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1c 页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尔时佛薄伽梵于大众中作师子吼,广说五
种发菩提心已。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与无量
无数百千俱胝诸大菩萨摩诃萨众,文殊师
利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皆已成就六种波
罗蜜多。复有无量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
已办,舍离重担梵行清净。及无数俱胝百千
万亿那庾多天、龙、阿苏罗、乾闼婆、迦噜罗、紧
捺罗、摩怙洛迦、药叉罗刹、鸠畔茶、薜荔多、毗
舍遮、人非人等。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在大众
中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长跪合掌
一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已说大乘菩萨不
退转心,菩萨摩诃萨修习几法得名菩萨摩
诃萨?唯愿世尊分别解说。」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
男子、善女人,以清净心归依佛法僧宝,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即名菩萨,
生我法中名摩诃萨。与殑伽沙等诸佛菩萨
而为法子,为彼有情而为父母,以大福德光
明照曜过百千日庄严其身。」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此诸菩
萨摩诃萨,云何远离?云何亲近?复以何人而
为伴侣?先作何事?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
何降伏其心?云何摄持?谁之势力速疾證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2a 页 T08-0882.png

尔时佛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善
男子、善女人,应当导引五趣众生,置于无上
正等菩提,远离外道邪法及恶知识,应当亲
近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具足,
行大乘者而为伴侣。应于自身,听闻正法精
勤诵持,应常安住如是六种波罗蜜多精进
修行,降伏心意摄护六根,由此势力疾證无
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云何名为六
种波罗蜜多?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智慧,是为六种波罗蜜多。何故先说檀波罗
蜜?」

佛告慈氏:「我今为汝广分别说。其布施者,
于六度中最易修习,是故先说。譬如世间诸
所作事,若易作者先当作之,是故先说布施
波罗蜜多。一切有情无有不能行布施者,若
药叉,若罗刹,师子虎狼,及诸狱卒屠儿魁脍,
此等众生于有情中极为暴恶,尚能离悭而
行布施。云何布施?所谓养育男女慈念乳哺。
然此众生虽不能知福利之事,以怜爱故,令
得色力寿命安乐、离饥渴苦,亦名布施。以是
义故,于六波罗蜜多先说檀波罗蜜。又如一
切贫穷有情,饥寒裸露身心不安,何能造作
种种事业?若与衣食令得安乐,然后能修种
种事业。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见诸有情贫
穷所逼,不能发起无上信心,修行大乘种种
事业。先施一切衣服饮食、房舍卧具、病瘦医
药,令心安乐,然后令发无上正等觉心,修行
大乘种种事业。以是义故,六度彼岸布施为
门,四摄之行而为其首。犹如大地一切万物
依之生长,以是义故,先说布施波罗蜜多。如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2b 页 T08-0882.png
上所说药叉等类,不知福田及非福田,由爱
念故施于乳哺,当作人身,富有资财所须无
乏。以此习故,所生之处常离悭贪,给施一切,
能除有情贫穷困苦。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
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先行布施波罗蜜多。
有来乞者皆施与之,不得颦蹙,亦不邪视忿
恚怀恨而行布施,随其所有而施与之,不得
迟疑而生悭吝。于所爱物衣服卧具、饮食汤
药、国城妻子、奴婢僮仆、象马七珍,不生悭吝
随乞与之,乃至一念不生追悔。若生疑惑,当
知是魔。何以故?魔王波旬化为财宝令使悭
吝,以此方便惑乱我心,于大菩提而为障碍。
以是义故,不应悭吝。如是思惟,一切珍财爱
恋之心,皆应舍离。」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所爱
财宝皆应布施不生吝惜,菩萨摩诃萨为
转轮王,所有七宝千子围绕不知云何?譬如
微细草木处于溪涧遇天暴雨,大水汎涨漂
尽无遗。其转轮王五欲自恣,雄猛自在千子
随身,涤菩提心皆悉漂尽,云何修习布施行
耶?以是因缘难为舍离。」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
萨摩诃萨所生之处,常得富贵财宝丰足,法
应如是。若为转轮圣王,应作如是二种思惟:
一者思惟过去诸佛难行之行,及佛菩萨所
有教法。此转轮王五欲胜乐,皆从妄计分别
而生,犹如幻梦。转轮圣王于五欲境,不起分
别不生计著,何能障碍菩提之心?二者思惟
一切有情,我已引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2c 页 T08-0882.png
安乐之地,亦如过去殑伽沙等诸佛如来难舍
能舍,我亦誓当作如是舍,为欲涤除悭吝之
垢,发如是心:『愿从今身乃至成佛,誓以此身
舍与法界一切众生,所修福业若多若少,愿
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以是
观之,我昔已舍一切身命如妙高山。观我此
身犹如芥子,身命尚舍何况珍财。若诸菩萨
多积珍财不行布施,犹如白象于殑伽河净
澡浴已,以鼻噏取粪秽尘土遍身坌之。我以
福德净水澡浴其身端严清洁,不应悭吝爱
惜财宝坌污其身。』慈氏!当知菩萨应作如是
思惟:『若有人来乞我身皮,我即剥之不生瞋
恨,欢喜施与。若乞身首血肉骨髓,皆悉能施。』
以是因缘,菩萨摩诃萨利益安乐诸有情故,
不舍生死而取涅槃。复作是念:『我今此身,前
际不来后亦无去,父母和合不净种子而有
我身,处不净中生熟藏间,犹如种树枝叶茂盛
花果成实,我身亦尔,以苦为枝、忧悲为叶、欺诳
为花、痴为根本,瞋恚罗刹而居此树,又为恶
业虎豹豺狼师子等兽围绕此树。我今暂时
憩此树下,何为爱惜此毒树耶?而此树身无
我我所,设复有者我亦舍之,愿奉众生任彼
所须终无吝惜。何以故?我已舍故,不求果报、
不求恩德,无所著故。所以者何?以此毒身有
三恶法之所缠绕。云何为三?一者不净,二者
极苦,三者无恩。若复有人,于此罗刹毒害恶
兽围绕众中救拔我身,当知此人于我大恩,
而于我身作大利益。我于此人常怀恩德,岂
更于此而惜身耶?又此大地所有园林草木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3a 页 T08-0883.png
药等,根芽枝叶花果成实,而堪服食及带持
者,若以利斧斩此草木,枝叶花果分析与人,
而能利益无量众生。而此大地,不念众生食
我身分枝叶花果而得除病。彼无情物尚不
分别,而能利益一切有情,而况我身不能于
他而兴利益行于布施,反于乞者起我慢心
轻骂凌懱?』复于自身内外观察。先观内身,眼
是我耶?是我所耶?若非我者,云何吝惜,耳鼻
舌身亦复如是,周遍观察无我我所。次观外
身,色是我耶?是我所耶?声香味触亦复如是。
于此内外周遍观察皆无有我,既无有我,云
何悭惜而不施耶?应当决定如是思惟:『愿将
此身速奉一切。何以故?此身无常迁变不定,
刹那生灭无所有故。』」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 「若他逼舍身命财,
 制不自由无利益,
 如是知已谛思惟,
 开心自施为最胜。
 迷人若悟梦幻法,
 内外皆舍无所著,
 如是布施等虚空,
 无我无受为最胜,」


「复次,慈氏!若菩萨摩诃萨修行大乘求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修空法。以观空故心
得自在,于殑伽沙佛所得受记别,心不退转
而行布施无有劬劳,檀施为刀破悭吝贼,悭
吝贼者众苦根本。菩萨于此不生爱著。何以
故?菩萨摩诃萨虽有烦恼,皆是方便利物而
生,然彼烦恼不为过失,以诸菩萨随愿生
故。身口意业住无功用,得清净故。善调五根,
无放逸故。能多利乐一切众生,能知胜义及
世俗谛。以正定水洗涤悭垢,除此垢已于施
自在,说大乘法威光照曜,如日流辉破诸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3b 页 T08-0883.png
黑闇,说法声光除心昏冥。」

慈氏菩萨摩诃萨
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先明法施?」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此法施者,有三种事
胜于财施。云何为三?一财施者而有竭尽,法
施增长则无有尽,以是校量胜于财施。二受
财施者现在利益,受法施者现在未来俱有
利益,于无量世恒相随逐无人侵夺,乃至无
上正等菩提不相舍离。三财施者能施获益
受者无益,若法施者自他俱益,由闻法故发
心速趣无上菩提。由此三义,法施之者胜于
财施。由行法施名称远闻,一切人天尊重恭
敬,以此因缘先说法施。若菩萨摩诃萨修习
布施波罗蜜多,为三种事,与诸功德而为其
本:一者能利自他,若不利他自受世乐非菩
萨行;二者于大乘中无有退转;三者随修少
分乃为无量功德之本。何以故?由清净心无
分别故。譬如日出照于世间,情与非情皆蒙
利益,是日不言我能照触,亦不分别情与非
情。以是菩萨所作功德,乃至布施一花一果,
皆为利益一切众生,以此功德成无上果,悲
化十方示导一切。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以施为宝作庄严具,
乃至成佛相好庄严。云何少施功德多耶?以
方便力少分布施,回向发愿,与一切众生同
證无上正等菩提。以是功德无量无边,犹如
少云渐遍世界。

「复次,慈氏!施有三种:一者小施,二者大施,三
者第一义施。言小施者,谓以种种饮食衣服
诸庄严具,财宝象马库藏仓廪,城邑聚落园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3c 页 T08-0883.png
林屋宅,及转轮王所有乐具而行布施,是名
小施。二大施者,轮王所爱后妃眷属及与己
身,以施乞者,是名大施。三第一义施者,能以
身命而行布施,以无所得心相应故,名为第
一义施。菩萨摩诃萨以是三种而行布施,是
故名为檀波罗蜜。

「复次,慈氏!以食施者当施五事。云何为五。一
者施命,若人无食难以济命。二者施色,因
得食故颜色和悦。三者施力,以是食故增益
气力。四者施乐,以此食故身心安乐。五者
施辩,若饥饿者身心怯弱,言说謇讷不能辩
了,饮食充足身心勇锐,得大辩才智慧无碍。
菩萨摩诃萨施饭食时,应作如是回向发愿:
『我施食时施此五事。若施命者,愿与一切众
生得佛寿命长远无尽,一劫二劫随愿而住。
二施色者,愿与一切众生得佛色身如紫金
色,照曜世间过百千日。三施力者,愿与一切
众生得佛十力,一一节中皆有八万四千六百六十三种那罗延力。四施乐者,愿与一切
众生得佛无比涅槃安乐。五施辩者,愿与一
切众生得佛世尊四无碍辩。若施味时,愿
与一切众生得佛无上甘露法味具足充满,
安置无比清净涅槃。若施浆时,愿与一切众
生除其渴爱。若施美饮砂糖石蜜甘蔗蒲萄
种种香饮,得如来口中四牙,所有饮食及诸
毒药,至此牙时变成甘露。若施医药,愿与一
切众生得六度药疗生死病,悉得痊除获涅
槃乐。若施衣服,愿与一切众生得惭愧服
以覆其身,离诸陋形端严殊胜,获金色身最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4a 页 T08-0884.png
胜无比。若施涂香种种末香,愿与一切众
生戒香涂身,悉除烦恼臭秽习气。若施象马
车乘辇舆船筏,愿与一切众生皆得如来随
心三昧,游止自在无所障碍。施桥梁时,愿
与一切众生得六度桥,越生死河至涅槃岸。
若施璎珞,愿与一切众生得三十二相八十
种好璎珞庄严。若于旷野沙碛之处,往来渴
乏为日所曝,施以井池饮水沐浴,愿与一切
众生离于流转生死旷野,三毒炎火渴爱之
苦。复愿我身为法泉池,一切智水充满其中,
随彼众生饮水沐浴,竭生死源得真解脱。施
义堂屋令诸众生,离风雨怨贼恶兽怖惧,身
得安乐,愿与一切众生悉得入于涅槃堂屋,
离烦恼贼地狱寒热生死风雨,永无怖畏。若
施毡褥细软敷具,愿与众生坐菩提座,自然
觉悟得真平等。若施种种上妙衣服,愿与一
切众生得三乘法衣,普覆一切苦恼众生。若
施三宝师僧父母种种灯烛,愿与一切众生
得一切智眼。若施音乐,愿与一切众生得真
天耳,十方世界所有音声皆悉闻知。若于迥
远无佛法处,建立僧坊及招提舍,置诸资具
饮食汤药,愿与一切众生置涅槃城安乐之
处,永离流转生死之苦。若施汤药,愿与一
切众生施以法药除烦恼病。若施仆使,愿
与一切众生悉如阿难奉侍如来。若救囚系
令得解脱,愿与众生远离一切烦恼囚系,
得真解脱住法王位。若施金银及无价宝,愿
与一切众生得百福相庄严其身。若施宝冠
庄严之具,璎珞环钏耳珰珠鬘种种校饰,愿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4b 页 T08-0884.png
与一切众生获八十种好庄严法身。若施阿
兰若修道之处,愿与一切众生得四圣种依
止之所。若施伏藏,愿与一切众生得佛无上
功德法财。若施七宝及转轮王位自在安乐,
愿与一切众生得大力用,以妙法手拔济众
生出十恶业,以十善水洗令清净,以净戒香
用涂其身,除断一切恶名臭气,以惭愧衣服
而为覆盖,以佛功德而为璎珞,以忍辱为花
鬘庄严其身,以静虑为床座安处不动,以菩
提冠置于顶上,处法王位而受灌顶。』慈氏!当
知如是施者,此即名为菩萨行于小施。

「复次,言大施者,菩萨摩诃萨于所爱敬贞顺
妻妾,及以端正孝友男女爱无双者,以用布
施。若我不舍此妻子者,云何得与一切众生
为法父母,及能怜爱一切众生,悲悯救护如
己爱子,能令离于生老病死。以是义故,菩萨
摩诃萨一切宠爱珍惜之者悉皆布施,乃至
成佛无上菩提。慈氏!当知如是施者,名为菩
萨行于大施。

「复次,第一义施者,菩萨摩诃萨以清净心,于
自身手足皮肉骨髓头目耳鼻乃至身命,以
用布施,心无吝惜。以此功德,愿与一切众生
于当来世得佛金刚不坏之身。若施手足心
无吝惜,愿与一切众生于生死流转漂溺瀑
河无救护者,授正法手拔济令出置安乐地。
若施耳鼻舌时,愿与一切众生于当来世,悉
得诸佛清净五根,以是妙法庄严众生。若以
血肉施诸众生,如是施时,愿与一切众生当
得此身犹如大地,与诸有情作依止处,亦如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4c 页 T08-0884.png
大水能除垢秽,润泽枯涸百卉滋长,又如大
火能除闇冥成就一切,复如大风能鼓一切,
开发生长使得敷荣。若施眼时,愿与一切众
生而得佛眼。若施头首及施宝冠,愿与一切
众生得佛无上七觉宝冠。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所有世间妙好之物,
不生贪著,常能惠施一切有情。所以者何?以
大悲心等视众生犹如一子,愿与一切众生
永息贫穷,于所求愿悉令满足,而于生死旷
野之中备七圣财得佛智宝。

「复次,慈氏!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无诸
过患?谓自手营作而行布施,非嫉妒他、非畏
恶名、非求恩德而行布施,为济贫乏茕独困
苦而行布施,是名为施。若为名闻而作师长
行于布施,如商贾人非真施也。起大悲心,不
择怨亲财物多少而行布施,名真施也。

「复次,慈氏!有二种田!云何为二?一者悲田,谓诸
孤露贫穷困苦。二者敬田,谓佛法僧父母师
长。于悲田所,不应轻贱言无福田。于敬田所,
不应求报。以大悲心,无所分别等施一切,名
真施也。又布施者勿起希求,而于财物不能
舍离。或被官逼夺而行布施,或畏损失而行
布施。于三宝所不得轻慢,应生尊重,不自称
说而行布施。若以重宝无所爱著,不生我慢
亦不贡高而行布施,名真布施。若于敬田不
生恭敬,将所厌物而施与之,不名为施。或为
家贫无妙好物,而有粗鄙,耻不施之,以是因
缘都不行施。善男子!夫行施者不应分别,随
其所有来即与之,是即名为檀波罗蜜。菩萨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5a 页 T08-0885.png
摩诃萨不应自恃持戒、多闻、禅定、智慧而行
布施,亦不轻慢他人贪恚、愚痴、寡闻、破戒而
行布施,非净施也。菩萨摩诃萨所行布施,无
不活畏、无恶趣畏,随其多少而施与之。以广
大心,皆得无尽无量功德,是即名为檀波罗
蜜。若为布施互相嫉妒,令家眷属斗诤不和,不
名布施。若为布施讥毁乞人:『汝今丁壮,诸根
具足,何不自作营理生业而求乞耶?』如是施
者不名布施。或施已追悔而作是言:『我为愚
痴枉费财物。』如是施者不名为施。或希他赞
叹、或怖恶名,如是施者不名布施。或为恶愿
而行布施,不名布施。或择日而施——谓白月一日、
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黑月三日、八日、九日、十三
日、十四日、十五日,如是日施馀日不施——不名
为施。或择时施——晨朝布施,午时不施,日暮
馀时亦复如是——如此施者不名布施。或择
人施——施与贫者不施富者,或贫富俱施不
施病者,或与病者不施馀类,或施此人不施
彼人——如是施者不名布施。或选知识颜貌端正而与好物,馀施恶物,不名为施。或见乞者俳优鼓乐善戏谈笑而施与之,馀者不施,
如是施者不名布施。夫布施者不求果报——轮
王、护世、释梵诸天、刹帝利家及婆罗门长者、
居士,如是家生——而为已身自求解脱而行布
施,亦不厌退生疲倦心,言:『我已施,不应更施。』
如是等施但名布施,不得名为檀波罗蜜。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不为如上非法布施,
以正解脱回向发愿无上菩提是真布施,檀
波罗蜜究竟清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5b 页 T08-0885.png
得不退转。若能如是,离诸过失行无相施,所
得功德无量无边,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虚空。
菩萨摩诃萨以如是心,若施一华、若施一果
乃至施水一滴,而于此经受持读诵乃至一
偈一句,令他听闻经一刹那,所得功德无量
无边。若复有人从无量阿僧祇劫所行布施,
以金银七宝及馀种种上妙珍财以用布施,
求转轮王、释梵护世或求阿罗汉果、独觉菩提
及馀作业,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受持净戒
所有功德,比前菩萨摩诃萨无住相施所得
功德,百分千分万分亿分俱胝分乃至邬波
尼杀昙分不及其一。而此菩萨愿力所施,一
滴之水投于大海,海水有尽滴水无尽。何以
故?众生无尽故菩萨愿力亦无有尽,虚空、法
界亦复如是。

「复次,菩萨摩诃萨如是渐次勤行精进,得大
神通升妙高山,或至大海获无价宝,还赡部
洲雨种种宝给施有情,或雨饮食、衣服、卧具、
救病医药,除断有情饥渴疾病贫穷困苦。以
此功德愿施有情,尽未来际常无休息,广大
如法界,究竟若虚空,若但自利而行布施。如
空片云风吹即散,岂能利益一切众生。

「复次,菩萨摩诃萨如是布施,同真际、等法界,
火不能烧,水不能漂,风不能吹,金刚坚宝不
能碎坏,是故菩萨布施愿力,能令众生得大
利益究竟安乐,亦令一切有情同此行愿,乃
至无上正等菩提,誓不退转常行是行,乃至
涅槃利益有情令得解脱。

「复次,慈氏!如来在世,一切有情而以种种上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5c 页 T08-0885.png
妙衣服、房舍、卧具、饮食、汤药、酥灯、油灯、瞻卜
油灯、种种花香,以奉供养尊重恭敬歌呗赞
叹,于佛灭后取佛舍利起窣堵波,亦作如
上种种供养尊重赞叹。如是二事,功德果报
等无差别。由此义利,令诸有情发慇重心虔
诚爱乐,以敬慕故,发菩提心听闻正法如说
修行,便能趣證阿罗汉果、辟支佛果及诸菩
萨成就十地圆满六度,乃至佛果无上正等
菩提。即此有情复能劝喻诸有情等,同修胜
行乃至證得无上正等菩提。以是义故,菩萨
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乃至施水一滴
所有利益,同真际、等法界,无有穷尽。若行施
时,不能普为一切有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设以宝聚如妙高山而用布施,利益甚少。犹
如芥子易可穷尽,亦如片云风飘即灭。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修习大乘布施行时,
犹如伏藏随自身行,如如意树随有情意能
满彼愿。菩萨摩诃萨应当更发二种胜心:一
者所有资财库藏诸物知自性空:犹如阳焰:
梦想:幻化;二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若见贫
穷起怜悯心。发是心已应正了知,于是财宝
不应悭吝,手自行施,愿与一切有情同證无
上正等菩提。如是之财真我所有,设畜财物
终不为已,皆为饶益一切众生,悉皆成就檀
波罗蜜。若我积聚种种财物不能自施,如是
之物非是我有,用不自在同于裸形,如守藏
人自无其分,无常贼来风刀解体,所爱财物、
妻妾持去别奉他人。彼人得已倍复悭惜,乃
至命终亦复如是,展转悭吝终不能舍。如是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6a 页 T08-0886.png
等人暂时守护,以是当知如是资财定非我
物,王、贼、水、火及与恶子悉皆有分、常惧侵夺
思寄亲知、寝息不安恒忧散失。由悭不施招
此忧危。

「复次,慈氏!行此施已,水、火、怨贼不能侵夺,寝
息安隐心无忧虑。若自手施回向发愿,彼诸
有情方沾其分,乃至佛果恒相随逐,心常安
隐离诸忧怖。若悭吝者常怀忧恼,现在世中
诸苦根本,于未来世当知亦然。

「复次,慈氏!悭吝不施所畜财物,如把草炬逆
风而行,草尽烧手当受痛苦;若速弃者则无
诸苦。如是知已,当观此财犹如火炬亦如幻
焰,应速舍之求真实果。若悭贪有情互相赞
叹:『汝有黠慧守护珍财,莫如愚人妄行惠施。』
如是之人谤无因果,当堕地狱,饿鬼,畜生,设
得为人常多贫贱。

「复次,能行施者,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之所
称赞,所出言词人皆信受。悭吝之人不能惠
施,常怀忧恼,谓施无福,当堕三涂。

「复次,能施之人一切敬爱,悭贪之辈众所憎
嫌。能布施者如僧伽蓝,一切人天悉皆归向;
悭贪之人如陷冢墓,一切贤圣皆悉远之,亦
如涸池众鸟不集。如是二人处大众中,若赞
于施闻之怡畅,若诃悭吝𧹞而愧之。

「复次,行布施者诸天贤圣乐与同处,悭不施
者饿鬼、畜生自然会集。

「复次,行无相施,住第一义,得人法空,能利自
他究竟圆满。

「复次,慈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自称菩萨修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6b 页 T08-0886.png
行大乘,应当决定正念思惟:『布施功德无量
无边,悭吝过失亦复无量。』如是知已,决定断
除无有障碍。见乞者来,颜色和悦言无讥毁,
若闻乞声欢喜悯念。譬如孝子违离父母五十
馀年,忽闻还家不胜喜跃闻。乞者声亦复如
是,迎至家中瞻睹如佛,发如是心:『此善知识
今受我施,除我悭贪恶趣过失,无量利益庄
严我身,无上菩提莹饰我体。如是乞士著弊
垢衣,和颜软语悯我而来,是我良友。所以者
何?除我身中悭贪过恶。此之乞者是我郎主,
我即奴仆,应受教命。』发是心已,从座而起,手
自捧持所施之物,右膝著地欢喜奉施,愿与
一切众生利益安乐,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复
于乞者起利益心:『如是之人即是能行天如
意树,若无是者,如何得度生死旷野,不乏资
粮,达于人天涅槃彼岸。』以是当知,人天安乐
无上解脱,皆因乞者而得成就。

「复次,慈氏!若时乞者至菩萨所起大希望,菩
萨是时家贫无物,应当软语慰谕彼人,无令
瞋恨不生疑惑令悉有无。以是因缘欢喜而
去。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应当慈悲宽其
心意,所有乞者任彼往来,随其所须皆不遮
吝。

「复次,慈氏!一切财物,无常败坏众苦之本,如
身疮疣鸟持败肉,其悭吝者不自食用,功德
不修复不与人。坚守财宝亦复如是,当知此
人非行施者、不名菩萨,于大乘法不发胜心,
亦不能成不退转位。譬如大海不宿死尸,大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第 886c 页 T08-0886.png
乘海中不容悭者。菩萨所以修大乘行,为欲
远离一切罪垢、具修功德,于佛法中不生疑
虑,于诸有情及诸财宝一切时中心无分别,
常行惠施利乐群生。以如是行圆满布施波
罗蜜多,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则名为第三胜义檀波罗蜜多。」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