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一)
(一) 第 502a 页
(一) 第 502a 页

No. 205
《杂譬喻经》卷上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一)

菩萨度人,譬若巧乳母养子,有四事:一
者洗浴使净、二者乳哺令饱、三者卧寐安稳、
(一) 第 502b 页 T04-0502.png
四者抱持出入恒使欢喜。以此四事长养其
子令得成就。菩萨亦复如是,有四事育养
众生:一者以正法洗浴心垢、二者以经法饮
食使饱、三者禅定三昧随时兴立、四者以
四恩饶益一切恒令欢喜。以此四事劝诲一
切,长育众生使得至道。

* (二)

世间有二知识,常与人为因缘,令人得大
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谓二知识?一者恶知
识、二者善知识。譬如贼师造恶逆,杀害君
父破乱天下,众生被毒殃无不加,与之从事
令人得大罪。如释迦文菩萨发意求道救护
众生,四等四恩接护一切,三界五道靡不蒙
度也!所谓善知识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福。

* (三)

昔南天竺有一国名私呵絜,处海渚之上,
其城纵广八万馀里。时他国有一老母名阿
龙,遭难荒乱流离在此国,孤单无所归,依
乞丐生活,诣长者家欲求寄附。时长者妇
见之,问讯老母,老母具自陈说穷厄之意。长
者怆然悯之,语老母言:「可住我家耳,当相资
给。」老母喜曰:「吾无以上报,当以小小作使,
所作众务不敢惮劳也!」便停止住。意有悲喜:
「昔日供侍众僧随意所设,今日忽尔穷厄,施
心不达,内自感伤。」前礼道人问讯必讫:「不
审僧朝中供未也?」道人答曰:「朝来入城乞
丐了无所得,是以便还所解耳!」老母即念:
「欲得饭众僧,而自了无所有。」白诸道人:「我
今入城视之,若得供办者,当还白之!若无
者亦当使知消息。」于是众许可,各各解住树
下。

于是老母还舍启长者妇,宜用数千钱:
(一) 第 502c 页 T04-0502.png
「今我虽在此作使,愿身自卖终身为婢,可立
券要?」长者妇问曰:「卿在此仰我衣食,欻复
用钱为?持作何等?」老母白言:「私宜急用,不
可得说。」于是长者妇以钱与之,语言:「为持
去用,若有时自可还,我以券何为?」老母得钱,
诣其左右先素知识者,具以情告之:「以钱
人人付,使为供六十家。」须臾已办,赍诣道
人。「本谓无实定,至城乃尔。」皆怪其精进,出
于不意,而问老母:「居止何处?吾朝分卫无
里不遍,何以都不相值见耶?」老母具自陈说
本末:「我是某国中人也,家先奉佛供养众
僧。值世荒乱流离至此,室家荡尽一身孤独,
依附此国大长者家,给其使令,仰其衣食,
空身寄命了无一钱。向见道人悲喜交集,心
有所怀,悲愿不果。白夫人:『以身自卖,求
索少少,欲饭众僧。』慈惠见悯,微诚得遂耳!」道
人叹曰:「真可谓尽信施矣!」皆相谓曰:「吾等
亦为五阴之身行求分卫,今日之食便为啖
人肉也,宜各建意以报施功。」众人齐心立八
惟务禅,精盈感通即获超定,神足威灵振
动境界,树木曲躬有似跪拜。道人见證,赞叙
施主。

国王惊肃怪其所以,召诸群臣共议:「原
其感瑞,何缘致兹?」臣下四出观察其所由,见
城门外道人群集,施者济济,其共相庆赖。即
入白,王曰:「正是所为,速请呼来!」臣下还宣
王命。老母怖悸惧有非祸,报答臣曰:「吾身
系属长者妇,不得自由。」臣还白此意,王曰:
「并请命来。」于是长者妇闻王敕命,即与老母
诣王所。王问其意,老母具以本末白王言。
(一) 第 503a 页 T04-0503.png
王曰:「吾为国主富有自在,然不知奉敬三尊
供养道士,如此老母致感若斯!」王曰:「此母
则吾师。」迎着宫内,香汤洗浴坐于师位。宫人、
婇女合二万人,王身受戒为优婆塞;老人、
婇女为优婆夷。国人一切普发道意。

* (四)

昔道人于山中学道。山中多有蝮蛇,道人
畏之,便依一树下,高布床耨坐禅念定;而
但苦睡,不能自制。天人则于空中笑,觉之,遂
睡,不解天人因作方便,欲恐令不睡极。夜,
天人言:「咄咄道人,毒蛇来矣!」道人大怖,便
然灯火,遍求之不见。天人数数不止,道人乃
更恚曰:「天人何以犯两舌?都不见物,云何
为言言毒蛇?」天人语道人:「何不自观内毒蛇?
身中有四蛇不除,如何更从外求之乎?」道人
闻天人语,即自思惟:「观身历藏,乃知四大
为五阴六衰所沈没,无数劫来至今未脱。」即
解四谛苦空非身。天未晓,漏尽意解,六通具
足,得罗汉。

* (五)

昔有阿育王,于境内立千二百塔寺,后得
病大困。有一沙门往省王,王与相见,悲不能
自胜。道人曰:「王前后所作功德不可计数,
当开大意,莫有恨也!」王言:「正使死至不能有
恨也。所以悲者,前为千二百寺,各织作金
缕幡盖千二百枚,欲自悬幡散华,于诸寺物
始得办,而得重病,恐不卒本愿,故自悲耳!」
道人语王:「好!」叉手一心,令王悉见一界中塔。
道人即现神足,应时千二百塔皆在王前。见
大欢喜,病即时差,取金幡金华悬诸刹上,
塔寺低仰皆就王手。王得本愿身复病愈,即
(一) 第 503b 页 T04-0503.png
发大意,延二十五年,遂作功德逮得不退转。

* (六)

昔有阿育王,拜为政位,二十八万里尽属
之,陆地龙、阅叉等亦奉献臣使,无不伏者。唯
有一龙王,北界所止之,池广三百馀里,得
佛一分舍利昼夜供养,独不降首于阿育王。
王即举四种兵到其池上,龙不出应。龙有威
神,王亦不能得前。如是三往,不能得龙。「所
以威神并者,福胜我故也!吾今当大作功德
供养三尊,以往取必得不疑也!」于是修立
塔寺、广请众僧,数数不息。欲自试功德,便作
一金龙,作一王身,著称两头称其轻重,
作功德并称二像,龙重王轻;后复称之
轻重衡平;复作功德,后王称日重、龙称日
轻。王知功德日多,兴兵往讨,未至道半,龙
王大小奉迎首伏,所得佛一分舍利者献阿
育王,阿育王复兴塔寺广阐佛法。

* (七)

昔佛般泥洹去百年后,有阿育王爱乐佛
法,国中有二万比丘,王恒供养之。诸九十
六种外道生嫉妒意,谋欲败佛法,自共聚会
思惟方便。中有一人善于幻化,便语众人:
「吾欲作幻,变恶鬼形索沙门,闻之必散亡。
当知其不如,必来归吾等道矣!」异道所奉神,
名摩夷首罗,一头四面八目八臂,诸鬼之最
是可畏者。梵志即作是身,将诸丑鬼二百馀
头,洋洋行于国中,徐徐稍前至王宫门。一
国男女莫不怖惧,王出迎之见大恐鬼,稽
首问曰:「不审大神何所敕欲?」鬼语王言:「吾
欲啖人。」王言:「不可尔也!」鬼曰:「若王惜人民
者,国中有无益王者付我啖之。」王言:「无有
(一) 第 503c 页 T04-0503.png
也!」鬼言:「诸沙门等,亦不田作、亦不军征、不臣
属王,此则无益者,付吾啖之。」王心不乐,事
不得已,便遣使诣祇桓,道其消息。

二万
比丘中有最下沙弥,年十三岁名端正,白诸
比丘:「我当行应焉!」即便听许之。沙弥出外
语维那曰:「其有梵志堕祇桓中者,便共剃
头,无令得脱。」便往其所,语鬼神曰:「知汝来欲
啖吾等,吾等是僧中最小,故来先相差次,
其馀比丘安次当来。」沙弥复言:「吾旦来未
得食,卿等饭我令得一饱,乃却啖我。」鬼神
与之。时从鬼梵志亦有二万馀人,王作大厨,
当与此等。沙弥便取二万人食,具皆著口中,
神足飞著祇桓。故未饱,复取二万梵志吞之,
亦以神足送著祇桓中。时作幻梵志走大怖
惧,还复为人,稽首谢过,愿作弟子。诸比
丘尽剃诸梵志头,为说经法,皆得罗汉。一
国人民无不欢喜得福得度。王思惟言:「一小
沙弥感动如是,况摩诃衍海何所不有者?我
便发无上正真道意。」从是以来佛法兴盛,于
今不灭。

* (八)

昔有国王喜食人肉,敕厨士曰:「汝等夜行
密采人来以供厨。」以此为常。臣下后咸知之,
即共斥逐捐于界外,更求良贤以为国王。于
是啖人王,十三年后身生两翅行啖人,无复
远近,于山中向山树神请求祈福:「当取国王、
五百人祠山树神,使我得复还国为王。」于是
便飞行取之,得四百九十九人,之山谷以石
密口。时国王将诸后宫诣浴池戏,始出宫门
逢一道人,说偈求乞,王即许之,还宫当赐
(一) 第 504a 页 T04-0504.png
金银。时王入池当欲澡洗,啖人王空中飞来,
抱王得去还于山中。国王见啖人王,不恐不
怖颜色如故。啖人王曰:「吾本捕取五百人当
持祠天,已有四百九十九人,今复得卿一人,
数已满,杀以祠天。汝知是,何以不恐惧乎?」国
王对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合会有离,对来
分之,不敢愁也!旦出宫时,道逢道士为吾说
偈,即许施物,今未得与,以是为恨耳!今王弘
慈宽恕,假数日中布施讫还,不违要誓也!」即
听令去,而告之曰:「与汝七日期,若不还者,吾
往取汝亦无难也!」

王即还宫都中,内外莫不
欢喜,即开库藏布施远近,拜太子为王,慰
劳百姓辞决而去。啖人王遥见其来念曰:「此
得无异人乎?从死得生而故来还。」即问曰:
「身命世人所重爱者也,而卿舍命所信,世之
难有,不审何守志趣?愿说其意。」即曰:「吾
之慈施至诚信盟,当得阿惟三佛度十方。」彼
王曰:「求佛之义其事云何?」便为广说五戒、十
善、四等、六度。心开坦然,从受五戒为清信士,
放四百九十九人,各各令还国。诸王追是后
王共至其国,感其信誓蒙得济命,各不肯还
于本国,遂便住止此国。于此国王,各为立第
一舍,彫文刻镂光饰严整,法国王饮食服御,
与王无异。四方来人问言:「何以有此如王
舍,遍一国中?」众人答曰:「皆是诸王舍也!」名遂
远布。从此以来号言王舍城。佛得道已自说
本末:「立信王者我身是也,啖人王者殃崛
摩是,还王舍说法所度无量,皆是宿命作王
时因缘人也!」佛说是时,无不欢喜,得福得度,
(一) 第 504b 页 T04-0504.png
不可訾计。

* (九)

昔雪山有白象王,身有六牙,生二万象。
象王有二夫人,一人年长、一人年少,每出游
戏时夫人挟左右。时王出戏,道过一大树,
树花茂好,欲取二夫人身上以为光饰。鼻绞
树而摇逍之,风吹树花独落大夫人上,小
夫人在下风不得华,谓王为有偏意,内生毒
心。后王池中生一金色千叶莲花,小象见之
取持上王,王得以与大夫人使著头上;小夫
人遂益妒忿,念欲害王。雪山中多有道士,于
是小夫人采取美果每供养百辟支佛,以后
山上临一崄处而自誓愿:「持是前后施辟支
佛福报生于人中,有豪势、自识宿命,害杀此
象王。」即便放身自投山下而死。

神来生人间,
为长者女,明慧远识端正无比。其女长大,国
王聘为夫人,爱重之。夫人念言:「今真得报
宿怨矣!」便以栀子黄面委卧称病。王入问
之,答曰:「夜梦见象,头有六牙,欲得其牙持作
钗耳。王若不得此象牙者,病日笃矣!」王素重
之不敢违意,即召国中诸射猎者得数百人,
而告之言:「汝等山中颇见有白象身有六牙
者不?」皆言:「未曾见也!」王意不乐。使夫人呼
猎者共道此意。夫人言:「此间近处实无此象,
汝众中谁有能耐苦大胆者乎?」有一人长跪
曰:「我最可矣!」于是夫人与万两金、与其铁
钩斧凿及法衣一具,告之:「汝径诣雪山中,
道当有大树,左右有蟒,身长数百丈不可得
近,斧凿穿树从中过去。前行当见大水,有
树木临水上,取铁钩钩上树,寻枝进而前度
(一) 第 504c 页 T04-0504.png
至象所住。视其常可顿止处,当下作深坑
薄覆其上,在中伺象来时,以箭射之。即著
袈裟如沙门法,象奉三尊终不害汝。」猎者受
教即涉道去,七年七月七日到象所止处,作
坑入其中。须臾象王还,猎者以毒箭射之,
象被此箭不从远来,便以鼻捞其边地,见坑
中人,即问:「何人?」其人大怖惧自首言:「我是
应募人。」象王即知是夫人所为,自截其牙用
与猎者。语人言:「汝还去,诸象见汝即当害卿,
教却行去,群象必当寻迹追汝。」象王以威神
将护,七日之中得出部界,还至本国以象牙
与夫人。夫人得之反覆视之,且喜且悔,未几
吐血死近。

释迦文佛在世时,天、龙、鬼神、四辈
弟子大会说法,坐中有大比丘尼,遥瞻视
佛便大声笑,须臾复举声哭,众坐中无不怪
者。阿难问佛:「云何此比丘尼得阿罗汉,何因
且悲且喜不能自胜?愿闻其事。」佛告阿难:「尔
时白象王者我身是,夫人者今瞿夷是,小夫
人者今比丘尼是,以得神通识往昔事,所以
悲者,不事心所喜,笑者,贼害善人更从得道。」
众会闻,皆念曰:「与世尊作恶因缘犹尚得度,
况有道德之因缘乎!」一切众会皆发无上正
真道意,愿及十方广度一切。

* (一〇)

昔佛诣裸国受须竭请,其国近海,龙兴云
雨,佛恐漂没人民,受饮食已,引众诣阿耨
达池。佛会毕,众坐已定,告:「舍利弗不在会中。」
天帝念曰:「佛左右常得神足智慧,益佛光辉。」
佛知其所念,告目揵连:「汝往呼舍利弗来。」目
连作礼而往。舍利弗补护法衣,目连曰:「佛
(一) 第 505a 页 T04-0505.png
在阿耨达池天大会,佛使我来相呼,愿以时
去。」舍利弗言:「须我衣竟。」目连答曰:「不时去
者,吾当神足取卿及山石室置右掌中,持诣
佛所。」舍利弗便解腰带著地,语目连曰:「汝
能令带离于地者,我身乃可举。」目连即举之,
地能为振动,带不可举。目连以神足还佛
所,舍利弗先坐佛边,目连乃知神足之力
不如智慧之力也。

时坐中有一比丘,耳中有
须曼花,众坐皆疑:「比丘之法离于花饰,而
此比丘著花何谓?」天帝即白佛言:「不审比
丘何以著花?」佛告比丘:「遣耳中花。」比丘受
教即手挽去其花;续复如故,如是取去,其
处故有。佛语比丘:「以神足去之。」即以三昧力
作数千万手,虚空中取耳中花,花故不尽。
众坐乃知是道德因缘,非暂著花也。天帝白
佛:「愿说本末,使众会疑解。」

佛告天帝:「昔惟
卫佛时从来九十一劫。时佛大会说法,有一
醉客在会中听,闻经欢喜,耳上著花取散佛
上,作礼而去。命终之后,九十一劫天上人中
受福,不复更三恶道。欲知彼时人者,今此比
丘是也,散一花福至今得道,故未尽也。」天帝
白佛言:「往日醉客不受戒,亦不行六波罗蜜,
一散花福乃九十一劫于今不尽,何况多作
者!」佛告天帝:「当知萨芸若饶益一切如是。」
一切众会闻说如是,大欢喜,普发无上正真
道意。

* (一一)

昔佛始得道,教化天下莫不承动,唯舍
卫国王不时信解。佛之精舍与王园观隔壁
相近,皆临江水,精舍中有沙弥,有三百馀人,
(一) 第 505b 页 T04-0505.png
每给三尊使令。时维那使诸沙弥,各持瓶于
江上取水。诸沙弥至江岸,便脱袈裟作屋戏。
时王波斯匿夫人在楼观上坐,遥见沙弥等
共戏如是,即谓夫人:「我之不信瞿昙,良以为
是。瞿昙之等,自称清净无有阴盖,彼今戏乐
与我无异,那得言真?」夫人答王:「譬如海中
龙蛇,摩诃衍法亦复如是!有得道者、有未得
道者,不可一论也!」夫人语未竟,诸沙弥等著
衣服,各各取水正往向精舍所在,以神足挑
三百瓶著虚空中,各各飞逐皆入精舍。夫人
便指大王所言:「王意未尽者,今现神足何如
也!」王见大欢喜,即下观,与群臣百官共诣佛
所,稽首作礼归命悔过。佛为说法,王及夫人
一切众会,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 (一二)

昔舍卫国梵志、长者出城游戏,展转到
祇桓边。佛知其人有功德可度,佛即出坐
一树下,放大光明照祇桓界,树木土石皆
作金色。梵志见光,问从者曰:「此为何光乎?」
从者答曰:「不知。」长者曰:「非是日光耶?」从人
言:「日者光热,此光寒凉和调,非日光矣!」长
者复问曰:「得无火光乎?」从人曰:「非火光,火
者动摇不定,此光泽然,不像火光也!」从人
思惟知之,语长者:「此是沙门瞿昙道德之光!」
长者即曰:「勿说此!吾不喜瞿昙,速回车还。」
佛便作变化,三面皆自然有大涧,所向不得
过,唯于佛前有道径。从人白言:「瞿昙边有
道过矣!事不得已。」如前,遥见如来,即以扇
覆面;佛复以威神,使内外彻举目,故与佛
相见。悟觉,下车,稽首作礼。佛与说法,便
(一) 第 505c 页 T04-0505.png
发无上正真道意,寻得不退转。背佛去者尚
得道慧,何况信向者哉。

* (一三)

昔波罗奈国有大力士八人,一人当六十
象力。中有一人,独多权奇兵法,六十四变
文武皆具,以是自恃无所畏难。佛观其人,
必堕恶道中,往到其所欲度脱之。守门人白:
「瞿昙在外,来欲相见。」力士闻之,语左右言:「瞿
昙所在智,岂能胜我?不如我也!」语守门者:
「发遣令去,不能见之!」佛三诣门不见。佛于是
化作年少力士来角倚,门人入白,力士问
曰:「得无是国中八人耶?」门人答言:「年少耳!
未曾见也!」力士出外相见,将诣戏场,轻其年
少便欲扑杀之,语年少曰:「强来前,当共手搏。」
二人俱前,当欲合之间,佛以神足举着空中
去地十馀丈,下向视地但见火刃,都失贡高
瞋恚之意,但恐畏死,遥于空中言归命下
方。力士乞得全命,佛便著地还见佛身。力士
知是佛,稽首作礼:「我当知佛神足力如是,不
敢憍慢乃至于今也。愿见原恕,以灭重殃。」佛
即受之,为说深法。便发无上正真道意,即得
阿惟越致。佛之权道所度如是。

* (一四)

昔罗阅祇国有婆罗门子,独与母居,年少
长大自问其母:「我父何所奉事?欲习其踪。」母
语子言:「汝父在时,一日三反入水自洗浴。」子
言:「父作是,何所希望乎?」母言:「恒水遣垢,可
得神通矣!」子曰:「不然。」母谓子:「汝宁有异见
乎?」子言:「若其然者,水北居民日驱牛南渡
放,日再洗浴,何不得道?且水中有鱼鳖之
属在水活,何以复不得道耶?」母言:「汝意云
(一) 第 506a 页 T04-0506.png
何?」子言:「唯有如来八解之池三昧之水,浴此
乃无为耳!」因报母言,当诣佛所求沐神化。
于是母子至佛所,佛为说法,子作沙门得罗
汉道,还为母说法,复得须陀洹道。
《杂譬喻经》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