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37a 页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宗通卷七


*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此疑从上不应以相观如来而来。同一三十二相
也。在佛则谓之佛果。在轮王则谓之福相。既果位
不同。但当修慧。不必修福。似不必具丈夫相而證
菩提也。如是修行诸菩萨。则失功德。及失果报。为
遣此疑。故经云。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37b 页 X25-0037.png
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
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
灭相。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
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
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
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
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通曰。须菩提一向解空。一向谓不应以三十二相
观如来。佛即印可之曰。若以相观者。轮王亦应是
佛。而又申之以偈曰。色见声求。是行邪道。所为破
相之谈。可谓极矣。若执著破相为是。即类偏空。即
至断灭因果。若发菩提心者。智悲双运。应不如是。
虽不藉福德而證菩提。亦不失福德而昧因果。但
于福德无取著耳。
唯其有而不受。因为净因。果为
净果。所得三十二相。自与轮王福相不同也。
刊定
记曰。汝若作是念八句。遮毁相之念。意云。汝若谓
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菩提。莫作是念。文势似重。
意实不重。但前叙后遮也。汝若作是念五句。出毁
相之过。盖定有则著常。定无则著断。今若作无相
解。正当断见。斯则于果损福德庄严。于因损五度
之行。坏俗谛也。诸法断灭。是二乘偏空见解。无有
菩萨见法断故。何以故。以生故即有断。一切法是
无生性。所以远离常断二边。远离二边。是法界相。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37c 页 X25-0037.png
故发无上菩提心者。要与法界相应。必依悲智行
愿。作利益众生事。不说诸法断灭相也。
弥勒菩萨
偈曰。不失功德因。及彼胜果报。
惟诸法不可断灭。
故智慧庄严。功德庄严。皆能有所成就。何以明其
得胜果耶。若菩萨以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
施。所得世间福德固不可量。若复有人知一切法
无我。即无我等相。得成于忍。无我者。人无我。法无
我也。得此二空。更不复生。名之为忍。既得无生法
忍。所修福德。清净无垢。视彼住相行施。堕于有漏
者。不啻百千万亿倍。故曰。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勒菩萨偈曰。得胜忍不失。以得无垢果。
唯无我能
趋无上菩提。故称为胜。若一切法无生者。所有福
德皆应断绝。云何而有福德生耶。以诸菩萨不受
福德故。明不受故不失福也。然不受者。不著生死
故。若住生死。即受福德。非第一义中有福可取故。
云何菩萨不受福德耶。释意云。菩萨作福。若生贪
著。则因既有漏。果亦有漏。凡所招报。是可厌故。当
知彼取。即是越取。此则因果俱失。成其所疑。今所
作福。不生贪著。则因既无漏。果亦无漏。此福德无
报。无彼有漏报故。如是取者。非为越取。云何疑其
失因及果耶。
弥勒菩萨偈曰。示胜福德相。是故说
譬喻。是福德无报。如是受不取。
福德未尝不作。以
俗谛故。既作不应贪著。以第一义谛故。所以诸法
不应断灭也。然则佛果与福相。又何碍之有。
僧问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38a 页 X25-0038.png
云岩晟禅师。二十年在百丈巾瓶。为甚么心灯不
续。岩云。头上宝华冠。僧云。头上宝华冠。意旨如何。
岩云。大唐天子及冥王。僧问九峰虔禅师。大唐天
子及冥王。意旨如何。峰云。却忆洞上之言。丹霞颂
云。玉鞭高举击金门。引出珊瑚价莫论。迥古轮王
全意气。不彰宝印自然尊。又僧问长沙岑禅师。本
来人还成佛否。沙云。你道大唐天子还割茆刈草
否。投子颂曰。苔殿重重紫气深。星分辰位正乾坤。
金轮不御阎浮境。岂并诸候宝印尊。由二则观之。
轮王之福德巳超出诸候之上。而况如来福德超
出轮王之上者乎。既巳无我。得成于忍。自不为割
茆刈草事。所以不受福德为至福也。】

* ○二十四断化身出现受福疑

此疑从上不受福德而来。
功德施论曰。若第一义
无福可取。何故馀经作如是说。如来福智资粮圆
满。坐菩提座趣于涅槃。为遣此疑。故经云。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
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
名如来。」

【通曰。如来既不可以色相观。又不可以断灭说。为
其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常从真如而来度生故。然
涅槃无有真实处所。而至于彼。名之为去。生死亦
无真实处所。而从彼出。名之为来。不去不来。是如
来义。故执相求之不可。离相求之亦不可。当知化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38b 页 X25-0038.png
身出现。现而未尝现也。果中原无受用。因中岂有
受取耶。
刊定记曰。若人言如来出现而来。入灭而
去。住于世间。若坐若卧。皆不解我所说义。以何义
故名为如来耶。以真佛本来无来去故。去来化身
佛也。如来即是法身。本来不动。若如来有去来差
别。即不得言常如是住。常如是住者。不变不异故。

弥勒菩萨偈曰。去来化身佛。如来常不动。
此非异
而异也。或问曰。既无佛来去。何以出现受福。为众
生受用耶。答曰。此由众生心水清净。则见佛来。来
无所从。心水垢浊。则见佛去。去无所至。是佛任运
无心。但随众生所见耳。尚无出现之佛。宁有受福
之事哉。
弥勒菩萨偈曰。是福德应报。为化诸众生。
自然如是业。诸佛现十方。
如馀经言。应物现形。如
水中月。水中之形有去来。而月常不动也。
陆亘大
夫问南泉曰。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有时坐。有时卧。
欲镌作佛得否。泉云。得。陆云。莫不得否。泉云。不得。
云岩云。坐则佛。不坐则非佛。洞山云。不坐则佛。坐
则非佛。天童拈云。转功就位。转位就功。还他洞上。
父子。且道南泉意作么生。直是针锥不得。五祖演
云。大众。夫为善知识。须明决择。为什么他人道得。
也道得。他人道不得。也道不得。还知南泉落处么。
白云不惜眉毛。与汝注破。得又是谁道来。不得又
是谁道来。汝若更不会。老僧今夜为汝作个样子。
乃举手云。将三界二十八天作个佛头。金轮水际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38c 页 X25-0038.png
作个佛脚。四大神州作个佛身。虽然作此佛儿子
了。汝诸人却在那里安身立命。大众还会也未。老
僧作第二个样子去也。东弗于逮作一个佛。南赡
部洲作一个佛。西瞿耶尼作一个佛。北郁单越作
一个佛。草木丛林是佛。蠢动含灵是佛。既恁么。又
唤甚么作众生。还会也未。不如东弗于逮。还他东
弗于逮。南赡部洲。还他南赡部洲。西瞿耶尼。还他
西瞿耶尼。北郁单越。还他北郁单越。草木丛林。还
他草木丛林。蠢动含灵。还他蠢动含灵。所以道是
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既恁么。汝唤甚作佛。还会
么。忽有个汉出来道。白云休寱语。大众记取这一
转。以上诸尊宿。于本源自性天真佛。各出手眼。互
为钻研。若于此参透。方名见如来也。】

* ○二十五断法身化身一异疑

此疑从上法无断灭。法无去来而来。
功德施论曰。
若生死涅槃不可得。故无去来者。如来岂如须弥
山等积聚一合而安住耶。为遣此中是一是常。无
分有分。一合见故。言微尘众多者。遣无分一合见
也。非微尘众者。遣有分一合见也。是名微尘众者。
我非有分物执之为众。复为遣积聚见也。故经云。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
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
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
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39a 页 X25-0039.png
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
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
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
之人贪著其事。」

【傅大士颂曰。界尘何一异。报应亦同然。非因亦非
果。谁后复谁先。事中通一合。理则两俱捐。欲达无
生路。应当识本源。

通曰。不应以相见如来。似与化异。于法不说断灭
相。似与化一。化身有去来。而法身常不动。中间实
无一异之相。故佛以法界明之。彼去来坐卧。即微
尘相也。去来坐卧。不离于法身。如彼微尘。不离于
法界也。法身现起去来坐卧。如世界碎为微尘。不
可谓异。烦恼尽而證于法身。如微尘碎而同于太
虚。不可谓一。彼太虚空。非有以合之而后成。非有
一性故也。彼微尘聚。非有以散之而后显。非有异
性故也。如来远离烦恼障。住彼法界中。非一处住。
亦非异处住。是不可思议境界。岂可言说。但凡夫
执著事相。谓有分合可得。若见于实相者。一真平
等法界。本自无生。谁为去来。谁为不动。但可谓之
如来而巳。
刊定记曰。初须菩提至贪著其事。约尘
界以破一异。以三千大千五句。标尘一异以显无
性。言世界者喻法身也。微尘者。喻应身也。世界一
也。微尘异也。碎界作尘。尘无异性。合尘为界。界无
一性。故弥勒菩萨偈曰。去来化身佛。如来常不动。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39b 页 X25-0039.png
于是法界处。非一亦非异。
何以故至是名微尘。此
释微尘喻应身无异性也。若知碎世界作微尘。微
尘全是世界。则尘无实性。故曰则非微尘。非实微
尘也。以离性计而说微尘。是空微尘也。故曰是名
微尘。此喻全法起应。应即是法。何异性之有。世尊。
至贪著其事。此释世界喻法身无一性也。若知微
尘为世界。非唯所起微尘。是空微尘。抑亦能起世
界。是空世界。夫世界全是微尘。则世界无实性。故
曰则非世界。以离性计而说世界。故曰是名世界。

弥勒菩萨偈曰。世界作微尘。此喻示彼义。微尘碎
为末。示现烦恼尽。非聚集故集。非唯是一喻。聚集
处非彼。非是差别喻。
非微尘有性合成世界。故曰
非一。非世界有性散为微尘。故曰非异。徵意云。以
何义故说世界耶。释意云。世界若实有者。则是一
合相。今所云一合相者。一之而不二。合之而不分。
乃众尘和合为一世界。作此见者即为非见。于非
有中而妄见故。故如来说非一合相。是空无离性。
名之一合者。但俗谛言说。非真实有。故曰是名一
合相也。此一合相。无体可说。第一义中。一切诸法
本性无生。无生故不可得。不可得故离于言说。但
为凡夫不了。执之为实。贪著其相。于中妄取。犹彼
小儿如言执物。
弥勒菩萨偈曰。但随于音声。凡夫
取颠倒。
若无取著。即不落于事相。此喻全应是法。
法不离应。何一性之有。法不离应。应不离法。故知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39c 页 X25-0039.png
如来非一处住。亦非异处住也。
金海光如来解曰。
世界者。如来自说卢舍那佛住持三千大千世界。
身上化生菩提之树。号莲华藏世界。不说窒碍世
界也。一合相者。一切众生身中佛性。与卢舍那法
身。是一合相也。颂曰。如来自说莲华藏。负荷三千
擐大千。菩萨了空归一合。凡夫贪著被魔缠。此解
亦翻腾可玩。
昔秦跋陀禅师问生法师。讲何经论。
生曰。大般若经。师曰。作么生说色.空义。曰。众微聚
曰色。众微无自性曰空。师曰。众微未聚。唤作甚么。
生罔措。又问。别讲何经论。曰。大涅槃经。师曰。如何
说涅槃义。曰。涅而不生。槃而不灭。故曰涅槃。师曰。
这个是如来涅槃。那个是法师涅槃。曰。涅槃之义。
岂有二耶。某甲祇如此。未审禅师如何说涅槃。师
拈起如意。曰。还见么。曰。见。师曰。见个甚么。曰。见禅
师手中如意。师将如意掷于地。曰。见么。曰。见。师曰。
见个甚么。曰。见禅师手中如意堕地。师斥曰。观公
见解。未出常流。何得名喧宇宙。拂衣而去。其徒怀
疑不巳。乃追师扣问。我师说色空涅槃不契。未审
禅师如何说色空义。师曰。不道汝师说得不是。汝
师祇说得果上色空。不会说因中色空。其徒曰。如
何是因中色空。师曰。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
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至哉
言乎。须于此透入。方信得平等法界。非一非异真
切处。】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40a 页 X25-0040.png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
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
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
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
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通曰。须菩提前说我相即是非相。乃至寿者相即
是非相。离一切相则名诸佛。世尊既印可之矣。何
为又有此叮咛也。前但破相。此乃破见。见相略有
浅深。故重破之也。彼證悟了觉为四相如圆觉所
说。未尝不是四见。但能不作是见者。犹是法相见
也。始而有人我相者。则非菩萨。既而通达无我法
者。是名菩萨。犹有遣我见在。今细查考四见本无。
又何用遣。此乃最上般若。不可不如是知见信解
也。如是知。知不离真如。如是见。见不离真如。如是
信解。解不离真如。一真平等。分别不生。岂但界尘
一异之相了不可得。即贴体微细法相亦自不生。
其斯为无住真际乎。
刊定记曰。若人言佛说以下。
遣除我法。以显本寂也。意云。前凡夫贪著其事。所
缘一异之境。由有能缘我法见心也。见心不破。一
异分别不除。故今破之。令除分别。入圣道也。
弥勒
菩萨偈曰。非无二得道。远离于我法。
谓非无人.法
俱空二智而能得道者。须远离我法四相而后可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40b 页 X25-0040.png
也。佛说我见至是名我见。先明离我见也。若人谓
佛真实说有我人等见者。斯则谬解。故云不解如
来所说义也。以何义故说为不解耶。佛说我人等
见者。非实我人等见。但是假名我人等见耳。夫真
如性中。原无所见。佛本欲显示无见之真。故说我
人等见。以明皆空无实。由众生不见真如。妄分别
见耳。
弥勒菩萨偈曰。见我即不见。无实虚妄见。

我即不见真如。若见真如。即远离虚妄见矣。
发阿
耨以下。次明离法见也。意云。如来说法。要令众生
修行契理。故发菩提心者。即见于真如。于一切法。
当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此三种。名依止方便
不同。知。依奢摩他。即是定。由定起知。见。依毗钵舍
那。即是慧。由慧发见。解依。三摩提。即是定慧等持。
增上知见胜解。能缘真如。此即三昧方便也。由此
三昧力。能不生法相。言不生法相者。不于法非法
有所取著。除分别见也。
著于證悟了觉者。即是我
相。不著于證悟了觉者。即是法相。所言法相者以
下。正显本寂意。所言法相。非实有之法相。是本无
之法相也。胜义谛中。不容他故。离性离相。非和合
故。但依俗谛。说名法相耳。性起为相。相不离性故。
如前喻金中无器。器不离金也。
弥勒菩萨偈曰。二
智及三昧。如是得远离。
二智。即人无我。法无我。三
昧者。即知见解也。如是乃能远离我人众生寿者
等见。不生法相。此一段文。虽正释离于俱生法执。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40c 页 X25-0040.png
亦是总结降住正行。由经初善现请问。若人发无
上菩提心者。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如来答云。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故今结云。应如是知.见.
信解。不生法相。此之谓降伏。此之谓无住也。
傅大
士一日披衲.顶冠.靸履见梁武帝。帝问。是僧耶。士
以手指冠。帝曰。是道耶。士以手指靸履。帝曰。是俗
耶。士以手指衲衣。古德颂云。道冠.儒履.释袈裟。合
会三家作一家。忘却率陀天上路。却来双树待龙
华。此浑身般若作用。了无法相可得。无住真宗。唯
大士暴露殆尽。】

* ○二十六断化身说法无福疑

此疑因上真化非一非异之喻而来。意云。若就非
一。化唯虚假。若就非异。又唯冥合。归一法身。即化
身终无自体。若尔。则能说之佛既虚。所说之教岂
实。持说不实之教。宁有福耶。为遣此疑。故经云。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
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
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
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通曰。以布施较量持经功德。凡八见矣。无非重重
发明应无所住而行于布施之意。知布施而不知
般若。即住于相。能持经而不住于相。即真布施。始
以七宝布施。不如持经之能至宝所也。既以身命
布施。不如持经之能證法身也。既以供养诸佛。不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41a 页 X25-0041.png
如持经之能自得佛也。得成于忍。能作佛之因。岂
布施之因可比乎。如如不动。能證佛之果。岂布施
之果可同乎。重重赞叹。意各不同。
持经者为人演
说。即是法施。不取于相。如彼真如湛然不动。说法
者如。传法者如。能使人人皆證法身。功德可胜道
哉。
刊定记曰。若有人至其福胜彼。明说法功德也。
发菩萨心者。谓有菩萨济生利物之心。故能以此
受持。亦能以此为人演说。经文但明持说功德。而
论乃谓化佛说法。有无量功德者何。盖化佛是说
法教主。持说是弘经之人。所弘之经。是佛所说。佛
之所说。离言相故。功德无量。弘经之人。若能离著
言说。其福胜彼无数世界七宝布施者也。
弥勒菩
萨偈曰。化身示现福。非无无尽福。
谓持经者。亦即
化身之示现也。故获福无尽。云何演说便获如是
功德耶。如无演说是名为说。
弥勒菩萨偈曰。诸佛
说法时。不言是化身。以不如是说。是故彼说正。

第一义中。无世出世。若法若物。少有可说。能如实
义。如是说者。是名为正。上如即似义。下如即真如。
似于真如。故曰如如。谓佛有说。皆如真实。说法之
人。如彼真如。无有分别。不取能所说相。不说我是
化身。不说我是说法之人。将不知谁是法身。谁是
化身。谁是能说。谁是所说。如斯演说。量等虚空。其
获福无尽以此。
傅大士一日讲经次。梁武帝至。大
众皆起。唯士端坐不动。近臣报曰。圣驾在此。何不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41b 页 X25-0041.png
起。士曰。法地若动。一切不安。此所谓如如不动者。
非徒言之。实允蹈之矣。
又佛鉴和尚示众。举僧问
赵州。如何是不迁义。州以手作流水势。其僧有省。
又僧问法眼。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何不取于相。
见于不动去。法眼云。日出东方夜落西。其僧亦有
省。若也于此见得。方知道旋岚偃岳。本来常静。江
河竞注。元自不流。如或未然。不免更为饶舌。天左
旋。地右转。古往今来经几遍。金乌飞。玉兔走。才方
出海门。又落青山后。江河波渺渺。淮济浪悠悠。直
入沧溟昼夜流。遂高声云。诸禅德。还见如如不动
么。若于诸尊言下。能于动处。识取不动。又何疑于
化身非是法身。】

* ○二十七断入寂如何说法疑

此疑从上演说与不动而来。既言不取于相。如如
不动。则佛应常住为众生说法。何故又有入寂之
相。未入寂时。尚能演说。既入寂巳。如何说法。将谓
无法可说。即成断灭。将谓法身说法。何故入寂。不
知甚深般若之智。不如是观也。为遣此疑。故经云。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
如是观。

唐译云。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无量无数世界
盛满七宝。奉施如来应正等觉。若善男子或善女人。
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读诵。
究竟通利。如理作意。及广为他宣说开示。由此因缘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41c 页 X25-0041.png
所生福聚。甚多于前无量无数。云何为他宣说开示。
如不为他宣说开示。故名为他宣说开示。尔时世尊
而说颂曰。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
作如是观。」

【傅大士颂曰。如星翳灯幻。皆为喻无常。漏识修因
果。谁言得久长。危脆同泡露。如云影电光。饶经八
万劫。终是落空亡。

通曰。此经名金刚般若。甚深十喻。乃其本旨。所谓
观一切业如幻。一切法如𦦨。一切性如水中月。妙
色如空。妙音如响。诸佛国土如乾闼婆城。佛事如
梦。佛身如影。报身如像。法身如化。唯除妙音如响。
馀列为九喻。虽名相稍有不同。大都可以意会。此
甚深般若观智。虽佛事如梦。虽佛身如影。正达一
切业如幻。自三十七助道品。乃至菩提涅槃。一切
如幻。本大般若破相宗也。
持经说法者。深解义趣。
能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能善观一切
有为之法。如梦幻等皆无实性。倏生倏灭。愚人见
之谓有生灭。智者观之原自非动。本未尝生。本未
尝灭。既无生灭。即无来去。以是诸佛涅槃。不住于
有为法中。亦不住于无为法中。既不住于生死涅
槃。常自如如。尘说刹说。本未尝间。又何泥于入寂
之相哉。
弥勒菩萨偈曰。非有为非离。诸如来涅槃。
九种有为法。妙智正观故。见相及于识。器身受用
事。过去现在法。亦观未来世。观相及受用。观于三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42a 页 X25-0042.png
世事。于有为法中。得无垢自在。
此明诸佛涅槃。非
有为法。亦不离有为法。以不住涅槃。不住世间故。
特示现世间行。为利益众生故。所以不住于有为
法者。以有妙智观察九种法故。九者谓何。一观见
如星。能见心法。非不烱烱。正智日明。即隐不现。

相如翳。所缘外境。皆是妄现。如毛轮等。原非实有。

观识如灯。依止贪爱。非不照了。念念迁谢。相续不
巳。
观器界如幻。世间种种。从妄缘生。幻力变起。无
一体实。
观身如露。暂时住故。见日即晞。一遇无常。
便从衰谢。
观所受用如泡。由根境识。三事和合。苦
乐受用。各成各散。
观过去如梦。所有集造。同如梦
境。因忆乃生。原无实事。
观现在如电。生时即灭。刹
那不住。虽暂时有。倏忽便亡。
观未来如云。识含种
子。若云含雨。能与一切为其根本。
若能以金刚般
若妙智。观于此九种法。
一观见境识。即是观察集
造有为之相。
二观器界及身受用。以何处住。以何
等身。受用何等。即是观其目前受用之法。
三观三
世差别。是何有为行。即是观其迁流不住之法。

此观故。便能于诸有为法中。获无障碍。随意自在。
为此纵居生死尘劳。不染其智。设證圆寂灰烬。宁
昧其悲。故得无垢常自在者。即是如如不动。本无
入寂之相也。若能作如是观者。既不住于有为而
取于相。亦不住于无为而离于相。以此自度。即以
此度人。所以护念付嘱诸菩萨者。唯此一偈。最为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42b 页 X25-0042.png
吃紧。岂可以粗浅之见妄窥测乎。
昔梁武帝请傅
大士讲金刚经。士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
帝愕然。志公曰。陛下还会么。帝曰。不会。志公曰。大
士讲经竟。雪窦颂云。不向双林寄此身。却于唐土
惹埃尘。当时不得志公老。也是栖栖去国人。此挥
尺一下。如电如幻。将金刚大意。弹指道破。非志公
妙智。几乎虚发矣。
又长沙岑禅师因僧亡。以手摩
之曰。大众。此僧即真实为诸人提纲商量。会么。乃
有偈曰。目前无一法。当处亦无人。荡荡金刚体。非
妄亦非真。又僧问。亡僧迁化后。向甚么处去也。沙
曰。不识金刚体。却唤作缘生。十方真寂灭。谁在复
谁行。雪峰亦因见亡僧。作偈曰。低头不见地。仰面
不见天。欲识金刚体。但看髑髅前。又僧问法眼。亡
僧迁化。向甚么处去。眼云。亡僧几曾迁化。僧云。争
奈即今何。眼云。汝不识亡僧。此诸尊宿发明金刚
之体。原无生灭去来。故知如如不动。是古今说法
式也。】

「佛说是经巳。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脩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刊定记曰。佛说是经巳者。本为空生致问。故佛答
降住修行。答问既终。便合经毕。仍以蹑迹起疑。连
环二十七断。洎乎此文。疑念冰释。既善吉无问。故
能仁杜宣。一卷经内。虽兼有师资。以其就胜。故伹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42c 页 X25-0042.png
云佛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者。有三种义。欢喜奉
行。一说者清净。不为取著利养所染故。二所说清
净。以如实知法体。说理如理。说事如事故。三得果
清净。依解起行。得无漏故。
其在会者。比丘。比丘尼。
近事男。近事女。名为常随四众。闻是经典。信心不
逆。可勿论巳。若一切世间天人。阿脩罗等。上自无
色界。及色界欲界诸天。所谓有色无色。有想无想。
非有想非无想。兼在其中矣。但举人及阿脩罗。所
谓胎卵湿化。兼在其中矣。一切皆能信受奉行。所
谓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者。巳灼然可据。然则
世尊所以护念付嘱诸菩萨者。宁有外此施设哉。

古灵赞禅师遇百丈开悟。却回受业。本师问曰。汝
离吾在外。得何事业。曰。并无事业。遂遣执役。一日
因澡身。命师去垢。师乃拊背曰。好所佛堂。而佛不
圣。本师回首视之。师曰。佛虽不圣。且能放光。
本师
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睹之曰。
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锁他故纸。驴年去。遂有偈
曰。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
头时。本师执经。问曰。汝行脚遇何人。吾前后见汝
发言异常。师曰。某甲蒙百丈和尚指个歇处。今欲
报慈德耳。本师于是告众致斋。请师说法。师乃登
座。举唱百丈门风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
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
如佛。本师于言下感悟。曰。何期垂老。得闻极则事。
○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 第 43a 页 X25-0043.png
百丈数语。固足檃括金刚要旨。能令闻者惕然感
悟。不复向故纸中钻求。谁谓后五百世。生信心者。
难其人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宗通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