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妙玄节要标条¶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08a 页


* 妙玄节要标条

释名体宗用教五章


* 初通释(七)

* 一标章
* 二引證
* 三生记
* 四开合
* 五料简
* 六观心
* 七会异
* 二别释

* 第一释名(三)

* 一判通别
* 二定前后
* 三正解(二)

* 初略示
* 次广说(二)

* 初法(三)

* 一众生
* 二佛
* 三心
* 次妙(二)

* 一通释
* 别释(二)

* 一迹十妙(境 智 行 位 三法 感应 神通 说法 眷属 功德利益)
* 二本十妙(因 果 国土 感应 神通 说法 眷属 涅槃 寿命 利益)
* 释莲华
* 释经字
* 第二辨体
* 第三明宗
* 第四论用
* 第五判教

妙玄节要标条(终)No. 589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08b 页 X28-0508.png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卷上
天台 智者大师 说
章安尊者 灌顶 记
藕益比丘 智旭 节

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所言法者十界十如权
实之法也莲华者譬权实法也良以妙法难解假喻
易彰况意乃多略拟前后合成六也一为莲故华譬
为实施权文云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
道其实为佛乘二华敷譬开权莲现譬显实文云开
方便门示真实相二华落譬废权莲成譬立实文云
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又莲譬于本华譬于迹从
本垂迹迹依于本文云我实成佛来久远若斯但教
化众生作如是说我少出家得三菩提二华敷譬开
迹莲现譬显本文云一切世间皆谓今始得道我成
佛来无量无边那由他劫三华落譬废迹莲成譬立
本文云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是
以先标妙法次喻莲华荡化城之执教废草庵之滞
情开方便之权门示真实之妙理会众善之小行归
广大之一乘上中下根皆与记莂又发众圣之权巧
显本地之幽微故增道损生位邻大觉一期化导事
理俱圆莲华之譬意在斯矣经者外国称修多罗圣
教之都名有翻无翻事如后释记者释曰此叙经玄
意玄意述于文心文心莫过本迹仰观斯旨众义冷
然妙法莲华即叙名也示真实之妙理叙体也归广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08c 页 X28-0508.png
大之一乘叙宗也荡化城之执教叙用也一期化圆
叙教也六譬叙本迹也文略义周矣。

释名第一辨体第二明宗第三论用第四判教第五
释此五章有通有别通则七番共解别则五重各说
就通则七番共解一标章二引證三生起四开合五
料简六观心七会异标章令易忆持起念心故引證
据佛语起信心故生起使不杂乱起定心故开合料
简会异等起慧心故观心即闻即行起精进心故五
心立成五根排五障成五力乃至入三脱门略说七
重共意如此广解五章者一一广起五心五根令开
示悟入佛之知见耳。

初标五章标名者原圣建名盖为开深以进始咸令
视听俱得见闻寻途趣远而至于极故以名名法施
设众生但法有粗妙若隔历三谛粗法也圆融三谛
妙法也此妙谛本有文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尚非不退菩萨入證二乘
所知况复人天群萌之类佛虽知是不务速说文云
我若赞佛乘众生没在苦谤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
所以初教建立融不融小根并不闻次教建立不融
大根都不用次教俱建立以融斥不融令小根耻不
融慕于融次教俱建立令小根寄融向不融令大根
从不融向于融虽种种建立施设众生但随他意语
非佛本怀故言不务速说也今经正直舍不融但说
于融令一座席同一道味乃畅如来出世本怀故建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09a 页 X28-0509.png
立此经名之为妙当知华严兼三藏但方等对般若
带此经无复兼但对带专是正直无上之道故称为
妙法也莲华例有粗妙云何粗狂华无果或一华多
果或多华一果或一华一果或前果后华或前华后
果初喻外道空修梵行无所尅获次喻凡夫供养父
母报在梵天次喻声闻种种苦行止得涅槃次喻缘
觉一远离行亦得涅槃次喻须陀洹却后修道次喻
菩萨先藉缘修生后真修皆是粗华不以为喻莲华
多奇为莲故华华实具足可喻即实而权又华开莲
现可喻即权而实又华落莲成莲成亦落可喻非权
非实如是等种种义便故以莲华喻于妙法也体者
训礼礼法也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君臣撙节若无礼
者则非法也出世法体亦复如是善恶凡圣佛菩萨
一切不出法性正指实相以为正体也故寿量云不
如三界见于三界非如非异若三界人见三界为异
二乘人见三界为如菩萨人见三界亦如亦异佛见
三界非如非异双照如异今取佛所知见为实相正
体也宗者要也所谓佛自行因果以为宗也云何为
要无量众善言因则摄无量證得言果则摄如提纲
维无目而不动牵衣一角无缕而不来故言宗要然
诸因果善须明识尚不取别教因果况馀因果馀因
果者昔三因大异而三果小同又三因大同而三果
小异又一因迥出一果不融因不摄善果不收德则
非佛自行之因非佛道场證得之果又诸经明佛往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09b 页 X28-0509.png
昔所行因果悉皆被拂咸是方便非今经之宗要取
意为言因穷久远之实修果穷久远之实證如此之
因竖高七种方便横包十法界法初修此实相之行
名为佛因道场所得名为佛果但可以智知不可以
言具略举如此因果以为宗要耳用者力用也三种
权实二智皆是力用于力用中更分别自行二智照
理理周名为力二种化他二智鉴机机遍名为用秪
自行二智即是化他二智化他二智即是自行二智
照理即鉴机鉴机即照理如萨婆悉达弯祖王弓满
名为力中七铁鼓贯一铁围山洞地彻水轮名为用
诸方便教力用微弱如凡人弓箭何者昔缘禀化他
二智照理不遍生信不深除疑不尽今缘禀自行二
智极佛境界起法界信增圆妙道断根本惑损变易
生非但生身及生身得忍两种菩萨俱益法身法身
后心两种菩萨亦俱益化功广大利润弘深盖兹经
之力用也教相为三一根性融不融相二化道始终
不始终相三师弟远近不远近相教者圣人被下之
言也相者分别同异也云何分别如日初出前照高
山厚植善根感斯顿说顿说本不为小小虽在座如
聋如哑良由小不堪大亦是大隔于小此如华严约
法被缘缘得大益名顿教相约说次第名从牛出乳
味相次照幽谷浅行偏明当分渐解此如三藏三藏
本不为大大虽在座多跢婆和小所不识此乃小隔
于大大隐于小约法被缘名渐教相约说次第名酪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09c 页 X28-0509.png
味相次照平地影临万水逐器方圆随波动静示一
佛土令净秽不同示现一身巨细各异一音说法随
类各解恐畏欢喜厌离断疑神力不共故见有净秽
闻有褒贬嗅有薝卜不薝卜华有著身不著身慧有
若干不若干此如净名方等约法被缘犹是渐教约
说次第生酥味相复有义大人蒙其光用婴儿丧其
睛明夜游者伏匿作务者兴成故文云但为菩萨说
其实事而不为我说斯真要虽三人俱学二乘取證
具如大品若约法被缘犹是渐教约说次第名熟酥
味相复有义日光普照高下悉均平土圭测影不缩
不盈若低头若小音若散乱若微善皆成佛道不令
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具如今经
若约法被缘名渐圆教若说次第醍醐味相。

问既以五味分别那同称渐答约渐得明五味耳又
若小不闻大大一向是顿若大不用小小一向是渐
若以大破小是渐顿并陈若带小明大是顿渐相资
若会小归大是顿渐泯合此但约显露明渐顿五味
之相若论不定义则不然虽高山顿说不动寂场而
游鹿苑虽说四谛生灭而不妨不生不灭虽为菩萨
说佛境界而有二乘智断虽五人證果不妨八万诸
天获无生忍当知即顿而渐即渐而顿一时一说一
念之中备有不定不同旧义专判一部味味中悉如
此此乃显露不定秘密不定其义不然如来于法得
最自在若智若机若时若处三密四门无妨无碍此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0a 页 X28-0510.png
座说顿十方说渐说不定顿座不闻十方十方不闻
顿座或十方说顿说不定此座说渐各各不相知闻
于此是显于彼是密或为一人说顿为多人说渐说
不定或为一人说渐为多人说顿各各不相知互为
显密或一座默十方说十方默一座说或俱默俱说
各各不相知互为显密虽复如此未尽如来于法自
在之力但可智知不可言辩虽复甚多亦不出顿渐
不定秘密今法华是显露非秘密是渐顿非渐渐是
合非不合是醍醐非四味是定非不定如此分别此
经与众经相异也又异者馀教当机益物不说如来
施化之意此经明佛设化元始巧为众生作顿渐不
定显密种子中间以顿渐五味调伏长养而成熟之
又以顿渐五味而度脱之并脱并熟并种番番不息
大势威猛三世益物具如信解品中说与馀经异也
又众经咸云道树师实智始满起道树始施权智今
经明师之权实在道树前久久巳满诸经明二乘弟
子不得入实智亦不能施权智今经明弟子入实甚
久亦先解行权又众经尚不论道树之前师之与弟
近近权实况复远远今经明道树之前权实长远补
处数世界不知况其尘数经云昔所未曾说今皆当
得闻殷勤称叹良有以也当知此经异诸教也。

二引證者如文殊答问偈云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
此以是知今佛欲说法华经何但二万亿大通智胜
及五佛章中三世佛说皆名法华也文云今佛放光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0b 页 X28-0510.png
明助发实相义又云诸法实相义巳为汝等说又云
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此亦今古同以实相为体
也文云佛当雨法雨充足求道者即是会三归一之
法雨令求佛道因者充足乃至一切皆会令充足若
开近显远之法雨令求佛道果者充足文云诸求三
乘人若有疑悔者佛当为除断令尽无有馀又云诸
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即是断三乘五乘七方便九
法界等疑皆令生信此證经用也又如来神力品云
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
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
宣示显说一切法者权实一切法皆摄也此證经名
一切自在神力者内用名自在外用名神力即證用
也一切秘要之藏者非器莫授为秘正体为要多所
含容而无积聚名藏此證体也一切甚深之事实相
名甚深为实相修因名深因究竟实相名深果此證
宗也又为大事因缘故證名佛之知见證体开示悟
入證宗为令众生證用此异馀经證教也。

三生起者能生为生所生为起前后有次第粗细不
相违肇公云名无召物之功物无应名之实无名无
物名物安在盖第一义中无相意耳世谛为言无名
无以显法故初释名名名于法法即是体寻名识体
体非宗不会会体自行巳圆从体起用导利含识利
益既多须分别教相也。

四开合者五章释一经种种分别令易解故凡三种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0c 页 X28-0510.png
开合谓五种十种譬喻五种者释名通论事理显体
专论理宗用但论事教相分别事理释名通说教行
显体非教非行宗用但行教相但教释名通说因果
显体非因非果宗自因果用教他因果教相分别上
法耳释名通论自行化他体非自非他宗是自行用
是化他教相分别自他释名通论说默体非说非默
宗默用说教相分别十种者释名总论三轨体宗用
开对三轨教相分别三轨释名总论三道体宗用开
对三道教相分别三道乃至第十释名总论三德体
宗用开对三德教相分别三德譬喻者譬如总名人
身开身则有识命暖分别诸身贵贱贤愚种种差降
人身譬名识以譬体命以譬宗暖以譬用分别譬教
相。

五料简者若为莲故华华果必俱将不堕因中有果
耶答因中有果旧医邪法巳为初教所破尚非粗权
实义况是妙因妙果新医真乳法耶问华以喻权权
是小乘之法则不应破于草庵草庵既破何得以华
喻权答小乘是化他之权是故须破今明自行之权
故以华喻耳问文内从火宅至医子凡七譬悉不明
莲华何以取此为题答七譬是别莲华是总举总摄
别故冠篇首也问一切法皆佛法何意简权取实为
体答若开权显实诸法皆体若废权显实如前所用
问何故双用因果为宗答由因致果果为因所办若
从能办以因为宗若从所办以果为宗二义本是相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1a 页 X28-0511.png
成不得单取又迹本二文俱说因果故(后文云般若因正果傍无
量义用因为宗净名用佛国因果华严因果合为宗诸经对缘不同故明宗五异耳)问论宗简
化他因果明用俱取自他权实答宗论自行故须简
他用是益他是故双取又问用是益他亦不须自行
权实答欲以自利利他故并宗亦应然欲自行化他
因果是故应取他也答化他因果不能致佛菩提是
故不取并用他权实亦不能令他至极亦不应取答
他宜须此利是故取也问宗用俱明智断云何分别
答自行以智德为宗断德为用若化他自行智断俱
为宗化他智断俱为用问何故五章不四不六答设
作四六亦复生疑堕无穷问非也问经经各有异意
那得五义共释众经答若经经别释但得别不得同
今共论五意得同不失别。

六明观心者从标章至料简悉明观心心如幻𦦨但
有名字名之为心适言其有不见色质适言其无复
起虑想不可以有无思度故名心为妙妙心可轨称
之为法心法非因非果能如理观即办因果是名莲
华由一心成观亦转教馀心名之为经释名竟心本
无名亦无无名心名不生亦复不灭心即实相初观
为因观成为果以观心故恶觉不起心数尘劳若同
若异皆被化而转是为观心标五章竟观心引證者
释论云一阴名色四阴名名心但是名也大经云能
观心性名为上定上定者第一义定證心是体大经
云夫有心者皆当得三菩提心是宗也遗教云制心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1b 页 X28-0511.png
一处无事不办心是用也释论云三界无别法惟是
一心作心能地狱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贤圣觉
观心是语本以心分别于心證心是教相也观心生
起者以心观心由能观心有所观境以观契境故从
心得解脱故若一心得解脱能令一切数皆得解脱
故分别心王心数同起偏起等即是教相故观心开
合者心是诸法之本心即总也别说有三种心烦恼
心是三支苦果心是七支业心是二支苦心即法身
是心体烦恼心即般若是心宗业心即解脱是心用
即开心为三也分别十二因缘心生即有六道差降
分别心灭即有四圣高下是为教相兼于开合也观
心料简者问事解巳足何烦观心答大论云佛为信
行人以树为喻为法行人以身为喻今亦如是为文
字人约事解释为坐禅人作观心解又论作四句评
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譬如大闇中有目无所见
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实相譬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照
多闻利智慧是所说应受无闻无智慧是名人身牛
今使闻慧兼修义观双举华严云譬如贫穷人日夜
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偏闻之失也下文云未得谓得
未證谓證偏观之失也何者视听驰散如风中灯照
物不了但贵耳入口出都不治心自是陵人增见增
非把刃自伤解牵恶道由其不习观也若观心人谓
即心而是巳则均佛都不寻经论堕增上慢此则抱
炬自烧行牵恶道由不习闻也若欲免贫穷当勤三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1c 页 X28-0511.png
观欲免上慢当闻六即世间相常理即也于诸过去
佛若有闻一句名字即也深信随喜观行即也六根
清净相似即也安住实智中分證即也唯佛与佛究
尽实相究竟即也修心内观则有法财正信外闻无
复上慢眼慧明闻具足利益何得不观解耶。

七会异者佛有所说依四悉檀世界悉檀对释名名
该一部世界亦冠于三第一义对体最分明为人对
宗宗论因果为人生善义同对治对用用破疑滞与
治病事齐分别悉檀对教相教相如后说问何不次
第答悉檀是佛智慧对利钝缘则成四种利人闻世
界解第一义此对释名辨体即足若钝人未悟更须
为人生善对治破恶乃入第一义则具用四也五重
玄义意兼利钝四悉檀法专为钝者对义是同次第
则异。

第二别释五章。

初释名为三一判通别二定前后三
正解妙法莲华名异众典别也俱称为经通也立此
二名凡约三意谓教行理从缘故教别从说故教通
从能契故行别从所契故行通理从名故别名从理
故通夫教本应机机宜不同故部部别异金口梵声
通是佛说故通别二名也约行者泥洹真法宝众生
以种种门入如五百比丘各说身因佛言无非正说
三十二菩萨各入不二法门文殊称善大论明阿那
波那皆是摩诃衍以不可得故当知从行则别所契
则同约理者理则不二名字非一智度云般若是一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2a 页 X28-0512.png
法佛说种种名大经云解脱亦尔多诸名字如天帝
释有千种名名异故别理一故通今称妙法之经即
是教之通别各赐诸子等一大车乘是宝乘直至道
场即行之通别或言实相或言佛知见大乘家业一
地实事宝所系珠平等大慧等即是理之通别约此
三义故立两名也。

二定妙法前后者若从义便应先明法却论其妙下
文云我法妙难思若从名便应先妙次法如欲美彼
称为好人笃论无人何所称好必应先人后好今题
从名便故先妙后法解释义便故先法后妙虽复前
后亦不相乖。

三正解为二先略示次广说(应补科云先释别名次释通名释别名二先妙
法次莲华乃用此科接之)略示因具三义者一法界具九法界名
体广九法界即佛法界名位高十法界即空即假即
中名用长即一而论三即三而论一非各异亦非横
亦非一故称妙也果体具三义者体遍一切处名体
广久巳成佛久远久远名位高从本垂迹过现未来
三世益物名用长是为因果六义异于馀经是故称
妙又乳经一种因果广高长一种因果狭下短则一
粗一妙酪经惟一种因果狭下短但粗无妙生酥经
三种因果狭下短一种因果广高长则三粗一妙熟
酥经二种因果狭下短一种因果广高长则二粗一
妙醍醐经一种因果广高长但妙无粗又醍醐经妙
因妙果与诸经妙因妙果不异故称妙也复次观心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2b 页 X28-0512.png
释若观巳心不具众生心佛心者是体狭具者是体
广若巳心不等佛心是位下若等佛心是位高若巳
心众生心佛心不即空即假即中者是用短即空即
假即中者是用长复次于一法界通达十法界六即
位者亦是体广亦是位高亦是用长初约十法界是
显理一次约五味是约教一次约观心是约行一次
约六即是约人一略示妙义竟。

广说者先法次妙法者三种谓众生法佛法心法如
经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若众生无佛知见
何所论开当知佛之知见蕴在众生也又经但以父
母所生眼即肉眼彻见内外弥楼山即天眼洞见诸
色而无染著即慧眼见色无错谬即法眼虽未得无
漏而其眼根清净若此一眼具诸眼用即佛眼此是
今经明众生法妙之文也大经云学大乘者虽有肉
眼名为佛眼耳鼻五根例亦如是央掘云所谓彼眼
根于诸如来常具足无减修了了分明见乃至意根
亦如是大品云六自在王性清净故又云一切法趣
眼是趣不过眼尚不可得何况有趣有非趣乃至一
切法趣意亦如是此即诸经明众生法妙也佛法妙
者如经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佛法不出权实是
法甚深妙难见难可了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即
实智妙也及佛诸馀法亦无能测者即佛权智妙也
如是二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是名佛法
妙心法妙者如安乐中修摄其心观一切法不动不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2c 页 X28-0512.png
退又一念随喜等普贤观云我心自空罪福无主观
心无心法不住法又心纯是法净名云观身实相观
佛亦然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华严云心佛
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破心微尘出大千经卷是名心
法妙也今依三法更广分别若广众生一往通论诸
因果及一切法若广佛法此则据果若广心法此则
据因。

众生法为二先列法数次解法相数者经论或明一
法摄一切法谓心是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或明
二法摄一切法所谓名色一切世间中但有名与色
或明三法摄一切法谓命识暖如是等增数乃至百
千今经用十法摄一切法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
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
报如是本末究竟等南岳师读此文皆云如故呼为
十如也天台师云依义读文凡有三转一云是相如
是性如乃至是报如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
报三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若皆称如者如
名不异即空义也若作如是相如是性者点空相性
名字施设逦迤不同即假义也若作相如是者如于
中道实相之是即中义也分别令易解故明空假中
得意为言空即假中约如明空一空一切空点如明
相一假一切假就是论中一中一切中非一二三而
一二三不纵不横名为实相唯佛与佛究竟此法是
十法摄一切法若依义便作三意分别若依读便当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3a 页 X28-0513.png
依偈文云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云云)

权实者以十如是约十法界谓六道四圣也皆称法
界者其意有三一者十数皆依法界法界外更无复
法能所合称故言十法界也二者此十种法分齐不
同因果隔别凡圣有异故加之以界也三者此十皆
是法界摄一切法一切法趣地狱是趣不过当体即
理更无所依故名法界乃至佛法界亦如是若十数
依法界者能依从所依即入空界也十界界隔者即
假界也十数皆法界者即中界也欲令易解如此分
别得意为言空即假中无一二三如前(云云)此一法
界具十如是十法界具百如是又一法界具九法界
则有百法界千如是束为五差一恶二善三二乘四
菩萨五佛判为二法前四是权法后一是实法细论
各具权实且依两义然此权实不可思议乃是三世
诸佛二智之境以此为境何法不收此境发智何智
不发故文云诸法诸法者是所照境广也唯佛与佛
乃能究尽者明能照智深穷尽边底也其智慧门难
解难入者叹境妙也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者叹
智与境相称也方便品长行略说此法后开示悟入
广说此法火宅譬喻此法信解领解此法长者付子
此法药草述成此法化城引入此法如是等种种秪
名十如权实法耳如来洞达究十法底尽十法边明
识众生种非种芽未芽熟不熟可度脱不可度脱如
实知之无有错谬央掘魔罗虽是恶人善性相熟即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3b 页 X28-0513.png
时得度四禅比丘虽是善人恶性相熟即不堪度当
知众生之法不可思议虽实而权虽权而实权实相
即不相妨碍不可以牛羊眼观视众生不可以凡夫
心评量众生智如如来乃能评量何以故众生法妙
故。

次解十如是法初通解后别解通解者相以据外览
而可别名为相性以据内自分不改名为性主质名
为体功能为力构造为作习因为因助因为缘习果
为果报果为报初相为本后报为末所归趣处为究
竟等若作如义初后皆空为等若作性相义初后相
在为等若作中义初后皆实相为等今不依此等三
法具足为究竟等夫究竟者中乃究竟即是实相为
等也。

次别解者取气类相似合为四番初四趣次人天次
二乘次菩萨佛也初明四趣十法如是相者即是恶
相表堕不如意处譬人未祸否色巳彰相师览别能
记凶衰恶相初起远表泥犁凡夫不知二乘髣髴知
菩萨知不深佛知尽边如善相师洞见始终故言如
是相也如是性者纯习黑恶难可改变如木有火遇
缘即发大经云有漏之法以有生性故生能生之此
恶有四趣生性故缘能发之若泥木像虽有外相内
无生性生不能生恶性不尔故言如是性如是体者
揽彼摧折粗恶色心以为体质也复次此世先巳摧
心来世摧色又此世华报亦摧色心来世果报亦摧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3c 页 X28-0513.png
色心故以被摧色心为体也如是力者恶功用也譬
如片物虽未被用指拟所任言其有用大经云作舍
取木不取缕线作布取缕不取泥木地狱有登刀上
剑之用饿鬼有吞铜啖铁之用畜生强者伏弱鱼鳞
相咀牵车挽重皆是恶力用也如是作者构造经营
运动三业建创诸恶名之为作大经云譬如世间为
恶行者名为半人既行恶行名为地狱作也如是因
者恶习因也自种相生习续不断以习发故为恶易
成故名如是因如是缘者助缘也所谓诸恶我我所
所有具度皆能助成习业如水能润种故用报因为
缘也如是果者习果也如多欲人受地狱身见苦具
谓为欲境便起染爱谓此为习果也如是报者报果
也如多欲人在地狱中趣欲境时即受铜柱铁床之
苦故名如是报也本末究竟等者即有三义本空末
亦空故言等又恶果报在本相性中此末与本等本
相性在恶果报中此本与末等若先无后事相师不
应预记若后无先事相师不应追记当知初后相在
此假事论等中实理心与佛果不异一色一香无非
中道此约理论等以是义故故言本末究竟等三义
具足故言等也。

次辨人天界十法者但就善乐为语异于四趣相表
清升性是白法体是安乐色心力是堪任善器作是
造止行二善因是白业缘是善我我所所有具度果
是任运酬善心生报是自然受乐等者如前说。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4a 页 X28-0514.png

次辨二乘法界十法者约真无漏相表涅槃性是非
白非黑法体是五分法身力能动能出堪任道器作
是精进勤策因是无漏正智缘是行行助道果是四
果二乘既不生是故无报何故发真是果而不论报
无漏法起酬于习因得是习果无漏损生非牵生法
故无后报三果有报者残思未尽或七生或一往来
或色界生非无漏报也是故唯九不十若依大乘此
无漏犹名有漏大经云福德庄严者有为有漏是声
闻僧既非无漏不损别惑犹受变易之生则无漏为
因无明为缘生变易土即有报也。

次明菩萨佛界十法者此更细开有三种菩萨若六
度菩萨约福德论相性体力善业为因烦恼为缘三
十四心断结为果佛则无报菩萨即具十也若通教
菩萨约无漏论相性六地之前残思受报六地思尽
不受后身誓扶习生非实业报故惟九无十若别教
菩萨约修中道行次第观而论十法此人虽断通惑
自知有生则具十法夫生变易则三种不同一全未
断别惑生变易者即是三藏二乘及通教三乘是也
类如分段博地凡夫不伏见思者二伏别惑生变易
者即是别教三十心人习于中道伏而未断类如分
段小乘方便道也三者断别惑生变易者如初地初
住断惑是也类如初果虽断见谛犹有七生彼亦如
是若未断伏生者用方便行真无漏为因无明为缘
若伏断者顺道法爱为因无明为缘生变易土。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4b 页 X28-0514.png

佛界十法者皆约中道分别也净名云一切众生皆
菩提相不可复得此即缘因为佛相性以据内者智
愿犹在不失智即了因为佛性自性清净心即是正
因为佛体此即三轨也力者初发菩提心赧二乘上
名为力作者四弘誓愿要期也因即智慧庄严缘即
福德庄严果即一念相应大觉朗然无上菩提为习
果报即大般涅槃果果断德禅定三昧一切具足是
报果也本末等者即相性三谛与究竟三谛不异故
言等也空谛等者元初众生如乃至佛如皆等也俗
谛等者众生未发心佛记当作佛佛既巳成佛说佛
本生事即是初后相在假等也中等者凡圣皆实相
也就佛界亦九亦十通途为语从地地皆有万行福
德为因无明为缘习果报果分得十法无不具足此
经云得无量无漏清净之果报法王法中久修梵行
始于今日得其果报又云久修业所得大经云我今
所献食愿得无上报仁王云三贤十圣住果报摄大
乘云因缘生死有后生死皆是分论果报果报即是
生灭何者无明分尽是故论灭真明转盛是故言生
又残无明在是故言生一分惑除是故言灭大论云
一人能耘一人能种万行资成如种智慧破惑如耘
增道损生意在于此四十一地皆有十法也若就妙
觉亦九亦十何者中道智慧乃是损生生既未尽故
有诸地生灭不同妙觉损生义足最后那得论报故
言惟佛一人居净土三十生尽等大觉无后有生死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4c 页 X28-0514.png
烦恼尽故智德巳圆无复习果不受后身无复报果
又约现生后论九论十若按涅槃经文愿得无上报
者即明佛界报无上也佛报既言无上佛相性等九
法悉皆无上何者六道相性全表五住二乘相性表
破四住全表无明菩萨相性表次第破五住佛相性
表一切种智净若虚空不为五住所染故佛十法最
为无上。

复次六趣相表生死苦二乘相表涅槃乐佛界相表
非生死非涅槃中道常乐我净故言佛界最是无上。

复次四道表恶人天表善二乘表无漏善菩萨佛表
非漏非无漏善故佛界最为无上复次六道表诸有
因缘生法二乘表即空菩萨表即假佛表即空即假
即中故佛界最为无上复次四趣但表恶不能表善
人天相但表善亦不能表恶二乘但表无漏不兼善
恶佛相兼表一切相若解佛相即便解一切相是故
佛界最为无上若用此法历五味教者乳教说菩萨
界佛界两相性或入即假等或入即中等入中乃是
无上而带一方便未全无上酪教但明二乘相性得
入析空等尚不明入即空等况复馀耶故非无上生
酥明四种相性或入析空等或入即空等或入即假
等或入即中等惟佛相性得入即空即假即中而带
三方便故非无上熟酥明三种相性或入即空或入
即假或入即中惟佛相性得入即空即假即中而带
二方便故非无上此法华经明九种相性皆入即空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5a 页 X28-0515.png
即假即中汝实我子我实汝父一色一味纯是佛法
更无馀法故知佛界最为无上。

复次馀经所明九相性不得入佛相性即空即假即
中者此经皆开方便普令得入又按其相性即是即
空即假即中不论引入是故如来殷勤称叹此法华
经最为无上意在此也复次百界千法纵横甚多以
经论结之令其易解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
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六道相性即是因缘
所生法也二乘及通教菩萨等相性是我说即是空
六度别教菩萨相性是亦名为假名佛界相性是亦
名中道义结要虽少摄得前多义则可见又涅槃偈
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巳寂灭为乐六道相
性即是诸行二乘通教相性即是无常别教菩萨相
性即是生灭灭巳佛界相性即是寂灭为乐又生灭
灭巳寂灭为乐即是别教相性即于生灭仍是寂灭
不待灭巳方称为乐是为圆教佛界相性又七佛通
戒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四
趣相性即是诸恶人天相性即是众善自净其意即
有析体净意是二乘相性入假净意是菩萨相性入
中净意是佛界相性若能解十相性与众经论律合
者即通达三藏通别识一切法无有障碍广明众生
法相竟。

二广明佛法者佛岂有别法秖百界千如是佛境界
惟佛与佛究竟斯理如函大盖亦随大以无边佛智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5b 页 X28-0515.png
照广大佛境到其源底名随自意法也若照九法界
相性本末纤芥不遗名随他意法从二法本垂十界
迹或示巳身或示他身或说自意语或说他意语自
意他意不可思议巳身他身微妙寂绝皆非权非实
而能应于九界之权一界之实而于佛法无所损减
诸佛之法岂不妙耶是事可知无劳广说至方便品
中当更明之。

三广释心法者前所明法岂得异心但众生法太广
佛法太高于初学为难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者但自观巳心则为易涅槃云一切众生具足三定
上定者谓佛性也能观心性名为上定上能兼下即
摄得众生法也华严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
之境界法界即中也虚空即空也心佛即假也三种
具即佛境界也是为观心仍具佛法又游心法界者
观根尘相对一念心起于十界中必属一界若属一
界即具百界千法于一念中悉皆备足此心幻师于
一日夜常造种种众生种种五阴种种国土所谓地
狱假实国土乃至佛界假实国土行人当自选择何
道可从又如虚空者观心自生心不须藉缘藉缘有
心心无生力心无生力缘亦无生心缘各无合云何
有合尚叵得离则不生尚无一生况有百界千法耶
以心空故从心所生一切皆空此空亦空若空非空
点空设假假亦非假无假无空毕竟清净又复佛境
界者上等佛法下等众生法又心法者心佛及众生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5c 页 X28-0515.png
是三无差别是名心法也。

二明妙者一通释二别释通又为二一相待二绝待
此经惟论二妙更无非绝非待之文若更作者绝何
惑显何理故不更论也待粗妙者待半字为粗明满
字为妙亦是常无常大小相待为粗妙也三藏但半
字生灭门不能通满理故名为粗满字是不生不灭
门能通满理故名妙能通满理复有二种一带方便
通满理二直显满理方等般若带方便通满理今经
直显满理二绝待明妙者为四一随情三假法起若
入真谛待对即绝故身子云吾闻解脱之中无有言
说此三藏经中绝待意也二若随理三假一切世间
皆如幻化即事而真无有一事而非真者更待何物
为不真耶望彼三藏绝还不绝即事而真乃是绝待
此通教绝待也三别教若起望即真之绝还是世谛
何者非大涅槃犹是生死世谛绝还有待若入别教
中道待即绝矣四圆教若起说无分别法即边而中
无非佛法亡泯清净岂更佛法待于佛法如来法界
故出法界外无复有法可相形比待谁为粗形谁为
妙无所可待亦无所绝不知何名强言为绝大经云
大名不可称量不可思议故名为大譬如虚空不因
小空名为大也涅槃亦尔不因小相名大涅槃妙亦
如是妙名不可思议不因于粗而名为妙若谓定有
法界广大独绝者此则大有所有何谓为绝今法界
清净非见闻觉知不可说示文云止止不须说即是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6a 页 X28-0516.png
绝言我法妙难思即是绝思又云是法不可示言辞
相寂灭亦是绝叹之文不可以待示不可以绝示灭
待灭绝故言寂灭又云一切诸法常寂灭相终归于
空此空亦空则无复待绝中论云若法为待成是法
还成待今则无因待亦无所成法华首云既得无生
忍亦不生无生无生即无生是名绝待降此巳外若
更作者绝何物显何理流浪无穷则堕戏论乃是迷
情分别绝待不绝非绝非待待于亦待亦绝言语相
逐永无绝矣何者言语从觉观生心虑不息语何由
绝如痴犬逐块徒自疲劳块终不绝若能妙悟寰中
息觉观风心水澄清言思皆绝如黠师子放块逐人
块本既除块即绝矣妙悟之时洞知法界外无法而
论绝者约有门明绝也是绝亦绝约空门明绝也如
快马见鞭影无不得入是名绝待妙也用是两妙妙
上三法众生之法亦具二妙称之为妙佛法心法亦
具二妙称之为妙若将上四种绝待约五味经者乳
教两绝酪教一绝生酥四绝熟酥三绝此经但有一
绝若开权绝者无不入一妙绝也问何意以绝释妙
答秖唤妙为绝绝是妙之异名如世人称绝能耳又
妙是能绝粗是所绝此妙有绝粗之功故举绝以名
妙如迹中先施方便之教大教不得起今大教若起
方便教绝将所绝以名于妙耳又迹中大教既起本
地大教不得兴今本地教兴迹中大教即绝绝于迹
大功由本大将绝迹之大名于本大故言绝也又本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6b 页 X28-0516.png
大教若兴观心之妙不得起今入观妙寂言语道断
本教即绝绝由于观将此绝名名于观妙为显此义
故以绝为妙今将迹之绝妙妙上众生法将本地之
绝妙妙上佛法将观心之绝妙妙上心法前四绝横
约四教今三绝竖约圆教。

别释妙者为三若鹿苑三粗鹫头一妙皆迹中之说
约迹开十重论妙此妙有迹有本本据元初元初本
妙十重论妙迹本俱是教依教作观观复有十重论
妙迹中有众生法妙佛法妙心法妙各十重合三十
重此与众经论妙有同有异本中三十妙与众经一
向异此六十重一一复有待妙绝妙则有一百二十
重若破粗显妙即用上相待妙若开粗显妙即用上
绝待妙。

迹中十妙者一境妙二智妙三行妙四位妙五三法
妙六感应妙七神通妙八说法妙九眷属妙十功德
利益妙释十妙为五番一标章二引證三生起四广
解五结权实。

标章者云何境妙谓十如因缘四谛三谛二谛一谛
等是诸佛所师故称境妙智妙者所谓二十智四菩
提智下中上上上七权实五三智一如实智以境妙
故智亦随妙以法常故诸佛亦常函盖相称境智不
可思议故称智妙行妙者谓增数行次第五行不次
第五行智导行故故言行妙位妙者谓三草位二木
位一实位妙行所契故言位妙三法妙者谓总三法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6c 页 X28-0516.png
纵三法横三法不纵不横三法类通三法皆秘密藏
故称为妙感应妙者谓四句感应三十六句感应二
十五感应别圆感应水不上升月不下降一月一时
普现众水诸佛不来众生不往慈善根力见如此事
故名感应妙神通妙者谓报通修通作意通体法通
无记化化通无谋之权称缘转变若远若近若种若
熟若脱皆为一乘故言神通妙说法妙者谓说十二
部法小部法大部法逗缘法所诠法圆妙法如理圆
说咸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言说法妙眷属
妙者谓业眷属神通眷属愿眷属应眷属法门眷属
如阴云笼月群臣豪族前后围绕故言眷属妙利益
妙者谓果益因益空益假益中益变易益犹如大海
能受龙雨故名利益妙。

二引證者文云诸法如是相等惟佛与佛乃能究尽
诸法实相实相是佛智慧门门即境也又云甚深微
妙法难见难可了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相即境妙
也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又以此妙慧求无上道
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惟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
即智妙也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行此诸道巳道
场得成果又云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又诸法从
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巳来世得作佛即行妙
天雨四华表住行向地开示悟入亦是位义乘是宝
乘行于四方四方是因位直至道场是果位是名位
妙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大乘即真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7a 页 X28-0517.png
性定即资成慧即观照是为三法妙我于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又我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又一切众
生皆是吾子又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即感应妙也今
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神通妙也
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身
子云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又其所说法皆悉到
于一切智地又但说无上道又巳今当说最为难信
难解即说法妙但教化菩萨无声闻弟子即眷属妙
现在未来若闻一句一偈皆与三菩提记又须臾闻
者即得究竟三菩提又若以小乘化我即堕悭贪是
事为不可又终不令一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
而灭度之即利益妙也。

三生起者实相之境非佛天人所作本自有之非适
今也故最居初迷理故起惑解理故生智智为行本
因于智目起于行足目足及境三法为乘乘于是乘
入清凉池登于诸位位何所住住于三法秘密藏中
住是法巳寂而常照照十法界机机来必应若赴机
垂应先用身轮神通骇动见变通巳堪任受道即以
口轮宣示开导既沾法雨禀教受道成法眷属眷属
行行拔生死本开佛知见得大利益前五约自因果
具足后五化他能所具足法虽无量十义意圆自他
始终皆悉究竟也。

四广释境为六一十如境二因缘境三四谛境四二
谛境五三谛境六一谛境十如境如前说。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7b 页 X28-0517.png

二因缘境又为四一正释二判粗妙三开粗显妙四
观心正释又为四一明思议生灭十二因缘二明思
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三明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
四明不思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

一思议生灭因缘者中论云为钝根弟子说十二因
缘生灭相此简异外道外道邪谓诸法从自在天生
或言世性或言微尘或言父母或言无因种种邪推
不当道理此正因缘不同邪计惟是过去无明颠倒
心中造作诸行能出生今世六道苦果好恶不同正
法念云画人分布五彩图一切形端正丑陋不可称
计原其根本从画手出六道差别非自在等作悉从
一念无明心出无明与上品恶行业合即起地狱因
缘如画出黑色无明与中品恶行合起畜生道因缘
如画出赤色无明与下品恶行合起鬼道因缘如画
青色无明与下品善行合即起修罗因缘如画黄色
无明与中品善行合即起人因缘如画白色无明与
上品善行合即起天因缘如画上上白色当知无明
与诸行合故即有六道名色触受乃至生老死等随
上中下差别不同人天诸趣苦乐万品以生归死死
巳还生三世盘回车轮旋火故经言有河洄澓没众
生无明所盲不能出又称为十二牵连更相拘带亦
名十二重城亦名十二棘园新新生灭念念不住故
名生灭十二因缘也璎珞云无明缘行生十二乃至
生缘老死亦生十二是则一百二十因缘初是痴乃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7c 页 X28-0517.png
至老死亦是痴不觉故痴初亦不觉至老死亦不觉
痴故生痴故死若能觉因缘因缘即不行痴不行故
则将来老死尽名为黠黠即随道。

二思议不生不灭十二者此以巧破拙中论云为利
根弟子说十二不生不灭痴如虚空乃至老死如虚
空无明如幻化不可得故乃至老死如幻化不可得
金光明云无明体相本自不有妄想因缘和合而有
不善思惟心行所造如幻师在四衢道幻作种种象
马璎珞人物等痴谓真实智知非真无明幻出六道
依正当知本自不有无明所为如知藤本非蛇则怖
心不生不生故不灭是名思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
相也。

三不思议生灭因缘者破小明大为利钝两缘说界
外法也华严云心如工画师作种种五阴一切世间
中莫不从心造画师即无明心也一切世间即是十
法界假实国土等也无明之心不自不他不共不无
因四句皆不可思议若有四悉檀因缘亦可得说如
四句求梦不可得而说梦中见一切事四句求无明
不可得而从无明出界内外一切法出界内十二因
缘如前说出界外十二因缘者如宝性论云罗汉支
佛空智于如来身本所不见二乘虽有无常等四对
治依如来法身复是颠倒颠倒故即是无明住无漏
界中有四种障谓缘相生坏缘者谓无明住地与行
作缘也相者无明共行为因也生者谓无明住地共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8a 页 X28-0518.png
无漏业因生三种意生身也坏者三种意生身缘不
可思议变易死也还如界内十二因缘从无明至老
死也缘者即无明支也相者行支也生者即名色等
五支也爱取有三支例前可知坏即生死支也此十
二支数同界内义意大异彼论云三种意生身未得
离无明垢未得究竟无为净无明细戏论未永灭未
得究竟无为我无明细戏论集因无漏业生意阴未
永灭未得究竟无为乐烦恼染业染生染未究竟灭
未證甘露究竟常以缘烦恼道故不得大净以相业
道故不得八自在我以生苦道故不得大乐以坏老
死故不得不变易常是为界外不思议生灭十二因
缘相。

四不思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者为利根人即事显
理也大经云十二因缘名为佛性无明爱取既是烦
恼烦恼道即是菩提菩提通达无复烦恼烦恼既无
即究竟净了因佛性也行有是业道即是解脱解脱
自在缘因佛性也名色老死是苦道苦即法身法身
无苦无乐是名大乐不生不死是常正因佛性也故
言无明与爱是二中间即是中道无明是过去爱是
现在若边若中无非佛性并是常乐我净无明不生
亦复不灭是名不思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也。

二判粗妙者因缘之境不当粗妙取之浅深致有差
降耳前三是权为粗后一是实为妙历五味可知。

三开显者如经我法妙难思前三皆是佛法岂有思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8b 页 X28-0518.png
议之粗异不思议之妙秖体思议即不思议如来于
不思议方便说粗何得保粗异妙。

四观心者观一念无明即是明大经云无明明者即
毕竟空空慧照无明无明即净譬如有人觉知有贼
贼无能为既不为无明所染即是烦恼道净烦恼净
故则无业无业故无缚无缚故是自在我我既自在
不为业缚谁受是名色触受无受则无苦既无苦阴
谁复迁灭即是常德一念之心既具十二因缘观此
因缘恒作常乐我净之观其心念念住秘密藏中恒
作此观名托圣胎观行纯熟胎分成就若破无明名
出圣胎。

三明四谛境为四一明四谛二判粗妙三开显四观
心四谛者一生灭二无生灭三无量四无作其义出
涅槃圣行品约偏圆事理分四种之殊所言生灭者
迷真重故从事受名然苦集是一法分因果成两道
灭亦然杂心云诸行果性是说苦谛因性说集谛一
切有漏法究竟灭说灭谛一切无漏行说道谛大经
云阴入重担逼迫系缚是苦谛见爱烦恼能招来果
是集谛戒定慧无常苦空能除苦本是道谛二十五
有子果缚断是灭谛此皆明生灭四圣谛相也圣者
对破邪法故言正圣谛者有三解谓自性不虚故称
为谛又见此四得不颠倒觉故称为谛又能以此法
显示于他故名为谛大经云凡夫有苦无谛声闻缘
觉有苦有苦谛当知凡夫不见圣理不得智不能说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8c 页 X28-0518.png
但苦无谛声闻具三义故称为谛也无生者迷真轻
故从理得名苦无逼迫相集无和合相道不二相灭
无生相又习应苦空三亦如是又无生者生名集道
集道即空空故不生集道集道不生则无苦灭即事
而真非灭后真大经云诸菩萨等解苦无苦是故无
苦而有真谛三亦如是是故名为无生四圣谛无量
者迷中重故从事得名苦有无量相十法界果不同
故集有无量相五住烦恼不同故道有无量相恒沙
佛法不同故灭有无量相诸波罗蜜不同故大经云
知诸阴苦名为中智分别诸阴有无量相非诸声闻
缘觉所知我于彼经竟不说之三亦如是是名无量
四圣谛无作者迷中轻故从理得名以迷理故菩提
是烦恼名集谛涅槃是生死名苦谛以能解故烦恼
即菩提名道谛生死即涅槃名灭谛即事而中无思
无念无谁造作故名无作大经云世谛即是第一义
谛有善方便随顺众生说有二谛出世人知即第一
义谛一实谛者无虚妄无颠倒常乐我净等是故名
为无作四圣谛。

二判粗妙者大小乘论谛不出此四或教行證不融
者为粗教融行證未融亦粗俱融者则妙约五味可
知。

三开显者大经云生生不可说乃至不生不生不可
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或三种可说为粗一可说为
妙三不可说为粗一不可说为妙或四皆可说为粗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9a 页 X28-0519.png
四皆不可说为妙或四可说有粗有妙或四不可说
有粗有妙或四可说皆非粗非妙或四不可说皆非
粗非妙如是等种种皆决了入妙开权显实四皆不
可说是位高四皆可说是体广四亦可说亦不可说
是用长四非可说非不可说是非高非广非长非短
非一非异同称为妙也观心可知。

四明二谛为四一略明三义二正明二谛三判粗妙
四开粗显妙一略明三义者谓随情情智智等随情
说者情性不同说随情异如顺盲情种种示乳盲闻
异说而诤白色岂即乳耶随情智者情谓二谛二皆
是俗若悟谛理乃可谓真真则惟一如五百比丘各
说身因身因乃多正理惟一经云世人心所见名为
世谛出世人心所见名第一义谛如此说者即随情
智二谛也随智者圣人悟理非但见真亦能了俗如
眼除膜见色见空无漏逾深世智转净故经言凡人
行世间不知世间相如来行世间明了世间相此是
随智二谛也。

二正明二谛者取意存略但点法性为真谛无明十
二因缘为俗谛于义即足但人心粗浅不觉其深妙
更须开拓则论七种二谛一者实有为俗实有灭为
真二者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为真三者幻有为俗即
幻有空不空共为真四者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不空
一切法趣空不空为真五者幻有幻有即空皆名为
俗不有不空为真六者幻有幻有即空皆名为俗不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9b 页 X28-0519.png
有不空一切法趣不有不空为真七者幻有幻有即
空皆为俗一切法趣有趣空趣不有不空为真实有
二谛者阴入界等皆是实法实法所成森罗万品故
名为俗方便修道灭此俗巳乃得会真大品云空色
色空以灭俗故谓为空色不灭色故谓为色空病中
无药文字中无菩提皆是此意是为实有二谛相也
约此亦有随情情智智等三义推之可知幻有空二
谛者斥前意也何者实有时无真灭有时无俗二谛
义不成若明幻有者幻有是俗幻有不可得即俗而
真大品云即色是空即空是色空色相即二谛义成
是名幻有空二谛也幻有空不空二谛者俗不异前
真则三种不同一俗随三真即成三种二谛其相云
何如大品明非漏非无漏初人谓非漏是非俗非无
漏是遣滞何者行人缘无漏生著如缘灭生使破其
著心还入无漏此是一番二谛也次人闻非漏非无
漏谓非二边别显中理中理为真又是一番二谛也
又人闻非有漏非无漏即知双非正显中道中道法
界力用广大与虚空等一切法趣非有漏非无漏又
是一番二谛也大经云声闻之人但见于空不见不
空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即是此意二乘谓著此空破
著空故故言不空空著若破但是见空不见不空也
利人谓不空是妙有故言不空利利人闻不空谓是
如来藏一切法趣如来藏还约空不空即有三种二
谛也复次约一切法趣非漏非无漏显三种异者初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19c 页 X28-0519.png
人闻一切法趣非漏非无漏谓诸法不异空周行十
方界还是瓶处如又人闻趣知此中理须一切行来
趣发之又人闻一切趣即非漏非无漏具一切法也
是故说此一俗随三真转或对单真或对复真或对
不思议真无量形势婉转赴机出没利物一一皆有
随情情智智等三义若随智證俗随智转智證偏真
即成通二谛智證不空真即成别入通二谛智證一
切趣不空真即成圆入通二谛三人入智不同复局
照俗亦异幻有无为俗不有不无为真者有无二故
为俗中道不有不无不二为真二乘闻此真俗俱皆
不解故如哑如聋大经云我与弥勒共论世谛五百
声闻谓说真谛即此意也圆入别二谛者俗与别同
真谛则异别人谓不空但理而巳欲显此理须缘修
方便故言一切法趣不空圆人闻不空理即知具一
切佛法无有缺减故言一切趣不空也圆教二谛者
直说不思议二谛也真即是俗俗即是真如如意珠
珠以譬真用以譬俗即珠是用即用是珠不二而二
分真俗耳。

三判粗妙者实有二谛半字法门引钝根人蠲除戏
论之粪二谛义不成此法为粗如幻二谛满字法门
为教利根诸法实相三人共得比前为妙同见但空
方后则粗以别入通能见不空是则为妙教谭理不
融是故为粗以圆入通为妙妙不异后带通方便为
粗别二谛不带通方便是故为妙教谭理不融为粗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0a 页 X28-0520.png
圆入别理融为妙带别方便为粗惟圆二谛正直无
上道是故为妙次约随情智判粗妙者且约三藏初
闻随情二谛执实语为虚语起语见故生死浩然无
佛法气分若能勤修念处发四善根是时随情二谛
皆名为俗发得无漏所照二谛皆名为真从四果人
以无漏智所照真俗皆名随智二谛随情则粗随智
则妙譬如转乳始得成酪既成酪巳心相体信入出
无难即得随情情智智等说通别入通圆入通令其
耻小慕大自悲败种渴仰上乘是时如转酪为生酥
心渐通泰即为随情情智智等说别圆入别明不共
般若命领家业金银珍宝出入取与皆使令知既知
是巳即如转生酥为熟酥诸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即随情情智智等说圆二谛如转熟酥为醍醐是则
六种二谛调熟众生虽成四味是故为粗醍醐一味
是则为妙又束判粗妙前二教虽有随智等一向是
随情说他意语故名为粗别入通去虽有随情等一
向束为情智说自他意语故亦粗亦妙圆二谛虽有
随情等一向是随智说佛自意语故称为妙若历五
味教者乳教有别圆入别圆三种二谛二粗一妙酪
教但实有二谛纯粗生酥具七种二谛六粗一妙熟
酥六种五粗一妙法华但有一圆二谛无六方便惟
妙不粗题称为妙意在于此是为相待判粗妙也。

四开显者三世如来本令众生开佛知见得无生忍
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法华论云莲华出水义不可尽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0b 页 X28-0520.png
出离小乘泥浊水故入如来大众中坐如诸菩萨坐
莲华上闻说无上清净智慧者必非坐华叶也乃是
诸菩萨闻说一圆道證一圆果处华王界同舍那佛
坐莲华台耳佛意如此始见我身初闻一实巳入华
台为未入者从顿开渐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说
诸二谛或单或复或不可思议种种不同皆为华台
而作方便不惟始自鹿苑又不止近在寂场从本成
佛巳来乃至从本行菩萨道时而为众生作华台方
便文云我本立誓愿普令一切众亦同得此道当知
弄引岂止今耶本来所化入华台者自是一边其未
入者如上方便不息中间亦如是若从华严方等般
若等经或别入通圆入通圆入别等入华台者与本
入者无异复自是一边其未入者四味调熟皆于此
经得入华台诸教之中或住三味二味一味或全生
者皆决粗令妙悉入华台三藏保果难破巳破难开
巳开况易破易开悉随情仍本当门显实即入华台
文云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各赐诸子此即开权显实
诸粗皆妙绝待妙也。

五明三谛为三一明三谛二判三开却前两种二谛
以不明中道故就五种二谛得论中道即有五种三
谛约别入通点非有漏非无漏三谛义成有漏是俗
无漏是真非有漏非无漏是中当教论中但异空而
巳中无功用不备诸法圆入通三谛者二谛不异前
点非漏非无漏具一切法与前中异也别三谛者开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0c 页 X28-0520.png
彼俗为两谛对真为中中理而巳圆入别三谛者二
谛不异前点真中道具足佛法也圆三谛者非但中
道具足佛法真俗亦然三谛圆融一三三一如止观
中说。

二判粗妙者别圆入通带通方便故粗别不带通为
妙圆入别带别方便为粗圆不带方便最妙约五味
教者乳教说三种三谛二粗一妙酪教但粗二酥皆
具五种三谛四粗一妙此经惟一种三谛即相待妙
也。

三开显者决前诸粗入妙三谛无所可待是为绝待
妙也。

六明一谛者大经云所言二谛其实是一方便说二
如醉未吐见日月转谓有转日及不转日醒人但见
不转不见于转转二为粗不转为妙三藏全是转二
同彼醉人诸大乘经带转二说不转一今经正直舍
方便但说无上道不转一实是故为妙诸谛不可说
者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那得诸谛纷纭相碍一
谛尚无诸谛安有一一皆不可说可说为粗不可说
为妙不可说亦不可说是妙是妙亦妙言语道断故
若通作不可说者生生不可说乃至不生不生不可
说前不可说为粗不生不生不可说为妙若粗异妙
相待不融粗妙不二即绝待妙也约五味者乳教一
粗无谛一妙无谛酪教一粗无谛生酥三粗无谛一
妙无谛熟酥二粗无谛一妙无谛此经但一妙无谛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1a 页 X28-0521.png
开粗如前问何故大小通论无谛答释论云不破圣
人心中所得涅槃为未得者执涅槃生戏论如缘无
生使故破言无谛也问若尔小乘得与不得俱皆被
破大乘得与不得亦但应破答不例小乘犹有别惑
可除别理可显故虽得须破中道不尔得云何破问
若尔中道惟应有一实谛不应言无谛也答为未得
者执中生惑故须无谛实得者有戏论者无。

第二智妙者至理玄微非智莫显智能知所非境不
融境既融妙智亦称之故次境说智为六一数二类
三相四照五判六开。

数者一世智二五停心四念处智三四善根智四四
果智五支佛智六六度智七体法声闻智八体法支
佛智九体法菩萨入真方便智十体法菩萨出假智
十一别教十信智十二三十心智十三十地智十四
三藏佛智十五通教佛智十六别教佛智十七圆教
五品弟子智十八六根清净智十九初住至等觉智
二十妙觉智。

类者世智无道邪计妄执心行理外不信不入故为
一五停心四念处巳入初贤佛法气分俱是外凡故
为一四善根同是内凡故为一四果同见真故为一
支佛别相观能侵习故为一六度缘理智弱缘事智
强故为一通教声闻体法智胜故为一支佛又小胜
故为一通教菩萨入真方便智四门遍学故为一通
教出假菩萨智正缘俗故为一别教十信智先知中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1b 页 X28-0521.png
道胜前劣后故为一别三十心俱是内凡故为一十
地同是圣智故为一三藏佛是师位名胜三乘弟子
故为一通教佛智断惑照机胜故为一别教佛智又
胜故为一圆教五品弟子同具烦恼能知如来秘密
之藏故为一六根清净智邻真故为一初住至等觉
同破无明故为一妙觉佛智无上最尊故为一。

三辨相者天竺世智极至非想此间所宗要在忠孝
五行六艺天文地理医方卜相兵法货法草木千种
皆识禽兽万品知名又涂左割右等无憎爱获根本
定发五神通停河在耳变释为羊纳吐风云扪摸日
月法是世间法定是不动定慧是不动出邀名利增
见爱世心所知故名世智也五停四念者有定故言
停有慧故言观观能翻邪定能制乱数息治散不净
治贪慈悲治瞋因缘治痴念佛治障道念处是观苦
谛上四智治于四倒四倒不起由此四观初翻四倒
未入圣理故言外凡智也暖法缘四谛境生智伏烦
恼如火以烟在初为相无漏智火亦以暖法在先为
相顶法者色界善根犹如山顶故名顶若能亲近善
友从其闻随顺方便法内心正观信佛菩提信善说
法信僧清净功德是说信宝说色无常乃至说识无
常是说信阴知有苦集灭道是说信谛若如是即住
顶若不如是即顶退忍观法者正观欲界苦色无色
界苦欲界行集色无色界行集欲界行灭色无色界
行灭断欲界行道断色无色界行道如是三十二心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1c 页 X28-0521.png
是名下忍行者后时损减行及缘乃至正观欲界苦
常相续不断不远离如是观时深生厌患复更减损
但作二心观于一行是名中忍复以一心观欲界苦
是名上忍复次生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后次生苦法
忍初果八忍八智三果重虑缘真九无碍九解脱智
支佛用总相别相如约三世明苦集分别十二因缘
即别相也六度缘理智弱伏而未断缘事智强能舍
身命财无所遗顾通教声闻总相一门达俗即真缘
觉能于一门总相别相达俗即真通菩萨能于四门
总相别相达俗即真又能遍四门出假教化众生别
十信信果头真如实相为求此理起十信心十住正
习入空傍习假中十行正习假傍习中十回向正习
中初地證中二地巳上重虑于中三藏佛一时用三
十四心断正习尽通佛坐道场一念相应慧断馀残
习气别佛用金刚后心断一品无明究竟尽成佛圆
五品具烦恼性能知如来秘密之藏六根净位获相
似中道智初住获如来一身无量身入法流海中行
任运流注后位可解。

四明智照境者若由智照境由境发智四句皆堕性
中若四悉檀因缘立境智但有名字智能照境境亦
照智仁王云说智及智处皆名为般若且置斯义世
智照六道十如五停心智去至体法凡七智照二乘
十如六度及通教出假菩萨智两属上求照菩萨十
如下化照六道十如别四十心智亦两属如上十地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2a 页 X28-0522.png
智两属次第照照菩萨十如不次第照照佛十如五
品去凡四智皆照佛界十如总略如此二十智照四
种十二因缘者世智五停四念四果乃至支佛六度
三藏佛凡七智照思议生灭十二因缘境通教三乘
入真方便智出假智佛智凡五智照思议不生灭因
缘境别教十信三十心十地佛凡四智照不思议生
灭因缘境其中不无别意且从大判圆教四智照不
思议不生不灭因缘境二十智照四种四谛可例知
照二谛者前教七智照析空之二谛次五智照体空
之二谛次八智照显中之二谛其间别圆相入者可
以意得照三谛者前七智照无中之二谛是因缘所
生法皆属俗摄次五智照含中之二谛即空一句皆
属真谛摄也次别圆八智照显中之二谛即是假名
亦名中道二句皆属中谛摄也照一实谛者此须引
释论明四悉檀皆名为实世界故实乃至第一义故
实当知实语亦通四谛生灭故实乃至无作故实前
七智照生灭之实乃至圆四智照无作之实次二十
智无谛无照者无谛无别理若于四种四谛得悟不
复见谛与不谛故无谛亦通也前七智照生灭之无
谛生生不可说故乃至圆四智照无作之无谛不生
不生不可说故前三无谛是权后一无谛是实此就
言教若就妙悟同于圣人心中所照者则不见有权
实故非权非实空拳诳小儿诱度于一切方便说权
说实会理之时无复权实故称非权非实为妙也。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2b 页 X28-0522.png

五明粗妙者前十二番智是粗后八番智为妙别教
十信初巳闻常信修于常是故为妙又别四智三粗
一妙圆教四智悉皆称妙。

六明开者前十六番智若不决了但是粗智若得决
了悉成妙智如妙庄严先是外道世智闻法华经便
得决了以邪相入正相于诸见不动而修三十七品
不舍八邪而入八正即是决于世智得入妙智或与
五品齐或与相似齐或与分得齐节节有入义若五
停方便智乃至通佛等智若不决了即是粗智今开
权显实汝等所行是菩萨道又决了历别之智入于
妙智当体即是某位进入是某位十六粗智皆成妙
智无粗可待即是绝待智妙也对境明智具在全本
不能具录须往寻之。

第三行妙为二一通途增数行二约教增数行夫行
名进趣非智不前智解导行非境不正智目行足到
清凉池而解是行本行能成智故行满而智圆智能
显理理穷则知息如此相须者则非妙行妙行者一
行一切行如经云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又云无
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又云尽行诸佛所有道法既
具复深又尽具即是广深即是高尽即究竟此之妙
行与前境智一而论三三而论一前境说如法相法
相亦具三名秘密藏前智是如法相解解亦具三如
面上三目今行是所行如所说行亦具三如𠁼字三
点若三若一皆无缺减故称妙行耳前对境明智今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2c 页 X28-0522.png
亦应对智明行若直对一种智增数明行则行若尘
沙说不可尽况对诸智各导众行则浩若虚空得意
亡言不复可说释论云菩萨行般若时以一法为行
摄一切行或无量一法为行摄一切行或二法为行
摄一切行或无量二法为行摄一切行乃至十法百
法千万亿法为行摄一切行或无量十法百法千万
亿法为行摄一切行行虽众多以智为本智如导主
行若商人智如利针行如长线智御行牛车则安隐
能有所至用此增数诸行为前十如谛智所导乃至
一实谛智所导若得此意以正智导众行入正境中
此意惟可悬知不可载记。

二约教增数者三藏增数明行如阿含中佛告比丘
当修一法我證汝等四沙门果谓心不放逸若能护
心不放逸行广演广布则所作巳办能得涅槃又告
比丘当修一法谓他物莫取比丘白佛我巳知巳佛
言汝云何知比丘白佛他物谓色声香味触法佛言
善哉若能不取此六即所作巳办能得涅槃所言广
演广布者以不放逸心历一切法谓三界六尘皆不
放逸得至涅槃增二数明行者阿含云阿练若比丘
当修二法谓修止观若作止时即能休息诸恶戒律
威仪诸行禁戒悉皆不失成诸功德若修观时即能
观苦如实知之观苦集苦尽苦出要如实知之得漏
尽不受后有怛萨阿竭亦如是修增三数明行者谓
戒定慧此三是出世梯隥佛法轨仪戒经云诸恶莫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3a 页 X28-0523.png
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即七支过罪
轻重非违五部律广明其相如是等恶戒所防止诸
善者善三业若散若静前后方便支林功德悉是清
升故称为善自净其意者即是破诸邪倒了知世间
出世间因果正助法门能消除心垢净诸瑕秽岂过
于慧佛法旷海此三摄尽若得此意四五六七乃至
百千万亿法为行摄一切行亦如是是名下智导行
也。

通教增数行者不定都帙但取三乘共学法门今且
引释论增数以示其相论云菩萨行般若时虽知诸
法一相亦能知一切法种种相虽知诸法种种相亦
能知一切法一相云何观一切法一相所谓观一切
法无相如四大各各不相离地中有水火风但地多
以地为名水火风亦如是今观无此异相若火中有
三大三大应并热若三大在火中三大遂不热则不
名火若三大并热则三大舍自性皆名为火无复三
大若言有三大而细不可知此与无何异若粗可得
则知有细若无粗细亦无如是则火中诸相不可得
一切法相亦不可得是故一切法皆一相此以一相
破异相复以无相破一相无相亦自灭如前火木然
诸薪巳亦复自烧是为观一切法一相一相无相如
是无量一切法悉皆一相一相无相或二法为行摄
一切行乃至百千万亿法为行摄一切行可以意推
不复繁记。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3b 页 X28-0523.png

别教增数行者如善财入法界中说于一善知识所
各闻一法为行或如幻三昧或投岩赴火算砂相黡
发菩提心等种种一行皆云佛法如海我惟知此一
法门馀非所知乃至一百一十善知识一一法门皆
如是是一一行皆破无明入深境界若二法三法百
千万亿等法亦应如是。

圆教增数行者如文殊问经明菩萨修一行三昧当
于静室结加趺坐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切无明颠
倒永寂如空此之一行即是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
死一切诸法中皆以等观入解慧心寂然三界无伦
匹此乃一行摄一切行增二法为行摄一切行所谓
止观增三法为行摄一切行谓闻思修戒定慧增四
法为行摄一切行谓四念处增五法为行摄一切行
谓五门禅增六法为行摄一切行谓六波罗蜜增七
法为行摄一切行谓七善法增八法为行摄一切行
谓八正道增九法为行摄一切行谓九种大禅增十
法为行摄一切行谓十境界或十观成乘等增百数
千万亿数阿僧祇不可说法门为行岂可具载若得
其意例可解。

然增数明行为行不同须判粗妙若三藏增数诸行
以生灭智导但期出苦止息化城是故为粗通教增
数诸行体智虽巧但导出苦灰断是同别增数行智
导则远自浅阶深而诸行隔别事理不融是故为粗
圆增数行行融智圆是故为妙今经属圆增数如观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3c 页 X28-0523.png
经云于三七日一心精进此就一法论行妙若行若
坐思惟此经此就二法论行妙若闻此经思惟修习
善行菩萨道此就三法论行妙四安乐行此就四法
论行妙五品弟子此就五法论行妙六根清净此就
六法论行妙如是等待粗论妙也开显者低头举手
积土弄砂皆成佛道虽说种种法其实为一乘诸行
皆妙无粗可待待即绝矣别约五数广明次不次行
不能具录寻之。

第四位妙者谛理既融智圆无隔导行成妙三义巳
显体宗用足更明位妙者行之所阶也但位有权实
布在经论若成论毗昙判位言不涉大地摄等论判
位别叙一途义不兼括方等诸经明位璎珞巳判浅
深般若诸经明位仁王盛谈高下而未彰粗妙今经
位名不彰而意兼大小粗判权实然梵文不尽度本
经必有今药草喻品但明六位文云转轮圣王释梵
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独处山林得缘
觉證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
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
无疑是名小树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
众生是名大树追取长行中一地所生一雨所润及
后文云今当为汝说最实事以为第六位也前三义
是藏中位小树是通位大树是别位最实事是圆位
小草位者人天乘也四种轮王六欲天乃至色无色
界等皆约果报明位界报既有优劣当知修因必有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4a 页 X28-0524.png
浅深中草位者即二乘也声闻七贤七圣及二种辟
支各有大小上草位者即三藏菩萨也从初发心缘
四谛发四弘于三阿僧祇劫具行六度百劫种相好
因至菩提树下以三十四心一时断结则名为佛小
树位者即通教三乘共十地位而菩萨别得法忍之
名大树位者别教位也如璎珞所明五十二位初十
信为外凡次一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
性为内凡十地圣种性及等觉性为分證妙觉性为
究竟次明最实位者即圆教位也有言顿悟即佛无
复位次之殊引思益云如此学者不从一地至一地
又有言顿悟初心即究竟圆极而有四十二位者是
化钝根方便立浅深之名耳引楞伽云初地即二地
二地即三地寂灭真如有何位次又有言初顿悟至
十住即是十地而说有十行十回向十地者此是重
说耳今谓诸解悉是偏取然平等法界尚不论悟与
不悟孰辨浅深既得论悟与不悟何妨论于浅深究
竟大乘无过华严大集大品法华涅槃虽明法界平
等无说无示而菩萨行位终自炳然又有人言平等
法界定无位次今例难此语真谛有分别耶真谛无
分别耶见真之者判七贤七圣二十七贤圣等今实
相平等虽无位次见实相者判位次何咎大论云譬
如入海有始入者到中者至彼岸者若见真判位如
江河浅深若实相判位如入海浅深故普贤观云大
乘因者诸法实相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论诸次位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4b 页 X28-0524.png
非徒臆说随顺契经以四悉檀明位无妨还约七种
以明阶位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觉妙觉今
于十信之前更明五品之位一随喜二读诵三讲说
四兼行六度五正行六度具在全本寻之。

粗妙者小草止免四趣不动不出中草虽复动出智
不穷源恩不及物上草虽能兼济灭色为拙小树虽
巧功齐界内故其位皆粗大树实位同缘中道皆破
无明俱有界外功用而别教从方便门曲径纡回所
因处拙其位犹粗圆教直门是故为妙。

开显者若破三显一相待之意可得如前若即三是
一绝待之意义则不尔何者昔权蕴实如华含莲开
权显实如华开莲现离此华巳无别更莲离此粗巳
无别更妙何须破粗往妙但开权位即显妙位也开
生死粗心者明凡夫有反复易发菩提心生死即涅
槃无二无别即粗是妙也若始从凡夫发析体别圆
四心者亦是初心皆是因缘所生心即此因缘即空
即假即中与圆初心无二无别若开六度权位行者
檀即因缘生法即空即假即中开檀得见佛性乃至
般若亦如是方便声闻未入位者开显亦如是三藏
断结位若未开显永无反复如焦种无芽今开析空
即假即中次开通教二乘菩萨亦如是出假菩萨位
者决了此假假即是中开别十信位者同前开十住
同二乘开十行同出假开十回向伏无明位即此而
中若登地之位不决了者秖是拙度之位今决此权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4c 页 X28-0524.png
令得显实若决诸权或按位妙或进入妙无粗可待
同成一妙。

第五三法妙者斯乃妙位所住之法即三轨也轨名
轨范还是三法可轨范耳一真性轨二观照轨三资
成轨名虽有三秖是一大乘法也大经云佛性者亦
一非一非一非非一亦一者一切众生悉一乘故此
语第一义谛非一者如是数法故此语如来藏非一
非非一者数非数法不决定故此语第一义空秪是
一法亦名三耳故不可单取不可复取不纵不横而
三而一前明诸谛若开若合若粗若妙等巳是真性
轨相前明诸智若开若合若粗若妙等巳是观照轨
相前明诸行若开若合若粗若妙等巳是资成轨相
前明诸位秖是修此三法所證之果今重说有三义
一者前境智行是因中所乘之三轨今明乘是大乘
巳至道场證果所住之三轨也二者前作境智等名
别说今作法名合说三者前直尔散说不论本末今
远论其本即是性德三轨亦名如来之藏极论其末
即是修德三轨亦名秘密藏本末含藏一切诸法从
性德之三法起名字之三法因名字之三法修观行
之三法发相似之三法乃至分證之三法究竟之三
法自成三法化他三法为是义故应重说也历四教
各论三法者三藏中以无为智慧名观照轨正为乘
体助道成乘具名资成轨正助之乘断惑入真真是
真性轨教来诠此故以教为乘缘觉亦尔菩萨以无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5a 页 X28-0525.png
常观为观照功德肥为资成坐道场断结见真为真
性此教诠真乘是教乘从三界中出到萨婆若中住
言教巳尽故无教乘真不能运故證非乘故有索车
之意二通教以真性轨为乘体何以故即色是空事
中有理此理即真故为乘体以即空慧为观照众行
为资成此教證真乘是教乘从三界出到萨婆若中
住菩萨出三界巳用行为乘净佛国土教化众生乃
至道场方可名住亦是有教无人无谁住者亦是教
谢證寂无复运义亦有索车之意三明别教三法者
以缘修观照为乘体诸行是资成以此二法为缘修
智慧慧能破惑显理理不能破惑理若破惑一切众
生悉具理性何故不破若得此慧则能破惑故用智
为乘体故大经云无为无漏名菩萨僧即是一地二
地乃至十地智慧名智慧庄严以此智慧运通十地
故为乘体四明圆教三法者以真性轨为乘体不伪
名真不改名性即正因常住诸佛所师谓此法也一
切众生亦悉一乘众生即涅槃相不可复灭涅槃即
生死无灭不生故大品云是乘不动不出即此乘也
观照者秖点真性寂而常照便是观照即是第一义
空资成者秖点真性法界含藏诸行无量众具即如
来藏三法不一不异如点如意珠中论光论宝光宝
不与珠一不与珠异不纵不横三法亦如是亦一亦
非一亦非一非非一不可思议之三法也若迷此三
法即成三障一者界内界外尘沙障如来藏二者通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5b 页 X28-0525.png
别见思障第一义空三者根本无明障第一义理若
即尘沙障达无量法门者即资成轨得显若即见思
障达第一义空者观照轨得显若即无明障达第一
义谛者真性轨得显真性轨得显名为法身观照得
显名为般若资成得显名为解脱此两即是定慧庄
严庄严法身法身是乘体定慧是众具下文云其车
高广众宝庄校是名圆教行人所乘之乘到萨婆若
过荼无字可说自行运毕运他不休故言佛自住大
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即其义也
粗妙者三藏于有为福德论三法为乘四念处是闻
慧乘于教乘到四善根四善根乘于行乘到见谛见
谛乘于證乘到无学既是权法出三界外以真为證
證则不运不见实乘三法皆粗通教即空慧三法为
乘巧馀意大同别教以资成资于观照观照开于真
性三法为乘十信乘教十住乘行十地乘證到妙觉
萨婆若中住缘修成即谢惟真修在资成在前观照
居次真性在后此三竖别纵非大乘此三并异横非
大乘是方便法是故为粗圆教点实相为第一义空
名空为纵第一义空即是实相实相不纵此空岂纵
点实相为如来藏名之为横如来藏即实相实相不
横此藏岂横故不可以纵思不可以横思故名不可
思议法即是妙也秖点空藏为实相空藏纵横实相
那不纵横秖点空为如来藏空既不横藏那得横点
如来藏为空藏既不纵空那得纵点实相为空藏实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5c 页 X28-0525.png
相非纵非横空藏亦非纵非横宛转相即不可思议
故名为妙秖点如来藏为广点第一义空为高故言
其车高广如来藏即实相故其车非广第一义空即
实相故其车非高秖实相是空那得非高秖实相是
如来藏那得非广又点实相为如来藏故言众宝庄
校又多仆从而侍卫之点实相为第一义空故言有
大白牛肥壮多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智慧无染名
为白能破惑故多力中道慧名平正入无功用故其
疾如风不思议三法共成大车岂有纵横并别之异
如是教乘不纵不横五品所乘到于似解如是行乘
不纵不横似解所乘到于十住如是證乘不纵不横
十住所乘到于妙觉萨婆若中住故名妙乘又言是
乘微妙清净第一。

开显者约大经三句也经言佛性亦一者一切众生
悉一乘故此是不动不出之一乘故具足三法不纵
不横夫有心者皆备此理而其家大小都无知者是
故为粗今示众生诸觉宝藏耘除草秽开显藏经一
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十方谛求更无馀乘惟一佛
乘是故为妙经言佛性亦非一非非一数非数法不
决定故若执缘修智慧定能显理慧自非理则照用
不明不见佛性是故为粗今开定执之慧即不决定
慧即慧而理即理而慧不执著数定三定一不著非
数非三非一如此乃名无著妙慧能破一切定相及
不定相亦无能破所破如轮王能破能安如日除暗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6a 页 X28-0526.png
生物如医除膜养珠即是大乘不纵不横之妙慧也
经言佛性亦非一说三乘故即是三乘五乘七乘等
诸方便乘若住诸乘但是事善及以偏真通入处近
是故为粗今若决了诸乘即是如来藏藏名佛性从
人天善乃至别乘皆不动本法即是于妙当知三句
摄一切法无非佛性悉皆是妙无粗可待即绝待妙也。

始终者不取五品教乘为始乃取凡地一念之心具
十法界十种相性为三法之始何者十种相性秖是
三轨如是体即真性轨如是性性以据内即观照轨
如是相相以据外即福德资成轨力者了因是观照
轨作者万行精勤即是资成因者习因属于观照缘
者报因属资成果者习果属观照报者习报属资成
本末等者空等即观照假等即资成中等即真性直
就一界十如论于三轨今但明凡心一念即皆具十
法界一一界悉有烦恼性相恶业性相苦道性相若
有无明烦恼性相即是智慧观照性相何者以迷明
故起无明若解无明即是于明大经云无明转即变
为明净名云无明即是明当知不离无明而有于明
如冰是水如水是冰又凡夫心一念即具十界悉有
恶业性相秖恶性相即善性相由恶有善离恶无善
翻于诸恶即善资成如竹中有火性未即是火事故
有而不烧遇缘事成即能烧物恶即是善未即是事
遇缘成事即能翻恶如竹有火火出还烧竹恶中有
善善成还破恶故即恶性相是善性相也凡夫一念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6b 页 X28-0526.png
皆有十界识名色等苦道性相迷此苦道生死浩然
此是迷法身为苦道不离苦道别有法身如迷南为
北无别南也若悟生死即是法身故云苦道性相即
是法身性相也夫有心者皆有三道性相即是三轨
性相故净名云烦恼之俦为如来种此之谓也若言
如是力如是作者菩提心发也即是真性等萌动如
是因者即是观照萌动如是缘者即是资成萌动如
是果者由观照萌动成习因感得般若习果满也如
是报者由资成萌动为缘因感得解脱报果满也果
报满故法身亦满是为三德究竟满名秘密藏本末
等者性德三轨冥伏不纵不横修德三轨彰显不纵
不横冥伏如等数等妙等彰显如等数等妙等故言
等也亦是空等假等中等。

类通者前以三轨之法从始至终即是竖通无碍今
欲横通诸法悉使无碍类通诸三法何者赴缘名异
得意义同粗通十条馀者可领三道三识三佛性三
般若三菩提三大乘三身三涅槃三宝三德诸三法
无量止用十者举其大要明始终耳三道轮回生死
本法故为初若欲逆生死流须解三识知三佛性起
三智慧发三菩提心行三大乘證三身成三涅槃是
三宝利益一切化缘尽入于三德住秘密藏类通三
道者真性轨即苦道观照轨即烦恼道资成轨即业
道六即(云云)三识者庵摩罗识即真性轨阿梨耶识
即观照轨阿陀那识即资成轨三佛性者真性轨即
妙玄节要标条¶ 第 526c 页 X28-0526.png
正因性观照轨即了因性资成轨即缘因性三般若
者真性是实相般若观照是观照般若资成是文字
般若三菩提者真性即实相菩提观照即实智菩提
资成即方便菩提三大乘者真性即理乘观照即随
乘资成即得乘三身者真性即法身观照即报身资
成即应身三涅槃者真性即性净涅槃观照即圆净
涅槃资成即方便净涅槃一体三宝者真性即法宝
观照即佛宝资成即僧宝三德者真性即法身德观
照即般若德资成即解脱德若三德纵横即粗不纵
不横即妙巳上皆约六即(云云)此五番明妙从因至
果以辨自行妙半如意珠竟。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