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乐律表微卷七
           原任知县胡彦升撰
考器上

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伦理也八音能谐不错夺)
周礼太师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钟镈也石磬也土)
(埙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箫管也)
国语伶州鸠曰琴瑟尚宫(凡乐轻者从大重者从细故琴瑟尚宫也)钟尚羽
(钟声大故尚羽也)石尚角(石磬也轻于钟故尚角角清浊之中也)匏竹利制(匏笙也竹)
卷七 第 1b 页
(箫管也利制以声音调利为制无所尚也)大不踰宫细不过羽夫宫音之主
也第以及羽(宫声大故为主第次也)故乐器重者从细(重谓金石也从细尚)
(细声谓钟尚羽石尚角也)轻者从大(轻瓦丝也从大谓瓦丝尚宫也)是以金尚羽石
尚角瓦丝尚宫匏竹尚议(议议从其调和)革木一声(革鼗鼓木柷敔也一)
(声无清浊之变)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和八音克谐也平细大不踰也故可以平)
(民乐和则谐政和则平也)声以利乐律以平声(谓五声也以式八音而调乐也贾侍中云)
(律黄钟为宫林钟为徵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所以平五声也)金石以动之(钟磬所以)
卷七 第 2a 页
(发动五声)丝竹以行之(管弦所以行之)诗以道之(道已志也诵之曰诗书曰诗言志)
歌以咏之(咏咏诗也书曰歌永言声依永)匏以宣之(宣发扬也)瓦以赞之(赞助)
(也)革木以节之物得其常曰乐极(物事也极中也)极之所集曰
(集会也言中和之所会集曰正声)声应相保曰和(保安也)细大不踰曰
(细大之声不相踰越曰平今无射有大林是不平也)如是而铸之金(铸金以为钟也)
之石(磨石以为磬也)系之丝木(系丝木以为琴瑟也)越之匏竹(越匏竹以为笙管也)
(越谓为之孔也乐记曰朱弦而疏越)节之鼓(节其长短小大)而行之以遂八风(遂顺)
(也传曰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也正西曰兑为金为阊阖风西北曰乾为石为不周风正北曰坎为革为广莫)
(风东北曰艮为匏为融风正东曰震为竹为明庶风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风正南曰离为丝为景风西南曰)
卷七 第 2b 页
(坤为瓦为凉风)
汉书律历志八音土曰埙(应劭曰世本暴辛公作埙)匏曰笙(世本倕作笙)
皮曰鼓竹曰管(孟康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
木曰柷敔
 白虎通云八音法易八卦服虔云八风八卦之风夫
 以八音之器播八方之风分配卦位固无不可但白
 虎通既有二说(一说埙坎音管艮音鼓震音弦离音钟兑音柷敔乾音阙巽坤二音一说)
卷七 第 3a 页
 (笙在北方柷在东北方鼓在东方萧在东南方瑟在南方埙在西南方钟在西方磬左西北方)服虔
 说又与乐纬互异(服云乾音石坎音革艮音匏震音竹巽音木离音丝坤音土兑音金)
 (按此韦昭国语注所本也乐纬云坎主冬至乐用管艮主立春乐用埙震主春分乐用鼓巽主立夏乐用)
 (笙离主夏至乐用丝坤主立秋乐用磬兑主秋分乐用钟乾主立冬乐用柷敔)经无正文各
 持一说理皆可通抑非要义所在不足深究也

右总论八音

尔雅释乐大钟谓之镛(书曰笙镛以间亦名鐏疏曰李巡曰大钟音声大镛大也)
周礼典同凡声高声䃂(古本反又胡本反)正声缓下声肆陂声
散险声敛达声赢微声韽(音闇又于瞻反)回声衍侈声笮(侈昌氏反)
卷七 第 3b 页
(又式氏反笮侧百反)弇声郁(弇沈戚音掩刘于验反)薄声甄(音震)厚声石(高钟形大)
(上上大也高则声上藏衮然旋如里正谓上下直正则声缓无所动下谓钟形大下下大也下则声出去放肆)
(陂读为险陂之陂陂谓偏侈陂则声离散也险谓偏弇也险则声敛不越也达谓其形微大也达则声有馀若)
(大放也微谓其形微小也韽声小不成也回谓其形微圜也回则其声淫衍无鸿杀也侈谓中央约也侈则声)
(迫笮出去疾也弇谓中央宽也弇则声郁勃不出也甄犹掉也钟微薄则声掉钟太厚则如石叩之无声疏曰)
(此十二种并是钟之病此职掌十二律之钟是十二辰之零钟非编者直言病钟欲见除此病外即是钟之善)
(者故言病钟而已)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
卷七 第 4a 页
声为之齐(才计反)(数度广长也齐量侈弇之所容疏曰乐器据典同所作谓钟也以十有二)
(律为之数度者依律历志云古之神瞽度律均钟以律计倍半假令黄钟之管长九寸倍之为尺八寸又九寸)
(得四寸半总二尺二寸半以为钟口之径及上下之数自外十二辰头皆以管长短计之可知故云数度广长)
(也广则口径长则上下也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者十二声则十二辰零钟钟则声也十二钟皆有所容多少)
(之齐量故云侈弇之所容者上文侈弇虽是钟病所容多少则依法故举侈弇见文而言也)
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栾(力端反)谓之铣 先典反(铣钟口两角)铣间
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音征)钲上谓之舞(此四名者)
(钟体也郑司农云于钟唇之上祛也鼓所击处)舞上谓之甬(音勇)甬上谓之衡(此二)
(名者钟柄)钟县(音玄)谓之旋旋虫谓之干(旋属钟柄所以县之也郑司农云旋虫者)
卷七 第 4b 页
(旋以虫为饰也某谓今时旋有盘熊盘龙兽名辟邪)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枚
谓之景(带所以介其名也介在于鼓钲舞甬衡之间凡四郑司农云枚钟乳也某谓今时钟乳侠鼓与)
(舞每处有九面三十六)于上之攠谓之隧(攠所击之处攠弊也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
(夫隧)十分其铣去二以为钲以其钲为之铣间去二分以
为之鼓间以其鼓间为之舞脩去二分以为舞广(此言钲之)
(径居铣径之八而铣间与钲之径相应鼓问又居铣径之六与舞脩相应舞脩舞径也舞上下促以横为脩从)
(为广舞广四分今亦去径之二分以为之间则舞间之方恒居铣之四也舞间方四则鼓间六亦其方也鼓六)
卷七 第 5a 页
(钲六舞四此钟口寸者其长十六也钟之长数以律为度广长与圜径假设之耳其铸之则各随钟之制为长)
(短大小也凡言间者亦为从篆以介之钲间亦当六今时钟或无钲间)以其钲之长为之
甬长(并衡数也)以其甬长为之围参分其围去一以为衡围
(衡居甬上又小)参分其甬长二在上一在下以设其旋(今衡居一分则)
(参分旋亦二在上一在下以旋当甬之中央是其正)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
出侈弇之所由兴有说(说犹意也故书侈作移郑司农云当为侈)钟已厚则
(大厚则声不发)已薄则播(大薄则声散)侈则柞 侧百反(柞读为咋咋然之咋声大)
(外也)弇则郁(声不舒扬)长甬则震(钟掉则声不正)是故大钟十分其鼓
间以其一为之厚(言若此则不石不播也鼓钲之间同方六而今宜异又十分之一犹大厚)
卷七 第 5b 页
(皆非也若言鼓外钲外则近之鼓外二钲外一)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音问)
 下同(浅则躁躁易竭也)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深则安安难息疏曰乐记)
(云止如槁木此不欲远闻之验也故郑云深则安安难息也)为遂六分其厚以其一
为之深而圜之(厚钟厚深谓窐之也其窐圜疏曰此遂谓所击之处初铸作之时即已深而圜以)
(拟击也)
国语伶州鸠曰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
(度律吕之长短以平其钟和其声)细钧有钟无镈昭其大也(细细声谓角徵)
卷七 第 6a 页
(羽也钧调也钟大钟鏄小钟也昭明也有钟无镈为两细不相和故以钟为节节明其大者以大平细)
钧有镈无钟(大谓宫商也举宫商而但有鏄无钟为两大不相和故去钟而用镈以小平大)
大无镈鸣其细也(甚大谓同尚大声也则又去镈独鸣其细细谓丝竹革木)大昭小
鸣和之道也(大声昭小声鸣和平之道)
周礼钟师掌金奏(金奏击金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镈疏曰此即钟师自击不编之钟凡)
(作乐先击钟故郑云击金以为奏乐之节)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以钟鼓者先击钟次)
(击鼓以奏九夏夏大也乐之大歌有九疏曰钟中得奏九夏者谓堂上歌之堂下以钟鼓应之故左氏传云晋)
(侯歌钟二肆亦谓歌与钟相应而言也)磬师掌教击编钟(教教视瞭也磬亦编于钟言之)
(钟有不编不编者钟师击之疏曰磬无不编以其无可对故不言编钟言编则对不编者也)
卷七 第 6b 页
 钟自钲之介至两角统谓之铣十分其铣去二以为
 钲者钲之长也以其钲为之铣间自铣至于为铣间
 其径与钲长同也去二分以为之鼓间自鼓至钲为
 鼓间其长不及钲二分也以其鼓间为之舞脩舞之
 左右各如鼓之长也去二分以为舞广自舞至钲之
 介又不及鼓长二分也朱氏图于上甬上俱无篆又
 甬长过钲并非镈即镛大钟也杜氏韦氏皆以为小
卷七 第 7a 页
 钟朱子云镈钟甚大特县钟也陈旸据国语有钟无
 镈以为钟大镈小之證今按钟师掌金奏注云金谓
 钟及镈磬师掌教击编钟注云教视瞭钟有不编者
 钟师掌金奏之鼓注云谓主击晋鼓以奏其镈钟然
 则击镈者亦视瞭合观数处注似不编之钟专谓十
 二辰零钟而鼓人注所谓编钟即镈师注所谓镈钟
 也然小胥疏云经直言钟磬不言鼓镈者周人县鼓
 与镈之大钟惟县一而已不编县故不言之其十二
 辰头之零钟亦县一而已今所言县钟磬者谓编县之
卷七 第 7b 页
 二八十六枚共在一簴者也据此疏则编县者惟笙钟
 颂钟而镈与十二辰钟皆不编者也窃谓大夫有钟
 无镈(小胥判县者是)诸侯有钟有镈(大射仪其南笙钟其南镈)无十二辰
 零钟故以镈为特钟天子有十二辰零钟为特钟而
 镈则编钟之大者笙钟颂钟则编钟之小者也凡乐
 始作击特钟正作击编钟镈师注谓主击晋鼓以奏
 其镈钟谓编钟也若特县者唯一声何以与管笙诸
卷七 第 8a 页
 器并奏乎且夫乐有歌有奏堂上歌诗堂下以钟应
 之此钟即笙钟颂钟以其与歌声相应亦谓之歌钟
 所谓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者也笙入之后
 与歌间作则有钟笙之乐(笙师凡祭祀飨射共其钟笙之乐注云钟笙与钟相)
 (应之笙)其钟即镈钟亦谓之镛所谓笙镛以间者也(叶氏)
 (谓与笙相应者笙钟与歌相应者曰颂钟颂或谓之镛今按大射仪西阶之西颂磬其南钟其南鑮钟即)
 (颂钟鑮即镛也以颂为镛则颂磬又名何物)博古图有周特钟有周大编
 钟又有周小编钟所谓镈者非大编钟欤夫十二辰
 钟则计律倍半矣笙钟颂钟各以律为度矣以二者
卷七 第 8b 页
 参之镈钟当倍律之长也(朱氏载堉谓十二特钟各以同名倍律为尺说与典)
 (同疏不合)诸侯之有镈则特县故左传郑人赂晋侯歌钟
 二肆及镈镈不言肆知非编县者也州鸠言细钧有
 钟无镈者细钧声细用镈则细抑大陵故去镈之大
 声所以昭细声之大也大钧有镈无钟者钟尚羽重
 者从细用其大声使从细声正所以鸣大声之细也
 若所奏之声甚大则不复用镈如方击特钟或方击
卷七 第 9a 页
 编钟不兼击镈钟亦是鸣大声之细如是则细不抑
 大不陵故曰大昭小鸣和之道也韦注与陈说并谬
 古时虽有三等钟当奏一钧时止用其一无循环互
 击之理杨杰言琴瑟埙篪等奏一声而镈钟特钟编
 钟连三声并应此自是宋乐之失唐志有十二镈钟
 无特钟盖以镈钟为特钟也夫特钟按十二辰所以
 备四县之乐镈钟为大编钟所以为金奏之乐故二
 者必并用后人考之不精故或特县镈钟而不复用
 特钟或既有特钟复特县镈钟二者其均失耳今略
卷七 第 9b 页
 依朱氏图为式
 钟式

(朱氏载堉曰钟唇厚四分两旁自舞至铣各长一尺二寸五分中间自舞至于各长一尺两铣左右)


(相距亦长一尺铣间前后相距广八寸两舞左右相距长八寸舞间前后相距广六寸四分甬依实)


(甬之制衡端至舞八寸上围五寸三分寸之一下围八寸旋围一尺二寸广一寸九分寸之七下距)


(舞九分寸之八钟纽名旋虫形如兽面钟乳名枚凡三十六其形如乳十二特钟各以同名倍律为)


(尺十二编钟各以同名正律为尺四清声钟各以同名正律为尺今按十二特钟当依汉志计律倍)

卷七 第 10a 页

(半之法十二镈钟当用倍律其四清当用正律十二编钟及四清当如朱说按宋王尧臣等言十二)


(钟以律讣自倍半说者云半者准正声之半以为十二子声之钟是说与贾疏不合然钟有三等又)


(有清声或倍半或倍或正或半无不与律相准也朱氏图于上甬上无篆钲太长鼓太短枚数三十)


(六贾疏云钟有两面面皆三十六朱氏则面只十八又甬制太长长甬则掉皆未合法但其言尺寸)


(分明短长侈弇皆得其中似可无异同十二种声病故略依其制而改正其失)

                     
卷七 第 10b 页
卷七 第 11a 页
周礼鼓人以金錞和鼓(錞錞于也圜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应)
 鼓人掌四金之用以金錞和鼓者所以节声乐也以
 金镯节鼓(镯钲也形如小钟军行鸣之以为鼓节)以金铙止鼓(铙如铃无舌有)
 (秉执而鸣之以止击鼓)以金铎通鼓者(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所以和军
 旅正田役也四金唯錞于为乐器故大司马辨鼓铎
 镯铙之用独无錞而凫氏为声郑注云声钟錞于之
 属四金独举錞于也(北史魏斛斯徵为太常乐有錞于者近代绝此器或有自蜀得)
 (之者皆莫之识徵见之曰此錞于也众弗之信徵遂依干宝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甚清众乃叹服徵)
 (仍取以合乐焉南史齐始兴王鉴为益州刺史广汉什邡人段祖以錞于献鉴高三尺六寸六分围三尺)
卷七 第 11b 页
 (四寸圆如筒铜色黑如漆甚薄上有铜马以绳县马令去地尺馀灌之以水又以器盛水于下以芒茎当)
 (心跪注錞于以手振芒则声如雷清响良久乃绝古所以节乐也)武舞有铎铙偶一
 用之非乐器也(乐记天子夹振之而驷伐注云夹振之者王与大将夹舞者振铎以为节)
 (也又复乱以饬归注云谓鸣铙而退明以饬归也)
 沈约宋志钟镈之外兼载四金唐宫县亦然盖不知
 乐中铎铙止一用而镯之节鼓非乐中所用也

右论钟镈錞于

卷七 第 12a 页
尔雅释乐大磬谓之毊 虚骄反(毊形如犁錧以玉石为之)
周礼磬师掌教击磬
视瞭掌击颂磬笙磬(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颂或作庸庸功也疏曰以东方)
(生长之方故云生西方是成功之方故云庸)
书益稷戛击鸣球(球玉磬疏曰释器云球玉也乐器唯磬用玉故球为玉磬)
禹贡泗滨浮磬(泗水涯中见石可以为磬)
诗商颂那依我磬声(笺云磬县也而以合堂上之乐玉磬和尊之也)
考工记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必先度一矩为句一矩为股而求其弦既)
(而以一矩有半触其弦则磬之句倨也磬之制有大小此假矩以定倨句非用其度耳疏曰郑云必先度一矩)
卷七 第 12b 页
(为句者据上曲者一矩为股据下直者而求其弦者弦谓两头相望者云既而以一矩有半触其弦者假令句)
(股各一尺今以一尺五寸触两弦其句股之形即磬之倨句折杀也云磬之制有大小者按乐云磬前长三律)
(二尺七寸后长二律尺八寸是磬有大小之制也云此假矩以定倨句非用其度者谓此经倨句各一矩并一)
(矩有半皆假设言之以定倨句及其作磬非用此度自依律长短为之也)其博为一(博谓股博也博)
(广也疏曰郑知此博是股博在上者以其下文因此博而明股为二明此博即股博也此上下云一二三者此)
(亦假设一二三而为长短广狭故不言尺寸也)股为二鼓为三参分其股博去一
以为鼓博参分其鼓博以其一为之厚(郑司农云股磬之上大者股其)
卷七 第 13a 页
(下小者所当击者也某谓股外面鼓内面也假令磬股广四寸半者股长九寸也鼓广三寸长尺三寸半厚一)
(寸疏曰先郑云股磬之上大者鼓其下小者以其股面广鼓面狭故以大小而言也某谓股外面也者以其在)
(上故以为外鼓内面也者以其在下故以为内言假令者经直言一二三不定尺寸是假设言之也若定尺寸)
(自当依律为短长也以四寸半为法者直取从此以下为易计非实法也)已上则摩其旁(郑司)
(农云磬声大上则摩铝其旁某谓大上声清也薄而广则浊疏曰凡乐器厚则声清薄则声浊今大上是声清)
(故摩使薄薄而广则浊也)已下则摩其耑 音端(大下声浊也短而厚则清疏曰此声浊由薄)
(薄不可使厚故摩使短短则形小形小则厚而声清也)
 明堂位云叔之离磬注引世本曰无句作磬(无句叔字)
 明堂位言四代之乐器有玉磬是玉磬始于虞也笙
卷七 第 13b 页
 磬在东颂磬在西以石为之堂下之乐也鸣球以玉
 为之(禹贡梁州贡璆磬蔡氏曰璆玉磬也磬石磬也璆即球也)堂上之乐也三者
 皆编磬也天子用玉磬诸侯用石磬故郊特牲云诸
 侯之宫县击玉磬诸侯之僭礼也玉磬亦当编县按
 商颂云依我磬声笺云磬县也而以合堂上之乐玉
 磬和尊之也以是观之若非编县之磬何以使四县
 之乐与磬声相依乎故知玉磬亦编县也陈旸以明
卷七 第 14a 页
 堂位叔之离磬为特磬又以大射仪之笙磬为特磬
 皆非也郑氏云和离谓次序其声县也又云磬在东
 方曰笙笙生也按离如离经之离取立辨之义有与
 笙相应之钟则亦有与笙相应之磬均非特县之谓
 古有特钟无特磬成王分鲁公以大吕分唐叔以姑
 洗周铸无射鲁铸林钟凡以一律为名者皆特钟也
 磬则未闻有以一律名之者大戴云县一磬而尚拊
 者堂上不四县唯县玉磬一堵曰县一磬犹言特县
 非谓特磬也贾公彦曰磬无不编夫岂未尝考索而
卷七 第 14b 页
 毅然为此言哉特磬起于后世以代镈钟本隋内宫
 县之制(宋史乐志隋制内宫县二十簴以大磬代镈钟而去建鼓唐武后称制改用钟因而莫革)
 (及是仁宗诏访冯元等曰大磬应何法考击何礼应用元等具言古者特磬以代镈钟本施内宫遂及柔)
 (祀隋唐之代继有因改先皇帝东禅梁父西瘗汾阴并仍旧章陈于县奏若其所用则中宫之县祀礼则)
 (皇地祇神州地祇先蚕今之奉慈庙后庙皆应陈设考击之法谓宜同于镈钟比缘诏旨不俾循环互击)
 (而立依均合曲之制则特磬固应不出本均与编磬相应为乐之节也)唐用隋乐故宫
 县有大磬非古制也尔雅大磬谓之毊毊非特磬编
卷七 第 15a 页
 磬自有大小
 玉振之为终条理之事翕纯皦绎皆是乐中条理凡
 登歌下管间歌合乐各三终有一终即有一始弦匏
 茎簧会守拊鼓翕如也笙磬同音纯如也雅南不僭
 皦如也清浊倡和络绎联绵绎如也盖合八音而始
 有此条理也所谓金声而玉振之者金谓特钟玉谓
 玉磬也凡乐当用某均则先击某律之特钟如将奏
 黄钟则击子位之黄钟将歌大吕则击丑位之大吕
 钟声铿铿以立号宣之也钟声一号众声从之以至
卷七 第 15b 页
 乐终皆此一均之声故曰金声也者始条理也堂上
 鸣球以咏玉声璆然至合乐时堂下诸县与堂上之
 磬声相依则众声俱归玉声众声俱归玉声而玉终
 诎然焉则堂上堂下之音玉声毕收之矣故曰玉振
 之也者终条理也乐终击特磬未之前闻书言击石
 拊石蔡传一说云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之事故举磬
 以终焉是说未确鸣球击石非是一磬且玉终诎然
卷七 第 16a 页
 者乐记所谓止如槁木乐天诗所谓刀截一声终也
 曰击曰拊明非一声若云击特磬以收其韵何复叩
 之不已耶
 范蜀公云磬之用石者天成之物也各以其律为之
 长短厚薄而其声和出于自然后世大小长短若一
 黄钟之磬最薄而轻大吕以下渐厚而重至于应钟
 最极厚重与律相乖而欲正音不亦远乎朱氏(载堉)
 云按一统志金大定中汾东岸颓得古墓有钟磬各
 数十小者仅五寸许大至三尺凡十二等音律之次
卷七 第 16b 页
 其制度非东汉以后所作与范说同今仍宋制非也
 今按考工为磬之法倨句股鼓但假一二三以见义
 不言尺寸明磬制有大小自当依律为短长也注言
 薄而广则浊短而厚则清者谓依律制磬后其音或
 太上当使之薄以见其广其音或太下当使之短以
 形其厚非以厚薄为清浊也范说正合考工之制朱
 氏意与之同故摹其图以为式
卷七 第 17a 页
 磬式

(朱氏载堉曰笙磬股长一律半博四分律之三鼓长二律四分律之一博半律通厚六分律之一孔)


(径十四分律之一颂磬股长二律博一律鼓长三律博三分律之二通厚股博七分之一孔径股博)


(七分之一十二特磬各以同名正律为尺十二编磬各以同名半律为尺四清声磬各以半律之半)


(为尺每尺均为十寸每寸均为十分欲造何磬各以其律为尺造之长广及厚之数俱如格式所说)


(今按考工疏但言磬前长三律后长二律统云依律长短为之不别笙磬与颂磬也朱氏言颂磬与)


(贾略同而言笙磬则小于颂磬不知其何所考也姑录其说以俟博物者正之)

                  
卷七 第 17b 页
卷七 第 18a 页

右论球磬

尔雅释乐大瑟谓之洒(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七弦)大琴谓之离
(或曰琴大者二十七弦未详长短广雅曰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五弦)
周礼大司乐云和之琴瑟空桑之琴瑟龙门之琴瑟(云和)
(空桑龙门皆山名)
礼记明堂位大琴大瑟中琴中瑟
乐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疏曰五弦谓无文武二弦惟宫商等之五弦也)
 桓谭新论云神农始削桐为琴琴操云神农氏造琴
 以定神舜弹五弦之琴而天下治尧加二弦以会君
卷七 第 18b 页
 臣之和也三礼图云琴本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
 增二曰少宫少商弦最清也乐录云文王武王各加
 一弦以为文弦武弦以上言始作琴与加二弦其说
 不一不可考唐杨收因安涚为文王操有少商谓少
 商武弦文王世安得武声以此难涚甚无谓收又云
 二少声下又云少宫少徵亦曰变曰比是不识二少
 为何声何足与之语乐
卷七 第 19a 页
 吕氏春秋古乐云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士达作五弦
 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鼓乃拌五弦之瑟(柈分)作以
 为十五弦之瑟舜立鼓延乃柈鼓之所为瑟益
 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淮南子云神农之初作
 瑟以归神反望及其天心也汉书郊祀志云泰帝使
 素女鼓五十弦瑟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
 五弦马融长笛赋云庖牺作琴神农造瑟北齐书伏
 牺减瑟文王足琴以上诸说总无确据存而不论可
 已
卷七 第 19b 页
 史记乐书云琴长八尺一寸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
 商张右旁其馀大小相次郭璞云琴大者二十七弦
 此明堂位所谓大琴也广雅云琴长三尺六寸六分
 五弦(琴操云琴三尺六寸六分以象三百六十六日)此明堂位所谓中琴也
 周礼乐器图云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郭璞
 云大瑟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七弦风俗通
 云筝弦柱十二拟十二月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新
卷七 第 20a 页
 唐书乐志颂瑟筝也然则雅瑟即明堂位所谓大瑟
 颂瑟即明堂位所谓小瑟欤风俗通谓筝蒙恬所造
 盖颂瑟本二十五弦恬始破为十三弦而名之曰筝
 后人即以筝为颂瑟其形制同也
 朱子琴律说以为律之九寸数之八十一琴之八尺
 一寸三者之相与固未尝有异焉今以琴之太长而
 不适于用也故十其九而为九尺又折其半而为四
 尺五寸则四尺五寸之琴与夫九寸之律八十一之
 数亦未始有异也陈旸以为大琴二十弦中琴十弦
卷七 第 20b 页
 大瑟五十弦小瑟五弦朱氏则以为琴瑟虽有大小
 弦数无增减大琴小琴皆止七弦大瑟小瑟皆止二
 十五弦今按大琴长八尺一寸二十七弦(从史记及尔雅郭注)
 中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七弦(从广雅更加文武二弦)大瑟长八
 尺一寸二十五弦(从郭注及郊祀志)小瑟如筝制十三弦(从唐)
 (志)庶为得中亦不违古

右论琴瑟

卷七 第 21a 页
尔雅释乐大管谓之簥 九遥反(管长尺围寸并漆之有底贾氏以为如篪六孔)
中谓之篞(乃结反)小者谓之篎(音妙)
周礼大司乐孤竹之管(竹特生者)孙竹之管(竹枝根之末生者)阴竹
之管(生于山北者)
太师下管播乐器令奏鼓𣌾(鼓朄管乃作也特言管者贵人气也郑司农云下管)
(吹管在堂下)
 郑氏诗笺云管如篴并而吹之孔疏云并而吹之谓
 并吹两管也笙师注云管如篴并两而吹之今大予
 乐官有焉贾疏云观后郑意不与诸家同故引汉法
卷七 第 21b 页
 大予乐为况也今按竹声以为管首诸家言管制大
 约相同先郑云管如篪六孔郭璞尔雅注云管长尺
 围寸贾氏以为如篪六孔惟广雅云管象箫长尺围
 寸八孔无底(孔颖达诗疏云言八孔者传写误当云六孔为正也)汉书孟康注
 亦云管漆竹长一尺六孔是诸家之说并同而康成
 独异也夫汉乐名大予出于图谶(后汉明帝问曹充制礼乐云何充对)
 (曰河图括地象曰有汉世礼乐文雅出尚书璇玑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大予续汉书明帝下诏曰)
卷七 第 22a 页
 (今改太乐官曰大予丞以应图谶乐歌诗曲操以俟君子)双管自是汉乐非三代
 之乐也康成据此以注经误矣文献通考云双管黄
 钟大吕管又有双凤管合两管以定十二律之音管
 端施两簧刻凤以为首左右各四窍左具黄钟至中
 吕之声右具蕤宾至应钟之声古者截候气律管并
 而吹之以达六阴六阳之声其制不过如此马氏言
 双管之制有二皆康成所谓并两而吹之管也非三
 代之乐至谓同候气律管之制则似误读吕览伶伦
 取竹断两节之文以为截两管并而吹之也夫律管
卷七 第 22b 页
 以正音下管以奏乐一无孔一有孔判然不同胡可
 相比明张氏(敔)刘氏(濂)皆谓古之管即今之头管按
 头管即笳也乐部云笳胡人卷芦叶为之置部前曰
 头管元乐志云头管卷芦叶为首窍七是头管乃胡
 乐也朱氏(载堉)独谓双管头管皆非雅乐之音极是
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小者谓之筊(户交反)
(十六管长尺二寸箫一名籁)
卷七 第 23a 页
周礼小师掌教箫管(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疏曰通卦验云箫长尺四寸注云箫)
(管形象鸟翼鸟为火火成数七生数二二七一十四箫之长由此广雅云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有底)
(三礼图云箫长尺二寸此诸文箫有长短不同古者有此制也)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笺云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疏曰释乐云大箫谓之)
(言小者谓之筊李巡曰大箫声大者言言也小者声扬而小故曰茭筊小也郭璞曰箫大者编二十三管长尺)
(四寸小者十六管长尺二寸易通卦验云箫长尺四寸风俗通云箫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二尺其言管数长短)
(不同盖有大小故也要是编小竹管为之)
 箫之为制不知创于何代杨杰言虞乐九成以箫为
 主盖始重于虞矣疏家谓诸家言箫有长短不同因
卷七 第 23b 页
 大小故异固是然大小二等管数长短应有定制如
 应劭云长二尺则似太长当以郭璞所说为是又箫
 管长短并列故曰参差则凡言箫之长者据黄钟一
 管言之其馀自依律之长短以次编排也朱氏(载堉)
 云蔡邕谓箫有底以蜡实之增损则和此乃汉末卖
 饧者所吹俗器非古之箫也刘濂曰箫乃十二律之
 本体虞廷最重之器故曰韶箫长短并列有似凤翼
卷七 第 24a 页
 故曰凤箫一管一音无事假借其十二管长短俱如
 本律或用加倍即凤箫制也此言得之陈旸乐书谓
 宋太常箫皆蜜底十六管元史乐志谓排箫有椟每
 架黑漆抢金鸾凤皆非古制今按排箫本有底其无底者为
 洞箫有底无底即以蜡实底不以蜡实底之谓也有底固不
 必为椟若以蜡实底何遽议其非古耶洞箫一名参差楚辞
 九歌吹参差兮谁思王逸注参差洞箫也汉书音义
 如淳曰洞者通也箫之无底者故曰洞箫箫之形制
 观王褒赋亦可得其大概赋云带以象牙掍(胡本反)
卷七 第 24b 页
 会合锼镂离洒(所宜切)绛唇错杂(五臣注绛唇谓以朱饰其吹口也)
 菌缭纠罗鳞捷猎胶致理比(去声)挹抐(女立切)(于颊切)
 (如协切)观此则箫形之参差可见矣又云吻吮值夫宫
 商和纷离其匹溢形旖旎以顺吹瞋函胡以纡郁观
 此则吹状之旖旎亦见矣所可疑者每管各一吹口
 其吻吮所值不免踯躅于燥吻似难使宫商相接之
 间累累珠贯而赋言旖旎顺吹若甚便利者何也盖
卷七 第 25a 页
 箫与笙竽相类管中皆有簧故箫虽各一吹口而有
 簧则吻值成声可使左右往来承接一气而无断续
 之患也马氏(晞孟)礼记解云箫植簧于枷竽笙植簧
 于匏刘炳大晟乐论云列其管为箫聚其管为笙凤
 凰于飞箫则象之凤凰戾止笙则象之故内皆用簧
 两人之言其必有所考矣夫虞乐以箫为主此器成
 于工倕之手审于后夔之耳决非苟然者后人失其
 法遂为饰观之具而无用故毛西河云排箫之制虽
 古然全不适用若每管六孔则指不给按若每管无
卷七 第 25b 页
 孔则唇不给吹盖见世之所谓排箫有吹口而无簧
 不适于用不知古制固有簧也诗言左执簧犹左手
 执籥也传言簧即笙固是然不闻古有执笙而舞者
 左传言韶箾之箾与箫同左执簧者其韶箫之舞欤
 箫大者二十四管十二律一清一浊也小者十六管
 十二正声及四清也
 短箫其制未闻当如小箫十六管而较短耳崔豹云
卷七 第 26a 页
 短箫铙歌军乐也黄帝命岐伯所作按汉世有朱鹭
 艾如张上之回战城南巫山高将进酒等曲二十二
 皆军乐也盖即所谓凯乐者而后又用之为鼓吹焉
 (唐志云北狄乐皆马上之声自汉以后以为鼓吹亦军中乐马上奏之故隶鼓吹署是鼓吹有北狄之乐)
 (矣老杜云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则更有用之于燕乐者)
尔雅释乐大籥谓之产(籥如笛三孔而短小广雅云七孔)其中谓之仲
小者谓之箹(音渥)
周礼籥师掌教国子舞羽吹籥(文舞有舞羽吹者所谓籥舞也)
诗邶风简兮左手执籥右手秉翟(疏曰籥虽吹器舞时与羽并执故得舞名)
卷七 第 26b 页
(宾之初筵云舞笙鼓是也)
礼记明堂位土鼓蒉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蒉当作块声之误也)
(籥如笛三孔伊耆氏古天子有天下之号)
 籥始伊耆初用苇后圣易之以竹陆德明云籥以竹
 为之长三尺是也毛诗传云籥六孔郑注周礼郭注
 尔雅及许氏说文并云三孔三孔者恐是舞器其吹
 器自当以毛传为正(朱子诗集传兼取六孔三孔两说)广雅云籥谓
卷七 第 27a 页
 之笛非也郑郭皆云籥如笛明是两器籥笛俱六孔
 但籥六孔俱在前笛六孔一在后为异耳其长短则
 有大中小三等陆德明云长三尺执之以舞盖其大
 者也郭云如笛而短小盖其小者也李文察谓今之
 单箫即古之籥也毛氏定声录亦云不知今之单箫
 即古之笛也朱氏律书既以下管之管为律管又谓
 韶箾之箾即籥之别名又谓籥即古所谓律黄钟之
 籥也是律也管也箾也籥也四器混为一物矣今皆
 以笙师及籥师文正之
卷七 第 27b 页
 籥本吹器而舞者执之有专用籥以吹诗者周礼籥
 章吹豳诗注云吹之者以籥为之声是也有吹籥以
 为舞节者小雅宾筵籥舞笙鼓鼓钟以籥不僣礼记
 仲尼燕居夏籥序兴左传襄二十九年见舞象箾南
 籥虽皆言舞者所执然别有吹籥者故籥师掌教国
 子舞羽吹籥春秋宣八年万入去籥杜氏云内舞去
 籥恶其声闻也籥虽竹音唯豳诗及籥舞吹之至八
卷七 第 28a 页
 音并奏箫管备举而籥不与焉故笙师所教无籥而
 别有籥师教吹籥笙师教视瞭籥师教国子不相及
 也
尔雅释乐大篪谓之沂 音银(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一寸三分名)
(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广雅云八孔)
周礼笙师掌教吹篪(郑司农云篪七孔疏曰礼图云篪九孔司农云七孔盖写者误当云)
(八孔也或司农别有所见)
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朱传篪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
(径三分凡八孔横吹之)
卷七 第 28b 页
 篪月令作篪陈氏集说谓竽笙篪三者皆有簧按竽
 笙之有簧所谓泄之反谧擪焉乃扬者篪一管八孔
 而施簧何以擪之成声其说非也朱子诗传释篪全
 用郭璞说特改一寸三分为径三分更为近理而易
 晓也朱氏(载堉)云尝见一古器铜色若漆状类诗筒
 中空而两端有底中心皆无孔前面左右皆三孔共
 为六孔径约一分半惟居中一孔翘然上出可径三
卷七 第 29a 页
 分后面有铭三字字皆古篆甚奇其文曰黄钟篪两
 端围径大小与开元通宝钱同横排十四枚则为篪
 之长所谓大篪长尺四寸者也以篾探之中空约径
 七分筒厚一分半吹之其声和雅盖三代之物也今
 太常篪围径太粗而又长大吹孔在右旁底左端有
 孔前面四孔后面一孔其制与古铜篪不同今按篪
 与埙一竹声一瓦声相为倡和其制孔及吹法宜略
 相同朱氏所言古铜篪左右各三孔吹孔居中与埙
 之六孔分列前后上下者为一类故竹声多矣独篪
卷七 第 29b 页
 与埙合其制或当如朱说也然朱氏又谓吹篪活法
 俯仰缓急随宜迁就使合群乐不必某孔为某声此
 恐不然孔不应律但凭临时唇吻为高下则何所据
 而定为黄钟篪乎既为黄钟篪则宫声应黄钟其商
 角徵羽二变每孔分应可知也观朱氏所为大篪小
 篪图孔制与新唐书南蛮传雍羌所献两头笛相似
 两头笛长二尺八寸中隔一节节左右开冲气穴两
卷七 第 30a 页
 端皆分洞体为笛量左端应太蔟管末三穴一姑洗
 二蕤宾三夷则右端应林钟管末三穴一南吕二应
 钟三大吕下托指一穴应清大蔟两洞体七穴共备
 黄钟林钟两均但彼笛中隔而两端通左右各三穴
 各应一律此篪式中空两端实左右各三孔漫不知
 应何律古篪固如是乎哉欲如古制须依尔雅注为
 之更一孔一校悉与诸律相协始可用否则不如近
 制尚可依吹笛法吹之也
周礼笙师掌教吹篴(杜子春云篴今时所吹五孔竹篴)
卷七 第 30b 页
 篴即笛字篴之为器唯见笙师文意古者概名为管
 也朱子语类云今之箫管乃是古之笛云箫方是古
 之箫文献通考云箫管之制六孔旁一孔加竹膜焉
 足黄钟一均声或谓之尺八管或谓之竖笛尺八其
 长数也后世宫县用之竖笛其植如篴也中管居长
 篴短篴之中也今民间谓之箫管非古之箫与管也
 又曰竖笛之制六孔具黄钟一均声应十二律之调
卷七 第 31a 页
 升之雅乐可也今按今之箫古直谓之篴亦谓之促
 管谢灵运诗云慷慨命促管选注云促管笛也亦谓
 之直笛庾信答赵王启云细舞长歌横箫直笛是也
 近代始有箫管与单箫之名或直谓之箫(元史乐志箫制如笛)
 (五孔)古名为笛未尝名竖笛竖笛者别于横笛之名也
 横笛始于羌与竖笛为双笛马融长笛赋谓近世双
 笛从羌起者古笛非出于羌世有双笛乃从羌之有
 横笛起耳赋言长笛有后出孔与古笛同故笙师注
 杜子春云今时所吹五孔竹篴云今时者盖指京房
卷七 第 31b 页
 因丘仲所作加一孔而后出者也长笛则竖笛也或
 谓之尺八者新唐书乐志高宗即位燕乐有长笛尺
 八短笛皆一陈氏乐书云唐制尺八取倍黄钟九寸
 为律得其正是也虽尺寸长短不同俱是竖笛晋列
 和所谓自汉世以来笛家相传者只是此笛与笙师
 所掌之篴同今之箫制正合唐之尺八(箫末一孔穿绳处上至吹)
 (口约得尺八)羌笛则横笛也风俗通云笛元羌出又有羌
卷七 第 32a 页
 笛然羌笛与笛二器不同长于古笛有七孔郑氏通
 志云横笛小篪也出汉灵帝好胡笛宋书云有胡笛
 出于胡吹即谓此梁胡吹歌云快马不须鞭拗折杨
 柳枝下马吹胡笛愁杀路旁儿此歌元出于北国知
 横笛是此名也以通志所引胡吹歌观之则知长笛
 赋自羌人伐竹未及已至裁以当簻便易持是言羌
 笛易京君明以下四句是言长笛也然笛之孔数说
 者不一竖笛则杜子春云五孔风俗通云七孔隋乐
 志云笛汉武帝时丘仲所作京房备五音有七孔以
卷七 第 32b 页
 应七声通考云六孔元志云五孔当以通考之说为
 正以六孔备七声乃合荀勖笛制也横笛亦六孔(通考)
 (言竖笛六孔旁一孔加竹膜焉今之竖笛无旁一孔横笛则有之)而羌笛又有三孔
 者说文云羌笛三孔元志云龙笛制如笛七孔横吹
 之管首制龙头衔同心结带羌笛制如笛而长三孔
 是羌笛有三孔也按羌笛有折杨柳落梅花诸曲必
 是六孔笛所吹若三孔笛五音不备可以当簻不可
卷七 第 33a 页
 以吹曲也横笛亦有与竖笛合者新唐书南蛮传云
 雍羌使其弟献其国乐有横笛二一长尺馀取其合
 律去节无爪以蜡实首上加师子头以牙为之穴六
 以应黄钟商备五音七声又一管唯加象首律度与
 荀勖笛谱同又与清商部钟声合是横笛有与竖笛
 同者但此是外夷之乐自出新制中国横笛高于竖
 笛三调横笛之正宫调当竖笛之尺字调竖笛之六
 字调当横笛之上字调(横笛七调上字调最低与竖笛六字调合乃黄钟正调也)
 (横笛有上字低调无上字高调竖笛用上字高调不用上字低调)横笛声高乃军乐
卷七 第 33b 页
 燕乐所用非朝庙乐器也
 竹音有五孔安国以管为籥广雅以籥为笛通志以
 横笛为小篪已欠分别李文察谓单箫即古之籥篴
 即横笛管即律吕管则所言三器皆误朱载堉云古
 篴与籥全同惟吹处与籥异上端比籥长出五分以
 木塞之其木后畔微削使通气于吹孔吹孔在篴之
 后其制即今所谓楚者篴三孔楚二孔晋志宋志并
卷七 第 34a 页
 有长笛非笙师所掌之篴盖今俗呼单箫者耳近代
 雅乐误以横笛为古之篴而饰之以涂金龙首去古
 制益远矣按此说长笛即今之单箫横笛非古之篴
 俱是但谓古篴即今之楚则不然如所云以木塞吹
 处等制乃今闾巷小儿所戏吹之物岂古篴之制哉
 晋宋二志笛制即笙师所掌之篴反谓非是何也

右论管箫籥篪篴

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列管匏中施簧管端大者十九簧)小者谓之和
(列十三簧者乡射记曰三笙一和而成声)
卷七 第 34b 页
周礼笙师掌教吹竽笙(郑司农云竽二十六簧笙十三簧疏曰按通卦验云竽长四尺)
(二寸注云竽管类用竹为之形参差象鸟翼鸟火禽火数七冬至之时吹之冬水用事水数六六七四十二竽)
(之长盖取于此也广雅云笙以匏为之十三管宫管在东方竽象笙三十六管宫管在中央)
仪礼乡射记三笙一和(户卧反)而成声(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人也尔雅)
(曰笙小者谓之和)
诗王风君子扬扬君子扬扬左执簧(簧笙也疏曰簧者笙管之中金薄鍱)
(也笙必有簧故以簧表笙传以笙簧一器故曰簧笙也)
卷七 第 35a 页
礼记月令仲夏调竽笙篪簧(疏曰簧者竽笙之名也气鼓之而为声)
 明堂位云女娲之笙簧注引世本疏引帝王世纪并
 云女娲始作笙簧马融笛赋亦云盖古相传有是语
 也竽与笙皆有簧篪则无簧竽笙篪治其竹簧治其
 金竽笙之管用竹故竽笙与箫管乐记总谓之竹声
 仪礼总谓之簜笙文从竹古时本用竹为之或偶用
 玉(风俗通云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舜祠下得笙盖白玉琯也乃知古者以玉为笙后人易以竹耳)
 而其本必用匏潘岳笙赋所谓曲沃之悬匏是也(雀豹)
 (古今注匏瓠也有柄者悬匏可以为笙曲沃者尤善)旧唐书音乐志云笙女娲
卷七 第 35b 页
 氏造列管于匏上内簧其中今之竽笙并以木代匏
 而漆之无匏音矣(新唐志言唐乐器七曰匏为笙为竽为巢巢大笙也为和和小笙也)
 新书南蛮传骠国王雍羌献其国乐有大匏笙二皆
 十六管左右各八形如凤翼竹为簧穿匏达本上古
 八音今以木漆代之用金为簧无匏音唯骠国得古
 制宋叶少蕴避暑录话云大乐旧无匏土二音笙以
 木刻其本而不用匏埙亦木为之元史乐志云匏以
卷七 第 36a 页
 斑竹为之然则自唐至元八音皆无匏音也熊朋来
 五经说曰八音之有笙宜以竹称而乃以匏称是所
 重在匏也古者造笙必以曲沃之匏汶阳之竹汉太
 学槐市各持方物列磬悬匏八音之匏于卦为艮于
 风为融于气为立春匏音啾以立清阙之则清廉者
 鲜矣匏音正则人思敬不正则忠敬者鲜矣为礼乐
 之官者尚申请而改之文献通考则云今之笙竽以
 木代匏而漆殊愈于匏荆梁之间尚仍古制南蛮笙
 则是匏其声尤劣今按漆木代匏施之燕乐可也雅
卷七 第 36b 页
 乐自当用匏无匏则八音有阙非行八风之义古制
 有似拙而不可废者此类是也熊氏之言得其理矣
 乡射记言三笙一和和是小笙则三笙是大笙即所
 谓巢也唐乐匏有笙竽巢和四器巢和外又有笙非
 是宋乐有和有巢笙有竽不别为笙得之竽与笙虽
 同为匏器制则有别不但管数有多寡其设宫分羽
 经徵列商亦各不同朱氏(载堉)因仪礼有笙无竽疑
卷七 第 37a 页
 尔雅之巢即是竽非也笙师竽与笙明是二器若大
 笙即是竽则言笙复言竽不已赘乎月令言调竽笙
 篪簧笙是言竹及匏簧是言管端金薄鍱故别言之
 或因月令此文及诗言左执簧疑簧别是一物非笙
 中之簧然则吹笙鼓簧亦是二物欤簧字虽从竹作
 竽笙之簧自宜用金南蛮笙以竹为簧其声之劣由
 此非以用匏故也笙赋云𠜺生干裁熟簧谓用熟铜
 片为簧也簧用蜡点以火炙簧调之使和谓之煖笙
 (宋章渊槁简赘笔笙中有簧以火炙之乐家谓之煖笙故陆鲁望赠远诗云妾心冷如簧时时望君煖)
卷七 第 37b 页
 仪礼乐县有笙无竽国君于其群臣乐不备乡射三
 笙一和为卿大夫之乐若两君相见与天子燕飨诸
 侯自当竽笙并用笙师教吹竽笙知宫轩皆有竽也
 匏音三器已不为少若郑译新乐十二月各一笙每
 笙至十六管元乐有兴隆笙鼓风囊以鸣之甚是无
 谓

右论笙竽

卷七 第 38a 页
尔雅释乐大埙谓之嘂 音叫(埙煖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称锤六孔小者)
(如鸡子)
周礼小师掌教埙(埙烧土为之大如雁卵郑司农云埙六孔疏曰广雅云埙象称锤以土为)
(之六孔故二郑为此说也)
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土曰埙竹曰篪笺云伯仲喻兄弟也)
(我与汝心如兄弟其相应和如埙篪以言俱为王臣宜相亲爱疏曰埙周礼小师职作埙古今字异耳)
 诗疏云世本云暴辛公作埙苏成公作篪谯周古史
 考云古有埙篪尚矣周幽时暴辛公善埙苏成公善
 篪记者因以为作谬矣世本之谬信如周言其云苏
卷七 第 38b 页
 公暴公所善亦未知所出苏暴并公卿不当自言于
 乐之小器以相亲也
 陈氏乐书云埙平底六孔风俗通谓围五寸半长一
 寸半(朱氏载堉云风俗通曰埙围五寸半长三寸半通考引此作一寸半传写之讹耳)有四
 孔其二通凡六孔也埙腰四隅各开一孔相对透明
 虽显四孔只是两孔之通耳古云其二通者此也双
 孔之下形如鼎足是为六孔所谓前三后二并吹孔
卷七 第 39a 页
 为六者也通考云七孔埙一三五为九二四为六古
 孔用其方色所以应六律出中声也宋太乐旧埙七
 孔上下皆圆而髹之以应七音而已非先王雅乐之
 制(景祐冯元乐记云今太乐埙八孔上一前五后二)今按埙六孔除吹孔为
 五孔以五孔具七音其吹之必有法旧说埙篪其窍
 尽合则为黄钟其窍尽开则为应钟是一埙之声始
 于正宫终于变宫也因此二声以推之则或独开下
 一孔或并开上二孔并前后左右互为开合以求商
 角徵羽及变徵之声而七音俱可得矣又埙与篪相
卷七 第 39b 页
 应和者也知所以吹埙而吹篪之法亦可得矣
 瓦丝声细细者从大故尚宫孙炎释大埙谓之嘂以
 为音大如叫呼非也
 缶亦土音易离九三云不鼓缶而歌诗陈风云坎其
 击缶孔疏缶是瓦器可以节乐如今之击瓯是也按
 缶本用器(尔雅释器有缶释乐无缶)民间乃击之以为乐耳(淮南子云)
 (穷乡之社扣瓮鼓缶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尝试为之击建鼓撞巨钟乃始知夫瓮缶之足羞也)
卷七 第 40a 页
 亦土音起于后世(乐府杂录唐武宗朝郭道源善击瓯率以邢瓯十二只旋加减水其)
 (中以箸击之)二者皆非朝庙之乐器燕乐用之则犹有古
 意焉盖土音最少唯埙之一器与篪相和缶既可以
 助埙瓯亦可以代缶若元制水盏以铜凡十有二击
 以铁箸则是方响云璈之类殊失古意

右论埙

尔雅释乐大鼓谓之鼖(鼓长八尺)小者谓之应(诗曰应𣌾县鼓在大鼓间)
大鼗谓之麻小者谓之料(麻者音穊而长也料者声清而不乱)
考工记韗(况方反众家并音运)人为皋陶(郑司农云韗或为鞠皋陶鼓木也某谓鞠者以)
卷七 第 40b 页
(皋陶名官也鞠则陶字从革)长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
三寸(版中广头狭为穹隆也郑司农云谓鼓水一判者其两端广六寸而其中央广尺也如此乃得有腹)
穹者三之一(穹读如穹苍之穹穹隆者居鼓面三分之一则其鼓四尺者版穹一尺三寸三分寸)
(之一也倍之为二尺六寸三分寸之二加鼓四尺穹之径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也此鼓合二十版)上三
(三读为参正直也参直者穹上一直两端又直各居二尺二寸不弧曲也此鼓两面以六鼓参之贾侍中)
(云晋鼓大而短近晋鼓也以晋鼓鼓金奏)鼓长八尺鼓四尺围加三之一谓
之鼖鼓(中围加三之一者加于面之围以三分之一也面四尺其围十二尺加以三分一四尺则中围)
卷七 第 41a 页
(十六尺径五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今亦合二十版则版穹六寸三分寸之二耳大鼓谓之鼖以鼖鼓鼓军事)
(郑司农云鼓四尺谓革所蒙者广四尺)为皋鼓长寻有四尺鼓四尺倨句
磬折(以皋鼓鼓役事磬折中曲之不参正也中围与鼖鼓同以磬折为异)凡冒鼓必以启
蛰之日(启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以取象也冒蒙鼓以革)良鼓瑕如积
(革调急也疏曰瑕与环皆谓漆之文理谓革调急故然若急而不调则不得然也)鼓大而短
则其声疾而短闻(音问下同)鼓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疏曰)
(此乃鼓之病大小得所如上三者之为则无此病)
周礼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
以正田役(音声五音合和者)教为鼓而辨其声用(教为鼓教击鼓者大小之)
卷七 第 41b 页
(数又别其声所用之事)以雷鼓鼓神祀(雷鼓八面鼓也神祀祀天神也)以灵鼓鼓
社祭(灵鼓六面鼓也社祭祭地祇也)以路鼓鼓鬼享(路鼓四面鼓也鬼享享宗庙也)
鼖鼓鼓军事(大鼓谓之鼖鼖鼓长八尺)以鼛鼓鼓役事(鼛鼓长丈二尺)以晋
鼓鼓金奏(晋鼓长六尺六寸金奏谓乐作奏编钟)
太师大祭杞帅瞽登歌令奏击拊(击拊瞽乃歌也郑司农云登歌下管贵人)
(声也某谓拊形如鼓以韦为之著之以糠焉)下管播乐器令奏鼓𣌾(音胤鼓𣌾管)
(乃作也特言管者贵人气也郑司农云𣌾小鼓也先击小鼓乃击大鼓小鼓为大鼓先引故曰𣌾𣌾读为道引)
卷七 第 42a 页
(之引某谓鼓朄犹言击𣌾诗云应𣌾县鼓)
小师大祭祀登歌击拊(亦自有拊击之佐太师令奏郑司农云拊者击石)下管
击应鼓(应鼙也应与𣌾及朔皆小鼓也其所用别未闻)凡小祭祀小乐事鼓𣌾
(如太师郑司农云朄小鼓名)
钟师掌鼙鼓缦乐(作缦乐击鼙鼓和之)
小师掌教鼓鼗(教教瞽矇也出音曰鼓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
瞽矇掌播鼗
视瞭掌播鼗宾射皆奏其钟鼓(击朄以奏之其登歌太师自奏之)
诗周颂有瞽应田(毛如字郑作𣌾音胤)县鼓鼗磬柷圉(应小鞞也田大鼓也)
卷七 第 42b 页
(县鼓周鼓也鼗小鼓也柷木椌圉楬也笺云田当作𣌾小鼓在大鼓旁应鞞之属也声转字误变而作田)
商颂那置我鼗鼓(鼗鼓乐之所成也夏后氏足鼓殷人置鼓周人县鼓笺云置读曰植植鼗)
(鼓为楹贯而树之鼗虽不植贯而摇之亦植之类)
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鼓足殷楹鼓周县鼓(足谓四足也楹谓之)
(柱贯中上出也殷颂曰植我鼗鼓周颂曰应𣌾县鼓)
学记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当犹主也)
乐记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
卷七 第 43a 页
相讯疾以雅(会犹合也皆也言众乐皆待击鼓乃作周礼太师职曰大祭祀率瞽登歌令奏击拊)
(下管播乐器令奏鼓朄文谓鼓也武谓金也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名相因以名)
(焉雅亦乐器名也)
 土鼓为伊耆氏乐则始为鼓者伊耆氏也鼓之大者
 有六雷灵路鼖鼛晋也雷灵路晋四鼓以节声乐鼖
 鼓以鼓军事鼛鼓以鼓役事然诗言贲(符云反字亦作鼖)
 维镛又言鼓钟伐鼛则鼖鼛二鼓亦声乐所用也考
 工记直言鼖鼓鼛鼓之制而雷灵路晋其制无文贾
 氏以上三正句为近晋鼓愚谓此总言雷灵路晋四
卷七 第 43b 页
 鼓之制故不言鼓名唯鼖鼓最大鼛鼓最长故别言
 之耳考大司乐注先郑云雷鼓雷鼗皆谓六面有革
 可击者也灵鼓灵鼗四面路鼓路鼗两面后郑改六
 面为八面四面为六面两面为四面疏云谓雷鼓以
 下八面六面四面者虽无正文以鼖鼓晋鼓等非祭
 祀鼓皆两面宗庙尊于晋鼓等故知加两面为四面
 祭地尊于宗庙故知更加两面为六面祭天又尊于
卷七 第 44a 页
 祭地知更加两面为八面是以不从先郑也文献通
 考宋仁宗明道时宋祁上言雷鼓灵鼓虽击之皆不
 成声故常赖散鼓以为乐节乐书云圣朝诏为雷鼓
 八角冒革为一面承以槃趺转以金枢髹朱绘云冠
 柱以升龙作雷车之象灵鼓六路鼓四饰亦如之其
 所异者竿首作翔鹭趺作猛兽而已今按八面六面
 四面非有经典明文徒以意为之说今如其说以为
 鼓而击之皆不成声亦复何用且彼以祭祀之鼓不
 当同于鼖晋等鼓也如太仆掌建路鼓于大寝门外
卷七 第 44b 页
 非祭祀而用路鼓此又何说耶扬雄甘泉赋云登长
 平兮雷鼓磕(李善曰字指曰磕大声也)则雷鼓者安知不以其声
 大似雷而用以祀天也张衡东京赋云撞洪钟伐灵
 鼓俱谓轩磕隐訇之声李斯云树灵鼍之鼓灵鼓或
 鼍鼓也太仆建路鼓于大寝门之外注大寝路寝也
 路鼓或本因路门得名而庙乐用之仍名路鼓也八
 面六面既非经义而其说又不可行则即用鼓之声
卷七 第 45a 页
 大似雷者为圜丘之雷鼓用鼍皮所冒者为方丘之
 灵鼓以路门外所建者为庙中之路鼓其谁曰不然
 朱氏乃以八面为一样八副六面四面仿此二郑所
 谓面本谓有革可击者非谓鼓数也变面为角已属
 无谓以面为副弥复支离矣按周官义疏礼器图说
 云雷灵路三鼓旧图皆一鼓而作多面其制不经且
 开元间用之不可考击宋太常集礼路鼓聚四鼓于
 一架雷鼓八面灵鼓六面亦如之则又成编鼓不可
 为训此数语可正诸说之谬
卷七 第 45b 页
 鼓之小者有三应鼙朔鼙及𣌾也小师疏云大射云
 应鞞在其东朔鼙在其北鼙者皆在人右郑彼注云
 便其先击小后击大既便其事是鼙皆小鼓也云其
 所用别末闻者此上下祭祀之事有应有𣌾无朔大
 射有朔有应无𣌾凡言应者应朔鼙祭祀既有应明
 有朔但无文不可强定之故云用别未闻也明堂位
 云周县鼓祭统云庙堂之下县鼓在西应鼓在东疏
卷七 第 46a 页
 云县鼓谓大鼓也在西方而县之应鼓谓小鼓也在
 东方而县之大射礼大鼓及应所县不同者熊氏云
 大射谓射礼也此谓祭礼也是诸侯之法虽同诸侯
 射祭有异又大射称建鼓此云县鼓大射应鼓既在
 大鼓之旁此应鼓在东乃与县鼓别县者皆谓祭与
 射别也今按周始县鼓亦不废楹鼓祭用县鼓射用
 楹鼓梓人为笋虡有钟虡磬虡无鼓虡观有瞽之诗
 言设业设虡崇牙树羽下即言应𣌾县鼓则鼓钟磬
 俱县于簨虡可知大射小鼓在大鼓之旁应朔俱有
卷七 第 46b 页
 焉祭更重于射岂容西止县大东止县小且先击小
 后击大亦不得分两处故东言应鼓非无大鼓西言
 县鼓非无小鼓东西各举其一见交应之义耳应朔
 堂下之乐也在东为应在西为朔𣌾亦小鼓大祭祀
 太师鼓之小祭祀小师鼓之并席于堂上西阶之东
 是应为堂上之乐小师又击应则堂上亦有应大射
 言县堂下之乐故不及𣌾二师俱在堂上故不及朔
卷七 第 47a 页
 也拊有鼓形而无鼓声乐记云弦匏笙簧会守拊鼓
 鼓即谓𣌾又云始奏以文文谓鼓也即拊与𣌾也张
 守节曰若欲令堂上作乐则抚拊堂上乐工闻抚拊
 乃弦歌也若欲令堂下作乐则击鼓堂下乐工闻鼓
 乃吹管播乐也书曰搏拊明堂位注云以韦为之充
 之以糠形如小鼓太师注亦云拊形如鼓盖拊所以
 节歌故用韦表糠里欲其声之轻也然非以木为鞚
 而但为革囊则其形不复如鼓而击之亦必无声此
 理之易见者说者谓拊但为革囊殆未之思欤
卷七 第 47b 页
 商颂置我鼗鼓传云鼗鼓乐之所成也疏云礼记曰
 鼓无当于五声五声不得不和是乐之所成在于鼓
 也王制曰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将之赐伯子男乐
 则以鼗将之注曰柷鼗皆所以节乐是乐成亦由鼗
 也唐氏(汝谔)云长乐陈氏曰鼗以兆奏鼓者也播鼗
 而鼓从之案此则奏鼓管之时已先奏鼗可知今按
 大射乐县有鼗注云宾至则摇之以奏乐然则先播
卷七 第 48a 页
 鼗者唯纳宾将奏肆夏则然若登歌则先击拊下管
 则先鼓𣌾鼗鼓渊渊皆堂下节乐而作非必以鼗先
 鼓也凡击鼓必先击鼙投壶礼鲁鼓薛鼓有○口之
 谱此即狸首一乐之鼓节也注云圜者击鼙方者击
 鼓是先击鼙后击鼓也又因是而知鼓既有谱鼗亦
 有谱凡歌诗及乐器皆当有谱唯有谱也故汉制氏
 世在乐官能纪其铿锵鼓舞非但鼓鼙有谱也

右论鼓鼗

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柷如漆筒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
卷七 第 48b 页
(桐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所以鼓敔谓之籈 之仁反(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锄铻)
(刻以木长尺栎之籈者其名)
书益稷合止柷敔(上下合止乐各有柷敔)
周礼小师掌教柷敔
笙师掌教舂牍应雅以教祴乐(郑司农云舂牍以竹大五六寸长七尺短者一)
(二尺其端有两髹画以两手筑地应长六尺五寸其中有椎雅状如漆筒而弇口大二围长五尺六寸以羊革)
(鞔之有两纽疏画某谓祴乐祴夏之乐应雅教其舂者谓以筑地笙师教之则三器在庭可知矣宾醉而出奏)
卷七 第 49a 页
(祴夏以此三器筑地为之行节明不失礼)
 柷敔(敔诗作圉)二器始见虞书在堂上者谓之戛击明堂
 位作揩(居八反)击注云揩击谓柷敔是戛击为柷敔之
 别名也乐记又谓之椌(苦江反)(苦瞎反)注云椌楬谓柷
 敔也毛苌云柷木椌也圉楬也是椌为柷之别名楬
 为敔之别名也然孔颖达云击柷戛敔则戛击乃用
 乐器之名非乐器名矣据明堂位揩击与拊搏玉磬
 并言则戛击即乐器非击柷戛敔之谓也柷一名椌
 敔一名楬然荀子云鼗柷拊椌楬似万物则柷与椌
卷七 第 49b 页
 楬又异物柷如漆筒敔如伏虎之说书疏云经典无
 文汉初以来学者相传皆如此诗疏云盖依汉之大
 予乐而知之然则戛击椌楬未必即柷敔二器先儒
 据当时所见木音惟柷与敔故谓戛击椌楬皆柷敔
 之别名耳
 舂牍以竹为之新唐乐志列之竹音中雅应二器笙
 师注不言用竹用木新唐志列之木音中以应中有
卷七 第 50a 页
 椎雅如漆筒与柷相近宜用木也三器并于宾出奏
 陔时筑地为行节然乐记言讯疾以雅则雅又舞时
 所用也朱氏(载堉)云舂牍犹今拍板也以竹为之长
 一尺二寸愚谓拍板虽起后世(唐志俗乐木有拍板元志拍板制以木为)
 (板以绳联之毛西河云拍唐乐)亦舂牍之类拍板所以节歌虞书用
 戛击疑即此意搏拊如今用匾鼓戛击如今用拍板
 也

右论柷敔舂牍应雅

新唐书乐志俗乐丝有琵琶五弦箜篌筝竹有觱篥箫
卷七 第 50b 页
笛匏有笙革有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土则附
革而为鞚木有拍板方响以体金应石而备八音
 琵琶胡乐也风俗通云批把(即琵琶)近世乐家所作不
 知谁也以手批把因以为名长三尺五寸法天地人
 与五行四弦象四时(段安节乐府杂录推乎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新唐书乐家自下逆鼓曰琵)
 (自上顺鼓曰琶)乐府杂录云琵琶汉乌孙公主造按傅玄琵
 琶赋序云故老云汉送乌孙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
卷七 第 51a 页
 知音者作马上之乐以方语目之故名琵琶石崇王
 明君诗序云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
 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然则琵琶本马上
 之乐汉使人为乌孙公主奏非公主自造也隋时有
 龟兹人苏祗婆善琵琶一均之内间有七声郑绎因
 之为八十四调盖自是琵琶始盛行于中国耳胡兆
 凤韫光楼杂志云琵琶形制不同(今按乐府杂录云琵琶以蛇皮为槽)
 (厚二寸馀鳞甲亦具以楸木为面其捍拨以象牙为之海录碎事云金捍拨在琵琶面上当弦或以金涂)
 (为饰所以护捍其拨也段安节琵琶录云开元中贺怀智善琵琶以石为槽鹍鸡筋作弦用铁拨弹之杨)
卷七 第 51b 页
 (妃外传云开元中中官白秀贞自蜀回得琵琶以献其槽以逻逤檀为之温润如玉光明可鉴有金缕红)
 (纹蹙成双凤以龙香板为拨弦乃拘弥国所贡绿冰蚕丝也)唐裴神符赵璧所弹
 五弦(今按新唐书乐志云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太宗悦)
 (甚后人习为搊琵琶)史盛六弦郑喜子七弦北齐李慅李德忱
 所造八弦郭侃破西戎得七十二弦琵琶然运拨之
 工初不系弦之多寡也昔人工此者数吕阿(或作荷)
 杨太真段师善本裴兴奴(今按郑愚津阳门诗云玉奴琵琶龙香拨玉奴太真)
卷七 第 52a 页
 (小字香拨见上苏轼诗数弦已品龙香拨半面犹遮凤尾槽乐谱唐僧善本弹六么曲下拨一声如雷发)
 (妙绝入神琵琶录曹纲运拨如风雨裴兴奴长于拢橪人谓网有右手奴有左手乐天诗谁能截得曹纲)
 (手插向重莲衣袖中)元世祖时有李宫人最擅此技(按揭奚斯秋宜集李)
 (宫人善琵琶至元十九年以民家子入宫得幸比之王昭君至大中入事兴庆宫缘有足疾乃得赐归侍)
 (母给内俸如故)揭曼硕袁伯长王继学皆为作诗继学所谓
 一曲六么天上谱者当属四弦旧制杨廉夫元宫词
 云北幸和林幄殿宽句丽女侍倢伃官君王自赋昭
 君曲敕赐琵琶马上弹按郑仁趾高丽史乐志所载
 乐品琵琶弦五则倢伃所弹斯五弦矣今按琵琶本
卷七 第 52b 页
 四弦元乐志言琵琶制以木曲首长颈四轸颈有品
 阔面四弦面饰杂花想汉时旧制如此今乐家用之
 乐谱琵琶曲有转关六么濩索梁州皆其名也(脞说云西)
 (凉州本在正宫贞元初康昆崙翻入琵琶玉宸宫调初进在玉宸殿故以命名合众乐即黄钟也苏轼诗)
 (新曲翻从玉连琐旧声终爱郁轮袍注云玉连琐今曲名按郁轮袍见薛用弱集异记)按新唐
 书乐志胡部乐皆有琵琶志又云隋法曲有琵琶圆
 体修颈而小号曰秦汉子盖弦鼗之遗制出于胡中
卷七 第 53a 页
 传为秦汉所作今按此器虽名琵琶实即弦鼗今俗
 乐所用名三弦子者是也(毛西河云三弦即弦鼗旧器而新改制名三弦子)
 又元志云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
 如半瓶榼以皮为面而四弦皮絣同一孤柱胡琴制
 如火不思养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
 今按火不思今之所谓胡琴胡琴今谓之提琴是也
 以上弦鼗琵琶胡琴等器皆胡乐也箜篌瑟类也风
 俗通云箜篌一名坎侯汉武帝令乐人侯调作坎侯
 言其坎坎应节侯以姓冠章也史记封禅书云武帝
卷七 第 53b 页
 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琴瑟自此起是箜篌本
 汉武时所制刘熙释名云箜篌师延所作非也李贺
 箜篌引云二十三丝动紫皇则箜篌二十三弦与雅
 瑟同也元志箜篌制以木阔腹腹下施横木而加轸
 二十四柱头及首并加凤喙据此则有二十四弦也
 唐乐有竖箜篌卧箜篌二器小异(丘象随注李长吉诗云汤公右君考)
 (三才图会器用图箜篌似瑟而小但首尾翘上首刻如猴状虚其中下以两架承之用两手拨弹即卧箜)
卷七 第 54a 页
 (篌也与竖箜篌植抱而弹者异)筑琴类也史记苏秦传言临淄之民
 无不弹琴击筑正义曰筑似琴而大头圆击之不鼓
 荆轲传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索隐曰筑
 似琴有弦用竹击之取以为名是知筑之为乐六国
 时所尚也阮咸今谓之月琴唐元行冲传云行冲博
 学通故训有人破古冢得铜器似琵琶身正圆人莫
 能辨行冲曰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以木弦之其声
 亮雅乐家遂谓之阮咸是阮咸始于晋显于唐唐雅
 乐有阮咸及筑与古不合独不用箜篌则得之
卷七 第 54b 页
 觱篥笳类胡乐也乐府杂录云觱篥本龟兹国乐亦
 名悲栗以竹为管以芦为首其声悲栗有类于笳也
 乐部云笳胡人卷芦叶为之置部前曰头管(元志头管制以)
 (竹为管卷芦叶为首窍七)又云笳似觱篥以铜为之然则觱篥即
 笳也(新唐志言安国疏勒高昌等伎有觱篥而无笳明觱篥即笳之异名也)笳有大小
 (琴集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并蔡琰作)今时以竹为管以芦为首八
 孔者谓之管子又有以木为管以芦为首下缀以铜
卷七 第 55a 页
 者谓之洒捺意今之管子即所谓小胡笳今之洒捺
 即所谓大胡笳以铜为之者也
 方响以体金应石与诸器备八音是以一器代钟磬
 二音也元志云方响制以铁十六枚悬于磬虡小角
 槌二廷中设下施小交足几黄罗销金衣按此与钟
 磬十六之意同元志又有云璈其制以铜为小锣十
 三同一木架下有长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击之
 此与方响相类而小异
 今俗乐所用者丝则琵琶(四弦)弦鼗(三弦)竹则单箫横笛
卷七 第 55b 页
 头管匏则笙革则大鼓(二面)小鼓(一面)匾鼓(二面)木则拍板
 (以檀木为之)金则云璈(为小锣十而名为九云锣)但无土石二音单箫
 及笙本雅乐器馀皆后人所制施于燕乐其声亦尚
 和雅故备著之

右附论俗乐诸器

 乐律表微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