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0c 页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六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尔时,佛薄伽梵显说如是净戒波罗蜜多已。
时慈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菩萨修行安忍波
罗蜜多,云何进求而得圆满,然此安忍复有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1a 页 T08-0891.png
几种,若修行者功用如何,唯愿开示,我等
乐闻。」

尔时佛薄伽梵赞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
善哉!汝今为欲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能问如
是甚深义趣。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今为汝
分别解说。善男子!当知生死涅槃悉皆平等,
以无分别,是名安忍波罗蜜多。复次,若有愚
下狂乱众生来骂辱者,安忍受之。譬如醉象
难可禁制,应以铁钩而调伏之。瞋心醉象亦
复如是,以忍辱钩而制禦之,令其调伏,名为
安忍波罗蜜多。复次,若诸有情,为彼三十六
俱胝天魔鬼神药叉罗刹而来侵害菩萨,唯
将安忍波罗蜜多能破彼军,乃至八万四千
烦恼怨贼欲摧伏者,亦以安忍而除灭之。非
唯如是天魔大军烦恼怨贼,乃至极下微小
怨贼,亦以安忍而调伏之。是名安忍波罗蜜
多。复次,譬如王子善习王法,父王崩已次绍
王位,当以正法颁告四方,率土之内悉皆奉
行五种正法。云何为五?一不断生命,二不行
盗窃,三离欲邪行,四不虚诳语,五不分外赋税
财物。若王境内有犯杀者,其王便获第六分
罪,偷盗邪行及以妄语亦复如是。何以故?若
法非法,王为根本,于罪于福第六一分皆属
于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心为国土,大悲
为王,以五忍法宣布境内,所谓打、骂、忿、恚、戏
弄,如是五法皆安忍之,若违犯者获大重罪。

「复次,慈氏!譬如农夫欲种植时,为引水故先
理沟渠,兴功之次中遇山石,穿掘无由于斯
便止。菩萨摩诃萨则不如是,于生死流转大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1b 页 T08-0891.png
旷野中,欲穿智渠引甘露水,既修习次遇瞋
恚石,无方除遣唯有安忍,审谛观察而穿破
之。复次一切国王大臣长者居士,恒以璎珞
而为庄严,诸佛法王大菩萨等,常以安忍璎
珞而自严身。若遇众生非理欺负,大悲安忍
而救护之。又此安忍与苾刍、苾刍尼而为师
范。以信、进、念、定、慧而为树林、以净戒为枝
叶、于此林内瞋火欻起、焚戒枝叶无由扑灭、
以安忍雨而得灭除、现在未来一切苦难永无
忧患。无安忍者于现世中、行住坐卧无有安
乐、于未来世岂有乐耶?菩萨摩诃萨以安忍
力而为甲冑,彼造罪人为旃荼罗,以瞋恚手
执妄想弓,放粗语箭射安忍甲,而彼弓箭自
然摧折,安忍甲冑一无损坏,其碎弓箭变为
莲花。当知菩萨如是修行,是则名为安忍波
罗蜜多。复次,譬如世间阿伽陀药,能除自他
一切毒病。菩萨亦尔,忍伽陀药能治自他一
切瞋恚烦恼毒病,是名安忍波罗蜜多。譬如
世间明月宝珠,商主持行度大旷野砂碛之
中绝无水处,于夜月中持珠向月,以器承之
水即随出,商主饮之得度旷野。菩萨亦尔,持
此安忍明月宝珠,度于生死旷野碛中绝无
智水烦恼之处,于佛智月持忍辱珠,承佛法
水菩萨饮之,出于生死至涅槃岸。

「复次,慈氏!
譬如大地,一切草木依之得生,一切有情依
之而住。安忍亦尔,一切菩萨摩诃萨于十地
中修习六种波罗蜜多,依之生长,由斯而住。
复次,如有梯隥极为高大,众生登陟直至梵
天。安忍之梯高大亦尔,菩萨登陟至天中天。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1c 页 T08-0891.png
复次,如巧画师,画种种像庄彩成就。安忍画
师亦复如是,庄严功德圆满成就。复次,譬如
虚空起大密云,降注洪雨瀑水汎涨,漂荡一
切草木花果,入殑伽河转至大海。菩萨亦尔,
心如虚空,能起一切大悲密云,降大法雨安
忍瀑流,漂荡一切瞋恚草木愚痴华果,流入
智河转至涅槃清净大海。复次,菩萨虽见生
死流转诸苦,以安忍力代为受之,经无量劫
不辞厌倦,亦无弃舍而取涅槃。复次,菩萨摩
诃萨以安忍力,能舍一切头目髓脑身肉手
足及与身命,心无吝惜。凡夫无智,闻之惊怖
身毛皆竖,何能舍之?菩萨如是以安忍力,所
生之处容貌端正,一切众生之所乐见,于大
会中常为诸佛之所称叹。

「复次,菩萨摩诃萨安住忍力坚固不动。如
妙高山,旋岚猛风所不能动。忍妙高山亦复
如是,瞋恚猛风所不能动。复次,一切外道因
恶知识,生邪见心修诸苦行——裸形自饿、五热
炙身、投岩赴火——谓得生天不信正法。菩萨见
已起大悲心,示同苦行倍过于彼,是诸外道
尊敬菩萨以为师范,然后导之示以正法,令
彼邪徒住于正见。复有外道而作是言:『此身
有我住在心中,如大母指而无障碍亦无形
相,唯天眼者方得见之。而此眼根为我侍者,
眼既得已寻报我知,耳鼻舌身意亦如是。以
此因缘,若有众生毁骂我者,人能杀之得生
天上,忍受骂者死堕三涂。譬如多人同事一
将,若毁我将众共杀之,若不杀者众人有罪。』
菩萨以安忍力悯彼邪见,皆忍受之,以种种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2a 页 T08-0892.png
方便除彼邪见。譬如时雨,随彼草木而能滋
润增长成实。菩萨安忍亦复如是。」

尔时薄伽
梵而说颂言:

「 「如天欲雨蚁出穴,
 聚土为封作穴居,
 父母不净集成身,
 妄识于中执为我。
 相续色力恃豪强,
 智者谛观如幻焰,
 一念之顷作微尘,
 如象蹈封皆散坏。
 眴息刹那速生灭,
 行住坐卧皆为苦,
 若了色身苦无常,
 智人于此何贪著。
 诸天梵住苦行者,
 毒蛇视触无能害,
 设有中伤咒药解,
 无常毒螫谁为救。
 善法易修悉弃舍,
 欲乐败类苦贪求,
 智者观之无所成,
 犹如垢衣郁金染。」


「菩萨摩诃萨应为外道说无我法:『汝所执我,
为在内耶?为在外耶?前际来耶?后际去耶?汝
言有者,汝命终时应不能救,既不能救,明知
无我。譬如忠臣一心奉主,若在危难主必救
之,今既不能,定知无我。若有我者应得自在,
云何乃被无常坏耶?而诸众生被无常鬼众
苦所逼,肢节分离奄然而逝,若有我者应得
免之,既不免离故知无我。以是因缘,汝诸外
道从无始来奉事于我,造诸恶业受苦无穷。
当知此我无少恩分,汝久事他舍汝而去,遂
将汝身付诸恶兽豺狼虎豹而为啖食,然我
弃汝别觅馀身,从无始来捐弃汝等,若计其
数无量无边,现在未来亦复如是。复次,汝若
谓心即是神我,身为僮仆,当知此身即是我
所,从无始来受身无量莫知其数。如是诸身,
为一我耶?为多我耶?若我多者即是无常,以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2b 页 T08-0892.png
无常故我义不成。若我是一即应常住,恒守
一身不应移去,以不住故一亦不成。由此因
缘汝应思察,多我一我义并不成。以是当知,
心非是我。复当观察,身非我所亦非僮仆。身
若属我,行住坐卧生老病死须我处分,我未
教敕相次而来,明不属我。若属我者,生应常
生不应老死,行住坐卧亦复如是,改易非常
定非我所。以此定知无我我所。复次当知,所
执我者汝之大怨。何以故?汝于前世积集善
根,五欲果报今世受尽,现在造作种种恶业,
以业力故付与狱卒。若有我者何不相救?』菩
萨摩诃萨以安忍力,于我我所恶鬼之中,
救拔有情置正见处,离我我所,见一切法
本性空寂,是名菩萨修习安忍波罗蜜多。

「复
次,慈氏!犹如有人为护子故造作咒术,令诸
恶鬼不得侵害。菩萨亦尔,用安忍咒护诸众
生,瞋等怨贼无能损害。

「复次,慈氏,譬如有人
为刺刺脚,欲以诸皮遍覆大地,于上游行免
有忧患。智者问曰:『汝所求皮,欲作何事?』此人
具报如上因缘。智者诃云:『咄哉愚人!不应如
是。但以少皮用充革屣,足得行李不被损伤,
何用多皮覆于大地?』凡夫众生亦复如是,遍
造怨害,持刀欲杀大地怨家。菩萨见之深生
悲悯,但以安忍而为革屣护汝身心,何有众
怨持刀遍害,是则名为安忍波罗蜜多。譬如
有人以毒恶言种种毁骂,菩萨闻之,不应卒
暴而起瞋心,当观察之:『如是骂者为是谁耶?
受毁骂者复是谁耶?彼此二身各十二处——眼
处见色、耳处闻声、鼻处嗅香、舌处尝味、身处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2c 页 T08-0892.png
觉触、意处知法——而是眼处实非是我,若非我
者,自他眼处谁过失耶?若有过者应须治罚。』
如是观察俱无过失,既无过失谁受谁骂而
瞋恚耶?如是观察,乃至法处亦复如是。十二
处外更无一物,骂者受者二俱是空。以此思
惟瞋心顿息。若闻粗语应谛观察:『如是语言
何者是粗?粗语二字生不同时,粗时非语、语
时非粗,刹那生灭各不相待。二字尚无况多
毁骂。』以是观察百千劫中,作是粗言不成骂
辱。又复观察能骂之人及所骂法,二俱无常
刹那不住,何有瞋耶?以是当知,过去已灭、未
来未至、现在不住,骂法既空,我身亦尔,同彼
无常生灭不住,以不住故一切皆空。作是观
时,无量怨贼一时消灭。若离此观取相分别,
但名安忍,不得名为波罗蜜多。五蕴无我乃
至十八界等,悉亦无我、如幻如化,毁赞平等
本性空寂亦复如是。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见毁骂者当生怜悯:
『如是之人瞋魔所持、烦恼所覆作是毁骂。我
今为欲辟除此魔,应善修学忍陀罗尼不生
瞋恨,无令瞋恚及馀烦恼损害众生。我若瞋
者,鬼魅我身。』由此因缘,于彼骂者生大悲悯
而安忍之。虽能如是但名安忍,若离分别是
则名曰波罗蜜多。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行安忍时,若见有人
执持利刀断其手足,当于是人生欣慰心善
知识想,犹如有人施已欢悦——我于今者得大
福报,于彼受者常怀恩德,傍人见之皆生随
喜。菩萨亦尔,见割截者生大庆慰:『除我罪业、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3a 页 T08-0893.png
施我法财,由为我故受恶名称,失于人天解
脱之乐、受三涂苦。以是因缘,为我善友作我
良伴,成我安忍波罗蜜多。我于彼人应生敬
重,乃至菩提不忘恩德,况反生瞋。若起瞋
恚,是负恩德。』由是缘故,倍生敬心作善师想。
虽能如是难忍能忍,由于自他未亡分别,但
名安忍,不得名为波罗蜜多。

「复次,菩萨住闲寂处,而有人来谤菩萨言:『汝
不与取、作淫欲行,打骂治罚。』菩萨摩诃萨而
安忍之,作是思惟:『非他过失,是我宿世曾谤
于他、打骂治罚,以我馀殃招彼治责。彼因害
我当堕恶趣,应于是人生大悲悯。』复自思惟:
『我今此心极为奸诈,畏堕地狱生安忍心,又
欲自成忍波罗蜜,令割截者当堕三涂。』如是
思惟深生惭愧,菩萨是时见已过已,于割截
者生愧恶心善知识想,深生尊重,但名安忍,
非波罗蜜多。何以故?由于自他有分别故。

「复次,菩萨了瞋恚法诸苦所因,知行安忍
万行根本。以是因缘而行安忍,但名安
忍,非波罗蜜多。何以故?由于善恶生分别
故。

「复次,菩萨观五蕴身五种过失,众苦所集刹
那无常,五种不净、三十六物,无我我所一切
皆空。外道邪见执身安乐,常住无变是清净
法,有我我所。菩萨谛观此五种法,一切有情
亦复如是。既知是已,闻骂不瞋、赞誉不喜,但
名安忍,非波罗蜜多。

「复次,慈氏!略说菩萨安忍三十二种。所谓无
贪是安忍,不害是安忍,无热恼是安忍,无瞋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3b 页 T08-0893.png
是安忍,无恨是安忍,无忿是安忍,无诤论是
安忍,不染欲境是安忍,能护自他是安忍,
顺菩提心是安忍,无分别心是安忍,不著
生死是安忍,顺业果是安忍,身清净是安
忍,口意清净是安忍,坚固不退是安忍,言说
自在是安忍,无遍计是安忍,自觉圣智是
安忍,将护彼意是安忍,修四梵行不随禅
生是安忍,于人天乐得自在是安忍,相好圆
满是安忍,梵音深妙是安忍,灭除诸恶是安
忍,远离悭垢是安忍,除断嫉妒是安忍,舍诸
怨贼是安忍,近菩提分是安忍,离诸不善是
安忍,乐处寂静是安忍,获诸佛法是安忍。慈
氏!如是三十二种安忍波罗蜜多,菩萨修行
能得无生法忍,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安忍波罗蜜多?若人恶
骂,当观此声犹如谷响。若被打时,当观此身
犹如镜像。若被瞋时,当观此心犹如幻化。若
见忿怒,当观此心性无諠动。若得利养,当观
此心自性调伏,不生欢喜。若失利养,当观此
心善妙寂静,不生瞋恚。若遭毁谤,当观此身
犹如虚空,不应加报。若遇赞誉,当观自身性
无我慢而不高举。若得称叹,当观心性本来
空寂,不生忻慰。若被讥嫌,当观本心性离怖
畏,不生忧戚。若遇苦时,当观法性本无逼迫,
不见苦相。若受乐时,当观实性常住不变,无
苦乐相。菩萨摩诃萨住安忍时,如是八风不
能动转。何以故?以菩提心住真实相,离于彼
我、见法身故。复次,有不安事皆忍受之,为欲
降伏诸魔怨故。当行一切难行苦行,为调外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3c 页 T08-0893.png
道诸邪见故。慈氏!当知我今略说安忍波罗
蜜多。

「复次,慈氏!若观无常离彼我相,心得安忍,非
真实忍。若观诸法善不善相,心得安忍,非真
实忍。若复谛观十二处忍,于诸根、尘离恚骂
相而得安忍,非真实忍。若观恚骂以为颠倒,
忍为真正。辩邪正忍,非真实忍。复次,见忍
有理、恚骂无理,此取相忍,非真实忍。
复次,住八正忍、离八邪忍,道非道忍,非真实
忍。复次,不观诸法无常、无我、不净、苦忍,唯观
诸法常、乐、我、净,无生法忍,此相违忍,非真实
忍。复次,于空法忍,诸见不忍;无相法忍,有相
不忍;无愿法忍,有愿不忍;无行法忍,有行不
忍;无烦恼法忍,有烦恼不忍;诸善法忍,非善
不忍;出世法忍,世间不忍;无过法忍,有过不
忍;无漏法忍,有漏不忍;涅槃法忍,生死不忍。
如是诸忍,是对治忍,非究竟忍。」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忍
者既非究竟,云何名曰究竟忍耶?唯愿如来
分别解说。」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
言:「善男子!真实忍者,以正智慧了一切法本
性皆空,即此空性与一切法本性无二故,一
切法性、空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
别无断故。以是当知,世间法即是空,空即是
世间法,二法本性不相离故。如是忍者名究
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一切法性即无相性,
无相性即一切法,本性无二故。一切法性本
无相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
断故。以是当知,一切法即无相,无相即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4a 页 T08-0894.png
一切法,二法本性不相离故。如是忍者名
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一切法性即无愿性,无愿
性即一切法性,本性无二故。无愿性、一切法
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是以当知,一切法即无愿,无愿即一切
法,二法本性不相离故。如是忍者名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一切行性即无行性,此无行
性与一切行性,本性无二故。一切行性无行性
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
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烦恼
性即无烦恼性,无烦恼性则烦恼性,本性无
二故。烦恼性、无烦恼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
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一切善性即不善性,不善
性即一切善性,本性无二故。善性、不善性正
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
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出世法性即世间法性,世
间法性即出世间法性,本性无二故。出世法
性、世间法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
别无断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复次,以
正智慧了无过失性即过失性,过失性即无
过失性,本性无二故。无过失性,过失性正智
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如
是忍者是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无漏法性即有漏法性,有
漏法性即无漏法性,本性无二故。无漏法性、
有漏法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4b 页 T08-0894.png
断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
慧了涅槃性即生死性,生死性即涅槃性,本
性无二故。涅槃性、生死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
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佛告慈氏:「如是真实究竟安忍,于一切法,非
自非他、非有非无、非生非不生、非灭非不灭,
获此忍者名真究竟无生法忍,是名安忍波
罗蜜多。」

佛说此安忍波罗蜜多时,慈氏菩萨
而为上首,与无量诸大菩萨摩诃萨众及此大
会,异口同音赞薄伽梵言:「善哉,善哉,希有善
逝!甚奇世尊!」即以无量珍妙供具而供养之——
所谓种种妙香、瞻卜花香、烧香、涂香、末香,种
种花鬘、衣服、缯䌽、幢幡、宝盖,掷虚空中以为
供养——种种音乐而为娱乐,种种歌颂赞叹如
来。是诸众生,闻佛说此安忍波罗蜜多,不惊
不惧不怖不畏,悉得如来真实法忍。所散香
花种种供养,在虚空中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
汝应安置如是种种花、香、衣服乃至幡盖。」


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已安置如
是香、花、种种衣服,各各置在诸菩萨等天龙
众会本身之中而为处所。」

尔时慈氏菩萨说
是语已,即入一切色身三昧。入是定已,所有
三千大千世界,遍满虚空种种花、香、衣服、缯
䌽乃至幡盖,以定力故悉入慈氏脐轮之中
不相障碍,而诸供具亦不减小,菩萨之身亦
不广大。

尔时,无尽藏菩萨摩诃萨问慈氏菩萨摩诃
萨言:「善男子!此三昧名字何等?住此定中能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4c 页 T08-0894.png
令如是诸供养具悉入脐中,汝身不增、众物
不减。」

慈氏菩萨言:「善男子!此三昧名普入一
切色身三昧。」

无尽藏菩萨复言:「大士!此三昧
神变境界,其事云何?」

慈氏菩萨言:「仁者!三千
大千世界一切所有入我脐轮,我身不增、彼
像不减。何以故?法性如是。」

尔时,会中或有菩
萨、天、龙、鬼、神、人非人等窃作是念:「我等欲见
是三昧境界神变,不知云何?」

尔时薄伽梵知
诸菩萨、天、龙、大众心之所念,告慈氏菩萨摩
诃萨言:「善男子!汝当现此三昧神变,令众同
知。」

时慈氏菩萨久已修习如是三昧,善得纯
熟无诸障碍,令诸菩萨、他方大众及在此会
诸苾刍僧及佛世尊,一切悉入慈氏身中,而
诸有情亦无惊怖,得未曾有身心安乐。譬如
东方过无量阿僧企耶世界,有世界名宝璎
珞庄严,而彼众生所受用物,皆以种种珍宝
而为庄严,受诸快乐。而此身中天人大众所
受快乐,如彼世界等无有异,此诸大会皆悉
了知,在慈氏身都无障碍。

尔时慈氏菩萨还摄神力。时诸大众及佛世
尊,各复本座俨然而住。是诸大众一切有情,
都不觉知有往来相。

尔时无尽藏菩萨白慈氏菩萨言:「希有,大士!
此三摩地神变之事,得未曾有,昔所未见。」


氏菩萨言:「仁者!非但此会一切大众入我身
中,设以三千大千世界诸妙高山及十宝山、大
铁围山、大海、江河、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
宫、五趣四生人非人等、悉内身中亦无妨碍。
我身不增、彼亦无减,是诸众生亦不觉知有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895a 页 T08-0895.png
往来相。法性如是,况此会耶。」

时薄伽梵说此
安忍波罗蜜多及现大神变时,会中有七十
六那庾多人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三万二千菩萨皆得无生法忍。

佛告慈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暂闻此安忍波罗蜜多
名能生信心,是人决定不堕地狱、鬼趣、傍生,
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无退转。我今说
是安忍波罗蜜多,究竟圆满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