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655a 页

法华天台文句辅正记卷第二(辅妙乐记)
吴兴永定寺 释沙门 道暹 述

(七目连)如来语密者远听如近故云语密也。

疏云师子父者吉占是父子是子也。

二土音者勿伽罗目伽路号度二音也。

仿佯者上步光反仿偟也下似羊反也。

存本俗业者虽复出家不舍本算法也文豪谓豪使
即雄攀也言其雄攀之状明著也。

有殊者以得神通为艺得韦陀为智也。

六艺者礼乐书算射御也。

通因定生者由佛具足定慧悲智等故用具智定弟
子以为左右侍者也。

成破法轮者俱舍颂云初后疱双前佛灭末结界于
如是六位无破法轮僧释曰初者佛初成道转法
轮未久以一切人皆欲亲近于佛故无破心后者
佛临涅槃时一切众生皆生恋慕以初后二时僧
卷二 第 655b 页 X28-0655.png
一味故不可破坏疱者疮疣生时于正戒上邪戒
为疱于正见上邪见为疱疱未起时名疱前要二
疱生方可破故又若未有调达亦无人破双者目
连止第一也舍利子观第一也名第一双未有止
观第一双时名为双前要彼和僧法尔由彼速还
合故佛灭者佛灭度后无真大师为敌对故但名
破羯磨僧不名破转法轮僧未结界者无一界中
僧分二分夫破法轮要依大结界未结大界不名
破僧于如是六位无破法轮僧离此六时则成破
也言前者二人未出之前不成破若有二人则成
于破虽要以二人能合。

阳候者海神也。

疏云目连变砂者是匿王宫上事疏中阙略与记文
共成一意也。

固心勿乱者诫令勿离定心以罗汉出定则同凡夫
故。

四生龙中无出家者者龙得通智能知也。

为优婆塞者以受五戒八戒竟故得此名也。

三白佛者初令千释出家时。

心意识轻重者心意识向上则轻向下则重知四大
亦尔。

自在三昧者令来往广狭长短等。

勇猛三昧者威伏一切超过物表故。

心意三昧者能知他心故。
卷二 第 655c 页 X28-0655.png

自识三昧者自识宿命等事也。

舍罗等如止观记者彼止观第一引大论释教王杀
父而为新王我当害佛以为新佛为诱王故化为
小儿坐王膝上王因以唾饴其口从佛索众世尊
呵之我尚不以众付身子及目连等况汝痴人因
兹结恨构五法以诱佛众五法者正理论云一不
受五味二断肉三断盐四不受割截衣五不居聚
落边等又婆娑云一粪扫衣二常乞食三一坐食
四常露坐五不受盐及五味佛在王舍有因缘集
僧调达从坐起行五法舍罗云忍此五事者是毗
尼时有五百新学无智投筹调达便将往伽耶山
共作羯磨身子目连为此事故乃往伽耶调达慰
曰善来弟子先虽不忍今者忍耶虽后亦善如詑
引五法是邪戒也八圣非道邪见也。

上太子膝上者阿阇世是频婆娑罗王太子调达化
小儿坐太子膝上太子以唾饴其口等。

遂入阿鼻者僧传有三处陷入地狱(云云)

八十年七六四者此三皆加十年字即是七十六十
四十年。

疏云固活者坚固不死是目连弟子。

帝释与修罗战具如止观第五记者长阿含云天帝
与脩罗战胜更造一堂名为最胜东西百由旬南
北六十由旬堂有百间间有七支露台一一台上
有七玉女一一王女有七使人皆是帝释优给衣
卷二 第 656a 页 X28-0656.png
食庄严之具千世界中此堂无比故名最胜。

佛梵声深远如止观第一记者彼明报身相好梵天
不见其顶目连不穷其声大论云佛在灵鹫目连
自念欲知佛声所至远近即从座起住须弥顶闻
如来声如在目前自以神力往大千边大铁围顶
故闻无异承佛神力去至西方九十九恒河沙佛
土国名光明幡佛号光明王故闻佛声犹如对面
彼佛身长四十里菩萨身长二十里钵高一里目
连于彼钵缘上行彼菩萨见而白佛言此是何虫
著沙门服佛言莫轻此贤名大目连释尊第一神
通弟子乃告目连此土菩萨及声闻众见卿身小
生轻慢心当现神力目连便即踊身虚空高百亿
仞化床而坐种种光明珍宝璎珞以自庄严彼菩
萨等怪未曾有佛告目连卿大误也假使过于恒
沙劫行亦不能知佛声远近目连投彼佛足悔过
佛告之曰汝到此者乃是释尊之力若欲还彼假
使卿身一劫亦不至目连白佛我令迷惑不知所
向佛言在于东方目连叉手说偈自归唯愿天人
尊冀垂力悯念愿显其国土令我得回还尔时如
来于光照之目连乘光还到本国。

佛求侍者如止观第二记者大经云佛于一时在王
舍城告诸比丘谁能为我受持十二部经供养给
便左右所须之事亦使不失自身利益憍陈如白
佛我能为之佛言汝巳衰迈当须使人云何方欲
卷二 第 656b 页 X28-0656.png
为我给使乃至五百比丘皆悉如是时大目连即
便入定观见如来心在阿难如日初出光照西壁
语阿难言我入定观见如来意欲令汝作阿难闻
巳长跪合掌作如是言若有是事如来世尊与我
三愿我当给事如来左右一者如来设以故衣施
我听我不受二者如来设受别请听我不往三者
听出入无有时节五百比丘具白世尊佛言善哉
阿难比丘具足智慧预见讥嫌何以故当有人言
汝为衣食奉给如来是故先求不受故衣不随别
请若哀出入有时则不能得广利四部之众是故
先求出入无时我为阿难闻是三事随其意愿即
其相也。

疏云依四禅十四变化者初禅二变化谓初禅初禅
化初禅欲界化二禅三变化三禅四变化四禅五
变化皆如初禅而数先约自地次兼下地故后后
增前。

观禅者十二门禅六妙门通明禅十六特胜九想十
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等修假实观名为观
禅并是世间禅故名事禅也九次第定智慧深利
善能次第入于诸禅乃至灭受想定无复异念而
相间杂练前观禅令调柔纯熟名为练禅师子奋
迅三昧奋诸尘土能除障定微细无知又能以无
漏心入出诸禅捷疾无间资董前法益令熟净故
名薰禅超越三昧能超过诸地自在出入虽经散
卷二 第 656c 页 X28-0656.png
心不妨诸定于诸禅中最得自在故名修禅此四
是出世间方名无漏。

十一切处者谓青黄赤白四大空识观青等十皆悉
普遍而复相入不相妨碍是故此十皆名一切此
即重释前事禅也。

十八变化者一右胁出水二左胁出火三左出水四
右出火身上下互出水火为四并前为八九履水
如地十履地如水十一从空中没而复现地十二
地没而现空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行住坐卧十
七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十八小复现大
又。

十八变者如瑜伽四十七云佛菩萨神境智通有二
一能变通二能他通化云何能变谓十八变振动
者乃至无量无数三千大千世界皆能动。

炽然者从其身上散猛𦦨火于其身下注清冷水身
下及上入火界定举身洞然出种种色𦦨青黄赤
白乃至颇胝迦色。

流布者流布光明无数世界无不充满。

示现者悉令现见诸恶趣上诸人天诸馀佛土及彼
土中佛名如来等。

转变者地令成水火风亦尔好色有情令成恶色恶
色变如此。

往来者墙壁山石纵身往来或远令近等。

卷舒者能卷雪山王等如一极微等。
卷二 第 657a 页 X28-0657.png

众像身者一切色像内巳身中令诸大众各各自知
入其身内。

往同趣者或能往趣刹帝利同其色类如彼形量似
彼言音彼以召如是义亦即以此召如是义然后
为其演说正法。

隐显者于大众前隐没自身复令显现。

自在者普于一切诸有情界自在转令去即去令住
即住令来即来令语。

制他者普能制伏一切具神通者。

施辨者若诸有情辨才穷尽能与辨才。

忆念者于法失念能与忆念。

施安者令听法时身心轻安令离诸盖专心听法故。

放光者或有一光往十方面令恶趣等息彼众苦能
作无量利益之事又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
性天然定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通属智性者应云因定发通今云通属智性者约果
满用智简择以现于通故属智性。

疏云不以二相者前三教皆名二相何者如藏依事
禅发真等是也。

别地前助者别地前修空假观助于登地即是缘修
显真修也。

圆任运者一教始终俱任运故。

前二名通名化者即变化也。

后二名密者密即三密也。
卷二 第 657b 页 X28-0657.png

前二可破坏者以未得中为后教所破故。

前二身通者如意身通也。

前二圣位方修者专语无漏通也凡位非不得五。

后二凡位俱修通者谓常观涅槃行道故。

前二随依者依事禅及无漏故。

后二者有胜依者依相故。

(八迦旃延)疏云迦旃延者什公云姓也。

如折阙缘之木者阙于钻绳人工等终不得。

缘既阙巳者如贝声欲绝时反转求于贝声终不可
得此约欲绝时为答也。

普义堂者论义堂也。

更引喻汝者更立难云汝也。

不如实知者谓不审实知今世后世善恶因果故不见
得也。

手障形者什云以形触故若手障者不堪投食故不
许也。

两臂中间者二人两臂中间也。

二人中间者二人前后为中间也。

二餐一咽者不许一餐再咽故。

疏答不依五阴法者外人计五阴为实佛法则观五
阴无常生灭名不依也。

不以不行者便斥失者于佛教中不用不行为德也。

四辩者一义谓显了诸法之义法谓能说法之名字
辞谓能说名之语言乐谓说前三也于一法中说
卷二 第 657c 页 X28-0657.png
一切法于一字中说一切字于一语中说一切语
皆入实相。

别教先破界内断常者先破凡夫外道时所计也。

次破空有者有即缘生之假空即所證之真破缘生
时真为能破非空出假俗智为能破空为所破也
后破空假中为能破也。

疏云本住福德等者大经云佛告师子吼菩萨善男
子若有人能为法咨启当知是则具二庄严何等
为二一者福德二者智慧汝以具足二庄严故前
能问甚深之义我亦具足二庄严故是以能答。

(九阿㝹楼驮)疏云劫初大水等者成劫之初下有微
风之起渐渐增盛坚如金刚形如槃缘阔等大千
厚六十亿由旬此名风轮光音天下金藏云而遍
覆之降大雨于其中滴如车轴其水下成水轮厚
八亿由旬上凝为金刚轮厚三亿六万由旬注雨
于轮上其水高至欲界之顶次有大风吹击此水
清者从上次第结成天宫及妙高山等浊者作馀
山地器界既成二禅福尽而来生此光音即二禅
天。

具如律中者若准四分律至伽㝹友识是轮王尔前
有三十三王皆是粟散伽㝹友后复隔五粟散王
有一轮王名多楼毗复隔五王有一轮王名阿湿
卑复隔七王有一轮王名乾陀罗复隔八王有一
轮王名伽陵迦复隔九王有一轮王名瞻鞞罗复
卷二 第 658a 页 X28-0658.png
隔十四王有一轮王名物罗婆复隔三十一王有
一轮王名般阇罗复隔三十二王有一轮王名弥
悉梨又隔八万四千王有一轮王名懿师摩懿师
摩复至悦头檀王凡七代皆粟散王都合八万四
千一十八王悦头檀王即今文中净饭王是懿师
摩王今文中懿摩王是也准佛谱云始从民主迄
至善思父子想继三十二主自尔之后有十族转
轮第一伽㝹乃至第十懿摩总有八万四千二百
一十圣王并是十族兄弟子胤圣贤递兴懿摩之
子乌头罗乌头罗有子名跋婆罗跋婆罗有子名
尼休罗尼休罗即生师子颊师子颊有子名净饭
净饭有子名悉达悉达名子名罗睺罗悉达若不
出家当为转轮圣王。

今言四世是铁轮者净饭王巳前鸟头罗等四王是
也。

金轮相继迄至善思者谓从懿摩巳前金轮相继至
于善思既八万四千二百一十王是然今疏文专
依佛谱列数也。

疏云木贯者贯木刹头以箭射之。

疏云此瞿昙若诚心者若实不盗他物血当变也。

疏云舍夷者平也静也体性寂静也。

疏云当宝如来者然准俱舍论文此贤劫中至第九
减六万岁时狗留孙佛最初兴世也今云劫初当
宝如来出世者谓贤劫之初留孙佛出即拘留孙
卷二 第 658b 页 X28-0658.png
是也。

四子被猜者五分律云佛在王舍告诸比丘过去有
王名曰郁摩即今文懿摩是有四子一名照目二
名聪目三名调伏家四名尼楼聪明神武有大威
德准佛本行经是第二夫人之子第一夫人子名
长生顽薄丑陋众人所贱夫人念言我子虽长才
不及物而彼四子并有威德当没何方固子基业
即便白王王之四子并有威德我子虽长才不及
物承孙大业必为陵夺若王摈斥我清乃安四子
孝友于国无德今云何摈夫人及又言王白此四
子并有威德必相弥灭大国之祚王即呼子敕令
出国四子奉命而去猜疑也恨也王被才或疑之
恨之其母及同生姊妹咸求同去一切人民多乐
随从王悉听之到雪山北营建城邑数年之间父
王思之问子何许答言在雪山北近舍夷林是释
迦树异名筑城管邑人民炽盛地沃野丰衣食无
乏王闻三叹我子有能从此遂号释迦种。

疏云从懿摩下面光等四为横乌头等三为竖三饭
又是横也。

疏云故周公叹者昔周公封鲁而身相成王令子伯
禽归鲁而诫之曰汝无以鲁国之富公候之贵而
轻于人吾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尚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祗敬于人犹恐天下之
人谓苦有憍据矣。
卷二 第 658c 页 X28-0658.png

文现史记文云昔周公一沐三握一饭三吐哺以楼
白屈之士一日所见七十馀人门不停宾古之贵
也失教之家阍寺无礼或以主君[穴/侵]食嗔怒拒客
矣。

疏云贤愚经云弗沙佛下此段文应移向前故名无
贫文下。

疏云九十一劫者人中天上也。

眠是眼食者增一云佛在给孤独为多人说法那律
独睡佛以偈呵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问曰汝
畏王贼而出家耶答曰不也厌生老病死故求出
家佛言既信心贤固而出家者佛躬说法而眠睡
耶即起白佛自今巳后形融体烂终不于佛前眠
睡因达晓不睡眼根便失佛言眼以眠为食乃至
意以法为食涅槃以不放逸为食劝令[穴/侵]息那律
云不敢违愿所以佛令修于天眼发得半头良有
以也。

系念在缘者缘谓明相也谓缘星月日火等光明渐
渐大初禅净色入欲界色半头而发等迦絺那衣
广如律中。

修成虽少不等者此即与而为言故前二教修成与
发得大体亦复无别也。

疏云无漏发诸行者即事禅正是天眼因。

疏云依空修肉眼天眼者以依空故肉眼遍见粗色
如瓶衣柱地等又唯见障内天眼则遍见大千细
卷二 第 659a 页 X28-0659.png
色如微尘等又能见障外慧眼见粗细色空法佛
二眼如大品云随信随法三空五眼此业此果受
其力生其处其菩萨退不退得记不得记等皆名
法眼入金刚三昧得一切种智成熟力无所畏十
八不共知一切法名佛眼也然彼止观中引大论
通释五眼修證之相者若至今经皆佛五眼故云
开显等(云云)

望后故论次第者将藏通望后别圆别圆复论次不
次也。

疏观因缘生善心者修戒善及多闻皆是肉眼因也
以修肉眼令见不到凡夫报得所见皆到。

(十劫宾那)宿复不定者此方宿者总二十八西方有
七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者井鬼柳星张翼轸
东方七者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者斗牛女虚
危室壁。

若西方者经中所列后昴至柳乃至从虚至胃如是
递迁一方各七应是地异故星移三座。

疏云分别十法界至悉得见佛者别人期心果头真
如为佛法界为惑所覆故先却六界次破后三界
方得见佛故云悉也。

(十一憍梵波提)疏云昔五百雁者四分律云佛与五
百比丘游苏罗婆国至毗兰若曼陀罗树下宿时
毗兰若婆罗门即今文阿耆达王是往世尊所佛
为说法得欢喜巳即白佛言唯愿哀悯当受我请
卷二 第 659b 页 X28-0659.png
佛及比丘僧三月安居尔时世尊及比丘僧默然
受请时毗兰若婆罗门为魔所惑虽请佛僧都不
供养时有婆罗国贩马人驱吾返马住毗兰若夏
九十日时诸比丘从毗兰若乞食不得往贩马人
所乞食时贩马人曰施比丘马麦五升世尊一斗
阿难使人磨作乾饭奉佛佛食乾饭比丘各各得
煮麦而食又百缘经云如来过去作五百婆罗门
主见迦叶佛众人供养发如是言好食运供养我
此沙门等应与马麦故致斯报呵者(书之反牛喉也)

疏云四无所畏者一切智无畏者备知四种苦谛为
他分别明示过患决定师子吼无微畏相无能难
言是法非法障道无畏者四种集谛障四道灭决
定师子吼无微畏相无能难言此非障道尽苦道
无畏者四种道谛能行是道得尽苦出间决定师
子吼无微畏相无漏无畏者四种灭谛各有所證
各有所灭决定师子吼无微畏相。

(十二离婆多)疏云或室宿者往昔曾證他人偷牛来
因染袈裟他人失牛寻迹至此见染汁为血等被
投送官置狱中经十二年如僧自镜录中说故云
有口失缘。

二鬼争尸缘在止观第七记者大论云如人适远独
宿空亭有鬼担尸来著其前复有一鬼随后而来
嗔骂前鬼云是我尸前鬼复云本是我物我自担
来二鬼各以一手中争之前鬼语云可问此人后
卷二 第 659c 页 X28-0659.png
鬼即问是谁死人谁担将来其人思惟此之二鬼
悉有大力设依理等如疏乃至答言前鬼将来后
鬼大嗔拔其手足著于地上小鬼等如疏。

又非巳有至前两者前二教佛为当教之有别教等
觉巳下皆名他有俱属缘修成故。

(十三毕陵伽)疏云咄小婢者大论云其以宿命智力
知彼河神曾为巳家之婢故尔。

广明慢缘者彼此大同。

疏云实无高心下佛问河神汝见毕陵合掌忏未答
曰具见佛言忏竟无慢而有此言者是人于五百
世中作婆罗门性多慢故。

忏悔具二悉者忏悔治他嗔令他善心生故云也。

三观总别者一心三观为总次第三观为别此二咸
至于极故云俱归第一义。

(十四薄拘罗)疏云后母置熬盘者就母索饼母即投
拘罗掷置熬上釜中煮肉就索内置沸釜中等付
法藏经云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有一比丘其患头
痛拘罗尔时作一贫人见病比丘便持一呵梨勒
欢喜奉施比丘眼病即除愈(云云)

五大染色者青黄赤紫黑又更四大色红黄紫也。

(十五拘絺罗)初舍利子问者既是舍利弗母与弟论
只应云舍利子姊问是以子显母耳。

贪等者等取嗔痴谓三不善根也。

(十六难陀)为说十一事者一解色二相应三摩刷四
卷二 第 660a 页 X28-0660.png
覆疮五放烟火六简茂草七令牛群安稳八知度
处九知时宜十留𤛓馀十一将护于大牛彼乃合
云比丘亦如是一知四大造色二善别愚智相三
摩刷六情根四善覆十善相五传所诵为烟六四
意止茂草七七十二分安处八八圣支度处九莫
受轻贱请名知时宜十知足为留馀十一敬护是
将护佛说偈云牧牛无放逸其主获其福六牛经
六年展转六十牛比丘戒成就于禅得自在六根
而寂静六年成六通闻皆得果成第一义。

(十七孙陀罗难陀)地狱天堂者佛唤还巳却将出城
鹿母园佛问汝曾见香醉山不答未见佛令投衣
角飞须臾见山山有果树树下有猕猴无一目被
烧竟佛问何如孙陀利答何得比此又问汝曾见
天不答未见又令捉衣角寻至三十三天佛令游
观至欢喜园及交合园见诸天女种种音声有一
处天女无夫问天天答佛弟难陀持戒生此当为
我夫佛问难陀天女何如孙陀利答天比孙陀利
如以孙陀利比瞎猕猴佛言汝今持戒当生此天
时佛共还逝多林难陀慕天宫而修梵行佛又同
汝见捺落迦未答未见又令投衣角寻便见诸狱
皆悉治人有一处无人因问狱率狱答言佛弟难
陀为生天故修行暂在天上不久还来此中受苦
难陀惧之泪下如雨佛与还游多林广说胎相难
陀因而发心为解脱故修持禁戒得罗汉广如入
卷二 第 660b 页 X28-0660.png
胎经中。

疏云俗谛有法喜者以受为俗谛故云俗有。

(十八富楼那)疏云欲还本国者增一云其成道巳欲
还本国利益村人(中间如疏)乃至佛言若能如是乃得
利益可还本国。

疏云正直江满者亦云满江亦云江满即名也。

疏云慇勤折法者如上若毁辱我我当自幸等即是
慇勤之相也。

疏云所作巳办者罗汉四智中一智也。

疏云人行理等善知识观者大品云佛菩萨罗汉即
外护知识人也亦名僧宝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即
同行知识行也亦名佛宝法性实际诸佛所师即
教授知识理也亦名法宝又一知识各具三义一
如佛威神覆护即外护二诸佛圣人亦脱璎珞著
蔽垢衣执除粪器和光利物同行三诸菩萨一音
演说法开发化导各令得解教授也六度道品三
者助道名护助助道发正道即外护正助合行即
同行也依此正助不失规矩通入三解脱门即教
授义法性三者境是所师冥薰密益即外护义境
智相应即同行义未见理时如盲谛法显时如智
智用无僻即教授义并约四悉合有三十六番善
知识。

(十七须菩提)疏云占者依报之空能表正报当会空
理理具一切法故故俱吉。
卷二 第 660c 页 X28-0660.png

疏云善业者此则常修无漏善业。

疏云嫌行等者大经云须菩提者住虚空地凡欲入
城要先观入若有于巳生嫌嫉者则止不行乃至
极饥犹不行乞何以故是须菩提常作是念我忆
性昔于福田所生一念恶由是因缘入大地狱受
诸苦恼复作是念若有众生嫌我立者我当终日
端坐不起嫌我坐者我当终日立不移处行卧亦
尔。

疏云佛忉利下大论云佛在忉利一夏安居毕乃下
行阎浮提四众云集人天相见众会庄严先未曾
有时须菩提端居石室作是思惟佛常说法若以
智力观佛法身名见佛中最又思惟言今此大众
虽复殊特皆归无常势不长久一切诸法空无有
实作是观时即得道證于时大会一切皆欲先见
如来礼拜供养时有莲华色比丘尼欲除女名之
恶便自化身为轮王七宝千子导从而至众咸避
之因先见佛便复比丘尼形头面礼足佛告之曰
非汝先礼唯须菩提最先礼我所以者何须菩提
者观诸法空先见法身得真供养。

非独此中者此必云法身者且从初说但是五分法
身若从得记后应云三德法身非独此尔馀文例
然。

(二十阿难)疏云宗社者谓宗庙社稷也宗尊也庙貌
也谓尊皃所居社谓后土土者吐也土之所生如
卷二 第 661a 页 X28-0661.png
口吐物物即地神也土地广不可尽敬故对之为
社稷谓五谷总名即五谷神也故天子所居左宗
庙右社稷布列四时五行故云霸其等。

疏云阿夷等者瑞应经云王语夫人国有道人年百
馀岁耆旧多识可相子乎夫人曰善乃令相之阿
夷既相寻白王言敢贺大王生此神人如我相法
太子在家当为转轮圣王主四天下若不乐居家
当为自然佛度脱万姓。

疏瑞相等者经又云四月八日交明星出时从母右
胁而生天降大瑞三十有二谓地大动伏藏显明
月神珠悬于空中梵天宝盖弥覆空上等言相者
经又云太子身有三十二相谓身金色顶肉髻眉
间毫相顶出光等今既云死则阿夷之言瑞相之
表有何微哉。

疏云有一女人者女人说偈云。

「 欲云何所欲
 贪视不知足
 染欲贪爱心
 误我儿遭来」


又云。

「 欲云何所欲
 皆从思觉生
 贪欲若不起
 欲心则不生」


将儿置井中竟即说此偈。

疏云住恐离车等者阿难将欲入则灭往别阇王会
王昼寝乃留言于门者竖而便往毗舍离王寻梦
盖茎折而自惊悟门人即以上事白王王严四兵
卷二 第 661b 页 X28-0661.png
至恒河侧而请阿难住其国界以入涅槃离车又
请是以去留俱有怨也。

疏云能接持法身者能持佛法身以法为身故云也
法灯下叹能化也。

(二十一罗睺罗)疏云塞鼠穴者耶输宿世使儿塞穴
六日鼠死此罪馀报六年妊娠(云云)

多是为人等者此八种障不纯能障不纯所障及除
后二障故云多也。

疏云真谛至本名脩罗者此释不当从佛言我法下
今家附彼文释障义非全用彼意也。

宝女者瞿夷也。

法显传者高僧传中法显比丘别传中说此缘法显
是神意僧。

疏云冀神宝至者大经云若刹王于十五日处在高
楼沐浴爱受齐即于是日七宝相次而来应者即
当得作转轮圣王主四天下一金轮宝千辐不灭
谷辋具足不由工匠自然成就二象宝状貌端美
如白莲华一日之中周行八万尽大海际三马宝
其色绀艳毛尾金色亦于一日周行八万四女宝
形容端正身诸毛孔出栴檀香目能远视见一由
旬耳鼻亦尔舌能覆面形色细薄如赤铜鍱有大
智慧常以软语手触王衣即知王身安乐病患亦
知王心所缘之处五摩尼珠宝纯青琉璃大如车
谷能于暗中照一由旬若天雨时是珠势力能为
卷二 第 661c 页 X28-0661.png
大盖覆一由旬六主藏臣宝无量库藏皆悉盈溢
能见地中所有伏藏随王所念皆能办之七主兵
臣宝勇健猛略荣谋第一善知四兵若任斗者则
现圣王若不任者退不令现未摧伏者能令摧伏
巳摧伏者力能令守护(云云)

观于彼净等者不净谓妄语净即不妄语善不亦尔。

当作者谓未作者更不可作。

准宝云经者是大乘经亦敕十六令持佛法不得入
灭况小乘耶。

所障之惑至思议者异心中破一心中破不同。

(列少知识)疏云亦不分别多识等者意云不以凡能
分别圣之多少良由圣应多小凡致有多识少识
不等耳。

而别有理本者约体用本迹也。

疏云十八学人等者中阿含云长者问佛福田有几
佛言学人有十八无学有九学人十八者谓信行
法行信解见得身證家家一种子向初果初果向
二果二果向三果三果无及五种那含谓中生行
不行上流九无学者谓思进退不退不动住护慧
俱又俱舍云谓退护住思死不退慧俱不坏法人。

后约独菩萨位者此专约十地边始终别为菩萨立
忍位以释则是彼别圆接菩萨也。

初入无功用者初住为无学住前名为学学人得二
句无学得二句五品为非学句成五句。
卷二 第 662a 页 X28-0662.png

义属前句者属学句也。

阙第三句者无学学句也别圆准通佛住于善法善
法者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以化众生则成
有于第三句故云准通可知。

则后三教并有两节者通教七八地为无功用亦以
九十为具足别圆如记。

即第二节者此专约具足句判也。

大经中举因六人者迦叶以头陀庄严阿难以多闻
庄严(此即学入)阿那律以天眼庄严舍利弗须菩提目
揵连广如彼经。

二而不二者此迷诸声闻今日垂迹示为枯荣名之
为二亦證中道名为不二故云同于如来也又如
来本实久巳不二慈悲垂迹示于而二中间入般
涅槃是则声闻二而不二如来即是不二而二也。

疏云不缘至中间者中间俱不可得也。

不缘而缘者三德涅槃理不当于缘故云不缘虽不
当缘而常缘之此即于本文初句上加而缘二字
矣。

常如是观者只此一句义兼前两句若渐进边名为
学当分住边名学无学所以不云缘而不缘名学
无学者为须本文第二句具于两句义故不侯著
也。

三观各为五句者空称藏通五句假称别教五句中
观称圆五句矣。
卷二 第 662b 页 X28-0662.png

若百如中等者则百界如亦万如也又应知千如从
理通具故千界从义数义齐故。

故前二文者因缘约教二文也若欲下略辨前二文
相也。

释妨如前者如前令欲功用四义文是。

数无约教者如少知识观心文末说家云若欲义立
闻数欢喜乃至对数解异即其相也。

义通初后者初谓观行六根后谓登住巳上。

(耶轮陀罗)疏云温良恭俭者敦美润泽谓之温行不
犯物谓之良和从不逆谓之恭去奢从约谓之俭
推人后巳谓之让文中阙让一德。

初二句总明者从上当分至总论也。

疏云显善权者别述二句也。

约教理应互通者只是约教通于主伴耳。

无始终故者以菩萨形无定准法不常规[彳*(ㄆ/黑)]来忽往
杂众则存没无恒故。

始终亲疏者始从外道巳来终法华也。

主伴者或时佛为伴弟子为主如须达家老婢佛化
不得阿难化得等(云云)

显密者从初至后为声闻像者为显示同馀身者为
密又权示者为密。

事理等者如来化事也如来所證理也人法则诸弟
子所行法也。

善恶者善如诸弟子恶则调达也。
卷二 第 662c 页 X28-0662.png

且舍中间等者且不论中间之迹及以华严寂场直
论伽耶故云近也。

疏云法身菩萨者巳舍生身生实报土得无生忍为
法身如华严中乘栴檀楼与大菩萨共詑摩耶此
乃法界为胎胎外无别法也。

疏云弃国捐王者太子本起经云太子年至十四请
出游观王令左右百官道从出城东门天帝化为
病人身小腹大倚门啼息太子问曰此为何人其
仆答曰病人也何谓为病对曰四大互乖或热或
冷饮食不节卧起无恒故得斯病太子曰一何苦
哉吾当有之与此何异乃回车而还忧不能食王
问其故从者对曰道见病人以此不悦王乃增之
五百妓女昼夜娱乐数年小差复请出游王敕国
中无令病人在于道侧太子驾乘出城南门天帝
化为老人杖柱羸步太子问曰此为何人其仆答
曰老人也何谓为老对曰年耆根熟形变色衰气
力虚劣馀命无几故谓之老太子曰日月流迈
时变岁移有何乐哉回车而还又忧不食王又增
五百妓女而娱乐之既而小差复请出游王敕国
中无令老病在于道侧太子驾乘出城西门天帝
化为死人家室男女啼号送之太子问曰此为何
人其仆从答曰死人也何谓为死对曰气绝魂逝
无所复知永弃亲戚长埋旷野谓之为死太子曰
痛矣剧矣往来五道劳我精神回车而还忧不能
卷二 第 663a 页 X28-0663.png
食王又增五百伎女娱乐之久而小差又请出游
王敕国中无令老病并及死人至其道侧太子驾
乘出城北门天帝化为作沙门法执持应器祖地
而行太子问曰此为何人其仆答曰沙门也何为
沙门对曰舍弃妻子守戒无为声色不能污劳位
不能屈难动如地存亡自在谓之沙门太子曰善
哉唯此为彼回车而还见诸伎女犹如枯骨所有
宫殿冢墓无异厌恶在家念清净道至年十九四
月八日夜天于空中叉手白言时可去矣太子曰
碍其守者天厌其妻及诸伎女皆令睡卧太子即
呼车匿徐令彼马天使鬼神捧马足并接车匿踰
出宫城远至贝多树下念欲剃发天奉剃刀发堕
天受而去即于树下舍蒿为座端坐六年日食一
麻一米(经云天奉美食不肯受之天乃化为自然麻米生其左右者也)具修道品
及三脱门降魔成佛。

先与者先与世法故。

及忘四天下者忘即舍也谓舍四大众及轮王位也。

分庭抗礼者谓既内外殊途如主客齐肩分庭上下
故云抗礼又若兼解者如人对拜者是。

亦对也者以师弟未相巨顺二彼相拒故曰对也。

疏云初历色心等者大品经云菩萨得菩提时为众
生说色趣空乃至(其间广历众多法也)一切种智等之所空
空也色等假也非趣非不趣中也广如后释。

从始至终者专在般若一部自论始终也。
卷二 第 663b 页 X28-0663.png

偏圆者偏通前三圆唯第四故指玄文也。

疏云会天性者论语云父母之道天性也。

孤调者灰身故无身灭智故无智唯一解脱故云孤
调名为独灭。

岂留多人者便破慈恩他云但是定性悉皆入灭并
不得度。

疏云赎命重宝者大经扶律显常律譬能赎之宝命
等常慧命久住世间而无有反故大经云如人七
宝不出外用名之为藏善男子是人所以藏积此
物为未来事所谓谷贵贼来侵国值遇恶王为用
赎命道路涩难知贼难得时乃当出如来秘藏亦
复如是为未来世诸恶比丘畜不净财为四众说
如来毕竟入于涅槃读诵世典不敬佛经为欲灭
除如是诸恶令得远离邪命利养等(云云)

理同往见者以迦叶佛出其土犹净同于文殊引灯
明佛于法华而入涅槃故云同也。

月上即维摩诘女无垢施即阇世王女等。

良恒娥上女贱即车匿等畜者如太子马马名揵陟
亦如龙女也亲谓内眷属疏即外眷属慢如毕陵
嗔即身子。

(总明观心)疏云似盲执烛者诸圣因缘教相本迹如
烛也。

通至善所者明下文通大地十今文且置通恶边专
从于善所也。
卷二 第 663c 页 X28-0663.png

忍许者只是信顺三宝可依故。

念谓忆持者以忆念故对境能持也。

(于宜反吴也大也)又猗者倚善离恶。

声闻定慧亦深浅者通界内外故。

乃至未受化者意云若有一分声闻根性一代巳来
未受小化者亦为今日行人恶心所摄皆令改恶
从善入于法华也。

次第相生者以心无并虑前心起巳后心方生故如
色阴居先馀阴次第二起也。

非王非数者若契理巳王不当于王数故云非也。

须辨同异者谓须辨四教能观不同其如身子将善
心所教化人令恶心成于身子王所传引至于法
华故。

指馀恶者只是不行诸恶心所故云心心数法不行
也。

因心所尽者尘劳之心是因心所尽之法若至果时
皆名常乐我净故云果心无尽也。

如五阴因果者为上文举例也阴名虽同凡圣永异
佛阴名为四云德岂同凡下阴耶。

至王数者令通四教辨于王数能所不同也。

(列菩萨众)能忍成道事者忍谓忍可以菩萨尚能舍
身为道况世间违顺耶故云也。

不断者发心巳后中间菩提心更不间断。

不破者彼不为小乘所坏菩提心故。
卷二 第 664a 页 X28-0664.png

应约三教以释答文者释答一切诸佛法下文也大
品通以三教斥小故成四教也。

答云通虽如此者意云若通而言之有菩萨堕四众
中则菩萨属四众接亦有四众堕菩萨中则四众
属菩萨接若别而言之如今经菩萨别列也。

今经列众之意者唯在圆妙之众。

非关至合者或四众接菩萨别列菩萨或有或无即
其相也。

金光明大小俱无者彼经初文不列众直以慧眼菩
萨问起为别序耳。

言通意别者通于四教菩萨皆求作佛俱得名菩萨
众今唯在于开显之众故云意别。

大等三者谓大多胜三约于四教则使教教皆具道
智用三也又玄文止观中广约四教辨四弘誓愿
上求下化四相不同是故指彼第一卷释。

疏云六度等者大论广说其相今略叙之初檀满相
者释迦菩萨本作国王名曰尸毗得归命救护陀
罗尼视诸众生如母爱子是时天帝知命将终求
佛问疑遍求不得却还天宫愁忧苦恼时天巧师
名毗首羯磨问天主言何以愁恼答言我求一切
智人而不能得毗首羯磨言有大菩萨满足六度
不久成佛天主偈答菩萨发大心鱼子庵罗华三
事因时多成果时甚少毗首答言优尸那种六度
满足不久成佛帝释言当往试之是菩萨不汝作
卷二 第 664b 页 X28-0664.png
鸽我作鹰汝便作怖入王腋下毗首言是大菩萨
云何以是事恼之释云我亦无恶心如真金须试
即如所说变入王腋举身战惧动目促声众人皆
言是王大仁慈一切宜救护如是鸽小鸟归之如
入舍菩萨相如是作佛必不久是时鹰在近树而
语王言还我鸽来王言我前受之我昔愿若有众
生来归我者我皆救护鹰曰我亦众生何见夺我
食王问汝须何食鹰云我食新肉及以热血王云
无不由杀得之云何杀一与一思惟心定而说偈
言。

「 是我此肉身
 恒受老病死
 不久当臭烂
 彼须我当与
 持刀自割股
 肉而授与之」


鹰言须遂道理令轻重等勿见欺也王言持秤来
秤鸽如言秤之鸽身转重王身转轻乃至身尽(云
云)王以血涂手攀秤欲上尽对于鸽鹰言何用如
此以鸽还我王言丧身无量今是求易佛道时肉
尽筋断故上而堕乃自责言汝须坚固勿得迷闷
众生堕忧海鹰须救护之何为懈怠尚不及地狱
之苦十六分一我持戒精进犹患此苦况地狱中
无有智慧者时诸天赞言为小鸟能尔时天地六
动海水扬波枯木生华天雨香水诸佛来赞必成
佛也鹰语鸽言是真菩萨(云云)帝释语王言心不
恼耶王言我心欢喜不恼不没释云谁当信汝王
言若一心不恼以求佛道者我平复如故语巳平
卷二 第 664c 页 X28-0664.png
复人天见之皆大悲喜叹未曾有必当作佛我当
供养。

尸满相者如须陀摩王是王精进常依实语欲入园
游戏始出城门有一婆罗门来从我乞云王是福
德人悯我贫穷王言须待我还适至园中鹿足鸟
王从空飞来捉将王去须陀摩王泪零如雨鹿足
问言人生有死如何啼泣犹如小儿王言我不畏
死但恨生来实语如今乖信许婆罗门行施事负
宿心自招欺罪是故啼耳鹿足言还去七日施竟
便来就死若不来者我有力取王还恣心布施立
太子为王大会人民(云云)王说偈言。

「 实语第一戒
 实语升天梯
 实语生人天
 亡语入地狱
 我今守实语
 宁失身寿命」


于是发去至鹿足所见来欢喜汝实语人不失信
要脱竟还来汝是大人王广赞实语呵责妄语鹿
足闻之信心清净(云云)

忍成相者如羼提仙人在于林间修行忍辱时诃梨
王将诸彩女入园游戏饮食讫巳王少睡息诸女
采华于其林间见此仙人供敬礼拜在一面立尔
时仙人为诸女人赞叹慈忍其言美妙久而忘去
王觉不见拔釰遂踪见女在于仙人前立嫉妒降
盛恚目奋釰而拟仙人汝作何事仙言我修慈忍
王言我今当以利釰斩汝手足截汝耳鼻若不嗔
者乃知修忍仙言任意王即拔釰斩其手足等而
卷二 第 665a 页 X28-0665.png
问言汝心动不仙言不也王言汝无势力为我所
因虽云不动谁当信汝仙言若我实是修慈忍者
血当为乳言讫血便成乳王大惊走将诸彩女而
去林中龙神为此仙人雨雷电霹雳致王毒害遂
不还宫。

精进满相者如好施太子求如意珠得珠坠海正使
筋骨枯尽不懈废誓得如意以给众生齐其身苦
诸天问之答曰生生不休诸天见此精进助其杼
海海水减半诸龙见海水半恐海乾竭送珠与之。

禅满相者如螺发仙人名尚阇梨得第四禅出入息
断坐一树下兀然不动鸟见不动谓之为木即于
仙人发中生卵仙人定起觉其顶上有于鸟卵即
自思惟我若起行鸟母永不复来鸟卵必坏即入
禅至鸟子飞去尔乃起行。

般若满相者如劬嫔大臣分阎浮提地以为七分城
邑聚落皆使均者为息诤故此明事度约世俗智
(云云)

四三必殊者四教皆有四弘及道知用三不同是故
皆云一一也。

善法体相者心性内外体相也。

义当于酪者此明四教接于五味菩萨既以别接二
苏圆接醍醐即三藏菩萨当乳酪若在乳时由居
内外凡位转成酪时仍在方等前鹿苑之末若据
观转即当通教。
卷二 第 665b 页 X28-0665.png

进退者进即俱在般若退则生在方等盈在般若也。

借本迹中意者凡约教中只应判出四教不应约五
味以论调熟调熟之言皆在本迹中说今约教中
用者但是借此助成约教耳。

今皆相指者为明今经菩萨故约五味四教及以开
等简之所以文中在于四种菩萨今经唯一圆妙
岂有四耶故云疑网皆除也。

疏云如善财入法界者有人云准华严经见文殊时
无如此事应是误今谓此引旧经未可云误若复
于菩提场中见普贤菩萨于如来前坐莲华上智
慧境界无量无边难测难量一一毛孔出一切世
界微尘光明云香焰云杂华云等是一一云悉遍
法界虚空一切世界又见一一身分一一毛孔悉
有一切佛刹一切众生一切如来出现所转法轮
一切菩萨所成诸行。

疏云本邻诸佛者中间迹耳。

五住对三者三观观三惑惑即五住也于一心异心
中破故有次不次也。

不涉权下者三教俱名为权下之一字专在三藏菩
萨。

此明数至因缘者如闻数解异即世界闻数生善破
恶入真即具四悉。

各有八万者以能从所亦具八万良由能所不二故。

六境初四菩提者以十如文略且十二因缘境为初
卷二 第 665c 页 X28-0665.png
也谓观十二因缘有四种观谓上中下上上也。

必治无明者无明之言通于界内外俱名无明故。

横得三不退者至第三祇一时俱得故名为横故离
五障者大论云远离五事得五功德五事者一三
恶趣二贫贱家三根缺四女身五喜忘五功德者
一常得人天身二生富贵家三诸根完具四恒为
男子五常识宿命。

位义不彰者具如净名经中云虽成佛道转法轮而
入涅槃不舍菩萨之道是菩萨行则是入住之文
亦不始末彰灼明于地位之相故诸经不彰其例
亦尔。

地前伏惑者伏于别惑正当别义唯识宗地前伏于
通惑耳。

初后不二者法华随喜第五十人为初华严初住为
后后由于初圆体本一故云不二。

迹居诸经之首者意云地亦不知诸菩萨迹居何经
之首矣。

只此一谬者只是但作一权教叹耳。

疏云今取至两意者若不得三不退下十三句皆不
成要由得三不退方能具三陀罗尼等是故今师
此句两向释之。

疏云而德居于初者只此分文巳成不当何者既云
诸句皆悉叹德如何下诸句云叹行等耶。

为初为后者以别圆皆有初后故用二教初后责之。
卷二 第 666a 页 X28-0666.png

本即是体者体即三德宗即诸位始终悉具因果。

一者寄本者以诸菩萨从渐中来至今经故且寄别
十地以叹即指别地为本。

三者顺论者论依次第故。

七地恐起二乘心者大品中明菩萨至七地时若起
二乘心则堕二乘地恐堕此地名为起二乘心。

此是别教教道者若依璎珞初地念念入法流心心
趣解脱正当别位若言十地始入无功用则成教
道之上复更教道。

圆发三智圆明者此二句对第三地圆转等巳下八
句对八地配之可见。

疏云𦦨地者此具烧照二义𦦨如照炷如烧也。

疏云正智不动等者明此菩萨正智之体常冥寂光
无有出动不曾出三界但以慈薰身不动真际遍
入五道耳。

疏云而今出没者若地地皆具十三句名出但一句
对一地为没又依圆为出依别为没。

疏云初发心住者华严旧译云初发心菩萨即是佛
悉与三世诸如来等亦与三世佛境界等又与三
世佛正法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三世诸佛平等
智慧所化众生皆悉同等悉能严净一切世界悉
能一切界示现成佛等。

疏云论其实处者初住分證三德名为实处三德体
遍故云无量无边也。
卷二 第 666b 页 X28-0666.png

疏云初阿字门者南岳大师有两卷释一一相接故
表用圆四十二位其理不二。

言字等者谓菩萨摩衍所谓字等语等诸字入门云
何名字等如法慧菩萨说十住十方一切诸佛皆
字法慧名字等云何名语等十方一切诸佛说十
住与法慧菩萨说等无差名语等功德亦无差名
功德等复次如功德林菩萨说十行十方一切诸
佛皆字功德林名字等十方一切诸佛说十行与
功德林菩萨说无二名语等复次如金刚幢菩萨
说十回向十方一切诸佛皆字金刚幢名字等十
方一切诸佛说十回向与金刚幢菩萨说无二名
语等复次如金刚藏菩萨说十地十方一切诸佛
皆字云金刚藏名字等十方一切诸佛说十地与
金刚藏菩萨说无二名语等复字平等如无垢地
诸菩萨以金刚慧于重玄门平等三昧觉了四十
二地四十二地中住一切地从夫至妙觉地等无
二止是一如来藏一切字皆是无字能入一字能
作一切字是名字等发言无二是名语等云何名
诸字入门谓菩萨善解一切诸法从初不曾生何
者是诸无明诸行诸结烦恼无初念不曾生无后
念不曾灭无中念不曾有住故经说一切法不生
(云云)初住具足四十二地为众生差别说如言不
退曰住利物曰行悲曰回向堪忍曰地等照曰觉
本净曰妙广如彼释(云云)
卷二 第 666c 页 X28-0666.png

故亡迹者亡昔权教今唯在圆故云本也。

去初而取后者初即昔三后即今圆也。

一者接取妙法者并初总句故成四句今家将四种
方便偏于十三句上今横竖二释地地悉具方便
故下三方便如记中具录论文次第配诸句竟。

论中复有接取事门者文相同前故云非要论示现
诸地接取胜明功德不同二乘功德故八地无功
用智不同下上故不同下者下功用行不能动故
不同上者上无功用行不动自然而行故于九地
中得精进陀罗尼得具足四无碍自在故于十地
中不退转法轮得受佛位如转轮子故以得接功
德成就者示现依何处依何心依何智依何境界
依何等能辨故依何处者依善知识故依何心者
我依众生心教化毕竟利益一切众生故依何智
者依三种智一授记密智二者诸通智三者真实
智依何等境界依何等能辨者即三种智接应知
即诸地功用者为八相九界身化物故。

言八地者更重释前七地恐起二乘心文及八地始
入无功用者名此为更一重教道通且依一家承
用者今家专依璎珞经以判地位不依论文。

今文二释至观者横竖义当约教观心自当约观。

言义当者今唯在圆复寄于别观亦如是今正在圆
复寄次第故云义当也。

百句只是一句者论中十种示现一一皆十即成百
卷二 第 667a 页 X28-0667.png
句今观亦尔一一具十旋转无穷。

疏云三谛理和至僧者应更云智与谛和名供养僧。

疏云空观入通佛慧等者圆心具三佛慧故应约诸
句。

自在说之者句句互通圆融旋转而复偏通四教偏
圆相显施开废会横竖无穷故。

或隐者隐在小等或真即出家菩萨或俗即在家菩
萨如跋陀婆和等。

或主或伴者为主导为伴随也。

不同声闻显著者从渐至顿经历诸味事迹次第复
不改身故云显著也。

疏濡音软。

疏云不起法至相者不起二边而行中道之行也。

疏云愿取妙土者亦可云寂光为妙土也。

釜物事广者所化众生皆于十方先成正觉故云广
也。

所化位高者我之国土皆一生菩萨。

观音中思益即为人者生善中最莫过菩提也。

例前拟后者依前声闻拟杂众也。

疏云一切见爱者动即破也见爱通界内外外即同
体也。

无间趣入者合字释也若分字释者无间曰精趣入
为进。

长时无废者先合字释次分字释者长时名不休无
卷二 第 667b 页 X28-0667.png
废名不息。

疏云宝掌者堪能掌护世出世宝故。

俎败者俎[贝*殳]也有本作[公*且]字非。

疏云令释大乘者是佛令菩萨为人说大乘法也。

不志二乘者以二乘人不能说于大乘所以梦中亦
不令至于珍宝心等者以世宝显出世宝出世宝
者即三德为珍宝也以自證故还将此宝以利于
他故云无所贪惜出世尚尔况世宝耶。

故此两宝必具四悉者两宝异即世界为人讲说即
为人心无惜即对治掌即法身第一义(云云)

简法宝滥者二乘亦證五分法宝德恐滥大乘三德
法宝故。

药王中三缘者供养起塔为一劫尽至救为二大医
王为三。

世尊往昔者应云世尊慈氏往昔云何发此慈心更
捡。

未济跛㝹者大论二十六云因地为鹿所居之处被
野火烧避火而走值于水沟有多少兽不能得度
鹿以身为桥度诸兽置于彼岸众兽践脊皮穿馀
命无几跛㝹最在后至跛㝹终过鹿身自陷水而
(云云)

具名之外者释六如是下结文也。

唯除一人者经中亦不云千人中除其佛等但云除
一人耳应是除观世音菩萨以观音是补处故。
卷二 第 667c 页 X28-0667.png

(列杂众)疏云方等经亦列地狱者如婆薮外道示生
杀羊示报堕狱领地狱众听方等经为引乘急戒
缓实人闻法得道戒缓故堕狱乘急故值佛闻经
(云云)

故可见有对如前者如前声闻菩萨二乘及欲色二
界是有对可见故。

臭毛鬼者即释上有对中不可见句也。

疏云果报与形服杂者后二教界外形服也。

疏云沤和者出假智也宗本论云适化众生谓众生
谓之沤和。

傍出十六千等者下竖首级广十六由旬馀八四二
次第持鬘等三级谓下阔上渐渐狭也。

四角有四峰者山顶四峰也。

疏云高广三百三十六万里者依阿叉末经由阿叉
末菩萨问佛有此答。

疏云三十三观门者以三观观三十故成三十三观
以中观为主也。

(三光天子)疏云或云是三光者日月星也星以水精
为城七宝为宫悬在空中天风持之犹如浮云随
日运行其城大者一百二十里中者八十里小者
四十里修下下品十善施灯明等而生其中月去
地八十四万里其城纵广二千里白银琉璃二宝
合成从初一日白银面转渐渐向人至十五日正
向故见圆满从十六日巳去琉璃面渐转向人至
卷二 第 668a 页 X28-0668.png
三十日正向故名黑月宫中亦有男女一日一夜
当人间五十年寿二百五十岁身长十里修中品
十善并施灯明等净物故生其中日去地八十四
万里以火精为内城黄金外城纵广二千四十里
亦有男女寿命身量与月同也唯日天主自知游
行行有三道秋从中向南正当于冰山之上故秋
温而冬寒春从中向北正北当于三百三十六万
里莲华之上莲华助日之转故春温而夏热大北
见近则长南见远则短秋春正中故等修上品十
善施灯明等则生其中。

境别智别者次不次不同也。

言生子者境发智智是子也。

疏云增长者能令众生增长诸善灭离诸恶故云勉
离也。

疏云四王护持佛法者大经云善男子东方双者破
于无常获得于常乃至北方双者破于不净而得
于净此中众生为双树故护沙罗林不令外人取
其枝叶斫截破坏我亦如是为四法故令诸弟子
护持佛法(云云)

不许偏取者谓二乘菩萨皆不得中各自偏取须知
常即无常无常即常等。

若偏取者则同外人故云成邪若全取者须知枯荣
皆非枯非荣。

若双执者不会不二之理故云须知其理又复须知
卷二 第 668b 页 X28-0668.png
一一皆具四德(云云)

疏云枝干者坚实可喻于常其华柔软卷舒自在喻
于我乐中之最不过极果故以果喻乐以大小叶
互相间铺无有污染故喻于净。

若从后说者从圆说也。

各破爱见者后二教除同体爱见。

疏云自在即第五者自化自用而得自在第六大自在
佗化自用而得自在对上二天故自在(云云)

三肘半四肘者肘长尺八准姬同尺为定东天丈六
西三丈二北六丈四故云倍倍增如次南寿一百
二十持下品五戒得从人至天东寿二百五十持
中品五戒得生其中西寿五百持上品五戒得生
于彼北寿千岁持上上品五戒得生于彼。

欲天俱卢舍四分一一增者依论中二里俱卢舍分
四一分半里第一为四天王天身长半里寿五百
岁一日一夜当人中五十年去地四万踰缮那去
忉利天亦尔下去倍倍不委书之谓修中下品十
善而生其中第二忉利天此云三十三天身长一
里居须弥顶寿命千岁一日一夜当人中百年修
中中品十善得生于彼第三夜摩天处于空中身
长一里半以宝为地寿二千岁一日一夜当人中
二百年修中上品十善得生于彼第四兜率陀天
名为知足心无放逸常有一生菩萨于中说法身
长二里寿四千岁一日一夜当人中四百岁修上
卷二 第 668c 页 X28-0668.png
下品十善得生于彼第五化乐天身长二里半寿
八千岁一日一夜当人中八百年修上中品十善
得生于彼第六他化自在天身长三里寿一万六
千岁一日一夜当人中一千六百年修上上品十
善得生于彼。

色天踰缮那等者从此向上无女形身要修禅定兼
于十善不同欲六但修十善故此去色名为净色
身长半由旬即半踰缮那也寿命半劫修下品初
禅得生于彼次梵辅天身长一由旬寿命一劫修
中品初禅得生于彼次大梵天身长一由旬半寿
命一劫半修上品初禅得生于彼第二禅有三天
初少光天身长二由旬寿命二劫修下品二禅得
生其中次无量光天身长四由旬寿命四劫修中
品二禅得生于彼三光音天身长八由旬寿命八
劫修上品二禅得生于彼第三禅有三天初少净
天身长十六由旬寿命十六劫修下品三禅得生
于彼二无量净天身长三十二由旬寿命三十二
劫修中品三禅得生彼三遍净天身长六十四由
旬寿命六十四劫修上品三禅得生于彼第四禅
有九天初无云亦名无挂碍身长一百二十五由
旬寿一百二十五劫望前遍净天寿一倍增之合
一百二十八今但云一百二十五即是减三劫寿
也是故记云唯无云减三减三者婆娑中有二解
初解云三禅巳下名变易受四禅名不变易受亦
卷二 第 669a 页 X28-0669.png
名舍受从变易受入无变易受难故减三劫之寿
又一解云火水风灾坏一二三禅巳后世界成时
无云福生广果三天即下生彼若不减三则世界
巳成无人生于下界(云云)次福爱亦名福密身长
二百五十由旬寿二百五十劫三广果身长五百
由旬寿五百劫四无想修无心定亦身长五百由
旬寿五百劫此是凡夫外道天自此之后名五净
居天并修薰禅得生于彼即那含人依处初无烦
身长一千由旬寿一千劫二无热身长二千由旬
寿二千劫三善见身长四千由旬寿四千劫四善
现身长八千由旬寿八千劫五色究竟身长一万
六千由旬寿一万六千劫。

无色有四天 一空处虽无形色而有四心寿二万
劫二识处寿四万劫三不用处寿六万劫四非非
想处寿八万劫。

上来并约坏劫火水风时如一火一水以为一劫是
故经八七火一七水一个风灾何故尔耶火至初
禅水至二禅风至三禅二禅坏时初禅必坏三禅
时初二必坏是故劫劫皆坏初禅为顺初禅一劫
寿故又经七火次一水灾方坏二禅为顺二禅八
劫寿故又经八七火一七水则成六十三劫方风
灾始到三禅为顺三禅六十四劫寿故此等诸天
若下听法化为人像四空处天名为难天不得闻
法。
卷二 第 669b 页 X28-0669.png

色无昼夜殊者彼无日月但用身光故故无明暗则
以华开华合表于昼夜龙眠龙起以表春秋。

少光上下天者初禅三天在少光下天也大梵一全
一半梵辅一全梵臣一半若少光巳上诸天如前
巳列劫数等可见。

次更重明经论所出色界诸天多少不同及释诸天
之相依萨婆多宗列一十六天若经部宗色界有
十七天大梵与梵辅虽同居而其形量寿命不等
故别立也依上座部立十八天开四禅中别出无
想谓与广果因果别故若经部师宗以无想天与
广果天身寿一等所以无想接入广果故但十七
天处后五天名净居天唯圣人居无生异生杂故
名净居也。

疏云九道者九为所化境佛为能化主也。

疏云梵者者杂阿含说百亿梵王又云尸弃是初禅
梵王大论云梵王是千世界主十地经云八地菩
萨化千世界九地二千十地三千仁王经云七地
初禅王八地二禅九地三禅十地四禅华严云八
地菩萨毗昙云四禅无语法也。

疏云初禅梵众者大梵之众也梵辅者辅侍梵王大
梵者广善所生故名为梵此梵天即大故名大梵
得中间定最初而生最后而没威德等胜等胜故
名大梵少光者于二禅中光最少故无量光者光
明增故光音者亦云极光净光明胜前偏照自他
卷二 第 669c 页 X28-0669.png
也少净者意地受乐故名为净于三禅中净最少
故无量净者此净转胜遍净者净周普故第四禅
八天一无云地无密云二福生异生胜福方可往
生三广果色界异生中最胜故四无烦烦谓烦杂
于无杂中最初故五无热巳得杂修上中品善能
伏上中品障意乐调柔离诸热恼六善现巳得上
品杂修禅定果位易彰故名善现七善见巳得上
胜杂修静虑定障至微见理清彻故名善见八色
究竟于色天中无有处过于此者故。

疏云免二死之热沙者胜鬘经云何谓二死一分段
生死二不思议变易生死分段死者为众生变易
死者谓阿罗汉及辟支佛大力菩萨即通指方便
实报二土菩萨。

如舞戏者被动不安名为舞戏。

非本心者迦叶本在于小而不测本故。

十宝山者广如华严一雪山王二香山王三轲梨罗
山王四仙圣山王五由乾陀山王六马耳山王七
尼民山王八斫迦罗山王九宿慧山王十须弥山
(云云)

理应法身记者即授妙觉佛记也八相记在于初住
巳上由属于权故云在迹。

疏云采华者西国不用曲但用恒巳华为酵耳。

疏云质谅者道行般若经云此神谄曲为立此名令
其归信。
卷二 第 670a 页 X28-0670.png

疏云五处被缚者臭烂死狗穿腹破胸裹魔王头以
死狗头盖魔顶上狗口虫脓流出随魔额汗流下
入鼻口死狗前脚抱魔额死狗后脚抱魔颈臭蛇
绕颈编胸以为璎珞绕臂至手似如环钏死人绕
腰死猪系脚以喻被外道爱惑缚。

疏云五恶物者如上以喻为见惑缚破二缚死离二
惑也。

五性宗者一人天种性设勤行精进但以人天果报
而成熟之由无本无漏种子及烦恼所知二障俱
不可害二定性声闻三定性缘觉此二有生空慧
种子烦恼障可害四不定种性从渐至大五菩萨
种性烦恼所知二俱可害也。

五住为二死作因者出正法念。

或是非情者有情诧非情而入胎故。

疏云观天女天园林等者罗睺身丑常乐来著天女
及园林等人中有供养沙门及孝养父母有福资
于天是故天女等能上空而雨刀等。

兼胎藏者昔全湿生无有胎藏今湿气入身成胎故
云兼也。

疏云胜群辈者属藏教也次大身下通教也次大满
下别也次如意下圆教即当约教也睒(失冉反暂视也)
(之涉反伏亦服)

疏云不可动者有大力故不可动有大福故不可动。

疏云肉裂火起者嗔盛火起。
卷二 第 670b 页 X28-0670.png

疏云普超经云阿阇世从文殊忏悔者涅槃经云从
佛忏悔是则普超从伴涅槃从主也。

令住法界者分住空观耳故云闻巳得柔顺忍也。

家兄耆婆者是频婆娑罗王庶妻子耆域是无畏太
子即频婆娑罗王孙母名大示女。

引楞伽者楞伽第三云杀无明父害贪爱母断随眠
怨坏阴和合断七识身此逆即顺圆观心也。

疏云见佛有权实者藏权衍实又权实不同也。

疏云依涅槃一句者戒缓乘急一也。

疏云加修禅定者欲界四空天亦须著加修禅定之
言如粗细住等即其事也。

大小至渐顿者谓渐中密得顿益顿中密得渐益故。

值佛时处者部会之处也现在得道为促未来当得
为奢揣心者诫劝行人当自揣度揣量心行于三
品戒乘为与何品相应若上品相应只于序中巳
获證信之分若不尔者于经何益。

坏惭正宗者意云于序有分至正宗时于三品乘戒
为从何品开悟而获记莂此意专令戒乘俱急故
以人身见佛闻法而取开悟借使八部身闻终不
如人天之身受道。

(从此第三卷别序)释此别序应知无量义与法华前
经及以法华有同有异何者先经亦是从一出多
昔未显说至无量义佛自彰灼云从一出多故此
不同与法华异者无量但云从一出多未语收多
卷二 第 670c 页 X28-0670.png
归一此异复同何者即一家之无量无量家之一
法无别途故复一也。

初云望通得名者自望今经通序得别名也若前通
序即以教相对而辨通别故前文云通序通诸教
别序别一经。

又若从如来最后下述如来遗属意则令一切经初
皆安五义故云唯通。

别序唯别者经经皆尔各自表报事殊云唯别。

从若如来灭后下明结集之家顺于化仪先小后大
今昔相对以明二序故云来至今经也。

若直就下傍就昔经以论通别也。

通序文通等者此即文义俱通五时及以部内教多
少也。

亦有义通等者其义虽通意别在别别在弹斥淘汰
等故别序文别等准通可见。

亦有义别下其义虽别而意则通通诸部诸教何者
如方等中正明不思议解脱文中意在以大斥小
故以圆斥偏通说四教专明弹斥故馀味例然。

又亦可通序下约文通义别以释。

别序文别下约文别义通以释。

入定至合者无量为开义处者合也。

疑念乃双缘者过谓无量义经座席现即馀五瑞谓
缘过疑今而异于昔缘今疑昔而异于今又于昔
复曾都此瑞与今大异故。
卷二 第 671a 页 X28-0671.png

犹预于当者不知如来定起为作何事。

众初围绕者谓指围绕巳欲说无量义前名为尔时
斥其消文者斥其翻覆生起消文也。

表四一当同者序中表报如来定起四一四皆一故
故云同也。

理一是第一义者以利人闻名即得体故居第二钝
人至四方能见理故至第四良有以也。

答问不引三同者借使昔日是妙德答问亦无三同
可引。

由是闻法表一乘人者此指闻无量义经表成今经
一乘人也。

况复能知定理者时众虽见如来入定不测如来入
定缘义处之理言等者等取雨华等。

尚未名一者三即是一方名为一三外之一故未名
一。

预辨能开者开权之圆以为能为开非带偏之圆矣。

五味四味者第五为能开四味为所开又四名施权
第五名开权故云也。

以皆表一者谓空假中皆一故。

简馀三仪者此明住义又今意明围绕只是前后故
不须第二释。

天龙等四者更加人鬼为四也。

梵魔等四者加婆罗门沙门为四也梵即色众魔即
欲众也。
卷二 第 671b 页 X28-0671.png

不判凡圣者引入凡位名为凡入圣位名为圣即四
众义足也逆者严王调达等顺者即诸弟子等权
实者示同权同实亦四众义足故此十双一一皆
对昔教与今辨异以问古人昔教凡圣与今凡圣
何别说即发起嘿即影响又说即三周得记如身
子领解嘿即嘿念领解如楼那等。

今昔者今四众异昔四众。

微著者结缘为微当机得记为著又鹿苑为微法华
为著又法华中微谓弹指合掌等无非佛因尔前
未开故不同也。

共别者藏通大小共别圆独菩萨法为别又别唯在
法华前三教皆名共也。

兼独者独即三藏又独即法华独显一圆故此十双
九属迹后一属本也。

故外小等四 对内等四则外等四俱有其名而无
其义何者外人亦有常乐等名而无其义小即三
藏等亦有真如实相常住涅槃之名而无其体权
即三教虽当时被物而不至极故名为权也。

人王者即阇王众导机既发者当机众也。

影响扶疏者影响释迦扶疏当机。

应物施设者应更云施巳后开来至今经权巧方极。

可生等者巳生者令成成即入住未生者发起令生
也。

用以释名者击扬之言正是发起之体依体立名故。
卷二 第 671c 页 X28-0671.png

先四字正释者击扬发动四也。

次四字者成办利益四也。

又割之令开下四 又约四悉重释发起众也。

义兼能所者只发起二字兼于能所何者发起于他
俱属于能所发所起俱属于所故云割之等化功
归巳为进自行即自也令他至极即化他也。

发时众之一善者今时众当获一乘之妙善也。

动禀益者如身子三业领解即其相也。

至起应地者树不至地象子不饱机亦如之若非法
身大士扣如来法身之地从法起应焉能令机至
于极耶。

中机可发者中机二字释当可发二字释机俱属于
所则是契中机情故。

击动事遂者成于当机方名遂耳。

疏云隐其圆极者古佛隐极法身菩萨隐圆也。

显德者为显法王尊高令众钦渴故。

冥扶者虽无为作而亦以同体大悲冥助法王密通
化道故。

影响之仪者仪谓仪式未有影响之用故但云仪也。

俱有权实者权者引实也。

助理者一句圆常之法内薰三德之理也。

助当者助于当来修得三因开发之缘也。

通取六根五品者此即克体简于当机犹未具足真
位三德是故住前通名结缘耳又亦可五品为结
卷二 第 672a 页 X28-0672.png
缘六根为当机又随喜巳上为当机五千及一句
一偈为结缘故。

得度至通别者别则初住通则通于随喜巳上。

结缘位别者别在一句一偈及五千也。

若新入者者专取破一品无明人为当机若超断二
三品等则名影响也。

人以为揩者治其无揩之恶故云也。

增进至为动者前三教人须破权执方名为动。

但不别而别者圆理本融但随入者不等得四门名。

以观转至增者以初转故名增又始终渐进为增也。

寄观以论本迹者观色身迹也见法身本也。

疏云皆是供养者恐人但云一身业供养故云皆是。

疏云说七言偈者。

谓。

「 大哉大悟大圣主
 无垢无染无所著
 天人象马调御师
 道风得香薰一切」


等数纸偈。

科简诸位不同者初住巳上诸位供养不同。

言通事别者通于无量义别在今经故。

意具斯二者若以始终专注则意业未休若以意随
身口则无量中三业俱毕也。

疏云为诸菩萨说大乘经等者无量义经云大庄严
菩萨与八万菩萨同声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
欲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修何行何等
卷二 第 672b 页 X28-0672.png
法门佛告诸菩萨言善男子有一法门名无量义
能令菩萨疾得菩提从此为说无量义经(云云)

太浅者亦无表报故成浅也。

非唯睹光者六瑞皆令众喜岂独光耶。

一多相即者开权显实即多而一故又能即一而多
始终相即故。

共显一致者显于不二因果故云正在因果。

华表真因者约位位断惑边名为真因。

地兼分果者名唯在究竟初住分得故云兼也。

说且显露从多者专从无量义以为所表故云指一
说多为今经序若从密意与定不殊故。

疏云瑞只是相者既云瑞只是相亦应云今瑞如本
瑞今相如本相也。

定时乃密意从处者时机未堪秘而不说故云密也。

疏云密报为端者冥在佛坏以表于正故云密也。

义同幽者玄亦深远也亦妙也。

而抬掣者昔日偏小大机未发犹如沦堕故令以瑞
而抬掣之。

令钦渴等者四悉结成也。

广则无量者若论皆妙则一色一香无非是妙若心
若境无非经王故云也。

乃成处中者只是六瑞皆表妙表中矣。

入定表行者入定是行以依理故。

地动表神通妙者神通即果上胜用感应专约称机
卷二 第 672c 页 X28-0672.png
故有多分之别。

况香风至开合者合则在雨华瑞中。

多番释之者下偈中三行经对般若等五番解释也。

是则大事等者此下诸大但是通途结束出六瑞表
报奇特不须别去以配十妙。

经云说大乘经等者问此唱异名与下文殊引灯明
佛现相序亦云无量义有何别耶答彼显此密何
者今虽唱于异名即入此定时机未测故成密也
彼即彰灼引同释疑故不同也又大乘经者十二
门论以六义释大一出二乘之上故二诸佛最大
是乘能至故三诸佛大人之所乘故四能灭大苦
与大乐故五观音弥勒等之所乘故六能尽诸法
边底故。

三明菩萨所依者亦云三明因人所依四明果人所
护。

净严行者定慧庄严故云行也。

数有大小者但单三祇由约少数属于藏也大乘无
量阿僧祇为一阿僧祇等。

故须别释至序文者将于善戒经为开显释以为序
表也。

疏云指者不来秦地者嘉祥云今以五义證此无量
义经證是法华前无量义经说一处同王城鹫山
所说二众数同万二千声闻八万菩萨三时节同
二经皆云我成道来四十馀年说此法四义同虽
卷二 第 673a 页 X28-0673.png
未彰言明开三显一而指趣密开一乘五翻经人
中天竺沙门云是法华前说。

三者妄破古师者古人实无云大品是法华经序何
故防他伏难即引大品非法华序耶则成妄破也。

每临讲肆者名僧传云基公钦竺道生讲善于法华
虽有二判无以取决馀如记云注无量义巳上文
是武当山均州属南山道。

略从子者慧表是略从子也国破之日为晋军河澹
之所得数岁聪点澹之字曰螟蛉养为假子俄放
出家后勤苦求道南北游寻以齐建元三年放寄
薮远去岭南于广州如记表乃致请淹经一句仅
句一经仅得一本仍还均北齐入武当以永明三
年顶戴出山见投弘通奉觌真文忻敬兼诚咏歌
不足遂后注解正以空为无量义基览经便谓解
与经校合矣。

疏宋者家总六十年宋者惠表至齐年可七十巳下
耳。

疏云破三与一者破三车与一大车也。

可成此二者法华无二无三及破三与一序耳。

为无二三等序者等取破三与一也。

先破初句者无二无三句。

破其次句者破三与一为异句也。

前破语存略者前立中但云破三与一即其文也。

双牒两难者疏云破二破三即第二难无二无三即
卷二 第 673b 页 X28-0673.png
初难既其破二破三则无二无三但成于正而无
其序失又前从若言万善下难云序正不异则成
但有于序而无其正次从若言破二下但有于正
而无于序。

若以低头举手者此防光宅伏难云我今万善者但
是低头举手等善名为万善非二三等善耶故今
难云二三胜善尚无况低头等劣善而不破矣。

殊又表同者无量是即一实家之无量方得为序一
即无量家之一作序故云也。

此二既然者此二之外更有解者亦不出此。

疏云法华论列十七等者论消经中说大乘经名无
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之如来欲说法时至成
就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乃至法门等此
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显示甚深功德一名无
量义二名最胜三名方广四名教菩萨法五名佛
所护念乃至十六名妙法莲华十七名法门如玄
文第七广释十七名。

重牒其名者只是异名由序中唱故得序名此之异
名当体属正故云义兼于正也。

两兼者亦此异名无量具两兼义在序中唱则得序
名只此异名全属于正故云双得。

无量至意耳者但是重叙出无量意耳。

疏云三道即三乘者若准玄文所释三乘唯在因位
故与四果义别(云云)
卷二 第 673c 页 X28-0673.png

菩萨名通者通四教菩萨也。

生于兼一者生于华严兼带之圆也。

虽举能生者即能生为所生专从所生为序即所生
为能生专指能生为正故故云也。

何殊生等者等取观师。

及昔一圆者方等般若中圆也。

还成双失者单存所生与昔三教不别单存能生与
昔一圆不别若为今序正必须能所相即是故各
存序正不显故成双失。

今家能所相从者明今家能生从所生则指所生为
序若所生从于能生则取能生为正是故相即二
义俱成矣。

因无量义序异者正为明于无量义为法华作序须
异诸经故也。

绝四至深浅者通于四教若望圆极前三展转以后
破前故云比之是则前未离非故云深浅也。

所接成处者一一身皆具四土四德能照之智属报
所照之境属法身为能依常寂为所以德成故其
土必成故云所接成也。

所安立者所依极故名为安立。

尔前理合身常等者将普贤观望法华无量义俱名
尔前也。

悉皆有结者菩萨戒结华严仁王结般若像法决疑
结方等遗教结涅槃故云如玄文也。
卷二 第 674a 页 X28-0674.png

序中能生巳明常者他难意者所生容有当与无常
能生一向是常与正何别是故专以能生为难。

净名宗体者不思议佛国因果为宗真性解脱为体
也。

以空假显中者谓观众生品明一空一切空空即中
也佛道品明一假一切假假即中也。

复宗明常者如常擎大众还诣华罗园至如来所印
定成经等。

从极理说者部中圆极无非是常部中兼带有常无
常故玄文云华严兼等今经则以圆常极理名常
故云五时自分也。

常外无馀者序中未会则成能外有法正中会所归
能故知能外无法故也。

俱序并正者明说定二文俱加义处处即属正无量
属序二文咸尔故云并也。

今从经所表边者今从以序表正而说故云今从经
所表边。

复以义处叹之者兼于异名也。

约法者约能生法也。

一护念言者若护念无量义则成于序若护念义处
则成正故云也。

以未说故护者犹机未堪故且护也。

未畅故念者出世本意唯说一乘则畅佛怀时机未
堪但念欲说故云未畅也。
卷二 第 674b 页 X28-0674.png

彼如出水者无量义也此即法华也。

理则可见者只是说无量义经巳入无量义定为今
经序其理可见耳。

各有力用者说时有定用定时有智用故云也。

且覆别从通者别则法华三昧通谓无量义处虽云
义处亦不明故云也。

问今佛何不准大通者问意者彼亦说法华此亦说
法华彼有王子此佛亦尔二处说法有子既齐此
佛何不说后入定与罗云结缘耶答意者结缘与
通化仪同但佛在世与灭后虽殊而云通化理亦
无妨亦为结缘通化时异故此说后而不入定矣。

二定并得为序者入无量义定为义处定作序入义
处定为说法华作序又入无量义定巳说无量义
经入义处定巳即说法华经所以二定俱得为序。

先以色心至表之者此即义处色心不动为说法作
序。

相同时异者今经入定与大通入定其相不殊此在
说前彼在说后故云时异也。

如云母者出高僧传。

而无理显之者只但云比丘等四有何道理能显得
发起等名体相别耶。

四果不实者须陀洹等四也。

具引璎珞者彼经六轮譬别教六位初之四轮与今
文同五以摩尼轮譬等觉六以水精轮譬妙觉今
卷二 第 674c 页 X28-0674.png
用彼譬譬固位也今明因位不论等妙。

三十三天者开十住十行十向为三十十地合为一
等觉为一此三十二以譬臣妙觉譬君若臣若君
同服第一义天无生甘露故云三十三天也。

如十四般若者亦云十四忍忍因智果若从果立名
应没等觉存于妙觉居极果故。

但高下不同者别圣位在初地为高圆在初住为下
贤亦准此。

住是贤位者别十住是贤于圆为圣称故名贤圣句
圆行向是圣于别是贤故云圣贤句别十地是圣
于圆又圣故云圣圣句又别十信是贤圆信又贤
故云贤贤句又若不相望立句者圆十信为贤五
品为贤贤四十一位为圣妙觉为圣圣别教三十
心为贤十地为圣妙觉为圣圣十信为贤贤若作
两句圆教住前为贤登住巳上为圣别教地前为
贤登地巳上为圣故云当教名定。

疏云破三藏三乘者破藏成通故今非之悉不当也。

疏云通教约法三人因果同者初观般若后證般若
也。

疏云别教至因时等者别教初心即知一切众生悉
本有法身后有般若解脱之性在法身上而不相
融故名为横先修空次修假向后方中故名纵也。

疏果时者至初地时三德分證得不相冥故成横矣
先得法身次得般若后證解脱是名纵又自行竖
卷二 第 675a 页 X28-0675.png
化他横以顺物机随宜而说耳。

初文似约教等者一者文不次第二者约教因缘文
不彰显故云皆似也菩萨生时上天下人所见异
名世界馀三可知。

未破大无明者对小明大且以破见思为小无明也。

又无明盘礡者一以三惑俱破为盘礡二以无明微
细为盘礡。

后六者欠上生都率及下阎浮提。

成道转法轮者今文是转法华轮也。

位之功用者由入地住方能八相故知八相是此位
之功用。

劝行释中初句者文云观行动者动六根是也。

次约六根为表者从东涌下也。

疏云馀方涌没者南涌北没南方赤主心心主舌北
方黑主肾肾主耳表舌根功德生而耳烦恼互灭
翻对可知中央涌四边没中黄主脾脾主身四边
主识识遍诸根表身根功德生意根烦恼互灭翻
对可知。

六根亦似三形者鼻舌身三实三声者眼耳意虚也
故俱舍云三根离中品知谓眼耳意根境不至三
相违知鼻舌身三与眼等相违至境方知故。

一根各有根识境三者以一根各具等遍等三动但
不得离于三动以对根识境三品只是通表净十
八界耳。
卷二 第 675b 页 X28-0675.png

并阙心境等者只是阙于思议及不思议境及十乘
观法耳具如止观不思议十乘观法观阴界入文
也。

只一地而巳者一无明地也。

疏云感于胜应者中道妙应名为胜应何者以法妙
应妙亦由机妙故感妙不同通教胜应及以舍那
此之感应显露彰灼由在正宗今仍属密也。

经云优婆塞此翻近事男优婆夷此翻近事女夜叉
此翻捷疾鬼亦云勇健摩睺罗伽此云腹行神。

何疑不释者如来定起机感始成大疑方释也。

疏豪中表俱空者其豪内空毫表清净不受尘垢为
外空耳。

四皆此经者通序文通诸教是故四悉多分三悉属
昔今别序不通于昔是故四悉唯在今经。

表意者望于涅槃犹属现在等。

准诸文说者以放光不同诸部文说也。

一者不制者他云佛常光但能照大千若作意制则
得过此也。

别在初住者通具六即别在分真也。

故其文势亦含长短者若就此土应作三节明其长
短一极短从尔时佛放眉间白豪相光次长从照
东方万八千土靡不周遍次更长从下至阿鼻地
狱上至阿迦尼吒天。

记中云终至周偏者从更长说也。
卷二 第 675c 页 X28-0675.png

疏中从照东方下属他土文他土准此又他土若进
此土须退也。

被物未显者来至法华方名显耳。

始末由之者明六道蒙光之时虽未得其显益还由
诸佛之始得至于终而获开悟故得与圣同对又
应知他土六瑞人之与法俱通始自华严终至般
若须兼无量义以无量义是六瑞之始六瑞即是
今同也当同之义起塔表涅槃之终经文自显所
以说法一瑞须通至巳今二同故也。

七识住者一身异想异四州六欲天是二身异想一
初禅梵王住六十劫王身长天子一倍想一者梵
王先作念思惟言何处有情众生来生我此同分
中即自念言二禅诸天应生此中彼天亦念我应
生初禅梵王云由我念故天子生我同分天子亦
念云由梵王念我生彼同分三身一想异者二禅
身量等想异者新生天子始从初禅来而作生此
见火烧初禅怖念云火来火来旧住天子云火仙
火仙勿苦恼但至梵天尽其火即灭四身想俱一
三禅同一乐故无色下三皆依空识无所有处等
住虽无粗色以定果为色也不取非想者以识昧
劣故不取四禅者以凡圣共居故不取无想者纯
外道居故。

疏云若此土六瑞至自觉等者表睹瑞之后方闻正
说巳自破惑名为自觉觉他者表诸菩萨闻法华
卷二 第 676a 页 X28-0676.png
巳能于他土流通益物是故光照他土而预表之。

当同仍隐者前四味为巳无量义为今法华涅槃俱
为当以法华相未彰故云隐也。

都无所作者非谓全不成于化仪但以化仪理合先
密后显若光中巳见则众疑不生疑念不生如来
定起亦无所说被物须教若无教者化仪不成故
云也。

其寿若何者意云若于光中亦见他土地涌菩萨之
悉释迦所化此土时众亦疑不知释迦寿命几何
故云也。

略知定后之相者虽知说法华未知记小故云略也。

而释契别理者只是契中道理耳。

疏云非顿而顿者实相之理不当顿渐顿渐约化仪
也。

疏云五百比丘各说身因者大经云五百比丘问舍
利弗大德佛说身因何者是耶舍利弗言汝等亦
名得正解脱自应知之何缘方乃作如是问有比
丘言大德我未获得正解脱时谓无明即是身因
作是观时得阿罗汉复有说言我未获得正解脱
时谓行或云识或云名色或云六入触受爱取有
饮食五欲即是身因作是观时得阿罗汉尔时五
百比丘各各自说巳所解巳共往佛所各以所解
向佛说之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是诸人谁是正
说谁不正说佛言一一比丘无且非正说然其自
卷二 第 676b 页 X28-0676.png
是藏教有门之人。

今且从显者从鹿苑显露未转边耳。

仍旧乃成种种者仍初三藏有门故得种种之名通
中幻化是一更无种种之别。

问行一者此问意者经文但云种种想貌行菩萨道
即行一与经种种信解复何别耶答如记睹外识
内故。

名不同者谓三教弘愿不同也。

大术在于世尊者以神力故令于大众一时于横见
竖。

事殊理绝者者纯说小者名为事殊纯说大者为理
绝既大小不同则非光照之限今光照皆为表同
施化不同是故不照也。

远近者见万八千为远此土为近也。

过未亦何隔者远近俱见则知一土之中皆见三世
则法华前为过法华为现涅槃为末始则华严末
则涅槃也。

加今见者有由佛加也。

凡圣一等者谓凡圣所见无二耳。
法华天台文句辅正记卷第二
卷二 第 676c 页 X28-067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