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WYG0220-054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律吕阐微卷首
           婺源 江永 撰
皇言定声
圣祖仁皇帝论乐五条见大学士安溪李文贞公光地

奏劄述举人魏廷珍王兰生梅㲄成奉

旨学律其受
圣诲如此(臣)(水)稽首顿首谨释
圣谕曰言乐者必以黄钟为本黄钟者天地之中声也
卷首 第 1b 页 WYG0220-0549d.png
 天地之声寄于人而人之喉自最低至最高不过十
 馀声而止古今讴吟歌曲之音不绝而笙管琴笛之
 类即与之相应所谓中声者自寓乎人声乐器之间
 但人习而不察则以为微妙难知耳

(臣)谨按天地之间形气相轧而有声大若雷霆


细至蠛蠓无非声也而过大者已震过小者已


靡皆不可以为乐其能为乐者皆天地之中声

卷首 第 2a 页 WYG0220-0550a.png

而黄钟之宫又为中之中其为商角徵羽皆黄


钟一音之流行而正宫调必以最中者为黄钟




圣训以黄钟为天地之中声此一言者已为声律提挈

纲领矣天地之声寄于人人者天地之心也人


声出于喉掉于舌触击于牙齿唇以成种种之


音喉之居中犹管之中空也而喉通于肺根于


肾肺气出丹田历气海抗喉而歌引气而上以

卷首 第 2b 页 WYG0220-0550b.png
成清浊高下之声太下者声咽不出太高者声


揭不起最下至最高不过十馀声在律则蕤宾


林钟之倍至姑洗仲吕之半在乐家管色板眼


字则为大尺至小五而黄钟之宫则在清浊高


下之间者也人能为讴吟歌曲之音而笙管琴


笛之类即与之相应所谓同声相应者也人声


乐器皆有天地之中声能习熟而精审之未始


不可知程子云黄钟之声亦不难定世自有知

卷首 第 3a 页 WYG0220-0550c.png

音者将上下声考之是也岂真微妙难知哉然


黄钟中声虽若不难知顾自汉晋至前明历代


造律造乐者或用尺过短则乐声太高以夹钟


为黄钟而不知或用尺过长则乐声太低以无


射倍律为黄钟而不知岂果音之难知与抑各


有所蔽与大约自后周王朴乐已前病其高蔽


于金石遗器也自宋范镇魏汉津已后乐又病


其低蔽于宫声最大之说也明人著书有谓人

卷首 第 3b 页 WYG0220-0550d.png
声最低者为黄钟果若是则黄钟之声倚于一


偏何得为中声乎后之学律者宜绎

圣训天地中声之一言而以程子将上下声考之之语

为求中声之要其庶几乎

圣谕又曰论乐莫要于审音审音莫难于半音盖相去
 全音辨之易相去半音辨之难能辨半音则全音不
 难知矣

(臣)谨按论乐莫要于审音此亦至言也古之神

卷首 第 4a 页 WYG0220-0551a.png

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实能以耳齐


其声后人不能徒求之金石秬黍者徇末而遗


本又或求之候气飞灰则尤渺茫而难凭惟精


于审音乃为能知乐耳能辨半音则全音不难


知此

圣训示人以审音之方也伶伦造律先为半黄钟以为

律本此善审半音者也今试以管弦求之一孔


而有低声高声高者半而低者全也一弦而有

卷首 第 4b 页 WYG0220-0551b.png
散声中徽中徽半而散声全也以此习熟于耳


亦庶几可辨

圣谕又曰声之应于弦者以短长为差故倍半之声得
 以相应至于管音既分长短又分粗细必用积实加
 减八倍之法而后相应盖线与线体与体之比例各
 异也

(臣)谨按长短者线也粗细者体也琴瑟之弦亦


有粗细以为声之大小就一弦中粗细既定则

卷首 第 5a 页 WYG0220-0551c.png

惟以长短为倍半之差若管音既分长短又分


粗细必用积实加减八倍之法而后相应者何


也凡径线加一倍平方面幂加四倍立方面幂


加八倍如径十者自乘百又以十乘之一千为


体积若倍径二十则自乘四百以二十乘之体


积八千是加八倍须减八之一为一千乃与径


十之体积相应又径十半之为五自乘二十五


以五乘之体积一百二十五于一千体积仅得

卷首 第 5b 页 WYG0220-0551d.png
八之一须加八倍乃与径十之体积相应也立


方之体积如此则圆体之幂积与长短之加减


数不同而理一故造律管者既制定黄钟自大


吕而下须如法渐杀其围径使黄钟积实减半


为蕤宾蕤宾积实减半为黄钟半律则黄钟半


律积实得全律四分之一乃为真半律而蕤宾


及诸律声数亦得其真倘律管围径皆同惟以


长短为差则乖其自然之数非其本律之声矣

卷首 第 6a 页 WYG0220-0552a.png
圣祖万几之暇精于三角八线勾股比例诸法故能推

阐及此从来造律管者皆昧此理大吕以下空


围悉如黄钟毋亦格物穷理之禾至乎

圣谕又曰古人论乐言高下必言疾徐有高下而无疾
 徐非乐也故西人有五线六名以辨高下有八形号
 三迟速以别疾徐其说深为可取

(臣)谨按儒家论乐但能言其高下而不知其疾


徐子语太师翕如纯如皦如绎如其中必有疾

卷首 第 6b 页 WYG0220-0552b.png
徐焉师乙论歌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


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其中必有


疾徐焉书曰歌永言声依永歌不能永言非歌


也一于永而无当疾当徐之节亦非歌也教坊


度曲有点画以记板眼后人撰歌谱者但能纪


高下不能别疾徐

圣训所以深有取于西人之说五线六名等(臣)未见其

书不敢妄释

卷首 第 7a 页 WYG0220-0552c.png
圣谕又曰宫声君也宜居中位徵羽宜有浊声在宫声
 之前其清声则在商角之后与浊声相应

(臣)谨按五声之序宫商角徵羽众所共知管子


地员篇先言听徵听羽而后听宫听商听角非


故违其序也声律之理论其体则以律长而声


浊者为宫论其用则宫前有低声宫后有高声


而黄钟则在清浊之间管子又言黄钟小素之


首上生徵徵下生商商上生羽羽下生角故徵

卷首 第 7b 页 WYG0220-0552d.png
羽在前商角在后而宫居中此真至之理吕不


韦述黄帝命伶伦造律先断竹为黄钟之宫以


为律本黄钟之宫者半律也吕氏所谓清浊之


衷月令中央土之月中之其言十二律相生黄


大太夹姑仲蕤七律上生林夷南无应五律下


生犹管子之法皆宫声居中之理也伶州鸠言


大不踰宫细不过羽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


此惟就其体言之耳汉以后言律者虽谓黄钟

卷首 第 8a 页 WYG0220-0553a.png

下生林钟然司马迁犹有上九商八羽七角六


宫五徵九之云则宫固居五之中位矣淮南子


以十二律配时甲子为仲吕之徵丙子为夹钟


之羽戊子为黄钟之宫庚子为无射之商壬子


为夷则之角则徵羽宫商角正如管子之序矣


蔡邕十二笛蕤宾最长仲吕最短每一笛正声


应本律下徵应所生之律所谓下徵者徵下于


宫正徵声居前之理也其法传至隋乐工犹守

卷首 第 8b 页 WYG0220-0553b.png
其法故当时乐府所奏林钟之宫以林钟当黄


钟南吕当太蔟应钟当姑洗正得古人用律之


法有郑译者不知而妄议竟易其旋宫之法于


是误以最大者为黄钟而黄钟之宫遂不得居


中位矣自是以来学士大夫或制律造乐或著


书立言无不以宫声为最大者是知体而不知


用也是徒知最长者之为尊不知居中者之尤


为尊也自宋以来乃有乐忌陵犯之说古人无

卷首 第 9a 页 WYG0220-0553c.png

此议论夫谓尊卑有序不可相陵其说岂不近


理殊不知乐律之理正不如此幸而琴家命调


犹以三弦为宫者为宫调为正调笙家制簧以


最长之簧为林尺之声民间之笛犹有以开第


三孔为宫声应合字者即词曲家之四声二十


八调借平上去入以为四声之序亦不以平为


宫而以去为宫则宫声居中之理未尝不存于


声器之间顾乐工能知而学士大夫反昧之是

卷首 第 9b 页 WYG0220-0553d.png
未深究古籍之言徒袭流俗相传之说欲尊君


而未知所以尊也

圣祖位居九五不曰宫声君也宜居首而曰宜居中不

曰徵羽商角不可上陵而曰徵羽宜有浊声在宫


声之前此正得黄帝造律以黄钟之宫为律本


之意亦吻合管吕诸家之正论而凡雅乐俗乐


声律自然之理皆包络其中矣今之琴不知者


曰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其知者曰徵羽宫商

卷首 第 10a 页 WYG0220-0554a.png

角少徵少羽所谓其清声在商角之后与浊声


相应者六七弦少徵少羽之谓也

圣祖此条千万世论乐者皆当奉为定论自汉以后凡

言宫声律最长乐家忌陵犯皆以此言断其未


确可也声律所以有体有用其理极微妙本具


河图之中后再发明之




圣祖论乐五条理关至极臣庶未易得闻者雍正庚戌交
卷首 第 10b 页 WYG0220-0554b.png
河王公兰生为学政视学徽郡试竣后召(臣)至署


纵言至于乐谓(臣)曰琴大小皆十三徽笙簧或不


合律用蜡点之声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摩其端


皆有至理生岂知之乎(臣)对曰略闻之又曰琴大


弦是徵声生亦知之乎(臣)闻之𢥠然对曰生向读


朱子琴律说大弦是宫声何故是徵声生敢请其


说王公曰试思之既退属思竟不可晓后十年反


复管吕之书乃恍然悟宫声居中大弦是徵后又

卷首 第 11a 页 WYG0220-0554c.png

读文贞公奏劄乃知王公论琴得之亲侍燕閒

圣训指授非公创为此说也既自幸草莽愚生获闻
至论因以管蠡之见妄为窥测撰律吕新义数卷谨以
圣谕五条题为
皇言定声恭载书首今易新义为阐微仍加诠释读者

当细绎焉(臣)又考

 大清会典
圣祖御制有律吕正义五卷当更有精微之论发千古
卷首 第 11b 页 WYG0220-0554d.png
所未发者尚俟访求而伏读之以开愚蒙焉

 律吕阐微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