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30a 页
卷四 第 40b 页


《分别功德论》卷第四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如来所以广为四部各各说第一者,乃为
将来末世遗法之中,或有四姓外学梵志及
四部弟子共相是非,自称为尊、馀人为卑。
如是之辈不可称计,故豫防于未然,故开自
卷四 第 40c 页 T25-0040.png
足之路耳。今称拘邻为第一者,以其释种豪
族,王简遣侍从劳苦,功报应叙是第一。又复
初化受法,无能先者,亦是第一。善能劝导将
养圣众,先受善来之称,复是第一。人中所
归仰,遮加越为最,光明之中日为最,星宿
中月为最,万川中海为最,四天王中提头赖
为最,三十三天中释提桓为最,欲界六天中
波旬以为最,色界十八天净居以为最,九十
六部僧释僧以为最,九十六种道佛道为上
最,拘邻比丘等五人中为最。以是言之,拘邻
为第一。

优陀夷比丘劝导以为最。比丘皆劝导,所以
称最者,佛将还度本国,先遣现神变。与王相
酬酢,一一解释,人所度不可计,故称劝导最
也。

摩诃昙比丘,利根捷疾,馀比丘皆漏尽成
神通,此比丘漏未尽以成神通,故称第一。

凡乘虚者皆以神足,此比丘能行空如履地,
是善肘比丘之所能也,故称第一也。

目连神足默往异刹,婆破比丘神足陵虚,声
振遐迩,能摄伏外道,故称第一。

牛脚比丘者,以二事不得居世间。何者?此比
丘脚似牛甲、食饱则呞,以是二事不得居世。
若外道梵志见其呞者,谓沙门食无时节,生
诽谤心。是以佛遣上天,在善法讲堂坐禅定
意。善觉比丘常为众僧使至天上。佛涅槃后,
迦叶鸣揵椎大集众僧,命阿那律遍观世
界谁不来者。阿那律即观世界尽来,唯有桥
洹比丘今在天上。即遣善觉命召使来。善觉
到三十三天,见在善法讲堂入灭尽定,弹指
卷四 第 41a 页 T25-0041.png
觉之曰:「世尊涅槃已十四日。迦叶集众,遣我
相命,可下世间至众集所。」桥洹答曰:「世间
已空,我去何为?」不忍还世,欲取涅槃。即以衣
钵付于善觉还归众僧,便取涅槃。以是因缘,
善处天上,故称第一。

善胜比丘者,本是贵族之子。初生之时,有自
然金屣著足而生。父母珍之,为起三时殿,
妓女娱乐不去左右。时妇睡眠,睹其白齿,
身形虽妙但是骨耳,具观恶露森然毛竖,顾
视宫宅犹似冢墓,惊走出户。二神迎接,问二
神曰:「今者委厄,谁能为救?」二神答曰:「唯有
世尊善能救厄。」曰:「今为所在?」答曰:「近在祇
洹,可从启请。」寻光至佛,头面礼足。佛因本心
为演妙法,即时心开漏尽结解。以是因缘,善
胜比丘恶露观第一。

优留毗迦叶所以称第一者,乃宿世以来弟
兄三人常有千弟子相随,今遇释迦文佛世,
佛以十八变度迦叶千人,佛众得成,四事供
养犹此而兴。以是言之,优留毗迦叶能将护
圣众供养第一也。

江迦叶所以称第一者,佛为说法,一心听受,
精谊入神,诸结消尽、德实内充,乃彻骨髓,
故脂髓外流,状似汗出。以是言之,心意寂
然能降诸结,故称第一。

马师比丘者,从佛受学方经七日,便备威仪。
将入毗舍离乞食,于城门外遇优波坻舍。
遥见马师威仪庠序法服整齐,中心欣悦,问
曰:「君是何等人?」曰:「吾是沙门。」曰:「君为自知、为
有师宗耶?」曰:「有师。」「师名为谁?云何说法?」答
卷四 第 41b 页 T25-0041.png
曰:「吾师名释迦文,天中之天、三界极尊。其所
教诲以空无为主,息心达本,故号沙门。」优波
坻舍闻此妙语,即达道迹。坻舍同学本有要
誓,先得甘露者当相告示。即辞马师至拘律
陀所。拘律陀见来颜色异常,疑获甘露,寻
问:「得甘露那?」曰:「得也。」「甘露云何?」「甘露者,达
诸法空无也。」拘律寻思,复得道迹。马师所以
威仪第一者,以宿五百世为猕猴,今得为人
性犹躁扰,出家七日即改本辙。学虽初浅,善
宣尊教,使前睹者悦颜达教。以威仪感悟,故
称第一。

身子所以称智慧第一者,世尊又云:
「欲知身子智慧多少者,以须弥为砚子、四大
海水为书水、以四天下竹木为笔、满中人为
书师,欲写身子智慧者犹尚不能尽,况凡夫
五通而能测量耶?」故称智慧为第一。

目连所以称神足第一者,世尊亦说有證。昔
日三灾流行,人民大饥。目连心念:「此地下故
有曩日地肥在中。今人民大饥,意欲反此地,
取下地肥以供民命。」念已白佛:「今欲以四神
足,反地取下地肥以济民命。不审可尔以不?」
佛言:「止止。目连!汝神足虽能反此无难,那中
众生可以一手执虫、一手反地?」佛言:「不可。
所以然者,后世比丘多无神足。设后有饥时,
国王臣民命沙门反地。若不能者,谓非沙门。」
以是神足證,故称目连为第一。

二十亿耳比丘所以称苦行第一者,昔占波
国有大长者生一子,端正姝妙,足下生毛长
四寸,未曾蹑地。所以足下生毛者,昔迦叶佛
时为大长者,财宝无极,为众僧起精舍讲堂
卷四 第 41c 页 T25-0041.png
讫,以白氎布地令众僧蹈上。由是因缘故,
得足下生毛。所以字二十亿耳者,生时自然
耳中生宝珠,价直二十亿,即以为称。时瓶沙
王闻其奇异,欲与相见,故命令来。计道里十
五日行乘车而来,将欲下车,辄布氎在地,然
后行上。既到王所,王命令坐。劳问讫,闻能弹
琴,即命使弹之。相娱乐讫,共至佛所。时佛
与大众广说妙法,见佛欢喜头面礼足。佛命
令坐,闻法欣悦即求出家。佛然其出家之志,
即为沙门。勇猛精进经行不懈,肌肉细软
足下伤破,经行之处血流成泥。积行遂久漏
犹未除,疲懈心生欲还白衣:「我家钱财自恣,
广为福德且免三恶。」佛知其念,忽然于前从
地踊出,问比丘曰:「汝本弹琴时,急缓众弦,得
成妙曲不?」答曰:「不成。」「若众弦尽缓,复得成不?」
答曰:「不成。」「若不缓不急,弦柱相应,得成妙音
不?」答曰:「得成。」佛言:「行亦如是,不急不缓处
其中适,和调得所,乃可成道耳。」思惟佛语,
心豁开解,便成罗汉。以是因缘,故称苦行第
一也。

阿那律所以称天眼第一者,时佛为大会说
法,阿那律在坐上睡眠。佛见其眠,谓曰:「今
如来说法,汝何以眠耶?夫眠者心意闭塞与
死何异?」那律惭愧剋心自誓:「从今以后不敢
复眠。」不眠遂久,眼便失明。所以然者,凡有六
食,眼有二食:一视色、二睡眠。五情亦各有二
食。得食者六根乃全。以眼失眠食,故丧眼根。
佛命耆域治之,曰:「不眠不可治。」已失肉眼无
所复睹,五百弟子各弃驰散,倩人贯针,扪
卷四 第 42a 页 T25-0042.png
摸补衣。线尽重贯,无人可倩。左右唱曰:「谁欲
求福者,与我贯针。」世尊忽然到前取来:「吾与
汝贯。」问曰:「是谁?」曰:「我是佛也。」「佛已福足,复
欲求福耶?」曰:「福德可厌耶?」那律思惟:「佛尚求
福,况于凡人耶?」心中感结,驰向佛视,以至心
故忽得天眼。以得天眼,复重思惟,便得罗汉。
凡罗汉皆有三眼:肉眼、天眼、慧眼。那律正有
二眼:慧眼、天眼也。三眼视者乱,肉、天争功精
粗杂观,故曰乱也。那律专用天眼观大千世
界,精粗悉睹,别形质中有识无识皆悉别
知。天人所见有净不净,极净观者,见世界中
诸有形类,有识无识见皆动摇,疑谓是虫而
非虫也。不净观者,见饭粒动皆谓是虫。优劣
之殊有自来矣。以是言之,天眼第一。

离越比丘坐禅入定所以称第一者,昔波斯
匿王请令坐禅在一树下。时王请入宫食。经
历六年不他周旋,正欲移在他树。树神不听。
以何为验?将欲移时,树神便散华供养。以是
为验,知其不听。何以知其意无他念?时拘絺
罗来至离越所曰:「何不坐好树下,坐此枯树
为?」答曰:「名仁四辩第一,能分别法义及以应
辞。不审分别枯树是何辩中耶?自我坐此已
向六年,不别生枯。仁者方至而便分别耶?」
王请入宫日日供养,使诸夫人各自当直。六
年以满布施发遣,当达嚫时不识主人字。王
曰:「六年受请不识人名,何定乃尔?」答曰:「我
树下坐,尚不知树枯生,况识人字耶。」供养禅
福其德至淳,随王所愿可至涅槃,福田之良
也。故称乐禅第一也。
卷四 第 42b 页 T25-0042.png

他罗婆摩比丘劝率施立斋讲者,佛委僧
事分部所宜,契经契经一处、毗尼毗尼一
处、大法大法一处、坐禅坐禅一处、高座高座
一处、乞食乞食一处、教化教化一处,随事部
分各使相从。若有檀越来请者,以次差遣不
问高下。若有私请者,不听在此例。时檀越请
尽,六群比丘次值贫家怀恨而还,向佛怨
言:「摩罗见欺。自受好处,见遣贫家,岂是平等
耶?」佛命摩罗:「卿实尔耶?」答曰:「不也。」于时无
食,日欲差中,便和牛屎饮以当斋。闻六群
语,无以自明,即于佛前吐此粪浆。六群惭
愧,二人感结漏尽、二人还为白衣、二人面孔
出沸血命终堕阿鼻也。斋讲者,斋集部众、综
习所宜,善能劝成故,称第一也。

小陀罗婆者,主立房室兴招提僧,共成其功,
不复别称也。

赖吒婆罗比丘所以称豪贵者,是王者种,为
人聪明博达,少好追学。闻佛出世开化愚蒙,
即诣祇洹精舍听采法言。闻教入神,思欲
出家。归白父母,父母不听。心自惟曰:「一切众
生尽是父母,岂独二人是耶?」念已便至佛所
求为沙门。佛问:「父母听不?」曰:「不听也。」兄为国
王,复白王求为道,王亦不听。心中思惟:「要作
方便出家为道。」父母正有一子,不欲离目前
斯须之间。索一独榻坐父母前,不饮不食经
六日。父母惶怖,惧杀其子:「若杀此儿者,用此
死儿为?听,当放之为道。」与儿要曰:「今放汝为
道,当数还归。」父母已许,便至佛所。问曰:「听
汝耶?」曰:「已听。」佛便命曰:「善来比丘。」手摩其头,
卷四 第 42c 页 T25-0042.png
须发自落,如剃须发七日者,袈裟著身便成
沙门。为说四谛,便成罗汉。以本要故,寻还归
家,著衣持钵在门而立。时婢淘米,将欲弃
泔,舒钵索饮。婢举头视知是大家,便入白曰:
「郎君在外。」父母欣悦:「审是儿者,放汝为良人。」
即出迎入为设肴膳。曰:「日时已过,法不应食。」
父母曰:「今日已尔,明日早来。」即还所止。还
去之后,父母约敕诸妇:「儿明当来。汝等好自
庄严汝容服饰,各尽妙技,能使我儿还为
白衣者,于汝大佳。」复敕藏吏出诸珍宝,金银
七宝各各别聚,冀儿意动还染于俗。明日食
时执钵而还,就座而坐讫。诸妇婇女各设姿
态,或散华香、或拂衣捻草。婆罗曰:「诸妹何
足烦劳耶?」诸妇念曰:「持我等作妹者,将无还
理。」语父母曰:「用此宝物为?此但误人耳,
由是致灾祸。何不弃之于山泽耶?」父母谏曰:
「道德在心,何必出家?质多长者亦在家得道。」
曰:「未闻在家得漏尽者。质多所得,由有一生
分在,何足为贵耶?」虽复豪珍美玉弃之若遣,
故称出家第一也。

迦旃延所以称善分别义者,将欲撰法,心中
惟曰:「人间愦闹精思不专。」故隐地中七日,
撰集大法已讫呈佛。称曰:「善哉。」圣所印可,
以为一藏。此义微妙,降伏外道,故称第一。
又复称第一者,世尊至释翅国,坐一树下执
一杖。释种咸来观佛:「往弃我女,相好胜前。今
意复云何?」答曰:「意者不著世间、不染于俗。」梵
志曰:「善哉。」受解还去。后诸比丘不解此语,问
迦旃延:「佛称仁者辩才折理解义第一。世
卷四 第 43a 页 T25-0043.png
尊所答梵志不染不著者,其义云何?」时迦旃
延即为解说:「比丘当知,眼缘色起痛、缘痛
起想、缘想来往生识分别起染著心。于此染
著永已舍离。」诸比丘闻说此语意犹快然,
迦旃延观诸比丘意不了,即引喻曰:「有人于
此欲求牢固之物,反舍根本而取枝叶。为
得牢固不?」曰:「不得也。」「君等亦如是。佛近住
此而反见问,岂非舍本取其末耶?」诸比丘即
往问佛,称迦旃延所解如是:「不审理应尔不?」
佛答曰:「如迦旃延所说等无有异。」以是因缘
复称第一。

君头波叹所以称行筹第一者,凡
筹者记录人数知为诚实以不?答诚实,受筹
则得其福,虚妄受者罪积弥大。汉言曰
筹,天竺为舍罗。舍罗者亦名坏尽,福则罪尽、
罪则福尽也。何以知其然耶?昔阿难邠坻女
外适尼揵国,问佛:「可尔不?」佛言:「宜知是时。
往必有益。」女既到,遥请世尊。佛知其意,即默
然受请。敕阿难曰:「明当受释摩男请。鸣揵
集众行神通。」舍罗时上座君头未得神通,闻
行筹请,自鄙未得神通,顾惟形影在众座首,
由老野狐在紫金山。进退惟虑,正欲受筹,不
在通例;正欲不受,居为上座,八岁沙弥尚得
神通,积年之功而无所获。计惟如此,何用
存为?感结受筹,还授之间霍然漏尽。若以
虚妄受筹者,人身有九十万毛孔,以此为数
不得受如此之数人身也。若以精诚受者,即
可得漏尽之證,以此上座可为明證。所以复
为上座者,以善能说法适可众人,众所推举
故为上座。以是因缘故,称上座受筹第
卷四 第 43b 页 T25-0043.png
一。

所以称宾头卢能降伏外道者,毗舍离城中
有质多长者,每患六师贡高自大言:「瞿昙沙
门自称为尊,当与其捔技,若彼现一、我当现
二,如是转倍至三十二。」时长者普请内外僧
供养讫,立大幢高四丈九尺,置栴檀钵于
上,唱言:「其能引手取此钵者,便得第一。」时宾
头卢心自念曰:「今当现神足令六师等默然
降伏。」又念曰:「世尊常诫诸弟子,不得现神
足。若今不现者,惧彼永以得罪;若现者,惧违
尊教。」俛仰不已,便现神足伸手取此旃檀钵。
升在虚空,绕城七匝,还在座上,谓诸梵志
曰:「卿等复现其二也。」六师默然。时大鬼将
军名曰半师,谓六师曰,促现其二。时六师
徒众莫知所凑。以是言之,知宾头卢降伏外
道最为第一也。

所以称谶比丘瞻病为第一
者,时祇陀精舍有一比丘病疾困笃,久寝
床褥,脊下虫出,呻号终日。佛与诸比丘按行
房舍,见此比丘困笃如是,问曰:「有人瞻视汝
不?」曰:「无也。」又问曰:「汝先时颇瞻视他病不?」答
曰:「不也。」佛言:「汝不视他病,云何欲望人看
也?」于是如来襞僧伽梨,自手摩扪,为其湔
浣。时天帝释亦来佐助世尊瞻视病人。于是
病比丘蒙世尊恩,即得除愈。佛告诸比丘:「自
今已后,若有病者当相瞻视。」时世尊顾谓
诸比丘:「谁能常瞻视病者?」唯有谶比丘耳。
谶比丘常以五事瞻视病者。云何为五?分别
良药,亦不懈怠先起后卧,恒憙言谈少于睡
眠,以法供养不贪饮食,堪任与病人说法。是
卷四 第 43c 页 T25-0043.png
谓谶比丘以此五法瞻视病人,未曾有不
差者。所以者何?此比丘乃前世时,曾五百
世为医,善解方药、听声察色知病根源,兼以
四事瞻养病者。以是因缘,称谶比丘瞻病
第一也。

所以称朋耆奢比丘能造偈颂者,此
比丘前为长者子时,为人天才聪朗触物赞
颂。时出行游,遇一技家女,形容端正世之希
有,睹之情欣便欲纳之。归白父母,启以前
见:「愿父母为我娉索不?」父母不悦:「卿族姓子,
如何改趣毁先人风。」其子意猛,复重启曰:
「若不为我纳者,不能存世。」父母见子言重,不
忍呵制,便言:「随汝。非我所知。」即自遣人与女
家相闻。女家是技种,唯技为先,便荅来使曰:
「不贪君财。唯能众技兼备者,便持相与。」朋
耆闻之,即诣技工学于诸技,不经数旬众技
兼备。复重遣信:「所学已备,便可相惠。」主人
答曰:「若伎备者,当诣王试。」时在正节,王集
众技普试艺术,若最胜者赐金千两。王亦闻
此女妙,欲纳之宫里。试之技法,缘幢为最。
竖幢高四丈九尺,下置刀剑,刃皆上向,间
趣容足。时朋耆缘幢于上空旋七匝便下投
之空地。王惧失女,诈佯不视。人皆言妙。王
言:「不见。若审妙者,更复为之。」朋耆念曰:「若不
顺王教者,必失此女,规一果情。」朋耆冒死
复缘,既至幢头,顾视女面,心自惟曰:「何坐
此人乃至斯困?」心惧形慄恐不自全:「女人虚
妄何用此为?」佛知此人必可济度,若不救者
当堕三涂。告目连曰:「汝以神足救彼危厄。」
目连奉教即往现变,于虚空中结加趺坐,复
卷四 第 44a 页 T25-0044.png
于幢下现七宝阶,馀人不见朋耆独睹。徐于
梯间七匝而下,神力所接内安外危。王与众
人甚为奇异,王手自牵女以付朋耆。朋耆曰:
「不用此虚诈之物,诳惑世人迷误清直,亡国
破家莫不由之。」即寻目连往诣世尊。世尊告
曰:「善来比丘。」便成沙门。为说四谛,即得应
真,喜情发中而形于言,便作颂偈赞于世尊:

「 「清净十五日,
 五百比丘集,
 已断诸结使,
 仙人不受习。
 犹如转轮王,
 群臣普围绕,
 四海及与地,
 所典无有表。
 降伏人如是,
 导师无有上,
 将护诸声闻,
 三明坏结性。
 一切世尊子,
 无有尘垢秽,
 已破爱欲网,
 今礼星中月。」」


以是因缘,称朋耆奢能造偈颂赞如来德为
最第一。

所以称拘絺罗为四辩第一者,凡声闻四辩
不必具足,或有法辩而无义辩、或有义辩而
无法辩、或有应辩而无辞辩、或有辞辩而无
应辩,拘絺罗尽具此四辩。舍利弗、迦旃延亦
有四辩,所以不称为最者,身子自以智慧为
主,迦旃延自以撰集为主,故各不称四辩
耳,虽复四辩亦不及拘絺罗。拘絺罗但辩一
句之义,七日不尽,况复四辩岂可计量乎?以
此事故为四辩第一。

所以称难提比丘乞食第一者,馀比丘虽复
乞食,或不具戒、或有贪心、或左右顾视心不
专一、或避寒暑。然此比丘当乞食时,都无此
卷四 第 44b 页 T25-0044.png
事,乞食既精,施者福多。今故引喻,以况大
小。有人问射法:「一人射百步玄毛、一人射
地尘出。何者为难?」答曰:「玄毛为难,虽射而
不著地。」此不足言也。若施乞食、若施众僧,何
者为大?施真阿练。喻中玄毛施不得真,喻其
射空。其事虽难,有得有失。箭著地者,喻施众
僧,射毛虽精有失者多,射地虽易未曾失地;
福田地厚故无增减,阿练精粗故有得失。难
提得精,故称第一也。

所以称施罗一坐一食者,此谓头陀一行也。
夫阿练法,或乞食、或坐树下、或闲居独处。
今此一坐一食者,从早起至日中,若檀越施
食,不问多少,其于一处坐食而已。若食未饱
坐未移者可得更食,若已起者不得复食。常
一处食而不舍离,故称施罗为第一。

所以言
金毗罗比丘者,常行七家乞食,不得过七。所
以然者,立誓限七故也。乞食时欲福度众
生,专心念道无有贪想,若得好恶不以增减,
随次乞食不择贫富。若一家二家得食时,更
有布施者,足则止、不足便受。若至七家不得
食者,便还所止思惟行道,不念明日当至某
家、不至某家,都无分别之想,故名七家沙门
也。还则静坐敛心在道,故称金毗罗于七家
乞食为第一也。

坚牢比丘者以常居山泽闲静之处为行、难
提比丘常以乞食耐辱为行、金毗罗比丘以
七家乞食为行、施罗以一处食为行,十二头
陀各居一行。浮弥比丘者,守持三衣,不离食
息。或曰造三衣者,以三转法轮故;或云为三
卷四 第 44c 页 T25-0044.png
世;或云为三时故,故设三衣,冬则著重者、夏
则著轻者、春秋著中者。为是三时故,便具三
衣,重者五条、中者为七条、薄者十五条。若大
寒时,重著三衣可以障之。或曰亦为蚊虻蟆
子故设三衣。以是缘故常持不忘,故云第一。

所以称婆差比丘者,本在家时常以家为患,
出家求道常在露坐。若入房室常苦气闭,如
似掩口,是以常求露坐思惟行道,然后身体
调和气息通畅行道无阂。以是因缘,称婆
差露坐第一。

所以称狐疑离越常处树下者,在凡夫地欲
求禅定,处在树下依倚计意以除缚结。馀
比丘亦在树下坐禅,所以不称者,以其不能
一闻而自专思。此比丘一闻佛教,即能履行
专意不舍,六年尽结。前离越者,乐游禅定,行
止不异,乐习事殊,故各称第一。

所以称陀多索比丘乐空者,此比丘入屋解
内空、出屋解外空,内空喻识、外空喻身,入屋
达识空、出屋解身空。已了内外空,诸法亦如
是。此比丘闻说空教戢在心怀,入屋见空即
达身识。馀比丘者,结尽然后达空,空心难获。
贵其先得,故称第一。

所以称尼婆比丘五纳为上者,此比丘观身
秽漏三十六物无可贪贵,厌贱此身故,以贱
物自障。或说曰:夫衣有可亲近者、不可亲近
者。何者可亲近?著恶衣令人羞惭自愧,是
可亲近;著好衣令人自大奇雅,是不可亲
近。弊衣助行,是以著五纳。此比丘善能内外
相况,故称第一。
卷四 第 45a 页 T25-0045.png

所以称优多罗比丘常乐冢间者,此比丘阿
难弟子也。先师得道心自念曰:「此身流转无
处不更,在天上时服御自然,今以舍弃;若
在人中为转轮王,七宝导从,亦复过去;或在
畜生恒食草棘,此亦过去;若在饿鬼融铜为
食、或在地狱刀剑为对,诸此罪形皆以过
去。今得人身,齐此分毕,古今所贵皆是弃
物幻危之形,无一可贪,俱当弃捐。」便止冢
间,复念曰:「正欲在树下山泽,皆生民所贪,唯
有冢间人所不乐。」是以居之。「冢间所乐唯有
鬼耳,兼有狐狼乌鸱之属,今当入慈三昧以
济彼类。」以是故复居冢间。以是因缘,常乐冢
间不处人中,故称第一。

所以称卢醯宁比丘恒坐草蓐第一者,此比
丘常坐草蓐除去爱心。云何除爱?虽复金床
玉机,都无爱著。或复说曰:若有人施妙座
者,亦如施草座无异。爱心既尽,诸结亦尽,便
手执草向草作礼。有人问曰:「何以向草作礼?」
答曰:「我因此草荣饰心尽。得道由之,即是我
师,故向作礼耳。」五百猕猴得生天上,亦以
天文陀罗花散于故尸。由尸生天,故来散华。
夫贵者必以贱为本,以是因缘,称坐草蓐为
第一。

所以称优钳摩比丘不与人语视地而行第一
者,此比丘常患口过,将欲改之,自思惟曰:「正
坐此口,生天人中、三涂地狱啾吟唤呼,因备五道更苦无量。我今当如慕魄太子结誓
不言,四过三殃何由而生?」既便不言,端视而
行。佛奇其能尔,每向诸比丘称美其德。语
卷四 第 45b 页 T25-0045.png
阿难曰:「如此比丘,宜存识录,以率来薄。」以是
因缘称之第一。

所以称一心比丘三昧第一者,此比丘昔曾
习定,研粗至精,今定功既立,行若游尘,坐
而忘想、忘想理足。其喻如何?犹如有人食
百味食,意以饱满更无食想。虽复行步进止,
盖感而后应,白而后动耳。依定立字,故曰
坐起行步入三昧第一也。

所以称昙摩留支好远游第一者,其事有由。
佛在世时,有一长者字昙摩留支,来至佛所
礼讫问讯。佛言:「昙摩留支别来大久,乃能相
见。」有人问佛:「不审何以言别来大久?」世尊答
曰:「汝欲知之耶?」答曰:「欲知。」佛言:「我昔阿僧
祇劫时,世有一佛名曰定光。我时为梵志,
字曰超述。时定光佛方欲入城,我即中路
相逢。见佛光相晖布,即叹曰:『世尊光相明踰
日月;世尊德者乃隆二仪;世尊心者仁过慈
母。』顾惟形影,无以供之。今正是时,福田良美
可以殖根。见地少泥恐污佛足,即解发布泥
上,令佛蹈而过。佛即记曰:『汝勇猛乃尔。却
后阿僧祇劫,汝当作佛字释迦文。』时边亦有
一梵志,却起恚心曰:『此人与畜生无异,乃
蹈他头发上过去也。』从是以来阿僧祇劫常
堕畜生中。复在大海中为魔竭鱼,身长七千
由延。时有五百贾客,乘船入海采宝,值此大
鱼𠹥船,垂欲入口。五百人惶怖各称所事。时
贾客主语众人言:『今世有佛名释迦文,济人
危厄无复是过。我等称名冀蒙得脱。』即便齐
声称唤。鱼闻佛名,本识由存,即自惟曰:『释
卷四 第 45c 页 T25-0045.png
迦文佛已出世间。我身云何故在鱼中?』即还
没水。五百贾客安隐而归。时鱼即半身出沙
坛上,不饮不食经二七日,命终生长者家作
子,字昙摩留支。今方来得与吾相见。是以称
之久远耳。」留支闻此本末,即向海边求故
尸,见海边有大鱼,骨皮肉已尽。便行胁骨上,
思惟言:「此是我故尸。」即以华散故尸上。寻
惟既往,忽然道成。以是因缘,称远游第一
也。

所以称迦渠比丘集众说法第一者,此比丘
音辞朗达、声震遐迩。其闻音声,集众无数,
即为演说法奥美之业:「诸人当知。如来出世
难可值遇,四谛甘露亦难得闻。诸人曼时当
思惟真谛,除去十二牵连之缚,可得涅槃。」此
比丘恒助佛扬化,常以此教未坠于地,以是
因缘称集众说法音声第一也。

所以称婆拘罗寿命极长者,以曩昔曾供
养六万佛,于诸佛所常行慈心,蜎飞蠕动
有形命类恒加慈悯,无有毫釐杀害之想。由
是慈福,今获其报。佛告阿难:「如我今日皮身
清净无过于我,犹如莲华不著泥水,正寿八
十。不如婆拘罗寿百六十者,如来随世欲适
众生,不现其异,故寿八十。婆拘罗者受前宿
世慈心之福,故得年寿加倍之报。」或问:但以慈心便获如此之寿耶?复更有馀乎?曰:有。
昔毗婆尸如来出世,时有十六万八千比丘
游行教化。时有长者居明贞修,禀性良谦不
好饮酒。时岁节会,少相劝勉薄饮少多,辄以
酒势行诣世尊,礼拜问讯讫,便请佛及诸弟
卷四 第 46a 页 T25-0046.png
子:「愿受我九十日请。比丘疾病者皆诣我
家而取医药,所须之物皆来取之。」语讫还家
约敕家内曰:「我已请佛及诸弟子四事供
养,皆当办具。」约敕竟,便睡眠。眠久还觉,其
妇白曰:「君先约敕严办供具,而今默然所以
得尔。」长者惊曰:「我向何所言说耶?」妇曰:「君未
眠时无所说耶?」曰:「我不省有所说。」妇曰:「君先
言:『我已请佛及诸弟子供九十日所须短乏。』
不作是语耶?」长者思惟曰:「酒之误人乃至于
斯。」已尔惭愧便当即请。明日清旦于舍烧香
遥请世尊。有一比丘来索药,长者问曰:「何所
患苦?」答曰:「患头痛。」长者曰:「此必膈上有水
仰攻其头,是以头痛耳。」即施一呵梨勒果。
「但服此药足消此患。」比丘服药病即除愈。缘
是福报,九十一劫未曾病患。生长者家至年
八十,出家学道经八十年,道俗之纪合百六
十。在家时曾捔牛,斯须头痛,寻即除愈。自
尔常无疾患。以是之故,婆拘罗长寿第一。
于百年寿中而加六十者,此人五浊寿命最
为奇特,其喻于臭秽之中而生莲花也。阿难
问婆拘罗:「何以不为人说法耶?为无四辩、为
乏智慧而不说法乎?」答曰:「我于四辩捷疾之
智非为不足,直自乐静不喜愦闹,故不说法
耳。」难曰:婆拘罗长寿者,何以不生三方耶?
答曰:诸佛所以不生者,以其土人难化故。此
土众生利根捷疾,极恶勇猛取道不难,是故
往古诸佛皆生此中。婆拘罗应在此成道,故
不生三方耳。

所以称满愿子说法第一者,有三事得称第
卷四 第 46b 页 T25-0046.png
一:馀比丘亦说法,无有三事可记,故不言第
一。满愿子说法时,先以辩才唱发妙音,使众
座欢喜佥然倾仰,次以苦楚之言责切其心,
使令内腐肃悚兴难遭之想,终以明慧空无
之教,闻者结解使恬智交养。世尊演法初
中竟善,满愿子亦然,三事俱善,自舍如来莫
能先者。身子自誓:「从旦至中,要度一人令至
道迹。」目连比丘亦誓度人,于四向之中课进
一阶然后乃食。其馀比丘皆亦度人,比满愿
子百不当一。满愿子从成道至涅槃,度九万
九千人,于声闻之中度人最多,故称说法第
一也。

所以称优波离持律第一者,昔佛还本国受
父王请,所从比丘虽复心精,无表容貌。时王
欲劝释种豪族子弟出家为比丘侍从世尊,
即宣令诸释:「其有兄弟二人者,皆当一人出
家为道。若不从令者当重罚之。」时有一释种
子名曰面王,释中最长,次应先下发。时佛命
优波离为其剃头,重告曰:「此诸释种憍乐
体软,汝好徐徐轻手与剃。」优波离即轻手。
复太轻不著,时优波离复反刀刃以脊用之。
佛言:「不可。」复用刀腹,亦曰:「不可。」即以刀从顶
上剃,泯然除尽。五百释子皆悉如是。佛命优
波离曰:「善来比丘。」即成沙门。佛即授戒,得
阿罗汉。次授五百释子戒。优波离为上座。以
手摩五百人头,为弟子受戒讫,次当礼优波
离。诸释先素憍豪,不能下屈,加复是己之
子弟,各言:「此是我家仆,何缘礼之?」佛言:「不
尔。法无贵贱,先达为兄、后者为弟。」俛仰不
卷四 第 46c 页 T25-0046.png
已,制意为礼。即时天地大动,诸天于上赞曰:
「善哉善哉!今日诸释降伏贡高,此意难胜
故地为动耳。」当五百释为道时,亦有九万九
千人出家为道。优波离自从佛受戒已来,未
曾犯如毫釐,以是因缘故称第一。但以是更
有馀事耶?祇园精舍北有一比丘,得病经六
年不差。时优波离往问比丘:「何所患苦?若
所须者便道。」曰:「我所须者不可说。」又问曰:「汝
欲须何物?若此无者,当从四方求之。若世间
无者,上天求之。」曰:「我所须者舍卫城中有,以
违佛教故不可说耳。」曰:「但说无苦。」曰:「我唯思酒耳。得五升酒者病便愈。」优波离曰:「且
住。我为汝问佛。」还即问佛:「比丘病,须酒为药。
不审可得饮不?」世尊曰:「我所制法,除病者。」
优波离即还索酒与,病即愈。重与说法,得罗
汉道。佛赞优波离:「汝乃问如来此事,使病比
丘得蒙除差,又使得道。此比丘若不得度
者,后当堕三涂作识无有出期。汝乃为将来
比丘说禁法,使知轻重得济危厄。汝真能持
律,以律藏付汝,勿令漏失。此藏诸藏之中最
在其内,不可示沙弥及以白衣。」以是缘故复
称为第一也。

所以称婆迦利比丘得信解脱者,此比丘久
病著床乃经六年,诸瞻视者皆悉舍去。比丘
自念:「疾病经久,瞻视疲倦,甚可患厌,又复如
来不见垂悯,且当自害以除患苦。」即便索刀,
向刀说曰:「但当杀我,亦当断结耶?」说讫以
刀自刎,正至咽半已得漏尽,比至头断以取
涅槃。于时大地震动乃感波旬。波旬念曰:「此
卷四 第 47a 页 T25-0047.png
何瑞应乃尔震动?」即以天眼观见比丘自残。
「其形神为所趣?」遍观诸天不见其神,复观人
中亦不见之,复观三恶道中亦复不见。时佛
将诸比丘欲耶旬之,见尸火起。此波旬放火
觅比丘神,都不知所在。所以觅者,欲知进
趣,坏令不成。诸比丘便耶旬之。佛叹此比丘
得信解脱。或曰:夫至信者委命自然,尚不执
杖,何以自防况复自害耶?答曰:信所以执
刀者,以刀为慧剑,欲拟断诸结。身即结本,根
辟则支从、身断则结除,是以执刀者不为
妨阂也,执信刀断疑树故。下句云,意无犹
豫。从信解脱至无疑解脱者,即转钝为利也。
以是义故,称信解脱为第一也。
《分别功德论》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