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第 1a 页 WYG0220-067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律吕阐微卷十
婺源江永撰
馀论
论候气不可信
古无候气之说月令与吕氏十二月纪所谓某月中律
者言与某律相当耳非真谓埋管于地气应灰飞也季
夏律中林钟中央土又曰律中黄钟之宫二管长短迥
异岂数日之间两次灰飞耶蔡邕月令章句谓黄钟之
律吕阐微卷十
婺源江永撰
馀论
论候气不可信
古无候气之说月令与吕氏十二月纪所谓某月中律
者言与某律相当耳非真谓埋管于地气应灰飞也季
夏律中林钟中央土又曰律中黄钟之宫二管长短迥
异岂数日之间两次灰飞耶蔡邕月令章句谓黄钟之
卷十 第 1b 页 WYG0220-0671b.png
宫用为候气亦不言如何候法司马彪续后汉志始有
密室埋管之说晋隋志继之其说又多不一朱载堉谓
皆道听涂说未尝试验者也隋志载后齐信都芳有巧
思能以管候气仰观云色尝与人对语即指天曰孟春
之气至矣人往验管而飞灰以应予读之而疑焉黄钟
应子半冬至则诸律皆当应月之中气太蔟当应雨水
何以立春而即应耶史言每月所候言皆无爽史家润
密室埋管之说晋隋志继之其说又多不一朱载堉谓
皆道听涂说未尝试验者也隋志载后齐信都芳有巧
思能以管候气仰观云色尝与人对语即指天曰孟春
之气至矣人往验管而飞灰以应予读之而疑焉黄钟
应子半冬至则诸律皆当应月之中气太蔟当应雨水
何以立春而即应耶史言每月所候言皆无爽史家润
卷十 第 2a 页 WYG0220-0671c.png
色之词耳又言埋二十四轮扇与管灰相应此与张衡
动地仪相类恐皆不足信也隋高祖遣毛爽等依古法
候气应有早晚灰飞有多少或初入月其气即应或至
中下旬间气始应者或灰飞出三五夜而尽或终月才
飞少许者然则气应亦不足为凭矣将以何者为准而
定管之长短与围径之大小乎及令爽等草定候气之
法著为律谱爽述汉魏以来律尺稍长灰悉不飞其先
人栖诚与其兄喜之律管皆飞灰有徵应此诞妄之说
也汉魏以来律尺皆失之短而以为失之长已无据矣
动地仪相类恐皆不足信也隋高祖遣毛爽等依古法
候气应有早晚灰飞有多少或初入月其气即应或至
中下旬间气始应者或灰飞出三五夜而尽或终月才
飞少许者然则气应亦不足为凭矣将以何者为准而
定管之长短与围径之大小乎及令爽等草定候气之
法著为律谱爽述汉魏以来律尺稍长灰悉不飞其先
人栖诚与其兄喜之律管皆飞灰有徵应此诞妄之说
也汉魏以来律尺皆失之短而以为失之长已无据矣
卷十 第 2b 页 WYG0220-0671d.png
其父与兄何年造律皆有徵应曷不以其律献之于朝
乃为是空言耶管皆飞灰亦无左验之事敢为谬言以
欺其君且以欺天下后世者也隋以后无言候气者蔡
氏乃欲多截管拟黄钟冀其幸而有应其求之愈难而
愈远矣明王廷相何瑭朱载堉皆辨其谬袁黄答张居
正五不合之说则谓候之不得其法事不见史仅见李
世达序今附载之其云依法候之而飞灰皆应恐亦作
乃为是空言耶管皆飞灰亦无左验之事敢为谬言以
欺其君且以欺天下后世者也隋以后无言候气者蔡
氏乃欲多截管拟黄钟冀其幸而有应其求之愈难而
愈远矣明王廷相何瑭朱载堉皆辨其谬袁黄答张居
正五不合之说则谓候之不得其法事不见史仅见李
世达序今附载之其云依法候之而飞灰皆应恐亦作
卷十 第 3a 页 WYG0220-0672a.png
序者饰辞果有应气之律管岂不上之朝载之史遂默
默而已耶(袁黄著历法新书关中李世达作序曰昔张江陵傲睨一世
无所许可独折节于了凡延 )
(为诸子师江陵自谓湥明律学命官依古法造三层密室又依蔡氏多
截管以候气不应请袁往视之复命曰 )
(侯气之室宜择清静间旷之地今瓦砾丛积则地气不清一不合也筑
室三层木固地气耳故外室之墙须掘 )
(地三尺而筑之二层木室之板宜入地一尺六寸三层室入地七寸六
分今皆不然止可封地上之气而不可 )
(封地中之气二不合也外室之门宜向子第二层门宜向午第三层门
复向子所以反复而固气也今皆向午 )
(三不合也声气之元寄之象数厥有自然之理必心探造化之秘者始
可制器诣声不然求之累黍酌之古器 )
(皆不可废今观所截诸管大小不伦四不合也天地之形常相参差故
天之午常偏于丙上二分五釐今日至 )
(所测是也地之午常偏午上二分五釐冬至候黄钟之管宜埋壬子之
默而已耶(袁黄著历法新书关中李世达作序曰昔张江陵傲睨一世
无所许可独折节于了凡延 )
(为诸子师江陵自谓湥明律学命官依古法造三层密室又依蔡氏多
截管以候气不应请袁往视之复命曰 )
(侯气之室宜择清静间旷之地今瓦砾丛积则地气不清一不合也筑
室三层木固地气耳故外室之墙须掘 )
(地三尺而筑之二层木室之板宜入地一尺六寸三层室入地七寸六
分今皆不然止可封地上之气而不可 )
(封地中之气二不合也外室之门宜向子第二层门宜向午第三层门
复向子所以反复而固气也今皆向午 )
(三不合也声气之元寄之象数厥有自然之理必心探造化之秘者始
可制器诣声不然求之累黍酌之古器 )
(皆不可废今观所截诸管大小不伦四不合也天地之形常相参差故
天之午常偏于丙上二分五釐今日至 )
(所测是也地之午常偏午上二分五釐冬至候黄钟之管宜埋壬子之
卷十 第 3b 页 WYG0220-0672b.png
中一室只有一位岂可多截管乎五不 )
卷十 第 4a 页 WYG0220-0672c.png
(合也由是托之择地于天坛之南隅依法候之而飞灰皆应张甚喜欱
委之正乐袁请先改历法语不合遂称 )
(疾求归归未几而张变作矣)
论二变
律有十二用其七存其五天地自然之妙用自图书勾
股推之皆有二变之理不必别其为和为缪也律之相
生二变在其后所以补角与徵羽与宫之间或用七而
存五或用五而存七皆能成曲调琴有七弦而用五音
委之正乐袁请先改历法语不合遂称 )
(疾求归归未几而张变作矣)
论二变
律有十二用其七存其五天地自然之妙用自图书勾
股推之皆有二变之理不必别其为和为缪也律之相
生二变在其后所以补角与徵羽与宫之间或用七而
存五或用五而存七皆能成曲调琴有七弦而用五音
卷十 第 4b 页 WYG0220-0672d.png
亦有七弦而用七音笙则皆用七音不可谓五音是而
七音非也燕乐北曲用一凡南曲不用一凡不可谓南
曲是而北曲非也南曲不用一凡但于每调中闭其当
一凡之音而一凡未尝不为调既有可为调之理则宜
用之以尽其变故隋万宝常唐祖孝孙后周王朴皆有
八十四调所以备声律之用也必谓礼运还宫疏不及
二变以此知二变不可为调则太拘矣若陈旸者嘳啧
以去二变为复雅彼恶知二变所由来哉
七音非也燕乐北曲用一凡南曲不用一凡不可谓南
曲是而北曲非也南曲不用一凡但于每调中闭其当
一凡之音而一凡未尝不为调既有可为调之理则宜
用之以尽其变故隋万宝常唐祖孝孙后周王朴皆有
八十四调所以备声律之用也必谓礼运还宫疏不及
二变以此知二变不可为调则太拘矣若陈旸者嘳啧
以去二变为复雅彼恶知二变所由来哉
卷十 第 5a 页 WYG0220-0673a.png
论四清
古者钟磬编县之则一架各用十六枚汉成帝时犍为
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郑氏注小胥钟磬者编县之
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说者谓十二律之外更有黄钟
大吕太蔟夹钟四清声也予谓不然黄钟用中声则有
徵羽与变宫在其前其后四清乃林钟夷则南吕无射
之半声耳如以黄钟为半律则后皆半律而在前者林
钟夷则南吕无射之本律如以黄钟为正律则在后者
古者钟磬编县之则一架各用十六枚汉成帝时犍为
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郑氏注小胥钟磬者编县之
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说者谓十二律之外更有黄钟
大吕太蔟夹钟四清声也予谓不然黄钟用中声则有
徵羽与变宫在其前其后四清乃林钟夷则南吕无射
之半声耳如以黄钟为半律则后皆半律而在前者林
钟夷则南吕无射之本律如以黄钟为正律则在后者
卷十 第 5b 页 WYG0220-0673b.png
皆正律而在前者林钟夷则南吕无射之倍律四清之
为半声其理则一总之最大而浊者不得为黄钟如琴
初弦是林钟徵二弦是南吕羽则六七弦是少徵少羽
不得云少宫少商故谓四清为黄钟大吕太蔟夹钟者
相传之误也所以用四清者因徵羽浊声在宫前(旋宫之法)
(宫商角徵羽本无定位言浊声是徵羽者据黄钟宫言之耳)(故用其
清者与之相应)
以和之说者又谓旋宫至夷则为宫以后避陵犯而设
则又相传之谬乐何尝有陵犯之说耶考乐县之制大
夫判县以下不得备音天子宫县诸侯轩县乃能备之
为半声其理则一总之最大而浊者不得为黄钟如琴
初弦是林钟徵二弦是南吕羽则六七弦是少徵少羽
不得云少宫少商故谓四清为黄钟大吕太蔟夹钟者
相传之误也所以用四清者因徵羽浊声在宫前(旋宫之法)
(宫商角徵羽本无定位言浊声是徵羽者据黄钟宫言之耳)(故用其
清者与之相应)
以和之说者又谓旋宫至夷则为宫以后避陵犯而设
则又相传之谬乐何尝有陵犯之说耶考乐县之制大
夫判县以下不得备音天子宫县诸侯轩县乃能备之
卷十 第 6a 页 WYG0220-0673c.png
编钟编磬有三法焉第一枚有当用林钟倍律者则黄
钟在第六枚后以林钟夷则南吕无射为四清有当用
蕤宾倍律者则黄钟在第七枚后以蕤宾林钟夷则南
吕为四清有当用夷则倍律者则黄钟在第五枚后以
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四清诸侯三面有钟磬则三法
备而十二律皆可旋宫大射因避射位去其南方一面
在东方者曰笙磬笙钟在西方者曰颂磬颂钟意其首
钟在第六枚后以林钟夷则南吕无射为四清有当用
蕤宾倍律者则黄钟在第七枚后以蕤宾林钟夷则南
吕为四清有当用夷则倍律者则黄钟在第五枚后以
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四清诸侯三面有钟磬则三法
备而十二律皆可旋宫大射因避射位去其南方一面
在东方者曰笙磬笙钟在西方者曰颂磬颂钟意其首
卷十 第 6b 页 WYG0220-0673d.png
一枚之律有异是以别其名此义先儒所未知也钟磬
有用半者各八枚盖以七枚为七律馀一枚为第一枚
之半声此则不能旋宫矣先儒不得四清之由李照范
镇陈晹汲汲于去四清辩之者曰无四清则陵犯之音作
皆非知乐者也
论乐无陵犯之说
十二律旋相为宫宫者一均之主也其迭相生之徵商
羽角变宫变徵皆所以辅翊乎均主以琴言七弦皆可
为宫以管言诸孔皆可为宫金石之属亦然初不论其
有用半者各八枚盖以七枚为七律馀一枚为第一枚
之半声此则不能旋宫矣先儒不得四清之由李照范
镇陈晹汲汲于去四清辩之者曰无四清则陵犯之音作
皆非知乐者也
论乐无陵犯之说
十二律旋相为宫宫者一均之主也其迭相生之徵商
羽角变宫变徵皆所以辅翊乎均主以琴言七弦皆可
为宫以管言诸孔皆可为宫金石之属亦然初不论其
卷十 第 7a 页 WYG0220-0674a.png
声之清浊大小譬如人主君天下臣民事物皆君所统
岂论其年之长幼哉正宫之位在清浊之间徵羽在宫
前商角在宫后徵羽仍有清声在商角后以应之譬如
人君出入前有驱后有殿岂必以在前者为尊一有过
其前者即谓之陵犯哉宫之所在或为小声商角徵羽
皆在其前亦可也故乐初无陵犯之说非谓徵为事羽
为物者不必避商为臣角为民者即当避也乐记云宫
岂论其年之长幼哉正宫之位在清浊之间徵羽在宫
前商角在宫后徵羽仍有清声在商角后以应之譬如
人君出入前有驱后有殿岂必以在前者为尊一有过
其前者即谓之陵犯哉宫之所在或为小声商角徵羽
皆在其前亦可也故乐初无陵犯之说非谓徵为事羽
为物者不必避商为臣角为民者即当避也乐记云宫
卷十 第 7b 页 WYG0220-0674b.png
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危其臣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
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
之慢意者陵犯之说始于此乎曰非也此谓五声中各
有淫声遇声凶声慢声迭相陵乱耳非陵犯之谓也如
谓细过其大者为陵则当云宫乱则微其君卑商乱则
纵其臣骄角乱则慢其民暴不得言宫荒而君骄商陂
而臣坏角忧而民怨矣考陵犯之说盖起于宋人王尧
臣等议阮逸所上编钟四清声谱也谓黄钟大吕太簇
夹钟正律俱长并当用清声盖自夷则至应钟四律为
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
之慢意者陵犯之说始于此乎曰非也此谓五声中各
有淫声遇声凶声慢声迭相陵乱耳非陵犯之谓也如
谓细过其大者为陵则当云宫乱则微其君卑商乱则
纵其臣骄角乱则慢其民暴不得言宫荒而君骄商陂
而臣坏角忧而民怨矣考陵犯之说盖起于宋人王尧
臣等议阮逸所上编钟四清声谱也谓黄钟大吕太簇
夹钟正律俱长并当用清声盖自夷则至应钟四律为
卷十 第 8a 页 WYG0220-0674c.png
均之时若尽用正声则宫轻而商重缘宫声以下不容
更有浊声一均之中宫弱商彊是谓陵僭故须用子声
乃得长短相叙自角以下亦然如此则音律相谐而无
所抗冯元等驳李照欲废四清曰四清盖谓夷则至应
钟四宫而设五声不相陵谓之正迭相陵谓之慢然事
为君治物为君用不能尊于君惟君臣民三者则自有
上下之分不得相越故四清声之设正谓臣民相避以
更有浊声一均之中宫弱商彊是谓陵僭故须用子声
乃得长短相叙自角以下亦然如此则音律相谐而无
所抗冯元等驳李照欲废四清曰四清盖谓夷则至应
钟四宫而设五声不相陵谓之正迭相陵谓之慢然事
为君治物为君用不能尊于君惟君臣民三者则自有
上下之分不得相越故四清声之设正谓臣民相避以
卷十 第 8b 页 WYG0220-0674d.png
为尊卑今若止用十二钟则夷则为宫以下臣民相越
陵犯之音作此皆陵犯之说也王冯等虽皆不知四清
之为林钟夷则南吕无射然犹曰臣民当避事物不与
至先儒误用通典变律子声之说则凡为宫者必是一
均最长之律最大之声虽徵羽亦不得驾出其前一声
踰越即为陵犯以此次第为旋宫之图六十调八十四
声岂不秩然有条理试以施之管弦则必至于穷如弹
琴者用二弦为宫则大弦之散声不可弹以下迭差至
第五弦为宫则前四弦皆不可弹有此理法乎吹管者
陵犯之音作此皆陵犯之说也王冯等虽皆不知四清
之为林钟夷则南吕无射然犹曰臣民当避事物不与
至先儒误用通典变律子声之说则凡为宫者必是一
均最长之律最大之声虽徵羽亦不得驾出其前一声
踰越即为陵犯以此次第为旋宫之图六十调八十四
声岂不秩然有条理试以施之管弦则必至于穷如弹
琴者用二弦为宫则大弦之散声不可弹以下迭差至
第五弦为宫则前四弦皆不可弹有此理法乎吹管者
卷十 第 9a 页 WYG0220-0675a.png
或用上孔为宫则以下诸孔皆不可放将何以成曲调
乎律短之宫纯用清声为调有似以水济水如知其必
穷而欲反之则必如隋何妥废罢旋宫止用黄钟一均
而后可不知其所谓黄钟者乃是林钟而黄钟竟废不
用矣蔡氏虽成新书尝有絣定七弦只弹黄钟一均之
说正是欲废旋宫之说也朱子深不然之谓季通不能
琴弹出便不可行又谓吾人俱欠下学工夫皆是虚谈
乎律短之宫纯用清声为调有似以水济水如知其必
穷而欲反之则必如隋何妥废罢旋宫止用黄钟一均
而后可不知其所谓黄钟者乃是林钟而黄钟竟废不
用矣蔡氏虽成新书尝有絣定七弦只弹黄钟一均之
说正是欲废旋宫之说也朱子深不然之谓季通不能
琴弹出便不可行又谓吾人俱欠下学工夫皆是虚谈
卷十 第 9b 页 WYG0220-0675b.png
义理之弊推原其所以失之者皆由忽弃管吕之书误
认黄钟最长宫声最大尊卑不可相陵之说又甚近似
有理故终不觉其失也然则陵犯之说不息中声之理
不明言律学者必溯源于管吕之书證验于古今之法
毋以先入之言为主则此理昭然若发矇矣(朱子亦主不可陵犯)
(之说仪礼经传通解诗乐篇谓黄钟五调皆当以正律起调毕曲疑唐
时乡饮十二诗谱以清黄为调非古法 )
(其后云古人亦用黄钟清声则必有林钟南吕低类九十二卷辅广录
计中夫黄钟用清声则必有林钟南吕 )
(低于黄钟者在其前不可谓之陵犯矣盖朱子晚年始悟黄钟用半律
之理惜礼书中未及追改又未与蔡氏 )
(讲明此理改正律吕新书岂蔡氏己卒于道州欤朱载堉湥达此理尝
认黄钟最长宫声最大尊卑不可相陵之说又甚近似
有理故终不觉其失也然则陵犯之说不息中声之理
不明言律学者必溯源于管吕之书證验于古今之法
毋以先入之言为主则此理昭然若发矇矣(朱子亦主不可陵犯)
(之说仪礼经传通解诗乐篇谓黄钟五调皆当以正律起调毕曲疑唐
时乡饮十二诗谱以清黄为调非古法 )
(其后云古人亦用黄钟清声则必有林钟南吕低类九十二卷辅广录
计中夫黄钟用清声则必有林钟南吕 )
(低于黄钟者在其前不可谓之陵犯矣盖朱子晚年始悟黄钟用半律
之理惜礼书中未及追改又未与蔡氏 )
(讲明此理改正律吕新书岂蔡氏己卒于道州欤朱载堉湥达此理尝
卷十 第 10a 页 WYG0220-0675c.png
引大常乐谱以證避陵犯之谬矣至冯 )
卷十 第 10b 页 WYG0220-0675d.png
(元驳李照废四清有陵犯之说则又取之盖但取其言四清不可废非
取其陵犯之说也 )
论何妥废旋宫
隋开皇初苏夔郑译欲正定律吕何妥宿儒耻不建译
等欲沮坏其事请高祖张乐试之遂先说曰黄钟者以
象人君之德及奏黄钟之调高祖曰滔滔和雅甚与我
心会妥因陈用黄钟一宫不假馀律高祖大悦遂不许
作旋宫之乐但作黄钟一宫而已故隋代雅乐唯奏黄
取其陵犯之说也 )
论何妥废旋宫
隋开皇初苏夔郑译欲正定律吕何妥宿儒耻不建译
等欲沮坏其事请高祖张乐试之遂先说曰黄钟者以
象人君之德及奏黄钟之调高祖曰滔滔和雅甚与我
心会妥因陈用黄钟一宫不假馀律高祖大悦遂不许
作旋宫之乐但作黄钟一宫而已故隋代雅乐唯奏黄
卷十 第 11a 页 WYG0220-0676a.png
钟一宫惟迎气用五调致堂胡氏论之曰独奏黄钟而
不用馀音是有君而无臣民事物其为君也不亦亢乎
何妥佞人能探其主猜防克忌之微而尊隆君道寓意
于黄钟帝果悦而从之遂使古乐尽废后世无所考其
害岂不甚按胡氏此论得其情矣然未知其所谓黄钟
者非真黄钟也当时黄钟宫以最大者为调首如此则
是林钟宫耳林钟为宫南吕为商应钟为角太蔟为徵
姑洗为羽蕤宾为变宫大吕为变徵七律更无黄钟安
见其尊君哉废旋宫而黄钟不用其亦隋氏短祚之先
不用馀音是有君而无臣民事物其为君也不亦亢乎
何妥佞人能探其主猜防克忌之微而尊隆君道寓意
于黄钟帝果悦而从之遂使古乐尽废后世无所考其
害岂不甚按胡氏此论得其情矣然未知其所谓黄钟
者非真黄钟也当时黄钟宫以最大者为调首如此则
是林钟宫耳林钟为宫南吕为商应钟为角太蔟为徵
姑洗为羽蕤宾为变宫大吕为变徵七律更无黄钟安
见其尊君哉废旋宫而黄钟不用其亦隋氏短祚之先
卷十 第 11b 页 WYG0220-0676b.png
兆欤迎气用五调所谓五调者黄钟宫姑洗角林钟徵
仲吕宫太蔟羽五调只是黄钟仲吕二均不知仲吕正
是黄钟均乃误以仲吕当之而黄钟之实隐矣此等曲
折后世能知之者盖鲜
论郑译变古法
自黄帝命伶伦造律之始必以黄钟之宫为律吕之本
管子论五音相生不曰黄钟为宫必曰黄钟小素之首
仲吕宫太蔟羽五调只是黄钟仲吕二均不知仲吕正
是黄钟均乃误以仲吕当之而黄钟之实隐矣此等曲
折后世能知之者盖鲜
论郑译变古法
自黄帝命伶伦造律之始必以黄钟之宫为律吕之本
管子论五音相生不曰黄钟为宫必曰黄钟小素之首
卷十 第 12a 页 WYG0220-0676c.png
以为宫不谓三分去一生徵必曰三分益一生徵不曰
宫商角徵羽必曰徵羽宫商角以至伶州鸠之论武王
四乐律短者为上宫律长者为下宫韩非之论琴小弦
为大声大弦为小声吕不韦之论十二律黄钟七律上
生林钟五律下生司马迁之论声数宫当五徵当九蔡
邕之制笛一律有正声有下徵声仲吕笛最短蕤宾笛
最长历代相传之法皆是以黄钟宫声居中者为贵虽
旋宫之乐旷阙而旋宫之理自存虽知音知乐之人未
易言而用律吕之法自汉魏六朝南北以至于隋乐工
宫商角徵羽必曰徵羽宫商角以至伶州鸠之论武王
四乐律短者为上宫律长者为下宫韩非之论琴小弦
为大声大弦为小声吕不韦之论十二律黄钟七律上
生林钟五律下生司马迁之论声数宫当五徵当九蔡
邕之制笛一律有正声有下徵声仲吕笛最短蕤宾笛
最长历代相传之法皆是以黄钟宫声居中者为贵虽
旋宫之乐旷阙而旋宫之理自存虽知音知乐之人未
易言而用律吕之法自汉魏六朝南北以至于隋乐工
卷十 第 12b 页 WYG0220-0676d.png
犹能固守也后来学士大夫或造律制乐或著书立言
皆失古人之意但见声之最大者是为黄钟律之最短
者是为应钟声之最清者是为太蔟夹钟之半声而古
人之法几无存溯其变古之由自隋郑译始也译言乐
府七声之内三声乖应每常求访终莫能通有龟兹人
苏祗婆善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之中有七声以其声考
校大乐所奏林钟之宫应用林钟为宫乃用黄钟宫声
皆失古人之意但见声之最大者是为黄钟律之最短
者是为应钟声之最清者是为太蔟夹钟之半声而古
人之法几无存溯其变古之由自隋郑译始也译言乐
府七声之内三声乖应每常求访终莫能通有龟兹人
苏祗婆善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之中有七声以其声考
校大乐所奏林钟之宫应用林钟为宫乃用黄钟宫声
卷十 第 13a 页 WYG0220-0677a.png
应用南吕为商乃用太蔟为商应用应钟为角乃取姑洗
为角故林钟一宫七声三声并戾其十一宫七十七音
例皆乖越译又谓苏夔云今乐府黄钟乃以林钟为调
首失君臣之义今请推黄钟为调首此译不知而妄作
也以琴言之林钟不在四弦而在大弦黄钟不在大弦
而在三弦译所谓黄钟宫者正是林钟宫所谓太蔟商
者正是南吕商所谓姑洗角者正是应钟角顾反以为
乖应乎译谓黄钟乃以林钟为调首不知乐府以林钟
为调首者正是林钟均初非黄钟均何尝失君臣之义
为角故林钟一宫七声三声并戾其十一宫七十七音
例皆乖越译又谓苏夔云今乐府黄钟乃以林钟为调
首失君臣之义今请推黄钟为调首此译不知而妄作
也以琴言之林钟不在四弦而在大弦黄钟不在大弦
而在三弦译所谓黄钟宫者正是林钟宫所谓太蔟商
者正是南吕商所谓姑洗角者正是应钟角顾反以为
乖应乎译谓黄钟乃以林钟为调首不知乐府以林钟
为调首者正是林钟均初非黄钟均何尝失君臣之义
卷十 第 13b 页 WYG0220-0677b.png
乎盖译本庸耳俗目但见大声便以为长律见小声便
以为短律不知乐家用律之法不如此自此议行牛弘
苏夔之徒皆靡然从之区区乐工何能与之争古法之所
以变也何妥废旋宫后世犹可复郑译变古法后世几
失传则译之罪甚于妥唐之祖孝孙张文收等复旋宫
其说曰一宫二商三角四变徵五徵六羽七变宫其声
由浊至清为一均十二宫调皆正宫正宫之下无复浊
以为短律不知乐家用律之法不如此自此议行牛弘
苏夔之徒皆靡然从之区区乐工何能与之争古法之所
以变也何妥废旋宫后世犹可复郑译变古法后世几
失传则译之罪甚于妥唐之祖孝孙张文收等复旋宫
其说曰一宫二商三角四变徵五徵六羽七变宫其声
由浊至清为一均十二宫调皆正宫正宫之下无复浊
卷十 第 14a 页 WYG0220-0677c.png
音是以最浊者为宫误以林钟均为黄钟均矣后周王
朴亦复旋宫其作律准十三弦以宫声长九尺张弦如
黄钟之声是亦以最浊者为宫所谓黄钟均实是林钟
均矣宋累朝制乐和岘胡瑗阮逸李照范镇司马光刘
几杨杰诸贤议论纷然绝无一人能言黄钟宫声居中
之理者盖古法之废已久虽有大儒立言垂世亦不能
正流俗之失复古初之法也幸而琴家五调正宫调在
三弦笙家列簧最长者为林钟下至民间之笛教坊之
乐皆有宫声居中之理则古法终未尝亡无如旧说相
朴亦复旋宫其作律准十三弦以宫声长九尺张弦如
黄钟之声是亦以最浊者为宫所谓黄钟均实是林钟
均矣宋累朝制乐和岘胡瑗阮逸李照范镇司马光刘
几杨杰诸贤议论纷然绝无一人能言黄钟宫声居中
之理者盖古法之废已久虽有大儒立言垂世亦不能
正流俗之失复古初之法也幸而琴家五调正宫调在
三弦笙家列簧最长者为林钟下至民间之笛教坊之
乐皆有宫声居中之理则古法终未尝亡无如旧说相
卷十 第 14b 页 WYG0220-0677d.png
沿论琴者犹谓初弦为宫是慢角调黄钟大吕用之又
谓之黄钟复古调终不悟其为林钟均三弦正宫调分
明是黄钟宫乃谓之清角调至苏氏乃斥为郑卫欲去
之何此理之难明而易昧也则由隋人之轻变乐府法
遂贻误于千载也朱载堉独能考正其失谓宫无定位
以清浊二字论宫商角徵羽者皆非知音史记序五音
先宫商而后角徵羽管子序五音先徵羽而后宫商角
谓之黄钟复古调终不悟其为林钟均三弦正宫调分
明是黄钟宫乃谓之清角调至苏氏乃斥为郑卫欲去
之何此理之难明而易昧也则由隋人之轻变乐府法
遂贻误于千载也朱载堉独能考正其失谓宫无定位
以清浊二字论宫商角徵羽者皆非知音史记序五音
先宫商而后角徵羽管子序五音先徵羽而后宫商角
卷十 第 15a 页 WYG0220-0678a.png
世俗从马迁者十有九是夷吾者百无一不知夷吾所
得者湥马迁所知者浅其论卓然此理虽晦蚀者久犹
将欲复明于世伏惟
圣祖仁皇帝与臣下论乐特发宫声君也宜居中位一
条醒千百年之聋聩直追古初造律之本原岂非万世
之幸哉
论诗乐
仪礼经传通解诗乐篇风雅十二诗谱赵彦肃所传唐
时乡饮酒乐歌也朱子论之云窃疑古乐有倡有和倡
得者湥马迁所知者浅其论卓然此理虽晦蚀者久犹
将欲复明于世伏惟
圣祖仁皇帝与臣下论乐特发宫声君也宜居中位一
条醒千百年之聋聩直追古初造律之本原岂非万世
之幸哉
论诗乐
仪礼经传通解诗乐篇风雅十二诗谱赵彦肃所传唐
时乡饮酒乐歌也朱子论之云窃疑古乐有倡有和倡
卷十 第 15b 页 WYG0220-0678b.png
者发歌句也和者继其声也诗辞之外应更有叠字散
声以叹发其趣若但以一声叶一字则古诗篇篇可歌
无复乐崩之叹矣夫岂然哉今按歌以永言固当延引
其声抑扬宛转以发其趣若但一字一声是谓诵诗非
歌诗也人声出于喉牙齿舌唇有三十六字母牙齿舌
唇之字开口即尽不能引长即喉音中晓匣二母亦一
吠而止唯影喻二母为深喉乃人身之元声能使三十
声以叹发其趣若但以一声叶一字则古诗篇篇可歌
无复乐崩之叹矣夫岂然哉今按歌以永言固当延引
其声抑扬宛转以发其趣若但一字一声是谓诵诗非
歌诗也人声出于喉牙齿舌唇有三十六字母牙齿舌
唇之字开口即尽不能引长即喉音中晓匣二母亦一
吠而止唯影喻二母为深喉乃人身之元声能使三十
卷十 第 16a 页 WYG0220-0678c.png
四母之字皆可抑扬宛转而引长之一字中可为宫商
角徵羽也然歌声有当徐亦有当疾书言歌永言必先
云诗言志志者诗人之意也音节之疾徐宜视言中之
意如关关萋萋喈喈莫莫叠字也窈窕参差双声也叠
字者急叠双声者联绵下一字可引长上一字不可引
长雎鸠黄鸟物名也淑女君子人之称谓也意义相连
不可将上一字隔断他如虚辞语助之字亦然其有当
重叠者如辗转反侧再歌以写其忧琴瑟友之钟鼓乐
之重言以写其乐可也此歌永言而不失其言中之意
角徵羽也然歌声有当徐亦有当疾书言歌永言必先
云诗言志志者诗人之意也音节之疾徐宜视言中之
意如关关萋萋喈喈莫莫叠字也窈窕参差双声也叠
字者急叠双声者联绵下一字可引长上一字不可引
长雎鸠黄鸟物名也淑女君子人之称谓也意义相连
不可将上一字隔断他如虚辞语助之字亦然其有当
重叠者如辗转反侧再歌以写其忧琴瑟友之钟鼓乐
之重言以写其乐可也此歌永言而不失其言中之意
卷十 第 16b 页 WYG0220-0678d.png
者也乐府之谱皆以一声叶一字恐为朱子所诃载堉
乐谱一字例引十馀声又恐失诗中之意平时学操缦
而拈弄可也若用之燕享祭祀古人礼文甚繁如歌文
王大明绵诸句又甚多若字字如此引长穷日之力不
足以给矣古乐今无传载堉谓商颂用商调周颂无商
调亦无商音国风用角调小雅用徵调大雅用宫调周
颂鲁颂用羽调惟变风变雅有商音亦无商调是说未
乐谱一字例引十馀声又恐失诗中之意平时学操缦
而拈弄可也若用之燕享祭祀古人礼文甚繁如歌文
王大明绵诸句又甚多若字字如此引长穷日之力不
足以给矣古乐今无传载堉谓商颂用商调周颂无商
调亦无商音国风用角调小雅用徵调大雅用宫调周
颂鲁颂用羽调惟变风变雅有商音亦无商调是说未
卷十 第 17a 页 WYG0220-0679a.png
知何据姑存其说未敢以为必然也
论学士大夫不能胜工师之说
马氏端临贵与论宋乐曰宋中兴以前乐制屡变然李
照阮逸刘几之乐行而随废范镇之乐元未尝行至大
晟乐既成始尽弃旧乐以其制颁行天下盖建隆之乐
至崇宁而始尽变耳尝试论之乐之道虽未易言然学
士大夫之说则欲其律吕之中度工师之说则不过欲
其音韵之入耳今宋之乐虽屡变然景祐之乐李照主
之太常歌工病其太浊歌不成声私赂铸工使减铜齐
论学士大夫不能胜工师之说
马氏端临贵与论宋乐曰宋中兴以前乐制屡变然李
照阮逸刘几之乐行而随废范镇之乐元未尝行至大
晟乐既成始尽弃旧乐以其制颁行天下盖建隆之乐
至崇宁而始尽变耳尝试论之乐之道虽未易言然学
士大夫之说则欲其律吕之中度工师之说则不过欲
其音韵之入耳今宋之乐虽屡变然景祐之乐李照主
之太常歌工病其太浊歌不成声私赂铸工使减铜齐
卷十 第 17b 页 WYG0220-0679b.png
而声稍清歌乃叶而照卒不知元丰之乐杨杰主之欲
废旧钟乐工不平一夕易之而杰亦不知崇宁之乐魏
汉津主之欲请帝中指寸为律径围为容盛其后止用
中指寸不用径围且制器不能成剂量工人但随律调
之大率有非汉津之本说者而汉津亦不知然则学士
大夫之说卒不能胜工师之说是乐制虽曰屡变而元
未尝变也盖乐者器也声也非徒以资议论而已今订
废旧钟乐工不平一夕易之而杰亦不知崇宁之乐魏
汉津主之欲请帝中指寸为律径围为容盛其后止用
中指寸不用径围且制器不能成剂量工人但随律调
之大率有非汉津之本说者而汉津亦不知然则学士
大夫之说卒不能胜工师之说是乐制虽曰屡变而元
未尝变也盖乐者器也声也非徒以资议论而已今订
卷十 第 18a 页 WYG0220-0679c.png
正虽详而铿锵不韵辩析虽可听而考击不成声则亦
何取焉然照杰汉津之说亦既私为工师所易而懵不
复觉方且自诡改制显受醲赏则三人者亦岂真为审
音知律之士其暗悟神解岂足以希荀勖阮咸张文收
辈之万一也哉
按此论切中后世学士大夫虚论声律之病钟磬铿
锵不韵考之不成声推之管弦亦然人声亦然然则
乐必与工师谋犹之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非可以虚
何取焉然照杰汉津之说亦既私为工师所易而懵不
复觉方且自诡改制显受醲赏则三人者亦岂真为审
音知律之士其暗悟神解岂足以希荀勖阮咸张文收
辈之万一也哉
按此论切中后世学士大夫虚论声律之病钟磬铿
锵不韵考之不成声推之管弦亦然人声亦然然则
乐必与工师谋犹之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非可以虚
卷十 第 18b 页 WYG0220-0679d.png
理胜也特录之以为是书之殿
律吕阐微卷十
律吕阐微卷十
卷十 第 19a 页 WYG0220-0680a.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