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70a 页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85c 页


《生经》卷第三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闻如是:

一时世尊游于摩竭,在法闲居
佛之道树初成道时,与万菩萨俱。一切成
就普贤菩萨,行于无愿,其行无馀,及空
无菩萨、莲花藏菩萨、宝藏菩萨、行藏菩萨、
妙曜菩萨、金刚藏菩萨、力士藏菩萨、无垢藏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86a 页 T03-0086.png
菩萨、调定藏菩萨,与一万菩萨俱,与一
佛世界三千大千尘数菩萨俱,各各从异佛
国而来会此所。从方来化师子座,稽首
佛足,在于佛前,坐师子座。于时此等菩萨
大士,不计吾我,清净无瑕,各心念言:「于
此何因不可思议?诸佛世尊所有境界,无能
称量。诸佛世尊,本之所愿,而有殊特。何因诸
佛如来感动?何谓所为不可思议无挂碍行?
云何世尊,无念无想,致此殊特?」

于时世尊,
寻知此等诸菩萨心之所念,诸坐菩萨诸
佛无处亦无不住,欲问如来。「诸佛威神一
切光明,佛威神德,精进无踰,而得皆立,皆
入诸佛诸总持法,广大圣觉。是等所入,殊特
如此,无所挂碍,身之所入亦皆如此。诸佛
眷属,弃捐诸瑕,诸佛之法,而不可获,而常
安隐。」

于时莲华藏菩萨,入诸法所趣之心,
无所挂碍,所念法门无诸弊碍。诸菩萨行
为普贤愿,合集等行,正住于愿,入诸佛法,
见十方佛,加于大哀,度于无极,降伏众生,
休息恶趣。一切菩萨诸三昧定,睹了本
际,诸佛之慧,所行无尽,莫不归伏,趣诸道
慧,皆照总持分别诸度莲花之藏。其诸菩
萨,承佛圣旨,各自说言:「诸佛尽听!诸佛世
尊,所行无量,极大变化,随其本相,晓了诸
法,一切皆知,诸佛超异,都无阴盖。诸佛世
尊,普逮法界,入于法界,诸佛世界,有无处
所,无所挂碍。何为十?在兜术天,现尽寿
命忽没,无能禁制亦无有处。入母腹中
十月而生。又弃捐家,而乐出外,心常欣悦。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86b 页 T03-0086.png
坐佛树下,积累一切诸佛之法。一时之顷,
普诸佛土,示现如来感动瑞应。常转法轮,
悉殖德本,分别解说。当得佛时,具成菩萨,
而以法成。诸佛世尊,永无住处,在在智慧
而建立之。是为佛子,无有处所,亦无所
住。

「复次,佛子!诸世尊有十教目。何等十?教
化一切,诸度无极,皆除一切诸无智法,常
修大哀。有十种力,普转法轮、教化群黎、
禁制众生、成平等觉、开通萌类、令无所
住、于此无行相法自归、已得寂然亦教他
人至觉灭度,是为十。

「复次,佛子!复有十事,
疾见如来。何等十?适见诸佛,则睹众生,便
弃一切,诸所归趣。取要言之,速疾具足福
德眷属,速受诸德之本,即得清净。无所短
乏,便除狐疑,适见诸佛,为众生等示于大
乘,令无所畏,寻得成就,为不退转。适得
逮见诸佛世尊,疾求分别众生之源,而开
度之,便逮度世净众生根。适得逮见诸佛
世尊,便无弊碍。是为十。」

佛说如是,诸菩萨
闻经欢喜。

* 佛说所欣释经第二十三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
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所欣释子,多
所游至,出入无节,所诣门族,不可称计。
或晨、或冥、或早入冥出。于时阿难、优陀、薄
拘卢等,合会一处,谓所欣释子曰:「贤者!
何为而多行来不知时节,何不时出时入?
所诣之处,不自节量?」所欣释子寻骂众
贤,出粗犷辞:「卿等无智,扰扰摇动,不能自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86c 页 T03-0086.png
安,喧呼恶口。卿等懈怠,不为众僧有所兴
立。吾今出入,常为众僧,严办所当。卿等能
任如是劳乎?为诸众僧有所办耶?勿得
谓吾:『多有事理。』诸贤多务,甚于吾身。」所欣
释子:「卿等且复有所合办,知何如吾办众
僧事?」

时诸比丘,同共发意。彼时三人,言
语柔软:「威德殊妙,依本福行,多所获致,
过踰于彼。」所欣释子:「钝愚男子以卒暴决,
愚騃自用,强有所求,不得如志。」有一异
天,诣长者家,得满大罂若干供养。贤者阿
难,诣他长者,以柔软辞,宿德坚强,为说经
法,令其家人,欢喜踊跃。从得分卫,大获供
养,随意所施,不强不求。

时诸比丘往启佛,
具说本末。佛告诸比丘:「于此四人,不但今
世诤功分卫,唯有一人,所获薄少,馀人
得多。阿难比丘,众人劝助,一切所安。往古
久远不可计时,于他异土。时有四人,以为
亲厚,相敛聚会,共止一处。时有猎师,射猎
得鹿,欲来入城。各共议言:『吾等设计,从
其猎师,当索鹿肉,知谁获多?』俱即发行,
一人陈辞,出其[麸-夫+黄]言,而高自畜:『咄卿
男子,当惠我肉,欲得食之。』第二人曰:『唯
兄施肉,令弟得食。』第三人曰:『仁者可爱,
以肉相与,吾思食之。』第四人曰:『亲厚捐
肉,唯见乞施,吾欲食之。』俱共饥渴。时
猎师察四人言辞,各随所言,以偈报曰:

「 「『卿辞甚粗[麸-夫+黄],
 云何相与肉?
 其言如刺人,
 但以角相施。』」


「复以偈报第二人曰: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87a 页 T03-0087.png

「 「『此人为善哉!
 谓我以为兄,
 其辞如肢体,
 便持一脚与。』」


「复次第三人以偈报曰:

「 「『可爱敬施我,
 而心怀慈哀,
 辞言如腹心,
 便以心肝与。』」


「复次第四人以偈报曰:

「 「『以我为亲厚,
 其身得同契,
 此言快善哉!
 以肉皆相施。』」


「于时猎师,随其所志言辞粗细,各与肉分。
于时天颂曰:

「 「『一切男子辞,
 柔软归其身,
 是故莫粗言,
 衰利不离身。』」」


尔时佛告诸比丘:「第一粗辞则所欣释子、第
二人者[台-台+犮]陀和梨、第三黑优陀、第四阿难也!
天说偈者,则吾身。尔时相遇,今亦如是。」

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 佛说国王五人经第二十四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
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诸尊比丘
各发心言:「贤者舍利弗、贤者阿那律、贤者阿
难、输轮及诸弟子五百之众,本俱一时弃
家为道,无所贪慕,不志世荣,悉为沙门。
时舍利弗,嗟叹智慧最为第一,断众狐疑,
和解斗诤,分别道义,无所不通,如冥中
有炬火,多所炤曜。时阿那律,嗟叹巧便,
为众人匠,多所成就现若干术,令人喜
悦,工巧第一。于时阿难,叹嗟端正色像
第一,颜貌殊妙,见莫不欣,众人爱重,一切
尊敬,叹为佛,有三十二相。于时输轮,既勤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87b 页 T03-0087.png
修习,未曾有懈,嗟叹精进,世间无伦,又能
入海,多所成办。如来世尊,现生释种,弃
国捐王,得成佛道,端正无比,色像第一。
如星中月,光明超日,体长丈六,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其声八部,出万亿音,所讲说法,
天龙鬼神,人物之类,各得开解,皆得其所。
佛诸兄弟,伯叔之子,虽各自誉皆归命佛,
以为弟子。佛之功德,不可称限,从无数百
千亿劫,积累功德,自致得佛,为一切人示
其道路。」俱往诣佛:「问其本末,谁为第一?
我等聚会,各各自叹己之所长。」

佛告比丘:
「此诸人等,不但今世各自称誉常叹己身第
一无双,前世亦然,生生所归,皆伏吾所,吾
尊无极。所以者何?乃往过去无数久远世时,
有一国王名曰大船,国土广大,群僚大臣
普亦具足,其土丰熟,人民炽盛。王有五子:
第一智慧、第二工巧、第三端正、第四精进、第
五福德,各自嗟叹己之所长。其智慧者,嗟
叹智慧天下第一,以偈颂曰:

「 「『智慧最第一,
 能决众狐疑,
 分别难解义,
 和解久怨结。
 能以权方便,
 令人得其所,
 众庶睹欢喜,
 悉共等称誉。』」


「第二者,嗟叹工巧,以偈颂曰:

「 「『工巧有技术,
 多所能成就,
 机关作木人,
 正能似人形。
 举动而屈伸,
 观者莫不欣,
 皆共归遗之,
 所技可依因。』」


「第三人,嗟叹端正以偈颂曰: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87c 页 T03-0087.png

「 「『端正最第一,
 色像难比伦,
 众人观颜貌,
 远近莫不闻。
 皆来尊敬之,
 慎事普慇勤,
 家人奉若天,
 如日出浮云。』」


「第四人,嗟叹精进,以偈颂曰:

「 「『精进为第一,
 精进入大海,
 能越诸患难,
 多致珍宝财。
 勇猛多所能,
 由是无所碍,
 家业皆成办,
 亲里敬欣戴。』」


「第五人,嗟叹福德,以偈颂曰:

「 「『福德为第一,
 所在得自然,
 富乐无有极,
 生生为福田。
 福为天帝释,
 梵天转轮王,
 亦得成佛道,
 具足道法王。』」


「各各自说己之所长,各谓第一,无能决者。
各自立意,不相为伏,转相谓言:『吾等各当
自试功德,现丈夫之相,远游诸国,诣他
土地,尔乃别知殊异之德,谁为第一!』时智
慧者,入他国土,推问其国人民善恶?谷米
贵贱?豪富下劣?闻其国中,有两长者,豪富
难及,旧共亲亲,中共相失,众人搆狡,斗使
成怨,积有年岁无能和解者。其智慧者设
权方便,赍好馈遗百种饮食,诣长者门求
索奉现。长者即见。进其所赍馈遗之具,以
其长者名,辞谢问讯:『前者相失,以意不及,
众人搆狡,遂成怨结,积年违旷,不得言
会。思一侍面叙其辛苦,故遣饮食馈遗之
物,唯见纳受,无见讥责,亦无父怨母雠,
故遣吾来,以相喻意。』其长者闻,欣然大悦: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88a 页 T03-0088.png
『吾欲和解,其日久矣!但无亲亲以相喻意,
乃复辱信,枉屈相喻,诚非所望。同念厚意,
便顺来旨,不敢违命。』其智慧者,解长者意,
㸌然无疑,辞出而退。诣第二长者,亦复
如是,解喻其意,如前所言,便共尅期,共会
其处,聚合众人,和解仇怨。应时宴饮,
作诸伎乐,共相娱乐,各各相问本末和解
意,乃知此人以善权和解两怨令亲如
故,各自念言:『吾久相失,一国中人,不能
和解,乃使此人远来相闻和解,其恩难量,
非辞所尽。』各出百千两金,而奉遗之!即持
此宝,与诸兄弟,以偈颂曰:

「 「『言辞所具足,
 辩能造经典,
 正士能博闻,
 安隐至究竟。
 观我以智慧,
 致此若干宝,
 衣食自具足,
 并及布施人。』」


「时第二工巧者,转行至他国。应时国王,喜
诸技术,即以材木,作机关木人,形貌端正,
生人无异,衣服颜色,黠慧无比,能工歌
舞,举动如人,辞言:『我子生若干年,国中恭
敬,多所馈遗。』国王闻之,命使作伎,
王及夫人,升阁而观。作伎歌舞若干方便,
跪拜进止,胜于生人。王及夫人,欢喜无量。
便角䁯眼,色视夫人。王遥见之,心怀忿
怒,促敕侍者:『斩其头来。何以䁯眼视吾
夫人?谓有恶意,色视不疑。』其父啼泣,泪出
五行,长跪请命:『吾有一子,甚重爱之,坐
起进退,以解忧思,愚意不及,有是失耳。
假使杀者,我共当死,唯以加哀,原其罪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88b 页 T03-0088.png
舋。』时王恚甚,不肯听之。复白王言:『若不
活者,愿自手杀,勿使馀人。』王便可之。则
拔一肩榍,机关解落,碎散在地。王乃惊
愕:『吾身云何瞋于材木?此人工巧,天下无
双,作此机关,三百六十节,胜于生人!』即以
赏赐亿万两金。即持金出,与诸兄弟,令
饮食之,以偈颂曰:

「 「『观此工巧者,
 多所而成就,
 机关为木人,
 过踰于生者。
 歌舞现伎乐,
 令尊者欢喜,
 得赏若干宝,
 谁为最第一?』」


「第三端正者,转诣他国。人民闻有端正者
从远方来,色像第一,世间希有,人民皆
往奉迎,饮食百味,金银珍宝,用上遗之。其
人作伎,众庶益悦,瞻戴光颜,如星中月,骄
贵之女,多有财宝,众藏盈满,献致珍异无
数亿宝。得此宝已,与诸兄弟,以偈颂曰:

「 「『善哉色如花,
 端正颜貌足,
 女人所尊敬,
 又得常安隐。
 众人所观察,
 犹如星中月,
 今致若干宝,
 自食并施人。』」


「第四精进者,转诣他国。到一江边,见一栴
檀树,随流来下,脱衣入水,泅截接取。国王
家急求栴檀,即载送上,金得百万,所得
之宝,不可称计。与诸兄弟,以偈颂曰:

「 「『精进最第一,
 勇猛能入海,
 致于众珍宝,
 以给家亲属。
 赖我浮江水,
 接得妙栴檀,
 致金若干数,
 自食及施人。』」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88c 页 T03-0088.png

「第五福德者,转诣大国。时天暑热,卧于树
下,日时昳中,馀树荫移。此人所卧,树荫不
动,威神巍巍,端正姝好,犹如日月。彼国王
薨,无有太子可嗣立者,众人议言:『当求
贤士以为国主!』募人四出,选择国内可应
立者。使者按行,见一树下,有此一人,于
世希有,卧于树下,树荫不移,心自念言:『此
非凡人,应为国主!』寻往遍启国之大臣,
具说本末。于时群臣即严威仪,导从骑乘,
印绶冠帻,车驾衣服,则往奉迎。洗沐涂香,
衣冠被服,󰝟带毕讫,皆拜谒称臣。升车入
宫,南面立诏,国即太平,风雨时节。即时
敕外:『诏有四人:一者智慧、二者工巧、三者
端正、四者精进,召至中閤。』一时俱集,令
住侍卫。时福德王,以偈颂曰:

「 「『有福功德者,
 得为天帝释,
 帝王转轮王,
 亦得为梵王。
 智慧及工巧,
 端正并精进,
 皆诣福德门,
 侍立为臣仆。』」


「时福德王,遂以高位,署诸兄弟,各令得所。」

佛告诸比丘:「尔时智慧者,则舍利弗是;工巧
者,则阿那律是;端正者,则阿难是;精进者,则
输轮是;福德王者,即吾身是。此等尔时
各自称叹己之所长,以为第一,于今亦然。
昔尔时世皆不如吾,而各自嗟叹。吾成佛
道,三界之尊,今皆归吾以为弟子,依佛得
度。」

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 佛说蛊狐乌经第二十五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89a 页 T03-0089.png
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佛告诸比
丘:「调达凶危,横见嗟叹者,不得其理。」

拘迦
利比丘嗟叹调达,调达亦复叹拘迦利比
丘。其彼二人,横相嗟叹,无义无理。诸比
丘闻,往白世尊:「唯然,大圣!观拘迦利比丘,
因依正典,缘法律教,以信出家,而为沙门;
横叹调达,以非为是,不得义理。又彼调
达嗟叹拘迦利比丘,以非为是,以是为
非。」

佛告诸比丘:「今此辈愚騃之等,不但今
世横相嗟叹,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前世亦
然。乃往过去久远世时,黄门命过,亲里即
取弃樗树间。彼时蛊狐乌鸟,来食其肉,时
共相嗟叹。树间乌为狐说偈曰:

「 「『君体如师子,
 其头如仙人,
 脂犹鹿中王,
 善哉如好华。』」


「于时蛊狐即树间,以偈赞曰:

「 「『谁尊在树上,
 其慧第一最,
 其明炤十方,
 如积紫磨金。』」


「于时乌以偈报,颂曰:

「 「『君则大师子,
 欲见君故来,
 君脂如鹿王,
 善哉得利义。』」


「蛊狐复以偈报,颂曰:

「 「『诚信实相知,
 俱相叹至诚,
 合积紫磨金,
 所问服食此。』」


「尔时,去彼不远有大仙人,处于闲居净修
为道。闻狐及乌转共相誉,心自念言:『彼等
之类,横相咨嗟,彼言皆虚,无一诚实。』以偈
问曰:

「 「『吾久见所兴,
 至此俱两舌,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89b 页 T03-0089.png
 自藏于树间,
 俱食于人肉。』」


「于时乌瞋恚,以偈报仙人:

「 「『师子及孔雀,
 共食于禽肉,
 于彼髡灭头,
 次第而求活。』」


「仙人以偈答曰:

「 「『樗树臭下极,
 一切鸟所恶,
 众鹿所依因,
 弃死黄门身。
 汝辈下贱物,
 俱来聚会此,
 食于黄门身,
 自称为上人。』」」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蛊狐者,调达是;乌
者,拘迦利是;仙人者,则菩萨是。尔时俱共相
叹,以非为是、以是为非,于今亦然。」

* 佛说比丘疾病经第二十六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
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一比丘,疾病困
笃独自一身,无有等类,无有视者,亦无
医药衣被饭食,不能起居,恶露自出。身卧
其上,四向顾视,无来救济者,便自叹息:「今
日吾身,无救无护!」

时阿难见,往白佛:「唯然
大圣!吾身今日,得未曾有。如来世尊大慈
大哀,有苦比丘,当念救济。吾乃往世无
数劫时,救此比丘疾病之患,于今世亦然。
乃往过去久远世时,于空闲处,多神仙五通
学者,在彼独处,各各相劝,转相佐助。各各
取果,以相给足,以作筹算,设使疾病,转相
瞻疗。时有摩纳学志,有所缓急,常驰走
趣。有一学志,若有急缓疾病之厄,初不视
瞻。时彼学志,有急缓时,无有救者,则自独
立,无伴无侣。彼于异时,身得疾病,无疗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89c 页 T03-0089.png
瞻者,亦无持果授与食者。是时五通仙人
见彼和上,见之如是,心自念言:『此人孤
独,无有救护。』心慜念之,即往到其所,即问
之曰:『摩纳学志!卿强健时,颇有消息,问讯
不宁,有亲厚朋友乎?』即时报曰:『无也!和
上亦无亲友知识之厚,我之父母,家属亲
里,去此大远。』又问曰:『此梵志共顿一处,不
与亲友结为知识耶?』答曰:『无也!』和上答
曰:『不结亲友,无有知识,以何为人?卿见
馀人,展转相敬,展转相事,卿独不也?今日孤
独,无救护。』于时仙人,扶接摩纳,使之令
坐,将诣自所顿处,劝之安心,将诣亲厚
而以疗治,则颂偈曰:

「 「『弃捐于妻子,
 出家无所慕,
 卿和上为父,
 等类则兄弟。
 顿与梵志俱,
 而不相供视,
 得疾病困笃,
 孤独无所依。
 察子见此已,
 梵行为亲友,
 普行子恭敬,
 展转相瞻视。』」」


时佛世尊往诣比丘,而问之曰:「今得疾病,
有瞻视医药床卧具乎?」白曰:「孤独无瞻视
者,无医无药,去家甚远,离于父母无有
兄弟,亲里伴侣,无供侍者。」世尊又问:「卿强
健时,颇瞻视问讯有疾者不?」答曰:「不也!」
世尊告曰:「卿强健时,不瞻视人,不问讯疾
病,谁当瞻视卿乎?善恶有对,罪福有报,
恩生往反,义绝稀疏。佛为一切三界之救,
救度五道,当舍卿耶?前世救卿,今亦当然。」

佛扶起之,欲以水洗。时天帝闻佛所言,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90a 页 T03-0090.png
如伸臂顷,忽然来下,欲洗浴之。佛言:「拘
翼!卿在天上香洁之中,安能救洗秽浊臭
处?」天帝释答曰:「向者世尊说,此比丘本不瞻
人,不视疾病,孤独无救。佛为十方一切之
救,功德具足,无所乏少,尚瞻视之;况我罪
福未断,而不兴福耶?」

时佛手洗,天帝水灌,
还复卧之,饮其医药,即时除愈。为说经法,
即时得道。世尊以偈而赞之曰:

「 「人当瞻疾病,
 问讯诸危厄,
 善恶有报应,
 如种果获实。
 世尊则为父,
 经法以为母,
 同学者兄弟,
 因是而得度。」」


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 佛说审裸形子经第二十七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
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有国王,
因梵志女而生一子,名曰至诚。外道异学,
审裸形子,而为作子。其裸形子,智慧聪明,
有超异之慧,有所讲说,多所降伏,于
诸经典无所不博,普为众人共其国王,
博达众谊,往诣世尊。其尼揵有四姊弟,
因梵志生,敬乐异学:一名饕餮、二名兴
贪、三名金诚、四名诚雪。时裸形子,遣诣佛
所,欲试世尊,皆受法则悉知经谊,具来我
说。尔时姊弟,各相谓言:「吾等共诣沙门瞿昙
所,试其举动,行步进止,取其长短。」便共往
诣,弃捐居家,悉为沙门,受具足戒。时佛世
尊,以往世喻,而开化之,导示本原,诸根
所从,功德之本,弃捐贡高,除其憍慢,皆得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90b 页 T03-0090.png
罗汉。

时裸形子,问诸姊弟:「所试云何?」诸
女则以无央数谊,嗟叹世尊,称誉经典法
律之妙,不可胜限。时裸形子,不受女言:「汝
等以家事往欲试乱道,反为世尊所见
摄取迷惑诳诈。譬如有人行入水中,洗去
垢浊令身净洁,反溺水死;汝等如是,欲往
试佛坏其道意,视其举动,取其长短,反
为瞿昙所见迷惑,没溺自失不得济己。
譬如有人行入果树,欲采好果,反为禽
兽虎狼所食,亡身不还;汝等如是,往试
沙门瞿昙,取其法则举动长短,以来语吾,
而反没溺,为所问瞿昙所惑。譬如蛇虺
弊虫凶恶之人,尚可亲近,可信可乐,可致
吉祥安隐之法。世尊瞿昙,求是功德安隐之
谊,终不可得。」诸女答曰:「世尊道德,去人四
虺瑕秽之毒,令人安隐寂然,虚空尚可有
瑕,如来世尊未曾有短,男女见之,莫不
安隐。时为我等,说微妙谊,咨叹道称,我等
欢喜,稽首归命。」

时比丘僧,具足启佛:「唯然
世尊,且观外学裸形子,有异语诽谤佛
道,反讥诸女:『汝等何故归命世尊?观其举
动,当取长短而来语我,反为迷惑沈溺其
身,不能自济。』」

佛告诸比丘:「裸形子遣四女
人,欲来试佛取其长短。世尊无瑕,何从取
阙?佛寻开化,皆令得度,至无著證。乃往古
久远世时,有一国王,名曰迦邻,与他国王,
结为怨仇,欲往坏之。即遣四女,端正殊妙,
姿颜无双,而往试之,取其长短,为内匿贼,
诣阿脂王许。时阿脂王,有尊太后,端正殊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90c 页 T03-0090.png
好,无不尊敬,威神巍巍,殊德无量,无有瑕
秽,柔和无[麸-夫+黄],名称远闻,安详柔和。迦邻王
女,嗟叹阿脂王功德:『世之希有,名称远闻,八
方上下,莫不宣扬!我等父王,讳为迦邻,故
相遣来,以相给侍,奉在左右。我父王辞曰:
「其王德殊,微妙难及,无有瑕垢,安详不暴,
忍辱无秽,与人语言,才辩殊异,闻名辄伏。
我不受言。」』其国属阿脂王,为大国主,又
国号曰虚空。王所止处,有一大臣,名曰细
那,聪明智慧,圣达难及,卒慧寻答,为王辅
臣。时迦邻王,不随女言,弃诣大国细那土
界,与大众俱,周匝围绕。王问傍臣:『当奈
之何?吾自开门而舍去,入此他门?』傍臣对
曰:『无得恐惧,天王自安,譬如师子处于林
间不畏树木。今住于此,亦复如是,城郭则
安,得护无患。』以偈颂曰:

「 「『以自开其门,
 反入此国界,
 阿兰之大土,
 如师子林树。
 安护而得护,
 自然无所畏,
 其欣踊国王,
 可以长安隐。』」


「人健论谊,其言流溢,阿脂王闻其迦邻王,
以财利故及其名称、发意所趣,则叹颂曰:

「 「『此事大佳,
 微妙难量,
 名德流布,
 无有众恶。
 能堪住法,
 将无于此,
 有所诳诈。』」


「又问曰:『其此仙人,天帝之神,皆游迦邻国
界,威神广大。彼闻我德,即当得胜。其迦邻
王,便当破坏而自降伏。』时阿脂王,心自念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91a 页 T03-0091.png
曰:『彼诸仙人,终不妄语。』诸仙人曰:『吾当
得胜,功德无量所说如此。』诸臣报曰:『唯然,
大王,仙人至诚,终不虚言。』以偈颂曰:

「 「『诸迦邻得胜,
 缘是而降伏,
 阿脂王失计,
 仙人说如是。
 善哉言质直,
 所兴无所失,
 以何说此言?
 自然有声音。
 天王当知之,
 言至诚于斯,
 所行无放逸,
 而当得胜法。』」


「 「『又言阿脂王,
 而当复得胜。
 此云何至诚?
 更为我解说。』」


「大臣答曰:『不曾闻乎!失圣仙人刚强难化,
手执利剑,像貌可畏。丈夫男子以人民故,
承其德本,而降伏之,不言自归。其阿脂王,
为大丈夫,方便校计,亦复如是。又其眷属,
和顺承教,无有异心,志不离别,所作无上,
威德巍巍。假使阿脂王不得胜者,今愿天
王,目自睹之。以王勇猛,计策方便,权𢯇
难及,终不破坏,设不相信,且自目见。』以偈
颂曰:

「 「『方策尊雄计,
 知时强精进,
 勇猛有权略,
 察此则知胜。
 阿脂名德忍,
 开化诸瞋恚,
 阿脂王堪任,
 迦邻焉得胜。』」


「时王不用言,兴师起兵,往诣阿脂国。其欣
踊兵,大臣辅佐,聪明智慧,勇猛精进,以无
上心,和不离别。又阿脂王,身自勇健,其力
圣强,应时得胜迦邻王。迦邻王伏,自归谒
拜,生捕收摄,寻便放之。于是天帝释以偈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91b 页 T03-0091.png
颂曰:

「 「『贤圣叹忍辱,
 开化诸瞋恚,
 降伏迦邻王,
 阿脂王独胜。』」」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迦邻王者,审裸形
子是;阿脂王者,则我身是;欣踊大臣,则舍利
弗是;帝释者,阿难是。尔时相随,以为伴党,
义理相化,上下相承,今亦如是。」

佛说如是,
莫不欢喜。

* 佛说腹使经第二十八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
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其国米谷
踊贵,人民饥饿,佛诸比丘,各欲散去流
游诸国以为岁节。贤者阿难——博闻多智,
于法无厌,辩才无碍,佛所说经,为无数人,
护受经典,精进难及——心自念言:「假使世尊,
诣于馀国,而造岁节,处于他域,无央数人,
失其德本,坐具无所乏少。假使如来,止此
舍卫,而为岁节,多所安隐,为成德本。」于
时世尊,悯伤群黎,欲救护之,入舍卫
城。波斯匿王,傍臣人民,往诣国王。阿难自
往,说此本末。王波斯匿闻阿难言:「请佛三
月及比丘众,若干种馔,饮食具足,病瘦给
药,一切所安,随其所乐,如是三月,无所乏
少。」

佛比丘众舍卫岁节,时诸比丘心自念
言:「贤者阿难!功德难及,得未曾有,行权知
时,晓了谊理,劝化国王波斯匿,供养世
尊及比丘众,岁节三月皆令安隐,令比丘众
九十日中无有忧虑,一切施安所供无乏,
令比丘众各自安隐,不复游驰至于他国。」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91c 页 T03-0091.png
时佛彻听闻诸比丘共议此事,寻即往到
比丘众所:「汝等向者何所讲论?」诸比丘众
具足本末启白如来。

佛告比丘:「贤者阿难!
非但今世行权知时,前世亦然,行权方便。
乃去往古久远世时波罗奈国,时有王名
梵达,王有大德,名称远闻。时国饥馑,米谷
踊贵,人民饥饿,乞者众多,无以可供。王憙
施与,四面来乞,集如浮云,十方皆至,随力
所任而供给之。布施如是无有休息,谷米
遂贵,天转旱酷,不复降雨,所种不收,人民
饥困,乞者日滋。诣王宫门:『仓廪虚竭。』时
诸臣吏各共议言:『今此国王,敢来乞者,寻
即施与,不能逆人。天旱不雨,乞者遂甚,米
谷踊贵,仓库虚尽,将欲坏国。』时诸大臣欲
救护国,往诣王所,具足为王启说此议:『王
所施与,今可省息,于法可依,须后丰有,尔
乃复施。』王告之曰:『吾所施与,不能懈止。寡
人有令志愿布施,焉违本心?又来乞者,何
忍逆之?其不来者,乃无所施。』时诸群臣,各
共谊言:『吾等于宜当共作计,令诸穷士不
得来乞,尔乃断耳。』于时王施未曾懈废,
心自愿言:『令诸仓谷,莫使消减!』时诸法明
吏,告敕四远:『不得令往从王乞丐,敢有
乞者,皆受诛罚弃命都市。』四远乞者,来诣
其国,闻此急教,不敢行乞,不得见王,愁
忧懊恼,问诸大臣:『审有是命,又问父母,实
有急教,不得乞乎?』答曰:『有之!不得行乞。』
乞者又问:『假令远方有诸使吏,东西南北,
皆足廪价谷粮饮食?』今此臣吏,独欲饮食,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92a 页 T03-0092.png
故出恶教,敕诸四远:『诸贫穷乞士,不得
诣门从王乞丐,假使乞者罪皆应死!唯远
方使,得见仓库。』展转传语,众人皆知诸
臣所建非王所为。

「有一梵志,饥穷经日,
欲行乞丐,以救其命,遍行求索,给足妻子。
假使谷贱,乞丐易得,所获无量,设谷饥
贵,乞丐难获。驰走乞丐,无所不至,才得
活命,心怀忧悴,不可复言。其妇于时谓梵
志言:『汝遭勤苦,乞丐遇患,无所不至,而
不能得。何不诣王从其乞丐?本闻国王,
敢有乞者,不逆人意。』梵志答妇:『汝不
闻耶?国王有令,不得令人诣王乞丐,
唯远方使,乃得进见,给其廪价,馀人乞者,
皆当见斩。』梵志答妇:『我身今日,欲得求
安,反见危害,既依仰他,复见毁辱。』其妇答
曰:『如诸臣吏,告敕四远,唯远使得前,
不听馀人。卿自应言:「从远使来,欲见大王,食乃得度。」』

「于时梵志,即受妇言,执杖
奉使,著奉使冠,诣王宫门。门吏曰:『子所
从来?』答曰:『从远使来。』门吏白王,启其
本末。即时现之:『子所从来?今十六国,谷米
饥贵,各自守界,何从自到?从何国来?』
吏具问是已。梵志答曰:『闻服王德故被使
来。』吏又问曰:『于是国界,见彼国耶?聚落
墟聚,足可达知。假使为己,唯愿天王,独为
已者,所求易得。』『欲见大王,故来求见!』门
吏问之,其对如是。王曰:『现之!』梵志即入。王
问之曰:『为谁使来?』梵志对曰:『求不恐惧,
唯见听许,乃敢启王说所使来。』王告之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92b 页 T03-0092.png
曰:『便具自说,原除恐惧。』王又问言:『与谁为使?』梵志启曰:『大王欲知之?我腹使来。』于
时梵志即说颂曰:

「 「『众人求财利,
 或遇诸怨贼,
 我为腹使来,
 国主唯愿恕!
 谁为最尊势?
 谁其第一先?
 我实为腹使,
 大王勿罪责。
 诸佛及缘觉,
 声闻圣弟子,
 舍置寂然处,
 入城聚落乞。
 穷厄无所依,
 生身遭苦患,
 今我为腹使,
 唯人尊见恕。』」


「于时王悯伤之,则以偈报梵志曰:

「 「『梵志当施卿,
 赤牸牛千头,
 乃与犊子俱,
 焉得不惠使。
 吾为诸使者,
 给与所饥乏,
 为使者作使,
 加施无恐惧。』」」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梵志者,阿难是也;梵
达王者,波斯匿王是。尔时阿难,开化令悦,戴
仰无量。于是阿难,今世在国,复化波斯匿
王,谷米饥馑,供养世尊及比丘众,三月之中
无所乏少。是故比丘,当学善言柔和之辞,
当作巧辞方便之语,是诸佛教。」

佛说如是,
莫不欢喜。

* 佛说弟子过命经第二十九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
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异比丘有
弟子,志性温雅,功德殊异,意行仁贤,至诚安
隐。身常侍从宿卫和上,恭顺良谨,精进难
及,顺从法教,不违师命。于时短命,宿世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92c 页 T03-0092.png
所钟,其寿薄少,幼小亡没,即生天上。在
忉利宫,适生天上,则观天上不久坚固,
但睹大火。「吾本所志,不得如意,不至究
竟,与善师友不能相守。今舍善师反随
恶友,于是违远至尊和上,及阿夷梨,众诸
等类修梵行者,四辈弟子、比丘、比丘尼、清
信士、清信女。有佛世尊,普一切智,其慧遍
见,号曰如来、至真、等正觉。今悉违远大圣
世尊、和上、师友及诸同学,无央数劫百千之
数,难值难见,兴于世间,不可得遇。讲说
经典,深妙优奥难限,未曾所念,口不发言,
而为安隐,皆开化之,分别智慧,说诸缘起,
各各解了。所从有因,无央数劫,所未闻见,
悉为解决。吾本遭遇和上可值此经典法
律,弃家为道,得作沙门,不至超异。如是
等类,所当兴立,不得究竟,今反当为放
逸行乎?今吾宁可先诣世尊咨受经义。」则
自晓责,感伤己身。即以其夜,威神光光,明
彻远照,往诣世尊,稽首足下,却住一面。佛
见其心真正乐道,纯淑在法,为说四谛苦
集尽道,即见四谛。于是世尊,如其本根,而
为分别。得至果證,欢喜踊跃,受其严戒,稽
首佛足,右三绕已,忽然不现。

于时和上,
心念弟子功德性行,愁忧感结,泣涕雨泪,
不能自解,等类谏喻,不能究思。于时比
丘往启世尊,世尊告曰:「呼比丘来。」问之:「比
丘!何为忧恼,不能自解?」比丘白曰:「弟子终
没。」佛言:「何故愁忧不能自解?」比丘白曰:「唯
然。世尊!我彼弟子,甚大良谨,仁贤温雅,名德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93a 页 T03-0093.png
难量,未有究竟,而中夭没,以故忧悒,不
能自宽。」

佛告比丘:「勿复愁忧。所以者何?
卿之弟子,已至究竟,得生天上。今日夜半,
至于佛所,威神巍巍,光明远照,稽首足下,
却住一面。吾为天子,讲说经法,具足广普
分别圣谛。于是天子,即于座上,成至圣
法。」佛为比丘,说此本末。即时欢喜,除其愁
忧,不复涕泣。

于时世尊,教彼比丘,除忧恼患。时诸比
丘,各心念言:「得未曾有,大圣世尊,以无
上药,疗此比丘忧恼之患。于彼弟子,疾病
命过,愁忧懊恼,无能解者;见佛世尊,众患
皆除,真为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亿千劫,歌
颂佛德,不可穷尽。」

佛时遥闻诸比丘众共
议此事,佛即往诣告诸比丘:「向者共会为
何所论?」比丘白佛:「唯然。世尊!向者共会叹
佛功德,圣尊无量,度诸未度,济诸未脱,
灭诸未灭,疗治一切淫怒痴患,为无上医,
常以法药,疗诸心病。向者蠲除比丘忧患,
以是踊跃不能自胜。」

佛告诸比丘:「如汝所
云。今此比丘,见弟子终,愁忧感结,不能
自解,独佛世尊。前世宿命,亦复如是。乃去
往古久远世时,有异闲居,一象生子,堕地
未久,其母终亡。去彼不远,仙人所处,有
上威神功德具足,志怀大哀。遥见象子,其
母命终,才能举足,东西游佯,不能自活。
即时扶将诣所止顿,饮之以水,采果饲
之。彼时象子,仁和贤善,功德殊妙,乐于义
理,冀得安隐,无有忧患除诸众恼。于时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93b 页 T03-0093.png
仙人,卧起同处,身形转长,衣毛鲜泽,则以
水浆,供养仙人。其好果蓏,然后自食,往反
慇勤,奉侍不懈。彼时仙人,悯哀象子,观其
德行,爱之如子,视之无厌,敬之无极。

「时天帝释则时发念:『今此仙人志在象子,猗
念无厌,今我宁可别令愁戚。』时天帝释,示
现试之,化使象子忽然死地而血流离。仙
人见之,象子死亡,忧愁叵言,涕泣横流,不
能自解。馀仙人闻,来谏晓之不能除忧,
不复食饮。时天帝释,自以其身,住在虚空,
即为仙人,而说偈曰:

「 「『仁者以弃家,
 至此无眷属,
 诸仙人之法,
 忧死非善哉!
 假使悲涕泣,
 能令死者生,
 皆当聚悯泣;
 假啼哭不活,
 已习共顿止。
 而与象子俱,
 则有悯恩情,
 不得不愁忧。
 死人哭于死,
 其有啼哭者,
 明智不怀忧,
 仙人慧何啼?』」


「时天帝释,令其仙人怀忧恼已,即令象子
使活如故。于时仙人见象子活,寻大踊
跃,不能自胜不复愁忧。时天帝释,即寻
为仙人,而说颂曰:

「 「『以拔卿忧恼,
 心所怀愁戚,
 于今仁无患,
 而除子忧戚。
 令人离愁恼,
 及一切亲属,
 如卿今日欢,
 见象子起故。』」


「时天帝释以偈颂曰:

「 「『吾悯伤卿故,
 欲除诸忧戚,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第 93c 页 T03-0093.png
 故兴此因缘,
 增益于尘劳。
 明者晓了斯,
 恩爱生苦患,
 则察其内外,
 无得兴变化。』」」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仙人者,则今此和
上是;时象子者,死弟子是也;天帝释者,则
我身也。尔时相遇,今亦如此。」

佛说如是,莫
不欢喜。
《生经》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