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a 页 WYG0766-108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医旨绪馀卷上
明 孙一奎 撰
太极图抄引
生生子曰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所谓一体者太极之理
在焉故朱子曰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统
体一太极在万物万物各具一太极即阴阳而在阴
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夫五行异质
医旨绪馀卷上
明 孙一奎 撰
太极图抄引
生生子曰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所谓一体者太极之理
在焉故朱子曰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统
体一太极在万物万物各具一太极即阴阳而在阴
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夫五行异质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b 页 WYG0766-1080d.png
四时异气皆不能外乎阴阳阴阳异位动静异时皆
不能离乎太极人在大气中亦万物中一物尔故亦
具此太极之理也惟具此太极之理则日用动静之
间皆当致夫中和而不可须臾离也医之为教正示
人节宣天地之气而使之无过不及攻是业者不能
寻绎太极之妙岂知本之学哉故具太极图抄于首
简
太极图
不能离乎太极人在大气中亦万物中一物尔故亦
具此太极之理也惟具此太极之理则日用动静之
间皆当致夫中和而不可须臾离也医之为教正示
人节宣天地之气而使之无过不及攻是业者不能
寻绎太极之妙岂知本之学哉故具太极图抄于首
简
太极图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a 页 WYG0766-1081a.png
太极图说
山阳度氏曰上之一圈者太极本然之妙也及其动静
既分阴阳既形而其所谓上之一圈者常在乎其中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b 页 WYG0766-1081b.png
盖本然之妙未始相离也至于阴阳变合而生五行
水火木金土各具一圈者所谓分而言之一物一太
极也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复会于一圈者
所谓合而言之五行一太极也然其指五行之合也
总水火木金而不及土者盖土行四气举是四者以
该之两仪生四象之义也其下一圈为乾男坤女者
所谓男女一太极也以见太极之妙流行于天地之
间者无乎不在而无物不然也
水火木金土各具一圈者所谓分而言之一物一太
极也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复会于一圈者
所谓合而言之五行一太极也然其指五行之合也
总水火木金而不及土者盖土行四气举是四者以
该之两仪生四象之义也其下一圈为乾男坤女者
所谓男女一太极也以见太极之妙流行于天地之
间者无乎不在而无物不然也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a 页 WYG0766-1081c.png
中和集曰上之一圈者释曰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
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释氏云如
如不动了了常知易系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丹书
云身心不动以后复有无极真机言太极之妙本也
是知三教所尚者静定也周子所谓主于静者是也
盖人心静定未感物时湛然天理即太极之妙也一
感于物便有偏倚即太极之变也苟静定之时谨其
所存则天理常明虚灵不昧动时自有主宰一切事
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释氏云如
如不动了了常知易系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丹书
云身心不动以后复有无极真机言太极之妙本也
是知三教所尚者静定也周子所谓主于静者是也
盖人心静定未感物时湛然天理即太极之妙也一
感于物便有偏倚即太极之变也苟静定之时谨其
所存则天理常明虚灵不昧动时自有主宰一切事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b 页 WYG0766-1081d.png
物之来俱可应也静定工夫纯熟不期然而自然至
此无极之真复矣太极之妙应明矣天地万物之理
悉备于我矣
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论
生生子曰天地间非气不运非理不宰理气相合而不
相离者也何也阴阳气也一气屈伸而为阴阳动静
理也理者太极也本然之妙也所以纪纲造化根柢
人物流行古今不言之蕴也是故在造化则有消息
此无极之真复矣太极之妙应明矣天地万物之理
悉备于我矣
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论
生生子曰天地间非气不运非理不宰理气相合而不
相离者也何也阴阳气也一气屈伸而为阴阳动静
理也理者太极也本然之妙也所以纪纲造化根柢
人物流行古今不言之蕴也是故在造化则有消息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a 页 WYG0766-1082a.png
盈虚在人身则有虚实顺逆有消息盈虚则有范围
之道有虚实顺逆则有调剂之宜斯理也难言也包
牺氏画之文王彖之姬公爻之尼父赞而翼之黄帝
问而岐伯陈之越人难而诂释之一也但经于四圣
则为易立论于岐黄则为灵素辨难于越人则为难
经书有二而理无二也知理无二则知易以道阴阳
而素问而灵枢而难经皆非外阴阳而为教也易理
明则可以范围天地曲成民物通知乎昼夜灵素难
之道有虚实顺逆则有调剂之宜斯理也难言也包
牺氏画之文王彖之姬公爻之尼父赞而翼之黄帝
问而岐伯陈之越人难而诂释之一也但经于四圣
则为易立论于岐黄则为灵素辨难于越人则为难
经书有二而理无二也知理无二则知易以道阴阳
而素问而灵枢而难经皆非外阴阳而为教也易理
明则可以范围天地曲成民物通知乎昼夜灵素难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b 页 WYG0766-1082b.png
经明则可以节宣化机拯理民物调燮札瘥疵疠而
登太和故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
易术业有专攻而理无二致也斯理也难言也非独
秉之智不能悟亦非独秉之智不能言也如唐祖师
孙思邈者其洞彻理气合一之旨者欤其深于易而
精于医者欤其具独秉之智者欤故曰不知易者不
足以言太医惟会理之精故立论之确即通之万世
而无弊也彼知医而不知易者拘方之学一隅之见
登太和故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
易术业有专攻而理无二致也斯理也难言也非独
秉之智不能悟亦非独秉之智不能言也如唐祖师
孙思邈者其洞彻理气合一之旨者欤其深于易而
精于医者欤其具独秉之智者欤故曰不知易者不
足以言太医惟会理之精故立论之确即通之万世
而无弊也彼知医而不知易者拘方之学一隅之见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a 页 WYG0766-1082c.png
也以小道视医以卜筮视易者亦蠡测之识窥豹之
观也恶足以语此
问三才所同者于人身何以见之
生生子曰人之与天地万物同者同此理气也朱子曰
人之与物本天地之一气同天地之一体也故能与
天地并立而为三才皇极经世曰天有四时人有四
支四支各有脉也一脉三部一部三候以应天数神
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其中三
观也恶足以语此
问三才所同者于人身何以见之
生生子曰人之与天地万物同者同此理气也朱子曰
人之与物本天地之一气同天地之一体也故能与
天地并立而为三才皇极经世曰天有四时人有四
支四支各有脉也一脉三部一部三候以应天数神
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其中三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b 页 WYG0766-1082d.png
才之道也撄宁生卮言曰天地非大气鼓鞴则寒暑
不能以时潮汐不能以讯霜露冰雪不能以其候人
身非此气鼓鞴则津液不得行呼吸不得息血脉不
得流通糟粕不得传送也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天
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
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
水注之气卮言曰人首尊而足卑天地奠位也脾肺
相为母子山泽通气也肝胆主怒与动雷风之相薄
不能以时潮汐不能以讯霜露冰雪不能以其候人
身非此气鼓鞴则津液不得行呼吸不得息血脉不
得流通糟粕不得传送也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天
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
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
水注之气卮言曰人首尊而足卑天地奠位也脾肺
相为母子山泽通气也肝胆主怒与动雷风之相薄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a 页 WYG0766-1083a.png
也心高肾下水火不相射也此人之所以与天地参
而为三也
命门图说
生生子曰天人一致之理不外乎阴阳五行盖人以
气化而成形者即阴阳而言之夫二五之精妙合而
凝男女未判而先生此二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
瓣分开而中间所生之根蒂内含一点真气以为生
生不息之机命曰动气又曰原气禀于有生之初从
而为三也
命门图说
生生子曰天人一致之理不外乎阴阳五行盖人以
气化而成形者即阴阳而言之夫二五之精妙合而
凝男女未判而先生此二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
瓣分开而中间所生之根蒂内含一点真气以为生
生不息之机命曰动气又曰原气禀于有生之初从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b 页 WYG0766-1083b.png
无而有此原气者即太极之本体也名动气者盖动
则生亦阳之动也此太极之用所以行也两肾静物
也静则化亦阴之静也此太极之体所以立也动静
无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其斯命门之谓
欤
则生亦阳之动也此太极之用所以行也两肾静物
也静则化亦阴之静也此太极之体所以立也动静
无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其斯命门之谓
欤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a 页 WYG0766-1083c.png
素问曰肾藏骨髓之气又
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
窍于二阴藏精于肾难经
曰男子以藏精非此中可
尽藏精也盖脑者髓之海
肾窍贯脊通脑故云
生生子曰三十六难言肾有两脏其左为肾右为命门
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
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
窍于二阴藏精于肾难经
曰男子以藏精非此中可
尽藏精也盖脑者髓之海
肾窍贯脊通脑故云
生生子曰三十六难言肾有两脏其左为肾右为命门
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b 页 WYG0766-1083d.png
知肾有二也三十九难言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
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细考灵素两
肾未尝有分言者然则分之者自秦越人始也追越
人两呼命门为精神之舍原气之系男子藏精女子
系胞者岂漫语哉是极归重于肾为言谓肾间原气
人之生命故不可不重也黄庭经曰肾气经于上焦
营于中焦卫于下焦中和集曰阖辟呼吸即玄牝之
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细考灵素两
肾未尝有分言者然则分之者自秦越人始也追越
人两呼命门为精神之舍原气之系男子藏精女子
系胞者岂漫语哉是极归重于肾为言谓肾间原气
人之生命故不可不重也黄庭经曰肾气经于上焦
营于中焦卫于下焦中和集曰阖辟呼吸即玄牝之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a 页 WYG0766-1084a.png
门天地之根所谓阖辟者非口鼻呼吸乃真息也越
人亦曰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五脏六腑之本十二
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命门之义盖本于此
犹儒之太极道之玄牝也观铜人图命门穴不在右
肾而在两肾俞之中可见也难经虽有命门之说并
无左右水火之分何后人妄臆指命门属相火耶顾
灵素三阴三阳手足十二经配合皆有定偶以象十
二时十二月十二律之意今又以命门为属火则当
人亦曰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五脏六腑之本十二
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命门之义盖本于此
犹儒之太极道之玄牝也观铜人图命门穴不在右
肾而在两肾俞之中可见也难经虽有命门之说并
无左右水火之分何后人妄臆指命门属相火耶顾
灵素三阴三阳手足十二经配合皆有定偶以象十
二时十二月十二律之意今又以命门为属火则当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b 页 WYG0766-1084b.png
统之于何经十二经既无所统则两肾皆属少阴水
可知黄庭经曰两部肾水对生门(左肾为壬右肾为/癸生门者脐也)
或曰然则脉诀何谓命门配三焦属相火也余曰此
高阳生之误戴同父辩之已详三焦是手少阳经配
手厥阴经为表里乃手经配手经火配火为定偶也
岂有手配足火配水之理哉滑伯仁难经本义注曰
命门其气与肾通则亦不离乎肾其习坎之谓欤(坎/者)
(水也易谓上下二坎相/重阴而又阴故曰习坎)手心主为火之闰位命门即
可知黄庭经曰两部肾水对生门(左肾为壬右肾为/癸生门者脐也)
或曰然则脉诀何谓命门配三焦属相火也余曰此
高阳生之误戴同父辩之已详三焦是手少阳经配
手厥阴经为表里乃手经配手经火配火为定偶也
岂有手配足火配水之理哉滑伯仁难经本义注曰
命门其气与肾通则亦不离乎肾其习坎之谓欤(坎/者)
(水也易谓上下二坎相/重阴而又阴故曰习坎)手心主为火之闰位命门即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9a 页 WYG0766-1084c.png
水之同气欤命门不得为相火三焦不与命门配亦
明矣虞庶亦云诸家言命门为相火与三焦为表里
按难经只有手心主与三焦为表里无命门三焦表
里之说据此则知诸家所以纷纷不决者盖有惑于
金匮真言篇王注引正理论谓三焦者有名无形上
合手心主下合右肾遂有命门三焦表里之说夫人
身之脏腑一阴一阳自有定偶岂有一经两配之理
哉夫所谓上合手心主者正言其为表里下合右肾
明矣虞庶亦云诸家言命门为相火与三焦为表里
按难经只有手心主与三焦为表里无命门三焦表
里之说据此则知诸家所以纷纷不决者盖有惑于
金匮真言篇王注引正理论谓三焦者有名无形上
合手心主下合右肾遂有命门三焦表里之说夫人
身之脏腑一阴一阳自有定偶岂有一经两配之理
哉夫所谓上合手心主者正言其为表里下合右肾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9b 页 WYG0766-1084d.png
者则以三焦为原气之别使而言之尔知此则知命
门与肾通三焦无两配而诸家之说不辩而自明矣
或曰如子所云则命门属水欤予曰右肾属水也命
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
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
而成若谓属水属火属脏属腑乃是有形质之物则
外当有经络动脉而形于诊灵素亦必著之于经也
或曰然则越人不以原气言命门而曰右肾为命门
门与肾通三焦无两配而诸家之说不辩而自明矣
或曰如子所云则命门属水欤予曰右肾属水也命
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
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
而成若谓属水属火属脏属腑乃是有形质之物则
外当有经络动脉而形于诊灵素亦必著之于经也
或曰然则越人不以原气言命门而曰右肾为命门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0a 页 WYG0766-1085a.png
何也予曰此越人妙处乃不言之言也言右肾则原
气在其中矣盖人身之所贵者莫非气血以左血右
气也观黄帝阴符经曰人肾属于水先生左肾象北
方大渊之源次生右肾内有真精主五行之正气越
人故曰原气之所系信有核欤或曰灵素命门有㩀
乎予曰阴阳离合篇有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
(至阴穴名在/足小指外侧)启玄子注曰命门者藏精光照之所则
两目也灵枢亦曰命门者目也盖太阳乃肾之表目
气在其中矣盖人身之所贵者莫非气血以左血右
气也观黄帝阴符经曰人肾属于水先生左肾象北
方大渊之源次生右肾内有真精主五行之正气越
人故曰原气之所系信有核欤或曰灵素命门有㩀
乎予曰阴阳离合篇有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
(至阴穴名在/足小指外侧)启玄子注曰命门者藏精光照之所则
两目也灵枢亦曰命门者目也盖太阳乃肾之表目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0b 页 WYG0766-1085b.png
者宗脉精华之所聚故特以精华之所聚处而名之
为命门也(右释/命门)
右肾水火辩
或曰人皆谓右肾属相火相火即少火观坎之象则知
肾具水火之道一阳居二阴间为坎水火并而为肾
故惟坎加习也子以右肾为属水然则其说非欤余
曰以惟坎加习斯其说所以非也夫坎水也上下皆
坎易故曰习坎观先天图乾南坤北后天图离南坎
为命门也(右释/命门)
右肾水火辩
或曰人皆谓右肾属相火相火即少火观坎之象则知
肾具水火之道一阳居二阴间为坎水火并而为肾
故惟坎加习也子以右肾为属水然则其说非欤余
曰以惟坎加习斯其说所以非也夫坎水也上下皆
坎易故曰习坎观先天图乾南坤北后天图离南坎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1a 页 WYG0766-1085c.png
北五行火高水下故仙家取坎填离以水升火降既
济为道谓采坎中之一阳填离中之一阴此还乾坤
本源之意也坎离是兑待之义如彼谓一阳居二阴
之间无乃指一阳为火耶然则离以一阴居二阳之
间又作何说也夫物物具五行五行一阴阳阴阳一
太极五脏均有此金木水火土何乃指坎中之阳为
火指右肾为少火也坎中之阳即两肾中间动气五
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谓之阳则可谓之火则
济为道谓采坎中之一阳填离中之一阴此还乾坤
本源之意也坎离是兑待之义如彼谓一阳居二阴
之间无乃指一阳为火耶然则离以一阴居二阳之
间又作何说也夫物物具五行五行一阴阳阴阳一
太极五脏均有此金木水火土何乃指坎中之阳为
火指右肾为少火也坎中之阳即两肾中间动气五
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谓之阳则可谓之火则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1b 页 WYG0766-1085d.png
不可故谓坎中之阳亦非火也二阴即二肾也肾既
皆阴则作一水一火并看者亦非矣不然坎中之阳
尚不可以火目之而右肾又何可以属火哉或曰子
是之言固矣彼北极玄帝象下有龟蛇者何说也且
昔沙随程可久曰北方常配二物故惟坎加习于物
为龟为蛇余曰此何可以證水火并而为肾之谬也
盖龟蛇乃道家寓意处谓蛇属心火龟属肾水能降
此二物不使妄动庶坎离得以交姤而身中之丹可
皆阴则作一水一火并看者亦非矣不然坎中之阳
尚不可以火目之而右肾又何可以属火哉或曰子
是之言固矣彼北极玄帝象下有龟蛇者何说也且
昔沙随程可久曰北方常配二物故惟坎加习于物
为龟为蛇余曰此何可以證水火并而为肾之谬也
盖龟蛇乃道家寓意处谓蛇属心火龟属肾水能降
此二物不使妄动庶坎离得以交姤而身中之丹可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2a 页 WYG0766-1086a.png
成若肾则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安可牵扯龟蛇而与
之同类并观哉断乎其不可矣
或问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或指下第七节命门穴
为小心者有以小心为志心者有以小心为少火
以少火为相火者何纷纷之不一耶请为悉之
生生子曰此出内经刺禁论启玄子注曰小心者真心
神灵之宫室也又注阴阳类论篇有曰新校正云按
大素小心作志心扬上善以志心为肾神故乃倒数
之同类并观哉断乎其不可矣
或问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或指下第七节命门穴
为小心者有以小心为志心者有以小心为少火
以少火为相火者何纷纷之不一耶请为悉之
生生子曰此出内经刺禁论启玄子注曰小心者真心
神灵之宫室也又注阴阳类论篇有曰新校正云按
大素小心作志心扬上善以志心为肾神故乃倒数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2b 页 WYG0766-1086b.png
脊骨下七节认为小心顾命门穴乃十四椎间即以
下逆数之亦在第八节矣非第七节也又不思经曰
伏鼓不浮上空志心(此阴脉盛而阳气弱故上控于/心如奔豚积气瘕疝之类是也)
启玄子注曰脉伏鼓击而不上浮是心气不足故上
控引于心而为病也此注良是设为肾而言则当无
上空二字矣此扬上善之误故后人即以命门为小
心认小心为少火认少火为相火颠倒无限皆由此
一误也或曰然则小心果为何物余曰滑伯仁经度
下逆数之亦在第八节矣非第七节也又不思经曰
伏鼓不浮上空志心(此阴脉盛而阳气弱故上控于/心如奔豚积气瘕疝之类是也)
启玄子注曰脉伏鼓击而不上浮是心气不足故上
控引于心而为病也此注良是设为肾而言则当无
上空二字矣此扬上善之误故后人即以命门为小
心认小心为少火认少火为相火颠倒无限皆由此
一误也或曰然则小心果为何物余曰滑伯仁经度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3a 页 WYG0766-1086c.png
篇心经注下有云心系有二其一上与肺相连入肺
两大叶间其一由肺系而下曲折向后并脊膂细络
相连贯脊髓正当七节之间下与肾相通盖五脏系
皆通于心心通五脏系也又按内脏图心系果如所
云据此观之小心即心包络也何一阳亦谓手厥阴
心包络发原正在心五椎下二节七节之傍正与膻
中平对井不可紊设如彼逆数之则心当在十五椎
肺在十九椎下自素问以来未尝闻此倒数法也灵
两大叶间其一由肺系而下曲折向后并脊膂细络
相连贯脊髓正当七节之间下与肾相通盖五脏系
皆通于心心通五脏系也又按内脏图心系果如所
云据此观之小心即心包络也何一阳亦谓手厥阴
心包络发原正在心五椎下二节七节之傍正与膻
中平对井不可紊设如彼逆数之则心当在十五椎
肺在十九椎下自素问以来未尝闻此倒数法也灵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3b 页 WYG0766-1086d.png
枢经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此与启玄子注真心
神灵之宫室相孚以心系并脊膂贯脊髓正当七节
之间也彼倒数下七节始于扬上善继而刘守真医
学统宗已辩其非余不复赘
难经正义三焦评
或有以马玄台难经正义问于生生子曰马氏谓难经
所言三焦乃上中下之三焦故曰无形之气若于手
少阳之三焦乃是有形引灵枢素问经旨及东垣等
神灵之宫室相孚以心系并脊膂贯脊髓正当七节
之间也彼倒数下七节始于扬上善继而刘守真医
学统宗已辩其非余不复赘
难经正义三焦评
或有以马玄台难经正义问于生生子曰马氏谓难经
所言三焦乃上中下之三焦故曰无形之气若于手
少阳之三焦乃是有形引灵枢素问经旨及东垣等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4a 页 WYG0766-1087a.png
论为證而以手厥阴配合俱寓诊于右尺子以其说
为何如幸条悉之以诏来学生生子曰马玄台蒐究
经旨甚博考證诸篇极工致非苦心者不能也但谓
三焦有二上中下之三焦行脉道以通十二经手少
阳之三焦惟司决渎之职而已谓东垣能疑之而不
能正之又引三因方谓脂膜如手掌大者为三焦而
寓诊于右尺斯言不能无弊何也上古文字不容易
看亦有不可强解者亦非聪明所可臆度不可辩者
为何如幸条悉之以诏来学生生子曰马玄台蒐究
经旨甚博考證诸篇极工致非苦心者不能也但谓
三焦有二上中下之三焦行脉道以通十二经手少
阳之三焦惟司决渎之职而已谓东垣能疑之而不
能正之又引三因方谓脂膜如手掌大者为三焦而
寓诊于右尺斯言不能无弊何也上古文字不容易
看亦有不可强解者亦非聪明所可臆度不可辩者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4b 页 WYG0766-1087b.png
宁缺之不敢妄议恐增后人一障也姑即所疑条陈
于左以俟明哲
马氏曰手少阳三焦焦当作膲是有形物也上中下之
三焦焦字从火谓能腐熟水谷变化也余按焦字亦
不一灵枢背腧篇有云肺腧在三焦之间心俞在五
焦之间据铜人图肺俞在三椎下心俞在五椎下是
以焦字作椎字看也椎槌也节也斯上中下之三焦
亦是以地段三停而言如云上中下三节也焦膲同
于左以俟明哲
马氏曰手少阳三焦焦当作膲是有形物也上中下之
三焦焦字从火谓能腐熟水谷变化也余按焦字亦
不一灵枢背腧篇有云肺腧在三焦之间心俞在五
焦之间据铜人图肺俞在三椎下心俞在五椎下是
以焦字作椎字看也椎槌也节也斯上中下之三焦
亦是以地段三停而言如云上中下三节也焦膲同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5a 页 WYG0766-1087c.png
用如藏脏同用也不必拘从火从肉但观上下文义
何如尔推马氏之意不过谓从肉则是有形从火则
是无形盖为有形无形生疑也
马氏曰三因方云古人左为肾藏其府膀胱右为命门
其府三焦三焦有脂膜如手大且曰宋有举子徐遁
者医疗有精思曰齐尝大饥群丐相脔而食有一人
皮肉尽而骨脉全者视其五脏见右肾之下有脂膜
如手大者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其中出夹脊
何如尔推马氏之意不过谓从肉则是有形从火则
是无形盖为有形无形生疑也
马氏曰三因方云古人左为肾藏其府膀胱右为命门
其府三焦三焦有脂膜如手大且曰宋有举子徐遁
者医疗有精思曰齐尝大饥群丐相脔而食有一人
皮肉尽而骨脉全者视其五脏见右肾之下有脂膜
如手大者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其中出夹脊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5b 页 WYG0766-1087d.png
而上贯脑意此即导引家所谓夹脊双关者而不悟
脂膜如手大者之为三焦也由是知三焦为有形也
(按导引家夹脊双关正/是两肾非别有物也)愚谓此言无稽不必信也盖
医以灵素为宗灵素不载如张仲景华佗王叔和孙
思邈皆擅名古今者未有一言及此史载秦越人隔
垣洞见人藏腑者假令三焦如手掌大何不言之而
反曰无形之气又观手少阳经起止散络亦无夹脊
贯脑之说独陈无择言之岂无择之神知出灵素诸
脂膜如手大者之为三焦也由是知三焦为有形也
(按导引家夹脊双关正/是两肾非别有物也)愚谓此言无稽不必信也盖
医以灵素为宗灵素不载如张仲景华佗王叔和孙
思邈皆擅名古今者未有一言及此史载秦越人隔
垣洞见人藏腑者假令三焦如手掌大何不言之而
反曰无形之气又观手少阳经起止散络亦无夹脊
贯脑之说独陈无择言之岂无择之神知出灵素诸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6a 页 WYG0766-1088a.png
公之上而操议以胜之哉愚故谓无稽之言不必信
也余惟人身禀赋有肥瘠有长短有男作女形女作
男形脏腑亦有厚薄之不一人脏内景殆与猪相类
两肾即两腰子两腰子皆裹于脂膜之中间或有偏
长短者不可因脂膜之垂长者便指为脏腑也两白
脉自中出者正肾之脉络尔膀胱中处腹下亦非偏
于左者抑何相对若是之偶耶据云大饥而相脔安
有舍美肾而不食尚从容乎有所待也此不待辩而
也余惟人身禀赋有肥瘠有长短有男作女形女作
男形脏腑亦有厚薄之不一人脏内景殆与猪相类
两肾即两腰子两腰子皆裹于脂膜之中间或有偏
长短者不可因脂膜之垂长者便指为脏腑也两白
脉自中出者正肾之脉络尔膀胱中处腹下亦非偏
于左者抑何相对若是之偶耶据云大饥而相脔安
有舍美肾而不食尚从容乎有所待也此不待辩而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6b 页 WYG0766-1088b.png
可知若脂膜左右长短不同由人之肥瘠也且如平
人之胆仅藏汁三合姜维之胆大如斗平人喉管二
一通气一通食铜人图有载大贼欧希范之喉管有
三彼陈无择者抑信之否乎三焦既有形若是铜人
图必图而表之华氏内照图亦必表而出之何一阳
曰世传华佗神目置人裸形于日中洞见其脏腑是
以象图俾后人准之为论治规范三国时杀人亦不
少华佗之医不可谓无精思岂有三焦如是乃遗而
人之胆仅藏汁三合姜维之胆大如斗平人喉管二
一通气一通食铜人图有载大贼欧希范之喉管有
三彼陈无择者抑信之否乎三焦既有形若是铜人
图必图而表之华氏内照图亦必表而出之何一阳
曰世传华佗神目置人裸形于日中洞见其脏腑是
以象图俾后人准之为论治规范三国时杀人亦不
少华佗之医不可谓无精思岂有三焦如是乃遗而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7a 页 WYG0766-1088c.png
不之载哉何一阳又曰余先年精力时以医从师征
南历剖贼腹考验脏腑心大长于豕心而顶平不尖
大小肠与豕无异惟小肠上多红花纹膀胱真是脬
之室馀皆如难经所云亦无所谓脂膜如手掌大者
余谓心小肠属火故色皆赤三焦亦属火色独如脂
膜是不可信矣顾戴同父氏有言曰三因方之好异
也云三焦有形如脂膜附于肾夹脊若果如是则内
经难经言之矣其经脉又何遍属历络之云乎医学
南历剖贼腹考验脏腑心大长于豕心而顶平不尖
大小肠与豕无异惟小肠上多红花纹膀胱真是脬
之室馀皆如难经所云亦无所谓脂膜如手掌大者
余谓心小肠属火故色皆赤三焦亦属火色独如脂
膜是不可信矣顾戴同父氏有言曰三因方之好异
也云三焦有形如脂膜附于肾夹脊若果如是则内
经难经言之矣其经脉又何遍属历络之云乎医学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7b 页 WYG0766-1088d.png
辩疑俗断极叱其非惜乎人未之考也(徐遁之说出/龙川志而陈)
(无择因之且引难经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二句于夹/脊贯脑之下是认命门为三焦也差舛如此何可信)
(哉黄帝阴符经有曰二肾内生白脉二条上/涌朝元通灵阳之宫迹此观之舛可知矣)
或曰子以难经三焦无形之言为是何灵枢本藏篇皆
谓有厚薄缓急直结纵横惟其有形乃有此语余曰
本藏篇论三焦者非特为三焦有物如是也厚薄直
结缓急等语为膀胱而言也合通篇脏腑配应而观
其义自见据五脏各有一腑为应三焦为孤腑(上中/下三)
(无择因之且引难经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二句于夹/脊贯脑之下是认命门为三焦也差舛如此何可信)
(哉黄帝阴符经有曰二肾内生白脉二条上/涌朝元通灵阳之宫迹此观之舛可知矣)
或曰子以难经三焦无形之言为是何灵枢本藏篇皆
谓有厚薄缓急直结纵横惟其有形乃有此语余曰
本藏篇论三焦者非特为三焦有物如是也厚薄直
结缓急等语为膀胱而言也合通篇脏腑配应而观
其义自见据五脏各有一腑为应三焦为孤腑(上中/下三)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8a 页 WYG0766-1089a.png
(焦同号/为孤腑)又为外府又为中渎之府按渎者水也膀胱
为津液之府津液亦水也三焦为决渎之官膀胱之
用也又为肾间原气之使以其无形故附膀胱而言
之何以然黄帝曰愿闻六腑之应岐伯答曰肺合大
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
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
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帝曰应之奈何岐伯曰肺
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云云/)肾应骨密
为津液之府津液亦水也三焦为决渎之官膀胱之
用也又为肾间原气之使以其无形故附膀胱而言
之何以然黄帝曰愿闻六腑之应岐伯答曰肺合大
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
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
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帝曰应之奈何岐伯曰肺
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云云/)肾应骨密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8b 页 WYG0766-1089b.png
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
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
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
也三焦原非五行正府而无所应故称外府孤府因
帝以六府之应为问三焦既为膀胱之用原气之使
故以膀胱合而应之以答六府之应如此也又本输
篇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心合小肠小肠者
受盛之府肝合胆胆者中正之府脾合胃胃者五谷
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
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
也三焦原非五行正府而无所应故称外府孤府因
帝以六府之应为问三焦既为膀胱之用原气之使
故以膀胱合而应之以答六府之应如此也又本输
篇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心合小肠小肠者
受盛之府肝合胆胆者中正之府脾合胃胃者五谷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9a 页 WYG0766-1089c.png
之府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此五脏五府五行
正配合者也独少阳三焦无合乃复曰少阳属肾肾
上连肺故将两藏三焦者中渎之府水道出焉属膀
胱是孤之府也(千金方论/孤府亦同)是六府之所与合者合二
篇观之三焦属肾与膀胱故附膀胱而言非为三焦
有物如是也勇士篇之纵横及诸篇言有形者多类
此彼陈无择之脂膜果有理疏理密直结纵横也乎
哉无择之好异而故为之辞也
正配合者也独少阳三焦无合乃复曰少阳属肾肾
上连肺故将两藏三焦者中渎之府水道出焉属膀
胱是孤之府也(千金方论/孤府亦同)是六府之所与合者合二
篇观之三焦属肾与膀胱故附膀胱而言非为三焦
有物如是也勇士篇之纵横及诸篇言有形者多类
此彼陈无择之脂膜果有理疏理密直结纵横也乎
哉无择之好异而故为之辞也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19b 页 WYG0766-1089d.png
(泰来曰观五府皆有合有应惟三焦无合无应因/下焦为足太阳所管摄故称足三焦足三焦者足)
(太阳之别络也非另有一个足三焦也据云中渎/之府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等语即知诸言)
(有形者皆是言膀胱以膀胱乃下焦之地/住膀胱主水三焦职司决水故并言之)
或曰三焦既无形如此何气府篇有少阳脉气所发者
三十二穴缪刺篇有少阳之络经脉篇有三焦少阳
之脉经别篇有少阳心主之正经筋篇有少阳心主
之筋卫气篇有少阳心主之本阴阳二十五人篇言
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而长等语似涉有形今
(太阳之别络也非另有一个足三焦也据云中渎/之府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等语即知诸言)
(有形者皆是言膀胱以膀胱乃下焦之地/住膀胱主水三焦职司决水故并言之)
或曰三焦既无形如此何气府篇有少阳脉气所发者
三十二穴缪刺篇有少阳之络经脉篇有三焦少阳
之脉经别篇有少阳心主之正经筋篇有少阳心主
之筋卫气篇有少阳心主之本阴阳二十五人篇言
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而长等语似涉有形今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0a 页 WYG0766-1090a.png
曰无形然则彼皆非耶余曰所谓有形者指其经依
附各属经络而流贯者言也盖手少阳乃十二经中
之一经其动脉原有起止亦有脉络经筋俞穴出入
相应以经络乎上中下一身也非谓无其经脉而虚
作一气看也因有此经故有此病云无形者指其府
也以其无特形故称外府非若五府称赤肠白肠黄
肠青肠黑肠长若干重若干受盛若干(云云/)若独指
其经脉起止俞穴主病等语便谓是有形之府不思
附各属经络而流贯者言也盖手少阳乃十二经中
之一经其动脉原有起止亦有脉络经筋俞穴出入
相应以经络乎上中下一身也非谓无其经脉而虚
作一气看也因有此经故有此病云无形者指其府
也以其无特形故称外府非若五府称赤肠白肠黄
肠青肠黑肠长若干重若干受盛若干(云云/)若独指
其经脉起止俞穴主病等语便谓是有形之府不思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0b 页 WYG0766-1090b.png
奇经中如冲任督等脉皆有起止亦皆主病冲为血
海任主胞胎亦可指冲任等脉如有形府例看否耶
有形之说不必辩而其谬自明矣
马氏曰东垣此事难知问三焦有几似尝究心于此者
惜乎谓三焦有二者不及上中下之三焦则误矣是
欲阐内经而内经之义未融欲正难经而难经之言
仍在也余曰此事难知乃王好古所著好古为东垣
高弟问三焦有几者非为手少阳三焦当分上中下
海任主胞胎亦可指冲任等脉如有形府例看否耶
有形之说不必辩而其谬自明矣
马氏曰东垣此事难知问三焦有几似尝究心于此者
惜乎谓三焦有二者不及上中下之三焦则误矣是
欲阐内经而内经之义未融欲正难经而难经之言
仍在也余曰此事难知乃王好古所著好古为东垣
高弟问三焦有几者非为手少阳三焦当分上中下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1a 页 WYG0766-1090c.png
为二也是欲人知三焦有手足之分尔手少阳三焦
主持于上足三焦主持于下足三焦者足太阳膀胱
之别也若将手少阳三焦又分出一个上中下三焦
合足三焦观之得无有三个三焦耶则凿矣好古此
篇分三焦甚有功但谓命门包络于右尺同诊又谓
包络亦有三焦之称为命门之火游行于五脏六腑
之间主持于内也(云云/)似亦未究命门相火之义难
经虽有命门之说未尝言其为火观男子以藏精一
主持于上足三焦主持于下足三焦者足太阳膀胱
之别也若将手少阳三焦又分出一个上中下三焦
合足三焦观之得无有三个三焦耶则凿矣好古此
篇分三焦甚有功但谓命门包络于右尺同诊又谓
包络亦有三焦之称为命门之火游行于五脏六腑
之间主持于内也(云云/)似亦未究命门相火之义难
经虽有命门之说未尝言其为火观男子以藏精一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1b 页 WYG0766-1090d.png
句则知右肾非火矣矧经曰精者水也又曰其气与
肾通水与火可相混耶都缘惑于高阳生脉诀以三
焦配命门而张世贤图难经脉诀又以心包络皆混
配命门三焦于右尺故有命门属火之说何一阳医
书统体极劾其盗袭讹言紊陈图局诬世钓誉夫命
门乃两肾中间动气人之生命所司故曰精神之所
舍原气之所系观铜人图图命门穴于两肾俞中间
深为得旨
肾通水与火可相混耶都缘惑于高阳生脉诀以三
焦配命门而张世贤图难经脉诀又以心包络皆混
配命门三焦于右尺故有命门属火之说何一阳医
书统体极劾其盗袭讹言紊陈图局诬世钓誉夫命
门乃两肾中间动气人之生命所司故曰精神之所
舍原气之所系观铜人图图命门穴于两肾俞中间
深为得旨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2a 页 WYG0766-1091a.png
(泰来曰三焦总只一而已言手三焦者以其经属/手少阳又其治在膻中缘手经经乎上也言足三)
(焦者以其经即足太阳之别络又其治在气冲缘/足经经乎下也灵素以下焦备六府之数即知手)
(少阳三焦与下焦之/三焦总只一而已)
马玄台曰命门之脉不必拘于右尺以其气与肾通也
顾肾间动气人之生命左肾亦可以诊之据其将右
肾入左尺同诊者是要出右尺部位庶三焦包络始
有诊地也又欲使人知是前人之意故托言王叔和
脉诀歌云右肺大肠脾胃命由是以三焦包络寓诊
(焦者以其经即足太阳之别络又其治在气冲缘/足经经乎下也灵素以下焦备六府之数即知手)
(少阳三焦与下焦之/三焦总只一而已)
马玄台曰命门之脉不必拘于右尺以其气与肾通也
顾肾间动气人之生命左肾亦可以诊之据其将右
肾入左尺同诊者是要出右尺部位庶三焦包络始
有诊地也又欲使人知是前人之意故托言王叔和
脉诀歌云右肺大肠脾胃命由是以三焦包络寓诊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2b 页 WYG0766-1091b.png
于右尺也愚谓玄台博究如此岂有不识脉诀非叔
和书哉正苦三焦包络二脉无所归著不得已而引
脉诀歌为证仍称王叔和之名者不过要使人尊信
也抑不思叔和脉经寸关尺之诊寸部合于上焦关
部合于中焦尺部合于下焦两尺皆以肾为候而无
三焦包络左右之分千金方载列亦同今人不体认
脉诀之非往往为其牵缚又强扶而合之亦大可叹
也戴同父脉诀刋误首篇辟之甚详真千载断案读
和书哉正苦三焦包络二脉无所归著不得已而引
脉诀歌为证仍称王叔和之名者不过要使人尊信
也抑不思叔和脉经寸关尺之诊寸部合于上焦关
部合于中焦尺部合于下焦两尺皆以肾为候而无
三焦包络左右之分千金方载列亦同今人不体认
脉诀之非往往为其牵缚又强扶而合之亦大可叹
也戴同父脉诀刋误首篇辟之甚详真千载断案读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3a 页 WYG0766-1091c.png
之亥豕自见毋用多喙
马氏谓心火面北君道也故居寸上相火面南臣道也
故居尺下三焦包络皆属相火故寓于右尺下部诊
之余曰此强合之词也人多不思相火命名之义往
往以阴火作相火看故溯洄集辩之包络乃护心之
脂膜不离于心膻中气海三焦之所布皆在膈上与
心相近故称曰相火以其为君火之相也余窃谓相
犹宰相辅成君德位必相近今马氏以三焦包络二
马氏谓心火面北君道也故居寸上相火面南臣道也
故居尺下三焦包络皆属相火故寓于右尺下部诊
之余曰此强合之词也人多不思相火命名之义往
往以阴火作相火看故溯洄集辩之包络乃护心之
脂膜不离于心膻中气海三焦之所布皆在膈上与
心相近故称曰相火以其为君火之相也余窃谓相
犹宰相辅成君德位必相近今马氏以三焦包络二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3b 页 WYG0766-1091d.png
脉诊法部位无所着落是为诊法部位而言非为君
臣尊卑定南北也论定分则君臣尊卑有南北论诊
法则部位之居有远近势也亦理也包络之护心与
宰相之近君一也若将包络居尺下则与心远矣世
岂有远离于君而谓之相哉此又可以例观矣且经
谓上以候上下以候下者均此理势也按洪范五行
火曰炎上水曰润下难经亦曰火炎上而不能下故
在上部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今以南北尊
臣尊卑定南北也论定分则君臣尊卑有南北论诊
法则部位之居有远近势也亦理也包络之护心与
宰相之近君一也若将包络居尺下则与心远矣世
岂有远离于君而谓之相哉此又可以例观矣且经
谓上以候上下以候下者均此理势也按洪范五行
火曰炎上水曰润下难经亦曰火炎上而不能下故
在上部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今以南北尊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4a 页 WYG0766-1092a.png
卑之势紊而使居下部岂不背经义哉徒拘拘以君
臣尊卑而言则肺亦臣也经曰肺者心之盖也抑何
反加于心之上耶盖肺相传之官位近心君故治节
由之是以同处于膈上也观素问三焦包络皆处膻
中盖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以近心君故喜乐
由之又三焦为气父包络为血母从心肺而言也以
心主血肺主气皆居鬲上故曰膻中之分父母居之
气之海也是故不得而居于右尺下部也谢坚白难
臣尊卑而言则肺亦臣也经曰肺者心之盖也抑何
反加于心之上耶盖肺相传之官位近心君故治节
由之是以同处于膈上也观素问三焦包络皆处膻
中盖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以近心君故喜乐
由之又三焦为气父包络为血母从心肺而言也以
心主血肺主气皆居鬲上故曰膻中之分父母居之
气之海也是故不得而居于右尺下部也谢坚白难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4b 页 WYG0766-1092b.png
经本旨亦推宗脉经谓手厥阴即手少阴心脉同部
三焦脉上见寸口中见于关下焦与肾同诊此其说
殊合经旨千古不易之定论也
或曰三焦下合右肾子以其说然欤否欤余曰此启玄
子引正理论之言不知何所据遍考灵素只有上合
手心主一句无下合右肾之说或曰然则与手心主
配合为表里者何也余曰手少阳三焦之脉布膻中
散络心包手厥阴心主之脉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
三焦脉上见寸口中见于关下焦与肾同诊此其说
殊合经旨千古不易之定论也
或曰三焦下合右肾子以其说然欤否欤余曰此启玄
子引正理论之言不知何所据遍考灵素只有上合
手心主一句无下合右肾之说或曰然则与手心主
配合为表里者何也余曰手少阳三焦之脉布膻中
散络心包手厥阴心主之脉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5a 页 WYG0766-1092c.png
三焦因其脉上下交络故也又俱属手经均为相火
以类相从虽为表里终非五脏五腑比也此何以故
余曰为是非也盖藏有声色臭味府有出纳受盛二
经无声色臭味出纳受盛虽是表里实非藏府比也
素问运气篇曰心包非藏也三焦非府也余故曰以
类相从也
或曰马氏谓上中下之三焦行脉道以通十二经手少
阳之三焦惟司决渎之职而已子以为非耶余曰噫
以类相从虽为表里终非五脏五腑比也此何以故
余曰为是非也盖藏有声色臭味府有出纳受盛二
经无声色臭味出纳受盛虽是表里实非藏府比也
素问运气篇曰心包非藏也三焦非府也余故曰以
类相从也
或曰马氏谓上中下之三焦行脉道以通十二经手少
阳之三焦惟司决渎之职而已子以为非耶余曰噫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5b 页 WYG0766-1092d.png
嘻人之好异也经书岂容易言哉圭斋欧阳公曰难
经先秦古文盖为医式之祖也东坡苏公曰医之难
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后世达者神而明之如珠走
槃如槃走珠无不可者若出新意而弃旧学以为无
用非愚无知则狂而已看书之法当以意会其理而
融其辞不可执己见以害其意夫所谓三焦者乃上
焦中焦下焦三处地位合而名之也以手少阳经统
而属之以合十二经之数人之有十二经犹日之有
经先秦古文盖为医式之祖也东坡苏公曰医之难
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后世达者神而明之如珠走
槃如槃走珠无不可者若出新意而弃旧学以为无
用非愚无知则狂而已看书之法当以意会其理而
融其辞不可执己见以害其意夫所谓三焦者乃上
焦中焦下焦三处地位合而名之也以手少阳经统
而属之以合十二经之数人之有十二经犹日之有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6a 页 WYG0766-1093a.png
十二时岁之有十二月也上焦主纳而不出其治在
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分别清浊
主出而不纳其治在脐下滑伯仁曰治犹司也犹郡
县治之治言三焦所治之地方在斯也有以呼上焦
为三焦者如云三焦为气之父指上焦之气海而言
也(是上焦亦可/以三焦称也)有以呼中焦为三焦者如云三焦欬
状欬而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者是也
(是中焦亦可/以三焦称也)有以下焦呼为三焦者如云决渎之官
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分别清浊
主出而不纳其治在脐下滑伯仁曰治犹司也犹郡
县治之治言三焦所治之地方在斯也有以呼上焦
为三焦者如云三焦为气之父指上焦之气海而言
也(是上焦亦可/以三焦称也)有以呼中焦为三焦者如云三焦欬
状欬而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者是也
(是中焦亦可/以三焦称也)有以下焦呼为三焦者如云决渎之官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6b 页 WYG0766-1093b.png
中渎之府者是也(是下焦亦可/以三焦称也)此三焦者外有经而
内无形故曰外府明非五藏五府之有合应也又曰
孤府袁淳甫难经本旨曰所谓三焦者于膈膜脂膏
之内五脏五腑之隙水谷流化之关其气融会于其
间熏蒸膈膜发达皮肤分肉运行四旁曰上中下各
随部分所属而名之实元气之别使也是故虽无其
形倚内外之形而得名虽无其实合内外之实而为
位者也灵枢经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
内无形故曰外府明非五藏五府之有合应也又曰
孤府袁淳甫难经本旨曰所谓三焦者于膈膜脂膏
之内五脏五腑之隙水谷流化之关其气融会于其
间熏蒸膈膜发达皮肤分肉运行四旁曰上中下各
随部分所属而名之实元气之别使也是故虽无其
形倚内外之形而得名虽无其实合内外之实而为
位者也灵枢经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7a 页 WYG0766-1093c.png
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
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
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大会于手太阴观此则秦越
人谓作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者为不诬矣中焦
亦并胃中而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
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下焦者别回
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常并居于胃中成糟
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
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
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大会于手太阴观此则秦越
人谓作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者为不诬矣中焦
亦并胃中而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
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下焦者别回
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常并居于胃中成糟
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7b 页 WYG0766-1093d.png
下焦而渗入膀胱焉观此下焦之文则纯是决渎之
事马氏乃谓上中下之三焦以气看手少阳之三焦
作有形府看谓其惟司决渎之职而已分三焦为二
何其谬哉灵兰秘典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渎犹江河淮济之渎尔雅曰渎者独也各独出其所
而入海也夫决渎本下焦之事决渎之官犹今之总
督河道之职也今以三焦之名而独任下焦之职此
其故何哉盖以水渎在下非气莫导膀胱所藏之水
事马氏乃谓上中下之三焦以气看手少阳之三焦
作有形府看谓其惟司决渎之职而已分三焦为二
何其谬哉灵兰秘典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渎犹江河淮济之渎尔雅曰渎者独也各独出其所
而入海也夫决渎本下焦之事决渎之官犹今之总
督河道之职也今以三焦之名而独任下焦之职此
其故何哉盖以水渎在下非气莫导膀胱所藏之水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8a 页 WYG0766-1094a.png
必待气海之气施化乃为溲便注泄是故以三焦治
之谓赖其气而为之前导也故曰气化则能出矣若
曰不必下焦之气施化而手少阳自能决而出焉则
经不当复缴气化则能出矣之句或曰三焦是六腑
之一故决渎由之恐不可作下焦看也余曰此正是
马氏所疑之处马氏以手少阳三焦为腑惟司决渎
下焦非腑也故作气看不思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胃
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
之谓赖其气而为之前导也故曰气化则能出矣若
曰不必下焦之气施化而手少阳自能决而出焉则
经不当复缴气化则能出矣之句或曰三焦是六腑
之一故决渎由之恐不可作下焦看也余曰此正是
马氏所疑之处马氏以手少阳三焦为腑惟司决渎
下焦非腑也故作气看不思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胃
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8b 页 WYG0766-1094b.png
癃胆为怒又灵枢九针篇曰六气为病胆为怒胃为
气逆哕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
水据此二篇则灵素亦以下焦备六腑之数是下焦
与三焦无彼此也是故不分而为二也王好古虽引
灵枢谓有足三焦之说缘足三焦乃太阳之别络(别/络)
(乃支/络)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约是约/束也)实则闭
癃虚则遗溺虽有足三焦之名实则足太阳之络脉
也盖下焦乃足经之所属故即膀胱言之也本脏篇
气逆哕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
水据此二篇则灵素亦以下焦备六腑之数是下焦
与三焦无彼此也是故不分而为二也王好古虽引
灵枢谓有足三焦之说缘足三焦乃太阳之别络(别/络)
(乃支/络)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约是约/束也)实则闭
癃虚则遗溺虽有足三焦之名实则足太阳之络脉
也盖下焦乃足经之所属故即膀胱言之也本脏篇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9a 页 WYG0766-1094c.png
言肾合三焦膀胱亦以此故好古此问不过欲人知
此义尔实无二质可分也诸家言有形状有俞穴者
皆不过即其经脉而言如奇经冲任督之类也噫夫
难经灵素之翼也脉经诊候之宗也难经载心包络
命门三焦者凡八篇脉经阐灵素之要旨推脉候之
本原噫医学至秦越人亦神矣至王叔和亦可称精
思矣二公殚心究竟著述垂训亦可谓无渗漏矣乃
陈无择不信难经而信龙川不核之方志世人不宗
此义尔实无二质可分也诸家言有形状有俞穴者
皆不过即其经脉而言如奇经冲任督之类也噫夫
难经灵素之翼也脉经诊候之宗也难经载心包络
命门三焦者凡八篇脉经阐灵素之要旨推脉候之
本原噫医学至秦越人亦神矣至王叔和亦可称精
思矣二公殚心究竟著述垂训亦可谓无渗漏矣乃
陈无择不信难经而信龙川不核之方志世人不宗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29b 页 WYG0766-1094d.png
王叔和脉经而宗高阳生之脉诀且也妄肆讥弹是
何异河伯而议海若之汪洋处蚁封而谈藐姑射之
灵秘哉多见其不知量也余为此辩岂不知将益增
哓哓之口顾后之人惑于其说而莫之觉愿为秦王
忠臣也或毁或誉何暇计哉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
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余私心窃欲自附云
附东垣三焦论
东垣云三焦有名无形主持诸气以象三才之用
何异河伯而议海若之汪洋处蚁封而谈藐姑射之
灵秘哉多见其不知量也余为此辩岂不知将益增
哓哓之口顾后之人惑于其说而莫之觉愿为秦王
忠臣也或毁或誉何暇计哉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
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余私心窃欲自附云
附东垣三焦论
东垣云三焦有名无形主持诸气以象三才之用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0a 页 WYG0766-1095a.png
故呼吸升降水谷往来皆恃此以通达是以上焦
在心下主内而不出中焦在胃脘主腐熟水谷下
焦在脐下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统而论之三才
之用本于中焦中焦者胃脘也禀天五之冲气阴
阳清浊自此而分十二经络自此而始或不得其
平则寒热偏胜虚实不同荣卫涩滞清浊不分而
生诸病故曰气会三焦手少阳脉通于膻中膻中
者臣使之官为气之海审此则知三焦者冲和之
在心下主内而不出中焦在胃脘主腐熟水谷下
焦在脐下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统而论之三才
之用本于中焦中焦者胃脘也禀天五之冲气阴
阳清浊自此而分十二经络自此而始或不得其
平则寒热偏胜虚实不同荣卫涩滞清浊不分而
生诸病故曰气会三焦手少阳脉通于膻中膻中
者臣使之官为气之海审此则知三焦者冲和之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0b 页 WYG0766-1095b.png
本也三焦相火及包络之脉人之元气也周身何
处无之是名相火用事主持阴阳之气神明之府
也(出医学/发明)
诊三焦包络
或有难于生生子曰心主包络三焦之说已得闻命矣
但诊法尚未详明如子所言动脉下行于足经者法
当诊于下部欤诚如是令人之惑滋甚也且足经肾
肝之动脉皆不上行于手又何故取法于手之尺部
处无之是名相火用事主持阴阳之气神明之府
也(出医学/发明)
诊三焦包络
或有难于生生子曰心主包络三焦之说已得闻命矣
但诊法尚未详明如子所言动脉下行于足经者法
当诊于下部欤诚如是令人之惑滋甚也且足经肾
肝之动脉皆不上行于手又何故取法于手之尺部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1a 页 WYG0766-1095c.png
而胗肾肝耶请再悉之余曰嘻如上所疑是殆未知
寸关尺上下阴阳之义也夫脉之一字有二义焉十
二经之动脉乃路陌之脉非寸关尺之谓也寸关尺
之脉乃气血之先人之神也故可以候周身百骸之
疾余之所指非即动脉为胗乃宗内经脉经形于上
者上胗之形于下者下胗之乃法象也非为动脉之
出入而言也昔秦越人述内经之微旨而取胗法于
寸关尺者又岂无所本哉寸关尺之部位乃手太阴
寸关尺上下阴阳之义也夫脉之一字有二义焉十
二经之动脉乃路陌之脉非寸关尺之谓也寸关尺
之脉乃气血之先人之神也故可以候周身百骸之
疾余之所指非即动脉为胗乃宗内经脉经形于上
者上胗之形于下者下胗之乃法象也非为动脉之
出入而言也昔秦越人述内经之微旨而取胗法于
寸关尺者又岂无所本哉寸关尺之部位乃手太阴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1b 页 WYG0766-1095d.png
经经渠大渊穴也实手太阴经之动脉出入之地古
人取此以验五脏之脉者以肺受百脉之朝又五脏
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以气口为五脏
主而脉之大要会也按脉要精微论曰尺内两傍则
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
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
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
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
人取此以验五脏之脉者以肺受百脉之朝又五脏
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以气口为五脏
主而脉之大要会也按脉要精微论曰尺内两傍则
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
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
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
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2a 页 WYG0766-1096a.png
腰股膝胫足中事也按此附上谓关也上附上谓寸
也寸关皆有左右手分诊而尺独不分左右者则两
尺皆以肾为诊也明矣内经论胗法部位前后上下
如此皆法象天地配合阴阳诚万古不可少易者越
人阐明内经之旨取寸关尺以胗一身脏腑上下之
候而王叔和宗之皆本于此心包络附近于君当宗
脉经心部胗之乃上以候上之意也三焦亦当如脉
经上中下分诊之其肾肝之动脉虽不上行于手而
也寸关皆有左右手分诊而尺独不分左右者则两
尺皆以肾为诊也明矣内经论胗法部位前后上下
如此皆法象天地配合阴阳诚万古不可少易者越
人阐明内经之旨取寸关尺以胗一身脏腑上下之
候而王叔和宗之皆本于此心包络附近于君当宗
脉经心部胗之乃上以候上之意也三焦亦当如脉
经上中下分诊之其肾肝之动脉虽不上行于手而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2b 页 WYG0766-1096b.png
肾肝之元神气血之先岂有不随胃之元气上行耶
玉机真脏论曰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
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一难独取寸口以决五脏
六腑死生吉凶之法其义可见是以医者要明天地
阴阳上下之理以譬周身则自然贯通不为异论束
缚为医而不本素难脉经而一听庸俗口耳之学与
为儒而不讲明四书五经惟徒剽窃时义者何异孙
思邈曰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斯言诚有味哉
玉机真脏论曰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
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一难独取寸口以决五脏
六腑死生吉凶之法其义可见是以医者要明天地
阴阳上下之理以譬周身则自然贯通不为异论束
缚为医而不本素难脉经而一听庸俗口耳之学与
为儒而不讲明四书五经惟徒剽窃时义者何异孙
思邈曰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斯言诚有味哉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3a 页 WYG0766-1096c.png
脉义
脉者天地之元气也人受天地之气以生故一身之升
降浮沉即造化生生不息之机其不息者脉也按内
经五常政大论篇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
则机息顾其为字从肉从永其命名为陌谓脉脉不
断长永之道也是斡旋一身而为之纲领彼四时之
脉体有如弦钩毛石之谓者无非迹阴阳浮沉升降
消长而取义耳至其运行之妙有起伏隐见可验于
脉者天地之元气也人受天地之气以生故一身之升
降浮沉即造化生生不息之机其不息者脉也按内
经五常政大论篇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
则机息顾其为字从肉从永其命名为陌谓脉脉不
断长永之道也是斡旋一身而为之纲领彼四时之
脉体有如弦钩毛石之谓者无非迹阴阳浮沉升降
消长而取义耳至其运行之妙有起伏隐见可验于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3b 页 WYG0766-1096d.png
一呼一吸之间仲景曰呼吸者脉之头也是以有呼
吸则有脉无呼吸则脉息气绝而物化矣此其天人
一致之理四时流行之机微妙不易名状必潜会默
契庶可得其真体刘守真释名为幕余以为未然尔
雅谓膜幕也幕络一体也非谓脉也膜则有形而脉
则以神运无形者也观天何言哉四时行百物生可
见矣故见此者谓之知道悟此者谓之知脉脉何容
易言哉右释脉义
吸则有脉无呼吸则脉息气绝而物化矣此其天人
一致之理四时流行之机微妙不易名状必潜会默
契庶可得其真体刘守真释名为幕余以为未然尔
雅谓膜幕也幕络一体也非谓脉也膜则有形而脉
则以神运无形者也观天何言哉四时行百物生可
见矣故见此者谓之知道悟此者谓之知脉脉何容
易言哉右释脉义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4a 页 WYG0766-1097a.png
问十二支土多十二经火多之义
有以十二支问于生生子曰十二支属水火木金者各
二土属有四者何也生生子曰万物生于土而归于
土土属四维寄旺于四季之末故土有四也土也者
在人以脾胃应之四肢属脾四肢犹四维也脏腑皆
藉脾胃以为养犹万物皆藉于土也又问人之十二
经金木水土各二而已火独有四者何也生生子曰
有令德之君必有调元赞化之臣然后纲维立教化
有以十二支问于生生子曰十二支属水火木金者各
二土属有四者何也生生子曰万物生于土而归于
土土属四维寄旺于四季之末故土有四也土也者
在人以脾胃应之四肢属脾四肢犹四维也脏腑皆
藉脾胃以为养犹万物皆藉于土也又问人之十二
经金木水土各二而已火独有四者何也生生子曰
有令德之君必有调元赞化之臣然后纲维立教化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4b 页 WYG0766-1097b.png
行而成无为之治假令君非相以赞密勿何能帅百
执事恪恭厥职三焦包络亦犹是也包络有护持之
功三焦有承宣节制之效何以见盖营卫出于三焦
而所以营于中卫于外大气抟于胸中以行呼吸使
脏腑各司其职而四肢百骸奠安者孰非相火斡旋
之功哉古人以药譬兵以身譬国良以此夫丹溪曰
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信然
问手心主
执事恪恭厥职三焦包络亦犹是也包络有护持之
功三焦有承宣节制之效何以见盖营卫出于三焦
而所以营于中卫于外大气抟于胸中以行呼吸使
脏腑各司其职而四肢百骸奠安者孰非相火斡旋
之功哉古人以药譬兵以身譬国良以此夫丹溪曰
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信然
问手心主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5a 页 WYG0766-1097c.png
或有问于生生子曰灵兰秘典篇问十二经贵贱相使
何独遗手心主也生生子曰无所遗也以膻中该言
尔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灵枢胀论篇曰胸腹
者脏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素问遗篇曰
膻中在胸两乳间为气海手厥阴包络之所居此作
相火位故言臣使主其喜乐
手足经配合脏腑之义
有以十二经问属手足者何以故生生子曰阴阳上下
何独遗手心主也生生子曰无所遗也以膻中该言
尔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灵枢胀论篇曰胸腹
者脏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素问遗篇曰
膻中在胸两乳间为气海手厥阴包络之所居此作
相火位故言臣使主其喜乐
手足经配合脏腑之义
有以十二经问属手足者何以故生生子曰阴阳上下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5b 页 WYG0766-1097d.png
配合之义也手经之脉起于手足经之脉起于足手
经主持于上足经主持于下手足经者所以纪上下
也犹易之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也素问运
气篇曰心肺心包络皆膈上属手经肝脾肾在下属
足经手同手经足同足经手足经脏腑阴阳相配皆
然乃一合也或曰脏腑既以阴阳配合表里何无夫
妻之义余曰夫妻配合是以相尅言阴阳此以手足
同类言阴阳乃自然之势不可紊者如手太阴肺金
经主持于上足经主持于下手足经者所以纪上下
也犹易之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也素问运
气篇曰心肺心包络皆膈上属手经肝脾肾在下属
足经手同手经足同足经手足经脏腑阴阳相配皆
然乃一合也或曰脏腑既以阴阳配合表里何无夫
妻之义余曰夫妻配合是以相尅言阴阳此以手足
同类言阴阳乃自然之势不可紊者如手太阴肺金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6a 页 WYG0766-1098a.png
也里也阴也手经也故以手阳明大肠金配手少阴
心火也里也阴也手经也故以手太阳小肠火配足
太阴脾土也阴也里也足经也故以足阳明胃土配
足厥阴肝木也阴也里也足经也故以足少阳胆木
配足少阴肾水也阴也里也足经也故以足太阳膀
胱水配此五脏五腑五行正配合也手厥阴心包络
火也手少阳三焦亦火也二经虽无特形皆属相火
一为气父表也一为血母里也亦是以类配也手以
心火也里也阴也手经也故以手太阳小肠火配足
太阴脾土也阴也里也足经也故以足阳明胃土配
足厥阴肝木也阴也里也足经也故以足少阳胆木
配足少阴肾水也阴也里也足经也故以足太阳膀
胱水配此五脏五腑五行正配合也手厥阴心包络
火也手少阳三焦亦火也二经虽无特形皆属相火
一为气父表也一为血母里也亦是以类配也手以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6b 页 WYG0766-1098b.png
手配足以足配阴以阳配火以火配水以水配金以
金配木以木配土以土配皆自然之势不得不然者
(观此配合则知上下手足阴阳皆有定偶手配手之/阴阳足配足之阴阳则手经之三焦必不配足经之)
(右肾/明矣)
问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义
生生子曰夫五行者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咸有所
也何以然素问运气曰水之为言润也(阴气濡润任/养万物也)
火之为言化也(阳在上阴在下燬然/盛而化生万物也)木之为言触也
金配木以木配土以土配皆自然之势不得不然者
(观此配合则知上下手足阴阳皆有定偶手配手之/阴阳足配足之阴阳则手经之三焦必不配足经之)
(右肾/明矣)
问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义
生生子曰夫五行者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咸有所
也何以然素问运气曰水之为言润也(阴气濡润任/养万物也)
火之为言化也(阳在上阴在下燬然/盛而化生万物也)木之为言触也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7a 页 WYG0766-1098c.png
(阳气触动冒/地而生也)金之为言禁也(阴气始禁止/万物而揫敛)土之为言
吐也(含吐万物将生者出/将死者归为万物家)水生于一灵枢经曰太一
者水之尊号一数之始也天地未分万物未成之初
莫不先见于水先地之母后万物之源以今验之则
草木子实未就人虫胎卵胚胎皆水也故天一生水
一阳数也子北方水之位也子者阳生之初故水曰
一地二生火二阴数也午南方火之位也午者阴生
之初故火曰二天三生木三奇之数木居东东亦阳
吐也(含吐万物将生者出/将死者归为万物家)水生于一灵枢经曰太一
者水之尊号一数之始也天地未分万物未成之初
莫不先见于水先地之母后万物之源以今验之则
草木子实未就人虫胎卵胚胎皆水也故天一生水
一阳数也子北方水之位也子者阳生之初故水曰
一地二生火二阴数也午南方火之位也午者阴生
之初故火曰二天三生木三奇之数木居东东亦阳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7b 页 WYG0766-1098d.png
也故木曰三地四生金四偶之数金居西西亦阴也
故金曰四天五生土五者奇之数亦阳也土应西南
长夏故土曰五以上下左右合而观之卒莫不有一
定之理而人身应之午位居上故火旺于午在人以
心应之故心居上子位居下水旺于子在人以肾应
之故肾居下卯位居左木旺于卯在人以肝应之故
肝居左酉位居右金旺于酉在人以肺应之故肺居
右中者土位土居未在人以脾胃应之故脾胃居中
故金曰四天五生土五者奇之数亦阳也土应西南
长夏故土曰五以上下左右合而观之卒莫不有一
定之理而人身应之午位居上故火旺于午在人以
心应之故心居上子位居下水旺于子在人以肾应
之故肾居下卯位居左木旺于卯在人以肝应之故
肝居左酉位居右金旺于酉在人以肺应之故肺居
右中者土位土居未在人以脾胃应之故脾胃居中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8a 页 WYG0766-1099a.png
此五行不易之定位也(观五行一定之理则火/不在下部尤可见矣)
问心包络何以不得为脏
或有曰难经言藏有六心肝脾肺肾五而已馀一藏乃
右肾也手厥阴心包络既是十二经中之一经与少
阳为表里矣乃不以包络为藏而以右肾当之何也
生生子曰心包络乃包心之脂膜实不离乎心也虽
其经起止有二馀络出入屈折相同观灵枢邪客篇
有曰少阴无腧心不病乎岐伯曰外经病而藏不病
问心包络何以不得为脏
或有曰难经言藏有六心肝脾肺肾五而已馀一藏乃
右肾也手厥阴心包络既是十二经中之一经与少
阳为表里矣乃不以包络为藏而以右肾当之何也
生生子曰心包络乃包心之脂膜实不离乎心也虽
其经起止有二馀络出入屈折相同观灵枢邪客篇
有曰少阴无腧心不病乎岐伯曰外经病而藏不病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8b 页 WYG0766-1099b.png
也盖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其藏坚固
邪弗能容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
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
脉也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其馀脉出入屈
折其行之疾徐皆如手少阴心主之脉行也非若右
肾之有形质者比也以其质无特形是故不得为特
藏也
又问右肾既为六脏之一矣何十二经中不以右
邪弗能容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
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
脉也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其馀脉出入屈
折其行之疾徐皆如手少阴心主之脉行也非若右
肾之有形质者比也以其质无特形是故不得为特
藏也
又问右肾既为六脏之一矣何十二经中不以右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9a 页 WYG0766-1099c.png
肾之有形者足其数固乃以手心主当之此其故
何哉
生生子曰详乎哉问也难经虽有右肾命门为一脏之
说然外无经络所属且又云其气与肾通则亦皆肾
而已矣其习坎之谓欤黄庭经曰北方黑色入通于
肾开窍于二阴左肾为壬右肾为癸(壬癸皆/水也)内经四
气调神大论篇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受
脏腑之精而藏之也(精亦/水也)因其皆属水故以足少阴
何哉
生生子曰详乎哉问也难经虽有右肾命门为一脏之
说然外无经络所属且又云其气与肾通则亦皆肾
而已矣其习坎之谓欤黄庭经曰北方黑色入通于
肾开窍于二阴左肾为壬右肾为癸(壬癸皆/水也)内经四
气调神大论篇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受
脏腑之精而藏之也(精亦/水也)因其皆属水故以足少阴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39b 页 WYG0766-1099d.png
之经统而属之此二而一一而二者也彼手心主者
外有手厥阴之经络属于相火𨽻于手经顾手足经
阴阳配合之势手不与足配火不与水配阴不与阴
配是故不得与十二经之数也且火高水下水火不
相射也
问五行土无定体寄旺四季各一十八日何长夏
一月土又独主之
生生子曰朱子云天有春夏秋冬地有木火金水人有
外有手厥阴之经络属于相火𨽻于手经顾手足经
阴阳配合之势手不与足配火不与水配阴不与阴
配是故不得与十二经之数也且火高水下水火不
相射也
问五行土无定体寄旺四季各一十八日何长夏
一月土又独主之
生生子曰朱子云天有春夏秋冬地有木火金水人有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0a 页 WYG0766-1100a.png
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论岁气流行之序一
岁之中有春夏秋冬四时木火金水各主一时以行
其气虽不言土而土在四季中矣土又独主长夏一
月者盖长夏建未未位西南乃土正旺之地顾五行
之理顺而相生无少间断彼冬之水生春之木春之
木生夏之火夏火正炽曷能使其生金徒有伤之而
已火旺则土相故以土继之是火生土而土生秋金
秋金生冬水冬水复生春木乃可生生无穷礼运曰
岁之中有春夏秋冬四时木火金水各主一时以行
其气虽不言土而土在四季中矣土又独主长夏一
月者盖长夏建未未位西南乃土正旺之地顾五行
之理顺而相生无少间断彼冬之水生春之木春之
木生夏之火夏火正炽曷能使其生金徒有伤之而
已火旺则土相故以土继之是火生土而土生秋金
秋金生冬水冬水复生春木乃可生生无穷礼运曰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0b 页 WYG0766-1100b.png
播五行于四时周子亦曰五行顺布四时行焉是四
时之内固备五行之气也由是而土独主于长夏也
问十二经脏腑命名之义
生生子曰此圣人观数于物而名之也按尔雅曰心纤
也灵识纤微无物不贯心也卮言曰心者深也为之
君主神明出焉深居端拱而相火代之以行事也肺
者茷也茷茷然而居乎其上为五脏之华盖也又云
肺㝅也言其气㝅郁也脾者裨也所以为胃行水谷
时之内固备五行之气也由是而土独主于长夏也
问十二经脏腑命名之义
生生子曰此圣人观数于物而名之也按尔雅曰心纤
也灵识纤微无物不贯心也卮言曰心者深也为之
君主神明出焉深居端拱而相火代之以行事也肺
者茷也茷茷然而居乎其上为五脏之华盖也又云
肺㝅也言其气㝅郁也脾者裨也所以为胃行水谷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1a 页 WYG0766-1100c.png
而裨助乎四脏也又脾属土天高而地下尊卑之义
也肾者神也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为作强之
官技巧出焉妙万物者也又肾者引也肾属水主引
水气灌注诸脉也肝者干也属木象木枝干也为将
军之官谋虑出焉所以干事也胃者汇也万物之所
聚故曰海也肠者畅也实而不满通畅胃气去滓秽
也胆者敢也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敢之义也又曰
胆者澹也清净之府无所受输淡淡然也膀胱者脬
也肾者神也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为作强之
官技巧出焉妙万物者也又肾者引也肾属水主引
水气灌注诸脉也肝者干也属木象木枝干也为将
军之官谋虑出焉所以干事也胃者汇也万物之所
聚故曰海也肠者畅也实而不满通畅胃气去滓秽
也胆者敢也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敢之义也又曰
胆者澹也清净之府无所受输淡淡然也膀胱者脬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1b 页 WYG0766-1100d.png
之室也室以藏物犹包裹也又曰胞也空虚之言
也主以虚承水汋也包络者以其包络于心不使浊
气熏蒸于心也又名手心主者以其主行心之事也
手是言手经三焦以焦言犹三才也三才之用重于
中焦滑伯仁曰三焦始于原气用于中焦散于膻中
上焦主内而不出下焦主出而不内其内其出皆系
中焦之腐熟用于中焦之为义其可见矣
原呼吸
也主以虚承水汋也包络者以其包络于心不使浊
气熏蒸于心也又名手心主者以其主行心之事也
手是言手经三焦以焦言犹三才也三才之用重于
中焦滑伯仁曰三焦始于原气用于中焦散于膻中
上焦主内而不出下焦主出而不内其内其出皆系
中焦之腐熟用于中焦之为义其可见矣
原呼吸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2a 页 WYG0766-1101a.png
生生子曰呼吸者即先天太极之动静人一身之原气
也(即肾间/动气)有生之初就有此气默运于中流动不息
然后脏腑得所司而行焉难经曰肾间动气者五脏
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经谓肺出气出
此也肾纳气纳此也谓呼在肺而吸在肾者盖肺高
肾下犹天地也故滑伯仁曰肺主呼吸天道也(此呼/吸乃)
(口鼻之呼吸指/谷气而言也)肾司阖辟地道也(此阖辟乃真息/指原气而言也)灵
枢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分为三隧故宗气
也(即肾间/动气)有生之初就有此气默运于中流动不息
然后脏腑得所司而行焉难经曰肾间动气者五脏
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经谓肺出气出
此也肾纳气纳此也谓呼在肺而吸在肾者盖肺高
肾下犹天地也故滑伯仁曰肺主呼吸天道也(此呼/吸乃)
(口鼻之呼吸指/谷气而言也)肾司阖辟地道也(此阖辟乃真息/指原气而言也)灵
枢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分为三隧故宗气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2b 页 WYG0766-1101b.png
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行犹/承行)此指
后天谷气而言谓呼吸资宗气以行非谓呼吸属宗
气也何者人一离母腹时便有此呼吸不待于谷气
而后有也虽然原气使无宗气积而养之则日馁而
瘁呼吸何赖以行故平人绝谷七日而死者以水谷
俱尽脏腑无所充养受气也然必待七日乃死未若
呼吸绝而即死之速也以是知呼吸者根于原气不
可须臾离也宗气如难经一难之义原气如八难之
后天谷气而言谓呼吸资宗气以行非谓呼吸属宗
气也何者人一离母腹时便有此呼吸不待于谷气
而后有也虽然原气使无宗气积而养之则日馁而
瘁呼吸何赖以行故平人绝谷七日而死者以水谷
俱尽脏腑无所充养受气也然必待七日乃死未若
呼吸绝而即死之速也以是知呼吸者根于原气不
可须臾离也宗气如难经一难之义原气如八难之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3a 页 WYG0766-1101c.png
义原气言体谷气言用也右原呼吸
论诊法
生生子曰甚矣脉之难言也非脉之难言也欲尽于寸
关尺三部之难也非尽于寸关尺三部之难也欲尽
于寸关尺三部而能以意会于脏腑之外之难也盖
脉通于经络运行于脏腑而充周于郛廓胗候者不
以意会徒拘拘以一脏一腑而尽于寸关尺三部之
中则凡脏腑之外经络之间脑项胸背腰膝踝四
论诊法
生生子曰甚矣脉之难言也非脉之难言也欲尽于寸
关尺三部之难也非尽于寸关尺三部之难也欲尽
于寸关尺三部而能以意会于脏腑之外之难也盖
脉通于经络运行于脏腑而充周于郛廓胗候者不
以意会徒拘拘以一脏一腑而尽于寸关尺三部之
中则凡脏腑之外经络之间脑项胸背腰膝踝四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3b 页 WYG0766-1101d.png
肢百骸无有不病者又将安诊吾谓三部之中非一
脏一腑所能尽也彼内经脉要精微论篇但言候五
脏与胃馀大小肠及胆膀胱不言者非略之也各以
部地而该之也何哉如曰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
中所谓腹中者何物也盖小腹之下大小肠膀胱所
居之地也又如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膈非腑也独
非一身中物乎膈之下胆所居也五脏之系上下联
络莫不经循鬲过然则候鬲者非即鬲膜已也又如
脏一腑所能尽也彼内经脉要精微论篇但言候五
脏与胃馀大小肠及胆膀胱不言者非略之也各以
部地而该之也何哉如曰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
中所谓腹中者何物也盖小腹之下大小肠膀胱所
居之地也又如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膈非腑也独
非一身中物乎膈之下胆所居也五脏之系上下联
络莫不经循鬲过然则候鬲者非即鬲膜已也又如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4a 页 WYG0766-1102a.png
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膻中虽非实脏乃心主之
宫城与右内以候胸中相同皆即其部地言之也腹
中胸膈之候乃内景之事而胸膈腹之外又何以候
之故后四句复申言曰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
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观此则三部中非拘拘一脏一腑所可尽也余故曰
欲尽于三部而意会于脏腑之外之难也古人以寸
部之阳候头痛以尺部诊大小二便虽云肾主二便
宫城与右内以候胸中相同皆即其部地言之也腹
中胸膈之候乃内景之事而胸膈腹之外又何以候
之故后四句复申言曰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
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观此则三部中非拘拘一脏一腑所可尽也余故曰
欲尽于三部而意会于脏腑之外之难也古人以寸
部之阳候头痛以尺部诊大小二便虽云肾主二便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4b 页 WYG0766-1102b.png
其实上以候上下以候下之验也特附于右以广三
部诊外之意云
证候推移指法
内经脉要精微论篇曰推而外之消息之内而不外有
心腹积也推而内之消息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
而上之消息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消息
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
左寸外以候心内候膻中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
部诊外之意云
证候推移指法
内经脉要精微论篇曰推而外之消息之内而不外有
心腹积也推而内之消息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
而上之消息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消息
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
左寸外以候心内候膻中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5a 页 WYG0766-1102c.png
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
脾两尺外以候肾里以候腹中是以有推而内推而
外消息之法也
一说左寸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头项痛推而下之下而
不上胸胁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心腹积也推而
外之外而不内眼目昏也
左关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
不上肠胃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筋骨痛也推而
脾两尺外以候肾里以候腹中是以有推而内推而
外消息之法也
一说左寸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头项痛推而下之下而
不上胸胁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心腹积也推而
外之外而不内眼目昏也
左关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
不上肠胃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筋骨痛也推而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5b 页 WYG0766-1102d.png
外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
左尺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小肠痛也推而下之下而
不上足胫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小便浊也推而
外之外而不内腰足痛也
右寸推而上之上而不下气喘急也推而下之下而
不上胸中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咽喉痛也推而
外之外而不内背脊痛也
右关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吐逆也推而下之下而不
左尺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小肠痛也推而下之下而
不上足胫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小便浊也推而
外之外而不内腰足痛也
右寸推而上之上而不下气喘急也推而下之下而
不上胸中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咽喉痛也推而
外之外而不内背脊痛也
右关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吐逆也推而下之下而不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6a 页 WYG0766-1103a.png
上主下血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腹有蛊也推而外
之外而不内肌肉痛也
右尺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小腹胀也推而下之下而
不上足腿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疝瘕也推而外
之外而不内小便秘也
汪石山曰按消息谓详细审察也推谓以指那移
于部之上下而胗之以脉有长短之类也又以指
那移于部之内外而诊之以脉有双弦单弦之类
之外而不内肌肉痛也
右尺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小腹胀也推而下之下而
不上足腿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疝瘕也推而外
之外而不内小便秘也
汪石山曰按消息谓详细审察也推谓以指那移
于部之上下而胗之以脉有长短之类也又以指
那移于部之内外而诊之以脉有双弦单弦之类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6b 页 WYG0766-1103b.png
也又以指推开其筋而诊之以脉有沉伏止绝之
类也刋误谓内外以指按轻重言推有数义故特
著之非但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之类也
类也刋误谓内外以指按轻重言推有数义故特
著之非但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之类也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7a 页 WYG0766-1103c.png
宗气营气卫气
生生子曰宗气者为言气之宗主也此气抟于胸
中混混沌沌人莫得而见其端倪此其体也及其
行也肺得之而为呼肾得之而为吸营得之而营
于中卫得之而卫于外胸中即膻中膻中之分父
母居之气之海也三焦为气之父故曰宗气出于
上焦也 营气者为言营运谷气入于经隧达于
脏腑昼夜营周不休始于手太阴而终于手太阴
生生子曰宗气者为言气之宗主也此气抟于胸
中混混沌沌人莫得而见其端倪此其体也及其
行也肺得之而为呼肾得之而为吸营得之而营
于中卫得之而卫于外胸中即膻中膻中之分父
母居之气之海也三焦为气之父故曰宗气出于
上焦也 营气者为言营运谷气入于经隧达于
脏腑昼夜营周不休始于手太阴而终于手太阴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7b 页 WYG0766-1103d.png
以应刻数焉故曰营出中焦也又曰营是营于中
又曰营在脉中(世谓营为血者非也营气化而为/血耳中字非中焦之中乃经隧中)
(脉络中也内经痹论云营者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卫气
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
也始于足太阳五十度而终于足太阳故曰卫出
下焦也又曰卫是卫于外又曰卫在脉外(此外字/亦非纯)
(言乎表盖言行乎经隧之外也内经痹论篇云卫/气者水谷之悍气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
(故循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
又曰营在脉中(世谓营为血者非也营气化而为/血耳中字非中焦之中乃经隧中)
(脉络中也内经痹论云营者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卫气
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
也始于足太阳五十度而终于足太阳故曰卫出
下焦也又曰卫是卫于外又曰卫在脉外(此外字/亦非纯)
(言乎表盖言行乎经隧之外也内经痹论篇云卫/气者水谷之悍气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
(故循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8a 页 WYG0766-1104a.png
生生子曰人与天地生生不息者皆一气之流行尔是
气也具于身中名曰宗气又曰大气经营昼夜无少
间断灵素载之而后人莫之言也后人只知有营卫
而不知营卫无宗气曷能独循于经隧行呼吸以应
息数而温分肉哉此宗气者当与营卫并称以见三
焦上中下皆此气而为之统宗也灵枢经五味篇曰
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胃之两焦(中下/焦也)以溉五
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
气也具于身中名曰宗气又曰大气经营昼夜无少
间断灵素载之而后人莫之言也后人只知有营卫
而不知营卫无宗气曷能独循于经隧行呼吸以应
息数而温分肉哉此宗气者当与营卫并称以见三
焦上中下皆此气而为之统宗也灵枢经五味篇曰
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胃之两焦(中下/焦也)以溉五
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8b 页 WYG0766-1104b.png
胸中命曰气海(大气即宗气/气海即膻中)又邪客篇曰五谷入于
胃也其糟粕(下/焦)津液(中/焦)宗气(上/焦)分为三隧故宗气积
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此出上焦/为一隧也)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
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此出中焦/为一隧也)卫气者出其悍
气之剽疾而先行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
脏六腑(此出下焦/为一隧也)营卫生会篇黄帝曰愿闻营卫之
胃也其糟粕(下/焦)津液(中/焦)宗气(上/焦)分为三隧故宗气积
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此出上焦/为一隧也)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
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此出中焦/为一隧也)卫气者出其悍
气之剽疾而先行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
脏六腑(此出下焦/为一隧也)营卫生会篇黄帝曰愿闻营卫之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9a 页 WYG0766-1104c.png
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卫气篇曰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
于经者为营气讲明此三气者自秦越人而后惟四
明马玄台难经正义考究极工于宗气则曰自夫饮
食入胃其精微之气积于胸中谓之宗气宗气会于
上焦即八会之气会于膻中也惟此宗气主呼吸而
行脉道于营气则曰营气者乃阴精之气也即宗气
之所统犹太极之分而为阴也此气行于昼二十五
卫气篇曰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
于经者为营气讲明此三气者自秦越人而后惟四
明马玄台难经正义考究极工于宗气则曰自夫饮
食入胃其精微之气积于胸中谓之宗气宗气会于
上焦即八会之气会于膻中也惟此宗气主呼吸而
行脉道于营气则曰营气者乃阴精之气也即宗气
之所统犹太极之分而为阴也此气行于昼二十五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49b 页 WYG0766-1104d.png
度行于夜二十五度始于手太阴五十度而复会于
手太阴而行昼行夜十二经之阴阳皆历焉所谓太
阴主内者此也于卫气则曰卫气者阳精之气也亦
宗气之所统犹太极之分而为阳也昼日行于阳二
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始于足太阳五十度而
复会于足太阳引灵枢岁露篇曰卫气一日一夜常
大会于风府风府者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所谓太
阳主外者此也盖营气行阳行阴主昼夜言卫气行
手太阴而行昼行夜十二经之阴阳皆历焉所谓太
阴主内者此也于卫气则曰卫气者阳精之气也亦
宗气之所统犹太极之分而为阳也昼日行于阳二
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始于足太阳五十度而
复会于足太阳引灵枢岁露篇曰卫气一日一夜常
大会于风府风府者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所谓太
阳主外者此也盖营气行阳行阴主昼夜言卫气行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0a 页 WYG0766-1105a.png
阴行阳主阳经阴经言营气之行于昼者阳经中有
阴经行于夜者阴经中有阳经故行阴行阳主昼夜
言也卫气则昼必止行于阳(行三阳/经也)夜必止行于阴
(行三阴/经也)是阴阳不指昼夜言也又谓灵枢五十营等
篇言气脉流行自手太阴而始至足厥阴而终循环
不已漏水下一百刻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
一十丈推之则二刻行一度为一周身也昼夜共行
五十度则每经各行五十次矣并未尝言肺止行寅
阴经行于夜者阴经中有阳经故行阴行阳主昼夜
言也卫气则昼必止行于阳(行三阳/经也)夜必止行于阴
(行三阴/经也)是阴阳不指昼夜言也又谓灵枢五十营等
篇言气脉流行自手太阴而始至足厥阴而终循环
不已漏水下一百刻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
一十丈推之则二刻行一度为一周身也昼夜共行
五十度则每经各行五十次矣并未尝言肺止行寅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0b 页 WYG0766-1105b.png
时大肠止行卯时又不思各经长短不同难以分时
注释如果十二经分配十二时则一时止行一经何
以能八刻之一千八十息脉行六十四丈八尺而四
度周于身也又何以能十二时之一万三千五百息
脉行八百一十丈而五十度周于身也所谓一时止
行一经者实理势之所必无也以上考正皆出灵素
盖此公精究经旨融会脉络王冰已下一人而已非
苦心积累不能也观第一难一章则可以见其概惜
注释如果十二经分配十二时则一时止行一经何
以能八刻之一千八十息脉行六十四丈八尺而四
度周于身也又何以能十二时之一万三千五百息
脉行八百一十丈而五十度周于身也所谓一时止
行一经者实理势之所必无也以上考正皆出灵素
盖此公精究经旨融会脉络王冰已下一人而已非
苦心积累不能也观第一难一章则可以见其概惜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1a 页 WYG0766-1105c.png
乎独于三焦惑于陈无择之言未之加察余三复之
馀微有嘅焉然终不以寸朽而弃合抱之材也
痢与滞下辩
或有问于余曰刘河间云仲景治痢多用承气但与滞
下混同立论而无分别考之诸方亦未见其有分治
者抑河间之说不足凭欤余曰前人略之也经虽无
明文然顾名思义可知矣书曰夏伤于暑秋多疟痢
痢者利也通利之义乃时症也或从泄泻而得或径
馀微有嘅焉然终不以寸朽而弃合抱之材也
痢与滞下辩
或有问于余曰刘河间云仲景治痢多用承气但与滞
下混同立论而无分别考之诸方亦未见其有分治
者抑河间之说不足凭欤余曰前人略之也经虽无
明文然顾名思义可知矣书曰夏伤于暑秋多疟痢
痢者利也通利之义乃时症也或从泄泻而得或径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1b 页 WYG0766-1105d.png
大便脓血盖秋令气降腹中秽积因时下行而痢也
彼滞下者滞是积滞之滞不因时令不由泄泻而竟
里急后重垢腻之物频并而下也岂可同日语哉故
滞下之症始得之多用推陈致新迎而夺之之法至
于治痢有用补法者有用涩法者有燥湿者有升提
者有消之者有温之者有分利者有下之者然初时
不敢遽以药下之因时制宜必审其胃实积固乃敢
推荡耳余故云痢者兼令气而言也滞下者四时皆
彼滞下者滞是积滞之滞不因时令不由泄泻而竟
里急后重垢腻之物频并而下也岂可同日语哉故
滞下之症始得之多用推陈致新迎而夺之之法至
于治痢有用补法者有用涩法者有燥湿者有升提
者有消之者有温之者有分利者有下之者然初时
不敢遽以药下之因时制宜必审其胃实积固乃敢
推荡耳余故云痢者兼令气而言也滞下者四时皆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2a 页 WYG0766-1106a.png
有之名既别则治法当有径庭矣或曰唯
古谓先水泻而后脓血者为脾传肾乃贼邪难愈先脓
血而后水泻者为肾传脾乃微邪易愈相传微贼之
说是亦以大概言之也究竟其说世亦有先后水泻
脓血而各有难易者愚谓先水泻而后脓血此脾先
虚而积滞继至故难愈先脓血而后水泻此积滞既
去已无邪矣故易愈高明幸察之
噎膈翻胃辩
古谓先水泻而后脓血者为脾传肾乃贼邪难愈先脓
血而后水泻者为肾传脾乃微邪易愈相传微贼之
说是亦以大概言之也究竟其说世亦有先后水泻
脓血而各有难易者愚谓先水泻而后脓血此脾先
虚而积滞继至故难愈先脓血而后水泻此积滞既
去已无邪矣故易愈高明幸察之
噎膈翻胃辩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2b 页 WYG0766-1106b.png
或有问于余曰丹溪局方发挥云翻胃即是噎膈噎膈
乃翻胃之渐言此盖火气炎上熏蒸津液成痰切切
不可用香燥之药若服之必死又曰年高者不治盖
少年气血未虚用药劫去痰火病不复作老年气血
已虚病必不起据曰翻胃即噎膈似是一病又曰噎
膈乃翻胃之渐似又是二病至用药谓服香燥之剂
必死乃今时亦有用香燥而得生者何也余曰噎膈
翻胃古虽未辩然拟名定义似有不同治法亦将无
乃翻胃之渐言此盖火气炎上熏蒸津液成痰切切
不可用香燥之药若服之必死又曰年高者不治盖
少年气血未虚用药劫去痰火病不复作老年气血
已虚病必不起据曰翻胃即噎膈似是一病又曰噎
膈乃翻胃之渐似又是二病至用药谓服香燥之剂
必死乃今时亦有用香燥而得生者何也余曰噎膈
翻胃古虽未辩然拟名定义似有不同治法亦将无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3a 页 WYG0766-1106c.png
同也顾局方发挥一书盖为辟温补戒燥热谆谆立
言于名义亦未暇辩也愚意谓噎膈翻胃乃是三病
亘古至今曾未有人剖析其义者夫饮食入于噎间
不能下噎随即吐出自噎而转故曰噎膈是膈膜之
膈非隔截之谓也饮食下噎至于膈间不能下膈乃
徐吐出自膈而转故曰膈翻胃是饮食已入胃中不
能运化而下脘又燥结不通朝食而暮吐暮食而朝
吐明其自胃中而倒出故曰翻胃也均一吐病而有
言于名义亦未暇辩也愚意谓噎膈翻胃乃是三病
亘古至今曾未有人剖析其义者夫饮食入于噎间
不能下噎随即吐出自噎而转故曰噎膈是膈膜之
膈非隔截之谓也饮食下噎至于膈间不能下膈乃
徐吐出自膈而转故曰膈翻胃是饮食已入胃中不
能运化而下脘又燥结不通朝食而暮吐暮食而朝
吐明其自胃中而倒出故曰翻胃也均一吐病而有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3b 页 WYG0766-1106d.png
上中下之分数千年间惟洁古老人治吐而有上中
下之论曰上焦吐者主于气中焦吐者主于积下焦
吐者主于寒故今人亦有用香燥而治愈者实寒气
使然也在人体认真切尔至于年老之人诚难治效
丹溪岂欺我哉
张鸡峰曰膈是神思间病惟内观自养庶可克济斯
言亦良语也
四时脉说
下之论曰上焦吐者主于气中焦吐者主于积下焦
吐者主于寒故今人亦有用香燥而治愈者实寒气
使然也在人体认真切尔至于年老之人诚难治效
丹溪岂欺我哉
张鸡峰曰膈是神思间病惟内观自养庶可克济斯
言亦良语也
四时脉说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4a 页 WYG0766-1107a.png
或有难予者曰脉有七表八里九道而无弦钩毛石书
何谓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也且其义安在予曰此阴
阳升降之理也三才原一太极春弦者肝之脉也与
胆为表里夫阳气自地而升此时其气尚微在半表
半里之间故其气来耎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
弦夏脉钩者是阳极而阴生也夫钩本大而末小夏
至一阴生夏月六阳之气尽升其脉来大而去小故
曰钩秋脉毛者此毛字读作毫字孟子明足以察秋
何谓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也且其义安在予曰此阴
阳升降之理也三才原一太极春弦者肝之脉也与
胆为表里夫阳气自地而升此时其气尚微在半表
半里之间故其气来耎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
弦夏脉钩者是阳极而阴生也夫钩本大而末小夏
至一阴生夏月六阳之气尽升其脉来大而去小故
曰钩秋脉毛者此毛字读作毫字孟子明足以察秋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4b 页 WYG0766-1107b.png
毫之末正是此义明阴气自天而降轻细以浮故曰
毛冬脉石者冬令万物潜藏之时是阴极而阳生也
肾主其令肾属水主闭藏沉而有力如石之在水中
故曰石夫升降浮沉之理变化无穷岂凿凿之七表
八里九道能悉耶且脾胃平和之脉不大不小不短
不长难以明状惟以意消息之彼二十四歌者正如
以管窥天也噫
问伤寒用桂枝说
毛冬脉石者冬令万物潜藏之时是阴极而阳生也
肾主其令肾属水主闭藏沉而有力如石之在水中
故曰石夫升降浮沉之理变化无穷岂凿凿之七表
八里九道能悉耶且脾胃平和之脉不大不小不短
不长难以明状惟以意消息之彼二十四歌者正如
以管窥天也噫
问伤寒用桂枝说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5a 页 WYG0766-1107c.png
或问生生子曰伤寒书桂枝汤后有云脉浮紧发热汗
不出者不可与也与之则表益实而汗益难出耳则
是以桂枝为固表药也何麻黄汤中又用桂枝为臣
耶生生子曰考方疗疾全在体认气味衍义谓桂大
热桂味辛甘主温中利肝肺气为诸药先聘通使温
和荣卫宣导百药无所畏然桂枝汤用桂者以其卫
为邪袭则气不固故汗出恶风桂枝味辛甘阳剂也
阳剂其行快入咽则先布散充达百骸四肢无处不
不出者不可与也与之则表益实而汗益难出耳则
是以桂枝为固表药也何麻黄汤中又用桂枝为臣
耶生生子曰考方疗疾全在体认气味衍义谓桂大
热桂味辛甘主温中利肝肺气为诸药先聘通使温
和荣卫宣导百药无所畏然桂枝汤用桂者以其卫
为邪袭则气不固故汗出恶风桂枝味辛甘阳剂也
阳剂其行快入咽则先布散充达百骸四肢无处不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5b 页 WYG0766-1107d.png
至此散之之意也至于止汗自是芍药芍药味酸阴
剂也阴剂入咽其行迟故先散之而后收之一开一
阖邪气散而真气不过泄以致于适中非谓桂枝能
止汗也麻黄汤用桂枝为臣者亦以其辛甘发散为
阳若谓其实表止汗将安用之盖以其寒伤荣桂枝
(能佐麻黄/而散寒邪)温和荣卫则邪自不能容留汗出而解也
桂枝汤后叮咛不可与者为内有芍药寒既伤荣发
热无汗复用酸寒收敛之剂则邪无从而出表乃益
剂也阴剂入咽其行迟故先散之而后收之一开一
阖邪气散而真气不过泄以致于适中非谓桂枝能
止汗也麻黄汤用桂枝为臣者亦以其辛甘发散为
阳若谓其实表止汗将安用之盖以其寒伤荣桂枝
(能佐麻黄/而散寒邪)温和荣卫则邪自不能容留汗出而解也
桂枝汤后叮咛不可与者为内有芍药寒既伤荣发
热无汗复用酸寒收敛之剂则邪无从而出表乃益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6a 页 WYG0766-1108a.png
实也非谓辛散能实表也风阳气也阳主散风伤卫
则气散而汗出寒阴气也寒主敛寒伤荣则气敛而
无汗故治法无汗要有汗取辛散能发汗也有汗要
无汗取酸收能止汗也俱用桂枝者以其既能发散
而又能温和荣卫也予故曰考方疗疾全在体认气
味
气郁胁痛论
或问治气郁胁痛有谓达之者有谓泻之者于达泻二
则气散而汗出寒阴气也寒主敛寒伤荣则气敛而
无汗故治法无汗要有汗取辛散能发汗也有汗要
无汗取酸收能止汗也俱用桂枝者以其既能发散
而又能温和荣卫也予故曰考方疗疾全在体认气
味
气郁胁痛论
或问治气郁胁痛有谓达之者有谓泻之者于达泻二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6b 页 WYG0766-1108b.png
字还有说否生生子曰胁者肝之部分又足少阳经
所行之地此经多有馀经曰东方实丹溪曰气有馀
便是火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
之官决断出焉盖人于日用之间不能恬澹虚无而
纯合乎天和惟不能恬澹虚无而合乎天和是以七
情一有不遂则生郁郁久则生火壅遏经隧充塞清
道而痛作矣至于痛极而涌吐酸水者犹洪范所谓
曲直作酸乃肝胆之咎徵也经曰木郁则达之启玄
所行之地此经多有馀经曰东方实丹溪曰气有馀
便是火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
之官决断出焉盖人于日用之间不能恬澹虚无而
纯合乎天和惟不能恬澹虚无而合乎天和是以七
情一有不遂则生郁郁久则生火壅遏经隧充塞清
道而痛作矣至于痛极而涌吐酸水者犹洪范所谓
曲直作酸乃肝胆之咎徵也经曰木郁则达之启玄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7a 页 WYG0766-1108c.png
子谓吐之令其条达此固一说也然于达之之义犹
有所未尽焉达是通达之达非独止于吐也木郁于
下以柴胡川芎之类升而发之以顺其挺然之性正
所谓因曲而为之直又谓从其性而升之皆达之之
义也仲景小柴胡汤治少阳胁痛以柴胡为君得其
旨矣经曰有馀者泻之今肝实而胁痛固宜泻之矣
本草列青皮香附黄连白芍柴胡川芎之类均为泻
肝之剂苟不择而用之吾未见得志也何者夫青皮
有所未尽焉达是通达之达非独止于吐也木郁于
下以柴胡川芎之类升而发之以顺其挺然之性正
所谓因曲而为之直又谓从其性而升之皆达之之
义也仲景小柴胡汤治少阳胁痛以柴胡为君得其
旨矣经曰有馀者泻之今肝实而胁痛固宜泻之矣
本草列青皮香附黄连白芍柴胡川芎之类均为泻
肝之剂苟不择而用之吾未见得志也何者夫青皮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7b 页 WYG0766-1108d.png
香附泻气之冲逆者也黄连白芍泻血之沸腾者也
经曰上者抑之为其当下而不下故用此辛酸苦寒
之剂以泄其冲逆沸腾之势使之降下以致于平而
已此正治法也群皆识其为泻也至于柴胡川芎之
所以为泻者则异乎是也盖柴胡川芎升发肝胆之
清气者也经曰下者举之为其当升而不升故用此
辛甘苦平之味于阴中提阳以扶其直遂不屈之性
使之上升以复其常是清阳升而浊阴降也正前所
经曰上者抑之为其当下而不下故用此辛酸苦寒
之剂以泄其冲逆沸腾之势使之降下以致于平而
已此正治法也群皆识其为泻也至于柴胡川芎之
所以为泻者则异乎是也盖柴胡川芎升发肝胆之
清气者也经曰下者举之为其当升而不升故用此
辛甘苦平之味于阴中提阳以扶其直遂不屈之性
使之上升以复其常是清阳升而浊阴降也正前所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8a 页 WYG0766-1109a.png
谓木郁则达之之意此从治法也群皆未识其所以
为泻也经曰轻者正治重者从治又曰轻者可降重
则从其性而升之又曰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
之过者谓郁实而为火也折之者为裁之也畏者如
木郁之病用辛散属金之药而排闼其纷夥剪伐其
猖獗以致于中和乃拨乱反正之意也此皆识阴阳
升降之理顺逆之势有如是耳噫苟为医而不明阴
阳升降之理顺逆之势则用药安能识其正哉且夫
为泻也经曰轻者正治重者从治又曰轻者可降重
则从其性而升之又曰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
之过者谓郁实而为火也折之者为裁之也畏者如
木郁之病用辛散属金之药而排闼其纷夥剪伐其
猖獗以致于中和乃拨乱反正之意也此皆识阴阳
升降之理顺逆之势有如是耳噫苟为医而不明阴
阳升降之理顺逆之势则用药安能识其正哉且夫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8b 页 WYG0766-1109b.png
人与天地相流通者也即举肝而言之在天为雷在
方为东在时为春在五行为木在人为肝运动之气
皆相参焉故张子和曰胆与三焦寻火治肝与包络
都无异丹溪曰此指龙雷之火而言也在人以肝胆
应之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彼阳气久伏壅遏于九地
之下则品物为之潜藏当其升发之际必轰然迅烈
大发声震惊于天关之外然后品物咸亨此势也理
也今木郁之病亦近之木郁于下则春升之令不行
方为东在时为春在五行为木在人为肝运动之气
皆相参焉故张子和曰胆与三焦寻火治肝与包络
都无异丹溪曰此指龙雷之火而言也在人以肝胆
应之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彼阳气久伏壅遏于九地
之下则品物为之潜藏当其升发之际必轰然迅烈
大发声震惊于天关之外然后品物咸亨此势也理
也今木郁之病亦近之木郁于下则春升之令不行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9a 页 WYG0766-1109c.png
以故痛而猛猛而吐吐而愈者亦均此势也均此理
也知夫此则凡造物之所以有升降顺逆者皆得以
遂其正矣于用药乎何有
论痰为津液脾湿所生亦有因于火因于虚因于
气因于食者而二陈峻利之剂不可以槩用也
生生子曰痰者津液所生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若脾
也知夫此则凡造物之所以有升降顺逆者皆得以
遂其正矣于用药乎何有
论痰为津液脾湿所生亦有因于火因于虚因于
气因于食者而二陈峻利之剂不可以槩用也
生生子曰痰者津液所生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若脾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59b 页 WYG0766-1109d.png
虚停湿则失其健运之常不能致精于肺遂而成痰
此脾湿而生痰者也有阴血不足阴火上逆肺受火
侮不得清肃下行由是津液凝浊生痰不生血者此
又因阴虚火动而成痰者也由是知痰之为物皆脾
湿津液所成明矣治痰者要当察其所来之源世俗
例以二陈统治诸痰不分寒热因于湿者固亦宜矣
盖半夏燥脾湿陈皮利肺气茯苓入手太阴利水下
行甘草调和诸性入脾为使三味皆燥湿刚悍之剂
此脾湿而生痰者也有阴血不足阴火上逆肺受火
侮不得清肃下行由是津液凝浊生痰不生血者此
又因阴虚火动而成痰者也由是知痰之为物皆脾
湿津液所成明矣治痰者要当察其所来之源世俗
例以二陈统治诸痰不分寒热因于湿者固亦宜矣
盖半夏燥脾湿陈皮利肺气茯苓入手太阴利水下
行甘草调和诸性入脾为使三味皆燥湿刚悍之剂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0a 页 WYG0766-1110a.png
使水行气下湿去土燥痰斯殄矣脾斯健矣使脾无
寒湿则何以当之由是知二陈之治痰者非治痰也
是治痰之因于湿也至于火刑肺金不得下降而用
二陈者此又失之疏也因于火则治火火降金清秋
令乃行水无壅遏痰安从生丹溪曰黄芩治痰假其
下火正谓此也若一例而以二陈治之吾知脾愈燥
而火愈动非惟病不能去而反增其喉痛声哑咳嗽
盗汗烦躁口渴也已又有食积痰者饮食过饱则伤
寒湿则何以当之由是知二陈之治痰者非治痰也
是治痰之因于湿也至于火刑肺金不得下降而用
二陈者此又失之疏也因于火则治火火降金清秋
令乃行水无壅遏痰安从生丹溪曰黄芩治痰假其
下火正谓此也若一例而以二陈治之吾知脾愈燥
而火愈动非惟病不能去而反增其喉痛声哑咳嗽
盗汗烦躁口渴也已又有食积痰者饮食过饱则伤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0b 页 WYG0766-1110b.png
脾脾伤则气馁气馁则湿停湿停则痰生矣宜以保
和丸类治之又有气郁生痰者严用和云人之气道
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是以治痰必
先利气者谓痰之所从来皆由七情郁结气道不清
气积生涎今利其气使郁结开而气道畅抑何痰饮
之有宜七气汤越鞠丸之类治之是也又有风痰者
由表虚皮腠不密风邪得以乘之肺气不利邪郁为
热是以浊涕稠粘治宜散风利气如杏仁枳壳紫苏
和丸类治之又有气郁生痰者严用和云人之气道
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是以治痰必
先利气者谓痰之所从来皆由七情郁结气道不清
气积生涎今利其气使郁结开而气道畅抑何痰饮
之有宜七气汤越鞠丸之类治之是也又有风痰者
由表虚皮腠不密风邪得以乘之肺气不利邪郁为
热是以浊涕稠粘治宜散风利气如杏仁枳壳紫苏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1a 页 WYG0766-1110c.png
前胡之类是也有惊痰者惊则神不守舍气乱胸中
清浊相干脉道壅塞痰遂生焉故惊痰者多生心痛
颠疾以牛黄镇心丸之类治之是也有泠痰者由脾
胃虚弱不能运化精微气馁行迟津液凝滞所致治
宜温煖脾胃脾充而津液行矣如乾姜白术之属是
也又有肾虚不能制火津液生痰不能生血者缘肺
主出肾主纳今肾虚不能纳气归原出而不纳则积
积而不散则痰生焉以金匮肾气丸之类治之是也
清浊相干脉道壅塞痰遂生焉故惊痰者多生心痛
颠疾以牛黄镇心丸之类治之是也有泠痰者由脾
胃虚弱不能运化精微气馁行迟津液凝滞所致治
宜温煖脾胃脾充而津液行矣如乾姜白术之属是
也又有肾虚不能制火津液生痰不能生血者缘肺
主出肾主纳今肾虚不能纳气归原出而不纳则积
积而不散则痰生焉以金匮肾气丸之类治之是也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1b 页 WYG0766-1110d.png
内有茯苓泽泻利水下行使湿去而痰绝地黄山萸
补实肾水水升则火自降而全收藏之职矣至于中
气不足痰因积聚胃中亦赖所养不可峻用利药恐
胃一伤凶变莫测宜当温补使脾胃充实痰自流动
如六君子之类是也此丹溪所以谆谆戒人峻用利
药之失也若夫流饮支饮伏饮悬饮溢饮积年累月
胶固难治者当视其形气何如或汗或吐或下或熔
随其所宜劫而去之痰去则当补养务使中气充实
补实肾水水升则火自降而全收藏之职矣至于中
气不足痰因积聚胃中亦赖所养不可峻用利药恐
胃一伤凶变莫测宜当温补使脾胃充实痰自流动
如六君子之类是也此丹溪所以谆谆戒人峻用利
药之失也若夫流饮支饮伏饮悬饮溢饮积年累月
胶固难治者当视其形气何如或汗或吐或下或熔
随其所宜劫而去之痰去则当补养务使中气充实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2a 页 WYG0766-1111a.png
庶无峻利之失矣学者亮之
或曰丹溪云实脾土燥脾湿是治痰之本也又曰
二陈汤一身之痰都管欲上行加引上药欲下行
加引下药吾子以此言非丹溪语耶余曰此盖指
脾胃湿化之痰也脾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
所受气者也人之七情居处不能一一中节稍有
悒郁则气血凝滞津液不行痰斯生矣故丹溪每
以实脾土燥脾湿而言也如痰在胁下非白芥子
或曰丹溪云实脾土燥脾湿是治痰之本也又曰
二陈汤一身之痰都管欲上行加引上药欲下行
加引下药吾子以此言非丹溪语耶余曰此盖指
脾胃湿化之痰也脾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
所受气者也人之七情居处不能一一中节稍有
悒郁则气血凝滞津液不行痰斯生矣故丹溪每
以实脾土燥脾湿而言也如痰在胁下非白芥子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2b 页 WYG0766-1111b.png
不达痰在四肢非竹沥不行痰在皮里膜外非竹
沥不除气虚之人有痰非竹沥不开又曰痰结核
在咽喉燥不得出以化痰药加咸能软坚之味瓜
蒌仁杏仁海石连翘少佐以朴硝密丸噙化又曰
天花粉大能降上膈热痰海粉热痰能降湿痰能
燥顽痰能消枳实治痰能冲墙壁人中黄能降阴
火而清食积之痰又曰痰因火盛逆上治火为先
白术黄芩石膏之类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
沥不除气虚之人有痰非竹沥不开又曰痰结核
在咽喉燥不得出以化痰药加咸能软坚之味瓜
蒌仁杏仁海石连翘少佐以朴硝密丸噙化又曰
天花粉大能降上膈热痰海粉热痰能降湿痰能
燥顽痰能消枳实治痰能冲墙壁人中黄能降阴
火而清食积之痰又曰痰因火盛逆上治火为先
白术黄芩石膏之类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3a 页 WYG0766-1111c.png
生血宜补血制相火其痰自除丹溪未尝纯倚二
陈为用矣已上述治痰之药亦不为不多矣丹溪
何尝固执于此盖以意立法耳医者贵乎贯通达
变则得之否则何以异于刻舟求剑也
咳嗽
生生子曰古云咳者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
嗽者谓有痰而无声脾湿动而生痰也今曰咳嗽者
既有声而复有痰也然其病不一有五脏咳有六腑
陈为用矣已上述治痰之药亦不为不多矣丹溪
何尝固执于此盖以意立法耳医者贵乎贯通达
变则得之否则何以异于刻舟求剑也
咳嗽
生生子曰古云咳者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
嗽者谓有痰而无声脾湿动而生痰也今曰咳嗽者
既有声而复有痰也然其病不一有五脏咳有六腑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3b 页 WYG0766-1111d.png
咳有六气咳有虚咳有实咳有水咳有火咳种种不
同用药亦异观古人立方多所重于肺部有清肺者
有保肺者有敛肺者有泻肺者有补肺者五者谓肺
属金而主乎声者也惟肺也外统皮毛为一身之护
卫内为华盖作五脏之至尊肺受百脉之朝故病每
干于肺设不干肺抑何咳焉是以治咳必兼于肺至
于清痰降火流湿润燥补肾疏风者莫明于丹溪纂
要条分列治极为详尽但主嗽多咳少耳学者宜于
同用药亦异观古人立方多所重于肺部有清肺者
有保肺者有敛肺者有泻肺者有补肺者五者谓肺
属金而主乎声者也惟肺也外统皮毛为一身之护
卫内为华盖作五脏之至尊肺受百脉之朝故病每
干于肺设不干肺抑何咳焉是以治咳必兼于肺至
于清痰降火流湿润燥补肾疏风者莫明于丹溪纂
要条分列治极为详尽但主嗽多咳少耳学者宜于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4a 页 WYG0766-1112a.png
是而扩充之则思过半矣
哮
生生子曰丹溪云哮者专主于痰宜用吐法亦有虚而
不可吐者必使薄嗞味不可纯用寒凉必兼散表此
深造病情者也其间亦有自童幼时被酸咸之味或
伤脾或抢肺以致痰积气道积久生热妨碍升降而
成哮症一遇风寒即发缘肺合皮毛风寒外束弗得
发越内热壅郁新痰复生因新痰而致旧痰并作也
哮
生生子曰丹溪云哮者专主于痰宜用吐法亦有虚而
不可吐者必使薄嗞味不可纯用寒凉必兼散表此
深造病情者也其间亦有自童幼时被酸咸之味或
伤脾或抢肺以致痰积气道积久生热妨碍升降而
成哮症一遇风寒即发缘肺合皮毛风寒外束弗得
发越内热壅郁新痰复生因新痰而致旧痰并作也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4b 页 WYG0766-1112b.png
是以气高而哮抬肩拮项不得仰卧面赤头疼恶寒
发热治宜散表表散热解气道流通庶亦暂可有饮
食厚味伤脾不能运化而发者脾伤则津液不得布
散而生痰涎壅塞经隧肺气为之不利则胸满腹痛
盗汗潮热昼夜发哮声如拽锯治宜消食健脾清痰
利气斯亦定矣有房劳太过肾水衰少不能制火下
降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金受伤金伤则生化之源
绝矣病则下午潮热哮声如雷头疼面赤盗汗烦躁
发热治宜散表表散热解气道流通庶亦暂可有饮
食厚味伤脾不能运化而发者脾伤则津液不得布
散而生痰涎壅塞经隧肺气为之不利则胸满腹痛
盗汗潮热昼夜发哮声如拽锯治宜消食健脾清痰
利气斯亦定矣有房劳太过肾水衰少不能制火下
降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金受伤金伤则生化之源
绝矣病则下午潮热哮声如雷头疼面赤盗汗烦躁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5a 页 WYG0766-1112c.png
昼轻夜重脉数无力治当补肾制火清金润燥庶或
得安有气逆而发者经曰怒则气上有升无降又曰
大怒则火起于肝又曰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
火肺虚不能平木病则胸满胁痛耳聋眼赤气出如
火治宜抑肝利气是疾也气厚者当劫而吐之拔其
病根根拔又当速补中气中气充实痰不再作矣
喘
生生子曰内经云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诸满喘呕亦属
得安有气逆而发者经曰怒则气上有升无降又曰
大怒则火起于肝又曰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
火肺虚不能平木病则胸满胁痛耳聋眼赤气出如
火治宜抑肝利气是疾也气厚者当劫而吐之拔其
病根根拔又当速补中气中气充实痰不再作矣
喘
生生子曰内经云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诸满喘呕亦属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5b 页 WYG0766-1112d.png
于肺以肺主气者也诸喘气逆者乃阳火急数而然
也一呼一吸为一息呼随阳出吸随阴入呼吸之间
脾受其气通乎营卫合乎阴阳热则息急气粗寒则
息迟气微今之喘逆由火热而息急也或六淫所伤
七情所感或脾肾俱虚或脾湿肿满或本脏气虚或
瘀血伤滞皆所以致之要当合脉认病合病制方庶
无差失之患矣
又曰方书有云治喘嗽者有云治痰喘者有云治喘逆
也一呼一吸为一息呼随阳出吸随阴入呼吸之间
脾受其气通乎营卫合乎阴阳热则息急气粗寒则
息迟气微今之喘逆由火热而息急也或六淫所伤
七情所感或脾肾俱虚或脾湿肿满或本脏气虚或
瘀血伤滞皆所以致之要当合脉认病合病制方庶
无差失之患矣
又曰方书有云治喘嗽者有云治痰喘者有云治喘逆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6a 页 WYG0766-1113a.png
气急者有云气喘者不可不分别明白究治此病虚
实攸系匪轻验今之喘嗽者既嗽而兼有喘声也痰
喘者喉中有痰或出或不能出抬肩撷项者是也喘
逆气急者无痰嗽而独气急作喘声也气喘者较逆
急势则稍缓耳前二者兼痰兼嗽盖有杂症以干之
故治有汗吐下之不同也后二者乃本脏气虚或阴
虚火动及产后喘急者为孤阳几于飞越治惟补之
敛之攻补之不同由虚实之异路也少有差忒则轻
实攸系匪轻验今之喘嗽者既嗽而兼有喘声也痰
喘者喉中有痰或出或不能出抬肩撷项者是也喘
逆气急者无痰嗽而独气急作喘声也气喘者较逆
急势则稍缓耳前二者兼痰兼嗽盖有杂症以干之
故治有汗吐下之不同也后二者乃本脏气虚或阴
虚火动及产后喘急者为孤阳几于飞越治惟补之
敛之攻补之不同由虚实之异路也少有差忒则轻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6b 页 WYG0766-1113b.png
者重重者死矣予于喘嗽二病寻究端倪会类治法
逐证填方不以重复自嫌其间蒐集不尽者将俟后
之明敏藉此为左劵云尔
喘而无汗者宜解表 喘而有汗者宜和营卫固腠
理 腹满脉沉实者为内实当下之 发时有痰吐
出者宜化痰 发时有痰不能出者宜开提之 食
积痰逆者宜导痰运脾 饮水多者宜渗利之 久
嗽不已痰壅胸膈气实者宜吐之 心火形肺者宜
逐证填方不以重复自嫌其间蒐集不尽者将俟后
之明敏藉此为左劵云尔
喘而无汗者宜解表 喘而有汗者宜和营卫固腠
理 腹满脉沉实者为内实当下之 发时有痰吐
出者宜化痰 发时有痰不能出者宜开提之 食
积痰逆者宜导痰运脾 饮水多者宜渗利之 久
嗽不已痰壅胸膈气实者宜吐之 心火形肺者宜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7a 页 WYG0766-1113c.png
清心热 气从小腹上冲乃冲脉之火宜调中益气
汤加黄柏知母以降之 脉数无力者宜滋阴降火
产后喘急者郭氏谓孤阳绝阴极为难治 本脏
气虚及久喘攻击太过者宜人参五味阿胶之类补
之 新喘气实者宜葶苈枳壳桑皮之类泻之 肿
满脾虚不能摄水上迫于肺喉中作水鸡声者或小
青龙汤或导水丸桑皮赤小豆麦之类决之 瘀
血凝滞胸膈者或韭汁之类以活之
汤加黄柏知母以降之 脉数无力者宜滋阴降火
产后喘急者郭氏谓孤阳绝阴极为难治 本脏
气虚及久喘攻击太过者宜人参五味阿胶之类补
之 新喘气实者宜葶苈枳壳桑皮之类泻之 肿
满脾虚不能摄水上迫于肺喉中作水鸡声者或小
青龙汤或导水丸桑皮赤小豆麦之类决之 瘀
血凝滞胸膈者或韭汁之类以活之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7b 页 WYG0766-1113d.png
论汗不可纯作血看当以气看为妥
生生子曰灵枢经云汗者心之液又曰夺汗者无血夺
血者无汗故今人多认汗为心血也愚谓五脏皆有
汗不独心有之也经脉别论篇曰饮食饱甚汗出于
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
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夫汗不过一气而
已此气者乃五谷之精气静则化而为血以养生身
(灵枢经曰血者神气也血/之与气异名而同类焉)扰则越而为汗(不待化而/气先发越)
生生子曰灵枢经云汗者心之液又曰夺汗者无血夺
血者无汗故今人多认汗为心血也愚谓五脏皆有
汗不独心有之也经脉别论篇曰饮食饱甚汗出于
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
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夫汗不过一气而
已此气者乃五谷之精气静则化而为血以养生身
(灵枢经曰血者神气也血/之与气异名而同类焉)扰则越而为汗(不待化而/气先发越)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8a 页 WYG0766-1114a.png
(也/)易曰地气上而为云天气下而为雨阴阳应象大
论篇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良以此也(启玄子/注曰夫)
(人汗泄于皮腠者是阳气之发泄耳然其/取类于天地之间则云腾雨降而相似也)
五郁
生生子曰内经有五郁之论谓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
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虽统揭夫郁之名而未
显言夫郁之症与详明其达发夺泄折之义惟是后
之人认达为吐认发为发汗以泄为解表利小便以
论篇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良以此也(启玄子/注曰夫)
(人汗泄于皮腠者是阳气之发泄耳然其/取类于天地之间则云腾雨降而相似也)
五郁
生生子曰内经有五郁之论谓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
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虽统揭夫郁之名而未
显言夫郁之症与详明其达发夺泄折之义惟是后
之人认达为吐认发为发汗以泄为解表利小便以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8b 页 WYG0766-1114b.png
夺为下以折为抑其冲逆意义未必非是恐于经义
未之尽也余故缕析五郁之症并治法焉夫五脏一
有不平则郁达是条达或通达也发是发越泄是疏
泄夺是攘夺折是决折何者夫内经曰木郁达之木
郁者肝郁也达者条达通达之谓也木性上升怫逆
不遂则郁故凡胁痛耳鸣眩运暴仆目不识人皆木
郁症也当条而达之以畅其挺然不屈之常(如食塞/胸中而)
(肝胆之气不升故胸腹大痛宣而吐之以舒其木之/气是在上者因而越之也木郁于下胁疼日久轻则)
未之尽也余故缕析五郁之症并治法焉夫五脏一
有不平则郁达是条达或通达也发是发越泄是疏
泄夺是攘夺折是决折何者夫内经曰木郁达之木
郁者肝郁也达者条达通达之谓也木性上升怫逆
不遂则郁故凡胁痛耳鸣眩运暴仆目不识人皆木
郁症也当条而达之以畅其挺然不屈之常(如食塞/胸中而)
(肝胆之气不升故胸腹大痛宣而吐之以舒其木之/气是在上者因而越之也木郁于下胁疼日久轻则)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9a 页 WYG0766-1114c.png
(以柴胡川芎之类开而提之亦条达之意也重/则用当归龙会丸摧而伐之孰非通达之意欤)火郁
发之火郁者心郁也发者发越之谓也火性炎上怫
逆不遂则郁故凡瞀闷目赤少气疮疡口渴溲黄卒
暴僵仆呕哕吐酸瘈□狂乱皆火郁症也当发而越
之以返其自然之常(又如五心烦热肌肤大热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以)
(火郁汤升阳散火汤皆发之之意也又谓从其性而/扬之思想无穷所愿不遂悒郁不乐因生痰涎不进)
(饮食或气不升降如醉如痴以木香石菖蒲生姜雄/黄之类帅而动之亦发之之意也小便浑浊疮疡舌)
(疳以黄连解毒汤导赤散八正散/之类引而下之孰非越之之意欤)土郁夺之土郁者
发之火郁者心郁也发者发越之谓也火性炎上怫
逆不遂则郁故凡瞀闷目赤少气疮疡口渴溲黄卒
暴僵仆呕哕吐酸瘈□狂乱皆火郁症也当发而越
之以返其自然之常(又如五心烦热肌肤大热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以)
(火郁汤升阳散火汤皆发之之意也又谓从其性而/扬之思想无穷所愿不遂悒郁不乐因生痰涎不进)
(饮食或气不升降如醉如痴以木香石菖蒲生姜雄/黄之类帅而动之亦发之之意也小便浑浊疮疡舌)
(疳以黄连解毒汤导赤散八正散/之类引而下之孰非越之之意欤)土郁夺之土郁者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69b 页 WYG0766-1114d.png
脾郁也夺者攘夺之谓也土性贵燥惟燥乃能运化
精微而致各脏也壅滞渍濡则郁故凡肿满痞塞胕
肿大小便不利腹疼䐜胀皆土郁症也当攘而夺之
以复其健运之常(又如腹中窒塞大满大实以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承气汤下而)
(夺之是中满者泻之于内也饮食伤脾痞闷痰涎日/生以橘半枳术丸忧思痞结不思饮食腹皮微急以)
(木香化滞汤消痞丸消而磨之亦攘之之意也诸湿/肿满胕肿湿热发黄以实脾利水之剂燥之孰非攘)
(而夺之/之意欤)金郁泄之金郁者肺郁也泄者疏泄之谓也
金贵空清壅塞窒密则郁故凡欬逆喉疼声哑胸满
精微而致各脏也壅滞渍濡则郁故凡肿满痞塞胕
肿大小便不利腹疼䐜胀皆土郁症也当攘而夺之
以复其健运之常(又如腹中窒塞大满大实以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承气汤下而)
(夺之是中满者泻之于内也饮食伤脾痞闷痰涎日/生以橘半枳术丸忧思痞结不思饮食腹皮微急以)
(木香化滞汤消痞丸消而磨之亦攘之之意也诸湿/肿满胕肿湿热发黄以实脾利水之剂燥之孰非攘)
(而夺之/之意欤)金郁泄之金郁者肺郁也泄者疏泄之谓也
金贵空清壅塞窒密则郁故凡欬逆喉疼声哑胸满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0a 页 WYG0766-1115a.png
喘息抬肩撷项肌热鼻塞呕脓皆金郁症也当疏而
泄之以肃其清降之常(又如伤风欬嗽鼻塞以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皆疏之之意)
(胸膈停饮或水饮入肺喉中如水鸡之声或肺痈呕/脓血以葶苈大枣泻肺汤治之孰非泄之之意欤)
水郁折之水郁者肾郁也折者决折之谓也水贵沉
静搏激窒塞则郁故凡泠唾上涌水肿腹胀腰膝不
利屈伸不便皆水郁症也决而折之以导其东归之
常(又如肾气抑郁邪水泛上而为冷唾以茯苓泽泻/之类导而下之决之之意也腰膝疼痛不可俛仰)
(或如奔豚之状以桂心之类折之或小便癃疼久亢/不泄而为白浊以小茴香泽泻黄柏之类治之孰非)
泄之以肃其清降之常(又如伤风欬嗽鼻塞以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皆疏之之意)
(胸膈停饮或水饮入肺喉中如水鸡之声或肺痈呕/脓血以葶苈大枣泻肺汤治之孰非泄之之意欤)
水郁折之水郁者肾郁也折者决折之谓也水贵沉
静搏激窒塞则郁故凡泠唾上涌水肿腹胀腰膝不
利屈伸不便皆水郁症也决而折之以导其东归之
常(又如肾气抑郁邪水泛上而为冷唾以茯苓泽泻/之类导而下之决之之意也腰膝疼痛不可俛仰)
(或如奔豚之状以桂心之类折之或小便癃疼久亢/不泄而为白浊以小茴香泽泻黄柏之类治之孰非)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0b 页 WYG0766-1115b.png
(决之之/意欤)是皆因其曲而直之也举其槩则馀可推矣
若以达为吐以发为汗以泄为解表利小便以夺为
下以折为抑其冲逆然固然于经义恐犹未尽善也
且后文又曰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
之愚谓过者淫胜之谓也折之者谓裁之也如木胜
助之以辛火胜助之以咸之类投其畏而伐之故曰
五脏一有不平所胜平之递相济养交互剋伐此之
谓也
若以达为吐以发为汗以泄为解表利小便以夺为
下以折为抑其冲逆然固然于经义恐犹未尽善也
且后文又曰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
之愚谓过者淫胜之谓也折之者谓裁之也如木胜
助之以辛火胜助之以咸之类投其畏而伐之故曰
五脏一有不平所胜平之递相济养交互剋伐此之
谓也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1a 页 WYG0766-1115c.png
论呕血
生生子曰经云怒则伤肝甚则呕血并飧泄又曰心主
血肝藏血脾统血怒气上逆则脾气受伤所藏所统
之血皆妄行而错乱也古方有用芎附饮治之而效
者良由川芎香附能调肝气气和而血归经也丹溪
有用桂五钱为末泠水调服者缘桂能和荣卫通血
脉木得桂而枯且又为从治之法故不独恃寒凉为
治也必须参之脉证如脉微弱虚软精神疲惫急当
生生子曰经云怒则伤肝甚则呕血并飧泄又曰心主
血肝藏血脾统血怒气上逆则脾气受伤所藏所统
之血皆妄行而错乱也古方有用芎附饮治之而效
者良由川芎香附能调肝气气和而血归经也丹溪
有用桂五钱为末泠水调服者缘桂能和荣卫通血
脉木得桂而枯且又为从治之法故不独恃寒凉为
治也必须参之脉证如脉微弱虚软精神疲惫急当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1b 页 WYG0766-1115d.png
独参汤进之如脉洪大弦长有力精神不倦或觉胸
中气塞或血是紫黑块者当以承气汤下之此釜底
抽薪法也若势缓而色鲜红宜以葛可久十灰散阿
胶血馀灰之类止之或调气或下或止全在临症活
法勿得执一以戕生也
滑伯仁曰血溢血泄诸蓄妄证其治也予率以桃仁大
黄行血破瘀之剂以折其锐而后区别治之或问失
血复下虚何以当行血破淤之剂予曰血既妄行迷
中气塞或血是紫黑块者当以承气汤下之此釜底
抽薪法也若势缓而色鲜红宜以葛可久十灰散阿
胶血馀灰之类止之或调气或下或止全在临症活
法勿得执一以戕生也
滑伯仁曰血溢血泄诸蓄妄证其治也予率以桃仁大
黄行血破瘀之剂以折其锐而后区别治之或问失
血复下虚何以当行血破淤之剂予曰血既妄行迷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2a 页 WYG0766-1116a.png
失其道不去蓄利则以妄为常曷以禦之且去者自
去生者自生何虚之有且如妇人行经有五六日不
止者有十数日不止者可见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也
乳妇亦然
生生子曰时师治血爱用寒凉每每畏用温补二法亦
偏见也夫有寒当温有虚当补圣哲不能废其规但
要体认切当毋轻举也假使胃寒或久为寒凉所激
以至血不归经不温可乎暴吐暴衄昏运软倒不补
去生者自生何虚之有且如妇人行经有五六日不
止者有十数日不止者可见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也
乳妇亦然
生生子曰时师治血爱用寒凉每每畏用温补二法亦
偏见也夫有寒当温有虚当补圣哲不能废其规但
要体认切当毋轻举也假使胃寒或久为寒凉所激
以至血不归经不温可乎暴吐暴衄昏运软倒不补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2b 页 WYG0766-1116b.png
可乎故王海藏治饮冷伤脾吐血以理中汤理治中
脘分利阴阳此亦理治内衄之法也罗大无曰理中
汤能止伤胃吐血以其方最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
血脉葛可久治吐血昏运用独参汤仲景曰血脱益
气东垣曰阳生阴长皆有旨趣实法在当用而用也
设若阴虚火动咳嗽已久肺有伏火痰带血丝或紫
色血屑又当滋阴润肺开郁清痰而前剂未敢以轻
试也是知咳血嗽血痰带血丝惟当滋阴润肺为先
脘分利阴阳此亦理治内衄之法也罗大无曰理中
汤能止伤胃吐血以其方最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
血脉葛可久治吐血昏运用独参汤仲景曰血脱益
气东垣曰阳生阴长皆有旨趣实法在当用而用也
设若阴虚火动咳嗽已久肺有伏火痰带血丝或紫
色血屑又当滋阴润肺开郁清痰而前剂未敢以轻
试也是知咳血嗽血痰带血丝惟当滋阴润肺为先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3a 页 WYG0766-1116c.png
暴吐昏运却宜补虚温脾为最全在体察病源勿致
偏癖斯为良师
滑伯仁曰诸见血非寒证皆以为血热迫遂至妄行然
皆复有所挟也或挟风或挟湿或挟气又有因药石
而发者其本皆然上中下治各有所宜在上则栀子
黄芩黄连芍药犀角蒲黄而济以生地牡丹皮之类
胃血古人有胃风汤正是以阳明火邪为风所扇而
血为之动中间有桂取其能伐木也若苍术地榆白
偏癖斯为良师
滑伯仁曰诸见血非寒证皆以为血热迫遂至妄行然
皆复有所挟也或挟风或挟湿或挟气又有因药石
而发者其本皆然上中下治各有所宜在上则栀子
黄芩黄连芍药犀角蒲黄而济以生地牡丹皮之类
胃血古人有胃风汤正是以阳明火邪为风所扇而
血为之动中间有桂取其能伐木也若苍术地榆白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3b 页 WYG0766-1116d.png
芍药之类而济以火剂大肠血以手阳明火邪为风
为湿也治以火剂风剂风能胜湿也如黄连芩芍药
柏皮荆芥防风羌活之类兼用鸡冠花则述类之义
也
又曰惊而动血者属心怒而动血者属肝忧而动血者
属肺思而动血者属脾劳而动血属肾
论咳血
生生子曰咳血多是火郁肺中治宜清肺降火开郁消
为湿也治以火剂风剂风能胜湿也如黄连芩芍药
柏皮荆芥防风羌活之类兼用鸡冠花则述类之义
也
又曰惊而动血者属心怒而动血者属肝忧而动血者
属肺思而动血者属脾劳而动血属肾
论咳血
生生子曰咳血多是火郁肺中治宜清肺降火开郁消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4a 页 WYG0766-1117a.png
痰咳止而血亦止也不可纯用血药使气滞痰塞而
郁不开咳既不止血安止哉设下午身热而脉细数
此真阴不足当清上补下
论齿衄
生生子曰有侄女十岁因毁齿动摇以宁麻摘之血因
出不止以小瓦盆盛之一日夜积十一盆用末药止
其处少顷复从口中吐出身亦不倦亦事之希觏也
可见人身之血不可测量胗其脉皆洪大有力以三
郁不开咳既不止血安止哉设下午身热而脉细数
此真阴不足当清上补下
论齿衄
生生子曰有侄女十岁因毁齿动摇以宁麻摘之血因
出不止以小瓦盆盛之一日夜积十一盆用末药止
其处少顷复从口中吐出身亦不倦亦事之希觏也
可见人身之血不可测量胗其脉皆洪大有力以三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4b 页 WYG0766-1117b.png
制将军末子二钱用枳壳汤少加童便调下是夜之
半去黑粪数块其血顿止再不复发后又见一男子
每齿根出血盈盆一月一发百药不效历十馀月每
发则昏昧知其人好饮投前剂一服而安又一老妪
患此一发五七日一日约有升馀投前剂亦安所下
皆有黑粪是知此疾多阳明热盛所致者缘冲任二
脉皆附阳明阳明者多气多血之经也故一发如潮
涌急则治其标故投以釜底抽薪之法应手而愈要
半去黑粪数块其血顿止再不复发后又见一男子
每齿根出血盈盆一月一发百药不效历十馀月每
发则昏昧知其人好饮投前剂一服而安又一老妪
患此一发五七日一日约有升馀投前剂亦安所下
皆有黑粪是知此疾多阳明热盛所致者缘冲任二
脉皆附阳明阳明者多气多血之经也故一发如潮
涌急则治其标故投以釜底抽薪之法应手而愈要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5a 页 WYG0766-1117c.png
知肾虚血出者其血必点滴而出齿或攸攸而疼必
不如此之暴且甚有馀不足最要详认
颤振
有谓作诸禁鼓慄者非也诸禁鼓慄乃斗牙战摇
似寒而实热也夫颤振乃兼木气而言惟手足肘
前战动外无凛慄之状
生生子曰颤振者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
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内经云诸风掉眩皆
不如此之暴且甚有馀不足最要详认
颤振
有谓作诸禁鼓慄者非也诸禁鼓慄乃斗牙战摇
似寒而实热也夫颤振乃兼木气而言惟手足肘
前战动外无凛慄之状
生生子曰颤振者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
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内经云诸风掉眩皆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5b 页 WYG0766-1117d.png
属肝木木主风风为阳气阳主动此木气太过而剋
脾土脾主四肢四肢者诸阳之末木气鼓之故动经
谓风淫末疾者此也亦有头动而手足不动者盖头
乃诸阳之首木气上冲故头独动而手足不动散于
四末则手足动而头不动也皆木气太过而兼火之
化也木之畏在金金者土之子土为木剋何暇生金
素问曰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
二火由是木挟火势而寡于畏反侮所不胜直犯无
脾土脾主四肢四肢者诸阳之末木气鼓之故动经
谓风淫末疾者此也亦有头动而手足不动者盖头
乃诸阳之首木气上冲故头独动而手足不动散于
四末则手足动而头不动也皆木气太过而兼火之
化也木之畏在金金者土之子土为木剋何暇生金
素问曰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
二火由是木挟火势而寡于畏反侮所不胜直犯无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6a 页 WYG0766-1118a.png
惮难经谓木横乘金者是也此病壮年鲜有中年已
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灭
盛火极为难治前哲略不及之惟张戴人治新寨马
叟作木火兼痰而治得效遇此症者当参酌厥旨而
运其精思云
明火篇
生生子曰内经气交变大论篇云南方生热热生火其
令热其变消烁其灾燔炳运气五行生死顺逆篇曰
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灭
盛火极为难治前哲略不及之惟张戴人治新寨马
叟作木火兼痰而治得效遇此症者当参酌厥旨而
运其精思云
明火篇
生生子曰内经气交变大论篇云南方生热热生火其
令热其变消烁其灾燔炳运气五行生死顺逆篇曰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6b 页 WYG0766-1118b.png
火主于南应夏火之为言化也言能化生万物也六
气之中君火为二之气经以热称之相火为三之气
经以暑称之暑之与热皆火令也六化篇曰在地成
形在天为气行有五而气有六以分君火相火之化
六气化者谓寒暑燥湿风火也乃天之元气六气皆
有一化举大槩也君火之化热主春末夏初行暄淑
之令而不行炎暑应君之德也相火之化暑主于夏
夏之为言大也与午同意炎暑乃行人有触其气者
气之中君火为二之气经以热称之相火为三之气
经以暑称之暑之与热皆火令也六化篇曰在地成
形在天为气行有五而气有六以分君火相火之化
六气化者谓寒暑燥湿风火也乃天之元气六气皆
有一化举大槩也君火之化热主春末夏初行暄淑
之令而不行炎暑应君之德也相火之化暑主于夏
夏之为言大也与午同意炎暑乃行人有触其气者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7a 页 WYG0766-1118c.png
皆令气之病也当从四时令气之治非病机中五脏
厥阳之火同治也五脏厥阳之火所致之疾当从病
机之治盖令气之火自外而治者病机之火自内而
生者内外致疾之原不同则治法当合求其所属矣
(病机出至真/要大论篇)
丹溪相火篇议
生生子曰火为五行之一化生之机在天在人不可一
日而无诸书虽往往于杂症中言之然未有能分君
厥阳之火同治也五脏厥阳之火所致之疾当从病
机之治盖令气之火自外而治者病机之火自内而
生者内外致疾之原不同则治法当合求其所属矣
(病机出至真/要大论篇)
丹溪相火篇议
生生子曰火为五行之一化生之机在天在人不可一
日而无诸书虽往往于杂症中言之然未有能分君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7b 页 WYG0766-1118d.png
相之名及明令气之序是以多认阴火为相火又有
以五志之火为相火即明达精诣如丹溪而格致馀
论相火篇亦以龙雷之火为相火又分君火为人火
相火为天火愚甚惑焉尝按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
有壮火气衰少火气壮之言天元纪大论篇有君火
以名相火以位之言并无天火人火龙雷火之说至
丹溪而始言之何哉愚度丹溪之意既谓肝肾之阴
悉具相火是以指肝肾之阴火为相火又曰见于天
以五志之火为相火即明达精诣如丹溪而格致馀
论相火篇亦以龙雷之火为相火又分君火为人火
相火为天火愚甚惑焉尝按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
有壮火气衰少火气壮之言天元纪大论篇有君火
以名相火以位之言并无天火人火龙雷火之说至
丹溪而始言之何哉愚度丹溪之意既谓肝肾之阴
悉具相火是以指肝肾之阴火为相火又曰见于天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8a 页 WYG0766-1119a.png
者出于龙雷则木之气出于海则水之气或以龙雷
皆动物凡动皆属火故以相火为天火耶假若以动
皆属火而遂以相火为天火然则君火亦有动之时
也独不可属之天哉愚谓火为造化生息之机不能
不动第不可以妄动火有天人之分不可以君相分
属天人何言之盖天有六气君火主二之气相火主
三之气是君相皆可以天火称也人有十二经十二
经中心为君火包络三焦为相火是君相皆可以人
皆动物凡动皆属火故以相火为天火耶假若以动
皆属火而遂以相火为天火然则君火亦有动之时
也独不可属之天哉愚谓火为造化生息之机不能
不动第不可以妄动火有天人之分不可以君相分
属天人何言之盖天有六气君火主二之气相火主
三之气是君相皆可以天火称也人有十二经十二
经中心为君火包络三焦为相火是君相皆可以人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8b 页 WYG0766-1119b.png
火称也故以天之六气言则二之气三之气岁岁若
是为亘古不易之常运以人身言则心为君火包络
三焦为相火亦亘古不易之定论君火相火皆有定
体以裨助生生不息之功不可一日而无故曰天非
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若彼肝肾虽皆
有火乃五志之淫火而非五行之正火致人疾而为
元气之贼不可一日而有也今丹溪不以六气之火
为天火而以肝肾阴火为龙雷之火为天火不以七
是为亘古不易之常运以人身言则心为君火包络
三焦为相火亦亘古不易之定论君火相火皆有定
体以裨助生生不息之功不可一日而无故曰天非
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若彼肝肾虽皆
有火乃五志之淫火而非五行之正火致人疾而为
元气之贼不可一日而有也今丹溪不以六气之火
为天火而以肝肾阴火为龙雷之火为天火不以七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9a 页 WYG0766-1119c.png
情所感之火为人火而以君火为人火夫肝藏血肾
藏精彼谓悉具相火愚不知其何所见也且经以君
火主春末夏初二之气以热称之丹溪乃谓经以暑
与湿言之夫暑属三之气湿属四之气各有主之者
与君火何预经以相火主三之气以暑称之丹溪乃
言经以火称之谓其暴悍酷烈于君火指为元气之
贼大与经旨相牴牾所以然者良由认相火未真故
其立言支离多病前后自相矛盾至于君火以名相
藏精彼谓悉具相火愚不知其何所见也且经以君
火主春末夏初二之气以热称之丹溪乃谓经以暑
与湿言之夫暑属三之气湿属四之气各有主之者
与君火何预经以相火主三之气以暑称之丹溪乃
言经以火称之谓其暴悍酷烈于君火指为元气之
贼大与经旨相牴牾所以然者良由认相火未真故
其立言支离多病前后自相矛盾至于君火以名相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79b 页 WYG0766-1119d.png
火以位之言亦不能畅条其义夫君火以名者盖以
君虽属火然至尊无为惟正火之名故曰君火以名
相火以位者盖相宣行火令而守位禀命故曰相火
以位犹之宰相奉行君令为职位所宜然也彼于相
之名义未明是以相火之论未当也愚始阅此篇疑
非丹溪之笔已而详玩笔势与其他撰著相类或出
于一时之意见未遑稽考不然登梓时亦未暇校正
窜易耶设今不为辨校则后之学者不知从丹溪之
君虽属火然至尊无为惟正火之名故曰君火以名
相火以位者盖相宣行火令而守位禀命故曰相火
以位犹之宰相奉行君令为职位所宜然也彼于相
之名义未明是以相火之论未当也愚始阅此篇疑
非丹溪之笔已而详玩笔势与其他撰著相类或出
于一时之意见未遑稽考不然登梓时亦未暇校正
窜易耶设今不为辨校则后之学者不知从丹溪之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0a 页 WYG0766-1120a.png
长徒执迷其阴火为相火之说卒之认相火为贼火
不知以五志之火为贼火其误人也甚矣溯丹溪初
心本欲开后之聋瞽不知此论使聋瞽者益聋瞽也
愚故愿为丹溪之忠臣不惮辩驳者正欲成丹溪惠
后之心又何暇计僭踰之罪哉同志者幸亮之
泄泻辨
生生子曰按泄泻二字取义必有轻重非一症而无分
别者也何也据书有云泄者有云泻者有云泄泻者
不知以五志之火为贼火其误人也甚矣溯丹溪初
心本欲开后之聋瞽不知此论使聋瞽者益聋瞽也
愚故愿为丹溪之忠臣不惮辩驳者正欲成丹溪惠
后之心又何暇计僭踰之罪哉同志者幸亮之
泄泻辨
生生子曰按泄泻二字取义必有轻重非一症而无分
别者也何也据书有云泄者有云泻者有云泄泻者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0b 页 WYG0766-1120b.png
假使无分别经何分言之若是愚谓粪出少而势缓
者为泄若漏泄之谓也粪大出而势直下不阻者为
泻倾泻之谓也姑参出以俟明哲正焉
防暑论
生生子曰欲防夏之伤暑者在于冬之藏精也暑者火
令也人与天地同一橐籥故天地之气有升降人之
气亦随之夏月六阳之气尽出于地人之腹亦地也
气浮于外腹中虚矣虚而劳动不常则病生焉况人
者为泄若漏泄之谓也粪大出而势直下不阻者为
泻倾泻之谓也姑参出以俟明哲正焉
防暑论
生生子曰欲防夏之伤暑者在于冬之藏精也暑者火
令也人与天地同一橐籥故天地之气有升降人之
气亦随之夏月六阳之气尽出于地人之腹亦地也
气浮于外腹中虚矣虚而劳动不常则病生焉况人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1a 页 WYG0766-1120c.png
不善摄生者多于冬月阳气潜藏之时斲丧过甚精
气虚竭精气者天真本然之气也积此为来春发生
之本本一虚竭则生元绝矣经曰冬不藏精者春必
病温夏必煎厥人有春末夏初患头痛体热食少自
汗怠惰嗜卧者此注夏病也仲景谓春夏剧秋冬差
者是也暑为盛夏火令之极阳气既浮阴血又竭几
何不病苟或摄养不常动劳失矩气血复耗神将何
依于是卒暴僵仆迷闷霍乱之症叠出不已孙真人
气虚竭精气者天真本然之气也积此为来春发生
之本本一虚竭则生元绝矣经曰冬不藏精者春必
病温夏必煎厥人有春末夏初患头痛体热食少自
汗怠惰嗜卧者此注夏病也仲景谓春夏剧秋冬差
者是也暑为盛夏火令之极阳气既浮阴血又竭几
何不病苟或摄养不常动劳失矩气血复耗神将何
依于是卒暴僵仆迷闷霍乱之症叠出不已孙真人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1b 页 WYG0766-1120d.png
教人以五月常服生脉散盖谓脉者气血之先气血
者人之神也火令热伤元气以人参能补天真之元
气也五味收敛浮散之气不使飞越又能滋肺补肾
庶免二脏真阴枯竭以门冬复脉通心生津润燥三
味和协同为补剂名曰生脉散是亦救其冬不藏精
之失也虽然施于气厚未病之先力则易为若禀弱
既病者抑亦难矣故善防暑月之病者不若保肾水
于冬月未病之先也东垣论暑兼脾胃虚弱而言甚
者人之神也火令热伤元气以人参能补天真之元
气也五味收敛浮散之气不使飞越又能滋肺补肾
庶免二脏真阴枯竭以门冬复脉通心生津润燥三
味和协同为补剂名曰生脉散是亦救其冬不藏精
之失也虽然施于气厚未病之先力则易为若禀弱
既病者抑亦难矣故善防暑月之病者不若保肾水
于冬月未病之先也东垣论暑兼脾胃虚弱而言甚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2a 页 WYG0766-1121a.png
为详悉丹溪载夏月伏阴在内戒用燥热玉机微义
与载籍间所载暑病尤班班焉皆当细玩学者能潜
心贯而通之无馀蕴矣
痿论
生生子曰世之病痿者甚多而治痿之法甚少考之内
经且特立篇目非泛常总括病机者伦也治法之少
由后人或未能尽悉经旨今按内经皆以气热为五
痿受病之胎则可见痿之病本皆自气热中来也何
与载籍间所载暑病尤班班焉皆当细玩学者能潜
心贯而通之无馀蕴矣
痿论
生生子曰世之病痿者甚多而治痿之法甚少考之内
经且特立篇目非泛常总括病机者伦也治法之少
由后人或未能尽悉经旨今按内经皆以气热为五
痿受病之胎则可见痿之病本皆自气热中来也何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2b 页 WYG0766-1121b.png
者痿躄之始五脏因肺热叶焦传相递染缘肺者统
诸气心之盖脏之长君之相傅而治节之所由系焉
五痿之疾殆肺之一气流传犹宰相承一旨以令天
下也观其独取阳明为治不以五痿异者此又可见
以肺热为本而五痿为标故治独取阳明是谓定于
一也此取字有教人补之之意非所谓攻取也盖阳
明乃五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又冲脉者经脉之海
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
诸气心之盖脏之长君之相傅而治节之所由系焉
五痿之疾殆肺之一气流传犹宰相承一旨以令天
下也观其独取阳明为治不以五痿异者此又可见
以肺热为本而五痿为标故治独取阳明是谓定于
一也此取字有教人补之之意非所谓攻取也盖阳
明乃五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又冲脉者经脉之海
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3a 页 WYG0766-1121c.png
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阳明虚则宗筋
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兹补其阳明使谷气充冲
脉盛带脉引宗筋润是以能束骨而利机关故其治
独取阳明而不以五痿异也既得以热字为本阳明
为用临症处方则在人自扩充之书曷能尽所言哉
丹溪曰内经痿论肺热叶焦五脏因而受之发为痿躄
又曰诸痿皆属于肺指病之本在肺也或曰内经治
痿之法独取阳明何也曰诸痿生于肺热只此一句
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兹补其阳明使谷气充冲
脉盛带脉引宗筋润是以能束骨而利机关故其治
独取阳明而不以五痿异也既得以热字为本阳明
为用临症处方则在人自扩充之书曷能尽所言哉
丹溪曰内经痿论肺热叶焦五脏因而受之发为痿躄
又曰诸痿皆属于肺指病之本在肺也或曰内经治
痿之法独取阳明何也曰诸痿生于肺热只此一句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3b 页 WYG0766-1121d.png
便见治法大意经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此固是就生尅言补泻而大经大法不外乎此五行
之中惟火有二肾虽有两水惟其一阳常有馀阴常
不足故经曰一水不能胜二火理之必然金体燥而
居上主气畏火者也土性湿而居中主四肢畏木者
也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
侮所胜肺得火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邪热则金
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土得木邪而伤矣肺热
此固是就生尅言补泻而大经大法不外乎此五行
之中惟火有二肾虽有两水惟其一阳常有馀阴常
不足故经曰一水不能胜二火理之必然金体燥而
居上主气畏火者也土性湿而居中主四肢畏木者
也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
侮所胜肺得火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邪热则金
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土得木邪而伤矣肺热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4a 页 WYG0766-1122a.png
则不能营摄一身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之
病作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
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
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矣治痿之法无出于此
骆龙吉亦曰风火相炽当滋肾水东垣先生取黄柏
为君黄蓍等药为辅佐而无一定之方有兼痰积者
有湿多者有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有挟寒者临病
制方其善于治痿乎虽然药中肯綮矣若将理失宜
病作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
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
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矣治痿之法无出于此
骆龙吉亦曰风火相炽当滋肾水东垣先生取黄柏
为君黄蓍等药为辅佐而无一定之方有兼痰积者
有湿多者有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有挟寒者临病
制方其善于治痿乎虽然药中肯綮矣若将理失宜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4b 页 WYG0766-1122b.png
圣医不治也但是患痿之人若不淡薄滋味吾知其
必不能安全也
生生子曰刘宗厚谓治痿方多缺略者皆因混入中风
条内故也此皆承丹溪治痿不得作风治斯言深得
病旨风乃外入者故当逐散痿则内藏不足所致治
惟有补而已但丹溪痿篇中既以内经治痿独取阳
明之说设为或问矣乃不答所以取阳明之旨而以
难经泻南补北之法摘为治痿之方斯亦法外变通
必不能安全也
生生子曰刘宗厚谓治痿方多缺略者皆因混入中风
条内故也此皆承丹溪治痿不得作风治斯言深得
病旨风乃外入者故当逐散痿则内藏不足所致治
惟有补而已但丹溪痿篇中既以内经治痿独取阳
明之说设为或问矣乃不答所以取阳明之旨而以
难经泻南补北之法摘为治痿之方斯亦法外变通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5a 页 WYG0766-1122c.png
之意第不思所问取阳明之义竟何所发明是欲彰
之而复蔽之也胡不曰阳明者胃也坤土也万物之
所以资生焉为脾之表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肺虚则
不能宣通藏腑节制经络必胃厚则脾充脾充则能
布散津液使脏腑各有所禀受四肢健运如是则何
有于叶焦何有于痿躄也要知痿之终始只在肺胃
之间而已矣肺热叶焦则不能节制诸经胃气虚弱
则腑脏无所受气带脉不引宗筋枯槁而痿躄之所
之而复蔽之也胡不曰阳明者胃也坤土也万物之
所以资生焉为脾之表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肺虚则
不能宣通藏腑节制经络必胃厚则脾充脾充则能
布散津液使脏腑各有所禀受四肢健运如是则何
有于叶焦何有于痿躄也要知痿之终始只在肺胃
之间而已矣肺热叶焦则不能节制诸经胃气虚弱
则腑脏无所受气带脉不引宗筋枯槁而痿躄之所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5b 页 WYG0766-1122d.png
由兆故内经治痿所以独取乎阳明也以阳明为五
脏六腑之海也独之一字是谓足可以尽其治之辞
彼丹溪泻南补北之法或可以施肺肾之痿其于肉
痿敢试之乎经曰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启
玄子注曰肉属于脾脾恶湿湿著肌肉则卫气不营
故发为肉痿也据此则泻火补水之法可得以槩治
肉痿乎否也丹溪天资甚高笔力尤健凡天资高者
或一时之兴随笔成文或自执己见以为是不复更
脏六腑之海也独之一字是谓足可以尽其治之辞
彼丹溪泻南补北之法或可以施肺肾之痿其于肉
痿敢试之乎经曰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启
玄子注曰肉属于脾脾恶湿湿著肌肉则卫气不营
故发为肉痿也据此则泻火补水之法可得以槩治
肉痿乎否也丹溪天资甚高笔力尤健凡天资高者
或一时之兴随笔成文或自执己见以为是不复更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6a 页 WYG0766-1123a.png
捡观篇后盛赞东垣治痿之善即可以见其天分惜
乎不以东垣之善返照未免自是之为累欤
癫狂痫辨
生生子曰诸书有言癫狂者有言癫痫者有言风痫者
有言风癫者有言惊痫者有分癫痫为二门者略无
定论究其独言癫者祖内经也言癫痫言癫狂者祖
灵枢也要之癫痫狂大相径庭非名殊而实一之谓
也灵枢虽编癫狂为一门而形症两具取治异途较
乎不以东垣之善返照未免自是之为累欤
癫狂痫辨
生生子曰诸书有言癫狂者有言癫痫者有言风痫者
有言风癫者有言惊痫者有分癫痫为二门者略无
定论究其独言癫者祖内经也言癫痫言癫狂者祖
灵枢也要之癫痫狂大相径庭非名殊而实一之谓
也灵枢虽编癫狂为一门而形症两具取治异途较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6b 页 WYG0766-1123b.png
之于痫又不相侔矣诸书有云大人为癫小儿为痫
此又大不然也素问谓癫为胎病自母腹中受惊所
致今乃曰小儿无癫可乎痫病大人历历有之妇人
尤多予故据经文分为三目庶治者有所辨别云
明癫症
夫癫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语
有头无尾秽洁不知积年累月不愈俗名曰心风此
志愿高大而不遂所欲者多有之
此又大不然也素问谓癫为胎病自母腹中受惊所
致今乃曰小儿无癫可乎痫病大人历历有之妇人
尤多予故据经文分为三目庶治者有所辨别云
明癫症
夫癫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语
有头无尾秽洁不知积年累月不愈俗名曰心风此
志愿高大而不遂所欲者多有之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7a 页 WYG0766-1123c.png
明狂症
夫狂者猖狂之谓也言其病之发猖獗刚暴有如伤寒
论阳明大实发狂骂詈不避亲疏甚则登高而歌弃
衣而走踰墙上屋持刃执棍日夜不止狎之则笑忤
之则怒如有邪依附者是也
明痫症
夫痫时发时止者是也有连日发者有一日三五发者
或因惊或因怒而动其痰火发则昏昧不知人事耳
夫狂者猖狂之谓也言其病之发猖獗刚暴有如伤寒
论阳明大实发狂骂詈不避亲疏甚则登高而歌弃
衣而走踰墙上屋持刃执棍日夜不止狎之则笑忤
之则怒如有邪依附者是也
明痫症
夫痫时发时止者是也有连日发者有一日三五发者
或因惊或因怒而动其痰火发则昏昧不知人事耳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7b 页 WYG0766-1123d.png
无所闻目无所见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瘈疭抽
掣目作上视或口眼歪斜或口作六畜之声将醒时
必吐涎沫彼癫狂皆无以上证也用此辨之亦易详
明大抵皆痰火所致
鼻鼽
生生子曰按鼻鼽一症今人患者甚多考诸古方鲜有
言其病因者惟丹溪曰火攻肺虚鼻鼽少阴司天热
气下临肺气上从鼽衄鼻窒又云少阴司天热淫所
掣目作上视或口眼歪斜或口作六畜之声将醒时
必吐涎沫彼癫狂皆无以上证也用此辨之亦易详
明大抵皆痰火所致
鼻鼽
生生子曰按鼻鼽一症今人患者甚多考诸古方鲜有
言其病因者惟丹溪曰火攻肺虚鼻鼽少阴司天热
气下临肺气上从鼽衄鼻窒又云少阴司天热淫所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8a 页 WYG0766-1124a.png
胜民病鼽衄嚏呕又云少阳司天火淫所胜甚则鼽
衄又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鼽嚏又曰阳明所至
为鼽嚏据运气皆以火热司令为言火尅金热伤肺
盖以鼻为肺之窍也虽云少阴少阳热火司令之年
为病然亦只是肠胃素有痰火积热者乃有此感也
不然火热主令之岁三年之内曷尝无之未尝人人
有此病也吾故曰必肠胃素有痰火积热者然后有
此感也何者大肠肺之府也胃五脏之所受气者也
衄又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鼽嚏又曰阳明所至
为鼽嚏据运气皆以火热司令为言火尅金热伤肺
盖以鼻为肺之窍也虽云少阴少阳热火司令之年
为病然亦只是肠胃素有痰火积热者乃有此感也
不然火热主令之岁三年之内曷尝无之未尝人人
有此病也吾故曰必肠胃素有痰火积热者然后有
此感也何者大肠肺之府也胃五脏之所受气者也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8b 页 WYG0766-1124b.png
内经曰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鼻主无形者经曰
清气通于天又曰鼻主天气愚谓肠胃设无痰火积
热则其平常上升之气皆清气也纵火令之年何豫
耶若夫肠胃素有痰火积热则其平常上升之气皆
氲而为浊耳金职司降喜清而恶浊今受浊气熏蒸
凝聚既久壅遏郁结而为痰涕至于痔珠瘜肉之类
皆由积久燥火内燔风寒外束隧道壅塞气血升降
被其妨碍浇培弥厚犹积土而成阜也据运气云云
清气通于天又曰鼻主天气愚谓肠胃设无痰火积
热则其平常上升之气皆清气也纵火令之年何豫
耶若夫肠胃素有痰火积热则其平常上升之气皆
氲而为浊耳金职司降喜清而恶浊今受浊气熏蒸
凝聚既久壅遏郁结而为痰涕至于痔珠瘜肉之类
皆由积久燥火内燔风寒外束隧道壅塞气血升降
被其妨碍浇培弥厚犹积土而成阜也据运气云云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9a 页 WYG0766-1124c.png
纯以火热司令之岁火气下临肺气上从乃成鼻鼽
嚏衄之症假令水湿司令之岁必无鼻鼽嚏衄而鼻
鼽嚏衄之症必待火热司天之岁而能成耶噫如斯
而谈则凿矣观仲景伤寒论太阳症当与麻黄汤不
与者必成鼻衄又见今人每每感风寒随时鼻塞浊
涕及素有郁热者微触风寒即鼻塞嚏涕或调理失
宜积年累月竟成鼻鼽鼻渊者往往有之内经曰胆
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又曷尝必待火热司令而后
嚏衄之症假令水湿司令之岁必无鼻鼽嚏衄而鼻
鼽嚏衄之症必待火热司天之岁而能成耶噫如斯
而谈则凿矣观仲景伤寒论太阳症当与麻黄汤不
与者必成鼻衄又见今人每每感风寒随时鼻塞浊
涕及素有郁热者微触风寒即鼻塞嚏涕或调理失
宜积年累月竟成鼻鼽鼻渊者往往有之内经曰胆
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又曷尝必待火热司令而后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89b 页 WYG0766-1124d.png
始致此病耶愚故曰必肠胃素有痰火积热又值火
热当权之年内外之火夹攻于此时有甚耳或曰子
以运气之言为不足徵欤何今之按天时占岁候与
夫验丰旱及诸星卜家动辄取应吾恐后之吹毛者
将藉此以非子矣子曷逃乎予曰愚亦深知僣踰为
非而无所逃也愚又奚敢谓运气为不足徵也夫运
气云者指岁运火令当权所不胜者受邪是大略以
理该之也否则咳嗽吐血肺痈等症又何莫而非火
热当权之年内外之火夹攻于此时有甚耳或曰子
以运气之言为不足徵欤何今之按天时占岁候与
夫验丰旱及诸星卜家动辄取应吾恐后之吹毛者
将藉此以非子矣子曷逃乎予曰愚亦深知僣踰为
非而无所逃也愚又奚敢谓运气为不足徵也夫运
气云者指岁运火令当权所不胜者受邪是大略以
理该之也否则咳嗽吐血肺痈等症又何莫而非火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90a 页 WYG0766-1125a.png
尅金之候耶愚之所谓肠胃痰火积热者即病因也
于运气有所覈而无相悖戾焉知我者其鉴诸
鼻渊(俗名/脑漏)
生生子曰按书云鼻流清涕者为鼻鼽流浊涕者为鼻
渊内经气厥论篇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
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启
玄子注曰厥者逆也脑液下渗则为浊涕涕下不止
如彼水泉故曰鼻渊也足太阳脉起于目内眦上额
于运气有所覈而无相悖戾焉知我者其鉴诸
鼻渊(俗名/脑漏)
生生子曰按书云鼻流清涕者为鼻鼽流浊涕者为鼻
渊内经气厥论篇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
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启
玄子注曰厥者逆也脑液下渗则为浊涕涕下不止
如彼水泉故曰鼻渊也足太阳脉起于目内眦上额
医旨绪馀 卷上 第 90b 页 WYG0766-1125b.png
交巅上入络脑足阳明脉起于鼻交頞中傍约太阳
之脉今脑热则足太阳逆与阳明之脉俱盛薄于頞
中故鼻頞辛也辛谓酸痛予尝以防风通圣散除硝
黄其滑石石膏减半倍加辛荑花先服三五帖再用
此为丸每服七十丸早晚白汤吞服半斤则瘳矣
医旨绪馀卷上
之脉今脑热则足太阳逆与阳明之脉俱盛薄于頞
中故鼻頞辛也辛谓酸痛予尝以防风通圣散除硝
黄其滑石石膏减半倍加辛荑花先服三五帖再用
此为丸每服七十丸早晚白汤吞服半斤则瘳矣
医旨绪馀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