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360268b 页
卷三 第 1a 页 1105-112.png
搜神记卷之三高三
  目录
 观世音 天王 地藏王 金刚
 十大明王 十地阎君 十八罗汉
 宝志公 卢六祖 达磨 普庵
 泗州大圣 傅大士 二郎神 萧公
 晏公  宗三舍人 杨四将军
 水府  沿江游奕 神洞庭君
 湘君  巢湖太姥 宫亭湖神
 海神(潮神水神/波神泉神)俱附 庐山神
卷三 第 1b 页 1105-113.png
 苏岭山神 新罗山神
 射木山神


目录毕
 南无观世音菩萨(二月十九日生)
昔有一国王号曰妙庄王三女长妙音次妙
 缘又次妙善善即菩萨也王令其赘不从
 逐之后花园居之白雀寺尼僧苦以搬茶
 运水鬼使代之王怒命焚寺寺僧俱毁于
卷三 第 2a 页 1105-114.png
 燄而菩萨无恙如初命斩之刀三折命缢
 以白练带忽黑雾遮天一白虎背之而去
 尸多林青衣童子侍立遂历地府过柰河
 桥救诸苦难还魂再至尸多林太白星君
 化一老人指与香山脩行后庄王病恶剜
 目断臂救王王往礼之尔时道成空中现
 千手千眼灵感观世音菩萨奇妙之相永
 为香山显迹云
   天王
按释氏源流有毗留勒义天王有毗留博义
卷三 第 2b 页 1105-115.png
 天王有提头赖吒天王有毗沙门天王昔
 唐太宗从高祖起义兵有神降于前自称
 毗沙门天王愿同力定乱其手将有猪首
 象鼻者故所向成功及即位诏天下公府
 皆祀之天圣初诏诸郡置祠仍建佛寺俱
 以天王为额此天王之所由普建也
  地藏王菩萨(七月三十日生)
职掌幽冥教主十地阎君率朝贺成礼相传
 王舍城传罗卜法名目犍连尝师事如来
 救母于饿鬼群丛作盂兰胜会殁而为地
卷三 第 3a 页 1105-116.png
 藏王以七月三十日为所生之辰士人礼
 拜或曰今青阳之九华山地藏是也按传
 新罗国僧唐时渡海居九华山年九十九
 忽召徒众告别但闻山鸣石陨俄分跌坐
 于亟中泊三稔开将入塔颜貌如生舁之
 动骨节若金锁焉故曰金地藏以是知传
 者之误
  金刚
金刚密迹是也按三昧经如来到那乾诃罗
 国降五罗魔时金刚神手把大杵杵头出
卷三 第 3b 页 1105-117.png
 火烧诸恶龙龙王惊怖走入佛影又尝挥
 大利剑拟鬼王额鬼王惊怖抱持小儿长
 跪上佛又尝白佛垂意小食化鬼神众及
 世尊灭度金刚悲哀懊恼作如是言如来
 舍我入于寂灭我从今日无归无依无覆
 无护哀恼灾患一旦顿集忧愁毒箭深入
 我心此金刚杵当用护谁即便弃掷自今
 以往当奉侍谁说种种言恋慕如来此金
 刚之所自显化也
  十大明王
卷三 第 4a 页 1105-118.png
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
二无能胜大忿怒明王
三钵讷鬘得迦大忿怒明王
四尾觐难得迦大忿怒明王
五不动尊大忿怒明王六吒枳大忿怒明王
七你罗难拿忿怒明王八大力大忿怒明王
九送婆大忿怒明王
十啭日罗播多罗大忿怒明王
 此十大忿怒明王各有三面面各三目皆
 头上顶佛以虎皮为衣髑髅为冠发髻竖
卷三 第 4b 页 1105-119.png
 立
  十地阎君
一殿阎君秦广王萧二殿阎君楚江王曹
三殿阎君宋帝王廉四殿阎君五官王黄
五殿阎君阎罗王韩六殿阎君变成王石
七殿阎君泰山王毕八殿阎君平等王子
九殿阎君都韨王薛十殿阎君转轮王薛
  十八尊阿罗汉
第一宾度罗跋罗堕阇尊者
第二迦诺迦跋蹉尊者
卷三 第 5a 页 1105-120.png
第三迦诺跋釐堕阇
尊者第四苏频陀尊者 第五诺距罗尊者
第六跋陀罗尊者   第七迦哩迦尊者
第八伐阇弗多罗尊者 第九戍博迦尊者
第十半托迦尊者  第十一罗怙罗尊者
第十二那伽牟那罗尊者
第十三因竭陀尊者第十四代那跛斯尊者
第十五阿氏多尊者第十六注茶半托尊者
第十七庆友尊者 第十八宾头卢尊者
宝志禅师
卷三 第 5b 页 1105-121.png
宝志禅师朱元嘉中见形于东阳镇古木鹰
 巢中朱氏闻巢中儿啼遂收育之因以朱
 为姓施宅为寺焉公自少出家依于钟山
 道林寺常持一锡杖悬刀尺及镜拂之类
 或挂一两尺帛数日不食无饥容时或歌
 吟词多谶记士庶皆共事之齐建元中武
 帝谓师惑众收付建康狱既旦人见其入
 韨及检狱如故建康尹以事闻帝延于宫
 中之后堂师在华林园忽一日重著三布
 帽亦不知于何所得之俄豫章王文惠太
卷三 第 6a 页 1105-122.png
 子相继薨齐亦以此贵矣由是禁师出入
梁高祖即位下诏曰志公迹拘尘垢神游冥
 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
 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沦则遁仙高著岂
 以俗士常情空相拘枳何其愚陋至于此
 自今勿得复禁师或一日对帝食鲙帝曰
 一人知味二十馀年师何为尔师乃吐出
 小鱼麟尾依然今建康尚有鲙残鱼是也
 皇后郗氏崩数月帝常追悼之昼则忽忽
 不乐宵则耿耿不寐居寝殿闻外骚窣声
卷三 第 6b 页 1105-123.png
 视之乃见一蟒盘躄上殿啖晴呀口以向
 于帝帝大惊骇无所逃遁不得已啖然而
 起谓蛇曰朕宫殿严警非尔蛇类所生之
 处必其妖孽欲崇朕耶蛇为人语启帝曰
 蟒则昔之郗氏也妾以生存嫉妒六宫其
 性惨毒恕一丛则火炽矢射损物害人死
 以是罪陷为蟒耳无饮食可实口无窟穴
 可庇身饥窘困迫力不自胜又麟申有虫
 唼啮肌肉痛若其剧若加锥刀焉蟒非常
 蛇亦复变化而至不以皇居深重为阻耳
卷三 第 7a 页 1105-124.png
 感帝平昔眷恋之厚故托丑形骸陈露于
 帝祈一功德以见拯救也帝闻之呜呼感
 激既而求蟒不复见帝明日大集妙门于
 殿庭宣其由问善之最以赎其言师对曰
 非礼佛忏涤悃款不可帝乃然其言搜索
 佛经录其名号兼亲杼睿思洒圣翰撰悔
 文共成十卷皆救摭佛语削法闲词为其
 忏礼又一日闻宫室内异香馥郁良久转
 美初不知所来帝因仰视乃见一天人容
 仪端丽谓帝曰此则蟒后身也蒙帝功德
卷三 第 7b 页 1105-125.png
 已得生忉利天今呈本身以为明验也慇
 勤致谢言讫而去此见梁武忏序师于梁
 天监十三年冬将卒忽告众僧令移寺金
 刚神像出置于外乃密谓人曰菩萨将去
 矣未及旬日无疾而终举体香而化在世
 九十七年帝以钱二十万易定林寺前冈
 独龙阜以葬师永定公主以汤沐之资造
 浮图七级于其上帝命陆倕制铭赐玻瓈
 珠以饰塔表南唐保太七年加号妙觉塔
 名应世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舒民柯萼
卷三 第 8a 页 1105-126.png
 遇老僧往万岁山指古松下掘之得石篆
 乃宝公记圣祚绵远之文于是遣使致谢
 谥曰宝公妙觉治平初更谥道林真觉大
 师按建康宝录开善寺有志公履唐神龙
 初郑克俊取之以归长安今洗钵池尚在
 塔西二里法云寺基方池是也
  卢六祖
卢六祖名能广东新州人唐宣宗朝学佛见
 曹溪水香遂于其地择一道场求之地主
 但云只得一袈裟地足矣地主从之遂以
卷三 第 8b 页 1105-127.png
 袈裟铺设方圆八十里今南华山六祖道
 场是也肉身俱存香烟薰其面如漆至元
 丙子年汉军以利刃钻其腹见心肝如生
 人于是不敢犯衣钵尽载之有宣宗御赐
 袈裟织成淡山水有西天钵非铜铁非木
 石有西天履非革非木有其华经十六七
 叶有佛齿以利银合载之元有一孽龙据
 深潭为民害六祖曰只怕尔变小其龙果
 小遂以钵盂载之在寺中乾枯归附
  达磨(十月初五日生)
卷三 第 9a 页 1105-128.png
二十八祖达磨自天竺国泛海见梁帝不契
 潜上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端居而逝葬
 熊耳山魏宋云奉使西域回过师子葱岭
 见手携只履翩翩而逝云问师曰西天去
 又谓云曰汝王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
 东还暨复命则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
 位云具奏其事帝令起圹惟空棺一只革
 履存焉
  普庵禅师(十一月二十七日生)
普庵禅师名印肃袁州宜春县余氏子也当
卷三 第 9b 页 1105-129.png
 宋徽宗政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时
 生年六岁梦一僧点其心曰汝他日当自
 省既觉以意白母视之当心有一点红莹
 大侣世之樱珠父母因此许从寿隆院贤
 和尚出家年二十七岁落发越明年受戒
 师容貌魁奇智性巧慧贤师器之勉令诵
 经师曰尝闻佛祖元旨必贵了悟于心数
 墨巡行无益于事遂辞师游湖湘谒牧庵
 忠公因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忠公竖起
 佛子师遂有悟后归受业院癸酉岁有邻
卷三 第 10a 页 1105-130.png
 寺慈化者众请住持寺无常住师衣衾纸
 衣晨粥暮食禅定外唯阅华严经论一日
 大悟遍体汗流喜曰我今亲契华严境遂
 述颂曰
 □不成团拨不开 何须南岳又天合
 六根门首无人到惹得胡僧特地来
 一日忽有僧名道存冒雪至师目击而喜
 曰此乃吾不请友矣遂相与寂坐交相问
 答师乃庵隐南岭号曰普庵后营募重为
 慈化修建佛殿慕道向风者众师乃随宜
卷三 第 10b 页 1105-131.png
 为说或书颂与之有病患者折草为药与
 之或有疫毒人迹不相往来者师与之颂
 咸得十全至于祈晴伐怪木毁淫祠灵应
 非一由是工投大兴富者施财贫者施力
 巧者施艺寺宇鼎新延以数千里之间辟
 路建桥乐为善事皆师之化忽一日索笔
 书颂于方丈西壁云
 乍雨乍晴宝象明 东西南北乱云深
 失珠无限人遭劫 幻应权机为汝清
 颂毕示众曰诸佛不出世亦无有涅槃入
卷三 第 11a 页 1105-132.png
 吾室者必能元契矣善自护持无令退失
 索浴更衣跏跌而寂时则乾道五年七月
 二十一日
庵寂感妙济真觉昭贶禅师
  泗州大圣
泗州僧伽大师者唐高宗时至长安洛阳行
 化历吴楚间手执杨枝混于缁流或问师
 何姓答曰我姓何又问师是何国人曰我
 何国人寻于泗上欲搆伽蓝因宿州民贺
 跋氏舍所居师曰此本为佛宇令掘地果
卷三 第 11b 页 1105-133.png
 得古牌云香积寺即齐禁龙建所创又获
 金像众谓燃灯如来师曰普光王佛也因
 以为寺额景龙二年中宗遣使迎大师至
 辇毂深加礼异命住大荐福寺三月三日
 大师示灭敕令就荐福寺漆身起塔忽臭
 气满城帝祝送师归临淮言讫异香腾沸
 帝问方回曰僧伽大师是何人邪曰观音
 化身耳乾符中谥證圣大师
  傅大士
傅大士名翕婺州义乌人也自幼聪慧通三
卷三 第 12a 页 1105-134.png
 教之书自号善慧八士梁普通元年遇天
 竺僧嵩头佗语曰尔弥勒化身遂令自鉴
 于水乃见圆光宝盖即悟前因因问修道
 之地头佗指松山下双捣木曰此可矣
 大士于此创庵大通三年置寺双捣间即
 今双林寺有法华经梁武帝所赐铁犁瓶
 钵水晶数珠七佛铜冠至今尚存初
 大士学道难不家者流而不髡世以为先
 知先觉可免释子冠服云时有馀虎岩在
 义乌之南二十五里又云黄山顶多猛兽
卷三 第 12b 页 1105-135.png
 搏害居民大士斋竟每持馀饭饲之自兹
 虎兽伏匿又化石成青紫色莹然可爱堪
 琢以为数珠有陶姓者居尝资给大士大
 士因指石祝之曰此石青紫可琢数珠且
 戒之曰不汝商相传到今惟此一家能之
 他家仿效石辄碎裂后忠献王往婺州发
 大士之塔取骨殖丕龙山举之不动即其
 地建龙华寺以骨殖塑大士像于塔一统
 志称傅大士墓在云黄山石晋开运初吴
 越钱元佐遣使取其遗骨归葬钱唐启瘗
卷三 第 13a 页 1105-136.png
 之日有两虎据墙而吼是夕大雨雷电震
 动山谷及行虎随至虾蟆江阻水而返
  灌口二郎神(六月二十六日生)
二郎神者姓赵名昱从道士李珏隐青城山
 隋场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
 源二河内有老蛟为害春夏水涨漂渰伤
 民昱大怒特设舟船率壮士及居民夹江
 鼓噪昱持刃入水有顷其水赤石崖奔吼
 如雷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蚊首奋波而出
 时有佐昱入水者七人即七圣是也隋末
卷三 第 13b 页 1105-137.png
 世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后江水涨溢蜀
 人见昱于青雾中感其德立庙于灌江口
 奉祀焉
唐太宗封为
神舅大将军明皇加封赤城王
宋真宗封清源妙道真君
 萧公
公姓萧讳伯轩庞眉蚊发美髭髯面如童少
 年为人刚正自持言笑不苟善善恶恶里
 闬咸为之质平殁于宋咸淳间遂为神附
卷三 第 14a 页 1105-138.png
 童子先事言祸福中若发机乡民相率为
 立庙于新淦县之太洋洲福泽一方元时
 以其子祥叔死而有灵合祀于庙
本朝洪武初尝遣官谕祭永乐十七年其孙
 天任卒屡著灵异亦祀于此
诏封为水府灵通广济显应英佑侠大著威
 灵于九江入河之上
  晏公
公姓晏名戍仔临江府之清江镇人也浓眉
 虬髯面如黑漆平生疾恶如探汤人少有
卷三 第 14b 页 1105-139.png
 不善必曰晏公得无知乎其为人敬惮如
 此元初以人材应选入官为文锦局堂长
 因病归登舟即奄然而逝从人敛具一如
 礼未抵家里人先见其畅驺导于旷野之
 间衣冠如故咸重称之月余以死至且骇
 且愕语见之日则即其死之日也启棺视
 之一无所有盖尸解云父老知其为神立
 庙祀之有灵显于江湖
本朝诏封平浪侯
  洋子江三水府
卷三 第 15a 页 1105-140.png
五代史杨氏据江封马当为
上水府庙在山之阳
 采石为
中水府庙在采石山下封王宋加显灵顺圣
 忠佐平江王
 金山为
下水府庙在金山寺内三庙
本朝俱称水府之神水面江心一呼即应舟
 人过者必具牲帛以祷今有司岁时致祭
  沿江游奕神
卷三 第 15b 页 1105-141.png
陈尧咨泊舟三山矶有老叟曰来日午时有
 大风舟行必覆宜避之来日天晴万里无
 片云舟人请解繂公曰更待之同行舟一
 时离岸忽然黑云起于西北大风暴至折
 木飞沙怒涛若山同行舟多沉溺公惊叹
 又见前叟曰某乃江之游奕神也以公他
 日当位宰相故奉告公曰何以报德叟曰
 吾不求报贵人所至龙神礼当护卫愿得
 金光明经一部乘其力稍可迁职公许之
 至京以金光明经三部遣人诣三山矶投
卷三 第 16a 页 1105-142.png
 之叟曰本祈一公赐三连升数秩拜去
  洞庭君
君洞庭湖神也有庙在龙堆按传有柳生者
 名毅唐中宗时下第归至泾阳见一妇人
 牧羊谓生曰妾洞庭君小女嫁泾川次子
 为婢所惑毁黜至此敢烦寄尺牍归生谢
 不知所向妇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击树
 三当有应者生如其言有武大揭水引入
 至灵虚殿取书以进洞君泣曰老夫之罪
 使孺弱罹害须之有赤龙飞去俄红妆拥
卷三 第 16b 页 1105-143.png
 一人回即寄书女也宴生碧云宫君第号
 钱塘君谓生曰泾阳婺妇欲托高义为亲
 生不敢当辞而去后再娶卢氏即龙女也
 恊同归洞庭
  湘君
按山海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盖舜南
 巡崩葬于苍梧之野二妃从之不及溺死
 沅湘之间人为立庙世称湘君湖口及君
 山俱有庙昔秦始皇南游浮江遇大风因
 问湘君何神博士对曰尧女舜妃始皇怒
卷三 第 17a 页 1105-144.png
 命赭其山即此唐韩愈有碑李白诗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刘禹锡诗
 湖光秋水两相和潭面无风镜乍磨
 遥望洞庭山拥翠白银堆里一青螺
  巢湖太姥
按青琐高𧫛云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
 道沟有巨鱼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
 独一姥好善不食忽有老叟告之曰此吾
卷三 第 17b 页 1105-145.png
 子也不幸罹此祸汝不食其肉吾将厚报
 之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有稚
 子欺之以朱传龟曰姥见急走登山而城
 陷为湖是为巢湖后人立庙于湖之姑山
 上以祀太姥舟行者罔不祭焉罗隐诗有
 借问当年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之句
  宫亭湖神
神无姓名显应于南康府东之宫亭湖上神
 来则阴霾蔽日其声澎湃若潮汳奔腾能
 分风令一南一北上下各不顺帆能擘浪
卷三 第 18a 页 1105-146.png
 如持灵犀而入海守郡者重其神且防其
 为舟行之硬也立祠宫亭湖上岁时享祀
 有呼必应远近行者赖之宋秦观宿湖边
 惜竹轩梦湖神赠诗曰
 不知水宿分风浦何似秋眠惜竹轩
 闻道文章妙天下庐山封面可无言
  九鲤湖仙
何氏莫详其世代兄弟九人修道于仙游县
 东北山中故山名九仙又居湖侧炼丹丹
 成各乘赤鲤而去故湖名九鲤庙在湖上
卷三 第 18b 页 1105-147.png
 最灵验每大比岁郡中士子祈梦于此信
 若蓍蔡
朝黄孟良感其事赋诗一律以纪之云
 人已登仙鲤化龙 伊谁湖上搆仙宫
 石遗丹灶潺湲里 云锁琼楼缥缈中
 青鸟去来犹夜月 碧桃开落自春风
 此行不为邯郸梦 拟向邳桥遇石公
  海神
即海若是也相传秦始皇造石桥欲渡海观
 日海神为驱石始皇求神相见神曰莫图
卷三 第 19a 页 1105-148.png
 我形始皇从之及见左右巧者描尽神形
 神怒曰帝负约可速去今庙在文登县
  潮神(即子胥人见其素车白马乘潮而出)
  水神(谓禺强河伯)
  波神(谓川后)
  庐山匡阜先生
先生者姓匡名续字君平南楚人号匡阜先
 生生而神灵儿时便有物外志周武王时
 师老聃得长生之道结茅南障山虎溪之
 上隐焉室中无所有惟置一榻简书数篇
卷三 第 19b 页 1105-149.png
 而已武王屡徵不起遇少年传以仙诀得
 道汉武帝南巡狩登祀天柱尝望秩焉继
 而射蛟浔阳江中复封先生为南极大明
 公更命立祠于虎溪旧隐郡守恒伊迁先
 生祠于山口凡水旱疠疫祷之皆应焉
  苏岭山神
庙在襄阳府之东南鹿门山按汉光武幸犁
 丘梦一神人缟衣羽裳素巾皂带来谒帝
 问曰汝何神斯神曰臣苏岭山神也更条
 数事语竟而去时习郁以侍中从行明日
卷三 第 20a 页 1105-150.png
 帝以语郁郁梦亦如之毫发不爽后光武
 封郁襄阳侯使立苏山神祠刻二石鹿夹
 祠前神道百姓谓之鹿门庙灵异显著唐
 孟浩然诗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昔闻
 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
 以远
  新罗山神
庙在福之汀州盖汀本晋之新罗县唐始有
 汀名按寰字记开元末新罗县令孙奉先
 昼坐所事见神曰吾新罗山神也今从府
卷三 第 20b 页 1105-151.png
 主求一牛为食奉先请以羊豕代牛神怒
 于是疫疠大起奉先亦病亡后人有诗云
 卓绝新罗百尺崖 神魔相倚洞天开
 洼樽相伴先羊豕 不惜浮云入梦来
  射木山神
肇庆府之阳春县有射木山山有云灵云罩
 其上必雨开则霁山南有祠曰射木山祠
 汉封其神曰储休侯灵显最著庙食一方
 水旱疾疫有祷必应旧传江南有李氏者
 无子一夕梦神托生为嗣因名符后登第
卷三 第 21a 页 1105-152.png
 历官知春州启行辞其母曰儿往必不归
 矣逮抵官来射木山谒祠下顾瞻门庑若
 旧所睹未几卒自符之生而庙食废及其
 卒而庙复灵以是知符之生祠神之现世
 也按唐之春州即今之阳春县是已




搜神记(终)
卷三 第 21b 页 1106-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