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041-023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菽园杂记卷一
             明 陆容 撰
朝廷每端午节赐朝官吃糕粽于午门外酒数行而出
 文职大臣仍从驾幸后苑观武臣射柳事毕皆出上
 迎母后幸内沼看划龙船炮声不绝盖宣德以来故
 事也丙戌岁炮声无闻人疑之后闻供奉者云是日
 内官奏放炮上止之云酸子闻之便有许多议论也
卷一 第 1b 页 WYG1041-0232d.png
 上之顾恤人言如此可以仰见圣德矣
奉天门常朝御座后内官持一小扇金黄绢以裹之尝
 闻一老将军云非扇也其名卓影辟邪永乐间外国
 所进但闻其名不知为何物也
尝闻尚衣缝人云上近体衣俱松江三梭布所制本朝
 家法如此太庙红纻丝拜裀立脚处乃红布其品节
 又如此今富贵家挑达子弟乃有以纻丝绫段为裤
 者暴殄过分甚矣
卷一 第 2a 页 WYG1041-0233a.png
近见洪武四年御试录总提调中书省官二人读卷官
 祭酒博士给事中修撰各一人监试官御史二人掌
 卷受卷弥封官各主事一人对读官司丞编修二人
 搜检怀挟监门巡绰所镇抚各一人礼部提调官尚
 书二人次御试策题又次恩荣次第云洪武四年二
 月十九日廷试二十日午门外唱名张挂黄榜奉天
 殿钦听宣谕同日除受职名于奉天门谢恩二十二
 日锡宴于中书省二十三日国子学谒先圣行释菜
卷一 第 2b 页 WYG1041-0233b.png
 礼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授员外郎第二
 名第三名授主事第二甲一十七名赐进士出身俱
 授主事第三甲一百名赐同进士出身俱授县丞姓
 名下籍状与今式同国初制度简略如此今进士登
 科录首录礼部官奏殿试日期合请读卷及执事官
 员数进士出身等第圣旨俞允谓之玉音次录读卷
 提调监试受卷弥封掌卷巡绰印卷供给各官职名
 又次录三月一日诸贡士赴内府殿试上御奉天殿
卷一 第 3a 页 WYG1041-0233c.png
 亲试策问三日早文武百官朝服锦衣卫设卤簿于
 丹陛丹墀内上御奉天殿鸿胪寺官传制唱名礼部
 官捧黄榜鼓乐导出长安左门外张挂毕顺天府官
 用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四日赐宴于礼部宴毕赴
 鸿胪寺习仪五日赐状元朝服冠带及进士宝钞六
 日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七日状元诸进士诣先
 师孔子庙行释菜礼礼部奏请命工部于国子监立
 石题名朝廷或有事则殿试移它日谓之恩荣次第
卷一 第 3b 页 WYG1041-0233d.png
 又次录进士甲第第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二甲
 若干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每人名下各具家状最后录第一甲三人所对策其
 家状式姓名下云贯某府某州某县某籍某生治某
 经字某行几年几岁某月某日生曾祖某祖某父某
 母某氏祖父母父母俱存曰重庆下父母俱存曰具
 庆下父存母故曰严侍下父故母存曰慈侍下父母
 俱故永感下兄某弟某娶某氏某处乡试第几名会
卷一 第 4a 页 WYG1041-0234a.png
 试第几名
予奉命犒师宁夏内府乙字库关领军士冬衣见内官
 手持数珠一串色𩔖象骨而红润过之问其所制云
 太宗皇帝白沟河大战阵亡军士积骸遍野上念之
 命收其头骨规成数珠分赐内官念佛冀其轮回又
 有脑骨深大者则以盛净水供佛名天灵碗皆胡僧
 之教也
予使迹所及历赵秦伊周四王府朝见日皆有宴惟秦
卷一 第 4b 页 WYG1041-0234b.png
 王亲宴于承运门品馔丰盛馀皆长史陪宴宾馆成
 礼而已闻秦王之母太妃陈氏贤而且严每朝使至
 必令王出宴云非惟见尔敬重朝廷好言好事亦得
 见闻若在宫中不过与妇人相接而已实有何益酒
 殽已具必令人舁入观之如不佳典膳厨役皆受挞
 辱王之所以无失礼宾客者由太妃之贤也
各镇戍镇守内官竞以所在土物进奉谓之孝顺陜西
 有木实名榅桲肉色似桃而上下平正如柿其气甚
卷一 第 5a 页 WYG1041-0234c.png
 香其味酸涩以蜜制之岁为进贡然终非佳味也太
 监王敏镇守陜西时始奏罢之省费颇多敏本汉府
 军馀善蹋鞠宣府爱而阉之常熟知县郭南上虞人
 虞山出软栗民有献南者南亟命种者悉拔去云异
 日必有以此殃害常熟之民者其为民远虑如此因
 𩔖记之
环庆之墟有盐也产盐皆方块如骰子色莹然明彻盖
 即所谓水晶盐也池底又有盐根如石土人取之规
卷一 第 5b 页 WYG1041-0234d.png
 为盘盂凡煮肉贮其中抄匀皆有咸味用之年久则
 日渐销薄甘肃灵夏之地又有青黄红盐三种皆生
 池中
陜西布政司本唐宰相府前堂屏扆后有方石池中刻
 波浪纹云是宰相冰果之器后堂檐下有一石池中
 地稍高四周有走水渠云是宰相用以割羊又有钉
 官石石理中断钉历历可见云唐举子以此自占凡
 钉入者终身利达不入者不利往往有验云
卷一 第 6a 页 WYG1041-0235a.png
焚书秪是要人愚人未愚时国已墟惟有一人愚不得
 又从黄石授兵书此焚书抗诗不知何人所作家君
 常诵之坑在骊山下即坑儒谷是也
正统己巳车驾蒙尘敌势甚炽群情骚然太监金英集
 廷臣议其事众嗫嚅久之翰林徐珵元玉谓宜南迁
 英甚不以为然适兵部尚书于谦奏欲斩倡南迁之
 议者众心遂决景皇帝既即位意欲易储一日语英
 曰七月初二日东宫生日也英叩头云东宫生日是
卷一 第 6b 页 WYG1041-0235b.png
 十一月初二日上为之默然盖上所言者谓怀献英
 所言者谓今上也意与献陵之对正相似珵后改名
 有贞
陜西环县界有唐时木波合道等城遗址志书以为范
 文正公守环时所筑尝考之唐德宗兴元十三年二
 月集方渠合道木波三城邠宁节度使杨朝晟之力
 也文正公或因其旧址而修筑之故云
温泉在临潼县骊山北麓即唐之华清宫故址山上有
卷一 第 7a 页 WYG1041-0235c.png
 玉女祠乃其发源处唐时每岁临幸宫殿壮丽今惟
 此池存焉上覆屋数楹四周甃以甓石其水寒煖适
 调清彻可鉴丝发汤泉若句容宣府遵化等处亦有
 之其佳胜宜莫如此然以官府掌之非贵宦无由得
 浴其外别引泉为男女混堂二处则居民共之
居庸关外抵宣府驿递官皆百户为之陜西环县以北
 抵宁夏亦然盖其地无府州县故也然居庸以北水
 甘美榖菜皆多环县之北皆碱地其水味苦饮之或
卷一 第 7b 页 WYG1041-0235d.png
 至泄利驿官于冬月取雪实窖中化水以供上官寻
 常使客罕能得也
吾苏陈僖敏公镒为都御史巡抚陜西时用法宽平临
 事简易数年间雨旸时若年榖屡登民信爱之以其
 美髯鬣呼为胡子爷爷尝以议事还朝民讹传得代
 遮道借留者数千人公谕以当复来始稍稍散去及
 其复来焚香迎候亦然民父母及身有疾者发愿为
 公舁轿则不事医药祈祷辄愈一出行台人争舁之
卷一 第 8a 页 WYG1041-0236a.png
 虽禁之不息也及公去有画像事之者其得民如此
 代公者欲惩其弊而济之以猛识者亦以为宜然民
 虽阳畏而阴实怒之且旱潦相仍边事日作非复昔
 时之气象矣故善论公者以为非但其德有以惠乎
 民而其福之庇乎民者亦博矣
陜西都指挥司整幼尝结数恶少为义弟兄一人受挫
 则共力复仇整尝击杀一人于都市歌楼主家执之
 不力被脱去乃执其与刘某于官䆒整所在刘曰我
卷一 第 8b 页 WYG1041-0236b.png
 实杀之非整也众证为整刘自认益坚法司不能夺
 乃论死后得末减发充辽东三万卫军整德之每岁
 供其军赀时整有老母故刘诬代之古之侠士不能
 过也
太监牛玉之败南京六科给事中王徽等因上疏言宦
 官干政专权置立私宅等事皆祖宗时所无请一切
 禁革之其言谠直切中时弊徽等各调任远州判官
 天下之士莫不慕其风采徽字尚文南京人丙戍岁
卷一 第 9a 页 WYG1041-0236c.png
 予犒师宁夏过宁州闻判官李某数中人问及此事
 李云始谋于王渊志默志默恐同寮有进止者乃焚
 香告天以为盟奏本则各草一通俱送尚文以备采
 取若为首则六科以次列名不容退避盖旧规也志
 默绍兴山阴人谪四川茂州判官予以此举徽擅其
 名而渊之力居多故表著之
陜西城中旧无水道井亦不多居民日汲水西门外参
 政余公子俊知西安府时以为关中险要之地使城
卷一 第 9b 页 WYG1041-0236d.png
 闭数日民何以生始凿渠城中引灞浐水从东入西
 出环甃其下以通水其上仍为平地迤逦作井口使
 民得以就汲此永世之利也
西岳华山西镇吴山皆在陜西境内载在祀典而西安
 又有五岳庙陈僖敏巡抚时既不能毁而又奏请重
 修之失礼甚矣况劳民伤财在所得已此不学之过
 也
水东日记云世称警悟有局干人曰乖觉于兵部奏内
卷一 第 10a 页 WYG1041-0237a.png
 常用之然未见所出乃引韩退之罗隐乖角字以为
 与今乖觉意正相反盖奏词移文间用方言时语不
 必一一有出也今之所谓乖即古之所谓黠黠岂美
 德哉韵书训乖云戾也背也离也凡乖者必与人背
 离如与人相约谏君劾奸死难稍计利害则避而违
 之以自全反谓不违者为痴此正所谓乖角耳
正统丙辰状元周旋温州永嘉人闻阁老预定第一甲
 三人候读卷时问同在内诸公云周旋仪貌如何或
卷一 第 10b 页 WYG1041-0237b.png
 以丰美对阁老喜及傅胪不𩔖所闻盖丰美者严州
 周瑄听之不真而误对耳天顺庚辰曹钦反连捕其
 党冯益损之甚急一星士冯益谦之就逮亦弃市盖
 二人皆宁波人且同名故有此误人之祸福固非偶
 然然亦有如此者所谓命也
庆阳西北行二百五十里为环县县之城北枕山麓周
 围三里许编民馀四百户而城居者仅数十家戍兵
 僦屋闾巷不能容至假学宫居之其土沙瘠其水味
卷一 第 11a 页 WYG1041-0237c.png
 苦乍饮之病脾泄出赵大夫沟者味甘然去城十馀
 里岁祀先师则取酿酒不可以给日用也驿廪稍供
 稻米盖买诸庆阳粟一斗得稻米一升薪木则买诸
 开城开城亦小邑去环八十里地有美薪其愈环可
 知矣其古迹则灵武台在焉唐肃宗以太子即位其
 处城之南有唐时木波合道等城遗址尚存居数日
 校官率举业弟子五六人执经请益咸谨朴使之析
 义理皆颇能之与谈古今及它文事𩔖莫能知尝与
卷一 第 11b 页 WYG1041-0237d.png
 索韵书遍城中不可得盖其地僻陋无贤师友校官
 来师者各以所通经授弟子或不久去则贸贸焉无
 能成其终者无惑乎人才之难也
巡抚陜西都宪嘉禾项公忠令庆阳邠宁州县督民种
 树道傍民颇怨之巡抚延绥都宪广东卢公祥有诗
 嘲之其终篇云可惜路旁如许地只栽榆柳不栽桑
 项公和韵云老我岂无衣食计安知此地不宜桑二
 诗今在庆阳公馆壁间邠宁庆阳皆古豳地七月之
卷一 第 12a 页 WYG1041-0238a.png
 诗言蚕桑之事备矣要之卢公之言得之
庄浪参将赵妥儿土人也尝马蹶视土中有物得一刀
 甚异每地方将有事则自出其鞘者寸馀鞘当刀口
 处常自割坏识者云此灵物也宜时以羊血涂其口
 妥儿赖其灵每察见出鞘则预为之备以是守边有
 年则无败事太监刘马儿还朝日求此刀不与以是
 掩其功不得升
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
卷一 第 12b 页 WYG1041-0238b.png
 箸为快儿幡布为抺布讳离散以梨为圆果伞为竖
 笠讳狼籍以榔搥为兴哥讳恼躁以谢灶为谢欢喜
 此皆俚俗可笑处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快儿者
洪武中朝廷访求通晓历数数往知来试无不验者必
 封侯食禄千五百石山东监生周敬心奏言国祚长
 短在德厚薄非历数之可定三代有道之长固所定
 论三代而下深仁厚德者汉唐宋而已如汉高之宽
 仁继以文景之恭俭昭宣之贤明光武之中兴章帝
卷一 第 13a 页 WYG1041-0238c.png
 之长者唐太宗之力行仁义宋太祖之诚心爱民是
 以有道之长国祚最短者莫如秦其次如隋又其次
 如五代始皇之酷虐炀帝之苛暴五代之穷凶是皆
 人事所致岂在历数钦惟圣上应天眷命混一区宇
 救乱诛暴其功大矣然神武过于汉高而宽仁不及
 贤明过于太宗而忠厚不及是以御宇以来政教未
 敷四方未治伏乞效汉高之宽仁同太宗之诚悫法
 三代之税敛则帝王之祚可傅万世又何必问诸小
卷一 第 13b 页 WYG1041-0238d.png
 技之人邪又言陛下连年远征臣民万口一辞皆知
 为耻不得传国宝欲取之耳臣闻传国宝出自战国
 楚平王时以卞和所得之玉琢之秦始皇秘之名曰
 御玺自是以来历代珍之遂有是名易曰圣人之大
 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是知仁乃人君之宝玉玺非
 宝也且战国之君赵先得宝而国不守五代之君皆
 得宝皆不旋踵而亡盖徒知玉玺之为宝而不知仁
 义之为大宝故也天下治安享国之久者莫如三代
卷一 第 14a 页 WYG1041-0239a.png
 三代之时未有玉玺是知有天下者在仁义而不在
 此玺亦明矣今为取宝使兵革数动军民困苦是忽
 真正之大宝而易无用之小宝也圣人智出天下明
 照万物何乃轻此而重彼爱彼而不爱此邪又言方
 今力役繁难户口虽多而民劳者众赋敛过厚田粮
 虽实而民穷者众教化博矣而民不说所谓徒善也
 法度严矣而民不服所谓徒法也昔者汲黯言于汉
 武帝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
卷一 第 14b 页 WYG1041-0239b.png
 治乎方今国则愿富兵则愿强城池则愿高深宫室
 则愿华丽土地则愿广人民则愿众于是多取军士
 广积钱财征伐之举无虚日土木之功无已时如之
 何其可治也又言洪武四年钦录天下官吏十三年
 连坐胡党十九年起天下积年民害二十三年大杀
 京民此妄立罪名不分臧否一槩杀之岂无忠臣烈
 士善人君子误入名项之中于兹见陛下之德薄而
 杀戮之机深矣夫自古不嗜杀人者能一天下而杀
卷一 第 15a 页 WYG1041-0239c.png
 之多者后嗣不昌秦隋元魏之君好杀不已其后至
 于灭绝种𩔖汉时误杀一孝妇致东海枯旱三年方
 今水旱连年未臻大稔未必不由杀戮无辜感伤和
 气之所致也又言明主之制赏不僣刑不滥今刑既
 滥矣复赏赐无节天下老人非功非德人赐钞五定
 出征军官位高而禄厚平寇御侮亦其职分当然今
 乃赏赐无极夫厚敛重科穷民困苦而滥赐无功之
 人甚无谓也宜节无功之赏以宽穷民之赋则天下
卷一 第 15b 页 WYG1041-0239d.png
 幸甚万姓幸甚其馀若通钞法罢充军等事皆切时
 弊约三千馀言节其要录之敬心不知为山东某州
 县人后仕某官问之山东仕于朝者皆莫之知已无
 官守言责而能直言如此何其壮哉不可泯也
孟子云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屈原云说操筑于傅岩兮
 武丁用而不疑二书筑字犹周诗筑室百堵之筑蔡
 氏注说筑傅岩之野云筑居也今言所居犹谓之卜
 筑盖以版筑胥靡之事说贤者不宜有此为贤者讳
卷一 第 16a 页 WYG1041-0240a.png
 故云然尔然孟屈去殷周未远必有所传况耕稼陶
 渔不足以病舜钓弋猎较不足以累孔穷而操筑亦
 何足以为说讳乎
古人于图画书籍皆有印记云某人图书今人遂以其
 印呼为图书正犹碑记碑铭本谓刻记铭于碑也今
 遂以碑为文章之名莫之正矣
前辈诗文稿不惬意者多不存独于墓志表碣之𩔖皆
 存之者盖有意焉景泰甲戍进士蓟州钱源其先昆
卷一 第 16b 页 WYG1041-0240b.png
 山人尝以公差过昆访求其祖墓父老无能知者居
 数日沈通理检家藏前人墓志得洪武七年邑人卢
 熊所为钱瑞妻章氏墓志始知其祖墓在今儒学之
 后而封表之于是知葬埋之不可无志而志葬者世
 系墓地尤不可以不详也士大夫得亲戚故旧墓文
 必收藏之而不使之废弃亦厚德之一端也源本沙
 头郁氏子郁与钱世连姻钱无子郁以一子为其后
 后戍蓟州郁今为医官钱氏则已绝矣
卷一 第 17a 页 WYG1041-0240c.png
吴中乡村唱山歌大率多道男女情致而已惟一歌云
 南山脚下一缸油姊妹两个合梳头大个梳做盘龙
 髻小个梳做扬篮头不知何意朱廷评树之尝以问
 予予思之翼日报云此歌得非言人之所业本同厥
 初惟其心之趣向稍异则其成就遂有大不同者作
 如是观可乎树之云君之颖悟过我矣作如是观此
 山歌第一曲也
 
卷一 第 17b 页 WYG1041-0240d.png
 
 
 
 
 
 
 
 菽园杂记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