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483-A¶
483-A¶ 第 166b 页

* No. 483-A
新镌金刚般若波罗蜜音释直解序

夫金刚经者乃诠人妙心也心也者炳焕灵明光吞
宇宙冲虚妙粹照历尘沙竖穷三际虚空未可并其
悠横遍十方天地岂能同其大亘今古无旧无新处
圣凡不增不减是诸佛之乐土乃众生之本源也非
善现孰得究明此宗微阿难谁能编集是教经分三
十二分分分义契菩提字布五千馀言言言谈归般
若三乘四果之阶梯悉依此心而證立九有四生之
异类皆由斯理以分流唯此经者其文至略其义甚
深读者虽多悟之亦少既悟后则头非镜里若醒来
则珠在衣中如穷子见父严饰珍宝现成倘婆女见
儿狂乱忧心顿歇欲渡者此即洪舟求安者此真华
屋矣(愚)熟读之方究义也蒐挹诸典直解是经去繁
就简便诵者之易知引浅至深与学人之可入自知
僣窃之罪莫逃实为受持之者诠尔。
483-A¶ 第 166c 页 X25-0166.png
* No. 483-B
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序

盖最上一乘之法者乃佛为一大事因缘而说也为
时之龟鉴作物之权衡既澄浊水当以菩提妙珠欲
断妄尘须是金刚宝剑世界有三千大千之异地举
一念而全收众生有九种十类之殊途向一真而悉
度斯经至简其理至玄今之诵者但祈福德不究福
德之性也新释此书名为直解(予)将览矣便觉惺之
始信下和之不石也水未入海难成咸味人未究理
何契心源噫旨玄道妙岂浅识者能信哉上智知之
如良马见鞭涅槃门近下士闻矣似痴猴捉月生死
路长大哉师兄荷天者闻斯经典捐资刊行施与有
志者观矣倘能一言而悟何甘累劫之迷不受福德
奚沉有海知法无我即契无生寻流可得泉源会经
方明宗旨今杲既而注矣(予)衍亦为序之。No. 483
新镌大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音释
直解
483-A¶ 第 167a 页 X25-0167.png
武夷十六洞天城高 僧圆杲 解注
僧圆衍 校正
云庆庵 僧圆禄 僧圆贵 绣梓

** 金刚经启请

若有人读诵此经者须当一心离诸杂想究竟经
义先念净身口真言后请八金刚四菩萨名号随
所在处常得拥护矣。

** 净身真言

修多哩修多哩修摩哩娑[口*縳]诃

** 净口业真言

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

** 安土地真言

南无三满多没驮南唵度噜度噜地尾娑婆诃

** 普供养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口*縳]袜日啰斛

** 八金刚


* 奉请青除灾金刚
* 奉请辟毒金刚
* 奉请黄随求金刚
* 奉请白净水金刚
* 奉请赤声金刚
* 奉请定持灾金刚
* 奉请紫贤金刚
* 奉请大神金刚

** 四菩萨


* 奉请金刚眷菩萨
* 奉请金刚索菩萨
483-A¶ 第 167b 页 X25-0167.png
* 奉请金刚爱菩萨
* 奉请金刚语菩萨

注曰此八金刚四菩萨者乃前迦叶佛时有一旃
陀罗此云屠宰至寺前拾得一纸千佛名经持归
供养感妻有妊生一肉毬破视有八男子及长心
行正直力勇过人能伏诸邪恶妻后又产一毬破
视亦有四女及长颜貌端严慈善胜众持斋奉佛
化兄出家兄妹一十二人同皈迦叶佛修行护教
男證金刚女證菩萨常护是经故安经前若人诵
此经者殷勤启请则此金刚菩萨随处拥护矣。

** 发愿文

「 稽首三界尊
 皈命十方佛
 我今发弘愿
 持此金刚经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安乐国」


** 云何梵

「 云何得长寿
 金刚不坏身
 复以何因缘
 得大坚固力
 云何于此经
 究竟到彼岸
 愿佛开微密
 广为众生说(此经乃梁昭明太子分为三十二分)


** 开经偈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者喻心之真体也。人之心体如百鍊之真金。金
483-A¶ 第 167c 页 X25-0167.png
经百鍊而金体不消。成众器而金色不变。人之心
体亦然。杂诸缘而心神不昧。溷众类而心体常灵。
故心同虚空永固。金随今古常精。故心以金喻之。
刚者喻心之真智也。人之心智如刚利锋刀。刀断
万物而刀体常刚。经千磨而刀锋愈利。心智亦然。
智鉴诸尘而智眼常明。了诸法而智心永寂。故智
有裁决之能。如刀有断截之义。是智以刚刀喻也。
般若者。梵语。此云智慧。智慧者。心之真慧也。慧光
如镜。诸形临镜而妍媸自现镜鉴。诸形而纤洪莫
隐。心慧亦然。至隐能烛至微能知。无尘不显。无物
不彰。慧有先见之明。镜有洞明之体。故慧以镜喻
之。

波罗蜜者。梵语。此云到彼岸也。岸者。土也。分于彼
此。故有此岸彼岸。此岸者。心之妄也。遇缘即动。见
境即生。凡遇境缘生诸妄法。诸有业缘。轮转此岸
也。此只众生业识感报之土也。众生业尽。此岸即
消矣。彼岸者。心之果也。灵虚独露。寂净湛然。尘不
能染。法不能缘果人之土也。心常圆明湛寂。此即
彼岸矣。

经者。心之路也。若人依此金刚般若而行。则直到
无为之岸也。以此观之。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者。
即是人之自巳一个真心也。迷之则生死始。悟之
则轮回息。今修行人知此自心智。此自性知真无
妄。以智慧灯照破尘缘。了此妄法。立万行而不著
483-A¶ 第 168a 页 X25-0168.png
于心。遇诸缘而心常湛寂。如此修行疾登彼岸矣。
偈云。金刚般若义含多。有筏方能可渡河。心镜未
明休懈怠。更须经上切磋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姚秦。东晋伪王也。姓姚名兴为。秦国王也。三藏者。
经律论也。鸠摩罗什。此云童寿。谓童年而有宿蓍
材德。故秦王诏译此经。译者翻梵语为此语矣。】

*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

【如是者。真不违俗。名如俗顺于真曰。是故称如是
也。如是之法。我从佛闻。我者。阿难自称也。佛说此
经。我亲得闻矣。此经说我者。谓空相无我之真我。
闻者。谓缘空无闻之真闻也。昔弟子常问于佛云。
他时编集经教。当如何起首。佛言。从如是我闻起
也。】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一时者。是佛说经之时也。佛者。觉也。心体离念觉
了真妄。觉体周法界中尽。虚空际最清净者。迷此
众生悟此即佛也。舍卫国者。乃波斯匿王所居之
国也。祗树者。祗陀太子所施之树。故称祗树也。给
孤独园者。舍卫国中有一长者。名须达多。先事外
道。亦好施贫济诸孤独。故国人称名为给孤独长
者。闻佛说法。心生渴仰。布金买祗陀太子之园建
立精舍。请佛居此说法。祗陀施树给孤施园。故称
483-A¶ 第 168b 页 X25-0168.png
祗树给孤独园也。孤独者。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
子曰独矣。】

「与大比(音必)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比丘。含三义。一乞士。二破恶。三怖魔也。大比丘者。
道德之称也。千二百五十人俱者。佛初度陈如等
五人。次度三迦叶兄弟兼徒弟众一千。次度舍利
弗目揵连。各兼徒众一百。次度耶舍长者等五十
人。经中举其大数。故减五人。此众并事外道后转
受佛教也。】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尔时者。彼遇食之时也。世尊者。世世常仰三界独
尊。故称世尊也。食时者。人之所食之时。则佛著三
衣。持宝钵。入城乞食。教化众生。去此憍慢。入城者。
精舍城外。从外而入。故曰入城。】

「于其城中。次第乞巳。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
巳。敷(音呼)座而坐。」

【次第者。不择贫富次第。乞矣至本处者。至祗园精
舍之处。收衣钵者。收起三衣袈裟与钵盂。后洗足
整座而坐也。】

* ○善现起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
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须菩提。佛之弟子。行證无诤。故称善现。了法虚妄。
理悟真空。亦曰空生。亦名解空。尊者。心得菩提正
483-A¶ 第 168c 页 X25-0168.png
道。称理得名。故名须菩提也。请佛开示菩提妙心。
故偏袒右肩.膝跪.合掌。敬白佛言。此为教至。敬而
巳。希有世尊者。言佛福慧双足。叹言三界之内。少
有我佛之慈悯也。】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如来者。佛号也。本觉名如始觉名来。本始不二。故
称如来矣。菩萨者。修行人通称之也。菩萨。梵语菩
提萨埵。今略其文。而言菩萨。此云觉有情也。觉性
中若有情妄。即名众生。觉无情妄。即名为佛。故有
情即是众生也。惟有如来慈悲悯念众生。善能守
护。有大智慧。一乘心法。嘱付诸菩萨。】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
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梵语也。此云无上甚深
正等正觉。此即人之圆觉妙心也。若人发此正觉
之心。当依何住何能降此尘妄之心矣。】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
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善哉善哉者。叹美之辞也。言须菩提善能问此菩
提妙心也。谛者审也。】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音要)欲闻。」

【应者。当也。如是者。当理即如。无非即是。此言欲发
菩提妙净真心。当向菩提心中而住。如此方能降
483-A¶ 第 169a 页 X25-0169.png
伏尘妄之心。唯者。诺也。然者。是也。须菩提闻佛说
此。真能降妄。默契无疑。唯此应之速也。称尊领教。
愿乐欲闻。乐者。爱也。】

*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
一切众生之类。」

【摩诃者。梵语。此云是大也。摩诃萨者即大菩萨也。
一切众生。一切者总标也。众者。不一之称。生者。生
灭之义也。】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
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槃
而灭度之。」

【众生。虽多不出九种十二类。涅槃体上本无众生。
按楞严经中。乃觉明为咎。应根尘识。业性发生。见
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
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六种乱想。随业感
生。种种众生。各有八万四千。充塞其类也。若卵生
者。卵惟想生。合气成卵。识想飞沉。故有鱼鸟之类
也。若胎生者。胎因情有。合精成胎。欲想竖横。故感
人畜之类也。若湿生者。湿以合感。合爱为湿。和煖
发生。所趣无定。翻覆乱想。故感蠢蠕之类也。若化
生者。化以离应。意欲飞腾。趣新乱想。无而忽有。故
有转蜕飞行之类也。若有色者。但事日月星辰。坚
执留碍。其心乱想。结成精耀。休咎精明。其类充塞。
483-A¶ 第 169b 页 X25-0169.png
若无色者。厌有著空。灭身归无。惑业昏重。识附阴
隐。体合空昧。空散销沉。其类充塞。若有想者。虚妄
失真。邪著影像。无有实色。托识罔象。潜结貌状。神
鬼精灵。其类充满。若无想者。不了谛理。固守愚痴。
习定灰疑。思专枯槁。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
塞。若非有想者。诬罔取他。纳为巳有。忘本蒸尝。认
彼宗嗣。异质相成。其类充塞。若非无想者。怨害相
酬。伤杀相反。生理怪诞。弃绝伦义。如土枭附块。为
儿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此说九种十二
类众生。皆未悟明涅槃。妙心迷陷。情欲积妄。发生
妄随轮转。谁不知此众生。心体本即涅槃。若一念
回光悟明。无生之理。断除情妄。即證入无馀涅槃。
而自灭度之矣。涅槃者。乃无生灭之心是也。众生
分上。无欠无馀矣。有馀者。习气未尽。无馀者。能所
俱消也。】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即非菩萨。」

【四相者。识心未了。即有我相。迷巳认他。即有人相。
情妄未除。即众生相。作后有念。即寿者相。菩萨心
净。诸法不生。实非有相。若四相去除。即非真菩萨
矣。】

*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
483-A¶ 第 169c 页 X25-0169.png
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
是布施。不住于相。」

【复次者。重举也。心有住著。即名悭贪心。无住著。即
名布施。法乃尘妄之名。布施解脱之义法。本无住
所。生灭随缘。言菩萨勿著于心。当行布施也。六尘
者。在眼曰色。在耳曰声。在鼻曰香。在舌曰味。在身
曰触。在意曰法。今此六尘之相。若生染著。即为悭
贪。若无住著。即名布施矣。】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不住相布施者。菩萨觉心清净。知法本空。虽有万
行利益众生。无有一毫著福之念。净心无染。其福
莫量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音否)(音弗)也。世
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音否)
(音弗)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
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东南西北为四方四维。即四隅也。以四方四维上
下总谓十方矣。虚空本无方所。何有十方。佛言。十
方者。显此虚空大之无极矣。今谓菩萨无住相布
施。言福德亦如此之大者。而心包太虚。则福性亦
同太虚之大也。是故佛告菩萨。不当住法住相。但
当心无所住处而住。若心无所住。是名真住矣。】

*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音否)(音弗)也。世
483-A¶ 第 170a 页 X25-0170.png
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
非身相。」

【如来者。即真如性也。是诸佛法身。乃众生本体也。
身相者。是色身幻相也。言不可以执幻相得见真
如妙心也。相本沤幻。故佛言。身相即非身相也。】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
见如来。」

【若见诸相非相者。心不起分别见相之念也。若见
相著相。即背真理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矣。】

* ○正信希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
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
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
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巳于无
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实信者。实谛之阶梯也。信则所言之理顺。顺则师
资之道成。盖须菩提疑此如来言说般若无相章
句。众生难信。故作是问。而佛恐阻众生实信之心。
且告之莫作是说矣。持戒者诸恶莫作。修福者。众
善奉行。倘佛灭度之后。若人闻此般若章句。信为
实有者。则知此人。不但于三五佛前种诸善根。特
于无量劫中。承事诸佛种善根矣。】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
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
483-A¶ 第 170b 页 X25-0170.png
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净信者。净者净而无染信者。信而无疑。若人闻是
章句。生一念净信者。悉知此人心空。四相诸法自
净矣。无法相者。为无见所执也。亦无非法相者。为
有见所执也。是以法相本无因执故有。若能信心
清净。则众生垢净如此。即得福无量矣。】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
是义故。」

【心本无相。若觅心取相者。即著四相。若法与非法
悉属妄缘。俱无实相。若取而求之。亦染四相。是故
诸法体空。不当取著。故如来说不取相者。以是义
故。】

「如来常说。汝等比(音必)丘。知我说法。如筏(音伐)喻者。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

【佛说。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
法是以如来说法。如舡筏者。能度此岸人于彼岸
矣。盖人四相空尘。心净正法。当舍何况非法。正谓
渡河当用筏到岸不须舟矣。】

* ○无得无说分第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藐三菩
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
无有定法名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提。亦无有
483-A¶ 第 170c 页 X25-0170.png
定法。如来可说。」

【如来妙心。无有决定之法。即名菩提。亦无有定法
可说也。如镜本无定像。随形自现。法本无定体。随
缘自生。道经云。空即是空。空无定空。色即是色。色
无定色是也。】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无为体上。实无法可得可说矣。今经言非法非非
法者。此法说有亦非有。说无亦非无。非法者。心本
是无。非非法者。应缘而有。理惟一心。事收万法矣。
所以者何。言理无阔峡。见有浅深。此无为体上。或
有得皮得骨得髓者。圣贤之位。随德称尊。见深行
广。位重名高。三乘贤圣于此无为体上證悟。各有
浅深之殊。】

*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
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音否)。」

【三千世界者。日月运行一须弥山。照四部洲中为
一小世界。以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以一千
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以一千中千世界为一
大千世界。以一千大千一千中千一千大千总为
三千大千世界也。七宝者。所谓金.银.琉璃.珊瑚.玛
瑙.瑱珠.玻瓈是也。佛言尽三千世界七宝布施。言
得福虽多。不如般若功德之大也。】
483-A¶ 第 171a 页 X25-0171.png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
故如来说福德多。」

【须菩提證无诤三昧。悟体性空。答福德甚多者。心
顺无诤。言非福德者。性悟真空也。福德性者。乃般
若之慧也。性非福德。故如来说福德多矣。】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
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音奴
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此经中乃至四句偈者。休言独称四句偈上有乃
至二字下有等字也。或有一句二句乃至百千万
句。只此统说。何以独称四句偈耶。看经者可宜详
观也。此言统说金刚般若经中之大义也。般若无
相偈说无为。谓人心体本自无为。当依般若能證
无为之果矣。若人于此经中能悟明真理。操心向
道。更复为人解说此经之义。则是人其福胜前三
千七宝布施福德也。唐玄宗云。三千七宝虽多。用
尽还归生灭。四句经文虽少。悟之直至菩提。所言
诸佛及诸佛法。皆由此金刚般若而出者。惟此经
之至要也。】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法在心而不在教。故云。所谓佛法者即非真佛
法也。】

* ○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音桓)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
483-A¶ 第 171b 页 X25-0171.png
果不(音否)须菩提言。不(音弗)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音桓)
为入流。而为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此四果者。乃凡夫
流入圣位之阶级也。若人心当以无念为宗.无著
为用。佛恐人心存四果之念萌于其间。以障其道。
故设此四果而问。须菩提皆以不也答之。复为辨
论。若以事言之。则有果有相。若以理言之。则非果
非相。断三结。得须陀洹果。不堕三恶。人天七返。永
断诸苦。入于涅槃。名为入流者。心不入六尘之境。
初流入圣地。是名须陀洹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
(音否)须菩提言。不(音弗)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
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断三结。薄贪嗔痴。得斯陀含果。永断诸苦。乐證无
为。名一往来者。一反生天上。一反生人间。便得涅
槃。虽名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
(音否)须菩提言。不(音弗)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
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

【断下五结。得阿那含果。见思惑断永脱苦轮。入于
涅槃。名为不来者。不来欲界受生也。而实无不来
者。心无所得而不著不来之相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
(音否)须菩提言。不(音弗)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
483-A¶ 第 171c 页 X25-0171.png
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
我人众生寿者。」

【阿罗汉果者。永断贪欲.瞋恚.愚痴.无馀烦恼.生灭。
以尽净行。以立于法无染。不来三界受生矣。阿罗
汉者。悟诸法空。若作得道之念。有所得心未除。即
著四相矣。】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
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
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即不说须菩提是
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
乐阿兰那行。」

【无诤者。随顺无违也。三昧。梵语。此云正受。心不受
一法是也。阿兰那者。梵语。此云即无诤也。须菩提
离三界。欲證四果法得无诤三昧。体悟真空。乃人
中最为第一者。虽然證此四果位。而心不作是念。
若心作此證果之念。则与道相违。佛即不说须菩
提是行无诤之行也。实无所行者。悟心无得。虽云
无诤之行。亦是虚名耳。】

* ○庄严净土分第十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
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如来者。佛自称也。然灯佛者。即是释迦牟尼佛之
师也。法由心悟。岂从外得以心印。心是名为得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音度)(音否)(音弗)也。世
483-A¶ 第 172a 页 X25-0172.png
尊。何以故。庄严佛土(音度)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菩萨庄严者。菩萨六度万行以为庄严。佛土者。心
土也。真如妙心。乃诸佛之净土。是众生之觉源也。
但了法空净。即真庄严。维摩经云。随其心净。则佛
土净。盖此心净。便是庄严也。若著相施为。即非庄
严。名庄严矣。】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
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

【佛土既以心净为庄严。则菩萨当生无染净心。不
当生六尘妄想之心矣。而者下接上之辞也。应无
所住而生其心者。若心无染而清净。真心自生也。
譬如天平盘中无物。其针自正矣。】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
大不(音否)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
大身。」

【王者众所尊也。须弥山者。上至忉利天。下极昆崙
际。乃娑婆世界之主山也。大之莫及矣。佛引此譬
喻。尚有人身如须弥山之大。可为大否。须菩提遵
顺无违。答言。甚大。须弥虽大。不满虚空。法身之大。
含纳大虚。故楞严云。虚空生汝心内。由如片云点
太清里。况世界生于虚空之内。须弥亦住世界之
中。岂得为大也。故法身无相。诚为大也。须弥有相。
不足为大矣。是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也。】
483-A¶ 第 172b 页 X25-0172.png

*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
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音否)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
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恒河者。舍卫国城外有河名恒河也。佛常指河中
沙为喻。言恒河中有此无量数之沙。亦有无量数
之恒河胜过此沙之多。是诸恒河中之沙。此言多
之甚矣。】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
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
(音否)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
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
福德胜前福德。」

【恒沙七宝布施。福报无过人天。若人于此经中究
明至理。必證菩提之果矣。】

*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
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随说者。随处与人说经之所也。塔者。贮佛舍利之
塔庙者。立佛圣相之庙也。故有人天修罗而此供
养。今当知此说经之处。一切人道天道修罗道。皆
以香华幡盖以为供养。胜若佛之塔庙者。何也。为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
此经出也。是故人天如此恭敬矣。】
483-A¶ 第 172c 页 X25-0172.png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
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
尊重弟子。」

【若人明此般若妙义。即知心能作佛如此受持。则
是成就第一希有之法也。一切诸佛皆依般若而
證。故云此经在处。即为有佛也。是人若能恭敬此
经。即为尊重弟子也。】

*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
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
字。汝当奉持。」

【金刚是喻般若。是法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云智
慧到彼岸也。出前经题。注讫耳。以是名字者。此经
乃般若之名。非真般若之体。故说名字也。汝当奉
持者。当依义奉行持教流通也。】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
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但有言说皆无实义。般若无相。故佛说即非般若。
是名般若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来无所说。」

【如来说法。为利生故。真如体净。实无法可说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
(音否)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
483-A¶ 第 173a 页 X25-0173.png
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三千世界。不外乎心一切微尘。悉依于地。故世界
者。随众生心业所感。而有众生心净。则世界净。众
生心垢。则世界垢。悟法无体。即非微尘。悟相虚妄。
则非世界。佛心空寂。观此微尘不实。世界非坚。故
说非有尘世。是名尘世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音否)(音弗)
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
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者。如来以三十二妙行感此报身妙相。
净如琉璃。内外明彻。虽则报身殊妙。亦是幻妄。终
归坏灭。故说非相。是名为相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七宝布施。是利物济贫。身命布施。乃了心立行。无
非福报也。】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
甚多。」

【佛言。小则微尘。大则世界福报。则妙身立行。则布
施如此尘世身行。四事尽属虚幻无有实体。若人
能持此一经。为人解说。则得福多矣。】

*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
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
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483-A¶ 第 173b 页 X25-0173.png

【须菩提。闻佛说尘世身行尽属虚幻。深悟明此金
刚般若之义。伤感悲泣。白言。世尊。我昔得缘空慧
眼。如何契此经义之迟也。】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
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实相者。真实无妄之相也。若人闻此经义。信心清
净。则实相自生。诚为第一希有之功德也。】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实相无相托名为相。故说非相也。】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
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
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
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
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须菩提言。闻经受持。不离者。心空即受持不难。来
世众生能空四相。持此经者。即为第一希有。有四
相即忘夭之体。般若无相离相体净。故名离相。即
夭破相。尽是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能闻是经。不惊.不
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如是如是者。佛许言之。理当理当也。若人闻此般
若无相妙法。则无惊疑怖畏者。此人亦为希有也。】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
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483-A¶ 第 173c 页 X25-0173.png

【第一波罗蜜者。非说布施波罗蜜为第一也。直说
金刚般若波罗蜜矣。此般若能摄三乘.四果.六度
万行。凡诸善法。皆依般若之功也。非般若则不能
立此行。非般若则不能證是果矣。是心经云。菩提
萨埵依般若波罗蜜而得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
般若波罗蜜得證菩提正果。故此般若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如此佛称般若为第一之波罗蜜也。
即非第一波罗蜜。若属言说。亦是名字中波罗蜜
也。】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
辱波罗蜜。」

【忍辱能降嗔怒。嗔怒能浑般若。古云。一念嗔心起。
八万障门开。若嗔怒既是不降。则般若真性不现。
故佛设忍辱之权。方净般若之体。故称忍辱波罗
蜜也。则忍辱亦无实体。其嗔既泯。其忍自消。故谓
非忍辱也。】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
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
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
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
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歌者。好声色。利者。贪财利。六祖云。此王好色。贪利。
是无道之君也。人以一生为一世。佛在歌利王。五
百世前因中修五百世忍辱波罗蜜矣。故四相不
483-A¶ 第 174a 页 X25-0174.png
生。其心不忍而自忍也。】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
(音渺)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
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佛言。欲发无上觉心者不当著诸幻相勿著六尘。
妄心当生。无住真心。若心有法。住者即非真住。故
肇师五论云。圣人之心住无所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
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住色布施者。言著相布施也。菩萨布施为利生也。
故华严经云。不为自身求快乐。但为救护诸众生
是也。】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
生。」

【诸相是妄尘。众生是妄识。俱无实体。故佛说诸相
非相。众生非生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
异语者。」

【真语不伪。实语不虚。如语理当不诳。语无妄不异。
语始终为一。故圣人之语义语也。非比众生欺诳
之语也。】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得法者。悟明心法也。此法无实无虚者。言实而无
相可睹。言虚而应用无穷。此即空不空如来藏也。】
483-A¶ 第 174b 页 X25-0174.png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
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
照。见种种色。」

【妄法能翳真心。若菩萨住法布施。欲见如来法体。
如人处于暗室。欲睹诸相。实不可得。若心不住法。
而布施者。空体昭然。如人有目。一契心原如空。有
日见种种色。瞭然在目矣。】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
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
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当来世者。将来之世也。此金刚般若经者。佛之智
慧。若人能持读诵。解其实义者。则知斯人入佛知
见。得佛知见。即为如来如此成就无量功德也。】

*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
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
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
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
持.读诵.为人解说。」

【初日分者。蚤也。中日分者。午也。后日分者。晚也。恒
沙等身布施者。言了却相。续尘沙妄念也。一日三
时立此万行。虽加三省之勤。经尘劫之修。若未能
悟彻般若大义。其福纵广。證道亦难也。若人闻此
经义。信而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持演读。流通今
483-A¶ 第 174c 页 X25-0174.png
古者哉。】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
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要言者。简要之言也。谓此经乃最上一乘之法。若
人能契此经之义。直證无上正觉之道。故言此功
德不可思议称量也。乘者乘物之器也。大乘者。菩
萨乘也。菩萨利生愿重。如大车在途大船在海。凡
遇有情。无不载度矣。最上乘者。佛乘也。言不可及
也。三界万类。但为有缘。悉载度之。佛恐人机小心
生取著。闻此般若。无相之经。即生疑惑。故与上乘
者说也。】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
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
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藐(音渺)
三菩提。」

【荷担者。荷负如来正觉之法也。此金刚经者。乃佛
之命脉。若人能持读解义。广为人说。即为荷负如
来正法。言福之多矣。】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
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小法者。小乘之法也。小乘之人著相求道。闻此般
若非相。即生疑惑。不能受持流通也。故仲尼云。中
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483-A¶ 第 175a 页 X25-0175.png
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
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在在处处者。言有经在之处也。此说与十二会同。】

*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
为人轻贱。是人先(去声)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
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藐
(音渺)三菩提。」

【恶道者。即三恶道也。乃地狱饿鬼畜生是也。若人
前生造此恶罪。当受此恶报。为持此经。以重报轻。
免堕恶道。若能更悟明此义。当体全空。即恶果顿
消。净业立成也。正谓千年暗室。一灯破万劫。𠍴尤
半句消矣。】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燃灯佛前。得值
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
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
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
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僧祗那由他。梵语。二者皆是数。此云即是无量
数也。供佛是布施。承事是立行也。佛言。我在燃灯
佛无量劫前。供养承事无量诸佛功德。与持经之
人功德。千万亿分莫及其一。】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
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
483-A¶ 第 175b 页 X25-0175.png
疑不信。」

【末世者。末法之世也。此经中功德。佛不一一具说
者。道大难信。恐人生疑。起谤经之罪。故不尽说也。】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言此般若妙义。菩提道果。其中功德。皆不可思议
也。】

*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
(音奴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
心。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音奴入声)多罗
三藐(音渺)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
生。灭度一切众生巳。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如是心者。即此无分别心是也。须菩提问。发菩提
心者。与前二会同意。佛告灭度众生者。与三会同
意。不必重注也。】

「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
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
(音渺)三菩提者。」

【若心萌四相。即非菩萨。心无一法。即契菩提。】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音奴
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提不(音否)不(音弗)也。世尊如我解佛
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

【无法可得言心中实无所得也故云心无一法即
483-A¶ 第 175c 页 X25-0175.png
如来是则名如观自在也。】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音奴入声)多罗
三藐(音渺)三菩提者。燃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
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如是如是者。佛许言之理当。佛者。觉也。然灯者。名
也。觉心无染。名之为佛。若心有法。则背觉合尘。违
佛真体。即不授记耳。梵语释迦。此云能仁。梵语牟
尼。此云寂默。能仁者。于情不染。寂默者。于法不生。】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提。是故
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
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实无有法。二佛体同。如镜照镜。似空合空。如此即
授记矣。古云。祖祖心空。佛佛道同。诸法者。尘妄之
法也。义者。法之仪则也。如来觉体本空。不立诸法。
不碍诸法。净如明镜。能应物现形。譬镜本无相。相
由镜现。心本无法。法从心显。故此如来之心。诸法
如义也。】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提。须
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我菩提妙心者。实从无法中得也。故楞严经
云。菩提心生。生灭心灭。】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提。于
是中无实无虚。」
483-A¶ 第 176a 页 X25-0176.png

【无实者。色即是空。无虚者。空即是色。此菩提妙体。
莫恻其方。莫穷其际。言实亦非实。言虚亦不虚。】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法外无心。心外无法。故云皆是佛法也。】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法本无实。但是虚名。】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
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与前十会同意。】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
即不名菩萨。」

【菩萨者。乃觉有情也。众生者。即情识也。若情见未
尽。即非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
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真心本寂。诸法本空。故佛说言凡一切诸法。皆无
人.我.众生.寿者之念。是人妄执四相也。谓菩萨若
能空诸法相。是真菩萨。此章承上缴下之义也。】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若庄严佛土。著相迷心。则不名菩萨。佛土在心而
不在相。何假庄严。既著其相。即非庄严矣。】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无我则识空。无法则情尽。若人通达情识无体。是
483-A¶ 第 176b 页 X25-0176.png
名真菩萨。】

*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音否)如是。世尊。如来
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音否)如是。世
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音否)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
眼不(音否)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
来有佛眼不(音否)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眼虽分五。心惟是一。见有通塞。知无间断。颜居士
云。肉眼见诸色相。天眼普照大千。慧眼智烛常明。
法眼了诸法空。佛眼自性常明。融通无阂。傅颂曰。
天眼通非阂。肉眼阂非通。法眼唯观俗。慧眼直缘
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圆。明法界内。无处不
含容。】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音否)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
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
世界如是。宁为多不(音否)甚多。世尊。」

【恒河者。舍卫国城外。有河名恒河也。河中之沙细
如面末。谓此恒河中有无量沙数。一粒之沙亦为
一恒河也。如是诸沙等诸恒河。亦诸恒河中有无
量无数之沙。此说极多矣。言佛世界亦多之如此。
佛以恒沙世界言之。甚多耳。】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
483-A¶ 第 176c 页 X25-0176.png
悉知。」

【若干者。干是不俱之数也。所有恒沙世界国土。尽
因众生妄业所感而生。众生诸心。如来悉知者。凡
众生妄心。因业引起。而有业识妄想。尽依真体发
现。故楞严云。迷妄有虚空。因空立世界。想澄成国
土。知觉乃众生。但有尘缘妄想。悉依心现。故云如
来悉知也。】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
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
得。」

【凡有心识。尽随业生。无有实体。遇缘即生。缘消即
灭。故说非心是名为心矣。三心亦非有也。故论云。
过去巳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三世求之了不可
得。楞严注云。三际求心心不有。心不有处妄原无。
妄心无处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

* ○法身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
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音否)如是。世尊。此人
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
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因缘得福者。福因修布而生。言福德无者。福因缘
消而灭。惟有法体周圆。融通无碍。是真福德也。】

*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音否)(音弗)也。
483-A¶ 第 177a 页 X25-0177.png
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
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
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音否)(音弗)也。世尊。如来不
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
足。是名诸相具足。」

【佛者。觉也。具足色身诸相者。言具足报身三十二
相也。此觉心如海。身相如沤。若人著身相求见真
佛。诚为认沤为海也。身相总归幻化。虽然身相具
足。佛言即非具足。是名身相具足也。】

*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
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
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勿者。止也。佛说。此一卷金刚般若之法。恐人心生
说法之念。故诫须菩提。莫谓如来有说法之念。谤
者。妄言也。言人不能解其觉体本净。无有法念。妄
言佛有此说法之念。若心无一法。是真说法也。故
维摩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
垢。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
离此诸缘。何法可说。故此真空法体。无法可说。是
名为说也。】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
闻说是法。生信心不(音否)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
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
483-A¶ 第 177b 页 X25-0177.png
名众生。」

【须菩提得佛智慧。故称慧命也。问言。倘未来之世。
若众生闻此真心无说之法。亦能信否。佛知须菩
提心起众生之念。故答云。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彼
非众生者。指未来众生。非实众生也。非不众生者。
言此众生因业感报而生也。众生虽妄。亦依真有。
乃生佛同原惟隔迷悟。但去执情。众生即佛矣。故
华严论云。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云众生众生者。乃
佛审问须菩提言。汝以众生为众生。佛言。我如来
说。众生非众生也。】

*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音渺)藐三
菩提。为无所得耶。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
三藐(音渺)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音奴入声)
多罗三藐(音渺)三菩提。」

【须菩提深悟菩提体上实无所得。佛先许其契理
的当。后亦引浅至深。言我于此理。亦无少法可得。
菩提亦是虚名也。】

*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音奴入声)
罗三藐(音渺)三菩提。」

【是法平等者。此法无物不有。无时不然矣。法本无
高下。奈业有差殊。若人有一念之善。福即随生。报
感人天之乐。若有一念之恶。罪即随至。报感三途
483-A¶ 第 177c 页 X25-0177.png
之苦。故法体平等。高下由业自生。即此平等之法。
是名菩提之正因也。】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
(音奴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提。」

【修一切善法者。当修四圣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
三十七品助道法。五十五种菩提路。此一切法俱
名善法也。若人空其四相。修诸善法。洁净其心。即
得證此菩提妙果矣。】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善法虽美。法体实无。才生贪染。便瞖菩提。故云黄
金虽至宝。入眼亦如尘。】

*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
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
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中须弥山者。总而言之。有百
德日月百亿须弥是也。言此多为须弥山之七宝
布施之福。与般若真智为人演说之福。佛言。千万
亿分莫及其一矣。以此福德与智慧较之。诚乃无
比无极也。】

*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
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483-A¶ 第 178a 页 X25-0178.png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佛止须菩提言。莫谓如来有度生之念也。如来者。
真如体也。众生者。情识也。言真如体上实无情识。
既有情识。则有四相矣。】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
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今如来说我者。乃权也。亦非有我之念。故颂云。利
生权立我。證理实无人。此凡夫执著。认相为我。古
云。色身非我。任为我法身。真我而不任。是以凡夫
无实体。故说非凡夫也。】

*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音否)须菩
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
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
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
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三十二相。佛之报身。如来法身非相也。须菩提以
三十二相观佛法身者。执波为水也。故佛说。若认
相为佛者。转轮圣王亦佛也。转轮圣王亦有三十
二相报身矣。须菩提亦言。不当三十二相观佛法
身者。是拨波求水也。未明水之真体。故此经云。声
色者。傍外之门。非真佛体也。若人著相离相者。即
是邪外之道。实不能见真佛法身也。颂云。声色见
483-A¶ 第 178b 页 X25-0178.png
闻皆是妄。真空无相镜非台。四八身中寻得佛。转
轮王相即如来。】

*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音奴
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
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一章。承上章而言也。以者。当作是也。须菩提前
言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心者。是常见之所惑。后言
以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心者。是断见之所失
也。佛恐人陷于断常见中。故作此问。呼须菩提徵
之。汝若作是念谓佛不是具足相中得菩提心者
此言心相乖违生断灭之见也。岂不见心经云色
不异空空不异色故云即波即水即妄即真何得
除此身相之外而别有菩提心也佛诫之莫作是
念者勿谓佛不是具足相中得菩提心也。】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
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汝若作无相。发菩提心之念者。言相非心而心非
相。说诸法断灭。重诫之莫作此无相得心之念。何
以故。若发大菩提心之人。于诸法相无挂无碍。不
著不离不说断灭相也。】

*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
483-A¶ 第 178c 页 X25-0178.png
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
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知一切法无我者。法本无我。是人妄生分别。以为
有我。若人知心无法知法。非我如此。则圣凡情尽。
能所见消。即得成无生法忍。直證菩提。何干福德
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
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菩萨心空无法。于福不著。若著福德。福德亦是法
矣。故云。但能万法不相干。一超直入如来地。】

*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 威仪自威仪
 寂处有谁知
 若作威仪相
 大象没深泥」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
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
名如来。」

【如来者。佛真法身也。遍满虚空。实无来去。今言此
来去坐卧者。来为法生。去为法灭。来去是法。坐卧
是相。岂其佛法身而有来去耶。若人言此法身有
此来去者。是未解实义也。故如来说无所来去也。
古德云。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法身等虚空住
在无心处。】

*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
483-A¶ 第 179a 页 X25-0179.png
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音否)甚多。世尊。何以
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
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
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虽然说此世界微尘。亦为发明一真之理也。微
尘无实世界非坚。纵有无量之多。亦是虚名也。】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
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一合相者。一者。乃一空真理也。相者。乃世界幻妄
诸相也。合者。和合也。谓一空真理。融通和合世界
诸相。如胶投色。正谓。色无胶不立。胶无色不显。真
妄融通。合成世界诸相矣。故楞严云。犹如世间诸
相。杂和成一体者是也。如来亦说非一合相者。言
诸相幻妄。屡受变迁。真空妙理。实无成坏。真理非
理。和合非合。故非真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也。】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
事。」

【若言真妄。融通合为一相者。佛止须菩提不可说。
但恐凡夫贪著妄相为真之事也。凡夫未悟空理。
坚执妄相。不蚤观破。欲待世界坏时。方觉苦恩情
别。后始知空也。】

*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
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音否)不也。世尊。是人
483-A¶ 第 179b 页 X25-0179.png
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
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
见.众生见.寿者见。」

【我.人.众生.寿者。此四相本非实体。若人言。佛亦有
四相之说。疑为实有者。则此人能深解佛之大义
否。须菩提答云。此人未能深解如来实义也。是真
体湛然。空诸法相。虽佛说是四相。非有四相之念。
但言四相而巳。】

「须菩提。发阿耨(音奴入声)多罗三藐(音渺)三菩提心者。于一
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
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如是知见者。即此无分别之心是也。如是信解者。
凡于一切法相。莫作法相之念。向外驰求如此无
念之心。是名发菩提心也。所言法相者。法本无体。
岂有相耶。境来则法相自现。境灭则法相自消。故
如来说法相非相。是名相也。】

*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
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
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
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无量阿僧祗二者皆是数也。言其数多之甚矣。发
菩萨心者。须发最上一乘利生心也。受持读诵者。
心得经理曰受。养心不动曰持。究明经义曰演。悟
483-A¶ 第 179c 页 X25-0179.png
心无法曰说。谓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等者。言此一
卷金刚般若经全受持而读诵也。言发大菩萨心
者。方能受持此经。为人演说流通世上也。其福胜
彼者。说前种种布施。立行施为尽属幻化。虽有福
报。终归消灭。惟此般若真体不属修證。若契此无
为永不退转。惟此无为之福胜诸有为之福也。云
何演说者。佛恐人泥于文字。故说不取于相。如如
不动取者著也。如如不动者。言此真如。湛寂应用
无亏。即此佛说一句如如不动。收尽三藏十二部
之教也。颂曰。末后如如这句经。如来演说太分明。
举头若见空中月。此点灵光本现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此四句偈说。此梦幻泡影。露电六种虚妄为譬喻
者。谓有为之法。悉是幻化。无有实义。故设此喻。此
无为妙体。毫法不安。正谓。千峰势到岳边尽。万派
声归海上消。故涅槃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
灭巳。寂灭为乐。】

「佛说是经巳。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僧称比丘师。姑称比丘尼。居士称优婆塞。道姑称
优婆夷。与一切世间人道众天道众修罗道众。此
四种三道。闻佛说此金刚般若真经妙义。皆大欢
喜。诚心信受。谨奉尊行也。道川言。此经顿超佛地。
483-A¶ 第 180a 页 X25-0180.png
敬而颂之曰。饥得食。渴得浆。病得瘥。热得凉。贫人
遇宝。婴子见娘。飘舟到岸。远客归乡。旱逢甘泽。国
有忠良。四夷拱奉。八表谊扬。头头俱显。物物全彰。
古今凡圣。地狱天堂。东西南北。同沐恩光。伏愿刹
尘沙界诸群品。溥入金刚大道场。】

此偈为看教者休著休弃而颂也。

其一

「 金刚离相快如刀
 注解虽然亦是糟
 休向纸中寻佛迹
 但从心上觅香醪」


其二

「 金刚今解以周全
 一会穷来一会玄
 未见月时休弃指
 得鱼之后可忘筌」


金刚般若罗蜜经音释直解(终)

** 般若真言

纳谟薄伽伐帝钵哩(二合)(而也切)波罗蜜多曳(三)
侄他(四)(五)讫哩(三合)(上)(其讫切)地哩(三合)(上)(庭逸切)室利(三合)(六)
(二合)(上)(鼠出切)(下力忽切)(下以切)(七)三密栗知(上同)(方逸切)(八)社野
娑诃

** 金刚心真言

唵 乌轮尼 娑婆诃
483-A¶ 第 180b 页 X25-0180.png

** 补阙真言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祛啰祛罗。俱住俱住。摩啰
摩啰。啼啰吽。贺贺。苏怛拿。吽泼抹拿。娑婆诃

** 又补阙真言

唵。呼嚧呼嚧。社野穆契娑诃

** 普回向真言

唵 娑摩罗 娑摩啰 弭摩曩 萨诃[口*縳] 摩诃
斫迦啰[口*縳]吽(终)

** 收经偈

「 三途永息轮回苦
 六趣休随汩没因
 无边含识悟真常
 万类有情登彼岸」


** 金刚经赞

三十二分 功德难量 四句妙偈广宣扬 须菩
提 白佛言 无说无传 应作如是观。
* No. 483-C
书金刚经直解后

金刚经。诸佛心地法门。真实微妙了义。乃金刚妙心
者。冲漠而永固。虚灵而恒照。独立古今无增无减。尝
出尘累无间凡圣。双泯双照。能绝境智。一代之真说
盖极于兹乎。昔孤独园中。暨吐此一言。三光回景移
照。乾坤卷而入怀。故从阿难集贝叶于灭后。而随什
师易梵音于华言。颇就此经往往虽有注家。或多或
483-A¶ 第 180c 页 X25-0180.png
少。果似未尽其美矣。然圆杲师。妙达佛旨。钩索深隐。
采摝精要。成此编缉。远辉后来矣。一日游戏书林。始
得求斯直解。玩味累日。而以与学人曰。此辞简而义
丰。历不周深彻宗。嗟呼惜乎。于离相一章之中。叹浇
世受持之下。注解之字湮没甚多矣。吾子退而有日
来曰。愿加和训。及补脱落。予抚膺扣头曰。岂得虽穿
壁硕德。辄测其幽微。况犹于泥文句之浅识。众盲扪
象。汝宜需于之他。我且得乎于彼。然学人强不止。故
应其求为先矣。

正保四年十月三日镇西府丰之前州永照释西吟
谨书其后
金刚三昧一卷
收于阅经十二种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