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766-00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赤水元珠卷一
            明 孙一奎 撰
  风门
   明风篇
生生子曰风春之令气也木之所司肝为之主素问六
 化篇云木之化风主于春春之为言蠢也阳气蠢动
 故风所以鼓舞万物为天号令岐伯曰东方生风风
卷一 第 1b 页 WYG0766-0006b.png
 生木其脏为肝其志为怒故怒伤肝风伤肝肝为足
 厥阴之经以六气言之自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
 春分节止是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人有感其令气
 者为伤风其有不即发于令气而四时亦有伤风之
 症者时人谓之四时感冒感有浅深治有缓急令既
 不同治亦有异故首述经文以明风之体有所据而
 人天咸一之理实寓焉后别治法以见风之变症无
 常非简约可尽先贤有言曰风乃百病之长善行而
卷一 第 2a 页 WYG0766-0006c.png
 数变非易言也信夫
  伤风
仲景伤寒论谓有汗恶风脉浮数为伤风外有六经之
 形症太阳症头项痛腰脊强以桂枝汤治之后若傅
 经当究仲景节庵治法治之其馀不过感冒耳四时
 皆有之以后法按治
九味羌活汤 治四时伤寒伤风头痛遍身尽痛腰脊
 强发热昼夜不散不思饮食
卷一 第 2b 页 WYG0766-0006d.png
 羌活 防风 川芎 白芷 细辛 柴胡 黄芩
 生地 甘草 苍术 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热服
  如恶心减黄芩 如有汗加白术减苍术 如口
  渴加知母石膏 如一二帖不解或天寒时月加
  麻黄 如鼻塞加紫苏葱白
 夫此方予每用加柴胡乃总治伤风各经之活套也今
 人只知其治四时伤寒如神不知加柴胡总治各经
 之妙盖羌活治太阳肢节痛大无不通小无不入乃
卷一 第 3a 页 WYG0766-0007a.png
 拨乱反正之主也防风治一身尽痛听君将命令而
 行随所引而至柴胡治少阳头疼在两头角及寒热
 胁痛耳聋白芷治阳明头痛在额苍术雄壮能除足
 太阴经湿气使邪不得传脾生地黄治手少阴心热
 在内黄芩治手太阴肺热在胸细辛治足少阴肾经
 苦头痛不已川芎治足厥阴头痛在脑此方乃易老
 所制凡见表证悉宜服之不犯三阳禁忌实解利之
 神药也然以一药而类治各经之证苟用其方而不
卷一 第 3b 页 WYG0766-0007b.png
 知其所以立方之意则未免有执一之弊故述各药
 主治本旨使学者详各经之症孰重以本经之药为
 君迭为宾主则所治无不响应
和解散 治伤风鼻塞咳𠻳胸胁吊痛发热口渴
 紫苏 杏仁 陈皮 半夏 前胡 薄荷 葛根
 甘草(炙/)桔梗 桑白皮
  姜三片葱白三根枣子一枚 风邪重(加防/风)
桂枝汤 治太阳头项痛腰脊强自汗
卷一 第 4a 页 WYG0766-0007c.png
 桂枝 赤芍 甘草(炙/)(三/片)(二/枚)煎服取微汗此冬
 月即病宜服春分后忌之 小便数及饮酒人皆不
 宜服 饮酒人不喜甘恐中满而呕也
参苏饮 治伤风鼻塞发热恶心有痰胸膈不利
 橘红 枳壳 桔梗 粉草(炙各/一钱)木香(一分/)苏叶
 半夏 乾葛 前胡 人参 茯苓(各八/分)
  姜三片枣一枚 咳𠻳甚者去人参木香 热盛
  喉疼除半夏加天花粉酒芩
卷一 第 4b 页 WYG0766-0007d.png
热伤风咳𠻳喉疼面热此素有痰火郁热在内热极生
 风或为风寒所束不得发越此热为本寒为标治宜
 清热散寒经云火郁则发之又曰风寒外束者可发
二陈汤加桔梗天花粉玄参薄荷酒芩前胡
 𠻳不转加瓜蒌仁 夜𠻳多加知母 喉疼减半夏
 痰盛加贝母枳壳 肺热气壅轻则加桑白皮地骨
 皮重则加石膏
肺气虚发热咳𠻳服前发散药其𠻳愈甚或被发散太
卷一 第 5a 页 WYG0766-0008a.png
 过当用收敛之剂补之 日间𠻳多吐白痰沫或恶
 心者为气虚六君子汤加五味子薏苡仁款冬 夜
 𠻳多口渴痰不易出发热为血虚四物汤加知母五
 味子马兜铃麦门冬瓜蒌仁
肺气实或素有痰为风寒所闭鼻塞咳𠻳气壅不得倒
 头而卧
三拗汤
 麻黄(连根/节)甘草(生用/)杏仁(不去/皮尖)
卷一 第 5b 页 WYG0766-0008b.png
  姜三片枣二枚煎服取清痰乃止
火盛者 泻白散加石膏枳壳天花粉前胡
 效迟加玄明粉一钱调下立应
  中风
内经云风之伤人也或为寒中或为热中有中血脉有
 中腑有中脏
东垣云中血脉者口眼喎斜 中腑者肢节废面加五
 色有表证拘急不仁 中脏者唇缓失音鼻塞耳聋
卷一 第 6a 页 WYG0766-0008c.png
 眼瞀便闭性命危急此三者治各不同如中血脉外
 有六经之形症则从小续命汤加减及疏风汤治之
 如中腑内有便溺之阻隔宜三化汤局方中麻仁丸
 通利之外无六经之證内无便溺之阻宜大羌活愈
 风汤秦艽汤 中脏痰涎昏冒宜至宝丹之类镇坠
 之
纲目云中风世俗之称也其證卒然仆倒口眼喎斜半
 身不遂或舌强不言唇吻不收是也然名各有不同
卷一 第 6b 页 WYG0766-0008d.png
 卒然仆倒者经称为击仆世又称为卒中乃初中风
 时其状又如此也其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者经称为
 偏枯世又称为左瘫右痪及腲腿风乃中倒后之症
 邪之浅者状如此也其舌强不言唇吻不收者经称
 为痱病世又称为风懿风气亦中倒后症邪之深者
 状如此也东垣以中脉中腑邪浅而易治中脏为邪
 深而难治者得之矣凡病偏枯必先仆倒故内经连
 名称为击仆偏枯也后世迷失经意以偏枯为痱病
卷一 第 7a 页 WYG0766-0009a.png
 之旨一以中风名之遂指偏枯为枯细之枯而非左
 瘫右痪之症习俗之弊至于如此也殊不知仲景云
 骨伤则痿名曰枯盖痿缓不收则筋骨气肉无气以
 生脉道不利手足不禀水谷之气故曰枯非细之谓
 也积日累月渐成细者间有之非可便指枯为细也
 (此枯字即/枯稿之枯)初中倒时随即醒者宜治若不醒者宜搯
 人中俾醒看痰涎壅盛宜吐之口噤亦吐之若口开
 手撒遗尿者为阳暴绝速宜大料参菧补接之若眼
卷一 第 7b 页 WYG0766-0009b.png
 戴上者宜灸之
 玄珠经云风病口开手撒眼合遗尿鼻声如鼾者五
 脏气绝也(盖口开者心绝手撒者脾绝眼合者肝绝/遗尿者肾绝声如鼾者肺绝也若见一犹)
 (可用工若面赤时黑主阳上散肾水反尅心火兼遗/尿口开气喘断不救也)
 按已上皆真中风症也由人元气素虚腠理疏豁卫
 弱失护一遇风邪莫之能禦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
 虚救醒后多用骤补法丹溪独参膏加竹沥姜汁之
 类与类中风症不同法也
卷一 第 8a 页 WYG0766-0009c.png
附方
小续命汤
 麻黄(去/节)人参 黄芩 芍药 防已 川芎 杏仁
 甘草 桂(各一/两)附子(五/钱)防风(一两/五钱)
  每服五七钱加生姜五片水煎食前热服 金匮
  要略有石膏当归无附子
大凡中风不审六经之加减虽治之不能去其邪也内
 经云开则淅然寒闭则热而闷知暴中风邪宜先以
卷一 第 8b 页 WYG0766-0009d.png
 加减续命汤随症治之
中风无汗恶寒麻黄续命主之依本方麻黄防风杏仁
 合各加一倍宜针至阴(足小指外侧爪甲/角针入二分出血)昆崙(足外/踝后)
 (跟/骨)举蹻取之
中风有汗恶风桂枝续命主之依本方芍药桂枝杏仁
 各加一倍宜针风府(项后入发际一/寸针七分禁灸)上二證皆太阳
 经中风也
中风有汗身热不恶寒白虎续命主之依本方甘草加
卷一 第 9a 页 WYG0766-0010a.png
 一倍外加石膏知母各二两
中风有汗身热不恶风葛根续命主之依本方桂枝黄
 芩各加一倍外加乾葛二两宜针陷谷(足大指次指/间本节后陷)
 (中针/五分) 去阳明之贼刺厉兑(在足大指次指/去爪甲如韭叶)泻阳明
 之实 上二證皆阳明经中风
中风无汗身凉附子续命主之依本方附子加一倍甘
 草加三两外加乾姜二两宜刺隐白(足大指内/侧衣甲角)去太
 阴之贼此太阴经中风也
卷一 第 9b 页 WYG0766-0010b.png
中风有汗无热桂枝续命主之依本方桂枝附子甘草
 各加一倍宜针太溪(足内踝后根骨上陷中/动脉应手针过昆崙)此少阴
 经中风也
中风六经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
 不仁宜羌活连翘续命主之小续命八两外加羌活
 四两连翘用六两
古之续命混淆无症之别今各分经治疗又分经针刺法
 厥阴之井大敦(足大指甲后一/韭叶聚毛间)刺以通其经少阳之
卷一 第 10a 页 WYG0766-0010c.png
 经绝骨(外踝上三/寸灸五壮)灸以引其热是针灸同象法治之
 大体
防风通圣散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芒硝 连翘
 麻黄(去/节)薄荷 山栀 白术 荆芥(各五/钱)石膏 桔
 梗 黄芩(各一/两)滑石 甘草(各二/两)
 每服一两加生姜水煎服
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證内无便溺之阻隔知血弱不能
卷一 第 10b 页 WYG0766-0010d.png
 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筋
 自荣大秦艽汤主之
 泰艽(三/两)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石膏(各二/两)
 细辛(五/钱)羌活 防风 黄芩 白芷 白术 生地
 熟地 白茯苓(各一/两)川独活(二/两)
  右十六味剉每服一两水煎温服无时如遇天阴
  加生姜如心下痞每两加枳实一钱同煎
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證先以加减续命汤随症治之内
卷一 第 11a 页 WYG0766-0011a.png
 有便溺之阻隔复以三化汤主之
 厚朴 大黄 枳实 𦍑活(各等/分)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
  日服之以微利为度无时法曰四肢不禁俗曰瘫
  痪故经所谓太过则令四肢不禁又曰土太过则
  敦阜阜高也敦厚也既厚而又高则令除去此真
  所谓膏粱之疾非肝肾经虚也何以明之经所谓
  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禁王注曰三
卷一 第 11b 页 WYG0766-0011b.png
  阴不足则发偏枯三阳有馀则痿易易为变易尝
  用而痿弱无力也其治则泻令气弱阳衰土平而
  愈或三化汤调胃承气汤选而用之若脾虚则不
  用也经所谓土不及则卑陷卑下也陷坑也故脾
  病四肢不用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能至经必因
  于脾乃得禀受也今脾不能与胃行其津液四肢
  不得禀水谷气气以日衰脉道不行筋骨肌肉皆
  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其治可补十全散加减四物
卷一 第 12a 页 WYG0766-0011c.png
  去邪留正
愈风汤中风症内邪已除外邪已尽当服此药以行导
 诸经久服大风悉除纵有微邪只从此药加减治之
 然治病之法不可失其通塞或一气之微汗或一旬
 之通利如此为常治之法也久则清浊自分荣卫自
 和如初觉风动服此不致倒仆
 羌活 甘草 防风 川芎 细辛 枳壳 人参
 麻黄 甘菊 薄荷 当归 知母 黄菧 柴胡
卷一 第 12b 页 WYG0766-0011d.png
 前胡 半夏 厚朴(各二/两)生地(四/两)熟地 防已 茯
 苓 黄芩 白芷 蔓荆子 枸杞 地骨皮(各二/两)
 石膏 苍术(各四/两)(一/两)芍药(三/两)独活 杜仲(各二/两)
  右剉每服一两水二钟煎至一钟温服如遇天阴加
  生姜空心一服临卧再煎渣服俱要食远空心一
  服咽下二丹丸为之重剂临卧一服咽下四白丹
  为之轻剂是动以安神静以清肺假令一气之微
  汗用愈风汤三两加麻黄一两均作四服每服加
卷一 第 13a 页 WYG0766-0012a.png
  生姜五片空心以粥投之得微汗则佳如一旬之
  通利用愈风三两大黄一两亦均作四服如前煎
  临卧服得利则妙常服之药不可少四时之辅如
  望春大寒后加半夏柴胡人参各二两木通四两
  此迎而夺少阳之气也望夏之月加石膏黄芩知
  母各二两此迎而夺阳明之气也季夏之月加防
  已白术茯苓各二两胜脾土之湿也初秋大暑之
  后加厚朴二两藿香二两桂一两木通二两此迎
卷一 第 13b 页 WYG0766-0012b.png
 而夺太阴之气也霜降之后望冬加附子一两桂一
 两当归二两胜少阴之气也得春减冬所加药四时
 类此虽立法于四时之加减更宜临病之际审病
 之虚实寒热土地之宜邪气之多少此药具七情
 六欲四气无使五脏偏胜不动于荣卫如风秘服
 之则永不燥结如久泻服之则能自调初觉风气
 便服此药及新方中天麻丸各一料相为表里
 治未病之圣药也及已病者更宜当服无问男
卷一 第 14a 页 WYG0766-0012c.png
  妇及小儿惊痫抽搐急慢惊风等病服之神效如
  解利四时伤风随四时加减法又疗脾肾虚筋弱
  言语难精神昏愦及治内弱风湿内弱者乃风热火
  亢体重者乃风湿土馀内弱之为病或一臂肢体
  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或恐而健忘喜以多思故
  思忘之道皆情不足也是以心乱则百病生于心
  静则万病悉去故此药能安心养神调阴阳无偏
  胜及不动荣卫
卷一 第 14b 页 WYG0766-0012d.png
四白丹 能清肺气养魄谓中风者多昏昧气不清利
 也  白术 茯苓 人参 砂仁 防风 川芎
 (各五/钱)白芷(一/两)知母 细辛(各二/钱)羌活 独活 薄荷
 (各二/钱半)(一钱/半)甘草 香附(炒各/五钱)甜竹叶(三/两)(一/字)
 脑(五/分)牛黄(五/分)藿香(一钱/半)
  右药二十味计八两六钱三字为细末炼蜜为丸
  每两作十丸临卧嚼一丸分五七次嚼之上清肺
  气下强骨髓
卷一 第 15a 页 WYG0766-0013a.png
二丹丸 治健忘养神定志和血内安心神外华腠理
 丹参(两/半)丹砂(五钱/为衣)远志(五/钱)茯神(一/两)人参(五/钱)菖蒲(五/钱)
 熟地(一两/半)天门冬(一两/半)麦冬(一/两)甘草(五/钱)
  右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
  心食前常服安神定志一药清肺一药安神故清
  中清者归肺以助其真清中浊者坚强骨髓血中
  之清荣养于神血中之浊者华荣腠理如素有痰
  久病中风津液涌溢在胸中气所不利用独圣散
卷一 第 15b 页 WYG0766-0013b.png
  吐之后用利气泻火之剂
泻青丸 治中风自汗昏冒发热不恶寒不能安卧此
 是风热烦躁(方在/火门)
天麻丸 行荣卫壮筋骨
 天麻(六两酒/浸三日)牛膝(六两酒/浸三日)杜仲(炒去/丝)蓖薢(六两/另研)玄参
 (六/两)当归(十/两)生地(一/斤)羌活(十/两)附子(一/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常服五七十丸病大至百
  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白汤下平明服药至日高饥
卷一 第 16a 页 WYG0766-0013c.png
  则止药大忌壅塞失于通利故服药半月稍觉壅
  微以七宣丸轻疏之使药再为用也牛膝蓖薢治
  筋骨杜仲使筋骨相著天麻羌活和风之圣药当
  归地黄养血能和荣卫玄参主用附子佐之行经
  药也
抱拙子曰按中风之證卒然倒仆口眼喎斜半身不遂
 或舌强不语唇吻不收是也然名各不同有曰风癔
 以心闷闭不能言喉中噫噫作声盖肺气入心则能
卷一 第 16b 页 WYG0766-0013d.png
 言邪中心肺痰涎潮塞故使然也有曰风痱者以风
 涎散注于关节气不能行故使四肢不遂也有曰舌
 强不语者以风入心脾二经心之别脉系于舌本脾
 之脉侠咽连舌本散舌下今风涎入其经络故舌不
 转而不能言也有曰四肢拘挛者以风冷邪气入于
 肝脏使诸经挛急屈而不伸也有曰风柔者以风热
 邪气入于肝脏使诸经弛张缓而不收也有曰风颤
 者以风入肝经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
卷一 第 17a 页 WYG0766-0014a.png
 颤掉也有曰风瘖者以风冷之气客于中滞而不能
 发故使口禁不能言也与前涎塞心肺同候此以口
 噤为异耳要略曰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经络空虚
 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则急正气引邪
 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
 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即难言口吐涎已上
 所论皆言风从外入也刘守真曰风病多因热甚俗
 云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所以中风有瘫痪者非谓
卷一 第 17b 页 WYG0766-0014b.png
 肝风实甚而卒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
 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
 热气拂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也张絜
 古曰人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故中风者非外来
 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
 疾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之人则间有之亦是形
 盛气衰故如此治法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李东
 垣之说与絜古同朱彦脩曰西北气寒为风所中者
卷一 第 18a 页 WYG0766-0014c.png
 诚有之东南气温地湿有风病者非风也皆湿生痰
 痰生热热生风也已上所论皆言风从内出也夫自
 古论中风者悉主于外感而刘张诸子则主于内伤
 今详此病盖因先伤于内而后感于外相兼成病者
 也但有标本轻重不同耳假如百病皆有因有證因
 则为本證则为标古人论中风者言其证也诸子论
 中风者言其因也岂可以中风一證岐而为二哉故
 古人所论外感风邪者未必不由本体虚弱荣卫失
卷一 第 18b 页 WYG0766-0014d.png
 调之所致诸子所论火盛气虚湿痰者未必绝无风
 邪外侵之所作若无风邪外侵则因火因气因湿各
 为他證岂有暴仆暴瘖口眼喎斜手足不遂舌废不
 用昏不识人之候乎治法外感重者宜先祛外邪而
 后补中气内伤重者宜先补正气而后攻外邪或以
 散风药为君而补虚药为佐使或以补虚药为君而
 散风药为佐使全在活法量标轻重而治之
凡中风證内邪已除外邪已尽当服愈风汤以行导诸
卷一 第 19a 页 WYG0766-0015a.png
 经久服大风悉去纵有微邪只从此药加减盖能和
 荣卫疏经络有补气养血之功祛湿消痰之效疏而
 不耗补而不治不燥不寒诚观左右之轻重上下之
 缓急酌而用之无不克济
按中风五脏亦显外證目瞀者中于肝舌不能言者中
 于心唇缓便秘者中于脾鼻塞者中于肺耳聋者中
 于肾此五者病深为难治但风中腑者多兼中脏如
 左关脉浮弦面目青左胁偏痛筋脉拘急目瞤头眩
卷一 第 19b 页 WYG0766-0015b.png
 手足不收坐踞不得此中胆兼中肝也用犀角散之
 类如左寸脉浮洪面赤汗多恶风心神颠倒悚悸恍
 惚言语蹇涩舌强口乾此中小肠兼中心也用麻黄
 散之类如右关脉浮缓或浮大面唇黄汗多恶风口
 喎语涩身重嗜卧肌肉不仁腹胀不食此中胃兼中
 脾也用防风散之类如右寸脉浮涩而短面白鼻流
 清涕多喘胸中冒闷短气自汗声嘶四肢痿弱此中
 大肠兼中肺也用五味子汤之类如两尺脉浮滑面
卷一 第 20a 页 WYG0766-0015c.png
 目黑黧腰脊痛引小腹不能俛仰两耳鸣骨节痛足
 痿善恐此中膀胱兼中肾也用独活散之类此皆言
 真中风也而有气血之分焉气虚而中者由元气虚
 而贼风袭之则右手足不仁用六君子加钩藤姜汁
 竹沥血虚而中者由阴血虚而贼风袭之则左手足
 不仁用四物汤加钩藤竹沥姜汁气血俱虚而中者
 则左右手足皆不仁矣用八珍汤加钩藤竹沥姜汁
 其与中风相类者则有中寒中暑中湿中火中气食
卷一 第 20b 页 WYG0766-0015d.png
 厥劳伤房劳等證中于寒者谓冬月卒中寒气昏昧
 口噤肢挛恶寒脉浮𦂳用麻黄桂枝理中汤之类中
 于暑者谓夏月卒冒炎暑昏冒痿厥吐泻喘满用十
 味香茹饮之类中于湿者丹溪所谓东南之人多因
 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用清燥汤之类加竹沥
 姜汁中于火者河间所谓非肝木之风内中六淫之
 邪外侵良由五志过极火盛水衰热气拂郁昏冒而
 卒仆也用六味丸四君子独参汤之类内有恚怒伤肝
卷一 第 21a 页 WYG0766-0016a.png
 火动炎上者用柴胡汤之类中于气者由七情过极
 气厥昏昧或牙关𦂳急用苏合香丸之类误作风治
 者死食厥者过于饮食胃气自伤不能运化故昏昧
 也用六君子加木香劳伤者过于劳役元气虚耗不
 任风寒故昏冒也用补中益气汤房劳者因肾虚精
 耗气不归原故昏冒也用六味丸此皆类中风者也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风之伤人虽云脏腑俱受而肺
 肝二经居多盖风邪之入先于皮毛之虚皮毛受邪
卷一 第 21b 页 WYG0766-0016b.png
 则内客于肺肺主气肺邪既盛则气必上逆所以有
 痰涎壅塞昏晕倒仆之状肝主筋属木与风其气相
 感以类相从故风邪乘虚肝经受之则筋缓不荣或
 筋缩不舒所以有手足拘挛或四肢瘫痪之状治风
 之法初得病即当顺气及日久即当活血此万古不
 易之理盖风病未免有痰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清
 治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顺气和血斯得病情若光
 不顺气便用乌附又不养血徒用麻防未见有愈者也
卷一 第 22a 页 WYG0766-0016c.png
内经治口眼喎斜多属足阳明筋病盖足阳明筋结颊
 上得寒则急得热则弛左寒右热则左颊筋急牵引
 右之弛者而喎向左也右寒左热则右颊筋急牵引
 左之弛者而喎向左也故其治法以火灸且为之膏
 油熨其急者以白酒调和桂末涂其弛者后人用酒
 煮桂取汁以故布浸拓病上左喎斜拓右右喎斜拓
 左即内经用酒桂涂法也
人之一身经络贯串谓之脉脉者血之隧道也血随气
卷一 第 22b 页 WYG0766-0016d.png
 行周流不停筋者周布四肢百节联络而束缚之此
 属肝木得血以养之则和柔而不拘急脉皆起于手
 足指端故十二经皆以手足而名筋则无处无之皮
 毛者属肺主外而易于感冒人身之血内行于脉络
 而外充于皮毛渗透肌肉滋养筋骨故百体平和运
 动无碍若气滞则血滞气逆则血逆得热则瘀浊得
 寒则凝泣衰耗则顺行不周渗透不遍而外邪易侵
 矣津液者血之馀行乎脉外流通一身如天之清露
卷一 第 23a 页 WYG0766-0017a.png
 若血浊气滞则凝聚而为痰痰乃津液之变遍身上
 下无处不到津液生于脾胃水谷所成浊则为痰故
 痰中于脾土也是以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等证以血虚
 瘀血痰饮为言是论其致病之源至其得病则必有
 所感触或因风或因寒或因湿或因酒或因七情或
 劳役房劳汗出因感风寒湿气遂成此病此血病痰
 病为本而外邪为标其邪中于皮毛肌肉则不知痛
 痒麻木不仁如有物一重贴于其上或如虫游行或
卷一 第 23b 页 WYG0766-0017b.png
 洒洒寒剽遇热则或痒遇阴雨则沉重酸痛其邪入
 于血脉经络则手足指掌肩背腰膝重硬不遂难于
 屈伸举动或走注疼痛此上诸症皆外自皮毛以至
 筋骨之病凡脉所经所络筋所会所结血气津液所
 行之处皆邪气郁滞正气不得流通而致然治者当
 以养血除风顺气化痰为主不必强度某病属某经
 某脏而杂治之也
风病遗尿属气虚参菧补之小便不利者勿用利药既
卷一 第 24a 页 WYG0766-0017c.png
 得自汗则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利之使荣卫枯竭
 无以制火烦热愈甚当候热退汗止小便自行兼此
 症乃阳明大忌利小便须当识此
妇人产后中风口噤手足瘈疭如角弓状或血晕四肢
 强直俱用荆芥略炒为末黑豆淋酒调下三钱极妙
 或加当归入酒少许水煎灌下即省
秦艽升麻汤
 秦艽 升麻 乾葛 芍药 人参 甘草 白芷
卷一 第 24b 页 WYG0766-0017d.png
 防风 桂枝 连须葱白水煎
川芎石膏汤(此乃防风通圣/散加减法也)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连翘 石膏 黄芩
 桔梗 薄荷 人参 荆芥 大黄 甘菊 滑石
 甘草 山栀 砂仁 寒水石 生姜  水煎服
八味顺气散
 白术 青皮 白芷 乌药 人参 陈皮 甘草
 白茯苓
卷一 第 25a 页 WYG0766-0018a.png
乌药顺气散
 麻黄 陈皮 乌药 乾姜 甘草 僵蚕 川芎
 枳壳 白芷 桔梗 生姜 大枣  水煎服
六合汤    熟地 当归 川芎 芍药 秦艽
 (一作/防风) 羌活   水煎服
三生饮
 南星(一两/生)川乌(去皮/脐生)附子(去皮脐生/各半两)木香(二钱/半)生姜
 (十/片) 右每服五钱水煎
卷一 第 25b 页 WYG0766-0018b.png
省风汤
 南星(三钱/生)防风(三钱/生)半夏(汤泡/生)甘草(生/)黄芩(各一/钱半)
  右加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搐鼻通天散
 藜芦 川芎 白芷 细辛 防风 薄荷(各一/钱)
 牙皂角(三个刮/去皮子)
  右为末吹鼻中
开关散 一名破棺散(治中风/口噤)
卷一 第 26a 页 WYG0766-0018c.png
 南星(末五/分)冰片(少/许) 右五月五日午时合以中指点
  末揩齿左右其口自开
摄生饮
 苍术 木香 南星 半夏 细辛 菖蒲 甘草
 (生/)生姜 痰盛加全蝎水煎服
稀涎散
 白矾(一两半/生半枯)牙皂(四个肥实不蛀/者去皮弦炙黄)
  右为末温水调下一二钱吐出痰涎便省
卷一 第 26b 页 WYG0766-0018d.png
解语汤 (一方有石/菖蒲远志)
 羌活 防风 天麻 肉桂 川芎 南星 陈皮
 白芷 当归 人参 甘草 酸枣仁 羚羊角
  水煎入竹沥半盏再一滚服
清心散
 青黛 硼砂 薄荷(各二/钱)牛黄 冰片(各三/分)
  右为末先以蜜水洗舌后以姜汁擦舌将药末蜜
  水调稀搽舌本上
卷一 第 27a 页 WYG0766-0019a.png
加味转舌膏
 连翘 远志 薄荷 柿霜(各一/两)石菖蒲(六/钱)栀子(炒/)
 防风 桔梗 黄芩(酒/炒)玄明粉 甘草 酒大黄(各/五)
 (钱/)犀角 川芎(各三/钱)
  右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朱砂五钱为衣食后临卧
  薄荷汤嚼下一丸
诃子清音汤
 桔梗(一两半/生半炒)诃子(四十九个/半生半炮)甘草(二钱半/生半炙)
卷一 第 27b 页 WYG0766-0019b.png
  右为末每服七钱童便一大碗煎热调服
大八风汤
 当归 杏仁 灸草 桂心 乾姜(炮/)五味 升麻
 (六/分)川乌(炮/)黄芩(炒/)芍药(炒/)独活 防风 川芎 麻
 黄 秦艽 石斛 人参 茯神 石膏 黄菧
 紫苑(三/分)大豆(去皮炒/九分)
虎胫骨酒
 防风 蓖薢 当归 松节 龟板 虎骨(酥炙各/二两)
卷一 第 28a 页 WYG0766-0019c.png
 晚蚕沙 五加皮 秦艽 羌活(各二/两)白术(三/两) 枸
 杞子 苍耳子(各四/两)牛膝(一/两)鳖甲(一/两)乾茄根(八两饭/上蒸)
 一方有石斛续断杜仲巴戟(各一/两)
  右剉碎绢袋盛之以无灰酒三斗浸坛内春秋七
  日夏五日冬十日密固煮滚封七日开取时不可
  面向坛口恐药气冲目每日早午晚间病人自取
  酒一小杯服之不许多饮又不令药力断绝病痊
  酒尽将渣晒乾再入乾浮萍一斤半木香一两防
卷一 第 28b 页 WYG0766-0019d.png
  已木瓜各二两麝少许研为末酒糊丸桐子大酒
  下五十丸日用三服忌食动风之物
又曰凡中风者俱有先兆之症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
 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
 有中风之症经曰肌肉蠕动命曰微风宜先服八风
 散愈风汤天麻丸各一料为愈夫大拇指次指皆手
 足太阴阳明经中风多著此经也先服祛风涤热之
 剂辛凉之药治内外之邪是以圣人治未病不治已
卷一 第 29a 页 WYG0766-0020a.png
 病又云善治者治皮毛是治萌芽也故初成者获愈
 固久者伐形是治未病之先也
丹溪云大率治风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或挟火与湿
 盖湿生痰痰生热而热生风也
半身不遂者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与无血宜四物汤
 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在右属气虚属痰宜四君子
 汤二陈汤加竹沥姜汁
气虚卒倒参耆汤补之挟痰则浓煎人参汤加竹沥姜
卷一 第 29b 页 WYG0766-0020b.png
 汁血虚四物汤补之挟痰则四物皆用姜汁炒过加
 竹沥姜汁能食者去竹沥加荆沥
竹沥荆沥乃开经络行血气故为必用之剂
肥人多湿少加乌头附子行经
肥人中者以其气盛于外而歉于内也肺为气出入之
 道肥人气必急急则痰涎上壅邪盛可知所以治之
 必先理气为急中后气未顺痰未除调理之剂惟当
 用藿香正气散和星香散煎服此方非特可治中
卷一 第 30a 页 WYG0766-0020c.png
 风之症中气中恶尤宜寻常呕吐痰厥及胸膈饱闷
 者皆可用之
治风之法初得之必先顺气及日久则当活血此万古
 不易之理有以四物吞活络丹愈者正此意也设不
 先顺气化痰遽用乌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风天麻羌
 活辈吾未见其能治也
若饮食坐卧如常但失音不语只以小续命汤去附子
 加石膏菖蒲一钱
卷一 第 30b 页 WYG0766-0020d.png
  开关之剂
稀涎散 治中风不语牙关𦂳急单蛾双蛾
 江子仁(六粒每粒/分作两半)牙皂(三钱/切片)明矾(一/两)
  化开矾将二味投入搅匀待矾枯为末每用三分
  吹入诸病皆愈痰涎壅盛者以五分灯心汤下喉
  中之痰逆上者即吐膈间者即下
凡中风口噤不开用白盐梅揩齿即能开乃可进药
丹溪用藜芦为末加麝香少许入鼻内吐之一吐不愈
卷一 第 31a 页 WYG0766-0021a.png
 再吐之(虚甚者/不可吐)
救急通关散 治中风中气一应急病宜先以此开关
 牙皂 细辛 二味为末吹入鼻内得嚏佳
苏合香丸 擦牙上牙关即开 再以生姜自然汁并
 三生饮俟其苏省然后次第进以顺气之剂或排风
 续命之类
胜金丸 治中风忽然仆倒如醉形体昏闷四肢不收
 涎潮逆上隔气不通命在须臾
卷一 第 31b 页 WYG0766-0021b.png
 生薄荷(五/钱)牙皂(二两搥碎水一升二/味同浸取汁研成膏)瓜蒂(末一/两)藜芦
 (末二/两)朱砂(半两/另研)
  右将朱砂末二分和二味末子和匀用膏子为丸
  龙眼大朱砂为衣温酒化下一丸甚者二丸以吐
  为度得吐即醒不醒者不治
桑枝法 桑枝一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
 服尽图经云桑枝温平不凉不热可以常服疗体中
 风痒乾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咳𠻳
卷一 第 32a 页 WYG0766-0021c.png
 消食利小便久服身轻聪明耳目令人光泽兼疗口
 乾仙经云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出抱朴子政和
 间何子常病两臂痛诸药不效依此作数剂臂痛即
 愈
凡治中风莫如续命之类然此可扶持初病若要收全
 功火艾为良中风皆因脉道不利血气闭塞也灸则
 唤醒脉道而血气得通故收全功
中风不语 用龟尿少许点于舌神效
卷一 第 32b 页 WYG0766-0021d.png
 取龟尿法置龟新荷叶上用猪棕鼻内刺之即出
一方 治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头目眩运痰火炽盛筋
 骨时疼此乃原于血虚血热挟痰挟火经络肌表之
 间先已有其病根后因感冒风寒或过嗜醇酒膏粱
 而助痰火或恼怒而逆肝气遂有此半身不遂之证
 其在于经络肌表筋骨之间尚未入脏腑并以此方
 治之盖此方有补血活血之功不致于滞有健脾燥
 湿消痰之能不致于燥有清热运动疏风开经络通
卷一 第 33a 页 WYG0766-0022a.png
 腠理内固根本外散病邪王道剂也多服见功
 白术(一钱/半)川芎(一钱/半)南星 半夏 芍药 茯苓
 天麻(各一/钱)川归 生地 熟地 牛膝 酸枣(仁/)
 黄芩 橘红(各八/分)羌活 防风 桂(各六/分)红花(炙/)
 甘草(各四/分)黄柏(八/分)水煎入竹沥姜汁侵晨服
  瘖痱
素问太阴所谓入中为瘖者阳气已衰故为瘖也内夺
 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脉解篇/王注云)
卷一 第 33b 页 WYG0766-0022b.png
 (痱废也肾气内/夺则舌瘖足癈)
纲目云厥逆者温补之河间地黄饮子是也
河间地黄饮子 治瘖痱不能言足废不能用肾气弱
 其气厥不至舌下
 熟地 肉苁蓉(酒浸/焙)巴戟 石斛 附子(炮/)五味 菖
 蒲 远志 官桂 麦冬 山茱萸 白茯苓(各等/分)
  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拘时服
麝香散 卒中风瘖哑倒地不省左右瘫痪口眼喎斜
卷一 第 34a 页 WYG0766-0022c.png
 诸药未服者服之
 真麝(二/钱)真香油(二/两) 若遇此症将麝香研细入油搅
 匀开口灌之其人自苏不独治中风且全其言语不
 蹇手足不瘫服此后方服顺气疏风之剂盖麝香通
 关节可以行至病所也
  疫门
凡众人病一般者此天行时疫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
 降用大黄黄芩黄连人参桔梗苍术防风滑石香附
卷一 第 34b 页 WYG0766-0022d.png
 人中黄为末神曲糊为丸每服五七十丸气虚四君
 子血虚四物痰多二陈汤作使送下热甚者加童便
生生子曰夫温病有冬伤于寒不即发过时而为春温
 者有冬不藏精者有感四时不正之气者有君相二
 火加临而沿门阖境相似者有用和解法者有用补
 法者有用寒凉者有用渍法者各推其所因而施治
 之母执热之一途而槩用寒凉法也
大抵治时疫当按邪在何经及恭之时月故奏效甚捷
卷一 第 35a 页 WYG0766-0023a.png
 发热发班以玄参升麻汤治之
头痛先寒后热以小柴胡汤渴加知母天花粉无汗加
 葛根 夏加石膏知母各三钱
先热而后寒口渴无汗葛根升麻汤加柴胡热甚及夏
 月加石膏知母
但热无寒口渴烦躁白虎汤加麦门冬
大渴大热谵语腹满脉洪大有力柴胡汤或凉膈散
发热而大便泻小便短柴苓汤
卷一 第 35b 页 WYG0766-0023b.png
发热口渴而小便不利五苓散
韩飞霞五瘟丹亦妙
张子和六神通解散 治时病从外而感者头痛体疼
 见风怕寒遇暖则喜不问日数皆当大汗
 麻黄(一钱/半)苍术 甘草 黄芩(各一/钱)石膏 滑石(各/二)
 (钱/)姜葱煎热服
如谵语神思不宁热邪在里而汗不能尽解又加人参
 黄连二味即安 此方用药轻微人多不晓易而忽
卷一 第 36a 页 WYG0766-0023c.png
 之不知其中自有神妙如解汗未通更加紫苏叶葛
 根白芷等助其威风得汗其病如扫
治瘟病活套
 人中黄疗时行热毒为君苍术香附散郁为臣黄芩
 黄连降火人参补虚桔梗防风利气行经为佐热郁
 结则内外气液不通成燥大黄苦寒而能涤荡燥热
 滑石性滑味淡将以利窍解结通气液以润燥二者
 一阴一阳用之为使
卷一 第 36b 页 WYG0766-0023d.png
藿香正气散 治外感发热头痛内因痰饮凝结作热
 四时疫疠或中腕痞满呕逆恶心霍乱及伤寒头疼
 增寒壮热
 茯苓 白芷 紫苏 陈皮 桔梗 大腹皮 甘
 草 白术 厚朴 半夏(各一/两半)藿香(三/两)前胡
  右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热服欲出汗以
  被覆之如挟饮食加枳实山查腹疼加砂仁苍术
  减白术
卷一 第 37a 页 WYG0766-0024a.png
败毒散 治四时疫疠伤风有汗风湿身肿体疼恶风
 口乾日晡发热 茯苓 甘草 人参 桔梗 川
 芎 柴胡 前胡 枳壳 羌活 独活(各等/分)生姜
 三片薄荷五片水煎服
六神散 治大热发强谵语(方在/狂门)
  渍法
五枝汤 治时疫用表药太多而肺金枯燥以致腠理
 经密不能得汗而热不解
卷一 第 37b 页 WYG0766-0024b.png
 桑槐柳桃榆 各四十九条煎汤浴之少顷肤润而
 汗出热因退矣
辟疫丹 雄黄(末一/钱)(半/分) 用黑枣肉捣为丸枣核大
 朱砂为衣绵包塞入鼻中男左女右入病家则不染
 疫气
神仙百解散
 茵陈 柴胡 前胡 人参 羌活 独活 苍术
 (米泔/浸炒)甘草 乾葛 白芍 升麻 防风 藁本
卷一 第 38a 页 WYG0766-0024c.png
 藿香 半夏 白术(各一/两)立春以后不加减立夏已
 后一料内加柴胡 赤茯苓 川归(各五/钱)立秋已后
 减柴胡(一/分)不用川归赤茯苓只加 乾葛 肉桂(去/粗)
 (皮各/一分)麻黄(去节/五钱)立冬已后并无加减一方无川归有
 黄芩(五/钱)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二枚煎
  一钟热服并进二服如要表药加葱白三寸淡豆
  豉三十粒同煎服以衣被盖覆汗出而愈
卷一 第 38b 页 WYG0766-0024d.png
  头面肿(俗名鸬鹚瘟虾蟆瘟一车前草用水煎服/极效大秘者加蜂密 匙)
多是少阳阳明二经之火上壅热极而生风也故肿每
 在两颊车及耳前后当用清降二法防风通圣散加
 减治之感之轻者只清之亦自消散不必加硝黄恐
 药过于病也
予尝治多加痰药于清散之中取效甚速今列于左
 白僵蚕 天花粉 酒芩 酒连 大力子 甘草
 柴胡(各三/钱)贝母 玄参 桔梗 枳壳(各八/分)连翘
卷一 第 39a 页 WYG0766-0025a.png
 石膏(各三/钱)升麻(一/钱)
  葱白三根姜三片淡竹叶二十片食后缓缓服之
  大便秘结加酒煨大黄一钱
若被重剂泻下太过损伤中气脾弱泄泻面与项肿不
 退此所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者也以小柴胡汤加
 白术山药升麻白芷一补一消庶几保全
大头病与此亦相须而治
丹溪曰大头天行病乃湿在高巅之上用羌活酒芩酒
卷一 第 39b 页 WYG0766-0025b.png
 煨大黄随病加减不可用降药
东垣有法有方谓阳明邪热大甚资实少阳相火而为
 之视其肿热在何部随经治之当缓勿令重剂过其
 病所阳明之邪首大肿少阳之邪出于耳前后先以
 酒炒黄芩黄连炙甘草煎频频少与呷之食后再煎
 大黄大力子临时加芒硝等分亦时时呷之俟邪气
 少杀只服前药未已再如前次第服之取大便邪气
 已即止阳明渴加石膏少阳渴加括蒌根阳明行经
卷一 第 40a 页 WYG0766-0025c.png
 升麻芍药葛根甘草太阳行经羌活荆芥防风并与
 上药相合服之  或云头痛酒芩口渴乾葛身疼
 羌活桂枝防风芍药
海藏神术汤 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无汗者
 苍术(制/)防风(各二/两)甘草(一两/炒)
  右㕮咀加葱生姜同煎服如太阳症发热恶寒脉
  浮而𦂳者加羌活二钱 如太阳證脉浮𦂳中𢃄
  弦数者是兼少阳也加柴胡二钱 如太阳證脉浮
卷一 第 40b 页 WYG0766-0025d.png
  𦂳中𢃄洪者是兼阳明也加黄芩二钱妇人服者
  加当归或加藁本汤各二钱 如治吹妳煎成调
  六一散三五钱神效
又神术汤六气加减例
 太阳寒水司天加羌活桂枝馀岁非时变寒亦加冬
 亦加 阳明燥金司天 加白芷升麻馀岁非时变
 凉温亦加秋亦加 少阳相火司天 加黄芩地黄馀岁非
 时变雨湿亦加夏亦加 太阴湿土司天 加白术
卷一 第 41a 页 WYG0766-0026a.png
 藁本馀岁非时变热湿亦加夏末秋初亦加 少阴
 君火司天 加细辛独活馀岁非时变热亦加春末
 夏初亦加 厥阴风木司天 加川芎防风馀岁非时
 变温和亦加春亦加
 已上神术汤六气加减法非止为司天之气设也至
 于岁之主气与月建日时同前应见者皆当随所见
 依例加减之按海藏此论与戴人云病不如是当年
 气看与何年运气同便向此中求妙法方知皆在至
卷一 第 41b 页 WYG0766-0026b.png
 真中之歌相表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也盖海藏此
 论所谓某气司天加某药者治常气之法也所谓随
 所应见加减者治变气之法也戴人所谓看与何年
 同气求治法者亦治变气之法也能将二公之法扩
 充行之则内经运气之本义灿然矣夫内经论运气
 有常气有变气常气有定纪如某年属某气司天当
 寒某年属某气司天当热是也变气者无定纪如某
 年属某气司天当寒反变热当热反变寒是也王氏注
卷一 第 42a 页 WYG0766-0026c.png
 文释以经无定纪之变气作有定纪之常气使后学皆以年岁占运
 气而其应者十无一二是以人莫之信而其道湮晦久矣二公生于
 数千百年之后复启其端而续之功亦巨矣
 火热门(火之与热微甚之间而已各标门/户近赘今归之于一便寻治也)
  明火篇(五运六化篇曰君火之化热主春末夏初/行暄淑之令而不行炎暑应君之德也)
生生子曰诸书言火不一于杂症中言者往往至言火
 杂症而兼令气者虽间有之而未畅也愚谓天有六
 气火居其二地有五行火居其一人之五脏德合五
卷一 第 42b 页 WYG0766-0026d.png
 行火之有二君相是已火之在易为离离者内阴外
 阳主乎动者也动则生故曰天不能远火以生物人
 不能远火以有生过动则变而反消烁于物也在禦
 之何如尔按内经气交变大论篇云南方生热热生火
 其令热其变消烁其灾燔炳又运气五行生死顺逆
 篇曰火主于南应夏火之为言化也言能化生万物
 也顾其为疾不独待于君相凡五志之火皆致𤯝也
 岐伯举病机一十九条而属火者五此先圣论火者
卷一 第 43a 页 WYG0766-0027a.png
 大抵也后之言火者无论其他且以丹溪之特识乃
 分君火为人火相火为天火而后之人翕然颂之愚
 窃以为未然也夫火有天人不可以君相而分属天
 人何也六六之气以君火为二之气经以热称之以
 相火为三之气经以暑称之是君相皆可以火称也
 惟人之摄养失宜则五脏之火随触而见触之于心
 之经心之络心之脏皆君火也固可以人火称之若
 触之于包络触之于三焦此相火也亦可以人火称
卷一 第 43b 页 WYG0766-0027b.png
 也而独以天火称之何哉又曰见于天者出于龙雷
 则木之气出于海则水之气虽其取譬无非欲状相
 火之烈然但可以论五脏厥阳之火而非君相令气
 有定位有伦序者言也彼造化之所以生生无穷者
 以其有不易之定体为之主然后四时行而万物生
 盖天人之理一致若外内君相之火亦必先有定位
 而后可以言变化惟善摄生者其五行五志之火有
 以默裨其生生之功故人莫得而见其端及其过极
卷一 第 44a 页 WYG0766-0027c.png
 则酷烈之势始见书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已愚
 故曰治火热之症必先察夫令气之流行而恭治之
 可也虽非火令司天之年然一岁中既有此君相二
 节之气治病者安得舍令气而不加察之乎诸书叉
 妄以命门为相火而主方即以滋阴降火汤为专剂
 以故今之治虚怯者未数月而多至殒促固司命者
 阴柄其权或亦治火之源未彻而妄投药剂有以致
 之乎吾祁汪子良医学质疑有外内君相篇言之颇
卷一 第 44b 页 WYG0766-0027d.png
 悉言外者有曰火邪自天气血感之而为病也得非
 令气之天火欤言内者有曰乃人之调养失宜正气
 自伤而为病也得非所触五志之人火者欤外内之
 因不同补泻之治自别以外君相言之则有令气之
 序以内君相言之则少阴少阳厥阴自明五志之火
 自见也况内外证治甚该莹然可法似补前人所未
 臻虽其所约诸方未必能一一中其肯綮推其意极
 欲正其外内君相之名表其虚虚实实之治为后人
卷一 第 45a 页 WYG0766-0028a.png
 作梯阶工之与致不遑计也而亦不以君相分天人
 也愚故录之于左以俟明哲采焉
  外内君相篇(祁邑汪子良著/)
夫火者明曜燔灼者也其性升燥其气郁蒸其色为赤
 其声为鸣其味为苦其始为温其变为寒其为害也
 十二经络脏腑无所不至(诸书以心为君火以黄连/泻之右肾命门为相火以)
 (黄柏制之以君相二/火限于心肾非也)随其所寓而名之君火相火之
 说始于运气诸篇而近世诸书继之曰实火虚火人火
卷一 第 45b 页 WYG0766-0028b.png
 龙火肾肝阴火五志之火之类其意虽各有所指而
 天人外内之未莹则亦犹有惑也夫外者火邪自天
 气血感之而为病也内者人之调养失宜正气自伤
 而为病也外内之因不同补泻之治自别以外君相
 言之经有六节之序始于风木终于寒水自春分
 至小满为二气君火其令热自小满至大暑为三气
 相火其令暑夫风火暑湿寒燥之六气迭相盛衰以
 应六六之节而君相当其二焉君相云者乃热暑微
卷一 第 46a 页 WYG0766-0028c.png
 甚之分耳应则为平变则为病当其时则微非其时
 则甚(如非时而有大热/则为瘟疫之病矣)如君火之化热感之则手少
 阴心太阳小肠脏腑主之相火之化暑人感之则手
 厥阴膻中少阳三焦脏腑主之夫君少阴也而心又
 主血血属阴为病主静相火少阳也而膻中又主气
 气属阳为病主动故凡静者皆君火之症也如痛痒
 疮痬痈疽瘤气结核红肿鼻塞鼽嚏吐酸瞀郁血溢
 血泄笑悲谵妄恶寒战慄身热转筋腹胀有声小便
卷一 第 46b 页 WYG0766-0028d.png
 浑浊淋秘暴注下迫(旧有霍乱吐下太/阴之症今去之)之类皆君火
 使之然也凡动者皆相火之症也如瞀瘛暴瘖冒昧
 躁攘狂越詈骂惊骇呕涌溢食气逆上冲诸禁鼓慄
 如丧神守喉痹耳鸣耳聋暴注瘛跗肿疼酸暴病
 暴病之类皆相火使之然也夫君相之火俱主于热
 宜用寒凉正治但热微甚之不同耳其在表者发之
 在里者泻之利之下之半表半里者和之如柴胡黄
 芩泻肝胆之火黄连泻心火木通泻小肠火芍药泻
卷一 第 47a 页 WYG0766-0029a.png
 脾火石膏泻胃火黄芩泻肺火与大肠火知母泻肾
 火黄柏泻膀胱火此外君相之症治者也内之君相
 者正气自伤为病有似火邪所发而实非也如诸书
 所谓实火可泻虚火可补之类夫实者正气之有馀
 也虚者正气之不足也盖人之气生发于胃聚于膻
 中膻中者乃心前空虚之位名曰气海又曰宗气其
 气之馀由肺运于一身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
 布五经并行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若夫起居动静
卷一 第 47b 页 WYG0766-0029b.png
 调养失宜过于劳倦房事醉饱耽食肥甘辛辣厚味
 之属以致经络脏腑因之受伤则夫膻中之气随其
 所寓郁滞而为病气之有馀则为实火气之不足则
 为虚火故曰君火者犹人火也可以水灭可以正治
 惟黄连之苦泻之相火者犹龙火也不以水灭不以
 正治顺其性而折之惟黄柏之辛制之又曰实火可
 泻黄连解毒之属虚火可补参术生甘草之属兼泻
 兼缓故内之君火者实火也犹人火也宜用寒凉之味
卷一 第 48a 页 WYG0766-0029c.png
 泻之如肝脏素热复加酒热上行而为目赤肿痛者
 治用柴胡黄芩龙胆草之属又有肝经素有湿热又
 复感淫秽以致肝经热郁而为下疳者治用龙胆泻
 肝汤之属或为便毒者治用大消毒散之属或为杨
 梅疮者治用防风通圣散之属又有胆瘅因于谋虑
 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为口苦者治以胆募俞又如
 小儿因闻异声内激胆热而为惊搐者治用泻青丸
 之味又如过食膏粱之属热积于心而为痈疽者治
卷一 第 48b 页 WYG0766-0029d.png
 用黄连解毒汤之属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足充/足也)
 又醉以入房或临房忍精以致小肠膀胱热郁不散
 而为淋浊者治用黄柏知母木通栀子之属又如有
 因劳动热起于脾而为痰涎𢃄血者治用黄连芍药
 之属又如过食肥甘而为消中或为中满等症治用
 三补丸之属经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又
 曰消中热中皆富贵人也又如醉以入房酒热郁于
 脾胃而为热厥者治宜解酒散热间服滋阴之剂岐
卷一 第 49a 页 WYG0766-0030a.png
 伯言热厥者此人必醉饱以入房酒聚于脾胃不得散酒
 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云云肾气日衰阳气独盛故
 手足为之热也又有因于饱食热积大肠而为痔漏下
 血者治用黄连枳壳之属经曰因于饱食筋脉横解肠
 癖为痔又如食滞肠胃郁热不散而为下痢赤白者治
 用大承气汤之属经曰通因通用者此也又如色欲不遂
 肾热内炽而为遗精者治用珍珠丸加椿根皮之属内之君
 火之大意盖如是内之相火者虚火也犹龙火也宜分气
卷一 第 49b 页 WYG0766-0030b.png
 血而用甘温之味补之有因久视伤血以致肝热上腾
 而为目赤肿痛者治用四物汤加黄连黄芩柴胡之属
 又有肝血内虚而为发热者治用四物汤加黄柏知母之
 属又有胆腑虚热而为不寐者治用酸枣仁竹叶之属
 又有少阳胆经血枯不足以配阳气则气郁为热而为
 瘰𤻤者治用四物汤生地柴胡黄芩连翘玄参夏枯草
 之属或为耳鸣者治用清气化痰丸之属又有劳心过
 度以致神不守舍而为惊悸不寐等症治用八物汤加
卷一 第 50a 页 WYG0766-0030c.png
 酸枣仁远志间服朱砂安神丸之属又有因于失志心神
 受伤而为癫风者治用四物汤间用朱砂安神丸之属
 又有抑郁伤心而为痈疽不起者治用人参黄芪白
 术附子之属又有内伤心之元阳而为恶寒者治用人
 参附子赤石脂之属王太仆云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之
 类是也又有小肠膀胱气虚不能运化小便而为淋秘
 者治用参菧术茯木通之属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
 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有劳倦伤脾而为大热气喘
卷一 第 50b 页 WYG0766-0030d.png
 虚烦者治用补中益气汤之属经曰有所劳倦形气衰
 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
 内热又有劳倦伤脾症现头痛发热误食寒凉之药过多
 而增谵语郑声脉数不鼓者治用参菧白术当归附子乾
 姜之属又有劳伤脾胃阳气不能上荣而为头痛耳鸣鼻
 塞口淡等症治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之属经曰头痛
 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又有饮食失节与夫素
 斋内伤脾胃而脉虚身热咳𠻳腹胀泄泻等症补中益
卷一 第 51a 页 WYG0766-0031a.png
 气加减治之又有内伤胃腑胃气太虚而为呕吐者治用参菧
 白术砂仁石菖蒲之属或为消谷善饥者治用参菧甘草之属
 或为吐血者治用参术附子之属或为左齿痛者治用参菧
 术归白芷升麻之属或为腹胀者治用参菧白术砂仁木香
 之属经曰塞因塞用之类是也又有过欲肾虚火炎于肺而
 为喘𠻳等症治用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贝母麦
 冬五味之属又有肺气内虚不能运行而为喘𠻳愤
 郁等症治用参菧术附麦冬五味款冬花之属又有
卷一 第 51b 页 WYG0766-0031b.png
 大肠气虚不能传送而为里急后重或为虚秘等症
 治用补中益气汤之属又有过欲伤肾阴火内炽而
 为耳鸣者治用清上实下之剂或为口鼻血溢者治
 用四物汤加苑根大小蓟阿胶之属或为骨蒸者治
 用当归生地黄胡黄连知母地骨皮之属或为热从
 脐下起者或为热从足上起者治用四物加黄柏知
 母间服六味地黄丸之属或为午后发热者治用当
 归地黄枸杞龟板之属王太仆云壮水之主以制阳
卷一 第 52a 页 WYG0766-0031c.png
 光之类是己内之相火之大意盖如是此外犹有五
 志之火亦属正气自伤但因五志所发之不同耳经
 曰人有五志以生喜怒悲思恐若夫五志过度则火
 发于中而为病耳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
 则气结恐则气下之类夫五志过伤非药可治乃以
 所胜治之悲胜怒喜胜悲恐胜喜怒胜思思胜恐之
 类是已夫悲可以胜怒以悽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
 以胜悲以浪谑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胜喜以迫遽
卷一 第 52b 页 WYG0766-0031d.png
 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胜思以污辱之言触之思可
 以胜恐以虑彼亡此之言夺之之类是也夫五志所
 伤未甚正气未虚或可以药治者有之如青皮以泻
 怒气之逆参菧以补悲气之消香附以开思气之结
 升柴以举恐气之降惟夫喜则气和志达虽病亦微
 不治可也此五志之症治者也又有内外两伤之火
 正气自伤复加火邪外伤而为倦怠少气自汗身热
 失于视听脉虚等症治用清暑益气汤之属经曰阳
卷一 第 53a 页 WYG0766-0032a.png
 气者烦劳则张精绝澼积于夏使人煎厥目肓不可
 以视耳瞆不可以听之类是也又如元气素虚遇夏
 外热伤气而为倦怠无力头疼口淡等症俗谓之注
 夏治用参菧白术麦冬五味黄芩之类又如足之太
 阳经气不足感受暑气而为恶寒发热身重疼痛手
 足厥冷小便已洒然毛耸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
 齿燥脉弦细芤迟仲景所谓中暍是也治用白虎加
 人参汤之类又有劳倦复感暑气而为身热神昏溺
卷一 第 53b 页 WYG0766-0032b.png
 涩等证治用辰砂五苓散之类又如胃气内虚因感
 暑气而为头疼身热泄泻脉洪而实者治用柴苓散
 之类又如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热舍于肾而
 为足不任身骨痿者治用人参黄菧之类经曰骨痿
 者生于大热也又如肾虚阴火上炎而为劳热咳𠻳
 等症复感夏暑伤之其气益甚治用滋阴降火之剂
 经曰春夏剧秋冬瘥之类是也又如内有痰火外感
 暑气鼓激痰饮塞碍心窍而为卒倒手足不知动蹑
卷一 第 54a 页 WYG0766-0032c.png
 者俗谓之暑风是也二陈汤加黄连香薷主之又如冬
 月过于房劳精气内竭至春则无发生之气而为瘟
 疫者治宜补中加以辛凉解表之剂经曰冬不藏精
 春必病瘟又如冬月伤寒寒邪未发至春复感热气
 而为大热头疼口渴心躁脉浮𦂳者防风通圣散主
 之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瘟此皆内外两伤症治并
 行而不悖焉者也是知君相二火以外言之有春热
 夏暑阳动阴静之分也以内言之有实泻虚补五志
卷一 第 54b 页 WYG0766-0032d.png
 胜治药治之分也以外内两伤言之有表里邪正补
 泻兼施之分也是故外内君相医之广用者也其为
 道甚大其为说甚杂其为病甚多其为变也甚速其
 为御也甚难非一方一法所可尽也能明乎此医之
 为道思过半矣
  病机篇
内经曰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浑浊腹胀
 大鼓之如鼓痈疽痬疹瘤气结核霍乱瞀闷郁肿鼻
卷一 第 55a 页 WYG0766-0033a.png
 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闭身热恶寒战慄惊惑悲笑谵
 妄衄蔑血污此皆少阴君火之热乃心小肠之气所
 为也又曰诸热瞀瘈暴瘖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
 胕肿酸痛气逆冲上禁慄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
 耳鸣及聋呕饮溢食不下目迷不明暴注瞤瘈暴病
 暴死此皆少阳相火包络三焦之气所为也
内经曰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阳胜则热阴虚则内
 热阳胜则外热内外皆热则喘而渴故欲饮冷也
卷一 第 55b 页 WYG0766-0033b.png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齿乾
 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于火者是人阴虚阳气盛也人
 身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阴气少而阳气胜故
 热而烦满也
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尺寸脉俱虚是谓重虚粗
 大者阴不足阳有馀为热中也
脉经曰弦数多热数为热极脉数为虚为热寸口脉浮
卷一 第 56a 页 WYG0766-0033c.png
 大而数者名曰阳中之阳病苦烦满身热头疼腹中
 热寸口脉实热在脾肺数为吐为热在胃口关脉滑
 数胃中有客热缓而滑为热中尺脉实为身热心痛
 数为脐下热痛
又曰热病脉小或细喘逆不得大小便腹大而胀汗出
 而厥逆泄注脉大小不调皆难治热病已得汗而脉
 仍躁盛此阳脉之极也死热病不得汗而脉躁盛者
 此阳脉之极也死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热病
卷一 第 56b 页 WYG0766-0033d.png
 脉躁盛得汗而脉静身凉者生
  论热在血气之分
东垣曰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宜
 柴胡饮子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
 阴中也宜四顺饮子名曰热入血室昼发热烦躁夜
 亦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也急泻其阳峻补其阴
  论五脏有邪身热各异
 以手扪摸有三法轻手扪之则热重手扪之则不热
卷一 第 57a 页 WYG0766-0034a.png
 是热在皮毛血脉也重按之筋骨之分则热蒸手极
 甚轻手则不热是邪在筋骨之间也轻手扪之不热重
 力按之亦不热不轻不重按之而热是在筋骨之上
 皮毛血脉之下乃热在肌肉也
肺热者轻手乃得微按全无日西热甚乃皮毛之热其
 证必见喘咳寒热轻者泻白散重者凉膈散地骨皮
 散
心热者微按至皮肤之下肌肉之上轻手乃得微按至
卷一 第 57b 页 WYG0766-0034b.png
 皮毛之下则热少加力按之则全不热是热在血脉
 也其症心烦心痛掌中热而哕以黄连泻心汤导赤
 散朱砂安神丸
脾热者轻手扪之不热重按之筋骨又不热不轻不重在
 轻手重手之间热在肌肉遇夜尤甚其证必怠惰嗜
 卧四肢不收无气以动泻黄散
肝热者重按之肌肉之下至骨之上乃肝之热寅卯间
 尤甚其脉弦四肢满闷便难转筋多怒多惊四肢困
卷一 第 58a 页 WYG0766-0034c.png
 热筋病不能起于床泻青丸柴胡饮子
肾热者轻手重手俱不热极重力按至骨分其热蒸手
 如火其人骨苏苏如虫蚀其骨因热不任亦不能起
 于床滋肾丸主之
 面热者足阳明 口中热如胶足少阴 口热舌乾
 足少阴 耳鼽热若寒手太阳 掌中热手厥阴少
 阴太阴 足下热而痛足少阴 足外热足少阳
 身热肤痛手少阴 身前热足阳明 洒淅寒热手
卷一 第 58b 页 WYG0766-0034d.png
 太阴 肩上热肩似拔手太阳 中热而喘足少阴
 肩背热及足小指外肷胫踝后皆热足太阳 一身
 尽热狂而妄闻妄见妄言足阳明 热而筋纵缓不
 收阴痿足阳明
  论表里热
病机机要云有表而热者谓之表热无表而热者谓之
 里热有暴热而为热者乃久不宣通而致也有服温
 药而为热者有恶寒战慄热者治法小热之气凉以
卷一 第 59a 页 WYG0766-0035a.png
 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甚热之气以汗发之发之
 不尽则逆制之制不尽求其属以衰之苦者治脏脏
 属阴而居内辛者治腑腑属阳而在外故内者下之
 外者发之又宜养血益阴其热自愈
内经曰阴虚生内热者因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
 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内热
 阳盛则外热者因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
 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故外热
卷一 第 59b 页 WYG0766-0035b.png
东垣曰发热恶寒大渴不止烦躁肌热不欲近衣其脉洪
 大按之无力者或无目痛鼻乾者非白虎汤證也此
 血虚发躁当归补血汤主之
又曰仲景论内外不足发热自汗之症大禁发汗若饮
 食劳倦杂病发热自汗表虚之症认作有馀便用麻
 黄发之汗大出则表益虚也
内经曰人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
 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
卷一 第 60a 页 WYG0766-0035c.png
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入六腑则身热不得卧
 上为喘呼
王好古曰一身尽热先太阳也从外而之内者先无形
 也为外伤手足不和两胁俱热如火先少阳也从内
 而之外者先有形也为内伤
要略曰发热身疼而身如薰橘者湿也 一身尽痛发
 热日晡转剧者名风湿 汗出而身热者风也 身
 热脉弦数战慄而不恶寒者瘅疟也发热恶寒脉浮
卷一 第 60b 页 WYG0766-0035d.png
 数者温病也身热头疼自汗多眠阳脉浮滑阴脉濡
 弱者风湿也 中脘有痰令人增寒恶热自汗恶风
 寸口脉浮胸痞满有类伤寒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
 耳 虚烦与伤寒相似身热脉不浮𦂳不恶寒但热
 而烦惟头不痛 四脉热者火乘脾土脾主四肢故
 热也 手心热者心与包络火盛也 身体沉重走
 注疼痛乃湿热相搏风热郁而不得伸也
东垣云四脉发热者或口乾舌乾咽乾盖心生火小肠
卷一 第 61a 页 WYG0766-0036a.png
 主热火热来乘主位乃湿热相合故烦躁闷乱也
王太仆曰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发昼伏时节而动是
 无火也
  论杂病发热恶寒与伤寒不同
许学士曰仲景云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
 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
 陷入阴中则发热也此谓元受病而然也又云阳微
 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
卷一 第 61b 页 WYG0766-0036b.png
 之令阴气弱此谓医所病而然也大抵阴不足阳往
 从之故阳内陷则发热阳不足阴往乘之故阴上入
 阳中则恶寒阴阳不归其分故寒热交争是以发热
 而恶寒也
原病式曰身热恶寒热在表也邪热在表而浅邪畏其
 正故病热而反恶寒也或言恶寒为寒在表或言身
 热恶寒为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者皆误也仲景法曰
 无阳病寒不可发汗又言身热恶寒麻黄汤汗之汗
卷一 第 62a 页 WYG0766-0036c.png
 泄热去身凉即安然则岂有寒者欤大法烦躁多渴
 欲寒恶热为病热也亦有亢则害承乃制之则病热
 甚而反觉其冷者也虽觉其冷而病为热实非冷也
 其病热郁甚而反恶寒得寒转甚而得煖少愈者谓
 煖则腠理疏通而阳气得散怫热稍退故少愈也其
 寒则腠理固密阳气怫郁而热转甚故病加尔上下
 中外周身皆然俗因之妄谓寒病误以热药投之为
 害多矣
卷一 第 62b 页 WYG0766-0036d.png
刘宗厚曰按此数论并言杂病阴阳相乘及火热甚反
 兼水化为病亢则害承乃制之例但河间所引伤寒
 身热寒热与仲景及明理论义不相合详赵嗣真明
 理论云往来寒热者邪正分争也邪气之入也正气
 不与之争则但热而无寒若邪正分争于是寒热作
 矣盖以寒邪为阴热邪为阳里分为阴表分为阳邪
 之客于表也为寒邪与阳争则为寒矣邪之入于里
 也为热邪与阴争则为热矣若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卷一 第 63a 页 WYG0766-0037a.png
 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表里之不拘内
 外之无定由是寒热且往且来日有至于三五甚者
 则数发也若以阴阳相胜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
 足则先热后寒此特论杂病阴阳二气自相乘胜然
 也非可以语伤寒斯论为甚精切深合仲景之意盖
 不惟释疑于活人书而已
又按河间言恶寒为寒在表或身热恶寒为热在皮肤寒
 在骨髓皆误也而活人书亦以此为表里言之故赵氏曰详分
卷一 第 63b 页 WYG0766-0037b.png
 皮肤骨髓而不曰表里者盖以皮脉肉筋骨五者素问以
 为五脏之合主于外而充于身者也惟曰脏曰腑方可言
 里可见皮肤即骨髓之上外部浮浅之分骨髓则皮肤
 之下外部深沉之分与经络属表脏腑属里之例不同
 况仲景出此症于太阳篇首其为表症明矣是知虚弱
 素寒之人感邪发热热邪浮浅不胜沉寒故外怯而欲
 得近衣此所谓热在皮肤寒在骨髓用辛温至于壮盛素
 热之或酒客辈感邪之初寒未变热阴邪闭于伏热阴凝
卷一 第 64a 页 WYG0766-0037c.png
 于外热郁于内故内烦而不欲近衣此所谓寒在皮
 肤热在骨髓用辛凉必矣一发之馀表解正和此仲
 景不言之妙若以皮肤为表骨髓为里则麻黄汤证
 骨节疼痛其可名为有表复有里之症耶然仲景伤
 寒一书人但知为方家之祖而未解作秦汉文字看
 故于大经大法之意反有疑似而后世赖其馀泽者
 往往类辑伤寒方论其间失其本义及穿凿者亦有
 之矧以杂病为论但引其例乎兹赵氏释疑可谓得
卷一 第 64b 页 WYG0766-0037d.png
 其旨趣且黄帝针经有论皮寒热肌寒热骨寒热等
 例如此则仲景所论分邪在皮肤骨髓之殊虽欲以
 尽症例之变盖自有所本云
  恶寒非寒恶热非热论
丹溪曰经云恶寒战慄者皆属于热又云禁慄如丧神
 守皆属于火恶寒者虽当暑月若遇风霜重绵在身
 自觉凛凛战慄禁慄动摇之貌如丧神守恶寒之甚
 原病式曰病热甚而反觉其寒此为病热实非寒也
卷一 第 65a 页 WYG0766-0038a.png
 或曰往往见有得热药而少愈者何也予曰病热之
 人其气炎上郁为痰饮抑遏清道阴气不升病热尤
 甚积痰得热亦为暂退热势助邪其病益深或曰寒
 势如此谁敢以寒凉与之非杀而何予曰古人遇战
 慄之症有以大承气汤下燥粪而愈者恶寒战慄明
 是热症但有虚实之分耳经曰阴虚则发热夫阳在
 外为阴之卫阴在内为阳之守精神外驰嗜欲无节
 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
卷一 第 65b 页 WYG0766-0038b.png
 也实非有热当作阴虚治之而用补养之法可也
泻白散 治肺热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两)甘草(五/钱) 为末水调服
清金丸 泻肺火
 黄芩(炒/) 为末水丸沸汤下
黄连泻心汤 治心热
 黄连(炒/) 为末水调二三分量人大小与之
导赤散 治小肠实热
卷一 第 66a 页 WYG0766-0038c.png
 生地 木通 甘草 各等分入竹叶煎服
调胃承气汤 治脾热胃热
 大黄 芒硝(各一/两)甘草(五/钱) 水煎服
泻黄散
 藿香(七/钱)山栀(一/两)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
  右为末用蜜酒拌略炒服
柴胡饮子 治肝热
 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大黄 川归 芍药
卷一 第 66b 页 WYG0766-0038d.png
  各等分每服七钱姜三片水煎服
抑青丸 泻肝
 黄连 姜汁炒为末粥丸沸汤下
左金丸 治肝火
 黄连(六/两)吴茱萸汤煮少时为末粥丸(陈皮白术/汤吞下)
泻青丸
 川归 川芎 山栀 大黄 羌活 防风 龙胆
 草 为末蜜丸
卷一 第 67a 页 WYG0766-0039a.png
 本方去川芎羌活防风加黄连黄柏黄芩芦荟青黛
 (各五/钱)木香(一/钱)麝香(五/分)名当归龙荟丸
滋肾丸 治肾热
 黄柏(三/钱)知母(三/钱)(一钱/半) 为末蜜丸
凉膈散 治积热烦渴面热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
 鼻衄项结硬口舌生疮谵妄燥涩便溺闭结
 连翘(四/两)朴硝 大黄(各二/两)薄荷 黄芩 枝子 甘
 草(炙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加竹叶五七片水煎
卷一 第 67b 页 WYG0766-0039b.png
洗心散 治心肺积热头目昏疼肩背拘急肢节烦痛
 唇焦咽肿痰壅唾粘溺涩便秘
 白术(一两/半)麻黄 川归 荆芥 芍药 甘草 大
 黄(各六/两)每服二钱入生姜薄荷少许同煎服
三黄丸 通治三焦热 去大黄加黄柏(名三/补丸)
 黄连 黄芩 大黄(各等/分)
  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四顺清凉饮子 治一切丹毒积热壅滞咽痛
卷一 第 68a 页 WYG0766-0039c.png
 川芎 甘草(炙/)赤芍 大黄 每服七钱(水煎/服)
黄连解毒汤 治大热甚烦躁不得眠
 黄连(七钱/半)黄柏 栀子(各五/钱)黄芩(一/两)
  每服五钱水煎服 加防风连翘为大金花丸治
  风热 加柴胡治小儿潮热 与四物相合治妇
  人潮热
当归承气汤 治热发于上不利于下阳狂奔走詈骂
 不避亲疏
卷一 第 68b 页 WYG0766-0039d.png
 当归 大黄(各五/钱)芒硝(四钱/半)甘草(二钱/半)
  右分二帖姜二片枣二枚水煎服
人参散 治身热头痛积热在胸服此神妙
 石膏 甘草(各一/两)滑石(四/两)寒水石(三/两)人参(五/钱)
  为末每服一钱或二钱温水调下早晚各一服
  兼服金花丸妙
四制黄柏丸
 黄柏(去粗皮净四斤/一斤米泔水浸) (一斤以好酒侵/一斤蜜糖水浸)
卷一 第 69a 页 WYG0766-0040a.png
  右俱用磁器浸三味俱要没二指为度冬月浸七
  日夏浸三日春秋五日滤出晒乾仍存馀汁待后
  用再将黄柏一斤切作五寸长用真酥油半斤以
  磁碗乘之先将铜铫将水熬滚再将酥油连碗入
  水溶化将黄柏以微火炒热用棕刷蘸酥徐徐刷
  上且刷且炙各使透彻切忌焦黑炙毕放于冷地
  上以磁碗覆之二日去火毒并前共为细末以前
  存原汁和为丸如汁不敷再为蜜酒兑匀和之丸
卷一 第 69b 页 WYG0766-0040b.png
  如梧子大每空心及临卧酒吞下五七十丸徐以
  乾物压之此药滋肾降火化痰之圣药也 若吐
  血遗精服半月即愈如相火周身疼痛减黄柏二
  斤加犀角一两为末入前丸中
天门冬膏
 以生天门冬不拘多少去皮心捣绞汁盛磁器内以
 锅熬滚水入门冬连磁器于中煮至滴水成珠以磁
 罐收贮每服二三匙沸汤点服如无生者以乾者煮
卷一 第 70a 页 WYG0766-0040c.png
 汁熬膏亦可 或以天门冬制为末每服二三钱亦
 可
前胡散 治胃气实热唇口乾裂中心热躁大便秘结
 非时烦渴睡中口内生涎
 大黄(五/钱)桔梗 枳壳 前胡 杏仁(各一/钱)葛根(二/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入生姜煎服
赤茯苓汤 治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苦舌乾咽
 肿不利
卷一 第 70b 页 WYG0766-0040d.png
 猪苓 葵子 枳实 瞿麦 木通 黄芩 滑石
 甘草 赤芩 车前子(各等/分)
  入姜水煎食前服
东垣泻阴火升阳汤 治肌热烦热面赤食少喘咳痰
 盛脉右关缓弱或弦或浮数
 羌活 甘草(炙/)黄菧 苍术(各一/两)升麻(八/钱)柴胡(一两/半)
 人参 黄芩(各七/钱)黄连(酒炒/五钱)石膏(五钱秋/深勿用)
  右每服一两或五七钱水煎服
卷一 第 71a 页 WYG0766-0041a.png
升麻散火汤 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脾热骨
 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此多血虚而得之或
 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火郁则发之
 升麻 葛根 羌活 独活(各五/钱)防风(三/分)柴胡(八/分)
 甘草(炙三/分)白芍(五/分)生甘草(二/分) 水煎稍热服
千金麦门冬汤 治诸疾后火热乘肺咳𠻳有血胸胁
 账满上气羸瘦五心烦热渴而烦闷
 麦冬 桑白皮 生地(各一/两)半夏 紫苑
卷一 第 71b 页 WYG0766-0041b.png
  每服七钱水煎服
拔萃方地骨皮散 治浑身壮热脉长而滑阳毒火炽
 发渴
 地骨皮 茯苓(各五/钱)柴胡 黄芩 生地  知母
 (各一/两)石膏(二/两)羌活 麻黄(各七钱半若有汗者减此/二味)
  右每服一两入姜煎服
麦门冬散 治丈夫妇人蕴积邪热心胸烦闷咽乾口
 燥睡卧不安或大小肠不利口舌生疮
卷一 第 72a 页 WYG0766-0041c.png
 芒硝(一/两)麦冬(三/钱)小草 黄连 升麻 犀角(屑/) 甘
 草(炙/)黄芩 枳壳 大青(各五/钱)
  每服三钱水煎服
真珠散 治男妇五脏积热毒气上攻心胸烦闷口乾
 舌燥精神恍惚闷乱坐卧不安
 琥珀 真珠粉 天花粉 铁粉 朱砂 甘草
 牙硝 寒水石(煅/)大黄(各等/分)
  为极细末每一钱竹叶汤下
卷一 第 72b 页 WYG0766-0041d.png
紫雪 治内外烦热不解口中生疮狂易叫走解诸热
 毒药毒邪热惊痫百病
 黄金(百/两) 寒水石 磁石 石膏 活石(各一/斤研)
  已上用水一石煮至四斗去查入下项
 炙甘草(八/两)羚羊角屑 犀角屑 青木香 沉香(各/五)
 (两/)丁香(一/两)升麻 玄参(并剉细/各一斤)
  已上再煮至一斗五升入下项
 硝石(四斤芒亦得每斤/得七两七钱五分)朴硝(十斤/净)
卷一 第 73a 页 WYG0766-0042a.png
  已上入前汁中微火煎柳枝不住手搅候有七斤
  投放木盆中半日欲凝入下项药搅令匀入朱砂
  三两
当门子(一两二/钱五分) 右药成紫色霜雪每服二钱或一钱
 冷水调下大人小儿消息虚实加减食后服
千金黑奴丸 治火热阳毒发班发狂烦躁大渴倍常
 黄芩 斧底煤 芒硝 灶突墨 梁上尘 麻黄
 小麦奴 大黄(各一/两)
卷一 第 73b 页 WYG0766-0042b.png
  右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新汲水化服不定再服
  半丸饮水尽足当发寒寒已汗出乃差未汗再服
  半丸渴不甚者勿与之
 
 
 
 
 赤水元珠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