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石山医案 卷上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a 页 WYG0765-032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石山医案卷上
             明 陈桷 撰
  荣卫论
丹溪论阳有馀阴不足乃据理论人之禀赋也盖天之
日为阳月为阴人禀日之阳为身之阳而日不亏禀月
之阴为身之阴而月常缺可见人身气常有馀血常不
足矣故女人必须积养十四五年血方足而经行仅及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b 页 WYG0765-0326d.png
三十馀年血便衰而经断阴之不足固可验矣丹溪揭
出而特论之无非戒人保守阴气不可妄耗损也以人
生天地间营营于物役役于事未免久行伤筋久立伤
骨久坐伤肾久视伤神久思伤意凡此数伤皆伤阴也
以难成易亏之阴而日犯此数伤欲其不夭札也难矣
此丹溪所以立论垂戒于后也非论治阴虚之病也若
遇有病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未尝专主阴虚而论
治且如产后的属阴虚丹溪则曰右脉不足补气药多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a 页 WYG0765-0327a.png
于补血药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丹溪固不专
主于血矣何世人昧此多以阴常不足之说横于胸中
凡百诸病一切主于阴虚而于甘温助阳之药一毫不
敢轻用岂理也哉虽然丹溪谓气病补血虽不中亦无
害也血病补气则血愈虚散是谓诛罚无过此指辛热
燥烈之剂而言亦将以戒人用药宁可失于不及不可
失于太过盖血药属阴而柔气药属阳而刚苟或认病
不真宁可药用柔和不可过于刚烈也书曰罪疑惟轻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b 页 WYG0765-0327b.png
功疑惟重本草曰与其毒也宁善与其多也宁少之意
正相合也虽然血虚补气固为有害气虚补血亦不可
谓无害吾见阳虚气弱不能运行血越上窍者多用四
物汤凉血之药反致胸腹痞闷饮食少进上吐下泻气
喘呕血去死不远岂可谓无害耶是以医者贵乎识病
真耳
 或又曰人禀天之阳为身之阳则阳常有馀无待于
 补何方书尚有补阳之说予曰阳有馀者指卫气也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a 页 WYG0765-0327c.png
 卫气固无待于补而营之气亦谓之阳此气或虚或
 盈虚而不补则气愈虚怯矣经曰怯者著而成病是
 也况人于日用之间不免劳则气耗悲则气消恐则
 气下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喜则气缓凡此数伤皆伤
 气也以有涯之气而日犯此数伤欲其不虚难矣虚
 而不补气何由行或问丹溪曰人身之虚皆阴虚也
 若果阳虚则暴绝死矣是阳无益于补也又曰气无
 补法世俗之言也气虚不补何由而行是气又待于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b 页 WYG0765-0327d.png
 补也何言之背戾耶予曰经云卫气者水谷之悍气
 也剽疾不受诸邪此则阳常有馀无益于补者也朱
 子曰天之阳气健行不息故阁得地在中间一息或
 停地即陷矣与丹溪所谓阳虚则暴绝同一意也此
 固然矣使阴气若虚则阳亦无所依附而飞越矣故
 曰天依形地附气丹溪曰阴先虚而阳暴绝是知阳
 亦赖阴而有所依附也此丹溪所以拳拳于补阴也
 经曰营气者水谷之精气入于脉内与息数呼吸应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4a 页 WYG0765-0328a.png
 此即所谓阴气不能无盈虚也不能不待于补也分
 而言之卫气为阳营气为阴合而言之营阴而不禀
 卫之阳莫能营昼夜利关节矣古人于营字下加一
 气字可见卫固阳也营亦阳也故曰血之与气异名
 而同类补阳者补营之阳补阴者补营之阴又况各
 经分受有气多血少者有血多气少者倘或为邪所
 中而无损益则藏府不平矣此内经所以作而医道
 所以兴也譬如天之日月皆在大气之中分而言之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4b 页 WYG0765-0328b.png
 日为阳月为阴合而言之月虽阴而不禀日之阳则
 不能光照而运行矣故古人于阴字下加一气字可
 见阳固此气阴亦此气也故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同一气也周子曰阴阳一太极是也然此气有
 亏有盈如月有圆有缺也圣人裁成辅相即医家用
 药损益之义也是知人参黄菧补气亦补营之气补
 营之气即补营也补营即补阴也可见人身之虚皆
 阴虚也经曰阴不足者补之以味参菧味甘甘能生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5a 页 WYG0765-0328c.png
 血非补阴而何又曰阳不足者温之以气参菧气温
 又能补阳故仲景曰气虚血弱以人参补之可见参
 菧不惟补阳而亦补阴东垣曰血脱益气仲景曰阳
 生阴长义本诸此世谓参菧补阳不补阴特未之考
 耳予谓天之阳气包括宇宙之外即易所谓天行健
 内经所谓大气举之者是也此气如何得虚虚则不
 能畜住地矣天之阴聚而成形形者乃地之坤也
 故曰天依形地附气可见人身之卫即天之乾人身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5b 页 WYG0765-0328d.png
 之形即地之坤营运于藏腑之内者营气也即天地
 中发生之气也故以气质言卫气为阳形质为阴以
 内外言卫气护卫于外为阳营气营养于内为阴细
 而分之营中亦自有阴阳焉所谓一阴一阳互为其
 根者是也若执以营为卫配而以营为纯阴则孤阴
 不长安得营养于藏府耶经曰营为血而血即水朱
 子曰水质阴而性本阳可见营非纯阴矣况气者水
 之母且天地间物有质者不能无亏盈既有质而亏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6a 页 WYG0765-0329a.png
 盈血中之气亦不免于亏盈矣故丹溪以补阴为主
 固为补营东垣以补气为主亦补营也以营兼血气
 而然也
  答提学黄公如金所患书
生朴樕小材山林迂士其于岐黄之书卢扁之术仅惟
得其糠秕而已升堂入室诚有所未能也兹蒙召置左
右以备顾问夙夜祇惧惟恐弗堪虽然一得之愚不敢
不尽是以忘其固陋谨述以闻古人所谓刍荛之言狂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6b 页 WYG0765-0329b.png
夫之语庶几或有可采者也伏惟天宽地容海涵春育
人不求备才不求全片言有取寸长必录又且不作聪
明不大声色靡恃其长毋执其见舍己从人不知有彼
此之别使各得以纾其情也用上敬下相忘于势利之
场俾皆得以尽其辞也是知所言或谬殆必视如道傍
苦李唾而去之而已必不索我于形骸之外以言而见
责焉然生侍侧有日聆诲已久因而察其受病之源详
其致病之因不过心过于劳而已何则心为血主而血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7a 页 WYG0765-0329c.png
又所以养心血属阴而主静惟静则可以生水故曰静
则生阴是也苟或心过于劳则主动而属阳矣阳则火
之象也故曰动则生阳丹溪亦曰诸动属火动极火炽
阳亢阴微血愈亏损而心失所养矣是以睡卧不宁夜
梦纷纭职皆由于此也经云主闭藏者肾也肾主相火
上系于心心既动劳则相火随起而热则流通矣是以
闭藏之肾反暗流疏泻而梦遗精滑之疾有所不能免矣
医书所谓情动于中精淫于外是也经云东方实西方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7b 页 WYG0765-0329d.png
虚心劳火动则西方之金愈虚而东方之木愈实脾土
得不为之伤乎脾土既伤是以上或为呕下或为泻中
或畏食之病莫不层出而叠见矣由是探本索元其初
固在于心而支流馀裔不免延及他藏而亦有所损也
又尝参之以脉夫左寸心脉所出也或时而浮洪或时
而敛小盖由心之劳逸不常以致脉之大小无定劳则
心动而火炽故脉为之浮洪而躁扰逸则心安而气和
故脉为之敛小而恬静所可喜者肝肾二部脉静而有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8a 页 WYG0765-0330a.png
常久而不变是知相火虽或有时而动而势未至于燎
原也故今病未即瘳而终有可瘳之理邪未即伏而终
有可伏之机尚复何虑之有右手三部肺脾命脉之所
出也亦或浮而稍洪又或小而稍弱良由火来侮肺又
乘于脾遂延及命门以致然耳故曰火性躁扰强越其
燔灼之祸无不著于物也或时小而稍弱者盖府藏之
阴血阳气未免为火暗伤而阴损故火旺之时脉来浮
洪而独见火象及火静之后则邪伏而虚见矣脉之小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8b 页 WYG0765-0330b.png
而弱者宁不基于此乎或曰血为火销吾固闻其说矣
而气当赖之以为助何谓亦伤其阳乎经曰少火生气
壮火食气夫少火固可以生气而壮火火之旺甚也安
得不食其气而损之乎又曰热伤气故暑月多致人无
气以动怠惰嗜卧可见火之伤气不待辨而明矣又何
疑之有哉生于是察其脉切其病反复精思参互考证
其所治之方无出于八物汤之外也或者专主四物滋
阴加黄柏知母玄参生地之属以降火此固一说也未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9a 页 WYG0765-0330c.png
免寒伤胃气而呕泻畏食之病莫能去矣或者专主四
君子以养阳加温煖消导燥热之剂以助胃此亦一理
也未免阳刚伤阴而夜梦遗精之患不能除矣求其万
举万全而无一遍之害者还当以八物为主一则可以
养阴而心火不至于太炽一则可以养阳而脾土不至
于太伤其他清金降火安神固肾之药又当因其时月
之宜酌其病之轻重更相出入递为佐使庶得变通之
妙而免执中无权之诮矣守此以治而谓病之不痊吾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9b 页 WYG0765-0330d.png
未之信也抑犹有说焉夫人生气交之中孰能无欲所
谓欲者非特色欲之欲凡耳之于声目之于色鼻之于
臭口之于味皆所谓欲也周子曰欲动则情炽炽从火
则火之炽可知矣丹溪所谓诸动属火其原盖出于此
欤故圣贤教人不欲窒欲则曰寡欲此善治乎火也不
此是务而惟日以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惟恃刀圭
之剂以求旦夕之功是谓舍本而逐末徇外以遗内也
岂自根自本之论哉今之所患诚能内观以养神存心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0a 页 WYG0765-0331a.png
以养性则水可升火可降坎离交而地天泰矣又何待
于笼中物耶且胃气者清纯冲和之气也凡药之气皆
偏非若五谷可常食也苟不知此而惟药之是耽则胃
气之存者几希矣有志养生者不可以不谨生既以症
治之方而详之于前复以存养之要而申之于后无非
致其叮咛忠爱之意也伏乞高明议之以订是否
  条答福建举人谢邦实所患书
一所示大便多燥而色赤窃意燥赤亦热所为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0b 页 WYG0765-0331b.png
 大便燥赤固热所为亦挟血虚盖大肠属阳明燥金
 血旺则便润血少则便燥且肾主大便而亦属血也
 由此论之则血虚兼热为两尽矣
一所示夜卧少宁舌生黑胎唇口焦燥静养服药二三
 日胎始退不知降火去胎之药更有何方法唇舌焦
 乾更何调理
 此项数病皆生于心何则心主血脉心血一亏则阳
 热随起故夜卧不宁唇舌焦燥黑胎之病层出而叠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1a 页 WYG0765-0331c.png
 见矣且舌乃心之苗心火亢极故舌生黑胎静养二
 三日而始退者盖静养则阴生阴生则阳伏矣周子
 所以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者良以此也降火去
 胎润唇滋燥之药恐无出于四物再加麦门冬五味
 黄柏知母之属
一所示目力亦短五步之内于人多不能识直视天日
 惟濛濛纷纷白花矣白精血缕不断睡醒反渍泪
 东垣云能远视不能近视气有馀血不足也能近视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1b 页 WYG0765-0331d.png
 不能远视血有馀气不足也今贵目既不能视远又
 不能视近此气血俱不足也直视天日惟见白花白
 花乃肺之象何则肺为气主属金而燥肺金一虚火
 来易侮且天与日皆阳火也虚金受侮于天日之阳
 火故白花纷纷散漫而见于前矣白精血缕不断睡
 醒反渍泪者属于肝火之动也经云肝热甚则出泪
 是矣所治之方要当滋肾水以制火保肺气以畏木
 则眼中诸疾虽不期愈而自愈矣然加减补阴丸正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2a 页 WYG0765-0332a.png
 与病对先生宜详审之
一所示肾觉衰甚不敢劳动惟有患则腰足酸痛或右
 肾酸疼或久立或劳皆然意区区气病居多故所患
 右体偏多见须白眼赤多自右为甚
 夫人之一身气血周流细而分之则气属于右血属
 于左气属于右则右体不免气旺而血劣也且先生
 亦中年已后血气日减加之右体气旺血劣宜乎腰
 足酸疼右肾时痛须白眼赤之症多见于右也补肾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2b 页 WYG0765-0332b.png
 药方亦无出于加减补阴丸药生当别楮以呈
一所示劳倦时小便旁射散逆如丝不得顺直意皆气
 之不足药之不专劳而失养然欤
 此条先生以为气之不足药之不专劳而失养之所
 致以予观之诚不出此三之外但先生徒托诸空言
 不见诸行事是以病根不除时作而时止矣
一所示近来腰复微痛坐久屈伸不便右侧腰腿相接
 处曰环跳穴旁多酸痛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3a 页 WYG0765-0332c.png
 夫腰者肾之外候盖由肾水衰虚于内以致肾之外
 候或微痛或屈伸不便或环跳穴旁酸痛也环跳虽
 属膀胱膀胱亦肾之府未有藏病而府不病也
一示孤骨下间有火热或升于右脚股一团三指许有
 时微热如灯照
 丹溪有曰火自涌泉穴起者乃火起自九泉也孤骨
 须亦属于膀胱与肾相为表里而又近于涌泉即此
 观之是亦肾水衰少不足以制火而火起于九泉之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3b 页 WYG0765-0332d.png
 类也此宜滋养肾水以制妄火经云滋阴水以制阳
 光是也
  疫
一人年弱时房劳后忽洒洒恶寒自汗发热头(阙/)胃脘
 皆痛唇赤舌强吐眼胞青色医投补中益气午后
 谵语恶热小便长初日脉皆细弱而数次日脉则浮
 弦而数医以手按脐下痛谊欲下之遣书来问予曰
 疫也疫兼两感内伤重外感轻耳脐下痛者肾水亏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4a 页 WYG0765-0333a.png
 也若用利药是杀之也古人云疫有补有降有散兹
 宜合补降二法以治别清暑益气汤除苍术泽泻五
 味加生地黄芩石膏服十馀贴即安
  疟
邑人汪大尹年几七十形色苍白劳倦病疟疟止胸膈
 痞闷心恶痰多不思饮食懒倦口苦头痛夜梦纷纭
 两腿时痒予为诊之脉皆浮濡无力且过于缓医书
 云脉缓无力者气虚也又云劳则气耗又云劳倦伤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4b 页 WYG0765-0333b.png
 脾脾伤不能运化精微以养其心故心神为之不安
 宜仿归脾汤例治之人参二钱麦门冬白术各一钱
 归身酸枣仁茯神各八分黄芩陈皮各六分枳实甘
 草各五分川芎七分煎服二贴夜卧颇安但药后觉
 嘈食则吞酸口淡减去枳实加山查七分吴茱萸二
 分服之仍用参术归芎山枝山查丸服而愈
一人年逾四十形瘦色紫淡素劳伤脾予令常服参苓
 白术散获安住药一年复劳饮冷酒不爽是夜头又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5a 页 WYG0765-0333c.png
 被湿遂致身冷不安早起面目俱黄医用零筋草根
 酒煎服之吐泻大作又加姜煎则心热膈壅不进饮
 食大便秘结疟作胸膈痞塞粥饮不入食此汤则嗳
 此气逆吐涎意向甚恶予诊左脉浮濡无力肝脉
 颇弦右脉肺部濡散脾部浮微二部脉皆似有似无
 或呼攻相引又觉应指曰此脾虚之极也初因劳热
 饮冷头又被湿内热因郁故发为黄若用搐药以泄
 上焦湿热则黄自退乃用草药酒煎湿热虽行而脾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5b 页 WYG0765-0333d.png
 气存也几希且勿治疟当用补脾为急用人参五钱
 橘红一钱时时煎汤呷之令其且莫食粥以回胃气
 彼如所言旬馀乃愈
一人年逾四十不肥不瘦形色苍白季秋久疟医用丹
 剂一丸止之呕吐不休粒米不入大便或泻面赤妄
 语身热予诊脉皆浮而欲绝仲景云阳病得阴脉者
 死今面赤身热妄语其症属阳而脉微欲绝则阴脉
 矣此一危也经曰得谷者昌失榖者亡今粒米不入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6a 页 WYG0765-0334a.png
 此二危也又曰泄而热不去者死今数泄泻而面赤
 身热不除此三危也以理论之法在不治古人云治
 而不愈者有也未有不治而愈者也令用人参五钱
 白术二钱御米一钱橘红八分煎服四贴渐有生意
一人年近三十形瘦淡紫八月间病疟予诊之左脉颇
 和而驶右脉弱而无力令用清暑益气汤加减服之
 觉胸膈痞闷遂畏人参更医作疟治而疟或进或退
 服截药病稍增延至十月复邀予诊脉皆浮小而濡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6b 页 WYG0765-0334b.png
 带数右则尤近不足曰正气久虚邪留不出疟尚不
 止也宜用十全大补汤减桂加芩倍参服之渐愈
一人年逾三十形瘦色苍八月间病疟或用截药或用
 符水延缠不愈胸膈痞满饮食少进大肠痔血小便
 短赤疟发于夜寒少热多自汗予诊左脉濡小而缓
 右脉濡弱无力曰此久疟伤脾也用人参二钱白术
 归身茯苓各一钱芍药八分黄芩七分枳实五分陈
 皮六分甘草四分煎服后因痔血未止吞槐角丸而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7a 页 WYG0765-0334c.png
 血愈多仍服前方而血减矣
一妇面色淡紫年逾四十九月病疟夜发渴多汗呕吐
 粒食不进数日予诊脉皆浮濡而缓按之无力遂用
 人参五钱橘红八分甘草七分白术一钱煎服十馀
 贴疟止食进渐有生意但大便二十日不通再诊右
 脉浮小无力左脉沉弱无力前方加归身一钱火麻
 仁钱半如旧煎服病除
一妇年逾三十瘦长淡紫六月产八月疟疟止胸膈痞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7b 页 WYG0765-0334d.png
 闷才劳气喘咳血身热脚冷予诊左脉濡弱右脉肺
 部颇洪关尺二部亦弱以生地黄白芍麦门冬白术
 各一钱阿胶归身牡丹皮各七分人参八分陈皮五
 分煎服一贴再令热服泻止膈快但盗汗而脚即软
 矣前方加黄菧钱半黄柏七分依前煎服而安
一人年三十形色苍白因劳感热九月尽病疟头痛口
 渴呕吐胸膈痞塞不进饮食自汗倦怠热多寒少医
 用截药病增过饮水吐甚予诊脉皆浮大而濡颇弦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8a 页 WYG0765-0335a.png
 曰此劳倦伤脾热伤气之疟也令用人参三钱黄菧
 钱半白术麦门冬各一钱枳实五分山查七分归身
 黄柏知母各七分乾姜甘草各三分煎服三贴病减
 复劳病作前方人参加作四钱服之向安
一人年三十久疟医用补中益气汤或止或作延及半
 年因解发结劳伤咳𠻳医以前方加半夏五味遂致
 喉痛声哑夜不能寝邀予视之右脉浮濡左脉小弱
 曰经云阴火之动发为喉痹是也此必色欲不谨久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8b 页 WYG0765-0335b.png
 服参菧徒增肺中伏火耳令以甘桔汤加鼠粘子蜜
 炙黄柏煎服二贴喉痛除而声出继服保和汤五贴
 而安
一人年三十馀形瘦淡紫素劳久疟三日一发于夜呕
 吐热多寒少不进饮食小便频数气喘咳𠻳日夜打
 坐不能伏枕几月矣头身骨节皆痛医作疟治病甚
 众皆危之脉皆浮虚缓弱而不甚大予以参术加陈
 皮黄柏枳实知母麦门冬北五味煎服三贴病退越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9a 页 WYG0765-0335c.png
 二日复病令用四物加童便服之则𠻳除喘止始能
 就卧再用八物汤除茯苓加枳实香附又用枳术丸
 加人参砂仁归身黄芩吞服调理热来常服童便半
 年而安
一妇形色脆白年五十馀忧劳六月背疮艾灸百馀壮
 疮散病疟身热自汗口渴头晕呕吐泄泻不进饮食
 寒少热多自用清暑益气汤病甚予诊左脉浮微似
 有似无右脉浮小按之不足曰病虽属疟当作虚治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19b 页 WYG0765-0335d.png
 依方而用清暑益气固与病宜但邪重剂轻病不去
 耳令以参术加作五钱菧三钱茯苓一钱陈皮七分
 甘草五分煎服病退
一人于嘉靖九年因冒风病疟热多寒少头痛倦怠食
 少自汗已服参苏饮一贴予适在彼诊之脉皆浮虚
 近驶曰此虚疟也非参苏饮所宜令将平日所服参
 菧归术等药煎服五六贴而愈且谕之曰元气素虚
 不宜发散凡遇一切外感必须以补元气为主少加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0a 页 WYG0765-0336a.png
 发散之药以辅佐之庶为允当宜永识之
一妇常患咳𠻳加以疟疾因仍左胁有块疟止有孕𠻳
 尚不宁喉乾痰少或时呕出顽痰钟许方止夜亦如
 是常觉热盛胸膈壅满背心亦胀常要打摩妊已六
 月夜半如厕身忽寒战厚覆少顷乃愈越两日夜半
 又发寒热如疟肢节痛上身微汗口中觉吐冷气胸
 喉如有物碍心前虚肿按之即痛头痛气喘坐卧不
 宁医作伤寒发散又作痰症而用二陈不效予往视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0b 页 WYG0765-0336b.png
 之脉皆濡而近滑曰胃虚血热也先以四君子汤加
 黄芩枳壳麦门冬煎服二三贴以保胃气继以四物
 汤加槟榔枳壳麻仁大黄三服下之遂滞下后重虚
 坐努责怠倦不食时或昏闷乱叫食则胀不食饥四
 肢痛脚肿予曰胃虚非汤药所宜令合枳术凡加人
 参当归黄芩服月馀诸症悉除胎亦无损
一人形瘦色脆年几三十正德十年四月腹痛惟觉气
 转左边五日而止次年四月亦然八月病疟间日一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1a 页 WYG0765-0336c.png
 发寒少热多十馀日止第三年四月八月如旧腹痛
 疟作四年五年四月八月亦然但疟作腹痛疟止痛
 止旬馀疟除又泻痢十馀日泻止疟又作但不腹痛
 五日疟瘥仲冬感寒头痛发热腹及右胁胀痛气喘
 溏泻内黑外红日夜五六次内热不减饮食难进医
 用三乙承气汤二贴继用木香枳术丸诸症稍定午
 后内热愈炽遇食愈胀得泻略宽头痛不减诣予诊
 治脉皆浮濡近驶曰气属阳当升虚则下陷矣又屡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1b 页 WYG0765-0336d.png
 服消尅攻下之剂所谓虚其虚也安得不胀而频泻
 乎经云下者举之其治此病之谓欤或曰胀满者气
 有馀也积块者气固结也经云结者散之有馀者损
 之今有馀而补固结而益何谓予曰人身之气犹天
 之风风性刚劲扬沙走石孰能禦之孟子曰至大至
 刚是也馁则为物障蔽反以为病若能补养以复其
 刚大之性则冲突排荡又何胀满不散积块不行经
 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著而成病是也盖气之强壮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2a 页 WYG0765-0337a.png
 者则流动充满或有积滞亦被冲突而行散矣何病
 之有气之怯弱则力小迟钝一有积滞不免因仍承
 袭积著成病故此病法当升阳益胃遂以参苓白术
 散煎升麻汤调服月馀仍令丸服一料而愈
一人形瘦色脆年三十馀八月因劳病疟寒少热多自
 汗体倦头痛胸痞略欬而渴恶食大便或秘或溏发
 于寅申巳亥夜医谊欲从丹溪用血药引出阳分之
 例治之予诊其脉濡弱近驶稍弦曰察形观色参脉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2b 页 WYG0765-0337b.png
 乃属气血两虚疟已深入厥阴矣专用血药不免损
 胃又损肺也淹延岁月久疟成痨何也自汗𠻳渴而
 苍术白芷岂宜例用恶食胸痞而血药岂能独理古
 人用药立例指引迷途耳因例达变在后人推广之
 也遂以补中益气汤加川芎黄柏枳实神曲麦门冬
 倍用参菧术煎服三十馀贴诸症稍除疟犹未止乃
 语之曰今当冬气沉潜疟气亦因之以沉潜难使浮
 达况汗孔亦因以闭塞经曰疟以汗解当此闭藏之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3a 页 WYG0765-0337c.png
 时安得违天时以汗之乎且以参术枳实陈皮归身
 黄芩丸服胃气既壮来年二月疟当随其春气而发
 泄矣果如期而安
一人年三十形色颇实初因舟行过劳受热咳嗽不已
 续又病疟素有热淋求医服药或作或辍回家予为
 诊之脉皆濡弱近缓左尺略驶曰此热伤气也肺为
 气主气伤肺亦伤矣故发咳嗽其疟亦因热而作令
 用人参钱半白术麦门冬茯苓各一钱归身知母各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3b 页 WYG0765-0337d.png
 七分青皮黄柏甘草各五分煎服而安九月复舟行
 过劳感热其疟复作或一日一发或二日一发或三
 日一发或连发二日回家医作疟治不效仍用前方
 煎服遂安
一人年三十六月因劳取凉梦遗遂觉恶寒连日惨惨
 不爽三日后头痛躁闷家人诊之惊曰脉绝矣议作
 阴症欲进附子汤未决邀予往治曰阴症无头疼今
 病如是恐风暑乘虚入于阴分故脉伏耳非脉绝也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4a 页 WYG0765-0338a.png
 若进附子汤是以火济火安能复生姑待以观其变
 然后议药次日未末申初果病寒少热多头痛躁渴
 痞闷呕食自汗大便或泻或结脉皆濡小而驶脾部
 兼弦此非寻常驱疟燥烈劫剂所能治遂用清暑益
 气汤减苍术升麻加柴胡知母厚朴川芎以人参加
 作二钱黄菧钱半白术当归各一钱煎服二十馀贴
 而愈
本县二尹大人北人形长魁伟年逾四十六月舟中受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4b 页 WYG0765-0338b.png
 热病疟寒少热多头疼躁渴汗多医用七保饮治之
 不愈予诊其脉浮濡而驶略弦曰此暑疟也以白虎
 汤加人参三钱煎服十馀贴而疟止
侍御程公形色清脆年馀四十素善饮形色苍热病头
 痛恶食泄泻小便短少午后恶寒发热医用二陈平
 胃五苓共一服治不退反增腰腹拘急邀予诊视脉
 皆濡弱颇弦而驶曰耗血伤胃惟酒为甚复加以时
 热外伤其气内外两伤法当从补若用草果槟榔常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5a 页 WYG0765-0338c.png
 山半夏燥烈之剂譬犹抱薪救火宁不益其病耶遂
 以人参二钱黄菧钱半以益皮毛不令汗泄白术茯
 苓石膏麦门冬各一钱以导湿热不使伤胃知母青
 皮神曲黄芩归身川芎柴胡各七分以消积滞而和
 表里少加甘草三分煎服十馀贴疟止后以参苓(阙/)
 散常服收功
一人年三十馀八月因劳病疟诣予诊治脉皆六至而
 数无力曰古人云形瘦色黑者气实血虚也又云脉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5b 页 WYG0765-0338d.png
 数无力者血虚也间日发于午后亦血分病也以色
 脉论之当从血治但今汗多乃阳虚表失所养消谷
 善饥乃胃虚火乘其土皆阳虚也仲景法有凭症不
 凭脉者兹当凭症作阳虚治以参菧各三钱白术白
 芍麦门冬各一钱归身生地甘草各七分黄柏知母
 陈皮各五分煎服二十馀贴而安若用寻常驱疟劫
 剂宁免后艰
予年逾六十形质近弱八九月酷热时往来休歙外有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6a 页 WYG0765-0339a.png
 药剂之功内有病者之忧内外弗宁昼夜不静至十
 月初旬疟作三日午后一发寒不甚寒热不甚热喜
 热恶寒寒去热来则爽快矣口乾微渴临发昏倦嗜
 卧左脉沉小而数右脉浮濡无力亦近于数独脾部
 弦而颇洪疟去则脉皆大小浮沉相等惟觉缓弱而
 矣初服补中益气汤十馀贴病无加减夜苦盗汗继
 服当归六黄汤黄菧每贴四钱五贴汗止疟如旧再
 服白虎汤人参四钱石膏三钱知母一钱甘草六分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6b 页 WYG0765-0339b.png
 米一撮煎服十馀贴而疟止矣
一人瘦长脆白年三十馀久疟后盗汗自汗过多加以
 伤食吐泻大作吐止而泻四日不住筋惕肉瞤惊悸
 梦遗小便不禁予诊脉皆缓弱右则略弦而涩曰此
 下多亡阴汗多亡阳气血虚也遂以参菧为君白术
 为臣山枝麦门冬牡蛎为佐酸枣归身山查为使加
 以薄桂煎服旬馀诸症稍退半年之间常觉脐下内
 热一团烘烘不散时或梦遗浮梁孙医谊作热郁固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7a 页 WYG0765-0339c.png
 欲下之予曰此非有馀之热乃阴虚生内热耳若欲
 下之是杀之耳宜以前方加黄柏热当自退果验
一人年十七八时因读书饥感寒得疟延缠三年疟愈
 寒气脐左触痛热熨而散仍或发或止后因新娶往
 县复受饥寒似病伤寒吐二日夜不止接服理中汤
 补中益气汤固本丸补阴丸猪肚丸其吐或作或止
 饮食或进或不进续后受饥劳倦食则饱闷予至午
 前睡安略爽食稍进午后气升便觉胀闷胸膈漉漉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7b 页 WYG0765-0339d.png
 水响四肢微厥吐水或酸或苦亦有间日吐者大便
 燥结小便赤短身体瘦弱不能起止予曰须不见脉
 见症必是禀赋素弱不耐饥寒宜作饮食劳倦为主
 而感冒一节且置诸度外夫气升胀闷触痛者脾虚
 不能健运以致气郁而然胸膈漉漉水声谓之留饮
 乃用独参汤补养其气血加姜以安其呕吐黄柏以
 降其逆气初服三贴脐左痛除吐止将人参加作一
 两吐又复作此由补塞太过而无行散佐使故也人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8a 页 WYG0765-0340a.png
 参减作七钱附五分炮姜七分半夏八分苍术七分
 厚朴七分茯苓一钱服至二十馀贴吐止食进馀病
 皆减颇喜肉味以手揉擦其肚尚有水声汩汩微感
 寒腹中气犹微动或时鼻衄数点近来忽泻二日而
 自止才住前药又觉不爽前方加黄菧四钱山枝七
 分减黄柏如旧煎服或曰吐水或酸或苦大便闭燥
 小便赤短诸书皆以为热凡病昼轻夜重诸书皆为
 血病今用姜附何也予曰吐水酸苦由脾虚不能行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8b 页 WYG0765-0340b.png
 湿湿郁为热而水作酸苦也姜附性热辛散湿逢热
 则收郁逢热则散湿收郁散酸苦自除大便燥结者
 由吐多而亡津液也小便短少由气虚不能运化也
 兹用人参以养血气则血润燥除气运溺通矣若用
 苦寒之药则苦伤血寒伤气宁不愈益其病哉日轻
 夜重为血病者道其常也此则不然须似血病而实
 气病也医作血病而用固本补阴等药反不解非血
 病可知所以日轻者日则阳得其位而气旺故病减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9a 页 WYG0765-0340c.png
 夜则阳失其位而气衰故病重经曰至于所生而持
 自得其位而起是也故病则有常有变而医不可不
 达其变也病将愈犹或鼻衄数点者此浮溜之火也
 加山枝气味薄者以潜伏之久当自愈后闻食母猪
 肉前病复作予曰脏腑习熟于药病亦见化于药再
 无如之何矣
  鼻衄流涕
一人形近肥而脆年三十馀内有宠妻三月间因劳感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29b 页 WYG0765-0340d.png
 热鼻衄久而流涕不休臭秽难近渐至目昏耳重食
 少体倦医用四物凉血或用参菧补气罔有效者邀
 予诊视脉皆浮濡而滑按之无力曰病不起矣初因
 水不制火肺因火扰涕流不休经云肺热甚则出涕
 是也况金体本燥津液日泄则燥者枯矣久则头面
 诸阳之液亦因以走泄经云枯涩不能流通逆于肉
 理乃生痈肿是也予归月馀面目耳傍果作痈疮而
 卒后见流涕者数人亦多不救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0a 页 WYG0765-0341a.png
  胁痛
予婿王琇客扬州病胁痛医以为虚用人参羊肉补之
 其痛愈甚镇江钱医治以龙会丸痛减予闻冒雪自
 芜湖徒行至彼诊之脉皆弦濡而弱曰脾胃为痛所
 伤尚未复也遂用橘皮枳术丸加黄连当归服之而
 安越五年腹胁插痛彼思颇类前病欲服龙会丸末
 决予又冲寒陆路至彼遂亲扶持不成寐者数晚诊
 之脉皆濡弱而缓曰前病属实今病属虚非前药可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0b 页 WYG0765-0341b.png
 治也遂以人参为君芎归芍药为臣香附陈皮为佐
 甘草山枝为使煎服十馀贴痛止而食进矣又后十馀
 年来贺予寿病滞下腹痛后重日夜四五十行诊之
 脉皆濡弱近驶曰此热伤血也以四物加槟榔大黄
 下之四五行腹痛稍减后重不除仍用前方除大黄
 服十馀贴续吞香连凡获安三病予三起之其劳甚
 矣情系丈婿恩同父子不知彼以父视我乎以人视
 我乎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1a 页 WYG0765-0341c.png
黟县丞年逾五十京回两胁肋痛医用小柴胡汤痛止
 续后复痛前方不效请予往治脉皆弦细而濡按之
 不足曰此心肺为酒所伤脾肾为色所损两胁胀痛
 相火亢极肝亦自焚经云五脏已虚六府已极九候
 须调者死此病之谓欤果卒
  鼓胀
一人年逾四十春间患胀医用胃苓汤及雄黄传贴法
 不效邀予诊视脉皆缓弱无力曰此气虚中满也曾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1b 页 WYG0765-0341d.png
 通利否曰已下五六次矣予曰病属气虚医反下之
 下多亡阴是谓诛罚无过也故脉缓知其气虚重按
 则无知其阴亡阳虚阴亡药难倚仗八月水土败时
 实可忧也乃问予曰今不与药病不起耶尝闻胀病
 脐突不治肚上青筋不治吾今无是二者予曰然也
 但久伤于药故且停服明日遂归如期果卒
一妇形瘦弱小脉细濡近驶又一妇身中材颇肥脉缓
 弱无力俱病鼓胀大如箕垂如囊立则垂坠遮拦两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2a 页 WYG0765-0342a.png
 腿有碍行步邀子视之曰腹皮宽缒已定非药可敛
 也惟宜安心寡欲以保命尔后皆因产而卒或曰鼓
 胀如此何能有孕予曰气病而血未病也产则血亦
 病矣阴阳两虚安得不死又一妇瘦长苍白年馀五
 十鼓胀如前二妇颇能行立不耐久远越十馀年无
 恙恐由寡居血无所损故得久延
一人年踰四十瘦长善饮诊之脉皆洪滑曰可治脉诀
 云腹胀浮大是出厄也但湿热太重宜远酒色可保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2b 页 WYG0765-0342b.png
 终吉遂以香连丸令日吞三次每服七八十丸月馀
 良愈
一人年三十馀酒色不谨腹胀如鼓医用平胃散广茂
 溃坚汤不效予为诊之脉皆浮濡近驶曰此湿热甚
 也远酒远色庶或可生彼谓甚畏汤药予曰丸药亦
 可遂以枳术丸加厚朴黄连当归人参荷叶烧馂丸
 服一月果安越三馀月不谨复胀再为诊之曰不可
 为也脐突如胀长二尺馀逾月而卒脐突寸馀者有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3a 页 WYG0765-0342c.png
 矣长馀二尺者亦事之异故为记之
  茎中虫出
休邑西山金举人尝语人曰渠尝病小腹甚痛百药不
 应一医为灸关元十馀壮次日茎中淫淫而痒视之
 如虫出四五分急用铁钳扯出果虫长五六寸连日
 虫出如此者七条痛不复作初甚惊恐后则视以为
 常皆用手扯此亦事之偶中也仲景云火力须微内
 攻有力虫为火力所逼势不能容故从溺孔出也其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3b 页 WYG0765-0342d.png
 人善饮御内膀胱不无湿热遇有留血瘀浊则附形
 蒸郁为虫矣经云湿热生虫有是理也故痨虫寸白
 虫皆由内湿热蒸郁而生非自外至者也正如春夏
 之交湿热郁蒸而诸虫生焉是矣此亦奇病故记之
  身痒
一人年逾六十形瘦苍紫夜常身痒搔之热蒸皮内肉
 磊如豆粒痒止热散肉磊亦消矣医用乌药顺气升
 麻和气等不效诣予诊之脉皆细濡近驶曰此血虚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4a 页 WYG0765-0343a.png
 血热也医为顺气和气所谓诛罚无过治非所宜遂
 以生地玄参白蒺藜归芎菧芍黄芩甘草陈皮煎服
 月馀而愈
  膈噎
一人年六十馀色紫平素过劳好酒病膈食至膈不下
 则就化为脓痰吐出食肉过宿吐出尚不化也初卧
 则气壅不安稍久则定医用五膈宽中散丁沉透膈
 汤或用四物加寒凉之剂或用二陈加耗消之剂罔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4b 页 WYG0765-0343b.png
 有效者来就予治脉皆浮洪弦虚予曰此大虚症也
 医见此脉以为热症而用凉药则愈助其阴而伤其
 阳若以为痰为气而用二陈香燥之剂则愈耗其气
 而伤其胃是以病益甚也况此病得之酒与劳也酒
 性酷烈耗血耗气莫此为甚又加以劳伤其胃且年
 踰六十血气已衰脉见浮洪弦虚非吉兆也宜以人
 参三钱白术归身麦门冬各一钱白芍药八分黄连
 三分乾姜四分黄芩五分陈皮七分香附六分煎服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5a 页 WYG0765-0343c.png
 五贴脉敛而膈颇宽食亦进矣
  淋
一人形肥苍白年五十馀病淋沙石涩痛医用五苓或
 琥珀八政散之类病益加邀予往诊脉皆濡弱而缓
 近驶曰此气血虚也经云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出
 焉今病气虚不惟不能运化蒸溽而亦气馁不能使
 之出也经又云血主濡之血少则茎中枯涩水道不
 利安得不淋医用通利血愈燥气愈伤矣遂用大补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5b 页 WYG0765-0343d.png
 汤加牛膝煎服月馀病减仍服八味丸除附子加黄
 菧服半月馀遂获安
  眼目
一妇年逾四十两眼昏昧咳𠻳头痛似鸣而痛若过饥
 恶心医以眼科治之病甚予诊脉皆细弱脾部尤近
 弦弱曰脾虚也东垣云五脏六府皆禀受于脾上贯
 于目脾虚则五藏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
 邪逢其身之虚随眼系入于脑则脑鸣而头痛心者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6a 页 WYG0765-0344a.png
 君火也宜静相火化行其令劳役运动则妄行侮其
 所胜故咳𠻳也医不理脾养血而以苦寒治眼是谓
 治标不治本乃用参菧钱半麦门冬贝母各一钱归
 身八分陈皮川芎黄芩各七分甘草甘菊花各五分
 麦芽四分煎服二贴诸症悉除
  白浊
一人年逾三十季夏日午房后多汗晚浴又近女色因
 患白浊医用胃苓汤加右眼作痛用四物汤入三黄服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6b 页 WYG0765-0344b.png
 之睡醒口愈加苦又加左膝肿痛仲冬不药浊止渐
 次延至背痛不能转侧日轻夜重嚏则如绳束撮腰
 胁痛不可忍呵气亦应背痛或时梦遗次年正月请
 予诊治脉皆缓弱无力左脉缓而略滑曰此脾肾病
 也夫缓脾脉也缓弱无力脾虚可知左脉滑者血热
 也遂以人参黄菧各二钱茯术归身麦门冬各一钱
 牛膝神曲陈皮黄柏各七分甘草五味各五分煎服
 三十馀贴仍以龟板参菧黄柏各二两熟地山茱萸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7a 页 WYG0765-0344c.png
 枸杞杜仲归茯牛膝各一两丸服而愈
  咳𠻳
一人形长色苍瘦年逾四十每遇秋凉病痰𠻳气喘不
 能卧春暖即安病此十馀年矣医用紫苏薄荷荆芥
 麻黄等以发表用桑白皮石膏滑石半夏以疏内暂
 虽轻快不久复作予为诊之脉颇洪滑曰此内有郁
 热也秋凉则皮肤致密内热不能发泄故病作矣内
 热者病本也今不治其本乃用发表徒虚其外愈不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7b 页 WYG0765-0344d.png
 能当风寒疏内徒耗其津愈增郁热之势遂以三补
 丸加大黄酒炒三次贝母瓜蒌丸服仍令每年立秋
 以前服滚痰丸三五十粒病渐向安
一妇年逾五十其形色脆弱每遇秋冬痰𠻳气喘自汗
 体倦卧不安席或呕恶心诊之脉皆浮缓而濡曰此
 表虚不禦风寒激内之郁热而然遂用参菧各三钱
 麦门冬白术各一钱黄芩归身陈皮各七分甘草五
 味各五分煎服十馀贴而安每年冬寒病发即进此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8a 页 WYG0765-0345a.png
 药次年秋间滞下腹痛后重脉皆濡细稍滑予曰此
 内之郁热欲下也体虽素弱经云有故无损遂以小
 承气汤利两三行腹痛稍除后重未退再以补中益
 气汤加枳壳黄芩芍药煎服仍用醋浇热砖布裹坐
 之而愈是年遇寒𠻳喘亦不作矣
一妇产后咳𠻳痰多昼轻夜重不能安寝饮食无味或
 时自汗医用人参清肺汤𠻳愈甚予为诊之脉浮濡
 近驶曰此肺热也令服保和汤五贴而安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8b 页 WYG0765-0345b.png
一妇怀妊七月𠻳喘不能伏枕两臀坐久皮皆溃烂医
 用苏子降气汤三拗汤参苏饮罔有效者邀予诊之
 右脉浮濡近驶按之无力左脉稍和曰此肺虚也宜
 用补法遂以人参钱半白术麦门冬各一钱茯苓八
 分归身阿胶黄芩各七分陈皮五味甘草各五分煎
 服五七贴而痊
一童子八岁伤寒咳𠻳痰少面赤日夜不休丁氏小儿
 科治以参苏饮数日𠻳甚予为诊之脉洪近驶曰热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9a 页 WYG0765-0345c.png
 伤肺也令煎葛氏保和汤二服如失
  气痛(气逆/)
一妇瘦弱年四十馀患走气遍身疼痛或背胀痛或两
 胁插痛或一月二三发发则呕尽所食方快饮食不
 进久伏床枕医作气治用流气饮或作痰治用丁藿
 二陈汤病甚邀予视之脉皆细微而数右脉尤弱曰
 此恐孀居忧思伤脾而气郁也理宜补脾散郁以人
 参三钱香附砂仁黄芩甘草各五分黄菧二钱归身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39b 页 WYG0765-0345d.png
 钱半川芎八分乾姜四分煎服十馀贴脉之数而弱
 者稍缓而健诸痛亦减仍服前方再用人参黄菧川
 芎香附山枝甘草以神曲糊丸服之病除
邑庠司训萧先生年逾五十形肥色紫病气从脐下冲
 逆而上睡卧不安饮食少精神倦予为诊之脉皆浮
 濡而缓曰气虚也问曰丹溪云气从脐下起者阴火
 也何谓气虚予曰难执定论丹溪又云肥人气虚脉
 缓亦气虚今据形与脉当作气虚论治遂以参菧为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40a 页 WYG0765-0346a.png
 君白术白芍为臣归身熟地为佐黄柏甘草陈皮为
 使煎服十馀贴稍安彼以胸膈不利陈皮加作七分
 气冲上仍守前方月馀而愈
  身麻
一妇或时遍身麻痹则懵不省人事良久乃苏医作风
 治用乌药顺气散又用小续命汤病益甚邀予诊之
 脉皆浮濡缓弱曰此气虚也麻者气馁行迟不能接
 续也如人久坐膝屈气道不利故伸足起立而麻者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40b 页 WYG0765-0346b.png
 是也心之所养者血所藏者神气运不到血亦罕来
 由心失所养而昏懵也遂用参菧各二钱归身茯苓
 门冬各一钱黄芩陈皮各七分甘草五分煎服而愈
  秘结
一妇嫠居改嫁乘轿劳倦加以忧惧成婚之际遂病小
 腹胀痛大小便秘结不通医以硝黄三下之随通随
 闭病增胸膈胃脘胀痛自汗食少予为诊之脉皆濡
 细近驶心脉颇大右脉觉弱予曰此劳倦忧惧伤脾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41a 页 WYG0765-0346c.png
 也盖脾失健运之职故气滞不行以致秘结今用硝
 黄但利血而不能利气遂用人参二钱归身钱半陈
 皮枳壳黄芩各七分煎服而愈
 
 
 
 
 
石山医案 卷上 第 41b 页 WYG0765-0346d.png
 
 
 
 
 
 
 
 石山医案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