故又欲寄中类显前后不繁文故次观行中文有标
释标文虽略亦含表及所表各三义也谓地六动者
表观行动破六根之执滞也地相下释准此中义应
云六根水执未曾悟入大乘之道犹如地相坚固今
动难动等也今文尔者或随便或不次思之动难动
能表也净未净所表之义也此仍是事何谓观行盖
是表当闻巳得入真修六根清净行也其有如上之
意故注(云云)

次释六方动者前之一番四释但是通释六动未即
出其六名体状故此下二释方是出也言六方者四
方及中边也出大品及大般若经此六更互则成十
二故證契大乘经中呼为十二动也然此有何所表
诸释并皆不明不知序中用之何为纵如馀经所明
但是通义未明别义又非此中之意经论虽则无文
不可以无其义祥云六表六地当成佛也今谓此但
得六十二十八并无义矣今文所释一一皆明能所
表报所中皆约圆妙方是此中之意此中并表时众
当得此益非为约观行解幸请后学思之释初六中
先释东西次馀四方初中先释东西次释踊没于二
文中复各有能表所表及各有其义在文可寻言生
灭者即踊没二字也既互踊没故是互生灭也不然
卷八 第 348c 页 X29-0348.png
虚言何为次馀方者既以东西对眼鼻理以南北对
耳舌中央意也四方身也身具四根意遍缘四故以
对中边也四方为能表四根为所表四方能所既尔
踊没如何即通得互生灭矣六方之义虽尔十二之
义其复如何能表十二六方踊没各六也所表十二
即通得生灭各六也若准次文既表净十八界此亦
即表净十二处并表根境当净妙也亦须约通得互
生灭不然无踊没义也。

次释六根于中有三初标列六次明十八后合结能
彰所初中新云动踊震击吼爆击即旧起爆即旧觉
四同二异今文依旧释云摇飏不安为动磷砻凹凸
为踊或即六方踊没名踊自下升高为起新云有所
打搏为击隐隐出声为震砰磕发响为吼令众觉悟
为觉新云出声惊异为爆次十八者谓前六中一一
更有三相谓动等也新云动等动等极动乃至觉亦
如是次释三动之义如文新云小动名动诸处遍动
名等动遍大倾动名等极动馀皆准知今文极总但
名六动准十八中之震动也此即以下是总结能以
彰所表之法正以表此故一一中更有三也何为能
净之方即于一一境中皆即三谛三观故即十八圆
妙境观其理要能尽于此矣彰有此意故注(云云)
云大品就踊中开六则动等界各六成三十六今文
略举震动二也(云云)

次众喜瑞一往准理应在光瑞之后故颂中尔矣盖
卷八 第 349a 页 X29-0349.png
有两意若彰感应次第及通他土不欲繁文故须于
此若通彰其由及为瑞之意则宜在后为此二义故
二文不同思之思之祥云四众即前四华所表也八
部即动地所表六趣成佛也此意合二王也不言菩
萨欢喜者自昔以来巳说菩萨作佛故无瑞之所表
所以不明菩萨今谓此人情迂碎之甚矣文有两释
义有三初何者大众何者心喜何者是瑞经文有二
而有三义其中三众谓四八二仍略菩萨此即大众
也欢喜以下即心喜也仍此心喜即是瑞义合此以
为言故云尔或移此文向至此今谓前众有三今举
初后中自可知矣简而能备何俟强斯臆度(云云)
四中云优婆等者清信男清信女亦云清信士女言
其在家而于佛法有清净信心简异前出家者也新
云邬波索迦邬波近也迦云事也索是男声斯是女
声以诸男女成就戒者堪可亲近承事比丘尼众故
云近事男近事女次八部中前巳释者不论未者略
释夜叉旧云捷疾新云勇健近译云药叉此云威猛
威力最勇健故亦云尽谓能吞啖尽所食故仍略不
言罗刹此并北方所以官理应在故具言罗刹娑此
云暴恶亦云可畏其义可知摩睺罗者此云大肠行
神即大蟒蛇之类也新云莫呼洛伽所译名与旧同
言人非人等者旧云总结前二四众是人八部非人
也有云八部鬼神本悉非人而变作人形来听说法
故此云也然依舍利弗问经更有别义出之(云云)
卷八 第 349b 页 X29-0349.png
明二王者具如前文所叙无量义中数也。

正明心喜者祥云合掌表形无异用一心明意无他
缘天喜敬交集实含渴仰之情异瑞并兴疑有非常
之说也今谓得未曾有者总语得值非常瑞也喜之
由也合掌者形生非常之恭也一心者心起非常之
敬也观佛者渴仰非常之应也即此表发当于妙说
同成一乘三德也何者大众何者心喜何者是瑞经
文有二而有三义其中三众谓四八二仍略菩萨此
即大众也欢喜以下即心也仍此心喜即是瑞义合
此以言故云尔也剩者大众何者心喜何者是瑞经
有二而有三义其中三众谓四八二仍略菩萨即大
众也欢喜以下即喜也仍此心喜即是瑞义合此以
言故云尔也文有两释初因缘中有人于此明四悉
义初内外异是世界问答除疑是对治非常之喜是
为人一心观佛第一义今问问答是谁便为经家三
意此至易而尚尔况于难者而可信耶今谓初是因
缘次问答释成瑞义初明能表有由有结且从别说
故云华地甘露即妙教妙理也忻是心踊是形也上
能表之喜望下所表仍属世简寄世明出世即世界
意下所表中虽乃一言即含三义大机发即表大善
生大恶灭大理显此即三德正当三悉义也感胜应
即具三德之人能令三大开发者也此即四义何俟
谬妄次释成者以诸家皆不以三为瑞此其一也前
巳释破其二非昔此因更释以明皆是瑞也言人常
卷八 第 349c 页 X29-0349.png
情者夫瑞固是非常之事此乃世间寻常情事何得
之为瑞儒家明情有六或七喜怒乃其中二故云尔
也正取其喜怒乃相从来耳答中明喜之由非常喜
事非常非常之喜以下结责不得言非以由非常故
故喜喜非常喜非常故表当得闻非常之法获非常
之利此固妙当瑞相之义如何反以为非故不应尔
言昔虽有者谓昔说三教之前纵有而不为也故文
云四众欢喜身意快然得未曾有也而今等者释为
瑞也即大机将所发也下约教者辨差会也有此四
别即差也应知于此四中皆有能所又知今昔若于
今经皆动实相心表当同闻一圆妙也既言实相那
复言动约心机说非谓證体(云云)本观并略可以例
知。

次释第六放光瑞他云文为三一放光二照境三所
见今约文且略为二一放光二所照然所照义虽通
此文即属他土故不得为二于后自见经文有五谓
时人放处名此五也要唯在四谓时人放光四也时
者祥云放光之时也今谓即正入在定之时也亦即
与雨华地动俱时也佛即能放之人也放即适机而
舒作也眉间以下即所放之光也文释有二初释放
光旧云以下次释其文分齐初中有二初略标大意
次正解释初中记云应机标因缘设教标约教破惑
下明二事之意也现光本表斯二具二方除疑惑今
谓上牒能表下明所表意应机即放所表之意也设
卷八 第 350a 页 X29-0350.png
教即光所表之意也下四字是明表教之利用即光
之义也光有二义一能破暗二能显示于物破暗即
破惑令物生解也示物实见即令物除疑生信也而
意正是破权显实令物得妙信解尽于是矣机即前
感是也。

白毫下是次正释经文除时以外都唯有三义文释
有四初正释放光次明所放不同三明不收之意若
丈六下四释能放之人差别即兼释佛字也初中有
二初因缘次约教初因缘中有三先释能表之毫毫
在以下次释所表之法三总明所表之意初中先总
标具德次释出之初具众德如下所释而言眉者祥
云放光之处也今谓此属白毫之所在处非关放光
之处也言眉间者有云眉者媚也谓面首之媚也表
所说胜是大乘之宗媚也今谓眉是二边今简边显
中若便为表宗媚何为更复说于中间宜幸思之次
释略举三事以明种种也初中诸释皆云太子时树
下时长一丈四尺五寸成佛巳长一丈五尺并不言
其所表此盖通释其体状下是别释其白相也白毫
相者简显也简馀显此此是如来三十二相之中一
相故云相也即第三十相也毫者长毛也南山云奇
毛也经亦作毫取即英毫之义即毛中最奇异也俱
得而本正作毫也云有十楞现中外俱通放之圆卷
如秋月满皎净分明色映珂雪圆如三寸经中或言
右旋宛转如日正中又如此经下文及以观经所明
卷八 第 350b 页 X29-0350.png
(云云)次下一释是总释其功德文举其三即摄一切
盖一乘因果功德也此相之状如后所释又初明体
状即释毫也次即释其白也三是总释其德用前标
言种种功德此其义矣上是释能表竟下是别彰其
所表也约四德以明之即表当所说教诠四德之义
也一一皆先举其能之义次彰其所表之法也中无
始终故常柔软无不称适故乐。

上是别释白毫相竟此下是通释放此中光及照二
土之义于此二中亦各有表及所表也所以放此中
光者中简二边光能破暗表当说中道之教令物发
生中道妙境智慧之光明也然此文有三异一能中
但言光所中则言中二者放光二义破暗显物破暗
表破无明显物表显智明今文能所各但一者互举
耳又中道二字须通两处也如向所释文但举一亦
影略矣此三异须善思之次所照二中以是自他所
王之境故表于此即表当说此中道教令物于中觉
自他故为此故放此中光照二土也此前既是因缘
为四悉者记云初是世界其毫下为人放光对治光
照下第一义虽此属对并未明其义今谓初释能表
亦即具四以望所表故当世界次所表四德并所诠
妙德故即为人三正显中境智故第一义四令破二
闇获于二觉故是对治以是能所自證用利自他故
次第微渐异寻常又彰圆妙故也次约教中具明四
教而即简前三有无及具不具以显成圆义有而具
卷八 第 350c 页 X29-0350.png
也要而言之所以放此妙正为简偏显圆故也初二
即前两教以此二教不诠中道二故皆先约所者明
于此能表此正在圆故也别虽诠中而横竖不融故
非所表今特举此中毫光者正以显于圆矣准此释
势数前初释白毫次是释此光照后约教是释眉间
不然难会思之。

上释放光讫次明所放不同只是显成此中之意举
此三者其意有三一者意表三密之利用也大品即
身大经面门是口此经定中又眉间故即意也二者
大品表行般若为万行之本从因至极故放多光又
从足以至顶大经表会五时之教故从口放五色之
(云云)此经正表中道实相之理故放眉间毫光三
者是表三德教大品般若教大经解脱教此经法身
教初以互具三故次下二亦尔故三德亦尔缘亘作
此别所表是同也此三意中一一皆有九义以互具
故正以此故特举此三也以下一句释其异意者既
所表皆同何故此异以缘亘故事有此别所表之意
同也应知般若约不共说(云云)

次下明收光意者放必有收上巳释放故下明收放
表说教收表授记所以然者正表一会事始终也然
虽表化事始终而化事不同始终亦别故先述馀经
后正显今意初中差别有十三初三通记三世现在
一文经阙丹丘义例以加次三是记三恶趣次三是
记人及天次四记四圣不言修罗是但言五趣也所
卷八 第 351a 页 X29-0351.png
言记五趣及三乘者但是记其当分当有如是果报
之事非谓记其作佛其中所以可以意得而经以下
是释无收之意于中有二初标是略次释略意初言
略者既放必收而无文者故是略也此是略举广必
应有又解以下更约义释所以略之意也现在者序
中表开显也将来者正说巳授记也既是傍正举正
知傍不欲繁文故略之也次下一文皆言约教者不
知释此一文何故两重约教积疑未会况造次者今
谓经云佛放等佛即能放之人前巳解释所放之光
未解能放之人今此正释之也然此能人通于一切
今即简通显别故约教以明之不然不知初教释等
义前巳约竟今此复论此中虽似约四教正是约四
时也初即四含次即方等四机并见故次即般若不
通三藏同见尊特故名为别后即是今义也以开会
故无有二相故经云牟尼名遮那故云即也今之能
放之人即此尊妙人也近有云神境智證通有十八
变一振动二炽然二流布四示现五转变六往来七
卷八舒九众像入身十同类往趣十一隐十二显十
三所作自在十四制他神通十五能施辨才十六能
施忆念十七能施安乐十八放六光明今此雨四华
者自在之变振六动者振动之变此放光者流布之
变见六道等示现之变下神力品当具显示今明一
家所释只是从体起于利用若此经者如之妙矣如
下方便及玄义感应中说。
卷八 第 351b 页 X29-0351.png

上来多义并释能照之光巳竟下是第二释光照文
之分齐也于中初定文之分齐次正消文初中有三
(云云)实论此中约义实通二土然古人所以作此判
者一者约义尚委照他方岂应旧过于当界又颂云
佛放一光见此国界种种殊妙不照何以见于种种
以是文义故属此土今之意者以文既云照东方故
即属他土也但初一句属于此土光瑞然约义必须
通此约文则局在他文义相修不得相离今意实两
在故前文云照二土表自他觉也若从此文即局他
土若依颂文即通此土故云大光普照且各许一边
道理从容言之文义双单去取任适故云由人然若
以文从义则属此土则放光之文有六此即是光之
所照也若以义从文则属他土(云云)言由人者亦未
全稳即是总瑞对次六别故亦是能现后是因致所
见故即此一文义虽通此文必属他今且依文即属
他土总相宜须依之释文便故。

次正消文祥云照东至万八千是横下至上天是竖
今谓此未为当今谓经文有三初总语东方次方中
之数三数中之别于此数差别中经云阿鼻等者此
云无间八大狱中此最居下受苦无暂间息故云无
间亦云捺洛迦此云苦器亦不可乐亦非法行处在
于处处今言地狱从本处为言耳梵阿迦抳瑟搋此
云质碍究竟阿迦质碍义抳瑟搋究竟义亦云有顶
边究竟天有形之顶光可至处故不照无色彼无色
卷八 第 351c 页 X29-0351.png
故详云照地狱者明苦可悯照有顶者显乐亦无常
既苦乐无常令厌众生事悟入佛事故有云表有苦
而皆拔劝有乐者而求一乘慈悲普广有缘皆照苦
者虽必容易不能至会亦照令其苦息也今谓正明
遍照六趣表说此教当遍开一切权显真实相也文
中所释于经三中释前二也于中有三初述旧释次
明未当三正释也初中标通释别通者据理实合通
照而别者正以表此意义故也意者正以东方表一
乘万表因果正以东是诸方之首故以为表一乘为
上之义万八数之盈缺故以为表因果所以次难责
者一乘因果收一切尽但别自足何俟更言通照十
方二俱不可准其欲无过者正应微言应通照尽十
方界何故但东又但言万八次释但释其局而即该
通其标与释相违二俱不成放所不用祥释仍有三
义一明唯照一方表唯一乘法二明照东所以三明
万八千之义后二之义与向是同后有释者但释二
义亦与向者意同并与今意不同也。

次正释中具释三文仍约三释初释但东一方即兼
十方之义又但释方即兼数义初明东方标其能所
皆有所以迹门以下正明所表即开显也方表位东
表初位之初如东方之首也下文及华严皆尔即真
因位也举初以下次明例初知后及引文成即表能
所皆周遍也能谓初与九所即初开四位谓示悟等
开即示悟入一位即四位一一皆尔四即是十一一
卷八 第 352a 页 X29-0352.png
位中皆有十故无不周遍之言密表于二义矣或曰
此但照东方之义方八如何下虽别释但是观解谁
当云表也或曰文阙此义或云下虽观释而还是事
故文云表也或云向但破他一乘不破因果之义正
显约数所表意同故也今恐未尔何者既是圆缺两
数正表此中是圆因之义所以知者以四皆是因位
又并言佛知见岂非是表圆因若非圆因不能初即
具后一即一切向云释方即是释数意在斯矣故知
方之与数只是表圆因之始终矣此中若四意者总
言能所初后即世界别言举始显终即为人圆妙无
方破于定执即对治寄四常以显无四之理即第一义
此是绝侍圆因即教义矣次约本迹者显成圆因极
也初明能表谓将开近显远而四方佛集也下明所
表即令四位增极可知言佛集者记云集即表增长
义迹门约光照本门约人集迹门约一本门约四今
谓前是佛光照今亦佛先召集俱是果人之事齐也
前明一即四前既会一即四竟故此便得言其四也
分身十方今乃言四以能从所故但言四菩萨踊出
何故言佛或言正取佛表圆妙义便故不取菩萨或
言正取菩萨不取于佛顺经四方出故下疏释云表
四位故又云皆是佛故或云既并为发起应双取之
今谓双取之尽善美矣前言生身此言法身义自现
后文也而不明表于果者今谓门即兼此义何者虽
并因光前但光照处后以光召果人因集既是中光
卷八 第 352b 页 X29-0352.png
所召复是果人因集正表圆因增极圆果成就圆光
召表圆因能感圆果佛人集表圆果以酬圆因也声
之所召亦尔(云云)如此所释顺经文义不同旧人古
今异释虽多死兴于此思而演之下更约观释其数
者于义便故于中初释万八千次释十法界初中先
约一界论数即有以下约十界合数初标即表十八
界约此数上以论一一皆具十法界即有一百八界
又约此界上天一一皆具十如即成一千八百如一
界既有一千八百约十界即有一万八千照一万八
千界中一皆有如此差别之境也此等下是释所照
之意佛慧者三圆妙境三观智也此虽观解犹表当
时仍嘱于事并所观境故是观解佛慧还佛知见故
是表圆因果与前义不违既约十何者是耶故约文
示此即十界明文也又引證者前證此人位此论此
位人只一言而含二义故得两引用也祥云乘有十
义相表之一最上义以头表之二中道义以眉间表
之三显明义以白表表之四无翳义以毫表之五破
义以光表之六不二义以一方表之七根本义以东
表之八有果乘具足义以万表之九因乘未具足义
八千表之十说因果理尽义以周遍表之(云云)东破
之久虽十义不摄今四德(云云)关净乐故(云云)次即
当其分文如前巳论谈义必通于此消文必属他土
向既巳消文故不应更在于此盖似文不应也。

次明他土瑞者前既是总此即是别总谓一光所照
卷八 第 352c 页 X29-0352.png
别谓显示六种相也即能总而所别也又前是佛放
光照此是大众因光所见故分六章皆云见也又前
是能现也此是所现也应知二文合此三名思之疏
文释此大为二别初正科释六瑞之文若此土下次
明六瑞之所报初中有三先标章次科列三明次第
言科列者此是科章对上标数又是列名所以为三
六者尽其差别之状故有六更重彰其要义故以三
双前此土六亦尔应知万八千界一一皆具此之六
章矣初六趣经文三句初能见人即此会大众也故
言于此等也次二所见境即总语万八千及其中差
别之数也论以其中四为三宝今明意有义而非正
意不主于此故文不约之也六趣名体及开合等如
后文释二即其中化主主是极圣趣中亦有圣迹以
对上圣所化故故云下凡说法义有通别通从于始
终别且初顿义现于后四众在文文有修行谓行因
得道谓得果人法即能被所被且从通说也人应通
后亦且从别行中经文四句于后略释此略不明祥
云菩萨无边略以二门总摄一切初因缘门过去习
因为因外值善友为缘内因不同外缘非一故云种
种信解者始名为信终名为解又钝根名信利根名
解上明入道各有由藉今明入道各有始终利钝故
以信解门摄菩萨也相皃者菩萨修行必有相皃表
彰身口之行外彰为相意业之行显明称皃故以相
皃门摄菩萨行菩萨道者总上三事名行菩萨道故
卷八 第 353a 页 X29-0353.png
论云以四摄法摄取众生名行菩萨道也其次有云
因缘者是所以义谓以求出生死速證佛果度脱众
生为此因缘修菩萨道或为严净佛土成就众生修
菩提分行菩萨道或为修四摄六度行菩萨道如是
等种种所以也信解者信而且解住地前位未得圣
果相皃者三业相仪行菩萨道貌仪也住于十地巳
得道果由种种所由行菩萨道故入二位本论云缘
者外遇良缘值多善友也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故信
解相皃是内修行修行之中内心行名信解身语行
名相皃心观妙理名信解舍头目等名为相皃行菩
萨道者论云依四摄法教化众生方便摄取故言信
解相皃是自利行行菩萨道是利他行见佛入灭般
即入也亦云般涅槃那肇云无为亦名灭度古亦云
寂灭净影云入灭息新云波利昵[口*傅]喃此云圆寂谓
圆满寂静也即德圆而累寂也依诸共说即示入无
馀一家所明即是息用归体故止观名为归大处也
此中二句即令物修道种福也如后所释亦为能生
灭皆是为物应以得度为作得度因缘也诸释开为
二文今合为一同是为物一示现耳而言始终者菩
萨初修故是行之始也佛是果人息用故是行之终
也合论故云尔矣次是第三次第者此一文合有三
意谓何故但言六何故次第如此正谓教化之道不
逾于感应初双即是应是应次双是正应于感三双
是感从性起修是应惠用归体亦是能所之意三六
卷八 第 353b 页 X29-0353.png
也是必此六不可过灭次第尔矣终要而言之不逾
感应道交而巳。

若此以下是次明表报者既云六瑞上虽明六瑞义
未明故为表报表报即是正释瑞之义矣于中有二
谓略次广略谓表于二别广则明其五同且初中先
总明光照二土之意以能现之光一所现之事有六
故也初中二句皆有能所在文易知前正明中此正
明觉以放中光故也思之次二别明二土各六之意
初标道同者谓教化之道同也诸佛即总语三世十
方令物当闻必信故也虽总言同仍有二别谓二同
也应有三同但言二者以文中无量义会未彰故阙
于今但明于二以起时众疑问文殊答之以明三同
既见巳同知当必同故但以事密表之及问答巳即
知是说此经大事巳终化道讫矣妙用难思以致之
矣准前此表义中应明四意初表二觉即世界前表
中破二边故属对治此表二土依正故属世界(云云)
次总表同令物生信即为人巳同无惑即对治当同
即第一义亦可除通取别巳同巳信为人当同破显
第二义(云云)

次广明中有四先结标次正释三总结示四更约文
初中以文含二及五之义直一不了故须更广方尽
其意文即有五此五并现于后颂中此中所释皆取
后意初者六必五故至理无二二从缘生初从顿缘
故无而有次渐亦尔次二味中具有渐顿第五义中
卷八 第 353c 页 X29-0353.png
开之与收即是开会二义无量即前之渐顿也故前
释渐顿皆言一切故即无量法也下总结中初结彼
巳以同此次结此当以同彼始谓为而出世终谓收
还息化起塔也散颂二文分明故炳然然此意者今
众见巳知必当然但仍隐密其二故虽有五犹为二
同使其疑请致三明显妙功之绝其信矣哉此上是
广释所现表报意竟下是第四更约文显即前六文
之中第五菩萨行行两句文也以含多义故须更会
释之于中先释经三句后结明二同初中先单释因
缘之义次合释二句初中先通次别通者通诸教味
然因缘义有通别今约别释故分今昔一切皆尔不
独今教束云昔王子所闻法华下种为因中间异方
便成就助之为疏缘今闻法华教为亲缘即得开悟
等为所生法名为脱也今谓此人都不思量浑是梦
语此文来处此乃泛尔通淡因缘之义以诸教味皆
有因缘义皆如是故也此四不可一者化土不涉此
间二者通谈不应为别三者菩萨不闻二乘四者文
云行道而为脱果违文背义殊不可信造次亦何甚
哉此意正谓往日曾习为因现在善友教法可能资
助发昔为缘由是而得听闻信解修行是所生法正
明闻信修法而作因缘也通语一切故云种种此不
违经是疏之意(云云)次言别者对向通意别约亲在
又别约中间二味三人故云别也此中不言方等但
言般若者或云文略今谓既言藏后即兼二味况此
卷八 第 354a 页 X29-0354.png
共等之言亦全通也下颂中文分明共不共言出自
大论有云共即通菩萨不共即别圆今谓若尅实论
共即通别不共即圆此即般若度为主为正故为因
不得别取为般若教戒定等即五度助成为缘此唯
般若中二也上释因缘下释种种三人即三菩萨以
经文正语菩萨故方等虽通后为显别故言三人又
三藏菩萨行相全别故但言三次下合解二句者虽
双牒二句但释二种种言不复释因缘相皃因缘即
今昔亲疏如前相皃者谓体状容仪也即三业行行
之体状容仪也二义既然如何是其种种一约四门
二三合说即有十二故二就十二中复各内外众多
何者是耶下引经说是也言身因者身是果因即是
因言其感此身果之因故云也如大经说五百罗汉
各说未悟道时各观身因或无明为因或烦恼或业
等为因以此观故而得解脱说巳问佛佛言无非正
说此意皆以得道故皆正也此虽藏教通是一分共
义故暂借以为證此是略举其共下例以明不共若
欲證者净名入不二门是也文略不引故知下结既
言种种故是无量经有三句不释中间信解者信解
之义后文多处明之故不俟论若种种义还例向诸
门上皆有信解即是种种易知故略不说下结亦同
初一句结前是与此巳同次二句结彼当与此同此
当与彼同也以隐无量义故但有二同于当同中但
以事表仍未即显故致疑请问何不即现三同而便
卷八 第 354b 页 X29-0354.png
起说而共隐密令其疑请然后乃说经云最第一最
难信解最为难说必须今古道同方乃可说虽现东
方现在未知过去皆同故须阴密待其疑谓以后乃
可又正说有二门照东是横乃表于迹未彰竖本将
密表于远本故以令其疑问引往兼以表之然后乃
可慇勤之旨岂徒尔哉思之思之然此中所表既是
因缘略广应具四意且略四者照二土表二觉即世
界前为承中光所表之后双照二土表破二边之暗
故属对治今直为表觉于自他依正故属世界各有
所以次明巳同既巳物则信而无或即为人当同密
表后当破权显实即治义二意广中文虽广只是二
同三意后约文中亦尔或以经有三文即当前之三
意因缘今昔正助为二所依即世界信解故为人三
业行行相皃不同即对治巳既具三当唯胜义虽有
此义恐意不然今且如前略广不同复以于此并此
经之意非馀教也本观可以例知之(云云)

妙经文句私志记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