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513b 页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部旨下


【△二详住降前发心无法显般若波罗蜜。
○凡经
中无实无虚。一切诸法无非佛法。是法平等无有
高下。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如如不动等。皆明彼岸
实际之体。乃般若归宿究竟地也。此中虽亦有无
法无相。一切即非之言。然其正意。皆点平等无二
之彼岸。不可以辞碍意。为二。
△一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生佛本元。平等实际。所谓究竟泥洹常寂灭相。终
归于空。圆满菩提。亦归无所得。则是纤尘不立。澄
清湛寂者。是其本体也。今空生前窥希有。特发此
心。欲證其元。先问降住。如来曲为开示。巳知住降
离相。既知脩行离相。却顾本因。则从发心而来。若
有一能发之法。所发之心。则是对待宛然。人我丛
立。正是因名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能所丛立。
卷二 第 513c 页 X25-0513.png
四相纷纭。源头既浊。流派难清。至度生时。如何能
降人我尘劳耶。况平等法界。澄静无波。若有一发。
则似于静生动。动即有苦。果不离因。三细六粗纠
缠纷动。如本形既曲。迹影自凹。如何能安住实理
耶。向下如来直示中。菩萨度生。了无四相。是答其
降伏也。实无有法发菩提心。是答其应住也。须知
空生此问似与前同。而其义意。深入堂奥。直欲究
明最初能发一点根元。所谓希更审除微细惑也。
若此根不清。则枯桩旧处。仍为系驴。生相无明。还
为种子。是大有所有。焉会无相彼岸乎。正前箭犹
轻后箭深。直向脚下𢯱根也。故如来答示。亦直明
发心无法。截断最初能发生相根元。然后历八十
一科。以显彼岸平等。乃此经中甚深妙谈。言语似
同。而旨归迥别。若只作重说。再为钝根而判。则佛
意经旨。恐永沉矣。
△二答中二。初示发心平等故。
称性本无二。一称性故无所度生。】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
众生巳。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
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此直答其云何降伏其心之问。菩萨发心上求佛
道。必先下度众生。度生时必先了知生佛齐平。一
如无二。故度尽一切。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一切
众生俱涅槃相。不可复灭。一切众生俱菩提相。不
卷二 第 514a 页 X25-0514.png
可复得。佛乃巳證之众生。生乃在迷之诸佛。此真
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无自他之形相。
菩萨虽知平等实际不受一尘。而不妨佛事门头
不舍一法。晏坐水月道场。建立空华佛事。诸佛时
时度心内众生。众生时时成自性诸佛。故终日度
自性如幻之众生。而终日无能度所度之相可得。
不过点示众生本有。令之复还元觉而巳。如医目
者。但去其翳。非别与光明也。故曰实无众生得灭
度者。此称性而示。无所度生也。何以故三字。乃徵
出无所度生之义。问。菩萨发心度生。乃成佛根本。
非分外事也。既度尽矣。何必曰实无得度耶。故即
释曰。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若有一所度之生。
即是汝问能所宛然。四相丛立。根源不清。即度生。
时不能降伏其心矣。既有四相。全是凡夫。岂得谓
之圆解生佛齐平之菩萨哉。须知炽然度生时。尚
称众生性体。实无所度之生。况菩萨称性发心时。
尘净光生。又岂有所发之心哉。
△二示平等故无
能发法。】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者。」

【此答其云何应住之问。渠问若有发心之法。未免
寂体起动。粗细相生。波翻浪鼓。何能安住实际理
地耶。故答菩萨圆解初开。不唯显佛。九亦同彰。从
此全性起脩。俱体俱用。如全水为波。发一切功德。
卷二 第 514b 页 X25-0514.png
智慧境界。不纵不横。发得本有。强名为发。实无能
发所发。只是离去妄尘复完本有。但尽凡情。别无
圣解。正忽悟本头。非从外得也。岂实有能发之法
哉。
○此实无有法之无字。不但无其有。抑且无其
无。无凡。无圣。无染。无净。无高下。虚实。盖当人心体。
元无法相。称此显发。发得平等。即是无发而发。发
而无发。由是无住而住。住而无住。以无住法。住般
若波罗蜜中。何疑有发心时。即不能安住哉。此一
句直截痛快。扫尽生相疑根。托出众生平等法界。
乃下半卷经中大主脑。大关节。答前疑。申后义。凡
历八十一科破相以显无相般若。只完得此无字
也。复会一切皆摩诃衍。以归平等彼岸。亦此无字
也。若云对有言无。则得偏失圆矣。所以者何四字
是徵。问。云何度生有相。即非菩萨耶。故即答云。菩
萨最初发心时。尚无有法。其源自清。岂可度生时。
反存所度之相哉。
△二历诸法释无显平等衍门
二。一正历诸法释无显等。二复疏所历释无显等。

○般若大旨。在以空慧水淘汰执情。会一切法皆
摩诃衍。以空破执。上半卷巳明。自此至终。皆历一
切法释无。而方当释无之时。处处点归平等彼岸。
正会一切皆入衍门也。言会入者。大般若中如举
空。则色空。受空。乃至识空。六入空。十二处空。十八
界空。四谛。因缘。六度。乃至一切种智空。历八十一
科。章章皆尔。空则俱空。无我则俱无我。乃至实则
卷二 第 514c 页 X25-0514.png
俱实。秪如心经照见五蕴皆空。故无蕴。无入。无界。
无谛。缘。智。德。以无所得故。得菩提涅槃。皆历圣凡
迷悟因果等法。而归于一。是为会一切法皆摩诃
衍也。今经会法归衍。与大小般若。宛尔孱齐。盖八
十一科之法虽多。界内阴界入处。只一三业也。界
外大小渐顿。只一因果也。复疏云者。正大部中一
一皆历诸法以入衍门意也。故今只历因果三业
以释无法。而旨归平等实相。的是会法归衍部旨
也。当知释无之处正般若空慧。无实无虚。即实相
彼岸至历法中所说虽有多少缺具不同。而莫不
一一呈露平等波罗蜜也。但前后问答中互有傍
正。前半卷虽有无实无虚等语。而正意重在金刚
慧用。下半卷虽有即非无相之语。而正意重在是
法平等。不可因前后互出之言。以碍此经大旨也。
今初为二。
△一历二法二。一历果释显二。一正明
二意为二。一释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
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
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
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
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
卷二 第 515a 页 X25-0515.png
迦牟尼。」

【发心究竟二不别。故举如来于然灯佛时实无所
得。以显菩萨于初因时实无所发。下之实无有法
得菩提。谨对上实无有法发菩提句。盖此二无字。
俱指平等性体。增不得丝毫。减不得丝毫。若最初
有法发心。则是因增谤非平等矣。若后有法得果。
即是果增谤。非平等。今果既平等无增。显出因亦
平等无增。如大圆镜光。第去浮尘。光体自现。不可
以强加颜色。为得光明也。但恐圆义难彰。乃假问
答播弄而断定之。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法得菩
提。在空生意谓。论如来今日成佛。由得菩提而来。
似不可无。但我解佛无法发心之语以推之。则又
似乎无法得菩提矣。此空生解义言无。未敢决定
以为无所得。佛即决定其旨曰。汝不可首鼠狐疑。
语仍两可。须知十方如来。究竟果成。不过复还本
有。于平等体上。实无所增。所谓圆满菩提。归无所
得也。此句乃千金不易。决定之词。仍恐其义不显。
复加反显以明无。更以顺说以明无。若有法如来
得菩提。是反说。以实无有法得。是顺说。如此而实
无有法之旨尽矣。
△二明所得平等。】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卷二 第 515b 页 X25-0515.png

【以上反正研详。以明初后无得。意归平等。而语似
真空。故复提能得所得人法二件。以显平等衍门。
何以故三字。是徵词。问。一切众生不得菩提。故不
得成如来。今佛因得了菩提。故得成如来。若据佛
比说实无有法得菩提。则与众生同矣。何得称如
来哉。若称如来。应有所得。故即释曰。如来者。岂真
有所得而称如来乎。不过妄去本彰。复还平等如
体而巳。诸法乃十界十如等法。一一皆住真如本
位。凡夫迷之。枉受生死。名众生。诸佛悟之。无非自
性。称如来。如义者。如名不异。显十界齐平也。如名
不异。完千如全体也。如名不异。点诸佛證同也。经
云众生如。弥勒如。一如无二如。又云周行十方界。
还是瓶处如。世尊證如。混虚空为体性。东西南北。
瓶内空。十方空。一体无异。复完平等本觉。总是法
王之身。是为诸法如义。既完本有。不可赘疣名字。
但异于众生之迷。而不得完乎平等如如以来归
正觉者。强名之曰如来而巳矣。此能證之如来。尚
只反本。别无他得。岂所得之菩提。实有法哉。故曰
若有人言如来得菩提者非也。须菩提实无有法
佛得菩提。须知如来所得菩提。亦只完本有平等。
如大明镜纤埃不立。若加一有法。即增谤之实也。
加一无法。即减谤之虚也。此乃圆满菩提。无欠无
馀。无实无虚。本元心地也。以由无实故。实无所得。
以由无虚故。十方诸佛炽成如来也。是故如来说
卷二 第 515c 页 X25-0515.png
一切法皆是佛法者。此是结显平等之语。是故二
字。乃结摄前义。既能證如来。只完得本有诸法如
义。所證菩提。亦只完本有无实无虚。则未悟之先。
巳證之后。同此一体。所谓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
住。未悟之时何曾有丝毫减异。故一切法皆是法
身全体。何必證菩提。成如来。而后名为佛法哉。斯
即历如来得果之法。而广会一切法皆摩诃衍。显
平等彼岸也。向下历法释无中。或文有缺具□□
皆然。
△二结显二意二。一正结。】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即非。结上释实无所得。是名结上明所得平等。

二喻显。】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
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非大身。喻显即非佛法。是名大身。喻显是名佛法。
凡下所明如此等句。皆点空慧般若。平等彼岸二
意。然以人身之浅事。以显佛法之深微。宛有二意。
至下约施福贴显中当明。
△二历因释显二。一离
相度生因。】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
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
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实无有法名为菩萨。与实无有法发心。实无有得
果。血脉照映。如骊珠不失。
△二无住庄严因。】
卷二 第 516a 页 X25-0516.png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
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经初无住行施。但举六度庄严中最初布施一度。
其实意该六度。今言庄严佛土者。乃举六度之全。
缺具不同。义则一也。
△二历三法释显三。一历意
业二。一约境智释显二。一出能照智。】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
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
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
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
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
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五眼。即如来般若圆照。遍了法界。十方不隔。恒沙
心非恒沙心。同一般若无相也。三际不迁。三世心
无三世相。同一实相常住也。问。所照之心属意业。
则可了知。能照之智是五眼。如何会通。答如来五
眼即四智。本是圆通。不必致疑。即众生眼见。莫不
由心。盖心识在眼即眼识。眼若无心。则何能见。如
木人。巳死。二俱无见。楞严云。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书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二融所照境二。一约
实无所得荡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
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
卷二 第 516b 页 X25-0516.png
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
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
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
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恒河诸心。则尘劳种种。迷暗般若圆明。今以空慧
荡之。即为非心。则复还离相之实无所得也。
△二
约平等常住释明。】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在得。未
来心不可得。」

【三际迁流。则生死无常。背于常住彼岸。今亦以圆
智融之。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则复完平等实相矣。
夫如来以般若妙慧。会一切圣凡因果等法而归
摩诃衍。乃事从圣起。先直点圆人发心称性本无。
体自平等。由是顺势以无得果。度生。严土。而出世
圣人初中后因果等心。悉归衍门空慧矣。圣法既
融。势如建瓴。以融界内在缠凡法。恒沙之心叵得。
则金刚般若显。三际之心了无。则常住彼岸彰。皆
为非心。称性本无也。是名为心。衍门平等也。融八
十一科之法。至矣尽矣。此般若部旨。极广大精微
之最章明较。著处。推此以例前后。文或出没。理实
尽焉。故历三际中。庋身口而先历意业。从便从要。
佛意甚深。
△二约施福贴显。】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
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
卷二 第 516c 页 X25-0516.png
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
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引福德无故。以贴显皆为非心。引得福德多。贴显
是名为心。凡当说法至深微处。反引世间浅事贴
显。使深义明了者。一是如来以种种因缘事相开
示众生。使之解悟之大慈也。二是如来说法巧妙。
令异人机解活泼。如珠走盘之师子掷儿法也。如
上一切法即非一切法。何等深妙。而忽换转话头
以晓机情曰。譬如人身长大等。皆是族矣。又复举
极好布施之心。犹不可著有。若一著有福。即非无
住般若。何况损人利巳五逆十恶之恒沙三际心
哉。
△二历身业释显。】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
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
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
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
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
相具足。」

【历身业中只举如来身业者。以如来具足身相。犹
属有为。非般若一尘不染之本体。抑况三乘尚带
无明之身相乎。又况六凡具足五住之身相乎。当
知一落身相。皆为四相。染污般若体矣。故云不可
以身相见也。佛身既非。一切俱非。俱非之后。法法
全体。相相实相。则不但佛身是名身相。即九界身
卷二 第 517a 页 X25-0517.png
相亦皆实相波罗蜜矣。故举一佛身。空。则佛身尚
空。何况九界不空。会。则佛身尚会。何况九界不会。

△三历口业释显二。一无所说法。】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
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
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此具能说如来。能闻众生。圣凡均具。佛说属口。生
听属耳。六根可得互举也。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
为谤佛者。佛之所说。乃对病之药。初无定在。不过
去众生之病著耳。众生病去。其药则除。若谓如来
定有空有之法。则是谤佛有定法矣。此约对机非
实有也。二者。即所说之法。乃言下所诠之理。理不
属言。言不及理。所谓寄言谈于象外。而其理绝精
粗。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正如标月指。指非是
月。月非是指。认指为月。不解所指。认言为理。不解
所说矣。此约契理之说非实有也。须知如来为众
生故。不得巳示众生见理之说。下情迷之。尚以药
为毒。执言生障。况九界言说乎。又如来口说。于离
言说相之般若体上。犹为多事。况众生口四业乎。

△二无能闻生。】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
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
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
众生。」
卷二 第 517b 页 X25-0517.png

【众生众生者。非重言也。乃牒前所指两种众生而
言。盖能信般若者。或五品深信。或六根十信。此等
众生。巳是观行相似即佛。故曰彼非众生。然而此
身犹是五阴和合而生。故曰非不众生。此非众生
之众生。非不众生之众生。二皆有相。俱非般若正
体。悉宜扫除以入空慧。故曰即非众生。此句双扫
前观行相似即佛。及五阴假合之二种众生。入真
空妙慧也。既空之后。则法法皆真。一一实相。名体
不转。均入衍门。故曰是名众生。
△二复疏所历释
无显等二。复者。重也。疏者。通也。如前巳历因果三
业等八十一科之法。释无以归平等摩诃衍矣。今
重提前所历之法。广略互出。疏通决择。以入衍门。
盖佛说大品般若。历八十一科入摩诃衍。则法法
始从色心终一切种智。今约单复释无显等以归
衍门。义实同之。但前半卷约住降离相明般若。则
以广略二门释之。今之单复。或前略者后广。或前
广者后略。彼此互显。等义弥明。
△一复疏二法二。
一疏历果释显二。一复疏二意。二结显二意。初中
二。一疏实无所得。】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
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

【前佛明于然灯佛所实无有法得阿耨菩提。反复
卷二 第 517c 页 X25-0517.png
释明。今云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菩提。四相。为
有。法相。为法。非法相。为少法也。此疏通前实无所
得之文甚明。
△二疏所得平等二。一直示性体。】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

【前云诸法如义。无实无虚。一切法皆是佛法。今直
点之曰是法平等。
△二称性脩證。】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脩一切善法。即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谓染污即不得。脩證即不无。无四相而脩善法。
乃名无所住而生其心。从性善起脩善。脩善即性
善。性善即显阿耨菩提也。
△二结显二意中二。一
约善法结明。】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即非善法。结上实无所得。是名善法。结上所得平
等。前之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乃约性说。今
之善法。乃约脩说。
△二引施福贴显。】

「须菩提。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
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
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
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七宝布施乃是相福。不及离相般若。此反显上实
无所得。受持般若波罗蜜法。乃平等性功。故其德
不赀。此贴显上所得平等。须知初历果中但约性
卷二 第 518a 页 X25-0518.png
说。故结中亦约性。而显中乃约喻。今复疏中约修
说。故结中亦约脩。而显中乃约施。脩不离性。性不
妨脩。脩性各出。互显弥明。
△二复疏历因释显二。
一标。】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
生。」

【众生著四相而轮回。虽因依正二境。然不怨于飘
瓦虚舟。多分于有情爱憎境上起。即如来以慈悲
度生。若一作念。即四相丛立。同于下凡矣。况六道
乎。前历因中约菩萨度生。今约如来度生者。在因
名菩萨。因极即如来。举果则益显离相之因。功不
唐捐。
△二释二。一释度生。】

「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
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故云实无有度者。然菩
萨如来炽然度生。不过如梦勤如。空名惑绝。幻因
既满。镜像果圆而巳。岂真有所度之众生哉。若有
下即反显之词。如来既无四相。则亦无所度众生
矣。
△二释我当。】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
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上云我当度众生。度生之义。前巳释明。今复除人
疑曰。即如来比说我当度生之我字。不过假名说
我。于平等慧中。实无自他之形相。故曰即非有我。
卷二 第 518b 页 X25-0518.png
其如凡夫之人。处处胶著。见如来假名说我。即执
之以为实有我相也。况平等体上初无诸佛凡夫
之相。又不可因如来顷说凡夫二字。即执之以为
实有凡夫之相可得也。须知无有高下。凡圣齐平
者。方是真空般若。故曰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
既会真空。即显实相。故曰是名凡夫。上曰即非庄
严。即非众生。今疏通中云。即非有我。即非凡夫。一
义也。
△二复疏三业中三。一超疏历身释显二。一
直显中道平等。】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
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前正历身业。意虽含于显等。而语且偏在真空。今
愈入愈深。理宜直显中实。故复举前事问云。可以
三十二相见如来不。空生至此。巳领大乘财物。深
知诸法实相。相相法身。故即应云以三十二相观
如来。盖毗卢遮那遍一切处。一切诸法。皆是佛法。
夫百界千如森罗诸法。皆即实相。如四念处惟色
惟声等义。何况三十二相。而非平等法身耶。此与
法华中龙女赞佛。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
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同也。须知此处既是重提前
边所历身业。而疏通决择。使平等显了。固当直显
中道实相。不可仍前约真空荡相说也。
△二双遮
二边相著二。一遮著有二遮断无。
○须知直显中
道实相。即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也。若著有无。即非
卷二 第 518c 页 X25-0518.png
平等。即非中道。况实相者。无相无不相。若著有无。
即是相不相矣。实相何能彰乎。故文虽双遮。意显
中实。今初。】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
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
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曰。若以色见
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诸法实相唯佛究尽。而空生今日分见一班。故可
与家里人说家里事。然此事深妙。但可你知我知。
傥凡心不解。随语生著。即起有见。便谓生死轮王
之相。即是平等法身矣。斯则岂但圆实永沉。抑且
真俗混乱。如之何其可也。须菩提答言。若论我与
世尊。巳了真空实相者。无可无不可。今言三十二
相即如来。此指诸法实相也。前言不可以三十二
相见如来。指此真空离相。所谓巳过关者掉臂而
行左右具宜。初无执碍。但我今解如来所问之义。
惟恐众生不解。以词害意。执有生见。则真空不彰
矣。故今当破去著有之心。即曰不应以三十二相
观如来也。
△二遮断无。】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
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
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
卷二 第 519a 页 X25-0519.png
灭相。」

【前言勿以具相观如来者。不过破其著有之心。以
显中实平等耳。其如众生处处著。才见破有。即便
执无。妄谓如来證菩提者。必无具相。若具相者。即
非證菩提之如来。此则方出于有。即堕于空。于平
等法上。又为下矣。故复遮其断无之执曰。当知实
相无相无不相。若汝执如来平等法身。必无具相
者。此即堕于断灭外道矣。故曰勿谓如来不以具
足相故得阿耨菩提也。复以发菩提心不说断灭
相以转释者。良由初发如来菩提之心。故得后證
如来菩提之果。发心究竟二不别。若发心时有断
灭。则證果时亦断灭。既发心时不断灭。则果成时
岂可以断灭相而目之曰。不以具足相得无上菩
提哉。有无高下之见既遣。则中实平等衍门自彰
矣。如来身相。既会衍门实相。其九界森罗诸法。不
言可知矣。此如来圆显平等彼岸之最深切著明
处。勿割碎强配。失经脉络也。发菩提心。于法不说
断灭相者。圆人名字开解。尚尔九亦同彰。况发心
乎。发心者。发一切功德。智慧。境界。不前不后。因该
果海。果澈因源。万德性具。讵云断灭。夫说断灭者。
乃二乘灰灭。外道断无也。
△二追疏意业中约施
贴显。】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
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
卷二 第 519b 页 X25-0519.png
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
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前正历意业释显中。以如来离相眼智。净尽恒沙
三际妄心。今云知一切无我不贪著福德。莫非离
相般若现前。而恒沙心息。三际俱忘矣。随其无我
不著工夫浅深。以判成忍五种高下不同。不必执
定生法二忍名相。以碍圆经。应知前正历意中。能
所广明。故今复疏。但须略点。正彼此互显。令平等
义彰。法应尔耳。
△三疏历口释显中二。一正历三
法。二例通一切。初中三。一所说果人平等。二所说
器界平等。三所说诸见平等。前正历口业中。但云
不能解我所说。不知所说何等法。是众生不解处。
故今略举三法。广例一切。则世出世间。若圣若凡
若依若正若染若净若色若心等八十一科。及例
三千百界八万四千尘劳生灭。俱入真空实相之
摩诃衍矣。今初所说果人平等。】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
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
名如来。」

【欲会所说诸法入波罗蜜衍门。先举出世如来果
号。既是诸法如义。同一实相。则何有生灭去来。人
见来去。此无去来。所说平等义彰矣。
△二所说器
界平等。】
卷二 第 519c 页 X25-0519.png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
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
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
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
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
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
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
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器界无常。碎为微尘则小而多。合为世界则大而
一。若在如来藏中。求于生灭大小了不可得。故皆
曰即非。即非。乃真空体露也。然而真空不空。一一
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故皆曰是名。是名即波罗
蜜平等衍门也。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
人贪著其事者。一合相虽是虚名幻相。然而不外
法界。当下即离名字言说之不思议境。故曰即是
不可说之实相也。然则如来何不说明。若如来一
加言说。但恐凡夫之人不解所说即生贪著。于事
相上。随语起见。故不可说耳。
△三所说诸见平等。】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
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
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
者见。」

【四见虽是众生迷极心法。若至真空体上。不留毫
妄。故皆即非。然阿毗依正。全处极胜自心。地狱色
卷二 第 520a 页 X25-0520.png
心。尚皆究竟。况此诸见而非平等实相耶。故曰是
名我见人见等也。须知前后凡言是名处。即波罗
蜜实相。一切法皆摩诃衍也。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者。佛谓我巳究尽。汝巳分知。固不必说。但世间人。
能解此所说皆实相否。空生答。斯旨甚深。众生低
下。谈何容易。故曰是人不解所说义。随出所以不
解之义曰。此等四见。一一体空。即非四见。故不解。
又此四见。一一性真。即是实相。故不解。空生至此。
巳深解诸法实相。了知诸法皆衍。故呈露见解如
是透脱圆净。佛则因其圆解而尽情开示会入之。
故曰发菩提心者。应如是知等也。
△二例通一切。】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
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
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前来巳会圣凡色心等法皆摩诃衍。犹恐法门未
尽。故复因其解悟而开广之曰。发菩提心者。皆应
如是知见。盖谓凡夫小乘。心外有法。执相起见。固
不足与语诸法实相矣。但此经为大乘者说。为发
最上乘者说。既发十界齐平权实不二之大心。则
岂但于上如来器界诸见上如是知见哉。当于百
界千如。八万生灭诸法上。一一了知信解。皆真空
实相。并其法相。亦皆会入。如是方是领知库藏。克
家之子。不辜如来付财之重。能自行化他。转教无
疆也。以般若正慧荡汰执疑。会八十一科皆摩诃
卷二 第 520b 页 X25-0520.png
衍部旨。至此至矣尽矣。故下只须结益。以劝流通。

△大章第三流通二。一结劝流通二。一举益劝通。】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秪世界七宝持用布
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
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可知。
△二示流通法。】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
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正宗经旨。既皆会入衍门实相。境如如智。智如如
境。则后人流通此经。亦当如经正住。不动有为。不
取诸相。然后可以所行如所说。所说如所行。而为
人演说矣。须知动即有为。有为即动。取相即不如
如。如如即不取相。下即徵出须不动不取之所以。
何以故三字是徵辞。问。何故为人演说者。必须不
取不动耶。答曰。良由一切有为之法。皆如梦幻不
实。弘通般若波罗蜜。衍门实相之人。当如是观之。
不当反生取著也。
△二结益流通。】

「佛说是经巳。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部旨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