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508-C¶
508-C¶ 第 874b 页

金刚经阐说卷下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此段申明前文。而以无有法结云。盖须菩提叙述
前此问答之词。有请益之意。所以者何以下。佛答
也。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者字。
自明自性。告人。亦自明自性。何法之有。乃实指菩
萨示之。菩萨应除能所心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此段佛又现身说法。以无上正等正觉。證实有得
508-C¶ 第 874c 页 X25-0874.png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如来。佛自谓也。正义云。
梵语释迦。此云能仁。梵语牟尼。此云寂默。寂默为
体。即是如。能仁为用。即是来。先释迦而后牟尼者。
摄用以归体也。先如而后来者。从体以起用也。总
是一个真性。如号则为释迦牟尼。通称则为如来。
又为佛诸法如义。应前以是义故之义。皆是佛法。
即无虚不灭相也。即非一切法。即无实。不著相也。】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至)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此段又申覆前文。而以无我法结之。佛复述前譬
之人身长大。须菩提既知非大身。是名大身。是悟
非大身者。即真心也。即此无四相之心也。故以菩
萨亦如是告之焉按前佛言我应灭度众生云云。
此云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
何也。盖此为菩萨未到佛地住者言之未到佛地
住。而作是言。即不名菩萨。佛欲菩萨先去四相为
要。故紧接以佛说一切法无四相。而以通达无我
法结之。此无我兼人众寿者言。一说莫作是言。欲
菩萨去能所心也。亦通。】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华严经云。肉眼。见一切色故。天眼。见一切众生心
故。慧眼见一切众生诸般境界故。法眼见一切法
如实相故。佛眼。见如来十力故。大般若经。所谓清
净五眼是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未来心不可得。」
508-C¶ 第 875a 页 X25-0875.png

【此段重明不住心。而语益加切矣。王曰。佛世界者。
谓凡一大世界。必有一佛设化。故凡大世界。皆谓
之佛世界。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以五眼知之也。六
祖曰。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一一众生。皆有若干
差别。心数虽多。总名妄心。识得妄心非心。是名为
心。颜云。思念前事为过去。思念今事为现在。思念
后事为未来。三念总放下著谓之不可得。王曰。不
可得者。谓无也。言此三心。本来无有。乃因事而有
耳。圆觉经。所以言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者。谓众生
以六种尘缘之影。为自已之心相也。过去现在未
来读断。下心不可得四字。连诵成句。】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如来说得福德多。」

【因缘者。由因而缘。因布施缘及福德也。福德有实
者。布施有用之福德。福德无者。即福德性。此多字。
与第八分多字异。彼以多为不足道。此则真为多
矣。张国维曰。此不是无福德。乃是福德无。无福德。
则为断灭。福德无。乃是湛然清净。即所谓福德性
也。疏钞云。若据舍大千珍宝布施。其福极多。若执
著希望福德。有得则有尽。故云若福德执实有。如
来不说得福德多。此是反释之义。言以福德无者。
希望心也。既无希望。即为无住相施。是名无为福。
若依无住无为而施者。故如来说得福德多。讷曰。
福有者取相也。福无者。离相也。离相。故称性等虚
空。其福无量。】
508-C¶ 第 875b 页 X25-0875.png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此段亦覆前文。而以无法可说结之。具足。无欠缺
也。具足诸相。则不止三十二相。凡种种变现神通
之相。皆是。即非者。不执有。是名者。不执无。通经皆
然。王曰。说法者。实无有法。谓本来无法。特为众生
除外妄而说耳。众生既悟。则不用此法耳。故伹虚
名为说法而巳。】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至)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此段佛若轻视。视众生。可见慈悲心。无时无处不
有也。疏钞云。言慧命者。善现达佛智海。入深法门。
悟慧无生。觉本源之命。非去非来。故曰慧命须菩
提。佛言彼非众生者。皆具真一之性。与佛同源。故
曰非众生。言非不众生者。背真逐妄。自丧已灵。故
曰非不是众生。尔时慧命须菩提六十二字。秦译
无。惟魏译有。唐穆宗时。长安僧灵幽。入冥诵经。少
此一段。冥王叹曰。贯花之线。何断而不续乎。增寿
十年。令往濠州钟离寺。求石碑全文补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至)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段须菩提以如来说非众生。可见各有自性。佛
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得之自性而非得
之自外也。是信词。非疑词。颜曰。有法可得。是名法
缚。无法可得。方名解脱。须菩提以无可得之辞而
告世尊。世尊即以如是如是而證据之。佛又云。我
于无上正等正觉。乃至无少法可得。虚名而巳。王
508-C¶ 第 875c 页 X25-0875.png
曰。无小法可得。则荡然空空。是不可此形相求。不
可以言说求也。但说名为无上正等正觉而见。】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至)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言上自诸佛。下至蠢动含灵。其真性一同。故云平
等。无有高下。即此名为无上正等正觉也。但众生
虽同具此无上正等正觉之性。因迷于四相妄缘
而失之耳。若能以无四相。而修一切善法。即得无
上正等正觉也。佛又呼须菩提。而谓所言善法者
即。非善法谓。本来无此善法乃。假此以开悟众生
耳。故但虚名为善法而巳。此段是佛至此明示学
者受持之方。最吃紧处。全在以脩两字著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五祖曰。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六祖曰。乘船永世求
珠。不知身是七宝。二佛之言。皆为世人不脩身脩
性。徒施宝以求福道。】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此段重戒人不当存有我私见也。呼汝等者。为提
醒会下诸大众也。僧讷曰。如来虽设法施。广度众
生。而不作是念。故诫云汝等勿谓也。莫作是念。重
诫也。度无度相。能所一空。又曰。如来既无我人众
生等相。何有时称我。须知假名称我。对所度众生。
随世说我。颜云。当人自性自度。迷来悟度。邪来正
度。从上诸佛所言。但有指出路头。须是自行自履。
岂由他人。所以道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可
508-C¶ 第 876a 页 X25-0876.png
度。是如来有四相。如来乃见性人也。所以无我。凡
夫未见性人也。所以我相未忘。佛又恐人落分别
界。故曰。即非凡夫。所以见如来凡夫。本同一性。不
容分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此段佛云云。上见就如来说。又云不应以具足色
身。具足诸相见。此观就学者说。转轮圣王。即四天
王。正五九月照南阎浮提二六十月。照西瞿耶尼。
三七十一月照。北郁单越。四八十二月。照东弗婆
提。如轮之转管四天下。察人间善恶者。以业报福
德。亦具三十二相。六祖曰。转轮圣王。虽有三十二
相。岂得同如来。世尊引此言者。以遣执相之病。须
菩提是大阿罗汉。所悟甚深。得方便门。不生迷路。
以冀世尊除遣细惑。令后世众生。所见不谬也。此
段是佛与须菩提。恐会下大众未能了悟非相之
说。故再细辨。前论。而结以偈言。以释众惑也。不然
须菩提前巳知不应。以三十二相见如来。此何以
又言色相如是也。疏钞曰。如来法身者。非色非声。
无相无形。不可以心思。不不可以识识。在凡不少。
至圣不增。看时不见。悟则全彰。】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至)于法不说断灭相。」

【此段戒人不可存断灭见也。王曰。诸法断灭者。谓
一切法。皆断之灭之而不用也。相谓凡法之相也。
法固不可以泥。然亦岂可以断灭之哉譬如渡水。
508-C¶ 第 876b 页 X25-0876.png
既渡之后。固不须舟楫。未渡之前。岂可无舟楫耶。
所以发求。无上正等正觉真性之心。必须依佛法
脩行。不可遂断灭佛法。而谓不用法也。颜曰此一
卷经。虽然说无之一字。佛又恐人执著此无。一面
沉空滞寂。弃有著无。反成断灭相。故此一分专戒
人不可断灭。未见惟人。如何便说一切皆无。所以
佛告须菩提。汝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若果作是念。发心即是
诸法断灭相。何以故。凡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不可
说断灭相。又云。昔张秀才拙。参西堂禅师。问山河
大地三世诸佛。是有是无。师答云有。张云错。师云
尔曾参见什么人来。张云参见径山禅师来。某甲
问径山皆言无。师云。俟尔得似径山时。一切皆无
即得大凡。】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至)是故说不受福德。」

【知一切法二句。即宏毅以任重而道远也。不受福
德。即施德不望报意。此段承上文。言既不断灭。而
于一切法。皆当成于坚忍。以无我念而不应贪著
福德也。六祖曰。通达一切法。无能所心。是名为忍。
此人所得福德。胜前七宝之福。王曰若为作福德
而度众生。则是贪著其福德。而欲亭受也。前以较
量福德属众生说。此以较量布施福德属菩萨说。
亦以见是法平等也。】

「须菩提若有人言(至)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508-C¶ 第 876c 页 X25-0876.png

【此段云云。疏钞云。如来者。来而不来。去而不去。住
而不住。非动非静。上合诸佛。下等群生。一性平等。
故号如来。至此段明如来真性法身。】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至)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此段又重戒贪著也。世界者微尘之合也。微尘者。
世界之散也。举世界微尘。而万事万物皆然。顾欲
合而不散。则贪著矣。六祖曰。一合相者。如眼见色
爱色。即与色合。耳闻声爱声。即与声合。至于六尘。
若散即是真世界。合即凡夫。散即非凡夫。凡夫之
人。于一切法。皆合相。若菩萨于一切法。皆不合而
散。何以故。合即系缚。起生灭。散即解脱。亦不生不
灭。若有系缚生灭者。即是凡夫所以经云伹凡夫
之人。贪著其事。】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至)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黄檗师曰。前说四相。此说四见。相粗而见精。因有
四见。故形四相也。又云。佛以见性为见。人以见相
为见。如是即指无四见言。颜曰。如是二字。说来若
发无上正等正觉心者。于一切法。应当如此知。如
此见。如此信解。不必外求法相。然初入道时。不假
法相。故无入头处。既见性了。亦当远离。不要执著。
所谓得鱼忘却筌。到岸不须船之说。此段言人若
悟了。并此四见之名。亦当无有。故于一切法应如
是知见信解也。】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至)应作如是观。」
508-C¶ 第 877a 页 X25-0877.png

【凡佛所言四句偈等者。谓不必专于偈。凡可以演
说者皆是。况其为言之要者乎。颜曰如如不动。湛
然太虚。何以故。盖世间一切有为之法。如梦寐之
非真。如灯幻之眩惑。如水泡之暂时。如人影之易
灭。如朝露之易消。如闪电之倏忽。应作如是观者。
应立如此见性之法。陈曰佛所谓一切法者。真实
无相法也。故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曰有为法。则
梦幻泡影露电之如。不其妄乎。惟了真空无相者。
能作是观。以悟亦如之妄。则必离亦如以證如如
不动之理。昔优婆离尊者。语阿难曰诸有为法。并
是无常。想夫观六如而得是句。张国维云。佛法有
空假中三观。末段仍归于无为。而以偈语收结。至
此则无声无臭至矣。】

「佛说是经巳长老须菩提(至)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优婆塞华言觐事男。优婆夷。华言觐事女。觐事者。
谓在家全受五戒。恒以亲供养三宝。而为其事也。】

金刚经阐说卷下(终)
508-C¶ 第 877b 页 X25-0877.png
* No. 508-C
复题金刚经阐说后序

陈子滋甫。予至契友也。常语予曰。昔先祖存吾公。知
常州府事。公馀之暇。著作甚富。必有可观。惜与先生。
南北睽违。不能共阅手泽为憾。予曰。令先祖之著作
也。袖归自八千里外。珍藏至五十年馀。其间有关名
教。可传后人者。自当亟付剞劂。以公于世。方不失为
继述之盛事。奚止为观阅鉴赏计哉。洛甫应之曰。唯
唯迨至同治壬戌。彩属扰乱。洛甫家被困。阅两三月。
一旦围解。转危为安。人言伊家有巨人手。自室中出。
大如车轮。群惧而散。后洛甫遍览室中。并无他物。惟
架上有祖遗一书箱耳。启阅皆在署。手犒散帙。飘飖
纂成者。惟金刚经阐说一编。方悟此手。其印金刚手
欤。是编亦洛甫平日所虔诵也。不期巳被蠹鱼窃去
数十字矣。于是滋甫感予前言。膳写就质于予。属予
补之。予曰。前言戏之耳。今竟有是事耶。但是事固吾
党所不语。故予不敢叙之于前。而特书之于后者。乃
不自揣固陋也。今熟读其文。细玩其说。窃取其意以
补之。方知存吾先生之用心苦而遗泽长。故其阐是
经也。不过缘经以闻义。因义以著说。而旨意了彻。人
易觉悟。大有儒宗之风。其不同于高谈元妙也。明矣。
予故乐倡而共襄之。庶不员阐说之婆心。亦足徵善
508-C¶ 第 877c 页 X25-0877.png
人之有后也。故谓之功德不可思议也可。即谓之果
报不可思议也。亦无不可。

同治丁卯夏月台阳洪寿椿载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