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200571c 页
卷十四 第 1a 页 0639-112.png
真诰卷之十四定四
    (金阙右卿司命蓬莱都水监梁国/师贞白真人华阳隐居陶弘景造)
稽神枢第四
大茅山之西南有四平山俗中所谓方山者
也其下有洞室名曰方台洞有两口见于山
外也与华阳通号为别宇幽馆矣得道者处
(此山去大茅山可二十许里西南六七里/有一洞口见外近时有人入见一青蛇在)
(洞中因与呼为青龙洞山近上及北面西面/亦并有洞穴同不知何者是此两口耳山上)
(又有泉水冬夏不竭山平所/以号为四平及方山也甚多南烛今积金山)
(东此树皆能高/大馆中诸道士所资为药也)其中先止者
卷十四 第 1b 页 0639-113.png
有张祖常刘平阿吕子华蔡天生龙伯高并
处于方台矣
张祖常者彭城人也吴时从北来得入此室
祖常托形堕车而死故隐身幽馆而修守一
之业师事上党鲍察者汉司徒鲍宣五世孙
也察受道于王君(鲍宣汉司隶校尉为王莽/所害宣子永永子昱昱子)
(某)
刘平阿者无名姓名姓不示人也汉末为九
江平阿长故以为号行医术有功德救人疾
病如己之病行遇仙人周正时授以隐存之
卷十四 第 2a 页 0639-114.png
道托形履帽而来居此室常服日月晨气颜
色如玉似年三十许人(二君何容不知其本/名既示不欲复说之)
(耳戴孟之本族乃/亦已陈之在后矣)
吕子华者山阳人也阴君弟子已服虹丹之
液而未读内经来从东卿受太霄隐书而诵
之常以幽隐方台为乐不愿造于仙位也
蔡天生者上谷人也小为啸父卖杂香于野
外以自业赡情性仁笃口不言恶道逢河伯
少女从天生市香天生知是异人再拜上一
檐香少女感之乃教其朝天帝玉皇之法遂
卷十四 第 2b 页 0639-115.png
以获仙托形舄杖隐存方台少女今犹往来
之也天生师之
龙伯高者后汉时人汉伏波将军马援戒其
兄子称此人之佳可法即其人也伯高后从
仙人刁道林受服胎气之法又常服青□方
托形醉亡隐处方台师定录君也(伯高名述/京兆人汉)
(建武中为山都长擢至零陵太守马援征南/日遗兄子严书曰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
(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谓刻鹄不)
(成尚类/骛者也)雷平山之东北良常山之东南其间
有燕口山三小山相隅故也一名曰方隅山
卷十四 第 3a 页 0639-116.png
下古人曾合九鼎丹于此间也幽人在此时
心乐居焉今常游此方隅山下亦有洞室名
曰方源馆亦有二口常见外也常有此五人
为旅(其山即是大横西南别有二墩垄相聚/今人不复有乎其名者前云李明合丹)
(即是此矣幽人者掾去世后不欲显名故号/为幽人此是未受事且停洞馆修业也山今)
(亦有两小口五人为旅即向之四平山者既/去来相通故时共游处也所以杨君梦掾云)
(向从四平山来也右六条是/手新写应是保命君所告也)鹿迹山中有绝
洞绝洞者才有一二亩空地无所通达故为
绝洞洞室四面皆有青白石亦以自然光明
如□(旧作伞/字如此)张形下正平自有石床石塌曲
卷十四 第 3b 页 0639-117.png
夹长短障隔分别有如刻成亦整盛也东北
有小口才劣容人入入二三百步乃得洞室
初入口甚急愈入愈宽大也口外南面有三
积石积石下有汧索即可得也亦或以一小
石掩穴口穴口大小俱如华阳三便门便门
亦用小石塞其口自非清斋久洁索不可得
鹿迹洞子亦尔不受秽气故也(此山今属南/徐州界正对)
(茅山北望见之亦有道士住鹿迹在石上故/仍以为名洞口处乃可知而甚严洁亦无人)
(敢触冒者此云如华阳三便门则南洞/北洞本大开馀东西乃东南皆是塞矣)鹿迹
华山中及洞主有谢稚坚王伯辽繁阳子号
卷十四 第 4a 页 0639-118.png
名耳是汉越骑校尉何苗叔达也进之同母
弟少好道曾居河东繁山之南服食故自号
为繁阳子(中君答长史问葛玄云在盖竹山/恒与谢稚坚相随今稚坚乃在此)
(不知为去来往还为当两人同姓名也后汉/书云何苗是何进异母弟为车骑将军党附)
(阉势进被害时苗于朱雀阙下与进将吴匡/战死被斩董卓又破棺出尸支解之既非故)
(为兵解去不知那遂得来居此其母亦被刑/苗既非进同生官位复异具苗而字达于义)
(不类恐别是一弟不/必是名苗战死者耳)又有冯良冯良南阳冠
军军人少作县吏年三十为尉从佐迎督邮
自耻无志因毁车煞牛裂败衣帻遂去从师
受诗传礼易复学道术占候家中谓已死十
卷十四 第 4b 页 0639-119.png
五年乃还整修志节抗操严恪州郡礼辟不
就诏特徵贤良高弟半道委之还家时三公
争让位于良遂不降就年六十七乃弃世东
渡入山今在鹿迹洞中(后汉安帝时人也汉/书所载事亦略同)
又有郎宗者字仲绥北海安丘人少仕宧为
吴县令学精道术占候风气后一旦有暴风
经窗间占知京师大火烧大夏门遣人往参
果尔诸公闻之以博士徵宗宗耻以占事就
夜解印绶负笈遁去居华山下服胡麻丸得
道今在洞中(后汉书载郎宗事云理京房易/善星算风角六日七分能望气)
卷十四 第 5a 页 0639-120.png
(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安帝徵对策为诸儒/表后拜吴令时卒有暴风宗占知京师当有)
(大火记识日月遣人参候果如其言诸公闻/而表上以博士徵之宗耻以占验见知徵书)
(到夜悬印绶于县庭而遁去遂终身不仕子/顗字稚元传父业研精学徒常数佰人顺帝)
(阳嘉二年徵诣阙上书十一事拜/郎中还家后为同县孙礼所害)其馀其王
叔明鲍元治尹盖妇之徒复二十馀人并在
北山不能复一二记之也此数人是绝洞诸
山之主耳此绝洞仙人亦思得学道者欲与
之共处于洞室困时无其人耳(此洞既无所/通达正是地)
(仙栖处必非三/十六天之限也)道丧由簪良可哀矣寓家辱
人哉(簪者谓人贪仕宦衣冠坐此不得务道/家室本寄寓耳此洞中乃是永宅为恋)
卷十四 第 5b 页 0639-121.png
(恋不去实足辱败人矣/此亦讽诱于长史耳)
 右保命君告右三条杨书
范帅云三官有狱官不名廷尉名大理李丰
今为大理都馀一守缺以拟王附子不以与
许虎也守职如今狱之三官也(李丰字安国/改字宣国冯)
(翊人李义子本寒微有才志遂事魏为尚书/仆射尉与夏侯玄谋废晋景王事泄召来令)
(人以刀镮撞腰煞之大理当为大理即古之/狱官前汉洎魏时廷尉亦名大理此职是仙)
(官也王附子是王厶之/小名许虎即虎牙也)鲍靓因吾属长史鼠
子辈既尔可语郡守令得反映亦属吾其家
比衰欲非可奈何可写存之耶(鼠子恐是鲍/靓小名鲍为)
卷十四 第 6a 页 0639-122.png
(南海郡仍解化儿辈未得归都/所以属之鲍即许先生之师也)
 右二条有杨书
武当山道士戴孟者乃姓燕名济字仲微汉
明帝末时人也夫为养生者皆隐其名字藏
其所生之时故易姓为戴托官于武帝耳而
此人少好道德不仕于世矣少孤养母母丧
行服葬服阕遂入华阳山服术食大黄及黄
精种云母雄黄丹砂芝草受法于清灵真人
即裴冀州之弟子也得不死之道裴真人授
其玉佩金铛经并石精金光符遂能轻身健
卷十四 第 6b 页 0639-123.png
行周旋名山日行七百里多所经涉犹未得
成仙人也(戴乃授行玉佩金铛而止不死而/已未得神仙于理为小难详后又)
(云玄真亦其钞要行之者神仙不死又与本/经不同及石精金光符既不为剑用则止是)
(解化一符单服者此符主隐遁不/云健行也种五品芝世亦有法)仙人郭子
华张季连赵叔达晚又有山世远者此诸人
往来与之游焉昔居武当今来大霍欲从司
命君受书故未许焉(山已得为太和真人则/应居在南阳太和山矣)
(馀三人不见/别显出也)戴公拍腹有十数卷书是太微
黄书耳此人即谢允之师也(按金相传太微/黄书第八篇有)
(目录云凡有八卷唯此一卷出世今戴公乃/有十许篇亦为不同拍腹之义谓恒以系腰)
卷十四 第 7a 页 0639-124.png
(也其外传事亦同此谢允字道通历阳人小/时为人所略卖往东阳后告官被诬在为伤)
(狱事将欲入死夜有老公授其符又有黄衣/童子去来于是得免咸康中至襄阳入武当)
(山见戴孟孟即先来狱中者因是受道又出/仕作历阳新丰西道三县所在多神验年七)
(十馀犹不老/后乃告终也)黄衣童子者即玉佩金铛之官
耳云坐上常有一人共坐胇者(应是胇胇/不明状也)
太极真人时往来也(按说如此似答问黄衣/童意亦可是午时既及)
(谢因此面/访其事)
受行玉佩金铛经自然致太极真人谚云服
九灵日月华得降我太极之家此之谓也玄
真之法亦其钞要也行之者神仙不死裴真
卷十四 第 7b 页 0639-125.png
人有弟子三十四人其十八人学佛道馀者
学仙道□(应作牖字弟子刘显/林辛仲甫赵子常)
周真人有十五人弟子四人解佛法(入室弟/子王玮)
(达李建道/泉法坚)
桐柏有二十五人弟子八人学佛(入室弟子/于弘智竺)
(法灵郑文成陈元子此当略举标胜者耳辛/泉于竺皆似胡姓也当是学佛弟子也)
 右八条有掾写共一篇相连
霍山中有学道者邓伯元王玄甫受服青精
石饭吞日丹景之法用思洞房已来积三十
四年乃内见五藏冥中夜书以今年正月五
卷十四 第 8a 页 0639-126.png
日太帝遣羽车见迎伯元玄甫以其日遂乘
云驾龙白日登天今在北玄圃台受书位为
中岳真人(伯元吴人/玄甫沛人)华阴山中有学道者尹
虔子张石生李方回并晋武帝时人授仙人
管成子蒸丹饵术法俱服得延年健行又受
苏门周寿陵服丹霞之道行已五十年精心
内视不复饮食体骨轻健色如童子以今年
二月十二日太一遣迎以其日乘云升天今
在玄州受书为高仙真人张石生为东源伯
衡山中有学道者张礼正冶明期二人礼正
卷十四 第 8b 页 0639-127.png
以汉末在山中服黄精颜色丁壮常如年四
十时明期以魏末入山服泽泻柏实丸乃共
同止岩中后俱授西城王君虹景丹方从来
服此丹已四十三年中患丹砂之难得俱出
广州为沙门是縢含为刺史时也遂得内外
洞彻眼明身轻一日行五百里又兼守一守
一亦已三十年以三月一日东华遣迎以其
日乘云升天今在方诸飙室俱为上仙(縢含/以永)
(和十年甲寅年为广州刺史此得仙乙丑岁/十二年是为前服丹已三十二年犹更出查)
(也)
卷十四 第 9a 页 0639-128.png
庐江潜山中有学道者郑景世张重华并以
晋初受仙人孟德然口诀以入山行守五藏
含日法兼服胡麻又服玄丹久久不复饮食
而身体轻强反易故形以今年四月十九日
北玄老太一迎以云軿白日升天今在玄州
括苍山有学道者平仲节河中人以大胡乱
中国时来渡江入括苍山受师宋君存心镜
之道具百神行洞房事如此积四十五年中
精思身形更少体有真气今年五月一日中
央黄老遣迎即日乘云驾龙白日升天今在
卷十四 第 9b 页 0639-129.png
沧浪云台(大胡乱者是刘渊刘/聪时也石勒为小胡)剡小白山中
有学道者赵广信阳城人魏末来度江入此
山受李法成服气法又受师左君守玄中之
道内见五藏彻视法如此七八十年周旋郡
国或卖药出入人间人莫知也多来都下韨
丹砂作九华丹丹成一服太一道君以今年
六月十七日遣迎停三日与山中同志别去
遂乘云驾龙白日登天今在东华海中有狼
五山中有学道者虞翁生会稽人也昔受仙
人介君食日精法以吴时来隐此山兼行云
卷十四 第 10a 页 0639-130.png
气回形之道精思积久形体更少如童子今
年七月二十三日东太帝遣迎即日乘云升
天今在阳谷山中(狼五山在海中对白/章岸今直呼为狼山)赤水
山中学道者朱孺子吴末入山服菊花及术
饵后遇西归子从乞度世西归子授以要言
入室存泥丸法三十年遂能致云雨于洞房
今年八月五日西王母遣迎即日乘五色
云车登天今在积石台(赤水山云在鄞县南/十里从楠溪口入三)
(百里山正赤周回五十里高千馀丈如此则/应是临海永嘉东北名赤岩者也许先生所)
(住赤山一名/烧山即此)名山五岳中学道者数百万人
卷十四 第 10b 页 0639-131.png
今年有得道而升天者人名如别年年月月
皆有去者如此不可悉纪今为疏一年之得
道人耳有不乐上升仙而长在五岳名山者
乃亦不可称数或为仙官使掌名山者亦复
有数千
 九月二十日夜清灵疏出(右八条有掾写/共一卷相随清)
 (灵犹是裴清灵也此九月即应/是乙丑岁即疏其年中得道者)
吴睦者长安人也少为县吏掌局枉尅民人
民人讼之法应入死睦登委叛远遁山林饿
经日行至石室遇见孙先生在室中隐学左
卷十四 第 11a 页 0639-132.png
右种黍及胡麻室中恒盈食睦至乞食经月
不去孙先生知是叛人初不问之与食料理
及诵经讲道说及祸福睦闻之于是心开意
悟因叩头自搏列其事源立身所行自首事
实求得改往遂留石室为先生扫除驱使经
四十年后先生受其道俱采药服食胡麻精
修经教得三百二十年服丹白日升天朱豚
者陈留人也为人无道专作劫盗后人发觉
收掩豚得逸出远他境至汝南少室山中见
冯先生隐学云后三年乃受其真仙留山服
卷十四 第 11b 页 0639-133.png
食修道三十八年后入东坑山中寿百四十
七岁仙人降将入大有山洞中成真人郭静
者颍川人也少孤无父母兄弟穷苦依栖无
所年十六县召为吏后得罪仍逃伏经二月
日不出遇见郑先生救度一切以法劝化之
静遂随郑负担驱使经七年不敢懈怠遂受
其导引之要饵服山术茯苓得寿三百岁复
于天维山赤松子降受其二人真道今在大
有洞中为真人
范伯慈者桂阳人也家本事俗而忽得狂邪
卷十四 第 12a 页 0639-134.png
因成邪劳病顿卧床席经年迎师解事费用
家资渐尽病故不愈闻大道清约无所用于
是意变闻沈敬作道士精进理病多验乃弃
俗事之得五十日病疾都愈云云后诣陆玩
之受真内道玩之不能入山伯慈不乐于世
遂辞去入天目山服食胡麻精思十七年大
洞真仙司命君下降受三十六篇经后服还
丹白日升天今为玄一真人(所注云云云处/是抄事人不能)
(并取非本阙也右四条有人于东间钞得云/是真书而不知谁迹亦无所受者而辞旨有)
(用故纪续之又此四人各有所明一则酷吏/二则凶劫三则孤茕四是事俗并世间薄运)
卷十四 第 12b 页 0639-135.png
(遂能得道足知心之/所造非关善恶者也)
司马季主后入委羽山石室大有宫中受石
精金光藏景化形法于西灵子都西灵子都
者太玄仙女也其同时今在大有室中者广
宁鲍叔阳太原王养伯颍川刘玮惠岱郡段
季正俱受师西灵子都之道也季主临去之
际托形枕席为代己之像墓在蜀郡成都升
盘山之南诸葛武侯昔建碑铭德于季主墓
前碑赞末曰玄漠太寂混合阴阳天地交泮
万品滋彰先生理著分别柔刚鬼神以观六
卷十四 第 13a 页 0639-136.png
度显明(真诰云季主咽虹液而头足异处剑/经注云吞刀圭而虫流今东卿说云)
(托形枕席为代己之像似当是作录形灵丸/兵解去也汉史既不显其终无以别测其事)
(也)
广宁鲍叔阳者汉高帝时赵王张耳张敖之
大夫也少好养生服桂屑而卒死于厕溷间
今墓在辽东蓟城之北山(汉高置燕郡以蓟/属燕当是未分时)
也太原王养伯者汉高吕后摄政时中常侍
中琅琊王探也少服泽泻与留侯张良俱采
药于终南山而养伯不及遂师事季主(前汉/中常)
(侍不用阉人中郎非侍郎/之官或是后别为此位耳)颍川刘玮惠汉景
卷十四 第 13b 页 0639-137.png
帝时公车司马刘讽也后事季主晚服日月
气为入室弟子道成晚归乡里托形杖履身
死桑树之下今墓在汝南安城县西山岱郡
段季正本隐士也不闻有所服御晚乃从季
主学道行度秦州溺水拘得尸而葬川边今
南郑秦川是也此人亦季主入室弟子(寻此/四人)
(并是用灵丸/杂解之道)季主一男一女俱得道男名法
育也女名济华今皆在委羽山中济华今日
正读三十九章犹未过竟(此理亦/欲难详)季主读玉
经服明丹之华挹扶晨之晖今颜色如二十
卷十四 第 14a 页 0639-138.png
女子须长三尺黑如墨也昨日东卿君道此
如所疏真奇事也不知果云何耳(此一行杨/君自记与)
(长史不知之辞/或云别有以)季主托形隐景潜迹委羽紫
阳传具载其事也昨夜东卿至聊试请问季
主本末东卿见答令疏如别为以上呈愿不
怪之省讫付火(此杨君与长史书今有华撰/周君传记季主事殊略未见)
(别真手书传依此语则为非也/此前似有按语今阙失一行)是后圣李君
纪也大都与前者略同然东卿复兼有注解
注解近万馀言大奇作也昨来多论神化之
事聊及季主耳去月又见授神虎经注解注
卷十四 第 14b 页 0639-139.png
解非世间所闻亦自不掌其旨也若更闻如
季主比者自当密白(此亦杨君与长史书也/既是论季主事故仍以)
(相次不复出置下卷长史撰真仙传欲以季/主最在前所以杨君为请问本末也司命所)
(注二经并/未出世也)
 右十条有杨书
范安远适云湛子不事齐齐师伐之春秋传
曰湛无礼也(此则左传上事谌字作谭字奇/谭国名也庄王十三年为齐桓)
(所灭不知何故述/此似有所指也)庄子师长桑公子授其微
言谓之庄子也隐于抱犊山服北育火丹白
日升天上补太极闱编郎(长桑即是扁鹊师/事见魏传及史记)
卷十四 第 15a 页 0639-140.png
(世人苟知庄生如此/者其书弥足可重矣)施存者齐人也自号婉
盆子得遁变化景之道今在中岳或少室往
有壶公正此人也然未受太上书犹未成真
焉其行玉斧军火符是其所受之枝条也施
存是孔子弟子三千之数(三千之限有此人/而不预七十二者)
(明夫子不以仙为教矣壶公即费长房之/师军军火符世犹有文存右三条有杨书)
疑真人韩伟远昔受于中岳宋德玄德玄者
周宣时人服此灵飞六甲得道能一日行三
千里数变形为鸟兽得玄灵之道今在嵩高
伟远久随之乃得受法行之道成今处九疑
卷十四 第 15b 页 0639-141.png

其女子有郭芍药赵爱儿王鲁连等并受此
方法而得道者复数十人或游玄州或处东
华方诸台今见居也
南岳夫人言此云郭芍药汉度辽将军东平
郭蹇女也少好道笃诚真人因授其六甲赵
爱儿者幽州刺史刘虞别驾渔阳赵该姊也
好道得尸解后又受此符王鲁连者魏明帝
城门校尉范阳王伯纲女也亦学道一旦忽
委聓李子期入陆浑山中真人授此法子期
卷十四 第 16a 页 0639-142.png
者同州魏人清河王傅也其常言此妇狂走
云一旦失所在(此事乃出灵飞六甲/经中长史抄出之)汉大将
军霍光有典衣奴子名还车伺见二星得年
六百岁今犹在焉(此事出方诸洞房经后长/史抄出按魏书云青龙元)
(年并州刺史毕轨送汉度辽将军范明友解/婢奴年三百五十岁言诸饮食如常人奴云)
(霍显者光禄小妻胡友妻是光/禄前妻如依此妻便非虚矣)吞琅玕之华
而方营丘墓者衍门子高丘子洪涯先生是
也衍门子墓在渔阳潞县(幽州渔阳有潞县/今党亦有潞县衍)
(门即羡/门也)高丘子墓在中山闻喜县(中山有安/喜县闻喜)
(乃属/河东)洪涯先生墓在武威姑臧县(凉州记作/姑臧县)
卷十四 第 16b 页 0639-143.png
此三郡县人并云上古死人之空冢矣而不
知高丘子时以尸解入六景山后服金液之
末又受服琅玕华于中山方复托死乃入玄
州受书为中岳真人于今在也
衍门子今在蒙山大洞黄金之庭受书为中
元仙卿洪涯先生今为青城真人
漱龙胎而死诀饮琼精而叩棺者先师王西
城及赵伯玄刘子先是也(王君昔用剑解非/龙胎诸丹恐琼精)
(即是曲/晨耳)服金丹而告终者臧延甫张子房墨
狄子是也
卷十四 第 17a 页 0639-144.png
挹九转而尸臭吞刀圭而虫流司马季主宁
仲君燕昭王王子晋是也(桐柏亦用剑解当/是此吞刀圭者非)
(九转也司马季主亦以灵丸作兵解故右英/云头足异处燕昭学仙而不见别迹景纯云)
(无灵气则为/先究其事矣)周穆王北造昆崙之阿亲饮绛
山石髓食玉树之实而方墓乎汲郡(此则穆/天子传)
(所载见西/王母时也)夏禹诣钟山啖紫柰醉金酒服灵
宝行九真而犹葬于会稽(此事亦出五符中/茅传又云受行玄)
(真之/法)北戎长胡大王献帝舜以白琅之霜十
转紫华服之使人长生飞仙与天地相倾舜
即服之而方死葬苍梧之野此诸君并已龙
卷十四 第 17b 页 0639-145.png
奏灵阿凤鼓云池矣而犹尸解托死者欲断
以生死之情示民有终始之限耳岂同腐骸
太阴以肉饷蝼蚁者哉直欲遏违世之夫塞
俗人之愿望也(古来英圣之王唯未见显尧/及汤得道及鬼官之迹耳)
至于青精先生彭铿凤纲南山四皓淮南八
公并以服上药不至一剂自欲出处嘿语肥
遁山林以游仙为乐以升虚为戚非不能登
天也弗为之耳此诸君自展转五岳改名易
貌不复作尸解之绝也(铿则彭祖名也青精/亦出彭传及王君传)
(□饭方中凤纲并/诸仙人各有别显)轩辕自采首山之铜以铸
卷十四 第 18a 页 0639-146.png
鼎虎豹百禽为之视火参炉鼎成而轩辕疾
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空室无尸唯宝剑
赤舄在耳一旦又失所在也(列仙传云御龙/攀髯及子晋驭)
(鹄并为不同亦可是/化后更出而为之也)玉子者帝俈也曾诣钟
山获九化十变经以隐遁日月游行星辰后
一旦疾崩营冢在渤海山夏中衰时有发玉
子墓者室中无所有唯见一剑在北寝上自
作龙鸣虎嗥之声人遂无敢近者后亦失所
在也(帝俈则尧父/外书作喾字)王子乔墓在京陵战国时
复有发其墓者唯见一剑在室人适欲取视
卷十四 第 18b 页 0639-147.png
忽飞入天中也栾巴昔作兵解去入林虑山
中积十三年而后还家今在鹄鸣赤石山中
(汉书云巴为桂阳豫章太守后下狱死/当仍是用灵丸解云也亦出仙传中)
 右此三条皆出掾写剑经中经非可轻见
 既是说诸仙人事迹隐居谨抄出以相辅
 类耳
至人焉在朗曜南辰含灵万世乘景上旋化
成三道日月为邻实玄实师号曰元人变成
三老友帝之先安知至人不有来游观化兆
间混俗为俦释羽沉铃安此南堣岂将好兆
卷十四 第 19a 页 0639-148.png
染俗久留七(圣玄纪中云赤君下教变迹作/沙门与六弟子俱皆显姓名也)
为世染俗不适生期赤怪潜骇三柱为灾贤
者南游三岳是之玄君来行人其谁知(赤怪/则荧)
(惑星也三柱者五车/星中三柱也步屡反)在元气为元君在玄宫
为玄师在南辰为南极老人在太虚为太虚
真人在南岳为赤松子此乃天帝四真人之
师太一之友(此四条是长史抄出不审本是/何经书中事并是说南岳赤君)
(下教之旨师友/之目小异诸经)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其山八
重周回八百馀里四面视之如一在会稽东
海际一头亚在海中金庭有不死之乡在桐
卷十四 第 19b 页 0639-149.png
柏之中方圆四十里上有黄云覆之树则苏
玡琳碧泉则石髓金精其山尽五色金也经
丹水而南行有洞交会从中过行三十馀里
则得(此山今在剡及临海数县之境亚海中/者今呼括苍在宁海北鄞县南金庭则)
(前右弼所称者此地在山外犹如金灵而灵/奇遇之今人无正知此处闻采藤人时有遇)
(入之者坞隩甚多自可寻求然既得已居吴/安能复觅越所以息心桐柏真人之官自是)
(洞天/内耳)
 紫微夫人言
 右一条某书
八渟山高五千里周匝七千里与沧浪方山
卷十四 第 20a 页 0639-150.png
相连比其下有碧水之海山上有乘林真人
郁池玄宫东王公所镇处也此山是琳琅众
玉青华绛实飞间之金所生出矣在沧浪山
之东北蓬莱山之东南(此即扶桑太帝所居/也方山即方丈山也)
(海中山名多载/在五岳序中耳)方丈之西北有阴成大山沧
浪西南有阳长大山山周回各一千四百里
高七百里其山多真仙之人所居处焉此二
山是阳九百六历数之摽揭也百六之运将
至则阳长水竭阴成水架矣阳九之运将至
则阴成水竭阳长水架矣顷者是阴成山水
卷十四 第 20b 页 0639-151.png
际已高九千丈矣百六之来无复久时(阴成/水际)
(出山高则是高乃应云阳九而言百六似是/误言亦可是水起际如此高非先水退际尔)
(但水性平又非湍濑二山相去/不远未解那得顿孤悬如此)
 右二条有长史写
未至庙第一高山西头龙尾北汧洪水一所
发地长六丈馀广五丈入土六尺水流势挞
地二百馀步去路三里对庙后第二高山西
头汧洪水一所发地长四丈馀广三尺馀入
土四尺水势挞地三百馀步去路二里近庙
后汧胁一所洪水发地长五丈馀广四丈馀
卷十四 第 21a 页 0639-152.png
入地二尺馀水势流入汧中去庙一百五十

 右蒋山北凡三处发洪水流势西北行
此三条是异迹既不见真手未审是非又不
知此发洪当是何时事山南乃经有发处以
积石塞之世呼为蒋侯饮马汧而山后不见
有此或当是将来期运之时乎

真诰卷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