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0c 页
般若纲要卷十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䵻 提纲
*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寻夫理殊凑以司方。坦一归而揆务。何尝不镕想真
际。弭执幻尘。虽檀戒之崇严。忍进之调锐。卒悟宠于
实慧。假道于真诠。将开象触之迷。复有鹭池之会。所
以光导五之迹。升第一之乘。甄陶二边。洞希微而眷
睇。拟议四句。仰涔寂以韬音。剪诸见之萌。则翳蕊星
落。褰积疑之网。则障縠云披。了性空而常修。悟生假
而恒利。四魔由之乱辙。六度因而汇征。施以之不捐。
而难舍能舍。戒以之不检。而难护能护。忍以之无受。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1a 页 X24-0171.png
而堪于不堪。进以之无行。而发于不发。定以之亡静。
而三相不相。慧以之亡照。而三轮不轮。故体之则动
而逾寂。谬之则寂而弥动。法不即离于非法。行岂一
异于无行。其觉證也。真心混而一观。其出生也。法宝
骈而万区。故有二智焉。三身焉。四辩焉。五眼焉。六通
焉。七觉焉。八正焉。九定焉。十力焉。加十八不共。八十
随相。十二缘智。二十空心。皆挺以呬多成之罗。若聚
以玉毫之表。流之金。吻之诲。勒成八卷。元非再译。则
以不敏。谬齿译徒。缅诸会之昌筵。嗟既往而莫奉。眷
言殊奖。载表遗音。本慈吹以纷腾。因圣期而顶戴。将
使家传妙宝。人握灵珠。洗客尘于八区。霈玄滋于万
叶。福庇宸极。帝后延龄。庆洽黎蒸。法教增阐。庶狭中
之士。摆凝于惊怖之辰。上慢之宾。辍谤于充诎之际。
自非恒沙历奉。宿代累闻。何能启篇投吝。忘言入赏
者哉。悲夫。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九十三(般若波罗蜜多分)
善勇猛菩萨白佛言。世尊处处为诸菩萨众。宣说般
若波罗蜜多。何谓般若波罗蜜多。云何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云何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令速
圆满。云何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恶魔不能得便。
所有魔事皆能觉知。云何安住般若波罗蜜多。速能
圆满一切智法。佛告勇猛菩萨言。汝问何谓般若波
罗蜜多者。当知实无少法可名般若波罗蜜多。超过
一切名言道故。善勇猛。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实不可
而三相不相。慧以之亡照。而三轮不轮。故体之则动
而逾寂。谬之则寂而弥动。法不即离于非法。行岂一
异于无行。其觉證也。真心混而一观。其出生也。法宝
骈而万区。故有二智焉。三身焉。四辩焉。五眼焉。六通
焉。七觉焉。八正焉。九定焉。十力焉。加十八不共。八十
随相。十二缘智。二十空心。皆挺以呬多成之罗。若聚
以玉毫之表。流之金。吻之诲。勒成八卷。元非再译。则
以不敏。谬齿译徒。缅诸会之昌筵。嗟既往而莫奉。眷
言殊奖。载表遗音。本慈吹以纷腾。因圣期而顶戴。将
使家传妙宝。人握灵珠。洗客尘于八区。霈玄滋于万
叶。福庇宸极。帝后延龄。庆洽黎蒸。法教增阐。庶狭中
之士。摆凝于惊怖之辰。上慢之宾。辍谤于充诎之际。
自非恒沙历奉。宿代累闻。何能启篇投吝。忘言入赏
者哉。悲夫。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九十三(般若波罗蜜多分)
善勇猛菩萨白佛言。世尊处处为诸菩萨众。宣说般
若波罗蜜多。何谓般若波罗蜜多。云何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云何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令速
圆满。云何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恶魔不能得便。
所有魔事皆能觉知。云何安住般若波罗蜜多。速能
圆满一切智法。佛告勇猛菩萨言。汝问何谓般若波
罗蜜多者。当知实无少法可名般若波罗蜜多。超过
一切名言道故。善勇猛。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实不可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1b 页 X24-0171.png
说此是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说属彼般若波罗蜜
多。亦不可说由彼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说从彼般
若波罗蜜多。何以故。慧能远达诸法实性。故名般若
波罗蜜多。如来智慧尚不可得。况得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般若者。谓解诸法。及知诸法。故名般若。云何
般若解知诸法。谓诸法异。名言亦异。然一切法不离
名言。若解诸法若知诸法皆不可说。然顺有情所知
而说。故名般若。善勇猛。般若者。谓假施设。由假施设。
说为般若。然一切法不可施设。不可动转。不可宣说。
不可示现。如是知者。名为实知。善勇猛。般若者。非知
非不知。非此非馀处。故名般若。善勇猛。般若者。谓智
所行。非智所行。非非智境。亦非智境。以智远离一切
境故。若智是境。即应非智。不从非智而得有智。亦不
从智而有非智。不从非智而有非智。亦不从智而得
有智。不由非智。说名为智。亦不由智说名非智。不由
非智说名非智。亦不由智说名为智。然即非智说名
为智。由斯即智。说名非智。此中智者不可示现此名
为智。不可示现此智所属。不可示现此智所由。不可
示现此智所从。是故智中。无实智性。亦无实智住智
性中。智与智性俱不可得。非智与性亦复如是。决定
不由非智名智。若由非智说名智者。一切愚夫皆应
有智。若有如实于智非智俱无所得。于智非智如实
遍知。是名为智。然智实性非如所说。所以者何。以智
实性离名言故。智非智境。非非智境。以智超过一切
多。亦不可说由彼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说从彼般
若波罗蜜多。何以故。慧能远达诸法实性。故名般若
波罗蜜多。如来智慧尚不可得。况得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般若者。谓解诸法。及知诸法。故名般若。云何
般若解知诸法。谓诸法异。名言亦异。然一切法不离
名言。若解诸法若知诸法皆不可说。然顺有情所知
而说。故名般若。善勇猛。般若者。谓假施设。由假施设。
说为般若。然一切法不可施设。不可动转。不可宣说。
不可示现。如是知者。名为实知。善勇猛。般若者。非知
非不知。非此非馀处。故名般若。善勇猛。般若者。谓智
所行。非智所行。非非智境。亦非智境。以智远离一切
境故。若智是境。即应非智。不从非智而得有智。亦不
从智而有非智。不从非智而有非智。亦不从智而得
有智。不由非智。说名为智。亦不由智说名非智。不由
非智说名非智。亦不由智说名为智。然即非智说名
为智。由斯即智。说名非智。此中智者不可示现此名
为智。不可示现此智所属。不可示现此智所由。不可
示现此智所从。是故智中。无实智性。亦无实智住智
性中。智与智性俱不可得。非智与性亦复如是。决定
不由非智名智。若由非智说名智者。一切愚夫皆应
有智。若有如实于智非智俱无所得。于智非智如实
遍知。是名为智。然智实性非如所说。所以者何。以智
实性离名言故。智非智境。非非智境。以智超过一切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1c 页 X24-0171.png
境故。不可说是智非智境。是名如实宣说智相。如是
智相。实不可说不可示现。然顺有情所知说示。其能
知者亦不可说。智境尚无。况有知者。若能如是如实
了知。如实随觉。是名般若。复次善勇猛。若能如是现
观作證。是则名为出世般若。若如是所说出世般若。
亦不可说。所以者何。世尚非有。况有出世。所出尚无。
况有能出。以都不得世及出世。能出所出。故得说名
出世般若。若有所得。则不名为出世般若。若此般若
性亦不可得。离有无等可得性故。又善勇猛。世名假
立。非假立世。实有可出。然出诸假。故名出世。又出世
者。非实于世有出不出。所以者何。此中都无所出能
出少法可得。故名出世。又出世者。无世无出世。无出
无不出。故名出世。若能如是如实了知。是则名为出
世般若。若如是般若。非如所说。所以者何。出世般若。
超过一切名言道故。虽名出世而无所出。虽名般若
而无所知。所出所知不可得故。能出能知亦不可得。
如是如实知。名出世般若。由此般若。无所不出。是故
名为出世般若。复次善勇猛。此亦名为通达般若。如
是般若。何所通达。谓此般若。无所通达。若此般若有
所通达。即是假立。若是假立。则不名为通达般若。谓
于此中都无所有。无此无彼。亦无中间。无能通达。无
所通达。无通达处。无通达时。无通达者。故名通达。又
善勇猛。诸有成就如是般若。即能如实通达三界。云
何如实通达三界。谓非三界说名三界。所以者何。此
智相。实不可说不可示现。然顺有情所知说示。其能
知者亦不可说。智境尚无。况有知者。若能如是如实
了知。如实随觉。是名般若。复次善勇猛。若能如是现
观作證。是则名为出世般若。若如是所说出世般若。
亦不可说。所以者何。世尚非有。况有出世。所出尚无。
况有能出。以都不得世及出世。能出所出。故得说名
出世般若。若有所得。则不名为出世般若。若此般若
性亦不可得。离有无等可得性故。又善勇猛。世名假
立。非假立世。实有可出。然出诸假。故名出世。又出世
者。非实于世有出不出。所以者何。此中都无所出能
出少法可得。故名出世。又出世者。无世无出世。无出
无不出。故名出世。若能如是如实了知。是则名为出
世般若。若如是般若。非如所说。所以者何。出世般若。
超过一切名言道故。虽名出世而无所出。虽名般若
而无所知。所出所知不可得故。能出能知亦不可得。
如是如实知。名出世般若。由此般若。无所不出。是故
名为出世般若。复次善勇猛。此亦名为通达般若。如
是般若。何所通达。谓此般若。无所通达。若此般若有
所通达。即是假立。若是假立。则不名为通达般若。谓
于此中都无所有。无此无彼。亦无中间。无能通达。无
所通达。无通达处。无通达时。无通达者。故名通达。又
善勇猛。诸有成就如是般若。即能如实通达三界。云
何如实通达三界。谓非三界说名三界。所以者何。此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2a 页 X24-0172.png
中无界而可通达。通达三界。即为非界。由能如是通
达三界。故名成就通达般若。复次善勇猛。言通达者。
谓能遍知所有缘起。由诸缘故。诸法得起。故名缘起。
如是缘起。都无所有。如是名为通达缘起。即此名为
通知缘起。谓能显示。如实无起。以无起故。说名缘起。
平等无起。故名缘起。谓于是处起尚非有。况当有灭。
随觉缘起。若顺若违皆不可得。无等起故。说名缘起。
若无等起。则无有生。若无有生。则无过去。亦无巳生。
若无过去亦无巳生。则无有灭。若无有灭。即无生智。
由无生智。更不复。生亦不證灭。由无生故。即亦无灭。
由有生故。施设有灭。既无有生。是故无灭。于一切法
如是知见。通达作證。说名尽智。善勇猛。尽智者。谓尽
无知。故名尽智。由何名尽。谓由无尽故名为尽。不见
有法可名为尽。然离无知说名尽智。即尽无知说名
尽智。遍知一切无知法故。名尽无知。由尽无知。说名
尽智。非无知法有尽不尽。然离无知。故名尽智。如实
遍知此无知法。都无所有。故名为离。由如是智。知无
知法无别可得。名离无知。然无知法实不可得。智尚
非有。况有无知。若能于尽得解脱者。名为尽智。善勇
猛。非此波罗蜜多。有远彼岸少分可得。若此般若波
罗蜜多有远彼岸少分可得。如来应说甚深般若波
罗蜜多有远彼岸。非此般若波罗有远可得。是故不
说此有彼岸。又善勇猛。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随觉诸
法。若能随觉。即违觉悟。所以者何。此中无物可名随
达三界。故名成就通达般若。复次善勇猛。言通达者。
谓能遍知所有缘起。由诸缘故。诸法得起。故名缘起。
如是缘起。都无所有。如是名为通达缘起。即此名为
通知缘起。谓能显示。如实无起。以无起故。说名缘起。
平等无起。故名缘起。谓于是处起尚非有。况当有灭。
随觉缘起。若顺若违皆不可得。无等起故。说名缘起。
若无等起。则无有生。若无有生。则无过去。亦无巳生。
若无过去亦无巳生。则无有灭。若无有灭。即无生智。
由无生智。更不复。生亦不證灭。由无生故。即亦无灭。
由有生故。施设有灭。既无有生。是故无灭。于一切法
如是知见。通达作證。说名尽智。善勇猛。尽智者。谓尽
无知。故名尽智。由何名尽。谓由无尽故名为尽。不见
有法可名为尽。然离无知说名尽智。即尽无知说名
尽智。遍知一切无知法故。名尽无知。由尽无知。说名
尽智。非无知法有尽不尽。然离无知。故名尽智。如实
遍知此无知法。都无所有。故名为离。由如是智。知无
知法无别可得。名离无知。然无知法实不可得。智尚
非有。况有无知。若能于尽得解脱者。名为尽智。善勇
猛。非此波罗蜜多。有远彼岸少分可得。若此般若波
罗蜜多有远彼岸少分可得。如来应说甚深般若波
罗蜜多有远彼岸。非此般若波罗有远可得。是故不
说此有彼岸。又善勇猛。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随觉诸
法。若能随觉。即违觉悟。所以者何。此中无物可名随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2b 页 X24-0172.png
觉。随觉无故。觉悟亦无。即于诸法无通达义。随觉通
达平等法性是菩提故。随觉诸法故名菩提。云何此
能随觉诸法。此中无物可名菩提。故于此中亦无随
觉。何以故。若有菩提少分可得。即菩提内应得菩提。
然菩提中菩提非有。应作如是现證菩提。非随觉故
非通达故说名觉悟。虽作是说。而不如说。以一切法
不可随觉。不可通达。又法非法俱无自性。由觉此理
故名菩提。何以故。非诸如来应正等觉能得菩提。非
诸如来应正等觉能了菩提。如实菩提不可了故。不
可表故。非诸如来应正等觉生起菩提。菩提无生无
起性故。善勇猛。有情界者。即是无实有情增语。非有
情中有有情性。有情无故。名有情界。若有情中有有
情性。则不应说为有情界。有情界者。即显无界。以有
情界无界性故。若有情界即界性有。则应实有命者
即身。若有情界离界性有。则应实有命者异身。然有
情界无实界性。但由世俗假说为界。非有情界中可
有界性。亦非界性中有有情界。非即界性是有情界。
非离界性有有情界。以一切法无界性故。复次善勇
猛。我依此义密意。说诸有情界不可施设有减有满。
所以者何。以有情界非有性故。诸有情界离有情故。
如有情界不可施设有减有满。诸法亦尔不可施设
有减有满。以一切法皆无实性。故不可言有减有满。
若能如是随觉诸法。是则名为随觉佛法。以一切法
无减满故。说名佛法。佛法。即非佛法增语。非诸佛法
达平等法性是菩提故。随觉诸法故名菩提。云何此
能随觉诸法。此中无物可名菩提。故于此中亦无随
觉。何以故。若有菩提少分可得。即菩提内应得菩提。
然菩提中菩提非有。应作如是现證菩提。非随觉故
非通达故说名觉悟。虽作是说。而不如说。以一切法
不可随觉。不可通达。又法非法俱无自性。由觉此理
故名菩提。何以故。非诸如来应正等觉能得菩提。非
诸如来应正等觉能了菩提。如实菩提不可了故。不
可表故。非诸如来应正等觉生起菩提。菩提无生无
起性故。善勇猛。有情界者。即是无实有情增语。非有
情中有有情性。有情无故。名有情界。若有情中有有
情性。则不应说为有情界。有情界者。即显无界。以有
情界无界性故。若有情界即界性有。则应实有命者
即身。若有情界离界性有。则应实有命者异身。然有
情界无实界性。但由世俗假说为界。非有情界中可
有界性。亦非界性中有有情界。非即界性是有情界。
非离界性有有情界。以一切法无界性故。复次善勇
猛。我依此义密意。说诸有情界不可施设有减有满。
所以者何。以有情界非有性故。诸有情界离有情故。
如有情界不可施设有减有满。诸法亦尔不可施设
有减有满。以一切法皆无实性。故不可言有减有满。
若能如是随觉诸法。是则名为随觉佛法。以一切法
无减满故。说名佛法。佛法。即非佛法增语。非诸佛法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2c 页 X24-0172.png
有物能令或减或满。所以者何。以即随觉一切法故。
若能随觉一切法性。此中无法或减或满。一切法者。
当知即是增语。非彼法界有减有满。所以者何。以彼
法界无边际故。非有情界及彼法界差别可得。非有
情界及彼法界或减或满。或得或有。如是随觉。即名
菩提。由此故言非诸佛法可得施设有减有满。又善
勇猛。无减满性。若能如实无分别者。当知名为如实
见者。非于此中能有取舍。如是随觉。说名菩提。菩提
者。即是佛相。云何佛相。谓一切相。毕竟无相即是佛
相。何以故。毕竟无相。与菩提相自性离故。如是随觉。
说名菩提。又善勇猛。一切有情行菩提行。不知不觉
诸法实性。不名菩萨。所以者何。不知有情非有情故。
若知有情非有情性。行菩提行。应成菩萨。然诸有情
由颠倒故。不能觉了自行自境。自所行处。若于自行
如实了知。则不复行有分别行。是名菩萨行于无行。
菩萨不应由分别故。起分别行。若于是处无所分别。
非于此处而有所行。若于是处不起分别。非于此处
复有所行。诸佛菩萨。于一切行。无所分别而修行故。
一切憍慢。毕竟不起。于一切法。不复攀缘。不复分别。
不游不履。如是名为真菩萨行。以无所行为方便故。
复次善勇猛。无有情者。当知即是菩萨增语。以能遣
除一切想故。所以者何。以能了达一切有情。非实有
情。一切有情。皆非有情。一切有情。皆是颠倒执著有
情。一切有情。皆是遍计所执有情。一切有情。皆是虚
若能随觉一切法性。此中无法或减或满。一切法者。
当知即是增语。非彼法界有减有满。所以者何。以彼
法界无边际故。非有情界及彼法界差别可得。非有
情界及彼法界或减或满。或得或有。如是随觉。即名
菩提。由此故言非诸佛法可得施设有减有满。又善
勇猛。无减满性。若能如实无分别者。当知名为如实
见者。非于此中能有取舍。如是随觉。说名菩提。菩提
者。即是佛相。云何佛相。谓一切相。毕竟无相即是佛
相。何以故。毕竟无相。与菩提相自性离故。如是随觉。
说名菩提。又善勇猛。一切有情行菩提行。不知不觉
诸法实性。不名菩萨。所以者何。不知有情非有情故。
若知有情非有情性。行菩提行。应成菩萨。然诸有情
由颠倒故。不能觉了自行自境。自所行处。若于自行
如实了知。则不复行有分别行。是名菩萨行于无行。
菩萨不应由分别故。起分别行。若于是处无所分别。
非于此处而有所行。若于是处不起分别。非于此处
复有所行。诸佛菩萨。于一切行。无所分别而修行故。
一切憍慢。毕竟不起。于一切法。不复攀缘。不复分别。
不游不履。如是名为真菩萨行。以无所行为方便故。
复次善勇猛。无有情者。当知即是菩萨增语。以能遣
除一切想故。所以者何。以能了达一切有情。非实有
情。一切有情。皆非有情。一切有情。皆是颠倒执著有
情。一切有情。皆是遍计所执有情。一切有情。皆是虚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3a 页 X24-0173.png
妄所缘有情。一切有情。皆是败坏自行有情。一切有
情。皆是无明缘行有情。善勇猛。非有情名。有少实法
可执为我。或为我所。以无实法。是故可说一切有情
非实有情。非有情者。当知即是非实增语。非实者。当
知即是非有情增语。若于诸行有遍觉者。可名菩萨。
卷五百九十四 卷五百九十五
复次善勇猛。言菩萨者。谓能随觉有情无实无生增
语。又菩萨者。于一切法。亦能如实如佛而知。谓如实
知一切法性。无实无生。亦无虚妄。善勇猛。若诸菩萨
发菩提心。作如是念。我于今者。发菩提心。此是菩提。
我今为趣此菩提故。发修行心。是诸菩萨有所得故。
不名菩萨。但可名为狂乱萨埵。何以故。由彼菩萨决
定执有发起性故。决定执有所发心故。决定执有菩
提性故。但可名为于菩提心有执萨埵。不名真净发
心菩萨。彼由造作。发菩提心。复名造作萨埵。不名菩
萨。彼由加行。发菩提心。复名加行萨埵。不名菩萨。何
以故。彼诸菩萨。由有所取。发菩提心。但可名为发心
萨埵。不名菩萨。又善勇猛。无实能发菩提心者。以菩
提心不可发故。菩提无生。亦无心故。彼诸菩萨惟执
发心。不了菩提无生心义。心平等性。即是菩提。此中
无所分别。若分别心及菩提。便执著心及菩提。由此
二种。发菩提心。当知不可真发心者。又善勇猛。菩提
与心。非各有异。非于心内有实菩提。非菩提内得有
实心。菩提与心。如实如理。俱不可说是觉是心。由如
情。皆是无明缘行有情。善勇猛。非有情名。有少实法
可执为我。或为我所。以无实法。是故可说一切有情
非实有情。非有情者。当知即是非实增语。非实者。当
知即是非有情增语。若于诸行有遍觉者。可名菩萨。
卷五百九十四 卷五百九十五
复次善勇猛。言菩萨者。谓能随觉有情无实无生增
语。又菩萨者。于一切法。亦能如实如佛而知。谓如实
知一切法性。无实无生。亦无虚妄。善勇猛。若诸菩萨
发菩提心。作如是念。我于今者。发菩提心。此是菩提。
我今为趣此菩提故。发修行心。是诸菩萨有所得故。
不名菩萨。但可名为狂乱萨埵。何以故。由彼菩萨决
定执有发起性故。决定执有所发心故。决定执有菩
提性故。但可名为于菩提心有执萨埵。不名真净发
心菩萨。彼由造作。发菩提心。复名造作萨埵。不名菩
萨。彼由加行。发菩提心。复名加行萨埵。不名菩萨。何
以故。彼诸菩萨。由有所取。发菩提心。但可名为发心
萨埵。不名菩萨。又善勇猛。无实能发菩提心者。以菩
提心不可发故。菩提无生。亦无心故。彼诸菩萨惟执
发心。不了菩提无生心义。心平等性。即是菩提。此中
无所分别。若分别心及菩提。便执著心及菩提。由此
二种。发菩提心。当知不可真发心者。又善勇猛。菩提
与心。非各有异。非于心内有实菩提。非菩提内得有
实心。菩提与心。如实如理。俱不可说是觉是心。由如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3b 页 X24-0173.png
实觉菩提与心俱不可得。无生不生。故名菩萨。亦名
摩诃萨。善勇猛。以證入大乘。名摩诃萨。何谓大乘。谓
一切智。说名大乘。云何一切智。谓诸所有智。若有为
智。若无为智。若世间智。若出世间智。能證入如是等
智。名摩诃萨。所以者何。以能远离大有情想。又能远
离大无明蕴。又能远离大诸行蕴。又能远离大无知
蕴。又能远离大众苦蕴。名摩诃萨。又善勇猛。远离大
有情想。名摩诃萨。彼于一切心及心所法。虽无所得。
而能了知心之本性。彼于菩提。及菩提分法。虽无所
得。而能了知菩提本性。彼由此智。非于心内见有菩
提。亦非离心见有菩提。非于菩提内见有实心。亦非
离菩提见有实心。如是除遣。无所修习。无所恃怙。无
所执著。虽不见有菩提心性。而能发起大菩提心。如
是发菩提心。而于菩提无所引发。何以故。彼巳安住
大菩提故。都不见有心及菩提生灭差别。亦不见有
发心趣向大菩提者。无见无执。无所分别。发起胜解。
及解脱心。当知名为真实菩萨。又善勇猛。若诸菩萨。
不离心想。及菩提想。发菩提心。彼远菩提。非近菩提。
若不见菩提有近有远。当知彼近无上菩提。亦名真
发菩提心者。我依此义密意说言。若能自知无二相
者。彼如实知一切佛法。所以者何。彼能證会我及有
情俱无自性。即能遍知诸法无二。定能了达我及有
情与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理无差别。若能了
知诸法无二。即能了知一切佛法。若能遍知诸法无
摩诃萨。善勇猛。以證入大乘。名摩诃萨。何谓大乘。谓
一切智。说名大乘。云何一切智。谓诸所有智。若有为
智。若无为智。若世间智。若出世间智。能證入如是等
智。名摩诃萨。所以者何。以能远离大有情想。又能远
离大无明蕴。又能远离大诸行蕴。又能远离大无知
蕴。又能远离大众苦蕴。名摩诃萨。又善勇猛。远离大
有情想。名摩诃萨。彼于一切心及心所法。虽无所得。
而能了知心之本性。彼于菩提。及菩提分法。虽无所
得。而能了知菩提本性。彼由此智。非于心内见有菩
提。亦非离心见有菩提。非于菩提内见有实心。亦非
离菩提见有实心。如是除遣。无所修习。无所恃怙。无
所执著。虽不见有菩提心性。而能发起大菩提心。如
是发菩提心。而于菩提无所引发。何以故。彼巳安住
大菩提故。都不见有心及菩提生灭差别。亦不见有
发心趣向大菩提者。无见无执。无所分别。发起胜解。
及解脱心。当知名为真实菩萨。又善勇猛。若诸菩萨。
不离心想。及菩提想。发菩提心。彼远菩提。非近菩提。
若不见菩提有近有远。当知彼近无上菩提。亦名真
发菩提心者。我依此义密意说言。若能自知无二相
者。彼如实知一切佛法。所以者何。彼能證会我及有
情俱无自性。即能遍知诸法无二。定能了达我及有
情与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理无差别。若能了
知诸法无二。即能了知一切佛法。若能遍知诸法无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3c 页 X24-0173.png
二。即能遍知一切佛法。若能遍知我。即遍知三界。
增上慢者。于此法教不能悟入。以非彼境。非彼地故。
要诸佛子从正等觉自然智生。乃能精勤学正等觉
大师子吼。于正等觉无上法财。善能受用。
诸佛世尊将欲开示断一切疑。微妙甚深菩萨藏法。
必有如是无量无边最胜清净。功德众集。
随所知境界世俗文句。方便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
多。令菩萨众。精勤修学一切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
得。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
法都无所依。
一切法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远离而住 一切
法非相应。非不相应 一切法真如。不虚妄性。不变
异性。如所有性。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者。离
一切法性。所以者何。非一切法中有一切法。此无所
有。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自性离。此离自性。
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无一切法自性。此无
自性。是谓般若波罗蜜多(九十四卷止)。
一切法非一切法所行。于一切法无知无见。是谓般
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不舍一切法自性。于自性如
是遍知。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合非离。是
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减非增。是谓般若波
罗蜜多 一切法非染非净。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有净法。非有不净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移转。非趣入。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
增上慢者。于此法教不能悟入。以非彼境。非彼地故。
要诸佛子从正等觉自然智生。乃能精勤学正等觉
大师子吼。于正等觉无上法财。善能受用。
诸佛世尊将欲开示断一切疑。微妙甚深菩萨藏法。
必有如是无量无边最胜清净。功德众集。
随所知境界世俗文句。方便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
多。令菩萨众。精勤修学一切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
得。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
法都无所依。
一切法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远离而住 一切
法非相应。非不相应 一切法真如。不虚妄性。不变
异性。如所有性。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者。离
一切法性。所以者何。非一切法中有一切法。此无所
有。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自性离。此离自性。
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无一切法自性。此无
自性。是谓般若波罗蜜多(九十四卷止)。
一切法非一切法所行。于一切法无知无见。是谓般
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不舍一切法自性。于自性如
是遍知。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合非离。是
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减非增。是谓般若波
罗蜜多 一切法非染非净。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有净法。非有不净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移转。非趣入。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4a 页 X24-0174.png
切法非系。非离系。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
死非生。一切法非生非死。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
切法非流转。非有流转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
切法非尽。非有尽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
非有集法。非有灭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
非有起法。非有尽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
非有变坏法。非无变坏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
切法非常。非无常。乃至非净。非不净。是谓般若波罗
蜜多 一切法非有贪瞋痴法。非离贪瞋痴法。是谓
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作者。非使作者。乃至非
知见者。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断。非常。非
有边。非无边。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见趣。
非见趣断。非爱非爱断。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
法非善。非非善。是谓般若波罗蜜多(九十五卷止)。
卷五百九十六
梦幻泡影。自性都无所有。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虽假
说有种种自性。而此般若波罗蜜多。实无自性可得
宣说。
舍利子白佛言。如来虽说般若波罗蜜多。而说般若
波罗蜜多非圆成实。世尊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我
说般若波罗蜜多非圆成实。何以故。一切法非圆成
实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非圆成实。譬如虹蜺。虽有
种种妙色显现。而无一实。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虽假
种种言相显示。而所显示。无性可得。譬如虚空。虽以
死非生。一切法非生非死。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
切法非流转。非有流转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
切法非尽。非有尽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
非有集法。非有灭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
非有起法。非有尽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
非有变坏法。非无变坏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
切法非常。非无常。乃至非净。非不净。是谓般若波罗
蜜多 一切法非有贪瞋痴法。非离贪瞋痴法。是谓
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作者。非使作者。乃至非
知见者。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断。非常。非
有边。非无边。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见趣。
非见趣断。非爱非爱断。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
法非善。非非善。是谓般若波罗蜜多(九十五卷止)。
卷五百九十六
梦幻泡影。自性都无所有。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虽假
说有种种自性。而此般若波罗蜜多。实无自性可得
宣说。
舍利子白佛言。如来虽说般若波罗蜜多。而说般若
波罗蜜多非圆成实。世尊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我
说般若波罗蜜多非圆成实。何以故。一切法非圆成
实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非圆成实。譬如虹蜺。虽有
种种妙色显现。而无一实。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虽假
种种言相显示。而所显示。无性可得。譬如虚空。虽以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4b 页 X24-0174.png
种种尺寸量度。而未曾见有五指许是圆成实。如是
般若波罗蜜多。虽假种种言相显示。而未曾见有少
自体是圆成实。
诸法甚深故。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
般若波罗蜜多。深广无量。无边功德之所證故。
诸法本性清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本性清净。
诸法无边际故。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际。当知般若
波罗蜜多。初中后位。皆无边际。亦无方域。边不可得。
故名无边。际不可得。故名无际。以无边故。说名无际。
以无际故。说名无边。
卷五百九十七
舍利子白佛言。云何菩萨依如是法。行诸境相。佛言。
诸菩萨众。尚不得法。何况非法。知一切境。皆无境性。
由此因缘。是诸善士。依如是法。行诸境相。无所执著。
舍利子。诸有情类。多有成就下劣法者。所有信解。亦
皆下劣。不能种植广大善根。彼于如是甚深广大无
染正法。不能信受。随类胜劣。各相爱乐。下劣信解诸
有情类。还乐下劣信解有情。广大信解诸有情类。还
乐广大信解有情。
舍利子白佛言。以何等法为所行境。佛言。般若波罗
蜜多。以无边法为所行境。以诸法空为所行境。如虚
空界。风界。俱无处所而可见者。亦复不为生起法相
而现其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于法都无可现示者。
亦复不为生起法相而现其前。
般若波罗蜜多。虽假种种言相显示。而未曾见有少
自体是圆成实。
诸法甚深故。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
般若波罗蜜多。深广无量。无边功德之所證故。
诸法本性清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本性清净。
诸法无边际故。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际。当知般若
波罗蜜多。初中后位。皆无边际。亦无方域。边不可得。
故名无边。际不可得。故名无际。以无边故。说名无际。
以无际故。说名无边。
卷五百九十七
舍利子白佛言。云何菩萨依如是法。行诸境相。佛言。
诸菩萨众。尚不得法。何况非法。知一切境。皆无境性。
由此因缘。是诸善士。依如是法。行诸境相。无所执著。
舍利子。诸有情类。多有成就下劣法者。所有信解。亦
皆下劣。不能种植广大善根。彼于如是甚深广大无
染正法。不能信受。随类胜劣。各相爱乐。下劣信解诸
有情类。还乐下劣信解有情。广大信解诸有情类。还
乐广大信解有情。
舍利子白佛言。以何等法为所行境。佛言。般若波罗
蜜多。以无边法为所行境。以诸法空为所行境。如虚
空界。风界。俱无处所而可见者。亦复不为生起法相
而现其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于法都无可现示者。
亦复不为生起法相而现其前。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4c 页 X24-0174.png
舍利子复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以何为相。佛
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远离众相。无有少相而可得
者。舍利子。如虚空界。无碍著处。如是般若波罗蜜多
无碍著处。由斯故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著为相。
又舍利子。非无著法。有相可得。然随世间名言理趣。
作如是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著为相。又舍利子。
诸法皆以无著为相。以诸法不可得故。名无著相。无
有少法为起相故而现在前。以于此中无相可得。故
名无相。以无相故。说名无著。若一切法有少相者。应
于此中有著可得。以一切法众相都无。是故此中无
著可得。故说诸法无著为相。又舍利子。诸杂染法。颠
倒现前。诸颠倒者皆是无相。诸无相者皆不可说。故
有相法即是无相。又舍利子。诸清净法。亦无有相。所
以者何。杂染尚无有相。况清净法而可有相。又舍利
子。若能遍知诸杂染法如实性者。彼诸杂染皆不可
得。然诸有情由颠倒故。起诸杂染。诸颠倒者。皆非真
实。若非真实。则无实体。亦无实相。若能如是如实遍
知。即名清净。是故杂染清净二法。俱非有相。非圆成
实。又舍利子。愚夫异生。著无著相。又舍利子。此无著
相。当知即是智所行处。亦是般若波罗蜜多所行之
处。此无著相智所行处。亦名般若波罗蜜多。又舍利
子。所行处者。当知此显非所行处。甚深般若波罗蜜
多。非行处相可能显示。又舍利子。所行境者。当知显
示非所行境。以一切法如实之性。如所有性。皆不可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5a 页 X24-0175.png
得。故一切法非所行境。以一切法无境性故。若能如
是遍知诸法。是则名为行一切境。
时舍利子告善现言。云何具寿嘿然无说。善现答言。
我于诸法。都无所见。是故我今嘿然无说。又舍利子。
我都不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见有诸菩萨众。
不见能说。不见所说。亦复不见由此。为此。因此。属此。
依此而说。我于此中。既无所见。云何令我宣说般若
波罗蜜多。
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由显示所有法故而
现在前。又舍利子。如无有法。由显示法而现在前。我
当云何宣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然舍利子。若
能了知如是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由显示所
有法故而现在前。即能了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
能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世尊告善勇猛菩萨言。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
蜜多。于一切法都无所行。何以故。以一切法皆是颠
倒之所等起。非实有邪伪虚妄。譬如于法有所行者。
皆行颠倒。皆行不实。如是菩萨若有所行。应行颠倒。
应行不实。非诸菩萨是颠倒行及不实行之所显了。
亦非菩萨行颠倒行及不实行。能行般若波罗蜜多。
又善勇猛。颠倒不实。则非所行。是故菩萨不于中行。
又善勇猛。言颠倒者。即是虚妄愚夫异生之所执著。
如是诸法。不如是有。如是所执。不如其相。是故说名
颠倒不实。故诸菩萨不行颠倒。不行不实。由此菩萨
是遍知诸法。是则名为行一切境。
时舍利子告善现言。云何具寿嘿然无说。善现答言。
我于诸法。都无所见。是故我今嘿然无说。又舍利子。
我都不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见有诸菩萨众。
不见能说。不见所说。亦复不见由此。为此。因此。属此。
依此而说。我于此中。既无所见。云何令我宣说般若
波罗蜜多。
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由显示所有法故而
现在前。又舍利子。如无有法。由显示法而现在前。我
当云何宣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然舍利子。若
能了知如是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由显示所
有法故而现在前。即能了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
能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世尊告善勇猛菩萨言。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
蜜多。于一切法都无所行。何以故。以一切法皆是颠
倒之所等起。非实有邪伪虚妄。譬如于法有所行者。
皆行颠倒。皆行不实。如是菩萨若有所行。应行颠倒。
应行不实。非诸菩萨是颠倒行及不实行之所显了。
亦非菩萨行颠倒行及不实行。能行般若波罗蜜多。
又善勇猛。颠倒不实。则非所行。是故菩萨不于中行。
又善勇猛。言颠倒者。即是虚妄愚夫异生之所执著。
如是诸法。不如是有。如是所执。不如其相。是故说名
颠倒不实。故诸菩萨不行颠倒。不行不实。由此菩萨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5b 页 X24-0175.png
名无倒行者。若实无倒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
行。一切行断。名菩萨行。善勇猛。菩萨不行一切分别
异分别行。一切分别异分别断。名菩萨行。分别者。谓
于诸法分别自性。异分别者。谓于诸法分别差别。非
一切法可得分别。及异分别。以一切法不可分别异
分别故。若分别法。则于诸法作异分别。然一切法。远
离分别及异分别。又善勇猛。言分别者。是谓一边。异
分别者。是第二边。若诸菩萨于边无边俱无所行。是
诸菩萨亦不见中。若见中者。则行于中。若行中者。则
行于边。非中有行有显有示。离行相故。又善勇猛。所
言中者。即是八圣支道。如是圣道。于一切法都无所
得而现在前。都无所见而现其前。若时于法无修无
遣。尔时名为止息之道。此止息道。于一切法无修无
遣。超过修遣。證一切法平等实性。又止息道者。谓阿
罗汉漏尽苾刍。何以故。彼遣道故。非修非遣。故名为
遣。彼遣亦无。故名为遣。以遣修故。说名为遣。若有修
遣。应有所得。不名为遣。此中遣者谓遣修性。此中无
修。故名为遣。以修无故。遣亦非有。
菩萨摩诃萨不缘一切法。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
故。菩萨知诸所缘性远离故。若知所缘其性远离。则
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若诸菩萨能行般若波罗蜜多。遍知一切所缘而行。
除遣一切所缘而行。
卷五百九十八 卷五百九十九 卷六百
行。一切行断。名菩萨行。善勇猛。菩萨不行一切分别
异分别行。一切分别异分别断。名菩萨行。分别者。谓
于诸法分别自性。异分别者。谓于诸法分别差别。非
一切法可得分别。及异分别。以一切法不可分别异
分别故。若分别法。则于诸法作异分别。然一切法。远
离分别及异分别。又善勇猛。言分别者。是谓一边。异
分别者。是第二边。若诸菩萨于边无边俱无所行。是
诸菩萨亦不见中。若见中者。则行于中。若行中者。则
行于边。非中有行有显有示。离行相故。又善勇猛。所
言中者。即是八圣支道。如是圣道。于一切法都无所
得而现在前。都无所见而现其前。若时于法无修无
遣。尔时名为止息之道。此止息道。于一切法无修无
遣。超过修遣。證一切法平等实性。又止息道者。谓阿
罗汉漏尽苾刍。何以故。彼遣道故。非修非遣。故名为
遣。彼遣亦无。故名为遣。以遣修故。说名为遣。若有修
遣。应有所得。不名为遣。此中遣者谓遣修性。此中无
修。故名为遣。以修无故。遣亦非有。
菩萨摩诃萨不缘一切法。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
故。菩萨知诸所缘性远离故。若知所缘其性远离。则
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若诸菩萨能行般若波罗蜜多。遍知一切所缘而行。
除遣一切所缘而行。
卷五百九十八 卷五百九十九 卷六百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5c 页 X24-0175.png
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一切法清净而行。何以故。菩
萨遍知一切法所缘本性清净故。
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行集。不行灭。
不行深。不行浅。不行空。不行不空。不行有相。不行无
相。不行有愿。不行无愿。不行有造作。不行无造作。何
以故。如是诸法。一切皆有恃执。动转。戏论。爱趣。谓我
能行如是动转。我于此行如是戏论。我由此行如是
爱趣。我依此行如是恃执。此中菩萨了知一切恃执。
动转。戏论。爱趣。害诸无知。无所恃执。无恃执故。都无
所行。亦无执藏。无执藏故。无所系缚。亦无离系。亦无
等起。如是菩萨害诸恃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复次
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行常无常。不
行乐无乐。不行我无我。不行净不净。不行空不空。不
行如幻如梦如光影如谷响。何以故。如是诸法。有寻
有伺。有行有观。此中菩萨了知一切有寻有伺有行
有观。害一切行。遍知诸行。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是谓
宣说诸菩萨行。
一切法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亦不可思议。何以故。非心所生故。名不可思议。亦不
生心故。名不可思议。若谓心生。是为颠倒。谓心不生。
亦是颠倒。能通达心及心所俱无所有。则非颠倒。愚
夫异生不能觉了于心远离。不能正知。亦不正知所
缘远离。由斯执著心即是我。心是我所。心依于我。心
从我生。彼执心巳。复执为善。或执非善。或执为乐。或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6a 页 X24-0176.png
执为苦。或执为断。或执为常。种种法门。诸菩萨众修
行般若波罗蜜多。远离颠倒心心所法。證心本性清
净明白。于中都无心心法起。复作是念。由所缘境心
心所生。了知所缘无所有故。心心所法皆不得生。既
不得生。亦无住灭。亦不令法有生住等。能如是行。是
行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通达诸法若因若集。若没若灭。无有少法不合
般若波罗蜜多。如实了知诸法因集灭道之相。于一
切法不修不遣。何以故。以一切法无性为性。远离自
性。则非实物。非实物故。无修无遣。于一切法无修无
遣。名修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起一切法相应相心。不
起一切俱行之心。能就如是清净心故。于诸有情。虽
起遍满慈悲喜舍。而能遣除诸有情想。于有情想无
执而住。于四梵住亦无执著。成就妙慧方便善巧。般
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速圆满故。便于诸法无取无
执。
菩萨如是学时。不于一切法学。不为超越一切法学。
不于一切法生学。不于一切法灭学。不为调伏一切
法故学。不为不调伏一切法故学。不为摄伏移转一
切法故学。不为趣入安住一切法故学(九十八卷止)。
菩萨如是学时。不于一切法学。若常若无常。若乐若
苦若空若不空。若我若无我。不缘一切法。若过去行。
若未来行。若现在行。虽以空寂静无我行相。观察过
行般若波罗蜜多。远离颠倒心心所法。證心本性清
净明白。于中都无心心法起。复作是念。由所缘境心
心所生。了知所缘无所有故。心心所法皆不得生。既
不得生。亦无住灭。亦不令法有生住等。能如是行。是
行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通达诸法若因若集。若没若灭。无有少法不合
般若波罗蜜多。如实了知诸法因集灭道之相。于一
切法不修不遣。何以故。以一切法无性为性。远离自
性。则非实物。非实物故。无修无遣。于一切法无修无
遣。名修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起一切法相应相心。不
起一切俱行之心。能就如是清净心故。于诸有情。虽
起遍满慈悲喜舍。而能遣除诸有情想。于有情想无
执而住。于四梵住亦无执著。成就妙慧方便善巧。般
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速圆满故。便于诸法无取无
执。
菩萨如是学时。不于一切法学。不为超越一切法学。
不于一切法生学。不于一切法灭学。不为调伏一切
法故学。不为不调伏一切法故学。不为摄伏移转一
切法故学。不为趣入安住一切法故学(九十八卷止)。
菩萨如是学时。不于一切法学。若常若无常。若乐若
苦若空若不空。若我若无我。不缘一切法。若过去行。
若未来行。若现在行。虽以空寂静无我行相。观察过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6b 页 X24-0176.png
去。而不以空寂静无我行于过去。虽以空寂静无我
行相观察未来。而不以空寂静无我行于未来。虽以
空寂静无我行相观察现在。而不以空寂静无我行
于现在。菩萨能如是行。虽观过去空。无我。无我所。无
常无恒。无久安住不变易法。而不如是行于过去。虽
观未来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恒。无久安住不变易
法。而不如是行于未来。虽观现在空。无我。无我所。无
常。无恒。无久安住不变易法。而不如是行于现在。能
如是行。能如是住。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能
如是行。则不缘一切法。以一切法非所缘故。以一切
法非能缘故。非一切法有所取故。而可于彼说有所
缘。若有所缘。则有动作计著执取。若有执取。即有忧
苦猛利愁箭悲恼叹生。若有所缘。即有恃执动转戏
论。
能如是行。则于一切法不起分别。无异分别。能如是
行。能如是住。一切恶魔不能障碍。成就般若波罗蜜
多利慧刀剑具大势力。是诸菩萨于一切处无所依
止。何以故。若有所依。则有移转。若有移转。则有动摇。
若有动摇。则有戏论。若诸有情。有依有转。动摇戏论。
随魔力行。未脱魔境。菩萨不依止一切法。證得一切
依止净法。依止清净微妙智见。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由此恶魔不能得便。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一切法合离相。不行一切
法清净不清净相。能如是行。则不与一切法若合若
行相观察未来。而不以空寂静无我行于未来。虽以
空寂静无我行相观察现在。而不以空寂静无我行
于现在。菩萨能如是行。虽观过去空。无我。无我所。无
常无恒。无久安住不变易法。而不如是行于过去。虽
观未来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恒。无久安住不变易
法。而不如是行于未来。虽观现在空。无我。无我所。无
常。无恒。无久安住不变易法。而不如是行于现在。能
如是行。能如是住。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能
如是行。则不缘一切法。以一切法非所缘故。以一切
法非能缘故。非一切法有所取故。而可于彼说有所
缘。若有所缘。则有动作计著执取。若有执取。即有忧
苦猛利愁箭悲恼叹生。若有所缘。即有恃执动转戏
论。
能如是行。则于一切法不起分别。无异分别。能如是
行。能如是住。一切恶魔不能障碍。成就般若波罗蜜
多利慧刀剑具大势力。是诸菩萨于一切处无所依
止。何以故。若有所依。则有移转。若有移转。则有动摇。
若有动摇。则有戏论。若诸有情。有依有转。动摇戏论。
随魔力行。未脱魔境。菩萨不依止一切法。證得一切
依止净法。依止清净微妙智见。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由此恶魔不能得便。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一切法合离相。不行一切
法清净不清净相。能如是行。则不与一切法若合若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6c 页 X24-0176.png
离。何以故。以一切法无合离故。善勇猛。合者谓常。离
者谓断。一切法性。不为合故离故现前。若诸法性为
合为离现在前者。则应诸法可得。不可得故。佛不施
设。愚夫异生妄见合离。颠倒系缚。驰流生死。谓合得
合。住合见合。执有合故。便执有离。谓除遣合而得离
故。善勇猛。若处有合。是处有离。若于合中无得无恃。
不起执著。亦不见离。若于离中有得有恃。起执著者。
彼便有合。与生死苦未可别离。菩萨观诸法性非合
非离。亦不为法若合若离而有所作。或有修学。如是
安住。速能圆满一切智法。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一切法著无著。所缘清净
不清净。都不见行。及不行法。能如是行。速能圆满一
切智法(九十九卷止)。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一切法开显不开显。寂静
不寂静。清净不清净。远离不远离。能如是行。速能圆
满一切智法。
菩萨能如是行。不住一切法。非一切法有可住义。所
以者何。以一切法皆无执藏。无执藏故。无可住者。善
勇猛。以无所住及无不住为方便故。说一切法都无
可住。如四大河无热池出。未入大海终无住义。如是
诸法乃至无造诸行未尽。终无住义。
手执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教。是诸菩萨。
设不现前蒙佛授记。当知巳近蒙佛授记。或复不久
当蒙诸佛现前受记。
者谓断。一切法性。不为合故离故现前。若诸法性为
合为离现在前者。则应诸法可得。不可得故。佛不施
设。愚夫异生妄见合离。颠倒系缚。驰流生死。谓合得
合。住合见合。执有合故。便执有离。谓除遣合而得离
故。善勇猛。若处有合。是处有离。若于合中无得无恃。
不起执著。亦不见离。若于离中有得有恃。起执著者。
彼便有合。与生死苦未可别离。菩萨观诸法性非合
非离。亦不为法若合若离而有所作。或有修学。如是
安住。速能圆满一切智法。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一切法著无著。所缘清净
不清净。都不见行。及不行法。能如是行。速能圆满一
切智法(九十九卷止)。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一切法开显不开显。寂静
不寂静。清净不清净。远离不远离。能如是行。速能圆
满一切智法。
菩萨能如是行。不住一切法。非一切法有可住义。所
以者何。以一切法皆无执藏。无执藏故。无可住者。善
勇猛。以无所住及无不住为方便故。说一切法都无
可住。如四大河无热池出。未入大海终无住义。如是
诸法乃至无造诸行未尽。终无住义。
手执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教。是诸菩萨。
设不现前蒙佛授记。当知巳近蒙佛授记。或复不久
当蒙诸佛现前受记。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7a 页 X24-0177.png
一切法无著无缚。无有少法为著为缚而现在前。由
此亦得无解脱义。善勇猛。一切法无著无缚。亦无解
脱。言著缚者。谓于法性执著系缚。法性既无。故不可
说有著有缚。言解脱者。谓脱著缚。彼二既无。故无解
脱。
如是法门。非诸杂染弊有情类手所能得。非魔罗网
所拘絷者之所行地。是性调善极聪慧者之所行地。
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门。受持一句。尚获无量无边
功德。况有于此大般若经。能具受持。转读书写。供养
流布。广为他说。彼所获福不可思议。
大般若波罗蜜经六百卷
般若义同文异(节义详载纲要第八卷初分后)。
第二分。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有情。起平等心。于一
切法性。皆得平等。安立一切有情于一切法平等性
中(观照品)。
复次善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于意云何。即一切法。
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离一切法。有菩萨摩诃
萨不。不也世尊。佛告善现。汝观何义。作如是言。即色
等法。非菩萨摩诃萨。离色等法。无菩萨摩诃萨耶。善
现白佛言。若菩提。若萨埵。若色等法。尚毕竟不可得。
性非有故。况有菩萨摩诃萨。此既非有如何可。言即
色等法是菩萨摩诃萨。离色等法有菩萨摩诃萨耶。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7b 页 X24-0177.png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菩提。若萨埵。若色
等法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亦不可得。诸菩萨摩
诃萨不可得故。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学。复次
善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即色真如是菩萨摩诃萨
不。不也世尊。离色真如有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
佛告善现。汝观何义。作如是言。即色等法真如非菩
萨摩诃萨。离色等法真如无菩萨摩诃萨耶。善现白
佛言。色等法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色等法
真如。此真如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色等法真如是菩
萨摩诃萨。离色等法真如有菩萨摩诃萨。佛告善现。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色等法不可得故。色等法真如
亦不可得。色等法及真如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
亦不可得。诸菩萨摩诃萨不可得故。所行般若波罗
蜜多亦不可得。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
蜜多。应如是学(善现品。与纲要第一卷二十二叶。经文参看)。
复次善现。所言般若波罗蜜多者。色增语是菩萨摩
诃萨不。不也世尊。色常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
世尊。色无常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乃至
一切法杂染增语。清净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
世尊。佛告善现。汝观何义作如是言。色等法增语。非
菩萨摩诃萨。复观何义作如是言。色等法若常若无
常增语。乃至若生若灭增语。亦非菩萨摩诃萨耶。善
现白佛言。世尊。色等法尚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色
等法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亦不可得。诸菩萨摩
诃萨不可得故。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学。复次
善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即色真如是菩萨摩诃萨
不。不也世尊。离色真如有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
佛告善现。汝观何义。作如是言。即色等法真如非菩
萨摩诃萨。离色等法真如无菩萨摩诃萨耶。善现白
佛言。色等法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色等法
真如。此真如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色等法真如是菩
萨摩诃萨。离色等法真如有菩萨摩诃萨。佛告善现。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色等法不可得故。色等法真如
亦不可得。色等法及真如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
亦不可得。诸菩萨摩诃萨不可得故。所行般若波罗
蜜多亦不可得。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
蜜多。应如是学(善现品。与纲要第一卷二十二叶。经文参看)。
复次善现。所言般若波罗蜜多者。色增语是菩萨摩
诃萨不。不也世尊。色常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
世尊。色无常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乃至
一切法杂染增语。清净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
世尊。佛告善现。汝观何义作如是言。色等法增语。非
菩萨摩诃萨。复观何义作如是言。色等法若常若无
常增语。乃至若生若灭增语。亦非菩萨摩诃萨耶。善
现白佛言。世尊。色等法尚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色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7c 页 X24-0177.png
等法增语。此增语既非有。如何可言色等法增语是
菩萨摩诃萨。乃至色等法生灭增语是菩萨摩诃萨。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色等法及常无常等不可
得故。色等法增语及常无常等增语亦不可得。法及
增语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亦不可得。诸菩萨摩
诃萨不可得故。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学(善现品。与
纲要第一卷二十三叶。经文参看)。
善现。非离有为施设无为。非离无为施设有为(善现品)。
复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
当如是审谛观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多。何故名般
若波罗蜜多。谁之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般若波罗蜜
多为何所用。审谛观察。若法无所有。不可得。是为般
若波罗蜜多(胜军品)。
善现言。何等为法。云何常于此法爱乐欣喜。佛告善
现。所言法者。谓色。非色。皆无自性。都不可得。不可破
坏。不可分别。是名为法。言爱法者。谓于此法起欲希
求。言乐法者。谓于此法称赞功德。言欣法者。谓于此
法欢喜信受。言喜法者。谓于此法慕多修习。亲近爱
重。以无得而为方便。常能如是爱乐欣喜。而不憍举。
决定能于大有情众当为上首(譬喻品)。
菩萨摩诃萨修行无缚无解六波罗蜜多。能證无缚
无解一切法性。是名被无缚无解大乘铠者(无缚解品)。
诸佛弟子。于一切法无依著者。法尔皆能随所问诘。
菩萨摩诃萨。乃至色等法生灭增语是菩萨摩诃萨。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色等法及常无常等不可
得故。色等法增语及常无常等增语亦不可得。法及
增语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亦不可得。诸菩萨摩
诃萨不可得故。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学(善现品。与
纲要第一卷二十三叶。经文参看)。
善现。非离有为施设无为。非离无为施设有为(善现品)。
复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
当如是审谛观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多。何故名般
若波罗蜜多。谁之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般若波罗蜜
多为何所用。审谛观察。若法无所有。不可得。是为般
若波罗蜜多(胜军品)。
善现言。何等为法。云何常于此法爱乐欣喜。佛告善
现。所言法者。谓色。非色。皆无自性。都不可得。不可破
坏。不可分别。是名为法。言爱法者。谓于此法起欲希
求。言乐法者。谓于此法称赞功德。言欣法者。谓于此
法欢喜信受。言喜法者。谓于此法慕多修习。亲近爱
重。以无得而为方便。常能如是爱乐欣喜。而不憍举。
决定能于大有情众当为上首(譬喻品)。
菩萨摩诃萨修行无缚无解六波罗蜜多。能證无缚
无解一切法性。是名被无缚无解大乘铠者(无缚解品)。
诸佛弟子。于一切法无依著者。法尔皆能随所问诘。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8a 页 X24-0178.png
一一酬答。自在无畏。何以故。以一切法无所依故(远离
品)。
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回向心则非心。菩提心亦非
心。不应非心回向非心。心亦不应回向非心。非心不
应回向于心。心亦不应回向于心。何以故。非心即是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即是非心。如是二种。俱无所有。
无所有中。无回向义。憍尸迦。心无自性。心性无故。心
所亦无。心及心所既无自性故。心亦无回向心义。若
作是观。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帝释品)。
一切法性。无所依止。无所系属。由此因缘。无生无起。
无知无见。当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虽生如来应正
等觉。亦能示现世间实相。而无所生。亦无所示(示相品)。
能示如来应正等觉世间相者。谓令不起此世间想。
亦令不起他世间想。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无所有。
实不可得。无可依彼起此世间他世间想(示相品)。
不可思议。思议灭故。不可称量。称量灭故。无数量。数
量灭故。无等等。等等灭故。不可思议者。但有不可思
议增语。不可称量者。但有不可称量增语。无数量者。
但有无数量增语。无等等者。但有无等等增语(示相品。与
纲要五卷十六叶。经文参看)。
虽诸声闻独觉菩萨。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精勤修学。各得究竟所作事业。而是般若波罗蜜多。
无增无减(成办品)。
菩萨摩诃萨。虽闻真如与一切法无二无别。而无滞
品)。
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回向心则非心。菩提心亦非
心。不应非心回向非心。心亦不应回向非心。非心不
应回向于心。心亦不应回向于心。何以故。非心即是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即是非心。如是二种。俱无所有。
无所有中。无回向义。憍尸迦。心无自性。心性无故。心
所亦无。心及心所既无自性故。心亦无回向心义。若
作是观。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帝释品)。
一切法性。无所依止。无所系属。由此因缘。无生无起。
无知无见。当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虽生如来应正
等觉。亦能示现世间实相。而无所生。亦无所示(示相品)。
能示如来应正等觉世间相者。谓令不起此世间想。
亦令不起他世间想。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无所有。
实不可得。无可依彼起此世间他世间想(示相品)。
不可思议。思议灭故。不可称量。称量灭故。无数量。数
量灭故。无等等。等等灭故。不可思议者。但有不可思
议增语。不可称量者。但有不可称量增语。无数量者。
但有无数量增语。无等等者。但有无等等增语(示相品。与
纲要五卷十六叶。经文参看)。
虽诸声闻独觉菩萨。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精勤修学。各得究竟所作事业。而是般若波罗蜜多。
无增无减(成办品)。
菩萨摩诃萨。虽闻真如与一切法无二无别。而无滞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8b 页 X24-0178.png
碍。所以者何。真如与法不可说一。不可说异。不可说
俱及不俱故。菩萨摩诃萨。终不观他好恶长短。平等
怜悯而为说法。不观法师种性好恶。唯求所说微妙
法义。善现。不退转菩萨。具如是等诸行状相(不退转品)。
不退转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通达诸法皆无所
有。常不远离菩提作意。不乐观察论说诸蕴。诸处。诸
界。所以者何。是菩萨于蕴处界。性相空理巳善思惟。
善通达故。不乐观察论说众事。所以者何。是菩萨于
一切众。性相皆空。巳善思惟。善通达故。不乐观察论
说五事。是菩萨住本性空。不见少法有胜有劣贵贱
相故。不乐观察论说贼事。是菩萨住自相空。不见少
法有得有失与夺相故。不乐观察论说军事。是菩萨
住本性空。不见诸法有多有少聚散相故。不乐观察
论说战事。是菩萨住真如一切法空。不见少法有强
有弱爱恚相故。不乐观察论说城邑事。是菩萨住虚
空界空。不见少法有摄不摄好恶相故。不乐观察论
说聚落事。是菩萨住一切法空。不见少法有增有减
合离相故。不乐观察论说国土事。是菩萨安住实际。
不见诸法有属不属此彼相故。不乐观察论说我有
情。乃至知者见者事。是菩萨住毕竟空。都不见我乃
至见者若有若无差别相故。不乐观察论说相好事。
是菩萨善住无相。不见诸法有好有丑差别相故。是
菩萨摩诃萨。不乐观察论说世间如是等事。但乐观
察论说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
俱及不俱故。菩萨摩诃萨。终不观他好恶长短。平等
怜悯而为说法。不观法师种性好恶。唯求所说微妙
法义。善现。不退转菩萨。具如是等诸行状相(不退转品)。
不退转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通达诸法皆无所
有。常不远离菩提作意。不乐观察论说诸蕴。诸处。诸
界。所以者何。是菩萨于蕴处界。性相空理巳善思惟。
善通达故。不乐观察论说众事。所以者何。是菩萨于
一切众。性相皆空。巳善思惟。善通达故。不乐观察论
说五事。是菩萨住本性空。不见少法有胜有劣贵贱
相故。不乐观察论说贼事。是菩萨住自相空。不见少
法有得有失与夺相故。不乐观察论说军事。是菩萨
住本性空。不见诸法有多有少聚散相故。不乐观察
论说战事。是菩萨住真如一切法空。不见少法有强
有弱爱恚相故。不乐观察论说城邑事。是菩萨住虚
空界空。不见少法有摄不摄好恶相故。不乐观察论
说聚落事。是菩萨住一切法空。不见少法有增有减
合离相故。不乐观察论说国土事。是菩萨安住实际。
不见诸法有属不属此彼相故。不乐观察论说我有
情。乃至知者见者事。是菩萨住毕竟空。都不见我乃
至见者若有若无差别相故。不乐观察论说相好事。
是菩萨善住无相。不见诸法有好有丑差别相故。是
菩萨摩诃萨。不乐观察论说世间如是等事。但乐观
察论说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8c 页 X24-0178.png
多远离众相。能證无上正等觉故(转不转品)。
是菩萨摩诃萨。虽行一切法空。而爱乐正法。不爱非
法。恒愿饶益一切有情。虽行不可得空。而常称赞三
宝功德。利益安乐一切有情。虽行诸法真如法界一
味之相。而乐称赞真如法界种种功德。虽知诸法皆
毕竟空。而爱善友。不爱恶友(转不转品)。
是菩萨摩诃萨。若昼若夜。常不远离念佛作意。常不
远离闻法作意。由此因缘。随诸国土。有佛世尊现说
正法。即乘愿力。往彼受生。或乘神通。往彼听法。由是
因缘。此诸菩萨生生之处。常不离佛。恒闻正法。无间
无断。是菩萨摩诃萨。常为利乐诸有情故。虽能现起
初静虑定。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定。而巧方便起欲界
心。教诸有情十善业道。亦随愿力现生欲界。有佛国
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听闻正法。修诸胜
行(转不转品)。
菩萨摩诃萨护正法时。应作是念。我不为护一佛。二
佛。乃至百千诸佛正法。普为护持十方三世诸佛正
法。令不亏损。何等名为诸佛正法。一切如来应正等
觉。所觉所说一切法空。如是名为诸佛正法(转不转品。与纲
要第五卷三十八叶。经文参看)。
依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起回向。是为最胜回向。远离
般若波罗蜜多所起回向。是为下劣回向(甚深义品)。
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具修六种波罗蜜多。见诸
有情生死长远。诸有情界其数无边。见此事巳。作是
是菩萨摩诃萨。虽行一切法空。而爱乐正法。不爱非
法。恒愿饶益一切有情。虽行不可得空。而常称赞三
宝功德。利益安乐一切有情。虽行诸法真如法界一
味之相。而乐称赞真如法界种种功德。虽知诸法皆
毕竟空。而爱善友。不爱恶友(转不转品)。
是菩萨摩诃萨。若昼若夜。常不远离念佛作意。常不
远离闻法作意。由此因缘。随诸国土。有佛世尊现说
正法。即乘愿力。往彼受生。或乘神通。往彼听法。由是
因缘。此诸菩萨生生之处。常不离佛。恒闻正法。无间
无断。是菩萨摩诃萨。常为利乐诸有情故。虽能现起
初静虑定。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定。而巧方便起欲界
心。教诸有情十善业道。亦随愿力现生欲界。有佛国
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听闻正法。修诸胜
行(转不转品)。
菩萨摩诃萨护正法时。应作是念。我不为护一佛。二
佛。乃至百千诸佛正法。普为护持十方三世诸佛正
法。令不亏损。何等名为诸佛正法。一切如来应正等
觉。所觉所说一切法空。如是名为诸佛正法(转不转品。与纲
要第五卷三十八叶。经文参看)。
依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起回向。是为最胜回向。远离
般若波罗蜜多所起回向。是为下劣回向(甚深义品)。
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具修六种波罗蜜多。见诸
有情生死长远。诸有情界其数无边。见此事巳。作是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9a 页 X24-0179.png
思惟。生死边际犹如虚空。诸有情界亦如虚空。虽无
真实诸有情类流转生死。及得解脱。而诸有情妄执
为有。轮回生死。受苦无边。我当云何方便济拔。既思
惟巳。作是愿言。我当精勤。无所顾恋。修行六种波罗
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令速圆满。疾證无上正等
菩提。为诸有情说无上法。皆令解脱生死大苦。亦令
證知生死解脱。都无所有。毕竟皆空。善现。是菩萨由
此六种波罗蜜多速得圆满。疾能證得一切智智(愿行
品。与纲要六卷首叶。经文参看)。
如坚翅鸟。飞腾虚空。自在翱翔。久不堕落。虽依空戏
而不据空。亦不为空之所拘碍。诸菩萨亦复如是。虽
于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数数习近安住修行。而于中
能不作證。由不證故。不堕声闻及独觉地。若时无上
正等菩提。因行善根一切成熟。尔时方證实际(习近品。与
纲要六卷首叶。经文参看)。
以如虚空无尽行住。引发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察
十二缘起。速能圆满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观察
缘起法时。不见有法。无因而生。不见有法。无因而灭。
不见有法。性相常住。不生不灭(无尽品。与纲要卷六十七叶。经文参看)。
善现言。云何于无名相法。以名相说而言不坏。佛告
善现。我随世俗于一切法假立名相。为诸有情方便
宣说而无执著。故无所坏。若诸圣者。于名著名。于相
著相。则亦应于空著空。于无相著无相。于无愿著无
愿。于真如著真如。于法界著法界。于实际著实际。于
真实诸有情类流转生死。及得解脱。而诸有情妄执
为有。轮回生死。受苦无边。我当云何方便济拔。既思
惟巳。作是愿言。我当精勤。无所顾恋。修行六种波罗
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令速圆满。疾證无上正等
菩提。为诸有情说无上法。皆令解脱生死大苦。亦令
證知生死解脱。都无所有。毕竟皆空。善现。是菩萨由
此六种波罗蜜多速得圆满。疾能證得一切智智(愿行
品。与纲要六卷首叶。经文参看)。
如坚翅鸟。飞腾虚空。自在翱翔。久不堕落。虽依空戏
而不据空。亦不为空之所拘碍。诸菩萨亦复如是。虽
于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数数习近安住修行。而于中
能不作證。由不證故。不堕声闻及独觉地。若时无上
正等菩提。因行善根一切成熟。尔时方證实际(习近品。与
纲要六卷首叶。经文参看)。
以如虚空无尽行住。引发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察
十二缘起。速能圆满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观察
缘起法时。不见有法。无因而生。不见有法。无因而灭。
不见有法。性相常住。不生不灭(无尽品。与纲要卷六十七叶。经文参看)。
善现言。云何于无名相法。以名相说而言不坏。佛告
善现。我随世俗于一切法假立名相。为诸有情方便
宣说而无执著。故无所坏。若诸圣者。于名著名。于相
著相。则亦应于空著空。于无相著无相。于无愿著无
愿。于真如著真如。于法界著法界。于实际著实际。于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9b 页 X24-0179.png
无为著无为。善现。是一切法。唯有假名。惟有假相。而
无真实。菩萨摩诃萨住一切法。但假名相行深般若
波罗蜜多。而于其中无所执著(巧便品。与纲要六卷三十二叶。经文参看)。
善现复白佛言。诸菩萨修如来道。得圆满巳。岂于实
际亦不證住。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成熟有情严
净佛土。及修大愿。若未圆满。犹于实际未应證住。若
巳圆满。乃于实际应可證住。善现言。为何所住。證住
实际。佛告善现。汝何所住。得尽诸漏。心永解脱。善现
对曰。非我有住。得尽诸漏。心永解脱。然我尽漏心得
解脱。都无所住。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都无所住(巧便品。初分平答三智少此二问二答提
出。与道相智一段问答参看。见纲要六卷之三十三叶)。
善现复问。诸烦恼断。得无为不。佛言如是。善现复问。
声闻独觉。不得无为。烦恼断不。佛言不尔。善现复问。
无为法中。有差别不。佛言不尔。善现言。若无为法无
差别者。佛何故说。如来习气相续永断。声闻独觉犹
未永断。佛言。习气相续。实非烦恼。然诸声闻及诸独
觉。烦恼巳断。犹有少分似贪瞋痴。动发身语。即说此
为习气相续。诸佛世尊。究竟无有(巧便品。与初分习气相续。实非烦恼
后。经文参看)。
无所得法。能得无所得(巧便品。与俱不可得一段。经文参看)。
菩萨摩诃萨虽作大饶益事。而竟不见有实有情得
涅槃者。但见妄想众苦寂灭(树喻品)。
善现即白佛言。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者。云何
无真实。菩萨摩诃萨住一切法。但假名相行深般若
波罗蜜多。而于其中无所执著(巧便品。与纲要六卷三十二叶。经文参看)。
善现复白佛言。诸菩萨修如来道。得圆满巳。岂于实
际亦不證住。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成熟有情严
净佛土。及修大愿。若未圆满。犹于实际未应證住。若
巳圆满。乃于实际应可證住。善现言。为何所住。證住
实际。佛告善现。汝何所住。得尽诸漏。心永解脱。善现
对曰。非我有住。得尽诸漏。心永解脱。然我尽漏心得
解脱。都无所住。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都无所住(巧便品。初分平答三智少此二问二答提
出。与道相智一段问答参看。见纲要六卷之三十三叶)。
善现复问。诸烦恼断。得无为不。佛言如是。善现复问。
声闻独觉。不得无为。烦恼断不。佛言不尔。善现复问。
无为法中。有差别不。佛言不尔。善现言。若无为法无
差别者。佛何故说。如来习气相续永断。声闻独觉犹
未永断。佛言。习气相续。实非烦恼。然诸声闻及诸独
觉。烦恼巳断。犹有少分似贪瞋痴。动发身语。即说此
为习气相续。诸佛世尊。究竟无有(巧便品。与初分习气相续。实非烦恼
后。经文参看)。
无所得法。能得无所得(巧便品。与俱不可得一段。经文参看)。
菩萨摩诃萨虽作大饶益事。而竟不见有实有情得
涅槃者。但见妄想众苦寂灭(树喻品)。
善现即白佛言。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者。云何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79c 页 X24-0179.png
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无性为性现等觉巳。说名
为佛。于一切法及诸境界。得自在转。佛告善现。一切
法皆以无性为自性。我本修学菩萨道时。无倒修行
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由此离欲
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如
是乃至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
第四静虑具足住。我于尔时。于诸静虑及静虑支。虽
善取相而无所执。于静虑及静虑支。不生味著。于诸
静虑及静虑支。都无所得。我于尔时。于四静虑行相
清净。无所分别。我于尔时。于诸静虑及静虑支。虽善
纯熟。而不受彼所得果报。但依静虑令心引发神境。
天耳。他心。宿住。天眼智通。于此五通。虽善取相而无
所执。亦不爱味。于诸通境都无所得。亦不分别。如空
而住。我于尔时观一切法。平等平等。无性为性。以一
刹那相应般若。證得无上正等菩提。谓如实如是苦
圣谛。是集圣谛。是灭圣谛。是道圣谛。皆同一相。所谓
无相。如是无相亦无所有。由此成就如来十力。四无
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并十八佛不共
法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微妙功德。以佛妙智。安立
有情三聚差别。随其所应。方便化导。令获殊胜利益
安乐(渐次品。与七卷首叶。经文参看)。
菩萨摩诃萨。见诸愚夫。于非我中而住我想。于非有
情住有情想。乃至于非知者住知者想。非见者住见
者想。是菩萨摩诃萨。见是事巳。深生怜悯。方便教化。
为佛。于一切法及诸境界。得自在转。佛告善现。一切
法皆以无性为自性。我本修学菩萨道时。无倒修行
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由此离欲
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如
是乃至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
第四静虑具足住。我于尔时。于诸静虑及静虑支。虽
善取相而无所执。于静虑及静虑支。不生味著。于诸
静虑及静虑支。都无所得。我于尔时。于四静虑行相
清净。无所分别。我于尔时。于诸静虑及静虑支。虽善
纯熟。而不受彼所得果报。但依静虑令心引发神境。
天耳。他心。宿住。天眼智通。于此五通。虽善取相而无
所执。亦不爱味。于诸通境都无所得。亦不分别。如空
而住。我于尔时观一切法。平等平等。无性为性。以一
刹那相应般若。證得无上正等菩提。谓如实如是苦
圣谛。是集圣谛。是灭圣谛。是道圣谛。皆同一相。所谓
无相。如是无相亦无所有。由此成就如来十力。四无
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并十八佛不共
法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微妙功德。以佛妙智。安立
有情三聚差别。随其所应。方便化导。令获殊胜利益
安乐(渐次品。与七卷首叶。经文参看)。
菩萨摩诃萨。见诸愚夫。于非我中而住我想。于非有
情住有情想。乃至于非知者住知者想。非见者住见
者想。是菩萨摩诃萨。见是事巳。深生怜悯。方便教化。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0a 页 X24-0180.png
令离颠倒妄想执著。安置无想甘露界中。住是界中。
不复现起我想。乃至知见者想。是时一切掉动散乱
戏论分别。不复现行。心多安住寂静澹泊无戏论界
(实说品)。
复次善现。我为新学诸菩萨说涅槃非化。非别实有
不空涅槃。是故不应执此为难。善现便白佛言。云何
方便教诫教授新学菩萨。令知诸法自性常空。佛告
善现。岂一切法先有后无而不常空。然一切法先既
非有。后亦非无。自性常空。不应惊怖。应作如是方便
教诫教授(空性品)。
第三分。
诸天思惟我等常设种种方便。令是菩萨离淫欲法。
从初发心。乃至證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常修梵行。
于顺结法。不生贪染。所以者何。行非梵行。生于梵天。
尚能为碍。况證无上正等菩提。是故菩萨断欲出家。
修梵行者。能得无上正等菩提。非不出家。行非梵行。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诸菩萨为要当有父母妻子诸
亲友耶。佛言。或有菩萨。具有妻子眷属。而修菩萨摩
诃萨行。或有菩萨。无有妻子。从初发心。乃至成佛。常
修梵行。不坏童真。或有菩萨。方便善巧。先现受用五
妙欲境。后方厌舍。勤修梵行。乃得无上正等菩提。如
彼幻师。幻作种种。彼幻所作。为有实不。舍利子言。不
也世尊。佛言。菩萨亦复如是。为欲成熟有情。示受五
欲而实无染。所以者何。诸菩萨于五欲中深生厌患。
不复现起我想。乃至知见者想。是时一切掉动散乱
戏论分别。不复现行。心多安住寂静澹泊无戏论界
(实说品)。
复次善现。我为新学诸菩萨说涅槃非化。非别实有
不空涅槃。是故不应执此为难。善现便白佛言。云何
方便教诫教授新学菩萨。令知诸法自性常空。佛告
善现。岂一切法先有后无而不常空。然一切法先既
非有。后亦非无。自性常空。不应惊怖。应作如是方便
教诫教授(空性品)。
第三分。
诸天思惟我等常设种种方便。令是菩萨离淫欲法。
从初发心。乃至證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常修梵行。
于顺结法。不生贪染。所以者何。行非梵行。生于梵天。
尚能为碍。况證无上正等菩提。是故菩萨断欲出家。
修梵行者。能得无上正等菩提。非不出家。行非梵行。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诸菩萨为要当有父母妻子诸
亲友耶。佛言。或有菩萨。具有妻子眷属。而修菩萨摩
诃萨行。或有菩萨。无有妻子。从初发心。乃至成佛。常
修梵行。不坏童真。或有菩萨。方便善巧。先现受用五
妙欲境。后方厌舍。勤修梵行。乃得无上正等菩提。如
彼幻师。幻作种种。彼幻所作。为有实不。舍利子言。不
也世尊。佛言。菩萨亦复如是。为欲成熟有情。示受五
欲而实无染。所以者何。诸菩萨于五欲中深生厌患。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0b 页 X24-0180.png
不为彼过之所涂染。以无量门诃毁诸欲。谓作是念。
欲如炽火。欲如粪秽。欲如魁脍。欲如怨敌。欲如毒器。
欲如闇井。岂有真实为诸欲事。但为方便饶益有情。
化现斯事(缘起品)。
舍利子言。彼于何处不能出离。佛言。彼于欲界色无
色界不能出离。便于声闻独觉菩萨及诸佛法不能
成办。设于三界能出离者。而于二乘不能出离。由此
不能信解深法(善现品。与纲要一卷三十一叶。不能信受经文参看)。
次答大乘从何处出。至何处住者。善现。当知大乘从
三界中出。至一切智智中住。然以无二为方便故。无
出无住。所以者何。若大乘。若一切智智。如是二法不
合不散。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
对。皆同一相。所谓无相。无相之法无出无住。非巳出
巳住。非当出当住。非今出今住。其有欲令无相之法
有出住者。则为欲令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
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
界。亦有出住。所以者何。真如乃至不思议界。皆不能
从三界中出。亦不能至一切智智中住。何以故。真如
真如自性空。乃至不思议界。不思议界自性空故。其
有欲令无相之法有出住者。则为欲令断界。离界。灭
界。安隐界。寂静界。无生界。无灭界。无性界。无相界。无
作界。无为界。亦有出住。所以者何。断界乃至无为界。
皆不能从三界中出。亦不能至一切智智中住。何以
故。断界。断界自性空。乃至无为界。无为界自性空故。
欲如炽火。欲如粪秽。欲如魁脍。欲如怨敌。欲如毒器。
欲如闇井。岂有真实为诸欲事。但为方便饶益有情。
化现斯事(缘起品)。
舍利子言。彼于何处不能出离。佛言。彼于欲界色无
色界不能出离。便于声闻独觉菩萨及诸佛法不能
成办。设于三界能出离者。而于二乘不能出离。由此
不能信解深法(善现品。与纲要一卷三十一叶。不能信受经文参看)。
次答大乘从何处出。至何处住者。善现。当知大乘从
三界中出。至一切智智中住。然以无二为方便故。无
出无住。所以者何。若大乘。若一切智智。如是二法不
合不散。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
对。皆同一相。所谓无相。无相之法无出无住。非巳出
巳住。非当出当住。非今出今住。其有欲令无相之法
有出住者。则为欲令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
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
界。亦有出住。所以者何。真如乃至不思议界。皆不能
从三界中出。亦不能至一切智智中住。何以故。真如
真如自性空。乃至不思议界。不思议界自性空故。其
有欲令无相之法有出住者。则为欲令断界。离界。灭
界。安隐界。寂静界。无生界。无灭界。无性界。无相界。无
作界。无为界。亦有出住。所以者何。断界乃至无为界。
皆不能从三界中出。亦不能至一切智智中住。何以
故。断界。断界自性空。乃至无为界。无为界自性空故。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0c 页 X24-0180.png
其有欲令无相之法有出住者。则为欲令名字假想
施设言说。亦有出住。所以者何。名字假想。施设言说。
皆不能从三界中出。亦不能至一切智智中住。何以
故。名字假想施设言说。名字假想施设言说自性空
故。
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虽观诸
法皆无所有。都不可得。毕竟净故。无乘大乘而出住
者。然无所得而为方便。乘于大乘。从三界生死中出。
至一切智智中住。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无断无尽(善现
品。与纲要二卷末叶。参看)。
现前发起无倒随喜回向心者。应作是念。色乃至识。
与解脱等。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与解脱等。戒蕴等五。
与解脱等。于一切法所起胜解。与解脱等。三世诸佛。
与解脱等。三世诸法。与解脱等。一切随喜及诸回向。
与解脱等。佛及弟子并诸独觉诸根熟变。与解脱等。
佛及弟子并诸独觉所得涅槃。与解脱等。诸佛菩萨
独觉声闻诸法法性。与解脱等。一切有情及一切法。
并彼法性。与解脱等(随喜回向品。与纲要四卷二十六叶。解脱亦如是经文参看)。
若于如来应正等觉。取相忆念。皆是执著(叹净品)。
善现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波罗蜜多。达
一切法自性空故。于此大般若波罗蜜多中。转法轮
事。都不可得。以一切法永不生。能转所转不可得故。
善现复白佛言。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无边波
罗蜜多。如是善现。如太虚空无边际故。是平等波罗
施设言说。亦有出住。所以者何。名字假想。施设言说。
皆不能从三界中出。亦不能至一切智智中住。何以
故。名字假想施设言说。名字假想施设言说自性空
故。
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虽观诸
法皆无所有。都不可得。毕竟净故。无乘大乘而出住
者。然无所得而为方便。乘于大乘。从三界生死中出。
至一切智智中住。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无断无尽(善现
品。与纲要二卷末叶。参看)。
现前发起无倒随喜回向心者。应作是念。色乃至识。
与解脱等。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与解脱等。戒蕴等五。
与解脱等。于一切法所起胜解。与解脱等。三世诸佛。
与解脱等。三世诸法。与解脱等。一切随喜及诸回向。
与解脱等。佛及弟子并诸独觉诸根熟变。与解脱等。
佛及弟子并诸独觉所得涅槃。与解脱等。诸佛菩萨
独觉声闻诸法法性。与解脱等。一切有情及一切法。
并彼法性。与解脱等(随喜回向品。与纲要四卷二十六叶。解脱亦如是经文参看)。
若于如来应正等觉。取相忆念。皆是执著(叹净品)。
善现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波罗蜜多。达
一切法自性空故。于此大般若波罗蜜多中。转法轮
事。都不可得。以一切法永不生。能转所转不可得故。
善现复白佛言。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无边波
罗蜜多。如是善现。如太虚空无边际故。是平等波罗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1a 页 X24-0181.png
蜜多。以一切法性平等故。是远离波罗蜜多。毕竟空
故。是难屈伏波罗蜜多。以一切法不可得故。是无足
迹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无名体故。是虚空波罗蜜多。
入息出息不可得故。是不可说。波罗蜜多。此中无寻
亦无伺故。是无名波罗蜜多。受想行等不可得故。是
无转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来故。是不可引波罗蜜多。
以一切法不可取故。是尽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毕竟
尽故。是无生灭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无灭生故。是无
作波罗蜜多。以诸作者不可得故。是无知波罗蜜多。
以诸知者不可得故。是无移动波罗蜜多。以死生者
不可得故。是无调伏波罗蜜多。以一切法可调伏性
不可得故。是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波罗蜜多。以
一切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不可得故。是无染净
波罗蜜多。以染净因不可得故。是无涂染波罗蜜多。
彼所依法不可得故。是无戏论波罗蜜多。诸戏论事
永灭除故。是无慢执波罗蜜多。破坏一切慢执事故。
是无动转波罗蜜多。住法界故。是离染著波罗蜜多。
觉一切法非虚妄故。是无等起波罗蜜多。于一切法
无分别故。是寂静波罗蜜多。于诸法相无所得故。是
无贪瞋痴波罗蜜多。除灭一切三毒事故。是无烦恼
波罗蜜多。离分别故。是离有情波罗蜜多。达诸有情
无所有故。是无断坏波罗蜜多。此能等起一切法故。
是无二边波罗蜜多。离二边故。是无杂坏波罗蜜多。
以一切法不坏杂故。是无取著波罗蜜多。超过声闻
故。是难屈伏波罗蜜多。以一切法不可得故。是无足
迹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无名体故。是虚空波罗蜜多。
入息出息不可得故。是不可说。波罗蜜多。此中无寻
亦无伺故。是无名波罗蜜多。受想行等不可得故。是
无转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来故。是不可引波罗蜜多。
以一切法不可取故。是尽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毕竟
尽故。是无生灭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无灭生故。是无
作波罗蜜多。以诸作者不可得故。是无知波罗蜜多。
以诸知者不可得故。是无移动波罗蜜多。以死生者
不可得故。是无调伏波罗蜜多。以一切法可调伏性
不可得故。是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波罗蜜多。以
一切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不可得故。是无染净
波罗蜜多。以染净因不可得故。是无涂染波罗蜜多。
彼所依法不可得故。是无戏论波罗蜜多。诸戏论事
永灭除故。是无慢执波罗蜜多。破坏一切慢执事故。
是无动转波罗蜜多。住法界故。是离染著波罗蜜多。
觉一切法非虚妄故。是无等起波罗蜜多。于一切法
无分别故。是寂静波罗蜜多。于诸法相无所得故。是
无贪瞋痴波罗蜜多。除灭一切三毒事故。是无烦恼
波罗蜜多。离分别故。是离有情波罗蜜多。达诸有情
无所有故。是无断坏波罗蜜多。此能等起一切法故。
是无二边波罗蜜多。离二边故。是无杂坏波罗蜜多。
以一切法不坏杂故。是无取著波罗蜜多。超过声闻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1b 页 X24-0181.png
独觉地故。是无分别波罗蜜多。一切分别不可得故。
是无分限波罗蜜多。诸法分限不可得故。是如虚空
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滞碍故。是无常苦无我波罗
蜜多。于一切法灭坏逼迫无执著故。是空无相无愿
波罗蜜多。达一切法都无所有。远离诸相不可愿故。
是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波罗蜜多。知所空法不可
得故。是四念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波罗蜜多。知身
受心法皆不可得。乃至超诸声闻独觉法故。是如来
波罗蜜多。能如实说一切法故。是自然波罗蜜多。于
一切法自在转故。是正等觉波罗蜜多。于一切法能
正等觉一切相故(赞德品)。
闻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心不清净而舍去者。
随彼所起不清净心。厌舍此经。举步多少。便减尔许
劫数功德。获尔许劫障菩提罪。受彼罪巳。更尔许时。
发勤精进。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修诸菩萨难行苦行。
方可复本(魔事品)。
如来应正等觉。依法而住。此法即是甚深般若波罗
蜜多(现世间品)。
应如是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乃能安住
所应住法。如是安住。则于一切法得无障碍。何以故。
从本际来。不摄受一切法。所以者何。一切法不可摄
受。若不可摄受。则非一切法。说是所应。住法时。二千
菩萨同时證得无生法忍(真如品)。
菩萨摩诃萨虽住一切法空。而爱乐正法。不乐非法。
是无分限波罗蜜多。诸法分限不可得故。是如虚空
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滞碍故。是无常苦无我波罗
蜜多。于一切法灭坏逼迫无执著故。是空无相无愿
波罗蜜多。达一切法都无所有。远离诸相不可愿故。
是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波罗蜜多。知所空法不可
得故。是四念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波罗蜜多。知身
受心法皆不可得。乃至超诸声闻独觉法故。是如来
波罗蜜多。能如实说一切法故。是自然波罗蜜多。于
一切法自在转故。是正等觉波罗蜜多。于一切法能
正等觉一切相故(赞德品)。
闻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心不清净而舍去者。
随彼所起不清净心。厌舍此经。举步多少。便减尔许
劫数功德。获尔许劫障菩提罪。受彼罪巳。更尔许时。
发勤精进。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修诸菩萨难行苦行。
方可复本(魔事品)。
如来应正等觉。依法而住。此法即是甚深般若波罗
蜜多(现世间品)。
应如是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乃能安住
所应住法。如是安住。则于一切法得无障碍。何以故。
从本际来。不摄受一切法。所以者何。一切法不可摄
受。若不可摄受。则非一切法。说是所应。住法时。二千
菩萨同时證得无生法忍(真如品)。
菩萨摩诃萨虽住一切法空。而爱乐正法。不乐非法。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1c 页 X24-0181.png
虽住不可得空。而常称赞三宝功德。虽行诸法真如
法界一味之相。而乐赞扬真如法界种种功德(不退相品)。
善现白佛言。应修何等馀远离行。而佛不赞居阿练
若旷野山林。弃胜卧具。思惟晏坐远离功德。佛告善
现。若居山林。空泽旷野阿练若处。若住城邑聚落王
都喧杂之处。但能远离烦恼恶业。及诸声闻独觉作
意。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及修诸馀胜妙功德。是名菩
萨真远离行。恶魔所赞。隐于山林空泽旷野阿练若
处。弃胜卧具。晏坐思惟。非诸菩萨真远离行。所以者
何。彼远离行。犹有喧杂。谓彼或杂恶业烦恼。或杂声
闻独觉作意。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能精勤信受修
学。不能圆满一切智智。
彼于如是真远离行。不生爱乐。但乐勤修声闻独觉
空远离行。执著如是二乘所修远离行法。以为最胜。
于佛所赞住真远离行菩萨。谓居愦闹心不寂静。于
诸如来所不称赞住真喧杂行菩萨。谓不喧杂。其心
寂静能正修行。妄生种种分别执著(巧便品与纲要七卷首叶经文
参看)。
假使为声闻乘人。说声闻法得阿罗汉果。犹未为我
作佛弟子所应作事。若能为菩萨乘人。宣说一句甚
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即名我为作佛弟子所
应作事。
若有菩萨摩诃萨。为声闻独觉乘等。宣说般若波罗
蜜多相应之法。经一日夜。置一日夜。但经一日。复置
法界一味之相。而乐赞扬真如法界种种功德(不退相品)。
善现白佛言。应修何等馀远离行。而佛不赞居阿练
若旷野山林。弃胜卧具。思惟晏坐远离功德。佛告善
现。若居山林。空泽旷野阿练若处。若住城邑聚落王
都喧杂之处。但能远离烦恼恶业。及诸声闻独觉作
意。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及修诸馀胜妙功德。是名菩
萨真远离行。恶魔所赞。隐于山林空泽旷野阿练若
处。弃胜卧具。晏坐思惟。非诸菩萨真远离行。所以者
何。彼远离行。犹有喧杂。谓彼或杂恶业烦恼。或杂声
闻独觉作意。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能精勤信受修
学。不能圆满一切智智。
彼于如是真远离行。不生爱乐。但乐勤修声闻独觉
空远离行。执著如是二乘所修远离行法。以为最胜。
于佛所赞住真远离行菩萨。谓居愦闹心不寂静。于
诸如来所不称赞住真喧杂行菩萨。谓不喧杂。其心
寂静能正修行。妄生种种分别执著(巧便品与纲要七卷首叶经文
参看)。
假使为声闻乘人。说声闻法得阿罗汉果。犹未为我
作佛弟子所应作事。若能为菩萨乘人。宣说一句甚
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即名我为作佛弟子所
应作事。
若有菩萨摩诃萨。为声闻独觉乘等。宣说般若波罗
蜜多相应之法。经一日夜。置一日夜。但经一日。复置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2a 页 X24-0182.png
一日。但经半日。复置半日。但经一时。复置一时。但经
食顷。复置食顷。但经须臾。复置须臾。但经俄尔。复置
俄尔。但经弹指。所获福聚。无量无数。何以故。甚深般
若波罗蜜多相应法施。超过一切声闻独觉相应法
施。及彼三乘诸善根故(见不动品)。
善现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为何所住。證于实际。佛
告善现。汝为住道。得尽诸漏。心解脱不。不也世尊。汝
为住非道。得尽诸漏。心解脱不。不也世尊。汝为住道
非道。得尽诸漏。心解脱不。不也世尊。汝为住非道非
非道。得尽诸漏。心解脱不。不也世尊。佛告善现。汝何
所住。得尽诸漏。心永解脱。善现答言。非我有住得尽
诸漏。心永解脱。然我尽漏心得解脱。都无所住。佛告
善现。菩萨亦复如是。都无所住而證实际(方便品与二分巧便
品参看问语较详)。
相无相法。相待而立。非究竟故(慧到彼岸品)。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及诸功德。无自他性。但以无性
而为自性。诸有情无自他性。但以无性而为自性(妙相
品。与纲要七卷二叶。经文参看)。
菩萨行愿圆满。各于所居。严净佛土。證得无上正等
觉时。所化有情亦生彼土。共受净土大乘法乐(佛国品)。
诸有情于一切自相空理。不能尽知。造作诸业。或善。
或恶。或复无漏。由于善业。造作增长。生天人中。由于
恶业。造作增长。堕三恶趣。于善业中。由于定业。造作
增长。得生色界。或无色界。由无漏业。加行根本。有种
食顷。复置食顷。但经须臾。复置须臾。但经俄尔。复置
俄尔。但经弹指。所获福聚。无量无数。何以故。甚深般
若波罗蜜多相应法施。超过一切声闻独觉相应法
施。及彼三乘诸善根故(见不动品)。
善现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为何所住。證于实际。佛
告善现。汝为住道。得尽诸漏。心解脱不。不也世尊。汝
为住非道。得尽诸漏。心解脱不。不也世尊。汝为住道
非道。得尽诸漏。心解脱不。不也世尊。汝为住非道非
非道。得尽诸漏。心解脱不。不也世尊。佛告善现。汝何
所住。得尽诸漏。心永解脱。善现答言。非我有住得尽
诸漏。心永解脱。然我尽漏心得解脱。都无所住。佛告
善现。菩萨亦复如是。都无所住而證实际(方便品与二分巧便
品参看问语较详)。
相无相法。相待而立。非究竟故(慧到彼岸品)。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及诸功德。无自他性。但以无性
而为自性。诸有情无自他性。但以无性而为自性(妙相
品。与纲要七卷二叶。经文参看)。
菩萨行愿圆满。各于所居。严净佛土。證得无上正等
觉时。所化有情亦生彼土。共受净土大乘法乐(佛国品)。
诸有情于一切自相空理。不能尽知。造作诸业。或善。
或恶。或复无漏。由于善业。造作增长。生天人中。由于
恶业。造作增长。堕三恶趣。于善业中。由于定业。造作
增长。得生色界。或无色界。由无漏业。加行根本。有种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2b 页 X24-0182.png
性等贤圣差别(宣化品。义同少异参看)。
第四分。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菩萨名。俱无决定。亦无住处。
所以者何。如是二名。俱无所有。无所有法。无定无住。
若住色受想行识。便作色受想行识行。非行般若波
罗蜜多。所以者何。非作行者能摄般若波罗蜜多。不
摄般若波罗蜜多。则于般若波罗蜜多。不能修习圆
满。便不能得一切智智。若不能得一切智智。便不能
摄所摄有情。是故不应摄受诸色受想行识。亦不摄
受一切智智。所以者何。是一切智智。非取相修得。诸
取相者。皆是烦恼。若取相修得一切智智者。则胜军
梵志于一切智智不能信解。是胜军梵志虽由信解
力。归趣佛法名随信行。而能以少分智观一切法空。
悟入一切智智。既悟入巳。不取色相。亦不取受想行
识相。非以喜乐观见此智。不以内色受想行识。观见
此智。不以外色受想行识。观见此智。亦不以内外色
受想行识。观见此智。亦不离色受想行识。观见此智。
胜军梵志以如是等离相门。于一切智智。深生信解。
于一切法皆无取著。乃至涅槃亦不取著。以法性为
定量故。
能相亦离所相。所相亦离能相。能相亦离能相。所相
亦离所相。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学。速能成办一切智
智。何以故。知一切法无生灭故。
离不生法无法可得(妙行品)。
第四分。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菩萨名。俱无决定。亦无住处。
所以者何。如是二名。俱无所有。无所有法。无定无住。
若住色受想行识。便作色受想行识行。非行般若波
罗蜜多。所以者何。非作行者能摄般若波罗蜜多。不
摄般若波罗蜜多。则于般若波罗蜜多。不能修习圆
满。便不能得一切智智。若不能得一切智智。便不能
摄所摄有情。是故不应摄受诸色受想行识。亦不摄
受一切智智。所以者何。是一切智智。非取相修得。诸
取相者。皆是烦恼。若取相修得一切智智者。则胜军
梵志于一切智智不能信解。是胜军梵志虽由信解
力。归趣佛法名随信行。而能以少分智观一切法空。
悟入一切智智。既悟入巳。不取色相。亦不取受想行
识相。非以喜乐观见此智。不以内色受想行识。观见
此智。不以外色受想行识。观见此智。亦不以内外色
受想行识。观见此智。亦不离色受想行识。观见此智。
胜军梵志以如是等离相门。于一切智智。深生信解。
于一切法皆无取著。乃至涅槃亦不取著。以法性为
定量故。
能相亦离所相。所相亦离能相。能相亦离能相。所相
亦离所相。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学。速能成办一切智
智。何以故。知一切法无生灭故。
离不生法无法可得(妙行品)。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2c 页 X24-0182.png
憍尸迦。非但获得相好身故。说名如来应正等觉。要
由證得一切智智。乃名如来应正等觉。憍尸迦。如来
所得一切智智。要由般若波罗蜜多为因故。起佛相
好身。但为依处。若不依止。佛相好身无由而起。是故
般若波罗蜜多正为因生一切智智。欲令此智现前
相续故。复修集佛相好身。此相好身。若非遍智所依
处者。一切天龙人非人等。不应竭诚供养恭敬。以相
好身。与佛遍智为所依止故。诸天龙人非人等供养
恭敬。我涅槃后。我设利罗。皆以般若波罗蜜多。为根
本故。若善男子等。供养般若波罗蜜多。即为供养一
切智智佛相好身设利罗故(供养窣堵波品)。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由般若波罗蜜多。通达真如。
法界。法性。及实际等。成就法身。由法身故。说名为佛。
佛设利罗。依法身故。乃为世间恭敬供养(称扬功德品)。
于巳灭度诸佛世尊及弟子等。取相分别。随喜回向
无上菩提。是则名为大有所得。过去巳灭。无所有故。
未来现在。佛弟子等。未至。不住。亦不可得。若不可得。
非取相境。若取其相发生随喜回向菩提。俱堕颠倒
(随喜回向品)。
欲趣无上正等菩提。于诸如来应正等觉。以净信心
取相忆念。随所取相。皆名执著。所以者何。诸取相者
名执著故。若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
诸无漏法。深生随喜。复持如是随喜善根。与诸有情
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亦名执著。所以者何。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3a 页 X24-0183.png
诸法实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远离三世。非离三
世可能回向离三世法。不可取相。不可攀缘。亦无见
闻觉知事故。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无所證故。名现等觉。
所以者何。诸法本性。唯一无二。当知诸法本性即非
本性。此非本性。即是本性。能如是知。即能远离一切
执著。
世尊于诸著中。说无著相。
为如虚空诸有情类。脱如虚空生死苦。得如虚空涅
槃乐。尔时会中有一苾刍。向佛合掌。白言世尊。我应
敬礼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谓此般若波罗蜜多。无法
可生无法可灭。
尔时善现告帝释言。汝见有法可守护不。天帝释言。
我不见法是可守护。善现告言。如深般若波罗蜜多。
所说不住。即为守护。若离般若波罗蜜多。人非人等
欲为损恼。即得其便(清净品)。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成不坏。
不向不背。不引不遣。不取不舍。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不近不远。所以者何。以一切法都无所有。皆不可得。
于一切法无所得故。非能染污。非所染污。所以者何。
无法不能染污无法。当知色无染污故。甚深般若波
罗蜜多亦无染污。受想行识无染污故。甚深般若波
罗蜜多亦无染污。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染污故。色
等诸法亦无染污。若于如是亦不分别。是行般若波
世可能回向离三世法。不可取相。不可攀缘。亦无见
闻觉知事故。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无所證故。名现等觉。
所以者何。诸法本性。唯一无二。当知诸法本性即非
本性。此非本性。即是本性。能如是知。即能远离一切
执著。
世尊于诸著中。说无著相。
为如虚空诸有情类。脱如虚空生死苦。得如虚空涅
槃乐。尔时会中有一苾刍。向佛合掌。白言世尊。我应
敬礼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谓此般若波罗蜜多。无法
可生无法可灭。
尔时善现告帝释言。汝见有法可守护不。天帝释言。
我不见法是可守护。善现告言。如深般若波罗蜜多。
所说不住。即为守护。若离般若波罗蜜多。人非人等
欲为损恼。即得其便(清净品)。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成不坏。
不向不背。不引不遣。不取不舍。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不近不远。所以者何。以一切法都无所有。皆不可得。
于一切法无所得故。非能染污。非所染污。所以者何。
无法不能染污无法。当知色无染污故。甚深般若波
罗蜜多亦无染污。受想行识无染污故。甚深般若波
罗蜜多亦无染污。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染污故。色
等诸法亦无染污。若于如是亦不分别。是行般若波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3b 页 X24-0183.png
罗蜜多(赞叹品。与纲要五卷二叶。经文参看)。
闻般若波罗蜜多。深心敬信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
理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当知是人不久当受大
菩提记。疾證无上正等菩提。无堕声闻独觉地位。何
以故。巳得见闻供养恭敬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上
菩提之前相故。譬如春时。华果树等。故叶巳堕。枝条
滋润。新华果叶当出非久。所以者何。此诸树等新华
果叶先相现故(总持品)。
如是真如。甚深甚妙。唯不退转菩萨。及诸愿满大阿
罗汉。并具正见善男子等能生信解。如来为彼依自
所證真如之相显示分别。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见色故。名示色相。不见受想
行识故。名示受想行识相。由不缘色而起于识。是为
不见色故名示色相。不缘受想行识而起于识。是为
不见受想行识故名示受想行识相(现世问品)。
菩萨所著甲冑不属色。不为色。不属受想行识。不为
受想行识。不属声闻独觉地。不为声闻独觉地。不属
菩萨地。不为菩萨地。不属佛地。不为佛地。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皆无所属。皆无所为。菩萨能著如是坚固
甲冑。
能著如是坚固甲冑。即于三处无所住著。何等为三。
一声闻地。二独觉地。三如来地(天赞品。与纲要五卷二十六叶。能为难事
参看)。
色受想行识。亦得名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义
闻般若波罗蜜多。深心敬信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
理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当知是人不久当受大
菩提记。疾證无上正等菩提。无堕声闻独觉地位。何
以故。巳得见闻供养恭敬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上
菩提之前相故。譬如春时。华果树等。故叶巳堕。枝条
滋润。新华果叶当出非久。所以者何。此诸树等新华
果叶先相现故(总持品)。
如是真如。甚深甚妙。唯不退转菩萨。及诸愿满大阿
罗汉。并具正见善男子等能生信解。如来为彼依自
所證真如之相显示分别。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见色故。名示色相。不见受想
行识故。名示受想行识相。由不缘色而起于识。是为
不见色故名示色相。不缘受想行识而起于识。是为
不见受想行识故名示受想行识相(现世问品)。
菩萨所著甲冑不属色。不为色。不属受想行识。不为
受想行识。不属声闻独觉地。不为声闻独觉地。不属
菩萨地。不为菩萨地。不属佛地。不为佛地。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皆无所属。皆无所为。菩萨能著如是坚固
甲冑。
能著如是坚固甲冑。即于三处无所住著。何等为三。
一声闻地。二独觉地。三如来地(天赞品。与纲要五卷二十六叶。能为难事
参看)。
色受想行识。亦得名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义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3c 页 X24-0183.png
处。
色受想行识性空。亦可说为无量无边。
无量无边。是空无相无愿增语。一切法门。无不皆空。
空即无尽。空即无量。空即无边。一切法门。虽有种种
言说差别。而义无异。
不可说义。虽无增减。而不退失真如作意。波罗蜜多。
虽无增减。而不退失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安
住如是真如作意。修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便
近无上正等菩提(空相品)。
佛告善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于胜义谛为取相
不。不也世尊。于胜义谛。虽不取相。而行相不。不也世
尊。是菩萨摩诃萨。于胜义谛。为坏相不。不也世尊。于
胜义谛。为遣相不。不也世尊。佛告善现。是菩萨于胜
义谛。若不坏相。亦不遣相。云何能断取相之想。善现
答言。是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作是念。我今
坏相。我今遣相。断取相想。亦不修学断相想道。若菩
萨修断相想道。尔时一切佛法未满。名堕声闻。或独
觉地。世尊。是菩萨成就最胜方便善巧。虽于诸相及
取相想。深知过失。而不坏断。速證无相。何以故。一切
佛法未圆满故。
菩萨若念无上正等菩提。经久乃得。不应怖畏。所以
者何。前际劫数。虽有无量。而一心顷。忆念分别积集
所成。后际劫数。应知亦尔。不应于中生久远想。而谓
无上正等菩提。要经长时。方乃證得。何以故。前际后
色受想行识性空。亦可说为无量无边。
无量无边。是空无相无愿增语。一切法门。无不皆空。
空即无尽。空即无量。空即无边。一切法门。虽有种种
言说差别。而义无异。
不可说义。虽无增减。而不退失真如作意。波罗蜜多。
虽无增减。而不退失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安
住如是真如作意。修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便
近无上正等菩提(空相品)。
佛告善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于胜义谛为取相
不。不也世尊。于胜义谛。虽不取相。而行相不。不也世
尊。是菩萨摩诃萨。于胜义谛。为坏相不。不也世尊。于
胜义谛。为遣相不。不也世尊。佛告善现。是菩萨于胜
义谛。若不坏相。亦不遣相。云何能断取相之想。善现
答言。是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作是念。我今
坏相。我今遣相。断取相想。亦不修学断相想道。若菩
萨修断相想道。尔时一切佛法未满。名堕声闻。或独
觉地。世尊。是菩萨成就最胜方便善巧。虽于诸相及
取相想。深知过失。而不坏断。速證无相。何以故。一切
佛法未圆满故。
菩萨若念无上正等菩提。经久乃得。不应怖畏。所以
者何。前际劫数。虽有无量。而一心顷。忆念分别积集
所成。后际劫数。应知亦尔。不应于中生久远想。而谓
无上正等菩提。要经长时。方乃證得。何以故。前际后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4a 页 X24-0184.png
际劫数长短。皆一刹那心相应故。
若诸菩萨。于馀一切见闻觉知可怖畏法。不生怖畏。
应知速證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应随如来真净
空教。被功德铠。精勤修学。于一切法不应怖畏(深功德品。
与纲要五卷四十三叶。经文参看)。
善现白佛言。云何习空。云何现入空三摩地。佛告善
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应观色受想行识空。作此观
时。不令心乱。则不见法。若不见法。则不作證。善现言。
云何住空等持而不作證。佛告善现。观法空时。先作
是念。我应观法诸相皆空。不应作證。今是学时。非是
證时。是菩萨未入定时。系心于境。摄受般若波罗蜜
多。于如是时。不退一切菩提分法。不證漏尽。善现当
知。若时菩萨住空三摩地而不證空。亦住无相三摩
地而不證无相。
诸菩萨虽行空而不住空。虽现入空定而不證实际
(觉魔事品。与纲要六卷首叶。经文参看)。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著为相。馀一切法。亦可说有
此无著相。
由诸有情虚妄执著我及我所。说有杂染。而于其中
无杂染者。由诸有情。不妄执著我及我所。说有清净。
而于其中无清净者(善友品)。
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诸佛所行境界。欲居诸佛大仙
尊位。欲游戏佛所游戏处。欲作诸佛大师子吼。欲击
诸佛无上法鼓。欲扣诸佛无上法钟。欲吹诸佛无上
若诸菩萨。于馀一切见闻觉知可怖畏法。不生怖畏。
应知速證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应随如来真净
空教。被功德铠。精勤修学。于一切法不应怖畏(深功德品。
与纲要五卷四十三叶。经文参看)。
善现白佛言。云何习空。云何现入空三摩地。佛告善
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应观色受想行识空。作此观
时。不令心乱。则不见法。若不见法。则不作證。善现言。
云何住空等持而不作證。佛告善现。观法空时。先作
是念。我应观法诸相皆空。不应作證。今是学时。非是
證时。是菩萨未入定时。系心于境。摄受般若波罗蜜
多。于如是时。不退一切菩提分法。不證漏尽。善现当
知。若时菩萨住空三摩地而不證空。亦住无相三摩
地而不證无相。
诸菩萨虽行空而不住空。虽现入空定而不證实际
(觉魔事品。与纲要六卷首叶。经文参看)。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著为相。馀一切法。亦可说有
此无著相。
由诸有情虚妄执著我及我所。说有杂染。而于其中
无杂染者。由诸有情。不妄执著我及我所。说有清净。
而于其中无清净者(善友品)。
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诸佛所行境界。欲居诸佛大仙
尊位。欲游戏佛所游戏处。欲作诸佛大师子吼。欲击
诸佛无上法鼓。欲扣诸佛无上法钟。欲吹诸佛无上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4b 页 X24-0184.png
法螺。欲升诸佛无上法座。欲演诸佛无上法义。欲决
一切有情疑网。欲入诸佛甘露法界。欲受诸佛微妙
法乐。欲證诸佛圆净功德。欲以一音为三千界一切
有情宣说正法。普令一切获大饶益。当学如是甚深
般若波罗蜜多(迅速品)。
善现白佛言。法离真如。无别可得。为说何法安住真
如。复说谁能近一切智。疾證无上正等菩提。谁复为
谁。说何法要。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现。真
如尚不可得。况别有法能住真如。岂复有能近一切
智。疾證无上正等菩提。宁复有能为他说法。善现当
知。真如不可自住真如。此中都无能所住故。真如不
能近一切智。此中都无能所近故。真如不能證得无
上正等菩提。此中都无能得所得差别性故。真如不
能为他说法。此中都无能所说故。随世俗故。说有菩
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安住真如。近一切智。疾證无
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宣说法要。
善现。所有辩才。无不依空而施设。所以者何。观一切
法皆毕竟空。尚不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况有能行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尚不得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况有能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者。尚不得一切智智。
况有能得一切智者。尚不得真如。况有能得真如成
如来者。尚不得无生性。况有能證无生性者。尚不得
菩提。况有能證佛菩提者。尚不得诸法。况有能说法
者(坚固品)。
一切有情疑网。欲入诸佛甘露法界。欲受诸佛微妙
法乐。欲證诸佛圆净功德。欲以一音为三千界一切
有情宣说正法。普令一切获大饶益。当学如是甚深
般若波罗蜜多(迅速品)。
善现白佛言。法离真如。无别可得。为说何法安住真
如。复说谁能近一切智。疾證无上正等菩提。谁复为
谁。说何法要。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现。真
如尚不可得。况别有法能住真如。岂复有能近一切
智。疾證无上正等菩提。宁复有能为他说法。善现当
知。真如不可自住真如。此中都无能所住故。真如不
能近一切智。此中都无能所近故。真如不能證得无
上正等菩提。此中都无能得所得差别性故。真如不
能为他说法。此中都无能所说故。随世俗故。说有菩
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安住真如。近一切智。疾證无
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宣说法要。
善现。所有辩才。无不依空而施设。所以者何。观一切
法皆毕竟空。尚不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况有能行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尚不得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况有能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者。尚不得一切智智。
况有能得一切智者。尚不得真如。况有能得真如成
如来者。尚不得无生性。况有能證无生性者。尚不得
菩提。况有能證佛菩提者。尚不得诸法。况有能说法
者(坚固品)。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4c 页 X24-0184.png
菩萨摩诃萨能如是思惟观察。觉悟蕴等。随顺般若
波罗蜜多。便能远离种种作意(随顺品)。
第五分。
菩萨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
有情。作父母及巳身想(善现品)。
不应以色坏故。观色无常。不应以受想行识坏故。观
受想行识无常。但应以常无故。观色乃至识为无常。
(经典品)。
执此心能正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亦名为著。
若于三世诸佛无漏法中。深生随喜。共诸有情回向
菩提。亦名执著。诸法实性。非三世摄。不可取相攀缘。
亦无见闻觉知事故(清净品)。
如来应正等觉。无不皆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
切法无作无成。无生智转。复能知此无转因缘。是故
应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如来应正等觉。亦能
如实示世间相(甚深相品)。
诸菩萨超烦恼品。亦超魔品及二乘地。虽住空定而
不尽漏。虽善习空而不作證。尔时菩萨住空定中。虽
于相不执。而不證无相。如坚翅鸟飞腾虚空。自在翱
翔。久不堕落。虽依空戏而不住空。亦不为空之所拘
碍。菩萨亦复如是。虽学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而不住
空无相无愿。乃至佛法未极圆满。终不依彼示尽诸
漏(姊妹品。般若义同文异竟)。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5a 页 X24-0185.png
般若纲要卷十 子云薜较对
* 牧云禅师题七空居士像
余闻出世之士。身證无生法者。能坐卧虚空。石
壁无碍。(图景四山石壁宴坐其中)偶观葛子毅调图卷。其意
在斯乎。因为题语。
沙门之法。来自五天。中国从化。莫知其然。一瓶一钵。
閒云野鹤。舍于树下。道在丘壑。观身如幻。观世如囚。
般若之由。示蝴蝶梦。解蛮触军。般若之勋。齐彼万物。
空其死生。般若之明。石壁无碍。坐卧虚空。般若之通。
苦海群迷。引觐法王。般若之杭。导庄严路。生菩提家。
般若之车。葛子志此。处于林间。惟寂惟默。怡然道颜。
无我无人。何仙何凡。鸟飞莫度。惟石岩岩。
康熙辛亥九月中浣系珠乞士樗叟书于湖山精舍
(附见)毅翁于我家有旧戚而为新姻。昨岁范孙成室
益密迩。而悉其家庭规范。鼎鼎如也。避嚣城市。
樊圃郊居。轩中万卷。手遍丹黄。更精心内典。长
斋泊然。坚猛志力。可谓毅矣。至于承先启后。特
立独行。无弗自慊者。(丙)何敢品题。述所服膺云
尔。
碧水丹山际。清风拥白云。旷然此默坐。理乱可弗闻。
虽然吾徒与。安得便离群。读书以行古。家国原不分。
* 牧云禅师题七空居士像
余闻出世之士。身證无生法者。能坐卧虚空。石
壁无碍。(图景四山石壁宴坐其中)偶观葛子毅调图卷。其意
在斯乎。因为题语。
沙门之法。来自五天。中国从化。莫知其然。一瓶一钵。
閒云野鹤。舍于树下。道在丘壑。观身如幻。观世如囚。
般若之由。示蝴蝶梦。解蛮触军。般若之勋。齐彼万物。
空其死生。般若之明。石壁无碍。坐卧虚空。般若之通。
苦海群迷。引觐法王。般若之杭。导庄严路。生菩提家。
般若之车。葛子志此。处于林间。惟寂惟默。怡然道颜。
无我无人。何仙何凡。鸟飞莫度。惟石岩岩。
康熙辛亥九月中浣系珠乞士樗叟书于湖山精舍
(附见)毅翁于我家有旧戚而为新姻。昨岁范孙成室
益密迩。而悉其家庭规范。鼎鼎如也。避嚣城市。
樊圃郊居。轩中万卷。手遍丹黄。更精心内典。长
斋泊然。坚猛志力。可谓毅矣。至于承先启后。特
立独行。无弗自慊者。(丙)何敢品题。述所服膺云
尔。
碧水丹山际。清风拥白云。旷然此默坐。理乱可弗闻。
虽然吾徒与。安得便离群。读书以行古。家国原不分。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5b 页 X24-0185.png
政施惟孝友。缘空彝等伦。至人遵大道。终始足自了。
渊静鲜撄搆。镜月常美好。此中无纤翳。造物何能老。
葛子既敏悟。与世本自然。琴书依孔孟。蔬水栖禅玄。
但摅我性宗。便巳得光天。征迈深明发。华萼益绵芊。
滋兰成九畹。馨香播南国。经史珍腹笥。丹黄秘五色。
勿烦挟弧矢。恐疏笔与墨。山水郁林泉。帧帙渝万卷。
视履苟不惑。吐茹无强勉。呗诵匪恒苦。尘根由外遣。
蒲团晷刻间。面壁何深浅。一日是两日。百年同瞬转。
噫嚱汩汩中。谁便缘彼岸。但勿随逝波。固巳得长算。
高深任陵谷。举趾常不乱。我呼三青鸟。同君刷羽翰。
窳老人张丙拜手(可庵先生子)
柴桑宅畔溪流泓。面前高矗玉峰青。墙东大隐遗世
名。城市嚣烦耳目清。乡闾比德烈与宁。传经不数金
满籯。拥书万卷雄百城。前生应许是渊明。东皋烟月
有谁争。黄唐寄慨写幽贞。君家稚川好长生。为访丹
砂勾漏行。北郭高贤丈室扃。卧游庐阜寻莲盟。会儒
归佛探弥精。从乳得酪醍醐成。传来小影俨僧形。千
岩万壑相回萦。啸咏其间众妙并。俛仰乾坤一草亭。
弟张立廉具草(木陈禅师付嘱)
吾见其人。琼雕岳立。冲明在襟。惟世德之骏迈。树孝
友之令望。而黾勉沈深。虽握珠玑。盛组绣。而不羡乎
当世之华簪。常煦煦低首折步。不以色待物。盖庶几
寡欲清真。亭皋摇落。郊戍寂寥。是间有隐君子。而不
必以缘流翠草好鸟佳木之为珍。惟尘劳渐远。能了
渊静鲜撄搆。镜月常美好。此中无纤翳。造物何能老。
葛子既敏悟。与世本自然。琴书依孔孟。蔬水栖禅玄。
但摅我性宗。便巳得光天。征迈深明发。华萼益绵芊。
滋兰成九畹。馨香播南国。经史珍腹笥。丹黄秘五色。
勿烦挟弧矢。恐疏笔与墨。山水郁林泉。帧帙渝万卷。
视履苟不惑。吐茹无强勉。呗诵匪恒苦。尘根由外遣。
蒲团晷刻间。面壁何深浅。一日是两日。百年同瞬转。
噫嚱汩汩中。谁便缘彼岸。但勿随逝波。固巳得长算。
高深任陵谷。举趾常不乱。我呼三青鸟。同君刷羽翰。
窳老人张丙拜手(可庵先生子)
柴桑宅畔溪流泓。面前高矗玉峰青。墙东大隐遗世
名。城市嚣烦耳目清。乡闾比德烈与宁。传经不数金
满籯。拥书万卷雄百城。前生应许是渊明。东皋烟月
有谁争。黄唐寄慨写幽贞。君家稚川好长生。为访丹
砂勾漏行。北郭高贤丈室扃。卧游庐阜寻莲盟。会儒
归佛探弥精。从乳得酪醍醐成。传来小影俨僧形。千
岩万壑相回萦。啸咏其间众妙并。俛仰乾坤一草亭。
弟张立廉具草(木陈禅师付嘱)
吾见其人。琼雕岳立。冲明在襟。惟世德之骏迈。树孝
友之令望。而黾勉沈深。虽握珠玑。盛组绣。而不羡乎
当世之华簪。常煦煦低首折步。不以色待物。盖庶几
寡欲清真。亭皋摇落。郊戍寂寥。是间有隐君子。而不
必以缘流翠草好鸟佳木之为珍。惟尘劳渐远。能了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5c 页 X24-0185.png
梦幻虚无。而不同乎土木瓦石之无心。抑动不离静。
融然忘适。其期为毅调子。镜中之影。身外之身。
同学弟王棨题(芥庵先生孙)
毅翁辑般若纲要嘉惠后学真大宗匠也薰沐
读之口占一律。
济下全提一喝通。和同佛乘是真风。华严诵忆惟龙
树。般若宣流有葛翁。会得别传非教外。由来直指在
经中。一披纲要胪全帙。沙界咸资盖代功。
弟陈祈年拜撰
家弟名䵻。于先宜人为少子。而于兄弟行第七。
平生学行。以持敬立诚存仁为本。经史该洽。无
忝先人家教。壬午观光南闱而不遇。便弃举子
业。时年甫二十外也。兹戊申孟冬为弟五旬初
度。家兄弟子侄。并举觞祝。而弟出小像。诸弟逊
余执笔。谨草质辞纪之。亦家言之体。宜如是耳。
弟置书万卷。自少至今。披诵刻叶有常课。著有
复庵小稿六卷。世谱一卷。
孝友以立其基。恺悌以彰其用。服虽寓乎儒禅。志实
专于读诵。平生心事。落落经明。一世英姿。閒閒莫动。
穷性理而少即知修。笃伦常而操克俨重。处兄弟则
人得其欢诚。导子侄而胥沐其躬讽。先府君廉宪公
清勤之绪。赖此非遐。先母氏钱宜人未惬之龄。可焉
无恫。诣以虚受而日醇。识以年加而益耸。堪学者之
良模。岂一家之瑞凤。余故不复发与于云山。而但恪
融然忘适。其期为毅调子。镜中之影。身外之身。
同学弟王棨题(芥庵先生孙)
毅翁辑般若纲要嘉惠后学真大宗匠也薰沐
读之口占一律。
济下全提一喝通。和同佛乘是真风。华严诵忆惟龙
树。般若宣流有葛翁。会得别传非教外。由来直指在
经中。一披纲要胪全帙。沙界咸资盖代功。
弟陈祈年拜撰
家弟名䵻。于先宜人为少子。而于兄弟行第七。
平生学行。以持敬立诚存仁为本。经史该洽。无
忝先人家教。壬午观光南闱而不遇。便弃举子
业。时年甫二十外也。兹戊申孟冬为弟五旬初
度。家兄弟子侄。并举觞祝。而弟出小像。诸弟逊
余执笔。谨草质辞纪之。亦家言之体。宜如是耳。
弟置书万卷。自少至今。披诵刻叶有常课。著有
复庵小稿六卷。世谱一卷。
孝友以立其基。恺悌以彰其用。服虽寓乎儒禅。志实
专于读诵。平生心事。落落经明。一世英姿。閒閒莫动。
穷性理而少即知修。笃伦常而操克俨重。处兄弟则
人得其欢诚。导子侄而胥沐其躬讽。先府君廉宪公
清勤之绪。赖此非遐。先母氏钱宜人未惬之龄。可焉
无恫。诣以虚受而日醇。识以年加而益耸。堪学者之
良模。岂一家之瑞凤。余故不复发与于云山。而但恪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6a 页 X24-0186.png
徵其既成之实德也。过兹以往。当愈邵而稽。以为家
乘之光焉。其交修而并勖者。凛凛然实奉乎前人之
贻。永惟旦夕之吾规。企迈征之俱共。
兄蹇庵鼏沐手述
家君辑录纲要。因大经卷帙浩繁。文势绵邈。家君
以朝气遇之丙夜而起。通其条理。抉其纲宗。简首
标题长文段落。铢两悉称。头讫宛然。全经非繁。纲
要非简。有时彻晓而无倦色。如是者两载。始克告
成。而心神枯瘁矣。闻古南牧云禅师。耆宿好学。此
经反覆寻绎。极其钩致。遂赍经往證。师留之半载。
复取全经而较定之。雅有同心。几同水乳。师来兴
福。家君躬亲咨叩。师款之丈室。往复敷陈。云兴波
涌。兼及智论。甫理归棹。脾疾大作。剞劂方始。危笃
良甚。而奋然为之。今大经告成。恙亦渐起。惟是家
君志在津济。不惜形枯。三宝加被宏深。真有神助。
敬识师传之正的。神感之灵异。非同泛常也。
子云
薜百拜记
般若纲要卷十(终)
乘之光焉。其交修而并勖者。凛凛然实奉乎前人之
贻。永惟旦夕之吾规。企迈征之俱共。
兄蹇庵鼏沐手述
家君辑录纲要。因大经卷帙浩繁。文势绵邈。家君
以朝气遇之丙夜而起。通其条理。抉其纲宗。简首
标题长文段落。铢两悉称。头讫宛然。全经非繁。纲
要非简。有时彻晓而无倦色。如是者两载。始克告
成。而心神枯瘁矣。闻古南牧云禅师。耆宿好学。此
经反覆寻绎。极其钩致。遂赍经往證。师留之半载。
复取全经而较定之。雅有同心。几同水乳。师来兴
福。家君躬亲咨叩。师款之丈室。往复敷陈。云兴波
涌。兼及智论。甫理归棹。脾疾大作。剞劂方始。危笃
良甚。而奋然为之。今大经告成。恙亦渐起。惟是家
君志在津济。不惜形枯。三宝加被宏深。真有神助。
敬识师传之正的。神感之灵异。非同泛常也。
子云
薜百拜记
般若纲要卷十(终)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6b 页 X24-0186.png
* No. 449-E
般若纲要后序
樗叟曰。余读般若而知佛慧之遍摄世出世法焉。诸
佛之说法也。随顺法性。世界无量。法门亦无量。有情
痴迷。顽执无量。诸佛善巧方便亦无量。用是启之迪
之导之引之拯之拔之。然皆出于悲心。本于法性。苟
无悲心。则堕小乘。苟违法性。则为外为邪。而非佛之
法矣。佛之法必随顺法性。所谓色无边。故般若波罗
蜜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般若波罗蜜亦无边。夫
色受想行识者。谓之五阴。亦谓之五蕴。假合则一。而
功能各异。因又谓之五众。五众之合世乃名人。然则
人也者。所谓世界则有第一义。即无人而如是一切
法可知矣。夫摩诃般若者第一义斯有。而世界本无
也。吁嗟有情不无者无之。不有者有之。所以长劫颠
倒。以其违背法性也。佛暨菩萨则不然。其所不无者。
默而尊之。其所不有者。则以假视之而巳。此所以超
越凡情。而能随顺法性也。随顺法性。是之谓摩诃般
若也。一摩诃般若。而谈至六百卷。其义犹未罄者。何
以其体性离微。功用幽深。善巧无方。故对扬莫尽。如
入大海。愈前愈深。莫穷其底止。又如观乾城幻事。见
者喜悦莫测其变化。虽然综而理之。无出法性。故说
世间法。则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四大十二因缘诸法。
般若纲要后序
樗叟曰。余读般若而知佛慧之遍摄世出世法焉。诸
佛之说法也。随顺法性。世界无量。法门亦无量。有情
痴迷。顽执无量。诸佛善巧方便亦无量。用是启之迪
之导之引之拯之拔之。然皆出于悲心。本于法性。苟
无悲心。则堕小乘。苟违法性。则为外为邪。而非佛之
法矣。佛之法必随顺法性。所谓色无边。故般若波罗
蜜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般若波罗蜜亦无边。夫
色受想行识者。谓之五阴。亦谓之五蕴。假合则一。而
功能各异。因又谓之五众。五众之合世乃名人。然则
人也者。所谓世界则有第一义。即无人而如是一切
法可知矣。夫摩诃般若者第一义斯有。而世界本无
也。吁嗟有情不无者无之。不有者有之。所以长劫颠
倒。以其违背法性也。佛暨菩萨则不然。其所不无者。
默而尊之。其所不有者。则以假视之而巳。此所以超
越凡情。而能随顺法性也。随顺法性。是之谓摩诃般
若也。一摩诃般若。而谈至六百卷。其义犹未罄者。何
以其体性离微。功用幽深。善巧无方。故对扬莫尽。如
入大海。愈前愈深。莫穷其底止。又如观乾城幻事。见
者喜悦莫测其变化。虽然综而理之。无出法性。故说
世间法。则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四大十二因缘诸法。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6c 页 X24-0186.png
靡不随摩诃般若而无二也。说出世间法。则六波罗
蜜。四无量三解脱。五根五力七觉八正十力等诸法。
靡不顺摩诃般若而无得也。无二无得。此佛及大菩
萨所證境界。而非凡夫外道小乘下位所可企及矣。
是故摩诃般若之相平等。一相所谓无相。有佛无佛。
恒自清净。此其正旨也。顺此而修。顺此而习。不休不
息。所谓相应。种种诸法。一以贯之。无世出世。其所修
习。种种法门。每往复回环。互为方便。正若以水投水。
将空合空。虽有进趣。绝无异相。第译人序次文字层
叠。以致学者读之。骇犹河汉百绪千头。首尾缠绵终
卷不断。易生厌倦。莫寻端倪。盖法细而心粗。法胜而
机劣。法广而门狭。又法大器小。或无善根。卒难承受。
所以不得其门而入也。葛公所辑纲要。其经仅纂十
一。亦云略矣。或者迷津犹然趑趄病涉。余于是更设
方便。备列世出世诸法名目于前。次录般若体相功
能于后。此盖出自新意指示径道。如曰但有名。则知
一切世出世间法皆但有名。如曰无所得。则知世出
世一切法皆无所得。如曰毕竟净。则知一切世出世
法皆毕竟净。约本无生广。亦无二是。犹启重门而特
授之匙钥。涉大川而密赠其指南。直捷快便。无踰此
者矣。俾读是经者般若大义。开卷现前。盎然皆得。不
至望崖自馁。此余启迪扶树来学之心也。呜呼。去圣
时遥。法云留荫。讲坛绝响。禅肆如狂。瞻仰鹫峰。何能
已巳。将伯助予。喜勷葛公。人涉卬否。猥惭张仲。观者
蜜。四无量三解脱。五根五力七觉八正十力等诸法。
靡不顺摩诃般若而无得也。无二无得。此佛及大菩
萨所證境界。而非凡夫外道小乘下位所可企及矣。
是故摩诃般若之相平等。一相所谓无相。有佛无佛。
恒自清净。此其正旨也。顺此而修。顺此而习。不休不
息。所谓相应。种种诸法。一以贯之。无世出世。其所修
习。种种法门。每往复回环。互为方便。正若以水投水。
将空合空。虽有进趣。绝无异相。第译人序次文字层
叠。以致学者读之。骇犹河汉百绪千头。首尾缠绵终
卷不断。易生厌倦。莫寻端倪。盖法细而心粗。法胜而
机劣。法广而门狭。又法大器小。或无善根。卒难承受。
所以不得其门而入也。葛公所辑纲要。其经仅纂十
一。亦云略矣。或者迷津犹然趑趄病涉。余于是更设
方便。备列世出世诸法名目于前。次录般若体相功
能于后。此盖出自新意指示径道。如曰但有名。则知
一切世出世间法皆但有名。如曰无所得。则知世出
世一切法皆无所得。如曰毕竟净。则知一切世出世
法皆毕竟净。约本无生广。亦无二是。犹启重门而特
授之匙钥。涉大川而密赠其指南。直捷快便。无踰此
者矣。俾读是经者般若大义。开卷现前。盎然皆得。不
至望崖自馁。此余启迪扶树来学之心也。呜呼。去圣
时遥。法云留荫。讲坛绝响。禅肆如狂。瞻仰鹫峰。何能
已巳。将伯助予。喜勷葛公。人涉卬否。猥惭张仲。观者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第 187a 页 X24-0187.png
苟能击节赏音。则于六百卷之雄文思过半矣。
辛亥
六月下浣晦前三日樗叟门撰于破山般若轩
辛亥
六月下浣晦前三日樗叟门撰于破山般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