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第 1a 页 WYG0766-02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赤水元珠卷八
明 孙一奎 撰
疟门
内经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
岐伯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
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冷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对曰阴阳上下交争
赤水元珠卷八
明 孙一奎 撰
疟门
内经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
岐伯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
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冷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对曰阴阳上下交争
卷八 第 1b 页 WYG0766-0268b.png
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
明虚则寒慄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
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
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内外皆热则喘而渴
故饮冷也此皆得之夏伤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
肠胃之外此营气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
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
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
明虚则寒慄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
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
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内外皆热则喘而渴
故饮冷也此皆得之夏伤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
肠胃之外此营气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
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
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
卷八 第 2a 页 WYG0766-0269a.png
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日作帝曰
其间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
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
作也帝曰善其作日晏与日早者何气使然也岐伯
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
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
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
则病作以此作日稍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
其间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
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
作也帝曰善其作日晏与日早者何气使然也岐伯
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
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
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
则病作以此作日稍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
卷八 第 2b 页 WYG0766-0269b.png
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
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
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
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
出故间日乃作也
帝曰夫子言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
入则病作今卫气日下一节其气之始发也不当风
府其日作者奈何岐伯曰此邪气客于头项循膂而
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
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
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
出故间日乃作也
帝曰夫子言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
入则病作今卫气日下一节其气之始发也不当风
府其日作者奈何岐伯曰此邪气客于头项循膂而
卷八 第 3a 页 WYG0766-0269c.png
下者也故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则不当其风府也故
邪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背而
病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气至手
足而病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故风无常
府卫气之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舍则其府也
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岐伯曰夏伤于大暑其汗
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怆之水寒藏于腠理皮
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
邪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背而
病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气至手
足而病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故风无常
府卫气之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舍则其府也
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岐伯曰夏伤于大暑其汗
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怆之水寒藏于腠理皮
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
卷八 第 3b 页 WYG0766-0269d.png
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
时作名曰寒疟帝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此先伤于
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
疟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藏岐伯
曰温疟得之冬伤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
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
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
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者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
时作名曰寒疟帝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此先伤于
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
疟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藏岐伯
曰温疟得之冬伤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
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
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
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者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
卷八 第 4a 页 WYG0766-0270a.png
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
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其但热不寒者阴气先绝阳
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帝曰
瘅疟何如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
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
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
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
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故名曰瘅
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其但热不寒者阴气先绝阳
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帝曰
瘅疟何如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
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
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
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
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故名曰瘅
卷八 第 4b 页 WYG0766-0270b.png
疟帝曰疟未发其应何如岐伯曰疟气者必更盛更
虚当气之所在也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
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
复病也
卫与邪相并则病作与邪相离则病休其并于阴则
寒并于阳则热离于阴则寒已离于阳则热已至次
日又集而并合则复病也
帝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
虚当气之所在也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
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
复病也
卫与邪相并则病作与邪相离则病休其并于阴则
寒并于阳则热离于阴则寒已离于阳则热已至次
日又集而并合则复病也
帝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
卷八 第 5a 页 WYG0766-0270c.png
伯曰其间日发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府而有时相
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胜也或
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帝曰夫经言有馀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今热为有馀寒
为不足夫疟者之寒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冰水不
能寒也此皆有馀不足之类当此之时良工不能止
必须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愿闻其说岐伯曰经
言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故
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胜也或
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帝曰夫经言有馀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今热为有馀寒
为不足夫疟者之寒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冰水不
能寒也此皆有馀不足之类当此之时良工不能止
必须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愿闻其说岐伯曰经
言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故
卷八 第 5b 页 WYG0766-0270d.png
为其病逆未可治也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于阴当
是之时阳虚而阴盛外无气故先寒慄也阴气逆极
则复出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
热而渴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
胜则寒阳胜则热疟者风寒之不常也病极则复至
病之热也如火之热如风雨不可当也故经言曰方
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谓也夫疟之
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
是之时阳虚而阴盛外无气故先寒慄也阴气逆极
则复出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
热而渴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
胜则寒阳胜则热疟者风寒之不常也病极则复至
病之热也如火之热如风雨不可当也故经言曰方
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谓也夫疟之
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
卷八 第 6a 页 WYG0766-0271a.png
气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发为其气逆也帝曰善攻
之奈何早晏何如岐伯曰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
也必从四末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其时坚束其
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孙络盛
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以上俱内/经疟论)
保命集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盖伤之浅也近而暴伤
之重也远而深痎疟者久疟也是知夏伤于暑湿热
闭藏而不能发泄于外邪气内行至秋而发为疟也
之奈何早晏何如岐伯曰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
也必从四末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其时坚束其
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孙络盛
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以上俱内/经疟论)
保命集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盖伤之浅也近而暴伤
之重也远而深痎疟者久疟也是知夏伤于暑湿热
闭藏而不能发泄于外邪气内行至秋而发为疟也
卷八 第 6b 页 WYG0766-0271b.png
初不知何经受病随其受而取之有中三阳者有中
三阴者大抵经中邪气其症各殊同伤寒论之也故
内经曰五脏皆有疟其治各别太阳经者谓之风疟
治多汗之在阳明经者谓之热疟治多下之在少阳
经者谓之风热疟治多和之此三阳受病皆谓之暴
疟也发在夏至后处暑前者此乃伤之浅者近而暴
也在阴经者则不分三经皆谓之温疟宜以太阴经
论之其发处暑后冬至前者此乃伤之重者远而深
三阴者大抵经中邪气其症各殊同伤寒论之也故
内经曰五脏皆有疟其治各别太阳经者谓之风疟
治多汗之在阳明经者谓之热疟治多下之在少阳
经者谓之风热疟治多和之此三阳受病皆谓之暴
疟也发在夏至后处暑前者此乃伤之浅者近而暴
也在阴经者则不分三经皆谓之温疟宜以太阴经
论之其发处暑后冬至前者此乃伤之重者远而深
卷八 第 7a 页 WYG0766-0271c.png
也痎疟者老疟也故谓之久疟
丹溪云风暑之疟当发汗夏月多在风凉处歇遂闭其
汗而不泄故也 恶饮食者必自饮食上得之无汗
者要有汗发散为主带补有汗者要无汗扶正气为
主带散邪 疟病感虚者须以人参白术一二帖托
住其气不使下陷后使他药 内伤挟外邪同发必
内生痰外以汗解散二陈汤加柴胡黄芩常山草果
煎服 久疟不得汗者二陈汤加槟榔倍加苍朮
丹溪云风暑之疟当发汗夏月多在风凉处歇遂闭其
汗而不泄故也 恶饮食者必自饮食上得之无汗
者要有汗发散为主带补有汗者要无汗扶正气为
主带散邪 疟病感虚者须以人参白术一二帖托
住其气不使下陷后使他药 内伤挟外邪同发必
内生痰外以汗解散二陈汤加柴胡黄芩常山草果
煎服 久疟不得汗者二陈汤加槟榔倍加苍朮
卷八 第 7b 页 WYG0766-0271d.png
一方加柴胡葛根川芎一补一发不可直截 老疟
系风暑入于阴分用血药引出阳分则散当以当归
红花黄柏川芎白朮苍朮甘草白芷水煎露一宿空
心服
按疟在阴分须彻起阳分者即格致论中云脏传出
至府乱而失期也又当因其汗之多寡而为补养升
发之下陷谓阳气下陷入阴血中无汗要有汗多用
川芎葛根苍朮升麻柴胡之属此丹溪治疟之微旨
系风暑入于阴分用血药引出阳分则散当以当归
红花黄柏川芎白朮苍朮甘草白芷水煎露一宿空
心服
按疟在阴分须彻起阳分者即格致论中云脏传出
至府乱而失期也又当因其汗之多寡而为补养升
发之下陷谓阳气下陷入阴血中无汗要有汗多用
川芎葛根苍朮升麻柴胡之属此丹溪治疟之微旨
卷八 第 8a 页 WYG0766-0272a.png
也
心法附馀曰世用砒霜等毒药截疟差误甚矣且俗名
脾寒此因名而迷其实也苟因饮食所伤而得亦未
必全是寒况其他乎在阳分者易治阴分者难治疟
毋必用毒药消之行气消坚为主
脉诀举要曰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随时变迁
心法附录曰有病久脉极虚微而无力似乎不弦
然而必于虚微之中见弦但不搏手耳细察可见也
心法附馀曰世用砒霜等毒药截疟差误甚矣且俗名
脾寒此因名而迷其实也苟因饮食所伤而得亦未
必全是寒况其他乎在阳分者易治阴分者难治疟
毋必用毒药消之行气消坚为主
脉诀举要曰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随时变迁
心法附录曰有病久脉极虚微而无力似乎不弦
然而必于虚微之中见弦但不搏手耳细察可见也
卷八 第 8b 页 WYG0766-0272b.png
生生子曰世俗皆视疟为小病不分外感内伤劳倦虚
弱在阳在阴之旨率以砒丹常山等毒剂劫之或以
草药尝之又或指为鬼祟而以符水巫咒禁之禀受
厚邪轻者偶中侥倖禀弱邪重者愈劫而愈陷矣于
是迁延岁月咳嗽潮热饮食减少每每变虚怯之候
不思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轻病重治必成重病
都缘不能脱俗故耳良可悲夫
桂枝羌活汤 处暑前后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有汗
弱在阳在阴之旨率以砒丹常山等毒剂劫之或以
草药尝之又或指为鬼祟而以符水巫咒禁之禀受
厚邪轻者偶中侥倖禀弱邪重者愈劫而愈陷矣于
是迁延岁月咳嗽潮热饮食减少每每变虚怯之候
不思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轻病重治必成重病
都缘不能脱俗故耳良可悲夫
桂枝羌活汤 处暑前后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有汗
卷八 第 9a 页 WYG0766-0272c.png
桂枝 羌活 防风 甘草(炙/)
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迎
发日温服吐者加半夏曲
麻黄羌活汤 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
麻黄 羌活 防风 甘草(炙/)
各等分煎法如前如吐加半夏曲等分(二方皆/太阳经)
白芷汤 治疟身热目疼热多寒少脉长睡卧不安先
以大柴胡汤下之微利为度如下后微邪未尽者以
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迎
发日温服吐者加半夏曲
麻黄羌活汤 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
麻黄 羌活 防风 甘草(炙/)
各等分煎法如前如吐加半夏曲等分(二方皆/太阳经)
白芷汤 治疟身热目疼热多寒少脉长睡卧不安先
以大柴胡汤下之微利为度如下后微邪未尽者以
卷八 第 9b 页 WYG0766-0272d.png
此汤尽之
白芷 知母(各一/两)石膏(四/两)
服法如前(此阳/明经)
桂枝石膏汤 隔日一发先寒后热寒少热多
桂枝(五/钱)石膏 知母(各一/两半)黄芩(一/两)
右分作三服间日者邪气所舍深也如外邪已罢
内邪未已再下之 从卯至午发者宜大柴胡汤
下之 从午至酉者知邪在内也宜大承气汤下
白芷 知母(各一/两)石膏(四/两)
服法如前(此阳/明经)
桂枝石膏汤 隔日一发先寒后热寒少热多
桂枝(五/钱)石膏 知母(各一/两半)黄芩(一/两)
右分作三服间日者邪气所舍深也如外邪已罢
内邪未已再下之 从卯至午发者宜大柴胡汤
下之 从午至酉者知邪在内也宜大承气汤下
卷八 第 10a 页 WYG0766-0273a.png
之 从酉至子或至寅发者知邪在血宜桃仁承
气汤下之 前项下药微利为度再以小柴胡汤
彻其微邪之气
桂枝芍药汤 寒热大作不拘先后此太阳阳明合病
也谓之大争寒热作则必战动经曰热胜则动也发
热则必汗泄经云汗出不愈知为热也阳盛阴虚之
症治当内实外虚不治恐久而传入阴经也宜桂枝
芍药汤主之
气汤下之 前项下药微利为度再以小柴胡汤
彻其微邪之气
桂枝芍药汤 寒热大作不拘先后此太阳阳明合病
也谓之大争寒热作则必战动经曰热胜则动也发
热则必汗泄经云汗出不愈知为热也阳盛阴虚之
症治当内实外虚不治恐久而传入阴经也宜桂枝
芍药汤主之
卷八 第 10b 页 WYG0766-0273b.png
桂枝(二/钱)黄芩 知母 芍药 石膏(各五/钱)
右服七钱水煎服 如服前药而寒热转大者知
太阳阳明少阳合病也宜桂枝黄芩汤以和之
桂枝黄芩汤 治三阳合病
甘草(四钱/五分)石膏(五/钱)知母(五/钱)桂枝(二/钱)柴胡(一两/二钱)黄芩(四/钱)
(五/分)人参(四钱/五分)半夏(四/钱)
右水煎服服后如外邪已罢内邪未已用大柴胡
大承气等汤下之
右服七钱水煎服 如服前药而寒热转大者知
太阳阳明少阳合病也宜桂枝黄芩汤以和之
桂枝黄芩汤 治三阳合病
甘草(四钱/五分)石膏(五/钱)知母(五/钱)桂枝(二/钱)柴胡(一两/二钱)黄芩(四/钱)
(五/分)人参(四钱/五分)半夏(四/钱)
右水煎服服后如外邪已罢内邪未已用大柴胡
大承气等汤下之
卷八 第 11a 页 WYG0766-0273c.png
麻黄黄芩汤 治夜发者 桃仁承气汤亦治夜发者
麻黄(一两/去节)甘草(炙三/两)桃仁(三十枚/去皮)黄芩(去/芦)桂(二钱/五分)
服法同前
桃仁味苦甘辛肝为血海血受邪则肝气燥经云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桃仁散血缓肝谓邪气
深远而入血故夜发乃阴经有邪此发散血中风
寒之剂麻黄桂枝桃仁乃太阳经血药非三阴经
药也
麻黄(一两/去节)甘草(炙三/两)桃仁(三十枚/去皮)黄芩(去/芦)桂(二钱/五分)
服法同前
桃仁味苦甘辛肝为血海血受邪则肝气燥经云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桃仁散血缓肝谓邪气
深远而入血故夜发乃阴经有邪此发散血中风
寒之剂麻黄桂枝桃仁乃太阳经血药非三阴经
药也
卷八 第 11b 页 WYG0766-0273d.png
生生子曰已上皆刘守真分经治疗法也与内经之旨
皆相符合明其邪自外而来故治同伤寒也予验今
之所发者除伤风所发外亦有多挟内伤者或从饮
食所得或从劳倦所得此必先有所感而邪气潜伏
今为新伤所启发也虽涉内伤而头疼寒热口渴等
症亦不出前数法外矣予每用所挟症之药加于前
各经治方之内错综治之亦不失古人意也故所向
辄有功
皆相符合明其邪自外而来故治同伤寒也予验今
之所发者除伤风所发外亦有多挟内伤者或从饮
食所得或从劳倦所得此必先有所感而邪气潜伏
今为新伤所启发也虽涉内伤而头疼寒热口渴等
症亦不出前数法外矣予每用所挟症之药加于前
各经治方之内错综治之亦不失古人意也故所向
辄有功
卷八 第 12a 页 WYG0766-0274a.png
济世方治先热后寒者以小柴胡汤先寒后热者小柴
胡加桂枝汤多热但热者白虎加桂枝汤多寒但寒
者柴胡姜桂汤
按此亦前分经法也但此以寒热多少定治然寒多
而但寒不热脉洪实或滑多有热极而似水者为有
馀治当下之若便以桂枝投之误也如或多热而但
有热者脉虚大或微弱当作虚治若便以白虎汤投
之误也故必须细心体认详之以脉而以寒热多少
胡加桂枝汤多热但热者白虎加桂枝汤多寒但寒
者柴胡姜桂汤
按此亦前分经法也但此以寒热多少定治然寒多
而但寒不热脉洪实或滑多有热极而似水者为有
馀治当下之若便以桂枝投之误也如或多热而但
有热者脉虚大或微弱当作虚治若便以白虎汤投
之误也故必须细心体认详之以脉而以寒热多少
卷八 第 12b 页 WYG0766-0274b.png
参治庶为稳当
仲景白虎加桂枝汤 治朝发暮解暮发朝解其脉如
平但热无寒骨节疼烦便难此治温疟
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去皮/三两)
水煎服出汗愈
柴胡桂姜汤 治往来寒热胸膈疼小便不利呕而不
渴治疟寒多热少或寒不热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乾姜(二/两)括蒌根(四/两)黄芩(二/两)甘草(炙/二)
仲景白虎加桂枝汤 治朝发暮解暮发朝解其脉如
平但热无寒骨节疼烦便难此治温疟
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去皮/三两)
水煎服出汗愈
柴胡桂姜汤 治往来寒热胸膈疼小便不利呕而不
渴治疟寒多热少或寒不热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乾姜(二/两)括蒌根(四/两)黄芩(二/两)甘草(炙/二)
卷八 第 13a 页 WYG0766-0274c.png
(两/)牡蛎(二两/煅)
水煎服初服微烦再服得汗便愈
柴胡去半夏加括蒌汤 治疟病后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八/两)人参 黄芩(各三/两)括蒌根(四/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
(枚/)甘草(炙三/两)
水煎服一日两三服效
局方双解饮子 治疟疾辟瘴气神效食疟尤佳
肉豆䓻 草豆蔻(各二枚一枚面/煨热一枚生用)粉草(二两一半/生一半炙)厚
水煎服初服微烦再服得汗便愈
柴胡去半夏加括蒌汤 治疟病后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八/两)人参 黄芩(各三/两)括蒌根(四/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
(枚/)甘草(炙三/两)
水煎服一日两三服效
局方双解饮子 治疟疾辟瘴气神效食疟尤佳
肉豆䓻 草豆蔻(各二枚一枚面/煨热一枚生用)粉草(二两一半/生一半炙)厚
卷八 第 13b 页 WYG0766-0274d.png
朴(二寸一半用姜/汁炒一半生用)生姜(二块如枣大一块/裹煨一块生用)
右水煎空心服(东垣云秋暮暑气衰病热疟知/其寒也此方主之实治寒疟也)
人参养胃汤 治饮食伤脾治寒多而热少者胸膈痞
闷不思饮食寒多者加姜桂热多者加黄芩黄连柴
胡(方在/寒门)
清脾饮 治瘅疟脉来弦数或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
口苦咽乾小便赤涩
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白朮 半夏(泡/)黄芩 草果仁 柴
右水煎空心服(东垣云秋暮暑气衰病热疟知/其寒也此方主之实治寒疟也)
人参养胃汤 治饮食伤脾治寒多而热少者胸膈痞
闷不思饮食寒多者加姜桂热多者加黄芩黄连柴
胡(方在/寒门)
清脾饮 治瘅疟脉来弦数或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
口苦咽乾小便赤涩
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白朮 半夏(泡/)黄芩 草果仁 柴
卷八 第 14a 页 WYG0766-0275a.png
胡 茯苓 甘草(炙/)各等分
右每服七八钱姜五片不拘时服
草果饮 治内伤饮食作疟胸腹饱闷
草果 苍朮 厚朴 陈皮 半夏 甘草 乌梅
(去/核)
姜枣同煎 寒多者加乾姜附子热多者只加柴胡
瘴疟加槟榔
柴苓汤 寒热汗后或大便作泻(方出伤/寒门)
右每服七八钱姜五片不拘时服
草果饮 治内伤饮食作疟胸腹饱闷
草果 苍朮 厚朴 陈皮 半夏 甘草 乌梅
(去/核)
姜枣同煎 寒多者加乾姜附子热多者只加柴胡
瘴疟加槟榔
柴苓汤 寒热汗后或大便作泻(方出伤/寒门)
卷八 第 14b 页 WYG0766-0275b.png
三圣饮 治胸膈饱闷口渴热多寒少
苍朮 枳壳 知母(各三/钱)
水煎服
四圣饮 治久疟
何首乌 白芷 青皮 陈皮
水煎空心服
良方四将军饮 治疟作仆厥不知人手足俱冷此虽
一时救急之方用之有验
苍朮 枳壳 知母(各三/钱)
水煎服
四圣饮 治久疟
何首乌 白芷 青皮 陈皮
水煎空心服
良方四将军饮 治疟作仆厥不知人手足俱冷此虽
一时救急之方用之有验
卷八 第 15a 页 WYG0766-0275c.png
大附子(炮去皮/一枚)诃子(四枚/去核)陈皮(四枚/洗净)甘草(炙四/两)
分作四服水一钟半姜七片枣七枚煎折一半热
灌下立苏
方广云疟疾发作而僵仆不省人事者盖由顽痰胶固
于中营卫不行故也所以中风中暑而卒倒不省人
事亦由痰之所致也附子性大热走而不守本是治
寒湿之药今疟僵仆而用之以其性能开散顽痰营
卫流通故耳乃是劫剂不得已而用之也
分作四服水一钟半姜七片枣七枚煎折一半热
灌下立苏
方广云疟疾发作而僵仆不省人事者盖由顽痰胶固
于中营卫不行故也所以中风中暑而卒倒不省人
事亦由痰之所致也附子性大热走而不守本是治
寒湿之药今疟僵仆而用之以其性能开散顽痰营
卫流通故耳乃是劫剂不得已而用之也
卷八 第 15b 页 WYG0766-0275d.png
澹寮露姜饮 胃中痰饮为疟(一方加蜜治/痰𠻳作吐)
生姜四两捣汁露一宿空心冷服大治脾胃聚痰发
为寒热 方广云生姜自然汁凡中风中暑中气乾
霍乱一应卒暴之疾与童便同用立可解散盖生姜
能开痰童便能降火故也
截疟温脾饮 治脾虚痰涎上涌疟发作则吐神效
白朮(五/钱)生姜(五/钱)
水煎空心服
生姜四两捣汁露一宿空心冷服大治脾胃聚痰发
为寒热 方广云生姜自然汁凡中风中暑中气乾
霍乱一应卒暴之疾与童便同用立可解散盖生姜
能开痰童便能降火故也
截疟温脾饮 治脾虚痰涎上涌疟发作则吐神效
白朮(五/钱)生姜(五/钱)
水煎空心服
卷八 第 16a 页 WYG0766-0276a.png
生生子曰按此亦丹溪白朮丸意也彼以白朮一味久
服得汗乃愈此以生姜佐之故取汗速而效亦速也
以上五方皆禁方
王节斋治疟活套
柴胡 白朮(各一/钱)苍朮(一钱以上三味/疟疾必用之药)陈皮(七/分)粉草
(炙五/分)乾葛(一钱/二分)
若一日一发及午前发者邪在阳分加枯黄芩茯苓半
夏(各一/钱)热甚头疼再加川芎软石膏(各一/钱)口渴加石
服得汗乃愈此以生姜佐之故取汗速而效亦速也
以上五方皆禁方
王节斋治疟活套
柴胡 白朮(各一/钱)苍朮(一钱以上三味/疟疾必用之药)陈皮(七/分)粉草
(炙五/分)乾葛(一钱/二分)
若一日一发及午前发者邪在阳分加枯黄芩茯苓半
夏(各一/钱)热甚头疼再加川芎软石膏(各一/钱)口渴加石
卷八 第 16b 页 WYG0766-0276b.png
膏知母麦冬(各一/钱) 若间日或三日发午后或夜发
者邪在阴分加川芎当归酒炒芍药熟地黄酒炒知
母(各一/钱)酒洗红花酒炒黄柏(各四/分)提起阳分可截之
若间一日连发二日或日夜各发者气血俱病加
八物汤再加黄菧补之 若阳疟多汗用黄菧人参
白朮以敛之无汗柴胡苍朮白朮黄芩乾葛以发之
若阴疟多汗用当归白芍熟地黄黄蓍黄柏以敛
之无汗柴胡苍朮川芎红花升麻以发之 若病人
者邪在阴分加川芎当归酒炒芍药熟地黄酒炒知
母(各一/钱)酒洗红花酒炒黄柏(各四/分)提起阳分可截之
若间一日连发二日或日夜各发者气血俱病加
八物汤再加黄菧补之 若阳疟多汗用黄菧人参
白朮以敛之无汗柴胡苍朮白朮黄芩乾葛以发之
若阴疟多汗用当归白芍熟地黄黄蓍黄柏以敛
之无汗柴胡苍朮川芎红花升麻以发之 若病人
卷八 第 17a 页 WYG0766-0276c.png
胃气弱饮食少或服截药伤脾胃而少食者加人参
(一钱/半)酒炒芍药大麦芽(各一/钱) 若饮食痞闷或有食
积者加神曲麦芽枳实(炒各/二钱) 若痰盛加姜制半夏
南星枳实(炒各/一钱)黄芩黄连(各六/分) 若欲截之加槟榔
黄芩青皮常山(各一/钱)乌梅肉(二/枚) 若日久虚疟寒热
不多或无寒而但微热者邪气已无只用八物汤加
柴胡黄芩黄蓍陈皮以滋补气血
疟母
(一钱/半)酒炒芍药大麦芽(各一/钱) 若饮食痞闷或有食
积者加神曲麦芽枳实(炒各/二钱) 若痰盛加姜制半夏
南星枳实(炒各/一钱)黄芩黄连(各六/分) 若欲截之加槟榔
黄芩青皮常山(各一/钱)乌梅肉(二/枚) 若日久虚疟寒热
不多或无寒而但微热者邪气已无只用八物汤加
柴胡黄芩黄蓍陈皮以滋补气血
疟母
卷八 第 17b 页 WYG0766-0276d.png
济生鳖甲饮子 疟久不愈胁下痞满腹中结块名曰
疟母
草果 鳖甲(醋/炙)黄蓍 白朮 白芍 厚朴(姜/制)槟榔
橘红 川芎 甘草(炙/)
各等分每服四钱水一钟姜七片枣一枚乌梅少
许煎服
又方 治疟母
鳖甲(醋炙/二两)三棱 莪朮 香附(俱醋炒各/一两半)橘红(一/两)阿
疟母
草果 鳖甲(醋/炙)黄蓍 白朮 白芍 厚朴(姜/制)槟榔
橘红 川芎 甘草(炙/)
各等分每服四钱水一钟姜七片枣一枚乌梅少
许煎服
又方 治疟母
鳖甲(醋炙/二两)三棱 莪朮 香附(俱醋炒各/一两半)橘红(一/两)阿
卷八 第 18a 页 WYG0766-0277a.png
魏(五/两)
右醋糊为丸梧子大姜汤下三十丸
疟母丸
青皮 桃仁 红花 神曲 麦芽 鳖甲(醋/炙)三棱
蓬术 海粉 香附(俱用/醋煮)
右用神曲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
下
十将军丸 久疟有疟母不瘥或腹疼
右醋糊为丸梧子大姜汤下三十丸
疟母丸
青皮 桃仁 红花 神曲 麦芽 鳖甲(醋/炙)三棱
蓬术 海粉 香附(俱用/醋煮)
右用神曲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
下
十将军丸 久疟有疟母不瘥或腹疼
卷八 第 18b 页 WYG0766-0277b.png
三棱(去毛/土炒)蓬朮(生/用)青皮(去/白)橘红(各一/两)草果(去/壳)常山(各/二)
(两/)砂仁 槟榔 乌梅 半夏(泡各/一两)
右先将常山草果二味剉好酒醋各一碗入瓦器
内先浸一宿后入八味药同浸至晚炭火煮乾取
出晒如无日色用火焙乾为末酒醋各半打糊为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吞下日进三
服忌生冷鱼腥咸酸油腻面诸死毒物服四两或
八两乃除根 凡有积聚及行瘴湿地方并宜服
(两/)砂仁 槟榔 乌梅 半夏(泡各/一两)
右先将常山草果二味剉好酒醋各一碗入瓦器
内先浸一宿后入八味药同浸至晚炭火煮乾取
出晒如无日色用火焙乾为末酒醋各半打糊为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吞下日进三
服忌生冷鱼腥咸酸油腻面诸死毒物服四两或
八两乃除根 凡有积聚及行瘴湿地方并宜服
卷八 第 19a 页 WYG0766-0277c.png
小儿疟疾痞块
生地 白芍(各一/钱半)陈皮 川芎 黄芩 半夏(各一/钱)
粉草(三/分)
姜水煎调鳖甲末服
疟胀
秋深久疟胸中无物又无痰癖腹高而食少俗谓疟气
入腹宜苍朮汤主之
苍朮(四/两)草头乌(一/钱)杏仁(三十/个)
生地 白芍(各一/钱半)陈皮 川芎 黄芩 半夏(各一/钱)
粉草(三/分)
姜水煎调鳖甲末服
疟胀
秋深久疟胸中无物又无痰癖腹高而食少俗谓疟气
入腹宜苍朮汤主之
苍朮(四/两)草头乌(一/钱)杏仁(三十/个)
卷八 第 19b 页 WYG0766-0277d.png
右分作三服水煎一日服尽愈
产后疟
草果饮子 产后疟疾多由污血挟寒热而作大法宜
柴胡四物汤调之热多者宜服此
半夏(泡/)赤茯苓 草果(煨去/皮)甘草(炙/)陈皮 川芎
白芷(各一钱/二分)紫苏 良姜 青皮(各六/分)乾姜(二钱/四分)
右分作二帖姜五片枣二枚当发日空心连进三
服无不愈者
产后疟
草果饮子 产后疟疾多由污血挟寒热而作大法宜
柴胡四物汤调之热多者宜服此
半夏(泡/)赤茯苓 草果(煨去/皮)甘草(炙/)陈皮 川芎
白芷(各一钱/二分)紫苏 良姜 青皮(各六/分)乾姜(二钱/四分)
右分作二帖姜五片枣二枚当发日空心连进三
服无不愈者
卷八 第 20a 页 WYG0766-0278a.png
生熟饮子 治寒多者
肉豆蔻 草果仁 厚朴 半夏 陈皮 甘草
大枣(去/核)生姜(各二/钱半)
右以一半以湿纸裹煨香熟和匀一半生用和匀
分作二帖水煎空心一服食后一服二渣并煎午
前服尽
彭用光治疟活套
如连日或间日恶寒发热头项腰背痛此太阳经二陈
肉豆蔻 草果仁 厚朴 半夏 陈皮 甘草
大枣(去/核)生姜(各二/钱半)
右以一半以湿纸裹煨香熟和匀一半生用和匀
分作二帖水煎空心一服食后一服二渣并煎午
前服尽
彭用光治疟活套
如连日或间日恶寒发热头项腰背痛此太阳经二陈
卷八 第 20b 页 WYG0766-0278b.png
加柴胡羌活藁本防风 如连日或间日先寒后热
或寒少热多或但热不寒目痛鼻乾此阳明经二陈
加葛根升麻石膏知母白芷 如连日或间日先寒
后热或寒热间作胁痛口苦呕恶此少阳经二陈加
柴胡黄芩青皮 如子午卯酉日发寒热呕吐舌乾
口燥此少阴疟二陈加当归川芎黄柏黄连柴胡
如辰戌丑未日发寒热呕吐不嗜食或腹满自利此
太阴疟二陈加苍朮白朮柴胡芍药 如寅申己亥
或寒少热多或但热不寒目痛鼻乾此阳明经二陈
加葛根升麻石膏知母白芷 如连日或间日先寒
后热或寒热间作胁痛口苦呕恶此少阳经二陈加
柴胡黄芩青皮 如子午卯酉日发寒热呕吐舌乾
口燥此少阴疟二陈加当归川芎黄柏黄连柴胡
如辰戌丑未日发寒热呕吐不嗜食或腹满自利此
太阴疟二陈加苍朮白朮柴胡芍药 如寅申己亥
卷八 第 21a 页 WYG0766-0278c.png
日恶寒发热寒多热少或腹痛引阴器如淋状善恐
此厥阴疟二陈加桂枝附子乾姜柴胡升麻 三阳
之疟宜汗宜吐麻黄葛根柴胡常山草果乌梅之属
三阴之疟宜下宜温宜和大柴胡汤柴胡桂姜汤
柴胡四物汤附子理中汤加升麻柴胡之类
泄痢
生生子曰仲景河间东垣诸公多以泄痢混同论治究
其源皆本之于难经五十七难五泄中来云小肠泄
此厥阴疟二陈加桂枝附子乾姜柴胡升麻 三阳
之疟宜汗宜吐麻黄葛根柴胡常山草果乌梅之属
三阴之疟宜下宜温宜和大柴胡汤柴胡桂姜汤
柴胡四物汤附子理中汤加升麻柴胡之类
泄痢
生生子曰仲景河间东垣诸公多以泄痢混同论治究
其源皆本之于难经五十七难五泄中来云小肠泄
卷八 第 21b 页 WYG0766-0278d.png
大瘕泄即是肠癖脓血也故治法亦多相须但初学
之士未易寻绎故予不揣庸腐芟繁入简以经文列
之于前而诸贤次之以见古人著方立法之意然后
发明泄痢形状而以丹溪之见折而衷之仍分泄痢
为二门初不敢遽分者以其有先痢而后泄有先泄
而后痢有痢不因泄有泄不因痢治有次第症有轻
重也以古论不可分者为纲以今之名症者为目使
后学易以辨别而难治之症亦得以备参考也
之士未易寻绎故予不揣庸腐芟繁入简以经文列
之于前而诸贤次之以见古人著方立法之意然后
发明泄痢形状而以丹溪之见折而衷之仍分泄痢
为二门初不敢遽分者以其有先痢而后泄有先泄
而后痢有痢不因泄有泄不因痢治有次第症有轻
重也以古论不可分者为纲以今之名症者为目使
后学易以辨别而难治之症亦得以备参考也
卷八 第 22a 页 WYG0766-0279a.png
难经云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
名曰后重
保命集云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以大承气/汤下之)脾泄者腹
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建中理中/汤主之)大肠泄者食已窘
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乾姜附子/汤主之)小肠泄者溲而便
脓血少腹痛(承气汤/下之)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
不能便茎中痛(胃大小肠三症皆清凉饮子主之其/泄自止厥阴症茎中痛加甘草以阴)
(症里急后/重加大黄)
名曰后重
保命集云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以大承气/汤下之)脾泄者腹
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建中理中/汤主之)大肠泄者食已窘
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乾姜附子/汤主之)小肠泄者溲而便
脓血少腹痛(承气汤/下之)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
不能便茎中痛(胃大小肠三症皆清凉饮子主之其/泄自止厥阴症茎中痛加甘草以阴)
(症里急后/重加大黄)
卷八 第 22b 页 WYG0766-0279b.png
滑伯仁曰瘕结也谓因有凝结而成者也里急谓腹内
急迫后重谓肛门下坠惟其里急后重故数至圊而
不能便茎中痛者小便亦不利也(出难经/本义)
谢坚白曰小肠大瘕二泄今所谓痢疾也内经曰肠澼
故下利赤白者灸小肠俞是也穴在第十六椎下两
旁各一寸五分累验(出难经/本义)
四明陈氏曰胃泄即飧泄也脾泄即濡泄也大肠泄即
洞泄也小肠泄谓凡泄则小便先下而便血即血泄
急迫后重谓肛门下坠惟其里急后重故数至圊而
不能便茎中痛者小便亦不利也(出难经/本义)
谢坚白曰小肠大瘕二泄今所谓痢疾也内经曰肠澼
故下利赤白者灸小肠俞是也穴在第十六椎下两
旁各一寸五分累验(出难经/本义)
四明陈氏曰胃泄即飧泄也脾泄即濡泄也大肠泄即
洞泄也小肠泄谓凡泄则小便先下而便血即血泄
卷八 第 23a 页 WYG0766-0279c.png
也大瘕泄即肠澼也
灵枢经曰肠中寒即肠鸣飧泄肠中热即出黄如麋脉
要精微论曰胃脉虚则泄
仲景曰大肠有寒者多骛溏有热者便肠垢 下痢脉
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痢有微热而
渴脉弱者亦自愈 下痢脉数而渴者合自愈设不
愈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痢脉数有微热汗出
合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下痢脉反弦身热汗者自
灵枢经曰肠中寒即肠鸣飧泄肠中热即出黄如麋脉
要精微论曰胃脉虚则泄
仲景曰大肠有寒者多骛溏有热者便肠垢 下痢脉
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痢有微热而
渴脉弱者亦自愈 下痢脉数而渴者合自愈设不
愈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痢脉数有微热汗出
合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下痢脉反弦身热汗者自
卷八 第 23b 页 WYG0766-0279d.png
愈 下痢脉沈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痢清
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
戴阳下虚故也 下痢脉沈弦者下重 下痢寸口
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 溲病若腹大而泄者
脉当细微而涩反紧大而实者死 下痢脉大者为
不止 下痢一日十馀行脉反实者死
素问云泄而脉大难治 病泄脉洪大是逆也
灵枢云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易
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
戴阳下虚故也 下痢脉沈弦者下重 下痢寸口
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 溲病若腹大而泄者
脉当细微而涩反紧大而实者死 下痢脉大者为
不止 下痢一日十馀行脉反实者死
素问云泄而脉大难治 病泄脉洪大是逆也
灵枢云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易
卷八 第 24a 页 WYG0766-0280a.png
已 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逆也如是者不
过十五日死矣 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逆也
如是者不及一时死矣
经云五虚者死脉细皮寒气少泄痢前后饮食不入此
谓五虚其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丹溪尝谓治
数人在下则泄泻不止上则吐痰不已皆死盖气脱
无所管摄故也若用参朮膏救之早者十活二三
病机机要云脏腑泻痢其症亦多大抵从风湿热论之
过十五日死矣 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逆也
如是者不及一时死矣
经云五虚者死脉细皮寒气少泄痢前后饮食不入此
谓五虚其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丹溪尝谓治
数人在下则泄泻不止上则吐痰不已皆死盖气脱
无所管摄故也若用参朮膏救之早者十活二三
病机机要云脏腑泻痢其症亦多大抵从风湿热论之
卷八 第 24b 页 WYG0766-0280b.png
是知寒少热多寒则不能久也故曰暴泄非阴久泻
非阳论曰春宜缓形形动则肝木乃荣反静密则是
行秋令金能制木风气内藏夏至则火盛而金去独
火木旺而脾土损矣轻则飧泄身热脉洪谷不能化
重则下利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故曰诸泄稠粘皆属
于火经云溲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也宜大黄汤
下之是为重剂黄芩芍药汤是为轻剂是实则泻其
子木能自虚而脾土实矣故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
非阳论曰春宜缓形形动则肝木乃荣反静密则是
行秋令金能制木风气内藏夏至则火盛而金去独
火木旺而脾土损矣轻则飧泄身热脉洪谷不能化
重则下利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故曰诸泄稠粘皆属
于火经云溲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也宜大黄汤
下之是为重剂黄芩芍药汤是为轻剂是实则泻其
子木能自虚而脾土实矣故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
卷八 第 25a 页 WYG0766-0280c.png
此逆四时之气人所自为也(此一节谓热/泄而滞下也)
又有自太阴经脾受湿而为水泄虚滑微满身重不知
谷味假令春宜益黄散补之夏宜泄之法云宜补宜
泄宜和宜止和则芍药汤止则诃子汤久则防变为
脓血是脾经传受于肾谓之贼邪故难愈也若先利
而后泻谓之微邪故易安此皆脾土受湿天之所为
也虽圣智不能逃口食味鼻食气从鼻而入留积于
脾而为水泄也(此一节湿泄/所谓泄泻也)
又有自太阴经脾受湿而为水泄虚滑微满身重不知
谷味假令春宜益黄散补之夏宜泄之法云宜补宜
泄宜和宜止和则芍药汤止则诃子汤久则防变为
脓血是脾经传受于肾谓之贼邪故难愈也若先利
而后泻谓之微邪故易安此皆脾土受湿天之所为
也虽圣智不能逃口食味鼻食气从鼻而入留积于
脾而为水泄也(此一节湿泄/所谓泄泻也)
卷八 第 25b 页 WYG0766-0280d.png
有厥阴经动下利不止其脉沈而迟手足厥逆涕唾脓
血此证难治宜麻黄小续命汤汗之法云为有表邪
缩于内当散之而自愈(此一节风泄/所谓久泄也)
有暴下无声身冷自汗小便清利大便不禁气难布息
脉迟呕吐急以重药温之浆水散是也(此一节寒泄/所谓暴泄也)
故法云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除湿脉弦则
去风血脓稠粘以重药竭之身冷自汗以毒药温之
风邪内缩汗之鹜溏为利温之又云在表者汗之在
血此证难治宜麻黄小续命汤汗之法云为有表邪
缩于内当散之而自愈(此一节风泄/所谓久泄也)
有暴下无声身冷自汗小便清利大便不禁气难布息
脉迟呕吐急以重药温之浆水散是也(此一节寒泄/所谓暴泄也)
故法云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除湿脉弦则
去风血脓稠粘以重药竭之身冷自汗以毒药温之
风邪内缩汗之鹜溏为利温之又云在表者汗之在
卷八 第 26a 页 WYG0766-0281a.png
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竭之身表热者内疏
之小便涩者分利之又曰盛者和之去者送之过者
止之兵法云避其来锐击其惰归此之谓也
凡病泄而恶寒是太阴传少阴是土来尅水也用除湿
白朮茯苓安脾白芍药桂枝黄连破血也火邪不能
胜水太阴不能传少阴而反火邪上乘肺经而痢必
白脓也加芍药当归之类
又里急后重脉大而洪实为里实痛甚者是有物结坠
之小便涩者分利之又曰盛者和之去者送之过者
止之兵法云避其来锐击其惰归此之谓也
凡病泄而恶寒是太阴传少阴是土来尅水也用除湿
白朮茯苓安脾白芍药桂枝黄连破血也火邪不能
胜水太阴不能传少阴而反火邪上乘肺经而痢必
白脓也加芍药当归之类
又里急后重脉大而洪实为里实痛甚者是有物结坠
卷八 第 26b 页 WYG0766-0281b.png
也宜下之若脉浮大甚不宜下
虽里急后重而脉沈细弱者谓寒邪在内而气散也可
温养而自愈 里急后重闭者大肠经气不宣通也
宜加槟榔木香宣通其气 如痢或泄而呕者胃中
气不和也上焦不和治以生姜橘皮中焦不和治以
当归茯苓桂下焦寒不和治以轻热药甚者重热药
大便虚秘涩久不愈恐太阴傅少阴多传变为痢
太阴传少阴是为贼邪先以枳实厚朴汤以防其变
虽里急后重而脉沈细弱者谓寒邪在内而气散也可
温养而自愈 里急后重闭者大肠经气不宣通也
宜加槟榔木香宣通其气 如痢或泄而呕者胃中
气不和也上焦不和治以生姜橘皮中焦不和治以
当归茯苓桂下焦寒不和治以轻热药甚者重热药
大便虚秘涩久不愈恐太阴傅少阴多传变为痢
太阴传少阴是为贼邪先以枳实厚朴汤以防其变
卷八 第 27a 页 WYG0766-0281c.png
若四肢懒倦小便少或不利大便走沈困饮食减宜
调胃去湿白朮芍药茯苓三味水煎服以白术之甘
能入胃而除脾胃之湿芍药之酸涩除胃中之湿热
四肢沈困茯苓之淡泄能通水道走湿此三味泄痢
须用此 如发热恶寒腹不痛加黄芩为主如未见
脓而恶寒乃太阴欲传少阴也加黄连为主桂佐之
如腹痛甚者加当归倍芍药如见血加黄连为主桂
当归佐之 如烦躁或先便白脓后血或发热或恶
调胃去湿白朮芍药茯苓三味水煎服以白术之甘
能入胃而除脾胃之湿芍药之酸涩除胃中之湿热
四肢沈困茯苓之淡泄能通水道走湿此三味泄痢
须用此 如发热恶寒腹不痛加黄芩为主如未见
脓而恶寒乃太阴欲传少阴也加黄连为主桂佐之
如腹痛甚者加当归倍芍药如见血加黄连为主桂
当归佐之 如烦躁或先便白脓后血或发热或恶
卷八 第 27b 页 WYG0766-0281d.png
寒非黄芩不止上部血也 如恶寒脉沈先血后便
非地榆不能除下部血也 如恶寒脉沈或腰痛或
脐下痛非黄连不除此中部血也 如便脓血相杂
而脉浮大慎不可以大黄下之下之必死谓气下竭
也而阳无所收凡阴阳不和惟以分阴阳药治之
又云暴泄非阴久泄非阳大便完谷下有热者脉疾身
动声亮暴注下迫此阳也寒者脉沈而细身困鼻息
微姜附汤主之身重不乐朮附汤主之 渴引饮者
非地榆不能除下部血也 如恶寒脉沈或腰痛或
脐下痛非黄连不除此中部血也 如便脓血相杂
而脉浮大慎不可以大黄下之下之必死谓气下竭
也而阳无所收凡阴阳不和惟以分阴阳药治之
又云暴泄非阴久泄非阳大便完谷下有热者脉疾身
动声亮暴注下迫此阳也寒者脉沈而细身困鼻息
微姜附汤主之身重不乐朮附汤主之 渴引饮者
卷八 第 28a 页 WYG0766-0282a.png
是热在膈上水多入则自胸膈入胃中胃本无热因
不胜其水名曰水恣胃受水攻故水谷一时下此证
当灸大椎三五壮立己乃督脉泻也如用药使车前
子白朮茯苓之类五苓散亦可
又有寒泄者大腹满而泄又有鹜溏泻者是寒泄也
鹜者鸭也大便如水其中有少结粪者是也如此者
当用天麻附子乾姜之类
又法云泄有虚实寒热虚则无力不及拈衣未便已泄
不胜其水名曰水恣胃受水攻故水谷一时下此证
当灸大椎三五壮立己乃督脉泻也如用药使车前
子白朮茯苓之类五苓散亦可
又有寒泄者大腹满而泄又有鹜溏泻者是寒泄也
鹜者鸭也大便如水其中有少结粪者是也如此者
当用天麻附子乾姜之类
又法云泄有虚实寒热虚则无力不及拈衣未便已泄
卷八 第 28b 页 WYG0766-0282b.png
出谓不能禁固也实则数至圊而不便俗云虚坐努
责是也里急后重皆依前法进退大承气汤主之
按已上述泄利寒热虚实脉证轻重治法极为详悉
最当深玩
泄痢辨
丹溪云泄泻之症水谷或化或不化并无努责惟觉困
倦若滞下则不然或脓或血或脓血相杂或肠垢或
无糟粕或糟粕相杂虽有痛不痛之异然皆无里急
责是也里急后重皆依前法进退大承气汤主之
按已上述泄利寒热虚实脉证轻重治法极为详悉
最当深玩
泄痢辨
丹溪云泄泻之症水谷或化或不化并无努责惟觉困
倦若滞下则不然或脓或血或脓血相杂或肠垢或
无糟粕或糟粕相杂虽有痛不痛之异然皆无里急
卷八 第 29a 页 WYG0766-0282c.png
后重逼迫恼人
泄泻门
生生子曰泄泻要分新久时令寒热虚实及饮食痰积
数者
内经曰湿胜则濡泄甲乙经云气客下焦传为濡泄罗
太无曰夫脾者五脏之至阴恶寒湿今寒湿之气内
客于脾故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
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泄
泄泻门
生生子曰泄泻要分新久时令寒热虚实及饮食痰积
数者
内经曰湿胜则濡泄甲乙经云气客下焦传为濡泄罗
太无曰夫脾者五脏之至阴恶寒湿今寒湿之气内
客于脾故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
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泄
卷八 第 29b 页 WYG0766-0282d.png
法当除湿利小便治之以对金饮子
平胃散五钱五苓散二钱五分草豆蔻面煨五钱
右分二服姜枣同煎 出济世方名对金饮子
王叔和曰湿多成五泄
生生子曰新泄泻多是湿治湿泻之法宜燥脾利水胃
苓汤五苓散之类 胃中气下快心不痞气加枳壳
木香 如有痰加半夏 如恶心加藿香砂仁 如
肿满加桑白皮赤小豆 有热加黄芩木通滑石之
平胃散五钱五苓散二钱五分草豆蔻面煨五钱
右分二服姜枣同煎 出济世方名对金饮子
王叔和曰湿多成五泄
生生子曰新泄泻多是湿治湿泻之法宜燥脾利水胃
苓汤五苓散之类 胃中气下快心不痞气加枳壳
木香 如有痰加半夏 如恶心加藿香砂仁 如
肿满加桑白皮赤小豆 有热加黄芩木通滑石之
卷八 第 30a 页 WYG0766-0283a.png
类减桂 有寒加高良姜乾姜桂心之类 稍久不
止者东垣升阳渗湿汤或苍朮防风汤(用风药者谓/风能胜湿也)
若饮食所伤以平胃散加消导之剂
久泄多是积刘河间云有太阴阳明二症当进退大承
气汤主之(既久泄矣而又以承气汤下之者必其积/滞胶固脉结实不虚非常法可效故用此)
(推陈致新不/可姑息也)
太阴症不能食也当先补而后泻乃进药法也先煎厚
朴半两俱依本方加减水一盏半煎七分服若三两
止者东垣升阳渗湿汤或苍朮防风汤(用风药者谓/风能胜湿也)
若饮食所伤以平胃散加消导之剂
久泄多是积刘河间云有太阴阳明二症当进退大承
气汤主之(既久泄矣而又以承气汤下之者必其积/滞胶固脉结实不虚非常法可效故用此)
(推陈致新不/可姑息也)
太阴症不能食也当先补而后泻乃进药法也先煎厚
朴半两俱依本方加减水一盏半煎七分服若三两
卷八 第 30b 页 WYG0766-0283b.png
服后未已如稍加食尚有热毒加大黄二钱推过泄
止住药如泄未止谓肠胃有尘垢滑粘加芒硝三钱
令宿垢去尽则愈也
阳明症能食是也当先泻而后补乃退药法也先用大
承气汤五钱水一盏半煎七分稍热服如泄未止去
芒硝后热少退减大黄一半煎两服如热气虽已其
人必腹满又减去大黄以枳实厚朴汤服三两服如
腹胀满退泄亦自愈后服厚朴汤数服则已
止住药如泄未止谓肠胃有尘垢滑粘加芒硝三钱
令宿垢去尽则愈也
阳明症能食是也当先泻而后补乃退药法也先用大
承气汤五钱水一盏半煎七分稍热服如泄未止去
芒硝后热少退减大黄一半煎两服如热气虽已其
人必腹满又减去大黄以枳实厚朴汤服三两服如
腹胀满退泄亦自愈后服厚朴汤数服则已
卷八 第 31a 页 WYG0766-0283c.png
仲景云下痢已瘥至其月日又复发者以其积去不尽
故也当下之以大承气汤(此热积/寒下也)
本事方治痼冷在肠胃间频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
诸热药不效宜先取去积滞然后调治不可畏药以
养病也
厚朴丸
厚朴 乾姜 甘草 桂心 附子(生各/二钱)大黄(生细/切水)
(一盏浸半日/煎汁用之)
故也当下之以大承气汤(此热积/寒下也)
本事方治痼冷在肠胃间频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
诸热药不效宜先取去积滞然后调治不可畏药以
养病也
厚朴丸
厚朴 乾姜 甘草 桂心 附子(生各/二钱)大黄(生细/切水)
(一盏浸半日/煎汁用之)
卷八 第 31b 页 WYG0766-0283d.png
右水二碗煎八分后下大黄汁再煎六合温服自
夜至晓分三服之尽止或更以乾姜丸佐之
乾姜丸
乾姜 巴豆(去心壳研/碎炒黄)大黄 人参(各一/两)
右为末同巴豆研匀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食
前用汤吞下一丸陈米饮吞亦可后服白术散
白术散 推后以此温补之
白术 木香 附子 人参(各等/分)
夜至晓分三服之尽止或更以乾姜丸佐之
乾姜丸
乾姜 巴豆(去心壳研/碎炒黄)大黄 人参(各一/两)
右为末同巴豆研匀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食
前用汤吞下一丸陈米饮吞亦可后服白术散
白术散 推后以此温补之
白术 木香 附子 人参(各等/分)
卷八 第 32a 页 WYG0766-0284a.png
右为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一枚煎六分温服
痰积泄泻
海石 青黛 黄芩 神曲 半夏曲(霞天膏造/者尤妙)
右为丸每服三五十丸
右积滞泄泻必腹中耕痛痛而泄泄而痛止者是也或
肚满按之坚者亦是也受病浅者以保合丸等消导
之深而顽者必须推去陈积然后乃止也
实脾固肠丸 泄泻月久不止及脾泄无度者
痰积泄泻
海石 青黛 黄芩 神曲 半夏曲(霞天膏造/者尤妙)
右为丸每服三五十丸
右积滞泄泻必腹中耕痛痛而泄泄而痛止者是也或
肚满按之坚者亦是也受病浅者以保合丸等消导
之深而顽者必须推去陈积然后乃止也
实脾固肠丸 泄泻月久不止及脾泄无度者
卷八 第 32b 页 WYG0766-0284b.png
白术(陈土炒/四两)粟壳(去膜蜜/炒二两)苍术(米泔/浸)厚朴(姜/制)陈皮(各/一)
(两/半)人参 炮乾姜 炙甘草 茯苓(各二/两)肉果(面/煨)诃
子(去核各/二两)砂仁(一/两)
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汤下虚
寒加附子一钱滑脱不禁加龙骨赤石脂俱煅一两
飧泄素问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又云春伤于风夏必
飧泄又云久风为飧泄
刘河间曰飧泄者乃水谷不化而完出因水入胃亦非
(两/半)人参 炮乾姜 炙甘草 茯苓(各二/两)肉果(面/煨)诃
子(去核各/二两)砂仁(一/两)
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汤下虚
寒加附子一钱滑脱不禁加龙骨赤石脂俱煅一两
飧泄素问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又云春伤于风夏必
飧泄又云久风为飧泄
刘河间曰飧泄者乃水谷不化而完出因水入胃亦非
卷八 第 33a 页 WYG0766-0284c.png
前水恣症也先以宣风散导之(出钱氏方中/四味者是也)
后服苍朮防风汤
苍朮(去皮/四两)麻黄(去根节/四两)防风(去芦/五钱)
右为粗末每服一两生姜七片水二盏煎至一盏
温服泄止后服椒朮丸
椒朮丸
苍朮(二/两)川椒(一两去/目炒)
为极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
后服苍朮防风汤
苍朮(去皮/四两)麻黄(去根节/四两)防风(去芦/五钱)
右为粗末每服一两生姜七片水二盏煎至一盏
温服泄止后服椒朮丸
椒朮丸
苍朮(二/两)川椒(一两去/目炒)
为极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
卷八 第 33b 页 WYG0766-0284d.png
前温汤下 如恶痢久不愈者弥佳小儿亦佳
东垣曰飧泄是清气在下乃胃气不升上古圣人皆以
升浮药扶持胃气一服而愈知病在中焦脾胃也脉
诀曰湿多成泄病本在胃真气弱真气者谷气也不
能尅化饮食乃湿盛故也以此论之正以脾胃之弱
故也初病夺食或绝不食一二日使胃气日胜泄不
作也今已成大泄矣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惟此症不然此病既得之于
东垣曰飧泄是清气在下乃胃气不升上古圣人皆以
升浮药扶持胃气一服而愈知病在中焦脾胃也脉
诀曰湿多成泄病本在胃真气弱真气者谷气也不
能尅化饮食乃湿盛故也以此论之正以脾胃之弱
故也初病夺食或绝不食一二日使胃气日胜泄不
作也今已成大泄矣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惟此症不然此病既得之于
卷八 第 34a 页 WYG0766-0285a.png
胃气下流清气不升阳道不行只宜升宜举不宜利
小便灵枢云头有疾取之足谓阳病在阴也足有疾
取之上谓阴病在阳也中有疾傍取之傍者少阳甲
胆是也中者脾胃也甲胆者甲风是也东方春也胃
中谷气者便是风化也作一体而认故曰胃中湿胜
而成泄泻宜助甲胆风以胜尅之又是升阳气助清
气上行之法也又一说中焦元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肠为之苦鸣亦缘胃气不升故令甲气上行又云风
小便灵枢云头有疾取之足谓阳病在阴也足有疾
取之上谓阴病在阳也中有疾傍取之傍者少阳甲
胆是也中者脾胃也甲胆者甲风是也东方春也胃
中谷气者便是风化也作一体而认故曰胃中湿胜
而成泄泻宜助甲胆风以胜尅之又是升阳气助清
气上行之法也又一说中焦元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肠为之苦鸣亦缘胃气不升故令甲气上行又云风
卷八 第 34b 页 WYG0766-0285b.png
胜湿也大抵此症本谓气弱不能化食夺食则一日
而可止夫夺食之理为胃弱不能尅化食则为泄如
食不下何以作泄更当以药滋养元气令和候泄止
渐与食胃胜则安矣若食不化者于升阳风药内加
炒曲同煎兼食入顿至心头者胃之上口也必吐沃
沫或食入反出皆胃土停寒其右手关脉中弦按之
洪缓是风热湿相合谷气不行清气不升为弦脉之
寒所隔故不下也曲之热亦能去之若翻胃者更加
而可止夫夺食之理为胃弱不能尅化食则为泄如
食不下何以作泄更当以药滋养元气令和候泄止
渐与食胃胜则安矣若食不化者于升阳风药内加
炒曲同煎兼食入顿至心头者胃之上口也必吐沃
沫或食入反出皆胃土停寒其右手关脉中弦按之
洪缓是风热湿相合谷气不行清气不升为弦脉之
寒所隔故不下也曲之热亦能去之若翻胃者更加
卷八 第 35a 页 WYG0766-0285c.png
半夏生姜入前风药内同煎夺食少食欲使胃气强
盛也若药剂大则胃气不胜药泄亦不止当渐渐与
之今病既久已至衰弱当以常法治之不可多服饵
也人之肌肉如地之土岂可人而无肉故肉消尽则
死矣消瘦人有必死者八内经有七外经有一又病
肌肉去尽勿治之天命也如肌肉不至瘦尽当急疗
之宜先夺食而益气便与升阳先助真气次用风药
胜湿以助升腾之气病可已矣馀皆勿论此治之上
盛也若药剂大则胃气不胜药泄亦不止当渐渐与
之今病既久已至衰弱当以常法治之不可多服饵
也人之肌肉如地之土岂可人而无肉故肉消尽则
死矣消瘦人有必死者八内经有七外经有一又病
肌肉去尽勿治之天命也如肌肉不至瘦尽当急疗
之宜先夺食而益气便与升阳先助真气次用风药
胜湿以助升腾之气病可已矣馀皆勿论此治之上
卷八 第 35b 页 WYG0766-0285d.png
法也治用升阳除湿汤之类
车前子散 治水泻不止以车前子炒为末米饮调下
二钱立止
若夏秋之间湿热大行暴注水泄以益元散治之或五
苓散加木通口渴者加葛根黄芩芍药
若胸膈饱闷腹中作胀以胃苓汤治之
又泄暴而不止者以止泄丸治之
止泄丸
车前子散 治水泻不止以车前子炒为末米饮调下
二钱立止
若夏秋之间湿热大行暴注水泄以益元散治之或五
苓散加木通口渴者加葛根黄芩芍药
若胸膈饱闷腹中作胀以胃苓汤治之
又泄暴而不止者以止泄丸治之
止泄丸
卷八 第 36a 页 WYG0766-0286a.png
肉豆蔻(五/两)滑石(飞/)
右为末擂饭丸惟滑石夏三两五钱秋二两春冬
一两二钱
升阳除湿汤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泄泻无度小便
黄四肢困倦自下而上引而去之
升麻 防风 柴胡 羌活 神曲 泽泻 猪苓
陈皮(各五/分)甘草(炙/)麦芽(各三/分)
右水煎食远服 如胃寒肠鸣加益智半夏各五
右为末擂饭丸惟滑石夏三两五钱秋二两春冬
一两二钱
升阳除湿汤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泄泻无度小便
黄四肢困倦自下而上引而去之
升麻 防风 柴胡 羌活 神曲 泽泻 猪苓
陈皮(各五/分)甘草(炙/)麦芽(各三/分)
右水煎食远服 如胃寒肠鸣加益智半夏各五
卷八 第 36b 页 WYG0766-0286b.png
分姜枣同煎非肠鸣不用
白朮芍药汤 洁古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泻注下体重
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食暴泄无数水谷不化先宜白
朮芍药汤
白朮 芍药(各一/两)粉草(五/钱)
俱要炒黄效速分作二服水煎温服腹疼甚者宜
苍朮芍药汤
苍朮芍药汤 治水泻腹疼并治痢
白朮芍药汤 洁古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泻注下体重
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食暴泄无数水谷不化先宜白
朮芍药汤
白朮 芍药(各一/两)粉草(五/钱)
俱要炒黄效速分作二服水煎温服腹疼甚者宜
苍朮芍药汤
苍朮芍药汤 治水泻腹疼并治痢
卷八 第 37a 页 WYG0766-0286c.png
苍朮 芍药(各一/两)黄芩(五/钱)桂(一钱/三分)
分二服水煎温服脉弦头疼者宜苍术防风汤
苍朮防风汤 治水泄飧泄脉弦头疼皆效
苍朮(五/钱)防风(五/钱)
水煎温服
此已上症如心下痞每服加枳实一钱 如小便不
利加茯苓二钱 如腹疼渐已泄下渐少宜诃子散
主之
分二服水煎温服脉弦头疼者宜苍术防风汤
苍朮防风汤 治水泄飧泄脉弦头疼皆效
苍朮(五/钱)防风(五/钱)
水煎温服
此已上症如心下痞每服加枳实一钱 如小便不
利加茯苓二钱 如腹疼渐已泄下渐少宜诃子散
主之
卷八 第 37b 页 WYG0766-0286d.png
寒泄者大便完谷不化或口不渴而小水清利腹中鸣
时常喜热手按摩或过食凉药所致
调中散 治虚寒停食呕吐肠鸣泄泻
砂仁 蓬朮 乾姜(炮/)桂心 茴香(炒/)草果 麦芽
(炒/)橘红 益智仁 藿香叶(各一/钱)苍朮(炒/)神曲(炒/)桔
梗(各一/钱半)甘草(炙三/分)
姜枣煎临服加盐少许
大藿香散 治一切脾胃虚寒呕吐霍乱心腹撮痛如
时常喜热手按摩或过食凉药所致
调中散 治虚寒停食呕吐肠鸣泄泻
砂仁 蓬朮 乾姜(炮/)桂心 茴香(炒/)草果 麦芽
(炒/)橘红 益智仁 藿香叶(各一/钱)苍朮(炒/)神曲(炒/)桔
梗(各一/钱半)甘草(炙三/分)
姜枣煎临服加盐少许
大藿香散 治一切脾胃虚寒呕吐霍乱心腹撮痛如
卷八 第 38a 页 WYG0766-0287a.png
泄泻不己最能取效
藿香(二/两)陈皮 厚朴(姜汁/炒)青皮(炒/)木香 人参 肉
豆蔻(煨/)良姜(炒/)大麦芽(炒/)神曲 诃子(煨去/核)白茯苓
(去/皮)甘草(炒各/一两)乾姜(炮五/钱)
为末吐逆泄泻不下食或呕酸苦水用水一大盏
煨生姜半块盐一撮煎服
养胃汤 治脾胃虚寒呕逆恶心腹胁胀疼肠鸣泄泻
(方出/疟门)
藿香(二/两)陈皮 厚朴(姜汁/炒)青皮(炒/)木香 人参 肉
豆蔻(煨/)良姜(炒/)大麦芽(炒/)神曲 诃子(煨去/核)白茯苓
(去/皮)甘草(炒各/一两)乾姜(炮五/钱)
为末吐逆泄泻不下食或呕酸苦水用水一大盏
煨生姜半块盐一撮煎服
养胃汤 治脾胃虚寒呕逆恶心腹胁胀疼肠鸣泄泻
(方出/疟门)
卷八 第 38b 页 WYG0766-0287b.png
理中汤 寒而虚者
桃花丸
赤石脂 乾姜 胡椒
扶脾丸 脾胃虚寒腹中痛溏泄无度饮食不化
白朮 茯苓 甘草(炙/)诃子 半夏 乌梅肉(各二/钱)
红豆 乾姜 肉桂(各五/钱)麦芽 神曲(各四/钱)陈皮(一/钱)
右为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温汤下(二方加藿/香一钱)
桃花丸
赤石脂 乾姜 胡椒
扶脾丸 脾胃虚寒腹中痛溏泄无度饮食不化
白朮 茯苓 甘草(炙/)诃子 半夏 乌梅肉(各二/钱)
红豆 乾姜 肉桂(各五/钱)麦芽 神曲(各四/钱)陈皮(一/钱)
右为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温汤下(二方加藿/香一钱)
卷八 第 39a 页 WYG0766-0287c.png
乾姜散 治水泻无度
乾姜为末粥饮调下一钱效
衍义云一人大肠寒小便精出诸热药服至一斗二升
不效后教服赤石脂乾姜各一两胡椒五钱同为末
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及食前米饮下五七十
丸服四剂遂愈
本事方诃子丸 脾胃不和泄泻不止诸药不效
诃子皮 乾姜 肉豆蔻 龙骨 木香 附子
乾姜为末粥饮调下一钱效
衍义云一人大肠寒小便精出诸热药服至一斗二升
不效后教服赤石脂乾姜各一两胡椒五钱同为末
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及食前米饮下五七十
丸服四剂遂愈
本事方诃子丸 脾胃不和泄泻不止诸药不效
诃子皮 乾姜 肉豆蔻 龙骨 木香 附子
卷八 第 39b 页 WYG0766-0287d.png
赤石脂(各等/分)
为末糊丸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
浆水散 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沈弱气
少而不能语甚者加吐此为紧病
洁古方 附子 乾姜 甘草 良姜 半夏 桂
右为末每服五钱水煎热服甚者三四服 若下
痢为鹜溏大肠不能禁固大便欲了不了小便清
此寒也宜温之春夏桂枝汤秋冬白朮散 罗谦
为末糊丸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
浆水散 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沈弱气
少而不能语甚者加吐此为紧病
洁古方 附子 乾姜 甘草 良姜 半夏 桂
右为末每服五钱水煎热服甚者三四服 若下
痢为鹜溏大肠不能禁固大便欲了不了小便清
此寒也宜温之春夏桂枝汤秋冬白朮散 罗谦
卷八 第 40a 页 WYG0766-0288a.png
甫云鹜溏者大便如水其中有少结粪是也
桂枝汤
桂枝 芍药 白朮(各五/钱)粉草(炙一/钱)
分四服水煎服
小白朮散
白朮 芍药(各三/钱)乾姜(炮五/钱)甘草(炙二/钱)
如前煎服甚者除乾姜加附子一二钱谓辛能发
散也
桂枝汤
桂枝 芍药 白朮(各五/钱)粉草(炙一/钱)
分四服水煎服
小白朮散
白朮 芍药(各三/钱)乾姜(炮五/钱)甘草(炙二/钱)
如前煎服甚者除乾姜加附子一二钱谓辛能发
散也
卷八 第 40b 页 WYG0766-0288b.png
热泻 口渴小水短赤粪如糜
益元散
灯心汤或井花水调下
白芍黄芩木通汤 治水泻小水短赤
白芍(二/钱)黄芩(二/钱)木通(八/分)白朮(一/钱)泽泻(一/钱)茯苓(七/分)
水煎温服
厚肠散 治腹疼泻黄及泻久不止热药不效者及治
酒积泄
益元散
灯心汤或井花水调下
白芍黄芩木通汤 治水泻小水短赤
白芍(二/钱)黄芩(二/钱)木通(八/分)白朮(一/钱)泽泻(一/钱)茯苓(七/分)
水煎温服
厚肠散 治腹疼泻黄及泻久不止热药不效者及治
酒积泄
卷八 第 41a 页 WYG0766-0288c.png
川黄连(好酒煮日/夜煮乾炒)
为末每用二钱空心米饮下
豆蔻香连丸 治泄泻不问寒热阴阳不调下痢赤白
腹胀攻痛其效如神
黄连(二/钱)肉豆蔻 木香(各一/钱)
右为末粟米饮为丸如米粒大每服十丸米饮下
渐加二三十丸日夜各四五服
清六丸 去三焦湿热泄泻兼治产后腹痛或自痢者
为末每用二钱空心米饮下
豆蔻香连丸 治泄泻不问寒热阴阳不调下痢赤白
腹胀攻痛其效如神
黄连(二/钱)肉豆蔻 木香(各一/钱)
右为末粟米饮为丸如米粒大每服十丸米饮下
渐加二三十丸日夜各四五服
清六丸 去三焦湿热泄泻兼治产后腹痛或自痢者
卷八 第 41b 页 WYG0766-0288d.png
能补脾亦治血痢
六一散(三/两)红曲(炒五钱用/此活血)
酒糊为丸多与清化丸同服并不单用
虚泻 脉弱无力饮食少四肢倦足背浮肿口渴
皆所当补
钱氏白朮散 治泻久虚弱清气下陷口渴或腹中气
不转运或不思食或恶心
人参 白朮 茯苓 粉草 葛根 木香 藿香
六一散(三/两)红曲(炒五钱用/此活血)
酒糊为丸多与清化丸同服并不单用
虚泻 脉弱无力饮食少四肢倦足背浮肿口渴
皆所当补
钱氏白朮散 治泻久虚弱清气下陷口渴或腹中气
不转运或不思食或恶心
人参 白朮 茯苓 粉草 葛根 木香 藿香
卷八 第 42a 页 WYG0766-0289a.png
俱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参苓白朮散 脾虚泄泻浮肿
人参(二斤/半)白朮(二/斤)薏苡仁(一/斤)扁豆(二斤/半)山药 桔梗
(各一/斤)莲肉(二斤/半)砂仁(一/斤)茯苓(一/斤)甘草(炒半/斤)
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人参升胃汤 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腹鸣
泄泻小便黄
黄蓍(二/钱)甘草(炙二/分)升麻(六/分)柴胡 归身 陈皮 益
参苓白朮散 脾虚泄泻浮肿
人参(二斤/半)白朮(二/斤)薏苡仁(一/斤)扁豆(二斤/半)山药 桔梗
(各一/斤)莲肉(二斤/半)砂仁(一/斤)茯苓(一/斤)甘草(炒半/斤)
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人参升胃汤 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腹鸣
泄泻小便黄
黄蓍(二/钱)甘草(炙二/分)升麻(六/分)柴胡 归身 陈皮 益
卷八 第 42b 页 WYG0766-0289b.png
智(各二/钱)红花(少/许)人参(六/分)
水煎食前热服
一味白朮散 治久泻脾虚脾泄如神
土白朮(米泔水洗净切片每一斤用陈皮半斤/入甑一层层间隔蒸一日炒乾去陈皮)
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理中汤 虚寒作泻或吐泻不止精神虚惫甚者加大
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方在/寒门)
参苓滑石汤 治泄而困倦小便不利脉数有虚热
水煎食前热服
一味白朮散 治久泻脾虚脾泄如神
土白朮(米泔水洗净切片每一斤用陈皮半斤/入甑一层层间隔蒸一日炒乾去陈皮)
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理中汤 虚寒作泻或吐泻不止精神虚惫甚者加大
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方在/寒门)
参苓滑石汤 治泄而困倦小便不利脉数有虚热
卷八 第 43a 页 WYG0766-0289c.png
白朮 滑石(各一/两)黄芩 人参 芍药(各五/钱)木通
陈皮(各三/钱)乾姜(一/钱)甘草(炙一/钱)
分八帖水煎服
桂香丸 脏腑虚为风寒所搏冷滑注下不禁老人虚
人危笃累效
大附子(炮去/皮脐)肉果(炮/)白茯苓(各一/两)桂心 乾姜 木
香(泡各/五钱)丁香(一/分)
糊丸梧桐子大米饮下五十丸
陈皮(各三/钱)乾姜(一/钱)甘草(炙一/钱)
分八帖水煎服
桂香丸 脏腑虚为风寒所搏冷滑注下不禁老人虚
人危笃累效
大附子(炮去/皮脐)肉果(炮/)白茯苓(各一/两)桂心 乾姜 木
香(泡各/五钱)丁香(一/分)
糊丸梧桐子大米饮下五十丸
卷八 第 43b 页 WYG0766-0289d.png
固中丸 治脾久泄去后与气不快者
苍朮 肉果(煨各/一两)
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固下丸 治肾久泄即前方加破故纸一两炒
东垣白朮神曲丸 老人奉养太过饮食伤脾常时脾
泄
白朮(炒二/两)白芍(酒炒/一两)神曲(炒一/两半)山查(二/两)半夏(制一/两)黄
芩(炒五/钱)
苍朮 肉果(煨各/一两)
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固下丸 治肾久泄即前方加破故纸一两炒
东垣白朮神曲丸 老人奉养太过饮食伤脾常时脾
泄
白朮(炒二/两)白芍(酒炒/一两)神曲(炒一/两半)山查(二/两)半夏(制一/两)黄
芩(炒五/钱)
卷八 第 44a 页 WYG0766-0290a.png
右为末用青荷叶烧饭为丸菉豆大每服百丸
实泄 泄泻腹疼或有积滞维明新久新者以消
导之剂久者以前久泄门按寒热调治
枳实导滞丸
木香槟榔丸
七圣丸
肾泄 早晨泻一次者也
愚谓亦不止如此曾记一老人脾泄二十年一日夜
实泄 泄泻腹疼或有积滞维明新久新者以消
导之剂久者以前久泄门按寒热调治
枳实导滞丸
木香槟榔丸
七圣丸
肾泄 早晨泻一次者也
愚谓亦不止如此曾记一老人脾泄二十年一日夜
卷八 第 44b 页 WYG0766-0290b.png
三五次夜多日少以破故纸(盐水炒/五钱)白朮(炒二/钱)杜仲
(盐水炒/三钱)泽泻(一/钱)水煎空心服二帖即愈缘肾者胃之
关肾虚则下焦不约故也
东坡四神丸 治肾泄下元虚寒尤宜
破故纸(炒四/两)肉蔻(面煨/二两)木香(五/钱)小茴香(炒一/两)
以生姜四两煮红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空心
盐汤吞下五六十丸
金锁正元丹 肾虚泄泻小便频数盗汗遗精一切虚
(盐水炒/三钱)泽泻(一/钱)水煎空心服二帖即愈缘肾者胃之
关肾虚则下焦不约故也
东坡四神丸 治肾泄下元虚寒尤宜
破故纸(炒四/两)肉蔻(面煨/二两)木香(五/钱)小茴香(炒一/两)
以生姜四两煮红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空心
盐汤吞下五六十丸
金锁正元丹 肾虚泄泻小便频数盗汗遗精一切虚
卷八 第 45a 页 WYG0766-0290c.png
冷之症
龙骨(煅/)朱砂(另研各/三两)茯苓(八/两)紫巴戟(去心/一斤)肉从蓉(洗/焙)
葫芦巴(焙各/一斤)补骨脂(酒浸炒/十两)五棓子(八/两)
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盐
汤下
五味子丸 治下元虚寒火不生土及肾中之土不足
以致关门不闭名曰肾泄亦名脾肾泄
人参 五味子 破故纸(炒/)白朮(各二/两)山药(炒/)白茯
龙骨(煅/)朱砂(另研各/三两)茯苓(八/两)紫巴戟(去心/一斤)肉从蓉(洗/焙)
葫芦巴(焙各/一斤)补骨脂(酒浸炒/十两)五棓子(八/两)
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盐
汤下
五味子丸 治下元虚寒火不生土及肾中之土不足
以致关门不闭名曰肾泄亦名脾肾泄
人参 五味子 破故纸(炒/)白朮(各二/两)山药(炒/)白茯
卷八 第 45b 页 WYG0766-0290d.png
苓(各一/两半)吴茱萸 川巴戟(去/心)肉果(面煨各/一两)龙骨(煅五/钱)
右酒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痢门(已前诸公皆释名滞/下经书又云肠澼)
泄痢二症前纲中病机机要论寒热虚实治法甚详陈
无择朱丹溪刘宗厚王节斋诸公又各有发明今摘
其紧要逐一诠次以便按治
内经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
脏䐜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是也
右酒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痢门(已前诸公皆释名滞/下经书又云肠澼)
泄痢二症前纲中病机机要论寒热虚实治法甚详陈
无择朱丹溪刘宗厚王节斋诸公又各有发明今摘
其紧要逐一诠次以便按治
内经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
脏䐜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是也
卷八 第 46a 页 WYG0766-0291a.png
内经曰肠澼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肠澼下白沫脉沈
则生浮则死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
悬涩者死以脏期之
脉经曰肠澼下脓血脉沈小留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
者死又肠澼筋挛其脉小细安静生浮大紧死
脉诀举要曰无积不痢脉宜滑大浮弦急死沈细无害
秘藏云假令伤寒饮食䐜胀满而传飧泄者宜温热之
剂以消导之伤湿热之物而成脓血者宜苦寒之剂
则生浮则死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
悬涩者死以脏期之
脉经曰肠澼下脓血脉沈小留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
者死又肠澼筋挛其脉小细安静生浮大紧死
脉诀举要曰无积不痢脉宜滑大浮弦急死沈细无害
秘藏云假令伤寒饮食䐜胀满而传飧泄者宜温热之
剂以消导之伤湿热之物而成脓血者宜苦寒之剂
卷八 第 46b 页 WYG0766-0291b.png
以内疏之风邪下陷升举之湿气内胜者分利之里
急者下之后重者调之腹痛者和之洞泄肠鸣无力
不足拈衣其脉弦细而弱者温之收之脓血稠粘数
至圊而不能便其脉洪大而有力者寒之下之
陈无择云滞下之症内经所载血溢血泄血便注下古
方则有清脓血近世呼为痢疾其实一也多由脾胃
不和饮食过度停积于肠胃不能化又为风寒暑湿
之气干之故为此疾伤热则赤伤冷则白伤风则纯
急者下之后重者调之腹痛者和之洞泄肠鸣无力
不足拈衣其脉弦细而弱者温之收之脓血稠粘数
至圊而不能便其脉洪大而有力者寒之下之
陈无择云滞下之症内经所载血溢血泄血便注下古
方则有清脓血近世呼为痢疾其实一也多由脾胃
不和饮食过度停积于肠胃不能化又为风寒暑湿
之气干之故为此疾伤热则赤伤冷则白伤风则纯
卷八 第 47a 页 WYG0766-0291c.png
下清血伤湿则下如豆汁治法当先用通利之药疏
调脏腑
原病式曰或言下痢白为寒者误也若果为寒则不能
消谷何由反化为脓也所谓下痢谷反化为脓血如
榖肉果菜湿热甚则自化腐烂溃发化为脓血也其
热为赤热属心火故也其湿为黄湿属脾土故也燥
郁为白属肺金也然诸泻痢皆属于湿湿热甚于肠
胃之内而肠胃怫郁以致气液不得宣通而成肠胃
调脏腑
原病式曰或言下痢白为寒者误也若果为寒则不能
消谷何由反化为脓也所谓下痢谷反化为脓血如
榖肉果菜湿热甚则自化腐烂溃发化为脓血也其
热为赤热属心火故也其湿为黄湿属脾土故也燥
郁为白属肺金也然诸泻痢皆属于湿湿热甚于肠
胃之内而肠胃怫郁以致气液不得宣通而成肠胃
卷八 第 47b 页 WYG0766-0291d.png
之燥使烦渴不止也假如下痢赤白俗言寒热相兼
其说尤误岂知水火阴阳寒热者犹权衡也一高则
必一下一盛则必一衰岂有寒热俱甚于肠胃之间
而同为痢乎如热疮疡而出白脓者亦可以白为寒
欤其在皮肤之分属金故色白也次在血分属心火
故为血也在肌肉属脾土故作黄脓在筋部属肝木
故其脓色带苍深至骨属肾水故紫黑血出也各随
五脏而见五色是其标也本则一出于热但分浅深
其说尤误岂知水火阴阳寒热者犹权衡也一高则
必一下一盛则必一衰岂有寒热俱甚于肠胃之间
而同为痢乎如热疮疡而出白脓者亦可以白为寒
欤其在皮肤之分属金故色白也次在血分属心火
故为血也在肌肉属脾土故作黄脓在筋部属肝木
故其脓色带苍深至骨属肾水故紫黑血出也各随
五脏而见五色是其标也本则一出于热但分浅深
卷八 第 48a 页 WYG0766-0292a.png
而巳大法下迫窘痛后重里急小便赤涩皆属于燥
热而下痢白者必多有之然则为热明矣
玉机微义云河间谓赤白不当分冷热乃属心火肺金
之化也五色各属五脏本则一出于热其论甚当缘
心主血肺主气白属肺金此气受病也赤属心火此
血受病也赤白相杂气血俱受病也知此则肝青脾
黄肾黑之说亦可得而互明矣
丹溪谓赤自小肠而来白自大肠而来
热而下痢白者必多有之然则为热明矣
玉机微义云河间谓赤白不当分冷热乃属心火肺金
之化也五色各属五脏本则一出于热其论甚当缘
心主血肺主气白属肺金此气受病也赤属心火此
血受病也赤白相杂气血俱受病也知此则肝青脾
黄肾黑之说亦可得而互明矣
丹溪谓赤自小肠而来白自大肠而来
卷八 第 48b 页 WYG0766-0292b.png
愚谓大小肠亦心肺之腑也但不若刘宗厚以气血
言尤为明白
统旨曰河间发明痢本于湿热最为详切至行血则便
脓自愈调气而后重自除诚哉至言也又谓痢虽有
赤白而一本之于热此足以破局方好行辛热者之
弊也然痢之白者不可尽归之于热亦有因于寒者
痢如冻胶或如鼻涕明是冷症此缘多啖生冷脾胃
受伤气微而滞下生焉非姜桂之辛热不可也又其
言尤为明白
统旨曰河间发明痢本于湿热最为详切至行血则便
脓自愈调气而后重自除诚哉至言也又谓痢虽有
赤白而一本之于热此足以破局方好行辛热者之
弊也然痢之白者不可尽归之于热亦有因于寒者
痢如冻胶或如鼻涕明是冷症此缘多啖生冷脾胃
受伤气微而滞下生焉非姜桂之辛热不可也又其
卷八 第 49a 页 WYG0766-0292c.png
日久而不愈肠胃气虚始为热而末变寒或过服冷
药以致脾胃中寒此亦宜有以温之也
滞下亦有挟虚挟寒
丹溪曰或问河间之言滞下似无挟虚挟寒者然乎否
乎予曰泄利之病水谷或化或不化并无努圊惟觉
困倦若滞下则不然或脓或血或脓血相杂或肠垢
或无糟粕或糟粕相混虽有痛不痛大痛之异然皆
里急后重逼迫恼人似乎皆热症实症也予近年涉
药以致脾胃中寒此亦宜有以温之也
滞下亦有挟虚挟寒
丹溪曰或问河间之言滞下似无挟虚挟寒者然乎否
乎予曰泄利之病水谷或化或不化并无努圊惟觉
困倦若滞下则不然或脓或血或脓血相杂或肠垢
或无糟粕或糟粕相混虽有痛不痛大痛之异然皆
里急后重逼迫恼人似乎皆热症实症也予近年涉
卷八 第 49b 页 WYG0766-0292d.png
历亦有大虚大寒者不可不知如治予从叔娄长官
等皆用参朮及乾姜姜汁之类是也
刘宗厚曰按滞下之症古人多与泄泻同论至三因方
始能另立条目盖实有不同夫病有从外感而得者
须分六气之异外既受伤肠胃郁结遂成赤白等症
当随其寒热温凉以调之有因脏气发动干犯肠胃
而得者须察其何脏相兼以平治之又有因饮食失
节而得者则又审其何物所伤以消尅之但其受病
等皆用参朮及乾姜姜汁之类是也
刘宗厚曰按滞下之症古人多与泄泻同论至三因方
始能另立条目盖实有不同夫病有从外感而得者
须分六气之异外既受伤肠胃郁结遂成赤白等症
当随其寒热温凉以调之有因脏气发动干犯肠胃
而得者须察其何脏相兼以平治之又有因饮食失
节而得者则又审其何物所伤以消尅之但其受病
卷八 第 50a 页 WYG0766-0293a.png
之后肠胃怫郁脓血稠粘里急后重诸方虽有寒热
虚实之论刘河间则以为一出于热然考之内经似
亦热多而寒少也我丹溪先生则以为亦有挟虚挟
寒之症深戒学者须宜识此世之局方不辨三因专
用涩热之药其失甚矣至河间立说专用苦寒疏下
之药则亦未甚为当何则盖病有虚实治有先后若
病气暴至元气壮实积滞胶固须宜下之病久气脱
肠胃虚滑不禁者亦宜温之涩之大抵治痢当从仲
虚实之论刘河间则以为一出于热然考之内经似
亦热多而寒少也我丹溪先生则以为亦有挟虚挟
寒之症深戒学者须宜识此世之局方不辨三因专
用涩热之药其失甚矣至河间立说专用苦寒疏下
之药则亦未甚为当何则盖病有虚实治有先后若
病气暴至元气壮实积滞胶固须宜下之病久气脱
肠胃虚滑不禁者亦宜温之涩之大抵治痢当从仲
卷八 第 50b 页 WYG0766-0293b.png
景河间之法可温则温可下则下或解表或利小便
或待其自已刘河间分在里在表挟风挟热挟寒等
症后之作者无越于斯但气血一条未尝表出立论
其于芍药汤下有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而后重自除盖
谓便脓血是血之滞下也故曰行血自愈奔迫后重气之
实也故曰调气自除诚哉是言但脓血赤白亦有气病血
病之分后重里急亦有气实血实之异学者尤不可不察
里急后重有寒热虚实及在气在血之异
或待其自已刘河间分在里在表挟风挟热挟寒等
症后之作者无越于斯但气血一条未尝表出立论
其于芍药汤下有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而后重自除盖
谓便脓血是血之滞下也故曰行血自愈奔迫后重气之
实也故曰调气自除诚哉是言但脓血赤白亦有气病血
病之分后重里急亦有气实血实之异学者尤不可不察
里急后重有寒热虚实及在气在血之异
卷八 第 51a 页 WYG0766-0293c.png
滑伯仁曰里急谓腹内急迫后重谓肛门下坠惟其里
急后重故数至圊而不能便也
愚谓此皆脾胃不和或为风寒暑湿令气所干或为
积滞胶固缠坠或病久阳气下陷
丹溪曰后重本因邪压大肠不能升上而重坠也用大
黄槟榔药者乃泻其所坠之邪也及久痢与通荡之
后而后重仍在者知大肠虚滑不能自收而重是以
用御米壳诃子五棓子等涩剂收其气而固其滑也
急后重故数至圊而不能便也
愚谓此皆脾胃不和或为风寒暑湿令气所干或为
积滞胶固缠坠或病久阳气下陷
丹溪曰后重本因邪压大肠不能升上而重坠也用大
黄槟榔药者乃泻其所坠之邪也及久痢与通荡之
后而后重仍在者知大肠虚滑不能自收而重是以
用御米壳诃子五棓子等涩剂收其气而固其滑也
卷八 第 51b 页 WYG0766-0293d.png
然大肠为邪压下之重其重至圊后不减虚滑不收
之重其重至圊后随减以此辨之百发百中也
愚谓气虚下陷而重者虽用收涩之剂仍必以升补
药兼之
又云有服升消药不效者用秦芁皂角子大黄当归桃
仁枳壳黄连等剂若大肠风盛者可作丸服
纲目云自古治里急后重但用槟榔木香调气及大黄
下积至丹溪始用桃仁滑石滑其死血如鼓应桴实
之重其重至圊后随减以此辨之百发百中也
愚谓气虚下陷而重者虽用收涩之剂仍必以升补
药兼之
又云有服升消药不效者用秦芁皂角子大黄当归桃
仁枳壳黄连等剂若大肠风盛者可作丸服
纲目云自古治里急后重但用槟榔木香调气及大黄
下积至丹溪始用桃仁滑石滑其死血如鼓应桴实
卷八 第 52a 页 WYG0766-0294a.png
发前人所未发也
又云下坠在血活之后此为气滞宜前药加槟榔一枚
盖后重者当和气积与气坠下者当兼升兼消升谓
升麻之类消谓木香槟榔之类
发热
丹溪曰发热恶寒身首俱痛此为表症宜微汗和解苍
朮川芎陈皮芍药粉草生姜 又云有外感者小柴
胡汤去人参 又云下痢发热久不止者属阴虚用
又云下坠在血活之后此为气滞宜前药加槟榔一枚
盖后重者当和气积与气坠下者当兼升兼消升谓
升麻之类消谓木香槟榔之类
发热
丹溪曰发热恶寒身首俱痛此为表症宜微汗和解苍
朮川芎陈皮芍药粉草生姜 又云有外感者小柴
胡汤去人参 又云下痢发热久不止者属阴虚用
卷八 第 52b 页 WYG0766-0294b.png
寒凉药必兼升散并热药姜桂之属是也 又云下
痢初发热必用承气汤下后参症用药发热不恶寒
脉洪者宜大承汤若恶寒者忌下
愚谓发热而小便不利者柴苓汤加滑石木通夏秋
发热恶心胸腹饱闷不思饮食藿香正气散不饱闷
者仓廪汤
令气及时疫痢
纲目云夏月痢疾用黄连香薷饮加甘草芍药生姜神
痢初发热必用承气汤下后参症用药发热不恶寒
脉洪者宜大承汤若恶寒者忌下
愚谓发热而小便不利者柴苓汤加滑石木通夏秋
发热恶心胸腹饱闷不思饮食藿香正气散不饱闷
者仓廪汤
令气及时疫痢
纲目云夏月痢疾用黄连香薷饮加甘草芍药生姜神
卷八 第 53a 页 WYG0766-0294c.png
效者盖夏月之痢多属于暑洁古治处暑后秋冬间
下痢用厚朴汤大效者盖秋冬之痢多属寒
大全良方云有一境内上下传染长幼相似是疫毒痢
也治法虽当参运气之相胜亦不可拘泥当先审虚
实冷热首用败毒散加人参甘草陈皮姜随症用之
身重
身重不知谷味及下如豆汁者皆是足太阴脾经受湿
也东垣升阳除湿防风汤升阳益胃汤和中益胃汤
下痢用厚朴汤大效者盖秋冬之痢多属寒
大全良方云有一境内上下传染长幼相似是疫毒痢
也治法虽当参运气之相胜亦不可拘泥当先审虚
实冷热首用败毒散加人参甘草陈皮姜随症用之
身重
身重不知谷味及下如豆汁者皆是足太阴脾经受湿
也东垣升阳除湿防风汤升阳益胃汤和中益胃汤
卷八 第 53b 页 WYG0766-0294d.png
(出兰室秘/藏湿热中)
腹痛
病机机要云腹痛者宜和刘宗厚云和之一字总言之
耳因气郁结不行宜行气开郁挟寒者温中汤大热
者黄芩芍药汤积滞者木香导气汤血虚者当归芍
药汤亦有因肺金之气郁在大肠之间以苦梗发之
丹溪云下痢腹痛用姜桂温散之法如建中汤加姜是
也
腹痛
病机机要云腹痛者宜和刘宗厚云和之一字总言之
耳因气郁结不行宜行气开郁挟寒者温中汤大热
者黄芩芍药汤积滞者木香导气汤血虚者当归芍
药汤亦有因肺金之气郁在大肠之间以苦梗发之
丹溪云下痢腹痛用姜桂温散之法如建中汤加姜是
也
卷八 第 54a 页 WYG0766-0295a.png
内经云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腹痛后泄
又云太阳病冬月感寒则泄当脐而痛是以今之用温
散者良以此也
仲景治痢不分赤白久新但腹痛甚其脉弦急或涩浮
大按之空虚或举按皆无力以建中治之甚效
白脓
玉机微义曰白属肺金此气受病也
统旨曰痢如冻胶或如鼻涕者为冷非姜桂之辛热莫
又云太阳病冬月感寒则泄当脐而痛是以今之用温
散者良以此也
仲景治痢不分赤白久新但腹痛甚其脉弦急或涩浮
大按之空虚或举按皆无力以建中治之甚效
白脓
玉机微义曰白属肺金此气受病也
统旨曰痢如冻胶或如鼻涕者为冷非姜桂之辛热莫
卷八 第 54b 页 WYG0766-0295b.png
效
丹溪方 治白痢
苍朮 白朮 神曲 茯苓 地榆 甘草
水煎服
又方 治白痢腹胀饮水过度者
苍朮 白朮 厚朴 茯苓 滑石 神曲 粉草
水煎食前服饮食不思吞保和丸三五十丸
苍朮芍药汤 痢疾痛甚者(方在/泄泻)
丹溪方 治白痢
苍朮 白朮 神曲 茯苓 地榆 甘草
水煎服
又方 治白痢腹胀饮水过度者
苍朮 白朮 厚朴 茯苓 滑石 神曲 粉草
水煎食前服饮食不思吞保和丸三五十丸
苍朮芍药汤 痢疾痛甚者(方在/泄泻)
卷八 第 55a 页 WYG0766-0295c.png
戊巳丸 治脾经受湿泄痢不止米谷不化脐腹刺痛
黄连 吴茱萸 白芍药(各三/钱)
右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空心米饮吞下三
十丸
升阳去湿防风汤 如大便闭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
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慎勿利之升举其阳
则阴自降矣
苍朮(四两米/泔制)防风(三/钱)白朮(一/钱)茯苓(一/钱)白芍(一/钱)
黄连 吴茱萸 白芍药(各三/钱)
右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空心米饮吞下三
十丸
升阳去湿防风汤 如大便闭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
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慎勿利之升举其阳
则阴自降矣
苍朮(四两米/泔制)防风(三/钱)白朮(一/钱)茯苓(一/钱)白芍(一/钱)
卷八 第 55b 页 WYG0766-0295d.png
右每服一两先用苍朮以水二盏半煎至二盏纳
诸药同煎至一盏空心稍热服
胃风汤 治风入肠胃作痢或白或赤或如豆汁(方在/下血)
温中汤 治白痢腹疼饱胀不思饮食
苍朮 木香 乾姜(炮各一/钱五分)厚朴 砂仁 青皮
芍药(炒各一/钱二分)
加煨姜二片水煎食前服
又方 治大人小儿白痢如鱼冻
诸药同煎至一盏空心稍热服
胃风汤 治风入肠胃作痢或白或赤或如豆汁(方在/下血)
温中汤 治白痢腹疼饱胀不思饮食
苍朮 木香 乾姜(炮各一/钱五分)厚朴 砂仁 青皮
芍药(炒各一/钱二分)
加煨姜二片水煎食前服
又方 治大人小儿白痢如鱼冻
卷八 第 56a 页 WYG0766-0296a.png
白鸭血用好酒泡乘热服下立止
赤脓
玉机微义曰赤属心火此血受病也
治赤白痢
香连丸 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
黄连(去芦二十两吴茱萸十两煎/汤浸同炒赤色去茱萸不用)木香(五两不/见火)
右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空心白米饮
下 秘法以生姜细茶浓煎吞下尤妙
赤脓
玉机微义曰赤属心火此血受病也
治赤白痢
香连丸 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
黄连(去芦二十两吴茱萸十两煎/汤浸同炒赤色去茱萸不用)木香(五两不/见火)
右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空心白米饮
下 秘法以生姜细茶浓煎吞下尤妙
卷八 第 56b 页 WYG0766-0296b.png
导气汤 治下痢赤白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白芍药(一/两)当归(五/钱)大黄(二钱/五分)黄连(一/钱)黄芩(二钱/五分)木香
(一/钱)槟榔(一/钱)
每服一两水煎食前温服
木香枳壳汤 治痢疾里急后重开胸膈进饮食破滞
气散内热
木香 槟榔 陈皮(去/白)黄连 蓬朮(煨/)当归 枳壳
(去穰/炒)青皮(去穰各/五钱)香附 黄柏(各一/两半)黑牵牛(取头末/净一两)
白芍药(一/两)当归(五/钱)大黄(二钱/五分)黄连(一/钱)黄芩(二钱/五分)木香
(一/钱)槟榔(一/钱)
每服一两水煎食前温服
木香枳壳汤 治痢疾里急后重开胸膈进饮食破滞
气散内热
木香 槟榔 陈皮(去/白)黄连 蓬朮(煨/)当归 枳壳
(去穰/炒)青皮(去穰各/五钱)香附 黄柏(各一/两半)黑牵牛(取头末/净一两)
卷八 第 57a 页 WYG0766-0296c.png
右为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十
丸姜汤下(如肿毒加至二百/丸利五七行立消)
木香槟榔丸 治症同前
木香 槟榔 青皮 蓬朮 枳壳 黄柏 大黄
(各五/钱)香附(二/两)黑丑(取头末/二两)
右为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汤
下
黄连阿胶丸 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脐腹
丸姜汤下(如肿毒加至二百/丸利五七行立消)
木香槟榔丸 治症同前
木香 槟榔 青皮 蓬朮 枳壳 黄柏 大黄
(各五/钱)香附(二/两)黑丑(取头末/二两)
右为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汤
下
黄连阿胶丸 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脐腹
卷八 第 57b 页 WYG0766-0296d.png
疼痛口燥烦渴小便不利
阿胶(炒二/两)黄连(三/两)茯苓(三/两)
右黄连茯苓为末水化阿胶为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三五十丸米饮下
木香导滞汤
木香(二/钱)白芍 当归 枳壳(各一钱/二分)槟榔(一钱/五分)大黄
(二/钱)黄连(一/钱)
水煎食前温服
阿胶(炒二/两)黄连(三/两)茯苓(三/两)
右黄连茯苓为末水化阿胶为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三五十丸米饮下
木香导滞汤
木香(二/钱)白芍 当归 枳壳(各一钱/二分)槟榔(一钱/五分)大黄
(二/钱)黄连(一/钱)
水煎食前温服
卷八 第 58a 页 WYG0766-0297a.png
纯鲜血
伤风而下清血者宜祛逐之风伤肝肝藏血故下清血
者为风也
右谓下痢纯血者死此亦要看兼症及以脉参之未必
尽死予尝治数人皆生方用佛手散加阿胶秦艽炮
姜地黄黄连地榆蒲黄之类或以四物汤择前所加
药一二味增入不必尽加也又不可纯用寒凉衍义
云有一男子患血痢医用寒凉药逆制专用黄连木
伤风而下清血者宜祛逐之风伤肝肝藏血故下清血
者为风也
右谓下痢纯血者死此亦要看兼症及以脉参之未必
尽死予尝治数人皆生方用佛手散加阿胶秦艽炮
姜地黄黄连地榆蒲黄之类或以四物汤择前所加
药一二味增入不必尽加也又不可纯用寒凉衍义
云有一男子患血痢医用寒凉药逆制专用黄连木
卷八 第 58b 页 WYG0766-0297b.png
香治之此药始感便用则可久病肠虚者不宜服戒
之又云地榆性沈寒苦惟下热血痢则可用若寒人
及水泻白痢皆未可轻用
王好古曰血痢当服胃风汤胶艾汤之类
仲景治下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丹溪云桃花汤为
下血虚且寒者而用非乾姜之温石脂之涩且重不
能止其血也用糯米之甘以引入肠胃
集验方治血痢用乾姜烧黑存性出火毒为末每服一
之又云地榆性沈寒苦惟下热血痢则可用若寒人
及水泻白痢皆未可轻用
王好古曰血痢当服胃风汤胶艾汤之类
仲景治下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丹溪云桃花汤为
下血虚且寒者而用非乾姜之温石脂之涩且重不
能止其血也用糯米之甘以引入肠胃
集验方治血痢用乾姜烧黑存性出火毒为末每服一
卷八 第 59a 页 WYG0766-0297c.png
钱米饮下
黄连香茹饮 治感暑下痢纯血
清暑益气汤 治暑病内伤下痢不思饮食发热
六合汤 治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俱见中暑/出附馀)
已上治因暑下痢之剂
败毒散 加石莲肉 治下痢热毒不进饮食
仓廪汤 即败毒散加陈仓米姜枣 治下痢赤白或
先因寒邪中脏腑致发热者
黄连香茹饮 治感暑下痢纯血
清暑益气汤 治暑病内伤下痢不思饮食发热
六合汤 治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俱见中暑/出附馀)
已上治因暑下痢之剂
败毒散 加石莲肉 治下痢热毒不进饮食
仓廪汤 即败毒散加陈仓米姜枣 治下痢赤白或
先因寒邪中脏腑致发热者
卷八 第 59b 页 WYG0766-0297d.png
防风芍药汤 治泄痢飧泄身热脉弦腹痛而渴及头
疼微汗
防风 白芍 黄芩
各四钱水煎食前通口服 已上治痢疾身热者
之剂
丹溪治血痢
乾姜(一/钱)当归(二钱/五分)乌梅(三/个)黄柏(一钱/五分)黄连(三/钱)
水煎食前服或加枳壳
疼微汗
防风 白芍 黄芩
各四钱水煎食前通口服 已上治痢疾身热者
之剂
丹溪治血痢
乾姜(一/钱)当归(二钱/五分)乌梅(三/个)黄柏(一钱/五分)黄连(三/钱)
水煎食前服或加枳壳
卷八 第 60a 页 WYG0766-0298a.png
丹溪治血痢后重热盛者
大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枳壳 当归 白芍
滑石 桃仁 甘草 白朮
右各等分为末或作丸用面糊或神曲糊丸服
又云误服热药及涩药毒气犯胃者当明审以祛
其毒
当归导气汤 治脓血痢无度腹中痛
当归 芍药(各一/钱)甘草(一钱/五分)青皮(七/分)槐花(七/分)生地(酒/洗)
大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枳壳 当归 白芍
滑石 桃仁 甘草 白朮
右各等分为末或作丸用面糊或神曲糊丸服
又云误服热药及涩药毒气犯胃者当明审以祛
其毒
当归导气汤 治脓血痢无度腹中痛
当归 芍药(各一/钱)甘草(一钱/五分)青皮(七/分)槐花(七/分)生地(酒/洗)
卷八 第 60b 页 WYG0766-0298b.png
(二/钱)
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温服 若后重加木香槟
榔末各三分泽泻五分小便利去泽泻
茜根丸 治一切毒痢及蛊注下血如鸡肝心烦腹痛
茜根 升麻 犀角 地榆 当归 黄连 枳壳
(炒/)白芍
右等分为末醋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空心米饮下
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温服 若后重加木香槟
榔末各三分泽泻五分小便利去泽泻
茜根丸 治一切毒痢及蛊注下血如鸡肝心烦腹痛
茜根 升麻 犀角 地榆 当归 黄连 枳壳
(炒/)白芍
右等分为末醋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空心米饮下
卷八 第 61a 页 WYG0766-0298c.png
洁古苍朮地榆汤 治脾经受湿下血痢
苍朮(三/两)地榆(一/两)
右每服一两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温服
丹溪青六丸 治血痢清湿热补脾消瘀血用此止痛
活血消食酒糊为丸(方在泄/泻门)
当归芍药汤 治血虚而下血痢
当归 川芎(各一钱/五分)芍药(酒炒/三钱)生地 黄连(酒/炒)木香
(各一/钱)
苍朮(三/两)地榆(一/两)
右每服一两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温服
丹溪青六丸 治血痢清湿热补脾消瘀血用此止痛
活血消食酒糊为丸(方在泄/泻门)
当归芍药汤 治血虚而下血痢
当归 川芎(各一钱/五分)芍药(酒炒/三钱)生地 黄连(酒/炒)木香
(各一/钱)
卷八 第 61b 页 WYG0766-0298d.png
水煎食前服
黄芩芍药汤 治火热下痢脓血
黄芩(五/钱)甘草(炙一/钱)芍药(炒三/钱)
水煎食前服
大黄汤 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
度久不愈者用此微利
大黄(一/两)
用好酒二钟浸半日煎至一钟去大黄分为二服
黄芩芍药汤 治火热下痢脓血
黄芩(五/钱)甘草(炙一/钱)芍药(炒三/钱)
水煎食前服
大黄汤 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
度久不愈者用此微利
大黄(一/两)
用好酒二钟浸半日煎至一钟去大黄分为二服
卷八 第 62a 页 WYG0766-0299a.png
如未止再服尽以利为度后服芍药汤和之利止
再服黄芩芍药汤以彻其毒也
刘宗厚云此乃阳明经荡涤之药用酒煮者欲其上至
顶颠外彻皮毛也
芍药汤 治腹痛下痢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是以
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而后重自除
白芍(一/两)当归 黄连(各五/钱)槟榔 木香(各二/钱)桂(二钱/五分)
大黄(三/钱)黄芩(五/钱)甘草(炙二/钱)
再服黄芩芍药汤以彻其毒也
刘宗厚云此乃阳明经荡涤之药用酒煮者欲其上至
顶颠外彻皮毛也
芍药汤 治腹痛下痢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是以
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而后重自除
白芍(一/两)当归 黄连(各五/钱)槟榔 木香(各二/钱)桂(二钱/五分)
大黄(三/钱)黄芩(五/钱)甘草(炙二/钱)
卷八 第 62b 页 WYG0766-0299b.png
右每服五钱水煎食远温服如痢不减加大黄
刘宗厚云此行血调气不热之药也大凡用药之杂与
用药之多者难以细分经络当观其大体如何此太
阳桂枝例药也
附禁方
木香散 治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木香(五/钱)地榆(一/两)黄连(七/钱)赤芍 青皮 枳壳 乳香
甘草(各五/钱)
刘宗厚云此行血调气不热之药也大凡用药之杂与
用药之多者难以细分经络当观其大体如何此太
阳桂枝例药也
附禁方
木香散 治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木香(五/钱)地榆(一/两)黄连(七/钱)赤芍 青皮 枳壳 乳香
甘草(各五/钱)
卷八 第 63a 页 WYG0766-0299c.png
右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
延胡止痛散 治血痢疼痛饮食不进
延胡(炒/)
为末每用二钱米饮调下三服全愈
木香甘连汤 治血痢如神
黄连(一/两)甘草(二/钱)木香(二/钱)
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服先一日预服五苓散三
帖次早服此即止
延胡止痛散 治血痢疼痛饮食不进
延胡(炒/)
为末每用二钱米饮调下三服全愈
木香甘连汤 治血痢如神
黄连(一/两)甘草(二/钱)木香(二/钱)
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服先一日预服五苓散三
帖次早服此即止
卷八 第 63b 页 WYG0766-0299d.png
又方 韭菜连根取自然汁和好酒一盏温饮极验
又治妇人心痛及治淋散气行血故也
黄连乌梅丸 治湿热痢不瘥
乌梅肉(炒/)黄连(各四/两)
净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
下
车前汤 治热痢不止及小便不利
车前子捣烂取汁一钟入蜜一合煎服
又治妇人心痛及治淋散气行血故也
黄连乌梅丸 治湿热痢不瘥
乌梅肉(炒/)黄连(各四/两)
净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
下
车前汤 治热痢不止及小便不利
车前子捣烂取汁一钟入蜜一合煎服
卷八 第 64a 页 WYG0766-0300a.png
已上治湿热伤血赤痢之剂
苦参丸 治血痢
苦参不拘多少炒焦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五十丸米饮下
黄柏丸 下痢纯血
黄柏蜜炙令香黄色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温浆
水调下
一方 地锦草不拘多少晒乾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
苦参丸 治血痢
苦参不拘多少炒焦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五十丸米饮下
黄柏丸 下痢纯血
黄柏蜜炙令香黄色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温浆
水调下
一方 地锦草不拘多少晒乾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
卷八 第 64b 页 WYG0766-0300b.png
饮调下
加剂四物汤(保命/集)治下痢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槐花 黄连 御米
壳(各等/分)
水煎服
樗皮丸 治痢清血腹中刺痛
樗根白皮不拘多少炒为末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
大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
加剂四物汤(保命/集)治下痢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槐花 黄连 御米
壳(各等/分)
水煎服
樗皮丸 治痢清血腹中刺痛
樗根白皮不拘多少炒为末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
大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
卷八 第 65a 页 WYG0766-0300c.png
地榆散 治中暑昏迷不省人事欲死并治血痢暑痢
地榆 赤芍 黄连 青皮(去/白)
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汤水调下血痢煎服
乌梅丸 治热留肠胃脐腹㽱痛下痢纯血或服热药
过多毒蕴于内渗成血痢
乌梅肉(二/两)黄连(三/两)当归(二/两)枳壳(去白/二两)
右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
下
地榆 赤芍 黄连 青皮(去/白)
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汤水调下血痢煎服
乌梅丸 治热留肠胃脐腹㽱痛下痢纯血或服热药
过多毒蕴于内渗成血痢
乌梅肉(二/两)黄连(三/两)当归(二/两)枳壳(去白/二两)
右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
下
卷八 第 65b 页 WYG0766-0300d.png
血痢极效方
当归(一/钱)赤芍 地榆 黄连 生地 甘草 婴粟
壳(各五/分)石榴皮(三/分)
水煎服
五香散 治血痢脉滑
五棓子(炒焦/存性)香白芷(炒/)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服一日三次
紫黑血
当归(一/钱)赤芍 地榆 黄连 生地 甘草 婴粟
壳(各五/分)石榴皮(三/分)
水煎服
五香散 治血痢脉滑
五棓子(炒焦/存性)香白芷(炒/)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服一日三次
紫黑血
卷八 第 66a 页 WYG0766-0301a.png
丹溪云其或下坠异常积滞中有紫黑血而又痛甚者
此为死血证当以桃仁滑石行之或口渴及肛门燥
辣是挟热加黄芩或口不渴身不热喜热手熨荡者
是挟寒即加乾姜
下痢身热舌黑下如煤色或去瘀血用犀角人参汤
犀角 人参 黄连 白芍 生地 甘草 丹皮
水煎服
脏毒下血
此为死血证当以桃仁滑石行之或口渴及肛门燥
辣是挟热加黄芩或口不渴身不热喜热手熨荡者
是挟寒即加乾姜
下痢身热舌黑下如煤色或去瘀血用犀角人参汤
犀角 人参 黄连 白芍 生地 甘草 丹皮
水煎服
脏毒下血
卷八 第 66b 页 WYG0766-0301b.png
衍义云曾治洛阳一妇年近五十耽饮无度多食鱼蟹
摄理之方蔑如也后以饮啖过常蓄毒在脏日夜二
三十度大便与脓血杂下大肠连肛门痛难任医以
治血痢药不效又以肠风药则益甚盖肠风则有血
而无脓又如此已半年馀气血渐弱食渐减肌肉渐
瘦稍服热药则腹愈痛血愈下稍服凉药则泄注气
羸粥愈减服温平药则病不知将期岁医告技穷垂
命待尽或有人教服人参散病家亦不敢主当谩与
摄理之方蔑如也后以饮啖过常蓄毒在脏日夜二
三十度大便与脓血杂下大肠连肛门痛难任医以
治血痢药不效又以肠风药则益甚盖肠风则有血
而无脓又如此已半年馀气血渐弱食渐减肌肉渐
瘦稍服热药则腹愈痛血愈下稍服凉药则泄注气
羸粥愈减服温平药则病不知将期岁医告技穷垂
命待尽或有人教服人参散病家亦不敢主当谩与
卷八 第 67a 页 WYG0766-0301c.png
服之才一服二服减三服脓皆定自此不十服其疾
遂愈后问其方云治大肠风虚饮酒过度挟热下痢
脓血疼痛多日不差樗根白皮人参各一两为末空
心米饮调下二钱忌油腻湿面青菜果子甜物鸡鱼
蒜等
槐花散 治血痢久不止腹中不疼不里急后重此脏
毒也
青皮 槐花 荆芥穗
遂愈后问其方云治大肠风虚饮酒过度挟热下痢
脓血疼痛多日不差樗根白皮人参各一两为末空
心米饮调下二钱忌油腻湿面青菜果子甜物鸡鱼
蒜等
槐花散 治血痢久不止腹中不疼不里急后重此脏
毒也
青皮 槐花 荆芥穗
卷八 第 67b 页 WYG0766-0301d.png
各等分为末水煎空心热服
又方 治肠风血痢
鲫鱼一具破开去肠胆入白矾二钱烧存性为末米
饮空心调下
逐瘀血 治赤痢血痢应验如响病虽垂殆一服即愈
阿胶(面炒/成珠)枳壳(麸/炒)茯苓 川芎 蓬朮 白芷 木
通 茯神(去/木)生地 生甘草 赤芍 五灵脂(炒烟/尽各)
(一/钱)大黄 桃仁(去皮尖各/一钱五分)
又方 治肠风血痢
鲫鱼一具破开去肠胆入白矾二钱烧存性为末米
饮空心调下
逐瘀血 治赤痢血痢应验如响病虽垂殆一服即愈
阿胶(面炒/成珠)枳壳(麸/炒)茯苓 川芎 蓬朮 白芷 木
通 茯神(去/木)生地 生甘草 赤芍 五灵脂(炒烟/尽各)
(一/钱)大黄 桃仁(去皮尖各/一钱五分)
卷八 第 68a 页 WYG0766-0302a.png
水钟半蜜三茶匙煎七分去渣入大黄仍煎一沸
空心温服
豆汁
陈无择云伤湿则下如豆汁严用和云伤湿而下豆汁
者分利之刘宗厚云湿喜伤脾脾胃为五谷之海无
物不受常兼四脏盖豆汁之色如五色之相杂故下
豆羹汁者湿也
泄痢作呕
空心温服
豆汁
陈无择云伤湿则下如豆汁严用和云伤湿而下豆汁
者分利之刘宗厚云湿喜伤脾脾胃为五谷之海无
物不受常兼四脏盖豆汁之色如五色之相杂故下
豆羹汁者湿也
泄痢作呕
卷八 第 68b 页 WYG0766-0302b.png
病机机要云如痢或泄而呕者胃中气不和也上焦不
和治以生姜橘皮中焦不和治以芍药当归下焦寒
不和治以轻热药甚以重热药
刘宗厚谓亦有胃火冲上而呕者有阴虚而呕者有胃
虚而呕者有积滞毒气上攻而呕者
统旨谓痢而呕者乃胃气不和用生姜橘皮白朮汤因
火上逆而呕者加姜汁炒黄连胃虚加人参倍朮积
滞毒气上攻而呕者木香导滞汤阴虚者四物加参
和治以生姜橘皮中焦不和治以芍药当归下焦寒
不和治以轻热药甚以重热药
刘宗厚谓亦有胃火冲上而呕者有阴虚而呕者有胃
虚而呕者有积滞毒气上攻而呕者
统旨谓痢而呕者乃胃气不和用生姜橘皮白朮汤因
火上逆而呕者加姜汁炒黄连胃虚加人参倍朮积
滞毒气上攻而呕者木香导滞汤阴虚者四物加参
卷八 第 69a 页 WYG0766-0302c.png
朮苓柏陈皮下痢吃逆同治
噤口痢
百一选方云噤口痢是毒上冲心肺所致用石莲子以
通心气便觉思食
玉机微义云痢而能食知胃未病也若脾胃湿热之毒
薰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闭塞而成噤口之症理宜
除胃口之邪热而此云毒气上冲心肺其毒不知指
何者之邪然亦有脾胃虚而得者有误服利剂毒药
噤口痢
百一选方云噤口痢是毒上冲心肺所致用石莲子以
通心气便觉思食
玉机微义云痢而能食知胃未病也若脾胃湿热之毒
薰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闭塞而成噤口之症理宜
除胃口之邪热而此云毒气上冲心肺其毒不知指
何者之邪然亦有脾胃虚而得者有误服利剂毒药
卷八 第 69b 页 WYG0766-0302d.png
犯胃者又有服涩热之剂太早而邪气闭遏于胃口
者必当求责
丹溪曰禁口痢胃中热甚大虚大热故也用人参二钱
黄连姜汁炒一钱浓煎汁终日细细呷之如吐再服
但得一呷下咽便开又宜引热下行用田螺肉捣碎
罨脐中入麝香少许
又云黄连与参各一钱加砂仁三粒煎服
统旨云毒气上冲心肺用人参茯苓石莲肉入些少菖
者必当求责
丹溪曰禁口痢胃中热甚大虚大热故也用人参二钱
黄连姜汁炒一钱浓煎汁终日细细呷之如吐再服
但得一呷下咽便开又宜引热下行用田螺肉捣碎
罨脐中入麝香少许
又云黄连与参各一钱加砂仁三粒煎服
统旨云毒气上冲心肺用人参茯苓石莲肉入些少菖
卷八 第 70a 页 WYG0766-0303a.png
蒲以通心气胸次一开自然思食有脾胃虚弱不能
纳谷用参朮以健脾胃或参苓白朮散之类加石菖
蒲陈仓米
济世方云治痢疾不纳饮食者谓之噤口痢以脉症辨
之如脾胃不弱而知其头疼心烦手足温热未尝多
服凉药者此乃毒气上冲心肺所以呕而不食宜用
败毒散每服四钱陈仓米百粒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温服又方加石莲子白蔻仁尤妙
纳谷用参朮以健脾胃或参苓白朮散之类加石菖
蒲陈仓米
济世方云治痢疾不纳饮食者谓之噤口痢以脉症辨
之如脾胃不弱而知其头疼心烦手足温热未尝多
服凉药者此乃毒气上冲心肺所以呕而不食宜用
败毒散每服四钱陈仓米百粒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温服又方加石莲子白蔻仁尤妙
卷八 第 70b 页 WYG0766-0303b.png
若其脉微弱或心腹膨胀手足厥冷初病则不呕因服
婴粟乌梅苦涩凉药太过以致闻食先呕者此乃脾
胃虚弱用山药一味一半生一半炒为末米饮调下
虚寒甚脉微弱者理中汤
治噤口痢 枇杷叶蜜炙一两砂仁蜜炒五钱为末蜜
调抹口中咽下
石莲肉(日乾/)为末每服二钱陈仓米饮调下便觉思食
或以受日陈壁土炒橘红为末姜枣略煎佐之
婴粟乌梅苦涩凉药太过以致闻食先呕者此乃脾
胃虚弱用山药一味一半生一半炒为末米饮调下
虚寒甚脉微弱者理中汤
治噤口痢 枇杷叶蜜炙一两砂仁蜜炒五钱为末蜜
调抹口中咽下
石莲肉(日乾/)为末每服二钱陈仓米饮调下便觉思食
或以受日陈壁土炒橘红为末姜枣略煎佐之
卷八 第 71a 页 WYG0766-0303c.png
又方 黄连半觔生姜四两切片与黄连同炒待姜焦
黄色去姜只取黄连为末以陈米饭捣为丸如梧桐
子大每服七八十丸赤者陈米饮下白者陈皮汤下
赤白相杂者陈皮米饮下
又方 独核肥皂一枚去核用盐填实其内火烧存性
为末先煮白米粥用少许入在粥内食之立效
又方 梨子一枚去心入好蜜一匙蒸熟食之
下痢吃逆(俗名/发呃)
黄色去姜只取黄连为末以陈米饭捣为丸如梧桐
子大每服七八十丸赤者陈米饮下白者陈皮汤下
赤白相杂者陈皮米饮下
又方 独核肥皂一枚去核用盐填实其内火烧存性
为末先煮白米粥用少许入在粥内食之立效
又方 梨子一枚去心入好蜜一匙蒸熟食之
下痢吃逆(俗名/发呃)
卷八 第 71b 页 WYG0766-0303d.png
丹溪曰吃逆病气从下冲上属火之象古方悉以胃弱
言之殊不知胃弱者阴弱也虚之甚也滞下之久多
见此症乃因久下而阴虚也(详见吃/逆本门)
一人年五十质弱多怒暑月因饥索食不遂后得泻痢
口乾七八日后发吃遂以人参白朮煎汤调益元散
数日安此虚热之治痢倘未止者将此药蜜丸服之
数日全止
下痢大孔痛
言之殊不知胃弱者阴弱也虚之甚也滞下之久多
见此症乃因久下而阴虚也(详见吃/逆本门)
一人年五十质弱多怒暑月因饥索食不遂后得泻痢
口乾七八日后发吃遂以人参白朮煎汤调益元散
数日安此虚热之治痢倘未止者将此药蜜丸服之
数日全止
下痢大孔痛
卷八 第 72a 页 WYG0766-0304a.png
大孔痛暴病身热或脉洪大此热沈于下也宜清之若
久病身冷自汗脉沈小宜温之
又方 治大孔痛热流于下者槟榔木香黄连黄芩加
乾姜
丹溪治一人年二十性好酒色奉养过厚适有事多忧
恐患疟发寒热忽一日大发热大便下皆是积滞极
臭大孔极痛呻吟不绝其孔陷入嘱付后事予曰此
大虚也脉皆弦大而浮遂以瓦片令敲如铜钱圆样
久病身冷自汗脉沈小宜温之
又方 治大孔痛热流于下者槟榔木香黄连黄芩加
乾姜
丹溪治一人年二十性好酒色奉养过厚适有事多忧
恐患疟发寒热忽一日大发热大便下皆是积滞极
臭大孔极痛呻吟不绝其孔陷入嘱付后事予曰此
大虚也脉皆弦大而浮遂以瓦片令敲如铜钱圆样
卷八 第 72b 页 WYG0766-0304b.png
烧红投入童便中急乘热取起令乾以纸裹安痛处
其时寒恐外寒乘虚而入也以人参当归陈皮作浓
汤饮之食淡味至半月而安(又有用瓦片烧红投/入槐花汤照上用者)久
下赤白大孔痛不可忍炒盐熨之又炙枳实熨之日
华子云痢久大孔急痛亦有寒热者熟艾黄蜡诃子
烧薰之
治痢大便不禁其大孔开如空洞不闭者用花椒为末
葱捣烂塞榖道中并服酸收涩肠之剂如御米壳诃
其时寒恐外寒乘虚而入也以人参当归陈皮作浓
汤饮之食淡味至半月而安(又有用瓦片烧红投/入槐花汤照上用者)久
下赤白大孔痛不可忍炒盐熨之又炙枳实熨之日
华子云痢久大孔急痛亦有寒热者熟艾黄蜡诃子
烧薰之
治痢大便不禁其大孔开如空洞不闭者用花椒为末
葱捣烂塞榖道中并服酸收涩肠之剂如御米壳诃
卷八 第 73a 页 WYG0766-0304c.png
子皮之类收之神效
痢疾脱肛
初起里急后重脱肛此为邪压大肠其气不得宣通而
脱下也宜木香导滞汤内有木香槟榔调其气黄芩
清上热大黄下其积滞归芍活其血而愈也
若用推积滞调气之后而脱肛者此为气虚宜补而升
之
痢久气血俱虚虚中有寒滑下不收者补中加温涩之
痢疾脱肛
初起里急后重脱肛此为邪压大肠其气不得宣通而
脱下也宜木香导滞汤内有木香槟榔调其气黄芩
清上热大黄下其积滞归芍活其血而愈也
若用推积滞调气之后而脱肛者此为气虚宜补而升
之
痢久气血俱虚虚中有寒滑下不收者补中加温涩之
卷八 第 73b 页 WYG0766-0304d.png
剂如真人养脏汤之类
有湿热在大肠因里急后重而脱肛者宜清之如保命
集地榆芍药汤之类是也
虚坐努圊
东垣曰虚坐而不得大便者皆因血虚也血虚则里急
加当归身 若后重逼迫而得大便者为有物而然
今虚坐努圊而不得大便知其血虚也故用当归为
君生血药佐之
有湿热在大肠因里急后重而脱肛者宜清之如保命
集地榆芍药汤之类是也
虚坐努圊
东垣曰虚坐而不得大便者皆因血虚也血虚则里急
加当归身 若后重逼迫而得大便者为有物而然
今虚坐努圊而不得大便知其血虚也故用当归为
君生血药佐之
卷八 第 74a 页 WYG0766-0305a.png
痢而小便少
刘河间治身发热下痢赤白小水不利以益元散荡胃
中积聚又泄热从小便中出也
丹溪治一老人年七十面白脉弦数独胃沈滑因饮白
酒作痢下血如淡脓水腹痛小便不利里急后重以
参朮为君甘草滑石槟榔木香苍朮为佐下保和丸
二十五粒第二日前症俱减惟小便不利以益元散
服之安
刘河间治身发热下痢赤白小水不利以益元散荡胃
中积聚又泄热从小便中出也
丹溪治一老人年七十面白脉弦数独胃沈滑因饮白
酒作痢下血如淡脓水腹痛小便不利里急后重以
参朮为君甘草滑石槟榔木香苍朮为佐下保和丸
二十五粒第二日前症俱减惟小便不利以益元散
服之安
卷八 第 74b 页 WYG0766-0305b.png
糟粕不实
痢疾已愈惟糟粕不实此肠胃虚间或有湿参苓白朮
散钱氏白朮散吞樗根白皮丸或诃子皮散桃花丸
之类择而用之异功散加肉豆蔻亦好
久痢滑泄不固(有寒有/热有虚)
济世方治热滑侧柏叶一钱甘草三钱御米壳蜜炒二
钱久者倍之水煎服
仲景治寒滑不禁桃花汤主之
痢疾已愈惟糟粕不实此肠胃虚间或有湿参苓白朮
散钱氏白朮散吞樗根白皮丸或诃子皮散桃花丸
之类择而用之异功散加肉豆蔻亦好
久痢滑泄不固(有寒有/热有虚)
济世方治热滑侧柏叶一钱甘草三钱御米壳蜜炒二
钱久者倍之水煎服
仲景治寒滑不禁桃花汤主之
卷八 第 75a 页 WYG0766-0305c.png
王好古曰大凡痢疾乃心腹之患老年人尤非所宜若
果首尾用平和之剂决难作效必致危笃虽欲服此
则已晚矣其秦艽地揄黄柏木通之类其性苦寒却
难轻服 白痢当服理中汤 血痢当服胃风汤
若五色杂下泄泻无常用熟乌头一两厚朴乾姜甘
草各等分生姜煎服 今之治痢多用驻车丸黄连
阿胶丸之类其中止有黄连肥肠其性本冷若所感
积轻及馀痢休息不已则服取效若病稍重则非此
果首尾用平和之剂决难作效必致危笃虽欲服此
则已晚矣其秦艽地揄黄柏木通之类其性苦寒却
难轻服 白痢当服理中汤 血痢当服胃风汤
若五色杂下泄泻无常用熟乌头一两厚朴乾姜甘
草各等分生姜煎服 今之治痢多用驻车丸黄连
阿胶丸之类其中止有黄连肥肠其性本冷若所感
积轻及馀痢休息不已则服取效若病稍重则非此
卷八 第 75b 页 WYG0766-0305d.png
可疗予尝用断下汤加减调治百发百中
易简断下汤 治下痢无问新旧赤白老幼
白朮(一/钱)茯苓(一/钱)甘草(五/分)草果(一枚连/皮用)御米壳(十四枚/去筋膜)
(醋/炒)
生姜七片枣子乌梅各七个水煎服
赤痢加黑豆二粒 白痢加乾姜五分 又云御米
壳治痢如神但性紧涩多令人呕逆既以醋制加以
乌梅不致为害然呕吐则不可服 又云大率痢疾
易简断下汤 治下痢无问新旧赤白老幼
白朮(一/钱)茯苓(一/钱)甘草(五/分)草果(一枚连/皮用)御米壳(十四枚/去筋膜)
(醋/炒)
生姜七片枣子乌梅各七个水煎服
赤痢加黑豆二粒 白痢加乾姜五分 又云御米
壳治痢如神但性紧涩多令人呕逆既以醋制加以
乌梅不致为害然呕吐则不可服 又云大率痢疾
卷八 第 76a 页 WYG0766-0306a.png
古方谓滞下多因肠胃素有积滞而成此疾始得之
时不可遽止先以巴豆感应丸十馀粒白梅汤下令
大便微痢仍以煎药服之无不应手作效若脾素弱
用橘红豆蔻粟壳各等分煮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
五十丸乌梅汤下兼治泄泻暴下不止一服即愈更
令药力相倍为佳如觉恶心却以理中汤四物汤加
豆蔻木香辈调其胃气仍以二陈汤水煮木香膏等
定其呕逆
时不可遽止先以巴豆感应丸十馀粒白梅汤下令
大便微痢仍以煎药服之无不应手作效若脾素弱
用橘红豆蔻粟壳各等分煮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
五十丸乌梅汤下兼治泄泻暴下不止一服即愈更
令药力相倍为佳如觉恶心却以理中汤四物汤加
豆蔻木香辈调其胃气仍以二陈汤水煮木香膏等
定其呕逆
卷八 第 76b 页 WYG0766-0306b.png
又方治冷痢肠滑频并治泄泻服之神效
白朮(炒三/两)乾姜(炒/)甘草(炙各一/两半)木香 粟壳(蜜/炙)诃子
(去核各/一两)肉果(生十/枚)
右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钱氏白朮散 治气血俱虚神气衰弱或泻或痢脾虚
口渴恶心等症(方在/泄泻)
又方 治白痢久不效乃寒滑症也治当温涩
酸石榴皮(半/个)草果(一/个)陈皮(三/个)乌梅(一/个)甘草(一/寸)乾姜(一/钱)
白朮(炒三/两)乾姜(炒/)甘草(炙各一/两半)木香 粟壳(蜜/炙)诃子
(去核各/一两)肉果(生十/枚)
右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钱氏白朮散 治气血俱虚神气衰弱或泻或痢脾虚
口渴恶心等症(方在/泄泻)
又方 治白痢久不效乃寒滑症也治当温涩
酸石榴皮(半/个)草果(一/个)陈皮(三/个)乌梅(一/个)甘草(一/寸)乾姜(一/钱)
卷八 第 77a 页 WYG0766-0306c.png
水煎食前服
遇仙立效散 治诸恶痢或赤或白或浓淡相杂里急
后重脐腹结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禁
不食不问大人小儿虚弱老人产妇并宜服之
御米壳(去蒂盐/水炒)当归(各二/两)甘草 地榆 赤芍 酸
石榴皮(各一/两)
右每服一两水煎食前服忌生冷油腻
神效参香散 治大人小儿脏气虚怯冷热不调积而
遇仙立效散 治诸恶痢或赤或白或浓淡相杂里急
后重脐腹结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禁
不食不问大人小儿虚弱老人产妇并宜服之
御米壳(去蒂盐/水炒)当归(各二/两)甘草 地榆 赤芍 酸
石榴皮(各一/两)
右每服一两水煎食前服忌生冷油腻
神效参香散 治大人小儿脏气虚怯冷热不调积而
卷八 第 77b 页 WYG0766-0306d.png
成痢或鲜血或豆汁或如鱼脑或下紫黑瘀血或赤
白相杂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不问新久并治
白扁豆 人参 木香(各一/两)茯苓 肉果(煨各/四两)橘红
御米壳(去蒂各/十二两)
右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
水煮木香丸 治一切下痢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
御米壳(去穰二/两一钱)青皮(去白二/两四钱)甘草(炙三/两)当归 诃子
肉 木香(不见火/各六两)
白相杂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不问新久并治
白扁豆 人参 木香(各一/两)茯苓 肉果(煨各/四两)橘红
御米壳(去蒂各/十二两)
右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
水煮木香丸 治一切下痢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
御米壳(去穰二/两一钱)青皮(去白二/两四钱)甘草(炙三/两)当归 诃子
肉 木香(不见火/各六两)
卷八 第 78a 页 WYG0766-0307a.png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钟煎
化至六七分空心食前服
真人养脏汤 治大人小儿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脓血
或如鱼脑髓里急后重脐腹疼痛或脱肛坠下酒毒
便血并治
御米壳(去蒂蜜炒/三两六钱)人参 当归(各六/钱)肉桂(八/钱)诃子(去/核)
(一两/二钱)木香(不见火二/两四钱)肉果(面煨/五钱)白术(炒六/钱)白芍(一两/六钱)
甘草(一两/八钱)
化至六七分空心食前服
真人养脏汤 治大人小儿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脓血
或如鱼脑髓里急后重脐腹疼痛或脱肛坠下酒毒
便血并治
御米壳(去蒂蜜炒/三两六钱)人参 当归(各六/钱)肉桂(八/钱)诃子(去/核)
(一两/二钱)木香(不见火二/两四钱)肉果(面煨/五钱)白术(炒六/钱)白芍(一两/六钱)
甘草(一两/八钱)
卷八 第 78b 页 WYG0766-0307b.png
右每服五六钱水煎食前服脏寒者加大附子
固肠汤(三因/方)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
御米壳(去蒂醋/炙三两)白芍(一/两)当归 甘草(各一/两)陈皮 诃
子 白姜(炮各/五钱)人参 木香(各三/钱)
右每服五六钱水煎七分食前服
豆蔻固肠汤 治脾胃虚弱脏腑频滑下痢赤白
木香 赤石脂 乾姜 砂仁 厚朴(制/)肉果(煨/)
各三两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
固肠汤(三因/方)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
御米壳(去蒂醋/炙三两)白芍(一/两)当归 甘草(各一/两)陈皮 诃
子 白姜(炮各/五钱)人参 木香(各三/钱)
右每服五六钱水煎七分食前服
豆蔻固肠汤 治脾胃虚弱脏腑频滑下痢赤白
木香 赤石脂 乾姜 砂仁 厚朴(制/)肉果(煨/)
各三两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
卷八 第 79a 页 WYG0766-0307c.png
饮食前服
白朮安胃散(东/垣)治一切泻痢脓血相杂里急后重日夜
无度又治男子小肠气痛妇人脐虚冷并产后儿枕
块痛亦治产后虚弱寒热不止
白茯苓 白朮 车前子(各一/两)五味子 乌梅(各五/钱)
御米壳(蜜炙/二两)
右每服一两水煎服
仲景桃花汤 治下便脓血不止
白朮安胃散(东/垣)治一切泻痢脓血相杂里急后重日夜
无度又治男子小肠气痛妇人脐虚冷并产后儿枕
块痛亦治产后虚弱寒热不止
白茯苓 白朮 车前子(各一/两)五味子 乌梅(各五/钱)
御米壳(蜜炙/二两)
右每服一两水煎服
仲景桃花汤 治下便脓血不止
卷八 第 79b 页 WYG0766-0307d.png
赤石脂 乾姜 粳米
水煎服
异功散 治久痢脾胃虚弱
四君子汤各一钱加陈皮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加姜枣食前服
休息痢
休息痢者愈后数日又复痢下时作时止积年累月不
肯断根者是也此因始得之时不曾推下就以调理
水煎服
异功散 治久痢脾胃虚弱
四君子汤各一钱加陈皮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加姜枣食前服
休息痢
休息痢者愈后数日又复痢下时作时止积年累月不
肯断根者是也此因始得之时不曾推下就以调理
卷八 第 80a 页 WYG0766-0308a.png
之剂因循而致也又或用兜涩药太早以致邪不尽
去绵延于肠胃之间而作者或痢愈之后而肠胃虚
弱复为饮食所伤而作者当看轻重调理或热或寒
或消导或再推下然后以异功散等补剂加收涩之
药
张文仲治痢久下经时不愈者此名休息痢取虎骨炙
焦为末日服三次每服二钱
缩砂散 止休息痢
去绵延于肠胃之间而作者或痢愈之后而肠胃虚
弱复为饮食所伤而作者当看轻重调理或热或寒
或消导或再推下然后以异功散等补剂加收涩之
药
张文仲治痢久下经时不愈者此名休息痢取虎骨炙
焦为末日服三次每服二钱
缩砂散 止休息痢
卷八 第 80b 页 WYG0766-0308b.png
砂仁(炒/)为末空心米饮下一钱
木香饮 治隔年痢不止并治血痢尤佳
木香 黄连(各五钱二/味同炒)
右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米饮下
芎粟散 治噤口红白久不愈者
川芎 婴粟壳(去蒂膜/各一两)
为末空心蜜汤调下八分
虫痢
木香饮 治隔年痢不止并治血痢尤佳
木香 黄连(各五钱二/味同炒)
右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米饮下
芎粟散 治噤口红白久不愈者
川芎 婴粟壳(去蒂膜/各一两)
为末空心蜜汤调下八分
虫痢
卷八 第 81a 页 WYG0766-0308c.png
济世方治似痢非痢挟热者苦楝根皮(去粗皮/晒乾)为末糯
米饮为丸米饮下
疟痢
疟未已因食生冷痢作
人参 白朮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生姜
草果 乌梅(用盐少许淹少时以/厚纸裹水湿煨热)
水煎未发前服
痢未愈继之以疟十味六和汤
米饮为丸米饮下
疟痢
疟未已因食生冷痢作
人参 白朮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生姜
草果 乌梅(用盐少许淹少时以/厚纸裹水湿煨热)
水煎未发前服
痢未愈继之以疟十味六和汤
卷八 第 81b 页 WYG0766-0308d.png
藿香 厚朴 赤茯苓 人参 木瓜 香茹 扁
豆 杏仁 甘草 砂仁
丹溪治痢活套
丹溪曰下痢初得之时元气未虚必推荡之此通因通
用之法稍久气虚则不可下壮实初病宜下虚弱衰
老久病宜升之 其或下积腹痛后重小水短此为
里症宜和中疏气用炒枳壳制厚朴芍药陈皮滑石
甘草 其或在下则缠住在上则呕食此为毒积未
豆 杏仁 甘草 砂仁
丹溪治痢活套
丹溪曰下痢初得之时元气未虚必推荡之此通因通
用之法稍久气虚则不可下壮实初病宜下虚弱衰
老久病宜升之 其或下积腹痛后重小水短此为
里症宜和中疏气用炒枳壳制厚朴芍药陈皮滑石
甘草 其或在下则缠住在上则呕食此为毒积未
卷八 第 82a 页 WYG0766-0309a.png
化胃气未平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用参朮补之
毒解积下饮食自进 其或身倦自觉气少恶食此
为挟虚证宜加白朮当归身尾甚者加人参又十分
重者止用此一条加陈皮补之虚回而痢自止 其
或气行积少但虚坐努责此为无血症倍用当归身
尾却以生芍药生地桃仁佐之陈皮和之血生自安
其或缠坠减退十之七八秽积已尽糟粕未实当
炒芍药炒白朮炙甘草陈皮茯苓煎汤下固肠丸三
毒解积下饮食自进 其或身倦自觉气少恶食此
为挟虚证宜加白朮当归身尾甚者加人参又十分
重者止用此一条加陈皮补之虚回而痢自止 其
或气行积少但虚坐努责此为无血症倍用当归身
尾却以生芍药生地桃仁佐之陈皮和之血生自安
其或缠坠减退十之七八秽积已尽糟粕未实当
炒芍药炒白朮炙甘草陈皮茯苓煎汤下固肠丸三
卷八 第 82b 页 WYG0766-0309b.png
十粒然固肠丸性燥恐尚有滞气未尽行者但当单
饮此汤固肠丸未可遽用盖固肠丸有去湿实肠之
功 其或痢后糟粕未实或粥食积多或饥甚方食
腹中作痛切不可惊恐当以陈皮白朮各半煎服和
之而安 其或久痢后体虚气弱滑下不止又当以
药涩之可用诃子皮肉豆蔻白矾半夏甚者牡蛎可
择用之然须用陈皮为佐恐太涩亦能作痛又甚者
灸天枢气海 右前方用厚朴专泻凝滞之气然厚
饮此汤固肠丸未可遽用盖固肠丸有去湿实肠之
功 其或痢后糟粕未实或粥食积多或饥甚方食
腹中作痛切不可惊恐当以陈皮白朮各半煎服和
之而安 其或久痢后体虚气弱滑下不止又当以
药涩之可用诃子皮肉豆蔻白矾半夏甚者牡蛎可
择用之然须用陈皮为佐恐太涩亦能作痛又甚者
灸天枢气海 右前方用厚朴专泻凝滞之气然厚
卷八 第 83a 页 WYG0766-0309c.png
朴性太温而散气久服大能虚人滞气稍行则去之
馀滞未尽则用炒枳壳陈皮然枳壳亦能耗气比之
厚朴稍缓比陈皮稍重滞气稍退亦当去之只用陈
皮以和众药然陈皮去白有补泻之功若为参朮之
佐亦纯作补药用 凡痢疾腹痛必以白芍甘草为
君当归白朮为臣恶寒者加桂恶热者加黄柏达者
更能参以岁气时令用药则万举万全岂在乎执方
而已哉
馀滞未尽则用炒枳壳陈皮然枳壳亦能耗气比之
厚朴稍缓比陈皮稍重滞气稍退亦当去之只用陈
皮以和众药然陈皮去白有补泻之功若为参朮之
佐亦纯作补药用 凡痢疾腹痛必以白芍甘草为
君当归白朮为臣恶寒者加桂恶热者加黄柏达者
更能参以岁气时令用药则万举万全岂在乎执方
而已哉
卷八 第 83b 页 WYG0766-0309d.png
禁方
乳香止痛散 治下痢赤白疼痛不已
御米壳(去穰蜜/炒五钱)橘红(五/钱)炙甘草(五/钱)乳香(二钱另/为末)没药
(二钱另/为末)
水煎去渣入乳没食前服如白痢热服红痢冷服
如痢不止加青皮四钱
治男妇老幼赤白痢
红花 胡椒
乳香止痛散 治下痢赤白疼痛不已
御米壳(去穰蜜/炒五钱)橘红(五/钱)炙甘草(五/钱)乳香(二钱另/为末)没药
(二钱另/为末)
水煎去渣入乳没食前服如白痢热服红痢冷服
如痢不止加青皮四钱
治男妇老幼赤白痢
红花 胡椒
卷八 第 84a 页 WYG0766-0310a.png
等分为末红枣煮肉捣为丸如梧桐子大白面为
衣 赤痢甘草汤下三十一丸 白痢姜汤下先
通为度次早空心再服三十丸不拘红白俱以滚
水下即愈
不治症及危症
下如鱼脑者半生半死下如尘腐色死下如屋漏水者
死下如竹筒注者不治下痢纯血身热而脉洪数者
死
衣 赤痢甘草汤下三十一丸 白痢姜汤下先
通为度次早空心再服三十丸不拘红白俱以滚
水下即愈
不治症及危症
下如鱼脑者半生半死下如尘腐色死下如屋漏水者
死下如竹筒注者不治下痢纯血身热而脉洪数者
死
卷八 第 84b 页 WYG0766-0310b.png
王节斋治例
痢乃是湿热食积三者别赤白青黄黑五色以属五
脏白者湿热伤气分赤者湿热伤血分赤白相杂气
血俱伤黄者食积治法泻肠胃之湿热开郁结之气
消化积滞通因通用其初只是下之下症未愈随症
调理稍久者不可下胃虚故也痢多属热亦有虚与
寒者虚者宜补寒者宜温年老及虚弱人不宜下
主方
痢乃是湿热食积三者别赤白青黄黑五色以属五
脏白者湿热伤气分赤者湿热伤血分赤白相杂气
血俱伤黄者食积治法泻肠胃之湿热开郁结之气
消化积滞通因通用其初只是下之下症未愈随症
调理稍久者不可下胃虚故也痢多属热亦有虚与
寒者虚者宜补寒者宜温年老及虚弱人不宜下
主方
卷八 第 85a 页 WYG0766-0310c.png
黄芩(炒二钱/五分)黄连(炒一钱/五分)白芍(炒二/钱) (已上三味痢/疾必用之药)
木香 枳壳(炒一钱/五分)槟榔(三/分)甘草(炙三/分)
若腹痛加当归(一钱/五分)砂仁(一/钱)再加木香芍药(各五/分)
若后重加滑石(炒一钱/五分)再加枳壳槟榔(各五/分)芍药(生/用)
(再加/五分)条芩(亦加/五分) 若白痢加白朮茯苓炒滑石陈皮
(各一/钱) 初欲下之加大黄(五/钱)兼食积加山查枳实(各/一)
(钱/) 若红痢加当归川芎桃仁(各一钱/五分) 初欲下之
再加大黄(五/钱) 若红白相杂加当归桃仁川芎(各一/钱五)
木香 枳壳(炒一钱/五分)槟榔(三/分)甘草(炙三/分)
若腹痛加当归(一钱/五分)砂仁(一/钱)再加木香芍药(各五/分)
若后重加滑石(炒一钱/五分)再加枳壳槟榔(各五/分)芍药(生/用)
(再加/五分)条芩(亦加/五分) 若白痢加白朮茯苓炒滑石陈皮
(各一/钱) 初欲下之加大黄(五/钱)兼食积加山查枳实(各/一)
(钱/) 若红痢加当归川芎桃仁(各一钱/五分) 初欲下之
再加大黄(五/钱) 若红白相杂加当归桃仁川芎(各一/钱五)
卷八 第 85b 页 WYG0766-0310d.png
(分/)以理血滑石陈皮苍朮(各一钱/五分)以理气有山查枳
实 若白痢久胃弱气虚或下后未愈减连芩芍药
(各七/分)加白朮(一钱/五分)黄蓍茯苓陈皮(各一/钱)砂仁(五/分)去槟
榔枳壳再加乾姜(炮五/分) 若红痢人虚弱血虚或下
后未愈减芩连(各五/分)加当归川芎熟地黄阿胶陈皮
(各一/钱)白朮(一钱/五分) 若色赤黑相杂此湿胜也小便赤
涩少加木通泽泻茯苓(各一/钱)山栀(炒五/分)以分利之
若血痢加当归生地桃仁(炒/)槐花(各一/钱)久不愈减芩
实 若白痢久胃弱气虚或下后未愈减连芩芍药
(各七/分)加白朮(一钱/五分)黄蓍茯苓陈皮(各一/钱)砂仁(五/分)去槟
榔枳壳再加乾姜(炮五/分) 若红痢人虚弱血虚或下
后未愈减芩连(各五/分)加当归川芎熟地黄阿胶陈皮
(各一/钱)白朮(一钱/五分) 若色赤黑相杂此湿胜也小便赤
涩少加木通泽泻茯苓(各一/钱)山栀(炒五/分)以分利之
若血痢加当归生地桃仁(炒/)槐花(各一/钱)久不愈减芩
卷八 第 86a 页 WYG0766-0311a.png
连(各七/分)去槟榔枳壳再加阿胶(炒/)侧柏叶(各一钱/五分)乾
姜(炒黑/一钱)白朮(一钱/五分)陈皮(二/钱) 若痢已久而后重不去
此大肠坠下去槟榔枳壳用条芩加升麻(一/钱)以升提
之 若呕吐食不得下加软石膏(一钱/五分)陈皮(一/钱)山栀
仁(炒五/分)入生姜汁缓呷之以泻胃口之热 有一样
气血虚而痢者四物汤加人参白朮陈皮黄连黄芩
阿胶补之而痢自止 有一样寒痢用黄连木香芍
药当归乾姜砂仁厚朴肉桂之类 若得痢而误服
姜(炒黑/一钱)白朮(一钱/五分)陈皮(二/钱) 若痢已久而后重不去
此大肠坠下去槟榔枳壳用条芩加升麻(一/钱)以升提
之 若呕吐食不得下加软石膏(一钱/五分)陈皮(一/钱)山栀
仁(炒五/分)入生姜汁缓呷之以泻胃口之热 有一样
气血虚而痢者四物汤加人参白朮陈皮黄连黄芩
阿胶补之而痢自止 有一样寒痢用黄连木香芍
药当归乾姜砂仁厚朴肉桂之类 若得痢而误服
卷八 第 86b 页 WYG0766-0311b.png
温热止涩之药则虽稍久亦宜用前法以下之后方
补之 若得痢便用前正法下之而未愈又用前调
理法治之而久不愈此属虚寒而滑脱可于前虚补
寒温二条择用更加龙骨赤石脂御米壳乌梅肉等
收涩之药
胎前痢疾
本事方 治妇人胎前产后不拘赤白生姜二觔捣取
自然汁以鸭子一枚打碎入姜汁内搅匀煎之至八
补之 若得痢便用前正法下之而未愈又用前调
理法治之而久不愈此属虚寒而滑脱可于前虚补
寒温二条择用更加龙骨赤石脂御米壳乌梅肉等
收涩之药
胎前痢疾
本事方 治妇人胎前产后不拘赤白生姜二觔捣取
自然汁以鸭子一枚打碎入姜汁内搅匀煎之至八
卷八 第 87a 页 WYG0766-0311c.png
分入蒲黄三钱再煎五七沸空心温服立效
大全良方 治妊娠素弱下痢频并腹痛瘦甚面色痿
黄不进饮食
厚朴(一两/半)白朮 川芎 白芍 熟地黄 当归
乾姜 人参(各二/两)诃子(三/钱)甘草(一/钱)
右服五六钱姜三片水煎服
黄蓍当归汤 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涩
当归 黄蓍(各一/两)糯米(一/合)
大全良方 治妊娠素弱下痢频并腹痛瘦甚面色痿
黄不进饮食
厚朴(一两/半)白朮 川芎 白芍 熟地黄 当归
乾姜 人参(各二/两)诃子(三/钱)甘草(一/钱)
右服五六钱姜三片水煎服
黄蓍当归汤 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涩
当归 黄蓍(各一/两)糯米(一/合)
卷八 第 87b 页 WYG0766-0311d.png
右和匀水煎分四服
罗太无大宁散 治妊娠下痢赤白灰色泄泻疼痛垂
死者
黑豆(三十/五粒)粟壳(二两一半/生一半炒)甘草(二两半/生半炒)
右加姜三片水煎食前服神效
大全良方 治妊娠挟热下痢亦治男子常痢
黄连 黄柏(各二/两)栀子(二十/枚)
右每服六七钱水煎浓服 若呕者加陈皮一两
罗太无大宁散 治妊娠下痢赤白灰色泄泻疼痛垂
死者
黑豆(三十/五粒)粟壳(二两一半/生一半炒)甘草(二两半/生半炒)
右加姜三片水煎食前服神效
大全良方 治妊娠挟热下痢亦治男子常痢
黄连 黄柏(各二/两)栀子(二十/枚)
右每服六七钱水煎浓服 若呕者加陈皮一两
卷八 第 88a 页 WYG0766-0312a.png
半生姜三两
黄连汤 治妊娠下痢赤白脓血不止
黄连(八/分)厚朴(制/)阿胶(炒/)当归 乾姜(各六/分)艾叶 黄
柏(各四/分)
右为末空心米饮调下方寸匕日三服
厚朴散 治妊娠下痢黄水不绝
厚朴(姜制/三两)黄连(三/两)肉豆蔻(一枚连/皮用)
右为粗末水煎顿服
黄连汤 治妊娠下痢赤白脓血不止
黄连(八/分)厚朴(制/)阿胶(炒/)当归 乾姜(各六/分)艾叶 黄
柏(各四/分)
右为末空心米饮调下方寸匕日三服
厚朴散 治妊娠下痢黄水不绝
厚朴(姜制/三两)黄连(三/两)肉豆蔻(一枚连/皮用)
右为粗末水煎顿服
卷八 第 88b 页 WYG0766-0312b.png
肉果饮 治妊娠脏气本虚脾胃衰弱脏腑虚滑脐腹
疼痛日夜无度
厚朴(姜制/二两)肉豆蔻(一枚面/裹煨)
右㕮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水煎服
阿胶汤 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痛及疗产后血晕
崩中久痢
阿胶(二/两)
酒二升半煎取一升顿服
疼痛日夜无度
厚朴(姜制/二两)肉豆蔻(一枚面/裹煨)
右㕮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水煎服
阿胶汤 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痛及疗产后血晕
崩中久痢
阿胶(二/两)
酒二升半煎取一升顿服
卷八 第 89a 页 WYG0766-0312c.png
宣明白朮汤
白朮 黄芩 当归
各等分水煎食前服
产后痢
救急散 治产后赤白痢腹中绞痛
白芍(好酒/炒)阿胶 艾叶 熟地(各一/两)甘草 当归(各/三)
(两/)
每服二两水煎浓空心服
白朮 黄芩 当归
各等分水煎食前服
产后痢
救急散 治产后赤白痢腹中绞痛
白芍(好酒/炒)阿胶 艾叶 熟地(各一/两)甘草 当归(各/三)
(两/)
每服二两水煎浓空心服
卷八 第 89b 页 WYG0766-0312d.png
当归芍药散 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痛及疗产后
血晕崩中久痢(方见妊/娠腹痛)
经验方 治产后胎前痢疾
龟甲(一/枚)
米醋炙为末醋汤调下
丹溪治妇人患堕胎后膈满食少痢不止脉虚左手尤
甚
滑石 白芍 苍朮(各五/钱)白朮(二钱/半)乾姜(四/钱)茯苓(一/钱)
血晕崩中久痢(方见妊/娠腹痛)
经验方 治产后胎前痢疾
龟甲(一/枚)
米醋炙为末醋汤调下
丹溪治妇人患堕胎后膈满食少痢不止脉虚左手尤
甚
滑石 白芍 苍朮(各五/钱)白朮(二钱/半)乾姜(四/钱)茯苓(一/钱)
卷八 第 90a 页 WYG0766-0313a.png
诃子(煨二/钱)
为末水煎下保和丸四五十粒
云箕子治产后血痢脐腹疼痛四物汤加槐花黄连御
米壳等药
仲景白头翁甘草阿胶汤(脉经谓新产重/下虚极热痢)
白头翁 阿胶(各三/两)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甘草
(二/两)
分三服水煎食远服
为末水煎下保和丸四五十粒
云箕子治产后血痢脐腹疼痛四物汤加槐花黄连御
米壳等药
仲景白头翁甘草阿胶汤(脉经谓新产重/下虚极热痢)
白头翁 阿胶(各三/两)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甘草
(二/两)
分三服水煎食远服
卷八 第 90b 页 WYG0766-0313b.png
产后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疼痛
生马齿苋捣汁二合煎一二沸下蜜一合调顿服
赤水元珠卷八
生马齿苋捣汁二合煎一二沸下蜜一合调顿服
赤水元珠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