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1a 页

《放光般若经》卷第九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耶?」


言:「是。舍利弗!」

舍利弗言:「世尊!般若波罗蜜
者作照明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至竟清净
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为有名字。世尊!般若
波罗蜜者于三界无沾污。世尊!般若波罗蜜
者除诸垢冥。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于三十七
品之最尊上。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安隐诸灾
患恐怖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为五荒见蔽
者作明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无际众生入
邪径者而作正导。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萨云
若是,能除诸习绪。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菩
萨之母,生诸佛法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
不生不坏,从有名至竟空故。世尊!般若波
罗蜜者离于生死亦无所灭,不与作本故。世
尊!般若波罗蜜者受诸孤穷者,为作珍宝施
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具足,初无能伏者。世
尊!般若波罗蜜者三转十二事而转法轮,亦
无能转者,所转终不动还故。世尊!般若波
罗蜜者能现种种之本,及所有无所有空故。
唯,世尊,当云何住般若波罗蜜?」

世尊报言:「当
如世尊住。舍利弗!礼般若波罗蜜当如礼
世尊。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者则是世尊,世尊
与般若波罗蜜无有别。般若波罗蜜则是世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1b 页 T08-0061.png
尊,世尊则是般若波罗蜜。诸佛世尊因般若
波罗蜜而得名字,菩萨、辟支佛、阿罗汉至须
陀洹、皆因般若波罗蜜得其名字。十善、四禅、
四等、四空定、五通,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
品、佛十种力及十八法,乃至萨云若,皆因般
若波罗蜜出生。」

于是释提桓因意念:「何因尊
者舍利弗乃生是问?」

释提桓因便问舍利弗
言:「尊者!何缘乃生是问?因何事有是问?」


利弗报言:「拘翼!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为
般若波罗蜜所护持,及诸过去当来今现在
诸佛世尊,从初发意以来至法欲尽,于其中
间所作善本,尽持作萨云若。拘翼!是故菩
萨摩诃萨持般若波罗蜜过五波罗蜜上。拘
翼!譬如人生盲,或百人或千人或万人,欲
有所至,若欲入城,而无有导终不能有所至。
拘翼!是五波罗蜜为如盲者,离般若波罗
蜜如盲者无导,亦不能具足至道,亦不能
成萨云若。五波罗蜜为般若波罗蜜所护,如
盲者得眼目。般若波罗蜜护五波罗蜜,令
五波罗蜜各得名字。」

释提桓因语舍利弗:「如
所言,五波罗蜜因般若波罗蜜得名字者,五
波罗蜜但有名而无度?」

舍利弗言:「如是,拘翼!
五波罗蜜因般若波罗蜜而得名字,五波罗
蜜但有名无有度也。菩萨住于般若波罗蜜
者,为已具足五波罗蜜,是故般若波罗蜜于
五波罗蜜,为最上化、妙化、无比之化。」

舍利弗
白佛言:「世尊!当云何入般若波罗蜜中?」

佛言:
「如入五阴,当作是入般若波罗蜜。如入五波
罗蜜,当作是入般若波罗蜜。如入内外空及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1c 页 T08-0061.png
有无空,如入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及十八法,
如入萨云若、如入诸法,当作是入般若波罗
蜜中。」

舍利弗言:「世尊!云何入五阴,如入般若
波罗蜜?云何如入诸法,作是入般若波罗蜜?」

佛言:「于五阴无所生无所得、无取无舍无所
坏,当作是入般若波罗蜜。于诸法无所生无
所得、无取无舍亦无所坏,是为入般若波罗
蜜。」

舍利弗言:「作如是入般若波罗蜜,为及
何法?」

佛言:「于诸法无所及,是乃为般若波罗
蜜名号。」

「世尊!不逮何法?」

佛言:「不逮善法亦
不逮恶法,亦不逮道法亦不逮俗法,亦不逮
有漏无漏法,亦不逮有为无为法。何以故?般
若波罗蜜之兴亦不为希望起。以是故,于诸
法无所及、无所逮。」

释提桓因白佛言:「云何,世
尊!是般若波罗蜜为不逮萨云若?」

佛言:「如是,
拘翼!般若波罗蜜不逮萨云若,亦不逮亦不
有。」

「世尊!云何亦不逮亦不有?」

佛言:「般若波罗
蜜者,亦不以字,亦不以想,亦不以生死。」

释提
桓因言:「世尊!亦不以字,亦不以想,亦不以生
死,云何为逮?」

佛言:「如不入,亦不受、亦不舍、亦
不住,作是及如不及。拘翼!般若波罗蜜如是
逮诸法如无所逮。」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
若波罗蜜之兴,甚奇甚特!于诸法无所生、无
所有、无所倚、无所坏。」

须菩提白佛言:「若菩
萨行般若波罗蜜,为逮诸法?不逮诸法?菩萨
闻是,或恐或怖,便离般若波罗蜜。」

佛言:「如
是,菩萨闻是或能恐怖。若有行般若波罗蜜
菩萨,或作是念言:『般若波罗蜜空,般若波罗
蜜无有坚固,般若波罗蜜侵欺人。』作是念者,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2a 页 T08-0062.png
便能远离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菩萨便远
离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信般若波罗
蜜者,为不信何等法?」

佛言:「信般若波罗蜜,
为不信色,为不信痛想行识,为不信六情,不
信色声香味细滑法,为不信十八性及十二
因缘乃至五波罗蜜,亦不信内外空及有无
空,亦不信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佛十种力,不
信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亦不信阿耨多罗
三耶三菩,亦不信萨云若。」

佛告须菩提:「若
不有五阴及萨云若者,为不信般若波罗蜜。
以是故,须菩提!信般若波罗蜜者,为不信
五阴诸法及萨云若。若不有五阴及诸法
者,为不信般若波罗蜜;信般若波罗蜜者,
为不信诸法。」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
罗蜜者为大度。」

佛言:「于意云何,何以知般
若波罗蜜为大度?」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亦
不使五阴大、亦不令五阴小,亦不使五波罗
蜜大、亦不令五波罗蜜小。从内外空至有无
空,亦不令大亦不使小。三十七品、佛十八法,
亦不令大亦不令小。至道及佛法,亦不令大
亦不令小。亦不聚五阴亦不散五阴,乃至佛
法亦不聚亦不散。亦不平相五阴亦不不平
相,乃至佛法亦不平相亦不不平相。亦不广
五阴亦不狭五阴,乃至佛法亦不广亦不狭。
亦不使五阴强亦不使弱,乃至佛法亦不强
亦不弱。世尊!以是故!般若波罗蜜为菩萨之
大度。世尊!若新发意菩萨未习六波罗蜜者,
闻是五阴及六波罗蜜无所增减、无有广狭。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2b 页 T08-0062.png
闻是语者,或能不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不
以般若波罗蜜故五阴及佛法有大有小,不
以般若波罗蜜故五阴及佛法有强有弱。世
尊!行般若波罗蜜欲求大小五阴、欲强弱佛
法,是为大累。何以故?道初无有累想。何以
故?众生不生、般若波罗蜜不生,当作是见、当
作是知。五阴亦不生、佛法亦不生,当作是观。
观般若波罗蜜所有,如观众生所有。观般若
波罗蜜所有,当如观五阴所有。观佛所有,当
如观般若波罗蜜所有。观般若波罗蜜无所
有,亦如观五阴无所有。观般若波罗蜜无所
有,如观佛无所有。观般若波罗蜜无所有,如
观众生亦无所有。观般若波罗蜜寂,观众生
亦寂。观般若波罗蜜寂,观佛法亦寂。观五
阴亦寂,观般若波罗蜜亦寂。观般若波罗蜜
亦无有绪,当知众生亦无有绪。五阴及佛法
亦无有绪,般若波罗蜜亦无有绪。般若波罗
蜜不可思议,当知众生亦不可思议,五阴亦
不可思议,及佛法亦不可思议。众生不败坏,
当知般若波罗蜜亦不坏败。众生不逮阿惟
三佛,当知般若波罗蜜亦不逮阿惟三佛,当
知五阴亦不逮阿惟三佛,佛亦不逮阿惟三
佛。众生力不具足,当知般若波罗蜜力不具
足,五阴力不具足,佛力亦不具足。以是,世
尊!大度者,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 《摩诃般若波罗蜜》泥犁品第四十二

舍利弗白佛言:「唯,世尊!菩萨摩诃萨解般若
波罗蜜者,为从何所来而生是间?发阿耨多
罗三耶三菩为几何间?为更见供养几如来?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2c 页 T08-0062.png
行六波罗蜜为几时?云何解般若波罗蜜导
入深义?」

佛告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供养十
方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从彼来生是间。是
菩萨从发意以来,不可计阿僧祇劫,行六波
罗蜜亦不可计。来到是间,从是以来不可复
计,常供养诸佛而来生是间。是辈菩萨见般
若波罗蜜时,如见世尊无有异。若闻般若波
罗蜜时,如闻世尊所说亦无有异。是菩萨摩
诃萨解般若波罗蜜导入深义,不以想入、不
以二入,而无所倚。」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
若波罗蜜可得见闻不?」

佛言:「不可得见闻。
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者,亦非见事、亦
非闻事。般若波罗蜜者,亦无所闻、亦无所见,
以诸法聋故。五波罗蜜者,亦不见、亦不闻,以
诸法聋故。内外空及有无空,无所闻、无所见,
以诸法聋故。三十七品、十种力、十八法、无所
见、无所闻,以诸法聋故。须菩提!道及佛亦
无所见、无所闻、亦如聋法故。」

须菩提白佛言:
「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久如,当与般若波
罗蜜相应。」

佛语须菩提:「是事应当分别。须
菩提!有因缘令菩萨适发意便应深般若波
罗蜜,以沤和拘舍罗不见诸法荣冀,终不诽
谤,终不离六波罗蜜,终不离诸佛世尊。若
复欲作诸善之本,供养承事诸佛世尊者,即
如意愿,从一佛国至一佛国,终不复受母人
胎生,终不离五通,不与诸垢相近,亦不与
声闻、辟支佛意相近,教化众生、净佛国土。菩
萨如是行者,为应深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复
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见无央数不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3a 页 T08-0063.png
可计阿僧祇诸佛,行六波罗蜜而有所倚,闻
说深般若波罗蜜便弃舍去。如是菩萨更生
慢意,便离诸佛世尊,便不得闻深般若波罗
蜜。」

佛语须菩提:「不乐闻深般若波罗蜜者,今
亦在会中坐。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菩
萨道时、从本闻深般若波罗蜜、不乐舍去。用
是故,今闻深般若波罗蜜,不乐复欲舍去,与
身口意不和,积无黠之罪。以是罪重故,拒逆
深般若波罗蜜。拒逆深般若波罗蜜者,为拒
逆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萨云若。已以逆萨
云若罪故,断萨云若。用断萨云若罪故,当入
泥犁中见煮无央数百千岁,从一泥犁出复至
一泥犁,至劫尽火烧时,当复至他方大泥犁
中。他方劫尽,当复从他方一泥犁中复至一
他方泥犁中,如是遍诸他方泥犁。以用是断
法罪故,当复更来生是间泥犁中,当受泥犁
中剧痛之罪,至劫尽当堕他方畜生中。如是
展转遍堕十方诸畜生中。从畜生中出,当生
炎楼,受薜荔形极剧勤苦。如是久后才得为
人。所生之处,常当生盲家、或生杀人家、或
生鱼猎家屠杀家、或生下贱乞丐人家,或盲
或聋、或无手足、或瘖哑不能言。受是罪已,当
复生边地无佛、无法、无弟子处。作是断法者,
皆当具足受是上罪。」

舍利弗白佛言:「是断法
者为入五无间罪。」

佛言:「如是断法之罪,不可
具说。说是般若波罗蜜时,若断他人言:『是
非律、是非尊教、是非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
教。』自不修学,复断他人令远离之;自丧
其意,复丧他人意;自毒其意,复毒他人意;为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3b 页 T08-0063.png
自亡失,复亡失他人;自不解深般若波罗蜜
而弃舍去,复教他人令远离之。舍利弗!是
曹之人尚不当闻其音声,何况当与共从事
而同处坐起?何以故?当知是辈人,法中之大
患,当知是人为堕衰冥。若闻是辈人所说有
信受者,亦当复受不测之罪。舍利弗!断般
若波罗蜜之人,当知是为法中之大病。」

舍利
弗言:「世尊!是谤法之人在所生处,受其身
形宁可说不?」

佛言:「置是谤法之人所生受形。
何以故?是人傥闻,其身热血从口中出,其人
愁忧,或病或死或痿黄熟,受是苦痛糜死之
罪。若使无是辈罪者,世尊终不使舍利弗发
是问也。有如是痛者所受身形,以是故如来
不为舍利弗说。」

舍利弗言:「世尊!当说是断
法之人所受身形。世尊所说者,当为后世而
作大明。」

佛言:「我属所说诽谤断法所可受罪,
所更泥犁展转劫数,受畜生身、受薜荔形所
更劫数,以受人身盲聋瘖哑下贱乞丐所更
如是,则为后世作大明。已闻是教者,则不敢
复断法诽谤。」

舍利弗言:「世尊!善男子、善女
人各当自念:『我闻是语,其心恐怖。我终不敢
有是辈事,尽我形寿终不敢断法诽谤如彼。
我若诽谤,或堕恶处勤苦如是。』」

须菩提白佛
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常当摄身口意行,
意当念言:『我等不当受是坏法之罪,不见如
来而不见法、不见众僧,或生无佛处,或堕贫
家,或生𢪔突不闻法处。』」

须菩提白佛言:「世
尊!以口行故便受坏法深重之罪耶?」

佛言:「如
是!以口过故!便受坏法深重之罪。须菩提!当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3c 页 T08-0063.png
来之世或有愚人,于善法教为我作沙门,反
诽谤远离深般若波罗蜜。诽谤远离深般若
波罗蜜者,为已诽谤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
之道。已诽谤如来道者,则为诽谤远离过去
当来现在诸佛萨云若。已诽谤萨云若者,则
为远离法。已远离法者,则为远离僧。已远离
僧者,则为远离世间正见,已远离正见者,则为
远离三十七品、萨云若、已离萨云若者、则为受
不可计阿僧祇劫之罪身。受是罪身者,则为
受不可计阿僧祇劫愁悲苦恼。」

须菩提白佛
言:「世尊!愚痴之人远离深般若波罗蜜为有
几事?」

佛言:「有四事。何等为四?一者、为魔所
使;二者、不信不解深法,不爱不乐;三者、与恶知
识相得,不应顺行入于五阴——以是三事远离
深法;四者、是愚痴人多行瞋恚,喜自贡高訾
蔑他人。以是四事故,愚痴之人远离深般若
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深般若波罗蜜难了。
何以故?解不随顺,不应善本,恶友相得。」


言:「如是,须菩提!如汝所言。」

须菩提复白佛言:
「世尊!云何深般若波罗蜜难了难知?」

佛报言:
「须菩提!五阴不缚不解。何以故?色色自有性,
痛痛自有性,想想自有性,行行自有性,识识
自有性。六波罗蜜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六
波罗蜜所有无所有故。内空、外空及有无空
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内外空亦无所有故。
须菩提!三十七品至佛十八法,乃至萨云若萨
云若事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所有者皆无
所有故。五阴过去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诸
阴过去空过去空故。须菩提!乃至萨云若过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4a 页 T08-0064.png
去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萨云若过去空故。
须菩提?当来五阴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当
来五阴空故;乃至萨云若亦复如是。现在五
阴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现在五阴空故;乃
至萨云若亦复如是。」

须菩提言:「世尊!解不
随顺,无有善本,恶友相得,懈怠之人、无慧进
者、喜乱志者、是辈之人不能解深般若波罗
蜜。」

佛言:「如汝所言,是辈之人不能解说深般
若波罗蜜。须菩提!五阴净者则道亦净,以道
净故所得果净。须菩提!以五阴净则般若波
罗蜜净,般若波罗蜜净则五阴净。以五阴净
则萨云若净,以萨云若净则五阴净。五阴与
萨云若则一无有二,亦不破亦不坏。须菩提!
五阴无有二净,萨云若亦无二净,一法无二。
众生,知见,寿命亦净。众生亦净,萨云若净,一
净无有二。须菩提!吾我净,萨云若净,知见、寿
命净。五阴。萨云若,一净无二,亦不断亦不破。须
菩提!淫怒痴、五阴、萨云若净,一净无二。须菩提!
痴净,已痴净则行净;已行净则识净;已识净
则名色净;已名色净则六入净;已六入净则
栽净;已栽净则觉净;已觉净则爱净;已爱净
则受净;已受净则有净;已有净则生净;已生
净则死净;已死净则六波罗蜜净;已六波罗
蜜净则内外空及有无空净;已有无空净则
三十七品净;已三十七品净则萨云若净;萨
云若净是为一净无有二,亦无破亦无断。须
菩提!般若波罗蜜净、五阴净、萨云若净,一净
无二净。五波罗蜜净,萨云若净;内外空及有
无空净,萨云若净;三十七品净,萨云若净;十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4b 页 T08-0064.png
八法净,萨云若净。须菩提!萨云若净乃至般
若波罗蜜净,等无有异。须菩提!有为净、无为
净,一净无有二。须菩提!过去净、当来净、现在
净,过去当来今现在净,一净无二,亦不坏亦
不断,以是故为净。」

* 《摩诃般若波罗蜜》明净品第四十三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净为甚深。」

佛言:「常净。」

舍利弗言:「世尊!何以故常净。」

佛言:「五阴净
故常净。舍利弗!三十七品、十种力及十八法,
道净、佛净,萨云若萨云若事净,故净甚深。」


利弗言:「明净。世尊!」

佛言:「常净故。」

舍利弗言:
「何以故明净。」

佛言:「六波罗蜜净、萨云若净,是
故明净。」

舍利弗言:「世尊!泥洹净耶?」

佛言:「常
净。」

「世尊!何以故泥洹净?」

佛言:「以五阴无边,
福亦无来无去;萨云若无边,福亦无来亦无去
故。」

舍利弗言:「世尊!净无所著。」

佛言:「常净。」

「世尊!何谁无所著净?」

佛言:「以五阴性猛、无
所著、常净故,至萨云若性猛、无所著、常净故。」

「世尊!无所逮、无所得净耶?」

佛言:「常净。」

「世尊!
何以故无所逮、无所得净耶?」

佛言:「五阴无
所逮、无所得净,至萨云若无所逮、无所得净。」

「世尊!无所生净。」

佛言:「常净。」

「世尊!何以故
无所生、无所生净?」

佛言:「无所生者是无所生
净,至萨云若无所生无所生净。」

舍利弗言:「世
尊!不生三界净耶?」

佛言:「常净。」

「世尊!何以
故不生三界净耶?」

佛言:「不有三界所有故,
不生为净。」

「世尊!无所知净。」

佛言:「常净。」

「世尊!
何以故无所知净?」

佛言:「诸法聋故,无所知
净。」

「世尊!知净。」

佛言:「常净。」

「世尊!云何五阴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4c 页 T08-0064.png
无所知净?」

佛言:「五阴相空故,无所知净。」

「世
尊!诸法皆净耶?」

佛言:「常净。」

「世尊!云何诸
法净故净?」

佛言:「诸法无所得故诸法净。」


利弗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于萨云若,亦不
作增事、亦不作损事净。」

佛言:「常净。」

「世尊!何
以故般若波罗蜜于萨云若不作增损事净?」

佛言:「法常住故。」

「世尊!般若波罗蜜净,诸法
无所取。」

佛言:「常净。」

「世尊!云何般若波罗蜜净
诸法无所取耶?」

佛言:「法性不动转故。」

须菩
提白佛言:「吾我五阴净耶?」

佛言:「常净。」

须菩
提言:「世尊!何以故吾我净五阴净?何以故
常净?」

佛言:「吾我无所有,五阴无所有,故常净。」

须菩提言:「世尊!吾我净,六波罗蜜净,三十七
品净。吾我净,十力净,十八法净。」

佛言:「常净。」


菩提言:「何以故吾我净乃至十八法净?」


言:「吾我无所有,乃至佛十八法亦无所有,故
净。」

「世尊!吾我净,须陀洹净,乃至罗汉、辟支佛
净。吾我净,道亦净。」

佛言:「常净。」

「世尊!何以故
吾我净,声闻、辟支佛净,乃至道、佛道亦净耶?」

佛言:「诸法相空净。」

「世尊!吾我净,萨云若净。」

佛言:「常净。」

「世尊!云何吾我净,萨云若净常
净耶?」

佛言:「无有相不变故。」

须菩提言:「世尊!
二净无所得、无所逮。」

佛言:「常净。」

「世尊!云何
二净无所逮、无所得常净?」

佛言:「不著不断故。」

「世尊!吾我净无所陷溺。」

佛言:「无所生净。」


菩提言:「世尊!云何吾我五阴净,无所生常净
耶?」

佛言:「空无边际故。」

须菩提白佛言:「若菩
萨摩诃萨作是知者,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言:「常净。」

「世尊!云何作是知为行般若波罗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5a 页 T08-0065.png
蜜?」


佛言:「知道事故。」

须菩提白佛言:「假
令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者,作
是念:『色亦不知色,痛想行识亦不知识,过
去法亦不知过去法,未来法亦不知未来法,
现在法亦不知现在法。』」

佛语须菩提:「得般若
波罗蜜,行沤和拘舍罗菩萨,不作是念:『行六
波罗蜜。』言:『我布施,持是施为是施。』至般若波
罗蜜亦复如是。亦不言:『我作功德,我有功德。』
亦不言:『我当得菩萨道。』亦不言:『我教化众生、
净佛国土。』亦不言:『我逮萨云若。』诸行般若波
罗蜜沤和拘舍罗者,亦不有是念:『内空、外空
至有无空。』无是念故。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
萨行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为无所著。」


提桓因问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
者,何等为著?」

报言:「拘翼!行菩萨道者,有意
想,有施想,有六波罗蜜想,有内空、外空及
有无空想,有三十七品想,有十八法想,有
十力想,有诸佛如来想,有供养诸佛功德想,
都卢计之合之,持是想作阿耨多罗三耶三
菩。拘翼!善男子行菩萨道者,是为著,不能
得无碍慧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五阴性不
可旨,有所造设,乃至萨云若性亦不可旨,有
所造设。拘翼!菩萨摩诃萨所为阿耨多罗
三耶三菩,为诸众生劝助众生,为众生行檀
波罗蜜,念众生故亦复劝助他人,使为众生
行檀波罗蜜。不当作想行六波罗蜜,亦不当
想行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亦不当想行三十
七品,亦不当想行道。善男子、善女人作如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5b 页 T08-0065.png
是行,复劝助他人令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作是劝助者为不自堕落,亦不令他人离诸
佛之劝助。如是善男、子善女人离诸际著。」


告须菩提:「善哉,善哉!令诸菩萨解诸际著。
须菩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更为汝说微
妙著。」

须菩提叉手言:「唯,世尊!愿乐欲闻。」佛
言:「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想
念如来。须菩提!适有想念便著于诸如来。
从发意至于法尽、于其中间所作功德、皆作
想念。作是想念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随其
想念则为著诸佛、弟子众及诸众生所作功
德。持是想念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所想、
如所著。何以故?不当以想念诸佛之功德。」


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

佛言:「诸法
性寂故。」

须菩提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大
有名字。」

佛言:「般若波罗蜜,无有作者、无能
成者、无能得者,亦无能逮者、亦无能觉者。」


菩提言:「世尊!一切诸法无能逮得者。」

佛言:
「法性无二也。须菩提!诸法性无有若干,一性;
一性者则非性,非性者则非作,非作者亦
不造。须菩提!法性一,非造作。」佛言:「菩萨摩
诃萨知一切法非作非造,则弃一切著际。」


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难晓难知。」

佛言:
「亦无知者、亦无见者、亦无得者,无有识者、亦无
逮觉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
者不可思议。」

佛告须菩提言:「亦非意所生,亦
非五阴所生,亦非三十七品所生,亦非十力、
十八法所生。」

*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作品第四十四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5c 页 T08-0065.png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为无所
作。」

佛报言:「无有作者故。须菩提!乃至诸法
亦无所有。」

「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
蜜,当云何行?」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
行色,为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痛想行识,为行
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无所行,为行般若
波罗蜜。于五阴不念有常无常,为行般若波
罗蜜;乃至萨云若亦不念有常无常,为行般
若波罗蜜。于五阴无苦无乐,为行般若波罗
蜜;乃至萨云若亦无苦无乐为,行般若波罗
蜜。于五阴不有我无我,为行般若波罗蜜;乃
至萨云若亦不有我无我,为行般若波罗蜜。
于五阴无净无不净,为行般若波罗蜜,乃
至萨云若亦无净无不净,为行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五阴者亦不见有常无常,亦不见
有苦有乐、有我无我、好不好;乃至萨云若亦
复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
蜜,不具足行五阴,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
萨云若不具足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何以
故?五阴不具足为非五阴,不作是行为行般
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不具足为非萨云若,
不作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甚可奇特!行菩萨道者,善说菩萨著。」

佛言:「如是,如是!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善说
菩萨著不著事。复次,须菩提!菩萨于五阴
无所著,为行般若波罗蜜;眼耳鼻舌身意,
于六情无所著,为行般若波罗蜜;于六波罗
蜜无所著,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不
著,为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作如是行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6a 页 T08-0066.png
者,便知五阴著不著,亦复知萨云若著不著,
知须陀洹道著不著,知声闻、辟支佛道著不
著,知三耶三佛道著不著。」

须菩提白佛言:「世
尊!甚奇甚特!法甚深乃尔。说亦不增亦不减,
不说亦不增亦不减。」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如汝所言。须菩提!譬如诸如来、无所著、等正
觉尽寿称誉虚空亦不增,若谤毁虚空亦不
减。譬如称誉幻人亦不增,若毁訾幻人亦不
减;闻善亦不喜,闻恶亦不怒。须菩提!诸法
之法亦复如是,若说若不说,亦不增亦不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念般若波罗蜜,甚难甚难。世尊!菩萨行般
若波罗蜜不恐不怯,应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不复动转。何以故?世尊?念般若波罗蜜者,
为欲念虚空。虚空亦无有六波罗蜜,虚空
亦无有五阴,亦无内外空及有无空,亦无
三十七品,亦无十力、亦无四无所畏、亦无十
八法,亦无须陀洹道、亦无斯陀含道、亦无阿
那含道、亦无阿罗汉道,亦无辟支佛道;虚空
亦无三耶三佛道。世尊!菩萨摩诃萨作是僧
那僧涅者,当应为作礼。世尊!为众生精进、
为众生展力、为众生𩰖、为众生作要誓者,为
欲为空作精进、为欲为空作要誓。世尊!为众
生作要誓者为欲度空!是菩萨为大要誓;为
虚空等众生作要誓者,为欲举空著虚空中。
诸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
为建大精进力。世尊!菩萨为众生发阿耨
多罗三耶三菩意者,为建大誓已。世尊!是
菩萨摩诃萨为大勇猛,为虚空等众生发阿耨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6b 页 T08-0066.png
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世尊!假令三千大千
刹土其中所有尽为如来。譬如丛林甘蔗竹
苇稻麻草木药果诸树尽为如来,一一诸佛
各说经法,或至一劫复过一劫,一一如来各
度众生,无央数众不可复计,不觉众生之性
有增有减。何以故?众生无所有寂故。世尊!
置是三千大千国土。十方恒边沙一沙为一
佛国,尔所佛国其中所有皆为如来,教化众
生不可计量不可称度,众生之性无增无减。
所以者何?一切众生皆空寂故。是故众生无
始无终,与空等故。世尊!以是故,我作是说:『欲
度众生者,为欲度空耳。』」

有异比丘意念言:「当
为般若波罗蜜作字。于般若波罗蜜中,亦无
法可生者,亦无法可灭者,而于中有戒性、三
昧性、智慧性、解脱性、见解脱慧性而于其中
现;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
三耶三佛,而有三宝,有转法轮。」

于是释提桓
因语须菩提:「菩萨习般若波罗蜜,为习何等?」

耆年须菩提报释提桓因言:「学般若波罗蜜
者为习空。」

释提桓因白佛言:「若善男子、善女
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读念习行中事者。
世尊!我当为作何等护?」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
言:「拘翼!汝颇见法有可护者不?」

「唯,尊者!实不
见法有可护者。」

须菩提言:「拘翼!善男子、善
女人如般若波罗蜜教住者,则为已得护,不
离般若波罗蜜教,若人、若非人,终不得其便。
如般若波罗蜜教住者,当知是善男子、善女
人,终不离般若波罗蜜。若有人言:『我欲护菩
萨摩诃萨者。』当知是人为欲护空。拘翼!宁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6c 页 T08-0066.png
能护梦及热时炎、幻、化、影、响?宁能护是辈事
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护。」

「拘翼!若菩萨行般
若波罗蜜,亦如是。拘翼!宁能护佛及佛所化
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
无能与作护也。拘翼!能护法性、真际、不可思
议,能与作护不?」

「唯,须菩提!不能。」

「菩萨行般
若波罗蜜,亦复如是,无能与作护者。」

释提桓
因问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云何觉
知梦法、幻法、热时之炎法、响法、化法而不贡
高?」

须菩提言:「拘翼!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
不念五阴,于五阴不贡高;至萨云若,亦不念
亦不贡高;于梦法乃至化,亦不念亦不贡高。」

佛之威神,令三千大千国土诸四天王乃至
首陀会天各持天上碎末栴檀遥散佛上。散
已来诣佛所,头面著地为佛作礼,却住一面。
尔时诸四天王诸释提桓因,诸梵天王及诸
首陀会天,承佛威神各各意念:「今我曹等当
请十方面各千佛使转般若波罗蜜品。」诸四
天王释、梵诸尊天适作是念已,应时十方面
各千佛应时悉现,皆说般若波罗蜜品;其弟
子者亦如须菩提;其难问者皆如释提桓因,
亦如是问;与释迦牟尼佛说般若波罗蜜等
无差特。

佛言:「弥勒菩萨摩诃萨亦当于是处
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亦当于
是处说般若波罗蜜。是贤劫中当来诸佛,亦
当于是处成阿耨多罗三耶三佛,亦当于是
处说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以何事、以
何象、以何意,弥勒菩萨摩诃萨成阿耨多罗
三耶三佛,说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言:「弥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7a 页 T08-0067.png
勒菩萨摩诃萨成作佛时,亦不说五阴有常
无常,亦不说五阴有苦有乐、有净不净、有我
无我、好不好,亦不说五阴有缚有解,亦不说
五阴有过去当来今现在;五阴常净当说五
阴常净,乃至萨云若常净当说萨云若常净。」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清净。世尊!」

佛言:
「以五阴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
以五阴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五阴
亦不生亦不灭、亦不著亦不断,以是故五阴
清净。须菩提,虚空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虚空清净,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
「虚空不生不灭、无所有,是故虚空清净。」

「世尊!
云何虚空无所有,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虚
空不可护持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如虚空事,
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如虚空事故,
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如虚空无二寂,以是
事,般若波罗蜜清净。」佛言:「如虚空无行,般若
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虚空无行,般若波罗
蜜清净?」

佛言:「以虚空无所行故,般若波罗蜜
清净。」佛言:「以虚空无所倚,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虚空无所倚,般若波罗蜜清净?」


言:「如虚空无所累故,般若波罗蜜清净。须菩
提!以诸法不生不灭、不著不断故,般若波罗
蜜清净。」

「世尊!云何诸法不生不灭、不著不断
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以诸法常清净
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若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罗蜜,讽诵读习
行中事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终不病目,耳鼻
无病,虽身有老终不久衰。随其寿终,终时不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7b 页 T08-0067.png
乱身意安隐,终不毒病误妄恶死。常有诸天
随侍拥护,诸四天王至首陀会天常皆随护。
善男子、善女人为法师者,若月十四日十五
日说般若波罗蜜时,尔时诸天皆悉来会。善
男子、善女人作是说般若波罗蜜时,所得功
德不可复计、不可复称量、不可思议。」

佛告须
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若六斋以说般若波罗
蜜,时诸天来会,所得功德不可计量。所以者
何?般若波罗蜜者极大珍宝。须菩提!于般
若波罗蜜珍宝中,断三恶趣、断人中贫,施人
天道、人道,使一切人得生大姓梵志、长者家,
得生四王天上至三十三天;施人须陀洹道,
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施人阿耨
多罗三耶三菩道。何以故?于般若波罗蜜中
广说十善事,于中学已,便知有刹利、梵志、大
姓长者,知有四天王上至三十三天;便知有
须陀洹道,声闻、辟支佛道;便知有三耶三佛
道;便知有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佛
十种力,及十八法、四无所畏;便知有六波罗
蜜,知有内外空及有无空;便知有萨云若;以
是故名为珍宝度,名为般若波罗蜜。于珍宝
度中,亦无生者亦无灭者,亦无著者亦无断
者,亦无取者亦无弃者。所以者何?亦无有法
有生灭者、有著断者、有取放者。须菩提!般若
波罗蜜无有善法亦无恶法,亦无道法亦无
俗法,亦无漏不漏,亦无有为法亦无无为法。
以是故,须菩提!珍宝波罗蜜无所倚。是珍宝
波罗蜜无有法能染者,无有法能逮者。所以
者何?不可得法与相近者,是故无能染者。」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7c 页 T08-0067.png
告须菩提:「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若不作
是知、不作是念、不作是倚、不作是戏,为行般
若波罗蜜,为念般若波罗蜜,为礼诸如来、无
所著、等正觉,从佛国至佛国,供养承事礼敬
诸佛,教化众生、净佛国土。须菩提!是般若波
罗蜜,无有法可见者、无有不可见者,亦不取
亦不放,亦不生亦不灭,亦不著亦不断,亦不
增亦不减,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亦不使
欲界过亦不使住,亦不使形界过亦不使住,
亦不使无形界过亦不使住,亦不与人六波
罗蜜亦不教人弃,亦不与人内外空及有无
空亦不弃,亦不与人三十七品亦不弃,亦不
与人十力及十八法亦无所弃,亦不持声闻、
辟支佛上至萨云若有所与亦不使弃。

「复次,
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者,亦不持罗汉法有所
与亦不弃凡人法,亦不持辟支佛法有所与
亦不弃罗汉法,亦不持佛法有所与亦不弃
辟支佛法,亦不持佛法有所与有所弃。须菩
提!般若波罗蜜,亦不持无为法有所与亦不
弃有为法。何以故?有佛无佛法性住如故。法
性者则是法身,亦不以忘住亦不以损住。」


时诸天众于虚空欢喜踊跃大笑,持天忧钵
罗华,拘勿投华,分陀利华而散佛上。俱发声
言:「我等今于阎浮提再见法轮转。所以者何?
无央数天子于空中得无所从生法忍故。」


告须菩提:「转法轮亦不二亦不一。般若波罗
蜜者,亦不为法故转,亦不有所为故不转,以
有无空故。」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有无空故,
般若波罗蜜有所转、有所逮?」

佛言:「六波罗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第 68a 页 T08-0068.png
蜜空,以六波罗蜜空空。内外空,以内外空空。
及有无空,以有无空空。三十七品空,以三十
七品空空。十力空,以十力空空。佛十八法空,
以十八法空空。声闻、辟支佛空,以声闻、辟支
佛空空。萨云若空,以萨云若空空。」

须菩提白
佛言:「般若波罗蜜所谓空者,是菩萨之大度。
菩萨有般若波罗蜜一切空故,得成阿耨多
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亦无所逮觉而转法
轮,亦无有法可为转者,亦不复转还亦不见
法。何以故?索法可为转者亦不可得,以诸
法常无所有故。何以故?空、无相、无愿亦无所
转、亦无所还者,般若波罗蜜有是教说、有是
施设、有是分别分部、有是宣示分流。般若波
罗蜜有是教者,如是为大清净教。般若波罗
蜜教,亦无说者、亦无受者、亦无取證者。若无
说、无受、无證,如是为无般泥洹者。若无般泥
洹者,于是教法中亦为无有尊祐福田。」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