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第 1a 页 WYG0776-09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类经附翼卷三 明 张介宾 撰
求正录
三焦包络命门辨(同子宫血室)
客有问曰三焦包络命门者医家之要领藏府之大纲
或言其有状或言其无形或言三焦包络为表里或言
三焦命门为表里或言五藏各一惟肾有两左为肾右
为命门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若此数者弗
类经附翼卷三 明 张介宾 撰
求正录
三焦包络命门辨(同子宫血室)
客有问曰三焦包络命门者医家之要领藏府之大纲
或言其有状或言其无形或言三焦包络为表里或言
三焦命门为表里或言五藏各一惟肾有两左为肾右
为命门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若此数者弗
卷三 第 1b 页 WYG0776-0990b.png
能无疑千载而下议论不定夫理无二致岂容纷纷若
是哉果亦有归一之义否予曰噫医道之始始自轩岐
轩岐之旨昭诸灵素灵素之妙精确无遗凡其所论必
因理而发凡其命名必因形而生故内经之文字无苟
言句无空发自后凡绍此统者孰能外灵素之范围而
今之所以纷纷者不无其由盖自难经始也难经述灵
素而作为诸家之最先因其颇有谬误遂起后世之惑
三千年来无敢违背而后世之疑莫可解救请先悉三
是哉果亦有归一之义否予曰噫医道之始始自轩岐
轩岐之旨昭诸灵素灵素之妙精确无遗凡其所论必
因理而发凡其命名必因形而生故内经之文字无苟
言句无空发自后凡绍此统者孰能外灵素之范围而
今之所以纷纷者不无其由盖自难经始也难经述灵
素而作为诸家之最先因其颇有谬误遂起后世之惑
三千年来无敢违背而后世之疑莫可解救请先悉三
卷三 第 2a 页 WYG0776-0991a.png
焦心包络而次及其他焉夫三焦者五藏六府之总司
包络者少阴君主之护卫也而二十五难曰心主与三
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若谓表里则是谓无形则非
夫名从形立若果有名无形则内经之言为凿空矣其
奈叔和启玄而下悉皆宗之而直曰三焦无状空有名
自二子不能辨此后孰能再辨及至徐遁陈无择始详
言三焦之形云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
脉自中出夹脊而上贯于脑予因遍考两经在灵枢本
包络者少阴君主之护卫也而二十五难曰心主与三
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若谓表里则是谓无形则非
夫名从形立若果有名无形则内经之言为凿空矣其
奈叔和启玄而下悉皆宗之而直曰三焦无状空有名
自二子不能辨此后孰能再辨及至徐遁陈无择始详
言三焦之形云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
脉自中出夹脊而上贯于脑予因遍考两经在灵枢本
卷三 第 2b 页 WYG0776-0991b.png
输篇曰三焦者中渎之府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
也本藏篇曰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
焦膀胱薄以及缓急直结六者各有所分论勇篇曰勇
士者目深以固长衡直扬三焦理横怯士者目大而不
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决气篇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
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
化而赤是谓血营卫生会篇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
焦又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
也本藏篇曰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
焦膀胱薄以及缓急直结六者各有所分论勇篇曰勇
士者目深以固长衡直扬三焦理横怯士者目大而不
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决气篇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
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
化而赤是谓血营卫生会篇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
焦又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
卷三 第 3a 页 WYG0776-0991c.png
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而为
血以奉生身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下焦者别回
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水谷者居于胃中成糟粕下大
肠而成下焦又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素问
五藏别论曰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
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六节藏象论曰脾胃大
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在心包络
则灵枢邪客篇曰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其藏坚固邪
血以奉生身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下焦者别回
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水谷者居于胃中成糟粕下大
肠而成下焦又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素问
五藏别论曰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
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六节藏象论曰脾胃大
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在心包络
则灵枢邪客篇曰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其藏坚固邪
卷三 第 3b 页 WYG0776-0991d.png
弗能容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
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凡此是皆经旨夫既曰
无形矣何以有水道之出又何以有厚薄缓急直结之
分又何以有曰纵曰横之理又何以如雾如沤如渎及
谓气谓血之别心主亦曰无形矣则代心而受邪者在
于心之包络使无其形又当受之何所即此经文有无
可见夫难经者为发明内经之难故曰难经而难经实
出于内经今内经详其名状难经言其无形将从难经
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凡此是皆经旨夫既曰
无形矣何以有水道之出又何以有厚薄缓急直结之
分又何以有曰纵曰横之理又何以如雾如沤如渎及
谓气谓血之别心主亦曰无形矣则代心而受邪者在
于心之包络使无其形又当受之何所即此经文有无
可见夫难经者为发明内经之难故曰难经而难经实
出于内经今内经详其名状难经言其无形将从难经
卷三 第 4a 页 WYG0776-0992a.png
之无乎抑从内经之有乎再若徐陈二子所言三焦之
状指为肾下之脂膜果若其然则何以名为三又何以
分为上中下又何以言其为府此之为说不知何所考
据更属不经客曰心之包络于文于义犹为可晓而古
今诸贤历指其为裹心之膜固无疑矣至若三焦者今
既曰有形又非徐陈之论然则果为何物耶曰但以字
义求之则得之矣夫所谓三者象三才也际上极下之
谓也所谓焦者象火类也色赤属阳之谓也今夫人之
状指为肾下之脂膜果若其然则何以名为三又何以
分为上中下又何以言其为府此之为说不知何所考
据更属不经客曰心之包络于文于义犹为可晓而古
今诸贤历指其为裹心之膜固无疑矣至若三焦者今
既曰有形又非徐陈之论然则果为何物耶曰但以字
义求之则得之矣夫所谓三者象三才也际上极下之
谓也所谓焦者象火类也色赤属阳之谓也今夫人之
卷三 第 4b 页 WYG0776-0992b.png
一身外自皮毛内自藏府无巨无名无细无目其于腔
腹周围上下全体状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著内一
层形色最赤象如六合总护诸阳是非三焦而何如五
癃津液别论曰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固已显然
指为肌肉之内藏府之外为三焦也又如背腧篇曰肺
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
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
间岂非以躯体称焦乎惟虞天民曰三焦者指腔子而
腹周围上下全体状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著内一
层形色最赤象如六合总护诸阳是非三焦而何如五
癃津液别论曰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固已显然
指为肌肉之内藏府之外为三焦也又如背腧篇曰肺
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
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
间岂非以躯体称焦乎惟虞天民曰三焦者指腔子而
卷三 第 5a 页 WYG0776-0992c.png
言总曰三焦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包罗乎五藏六
府之外也此说近之第亦未明三字之义而脂膜之说
未免又添一层矣至其相配表里则三焦为藏府之外
卫心包络为君主之外卫犹夫帝阙之重城故皆属阳
均称相火而其脉络原自相通允为表里灵枢经脉篇
曰心主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手少
阳之脉散络心包合心主素问血气形志篇曰手少阳
与心主为表里此固甚明无庸辨也客曰既三焦心主
府之外也此说近之第亦未明三字之义而脂膜之说
未免又添一层矣至其相配表里则三焦为藏府之外
卫心包络为君主之外卫犹夫帝阙之重城故皆属阳
均称相火而其脉络原自相通允为表里灵枢经脉篇
曰心主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手少
阳之脉散络心包合心主素问血气形志篇曰手少阳
与心主为表里此固甚明无庸辨也客曰既三焦心主
卷三 第 5b 页 WYG0776-0992d.png
为表里何以复有命门三焦表里之说曰三焦包络为
表里此内经一阴一阳之定耦初无命门表里之说亦
无命门之名唯灵枢根结卫气及素问阴阳离合等篇
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此盖指太阳
经穴终于睛明睛明所夹之处是为脑心乃至命之处
故曰命门此外并无左右肾之分亦无右肾为命门之
说而命门之始亦起于三十六难曰肾有两者非皆肾
也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原气之
表里此内经一阴一阳之定耦初无命门表里之说亦
无命门之名唯灵枢根结卫气及素问阴阳离合等篇
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此盖指太阳
经穴终于睛明睛明所夹之处是为脑心乃至命之处
故曰命门此外并无左右肾之分亦无右肾为命门之
说而命门之始亦起于三十六难曰肾有两者非皆肾
也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原气之
卷三 第 6a 页 WYG0776-0993a.png
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王叔和遂因之而曰肾
与命门俱出尺部以致后世遂有命门表里之配而内
经实所无也客曰内经既无命门难经何以有之而命
门之解终当何似曰难经诸篇皆出内经而此命门或
必有据意者去古既远经文不无脱误诚有如七难滑
氏之注云者(滑氏注七难曰首篇称经言二字考之灵素无所见岂越人之时别有所谓上古文
字耶将内经有之而后世脱简耶是不可知也)唯是右肾为命门男子以藏精
则左肾将藏何物乎女子以系胞则胞果何如而独系
与命门俱出尺部以致后世遂有命门表里之配而内
经实所无也客曰内经既无命门难经何以有之而命
门之解终当何似曰难经诸篇皆出内经而此命门或
必有据意者去古既远经文不无脱误诚有如七难滑
氏之注云者(滑氏注七难曰首篇称经言二字考之灵素无所见岂越人之时别有所谓上古文
字耶将内经有之而后世脱简耶是不可知也)唯是右肾为命门男子以藏精
则左肾将藏何物乎女子以系胞则胞果何如而独系
卷三 第 6b 页 WYG0776-0993b.png
右肾乎此所以不能无疑也予因历考诸书见黄庭经
曰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又曰闭塞命门
似玉都又曰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房之中神门户梁丘
子注曰男以藏精女以约血故曰门户又曰关元之中
男子藏精之所元阳子曰命门者下丹田精气出飞之
处也是皆医家所未言而实足为斯发明者又脉经曰
肾以膀胱合为府合于下焦在关元后左为肾右为子
户又曰肾名胞门子户尺中肾脉也此言右为子户者
曰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又曰闭塞命门
似玉都又曰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房之中神门户梁丘
子注曰男以藏精女以约血故曰门户又曰关元之中
男子藏精之所元阳子曰命门者下丹田精气出飞之
处也是皆医家所未言而实足为斯发明者又脉经曰
肾以膀胱合为府合于下焦在关元后左为肾右为子
户又曰肾名胞门子户尺中肾脉也此言右为子户者
卷三 第 7a 页 WYG0776-0993c.png
仍是右者为命门之说细详诸言默有以会夫所谓子
户者即子宫也即玉房之中也俗名子肠居直肠之前
膀胱之后当关元气海之间男精女血皆存乎此而子
由是生故子宫者实又男女之通称也道家以先天真
一之气藏乎此为九还七返之基故名之曰丹田医家
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故名之曰血室叶
文叔曰人受生之初在胞胎之内随母呼吸受气而成
及乎生下一点元灵之气聚于脐下自为呼吸气之呼
户者即子宫也即玉房之中也俗名子肠居直肠之前
膀胱之后当关元气海之间男精女血皆存乎此而子
由是生故子宫者实又男女之通称也道家以先天真
一之气藏乎此为九还七返之基故名之曰丹田医家
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故名之曰血室叶
文叔曰人受生之初在胞胎之内随母呼吸受气而成
及乎生下一点元灵之气聚于脐下自为呼吸气之呼
卷三 第 7b 页 WYG0776-0993d.png
接乎天根气之吸接乎地根凡人之生唯气为先故又
名为气海然而名虽不同而实则一子宫耳子宫之下
有一门其在女者可以手探而得俗人名为产门其在
男者于精泄之时自有关阑知觉请问此为何处客曰
得非此即命门耶曰然也请为再悉其解夫身形未生
之初父母交会之际男之施由此门而出女之摄由此
门而入及胎元既足复由此出其出其入皆由此门谓
非先天立命之门户乎及乎既生则三焦精气皆藏乎
名为气海然而名虽不同而实则一子宫耳子宫之下
有一门其在女者可以手探而得俗人名为产门其在
男者于精泄之时自有关阑知觉请问此为何处客曰
得非此即命门耶曰然也请为再悉其解夫身形未生
之初父母交会之际男之施由此门而出女之摄由此
门而入及胎元既足复由此出其出其入皆由此门谓
非先天立命之门户乎及乎既生则三焦精气皆藏乎
卷三 第 8a 页 WYG0776-0994a.png
此故金丹大要曰气聚则精盈精盈则气盛梁丘子曰
人生系命于精珠玉集曰水是三才之祖精为元气之
根然则精去则气去气去则命去其固其去皆由此门
谓非后天立命之门户乎再阅四十四难有七冲门者
皆指出入之处而言故凡出入之所皆谓之门而此一
门者最为巨会焉得无名此非命门更属何所既知此
处为命门则男之藏精女之系胞皆有归着而千古之
疑可顿释矣客曰若夫然则命门既非右肾而又曰子
人生系命于精珠玉集曰水是三才之祖精为元气之
根然则精去则气去气去则命去其固其去皆由此门
谓非后天立命之门户乎再阅四十四难有七冲门者
皆指出入之处而言故凡出入之所皆谓之门而此一
门者最为巨会焉得无名此非命门更属何所既知此
处为命门则男之藏精女之系胞皆有归着而千古之
疑可顿释矣客曰若夫然则命门既非右肾而又曰子
卷三 第 8b 页 WYG0776-0994b.png
宫是又别为一府矣何配何经脉居何部曰十二经之
表里阴阳固已配定若以命门而再配一经是肾藏唯
一而经居其两必无是理且夫命门者子宫之门户也
子宫者肾藏藏精之府也肾藏者主先天真一之气北
门锁钥之司也而其所以为锁钥者正赖命门之闭固
蓄坎中之真阳以为一身生化之原也此命门与肾本
同一气道经谓此当上下左右之中其位象极名为丹
田夫丹者奇也故统于北方天一之藏而其外腧命门
表里阴阳固已配定若以命门而再配一经是肾藏唯
一而经居其两必无是理且夫命门者子宫之门户也
子宫者肾藏藏精之府也肾藏者主先天真一之气北
门锁钥之司也而其所以为锁钥者正赖命门之闭固
蓄坎中之真阳以为一身生化之原也此命门与肾本
同一气道经谓此当上下左右之中其位象极名为丹
田夫丹者奇也故统于北方天一之藏而其外腧命门
卷三 第 9a 页 WYG0776-0994c.png
一穴正见督脉十四椎中是命门原属于肾非又别为
一府也三十九难亦曰命门其气与肾通则亦不离乎
肾耳唯是五藏各一独肾有二既有其二象不无殊譬
以耳目一也而左明于右手足一也而右强于左故北
方之神有蛇武蛇主阳而武主阴两尺之脉分左右左
主水而右主火夫左阳右阴理之常也而此曰左水右
火又何为然盖肾属子中气应冬至当阴阳中分之位
自冬至之后天左旋而时为春斗杓建于析木日月右
一府也三十九难亦曰命门其气与肾通则亦不离乎
肾耳唯是五藏各一独肾有二既有其二象不无殊譬
以耳目一也而左明于右手足一也而右强于左故北
方之神有蛇武蛇主阳而武主阴两尺之脉分左右左
主水而右主火夫左阳右阴理之常也而此曰左水右
火又何为然盖肾属子中气应冬至当阴阳中分之位
自冬至之后天左旋而时为春斗杓建于析木日月右
卷三 第 9b 页 WYG0776-0994d.png
行合在亥辰次会于娵訾是阳进一月则会退一宫
而太阳渐行于右人亦应之故水位之右为火也且人
之四体本以应地地之刚在西北亦当右尺为阳理宜然
者故脉经以肾藏之脉配两尺但当曰左尺主肾中之
真阴右尺主肾中之真阳而命门为阳气之根故随三
焦相火之脉同见于右尺则可若谓左肾为肾右肾为
命门则不可也虽然若分而言之则左属水右属火而
命门当附于右尺合而言之则命门象极为消长之枢
而太阳渐行于右人亦应之故水位之右为火也且人
之四体本以应地地之刚在西北亦当右尺为阳理宜然
者故脉经以肾藏之脉配两尺但当曰左尺主肾中之
真阴右尺主肾中之真阳而命门为阳气之根故随三
焦相火之脉同见于右尺则可若谓左肾为肾右肾为
命门则不可也虽然若分而言之则左属水右属火而
命门当附于右尺合而言之则命门象极为消长之枢
卷三 第 10a 页 WYG0776-0995a.png
纽左主升而右主降前主阴而后主阳故水象外暗而
内明坎卦内奇而外偶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一者
坎中之奇也一以统两雨以包一是命门总主乎两肾
而两肾皆属于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
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若命门亏损则五藏六府
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其为故也正以天地
发生之道终始于下万物盛衰之理盈虚在根故许学
士独知补肾薛立斋每重命门二贤高见迥出常人盖
内明坎卦内奇而外偶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一者
坎中之奇也一以统两雨以包一是命门总主乎两肾
而两肾皆属于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
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若命门亏损则五藏六府
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其为故也正以天地
发生之道终始于下万物盛衰之理盈虚在根故许学
士独知补肾薛立斋每重命门二贤高见迥出常人盖
卷三 第 10b 页 WYG0776-0995b.png
得于王太仆所谓壮水之主益火之原也此诚性命之
大本医不知此尚何足云故予谓申明用广其义即此
篇前后诸论虽多臆见然悉揣经意非敢妄言凡我同
心幸为裁正
大宝论
为人不可不知医以命为重也而命之所系惟阴与阳
不识阴阳焉知医理此阴阳之不可不论也夫阴阳之
体曰乾与坤阴阳之用曰水与火阴阳之化曰形与气
大本医不知此尚何足云故予谓申明用广其义即此
篇前后诸论虽多臆见然悉揣经意非敢妄言凡我同
心幸为裁正
大宝论
为人不可不知医以命为重也而命之所系惟阴与阳
不识阴阳焉知医理此阴阳之不可不论也夫阴阳之
体曰乾与坤阴阳之用曰水与火阴阳之化曰形与气
卷三 第 11a 页 WYG0776-0995c.png
以生杀言则阳主生阴主杀以寒热言则热为阳寒为
阴若其生化之机则阳先阴后阳施阴受先天因气以
化形阳生阴也后天因形以化气阴生阳也形即精也
精即水也神即气也气即火也阴阳二气最不宜偏不
偏则气和而生物偏则气乖而杀物经曰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此先王悯生民之夭厄因
创明医道以垂惠万世者在教人以察阴阳保生气而
已也故内经于阴阳之理惟恐人之不明而切切谆谆
阴若其生化之机则阳先阴后阳施阴受先天因气以
化形阳生阴也后天因形以化气阴生阳也形即精也
精即水也神即气也气即火也阴阳二气最不宜偏不
偏则气和而生物偏则气乖而杀物经曰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此先王悯生民之夭厄因
创明医道以垂惠万世者在教人以察阴阳保生气而
已也故内经于阴阳之理惟恐人之不明而切切谆谆
卷三 第 11b 页 WYG0776-0995d.png
言之再四奈何后学犹未能明余请先言其二而后言
其一夫二者阴也后天之形也一者阳也先天之气也
神由气化而气本乎天所以发生吾身者即真阳之气
也形以精成而精生于气所以成立吾身者即真阴之
气也观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后天癸至男子二
八而后天癸至非若阴生在后而阴成之难乎又阴阳
应象大论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非若阴衰在前
而阴凋之易乎所谓阴者即吾之精而造吾之形也夫
其一夫二者阴也后天之形也一者阳也先天之气也
神由气化而气本乎天所以发生吾身者即真阳之气
也形以精成而精生于气所以成立吾身者即真阴之
气也观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后天癸至男子二
八而后天癸至非若阴生在后而阴成之难乎又阴阳
应象大论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非若阴衰在前
而阴凋之易乎所谓阴者即吾之精而造吾之形也夫
卷三 第 12a 页 WYG0776-0996a.png
无形则无患有形必有毁故人生全盛之数惟二八之
后以至四旬之外前后止二十馀年而形体渐衰矣此
诚阴虚之象也由此观之即谓之阳道实阴道虚若无
不可故丹溪引日月之盈亏以为阳常有馀阴常不足
之论而立补阴大补等丸以黄柏知母为神丹家传户
用其害孰甚殊不知天癸之未至本由乎气而阴气之
自半亦由乎气是形虽在阴而气则仍从阳也此死生
之机不可不辨余所谓先言其二者即此是也何谓其
后以至四旬之外前后止二十馀年而形体渐衰矣此
诚阴虚之象也由此观之即谓之阳道实阴道虚若无
不可故丹溪引日月之盈亏以为阳常有馀阴常不足
之论而立补阴大补等丸以黄柏知母为神丹家传户
用其害孰甚殊不知天癸之未至本由乎气而阴气之
自半亦由乎气是形虽在阴而气则仍从阳也此死生
之机不可不辨余所谓先言其二者即此是也何谓其
卷三 第 12b 页 WYG0776-0996b.png
一一即阳也阳之为义大矣夫阴以阳为主所关于造
化之原而为性命之本者惟斯而已何以见之姑举其
最要者有三义焉一曰形气之辨二曰寒热之辨三曰
水火之辨夫形气者阳化气阴化形是形本属阴而凡
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藏之
神明不测者阳气也及其既死则身冷如冰灵觉尽灭
形固存而气则去此以阳脱在前而阴留在后是形气
阴阳之辨也非阴多于阳乎二曰寒热者热为阳寒为
化之原而为性命之本者惟斯而已何以见之姑举其
最要者有三义焉一曰形气之辨二曰寒热之辨三曰
水火之辨夫形气者阳化气阴化形是形本属阴而凡
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藏之
神明不测者阳气也及其既死则身冷如冰灵觉尽灭
形固存而气则去此以阳脱在前而阴留在后是形气
阴阳之辨也非阴多于阳乎二曰寒热者热为阳寒为
卷三 第 13a 页 WYG0776-0996c.png
阴春夏之煖为阳秋冬之冷为阴当长夏之暑万国如
炉其时也凡草木昆虫咸苦煎炙然愈热则愈繁不热
则不盛及乎一夕风霜即僵枯遍野是热能生物而过
热者惟病寒无生意而过寒则伐尽然则热无伤而寒
可畏此寒热阴阳之辨也非寒强于热乎三曰水火者
水为阴火为阳也造化之权全在水火而水火之象有
四则日为太阳火为少阳水为太阴月为少阴此四象
之真形而人所未达也余言未竟适一耽医之客过余
炉其时也凡草木昆虫咸苦煎炙然愈热则愈繁不热
则不盛及乎一夕风霜即僵枯遍野是热能生物而过
热者惟病寒无生意而过寒则伐尽然则热无伤而寒
可畏此寒热阴阳之辨也非寒强于热乎三曰水火者
水为阴火为阳也造化之权全在水火而水火之象有
四则日为太阳火为少阳水为太阴月为少阴此四象
之真形而人所未达也余言未竟适一耽医之客过余
卷三 第 13b 页 WYG0776-0996d.png
者闻而异之曰月本太阴火岂少阳古无是说何据云
然亦有所谓乎曰阳主乎外阴主乎内此阴阳之定位
也阳中无太阴阴中无太阳此阴阳之专主也日丽乎
天此阳中之阳也非太阳乎月之在天阳中之阴也非
少阴乎水行于地阴中之阴也非太阴乎火之在地阴
中之阳也非少阳乎此等大义诚丹溪所未知故引日
月盈亏以證阴阳虚实亦焉知水大于日独不虑阳之
不足阴之太过乎客曰阴阳太少之说固若有理至于
然亦有所谓乎曰阳主乎外阴主乎内此阴阳之定位
也阳中无太阴阴中无太阳此阴阳之专主也日丽乎
天此阳中之阳也非太阳乎月之在天阳中之阴也非
少阴乎水行于地阴中之阴也非太阴乎火之在地阴
中之阳也非少阳乎此等大义诚丹溪所未知故引日
月盈亏以證阴阳虚实亦焉知水大于日独不虑阳之
不足阴之太过乎客曰阴阳太少之说固若有理至于
卷三 第 14a 页 WYG0776-0997a.png
水大于日便谓阴之有馀则凡天下之火不少也阳岂
独在于日乎曰是更有妙理存也夫阴阳之性太者气
刚故日不可灭水不可竭此日为火之本水为月之根
也少者气柔故火有时息月有时缺此火是日之馀月
是水之馀也惟其不灭者方为真火而时作时止者岂
即元阳故惟真阳之火乃能生物而燎原之凡火但能
焦物病物未闻有以烘炙而生物者是安可以火喻日
也客曰若如此言则水诚太阴矣然何以云天一生水
独在于日乎曰是更有妙理存也夫阴阳之性太者气
刚故日不可灭水不可竭此日为火之本水为月之根
也少者气柔故火有时息月有时缺此火是日之馀月
是水之馀也惟其不灭者方为真火而时作时止者岂
即元阳故惟真阳之火乃能生物而燎原之凡火但能
焦物病物未闻有以烘炙而生物者是安可以火喻日
也客曰若如此言则水诚太阴矣然何以云天一生水
卷三 第 14b 页 WYG0776-0997b.png
水非阳乎又何以云水能生万物水非生气乎曰此问
更妙夫天一者天之一也一即阳也无一则止于六耳
故水之生物者赖此一也水之化气者亦赖此一也不
观乎春夏之水土得之而能生能长者非有此一乎秋
冬之水土得之而不生不长者非无此一乎不惟不生
而自且为冻是水亦死矣可见水之所以生水之所以
行孰非阳气所主此水中有阳耳非水即为阳也客曰
然则生化之权皆由阳气彼言阳有馀者诚非谬也而
更妙夫天一者天之一也一即阳也无一则止于六耳
故水之生物者赖此一也水之化气者亦赖此一也不
观乎春夏之水土得之而能生能长者非有此一乎秋
冬之水土得之而不生不长者非无此一乎不惟不生
而自且为冻是水亦死矣可见水之所以生水之所以
行孰非阳气所主此水中有阳耳非水即为阳也客曰
然则生化之权皆由阳气彼言阳有馀者诚非谬也而
卷三 第 15a 页 WYG0776-0997c.png
子反虑其不足非过虑乎曰余为此论正为此耳惟恐
人之不悟故首言形气次言寒热此言水火总欲辨明
阳非有馀不可不顾之义夫阳主生阴主杀凡阳气不
充则生意不广而况于无阳乎故阳惟畏其衰阴惟畏
其盛非阴能自盛也阳衰则阴盛矣凡万物之生由乎
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
则死矣试以太阳證之可得其象夫日行南陆在时为
冬斯时也非无日也第稍远耳便见严寒难禦之若此
人之不悟故首言形气次言寒热此言水火总欲辨明
阳非有馀不可不顾之义夫阳主生阴主杀凡阳气不
充则生意不广而况于无阳乎故阳惟畏其衰阴惟畏
其盛非阴能自盛也阳衰则阴盛矣凡万物之生由乎
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
则死矣试以太阳證之可得其象夫日行南陆在时为
冬斯时也非无日也第稍远耳便见严寒难禦之若此
卷三 第 15b 页 WYG0776-0997d.png
万物凋零之若此然则天地之和者惟此日也万物之
生者亦惟此日也设无此日则天地虽大一寒质耳岂
非六合尽冰壶乾坤皆地狱乎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
失阳则死阳衰者即亡阳之渐也恃强者即致衰之兆
也可不畏哉故伏羲作易首制一爻此立元阳之祖也
文王衍易凡六十四卦皆以阳喻君子阴喻小人此明
阳气之德也乾之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此
言元贯四德阳为发育之首也坤之初六曰履霜坚冰
生者亦惟此日也设无此日则天地虽大一寒质耳岂
非六合尽冰壶乾坤皆地狱乎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
失阳则死阳衰者即亡阳之渐也恃强者即致衰之兆
也可不畏哉故伏羲作易首制一爻此立元阳之祖也
文王衍易凡六十四卦皆以阳喻君子阴喻小人此明
阳气之德也乾之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此
言元贯四德阳为发育之首也坤之初六曰履霜坚冰
卷三 第 16a 页 WYG0776-0998a.png
至此虑阴之渐长防其有妨化育也大有之彖曰大有
元亨火在天上此言阳德之亨无所不照也系辞曰天
地之大德曰生此切重生生之本也内经曰凡阴阳之
要阳密乃固此言阴之所恃者惟阳为主也又曰阳气
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
明此言天之运人之命元元根本总在太阳无两也凡
此经训盖自伏羲黄帝文王岐伯周公孔子六大圣人
千古相传若出一口岂果余之私虑哉由此言之可见
元亨火在天上此言阳德之亨无所不照也系辞曰天
地之大德曰生此切重生生之本也内经曰凡阴阳之
要阳密乃固此言阴之所恃者惟阳为主也又曰阳气
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
明此言天之运人之命元元根本总在太阳无两也凡
此经训盖自伏羲黄帝文王岐伯周公孔子六大圣人
千古相传若出一口岂果余之私虑哉由此言之可见
卷三 第 16b 页 WYG0776-0998b.png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孰
谓阳常有馀而欲以苦寒之物伐此阳气欲保生者可
如是乎客曰至哉余得闻所生之自矣然既有其道岂
无其法欲固此阳计从安出曰但知根本即其要也曰
何为根本曰命门是也曰余闻土生万物故脾胃为五
藏六府之本子言命门余未解也曰不观人之初生生
由脐带脐接丹田是为气海即命门也所谓命门者先
天之生我者由此而受后天之我生者由此而栽也夫
谓阳常有馀而欲以苦寒之物伐此阳气欲保生者可
如是乎客曰至哉余得闻所生之自矣然既有其道岂
无其法欲固此阳计从安出曰但知根本即其要也曰
何为根本曰命门是也曰余闻土生万物故脾胃为五
藏六府之本子言命门余未解也曰不观人之初生生
由脐带脐接丹田是为气海即命门也所谓命门者先
天之生我者由此而受后天之我生者由此而栽也夫
卷三 第 17a 页 WYG0776-0998c.png
生之门即死之户所以人之盛衰安危皆系于此者以
其为生气之源而气强则强气衰则病此虽至阴之地
而实元阳之宅若彼脾胃者乃后天水谷之本犹属元
阳之子耳子欲知医其母忽此所生之母焉言难尽意
请再著真阴论以悉之何如客忻然曰愿再闻其义
真阴论
凡物之有生本由阳气顾今人之病阴虚者十常八九
又何谓哉不知此一阴字正阳气之根也盖阴不可以
其为生气之源而气强则强气衰则病此虽至阴之地
而实元阳之宅若彼脾胃者乃后天水谷之本犹属元
阳之子耳子欲知医其母忽此所生之母焉言难尽意
请再著真阴论以悉之何如客忻然曰愿再闻其义
真阴论
凡物之有生本由阳气顾今人之病阴虚者十常八九
又何谓哉不知此一阴字正阳气之根也盖阴不可以
卷三 第 17b 页 WYG0776-0998d.png
无阳非气无以生形也阳不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
也故物之生也生于阳物之成也成于阴此所谓元阴
元阳亦曰真精真气也前篇言阴阳之生杀者以寒热
言其性用也此篇言阴阳之生成者以气质言其形体
也性用操消长之权形体系存亡之本欲知所以死生
者须察乎阳察阳者察其衰与不衰欲知所以存亡者
须察乎阴察阴者察其坏与不坏此保生之要法也稽
之前辈殊有误者不识真阴面目每多矫强立言自河
也故物之生也生于阳物之成也成于阴此所谓元阴
元阳亦曰真精真气也前篇言阴阳之生杀者以寒热
言其性用也此篇言阴阳之生成者以气质言其形体
也性用操消长之权形体系存亡之本欲知所以死生
者须察乎阳察阳者察其衰与不衰欲知所以存亡者
须察乎阴察阴者察其坏与不坏此保生之要法也稽
之前辈殊有误者不识真阴面目每多矫强立言自河
卷三 第 18a 页 WYG0776-0999a.png
间主火之说行而丹溪以寒苦为补阴举世宗之莫能
禁止揆厥所由盖以热證明显人多易见寒證隐微人
多不知而且于虚火实火之间尤为难辨亦孰知实热
为病者十中不过三四虚火为病者十中尝见六七夫
实热者凡火也凡火之盛元气本无所伤故可以苦寒
折之信手任心何难之有然当热去即止不可过用过
则必伤元气况可误认为火乎虚火者真阴之亏也真
阴不足又岂苦劣难堪之物所能填补矧沈寒之性绝
禁止揆厥所由盖以热證明显人多易见寒證隐微人
多不知而且于虚火实火之间尤为难辨亦孰知实热
为病者十中不过三四虚火为病者十中尝见六七夫
实热者凡火也凡火之盛元气本无所伤故可以苦寒
折之信手任心何难之有然当热去即止不可过用过
则必伤元气况可误认为火乎虚火者真阴之亏也真
阴不足又岂苦劣难堪之物所能填补矧沈寒之性绝
卷三 第 18b 页 WYG0776-0999b.png
无生意非惟不能补阴抑且善败真火若屡用之多令
人精寒无子且未有不暗损寿元者第阴性柔缓而因
循玩用弗之觉耳尝见多寿之人无不慎节生冷所以
得全阳气即有老人亦喜凉者正以元阳本足故能受
寒非寒凉之寿之也由此观之足徵余言之非谬矣盖
自余有知以来目睹苦寒之害人者已不可胜纪此非
时医之误实二子傅之而然先王仁爱之德遭敝于此
使刘朱之言不息则轩岐之泽不彰是诚斯道之丈魔
人精寒无子且未有不暗损寿元者第阴性柔缓而因
循玩用弗之觉耳尝见多寿之人无不慎节生冷所以
得全阳气即有老人亦喜凉者正以元阳本足故能受
寒非寒凉之寿之也由此观之足徵余言之非谬矣盖
自余有知以来目睹苦寒之害人者已不可胜纪此非
时医之误实二子傅之而然先王仁爱之德遭敝于此
使刘朱之言不息则轩岐之泽不彰是诚斯道之丈魔
卷三 第 19a 页 WYG0776-0999c.png
亦生民之厄运也夫成德掩瑕岂非君子余独何心敢
议先辈盖恐争之不力终使后人犹豫长梦不醒贻害
弥深顾余之念但知有轩岐而不知有诸子但知有好
生而不知有避讳此言之不容已也然言之不明孰若
无言余请详言真阴之象真阴之藏真阴之用真阴之
病真阴之治以悉其义所谓真阴之象者犹家宅也犹
器具也犹妻妾也所贵乎家宅者所以畜财也无家宅
则财必散矣所贵乎器具者所以保物也无器具则物
议先辈盖恐争之不力终使后人犹豫长梦不醒贻害
弥深顾余之念但知有轩岐而不知有诸子但知有好
生而不知有避讳此言之不容已也然言之不明孰若
无言余请详言真阴之象真阴之藏真阴之用真阴之
病真阴之治以悉其义所谓真阴之象者犹家宅也犹
器具也犹妻妾也所贵乎家宅者所以畜财也无家宅
则财必散矣所贵乎器具者所以保物也无器具则物
卷三 第 19b 页 WYG0776-0999d.png
必毁矣所贵乎妻妾者所以助夫也无妻妾则夫必荡
矣此阴以阳为主阳以阴为根也经曰五藏者主藏精
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
矣非以精为真阴乎又曰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非
以形为真阴乎观形质之坏与不坏即真阴之伤与不
伤此真阴之象不可不察也所谓真阴之藏者凡五藏
五液各有所主是五藏本皆属阴也然经曰肾者主水
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液皆归乎精而五精皆
矣此阴以阳为主阳以阴为根也经曰五藏者主藏精
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
矣非以精为真阴乎又曰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非
以形为真阴乎观形质之坏与不坏即真阴之伤与不
伤此真阴之象不可不察也所谓真阴之藏者凡五藏
五液各有所主是五藏本皆属阴也然经曰肾者主水
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液皆归乎精而五精皆
卷三 第 20a 页 WYG0776-1000a.png
统乎肾肾有精室是曰命门为天一所居即真阴之府
精藏于此精即阴中之水也气化于此气即阴中之火
也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由太极以生两仪
而水火具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本欲
治真阴而舍命门非其治也此真阴之藏不可不察也
所谓真阴之用者凡水火之功缺一不可命门之火谓
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
五气治则营卫赖以和调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藏之
精藏于此精即阴中之水也气化于此气即阴中之火
也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由太极以生两仪
而水火具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本欲
治真阴而舍命门非其治也此真阴之藏不可不察也
所谓真阴之用者凡水火之功缺一不可命门之火谓
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
五气治则营卫赖以和调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藏之
卷三 第 20b 页 WYG0776-1000b.png
化源故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
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
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此虽云肾藏之伎
巧而实皆真阴之用不可不察也所谓真阴之病者凡
阴气本无有馀阴病惟皆不足即如阴胜于下者原非
阴盛以命门之火衰也阳胜于标者原非阳盛以命门
之水亏也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叠出火衰其本则阳
虚之證迭生如戴阳者面赤如朱格阳者外热如火或
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
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此虽云肾藏之伎
巧而实皆真阴之用不可不察也所谓真阴之病者凡
阴气本无有馀阴病惟皆不足即如阴胜于下者原非
阴盛以命门之火衰也阳胜于标者原非阳盛以命门
之水亏也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叠出火衰其本则阳
虚之證迭生如戴阳者面赤如朱格阳者外热如火或
卷三 第 21a 页 WYG0776-1000c.png
口渴咽焦每引水以自救或躁扰狂越每欲卧于泥中
或五心烦热而消瘅骨蒸或二便秘结而溺浆如汁或
为吐血衄血或为𠺡嗽遗精或斑黄无汗者由津液之
枯涸或中风瘈疭者以精血之败伤凡此之类有属无
根之焰有因火不归原是皆阴不足以配阳病在阴中
之水也又如火亏于下则阳衰于上或为神气之昏沈
或为动履之困倦其有头目眩晕而七窍偏废者有咽
喉哽咽而呕恶气短者皆上焦之阳虚也有饮食不化
或五心烦热而消瘅骨蒸或二便秘结而溺浆如汁或
为吐血衄血或为𠺡嗽遗精或斑黄无汗者由津液之
枯涸或中风瘈疭者以精血之败伤凡此之类有属无
根之焰有因火不归原是皆阴不足以配阳病在阴中
之水也又如火亏于下则阳衰于上或为神气之昏沈
或为动履之困倦其有头目眩晕而七窍偏废者有咽
喉哽咽而呕恶气短者皆上焦之阳虚也有饮食不化
卷三 第 21b 页 WYG0776-1000d.png
而吞酸反胃者有痞满隔塞而水泛为痰者皆中焦之
阳虚也有清浊不分而肠鸣滑泄者有阳痿精寒而脐
腹多痛者皆下焦之阳虚也又或畏寒洒洒者以火藏
之阳虚不能禦寒也或肌肉臌胀者以土藏之阳虚不
能制水也或拘挛痛痹者以木藏之阳虚不能营筋也
或寒嗽虚喘身凉自汗者以金藏之阳虚不能保肺也
或精遗血泄二便失禁腰脊如折骨痛之极者以水藏
之阳虚精髓内竭也凡此之类或以阴强之反尅或由
阳虚也有清浊不分而肠鸣滑泄者有阳痿精寒而脐
腹多痛者皆下焦之阳虚也又或畏寒洒洒者以火藏
之阳虚不能禦寒也或肌肉臌胀者以土藏之阳虚不
能制水也或拘挛痛痹者以木藏之阳虚不能营筋也
或寒嗽虚喘身凉自汗者以金藏之阳虚不能保肺也
或精遗血泄二便失禁腰脊如折骨痛之极者以水藏
之阳虚精髓内竭也凡此之类或以阴强之反尅或由
卷三 第 22a 页 WYG0776-1001a.png
元气之被伤皆阳不足以胜阴病在阴中之火也王太
仆曰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热之不热责其无火无火无
水皆在命门总曰阴虚之病不可不察也所谓真阴之
治者凡乱有所由起病有所由生故治病必当求本盖
五藏之本本在命门神气之本本在元精此即真阴之
谓也王太仆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元以消阴
翳正此谓也许学士曰补脾不如补肾亦此谓也近惟
我明薛立斋独得其妙而常用仲景八味丸即益火之
仆曰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热之不热责其无火无火无
水皆在命门总曰阴虚之病不可不察也所谓真阴之
治者凡乱有所由起病有所由生故治病必当求本盖
五藏之本本在命门神气之本本在元精此即真阴之
谓也王太仆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元以消阴
翳正此谓也许学士曰补脾不如补肾亦此谓也近惟
我明薛立斋独得其妙而常用仲景八味丸即益火之
卷三 第 22b 页 WYG0776-1001b.png
剂也钱氏六味丸即壮水之剂也每以济人多收奇效
诚然善矣第真阴既虚则不宜再泄二方俱用茯苓泽
泻渗利太过即仲景金匮亦为利水而设虽曰于大补
之中加此何害然未免减去补力而奏功为难矣使或
阴气虽弱未至大伤或藏气微滞而兼痰湿水邪者则
正宜用此若精气大损年力俱衰真阴内乏虚痰假火
等證即从纯补犹言不足若加渗利如实漏卮矣故当
察微甚缓急而用随其人斯为尽善余及中年方悟补
诚然善矣第真阴既虚则不宜再泄二方俱用茯苓泽
泻渗利太过即仲景金匮亦为利水而设虽曰于大补
之中加此何害然未免减去补力而奏功为难矣使或
阴气虽弱未至大伤或藏气微滞而兼痰湿水邪者则
正宜用此若精气大损年力俱衰真阴内乏虚痰假火
等證即从纯补犹言不足若加渗利如实漏卮矣故当
察微甚缓急而用随其人斯为尽善余及中年方悟补
卷三 第 23a 页 WYG0776-1001c.png
阴之理因推广其义用六味之意而不用六味之方活
人应手之效真有不能尽述者夫病变非一何独重阴
有弗达者必哂为谬姑再陈之以见其略如寒邪中人
本为表證而汗液之化必由乎阴也中风为病身多偏
枯而筋脉之败必由乎阴也虚劳生火非壮水何以救
其燎原泻痢亡阴非补肾何以固其门户臌胀由乎水
邪主水者须求水藏关格本乎阴虚欲强阴舍阴不可
此数者乃疾病中最大之纲领明者觉之可因斯而三
人应手之效真有不能尽述者夫病变非一何独重阴
有弗达者必哂为谬姑再陈之以见其略如寒邪中人
本为表證而汗液之化必由乎阴也中风为病身多偏
枯而筋脉之败必由乎阴也虚劳生火非壮水何以救
其燎原泻痢亡阴非补肾何以固其门户臌胀由乎水
邪主水者须求水藏关格本乎阴虚欲强阴舍阴不可
此数者乃疾病中最大之纲领明者觉之可因斯而三
卷三 第 23b 页 WYG0776-1001d.png
反矣故治水治火皆从肾气此正重在命门而阳以阴
为基也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夫雄动而作雌静而守
然动必归静雄必归雌此雄之不可不知雌之不可不
守也邵子曰三月春光留不住春归春意难分付凡言
归者必归家为问春家在何处夫阳春有脚能去能来
识其所归则可藏可留而长春在我矣此二子之教我
真我之大宗师也人能知雄之有雌春之有家则知真
阴之为义矣余因制二归丸方愿与知本知音者共之
为基也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夫雄动而作雌静而守
然动必归静雄必归雌此雄之不可不知雌之不可不
守也邵子曰三月春光留不住春归春意难分付凡言
归者必归家为问春家在何处夫阳春有脚能去能来
识其所归则可藏可留而长春在我矣此二子之教我
真我之大宗师也人能知雄之有雌春之有家则知真
阴之为义矣余因制二归丸方愿与知本知音者共之
卷三 第 24a 页 WYG0776-1002a.png
左归丸 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溉营卫渐至衰羸
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原或劳
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运或眼花耳聋或口
燥舌乾或腰酸腿软凡精髓内竭津液枯涸等證俱
速宜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此方主之
大怀熟(八两) 山药(炒四两)
山茱萸肉(四两) 龟胶(切碎炒珠四两)
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 鹿角胶(敲碎炒珠二两)
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原或劳
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运或眼花耳聋或口
燥舌乾或腰酸腿软凡精髓内竭津液枯涸等證俱
速宜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此方主之
大怀熟(八两) 山药(炒四两)
山茱萸肉(四两) 龟胶(切碎炒珠四两)
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 鹿角胶(敲碎炒珠二两)
卷三 第 24b 页 WYG0776-1002b.png
兔丝子(制熟三两) 枸杞子(三两)
右先将熟地杵膏加炼蜜和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滚
白汤送下百馀丸
如真阴失守虚火炎上者宜用纯阴至静之剂于本
方去枸杞鹿胶加女贞子三两麦门冬三两若火
烁肺金乾枯多𠻳者仍加百合三两如夜热骨蒸
加地骨皮三两小水不利加茯苓三两
如大便燥涩去兔丝加肉苁蓉酒洗三两
右先将熟地杵膏加炼蜜和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滚
白汤送下百馀丸
如真阴失守虚火炎上者宜用纯阴至静之剂于本
方去枸杞鹿胶加女贞子三两麦门冬三两若火
烁肺金乾枯多𠻳者仍加百合三两如夜热骨蒸
加地骨皮三两小水不利加茯苓三两
如大便燥涩去兔丝加肉苁蓉酒洗三两
卷三 第 25a 页 WYG0776-1002c.png
如血虚有滞者于本方加当归四两
凡五液皆主于肾故凡属阴分之药亦无不皆能走
肾有谓必须引导者皆见之不明耳
右归丸 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
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
恶膨胀或反胃隔塞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
便不实泻利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以寒侵
溪谷而为肢节痹痛或以寒在下焦而为水邪浮肿
凡五液皆主于肾故凡属阴分之药亦无不皆能走
肾有谓必须引导者皆见之不明耳
右归丸 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
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
恶膨胀或反胃隔塞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
便不实泻利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以寒侵
溪谷而为肢节痹痛或以寒在下焦而为水邪浮肿
卷三 第 25b 页 WYG0776-1002d.png
总之真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体
不收或眼见邪魔或阳衰无子等證俱速宜益火之
源以培右肾之元阳此方主之
大怀熟地(八两) 山药(炒四两)
山茱萸(微炒三两) 枸杞(微炒四两)
鹿角胶(炒珠四两) 免丝子(制熟四两)
杜仲(淡姜汤炒四两) 当归(三两便溏者勿用之)
大附子(自二两渐可加至六两因人而用)
不收或眼见邪魔或阳衰无子等證俱速宜益火之
源以培右肾之元阳此方主之
大怀熟地(八两) 山药(炒四两)
山茱萸(微炒三两) 枸杞(微炒四两)
鹿角胶(炒珠四两) 免丝子(制熟四两)
杜仲(淡姜汤炒四两) 当归(三两便溏者勿用之)
大附子(自二两渐可加至六两因人而用)
卷三 第 26a 页 WYG0776-1003a.png
肉桂(自二两渐可加至四两因人而用)
右丸法如前或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
汤送下则效速更妙
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二三两或五六
两随人虚实以为增减盖人参之功随阳药则入
阳分随阴药则入阴分故欲补命门之阳非此不
能速效
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或飧
右丸法如前或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
汤送下则效速更妙
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二三两或五六
两随人虚实以为增减盖人参之功随阳药则入
阳分随阴药则入阴分故欲补命门之阳非此不
能速效
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或飧
卷三 第 26b 页 WYG0776-1003b.png
泄肾泄不止仍加肉豆寇用面炒去油三两
如呕恶吞酸可加乾姜三两
如腹痛不止可加吴茱萸二两汤泡三次炒用
制附子法择大附子重两许者半觔可得制净附子
六两先用大甘草四两煎浓汤浸附子至二三日
剥去薄皮切四块又浸一日俟其极透取起少晾
即切为片用微火徐炒至七分熟意即可用矣若
炒至太过恐全失其性
如呕恶吞酸可加乾姜三两
如腹痛不止可加吴茱萸二两汤泡三次炒用
制附子法择大附子重两许者半觔可得制净附子
六两先用大甘草四两煎浓汤浸附子至二三日
剥去薄皮切四块又浸一日俟其极透取起少晾
即切为片用微火徐炒至七分熟意即可用矣若
炒至太过恐全失其性
卷三 第 27a 页 WYG0776-1003c.png
左归饮 此壮水之剂也凡命门之阴衰阳胜者宜用
此饮加减主之
熟地(自二三钱可加至一二两随轻重用之)
山药(二钱) 山茱萸(一二钱畏酸者少用之)
炙甘草(一钱妙在此味) 枸杞(二钱相火盛者去之)
茯苓(一钱五分)
水二钟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如肺热而烦者可加麦门冬二钱
此饮加减主之
熟地(自二三钱可加至一二两随轻重用之)
山药(二钱) 山茱萸(一二钱畏酸者少用之)
炙甘草(一钱妙在此味) 枸杞(二钱相火盛者去之)
茯苓(一钱五分)
水二钟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如肺热而烦者可加麦门冬二钱
卷三 第 27b 页 WYG0776-1003d.png
如肺热多𠻳者可加百合二钱
如血少者可加当归二钱○血滞而热者可加丹皮
二钱○阴虚不宁者加女贞子二钱
如血热妄动者可加生地二三钱
如脾热易饥者及多汗伤阴者可加芍药二钱
如心热多躁者可加玄参二钱
如肾热骨蒸者可加地骨皮二钱
如津枯热渴者可加天花粉二钱
如血少者可加当归二钱○血滞而热者可加丹皮
二钱○阴虚不宁者加女贞子二钱
如血热妄动者可加生地二三钱
如脾热易饥者及多汗伤阴者可加芍药二钱
如心热多躁者可加玄参二钱
如肾热骨蒸者可加地骨皮二钱
如津枯热渴者可加天花粉二钱
卷三 第 28a 页 WYG0776-1004a.png
如上实下虚者可加牛膝二钱以导之
右归饮 此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胜者宜用
此饮加减主之
大怀熟地(用法如前) 山药(炒二钱)
山茱萸肉(一钱五分凡吞酸畏酸者当少用之)
炙甘草(一钱) 枸杞(二钱)
杜仲(姜汤炒二钱) 肉桂(自一钱用至二钱)
制附子(随宜用之至三钱止)
右归饮 此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胜者宜用
此饮加减主之
大怀熟地(用法如前) 山药(炒二钱)
山茱萸肉(一钱五分凡吞酸畏酸者当少用之)
炙甘草(一钱) 枸杞(二钱)
杜仲(姜汤炒二钱) 肉桂(自一钱用至二钱)
制附子(随宜用之至三钱止)
卷三 第 28b 页 WYG0776-1004b.png
水二钟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如气虚血脱或厥或昏或汗或运或虚狂或短气者
可加人参自一二钱以至一二两
如火衰不能生土而或为呕恶或为吞酸者可加炮
姜一二三钱
如阳衰中寒而泄泻不止腹痛无休所用制附子自
一钱以至二三钱亦须人参兼用或再加肉豆寇
二钱
如气虚血脱或厥或昏或汗或运或虚狂或短气者
可加人参自一二钱以至一二两
如火衰不能生土而或为呕恶或为吞酸者可加炮
姜一二三钱
如阳衰中寒而泄泻不止腹痛无休所用制附子自
一钱以至二三钱亦须人参兼用或再加肉豆寇
二钱
卷三 第 29a 页 WYG0776-1004c.png
如小腹疼痛加至桂附仍不止者再加吴茱萸一钱
许以佐之
如淋遗白带脐腹疼痛者加补骨脂一二钱炒熟捣
碎用
如血凝血少者可加当归二三钱
十二藏脉候部位论
脉为四诊之一所关最切兼之俗弊每多讳其因隐其
色不出一声单用脉以试医之高下此虽病家之自误
许以佐之
如淋遗白带脐腹疼痛者加补骨脂一二钱炒熟捣
碎用
如血凝血少者可加当归二三钱
十二藏脉候部位论
脉为四诊之一所关最切兼之俗弊每多讳其因隐其
色不出一声单用脉以试医之高下此虽病家之自误
卷三 第 29b 页 WYG0776-1004d.png
然医当此际苟脉理甚明不得声色病缘之相合尚恐
其有逆顺真假脉證相反之误而矧夫并经络部位之
俱错其误又当何如此脉理之不明而医之所以矇眛
至今者是皆误于宋之高阳生虽高阳生附以己见而
著为脉诀若其藏府所配部位则实本于西晋之脉经
云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是也与手太阳为表里以小
肠合为府合于上焦肺部在右手关前寸口是也与手
阳明为表里以大肠合为府合于上焦以致高阳生遂
其有逆顺真假脉證相反之误而矧夫并经络部位之
俱错其误又当何如此脉理之不明而医之所以矇眛
至今者是皆误于宋之高阳生虽高阳生附以己见而
著为脉诀若其藏府所配部位则实本于西晋之脉经
云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是也与手太阳为表里以小
肠合为府合于上焦肺部在右手关前寸口是也与手
阳明为表里以大肠合为府合于上焦以致高阳生遂
卷三 第 30a 页 WYG0776-1005a.png
有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之说竟将心主
三焦之一合谓其无形而俱遗之若此两经者内经显
然有大经络岂有有经络而无脉者亦岂有大小肠位
居极下而脉见于两寸至高之地者自戴同甫而下既
已历言其非然未免甲此乙彼向无归一之论学者何
所宗据今遵内经本文参之以理酌定部位庶无差谬
然经文虽无五行所属之分而后世诸贤以左尺为水
生左关木木生左寸火君火类从于右尺而为相火火
三焦之一合谓其无形而俱遗之若此两经者内经显
然有大经络岂有有经络而无脉者亦岂有大小肠位
居极下而脉见于两寸至高之地者自戴同甫而下既
已历言其非然未免甲此乙彼向无归一之论学者何
所宗据今遵内经本文参之以理酌定部位庶无差谬
然经文虽无五行所属之分而后世诸贤以左尺为水
生左关木木生左寸火君火类从于右尺而为相火火
卷三 第 30b 页 WYG0776-1005b.png
生右关土土生右寸金而止甚属有理金既有此五行
之分则小肠在下当候于右尺所以从火也大肠在下
当候于左尺以金从水也正合母隐子胎之义三焦虽
当候于上中下然灵枢本藏篇曰肾合三焦膀胱今肾
脉候于两尺是三焦亦当候于尺且三焦为五藏六府
之总司肾为五藏六府之根本故灵枢论疾诊尺篇独
取尺脉以定人之病形其义盖亦在此但膀胱属水故
候于左三焦属火故候于右若心主之脉正当候于左
之分则小肠在下当候于右尺所以从火也大肠在下
当候于左尺以金从水也正合母隐子胎之义三焦虽
当候于上中下然灵枢本藏篇曰肾合三焦膀胱今肾
脉候于两尺是三焦亦当候于尺且三焦为五藏六府
之总司肾为五藏六府之根本故灵枢论疾诊尺篇独
取尺脉以定人之病形其义盖亦在此但膀胱属水故
候于左三焦属火故候于右若心主之脉正当候于左
卷三 第 31a 页 WYG0776-1005c.png
寸盖以膈膜之上独惟心肺两藏居之而心包为护心
之膜附于膈上故脉当候于左寸至若命门者为肾之
所属故脉候当随于肾肾一也而何以候于两尺肾中
之元阴当候于左尺肾中之元阳当候于右尺阴宜静
故左嫌浮豁阳畏衰故右嫌细微然命门之气以阳为
主故当附候于右尺以察其衰旺甚验部位若此似不
可易合而观之则左寸心藏之火通于右尺小肠命门
之火自右尺火土相生而上右寸右寸肺藏之金通于
之膜附于膈上故脉当候于左寸至若命门者为肾之
所属故脉候当随于肾肾一也而何以候于两尺肾中
之元阴当候于左尺肾中之元阳当候于右尺阴宜静
故左嫌浮豁阳畏衰故右嫌细微然命门之气以阳为
主故当附候于右尺以察其衰旺甚验部位若此似不
可易合而观之则左寸心藏之火通于右尺小肠命门
之火自右尺火土相生而上右寸右寸肺藏之金通于
卷三 第 31b 页 WYG0776-1005d.png
左尺大肠之金自左尺金水相生而上左寸左右上下
终始无端正合十二经流注循环之妙而诊候庶无差
也故内经脉要精微论曰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
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
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
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
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中事也味此经
文则左右上下之序自不可紊无待于辩惟是六府之
终始无端正合十二经流注循环之妙而诊候庶无差
也故内经脉要精微论曰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
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
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
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
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中事也味此经
文则左右上下之序自不可紊无待于辩惟是六府之
卷三 第 32a 页 WYG0776-1006a.png
候虽无明训而但以上下阴阳之义测之则已暗藏之
矣习医立训者不本内经之意吾知其皆杜撰凿空耳
观者其详辨焉
矣习医立训者不本内经之意吾知其皆杜撰凿空耳
观者其详辨焉
卷三 第 32b 页 WYG0776-1006b.png
类经附翼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