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第 886c 页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五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尔时,佛薄伽梵于大众中作师子吼,广说布
施波罗蜜多已。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合掌恭
敬而白佛言:「大圣世尊已说修大乘者兴大
悲心行布施波罗蜜多,以何方便而能圆满
净戒波罗蜜多?何名净戒?防何过失?云何护
持而得清净?设护净戒,现在未来有何果报?
云何守护当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愿
世尊分别广说,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尔时如
来、应供、正遍知、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
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赞慈氏菩萨摩诃
萨言:「善哉,善哉!汝于无量百千亿劫奉持净
戒,普为利益安乐有情问如是义。汝今谛听,
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修大乘者,若欲圆满净戒波罗蜜多,
应当如是发广大心:『普为怜悯一切众生,所
谓不怖地狱、不求生天、不为已身自求解脱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第 887a 页 T08-0887.png
护持禁戒。』复作如是正念思惟:『我于昔时已
发誓愿,若见有情毁禁戒者,誓当劝令坚持
净戒,以佛净戒而为璎珞庄严其身。若我不
能护持戒者,云何以戒摄护有情?以是因缘
劝令持戒?若不如是,云何能置一切有情于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若诸凡夫
自不清净为毁戒者,虽说正法劝他持戒,终
不信从反被轻呵:「若欲教他护持净戒,何不
自护而毁犯耶?」以是思之汝应持戒,汝若不
持,汝口虽说自耳不闻,如是种种被他讥毁,
何能劝人守护净戒?』以是当知,先自检身离
诸放逸,坚持净戒波罗蜜多,然后为人说正
法要。有情闻已便能信受,既信受已护持佛
戒,具足清白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复次,慈氏!若有众生发菩提心,普为一切五
趣四生,乃至护持一禁戒者,亦得名为入佛
净戒波罗蜜多,能得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修大乘者,见诸有情
堕于恶趣,应当修习净戒波罗蜜多,拔济令
出置于涅槃。然修行时有三大障:一者瞋恚,
二者悭贪,三者染欲。其瞋恚者能退悲心,大
悲心者一切菩提行之根本,以悲力故,于梦
寐中不生杀想,况[寤-吾+告]寤时断命食肉。其悭贪
者不能舍施,于己财物常生悭惜,于他财宝
恒起贪求。是故菩萨摩诃萨见他财物,如睹
毒蛇不生贪著。其染欲者非清净行,应当远
离五欲淤泥。然此贪欲诸苦根本,六波罗蜜
之大障也,复能烧灭菩提之心。」

尔时薄伽梵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第 887b 页 T08-0887.png
而说颂言:

「 「女性妖媚幻惑人,
 如怨诈亲不可近,
 贪欲迷荒坏清净,
 如水瀑流摧石壁。
 女人之性多谄曲,
 如水随流性不定,
 恒怀异志背其夫,
 智者谛思应远离。
 譬如灵山白象王,
 鼻有力能拔大树,
 及见母象心昏醉,
 引入陷阱被调伏。
 如鹿食草饮清流,
 复能远陟诸山谷,
 猎师能为诱鹿声,
 彼鹿寻声来就死。
 如鱼沈潜深隐处,
 游泳水中难可见,
 为求其食吞钩饵,
 贪欲丧身亦复然。
 譬如黑蜂贪其香,
 醉象污流发香气,
 贪嗅此香集象身,
 象耳摇动扑皆死。
 如灯无风焰炽然,
 飞蛾为明竞投赴,
 由斯入火自焚烧,
 贪爱亡躯亦如是。
 五尘遍触众生身,
 一一害人如毒药,
 受者如是谛思惟,
 众苦积聚非安乐。
 炎火炽然犹可触,
 旋岚猛风或能系,
 瞋恚毒蛇易调伏,
 女人之心难可禁。
 无热池中功德水,
 流入大海不堪饮,
 八味皆失同咸苦,
 亲近女人善法尽。」」


佛告慈氏:「以是因缘,当知女人不应亲近,乃
至梦中不应思想,况觉悟时而行欲事。

「复次,菩萨摩诃萨离三障已,应当修习十种
净戒。云何为十?所谓身三净戒、口四净戒、意
三净戒。言身三者,离杀、盗、淫。云何不杀、若见
有情被损害时,应以悲心往救其命,或以资
财赎令得脱,设不免者以身代之;何况自杀。
不偷盗者,菩萨摩诃萨于他财物,乃至梦中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第 887c 页 T08-0887.png
不生盗想,况于[寤-吾+告]寤而起盗心。应于自财以
清净心,无所吝惜常行惠施,亦劝他人离不
与取,恒行布施波罗蜜多。离染欲者,菩萨
摩诃萨应当远离五欲境界,亦为有情说欲
过失,复令众生离欲邪行,赞说出家无量功
德,令多众生舍家出家,拔济有情离贪爱狱。
是则名为身三善也。言口四者,谓离虚诳、离
间、粗恶及无义语。云何虚诳?谓不见言见、见
言不见,闻觉知等亦复如是。于此虚诳皆舍
离之,作真实语,名离妄语。复次言离间者,
于彼说此、于此说彼,令生乖诤。若能离此,常
和合语,是则名为远离间语。粗恶语者,谓
出恶言令彼热恼,所不欲闻而令闻之。若能
离此,常以软语令彼适悦,是则名为离粗恶
语言。无义语者,以染欲心戏弄谈谑,乃至邪
论皆无义利。若能离此,为益有情实语时语,
是则名为离无义语。菩萨如是若能离口四
过,修习如来四种善语,常为有情说于妙语,
令闻法者欢喜信受,如水清珠能清浊水,闻
法信受亦复如是。

「复次,慈氏!意不善业亦有三种,谓贪、瞋、痴。离
贪嫉者,见他尊贵、多饶财宝起嫉妒心,应正
思惟作如是念:『愿一切有情得大富贵无所
乏少,是诸有情勤苦艰难今乃获得,云何于
彼生嫉妒心?我于己财皆应奉彼,况彼自获
我应随喜,云何乃反生嫉妒耶?』以是因缘,于
彼有情不应嫉妒但生随喜。若能如是除贪
嫉者,是名菩萨持心净戒。复次,离瞋害者,若
菩萨摩诃萨被诸有情诸恶诬谤,无故打骂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第 888a 页 T08-0888.png
断截支节。菩萨于彼离瞋害心,作是思惟:『我
已发愿,于诸有情不起瞋害。云何今日乃发
是心?又我昔愿,常以法药蠲除有情瞋害之
病。若于众生起瞋害者,自疾不能救,何能救
彼一切有情?复次,若诸有情瞋菩萨时,深自
剋责以我有过,福德鲜薄令他生瞋,我若无
过彼必不瞋。』

「复次,若菩萨摩诃萨见二有情互相瞋恨结
怨不舍。菩萨见已,生悲悯心:『此之有情不舍
瞋恨,当堕地狱火烧其身受大苦恼。是我之
咎,应持法药疗此瞋病。我昔誓愿,愿与一切
众生除瞋恚病,云何今日不为断除?此等众
生常为恚魔之所执缚不自觉知,以大猛火
之所焚烧。既被魔执,设持利刀来杀害我,我
知魔鬼不应生瞋,当于是人生大悲悯。』复次,
离邪见者,一切众生皆有邪见极为深厚。菩
萨大悲,以正见炬作大照明令见三宝,又于
佛法众僧所有功德深生信乐。一切外道,一
切众魔作障碍者,不能破坏正见之心,于大
乘行无能退屈。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行大乘者,欲令众生
离不善行,先当自身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何
以故?若诸菩萨自行十善,所有言教人皆信
受。若自不行而教人者,譬如有人为水漂溺,
语岸上人:『我能救汝。』无有是处。造十恶者亦
复如是,自被十恶瀑流所漂,语诸众生:『我当
度汝。』亦无是处。菩萨如是于十善戒具足修习,
复教他人如是展转,名为修习净戒波罗蜜
多。」

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第 888b 页 T08-0888.png
有情,除断十恶修十善者,当获何果?」

尔时
佛薄伽梵赞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次第
解说。此十善业,一一皆感四种果报。云何为
四?一现在安乐,二烦恼怨贼势力羸劣,三于当来世常得尊贵无所乏少,四精勤修
习当得无上正等菩提。离杀四者,一〔者〕-【明】者者菩
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不起害心,能施无畏
亦不恐怖,以无怖故,一切众生亲近供养尊
重赞叹。菩萨于彼生怜悯心,由慈心故,过去
所有一切怨恨自然心息。二者瞋恚害心悉
皆羸劣,以慈甘露用涂其心,而能蠲除瞋等
热恼,睡眠安隐恒无恶梦。以慈心故,药叉诸
鬼、食血肉者舍离害心,及诸恶兽常相守护。
三者于未来世获三种果:一者寿命长远常
无中夭;二者所生之处常无病苦;三者大富
饶财恒得自在。四者以不杀故得佛法分,于
五趣中所生之处,于世自在随意能住,乃至
坐于菩提树下,诸魔鬼神不能为障成等正
觉,无量圣众之所围绕。慈氏!此即离杀四种
果报。

「复次,离不与取亦四果报。一者于现生
中得离贪嫉,身心安乐。二者以离贪嫉,一切
众生之所信向,委寄任用无复疑惑,与诸有
情而作伏藏。三者于未来世得大富饶豪贵
自在,所有珍财,王、贼、水、火无能侵夺。四者能
与殑伽沙等一切诸佛主功德藏,所谓十八不
共法等清净法财,二乘之人耳尚不闻何况
得见。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偷盗业四种果
报。

「复次,离欲邪行亦四种报。一者于现生中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第 888c 页 T08-0888.png
一切人天之所称赞,亦无疑阻,人所敬重,远
离恶名。二者六根调善,令染欲火势力微劣。
三者于未来世所生之处,父母宗亲妻子眷
属,孝友贞顺纯一无杂,离于女人所有过失,
令诸众生无复爱染。四者为离邪行而得马
王阴藏之相,乃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于邪行四种果报。

「复次,离虚诳语亦四种报。一者于现在世常
行实语,离虚诳语,诸天怜念常共守护。二者
既无虚诳,一切众生信受其语,若说法时人
皆谛受,无劳功力自然信行。设复有人自虽
虚诳憎诳语人,见实语者心亦欢喜。以自妄
语不信他实,若知真实深生敬重。当知实语
为大利益,断妄语者,一切恶业不复造作。何
以故?以他问时如实答故。若在闲静不起妄
念。何以故?若人问我:『汝闲居时生妄念不?』若
言无者是虚诳语,若言有者羞愧他人。以是
因缘,能令妄心渐渐微薄。三者所生之处,口
中常出青莲花香、苏曼那香,一切有情之所
爱敬。自实语者不疑他人有虚诳语,亦令
他人信己实语,能令众生永断疑网。四者所
出言词人皆信受,能令众生闻法欢喜,乃至
当得无上菩提。慈氏!当知此即离虚诳语四
种果报。

「复次,不离间语亦四种报。一者现在
世中能令自他和合无诤所在安乐。二者以
和合故众人爱敬,过去所有离间语罪悉得
销灭,于三恶趣心无忧惧。三者于未来世得
五种果:一者能获金刚不坏之身,世间刀杖
无能损坏;二者于所生处得善眷属,无诸乖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第 889a 页 T08-0889.png
诤,不相舍离;三者于所生处设不遭遇善友
知识为说法者,自然觉悟无二法门,于佛法
僧深生信向,无有退转;四者令诸有情一心
一事欢喜相向,速能證得慈三摩地;五者而
能劝发一切有情修习大乘令不退转。四者
远离间语,常和合语,得善眷属随顺调伏,
乃至涅槃不相舍离。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
两舌语四种果报。

「复次,离粗恶语亦四种报。
一者现在世中离粗染垢心常清净。若于尘
境妄起贪欲,瞋恚风尘集诸藏识。菩萨摩诃
萨兴大悲云、降慈心雨,灭妄贪欲、止恚风尘
令得清净。二者软语之人一切爱乐赞叹随
顺,令粗恶者渐令调伏,六根清净三业无染。
三者以清净故,于当来世所生之处,永离三
涂常生善处。四者渐次能得无上菩提具梵
音声,说法之时随其类音各解其义,而生念
言:『今薄伽梵为我说法、不为馀人,所说妙法
皆契我心,除我身心烦恼习气。』慈氏!当知此
即名为离粗恶语四种果报。

「复次,离无义语
亦四种报。一者现在世中智人赞叹,心无卒
暴而得安乐。二者所出言教人皆信受,粗恶
微薄。三者于未来世所生之处,恒闻种种如
意音声。四者渐次能得无上菩提获无碍辩,
设彼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天、龙、人非人
等来诣佛所,同于一时各各别问自所疑事。
时薄伽梵于一刹那以一言音悉能詶对,皆
契本心断除疑网。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无
义语四种果报。

「复次,离贪嫉者亦四种报。一
者现在世中见他富贵不生贪嫉,作是思惟: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第 889b 页 T08-0889.png
『彼人富贵皆宿福生,以我贪嫉岂能侵夺。以
是因缘,应永断除悭贪嫉妒,若不除断常受
贫穷无复威力。』以是义故,菩萨观之除其贪
嫉,于他富贵生随喜心,不舍毫釐获大功德。
二者一切爱敬,身心安乐无复忧恼威德自
在,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
贪嫉之心由斯微薄。三者所生之处常得端
严,六根圆满财宝丰足,众人爱敬常行惠施,
无碍辩才处众无畏。四者乃至證得无上菩
提,众圣围绕功德最上,一切众生同受教命。
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贪嫉者四种果报。

「复
次,离瞋恚者亦四种报。一者于现在世六根
聪利,仪容可观人所亲附。瞋恚之人犹如枯
树,心中火然,所有枝叶悉皆乾尽。众生亦尔,
被瞋恚火熏习五根,仪相枯槁人所恶见。二
者心无瞋恚,一切恼害打骂诃责尽皆不起。
譬如有人持迦噜罗咒,一切诸毒无能害之。
以无恚怒增长慈心,以慈真言,令三十六俱
胝天魔鬼神悉皆摧伏,奉慈真言无所损害。
三者于未来世,以慈心梯上生梵天一劫安
乐,令诸众生断恶修善。四者渐次能得无上
菩提,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炽然炳
著,无量功德蕴集其身。慈氏!当知此即名为
离瞋恚人四种果报。

「复次,离邪见者亦四种
报。一者若离邪见修行正见,于现世中离恶
知识,亲近善友闻法信受,未生不善令永不
生,已生不善令尽除断,未生善法修习令生,
已生善法修令增长。此正见者,一切善法之
根本也。二者能闭不善行门,于大众中名称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第 889c 页 T08-0889.png
普闻心无疑悔。三者于未来世,所生之处遇
善知识、得善伴侣,顺于正见,归佛法僧更无
异向。于菩萨行无退转心,除灭罪愆增长福
聚,有漏无漏、生死涅槃、过患利益能善分别,
了达诸法无我我所,无有执著住法性空,正
见力能究竟清净。四者所有三乘胜妙功德
人不能测,正见之力皆悉圆满,能为众生作
归依处,度脱有情出生死苦,悉皆安置无上
大乘,乃至处于法王之位。慈氏!当知此即名
为离邪见人四种果报。

「复次,菩萨摩诃萨非唯护持十善净戒功德无
尽,乃至受持微细禁戒,清净功德亦无有尽。
何以故?凡夫众生受持禁戒,取相果报一切
有尽:外道诸仙所有禁戒,失通亦尽;人间十
善,舍十善时戒亦随失;欲界诸天寿尽戒失,
色界诸天四静虑中,无色界天三摩钵底,舍
生失定戒亦随尽;二乘无学入涅槃时戒亦
随尽。若菩萨摩诃萨所受禁戒六十五种,随
一一戒究竟清净功德无尽。云何名为六十
五种?谓:不害众生;不行偷盗;不侵他妻;不
诳惑他;不两舌语;忍粗恶言;不作绮语;不
生贪嫉,见他安乐生欢喜心;不起瞋恚,恶言
骂辱悉能忍受;不起邪见,尊重如来,不师外
道。复次,归信佛戒,心无疑浊故;归信法戒,离
欲真实故;归信僧戒,和合最胜故。尊重父戒,
生我身故;尊重母戒,养育我故;尊重和尚戒;
生我法身故;尊重阿阇梨戒,教我轨则故;尊
重大弟子戒,成我法身故。一心戒,轻重无差
故;无破戒,于重不犯故;不缺戒,于轻不毁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第 890a 页 T08-0890.png
故。不习三乘戒,不求声闻果故;不习二乘戒,不求独觉果故。离恶生处戒,不生邪见外
道家故;增长白法戒,以净戒力随愿生故;富
贵相戒,智者不嫌故;端严戒,其心不乱故;无
毁呰戒,于一切处不被讥诃故。善护五根戒,
勤不放逸故;名称戒,善解诸法故;少欲戒,无
所希求故;端直戒,众善随心故;如说修行戒,
不违教命故。大慈戒,救度一切众生故;大悲
戒,拔一切众生苦故;大喜戒;庆彼得乐故;大
舍戒,离憎爱故。知己过戒,省察自心故;不见
他过戒,护彼意故。布施戒,救贫乏故;摄持戒,
摄一切善法故;忍辱戒,不害众生故;精进戒,
勇猛不退故;禅定戒,定支增长故;智慧戒,闻
法无厌故。多闻戒,求法无倦故;近善知识戒,
修集觉分故;离恶知识戒,避险恶道故。不惜
身分戒,刹那无常故;不惜寿命戒,如救头然
故;不追悔戒,性本清净故;不虚假戒,无变动
故;无热恼戒,内外清凉故;无人我戒,心谦下
故;不掉举戒;性安静故;不谄曲戒,常质直故。
知众生心戒,善识物机故;调伏心戒;不浊乱
故;寂静戒,离諠杂故;右绕戒;顺理行故。救拔
众生戒,行四摄法故;护正法戒;守护法财故;
圆满诸愿戒,弘誓清净故;如来戒,随顺如相
故;佛三昧戒,圆满一切佛法故。慈氏!当知此
即菩萨摩诃萨六十五种清净戒身。」

佛告慈氏:「若诸菩萨持一一戒,能得如是无
量功德,乃至舍所爱命不得缺犯佛之禁戒。
应持此戒如护眼睛,守慎此戒如护贤瓶,不
以五欲利斧而斩坏故。护微小戒如五逆罪,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第 890b 页 T08-0890.png
轻重等护心若金刚。不得起于贡高我慢,虽
持此戒清净如是,比于无始所造恶业如大
千界所有微尘,此持戒善比彼恶业如一微
尘。既知如是,云何持戒而生我慢?

「复次,慈氏!菩萨见诸众生毁破禁戒不生轻
慢,而于自身更增持护,复作是念:『我昔誓愿,
令诸众生坚住净戒。虽诸众生难可化度,我
当勤加精进,以净戒船度破戒者,出生死
海到涅槃岸。』

「复次,慈氏!若诸众生有此身者,
须四种物。云何为四?一者饮食,二者衣服,三
者房舍,四者医药。菩萨摩诃萨于此四事,如
法营求不以非法,不自矜高多求无厌,应当
少欲知足支身。譬如有人身患疮苦,求善良
医,以药涂附用衣裹之,处深密室卧软敷具,
但为治疮非爱身故。菩萨如是,以八苦身,虽
求良药涂以饮食、假以衣服处于房舍,不乐
此身色力寿命,为修胜法安乐众生,除断生
死烦恼痈疮。菩萨如是处大众中,常省己过
不毁他人,远离名誉。若有赞叹之者,皆自思
之:『如是名闻我皆无分,我今自测多诸𠎝犯,
功德法中我无少分,众生妄见言我有之。』菩
萨以大悲心而为依止,以净戒波罗蜜多而
为伴侣。

「复次,慈氏!有是净戒非波罗蜜多,取
相持戒不为最胜之所摄受,但名净戒非波
罗蜜多。何以故?但获三界有漏果报,寿尽无
故。若普为一切众生护持禁戒,观第一义空
无我人相,而为有情护持禁戒,是则名为净
戒波罗蜜多,能令众生速得无上正等菩提。
又此净戒波罗蜜多,与诸有情而为示导,复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第 890c 页 T08-0890.png
与一切无信有情生净信故,能与有情作伏
藏故,复与一切有情作无价宝珠璎珞严身
故,复与一切有情作上妙涂香故,复与一切
有情作大名闻故。又此净戒波罗蜜多,能与
在家出家一切有情,若老若少平等端严故。
不起我慢、增上慢,离诸过患,威仪清净无诸
怖畏,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胜法王。
云何能知戒为第一?若有众生能持净戒,虽
处卑贱而非族姓豪贵尊严,亦非自力能益
他人,以是净戒波罗蜜多,能令一切天、龙、药
叉、人非人等,国王、大臣、刹帝利、婆罗门、长者、
居士,悉皆归敬礼拜供养尊重赞叹。厮下之
人受持佛戒,尚得如是恭敬尊重,况馀尊贵
之人护持禁戒,成就圆满净戒波罗蜜多。当
知护净戒者,行住坐卧及经行处,其地吉祥,
一切人天应取其土顶戴供养。以是当知,持
净戒者于诸众中而为第一最高最上。是则
名为净戒波罗蜜多究竟圆满。」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