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八十
卷五百八十 第 991b 页
卷五百八十 第 997a 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
八十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之二

「复次,满慈子!菩萨摩诃萨欲證无上正等菩
提,一切行中最初应学无染布施波罗蜜多。
何以故?满慈子!若学布施波罗蜜多,无始世
来所习悭垢即便远离,身心相续渐能亲近
一切智智。是故菩萨若时若时一切智智相
卷五百八十 第 997b 页 T07-0997.png
应作意相续现前,尔时尔时渐次能近一切
智智;若时若时渐次能近一切智智,尔时尔
时渐远声闻及独觉地;若时若时渐远声闻
及独觉地,尔时尔时渐复邻近一切智智。

「又,
满慈子!如天雨时,置瓮迥处承水渐满,如是
满时由诸雨渧长时连注,匪唯初、后。如是菩
萨求一切智,非初心起即能證得,亦非后时
坐菩提座最后心起独能證得,然由初心相
续乃至坐菩提座最后心起,展转相资得一
切智。求一切智,初、中、后心无不皆能引一切
智,證得无上正等菩提,要由诸心展转相续
伏断障法,方成办故。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欲
疾證得无上菩提,不应令心有所间杂。」

时,满
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齐何名为诸菩萨
众心无间杂?」

舍利子言:「若诸菩萨非理作意
现在前时,能正观察:『此能随顺一切智智,非
为违逆。』此诸菩萨能如实知:『我今所起非理
作意,于一切智能为助伴,谓我所起非理作
意,能引有身,令于生死相续久住,饶益有情。
我身若无非理作意资引令住,即便断灭,尚
不能令自行圆满,岂能饶益他诸有情!』齐此
名为诸菩萨众心无间杂。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能观诸法若顺若违,皆
能助引一切智智。此诸菩萨方便善巧观一
切法,皆能随顺所求无上正等菩提,不为顺
违心所间杂,能于违境心不生瞋,于顺境中
心不起爱,若违若顺皆能正知为资助缘引
一切智,如是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境中心无
间杂。
卷五百八十 第 997c 页 T07-0997.png

「又,满慈子!譬如有人为他囚执将诣杀处,其
人惶怖更无馀想,唯作是念:『我今不久定当
为他之所杀害。』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若常思
惟一切智智,无馀作意于中间起,是诸菩萨
于一切时,不为馀心之所间杂。

「又,满慈子!譬如有人多赍珍财入于旷野,其
中多有凶暴劫贼;彼人尔时更无馀想,唯作
是念:『我于何时,当出如斯险难之处,得至丰
乐安隐国土?』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若常思惟
一切智智,诸馀作意无容得起,是诸菩萨身
意清净,不为馀心之所间杂。

「又,满慈子!譬如有人曾行劫盗王所访括,其
人惶恐窃入市厘,于杂闹处欲自藏隐,正值
其中摇铃声鼓,宣王教令欲相掩捉,彼人尔
时更无馀想,唯作是念:『勿我今时为他识知
而见擒絷。』诸菩萨众亦复如是,欲證无上正
等菩提,若常思惟一切智智,诸馀作意无容
间起,是诸菩萨于修行时,不为馀心之所间
杂。

「又,满慈子!譬如金师,有持百金来授其手语
言:『此物王遣付汝,令造种种妙庄严具,宜急
用意一月使成,如期不成或复粗恶,当斩汝
首定不相赦。』金师闻已身心战怖,昼夜精勤,
竭思营造,未曾暂起诸馀作意,唯作是念:『我
当云何如王所期严具成办。』其人乃至严具
未成,中间虽有饮食等事,而都不作饮食等
想,但于金所心心相续,思搆变易作庄严具。
何以故?满慈子!彼极爱重自身命故。于是金
师如期成办妙庄严具,持至王所而白王言:
卷五百八十 第 998a 页 T07-0998.png
『王所遣作妙庄严具,今已总成。』王见欢喜慰
喻彼言:『汝大勤劳能随我敕。应十二月营搆
乃成,汝一月中即能总办。』遂以多物而赏赐
之。诸菩萨众亦复如是,从初发心乃至最后
金刚喻定将现在前,中间曾无异心间杂,唯
求引发一切智智。如彼金师惜身命故,乃至
严具未得总成,于其中间曾无异想间杂营
造庄严具心;菩萨亦然,重菩提故,乃至未證
无上菩提,心常思惟一切智智,无馀作意于
中间起,齐此名为心无间杂。

「若诸菩萨求一切智,能如是住无间杂心,精
进修行趣菩提行,能速圆满菩提资粮。馀菩
萨众经无数劫,有间杂心修菩萨行,乃得无
上正等菩提资粮圆满,此菩萨众不经百劫
即能圆满。何以故?满慈子!是诸菩萨求一切
智,诸馀作意无容暂起于中间杂大菩提心,
故无杂心修菩萨行,不经百劫即能圆满,證
得无上菩提资粮。有间杂心多时相续,不能
成办菩提资粮;无间杂心少时相续,即能成
办菩提资粮,刹那刹那常增进故。如是菩萨
欲求无上正等菩提,能引资粮速圆满者,应
勤方便无倒引发无间杂心,若得此心则易
證得一切智智。」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无间杂心以何为
性?何等作意能间杂心,由彼此心名有间杂?
诸菩萨众云何避之?」

舍利子言:「若诸菩萨方
便善巧求一切智,无馀作意于中间杂,无间
杂心以此为性。若声闻乘相应作意。若独觉
乘相应作意,皆能间杂大菩提心,俱名菩萨
卷五百八十 第 998b 页 T07-0998.png
非理作意。所以者何?二乘作意违害无上正
等菩提,若起彼心现在前者,不能圆满菩提
资粮,欣乐涅槃、厌背生死。菩萨于彼应远避
之,作是思惟:『二乘作意违一切智顺般涅槃,
我心不应为彼间杂。』

「是故菩萨应作是念:『贪、
瞋、痴等相应之心,于大菩提虽为障碍,而能
随顺菩提资粮,于菩萨心非极间杂,如求独
觉、声闻地心。所以者何?贪、瞋、痴等能令生死
诸有相续,助诸菩萨引一切智。谓菩萨众方
便善巧,起诸烦恼受后有身,与诸有情作大
饶益,依之修学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
若波罗蜜多令得圆满,依之修学四静虑、四
无量、四无色定令得圆满,依之修学四念住、
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令得圆满,依之修学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令
得圆满,依之修学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令得
圆满,依之修学诸菩萨地五眼、六神通令得
圆满,依之修学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
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及十八佛不共法等无
量无边诸佛功德令得圆满。如是烦恼能助
菩萨,令證无上正等菩提,非诸声闻、独觉作
意,由彼作意障大菩提,亦碍资粮令不圆满。』

「是故菩萨摩诃萨众起彼作意间杂心时,无
上菩提则为更远。是故间杂诸菩萨心,无如
声闻、独觉作意,诸菩萨众求大菩提应远避
之,无令暂起。烦恼作意顺诸有身,于菩萨心
非极间杂。何以故?满慈子!诸菩萨众求大菩
提,为度有情被精进铠,久住生死作大饶益,
不应速断烦恼作意。由此作意现在前时,令
卷五百八十 第 998c 页 T07-0998.png
诸有身长时相续,依之引摄布施、净戒、安忍、
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馀无量无边佛
法皆得圆满。如是烦恼相应作意顺后有身,
助诸菩萨引发无上正等菩提,未證菩提,不
应求断,乃至未坐妙菩提座,于此作意不应
永灭。

「是故菩萨摩诃萨众若起烦恼现在前时,不
应于中极生厌恶。何以故?满慈子!诸菩萨众
于诸烦恼起有恩想,作是思惟:『我由彼故,引
发种种菩提资粮令速圆满,故彼于我有大
恩德。所以者何?如馀善法于我有益,应爱重
之;烦恼亦然,不应厌恶。』如是菩萨方便善巧,
于诸烦恼及彼境界,亦深爱敬如佛世尊。所
以者何?是诸菩萨方便善巧,作是思惟:『由诸
有结未永断故,我能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
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馀无量无边佛法
皆得圆满,因斯引发一切智智。若时若时布
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馀
无量无边佛法修渐圆满,尔时尔时令诸有
结展转微薄乃至都尽,便證无上正等菩提。』

「譬如商人以车重载种种财宝远趣大城,若
时若时其车运转渐渐前进,尔时尔时毂辋
轴等渐渐鈋锐,如是展转得入大城,车遂一
时众分散坏,所为既办主无顾惜。如是菩萨
方便善巧,以结摄受所依有身,若时若时由
结摄受有身相续,尔时尔时布施、净戒、安忍、
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馀无量无边佛法
渐次圆满;若时若时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
虑、般若波罗蜜多及馀无量无边佛法渐次圆
卷五百八十 第 999a 页 T07-0999.png
满,尔时尔时令诸有结渐次衰减;若时若时
令诸有结渐次衰减,尔时尔时渐得邻近一
切智智;若时菩萨證大菩提,尔时所依身结
俱尽,所作已办不须身结,如已入城车无复
用。如是烦恼于大菩提虽为障碍,而于能引
菩提资粮有能助力。

「是故菩萨乃至未坐妙
菩提座不永灭除,若得菩提一切顿断。若有
情类至菩萨所,先极诃毁后,乞财法,菩萨尔
时欢喜施与,作如是念:『今此有情来至我所
施大恩德,令我成就布施、安忍,由斯證得一
切智智。我缘彼故发增上心,趣大菩提胜馀
境界。』由是菩萨诸作意中,唯除二乘相应作
意,诸馀作意皆不厌舍,以于證得一切智智,
无不皆有助伴之力。」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岂不二乘于
一切智亦有助力?谓诸声闻亦能教授教诫
菩萨,令勤修学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
若波罗蜜多及馀无量无边佛法,若诸独觉
亦为福田,诸菩萨众施彼衣食,疾能證得一
切智智。云何可言声闻、独觉相应作意,于一
切智及此资粮无能助力?」

时,舍利子即报具
寿满慈子言:「如是!如是!声闻、独觉于一切智
及此资粮俱有助力,谓诸声闻亦能教授教
诫菩萨,令勤修学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
般若波罗蜜多;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
学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
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
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
性空、无性自性空;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
卷五百八十 第 999b 页 T07-0999.png
修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亦能教授教
诫菩萨,令勤修学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
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能教授教诫
菩萨,令勤修学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
遍处;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空、无相、
无愿解脱门;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
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
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亦能教授
教诫菩萨,令勤修学净观地、种性地、第八地
具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
来地;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陀罗尼
门、三摩地门;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
五眼、六神通;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
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
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
勤修学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亦能教授
教诫菩萨,令勤修学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亦
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一切智、道相智、
一切相智;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一
切菩萨摩诃萨行;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
修学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声闻于一切
智及此资粮亦有助力。

「若诸独觉,能为福田
受菩萨施,谓诸菩萨缘彼福田施资身具,回
向无上正等菩提,是故独觉于一切智及此
资粮亦有助力。

「然诸声闻、独觉作意,于一切
智及此资粮俱无助力。所以者何?声闻、独觉
相应作意,于二乘地有胜助力,于诸菩萨所
求无上正等菩提及此资粮极不随顺,谓厌
生死、欣般涅槃,舍大菩提及有情类。故制菩
卷五百八十 第 999c 页 T07-0999.png
萨定不应起独觉、声闻相应作意,由彼作意
于诸菩萨所求佛果、所益有情俱不随顺。

「又,满慈子!诸声闻乘于诸菩萨摩诃萨众所
求无上正等菩提有大恩德,谓为菩萨摩诃
萨众宣说一切波罗蜜多及馀胜行相应教法
教授教诫,令勤修学速得圆满,亦与菩萨作
净福田,受菩萨施,令诸菩萨疾得圆满菩提
资粮。由此声闻于诸菩萨有大恩德,是故菩
萨方便善巧,观诸有情及一切法,于一切智
及此资粮,无不皆有随顺恩德。

「诸阿罗汉若
智若心,于菩萨乘亦有恩德,谓若无彼则无
所遮,云何可言诸菩萨众不应发起阿罗汉
心,亦不应修阿罗汉智?由遮彼故,菩萨引发
菩提资粮速得圆满,疾能證得一切智智。故
阿罗汉若智若心,于菩萨乘亦有恩德,谓令
菩萨得一切智,穷未来际利乐有情。一切独
觉若智若心,于菩萨乘亦有恩德,谓若无彼
则无所遮,云何可言诸菩萨众不应发起独
觉乘心,亦不应修独觉乘智?由遮彼故,菩萨
引发菩提资粮速得圆满,疾能證得一切智
智。故诸独觉若智若心,于菩萨乘亦有恩德,
谓令菩萨得一切智,穷未来际利乐有情。

「又
观二乘心智下劣,菩萨修学增上心智;若无
二乘下劣心智,菩萨不应修增上者。如诸菩
萨若心若智有漏、无漏,唯除如来、应、正等觉
若心若智,于馀一切,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
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是故一
切声闻、独觉若智若心,于一切智亦有少分
随顺势力。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观诸有情及
卷五百八十 第 1000a 页 T07-1000.png
一切法,于一切智及此资粮无不皆有随顺
势力,故于一切心无厌舍。

「又,满慈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
多,虽有弃舍珍财等事,而于彼事无取相想,
谓若弃舍一切法相,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欲
为有情作大饶益,便能證得一切智智;若不
舍相回向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终不能
得一切智智。

「若诸菩萨能获种种金银等宝,
虽名得利,而未名为能得大利。若诸菩萨能
舍种种金银等宝,乃可名为能得大利。若诸
菩萨能舍众相,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欲为有
情作大饶益,乃名能得无上善利。

「若诸菩萨
作转轮王,统四洲界得大自在,虽名得利,而
未名为能得大利。若诸菩萨舍四洲界转轮
王位,乃可名为能得大利。若诸菩萨能舍众
相,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
乃名能得无上善利。

「若诸菩萨作欲界王,统
摄欲界得大自在,虽名得利,而未名为能得
大利。若诸菩萨能舍欲界自在王位,乃可名
为能得大利。若诸菩萨能舍众相,回向无上
正等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乃名能得无
上善利。

「若诸有情弃舍众相,得预流果、或一
来果、或不还果、或阿罗汉果、或独觉菩提,虽
名得利,而未名为能得大利。若诸有情弃舍
众相,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
益,乃名能得无上善利。

「若得无上正等菩提,
于诸利中,最上、最胜,无能及者。所以者何?诸
菩萨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能为有情作大
饶益,声闻、独觉及诸异生无此事故。

「若诸菩
卷五百八十 第 1000b 页 T07-1000.png
萨普缘十方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众
想,作种种上妙饮食、衣服、卧具、病缘医药、房
舍、资财、花、香等物奉施供养,虽名得利,而未
名为得无上利。若诸菩萨能舍众相,回向无
上正等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乃名能得
无上善利。所以者何?饮食等物皆有众相,诸
有相法皆有数量,有数量法有分限故,缘彼
不能證无分限一切智智。

「若诸菩萨方便善
巧,缘十方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众,
具无量种希有功德而不取相;虽想无边上
妙饮食、衣服、卧具、病缘医药、房舍、资财、花、香等
物奉施供养而不取相;虽能回向无上菩提,
欲为有情作大饶益而不取相;由此證得一
切智智,穷未来际饶益有情,当知名为得无
上利,于一切利最为第一。若诸菩萨能作如
是方便善巧,修行布施乃得名为居顶菩萨,
决定当得一切智智。所以者何?一切智智甚
难可得,如是菩萨能舍内外一切种相,心无
所著求證如是一切智智,于诸菩萨最为上
首,当得如顶无上菩提。过去未来现在菩萨
已、当、现得一切智智,无不皆由如是所起方
便善巧而能證得。」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云何菩萨得
入居顶诸菩萨数?」

舍利子言:「若诸菩萨方便
善巧不取法相,是诸菩萨得入居顶诸菩萨
数。」

满慈子言:「是诸菩萨于何等法不取何相?」

舍利子言:「是诸菩萨于色蕴不取常无常相,
于受、想、行、识蕴亦不取常无常相;于色蕴不
取乐无乐相,于受、想、行、识蕴亦不取乐无乐
卷五百八十 第 1000c 页 T07-1000.png
相;于色蕴不取我无我相,于受、想、行、识蕴亦
不取我无我相;于色蕴不取净不净相,于受、
想、行、识蕴亦不取净不净相;于色蕴不取远
离不远离相,于受、想、行、识蕴亦不取远离不
远离相;于色蕴不取寂静不寂静相,于受、想、
行、识蕴亦不取寂静不寂静相。

「是诸菩萨于
眼处不取常无常相,于耳、鼻、舌、身、意处亦不
取常无常相;于眼处不取乐无乐相,于耳、鼻、
舌、身、意处亦不取乐无乐相;于眼处不取我
无我相,于耳、鼻、舌、身、意处亦不取我无我相;
于眼处不取净不净相;于耳、鼻、舌、身、意处亦
不取净不净相;于眼处不取远离不远离相,
于耳、鼻、舌、身、意处亦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
眼处不取寂静不寂静相,于耳、鼻、舌、身、意处
亦不取寂静不寂静相。

「是诸菩萨于色处不取
常无常相,于声、香、味、触、法处亦不取常无常
相;于色处不取乐无乐相,于声、香、味、触、法处
亦不取乐无乐相;于色处不取我无我相,于
声、香、味、触、法处亦不取我无我相;于色处不
取净不净相,于声、香、味、触、法处亦不取净不
净相;于色处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声、香、味、
触、法处亦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色处不取
寂静不寂静相,于声、香、味、触、法处亦不取寂
静不寂静相。

「是诸菩萨于眼界不取常无常
相,于耳、鼻、舌、身、意界亦不取常无常相;于眼
界不取乐无乐相,于耳、鼻、舌、身、意界亦不取
乐无乐相;于眼界不取我无我相,于耳、鼻、舌、
身、意界亦不取我无我相;于眼界不取净不
净相,于耳、鼻、舌、身、意界亦不取净不净相;于
卷五百八十 第 1001a 页 T07-1001.png
眼界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耳、鼻、舌、身、意界
亦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眼界不取寂静不
寂静相,于耳、鼻、舌、身、意界亦不取寂静不寂
静相。

「是诸菩萨于色界不取常无常相,于声、
香、味、触、法界亦不取常无常相;于色界不取
乐无乐相,于声、香、味、触、法界亦不取乐无乐
相;于色界不取我无我相,于声、香、味、触、法界
亦不取我无我相;于色界不取净不净相,于
声、香、味、触、法界亦不取净、不净相;于色界不
取远离不远离相,于声、香、味、触、法界亦不取
远离不远离相;于色界不取寂静不寂静相,
于声、香、味、触、法界亦不取寂静不寂静相。

「是
诸菩萨于眼识界不取常无常相,于耳、鼻、舌、
身、意识界亦不取常无常相;于眼识界不取
乐无乐相,于耳、鼻、舌、身、意识界亦不取乐无
乐相;于眼识界不取我无我相,于耳、鼻、舌、身、
意识界亦不取我无我相;于眼识界不取净
不净相,于耳、鼻、舌、身、意识界亦不取净不净
相;于眼识界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耳、鼻、舌、
身、意识界亦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眼识界
不取寂静不寂静相,于耳、鼻、舌、身、意识界亦
不取寂静不寂静相。

「是诸菩萨于眼触不取
常无常相,于耳、鼻、舌、身、意触亦不取常无常
相;于眼触不取乐无乐相,于耳、鼻、舌、身、意触
亦不取乐无乐相;于眼触不取我无我相,于
耳、鼻、舌、身、意触亦不取我无我相;于眼触不
取净不净相,于耳、鼻、舌、身、意触亦不取净不
净相;于眼触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耳、鼻、舌、
身、意触亦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眼触不取
卷五百八十 第 1001b 页 T07-1001.png
寂静不寂静相,于耳、鼻、舌、身、意触亦不取寂
静不寂静相。

「是诸菩萨于眼触为缘所生诸
受不取常无常相,于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
生诸受亦不取常无常相;于眼触为缘所生
诸受不取乐无乐相,于耳、鼻、舌、身、意触为缘
所生诸受亦不取乐无乐相;于眼触为缘所
生诸受不取我无我相,于耳、鼻、舌、身、意触为
缘所生诸受亦不取我无我相;于眼触为缘
所生诸受不取净不净相,于耳、鼻、舌、身、意触
为缘所生诸受亦不取净不净相;于眼触为
缘所生诸受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耳、鼻、舌、
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亦不取远离不远离
相;于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取寂静不寂静
相,于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亦不取
寂静不寂静相。

「是诸菩萨于地界不取常无
常相,于水、火、风、空、识界亦不取常无常相;于
地界不取乐无乐相,于水、火、风、空、识界亦不
取乐无乐相;于地界不取我无我相,于水、火、
风、空、识界亦不取我无我相;于地界不取净
不净相,于水、火、风、空、识界亦不取净不净相;
于地界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水、火、风、空、识
界亦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地界不取寂静
不寂静相,于水、火、风、空、识界亦不取寂静不
寂静相。

「是诸菩萨于因缘不取常无常相,于
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亦不取常无常相;
于因缘不取乐无乐相,于等无间缘、所缘缘、
增上缘亦不取乐无乐相;于因缘不取我无
我相,于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亦不取我
无我相;于因缘不取净不净相,于等无间缘、
卷五百八十 第 1001c 页 T07-1001.png
所缘缘、增上缘亦不取净不净相;于因缘不
取远离不远离相,于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
缘亦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因缘不取寂静
不寂静相,于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亦不
取寂静不寂静相。

「是诸菩萨于无明不取常
无常相,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
死亦不取常无常相;于无明不取乐无乐相,
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亦不取
乐无乐相;于无明不取我无我相,于行、识、名
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亦不取我无我
相;于无明不取净不净相,于行、识、名色、六处、
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亦不取净不净相;于无
明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行、识、名色、六处、触、
受、爱、取、有、生、老死亦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
无明不取寂静不寂静相,于行、识、名色、六处、
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亦不取寂静不寂静相。

「是诸菩萨于欲界不取常无常相,于色、无色
界亦不取常无常相;于欲界不取乐无乐相,
于色、无色界亦不取乐无乐相;于欲界不取
我无我相,于色、无色界亦不取我无我相;于
欲界不取净不净相,于色、无色界亦不取净
不净相;于欲界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色、无
色界亦不取远离不远离相;于欲界不取寂
静不寂静相,于色、无色界亦不取寂静不寂
静相。

「若诸菩萨能作如是方便善巧,不取法
相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是诸菩萨得入居顶
诸菩萨数,能得如顶一切智智。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知一切法皆非实有,远
离众相,而行布施波罗蜜多,是诸菩萨得入
卷五百八十 第 1002a 页 T07-1002.png
居顶诸菩萨数,能得如顶一切智智,亦能教
化一切有情,令依如是一切智智,发愿趣求
亦能證得。

「又,满慈子!若诸有情于无相法不
起胜解,则不能发一切智心,若不能发一切
智心,则不能修诸菩萨行,若不能修诸菩萨
行,则不能得一切智智。若诸有情于无相法
能起胜解,则能发起一切智心,若能发起一
切智心,则能修行诸菩萨行,若能修行诸菩
萨行,则能證得一切智智。

「又,满慈子!若诸菩
萨发心趣求一切智已,随所舍事,皆能了知空
无所有,而行布施波罗蜜多,谓如实知诸所
舍事皆如幻化,非如我等无始时来所取诸
相。由能知故,于诸所有皆能弃舍不取诸相。
诸有情类不如实知诸法非有皆如幻化故,
于诸事起坚执著,由坚执著不能弃舍,由不
弃舍摄受悭吝,由悭吝故,身坏命终堕诸恶
趣受贫穷苦。随有所得不能弃舍,复于其中
增长悭吝,由斯复堕诸恶趣中受种种苦,如
是受苦皆由取相。

「若诸菩萨方便善巧,知法
非有皆如幻化,既如幻化皆应弃舍,幻化非
我及我所故,于一切事皆能弃舍。所以者何?
我、我所事既不可得不应执著,无执著故皆
能弃舍。由能弃舍,于佛世尊所说正法深生
爱乐,谓作是念:『希有!世尊!善说诸法皆如幻
化,我依佛教一切能舍,谓能弃舍如幻化法,
令我当得如幻无相无上菩提。』是诸菩萨作
如是念:『诸佛世尊能作难作,谓教菩萨如实
了知诸法非有、皆如幻化,由了知故不生执
著,少用功力能舍一切,疾證无上正等菩提。』
卷五百八十 第 1002b 页 T07-1002.png
是故菩萨欲證无上正等菩提,应如是知诸
法非有、皆如幻化,舍离众相,以无相心勤求
如顶一切智智。

「汝满慈子勿谓我说如是法
要是自辩才,此皆如来威神之力。」

尔时,佛告
阿难陀言:「今舍利子诸有所说皆佛神力,汝
应受持,我涅槃后当广流布。」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
卷五百八十 第 1003a 页 T07-100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