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方便品¶
方便品¶ 第 32a 页

天台法华疏义缵卷第三(本)
东春沙门 智度 述

释别序

【记】云且约当教相望者是约法华经通别二相望不
同前释通序望一代故彼云通序诸教等。

【记】云佛序者别序中五皆由佛也如由佛故众集现
瑞由佛故指一说多入定雨华动地放光等皆由佛
也疑念发问答问例然故云佛序弟子经前后如前释。

【记】云若直就等者约四味论通别也初云通序文通
而义通者如是等五文通一代故义通者约当部内
如华严二方等四般若三通当部机等不对他部故
记云部含诸教也。

【记】云亦有义通而意别者义通如前意别者如华严
虽义通二教意在顿乳方等义虽通四意在生酥弹
斥般若虽通三意在熟酥淘汰故云别在诸味也。
方便品¶ 第 32b 页 X29-0032.png

次释别序云文别而义别者如方等合盖般若持钵
文之与义各在当部故。

【记】云事在当经文亦有义别而意通者义别如前意
通者通一代皆有别序也故记云通诸教是也次又
亦第二重释云通序文通而义别者文通同前义别者
如华严但对二教方等对四般若对三鹿苑对一故记
云随部对教多少别故是别序文别而义通者文别
同前义通亦约当部内如华严二鹿苑一方等四般若
三故记云通叙部内教多少是也前意通对一代释
今义通对当部内释故有别也不然则成重过(云云)

【记】云华地专表斯典意密未宣者唯表定后一乘因
果而众不知故云意密也。

【记】疑念双缘过现者从说无量义经竟即入彼定不
知定起为说何等故云犹预当也。

【疏】因缘一释尚自不明者记云有世界无馀三悉名
尚自不明今观此文光宅亦无世界释若逆顺生起
是世界者即表人一如何释尚自不明故四悉全无
名不明也。

【记】云雨华表中位中地动总成人一者今恐众喜瑞
表人一华地及光总表理一不尔则阙众喜也(思之)
云比丘等四有人云天龙等四等取人鬼意云人中
摄得比丘比丘尼等四虽加龙鬼及天而阙菩萨众
也又云梵魔是色欲天众沙门婆罗门是人中二众
人天其名四众沙门摄得外道及出家人婆罗门摄
方便品¶ 第 32c 页 X29-0032.png
俗二众梵摄诸天魔是欲主即不摄神畜等也又云
圣有二众谓声闻菩萨凡有二众谓客旧二众国王
为旧馀众是客名四众又云声闻菩萨各有二客旧
观音势至是他方大士为客贤护菩萨是王城主人
为旧此是菩萨有客旧也声闻中阿那律是迦毗罗
人为客王城中声闻为旧也此是小乘有旧客也。

【记】云虽有此列不判凡圣逆顺权实说默今昔微著
共别兼独施开本迹都无旨归者结缘众是凡影响
等三众是圣逆顺者调达严王是逆馀者是顺权实
者发起影响是权当机通权实结缘唯实说默者发
起是说影响是默当机通说默默念发言二领解是
也言今昔者发起等四众在昔则通诸部偏圆在今
则唯开权显实言微著者能引发起影响从微至著
所引当机结缘亦从微至著又前三众为著结缘为
微又下种为微熟脱为著言共别者约教发起影响
等四能引在昔与诸教共如藏通各有三乘故名共
又别圆约多人共化故名共所化机生未转名别言
兼独者约部发起等四能引在昔华严方等般若名
兼鹿苑名独至今经开显唯圆亦名独也言施开者
能引在昔同权名施至今开竟名开言本迹者发起
本或古佛法身菩萨迹通五味也。

【疏】发起者权谋智鉴知机知时者能发起菩萨有照
机权智任运而达不谋而鉴故名权谋鉴亦照也时
谓五时机谓四发四发时有前后机有生熟在菩萨
方便品¶ 第 33a 页 X29-0033.png
怀故云知也引至佛所故云击扬发动能击扬发动
是菩萨所击扬发动是是五序谓发动令众集说无
量义入定雨华地动众喜放光疑念问答等皆为所
发起也成办利益者即四教机五时得益不同皆因
发起菩萨今佛定起说经即当机结缘增道损生名
成办利益也如大象躄树等者大象喻发起菩萨树
喻佛法身躄倒喻起应应身说法令机得益名象子
得饱饱不同四教益异今佛定起饱圆机象子也。

【记】释又割之令开下约发起二字义兼能所是世界
义又击扬发动四字约为人义又击发扬动四字约
对治义又扣佛下八字约第一义意今谓佛正在定
是发起菩萨击扬非开佛也定后说经方发四益序
中得益或过去种熟今于序中得脱皆第一义不应
四悉不同(思之)

【经】围绕者周回曰围坐遍称绕进财行为供有摄资
行名养明谨曰恭今疏云卑谨曰恭宗仰曰敬今疏
云虔礼曰敬敬甚曰尊尊深曰重今疏云至念专注
至念是尊专注是重于理谈美曰赞触事论德曰叹
四句中初二是身业次一是意业赞叹是口业又围
绕者释论云大众围绕则便佛德益尊既尊其人民
必受其道故明围绕也其犹诸梵之绕梵王忉利之
绕帝释檀林师子坐(思之)

【疏】感应妙中巳说者记录彼文句十妙次第长行此
土六瑞智妙对眉间第六瑞行妙对入定第二瑞位
方便品¶ 第 33b 页 X29-0033.png
妙对雨华第三瑞神通妙对地动第四瑞眷属妙对
众喜第五瑞即取下偈中严净对境妙香风乘妙是
开雨华瑞位妙出境妙及乘境是位始乘是位终故
四华瑞摄三妙也感应妙取长行四众疑念序为机
见八千为应先光表智此取能应故表感应妙也天
鼓是下荅问序文表说法妙修行是他土菩萨修勤
种种行文表利益妙故通彼此六瑞对十妙也今更
道者但此土六瑞对十妙也如疏。

【记】释云一家释瑞必有所表是则大事大人作大感
动者是放光瑞表感应神通二妙是人一大机大益
显于大理者是雨华动地瑞表位境乘三妙是理一
须大眷属以辅大会者是众喜瑞表眷属利益说法
及智四妙是教一俱感大时大运成就者是入定瑞
表行妙即行一不同他对(思之)

【疏】说大乘经者百法疏云万行称之为乘或可真如
亦名为乘若万行为乘即持业释亦乘亦大名为大
乘若通真如名大乘即依主释大之乘故解曰亦乘
亦大者万行名大即是乘体乘是大用即是乘体是
大用大体能任持乘之业用将体就用大亦即乘将
用就体乘亦即大合此二义名亦乘亦大又云通真
如等者大即真如是主义乘属万行是客义依主如
万行依真如体名依主释也此释体用不融成别教
(云云)今疏云大因大果合为大乘者即是亦乘亦
大也即万行广多名大从因至果名乘故云亦乘亦
方便品¶ 第 33c 页 X29-0033.png
大也与持业释同若下云十妙释七大者境妙是理
名大即乘之体有馀六大名乘与依主义同又一家
圆教大乘不作六释何者若言依主释今圆教生死
即涅槃不可生死为主也若言持业者一即无量无
量即一持业不成若言带数释者即一而三即三而
一何数之有若言有财释者如云富儿钱宝名富五
蕴假者不名富也今取钱宝以名假者名为富儿故
云有财释今圆宝法他即是自故无有财若言邻近
释者如云念处先能观为念念是念心所明记为性
慧是慧心所简择为性二种不同今言念为能观者
与慧邻近故若释圆教境智不二念慧相即故无邻
近也相违释准知如是六释但是藏别二教中义圆
通二教皆不相应(思之)

【疏】善戒七大者与对法论涅槃同彼论云即此乘性
由与七种共相应故名为大乘一戒经云法大性谓
十二部论云境大性以菩萨缘百千教法为境故二
经云心大谓求菩提心论云行大性以求菩提心亘
自利利他二行故三经云解大谓解菩萨藏论云智
大性了二无我智解菩萨藏故四经云净大谓见道
净心论云精进大性即由精进练磨其心入于初地
见道令心净故五经云庄严大谓福慧也论云方便
善巧大性由具悲智二种悲同经福德智慧有大智
故不住生死有大悲故不住涅槃故名方便善巧六
经云时大谓三祇行行论云时大性穷生死际尽未
方便品¶ 第 34a 页 X29-0034.png
来时七经云具足大谓相好论證得大性成就十力
四无畏等诸功德故。

【疏】基师云者越州法华寺基法师也解云无量义者
所谓义空也若是有法则有分限名为有量空义深
广称为无量问若尔与第二时大品教何异彼答云
前教明空为三乘行本不得为法华序此中明空为
大乘行本故得为法华序故疏引大品非法华所指
是基师义耳。

【疏】指不来秦地者是印法师义吉藏引云印师固执
不移云明空无量义经者即是馀时说耳非法华中
辩无量义经也法华前无量义经正明万善成佛文
不来秦地是印师义耳。

【疏】印师云无相善有成佛者此经辩无量万善也以
现在行无量万善故来世成佛问若说万善成佛与
法华何异答此无量义经中覆相明万善成佛不言
万善之外无三乘义无量义经但显实未开权故得
为序今疏引云彼经不说有三无三有异者即无量
万善外不说有三无三若说有三但彼经巳显实未
开权故得为序老说无三即说法华无异也。

【疏】光宅云破三与归一为异故即为序者意谓光宅
法华破三无量义万善归一与破三为异故得为序
非是异无二无三名异也。

【疏】论列十七名者论云此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
显示甚深功德应知何等显示一名无量义经者成
方便品¶ 第 34b 页 X29-0034.png
就字义故以此法门说甚深法妙境界故彼甚深法
妙境界者诸佛如来最胜境界法故经云甚深无量
也二名最胜修多罗者于三藏中最胜妙藏此法门
中善成就故解云彼大论四释一云除疑入法经胜
谓除声闻疑并异生入法令离苦故乐行中道行律
胜发生智慧论胜二云甚三字故经胜与定慧为安
立处所律胜今得正见故论胜三云离欲得定生上
界故经胜免三恶趣得人天身律胜断无明惑出于
三界论胜四云离贪经胜离嗔律胜离痴论胜问唯
此四解俱有所长何故今言经为最胜答为于此经
会三归一异馀经律论故名为胜也故经云于诸经
中最在其上三名大方广经者无量大乘门随顺众
生根住持成就故解曰理正名方包含名广经云当
为如是等广赞一乘道四名教菩萨法者以为教化
根熟众生随顺器善成就故经云名妙法莲华教菩
萨法也五名佛所护念者以依佛如来有此法也经
云我常守护不妄宣说六名一切诸佛秘密法者此
法甚深唯如来知故经云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七名
一切诸佛藏者如来功德三昧之藏在此经故经云
如来一切秘密之藏八名一切诸佛秘密处者根未
熟者非受法器不授与故经云秘密之藏长夜守护
不妄宣说故九名能生一切诸佛经者闻此法门能
成诸佛大乘故经云乃至一念随喜我与授记三菩
提也十名一切诸佛道场者闻此法门能成诸佛阿
方便品¶ 第 34c 页 X29-0034.png
耨菩提非馀修多罗故经云当知此处即是道场十
一名诸佛转法轮者此法门能破一切诸障碍故经
云诸佛于此转于法轮十二名一切诸佛坚固舍利
者谓诸如来真如法身于此修多罗不败坏故经云
当知是处即有如来全身舍利又以佛舍利起七宝
塔十三名一切诸佛大巧方便经者依此法门成大
菩提巳为众生说天人声闻辟支佛等诸佛善法故
经云慇勤称叹方便是十四名说一乘者以此法门
显示如来阿耨菩提究竟之体彼二乘道非究竟故
经云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是十五为第一义经
者以此法门即是诸佛如来法身究竟住处故经云
此法华经于诸经中最为第一十六名法华经者有
二种义一出水义以不可尽出离小乘经泥浊水故
(云云)二者华开义以诸众生于大乘中其心怯弱不
能生信是故开示诸佛如来净妙身令成生信故正
当此名有解云无量义如出水即约教理此经如开
敷即约行果又云各具教理行果若尔彼是出此是
会入望今四一由阙人一果是行终复成剩长十七
名最胜法门者摄成就故摄成就者摄无量名句字
等偈故此十七句中法门句是总馀句是别故。

【疏】从一义处出无量法至序者此无量义处各有两
兼从能生所生之无量是序即别卷经是若会所归
能无量即正宗是经之异名若从能生于所之义处
是序若会所归能之义处是正宗故两兼。
方便品¶ 第 35a 页 X29-0035.png

【疏】常等四至住处者即是寂光四德为处也能观是
报身智所观是法身境二身皆具常等四俱是能依
土即所依能所不二而二立身土名耳言所摄成处
者遍法界皆常也所安立处者法界自在也净者遍
法界三惑名为净乐者住于法身不住十界色身境
名不住身心相故。

【疏】前后两文者观经结法华名后准梵网结华严仁
王结般若像法决疑结方等遗教结涅槃皆文义同
于正经故名结也。

【疏】寿量而是无常者于二经中中间说法华迹本二
门纵汝说迹门如来近成可云无常而其所说唯有
实相岂不是常耶况本门长远之寿宁是无常如寿
量品(云云)

【疏】佛所护念者佛所證理是所护念法如来是能护
念人昔知机未熟不说所證名之为护恐此众生但
取方便故名为念引證云众生根钝不务速说故言
护念若取能生为护念是异名若取所生为护念是
覆相于昔所生未开为能但得名序若开为能名护
念即正宗。

【疏】若明文等者记云覆别从通者经家覆法华定之
别名从无量义三昧之通号时众谓重入无量义三
昧不识是法华三昧故结集人加之以处即是法华
异名定也大通智胜说此经巳即入静室者问释迦
何不入定让罗云结缘耶答记云但罗云通化即共
方便品¶ 第 35b 页 X29-0035.png
罗云一代五时通共教化众生作种熟脱无有别结
之机故也有云佛灭后名通化与大通入定让结何
殊不可也。

【疏】大通身体至不动者问大通入定与释迦何别答
记云若分所入相同时别谓二佛入定皆身心不动
名相同释迦说经前大通说经后各各时别也。

【疏】问瑞相本论奇异说法入定佛之恒仪何得为瑞
者古人与皇不立为瑞但用雨华动地放光三并疑
念发问答问为六故今难云何意非瑞也。

【记】云文殊引古至一定二义不疑者恐误此是引古
入定为序故云何以證今何谓一定證有二义。

【疏】旧小大白等者光宅云初二是赤圆华本赤圆华
次二是白圆华。

【疏】常雨五色华者河西道朗云天华名也中国亦有
之其色似赤而黄如青而紫如绿而红。

【疏】铜轮种性等者有解云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
界苦轮海者虽历十千劫终不堕恶道信位中分为
上中下三品中下品善于南洲作粟散王上品善铁
轮王王南洲也十住名习种性为铜轮王王东南二
洲十信即十住中摄十行性种性为银轮王王东南
西三洲十向道种性为金轮王王四天下问此四威
伏何别答金轮闻名响应银轮遣使方伏铜轮身至
始从铁轮兴兵现威始来归化问曰王各何时出等
(云云)今谓长别三界是圆教十信不应历十千劫是
方便品¶ 第 35c 页 X29-0035.png
别教十信耳阙琉璃轮圣种性(云云)问善戒地持瑜
伽唯识等经论初性后习仁王璎珞初习后性何耶
答善戒等据法尔无漏种子故性种在前次增修习
方有新熏故习在后仁王不立法尔唯有新熏故习
在前次由修学习巳成性在后后近圣道名道种子
性璎珞又开六种四如文加金刚心是等觉性解脱
道名妙觉性唯大师释菩萨戒疏云性习二性若据
位分习种在前性种在后若据行论性习同时故前
后不定依体起用先明性种后明习种寻用取体先
习后性与證教二道相似就位以论教道在前證道
在后据行證教同时故前后不定依体起用先證后
教寻用取体先教后證也习种性能生报佛性种能
生法佛如唯识云理性行性真如理为理性有四智
菩提种子名行性四智者大圆镜智第八识平等性
智第七识妙观察智第六识成所作智前五识转八
识为四智名行性即是新熏决定性声闻人无行性
故不成佛若尔即无报身佛性故不可也解曰唯识
中转八识中心所慧为四智耳(云云)

【疏】四轮是别位义者止观第三云三处双流乃设问
云璎珞经中列位始终唯初地三观现前道观双流
今此何故取通教八地别教初地并圆初住并判双
流故彼答借别八地成通教下即借高成下等者等
取借别初住成圆教初住高借下成高不得专执璎
珞别位定在初地明位委悉不过璎珞所以借之。
方便品¶ 第 36a 页 X29-0036.png

【疏】名通义圆等者文云我等今日真阿罗汉又云我
等今日真是声闻等此名与藏通同而义有异何者
彼但杀四住贼无明尚在此杀通别两惑得如来灭
度故杀贼义圆又彼是分段不生界外犹生宝性论
二乘于无漏界生三种意阴今则分段变易二俱不
生不生义圆彼是界内应供非界外应供净名云其
供汝者不名福田则应供义偏今则普于其中应受
供养则供养义圆故罗汉三义圆也言真声闻者彼
但小乘从他闻四谛声偏闻偏今能令一切法界闻
一实四谛佛道之声使一切闻声闻义圆故知依义
不依语也(云云)

【疏】别义贤圣至玄义者玄第九云三十心虽同有贤
圣之义但称为贤伏多断少故十地去为圣伏少断
多故又圆十住名贤圣者于别名贤于圆名圣望别
十地远故圆人三十心是圣贤者圆者圣于别是贤
望别十地近故十地等觉是圣妙觉是圣圣别教十
住自是贤望别行向名为贤贤如记(云云)有云别十
住是贤于圆名圣故云贤圣别地望圆地名圣圣别
信望圆信名贤贤今谓行向自约别教不望圆也(云
云)。

【疏】大众心喜至胜应者是因缘义内外异是世界问
答除疑是对治非常之喜是生善一心观佛是第一
义。

【经】照东方万八千等【疏】云今明东是方始者既约本
方便品¶ 第 36b 页 X29-0036.png
迹二门是一乘因果十住如东方馀三十位如馀三
方也言万者表位圆也一住一切住故以万表之八
千者表位数也虽一位具一切位但一切即一是十
住之位分因分果故八千表之馀三方圆缺准之。

【经】靡不周遍者吉藏云乘有十义十相表之一有最
上义以头表之二有中道义以眉间表之三有显明
义以目表之四有无翳义以毫表之五有破暗义以
光表之六有不二义以一方表之七有根本义以东
方表之八有果乘具足义以万表之九有因乘未具
足义以八千表之十说因果理尽义以周遍表之今
谓此义虽广于理未尽第一第二但表常德第三第
四第五但表净德望今疏阙我乐二德也第六第七
但表方始是住义第八第九巳是因果义与第十同
若尔东方巳表因果尽照馀方复何所表如疏破不
可也(云云)

【疏】若分文属此土等者疏有二意初对古人从尔时
至相光是此土第六瑞次照东方下属他土总次若
分下第二判从尔时佛下至万八千尽是此土第六
相若分属他土从尔时佛放下尽是他土总相故此
重分若不尔者何因此文耶言总相者他土六事皆
因放光光是能照六是所照所从于能故总名瑞光
瑞是一故名为总又通彼此亦为总记中分文此土
至周遍他土从下至地狱去是他土今恐违分文疏
引古人至尼吒属此土。
方便品¶ 第 36c 页 X29-0036.png

【疏】不别破但言斟酌由人者意未可若尽取他土六
瑞属此土第六者何不取馀五耶若尽属他土者何
不从照东方巳去事尽属他土耶故不可言由人也
(思之)今疏云各长短者用左溪分文取东方至尼吒属
两事属上此土第六属下他土第一此用古人至尼
吒是此土第六相也故记云通长短(云云)

【疏】次光照他下为二初释六瑞次又此彼下明诸佛
道同初六瑞四初标次一下列三既有下生起四若
此下明所表自觉觉他次道同中又二初略次广(与记
不同云云)。

【疏】一见六趣者记指他章离合以为四五道七识住
者俱舍别正理从别释一一趣名言那落名人迦者
为恶人多造恶颠倒堕其中由是那落迦又云或趣
近人故名那落造重罪人速往彼故或复迦者是乐
异名那者无义落是与义无乐相与名那落迦又是
救济义那名不可不可救济名那落迦言傍生者彼
趣多分身横住故或彼趣中容有少分非傍行者故
解曰分横柱如驴牛等容有竖住如猕猴等为对彼
故故云多分也又容少分傍行者两足者竖行如飞
鸟四足者傍行如牛马等(云云)言饿鬼者又多希求
以自存济言人者谓或多思虑(云云)言天谓尊高神
用自在众所祈告故名天言阿素那者鬼趣所摄(云
云)。

言七识住者论云欲界人天色三静虑无色三天此
方便品¶ 第 37a 页 X29-0037.png
云七生处是识住体故曰身异及想异身异同一想
翻此身想一并无色下三馀非有损坏论曰身异想
异者经说有色有情如人一分天是第一识住(解曰一分
天者欲界天及初静虑除劫初起云云)二有色有情身异想一者如梵
众天谓劫初起是第二识住(云云)三有情身一想异
者如极光净天是第三识住(云云)四有情身一想一
者如遍净天是第四识住下三无色名则如经即三
识住是为七(云云)论九有情居颂曰。

「 应知兼有顶
 及无想有情
 是九有情居
 馀非不乐住」


论曰前七识住及兼有顶无想有情为九即七识住
上加非想及无想天所以九立有情居以乐住故四
识住当知四蕴唯自地经云识随色住识随受住识
随想住识随行住(云云)颂曰。

「 于中有四生
 有情谓卵等
 人傍生具四
 地狱及诸天
 中有唯化生
 鬼通胎化二」


论曰谓有情类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是名为四正理
论云鬼通非情(此即四界宽四生狭也)趣唯有情然不云遍摄
(不摄中有狭于生也)生唯遍摄故复有无非有情名众生故准
此有情名有众生无情不名众生旧译有情名众生
者两名一准大乘具六界故名众生二具四生生谓
生类诸有情中虽馀类杂而生类等言生类等者是
众生义多生类故如下五浊中及论广说(云云)

【记】云先总明道同至当同乃隐者此现六瑞是今同
方便品¶ 第 37b 页 X29-0037.png
名隐也后人误改现字作当字耳记释云若所见下
作隐当同释即现当二同俱隐(思之)下巳当二同误改
当作现字今并须除当现二字。

【疏】昔善为因今教为缘者指王子所闻法华下种为
因中间异方便成熟助之为疏缘今闻法华教为亲
缘即得开示悟等为所生法名脱也。

【疏】神变者止观第一记引大神变经佛现十八变竟
时商主天子白佛言颇有神变更过此耶佛令文殊
广说变化文殊白佛如是神变摧伏恶魔亦令菩萨
久住于世如是未为殊胜若无名无相无声无字历
十八界皆作此说无三脱说三脱乃至身子问天子
曰汝闻此神变不怖耶天子曰我即神变云何怖耶
文殊言一切善恶动不动皆神变相不动即法性动
即事神变故二缘三缘等无非神变。

【疏】补处不知尊极者别教补处不知当教妙觉。

【疏】就极处亦不知者别教妙觉不知圆妙觉名亦不
知也所言亦者同补处不知尊极故名亦也若准权
不知实权尚不能知圆初心何况妙觉以别妙觉望
圆妙觉故云此就也。

【经】云是佛光明神通之相者光明是别举一妙觉瑞
神通是总举六瑞也。

【经】国界庄严者此但犹光照故名庄严非净土也偈
者旧云偈梵文略也应知偈陀梵讹也思之今从正
音宜云伽陀唐言颂颂者三十二言注云彼之赞偈
方便品¶ 第 37c 页 X29-0037.png
犹此之咏歌歌者颂威德之形容赞偈者赞至理之
体相梵语伽陀翻为颂颂美也歌也颂中文句极美
丽故歌颂之故此祇颂进诠体义劣于名句退为所
依不及声文于百法不别建立然以声上屈曲为体
即名句文更无别性又云偈有二种一室路迦二法
句初有五相一处中句二初句三后句四短句五长
句一处中者若八字生名处中句不长不短故三十
二字生于四句如是四句成室路迦经论文章多依
此数(解曰若八字生至短者言诸行至灭法此是八字不越八字至十二字名为不长句不越此八至前
四字名为不短云云)二初句者若六字巳上名初句(解曰六字巳上直至
第七来名初句如处世界如莲华六字句因净修广如青莲七字句到八字属中句非初句也)三后
句者二十六字以下生名后句(解曰颂二十五字句有二十四字句乃至
有九字句皆是后句若到八是处中句非后句也)四短句者若灭六字生名
短句(解曰如言能作及俱有有字巳前若依前解直至能字皆是短句依第二解意无一字句至二字来
皆短句也言一字句者有文有名有句三法同起言净言谛三字句也)如诗云风(一字句)
吹我红华入紫宇(七字句)五长句者从二十七字巳上
不限多少也问今四字为句应是短句何名处中答
梵语八字翻此为四也如菩提达磨各两字此翻为
觉法二字之例言三十二字者梵语一句八字四句
成三十二也莫问长行与偈但三十二字便是室路
伽也法句偈要以四句备足然后为偈莫问四言乃
至七言必须四句故涅槃云四句为偈是也又伽陀
谓孤起二路伽谓颂长行。

【疏】说法入定能导于人者如云定慧力庄严以此度
方便品¶ 第 38a 页 X29-0038.png
众生也众生是能趣之人等者经云生死所趣生死
是总通惑业苦三道故所趣是别即六趣果故作此
释者生死是因谓三道所趣是果谓六趣又云所趣
果体即生死道能趣是果烦恼假者有情故注释云
善恶业缘即能趣因受报好丑即所趣果善恶业缘
者由善为异熟因即五戒十善等会等烦恼为因缘
受三恶丑总报果故也。

【疏】从又睹至经典等者八千界名诸佛圣主师子四
句分别一是圣非主如三乘人二是主非圣如诸国
主三是主是圣四非圣非主如凡夫今是第三句也
能诠一乘之教名经典所诠之理名微妙顿说纯大
名第一八音诠辩而无杂闻名其声清净巧顺机宜
名柔软都无二乘名教菩萨能诠无谬名梵音梵即
清也唯说法界名深法界容融名为妙赴机不差故
云令人乐闻万八千主伴齐说名各于世界说离邪
曲故云正法理显无隐名为照明从之为名故云佛
法理实有别菩萨也逗彼二机名开悟众生文阙示
入彼广有住行向地故也又云佛悟不浊曰清佛悟
不间为净佛悟至利为柔离刚为软。

【经】恒沙者问经何故多以恒沙为喻答有五义释之
一由沙多二为世人共为福水入洗永灭罪投死生
天三虽经劫坏名字常存四佛多近此宣说妙法五
众人共委故多以喻初出池四方四十里长八十里
阔四十中二十快十里长一肘凿无至砂处有八万
方便品¶ 第 38b 页 X29-0038.png
殊故细如面以为喻也。

【经】或有行施等者先有见他土并行六度行总释名
唯识问云何名波罗蜜答梵语此云到彼岸谓到菩
提理涅槃岸也所到义同故总名波罗蜜次别释名
释第一施者三谓财无畏法财资他身无畏益心法
利善根资益于他故名为施三俱利他也若望自报
后感大财即此施度具合六种财唯摄施无畏摄戒
忍法摄后三对法论云施度是财馀四无畏法总摄
六般若论云檀度摄六即此义也施谓无贪所起三
业以为性也(解曰约行出体即无贪及相应思所及三业利他为体也)

【经】云金银等者七宝一金说文云有五色黄为其长
久埋不变百练不轻述曰金字者此是像形字谓土
能生金此字少今左右置两土明金在中是像形也
又以与今同声即形声中摄也言五色者即青黄赤
白黑赤是赤铜白银青是铅锡黄是金黑即铁也二
银是白金三珊瑚红色石脂似树形四真珠即赤珠
佛地论云赤虫所出或珠体赤名赤真珠五摩尼者
如意神珠既阙琉璃便开珠二六砗磲梵云牟婆洛
揭拉婆青白间色七码碯梵云谟萨罗揭婆谟萨罗
此云杵揭婆此云藏述曰此形似杵藏在石即石胎
是或言坚实故也色如码碯从彼作码碯字是宝类
字从玉石类字从石。

【经】金刚诸珍者一金刚二诸珍帝青大青之类述曰
帝释有宝名曰帝青大梵王有宝名曰大青此宝第
方便品¶ 第 38c 页 X29-0038.png
一非馀所见在梵王帝释顶上也三奴古者罪人没
官入贱为奴四婢女之卑称五车今舆辐之总名夏
后氏时奚仲所造又音居曰古者车如居言行所以
居人也今曰车车舍是也言行者所居如舍六乘者
(食證反)广雅云乘驾也谓可乘者也周礼云驾为乘乘
载也七宝饰辇者(力辰反)说文挽车也在车前引之古
卿大夫所乘自汉巳后天子乘之故今天子皇后所
乘车曰辇以宝饰舆(余据与居二反)说文车舆也又云有轮
曰车无轮曰舆舆众也载也举也。

【经】云驷者(相二反)说文驷一乘也谓四马驷也言栏者
钩栏也亦遮也又槛也纵曰槛横曰楯(音食尸时召二反伺也)
言华盖者(故爪反)作此俗释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
野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华葩(披巴切)
形因而作华美之盖也(音呼菰切)西域暑热人多持盖以
华饰之名华盖言轩者(虚言切)说文云车也又云檐宇
之末曰轩安车也曲辀轓(上室求切下甫烦切)述曰车辕曰辀
车箱曰轓即辕车也或作幰(虚偃反)布帐车上禦热名
幰施有五相颂曰。

「 志心及信心
 随时自手施
 如法行舍物
 是名施五种」


不受亦有五相颂云。

「 不净乱众生
 恼害众生物
 及坏净心者
 皆不应施与」


【疏】约比丘论持戒者第二戒有三谓摄律仪摄善法
方便品¶ 第 39a 页 X29-0039.png
饶益有情对法云律仪是任持身心不造诸恶故摄
善法戒是菩提因任持是彼因故饶益戒是大悲任
持故释名防护安住离过失名之为戒法戒轨度复
名律仪谓法律仪谓仪戒故云法戒轨度名律仪也
体者对法亦以三乘为体瑜伽四十二云律仪七众
别解脱在家出家为体此唯身语二业言善法体有
谓诸菩萨受律仪后一切为大菩提即三业积集善
法为体言饶益体者亦以三业为体今经云往诣佛
所问无上道是善法戒便舍乐土等是饶益有情戒
剃除等是律仪戒次分别圆教也(云云)

【经】云被者(敷罢反方言披散也)今亦[打-丁+串]著之义正言而被法服
(皮义反)服用被带之义。

【疏】如五王经者昔有五王相问各陈所好一园林华
果一好妇人善色一好车马兵甲一好田猎游戏有
一大王次第为说过患华果即有彫零枯折妇女即
有恩爱别离车马有斗战相杀田猎乖伤慈悲不如
厌老死求常涅槃四王闻之皆诣佛所出家修道。

【疏】问忍者疏中三忍谓生苦行第一唯识云亦有三
忍一耐怨害二安受苦三谛察法若不耐怨便舍于
彼不名为忍以能忍故不舍有情解曰是耐怨忍于
逼迫境能安受故解曰是安受忍审谛察法即无生
忍解曰是谛察法以观于法违顺无二以无瞋精进
审慧三及身口意业为体耐怨害是今文生忍安受
苦是今文苦行忍谛察法是今文第一忍也无瞋释
方便品¶ 第 39b 页 X29-0039.png
耐怨精进释安受审慧释谛察。

【疏】问精进者唯识云精进有三谓被甲摄善利乐被
甲即势力恶境不能屈伏摄善谓自利不退利乐即
饶益无倦若经中五句云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
善轨此论被甲摄初有势句第二摄善馀四句尽以
名体宽故第三句是利他前二是自利此论精进具
二利约二利为六度故若摄大乘有五种一被甲二
加行三无怯四不退转五无喜是与经相摄并自利
无利他言体者俱以勤及所起三业为性今经望唯
识但有被甲摄善二精进故云勇猛乃至思惟佛道
但自利阙化他无利乐也望摄大乘五精进并摄在
自利也。

【疏】离欲者第五问禅定唯有三种者谓安住引发办
事安住现法乐引发于六通饶益于有情能办他事
变海水为苏酪以济饥乏用等持为体对法初云无
厌倦任持即安住义二诸所思事成满任持谓先未
得通常思所得令能引发故云成满三办事者御众
业任持由定观机随诸行门摄御令成益故言静虑
者虑是心虑静此劳虑名之为定名功德聚林言安
住者是禅体引发办事是禅用言等持为体者即三
摩地此约在定唯是定数别境一名为体今经云又
见离欲常处空闲是安住义深修禅定得五神通是
引发义经云安禅赞佛是饶益义疏云有感则形是
饶益也。
方便品¶ 第 39c 页 X29-0039.png

【疏】复见佛子智深等者第六智有三谓一生空二法
空三无分别智及俱生生空无分别智此唯根本智
为第六体者是决择烦恼以释为性璎珞经云照有
照空及照中道根本后得二智今经前自行智是根
本智后化他智是后得也。

【疏】八魔者藏教四魔是烦恼若佛坐道场破烦恼魔
得菩提道證法性身破阴死二魔于道树下得不动
三昧破天子魔通教八人见地破烦恼魔六地破阴
死魔八地得不动三昧破天子魔别教先破界内同
前界外四魔从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四也。

【疏】华严思益者华严第十五云又有光明名能舍此
光觉悟烦恼众生令知财宝悉非常恒乐惠施心无
著又放光明名除热此光能觉毁禁者普使受持清
净戒发心愿證无师道又放光明名忍严此光觉悟
瞋恚者令彼除瞋离我慢常乐忍辱柔和法又放光
明名勇猛此光觉悟懒惰者令彼常于三宝中恭敬
供养无疲厌又放光明名寂静此光能觉乱意者令
其远离贪恚痴心不动摇而止定又放光明名慧严
此光觉悟愚迷者令其證谛能解缘起诸根智慧悉
通达总有四十二光法问如经(云云)

【疏】圆击梵轮法鼓者圆音一演名圆击清净之轮与
他人名为梵轮轮转也即理之教名为法鼓说法之
声如鼓出声即初住化他名击法鼓。

【疏】未尝睡眠者成论云身心昏重因睡摄心离觉名
方便品¶ 第 40a 页 X29-0040.png
眠大乘以一切住著昏暗皆名睡眠菩萨心无染著
名未尝睡眠不动而游故曰经行也。

【疏】净如宝珠者三义名净第十戒是究竟中道戒一
珠内外无瑕喻中道戒无见思尘沙二惑名无外瑕
无无明惑名无内瑕即是中道清净也若约三业身
口名外意业名内二珠圆无缺喻中道戒于二边微
尘不犯也三珠可宝重喻中道戒于二边为尊崇也。

【疏】十戒玄义者谓不缺不穿不杂道共无著智所赞
自在随定具足如菩萨疏(云云)

【疏】住忍一问忍者得少谓多名增上慢自特聪明富
贵道德名誉而打骂恶骂是口业捶打是身业必有
瞋恚之心兼其意业忍三业之恶众离戏笑谓分别
戏论笑谓谈谑皆掉悔盖言一心除乱却贪盖者贪
谓于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谓由爱力
取蕴生故述曰有谓后有即异熟果通三有故具有
者即烦恼业及器世间并中道有异熟因故名有具
足有受用亦得具名于此二境常起于贪名为染著
故名为乱一心在定而不起贪是却贪盖也俱舍云
五盖唯在欲障根本禅今别圆菩萨弃真谛边五盖
俗谛边五盖中道从初地至等觉节节亦五盖圆教
圆弃五盖准思之。

【经】栴檀者赤谓牛头栴檀黑是紫檀之类白是白檀
也。

【疏】冷然下云云者意令分别六度光中所见六之十
方便品¶ 第 40b 页 X29-0040.png
离合不同唯识第七方便善巧有二谓回向拔济摄
论云谓前六度所集善根共诸有情回求无上菩提
即方便善巧回向拔济义也无性云不舍生死求涅
槃由大悲故不舍生死由大智故求涅槃第八愿者
有二谓求菩提乐利他愿即是自利利他第九力者
有二谓思摄修习即思择诸法而修习故第十智者
有二谓受用法乐熟成有情由前六度成立妙智受
用法乐后由第十成足前六能正了知此施等上饶
益有情后五皆择法为体根本后得智故第六根本
后四后得问何故说十不增不减耶答谓十地中除
障故问有处唯六何耶答除六相违障故说六也谓
对治恼贪破惑瞋恚懈怠散乱愚痴故说六也又施
感大财戒获大体忍招一眷属精进得不退定报心
端慧感明智故言六矣如经下文释及唯识论(云云)

【经】珠交露幔者露谓不覆幔谓覆。

【经】如天树王者如涅槃二十七遍喻始自黄叶终至
开敷遍喻佛弟子初始出家乃至得果。

【经】云三十三天有波利质多树其根入地深五百由
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叶熟则黄诸天见巳复生欢
喜是叶不久必当堕落其叶既落复生欢喜是枝不
久必当变色复生欢喜是色不久必当生疱见巳复
喜是疱不久必当生[𠿘]见巳复喜是[𠿘]不久必当开
敷开敷时香气周遍五十由旬光明远照八十由旬
诸天尔时夏三月中在下受乐我诸弟子亦复如此
方便品¶ 第 40c 页 X29-0040.png
其叶黄者喻念欲舍家叶落喻剃发色变喻白四羯
磨生疱喻发菩提心[𠿘]喻十住菩萨见性开敷喻得
菩提香气喻十方无量众生受禁戒光明喻如来名
号周遍夏三月者喻三三昧诸天受乐喻诸佛在大
涅槃常乐我净。

【疏】伏难者左溪云文殊内心潜搆名伏彰言拒之名
难弥勒释难著在经文故云彰言初偈释大众不疑
难次偈释待佛定起决疑难三偈释微共筹量难四
偈释既解伏答难。

【疏】是时文殊师利是结集语从弥勒下至演大法义
是惟忖答惟忖中文二初语弥勒下至大士是标章
次善男子下是正惟忖即知非经家语也有云尔时
文殊者经家标能问人语弥勒者对质疑之人也及
诸大士弥勒巳下八万之流也善男子者声闻四众
天龙八部众也。

【疏】光宅以初后两句法说乃至今明法说不用者准
光宅不用中间三句譬说亦不用为三譬亦对因果
二门故彼解云雨法润二乘枯槁则生长一乘之解
通因果二门吹螺以改号譬改三乘之号击鼓戒兵
使其齐一譬明一实之理解曰吹螺改三乘之号是
因明即开方便门击鼓明一实之理则显真实又亦
因门吹螺是改近之号击鼓是显远之理并是果门
今但取譬不取所对法也故云其法说不用问说大
法与演大法义何别答吉云前是能诠教计后是所
方便品¶ 第 41a 页 X29-0041.png
诠理法不用此解。

【疏】欲说大法至演大法义者论云大义因成就八句
示现何等为八记引四对一破恶进善对二开权显
实对三得智證真对四说法利生对言破恶者欲说
大法句破声闻等新旧二疑云今会中疑王子时发
心欲疑即断今若说此大法之事故言欲说大法言
进善者雨大法雨句论云巳断疑者增长纯熟智慧
身故言开权者击大法鼓句问与法雨何别答法雨
句二乘发大心智当作佛悔修少行今此句执唯一
乘无别二乘故有异也言显实者不断大法鼓句论
云谓菩萨密境界声闻密境界密是微密二乘不知
权实故今开一实与声闻记故言为说二密境界言
得智者建大法幢句论云上上清净义故谓即菩提
智也体无漏故名清净出过因因德及二乘故名上
上高显如幢也言證真者燃大法炬句有二义一破
闇喻除烦恼二显照真理故言说法者吹大法螺句
佛说身子成佛尚说三乘言利生者演大法义句演
谓流演圣道至所化机也不次者不断大法句居于
第七今当第四者击大法鼓为声闻不断大法鼓为
菩萨声闻回心即成菩萨故对开权即显实也问既
无显实句此经应不会既无得智證真此经应无智
无真耶(云云)

【疏】云此广答此土他土之问惟忖中有演大法义即
表放光亦通他土略曾见中有放光瑞亦通此土广
方便品¶ 第 41b 页 X29-0041.png
曾中于今同中具有二土六瑞记中何得惟忖答此
略曾答彼广曾三同唯表此耶答惟忖中第五句虽
通他土从今佛之言且答于此略曾中放光虽通于
此既言放斯光巳即说大法今佛未说故知答他土
问也广曾见中具明彼此六瑞即则知双答二土问
也记云三同表此者恐误也标章云广曾见双答此
彼土。

【疏】云此分明定答他土问者即三同双表于此思之。

【疏】欲令众生咸得闻知者记云收无量归一是指欲
说大法句指下开示悟入是雨大法雨句今观文意
欲令众生是欲说大法句收无量归一是雨法雨句
即知惟忖五句初句总次四句别同下开示等但是
合前总别耳故云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也(思之)

【经】如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者法华论云不可思
议不可称不可量者示现过彼阿僧祇劫不可得故
梵云阿僧企耶此云无数不可思议者过情计之境
不可称者过言议境不可量非算数境今经云无量
者过算分喻分无过者过时分不可思议者过情计
分即同般若过四分也言阿僧祇劫者有十类劫者
一日月等劫二增减劫三二十劫四四十劫五六十
劫六八十劫谓火灾劫七水灾劫八风灾劫九阿僧
祇劫十贤劫也。

【经】日月灯明者注解曰圣人无名借义以立称仁者
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将显上根照之为日
方便品¶ 第 41c 页 X29-0041.png
中根照之为月下根照之为灯问三根所显不同皆
显日等是何智耶又日阳而动譬方便慧月阴而静
喻实慧二慧益物如世灯明二慧益物何名灯耶答
自行权实其力增盛如日月也化他随机用三教法
其力则微如灯也。

【经】如来应供十号者准瑜伽八十三解十号一如来
二应供三正等觉四明行圆满五善逝六世间解七
无上丈夫调御士八天人师九佛十薄伽梵璎珞乃
至第十佛世尊合为一号智论第十佛号世尊是十
号外总号也由具十号故名世尊开合虽殊大意不
失也。

【记】云故知应号即法号者止观法界即见应身十号
与法界等名为法身十号也乘无二智来契正境故
名如来以无二理遍入诸法名应供了不二智智体
无偏名正遍知不二之智无非法界名明行足不二
之智常冥三德名善逝三种世间皆与理同名世间
解三惑即三菩提名无上士达九界皆佛界名调御
丈夫契法界理为三教人天之师名人天师觉法界
理名佛法界为三世间所宗名世尊以法报为真身
起真为应身号皆遍法界应号即法号。

【疏】大乘七善者初时节善如文二义善者文为四初
牒经其义深远是二对教即顿教了义之理是三解
释二乘不测其边是四结名是义善是言不测边者
释远也不测底者释深也法界非横而横故名远非
方便品¶ 第 42a 页 X29-0042.png
竖而竖故言深二乘在座如聋等名不测也言深者
竖不得其底能绝四句深横不得其边超百非称远
又心行灭为深言语断为远注云除馈不究曰深绵
不可及曰远三其语巧妙者一是牒经二即对教三
会理下释会理直说释巧字悦菩萨心释妙字四即
顿下结又四句自有言虽巧妙而义浅近自义深远
言则粗拙自有俱无自佛法俱有四纯一无杂者文
为三一牒经二不与下释三即是下结言不杂者能
明一道不杂五乘成论称独佛有故今约部无二乘
名不杂也理和曰纯不一为一五具足者亦四准知
言界内外者别圆二教顿理具界内外诸法名为满
字教圆理满故云圆满善也六清白者亦四准前二
边者约偏计性五住为二边秽约依他性真俗二谛
为二边瑕从證道说别教三谛亦融故故云调柔善
七梵行之相者文有三一牒经二对教三释云无缘
慈者从理故慈理无垢染名之为梵普益一切名之
为行以冥显二利众生为相也又解梵名涅槃行即
万行行到涅槃梵之行故显彰为相又教是梵行之
缘缘中说果故云梵行之相也。

【经】令得一切等者记三释第三云傍正具举等者前
文明鹿苑具举三乘二乘为正菩萨是傍佛初成道
即却指因时行行故菩萨是傍。

【记】云忽至三万岂无表者即表一念十界百如百界
千如千界万如此是众生世间处一千五阴一千国
方便品¶ 第 42b 页 X29-0042.png
土各有万如即成三万皆佛界为实胜九界为权权
中有实即九界中有佛界实中有权即佛界中有九
界重重无尽且佛三万为表权实具足若言一万八
千为表者万数圆表果满八千数缺表因而未满如
一位一切位开即示悟入以万数表之一切位即一
位俱名十住以千表之开九界权即佛界实名开若
佛界有九界名示佛界与九界不二名悟不二而二
名入亦不出权实法也若菩萨八万为表者八正道
中一一皆具十界权实十有百百有千界界有十如
即万如八正即八万亦权实具足若亦二万为表表
权实满者千界万如千如万界亦佛佛为实满九界
为权。

【经】又同一姓至堕者此土无音以当之所以引古以
證今列均名而同姓者明其佛弘多其道弥一也即
是诸佛道同义也。

【经】各领四天下者有云四种一相继二应绍三轮王
命长等释伏难云既言劫减佛出劫增轮王出何得
弥勒耨祛同所也答耨祛人寿八万时生以寿长故
至劫减人寿六万时弥勒出世犹得相见四约彼是
报佛引八王子入八地若尔何名同引耶(云云)

【疏】又若述昔答者记云隐昔显今者隐昔时菩萨问
亦隐昔时菩萨答显今文殊自述巳见非传他答也。

【疏】或言因文殊至不便者此是瑶师破古人云不便
非大师言不便也从今不是破耳。
方便品¶ 第 42c 页 X29-0042.png

【疏】又取药王为例者观此文犹是瑶师引注家为例
注经云如来从三昧起因妙光今者昔因妙光今因
药王药王不列同从妙光序八百弟子者须以显弥
勒经求名之缘以标文殊凡决疑之寄耳即是瑶师
许注家名亦故云可尔但有门徒有无名小不类大
师难云公抗佛语破注及瑶师。

【疏】若述昔答至费词者答问一序总是费词无劳惟
忖等答也。

【疏】是时下说法同中记云非正宗意者前无量义但
属其序表正宗而巳今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即具四
一也名无量义是妙法异名表妙是教一菩萨是人
所證理一念所是三乘方便之行即表行一。

【经】六十至食顷者有解众生识上变化长短五对分
别一勤惰对如世间勤时即短懒惰即长无性摄论
云愚修虽少时怠疑巳久智虽无量勤勇谓须臾二
苦乐对如重病苦时即厌时长欢喜恣逸即厌时短
三欣厌对如听法人乐法心重即觉时短不乐听者
即觉时长四迷悟对如梦中长时事业睡觉之后只
是一时五神力非力对由佛转易其心于多时谓如
食顷若如此五释者四皆是情谓之长短后一是佛
神力所为。

【记】生公岂实然者岂实经六十劫况匠真一之门者
言妙理也匠是如来真一是一乘门是教。

【记】有人四句者圆镜疏用中论句长不自长亦不从
方便品¶ 第 43a 页 X29-0043.png
他长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长短亦不自短亦不从
他短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短非长即六十小劫是
食顷非短即食顷是六十劫此非听修观。

【经】入无馀者真应合说息应归真名入。

【经】时有德至佛陀者多陀如来阿罗诃应供义三正
义藐等义又三正义佛陀觉义即是如来应供正觉
初三号为对三德谓断德恩德智德故不说号有云
净身者累无不尽为净德无不圆称身西方如来是
人应供是断正遍知是智人具智断故说三号。

【疏】执者未惊者记引方等斥夺者方等陀罗尼经云
汝等声闻何不发心作佛汝等即是斥言。

【记】处处说故不重论者声闻文殊引昔授菩萨记今
佛定起亦是菩萨记巳前处处皆见不惊。

【疏】生非生者记又迹难测下约释迦本理不约文殊
文殊昔灭而非灭今弟子故释迦今生非实生生有
本也。

【记】实位补处辅应化者谓圆人实位示作权三教补
处辅佛故云从权前云此依权道者此是前三教当
教实人修至补处以圆形之名为权也此权即前三
教之实非圆示权之权今是圆人示作三教之权众
次当说下释决定答问记中前今见表此与本无异
表彼者此土有六瑞何无放光彼土有六瑞何故全
无答放光是应既云如来即是应摄他土六者准发
问中他土六瑞以佛为本既云佛所护念佛为六瑞
方便品¶ 第 43b 页 X29-0043.png
所依故亦摄五也。

【经】供养人中尊者第一偈及此句云人中尊后颂出
定云天人所奉尊何耶答当以入定时所奉音未彰
出定之后奉音将教故轻重不同奉音未彰者未说
法华故轻也出定奉音是说法华故重也。

【经】琉璃颇梨色者问灯明所照颇梨色释迦放光地
作黄金色不同何耶答当由感者微有轻重感轻颇
梨色重者黄金色或表中道光自在故最后天中天
者有多种轮王是人中天三界诸天是天中天初果
巳上为净天初地巳上第一义天佛为究竟义天最
后天中天也。

天台法华义缵卷第三(本)
天台法华义缵卷第三(末)


* 方便品

报恩经云菩萨舍身为方便梵云沤和拘舍罗沤和
称为方便舍罗名胜智净名经入酒肆等为方便今
文云方者法也此从法体也便者用也依体起用名
便也依三教体起三教用圆教体起圆教用故云法
有方圆等也。

【疏】若智诣于矩等者从佛自行权智照于权理名诣
于矩矩是方智是便便是用摄用从体体即法法矩
方便品¶ 第 43c 页 X29-0043.png
也从善用下约化他善用偏法释方字逗会众生释
便字化他若智诣于规下准前思释(云云)

【疏】譬如偏举等者偏指喻方字偏处喻便字偏法合
指字目智合处字宜用法释上指字用以下释上处
字也总举准前可知。

【疏】宜将秘释方妙以释便者圆人在昔虽知诸法皆
实不为三教权人说故名秘异三教权名妙即隐秘
与第三释不同(云云)

【疏】如经至离著出三界者法华论解诸著谓三界若
依报正报欲色等广如彼释。

【记】云三界无别者二种三界分段变易名为不同二
十五有同名三界故云无别馀如记(云云)

【疏】又方便门者取下料简文意故云能诠若从佛一
时所说即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亦不可
辨其前后今从化仪故云方便进趣之义也。

【疏】从能显得名者记云三皆入实故为门者应简别
教初地巳上證道同圆故也若在昔三教利根或顿
入圆或历教入藏入通通入别别入圆亦名三皆入
实故为门也(思之)

【疏】又方者秘也者记云今开其偏门即圆所记语隐
后人恐不识偏是前方法释门是前第二释开偏即
圆开初当也开门即所开第二当也圆所无别俱是
秘妙也。

【疏】故知名同其义大异者记云名体若同若异者方
方便品¶ 第 44a 页 X29-0044.png
便名方便体昔是异体今是同体开竟即同未开名
异约机故异佛智无别。

【疏】世人下记云岂大师带偏情等其如理何者谓道
理理非实理理道从同名方便也其如文何者佛从
定起即叹诸佛二智二智之后即叹诸法实相权实
二境岂佛叹昔权智境耶其如行何者即法华三昧
发闻持陀罗尼定慧行也其如證何者十信六根位
也。

【记】云从佛内解以说者此秘妙名通前二释但是隐
秘从佛内解从昔至今俱成显露故不须更明第三
(云云)

【记】云故相破言至体者如五百声闻八千菩萨皆被
弹斥即是以圆破偏之相也。

【记】云横竖间杂者华严二教相望为横鹿苑显密相
望为横方等般若准知五时前后名竖言简杂者大
中有小鹿苑小中密入为大故云简杂。

【记】引嘉祥三种法轮殊乖禀承者大师华严为顿鹿
苑至般若三昧为渐他立华严为根本三昧为枝条
大师立法华出顿渐外他立法华为摄末归本。

【记】云大师三昧为枝条者大师不言枝条但名渐耳
从人得渐名谓声闻在鹿苑得果名酪方等弹斥如
转酪成生苏至般若洮汰如熟苏名三味为渐也彼
部有圆不名为渐何得尽判为枝条故破云其亦以
醍醐为归本若摄圆归华严即名摄本归本若摄三
方便品¶ 第 44b 页 X29-0044.png
教归华严即名摄枝归枝部近成不名本故广如记
(云云)后摄归本本非始者根本是前枝条在后摄
枝归本本却始成法华是本本却非始华严始成本
却枝言会本归本者方等般若中圆名本会入法华
之本言会枝归枝者若一味名枝末二味中圆亦名
枝末会入法华即是会枝归枝圆既是同枝则俱枝
本则俱本华严例然。

【疏】乃至半满四宗者菩提流支鹿苑为半般若至涅
槃名满四宗者一因缘宗即阿毗昙六因四缘二假
名宗指成论三假三诳相不真宗指大品三论四常
宗指涅槃华严广破如维摩玄(云云)

【疏】又大乘至十种等者经云尔时菩萨名曰智胜从
座而起合掌白佛欲问一事唯愿听许佛告智胜恣
汝所问当为汝说尔时智胜白佛所言方便何等为
菩萨方便乃至当为汝说善思念之智胜菩萨受教
而听一者善男子行方便菩萨以一抟食给于一切
众生(云云)二者见行施之人生随喜心(云云)三者若
见十方世界中有华树及种种香愿以供养诸佛(云
云)四者若见十方世界众生受乐报见巳作是念愿
一切众生得一切智乐(云云)五者若礼一佛恭敬供
养尊重赞叹作如是念一切如来同一法界一法身
五分亦尔乃至即是礼拜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一切
诸佛(云云)六者若钝根者不应自轻乃至若能通利
一四句偈应作是念若能一四句义即知一佛法
方便品¶ 第 44c 页 X29-0044.png
一切佛法皆摄在此一偈中(云云)七者若生贫穷家
是菩萨乃至乞食若得一抟持用施僧若施一人不
以为愧应作是念如佛所说心增广大殊以财施我
财施虽少以一切智心愿是善根成一切智念令诸
众生悉得宝手犹如如来(云云)八者若见声闻缘觉
多得利养尊重赞叹是菩萨自以二缘慰喻其心何
等为二所谓因菩萨故有诸如来因如来故有声闻
缘觉如是思惟二乘之人虽得利益我犹胜彼彼所
食者是我之物云何于中而生希望(云云)九者行施
之时具六波罗蜜互相收摄广如经说(云云)十者有
持恶知识教菩萨言汝何用久处生死可于此身早
入涅槃菩萨知巳即应离之我如是大庄严教化一
切众生是人为我作诸留难若我不在生死中者何
能教化一切众生(云云)彼经无一二等语今义推可
不见移二乘作佛之文应是第八方便中云因如来
故有声闻缘觉也(云云)

【疏】遥观等者准文意应云一切权馀三句皆权故云
何所不摄即是遥观一切实馀三句皆实故云玄览
一切亦权亦实馀三句皆亦权亦实故云旷荡具权
实故名旷荡也一切非权非实馀三句皆非权非实
故云高明彻其源底故云高也况论旨趣者不出十
双因果体用为旨趣也言尚自如此者直列四句之
名故云尚自如此遥观下四句即是结四句功用故
云为若此记释从义对文恐未稳(思之)
方便品¶ 第 45a 页 X29-0045.png

【记】云摄令可识只是三智照三谛境被三种机者一
切智是一空一切空四句皆空照真谛境被六界机
成二乘及入空菩萨道种智是一假一切假四句皆
假照俗谛境坚被二乘入空菩萨机成出假菩萨横
被十界机一切种智是一中一切中四句皆中照第
一义谛被九界机入佛界机一念具故名机遍是人
一也一念三智三门等是法遍是教一一念三谛是
理遍是理一一念十界因果九界皆此佛故名事遍
是行一故记云皆一切是也言内由三德三身者四
句只是三德一实一切实般若德一权一切权解脱
德三四二句是法身德体用照故一切亦权亦实寂
故一切非权非实是三德也言三身者应身故一切
权报身故一切实法身故一切亦权亦实一切非权
非实迷故名三道三因三识悟故名三德三身三菩
提三涅槃三大乘三宝等收无不尽(云云)言外用横
竖显密者得五时施化各有横竖显密释(云云)

【记】云随立随摄随破随亡者如云一权一切权馀三
句摄在权句内名随摄也随立一句时即馀三皆随
此句立也言随破者是一实一切实馀三句皆随此
句实也一句既空馀三皆空故名亡也文穷远教曰
遥观者穷法华之中即识十方三世诸佛之本迹也
言开施出没等者会三句入一句名开于一句出三
句为施出没亦尔俱用四句名行摄三归一如藏若
行若解若自若他无非三谛故云揽等(云云)
方便品¶ 第 45b 页 X29-0045.png

【记】云法性不违诸法者法性若与诸法异可得相违
今诸法即是法性与谁相违即一权一切权句也法
性不受诸法者即一空一切空是一切实句例前法
性不住诸法者亦例前即是一切亦权亦实句法性
不入诸法即是一切非权非实句例前言一一名字
者一一名中皆具四句三谛一一心法者法即是境
心是能缘亦皆具四句三谛三谛即法性一心中具
一句积多句成偈偈皆具四句乃至依正等例然言
若本若末体理无殊者本是一念法性末是三世间
约事有本末约理无本末但以意解不烦多释(云云)

【记】如此解释至单浅只独者记意释权实十双若无
前五双因则单浅只独若无后五双果则单浅只独
纵多列法相权实大小难分非谓行解不俱名单权
实非深名浅偏好定慧名只一空名独与记大不相
应请有眼者观之。

【记】不同世人教为因者慈恩立也亦不同他三四者
光宅三三为权四一是实他云三是缚脱四是因果
恐非也(云云)

【疏】能用至顿等者生起后五双第六体用一双中一
只。

【记】云是所用馀四双皆对能用得名者准下渐顿中
云今明起用用渐等者故知用属能用下四双属所
用也若用望体用是应身体是法身用即是所若望
渐顿等四用即是能应身说顿等故(思之)
方便品¶ 第 45c 页 X29-0045.png

【疏】事是心意识等者唯识云集起以解心第八识名
心集诸种子起现行故缘虑以解心八识总名心各
各缘虑当识相见分境故思量以解意第七独名意
恒审思量第八见分为内我故等无间以解意八识
总名意各有前念灭后念生为无间缘故了别以解
识前六独名识谓眼等六识能了声等境名了别识
六境分明了故了别以解识别是差别八识总名识
第八缘自相见二分第七缘第八见分第六缘第八
相见带影像相前五缘第八相分皆能了别别境广
如论(云云)今言净不净业者第七执第八见分为我
痴我爱我见我慢是俱生我执是有覆无记不造业
第六具有分别俱生二种法我二执造总别二业前
五识唯有贪嗔痴俱生法我亦不造业若言不净皆
是偏计性名为不净八识皆是依他性第八识体是
异熟无覆无记名为净不造业第六缘三乘教无漏
等熏成种子名净业前七是能熏第八为所熏熏无
漏名净业熏有漏名不净业不净等是偏计性净业
是无漏依性八识能所熏俱是种子是有漏依他性
总名权也圆成性即实也故摄唯识中三性但是今
经权实一双也。

【疏】教行权实者记云表行之教自分者四十二位深
浅不同名自分诠行教小别者望诠理教名小别皆
无进趣也。

【疏】种种牙者譬自行种种渐顿不同化他之机亦渐
方便品¶ 第 46a 页 X29-0046.png
顿不同。

疏修因證果至俱有渐顿者自行因果一双因从七
方便来入圆果名渐从初发心至初住名为顿也从
体起用渐顿部中有实有权故记云义兼也。

【疏】渐自不合等者记云藏通不废小故亦不合顿者
三教菩萨不入实故今谓非不废小亦未废大非菩
萨独不入实小亦入故不可偏说(思之)

【疏】通别益者记云前渐顿中有半半在渐初今半通
后者谓前局在渐初鹿苑今通取鹿苑方等故通后也。

【疏】三悉是世间者谓前三教四味皆是三悉摄以望
法华第一义故若约当分即不同也。

【疏】诸法寂灭理者记云真俗二理俱不可说者如云
世间相常住即俗理不可说实相即真理不可说皆
不二故。

【疏】又种种因缘而求佛道者记今昔因缘种种是昔
即七方便之因缘而求佛道即是今教之因缘。

【疏】一切事理境智至权实者有二种一智慧二智慧
门论云有二甚深一證甚深谓智慧二阿含甚深谓
智慧门梵云阿笈摩此云教亦云传谓传他佛之教
也论解智慧者谓一切种一切智智义故解谓一切
智人之智名一切智智体通性相名一切种即佛果
位涅槃菩提者今谓一切种者准大品是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一种即所證也言一切智智者一切智是
人第二智是智人所證智故云智智也言体通性相
方便品¶ 第 46b 页 X29-0046.png
者谓所證体通涅槃菩提二果涅槃是性菩提是相
今谓涅槃菩提皆有权实如云涅槃有三性净圆净
是实方便净是权三菩提亦尔权是智慧门摄故应
简之次解一切智者是无分别智即根本智重言智
者是后得智义之言境也今谓后得是权应在智慧
门摄不应将释实智也又智慧有五摄一切法尽名
一切种一智慧性真如是今谓此是智体耳二智相
谓根本后得是今谓根本是实后得是权三智伴尘
沙万德十力四无畏是今谓亦是权智耳四智因即
能诠教及万行是今谓亦是权五智境谓如是相等
今谓境通权实二境此师虽言摄一切法尽于今十
双中但摄事理教行因果三双馀全阙何名尽耶言
三双者智性是理智相是事智伴是果智因是教行
智境通事理故摄三双耳今文引云一切事等者事
是义甚深无上甚深理是体甚深境是依止甚深智
是内證甚深故皆云实也。

【疏】如来知见以具足證开合者记云方便證开具足
證合恐误准皆释三智五眼前二智四眼證开一切
种智佛眼證合故云皆巳也。

【记】云自行既具利他必然者自利具权实化他亦具
权实也。

【疏】诸佛以大事證利益者记云大事从别别必会通
者谓如来虽为大事出世众生不堪故于一乘分别
说三三通者四味两教二乘三教菩萨故名曾通。
方便品¶ 第 46c 页 X29-0046.png

【疏】引论五甚深者一义甚深差别义故二体甚深自体
性故三内證甚深正智内知馀智不得故四依止甚
深法界法性诸佛本故五无上甚深体最胜故谓大菩
提即是所證无上正等正觉果也义深是真如之用
体深是真如本性内證深是重显正智内真如故依
止深重显真如耳无上深总而言之只是智性智相
耳初一二四是智性三五是智相即实智相述曰义
甚深即差别义者谓真如中含种种名差别义者如
云寂灭实际法身断德实相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
思议等一体三宝约义种种故云义深言体深者谓
彼真如与一切法为所依体名为甚深言内證者虽
能證所證俱名甚深今取所證不取能證也言依止
者真如为迷悟依迷如故生死流转悟如故得證涅
槃今取悟依非迷依也言无上者通菩提涅槃对前
说为无上若因果相对菩提是因涅槃是果即简菩
提也论名慧门者其门甚深亦有二义一体妙二难
了体妙者论引经云其智慧门难见难觉难知难解
难入具具彼五难言难见者二乘不知故一由所诠
义深故其门难见二由智体深故其门难觉三由智
内證故其门难知四由智依止深故其门难解五智
无上深故其门难入以教五难配智慧五种甚深今
疏意初住智深故难解十地深是难入难见等三大
师不对望记中对住前三慧恐不然(云云)

【疏】名智慧门乃至理教权实者论云示现有八种经
方便品¶ 第 47a 页 X29-0047.png
文唯有六句一受持读诵甚深经从佛曾亲近下是
二修行甚深经从尽行下是三果行甚深经从勇猛
下是四增长功德心甚深经从名称普门下是五快
妙事心甚深经从成就下是六无上甚深论加难解
法者如来能智七入甚深者经从随宜所说意趣难
解是八者不共声闻支佛所作住持甚深论加一切
声闻支佛不知故成八句显能诠教名甚深也言第
一句显佛经无数劫供养诸佛于彼佛所受持读诵
此法门故所以甚深第二句者尽行诸佛无量道法
者修行甚深今文合为修行甚深者受持读诵即是
福慧二利故故合为一若准下文云外值多佛禀承
至要是智深次句是叹实智无量若对权实即是教
实第三句勇猛精进果行甚深者果谓果决精纯勇
悍堪耐劳倦所作皆成名为果决或由精进所作皆
成今获胜果名是甚深前解唯行次解由行感果第
四句名称普闻者增长功德心甚深由名远振凡圣
普闻勖励巳身勤加修行自功德心喜加增长或他
令增长若准下释经是释权智若准智双中即是行
权若准论意四句尽是释教若准经意前二句是有
教行初教后行次二句初行后教故今合为教行权
实也。

【疏】引论解成就至体用权实者论释云第五成就甚
深未曾有法者快妙事心甚深由所成法是未曾有
快妙胜事能成之心亦为快妙快妙心说故教难知
方便品¶ 第 47b 页 X29-0047.png
述曰所成之理具足万德名快妙事能成之心说彼
妙事名快妙心说也准体用权实所能成之心此即
用名快妙事准下文是结实取所成之理准论犹是
教故云说也意趣难解等为无上甚深入甚深者论
第六句难解法者如来能知无上甚深由极难解法
如来能知故此法门得成无上或难解法体即无上
唯佛能知故是甚深也第七句随宜所说至解者入
甚深入甚深者名字章句立难得故佛自住持入解此
意不同外道等入有二义一难入佛自解故二随宜
所说令他入法故意趣难解名为甚深此二句准下
文但是结权称适根机意非方便故云难解望此文
是体取所入故随宜是用取化他故第八句一切声
闻至不知者玄赞不共声闻支佛所作住持甚深解
云不同二乘所作外利所作内利住持故成甚深也
经无此文初叹德一切声闻支佛不能知有此句也。

【疏】论解善从成佛至权实同者经云舍利弗吾从成
佛巳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述曰上叹所證所说法
胜妙下叹如来能證能说法师胜妙依论牒经次下
应云何以故舍利弗诸佛如来自在说因成就故舍
利弗如来成就种种方便种种知见种种念观种种
言词(如论云云)论初自释云如来成就四种功德故能
化度众生一往成就谓种种方便从兜率天退乃至
灭故能往十方起难思化八相等二教化成就谓种
种知见示现染净诸因故由具知见于化身中能示
方便品¶ 第 47c 页 X29-0047.png
现有一切染因集能招苦一切净因道能證灭等(云
云)三功德毕竟成就谓种种念观以说彼法成就因
缘如法相应故言相应者契会證义四说成就谓种
种言词以四辩等(云云)故今文往成就对因果权实。

【疏】引论解无数方便至意同者疏云教化成就即论
中第二成就说法成就即论中第三成就。

【疏】渐顿意同者总取教化说法通属如来施渐顿化
也说法成就即论中第三功德毕竟成就是故论云。

复次种种念观也论解往成就云复有义种种方便
者示现外道邪法种种过失诸佛正法种种功德故
如经舍利弗吾从成佛巳来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
导众生等既言示现外等即是教化成就又释无数
方便更有四番一方便者令入善法故二断诸疑故
三令入增上胜智故四依四摄法摄众生令得解脱
故此四句释中回邪入正进善破恶自入胜智令他
解脱也次第配之乃至令离诸著如论广解(云云)

【疏】引论解如来方便至深入无际等者是论中第三
教化成就第三功德毕竟成就论第二解云复次种
种知见者自身成就不可思议境界不与声闻菩萨
同故如经舍利弗如来知见方便到于彼岸故到彼
岸者胜馀一切诸菩萨故论第三句云复次种种念
观者如经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障无碍无
畏等今疏合此二成就但名为利也。

【疏】引论种种分别悦可众心至是益也者是论第四
方便品¶ 第 48a 页 X29-0048.png
说成就论有七种一者种种成就者如经舍利弗诸
佛如来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故述曰论从
经中深入无际下是种种成就论云二者言语成就
得五种美妙音说法如经如来种种分别巧说诸法
至悦可众心今疏合为益也即利益意同论云三者
相成就四者堪成就今疏合为四悉可化不可化也
论名相成就者论云有法器众生心巳满足故名相
成就又二种一当机二结缘舍利弗当机增上慢结
缘当机者忻乐妙法唱止现相令其邀请为结缘嘿
者不乐广闻在座未去唱止现相令其起去故名相
成就四堪成就者论堪成就者为可化众生皆知如
来成就希有功德堪能说法故述曰舍利弗根熟名
可化也。

【疏】引唯佛与佛至无量福成就者第五句论名无量
种成就今文云福恐误说不可尽佛智具知此实相
体穷源底故名为究竟不但成就有为万德无为万
德佛亦究尽故言无量种成就说不可尽。

【疏】云诸佛能知至自證成就者是第六觉体成就经
中实相一句是谓如来藏法身之体性不变故即觉体
成就如来堪能知一切法佛自證得故名自證成就。

【疏】能随顺众生者第七随顺众生意为说修行法成
就如来能说一切法故此经所言谓诸法如是相等
是第五六七总为事理权实前二是理后一是事。

【疏】五结权实者记云百六十者自他合中分为二十
方便品¶ 第 48b 页 X29-0048.png
由自边没十权他边没十实离成两二十合但成十
双权实也问权实有何所以答十双从第三句立即
是体内权实今对四教各有十双即成四教各有随
他随自随自他三语及有能通所通非能非所通即
成教教中有方法是随他语约门义是随自他意语
秘妙义是自意语十双各为三语亦然别结四教相
对为三语亦然结四句亦尔一切权是方法一切实
是秘妙一切亦权亦实是门义一切非权非实但是
第三句体若摄三之两亦即三之两亦是体内方便
若不尔者即是前方法及门非今品意故有此结文
(思之)

【疏】各理教等者證理起教从合出开皆名化他也。

【疏】又三藏三十下记解云前是教别而法有总别记
语隐今解前约四教不同名教别各有十双通对自
他等三又各别对自他等三名法有总别今是教总
而法别者藏教唯他圆唯自通别共为自他进退三
释总此四教相对名教总也而法别者圆自不通他
藏唯他不通自通别两教唯自他不通单自单他名
法别也。

【疏】通别六十种自他者记云初重以通别为自他仍
是别相自他者通教有共不共别教有教證二道虽
是一教有自有他状似总别自他今则不尔自一向
同圆他一向同藏故云乃是别相自他也。

【疏】并酪明苏者在方等中證小果名酪即座被弹成
方便品¶ 第 48c 页 X29-0048.png
生苏。

【疏】若从佛迹等者此对单本是秘妙单迹是方法自
他相对即是门义故云从如来用方便次从引入者
是自他语文自行者非单自行也既云行者从修方
便即是引权入实皆至今经成体内也问何不言四
句是方便品耶答四句即是自行等三依前摄三之
两亦无劳别结也。

【记】引有人方便以何为体者有云引唯识后五波罗
蜜后得智为体也故恩疏云唯识说后五也有解四
唯识不作此说引溜州云是对法论十波罗蜜中后
四唯后得摄第六波罗蜜唯根本智若五波罗蜜即
通本后故与彼疏不同。

【疏】如来入定无能惊悟者简二乘也二乘入定惊之
方出如身子入定被伏害鬼等打目连闻象王入水
声等方出定也。

【疏】四悉至自在者佛入三昧是世界动不动异故二
如实智观者生理善故三从三昧起者对破馀人非
禅不智故四现如来得自在者證第一义理出入自
在具四悉故云自在具四悉。

【疏】无量中云光宅者前云旧人是光宅义故云梁代
不识等。

疏绝叹之由文为二者此中文句疏阙应云文为二
初绝叹之由二止下正绝叹初文二初明绝叹之由
次取要下是绝叹之境二正绝叹中又二初正绝叹
方便品¶ 第 49a 页 X29-0049.png
次释绝叹之意。

【疏】云佛地四等者谓慈悲喜舍也言无量者有三一
缘无量境缘法界有情起此四故二起无量行遍法
界行此四故三感无量果得大梵福成如来故言行
相者法界有情总为三类一无乐者与乐名慈无嗔
为体二有苦者拔苦名悲不害为体三有乐者助喜
名喜不嫉善根为体又于第一起离痴想第二起离
嗔想第三起离贫想又慈有三众生法缘无缘言众
生者缘一切有情作得乐想言法缘者缘二乘人无
漏法想言无缘者缘真如离分别想馀三无量准知
今是佛地一中具三是谛境众生俗谛法缘真谛无
缘中道第一义谛。

【疏】修得最上法故不可说者记释云修得之言通于
境智行位自他局在于果者境智行位四妙修得家
因境是法身德智是般若德行是解脱德初照三德
是位始照极是位终终是果故感应神通说法妙为
自眷属利益二妙是所化为他故通十妙唯局在果
名修得也。

【疏】甚深境界者记云通于凡圣始终逆顺局在于佛
者凡是六道圣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即十法界始是
四圣初心终是四圣果位逆是四趣顺是人天虽并
是此理境名通意在即九界权是佛界实故名局也
问前局在果与局在佛何殊答前从證说此从佛界
性若论修性虽殊体本无别。
方便品¶ 第 49b 页 X29-0049.png

【疏】诸法下释甚深境界记云此是法华之理本者理
境为一乘之本诸教之端首者于一乘道分别说三
一乘是七方便等之端首释义之关键者若释权实
之义即用此理为关节及为门之键也众生之依止
者十界众生依止此理发心之凭伏者此理即无作
四谛上求道灭下化苦集故云凭仗权谋之用体者
性理本具三千證此理故能遍十方界无谋而化故
云体也迷悟之根源者迷是六道悟谓四圣用理为
根本源始也果德之理本者果三德用此理性三千
为本也一化之周穷者佛出世一化用理为周遍穷
极五时之终卒者皆不离此理如微尘具大千经卷
故此十意皆以理为体故名不思议境今谓十意烦
重众生依止与迷悟同权谋与果德无别一化与五
时亦同譬如大地一能生种种牙何但十意耶(云云)
直云对者破恩相对而释也。

【疏】若照九界下记释若自即九界为佛界若他即佛
界为九界若因即一念若果即證妙觉皆不离一念
心理也言一中无量者此有九双例上权实一双说
权实既不可作定说直不可作定一定多说一即十
故十即一故非一非十而一而十名不可作也八双
例思因中具十界如是果报故不可作因说果说十
如有因故言善说具六道恶故恶说十如具四圣故
空说一中有无量故有说一念不可得故凡说有四
圣故圣说圣中有凡故渐次说一念具故顿说次第
方便品¶ 第 49c 页 X29-0049.png
起故开说十十互具故合说十界不同故心说具十
界法故法说十如皆一心故依说有正报故正说具
依故二千是正一千是依既同一念不可偏说。

【记】云惑果事迷因理者讲华严人只见经中十方相
作尘刹容融皆言不可说不可说不知因中理性本
有此事理若本无一念三千依正不二證理但言不
思议或言果德相门谓是真如之相果理既尔因理
如何因若不具即是本无今有不异无常若言须弥
入芥名业用门由无漏业即有此用亦是本无今有
理不具故今大师意由理具故有此不思议用体俱
常真性轨为体方便随缘轨为用体用不二(思之)

【疏】所以一中无量者亦十界耳凡夫是六道二乘是
藏通菩萨是三教即是九界如来洞览是佛界下。

【疏】约位释中言通善恶等者此理随缘故在恶不沈
者是不变故常随缘而不变常不变而随缘也(思之)

【疏】长行二佛化缘异者诸佛与释迦名为人异二佛
权实法各叹名法异也颂中二佛合者但世雄名人
合不语二智合法在人名法合也又二佛二智不分
是法合故云示二智理同也。

【疏】二上开叹等者与前约化缘异释相似言法别者
诸佛权实法与释迦权实异名法别故长行须开若
权实各叹亦名为开今言总者约二佛不分名总约
人法不分亦名总故云合也。

【疏】如如意珠者止观记解不思议境云珠状如芥粟
方便品¶ 第 50a 页 X29-0050.png
有大功能称意丰俭降雨穰穰不添不尽乃至具于
净妙五欲七宝琳琅非内蓄非外入不谋前后不择
多少不作粗妙盖是色法尚能如此况心神灵妙宁
不具一切法耶故名不思议境记中广释不思议心
介尔三千一多自在离四句合非内外体非纵横合
不前后任运施化合于不谋称机设逗名合不择若
应若机并非权实合不作粗妙触缘斯应合称意丰
俭益物不穷合降雨穰穰穰穰福也。

【经】云欲思佛实智者此七方便法者于七人为实名
佛实智不达是权名莫能知少分。

【经】不知是义所趣者有三一疑教二疑人三自疑言
疑教者今昔互相疑也昔说三乘所得同今说大小
异昔说大小真实同今说大是实小是权由为四句
分别一未知昔非今是二未知昔是今非三今昔俱
非四今昔俱是故云而今不知是义所趣也今疏云
自疑所得三乘皆权何曾云大是实耶(云云)二疑人
所说之教既违能说之人即魔也三自疑如身子云
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等问上具动三乘之执生
三乘之疑佛云示以三乘教下文菩萨闻是法疑网
皆巳除今何故唯云二乘生疑耶答吉责光宅有偏
行六度菩萨足二乘为三者难云何不明菩萨疑耶
乃至以此推之无六度菩萨故慈恩会二用吉藏义
耳吉尚不知三教菩萨是权宁知其实耶又云菩萨
疑网者非是执昔究竟今闻方便生疑但如来昔何
方便品¶ 第 50b 页 X29-0050.png
故说三今但说一生疑耳若尔菩萨未闻法华经何
故名未善行菩萨道耶破(云云)

【经】慧日大圣尊者有二义一能灭五住之暗二能显
一实之理名为慧日言圣尊者于三种中尊五通仙
二乘菩萨于三中佛最为大故云大圣尊。

【经】皆当惊疑者法华论总一经始终有五种一者损
惊怖谓执小乘涅槃究竟谤大乘涅槃以损于大名
损惊怖二多事惊怖大乘人闻佛道时长行广起取
小乘果心也三颠倒惊怖即是外道计有我我所闻
此经人法二无我而生惊怖四者悔惊怖以身子悔
證小乘即此悔心名惊怖五者诳惊怖谓增上慢人
作是念云何佛诳我等耶名惊怖此五摄大小凡圣
内外事尽。

【经】将坠大坑者有三义第一谤法邪见坑二谤法业
坑此二为因三无间地狱此一为果。

【经】诸根猛利者信等五根以去尘为猛忘照曰利。

【经】智慧明了者解法于外曰明无惑于内曰了。

【经】心能敬信者崇向曰敬不疑曰信。

【经】止止者长行单止表将说之情偈中重止更申骇
物之说轻重其言耳。

【疏】第四记略摄般若者单言般若名略始自色心终
至种智名广记中间至佛道者准种熟脱中云皆用
异方便而成熟之非谓佛为成熟也。

【疏】偏执乖经者准记云光宅执今经犹有实声闻故
方便品¶ 第 50c 页 X29-0050.png
故但教化菩萨今谓光宅指今昔教皆有实行声闻
开善今昔皆是权声闻何者准正解云若从长者则
无客作贱人即今昔俱无实行也若从穷子即贱人
即昔有今无也如何今经开竟犹有穷子耶准光宅
意见法华论四种声闻故执有实也。

【疏】五复次下判大乘声闻记云不同他释于大乘中
自立声闻他见涅槃经四依菩萨名四果及通教十
地有声闻即谓依大乘声闻今谓四依并弘大小寄
小结果非纯小人不名大乘声闻也。

【疏】譬如三刀下云记引止观信法回转至六十四番
信行根信教听闻法门坐禅思惟(二根也)听多思少即
法资信听少思多即信资法亦名相资(二根)或信转为
法法转为信此名回转(二根)信根修定慧各四悉檀为
一八法行亦然相资各一八回转各一八回转又相
资各一八成六十四番也彼从法行此经从信行故
指彼文也。

【记】云横指法身本者初住分得法身又起八相应身
二身皆在初住故名横也。

【记】自他无破者意明因缘和合方能破也故单自单
他及无因皆不能破四句求破皆不可得。

【记】一往斥之如止观第三者不云时处故名一往声
闻尚自发心菩萨因何取小故云斥之二乘知常二
义一约十六王子曾闻大故知二但鹿苑知四念处
约小名知无此二知所有归戒亦不具足故斥漫引
方便品¶ 第 51a 页 X29-0051.png
也。

【记】矛楯如止观记者兵器也矛长二丈建兵车后楯是
傍碑如楚有卖矛及楯有来买矛者语买者言此矛
坏千楯有来买楯语买者言此楯坏千矛买矛楯者
语言还以汝矛坏汝楯如阿卖者无答自语相违。

【记】引大经至二十三双俱云不解我意者约小乘教
在昔及留逗后缘皆言不得成佛故记云须云不成
也若至法华开权显实其不在此会汝当为宣说虽
生灭度之想而于彼土得闻是经故记云在今须云
必成。

【记】以大小教开与不开并通三世者开在法华不在
昔及未来小在昔及未来大在法华即大小开不开
名并对三世论也。

【记】云亡权执实斯𠍴犹薄者今经开竟而知指昔是
权既不识机但言皆实不虚其过犹薄也。

【记】小部不同灼然易殄者于二十三双中有小乘部
中不同或轻说重或重说轻但是机异故云易殄他
云小论不成者误(思之)

【记】为护物机不护缘觉者若护缘觉则令住不移者
不禀教故与禀教机相违故如来不为缘觉是以徒
之。

【疏】云谛听是诫许者大论云听者端视法如饥渴一
心入于语义中踊跃闻法心悲喜如是之人可为说
谛谓审谛若不诫彼群情令其审听恐心不定慧解
方便品¶ 第 51b 页 X29-0051.png
不生故诫审听。

【疏】谛听是闻慧等者闻谓耳闻思谓思惟修谓等持
闻等能成是因慧是所成是果又三慧约界分别者
婆沙云闻通欲色有耳闻故非在无色无耳闻故思
惟欲界是不定界若欲修时堕思中故非色非无色
二种定界彼若思时随修中故修通上二界是定地
故非在欲界不定地故如下药草品。

【疏】五浊障多名罪重者五浊如下释有解罪重者可
毁可责可怖可厌之义若因若果可毁厌故皆名为
罪今亦尔五浊是可毁等烦恼见二浊是因馀三是
果。

【疏】有如此失者谓障执慢三失也言障者三障也一
烦恼障依唯识论百二十八及彼等流谓见道一百
一十三二欲界四谛各十上二界各除嗔有七十二
修道欲界有六谓贪嗔痴慢疑身见上二界各除嗔
合十总百二十八能障涅槃名烦恼障及彼等流谓
二十随烦恼二业障者依萨遮尼乾子经有五逆一
破塔坏寺焚烧经像盗用三宝物二谤三乘法言非
圣法障碍留难隐蔽覆藏三于一切出家人所有无
持破等戒打骂诃责说其过失禁在牢狱或脱袈裟
大集经云说一破戒比丘过失出万亿佛身血四杀
父母罗汉出佛身血破僧等五起大邪见谤无因果
总名逆业障摄三报障者三恶八难能障圣道名报
障或法障等(云云)言执者谓我执法执二种我执者
方便品¶ 第 51c 页 X29-0051.png
谓虚妄执我我所故有二种一俱生二分别俱生通
第六七二识中有修道方断种在第八分别者即分
别执心而习成种唯第六识有见道方除法执亦俱
生分别如唯识(云云)言慢者恃巳陵他高举为相瑜
伽论说慢有七种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
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初慢者谓于劣计巳胜或于
等计巳等过慢者谓于等计巳胜或于胜计巳等慢
过慢者谓于胜计巳胜我慢者恃所执我高举为相
增上慢者巳实少德谓巳多德卑慢者谓他多分胜
巳计巳少分劣邪慢者巳全无德谓巳有德今增上
慢即是第五实少德谓巳多德故名慢也。

【疏】枝叶未去如来三止者谓一止表二相一表当机
乐闻止其现相俟其三请即大师云表三周说是也
二止表不乐闻者结缘之众俟其起去故大师云三
止为枝叶未去是也。

【疏】如喜根者大论文中释巧度拙度拙是声闻巧是
菩萨文殊白佛言过去无量劫有佛号师子音王佛
及众生寿十万亿那由他岁以三乘化人宝树常出
不生不灭之音闻者得道及至佛涅槃后树无音声
有二比丘一名喜根二名胜意喜根说实相乃云淫
怒痴相即解脱相闻者得无生忍胜意头陀多生分
别因见喜根弟子说实相法不达其理违心起谤归
精舍集众摈弃喜根喜根知其当受大苦强为说七
十馀偈等(云云)胜意身陷入地狱百万岁最后因此
方便品¶ 第 52a 页 X29-0052.png
发菩提心虽后出家诸根暗钝故为远因也。

【记】云华严十种大心者一化众生二为灭苦三为与
乐四灭无明五与众生发佛智六为供养如来七欲
随佛教令佛欢喜八为欲现佛身九欲入佛智十欲
显现无畏力故。

【疏】受旨如文者谓受如来之意故云旨也唯者(愈水反)
敬诺之词也然者从顺之称愿乐者是求解之意欲
闻者是乐听之心。

【疏】久不说者问佛成正觉四辩俱圆何缘鹿苑不为
说耶答如疏云为人不堪故问方等般若座共闻何
故复云而不为说答如疏云时未至故问法华之前
可言未至如来定起巳略开权何名未至答如疏云
五千未去故。

【疏】引释论父王欲多闻者谓父王闻太子众多名而
巳无厌如佛若一太子有众多异名即喻一佛乘亦
众异名或实相法性真如第一义实际等若太子一
名但重重而说无厌者即如佛说一大事名初标者
一大事因缘故次重牒云何为一大事因缘故结云
是为以一事等故云一名重重而说无厌足也义即
可齐(思之)

【疏】引论云一无上义除一切智更无馀事者今文阙
下智字上智是佛名一切智下智是法即一切种智
人法双举名为智智若从所證所见即是真如今从
能證人与智故云一切智智。
方便品¶ 第 52b 页 X29-0052.png

【疏】云论言次第者此是疏家解论文论无此文也。

【疏】开者即十住初破等者即初发心住位言发心者
三种心发名发心也所言住者住三德涅槃名住也
所言三者一缘因善心发二了因慧心发三正因理
心发言缘因者众生无量劫来所有低头合掌弹指
散华发菩提心慈悲誓愿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等一切善根一时开发一心具足万行诸波罗蜜也
二了因慧心发者众生无量劫闻大乘乃至一句一
偈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观行修习所有智慧一时开
发成真无漏也三正因理心发者众生无始巳来佛
性真心常为无明之所隐覆缘了慧自力破无明闇
豁然圆显也此三心开发除瑶显住三德也即法身
般若解脱三德不纵不横如世伊字名秘密藏真实
心发是法身了因心发是般若缘因心发是解脱行
人以不住法住此三心即是住三德秘密之藏故云
发心住也若住三德即是住不思议解脱亦是住大
乘亦以不住法住般若中亦名住首楞三昧巳上住
三德亦名住法性实相如如来藏中道第一义谛法
界毕竟空巳上住真身大慈大悲十力四无畏十八
不共法四无碍智神通四摄诸波罗蜜一切三昧陀
罗尼门巳上住应身举要言之即是住真应二身一
切佛法也故华严经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了达诸
法真实之性所有间法不由他悟是菩萨成就十种
智力究竟离虚妄无染如虚空清净妙法身湛然应
方便品¶ 第 52c 页 X29-0052.png
一切故名为开示悟入例然。

【疏】菩萨璎珞至世者记引华严十种三世读者但云
刹说众生说皆为能说所被者谁彼谓众生身中毗
卢遮那能为佛身中众生说法佛身中众生听众生
身中佛说法遮那既遍尘体亦遍尘即遮那故名尘
说他不了此故云所被者谁今意刹说尘说佛说众
生说刹为佛身中众生说佛为刹中众生说尘互亦
然望众生亦然并是遮那同一体故凡中具圣圣中
具凡依中具正正中具依百界千如三千世间皆在
一念故能互说互听(云云)

【经】舍利弗是诸佛下是总文也记云三世佛章各明
教行后总明人理准此应先开章先别次总所以不
开者下总文中无开权之总者今谓不然三世佛显
实文具明四一今三世佛章各有教行则无人理故
后总明人理则无教行以后望前名总别也今三世
佛章各有权文后更明权此权对前更无差别故不
例也(云云)

【疏】五浊者释名云浊者滓秽义如食滓秽下恶可污
名之为浊五是别名浊是总称五皆浊故若劫增时
三灾渐轻若劫减时三灾渐渐向劣出体者他云劫
浊三小灾起名浊色蕴四尘为体此相应体也述曰
唯饥疾二色蕴中触尘为体兼造业即通四尘除声
与法或五蕴及不相应中时为体也述曰五蕴为体
者此眷属体总五蕴为体具三灾起时有苦器饥触
方便品¶ 第 53a 页 X29-0053.png
疾触即是触尘皆是色蕴领纳此三灾苦是受蕴取
三灾种种相是想蕴三灾是不相应行是行蕴了别
三灾是识蕴言饥馑劫起者俱舍云业道增寿减至
十三灾现刀疾饥如次七日月年止者释云从诸有
情起虚诳语诸恶业道后后转增由恶业增故此州
人寿量渐减乃至十岁小三灾现故诸灾患二法为
本一耽美食二性懒惰此小三灾于中劫末起十岁
时人为非法贪心相续增盛不止为诸恶友瞙蔽其
心嗔毒增长相见便起猛利害心随手所执皆成利
刀互相杀害是为刀兵劫又中劫末十岁时人由有
如前诸过失故非人吐毒疾疫流行遇便命终难可
救疗是为疾病劫又中劫末十岁时人亦具如前诸
过失相天龙忿责不降甘雨由是世间多遭饥馑既
无支贮多分命终由饥馑故便有聚集白骨运筹有
二聚集一人谓彼时人由极饥羸众聚集而死二种
子聚集为益后人辍其所食置于小箧拟为种子白
骨亦二一彼时人命终未久白骨便现二彼时人饥
馑所逼聚集白骨煎汁饮之运筹亦二一由粮少行
筹食之谓一家中从长至幼随筹至日得少粗食二
谓以筹挑故场盖得少谷粒多用水煎分共饮之以
济其命是为饥馑劫又教云若人有能一昼夜持不
杀戒决定不逢刀兵劫起若能以一呵梨勒丸起慇
净心施众众僧决定不逢疾病劫若有能以一抟之
食起慇净心奉众僧决定不逢饥馑劫刀兵劫起极
方便品¶ 第 53b 页 X29-0053.png
唯七日至此便止人寿渐增东西二洲有似灾起谓
嗔增盛身力羸劣数加饥渴北州总无也。

【疏】众生至报者烦恼及见二浊及五蕴为体二浊是
因果报是果揽此因果假立众生有云第八识名有
情及五蕴为体烦恼见二浊大意与今同命浊体者
连持色身为体于色心上假立命根以色心为体也
有云第八名言种子由业种子所引功能差别功德
是种子义命根为体故有异也。

【疏】十六知见者大智论中二初列次释初列云一我
二众生三寿者四命者五生者六养育七众数八人
九作者十使作者十一起者十二使起者十三受者
十四使受者十五智者十六见者次释云我者于阴
入界等法中无明不了若即若离中妄计有我我所
之实乃至俱生分别等名之为我(云云)

【疏】见浊中记引本劫本见六十二者长阿含十三云
佛告善念梵志此本末见不出六十二也本劫本见
一十八末劫末见四十四合六十二也言十八者有
四四句及根本二初四句者一见二十劫成败二见
四十劫三见八十劫四捷疾智说(二句皆云神及世间常)第二
四句者一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二计由戏笑三计
失意生四捷疾智说(广如初句)第三四句者一神及世间有
边二无边三上下有边四方无边四捷疾智说(广如初句
此三四句初皆云或有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定慧观见二十劫等)第四四句者一
我不知不见善恶有报无报耶二我不知不见有他
方便品¶ 第 53c 页 X29-0053.png
世无他世耶三我不知不见何者善何者恶耶四愚
痴暗钝随他问答(此四句头皆云异问异答)根本二句者一定意
知众生未来无因缘而有二者捷疾智说次末劫末
见四十四句者初四四句中第一有想四句一我此
终后生有色有想二生无色有想三生亦有色亦无
色有想四非有色非无色有想(广如初句)第二四句者以
有边无边对有想作四句第三四句者以有乐无乐
对有想作四句第四四句者一有想二若干想三少
想四无量想第二有二四句初四句者以有色无色
对无想作四句(准初四句唯以无想替有想)次四句者以有边等
对无想(改无想替有想)第三有二四句初四句者有色无色
对非有想非无想为四次四句有边无边对非有想
非无想为四句此两二四并前合三十二句复有断
见七句一从父母生终归磨灭二欲界断灭三色界
断灭四空处五识处六不用处七非想非非想处(明七
名断灭论也)次常见有五计一切众生现在涅槃一计五
欲自恣涅槃二初禅三二禅四三禅五四禅合十二
句并前三十二句合四十四句不离单四见也与百
法七断灭论五现涅槃论同巳上释我见(云云)言众
生者于阴入界等法和合中妄计有我生故名众生
言寿者于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果报寿
有长短故云寿者言命者于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
命根成就连持不断故名命者言生者于阴入界等
法中妄计我能起众事如父生子名生亦计我来
方便品¶ 第 54a 页 X29-0054.png
人中受生故名生者言养育者于阴入界中妄计我
能养育于他故名养育亦计我从生巳来为父母养
育名养育也言众数者于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有
名色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诸因缘是众法有数故
名众数言人者于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是行人异
于非行之人故名为人亦计我生人道异于馀道故
名为人言作者于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有身力手
足能有所作故名作者使作者于阴入界等法中妄
计我能役他故名使作者起者于阴入界等法中妄
计我能造后世罪福业故名起者言使起者于阴入
界等法中妄计我能令他起后世罪福业故名使起
者言受者于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当后身受罪福
果报故名受者使受者于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令
他受苦乐果报故名使受者言知者于阴入界法中
妄计我有五根能知五尘故名知者言见者于阴入
界等法中妄计我有眼故见一切色亦计我能起邪
见我起正见是名见者。

【疏】众生浊相中经云众生垢重者有云六垢染污身
心点染不净名垢增强难破名重一害二恨三恼四
谄正诳六憍于有情所乐为损恼名害由忿为先结
怨不舍巳追往恶解现远缘心便恨戾名恨多发嚣
暴凶鄙粗言蛆螫名恼此三以嗔为体为纲胃他过
或藏巳失或取他意矫说异仪险曲名谄为获利巳
言矫现有德诡诈名诳谓憍诳者心怀异谋多现不
方便品¶ 第 54b 页 X29-0054.png
实邪命事故今谓具足见思不惟此六。

【经】悭贪嫉妒者即烦恼浊耽著巳得财法不能慧舍
秘吝名悭于诸未得有及有具希念名贪悭虽即贪
巳得未得染著别故分二门也言嫉等者殉自名利
不耐他荣妒忌忧戚名嫉戚虽即妒缘他正法体名
称嫉缘他荣乐名称妒说文云害贤曰嫉害色曰妒。

【经】成就诸不善根者贪嫉三由具二义立不善根一
是根本烦恼能生他故简诸随惑二遍六识前五识
唯俱生贪等三故馀惑并无故云馀慢见疑非不善
根唯意有故第六识遍有由具二义立以名根者生
出义不说见命二浊者劫浊命由三小灾命多短故
命谓众生摄命随彼众生连持有命故见烦恼浊摄
可然既云诸不善根摄一切烦恼也。

【疏】身尚无量者记云乃以大乘密而斥之者非是秘
密之密只唤实人巳得说竟證得常身随物所宜待
后佛出未取入灭故记破云定无将此身至无上菩
提也权人因无常果常故即因果不同过(云云)

【疏】现起希望名念者希望名欲对现境起念是明记
对过去起明记往事忆持不忘名念若言希望名念
法相滥也记恐误(云云)

【疏】若我遇下引中含云劫初光音天下者俱舍所言
成劫谓从风起乃至地狱始有情生谓此世间灾所
坏巳二十中劫唯有空虚过此长时次应复有住等
二十成劫便至一切有情业增上力空中渐有微细
方便品¶ 第 54c 页 X29-0054.png
风生是器世间将成前相风渐增盛成立如前所说
风轮水轮等然初成立大梵王宫乃至夜摩天宫后
起风轮等是谓成立外器世间初一有情极光净没
旧云光音生大梵处为大梵王后诸有情亦从彼没
有生梵辅有生梵众有生他化自在渐渐下生乃至
人趣北西东南四洲后生饿鬼傍生地狱法尔后坏
必最初成(云云)故疏云众共生世是也。

【疏】受阴身七等者俱舍颂云。

「 最初羯剌蓝
 次生頞部昙
 从此生闭尸
 闭尸生健南
 次钵罗奢祛
 后发毛爪等
 及色根形相
 渐次而转增」


解云谓母胎中分位有五一羯剌蓝位者此云和合
或云染或云凝滑二頞部昙此云疱如疱起也三闭
尸位者此云耎肉四健南位者此云坚肉五钵罗奢
祛位者此云支节后发毛爪等乃至根形相满位是
第五位也若止观引入胎经三十八七日最后风力
所转头向产门申臂而出此疏又不同(云云)

释六十二见云或如大品所说者大品云譬如我见
摄六十二见我则为见为六十二见本文云一异为
本此经有无为本此三本亦不相违何者由计有我
故生诸见则我见为本以有本故若计我与阴一异
故以一异为本若我与阴一阴灭我灭便起断见我
与阴异则阴灭我存故起常见断常即是有无故云
有无为本有无即边见也边见为六十二本我见为
方便品¶ 第 55a 页 X29-0055.png
边见本言六十二见者大品佛母开十四难为六十
二见言十四难者一神及世间常无常等四二神及
世间边无边等四三死后如去不如去等四合十二
及身与神一身与神异为十四难也约五阴作之一
阴有常等四五阴成二十边等约五阴亦二十如去
等四亦二十合成六十将一异为本成六十二又释
即色是我等四句五阴成二十三世成六十用欲断
常为本成六十二见有十六个为即阴四十六为离
阴又云一阴上计有无二见五阴成十三世各十成
三十凡夫有三十见圣人五阴亦三十见合六十涅
槃非世摄但涅槃是有是无合六十二也(云云)问五
见摄六十二见不答我见为六十二本邪见拨无而
六十二计有故不摄邪见见取以六十二见为第一
戒取以六十二为道则四见非六十二摄六十二属
边见。

【疏】大经下者记引止观第五彼文多释今引證文云
阐提人有修恶性善摄人无善根人有修善性阐提
人无二人俱有性德佛性二人俱无不退性即圆四
句也。

【记】若从所趣至有所资者前从小理入大理大理为
所资今开人天为缘因亦以大理为所资故云并也
能资三乘望人天深浅不同今开虽案位胜进理更
无别。

【记】云不可存法去人者有二意一不可存能趣人天
方便品¶ 第 55b 页 X29-0055.png
之法初住去人天之人在于住前约胜进释二不可
闻五戒十善是散善之法开成缘因去人即令住于
人天之位即案位释也。

【经】木樒者形似白檀微有香气。

【疏】解童子戏记云若未开顷则往巳成非今他解破
句往巳为一句今若为一句义虽不失销记不去(有限
观之)今唯记前云凡云昔者皆具二义一往在昔闻权
二昔巳曾开乃至下去诸乘一一皆然今记云若未
开顷则往是昔开权巳成非今者是昔巳开(思之)

【疏】造像为天业记引如佛升忉利夫制诸弟子不令
知处二王忆佛因成大患大臣白王造像供养优填
王以栴檀香造波斯匿王以紫磨金造像各高五尺
初召工人与其重宝偿价无能作者毗首羯磨化为
人来为王造像下斧之声上至忉利闻者解脱出阿
含经西域记云出爱等主(云云)

【经】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礼记云干戚羽毛谓之
乐干戚者武乐也古人作舞左手执干干者楯也右
手执戚戚钺斧也则有雄武之势言执羽毛者文乐
也古人作文舞右手执白枝枝头著毛左手执鸟羽
则有儒美之势又云八音克谐谓之乐者八音谓金
石丝竹匏土革木克能也谐和也故汉书云皇帝使
伶伦氏大夏之西昆崙之北伐竹以制十二管六律
六吕表凤之鸣音声谐和故名为乐伶伦本像龙凤
有离散合阴阳顺四时也如筝有十三筝法者像一
方便品¶ 第 55c 页 X29-0055.png
年兼十二月也箜篌二十四弦像二十四气也琵琶
本长三尺五寸像五行二月像二曜四弦四时也琴
箜篌像龙凤身故琴有凤翅龙[齿*不]等如箫银如凤翅
笙如凤尾其长笛本像龙声马融长笛赋云龙鸣水
中不见巳截竹吹之声相似言铙者古时军法十人
立一长执铙以惊众。

【疏】云露盘者恐灵字误为露字跋字声误为盘声应
云灵跋即铜跋也问经何以世乐供养耶答邪淫乐
损坏净心不可施人真正之乐谐德长善故可供养。

【疏】知法常无性等者实相无自他共无因四执应破
云实相不自不他不共不无因故名性空若执空犹
名为相实相无彼空相名为相空如树计水土种子
因缘生是性计无自他等性是性空犹见树身此是
假有四句求假树不得如前不自他等推之即是空
相令无此树空相名为相空二空俱时更无异体唯
有实相实相无性相无相相故名无相也。

(记)如止观第五不思议境者一念三千为不思议境此
三千不自不他不共不无因生是名性空有此空相
亦名为有今四句求空不可得如云此空不自不他
不共不无因求空不可得名为相空即一念二空俱
时广如彼释(云云)

【疏】世间相常住者比量云世间是有法定常住故(宗)
以真如为位故(因)同喻云如正觉云以真如为位正
觉相常众生亦真如为位同正觉相常若一常一不
方便品¶ 第 56a 页 X29-0056.png
常即一有真一不有真之过若尔世间相违现见世
间众生非是佛故若有此难应立量云众生是有法
定是佛故(宗中因)因云以真如为位故喻云如正觉正
觉真如为位正觉名佛众生真如为位同正觉名佛
故。

【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若差别难者从事以
论。

【疏】正因不即六法缘了不离六法者记云互举一边
应云六法与正因不即不离六法与缘因不即不离
六法与了因不即不离此是总对六法也别对三因
者色是了因受想行神我四法是缘四识是正因今
俱属性得正因故云不即不离等修德缘了对六法
者修德缘因对性德六法虽俱三因名为缘修德了
因对性六法亦尔俱名了故记云缘了与六法亦复
如是章安释众生佛性不即等者正因非阴非我非
阴故非法非我故非人非人故非了非阴故非缘名
不即六法也了因不离者不离神我即众生是不离
人空也缘因不离者不离五阴是不离法空故总云
不离六法也正因总对与前不别缘了别对与前不
同亦是离合耳佛从初心观生法二空修三佛性也
记中受想与色为了因恐误(云云)

言大经摸象喻者止观云如来性品云譬如有王令
一大臣牵一白象示诸盲人众盲各各以手触象王
问众盲象为何类其触牙者言象如莱茯根其触耳
方便品¶ 第 56b 页 X29-0056.png
者言象如箕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尾者言象如
绳触脚如臼触脊如床触腹如瓮次合喻云或有说
言色是佛性受想行识及神我亦复如是各执俱非
故今不即不离(云云)与止观通别二对不同者大经
三德彼文一德皆具四德为通分五阴及神我对四
德为别彼作德名此辩佛种故从因称一德有四德
即是一德有三因三因对六法即是一德具六法如
法身具四德正因识阴是常德了因色阴是净德缘
因具二德受阴是乐德想行及神我是我德具六法
三因准知虽有三因俱是正因摄也馀德各具四德
对三因亦然。

【疏】开合者于别譬中五浊名开而不合第二寝大施
小及第三等赐不云开者今家于光宅二段合故不
云开也五浊光宅不云开也今开耳。

【疏】皆名佛眼云云者华严有十眼一肉眼一切色二
天眼见死此生彼三慧眼见诸众诸根差别四法眼
见一切法第一义五佛眼见佛十力六智眼分别了
知一切种子七明眼见一切佛光明八出死眼见涅
槃法九无碍眼见一切法无有障碍十普眼谓见法
界平等法门此十眼中初是肉眼粗天细远近故第
二天眼第三慧眼属法眼摄第四法眼属慧眼摄第
八慧眼摄第五六七九四眼是法眼摄第十是佛眼
(云云)

【经】云如𤛆牛爱尾者世间𤛆由自爱尾藏身护尾人
方便品¶ 第 56c 页 X29-0056.png
贪其尾遂杀其身众生亦尔贪著五欲以自藏身遂
以贪爱而自蔽后变为蔽所因坠恶道有本云自蔽
蔽掩障也准前可知。

【经】观树亦经行者记云止观第二者彼引三千威仪
经云经行有五处一闲处二户前三讲堂前四塔下
五阁下四分律云经行有五益一堪远行二能思惟
三少病四消食五得定久住。

【疏】初转法轮至定者婆沙云有五处定谓生处出家
处成道说法处灭度处三世诸佛常出此处说法故
处定问何以得知处定答佛未出时轮王将兵欲从
此道过空中告曰此是古佛说法处王须避之故知
说法处不定馀皆定也故疏云又除是也。

【疏】旧云思理教者初七思理深二七思教妙三七合
思理教无机不得又云诫劝等初七思劝门二七思
诫门三七合思诫劝二门无机。

【疏】泥梨者秦言无有新翻无间有四种一受报无间
造五逆者受生报故二寿命无间一增一减劫不中
夭故三身形无间入此狱巳弥满中故四受苦无间
不同馀凉风时间故。

【经】即趣至柰者说法处也波罗柰梵语此云鹿林昔
王以林施故云鹿林婆沙云仙人园昔有仙人在此
处住为为名有云波罗柰是通处鹿林是别处迦毗
罗国正是天地之中诸国皆四方也波罗柰在迦毗
罗之西九百六十里佛转法轮处在波罗柰相去二
方便品¶ 第 57a 页 X29-0057.png
十里树名香净问初陈如得道四人何位答婆沙云
住四善根位问八万诸天是何天答正法念云是炎
魔夫问论云八万天得无生忍此云法眼何耶答小
乘法眼净即小乘无生忍今大师意是大乘无生忍
是不定教故。

【疏】首陀会者智论第二云第四禅天也。

【经】云为说佛慧故者若从说应云是教一若从能照
应云行一今从教所诠行所谓边名理也。

【疏】既闻诸佛叹劝者善哉释迦文是叹随诸一切是
劝。

【经】诸佛与世难等者一佛出难如贤劫千佛今第九
住劫巳四佛出后第十劫弥勒佛出至第十五劫有
九百九十四佛出故云难也有解云初约分齐谓两
个住成坏空劫总一百十劫为一贤劫也第二名字
所以者谓此劫初成之时有千叶莲华忽现于世光
明赫赫照诸天宫是时天寻光来至见此道华叶上
一一皆有贤圣共相谓曰当来必有千贤出现以成
佛果故名贤劫第二佛出时菩萨者前八十劫中二
十成二十住二十坏二十空于二十住劫中第六住
劫人寿六万岁时有一佛出名拘留孙第七住劫人
寿四万岁时有一佛出名拘那含牟尼第八住劫人
寿二万岁时有一佛出名迦叶第九住劫人寿百岁
时有一佛出名释迦第十住劫人寿八万岁时有一
佛出名曰弥勒第十五劫有九百九十四佛一时同
方便品¶ 第 57b 页 X29-0057.png
出世通前有九百九十九佛出世从此巳后至二十
住劫无佛出便即坏劫经二十空二十成后二十劫
住此劫中有一佛出名曰楼至独住八十劫通前满
一千佛也其说法难者迦叶佛出住世寿七日不说
法及今佛四十馀年方说法华言闻法难者常处八
难叵与相逢言能听难者虽得相遇只闻小法而不
忻大故能听难。

天台法华疏义缵卷第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