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30a 页
卷五 第 47a 页


《分别功德论》卷第五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所以称难陀比丘端政第一者,诸比丘各
各有相:身子有七、目连有五、阿难有二十,独
难陀有三十相。难陀金色、阿难银色。衣服光
曜金镂履屣,执琉璃钵入城乞食,其有见
者无不欣悦。自舍如来,馀诸弟子无能及者,
故称端政第一。亦云诸根寂静者,佛将诸弟
子至毗舍离柰女精舍。时难陀在外经行,柰
女闻佛来心中欣悦,欲设微供即行请佛。于
外见难陀经行,爱乐情深,接足为礼以手摩
足。虽睹美姿寂无情想,形形相感便失不净。
卷五 第 47b 页 T25-0047.png
甘味润体,体满则盈,不净之溢岂由心哉。柰
女不达,疑有欲想。佛知其意,告柰女曰:「勿生
疑心。难陀却后七日当得罗汉。」以是言之,知
心不变易也。

所以称婆陀比丘解人疑滞者,
三世诸佛皆共八万四千以为行法,众生得
道不必遍行众行,随其所寤处以为宗。何者?
众生结使不同,病有多少、垢有厚薄,是故如
来设教若干,或有一药治众病,或有众药治
一病。犹六度相统,一行为主、众行悉从。一行
者,不专常名,随病所起,对药应之。若计常起,
以无常对之;若计有心起,以空心对之。当其
无常领行,万行皆无常也。犹施造八万,八万
皆为施,所谓略说者也。犹如来八音中,一音
统八响,一响统百教,一教统百义,一一相
领至千万亿,一音报万亿,其变如是。略说
统行,其喻亦尔。此比丘专以略说为主,故
称第一也。

所以称斯尼比丘能广说法者,此
比丘三十年在凡夫地中,广为人说法分别
义理。云何广说?或因一行而长众行,支流
繁衍乃至无数。犹病有相因而生,是以设
药相从而成。此比丘专以剖判为主,不以断
漏为先,是以乃经三十年方取道證,寂默忘
言乃遗前踪。录其本绩,故称广说第一也。

所以称天须菩提著好衣第一者,五百弟子
中有两须菩提:一王者种、一长者种,天须菩
提出王者种。所以言天者,五百世中常上生
化应声天、下生王者家,食福自然未曾匮乏。
佛还本国时,真净王劝五百释种子出家学
道侍从世尊,此比丘在其例出家。时佛约敕
卷五 第 47c 页 T25-0047.png
诸比丘:「夫为道者皆当约身守节,粗衣恶食
草蓐为床,以大小便为药。」此比丘闻佛切
教,心自思惟:「吾生豪贵,衣食自然,宫殿屋
舍雕文刻镂,金银床榻七宝食器,身著金缕
织成服饰,足履金薄妙屣,然则犹不尽吾意,
况当著五纳服耶?且当还家适我本意。」念已
欲还。时佛在舍卫精舍受波斯匿王请,即往
诣佛所辞退而还。时阿难语曰:「君且住一宿。」
须菩提曰:「道人屋舍床榻座席如何可止?且
至白衣家寄止一宿,明当还归。」阿难曰:「但住。
今当严办供具。」即往至王所,种种坐具幡盖
华香,及四灯油事事严饰皆备具足,此比丘
便于中止宿。以适本心,意便得定,思惟四谛
至于后夜即得罗汉,便飞腾虚空。阿难心念:
「此比丘傥舍屋去,所借王物恐人持去。」便往
看之,屋内不见,仰视空中见飞在上。阿难白
佛:「天须菩提已得罗汉,今飞在虚空。」佛语阿
难:「夫衣有二种:有可亲近、有不可亲近。何者
可亲近?著好衣时益道心,此可亲近;著好衣
时损道心者,此不可亲近也。是故阿难!或从
好衣得道、或从五纳弊恶而得道者,所寤
在心,不拘形服也。」以是言之,天须菩提著好
衣第一也。

所以称难陀迦比丘教授第一者,
舍利弗亦教授,普教授四部弟子,从旦至中
要使一人至于道迹。此比丘者专教授比丘
使得罗汉。譬如善射之人,以一发箭射于彼
贼,即中要处便使不起。喻此比丘善诲要慧,
闻者结除径至无为。不善射者,虽用多箭正
可一发。喻于身子,虽广演慧终成一阶。优劣
卷五 第 48a 页 T25-0048.png
之殊格然易见,故言教授后学最为第一也。

须摩那比丘所以善诲比丘尼僧者,此比丘
常以苦切之言诫敕诸尼僧:「夫女人者多诸
情态,姿媚绮饰幻惑世人,身形秽漏九孔不
净,三十六物无一可贪也。」所以名须摩那者,
即华名也,以其生时耳上自然有此华,即以
华为称。时频婆娑罗王来至佛所,见此比丘
耳上有华,怪而问佛:「比丘法得著华耶?」佛
告王曰:「王自𢱍却。」时王即以手捻去,续生
如故,如是不止遂成华聚。王怪益甚,问其
所由。佛告王曰:「乃昔毗婆尸如来出世时,此
比丘为长者子。时岁节会,共弹琴作倡戏讫,
便至佛所。此长者见佛喜悦,即以耳上华举
著佛耳上。佛即以神足化此花,于虚空中变
为四柱台,耳上如故。长者见变,即发誓愿:『愿
使将来世世值佛,所生端政、耳上生花。』以昔
福愿,今获其报。」王闻所说心即开解,前礼佛
足辞退还宫。所以善诲比丘尼者,比丘尼等
本是多情。人见比丘端政兼耳上有花,心
犹爱乐。缘此爱情诲约切教,由是苦言爱著
即解,是故言善诲禁诫比丘尼僧最为第一
也。

所以称尸婆罗比丘福德第一者,尸婆罗
初生时,手把无价摩尼珠出,堕地便言:「世间
颇有金银七宝可持布施不?我今欲大布施。」
作是言已,父母诸家皆大惊惧,弃舍而走,或
呼是罗刹鬼、或谓天神:「夫小儿生,要须日月
满足乃当言。今堕地便言,是大可怪。」母情不
然,复还看之,语母曰:「莫惧。我非鬼。我正是
母儿耳。」其父月光曰:「今当抱儿至尼揵子
卷五 第 48b 页 T25-0048.png
所问其吉凶。」即与妇抱儿至尼揵所,以状白
师。师曰:「此儿无福,后当致祸。」长者曰:「儿手
中有摩尼珠,何以言无福耶?」尼揵曰:「至年八
岁时,汝家财宝尽当在此儿手中消灭𣩠,由
是皆当饿死。」长者惧怖深惟疑惑,闻世有大
沙门,「傥能知吉凶,当往至其所问此可否。」
即往世尊所。中路复念:「大沙门是王者种,生
长深宫又不学问;婆罗门等少小博学,尚不
能知吉凶,沙门岂得能知耶?」即欲还家。天
于虚空告长者曰:「但当前进。何以复还耶?如
来大圣无所不达,往必决疑。是非速往。」即
前至佛所,礼拜问讯讫,便启白:「如向所说,不
审吉凶?」佛告长者:「吉无不利。乃生此福德之
子。此儿年二十当出为道,常有五百童子共
俱,当得罗汉还度父母。」长者闻佛所说,欢喜
踊跃不能自胜,即还归家。办具肴膳,请佛至
舍:「愿世尊赐小儿字。」佛告长者:「正欲为字为
天,人所不解。正欲字为贤圣,凡夫所不解。迦
叶佛时名鬼为尸婆罗,今正当字为尸婆罗。
尸婆罗者,开通鬼神言语音声。是故字尸婆
罗。」阿难临般涅槃时,度二弟子:一名摩禅
提、二名摩呻提利。摩呻提利者地王也,若不
作道人者,当王此阎浮提及三天下,故名摩
呻提利。阿难教此弟子:「汝至师子渚国兴
显佛法。」彼国人与罗刹通,要须文字然后交
接。市易六十种书,书中有鬼书名阿浮、人书
音名阿罗。摩呻承教至彼显扬佛法,自是教
迹今日现存。尸婆罗开通鬼神,其亦如是,
故名尸婆罗。所以称尸婆罗福德者,生时两
卷五 第 48c 页 T25-0048.png
手中自然把摩尼珠出。乃昔毗婆尸如来时,
此比丘为贾客入海采宝,经过五难乃至宝
所,得一宝珠还持上佛,愿所生处获报自然。
以是因缘生即奇异,价二十亿。初生之时自
然宝珠著耳而生。父集贾人访其价直,众
贾铨曰:「直二十亿。」尸婆罗手珠无有限量,故
曰无价计。其宝所润乃及七世,七世之中无
所渴乏,故称福德第一也。至年二十出家学
道,至世尊所,佛命善来,即成沙门。思惟四
谛,便得罗汉。时有五百童子亦出家为道,
常侍从尸婆罗。尸婆罗供给此五百人衣食,
所在适处供养无乏,所周旋处辄悉供养。至
罗悦祇城南有大深山,山中饶诸毒虫虎狼
罗刹,即自心念:「欲于山中避隐一时。」时天帝
释以知所念,即于山中作五百房及僧伽蓝,
种种供养复经一时。夏坐已讫,心念:「违远
以久,当还礼觐。」天时大热,念欲得凉。天帝
知之即降云雨;少思浆饮,即降甘露。所欲念
者应意即至,故曰福德第一也。尸婆罗有叔
父,事外道梵志,为人素悭不好布施。时有亲
友劝令作后世资,即请梵志数千,施百千
两金。尸婆罗念:「叔悭贪生不造福,设复施
慧不值良田,我不度者永为弃捐。」便往其家
持钵乞食。叔曰:「卿来何晚?我昨日大施。昨日
来者可得僧竭支。」曰:「我自有竭支,亦不须之。」
「卿来何为?」曰:「我欲乞食。」时叔不与,便现身
于虚空中作十八变,身出水火。长者心念:
「此必瞋恚。傥烧我家?」即呼使下来与座。坐
曰:「我欲得食。」即与臭秽恶食。即便受之,咒愿
卷五 第 49a 页 T25-0049.png
而食。食入钵中,福德所感变成甘露。有天于
上叹曰:「善哉长者!乃作是大施也、福德之施
也,无能过者。」长者心念:「我先施梵志百千两
金而无叹我者,今施此少恶食乃叹为善。将
无妄语耶?」天复告曰:「所施虽少,福田良美,
故曰大施也。」长者复念:「天必真实,重来告我。」
即以百千两金与尸婆罗。尸婆罗曰:「我比丘
法不应取金。」寻往诣佛问其所以。答曰:「可取,
随意转施。」即受此金施诸同学,为叔父说法
即得道迹。能变臭恶成为甘露,故称福德第
一也。从生至涅槃未曾有乏,般涅槃时身上
雨种种甘膳饮食。所以得尔,己身足,复欲润
及众生故也。以是故复称为第一也。

所以称优波先比丘具足众行第一者,此比
丘德行充足于内、形容端严于外,表里相应,
所适皆悦。难陀三十相、阿难二十相,表相虽
多,于沙门威仪不能悉备。此比丘相虽十一,
礼仪备举,以备造适无往不应,长中幼年睹
莫不欢。所谓内充者,谓四谛如有八正真妙,
充实灵府未曾虚耗,故称具足众行道品之
法为最第一也。

所以称婆陀先比丘所说和悦不伤人意者,
此比丘常慎口,不犯四过。夫士处世,斧在口
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此比丘于是粗犷之
言永已除尽,常择言徐语思而后露,发言
投意必令欢喜。若在长老、中年、幼稚,随其所
好皆能可悦。所以称此比丘能善言者,有比
丘已得罗汉,虽复漏尽,由有口过。因行渡
江,水渐欲深,便发恶言曰:「弊婢淫种物。」时江
卷五 第 49b 页 T25-0049.png
神女闻此恶言,心念曰:「此比丘乃发恶声如
是。」正欲推著水中,「以是比丘故,且当问佛。」即
行问佛:「有比丘渡,江水小深,便骂詈言弊婢
淫种。比丘法应骂耶?」佛即遣一比丘呼此骂
比丘来。比丘即来,佛告比丘:「汝为沙门,何以
骂耶?」比丘对曰:「弟子不骂,直言婢淫种耳。」
江神女曰:「看此比丘已复骂欤。愿世尊说此
本末。罗汉故有瞋恚在耶?何以骂耶?」佛言:「罗
汉无复瞋恚,直以口串故耳。此比丘曾为
婆罗门,婆罗门法喜骂詈,曰胎中奴,不必瞋
骂,直自口惯习耳。又复前五百世为汝夫
时,常骂汝为婢。是以宿识不除,故复骂耳。」江
女曰:「虽复罗汉故有口过。我不用罗汉,愿我
后求无上正真道,度脱一切如佛无异。」佛语
比丘:「汝向此女人忏悔。」比丘即悔,女亦向比
丘忏悔,作礼已各别去。虽复漏尽犹有粗言,
况于凡夫而不慎言也。以是因缘,知是比丘
护口第一也。

所以称摩诃迦延那比丘安般第一者,千二百
弟子中唯有此比丘及罗云能行安般第一。
何以知之?昔罗云从佛行,佛以善权故现脚
[𨄔]使罗云见。罗云见已,心念曰:「此老公持
如此形貌,舍转轮王位,著道行乞耶,何以不
羞?我不能复行乞,且归去。我祖父真净王故
在,何能作是勤苦为?」佛即知罗云心中所念,
告罗云曰:「汝知不?天地尚无常,况汝转轮圣
王岂可得久?当解非常,有形皆苦、身非我
有,皆当磨灭不得久停。」罗云思四非常,意犹
未寤,佛教行安般守意。安般者,入出息也。
卷五 第 49c 页 T25-0049.png
息长亦知、息短亦知。短息者从心还,长息者
谓从足跟中来。复知冷暖,入息为冷、出息为
暖。所以知长短冷暖者,欲分别五阴所趣深
浅,所从出入寻息本末知病源由。若息入时
不知所从来,若息出时不知去至何所,解无
来往,病亦复然。如是思惟遂得罗汉。摩诃迦
延那行安般者不同罗云也,于息自在。若欲
从眼从耳,随意出入。复闭眼耳鼻口,便从九
十万毛孔出。何以知其从毛孔出?此比丘本
是王种,弟兄二人,其弟端政姝妙。时王崩亡,
兄应绍继,弟自以为胜,密望人举。然国俗
法不得越次,即举兄为王。弟心不伏,不肯称
臣,自求出国,王即听之。求索兵众,王恣与
之,即选八万牙象被钾鼻剑。严办已讫,念
曰:「何国最善?吾欲攻取。毗舍离国诸国最胜,
当往攻取,以为己用。」即引兵而趣。正至半道,
时有五百贾客采宝而还,欲诣摩竭中路相
逢。问贾人曰:「天下人中形容姿貌颇有胜我
者不?」贾人便笑。王问:「何以笑耶?」答曰:「我为
自笑耳。」复重问曰:「笑要当有意。何以不说?」
答曰:「王若不瞋者,便当说之。」王曰:「但说,终不
瞋汝。」贾人曰:「我闻有白净王子名曰悉达,巨
身丈六紫磨金色,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时
迦延那闻贾人语,心怀恐惧:「悉达若知我来
者,必当兴军逆来见伐。」顿止中路不敢复前。
时毗舍离人闻其兴军欲来攻伐,不能自宁,
即往问佛:「如何禳之?」佛言:「无苦。吾自化之。」
其夜世尊即往现变,于虚空中结加趺坐,晃
若金山曜于大众。举头视曰:「是何等人?」答
卷五 第 50a 页 T25-0050.png
曰:「我是贾客所道者。」即曰:「贾客诳我也。向
者不道能飞,而今现飞。」心中惶怖惧其为害,
叉手问曰:「不审至此何所约敕?」世尊答曰:「勿
怀恐惧,吾不害汝。我名为佛,济渡一切。甘露
妙法,汝欲闻不?」答曰:「愿欲闻。」佛观其根应
从安般而得度,即为说守出入息,知息长短
及知冷暖。闻佛所说,心即开解,得须陀洹道,
便舍军众求为道人。佛即受之:「善来比丘。」
便成沙门。重思安般,分别四大三十六物恶
露不净,寻达至妙逮无漏果,故称诸比丘中
安般第一也。

所以称优头槃比丘计我无常为第一者,此
比丘宿行恭恪,若见长老师父事之,若见中
年敬之如兄,于己小者爱之如弟。谦恪之至,
故受姝大之报。得为比丘侍佛左右,虽有高
大之形常不自恃,恒计非我身无常主,解
达明慧、心亡是非,故能遗形丧憍谦逊为首。
何以知形体姝大也?佛始成道,度迦叶兄弟
三人,有千比丘。游摩竭国,度洴沙王将还
本国,先遣优陀夷告真净王:「却后七日当来
入化。」时王闻之喜踊无量,即敕严驾,平治道
路、扫洒烧香以待如来。如来将千二百五十
比丘来过释翅,如来心念:「今父王必当来
迎。不可使尊重屈体,当现神足升虚而行。」与
人头齐,欲使王手接如来足而已。所以尔者,
佛虽德尊,不欲使父母屈体故也。时优头槃
比丘在如来右、密迹力士在如来左,如来身
正至此比丘肩。王问曰:「佛左右者是何等人,
乃尔高大耶?」答曰:「右者是优头槃比丘,左
卷五 第 50b 页 T25-0050.png
者是阅叉鬼金刚力士也。」又曰:「是何等国人,
乃尔殊异?」答曰:「是摩竭国人。」又问曰:「为是
神足身、为是遗体耶?」答曰:「是父母遗体身,非
神足也。」诸释念曰:「如来神德不可思议,乃令
罗刹恶鬼高大之人在其左右也。」以是因缘。
知是比丘身为延短也。此比丘侍佛左右,恒
欲障曀如来,诸天世人以是为患。如来有二
种身:一法身、二肉身。此比丘但爱金色肉身,
不爱无漏法身。亲近弟子法当嘱累,惧遗法
身阙于将来。以是二事故,如来发之以及阿
难耳。

所以称拘摩罗迦叶能杂种论者,此比丘常
为人敷演四谛,时兼有赞颂引譬况喻,一谛
一偈赞引一喻,乃至四谛亦皆如是,故称杂
论第一也。拘摩罗者,童也;迦叶者,姓也。拘
摩罗迦叶即是童女子。何以知其然?昔有长
者名曰善施,居富无量。家有未出门女,在家
向火,暖气入身遂便有躯。父母惊怪,诘其由
状。其女实对:「不知所以尔。」父母重问,加诸杖
楚,其辞不改,遂上闻王。王复诘责,辞亦不
异,许之以死。女即称怨曰:「天下乃当有无道
之王抂杀无辜?我若不良,自可保试。见抂如
是!」王即捡程如女所言,无他增减。王即语
其父母:「我欲取之。」父母对曰:「随意取之。用此
死女为?」王即内之宫里,随时瞻养。日月遂满
产得一男,端正姝妙。年遂长大,出家学道。聪
明博达,精进不久,得罗汉道,还度父母。时有
国王名曰波绁,信邪倒见,不知今世后世作
善得福为恶受殃,谓死神灭不复受生,不信
卷五 第 50c 页 T25-0050.png
有佛、不识涅槃,以铁鍱腹畏智溢出,誇王
独步自谓无比。时童迦叶往至其门,王见迦
叶被服异常,行步庠序威仪整齐,王即与论
议。王问道人:「道人言:『作善有福、为恶受殃。』」
王言:「今我宗家有一人,为善至纯。临欲死
时,我与诸人共至其边,语其人言:『如君所行
死应生天,若上天者来还语我。』死来于久不
来告我,我是以知作善无福耳。」道人答王曰:
「夫智者以譬喻自解。譬如有一人,堕百斛圊
厕中。有人挽出,洗浴讫著好衣服,以香熏身
坐于高床。有人语此人曰:『还入厕中去尔。』此
人肯入以不?」王曰:「不肯。」道人曰:「生天者其
喻如是,天上快乐五欲自恣,以甘露为食,食
自消化无便利患,身体香洁、口气苾芬。下观
世间犹猪处溷,正使欲来,闻臭即还。以是言
之,何由得相告耶?」如是比譬喻数十条事,王
意开解,信向三尊。以是因缘故,童迦叶能杂
种论为第一也。

所以称面王比丘著弊恶衣无所羞耻者,可
名作十一头陀耶?或曰:非也。何以谓为第一
也?比丘著一种衣,终身不改。何以知其然?此
比丘本是释种子,初生之时有异神德。母始
怀妊时,请梵志占相。梵志策曰:「此儿头上有
天冠相。」其母闻之欢喜,佯不乐,念曰:「夫天冠
者王者相,一国之中不可有两王。」恐王害之,
是以不乐。所以内喜者,若实是王者,自然当
有护,何忧不济也。日月遂满,产一男儿,头上
有天冠影。复请梵志为作字,梵志曰:「头上有
王相,复不可离此相,当名为面王。」即字为面
卷五 第 51a 页 T25-0051.png
王。真净王闻之,心怀愁忧:「此儿有王者相,
后必夺我位。当如之何?」正欲辄杀,罪不应死;
正欲置之,惧必夺己。俯仰忧悒,不能自宁。佛
来还国,时王宣令诸释曰:「若有兄弟二人
者,遣一人出家为道侍从世尊。」此儿复一已,
不得使出家在五百人例,是以益怀愁悴。时
面王年十岁,心自念曰:「正使转轮圣王亦
复无常,又复不及诸释出家。人身难得、佛世
难值,曼值佛世,宜当出家。」即白其母:「我欲出
家学道。」母曰:「我正有汝一人,舍我者我便当
死。」面王即启真净曰:「我欲出家。王当听不?」真
净欢喜曰:「大可尔。」面王曰:「自惟一已,母无所
付嘱,以此为恨耳。」王曰:「卿若能出家者,我
便当以卿母为姊,分半国相给。」面王欢喜,即
还家以状白母,母即听之。当出家时,被一张
白氎至世尊所欲求为道。世尊曰:「善来比
丘。」即成沙门。佛制比丘有三衣,此面王比丘
直更染此白氎以为袈裟,都不用馀衣。白佛:
「弟子正欲终身被此一衣。愿世尊听之。」佛即
默然可之。自是已往常被此一衣。故世尊曰:
「我弟子中著弊恶衣者,无过面王比丘也。」此
于八大人念中,少欲知足最为第一也。

所以称罗云持戒不毁者,或曰:罗云憙妄语,
云何言持戒也?或曰:罗云不妄语,直自瞋佛
耳。何以瞋佛也?以佛不作转轮圣王故。若
作圣王者,当有八万四千大臣、八万四千玉
女,象马车乘事事有八万四千。舍如此之位
而作沙门,东西行乞,不可羞耶。计圣王之利,
嫌如来故,作妄语耳。人问罗云如来所在,
卷五 第 51b 页 T25-0051.png
如来实在祇树精舍,而答云在昼闇园;实在
昼暗园,而诈言在祇园。反覆妄语诳于来人。
阿难白佛:「罗云妄语。」佛唤罗云来:「卿实妄
语耶?」对曰:「实尔。」「罗云!汝何以作妄语耶?我
所以舍圣王位者,以圣王位不可恃怙,皆归
无常无长存者。正使帝释梵王皆不可保,况
复圣王而可恃赖耶?罗云!我前后舍此不可
称计,而汝方恨也。」佛语罗云:「汝取水来。」罗
云即盛满钵水授如来。如来执钵水,谓罗云
曰:「汝见此水不?」对曰:「已见。」佛言:「此水满钵
无所缺减者,喻持戒完具无所损落。」复写
半弃,谓罗云曰:「汝见此水不?」对曰:「见之。」佛
言:「此水以失半,喻戒不具足。」复写水使尽,
示罗云曰:「见此空钵不?」答曰:「已见。」佛言:「犯
戒都尽,喻如空钵。」复以钵覆地,示曰:「汝见不?」
答曰:「见。」佛言:「已犯戒尽当堕地狱。喻钵口向
地也。」罗云自被约敕以后,未曾复犯如毫釐,
故称第一持戒也。或曰:复更有事。身子将罗
云入舍卫城乞食。时有婆罗门见罗云在后
行,即兴恶意打罗云头,血流污面。罗云即生
恶念:「要当方便报此怨家耳。但言婆罗门者,皆当破灭终不置也。」身子已知罗云心中
所念,为其拭血,谓罗云曰:「当忆汝父昔为须
念王时,人来索眼,即挑眼与,亦不悔恨。在园
中坐禅时,王截手足,亦不悔惋。若为象时,
以牙与人,亦不厌惓。汝今云何起此恶念?」罗
云闻师所说,即自剋责:「我今云何恶心向彼?」
即忍如地,不起害心如毛发许。时打罗云首
者,堕无择地狱中。以是因缘,知罗云持戒第
卷五 第 51c 页 T25-0051.png
一也。

所以称般咃比丘能隐形不现者,般咃者,道
也。有双生儿弃之于路,有人收取养长令大。
各出家为道,无人与作字,即字为道生,胡
言般咃也。时摩竭国数天雷暴雨,五谷不
登。王名频头𠻬罗,是阿阇世王祖,募四远
曰:「有能却暴雨者,大与财宝。」时有婆罗门名
曰梵志,善知咒术,来应募曰:「我能却雨。」王
即听,使现术止雨。时阴阳和调五谷大熟,梵
志白王索止雨功报。王虽口许,竟不报惠。诸
臣人民见王不与,各复许之。梵志家俭,每从
索之,其于不与遍索不得。梵志大恚,誓作毒
龙,灭人苗稼:「若有种五谷者,苗稼成好,大
震雹杀,使根茎不立,何况有叶耶。」誓已命
终,即生龙中,号名无叶。时摩竭国人民种作
苗稼适生,龙即雹杀。如是经数年,人民饥困
死亡者众。佛悯伤之,欲化此龙,即将密迹、
阿难、般咃至俱持国,诣龙所止。时龙见佛来
恶心生,曰:「今当放雹杀此沙门。」即雨山石,佛
右回视密迹,密迹知佛意,即以金刚杵拟之
堕大石山,塞其龙渊。龙大瞋怒,眼中火出。佛
右回视般咃比丘,般咃比丘即知佛意欲使
降龙。般咃即以神足隐形,以水灭龙眼火。龙
复于耳鼻口出火,亦以水灭此。比丘复以神
力,于龙眼耳鼻口中反覆出入而龙不见,隐
形在内现手于外。龙睹此变,即便心伏。佛复
与三人等于前往反经行,石上有四人迹,而
三人现。龙即问佛:「一人所在?」答曰:「是汝师迹。」
又曰:「师名为谁?今何不现?」答曰:「名曰般咃。」
卷五 第 52a 页 T25-0052.png
佛欲使远现,即知佛意,百步现形。龙遥见
之,欢喜为礼,佛即授之八关斋法。自是以往
风雨和调,五谷丰熟人民安宁。以是因缘,知
般咃隐形第一也。

所以称祝利般咃能化形体作若干变者,祝
利者,极闇也。此比丘精神疏钝,佛教使诵扫
帚,得帚忘扫、得扫忘帚。六年之中专心诵此,
意遂解悟,而自惟曰:「帚者彗、帚者除。彗者
即喻八正道,粪者三毒垢也。以八正彗扫三
毒垢,所谓扫帚义者正谓此耶。」深思此理,心
即开解,得阿罗汉道。所谓化形体者,以四谛
妙慧化五阴形也。正有此化,更复有馀。曰有
婆罗门名曰梵天,亦名世典。所以名世典者,
博览群籍,图书秘谶天文地理无不关练,故
名世典也。自以德高,命敌而行:「谁能与我论
者?」闻释种比丘中最下者有祝利般咃,忧
婆塞中最下者有瞿蜜多罗。「吾当与此二人
共论。」即来与般咃共论。谓般咃曰:「能与我
共论耶?」般咃曰:「我尚能与汝祖父梵天共
论,何况汝盲无目人乎?」梵志寻言即诘曰:
「盲与无目有何等异耶?」般咃默然不对,心念
曰:「无以相詶,当以神足相答耳。」即以神足
飞腾虚空去地四丈九尺,结跏趺坐。梵志
仰瞻见其神变,敬情内发冀其清詶。时舍利
弗在祇桓经行,以天耳闻梵志与般咃论,知
其辞匮现变相答。「我若不往,比丘受屈、梵志
不度。」即以神足作般咃形,使般咃本形不现。
化形问梵志曰:「汝为是天、是人乎?」答曰:「是
人。」又问:「人为是男子不?」曰:「是男子。」又问:「男
卷五 第 52b 页 T25-0052.png
子与人有何等异?」答曰:「不异。」又问:「人者统
名;男子者据形言之。何得不异耶?向言盲者,
谓不见今世后世善恶之报;无目者,谓无智
慧之眼以断结使也。」梵志心解,即得法眼净。
以是因缘知祝利般咃变形第一也。

所以称释王比丘豪族富贵天姓柔和者,凡
姓有四: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也。所以
言贵者,以作沙门同一释姓,是以称贵耳。
喻如四恒水,牛口、师子口、马口、象口,各有五
百支,合入大海共为一水,无若干味。故海得
称大,致贵于百川也。释姓亦如是,故称为豪
贵第一也。

真净王有三弟,最小弟名误净,有小儿年四
岁。时真净王在正殿上坐,会诸群臣。王自惟
曰:「我儿不出家者,我应当作圣王。我儿。既
生,应当为圣王,然复出家去,我何用是天冠
为?」即脱天冠著地,有应作者便作。诸臣愁悒
各无欢心。时释王小儿在前游行,见地天
冠,即举著头上坐地,以左手拄肩,右手摩捋
髭须。王与诸臣惊怪所以。王曰:「此小儿天使
其然,或能作圣王。我儿圣王相尽在此儿许,
故使其然耳。」众臣佥然曰:「或能如王所言。」
王念曰:「悉达既出家。」又见小儿之相,即自废
王位。乃经八年,闻悉达以成佛,度三迦叶师
徒得千比丘,并优波提舍、拘律陀师徒二百
五十人,合千二百五十比丘,从摩竭国欲还
至释翅舍,先遣优陀夷白还消息。真净闻之
欢喜踊跃,即还著天冠,平治道路、扫洒烧香
以待如来。如来既至,王见诸比丘,虽复心精
卷五 第 52c 页 T25-0052.png
无表容貌。「当选诸释五百人姿容可者出为
沙门侍从世尊。」释王比丘最在其先。时佛在
精舍大众之中,告诸比丘,普论种姓所以豪
贵意。时真净王来至众中,向释王比丘礼。诸
众皆怪所以。佛知此意,欲解众疑,故问王
曰:「何以礼此比丘?」答曰:「所以礼者,以此比丘
有二事胜我。夫天有三:一日举天、二日生
天、三日清净天。我正有举天,此比丘有生
天、有清净天。所以言生天,以年四岁时,举吾
天冠著己头上。自然生意,无有与者,故曰生
天。清净天者,今已漏尽结解,无复尘垢,故曰
清净天也。以是二事胜我,故为作礼耳。」以
是因缘,知释王比丘豪族第一也。
《分别功德论》卷第五

按此论,丹藏为三卷,《开元录》云四卷,而注
云或三卷或五卷者,但分卷有异耳,文无
增减焉。录有注叙云:「右此一论,释《增一阿
含经》义。从初〈序品〉至〈弟子品〉过半,释王比
丘即止。」《法上录》云:「竺法护译者,不然。此中
牒经、解释文句,并同本经。似与《增一阿含》
同一人译。」而馀录并云失译,且依此定。《僧
祐录》云:「迦叶、阿难撰者,此亦不然。如论第
一卷中引外国师及萨婆多说,故知非是
二尊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