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4b 页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四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
奉 诏译

*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
罗蜜,云何行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当
云何入?当云何行?当云何行三十七品?当云
何念?」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
蜜,观五阴空,乃至欲界,色、无色界观空。当作
是观意而不乱,于诸法无所见。适无所见,于
诸法不作證。何以故?善学于空法故。至于
得證,亦不断诸法,不决定于诸法;所可得證,
亦不见證,亦不见是法。」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云何如佛所说菩萨不于空法取證?云何住
空而复取證?」

佛告须菩提:「观空具足无所乏
短,亦不念言:『我当受證。』是亦非證。菩萨之法
所应所行,不以證为期,但以行为期。菩萨亦
不定意,亦不有所而系意,于三十七品而不
耗减,亦不受漏尽之證。何以故?菩萨摩诃
萨以具足于深妙之法故。何以故?菩萨已住
于三十七品,作是知言:『是为行时,非为證
时。』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观,言:『今正是
行五波罗蜜时,非是證时。今正是行三十七
品时,非是證时。今正是行三三昧时,行十种
力、四等、大慈大悲,是行萨云若时,非是须陀
洹、罗汉、辟支佛道證时。』须菩提!菩萨行般若
波罗蜜,因三三昧,行空、无相、无愿三昧;因三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4c 页 T08-0094.png
十七品,行根、力、觉意法亦不取證;因三十七
品而作作行,不受声闻證。须菩提!譬如士
夫,端正勇健猛于兵法,坚持铠杖具足悉
晓,六十四能皆明诸术。众人无不爱敬者,所
作事物无不成办,见众敬侍倍复欢喜。若以
他事当有所至,道过厄难危险之处,多有怨
憎,彼怨家者亦复勇猛,所将群从父母大小
莫不惊怖。时勇猛者安隐父母慰诸群从,言:
『莫有恐畏,我有术能无所乏短,自当得脱此
诸厄难。』既得脱难降伏怨敌而无所害,以至
所在安隐,父母群从莫不欢喜。所以者何?用
是男子勇健雄猛具足诸术无乏短故。」

佛告
须菩提:「菩萨以四等意慈悲喜护,为众生
故具足六度,未得漏尽,开萨云若之大径路,
以住于空、无相、无愿,亦不以空、无相、无愿随
至为證,具足不堕罗汉、辟支佛地。譬如众鸟
飞行空中,而不堕地亦不住空。菩萨如是,行
空、无相、无愿三昧而不取證,度于罗汉、辟支
佛地,悉当具足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及十八
法、萨云然慧,终不取證。须菩提!譬如士夫
壮勇多力善于射术,仰射虚空,寻以后箭射
于前箭,箭箭相柱,不得令箭有堕地者。意欲
令堕,便止后箭不复射者,尔乃堕耳。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沤和拘舍罗
所持,殖诸功德,具足一切众善之本。一事不
具,终不中道取證。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阿惟三佛,功德具足,尔乃于真际作證。是故,
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具足是上诸
法。」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学是,谦苦甚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5a 页 T08-0095.png
难。作是学者,为学真际,是为学如,为学法性,
为学本空,为学自空,为学三脱;如是所学而
不中道有厌。世尊!大哉,甚奇甚特!」

佛告须
菩提:「所以者何?菩萨有愿志,不舍一切众生
故。须菩提!菩萨若有意不舍众生,尽当度
脱一切众生。于无端绪之法出生三脱门,当
知是为沤和拘舍罗。菩萨要当成萨云若慧,
终不中道真际取證。

「复次,须菩提!菩萨欲得
观知诸深法处者——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
七品及三脱门——当作是念:『一切众生,长夜常
有我想、人想,有寿命想,有见知想;所念所作
皆依是想。』是故菩萨摩诃萨普见众生有是
辈想,欲为众生除是念想,成阿耨多罗三耶
三菩而为说法,行空三昧,无相、无愿。虽作是
行,终不中道取罗汉、辟支佛證。须菩提!用是
菩萨有是愿故,功德具足故,亦不中道取證。
不失四禅,不失四等及四空定,不失三十七
品法及三脱门、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不失十
力及十八法,便得具足诸所有之法,终不失
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诸有菩萨为沤和拘舍
罗所护持者,具足功德,善法转增,诸根通利,
过于罗汉、辟支佛根。

「复次,须菩提!菩萨常念
众生行四颠倒,有常想、有净想、有乐想、有我
想。『当为是辈,我当行道,成阿惟三佛时当为
说法,为说无常,为说不净、无乐、无我。』菩萨如
是意行具足者,是为沤和拘舍罗行般若波
罗蜜,悉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四等、三
十七品、无愿三昧,然后乃当坐佛三昧真际
取證。菩萨作是念言:『一切众生常有倚著,常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5b 页 T08-0095.png
著吾我、著于寿命、著于五阴、著于六衰、著于
十八法、著于四禅、著于四空定、著于四等。我
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当使众
生皆无有是倚著之病。』持是意行,以沤和拘
舍罗行般若波罗蜜,未具足十力、四无所畏、
四无碍慧、无愿三昧,终不中道取證;具足诸
愿,尔乃取證。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
蜜,意复念言:『众生长夜常著想行或想念,男
女、有色、无色想。我当勤行,成阿耨多罗三耶
三菩时,令我众生无想著病。』以具足是念,以
沤和拘舍罗行般若波罗蜜,十力不具足,及
四无所畏、佛十八法未具足者,终不取證;成
诸功德,具足无相三昧,尔乃取證。须菩提!菩
萨行六波罗蜜,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
品、佛十八法具足是行,不与三界共同行也。须
菩提!菩萨行是三十七品,行三十七品已当问
言:『菩萨云何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以
空为證、以觉真际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
罗汉、辟支佛道,亦不證无相、无愿,亦不證灭,
亦不證所作,亦不證所生,亦不證无所有,而
念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若有菩萨问诸菩萨:
『若闻说空则当念空,若闻无相、无愿当念无
相、无愿;若闻无所作当念无所作;闻无所生、
无所有当念无所生、无所有。但当行空三十
七品,不行无相、不行无愿、不行无所作亦不
行无所生。』须菩提!当知是菩萨未受记莂,未
从诸佛受记莂。何以故?阿惟越致菩萨亦不
作是念,亦不作是行,亦不作是说,亦不作是
想,但行阿惟越致菩萨事,但念是事,但行、但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5c 页 T08-0095.png
说、但想是事。须菩提!当知是菩萨已过诸地,
如阿惟越致地,以过阿惟越致地。」

须菩提白
佛言:「世尊!是菩萨为得阿惟越致不?」

佛言:「若
有菩萨闻六波罗蜜、若不闻,所作行事如阿
惟越致菩萨。」

须菩提白佛言:「多有人行佛道
者,少有如阿惟越致菩萨所行者。何以故?少
有菩萨受阿惟越致慧地记莂。受阿惟越菩
萨莂者,为已远离上诸想著不具足事。是菩
萨摩诃萨,诸天、世间人无能及者。」

* 《摩诃般若波罗蜜》阿惟越致相品第
六十二

佛告须菩提:「菩萨梦中不近罗汉、辟支佛地,
亦不近三界亦不坏三界,亦不起意,视诸法
如梦、如响、如幻、如热时焰,视诸法如化而不
作證。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是为阿惟越致
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梦中见佛与若干百
千不可计数四辈之众围绕说法。从佛闻法
即解中义,所作常不离法,所说不失法则。须
菩提!当知是为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
萨梦中见佛如来踊在虚空,身有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变化神通,为比丘僧说法变化,使
人诣他佛土施作佛事。须菩提!是为阿惟越
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梦中若见郡县兵
起相杀,若有火灾,若见虎狼师子毒虫诸恐
畏之事忧悲苦恼,若见饥饿,若见丧失父母
兄弟亲友知识。梦见是已,不恐不怖。于梦觉
已,便作念言:『三界所有皆如梦耳。我当精进,
成阿惟三佛已,当为三界众生说法。』须菩提!
是为阿惟越致相。」

佛告须菩提:「一切人尽当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6a 页 T08-0096.png
云何知是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
提!菩萨若见泥犁、薜荔、禽兽三恶趣中诸勤
苦者,当发愿言:『我当成阿惟三佛时,使我
国中无有三恶趣。何以故?梦中所有及一切
诸法,一法无有二。』当知是为阿惟越致相。

「复
次,须菩提!菩萨梦中见泥犁中火烧汤煮,觉
已念言:『我于梦中所见形像及其灾变,若于
梦中自见阿惟越致相,便作誓言:「如我所见,
泥犁中火即当灭去。」』若火灭汤冷,当知是菩
萨以受记莂,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为
阿惟越致相。若是火焰烧一家至一家,烧
一里至一里,或烧一家不烧一家,或烧一里
不烧一里,中有为火所烧者,当知被烧家人
断法所致,皆是断法馀殃。从是以来,断法馀
殃悉毕,是为罪灭福生。是为阿惟越致相。」


告须菩提:「今我当说阿惟越致像貌相行。若
有男子、女人为鬼神所持,是菩萨便作是念:
『过去诸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审授我莂者,
所作愿行清净无秽,不应堕罗汉、辟支佛地,
亦无罗汉辟支佛念,当成阿惟三佛者,亦不
成亦不不成。假令诸十方现在诸如来、无所
著、等正觉,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觉,诸
佛知我必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是鬼
神当去。』若是鬼神不去者,当知是菩萨不从
过去诸佛受其记莂。须菩提!若是菩萨为说
经已,鬼神即为去,当知是菩萨以从诸如来、
无所著、等正觉受记莂已。须菩提!以是像貌
相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
萨行六波罗蜜,离沤和拘舍罗,未行三十七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6b 页 T08-0096.png
品及三脱门,未逮菩萨位,未得菩萨三昧处,
亦不从过去诸佛受莂。是菩萨往至是男子、
女人所复言:『我审受莂,当为阿耨多罗三耶
三菩者,是鬼神当去。』鬼神不为去,是菩萨
故为说经法不止者。时魔波旬往至彼所,波
旬念言:『我当令鬼神去。所以者何?波旬有威
神,胜是鬼神。』时彼波旬便敕鬼神令去。是菩
萨不知波旬令鬼神去,喜言:『鬼神用我故去。』
便自贡高轻蔑馀人,语他人言:『我已从过
去诸佛受莂已,其馀人皆未受莂。』用是贡高
轻易人故,离萨云然,不得如来、无所著、等正
觉之智慧;用是贡高,失沤和拘舍罗,便堕二
地:罗汉、辟支佛地。用至诚誓故,便起魔事,远
离真知识,堕魔罗网。何以故?不行六波罗蜜,
不持沤和拘舍罗故。须菩提,当知是菩萨为
自作魔事。」

佛告须菩提:「菩萨未行六波罗蜜,
未得沤和拘舍罗,未逮菩萨位。以魔事故,波
旬复来至菩萨所,作异被服语菩萨言:『善男
子!如来已授卿莂,当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卿父母字某、卿兄弟妹姊字某、卿朋友知识
亲族字某、卿七世父母字某、卿从某国某县
某村落生。』若见菩萨体行和顺,『卿前世时亦
复柔软。』若见才朗、若见行沙门十二法、若
见节言,波旬随形语菩萨言:『卿前世时皆有
是行,卿前世时亦行此十二法。』彼菩萨闻魔
语说先世事,复自观所作行,倍复贡高轻于
同学。魔重语言:『过去如来已授卿莂,如卿
所作功德不复转还。』波旬或作比丘形像、或
作父母、或作迦罗越形像而来,言:『卿必当成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6c 页 T08-0096.png
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以者何?卿尽有阿惟
越致相行具足故。』」

佛告须菩提:「我所说阿惟
越致像貌相行,彼菩萨获无是相,当知是菩
萨为魔所使,以闻是名誉贡高自可,轻易同
学,形笑他人,无所复录。用贡高故,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魔因缘,当觉魔事。
何以故?是菩萨不行六波罗蜜故,不知魔事
如,不知五阴如。彼菩萨用不觉魔事,闻前
比丘说其记莂,今复闻是记莂名字,意中欢
喜,便自念言:『以是證像,我今定当得阿耨多
罗三耶三菩。』益复贡高,轻易他人,呼无所知。
是菩萨无有阿惟越致相,便远离般若波罗
蜜沤和拘舍罗,失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智,远
离真知识更得恶知识,当知是菩萨终不成
就、堕二道地。若后久远更诸勤苦生死极远,
乃当复得真知识、得闻般若波罗蜜,尔乃悔
本所著受字,用是悔故乃得罗汉辟支佛。譬
如比丘犯四事禁,现世不能得成四道。须菩
提!是彼菩萨其罪重于四事之禁,用受名字
著贡高故。置是罪事。其有犯是贡高、受字、受
伪号者,其罪过于五逆。须菩提!若有名字
受想著者,急当护魔觉微因缘。

「复次,须菩提!
波旬复往至菩萨所,赞叹远离说其功德:『如
卿所行,佛所称誉正当如是。』须菩提!如我所
说菩萨远离之法不尔,若在山间树下独处
寂无人中,未必是为远离之法。」

须菩提白佛
言:「何等为菩萨异远离?」

佛告须菩提:「菩萨
远离,寂于声闻、辟支佛念,寂于山间树下独
处念。须菩提!菩萨如是,是为大远离之法。菩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7a 页 T08-0097.png
萨如是当昼夜行,是为菩萨寂然远离。若在
人间,随我寂教者虽在城傍,为与山泽等无
有异。若受魔教便止远离,堕于罗汉、辟支佛
地,不应般若波罗蜜,不具足萨云然事。作
是行念者,非是清净之法。杂糅罗汉、辟支佛
意,更反形笑轻易人间清净行者。人间行者
亦不杂糅罗汉、辟支佛意,反更轻易之。亦复
轻易得禅、惟无、三昧者,轻易得神通者。菩萨
无沤和拘舍罗者,虽在绝旷百俞旬外,亿千
万岁禽兽飞鸟所不至处,鬼神盗贼所不至
处;虽久在中,不知菩萨远离之法,会无所
益。受波旬教行远离者,不乐我所教远离也,
亦复不能具足远离之法,亦复不在远离法
中。何以故?以去是远离法远故。适去是远
离法远已,时魔波旬在虚空中叹言:『善哉,善
哉!善男子!是为佛之所说,是真远离法。汝
行是远离法,可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彼
妄远离菩萨得是赞叹已,便欢喜贡高,轻易
是真远离者,反诽谤言是为愦乎,谓为不净
愦闹志乱。有不净者反呼为净,不应敬者更
敬之,应所敬者更轻慢之。何以故?『我为诸
天及人非人所见劝助恭敬,我所行者真为
是行。汝在城傍,谁当来恭敬赞叹汝者?』是人
于城傍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萨道者,于前贡
高言:『诸天来语我当得道时日数。』须菩提!当
知是贡高菩萨辈如旃陀罗([旃-方+示]陀罗者晋言主杀人狱卒)。是辈
之人在诸菩萨中为大瑕病,是为倚法像如
菩萨,是为天上人中之大贼,亦复是沙门像
法之中为大贼,复是善男子、善女人之中大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7b 页 T08-0097.png
贼。如是辈人,不当与共从事,亦不当与相见
坐起语言饮食。何以故?是辈之人贡高顽很
故。若有菩萨不欲舍萨云然,不欲舍阿耨多
罗三耶三菩者,庄事欲得求阿惟三佛者,欲
救一切众生者,当远离是辈之人。不当与共
从事自修其行,莫与往来。常当有厌意于世
间,不当受三界之乐,常当慈哀加于众生,当
为是辈倒见之人起大悲意,当自念言:『令我
世世莫有是曹非法之事,若有是意,疾令灭
之。』须菩提!当知是辈菩萨自起神通。

「复次,
须菩提!若有菩萨至诚庄事求阿耨多罗三
耶三菩者,当与真知识从事。」

须菩提白佛言:
「何等为菩萨真知识?」

佛告须菩提:「诸佛世尊
是菩萨真知识,诸菩萨摩诃萨亦是菩萨真
知识,诸弟子众亦是真知识;当知是为菩萨
真知识。真知识者,常为菩萨解说般若波罗
蜜分别其事。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佛十八法、
如、真际、法性,是为菩萨真知识也。六波罗蜜
者是世多罗,六波罗蜜者是道,六波罗蜜者
是大明,六波罗蜜者是为大炬,六波罗蜜者
是大智光明,六波罗蜜者是护,六波罗蜜者
是归,六波罗蜜者是父是母,六波罗蜜者是
三十七品,六波罗蜜者是萨云然,六波罗蜜
者除人诸习绪。何以故?须菩提!三十七品
者,是过去当来今现在十方诸佛之母。何以
故?去来今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皆从三十
七品中出生故。是故,须菩提!菩萨欲成阿耨
多罗三耶三菩,净佛国土、教化众生者,当以
四事饶益摄众生:一者、施,二者、爱,三者、利,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7c 页 T08-0097.png
四者、同义;以是四恩事益于众生。须菩提!我
观是义,故说是事。三十七品者,则是菩萨摩
诃萨父母,则为是舍,是则为护,是则为灯
明。须菩提!菩萨不欲随他人教住者,欲断
一切众生狐疑者,欲净佛国、教化众生者,当
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者广
说菩萨之行,是诸菩萨所应当学者。」

须菩提
白佛言:「何等为般若波罗蜜相?」

佛言:「般若
波罗蜜如虚空相,亦非相亦不作相。」

须菩提
言:「世尊!颇有因缘可知般若波罗蜜相不?以
相知诸法不?」

佛言:「如是,须菩提!欲知般若
波罗蜜相,如诸法相。何以故?诸法寂故,诸
法常净故。以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相则
诸法之相,以空寂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
诸法寂、若诸法空,云何知诸法有著有断?空
之寂亦不断亦不著,亦不成阿耨多罗三耶
三菩。于空寂中亦不有法,于空寂中亦不
见得阿惟三佛者。世尊!我等云何当知是义?」

佛告须菩提:「众生长夜著吾我行。」

须菩提言:
「尔。世尊!众生长夜著吾我行。」

佛言:「云何为
知吾我空寂不?」

须菩提言:「尔。世尊!」

「须菩提!
知众生以吾我故久在生死不?」

须菩提言:「尔。
世尊!以众生著吾我故,久在世间更受勤苦
便知有著。」

「须菩提!无吾无我、无有受者,亦
不久在世间,亦不久受勤苦,亦不著便不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作如是行者,不
于五阴行,亦不于三十七品作行,亦不行
四无碍慧。何以故?不见有法有可行者,亦不
见法当可行者。菩萨如是行者,诸天、世人无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8a 页 T08-0098.png
能动者、无能伏者,罗汉、辟支佛无能及者。何
以故?所住处无有能逮故。世尊!行萨云然菩
萨所住,无有能及者。菩萨如是,疾近萨云然。」

佛言:「于须菩提意云何,阎浮提众生尽得人
道已,皆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供养承事尽其寿命,持是供养之福,
施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善男子、善女人
其福宁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罗蜜教
人,具足为说、解其中慧,意不远离应萨云然
念。乃至三千大千国土众生皆得为人,若有
善男子、善女人皆教使行十善地,立于四禅、
四等及四空定,又立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
含、阿罗汉、辟支佛、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持是
功德施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善男子、善
女人功德宁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
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罗
蜜宣示他人,具足为说、解其中慧,意不远离
萨云然念者,出于贤圣之表。何以故?除如
来、无所著、等正觉,唯当有是菩萨摩诃萨。何
以故?以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
有大慈行故。行般若波罗蜜,见诸众生趣死
地故便起大悲,以是行故便得大护不与想
俱,便得大喜具足四等。须菩提!为菩萨
大智之明。大智明者,则六波罗蜜明是。是
善男子、善女人虽未得道,为一切众生作救,
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动还,所受供养衣
服饮食、床卧医药、一切珍宝,以行般若波罗
蜜故,必报众生信施之福,疾近萨云然。须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8b 页 T08-0098.png
菩提!若不欲痴妄受人施者,若欲示众生之
道径者,若欲解无所有者,若欲度脱牢狱中
人者,若欲与一切众生眼者,身所行当应般
若波罗蜜;有所语言亦当应般若波罗蜜意。
应般若波罗蜜者,他馀之意亦不得其便,当
作方便昼夜念般若波罗蜜莫有断绝。须菩
提!譬如士夫曾得摩尼宝,后复得之,大欢喜
踊跃。后复失之。失是宝已甚大愁忧,忆想是
摩尼宝,坐起无忘不离须臾,自念:『我云何欻
亡此大宝?』」

佛告须菩提:「菩萨离于萨云然念,
亦如彼人失大珍宝,坐起不忘须臾之间。」


菩提白佛言:「云何,世尊!一切诸念无有止处,
皆空皆寂?云何菩萨不离萨云然念,亦不从
离中、亦不从念中可得菩萨,亦不从萨云然
中可得菩萨?」

佛告须菩提:「若有菩萨知诸法
自远离,法性常住,道法及如、真际常住;非佛
所作,亦非罗汉、辟支佛所可作。菩萨知是已,
终不复离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
空寂故,亦不增亦不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若般若波罗蜜自空寂者,云何菩萨与般若
波罗蜜等,成阿惟三佛?」

佛言:「菩萨亦不与般
若波罗蜜等,亦不增亦不减,真际亦不增亦
不减,法性亦不增不减。何以故?般若波罗
蜜亦非一亦非二。若菩萨闻是,不怖不难亦
不恐畏,当知是菩萨已住于阿惟越致地行
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云何,世尊!念
般若波罗蜜空,念般若波罗蜜无所有,为行
般若波罗蜜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世尊!
颇有离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者不?」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8c 页 T08-0098.png
言:「不也。」

须菩提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行般
若波罗蜜不?」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世尊!空
可行空不?」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世尊!五阴
行般若波罗蜜不?」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世
尊!六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不?」

佛言:「不也。」


菩提言:「世尊!乃至四无碍慧行般若波罗蜜
不?」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世尊!五阴之空、如
及尔法、法性、四无碍慧空,行般若波罗蜜不?」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世尊!是诸法不行般
若波罗蜜耶?若不行是法,菩萨云何行般若
波罗蜜?」

佛言:「于须菩提意云何,颇见有法
行般若波罗蜜者不?」

须菩提言:「不见也。世尊!」

「颇见般若波罗蜜菩萨有可行者不?」

须菩提
言:「不见也。世尊!」

「于须菩提意云何,汝所不
见法为可得不?」

「不也。世尊!」

佛言:「不可得法
为有生灭不?」

「不也。世尊!」

佛告须菩提:「如菩
萨无所从生法忍,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莂亦
复如是。若菩萨学,承用如来四无所畏、四无
碍慧习行是法,终不离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慧、萨云然慧、摩诃衍慧。何以故?菩萨摩诃
萨得无所从生法忍,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
菩,终不耗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从诸法
无所生中,授诸菩萨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记
莂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世尊!从所生法
中授诸菩萨莂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亦
不从无所从生法授菩萨莂,亦不从有所生
中授菩萨莂。如是,云何授诸菩萨阿耨多罗
三耶三菩记莂?」

佛告须菩提:「颇见法受阿耨
多罗三耶三菩记莂者不?」

须菩提言:「世尊!我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9a 页 T08-0099.png
亦不见法有授记莂者,我亦不见得阿耨多
罗三耶三菩,亦不见当得者,亦不见已得者。」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
法无所得。菩萨亦不念言:『有阿惟三佛。』亦不
念言:『我当得阿惟三佛。』何以故?菩萨行般若
波罗蜜,于诸法无所分别,般若波罗蜜亦无
所分别故。」

* 《摩诃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品第六十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
甚深微妙,难晓难了、难解难知、不可思议,以
本净故。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书持学者,为已
具足从大功德来,想著之意为不复生,至阿
耨多罗三耶三菩亦无想著。」

佛告释提桓因
言:「如是,如是!拘翼!有行般若波罗蜜者,不
从小功德来。拘翼,阎浮提满中众生,皆行
十善、四等、四禅及四空定。不如是善男子、善
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讽诵受学如其教
住,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听馀念。其福百
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

尔时有
异比丘语释提桓因言:「拘翼!是善男子、善女
人守行奉持般若波罗蜜,转复教人者,其
功德出彼阎浮提众生所作者上。」

释提桓因
语是比丘言:「善男子、善女人于般若波罗蜜
中一发意,胜阎浮提所作十善、四禅、四等、五
通者上;何况奉行书持讽诵如中教者,皆过
诸天、阿须伦、世间人上。是菩萨不独过诸天、
世间人,乃过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辟支佛上。不但过是上,乃至菩萨行五波罗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9b 页 T08-0099.png
蜜无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者上。菩萨如
般若波罗蜜教住者,出诸天、世人上,诸天世
人皆不能及。如般若波罗蜜教住者,为不断
萨云然种地住,终不离如来名号菩萨行,如
是终不失道场。菩萨摩诃萨所行如是,为欲
拔出众生沈没长流者,如是学者为学菩萨
所学,不学声闻、辟支佛学。菩萨如是学者,诸
四天王当来至是菩萨所言:『善男子、善女人
勤学疾学,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坐于道场
时,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所持四钵,今
在是间当奉不久。』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者,诸
释提桓因亦当复来劝助是善男子、善女人;
须焰天子将诸焰天子来下,兜率天子将诸
兜率天子来下,诸尼摩罗天皆悉来下,诸波
罗尼蜜天亦悉来下,乃至首陀会诸天皆悉
来下,至是行深般若波罗蜜菩萨所。十方现
在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皆常念是善男子、
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者。行是深般若波罗
蜜者,诸可世间所有厄难勤苦之事,了无复
有。须菩提!是为行般若波罗蜜者现世功德
之报。一切世间皆有四病,一事动者,身中
诸根无不受痛。以受痛故,意便受恼。是诸
病恼不复著是菩萨身,用行深般若波罗蜜
故;是为现世功德之报。」

尔时阿难意念:「释
提桓因自持辩才说?以佛事说?」

释提桓因知
阿难意之所念,语阿难言:「我之所说,皆是佛
事。」

佛告阿难:「释提桓因所可说者,皆是佛
事因缘。若菩萨学习念般若波罗蜜时,三千
大千国土中魔皆生狐疑:『今是菩萨当为真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99c 页 T08-0099.png
际作證,取声闻、辟支佛道耶?当成阿耨多罗
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乎?』阿难!若有菩萨不离
般若波罗蜜时,魔复大愁毒。尔时魔复起大
风,欲使是菩萨恐怖有难起懈怠之意,欲
使菩萨于萨云然念中起一乱意。」

阿难白佛
言:「世尊!魔为都卢娆乱诸菩萨耶?有不娆
者?」

佛告阿难:「有行乱者,有不乱者。」

阿难白
佛言:「有娆者谁?不娆者谁?」

佛言:「菩萨从本
闻般若波罗蜜时,意中不乐不解者,波旬便
往娆乱。若闻说深般若波罗蜜时,意中狐疑,
言:『为审有是耶?为无有耶?』用是故,波旬往娆。

「复次,阿难!若有菩萨远离真知识,便不闻不
知般若波罗蜜,不解其事意便不乐,是故波
旬复往娆乱。

「复次,阿难!若有菩萨远离般若
波罗蜜反持非法,用是故,魔得其便。

「复次,阿
难!菩萨失般若波罗蜜,更叹非法。魔即欢喜
念言:『彼说非法之事,当有若干伴辈,当满
我愿,复并使馀人堕于二地罗汉、辟支佛是
也。』

「复次,阿难!若有菩萨闻说深般若波罗蜜
时,便意念言:『是深不能大深耶?』作是念者,
魔便念言:『我今已得子便。』

「复次,阿难!若有
菩萨向馀人贡高言:『我能行六波罗蜜,汝不
能行。』是菩萨为魔所得便。阿难!时魔波旬
大欢喜踊跃。

「复次,阿难!若有菩萨自怙智慧、
自怙种姓、自怙其善、自怙知识,便起贡高下
于他人,亦无阿惟越致相行像貌,专自贡高
轻贱他人,便语人言:『汝亦不在菩萨种姓之
中现,汝亦不在摩诃衍中。』尔时波旬欢喜念
言:『今我境界宫殿不空,增益三恶趣,我种姓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100a 页 T08-0100.png
不损。』魔常伺是菩萨,欲使说非法之事,欲使
众人皆闻非法,亦当邪见增益劳垢,造颠倒
行颠倒于法,身口意错贪著邪福。从是因缘
增益三恶趣,魔之眷属宫殿益多。尔时波旬
倍欢喜踊跃而自娱乐。

「复次,阿难!若行菩萨
道者,与声闻道家共争。魔时念言:『是善男
子离萨云然远,不近大智。』所以者何?斗争怨
恚非萨云然道,是三恶之业。

「复次,阿难!菩
萨、菩萨自还共争,波旬念言:『两离佛远,失萨
云然,是二菩萨俱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
菩。』所以者何?是善男子所造,是三恶业,非
萨云然。

「复次,阿难!未受莂者与得记莂菩
萨共争,兴起恶意,随其意起多少之数,却若
干劫。虽起争意,如故不舍萨云然者,当却劫
数若干径路,然后乃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阿难白佛言:「世尊!乃当更尔所劫数,于其
中间宁有除不?」

佛告阿难:「我为三乘说法,随
其意起多少之数,各尽其事,无有中间减少
之除。」

佛告阿难:「若菩萨、菩萨共争,若恚若
骂怀恨不悔者,我不说有除,当更劫数勤行
僧那,然后乃成。若有菩萨斗争恚已,便自悔
言:『是利难得,我今当为一切下屈,今世后
世当使众生皆共和解。我今云何恶声加人
而念人恶?我终不敢复作是事,当如聋羊当
自除过,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度脱众生。云
何起恚而自陷溺?不当起恨,不当陷溺。』尔时
菩萨适起是意已,魔波旬不能得其便。

「复次,
阿难!行菩萨者不当与声闻家共止,若共止
者不当与争。所以者何?当自念言:『我不应得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100b 页 T08-0100.png
与是辈人起恚共争,我当成就阿耨多罗三
耶三菩度诸苦厄。』」

阿难白佛言:「世尊!菩萨、菩
萨自共住止,其法云何?」

佛告阿难:「菩萨、菩萨
共止之法,相视当如世尊共止。所以者何?当
作念言:『是我真伴,共乘一船。彼学我学,是为
同学,共行檀波罗蜜至萨云然。若彼意愦不
顺萨云然者,我所不应。若彼意定不离萨云
然者,我亦应尔。』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者,为共
等学。」

*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等学品第六十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为菩萨摩诃萨之
等所应学者?」

佛告须菩提:「内空、外空是菩萨
摩诃萨之等。五阴自空,乃至于道道亦自空。
须菩提!是空为是菩萨摩诃萨之等。于是等
空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言:「世尊!菩
萨学消五阴为学萨云然?五阴不染为学萨
云然?学灭五阴为学萨云然?不生五阴为学
萨云然?乃至四无碍学为学萨云然?」

佛告须
菩提:「如所言,学消五阴为学萨云然,乃至
学无所生为学萨云然。」

佛言:「于须菩提意云
何,五阴所有如乃至道如及世尊如。是诸如,
颇有减尽灭时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言:「菩萨如是学,为学如、为学萨云然。如亦
不尽,亦不减亦不灭。如是学,为学如、为学萨
云然。菩萨如是学,为学六波罗蜜、为学三十
七品、为学佛十八法、为学萨云然。」

佛告须
菩提:「菩萨作如是学,为度诸学表、为第一学。
如是学者,诸天及魔不能坏败。作如是学,疾
近阿惟越致。如是学者,为习尊业、为习如来。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100c 页 T08-0100.png
如是学者,为导御众生。如是学者,为净佛土,
为学大慈大悲,为学教化众生。须菩提!菩萨
如是学者,为学三合十二法轮转,度脱众生。
如是学者,为学不断佛种。如是学者,为学开
甘露法门。作如是学,为学示无为法。须菩提!
下劣之人不能学是。作是学者,为欲拔一切众
生生死之根。如是学者,为不入三恶趣,不生
边地,不生栴陀罗家。如是学者,不复聋盲瘖
哑跛蹇。如是学者,诸根具足终不缺减,无恶
音声,不犯十恶,终不学邪以自生活,不为无
反,复不与恶者俱。须菩提!如是学者,不生
长寿天,用沤和拘舍罗故。何等为沤和拘舍
罗?般若波罗蜜所说沤和拘舍罗,四禅、四等
及四空定不随禅计。如是学者,为净一切诸
法之力,净罗汉、辟支佛力。」

须菩提白佛言:「世
尊!诸法之性皆自清净,云何菩萨欲净诸法?」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菩萨已净性之本。学
般若波罗蜜不厌不懈,是为学般若波罗蜜。
是法非是凡夫愚人之所能学、所能知见,菩
萨为众生故,行檀波罗蜜至萨云然。菩萨学
如,是为学十力,为学无所畏力。如是学者,出
过众生所为之表。须菩提!譬如地之所出,出
金银异宝,少少处出耳。如是,须菩提!少少人
学般若波罗蜜,多有发声闻、辟支佛意。少少
人能行遮迦越罗福者,作粟散小王行者多。
少少众生能入萨云然者,多有人入罗汉、辟
支佛道。须菩提!多所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
菩意者,得成就者少少耳,多住罗汉、辟支佛
地。须菩提!多有人行菩萨道、学般若波罗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101a 页 T08-0101.png
蜜者,至阿惟越致地者亦少少耳。用是故,
须菩提!若欲坚住在阿惟越致地者,当学深
般若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学般若波罗
蜜时,嫉意不生犯戒意不生。恚意不生乱意
不生。懈怠意不生、愚痴意不生、三毒意不生、
疑意不生、五阴意不生,乃至道意不生。何以
故?须菩提!是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不
见法有所生者,于无生法亦无所得亦无所
起。是故菩萨学持深般若波罗蜜,为悉总持
诸波罗蜜。何以故?菩萨学深般若波罗蜜时,
诸波罗蜜皆悉随从。譬如著吾我之人,悉总
持六十二见。是故菩萨学般若波罗蜜,诸波
罗蜜皆悉随从。譬如人欲死时,风先命去,诸
根悉灭。须菩提!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诸
波罗蜜皆悉入中。菩萨欲出过诸波罗蜜表
者,当学深般若波罗蜜。学深般若波罗蜜者,
为学人中最尊上。须菩提!三千大千刹土其
中众生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一阎浮
提众生尚多,况乃三千大千刹土所有众生?」

佛言:「令此众生尽得入道,悉得阿耨多罗三
耶三菩。若有菩萨一一供养衣被饮食、众所
当得,尽其寿命。其福宁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
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至意念般
若波罗蜜也。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者,是
诸菩萨摩诃萨之大益,能使菩萨成阿耨多
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菩萨欲在众生之上,一
切众生为无所归、无所依怙,欲受其归,欲为
作依怙者,欲为盲人作明导者,欲求作佛者,
欲得佛境界者,欲作佛游步者,欲为佛师子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101b 页 T08-0101.png
音响者,欲撞击佛钟鼓者,欲放大蠡音者,
欲为佛会讲说佛法义、决断众人诸狐疑者,
悉欲得是者,当学深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般
若波罗蜜者,所有三界诸善之福德无事不
得。」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宁复得罗汉、辟支
佛之福德耶?」

佛言:「亦得罗汉、辟支佛之福德,
但不于中作證耳。以智慧观察罗汉、辟支佛
慧即得过,不于中住,自上菩萨位。菩萨作如
是学者,去萨云然不远,疾成阿耨多罗三耶
三菩。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为诸天、阿须伦
之福祐。如是行者,过诸罗汉、辟支佛上,疾近
萨云然。须菩提!如是学者,不久行般若波罗
蜜,不离般若波罗蜜。菩萨如是行深般若波
罗蜜,当知是为不耗减法,不远萨云然,疾近
三乘慧。菩萨若复反作念言:『彼此般若波罗
蜜便不逮萨云然。』作是念者,为不行般若波
罗蜜。若复此彼深般若波罗蜜,不知般若波
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知般若波罗
蜜为谁,亦不知谁当于般若波罗蜜中得阿
耨多罗三耶三菩。若复作是念:『般若波罗蜜,
亦非彼亦非此,亦无从中出者,法性常住,如、
真际,有佛无佛法性常住。』菩萨摩诃萨作是
学者,为学般若波罗蜜。」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四=二十一【三】【宫】十四=二十一【宋】【元】【明】【宫】十四若经卷第十四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第 101c 页 T08-010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