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3a 页


《放光般若经》十九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于六波
罗蜜、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
佛十八法、行十八空,不具足菩萨道,不成阿
耨多罗三耶三菩者,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
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提:「菩萨学般若
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行檀波罗蜜,亦不见
所施物,亦不自见,亦不见受者,亦不离是法,
亦不见是法;作是行者,便照明于菩萨道。以
是故,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
罗故,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行檀波罗蜜,亦不见所施物,亦不自见,亦不见受者;
行五波罗蜜,乃至佛十八法,亦复如是。」

舍利
弗白佛言:「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云何习
般若波罗蜜?」

佛告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3b 页 T08-0133.png
蜜,以沤和拘舍罗,亦不习五阴,亦不不习。何
以故?五阴无形,无有可习,无不可习者。六波
罗蜜亦不习、亦不不习。何以故?六波罗蜜无
有形故,乃至十八法亦不习、亦不不习。何以
故?十八法空无形故。」

舍利弗言:「世尊!诸法
无所有,亦无形像不可得见,亦无习与不习,
云何入般若波罗蜜中学?菩萨不学般若波
罗蜜,亦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言:「如汝
所说,菩萨不学般若波罗蜜者,不得阿耨多
罗三耶三菩。以沤和拘舍罗,不离沤和拘舍
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诸法无所有,是故菩
萨亦无所取;六波罗蜜亦无所有,五阴亦无
所有,乃至十八法亦不可见当取何等,是故
菩萨亦无所取。舍利弗!般若波罗蜜亦不可
护持,乃至佛十八法亦不可护持,是般若波
罗蜜则为不可护持。舍利弗!如是学者于学
亦无所见,何况般若波罗蜜,何况菩萨,何况
佛法、声闻辟支佛法,何况凡夫法!何以故?舍
利弗!诸法无有形故,于无所有法中,何所是
凡夫愚人法,何所是声闻辟支佛法,何所是
三耶三佛法?」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三乘及
凡夫法尚不可见,谁当说言:『凡愚人法是三
乘法、是无形之法。』何因是凡愚人法、是三乘
法?」

佛告舍利弗:「凡愚人所入五阴,有形、有
处、有实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者则为
颠倒。」

佛言:「凡愚人所入佛道,为有形、有处、有
实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但颠倒耳。」

「是故,
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见
诸法无有形,便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3c 页 T08-0133.png
利弗言:「世尊!何等为菩萨沤和拘舍罗见诸
法无有形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舍利
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诸法有形可
作碍者,不见有碍当可厌者,亦不见有懈怠
者。」

佛告舍利弗言:「以无有形无有寿命,以
所有皆无所有、诸法性相空,以众生蒙冥入
于五阴、十二衰。菩萨见诸法所有皆无所有,
行般若波罗蜜自立,如幻师为众生说法,有
贪嫉者为说布施福,有恶行者为说持戒福,
有恚怒者为说忍辱福,有懈怠者为说精进
福,乱意者为说一心福,愚痴者为说智慧福;
建立众生于六波罗蜜已,转为说贤圣上尊
之法,使得三乘之道。」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为
有菩萨耶?而言菩萨为空无众生说六波罗
蜜事,令逮得三乘之道。」

佛告舍利弗言:「菩萨
行般若波罗蜜,于诸法无所得。何以故?菩萨
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众生,亦不见其处。但
以道数故,菩萨摩诃萨于二谛为众生说法。
舍利弗!不以二谛故,得众生及其处也。菩萨
行般若波罗蜜,但以沤和拘舍罗为众生说
法。众生现在尚不自见,何况有得道、已得、方
当得者。是故,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
沤和拘舍罗为众生说法。」

舍利弗白佛言:「世
尊!菩萨者是天上天下之大士,于法中亦不
见一字,亦不见若干,亦不见差别。作是比要
誓,亦不于三界现,亦不于有为无为性现。而
度三界众生,亦不见众生,亦无有众生相,众
生亦不缚、亦不解脱、亦不著、亦不断,五趣各
异,亦无有合,亦不见坏,亦不有净,亦不有垢,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4a 页 T08-0134.png
何况当有所受五道之趣!」

佛告舍利弗言:「如
是,如是!舍利弗!如汝所言,假令本有众生令
无有者,菩萨及佛便当有咎;假令本无五道
生死之趣令有者,亦是如来菩萨咎。有佛无
佛生死法常住如,及尔亦常住如故,于中亦
无众生,亦无吾我,亦无寿命,亦无知见之事,
何况当有五趣!是法亦无端绪,何况有五趣
生死而度脱众生!舍利弗!菩萨从过去佛所,
闻诸法相空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
言:『我于法中有所得。』假令有所得,众生所入
颠倒处亦不能度脱。是故菩萨作大要誓,以
要誓故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转还,会当
成阿惟三佛,以法祐利众生令从颠倒得脱。
譬如幻师化作数千亿万人,以若干百种味
食,皆食若干化人令饱满,令饱满已大欢喜
言:『我今日所作福广大。』于舍利弗意云何?颇
有得饱满者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佛言:
「舍利弗!菩萨亦如是,从初发意以来,行六波
罗蜜、四禅、四等、四空定,行三十七品法,行十
八空、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行佛十种力、
四无所畏、四无碍慧至佛十八法,具足菩萨
道以净佛土教授众生,而不见法可得降化
者。」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道可
教授众生净佛国土者?」

佛告须菩提:「菩萨从
初发意以来,行六波罗蜜乃至佛十八法,教
授众生净佛国土。」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
萨行檀波罗蜜教授众生?」

佛报言:「菩萨行般
若波罗蜜,自布施,教人布施言:『善男子!当习
布施,可得大富,可得离生死苦。莫著所施,莫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4b 页 T08-0134.png
著施者及其受者,是三法性空。空法亦不受,
亦不不受,无受性空。』」

佛言:「是为菩萨行檀波
罗蜜施与众生,亦不见所施物,亦不自见,亦
不见受者。檀波罗蜜者是无所倚度也,持是
三无所见法建立众生于三乘。是为菩萨摩
诃萨行檀波罗蜜教授众生,自行布施,劝助人
令布施,见人布施赞叹代其欢喜。菩萨作如
是施者,得生四大姓家,得为遮迦越罗,便以
四事摄取众生:一者惠施,二者仁爱,三者利
人,四者同义。是为四事。以是四恩布施,建立
众生于尸波罗蜜及禅波罗蜜,建立四禅、四
等、四空定,建立三十七品、三脱门,劝助令求
三乘道,教人言:『善男子!当逮觉阿耨多罗三
耶三菩。众生所系颠倒法中无所有,当自脱
于颠倒,转复教人离于此缚;当自受祐利,亦
当祐利馀众生。』」

佛语须菩提:「菩萨当作是行
檀波罗蜜。作是行者,从初发意已来不堕恶
趣,所在常得遮迦越罗福。何以故?随其所施
而受果报。有从圣王所求索者,圣王念言:『我
所以求作转轮王者,但为众生故。』语求者言:
『我所有者,尽汝所有。』所有福祐皆施众生,常
持大悲饶益众生,亦不见众生,但以俗数有
众生名名号之事,譬如响也。须菩提!菩萨
行檀波罗蜜,肌肉尚不爱惜,何况外物!但欲
度脱众生生死,何等外事?六波罗蜜是,乃至
十八法,奉行是已度脱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
萨住于檀波罗蜜,布施众生,劝令持戒:『汝持
戒者,我使汝无所乏,随汝所欲当给足之。人
但以财故,专行犯戒;汝持戒者,我断汝贪。』以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4c 页 T08-0134.png
戒因缘,三乘之法度令脱苦。」

「复次,须菩提!菩
萨住于檀波罗蜜,若见众生瞋恚争者,菩萨
问言:『善男子!汝何为争?汝等若欲有所得者,
金银宝物从我取之,莫得共争。』菩萨于檀建
立众生行羼波罗蜜,语众生言:『汝等共争,空
无有实,皆无有本。莫得争空,而相贼害,以成
怨结。莫以空无之事,堕三恶业。起怨恚者,尚
不得复人身,况值佛世!人身难得,佛世难值,
莫舍佛世而堕无极之罪。』菩萨行忍,劝人令
忍,见行忍者赞叹欢喜,建立众生行羼波罗
蜜,以三乘之法而度脱之。须菩提!菩萨住施
劝立众生行羼波罗蜜如是。

「何谓菩萨住檀
波罗蜜劝令众生行惟逮波罗蜜?」佛言:「菩萨
见众生懈怠,菩萨问言:『汝何以懈怠?』众生报
言:『以无所因故懈怠。』菩萨住檀波罗蜜语众
生言:『善男子!有所乏短,我当给汝,汝当精进。
我以布施、持戒、忍辱,与汝作因缘。』众生闻是,
便以身口意行精进,便具足诸善法,便得贤
圣无漏之意,随其善法以三乘法令得解脱。
须菩提!是为菩萨住于施与劝助众生行惟
逮波罗蜜如是。

「何谓菩萨住于檀波罗蜜建
立众生行禅波罗蜜?菩萨语众生言:『汝等何
以不学禅法?』众生言:『我等无因不能学禅。』菩
萨报言:『我当与汝共作因缘,令汝念断。』菩萨
便与众生作无念因缘令其念断,便得四禅、
四等念、三十七品,以三乘法而度脱之,至阿
耨多罗三耶三佛不耗于道事。须菩提!是为
菩萨住于施与劝立众生行禅波罗蜜如是。

「何谓菩萨住檀波罗蜜劝令众生行般若波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5a 页 T08-0135.png
罗蜜?菩萨语众生言:『何以不念般若波罗蜜?』
众生报言:『无所因由。』菩萨复言:『我为汝等作
御,汝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行禅,令汝等具
足是事。』菩萨念言:『颇复有法可得入者不?众
生吾我及寿命者及诸三界为可得入不?六
波罗蜜、三十七品为可得入不?须陀洹至罗
汉、辟支佛及佛为可得入不?』菩萨于般若波
罗蜜中住,不见诸法有可得者、有可入者、可
得处者;得无所入已,不见法有生有灭、有著
有断;虽无所见,亦不分别,亦不言是天、是人、
是三恶趣,亦不言是戒、无戒,亦不言是须陀
洹斯陀含阿那含、是阿罗汉辟支佛,亦不言
是如来无所著等正觉。须菩提!是为菩萨住
于施与劝立众生令行般若波罗蜜。

「何谓菩
萨住于六波罗蜜劝立众生令行三十七品?
菩萨以方便摄取众生,令行四意止、四意断、
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品道,有
受是者便脱于生死。须菩提!以是贤圣之
法摄取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劝恤众生言:
『诸贤者!我长夜布施,今受其福。我所有者皆
是诸贤所有,欲得金银、七宝、衣被、财谷,有
所欲者我当相给足。是所有可得长夜安隐,
汝等当住六波罗蜜,并劝馀人令住六度。汝
等当建立众生令行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及
十八法,当复转教一切众生三乘之道无漏
之法。』须菩提!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当作
是教化众生,令度三恶趣及生死难。」

「复次,须
菩提!菩萨住于尸波罗蜜教化众生言:『汝等
住于犯戒之地,当为汝作净戒因缘。』便行布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5b 页 T08-0135.png
施,随其方便而诱进之,劝令众生普行十善,
持是十善住于无瑕,不犯贤圣之戒,渐以三
乘而得尽苦。

「尸波罗蜜为首如檀波罗蜜说,
馀四波罗蜜亦如是。」

* 《摩诃般若波罗蜜》建立品第八十二

尔时,须菩提意念言:「菩萨摩诃萨住于何道
能作无畏坚誓?」

佛尔时知须菩提所念,便告
言:「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道,三十七品及
十八空、八惟无、九次第禅、十力、佛十八法,
须菩提!是诸法是菩萨道。于意云何?颇有法,
菩萨所不学者不?若不尽学诸法者,不成萨
云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法皆空,云何
菩萨当尽学诸法?亦无所有,云何作念言:『是
道是俗,是漏无漏,是有为是无为,是凡愚人
法,是声闻辟支佛法,云何是佛法?』」

佛告须
菩提:「如是,如是!诸法实空。假令诸法不空,菩
萨终不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诸法空
故,菩萨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
提:「云何作是问:『假令诸法空者,菩萨云何作
念:「是道法,是俗法。」』于须菩提意云何?若众生
知一切诸法皆空,菩萨不逮觉阿耨多罗三
耶三菩;以众生不知一切诸法皆空故,菩萨
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为诸法作处,
为众生说法。须菩提!菩萨行菩萨之道,当作
是观言:『诸法不可但尔空得,皆当游行观
诸法之所有,亦不有所入,亦不入六波罗蜜,
亦不入三十七品,亦不入三乘法。』何以故?
诸法所有各自空故,空亦不入空。空尚不可
得,何况入空者!是故,菩萨于诸法无所入,住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5c 页 T08-0135.png
于学法,以观众生作无端绪事。菩萨念言:『众
生虽作无端绪事,易度耳。』以沤和拘舍罗住
于般若波罗蜜而度脱之,语众生言:『行布施
者可得饶财,亦莫于财贡高,财无坚固。』建立
众生于戒、忍、精进、一心、智慧,皆悉如是。『虽住
三乘者,亦莫贡高,亦无坚固。』菩萨作是劝助
已,虽行菩萨道亦无所入。何以故?诸法无所
有故。诸法无有可入处,菩萨之道无有住处,
行六波罗蜜亦无所住,行四禅亦无有所住。
何以故?禅者各自空,行禅者亦空,禅事亦
空,四等、四空定、八惟无、九次第禅亦无所住,
得声闻法亦不于中住。何以故不住?」

答言:「以
二事不住。何等二事?」

答言:「道无有住处,亦
无能住于道者,亦不欢喜言:『我当得须陀洹,
不于中住;我当得阿罗汉、辟支佛,亦不于中
住;我当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我
从发意以来初不向馀道,志常在阿耨多罗
三耶三菩。』何以故?菩萨发意已来至于十住
亦不在馀道,但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
提!菩萨身口意但志于道,菩萨住于道不生
因缘。」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适无所生,
云何菩萨得生道意?」

佛言:「如是,如是!诸法
无所生。诸有无所作者,便于诸法无所生。」


菩提言:「世尊!有佛、无佛,法性常住耶?」

佛言:
「如是,有佛、无佛,法性常住。以众生不知法性
常住,是故菩萨生道因缘欲度脱之。」

须菩提
言:「世尊!以生道意故得道耶?」

佛言:「不也。」

「不
生道意得耶?」

佛言:「不也。」

「亦从不生不灭得耶?」

佛言:「不也。」

「若不尔者,以何因缘得道?」

「言道亦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6a 页 T08-0136.png
不从度,亦不从不度。须菩提!道则是度,度则
是道。」

须菩提言:「若道则是度,度则是道者,菩
萨为已逮道、为已得度,云何言是如来三十
二相、八十种好、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四
等、四空定、佛十八法?」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
佛为逮道耶?」

言:「不也,世尊!佛则是道,道则是
佛。」

「须菩提!云何作是言:『菩萨为逮道菩萨。』具
足六波罗蜜,具足三十七品,以具足十力、四无
所畏、四无碍慧、四禅、四等,具足十八法,于金
刚三昧一相之智,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以是次第,故名为如来,于诸法得自在。」

须菩
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能净佛土?」

佛言:「菩
萨从初发意已来,常净身口意,并化馀人净
身口意。」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为菩萨身行恶、
口言恶、意念恶?」

佛言:「菩萨身口意犯十恶。嫉
妒、犯戒、瞋恚、乱意、懈怠、恶智,须菩提!是为菩
萨意念恶。戒不净,是亦为恶。离三十七品,离
三脱门,是亦为恶。近须陀洹道至辟支佛,是
亦为恶,是为菩萨之恶行。

「复次,须菩提!菩萨
有五阴、十二衰相,是亦为恶。有男子、女人之
相,有三界相,有善恶相,有有为、无为之相,是
为菩萨身口意恶。是故菩萨舍众恶已,自行
六波罗蜜,亦劝进人使行六度,持是功德与
众生共求佛国净;自持三千大千国土其中
七宝施与三尊,作誓愿言:『令我国土其中所
有尽是七宝。』

「复次,须菩提!菩萨以持伎乐乐
佛世尊及精舍讲堂,复誓愿言:『令我佛国常
闻天乐。』须菩提!菩萨以三千大千刹土所有
众香施于三尊,复誓愿言:『使我佛土常有天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6b 页 T08-0136.png
香。』

「复次,须菩提!菩萨持百味之食供养如来
及弟子众,复誓愿言:『我作佛时,诸弟子众饮
食自然百味之饭。』

「复次,须菩提!菩萨以涂身
之香施佛及众,复誓愿言:『我作佛时,使我国
人身体细滑香洁皆如天身。』

「复次,须菩提!菩
萨诸世所有五乐善愿施佛及众,复誓愿言:
『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一切众生随意所愿五
乐善愿皆令得之。』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
波罗蜜,复誓愿言:『自行四禅、四等及四空净,
劝助众生令行四禅、四等及四空净;自行三
十七品,复劝众生普令行之。』复誓愿言:『我作
佛时,我国众生皆悉不离四禅及四空定、三十
七品。』须菩提!是为菩萨能净佛土。菩萨行
道满足诸愿,诸愿不具终不止行;自具足诸
善法,亦复满足众生善愿,作是劝教行者身
得百福功德之相,诸受教者亦复如是,是故
菩萨净佛国土。何等为净?亦无三趣处,无有
邪见,无淫怒痴,无有二地之名,无有无常,无
我苦空,无有家业亦无吾我,无有伺便处,无
有果报处,但闻空、无相、无愿之声,所闻内外
音声譬如风过,所出音声如诸法之相。有佛、
无佛诸法常空,空者无相,无有相者亦无有
愿,所出音声其教如是,昼夜卧觉若坐若行
常闻是音声。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其刹
如是,十方诸佛称叹其佛功德名字,一切众
生闻佛名者,必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尔时,
如来普说法时,其有闻者无有狐疑是法、非
法。所以者何?诸法之法,无有非法,皆是正
法。诸无德者亦于佛及弟子众不种善本,又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6c 页 T08-0136.png
亦不与真知识会,便作吾我见,有吾我已便
入于六十二见,入诸见已便住边际,住边际
已便著有常,著有常已便著既尽,于不平
等有等觉想,于平等觉更无觉想;法言非法,
非法言法,便诽谤法;诽谤法已便坏人身,坠
其恶趣堕泥犁中。菩萨诸佛得成阿耨多罗
三耶三菩已,乃度脱之;得度脱已,甫当建立
三乘法,不复堕恶趣。须菩提!是则为菩萨摩
诃萨净佛土。净佛土已,一切众生亦无是法,
亦无非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必至阿耨多
罗三耶三菩。

* 《摩诃般若波罗蜜》毕竟品第八十三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
为毕竟耶?为不毕竟?」

佛报言:「菩萨摩诃萨
为毕竟,不为不毕竟。」

「世尊!为毕竟何乘?」


言:「不毕竟于二乘,毕竟于佛乘。」

「世尊!毕竟佛
乘者,是初发意菩萨耶?是十住菩萨耶?」


报言:「初发意菩萨亦毕竟,阿惟越致亦毕竟,
十住菩萨亦毕竟。」

须菩提言:「世尊!毕竟菩萨
趣恶趣不?」

佛言:「不也,于须菩提意云何?四双
八辈至辟支佛为生恶趣不?」

对曰:「不也。」

佛言:
「菩萨初发意行六波罗蜜诸恶则灭,若生恶
趣是事不然,亦不生长寿天,亦不生边地无
佛法处、不生邪见家,若生彼处是亦不然,终
不生无道见家。须菩提!新学菩萨发阿耨多
罗三耶三菩意者,终不复犯十恶之事。」

须菩
提言:「世尊!若有菩萨能于一法便为具足不
随恶者,云何世尊自说宿命所可经历,或
堕鹿中,堕猕猴中、马中、象中,亦遭勤苦。是事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7a 页 T08-0137.png
云何?」

佛告须菩提:「菩萨不作恶行自生恶趣,
随众生方便而受其身,欲祐利众生故。」

佛问
须菩提:「声闻、辟支佛颇有是沤和拘舍罗,入
畜生中度脱众生,还为所害,其意不起,以大
慈大悲续度如故。汝诸声闻颇有是不?以是
故,当知菩萨具足大慈,以沤和拘舍罗入畜
生中,救护众生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
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住何等善本功德法,能
得是辈随意形像?」

佛报言:「于诸功德法皆当
具足成就,尔乃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从初
发意至坐道场,无有善法不具足者,成阿惟
三佛。菩萨发意当学具足诸善功德,作是学
已当逮萨云若尽诸习绪。」

须菩提言:「世尊!菩
萨具足善法尽得贤圣无漏之法,而生恶趣
至畜生道耶?」

佛问须菩提:「如来者为是贤圣
无漏法不?」

须菩提言:「是也。」

佛言:「如来为自化
作畜生像而作佛事耶?」

「尔,世尊!如来者化作
畜生像而作佛事。」

佛言:「如是,如来为是畜生
受畜生苦耶?」

言:「不也,世尊!不受诸苦。」

佛言:「菩
萨以受贤圣无漏之法,善权变形教化众生。
如阿罗汉能变化作罗汉事,令众生欢喜不?」

须菩提言:「世尊!能尔。」

佛告须菩提:「菩萨已
受具足贤圣无漏之法,随众生意而受其形,
为众生作福田亦不受形苦。」

佛语须菩提:「譬
如幻师,或现象、马若干变化。于意云何?是象、
是马不?」

言:「不也,世尊!非象、马也。」

「菩萨如是
以沤和拘舍罗祐利众生,随类而入而教化
之。以是故,不复受众苦之恼。」

须菩提白佛
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者,善于大方便。所以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7b 页 T08-0137.png
者何?谓菩萨具足贤圣无漏之慧,所在所在
随其习俗形貌之法,安立众生而为作本。世
尊!菩萨住何善法,乃能作是善权方便不与
同趣?」

佛言:「菩萨住于般若波罗蜜者,能作
是沤和拘舍罗,持是方便,为十方恒沙众生
作本而不与同归。何以故?亦不见法有能近
者,亦无有法而污染者。何以故?诸法所有
皆空故,是故空不污染空,空亦不污人,人亦
不污空。何以故?空空不可得,是故无所得空。
菩萨住于无所得空成阿惟三佛。」

须菩提言:
「世尊!菩萨但住般若波罗蜜,不复住馀法耶?」

佛告须菩提:「诸法颇有不入般若波罗蜜者
不?」

须菩提言:「世尊!世尊自说般若波罗蜜空
无所有,云何诸法入般若波罗蜜中?世尊!空
亦无所入,亦不不入。」

佛报言:「云何诸法不入?
诸法空耶?」

须菩提言:「世尊!实空。若诸法空
者,诸法亦不入空。」

须菩提言:「菩萨行般若
波罗蜜,云何住于空,具足神通之慧;以神通
慧,过东方恒沙刹土,见诸如来,殖众善本,
听受法教?」

佛报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见
恒边沙诸佛皆空,但以名号示现其处。诸假
名号之处皆空,若诸刹土诸佛不空者空为
有偏,以空不偏故诸法皆空。是故,菩萨行般
若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具足神通,便得天
眼、天耳、神足、知他人意,自知所从来生死之
事。菩萨不得神通者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
菩,是故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之道。当
作是求道,以道天眼自见诸善之法,并见馀
人住于善法,亦不入善法。何以故?诸法皆空,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7c 页 T08-0137.png
空无所入,亦无有入空者,亦无乐空者,空亦
无所乐。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得天眼
见诸法空,若无是法亦不能作佛事为众生
说法,亦不得众生之处,以应无所得便得神
通,所应作者便能作之。菩萨天眼见诸十方,
飞到诸刹祐利众生,或以六度,或以三十七
品,或以诸禅惟无,或以空定,或以声闻辟支
佛法,或以菩萨法,或以三耶三佛法,为贪
嫉者说施之德、说贫苦之法:『贫者世间之苦
尚不能自饶益身,何能益馀!是故,贤者当念
惠施,既自安隐,复安馀人,莫以贫故转相食
啖,而不能得离三恶趣。』为犯恶者说戒法言:
『为恶者苦,身自陷恶,何能安馀!犯恶之报不
离三苦,汝等自堕三恶趣中那能拔馀!是故,
仁者不当恣意,莫随恶趣,后自烧身。』若见
众生有瞋恚意相贼害者,为说法言:『汝等莫
争,莫随恚意入三恶趣。』为懈怠者说精进法,
为乱意者说禅定事,为恶智者说智慧法,淫
者为说欲之不净,有邪见者指示正道令住
三乘,为说法言:『诸仁者所入者,皆无所有
空无之法,亦不可入,空无所入。』

「须菩提!菩
萨行般若波罗蜜住于神通,为众生作善本。
菩萨不住神通,不能为众生说法。譬如众鸟,
无有翅者,不能高翔。菩萨如是,不住神通者,
亦不能为众生说法。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
蜜当学神通,已得神通便能祐利一切众生,
以天眼见恒沙国土,尽见众生悉知其意,随
高下应而为说法,或说六波罗蜜,或说泥洹
法。菩萨天耳闻一一音声,又闻东方恒边沙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8a 页 T08-0138.png
佛所说教法,广为众生说,如所闻随意为说,
或说六度,或说泥洹。以清净意知众生念,自
知本末所从来生及他人事。以是通慧忆识,
过去诸佛如来弟子名号皆悉识知,又知众
生宿命所行而为说法,或说六度,或说泥洹。
复能飞到恒边沙刹土,往见诸佛殖诸善本,
复还本土净漏尽之慧,复以是慧为众生说
法,或说六度,或说泥洹。

「须菩提!菩萨行般
若波罗蜜,当知神通如是;得净神通已,随意
所欲能变其形,三界苦乐不能污染。譬如佛
所化人,在所能办,无有苦乐。须菩提!菩萨摩
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游戏神通,净佛刹土,教
化众生;不具神通,不能教化净佛国土。菩
萨不净佛国教化众生者,终不成阿耨多罗
三耶三菩。菩萨支节不具足者,便无有道。」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为菩萨支节具足,
而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报言:「诸所善法
是菩萨支节。何等善法是菩萨支节?」

报言:「从
发意已来,行檀波罗蜜中诸善法,不晓施为,
不能分别于中生念:『是者可与,是不可与。』分
别及念皆空无有。持是具足波罗蜜,自度彼
岸,复度他人,度脱众生于生死,是为菩萨
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善法支节。过去、当来、今
现在菩萨从是得度,亦复持是度脱众生。六
波罗蜜亦复如是。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
七品、十八诸空、八惟无、九次第禅、陀邻尼门、
四无碍慧、佛十八法,是诸善法者,菩萨道之
径路,具足是已便逮萨云若,逮萨云然已
便转法轮。」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8b 页 T08-0138.png

* 《摩诃般若波罗蜜》分别品第八十四
(丹本作分别四谛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是法是菩萨法者,
佛法复云何?」

佛报言:「以是法具足者便逮
萨云若慧尽诸习绪,菩萨摩诃萨便尽逮觉
是菩萨法,佛法者以一相慧应一切慧而得
正觉,是者佛法与菩萨法而有差特。须菩提!
譬如向道、已得道者,是二辈者皆是贤圣,菩
萨住于两际中间,佛以过去如来无所著等
正觉,以是差别。」

须菩提言:「世尊!假令如佛
所言者,空无之法为有差别、有若干品耶?而
言是者泥犁薜荔畜生,是者人道,是者天道,
是者八数,是者辟支佛,是者菩萨,是者为佛。
如是诸道无所有,行亦无所有。如行无所有
者,罪福之报亦无所有。」

佛言:「如是,如是!须
菩提!如汝所言,空无之法亦无有行、亦无有
得。须菩提!不知空无之法者,或作善恶之
行有漏、无漏,由行所致便有三恶趣,作善行
者便有天道、人道,于三界中无断绝时。菩萨
行六波罗蜜乃至佛十八法,行菩萨法亦无
有瑕,是为具足菩萨支节,金刚三昧成阿耨
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为众生作厚,其厚
者终不腐败而生五道。」

须菩提言:「世尊!成
阿惟三佛时,为见五道生死耶?」

佛言:「不也。」


菩提复问:「如来为不见善恶法耶?」

佛言:「不也。」

「世尊为不见善法耶?」

佛言:「不也。」

「世尊亦不见
善,亦不见恶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若不
以是四句,云何处有天道、人道、是三恶道?云
何处有声闻辟支佛道,处有菩萨,处有佛道?」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8c 页 T08-0138.png

佛问须菩提:「众生为知诸法相空不?若众生
知诸法相空者,菩萨终不发阿耨多罗三耶
三菩意,亦不能度众生令离恶趣。以众生不
知诸法相空故,不能得离五道。菩萨于诸佛
所,闻诸法相空,是故便发阿耨多罗三耶三
菩。凡夫所入之法,如来无。复有众生不解空
法,所作各自得之,无有众生有众生相,无
有五阴有五阴相,于无为作有为相,自无
所有作颠倒想;以身口意所作颠倒,便堕五
趣不能得脱。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持诸善法
皆内于般若波罗蜜;行菩萨行以成阿惟三
佛,持四谛法广演分别令众生习之。诸善
之法,三十七品、四谛,便有三尊。其有众生因
三尊者,无不得脱离诸勤苦。」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众生得度为用四谛、用四谛慧耶?」

佛报
言:「亦不以四谛得度,亦不以四谛慧得度。我
说于四谛得等觉者,乃为度脱耳。」

复问:「世
尊!何等为四谛之等?」

报言:「亦无苦亦无苦
慧,亦无习亦无习慧,亦无尽亦无尽慧,亦
无道亦无道慧。以四谛如及尔亦不变异法
性之法,真际法事有佛无佛常住如故。是法
不忘不失,于诸法不耗减,菩萨行般若波罗
蜜行四谛逮四谛慧亦当作是觉。」

复问:「世
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云何行四谛而觉四
谛,以觉随行,亦不堕二地,而上菩萨位?」

佛报
言:「诸法之要不可得见,正使得见亦无所有。
既无所有,见诸法皆空,在四谛者、不在四谛
者皆空无所有,作是见者便上菩萨位于种
性住。住种性已,不与上争,不堕二地,以住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9a 页 T08-0139.png
种性便起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住灭尽定,
览知诸法,知四谛慧,不生苦、习、尽、道因缘,但
起道意想观见诸法如。」

须菩提言:「云何观见
诸法如应?」

佛报言:「空。云何为空?」

报言:「如自
观身相空,作是比观者为见诸法空,不见有
法逮觉道者。道者无所有,亦非佛所作,亦
非罗汉、辟支佛所作,亦非行菩萨者所作。一
切众生不审是事,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
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为众生说法。」

* 《摩诃般若波罗蜜》有无品第八十五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诸法所有无所有,
非佛所作,亦非罗汉、辟支佛及菩萨所作,云
何有诸道分数善恶之差别,有三恶趣及于
人道,从四天王上至长寿天高下之殊异?云
何复言作是、得是,行恶者入三恶趣,行善者
得生人道或生天上?云何行道得须陀洹至
得阿罗汉、辟支佛,作是行得菩萨法,作是得
三耶三菩?世尊!无所有法者,亦无作,亦无
行,亦无声闻、辟支佛行,无有菩萨行,亦无有
三耶三佛行,亦无逮萨云若而度脱众生者。
是事云何?」

佛报须菩提:「如是,如是!无所有
者,亦无作,亦无行、得。凡夫愚闇不能得知贤
圣之法,又亦不知所有无所有之法,为四颠
倒之见侵欺,作若干行得若干报,便有五趣
生死。无所有法,亦无有行,亦不受。于须菩提
意云何?须陀洹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
有所有不?」

须菩提言:「世尊!从须陀洹乃至
于道,皆无所有。」

佛告须菩提:「无所有能逮
无所有法不?」

对曰:「不也,世尊!」

「是故,须菩提!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9b 页 T08-0139.png
无所有及道,一切诸法,亦不合,亦不散,无有
形,不可见,亦无对,一相,一相者是无相。是故,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沤和拘
舍罗见,于众生入,于颠倒入,于五阴无常、
有常想,苦谓有乐想,无我、有我想,不净、有
净想,入于有为,菩萨以沤和拘舍罗令众
生离于有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众生所
入不离五趣,有何因缘碍?颇有实要不?」


报须菩提:「无有无有馀行如毛发者,但以众
生著四颠倒故有五趣耳。须菩提!谛听,谛听!
以是事故,我今说之,使汝得解。于意云何?梦
中所见五乐自娱,有作者不?」

对曰:「世尊!梦
尚无所有,况有五乐!」

佛言:「于汝意云何?诸
法有为无为、有漏无漏,颇有法不如梦者不?」

答曰:「世尊!一切诸法皆如梦耳,无有诸法
不如梦者。」

佛言:「于意云何?梦中所见人颇
有五趣不?」

「无也,世尊!」

「须菩提!梦中人颇有
道念、有著断事不?」

对曰:「无有。何以故?世尊!
无形之法无所造处,著断之法亦无有处。」

「云
何须菩提!镜有见像,颇为有行,颇有五趣生
死报不?」

对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镜中像
者,无所有也,凡夫为惑自呼所有。镜中像者,
亦无五趣,无作无行。」

「须菩提!镜中像为有道
念、有著断不?」

对曰:「无有。所以者何?无形之
法无所造作,亦无著断,亦无有处。」

佛言:「于
须菩提意云何?响从山谷出,是响颇有行作
生五趣者不?」

对曰:「不也,何以故?无形之法
无行无作无生五趣者。」

「于须菩提意云何?响
颇有道念、有著断不?」

对曰:「无有。所以者何?无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第 139c 页 T08-0139.png
所有之法无所造作,亦无著断,亦无有处。」

「于
须菩提意云何?譬如热时之焰,无有河水有
河水想,无有城郭有城郭想,无有园观有
园观想。于意云何?是焰宁有所作有五趣不?」

对曰:「焰无所有,但惑愚夫之眼但有像耳。」

「须
菩提!是焰颇有道念、有著断不?」

对曰:「无有。
无形之法无所造作,无有著断,亦无处所。」

「须
菩提!譬如幻师化作象马,或作人众若干种
现,是化人颇为有行有五趣不?」

对曰:「无有。何
以故?幻无形故。」

「须菩提!幻人所化颇有道
念、有著断不?」

对曰:「无有。无形之法无所造立,
亦无著断,亦无处所。」

「须菩提!如来所化宁有
行作有五趣不?」

对曰:「无有。何以故?化无所
有故。」

「须菩提!化有道念、有著断不?」

对曰:「不
也。无形之法无有道念,亦无著断,亦无处所。」

「于须菩提意云何?是诸法颇有著断不?」

对曰:
「不也,无有著断。」

佛言:「假令无著断者是为
无有著断。何以故?众生但住于吾我便有著
断。审见谛者不著不断,众生所见不审谛故
便有著断。」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