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30a 页
卷二 第 33b 页


《分别功德论》卷第二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弥勒称善者,以其集此六度大法为一分,
此即菩萨藏也。断结者,断诸望见结使也。
成道果,大乘萨云然事也。阿难但云闻不云
见者,岂可不见如来说法也?所以言见为非
者,为将来四部故,不得言见也。设言见者,后
四部众复承阿难言见者则为虚妄也。以是
故但称闻不言见耳。

初说法度阿若拘邻等
五人,摩竭国降三迦叶。释翅即迦毗罗卫。若
不得说经处,但称在舍卫者,以佛在舍卫经
二十五年比,在诸国最久。所以久者,以其国
最妙多诸珍奇,人民炽盛最有义理,祇树精
舍有异神验。当众僧在讲集时,诸猕猴有数
千来,在左右观听寂寞无声,及诸飞鸟普皆
来集。众僧正罢各还所止,揵搥适鸣已复
来集。此由国多仁慈故,异类影附。佛或能
暂行受请、或能神力适化寻还本所,是以但
称舍卫足知其要也。

所以别称祇洹、孤独
二人名者,此二人先亡今在天上,亦集诸天
卷二 第 33c 页 T25-0033.png
说法教化。时心念言:「我等本是众僧檀越,初
不复称我等名字耶?」欲适彼所念故,复别称
二人名耳。云当修一法者,亦非次第说。若
按初成说法,当从波罗奈鹿野苑说四谛为
始,次至摩竭降三迦叶。因称其精舍主名,便
云当修一法者,以其一法之与四法其理味
不异故也。一法亦断结、四法亦断结,俱至涅
槃,殊途同归耳。都结二十一,演为三十六。
数虽盈缩,俱为是结。凡事有百一舒,复为八
万四千,是以一法之与千万,同是至道之径
耳。犹师子杀象之杀兔同是一死耳。以其
理趣不异故,便从一法始。无放逸者,一法之
宗也。或问曰:戒应在前,先当持戒然后念
三尊。或曰:此为新学者,先念三尊,即三自
归,运意在佛法众以次受戒。以是言之,戒应
第四息念后解。

云闲静身苦念者,谓观身三
十六物不净恶露,以自觉悟,可以成道。何以
明之?昔有比丘作阿练若行乞食,逢一长
者女从乞食。比丘女人俱端正,女见比丘便
起欲想,比丘见女亦起欲意,意动手掉,投饭
于钵错注于地。女自怪笑。比丘见女齿白,即
自觉悟曰:「女人口中钝是骨耳。如佛语:『人
身中有三百二十骨,有六百节,七十万脉,九
十万毛孔。一孔入、九孔出,泄漏不净,无一可
贪。』」谛观女身三十六物,惨然毛竖,专自惟察,
即解身空,得须陀洹道。复自念曰:「我因女
见法,则是我善知识。今当报恩。」即复为女说
向所解观身法。女即心开,亦得须陀洹道。以
是言之,身念为胜也。

死念者,念人福尽命
卷二 第 34a 页 T25-0034.png
终时见地狱瑞惊恐失粪。若见饿鬼、若见畜
生,随行所堕,见皆恐怖。意欲舍去,反为对
所牵。若当生人,缘父母会。若受男胎,爱彼女
人;若受女胎,爱彼男子。除其疾难,三事不差,
便得入胎。既受,又认以为己有,七日一变巧
风刻割,至三十八七乃成其形。若生天上,天
乐来迎,不胜喜悦即失小便。此五道瑞各有
所见。此之死应行者,已为明戒深惟无常,
命速若电若云过庭,老病死来无不逝丧。常
念此变以自觉悟,故曰死念也。

前十念,佛自
说,未有问者故不解。后十念,比丘问,佛更为
演说,一一析解。

尊弟子者,谓五百罗汉各
有所便,或智慧第一,或神足、或辩才、或福
德、或守戒、或知足、或说法,各据第一。欲论
先兄而后弟者,以阿若拘邻最长,以须跋为
最小,此佛法阶次之大要。若以聪哲博达为
元首者,此乃是婆罗门法也。

云千二百五十
者,举其常侍从者。或云五百人者,佛受阿
耨达请时,简五百人可者寻从至龙王宫。何
者?此阿耨达泉,非有漏阂形所可周旋也。
阿难出经时集八万四千罗汉,以是言之,数
不可计也。此经今正出百人,第一通四部众,
二百二十各第一。其馀者,岂复可计耶!其人
云:此经本有百事,阿难嘱优多罗。《增一阿
鋡》出,经后十二年,阿难便般涅槃。时诸比
丘各习坐禅,不复诵习,云佛有三业坐禅第
一,遂各废讽诵。经十二年,优多罗比丘复般
涅槃,由是此经失九十事。外国法师徒相传,
以口授相付不听载文。时所传者尽十一事
卷二 第 34b 页 T25-0034.png
而已。自尔相承正有今现文耳。虽然萨婆
多家无序及后十一事,经流浪经久,所遗转
多。所以偏嘱累此弟子增一者,以其人乃从
七佛以来偏综习《增一阿鋡》,前圣亦皆嘱及
此经,是以能仁时转复勤及此比丘。时优多
罗弟子名善觉,从师受诵《增一》,正得十一事,
优多罗便般涅槃。外国今现三藏者,尽善觉
所传,师徒相授于今不替。所以迦叶每谓阿
难为小儿者,故以累世已来父意相加故也。
于时阿难妹为比丘尼,闻迦叶语大用嫌恨:
「阿难者聪明博达,众人所瞻望。而尊谓为小
儿耶?」迦叶谓比丘尼曰:「大妹!阿难有二事
可耻。何所为恨也?正坐阿难劝佛度母人,使
佛法减千年,是一也。阿难有六十弟子,近
日三十比丘还为白衣。佛教度弟子法,若在
家有信来求道者,当试之七日。若外学来求
道者,当试之四月。何以不等也?以外道家
或以恶心欲求长短,是以先试知为至诚。不
然,阿难来便度之,是可耻二。此三十比丘所
以还者,闻阿难于九十六种道中等智第一,
从阿难求度者欲请等智。然阿难不与说等
智,是以不合本心,于是而还。还必诽谤阿
难,谓无等智。度弟子喻若鱼生子千亿万,若
心念者便生,不念者即烂坏。弟子亦如是,若
留心教诏者便成就,不留心者即退还。此岂
非可耻耶!」此比丘尼以恚心向迦叶故,即现
身入地狱。以阿难有此阙故,迦叶谓为小儿
耳。阿难白引往昔为转轮圣王,名曰长寿。
受父大王之遗教,登位治化。将欲出家,复嘱
卷二 第 34c 页 T25-0034.png
太子善观,委以国政。展转相授未曾暂替。
昔以父子相承,今以师徒相绍。昔尚不失有
漏之教,况今当失至真妙法耶。故引自證,明
其必堪受遗典也。

于法当念敬者。上偈中已
判三藏、四阿鋡。长行中复云,一偈中乃可具
三藏诸法,况复增一而不具诸法乎?所以复
有此一段偈说者,以诸天子心中生念:「阿难
不能作偈说法乎?何以复作此谩说耶?」阿难
知诸天子心中所念,语诸天子:「正使八万四
千象所载经皆作偈颂者,我尽能作偈颂。」况
复阿难此少法而不能作耶?欲适诸天意故。
复以偈颂诸法,劝喻诸天及利根众生应
闻偈得解者。法即上章: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法也。言此法能成三乘、
断三恶趣、具诸果实、二世受报。以才有优劣
故,设诱进之。颂云:上者持三藏,其次四阿
含,或能受律藏,即是如来宝。所以云宝者,喻
若王有宝藏不使外人知,唯有内臣与王同
心者乃使典掌耳。戒律亦如是,若能持二
百五十及与五百事者乃授其人,不可使外
部清信士女所可瞻玩,故喻王宝也。设力不
及二藏,但持阿毗昙者,便可降伏外道,九十
六径靡不归宗。何者?此无比妙慧,能决上微
滞,使豁尔齐直。虽复五通住劫,未免四驶
之所制,是故外学莫敢窥𨵦。阿难唱此十偈
之妙劝者,正为此三万天人也。

昔佛始成道,
在波罗奈鹿野苑中,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
四谛法轮者,佛言:「拘邻!当知苦谛、苦习谛、
苦尽谛、苦出要谛。」直说此四谛,拘邻滞有来
卷二 第 35a 页 T25-0035.png
久,闻说智慧意犹不悟,便为说空:「拘邻!当
知四慧所滞,一切皆空亦复无常。喻若幻化,
非真非有。」拘邻即解,得见道迹。四人未解,如
来复观心本,二人病在想著更乐,思忆在家
五欲自恣,恋著不舍。应病投药,便说无想
三昧:「卿所想者皆归灭尽,故为驰心放在
所乐也?」所想即解,二复得道迹。馀二人心常
愿生梵天于梵作王,所滞不释复以为累。如
来见心所在,复为说无愿:「汝所愿求梵天王
者,不能出要,皆归磨灭,无常存者。可舍所求,
出要为先。」即复得解,成于道迹。五人所滞各
异,所解不同。所谓三转四谛者,空无相愿
中皆有四谛。谛即观也,定则止也。止观双
行,共治阴、持、入中痴爱病也。

十二者,破十二
因缘也。昔佛在世时,为四部说法,或说四
谛、或说六度,随前众生所应闻者各为敷演,
无有常量。或有国王、长者、梵志、居士,或请供
养、或来请问。诸可所说者,阿离问曰:「云何名
之?当言闻耶?当言见耶?」佛告阿难:「后在将
来四部说法时,当言闻,不得言见。若言见者
则为虚妄。何以故?闻已过去,见者现在。如
过去七佛正可言闻,不得言见也。汝于将来
亦复如是。」故曰闻如是也。

我所以慇勤嘱累
阿难者,过去诸佛虽有侍者,无如阿难知
佛意趣,曩昔已曾供养二十亿佛常为侍
者不求尽漏,常愿得等智知佛意趣。以是
故今获其报,睹目达意不失宜则。

诸佛之
中勇猛精进无过释迦文者,兄弟之中弥勒
应在前,今反在后。何者?昔三十劫前,时有三
卷二 第 35b 页 T25-0035.png
菩萨共在山上游行。时见有饿虎欲食其子。
一人念曰:「此虎既为畜生,复食其子,死有
痛苦,母复不慈。我今身者,四大合成会当归
死,便当以身救彼子命。」二人不肯,方欲诣
市买肉用代子命。一人思惟曰:「若此往返,子
命不全。且当投身于山下,济其子命耳。」即从
山上投身来下,趣彼虎口。身则安隐,虎不敢
食。所以尔者,夫入慈三昧者,物莫能害也。故
以竹自刺,使虎得食。曰是勇猛,即超九劫,今
在弥勒前。以是言之,道无前后,意决为先。是
故我今成佛,故以遗典委付阿难。汝于当来
称闻如是。

何以复言一时也。为是日月数?
为是人名耶?答:亦是时节数,亦是在人名。或
曰复有二名,或刹帝利、或婆罗门。复有二
名,或长者种、或居士种。或在天上、或在人
间。如是诸或,非是一处,故曰一时也。

婆伽婆
者,世尊之称也。结使都尽,无能过者,故称为
尊。三界诸天皆来师仰,八部鬼神亦所宗
敬,故称世尊。能降伏魔,即复是尊。如是所称
不可计量,故号世尊也。

祇树给孤独园。祇陀
太子者,波斯匿王之嫡子也。有园田八十顷,
地平木茂,多诸禽兽日来相集。祇心存佛,常
欲上佛作精舍。未周之顷,须达长者复来请
买。祇少与长者亲善,每喜调戏,戏言许可。须
达得决,意甚欣悦,顾谓侍者:「速严驾象载金
布地。」即负金出随集布地,须臾满四十顷。祇
曰:「止止。我戏言相可,不须复布。」须达即与
太子共至王所,启白此意。王曰:「法无二言。许
决已定,理无容悔。」祇曰:「吾取树分,卿便取
卷二 第 35c 页 T25-0035.png
地。」二人会可共立精舍,有七十二讲堂、千二
百五十房舍。其中平正果木丰茂,流泉浴池
寒温调适,四望清显冬夏不改。严治都讫共
请世尊,世尊即与千二百五十比丘游止其
中,檀越供养四事无乏。阿难邠坻,以是国
臣故高让在先,是故诸经每称祇为首。以
功德相连故名,亦不得相离故,常合以为称
耳。

佛告诸比丘者。何以不告清信士女,但告比
丘者,于四部众比丘为元首;又复是破恶之
主,以无漏法断诸有漏,以是故先告。比丘亦
名沙门。沙门者,心得休息,息移有欲寂然无
著。亦名除馑,世人饥馑于色欲,比丘者除
此爱馑之饥想。世尊说法,比丘能受,断除生
死至涅槃门,是故告比丘耳。

当修行一法
者,谓念佛也。念佛何等事?佛身金刚无有诸
漏,若行时足离地四寸,千辐相文迹现于
地。足下诸虫蚁七日安隐,若其命终者皆得
生天上。昔有一恶比丘,本是外道,欲假服
诽谤。逐如来行,多杀飞虫著佛迹处,言蹈虫
杀也。然虫虽死,遇佛迹处寻还得活。若入城
邑足蹈门阈,天地大动,百种音乐不鼓自鸣,
诸聋盲瘖哑癃残百疾自然除愈。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其有睹者随行得度。功德所济不
可称计,慧明所照岂可訾哉。佛者诸法之主,
总会万行以载运为先。所谓念佛,其义如
此。

念法云何?法者谓无漏法、无欲法、道法、无
为法也;从欲至无欲也。佛者诸法之主,法
者结使之主。或问曰,法为在先?佛为在先?
卷二 第 36a 页 T25-0036.png
答:法在先。何以知之?经曰?法出诸佛、法生
佛道。以是言之,法为在先。又曰:若然者,何
以不先念法,而先念佛耶?答曰:法虽微妙,无
能知者。犹若地中伏藏珍宝无处不有,而人
贫困乏于资用。有神通人指示处所,得以自
供济于穷乏。或问曰:宝为胜耶?人为胜耶?曰:
人胜也。何以言胜?伏藏虽多,非神通不睹;由
人得资生,岂宝藏自贵于地中耶?法亦如是,
理虽玄妙,非如来不辩、非世尊不畅、是以
念佛在先,以法为次。

云何念僧?僧者谓四
双八辈十二贤士,舍世贪诤、开福导首,天人
路通莫不由之,则是众生良祐福田也。何以
明众僧为良福田也?昔有薄福比丘名梵摩
达,在千二百五十众中,令众僧不得食。莫
知谁咎,佛便分为二部。在一部中,复令一
部不得食。复分此一部为半,令从其半,复令
此半不得食。如是展转分半,乃至二人,亦
不得食。遂至独身,乃知无福。所在行食,次至
在钵,自然消化。佛悯其厄,自手授食在于钵
中,神力所制不复化去。佛欲令现身得福故,
令二灭尽比丘在左右,以食施此二灭尽比
丘。凡灭尽三昧,皆即时得福。次复令入慈
三昧比丘在左右,次以二悲,次以二喜,次以
二护,各各遍代令终四等。时波斯匿王闻
此比丘薄福,佛悯与食。「我今亦当为其设福。」
即遣使人𥹁米。时有一乌飞来衔一粒米去,
使人呵曰:「王为梵摩达设福,汝何以持去耶?」
乌即持还本处。所以尔者,此比丘以蒙众僧
福力,是以鸟兽所不能侵害也。用是證故,知
卷二 第 36b 页 T25-0036.png
众僧为良福田也。既已自度,复能度人至三
乘道,念众之法其义如此。

次念戒者,其义云何?从五戒、十戒、二百五十
至五百戒,皆以禁制身口捡诸邪非,敛御
六情断诸欲念,中表清净乃应戒性。昔有
二比丘共至佛所,路经广泽顿乏浆水。时
有小池汪水,众虫满中。一比丘深思禁律,以
无犯为首:「若饮此水,杀生甚多。我宁全戒殒
命,没无以恨。」于是命终即生天上。一比丘自
念:「宜当饮水全命,可至佛所。焉知死后当
生何趣?」即饮虫水,害虫大多。虽得见佛,去
教甚远,啼泣向佛自云:「同伴命终。」佛指上天
曰:「汝识此天不?此是汝伴。以全戒功即生天
上,今来在此。卿虽见我,去我大远。彼虽丧
命,常在我所。卿今来见我者,正可睹我肉
形耳,岂识至真妙戒乎?」以是言之,持戒不
犯,所愿者得。十念中戒在前,六度言之施在
前。所以前却不等者,十念戒者声闻家戒也,
弟子法以捡身为先,是以在前。大士法以惠
施为重。何者?夫大士者,生天人中心存济
益,济益之要非施不救。夫众生存命者以衣
食为先,故以财施先救其形,然后以法摄御
其神,故大士以施为先。夫戒有二:有俗戒、
有道戒。五戒、十善为俗戒,三三昧为道戒。二
百五十戒至五百戒亦是俗戒,四谛妙慧为
道戒也。但行安戒不出三界,以慧御戒使成
无漏乃合道戒。声闻家戒,喻若膝上花,动则
解散。大士戒者,喻若头插花,行止不动。何
者?小乘捡形,动则越仪。大士领心,不拘外轨
卷二 第 36c 页 T25-0036.png
也。大小范异故,以形心为殊,内外虽殊,俱
至涅槃,故曰念戒也。

念施所以得至涅槃者,
以施有财施、法施也。因财施得达法施,成檀
度无极故,得至涅槃也。

念天者,欲界、色界
至无色界天也。天有二种:有受福天、有道德
天。欲界诸须陀洹天,永离三恶趣,进升道
堂。色界空界八净居天,增修止观,进成无
漏,即彼涅槃不还世间。凡夫天者,十善四
禅四空,于彼受福,福尽还堕,流转不已。所谓
念天者,念彼诸得道者,专心效彼慕其所
行,意不驰散亦至涅槃,故曰念天也。

念休息者,谓心意想息,五欲不起寂然永定,
故云息也。凡息亦有二种:外道梵志敛形求
福,亦云息也;沙门四果众结永消,乃是真息。
何以知其然?昔有比丘名曰须罗陀,至舍
卫城周行教化。时舍卫城西鸯掘魔可杀人
处,其地平博多诸树木。时有一梵志在树下
坐禅,不食五谷但食果蓏,若无果便啖草菜
以续精气。身著树叶衣,形体羸瘦,裁自支拄。
时须罗陀行过逢见,谓是道士,坐禅试观其
心知为定不?见其心本乃求作此国王。念曰:
「此乃是大贼耶?」正欲舍去,恐后堕罪;正欲教
化,必不随我语。「当设方便度此人耳。」即便
就一树下坐禅,相去不远,乃经七日不动不
摇。过七日后起至梵志前,弹指觉曰:「同伴!体
中何如也?」梵志良久徐乃举头答曰:「贫俭无
以相遗,如何?」比丘又曰:「我今当遗君一物。」
即化作一鸡。「君可杀此鸡啖。」梵志惊曰:「我尚
不杀虮虱,况当杀鸡耶?」比丘曰:「汝本心乃欲
卷二 第 37a 页 T25-0037.png
杀无数人,可杀此鸡何足言。」梵志复曰:「我
云何杀无数人耶?」比丘曰:「汝本在此坐禅时,
乃欲求作此国王。王者治化,日可杀几人,而
言不杀也。此鸡即是汝心中识。鸡乃可得无
为大道,何用国王为?」即便思惟:「此比丘乃
知我心中所念。必是圣人耶!当从其教。」重为
说法,即得道迹。此梵志身形虽静,心不休息
也。自得杀识鸡已,乃可名为休息耳。故后
解曰:心意想息也。

念身者,观身三十六
物恶露不净,谛念不乱,亦得涅槃。何以知之?
昔有比丘作阿练若,常行乞食,于江水边食,
食讫澡钵。时上流岸边冢间有新死女人,风
吹头发忽然堕钵中。比丘手执此发,谛视之,
甚妙好,心口独语:「若是马尾,此复太细。若
是男子发,复太软细。若系不解者,必是女
人发。」即便系之不解。便生想念:「此发如是,人
必妙好,面如桃花色、眼如明珠、鼻如截筒、口
如含丹、眉如蚰蜓。」作是分别已便起欲心,顺
水寻求,想见颜色。追求不已,见一女人狐狼
已啖其半,身形臭烂其发犹存,执发比之长
短相似,向者欲想释然自解。复重观之分别
惟察:「此人生时形容严好,今者坏败令人得
见。我向所起想者,但欲贪身爱欲,故而生斯
念耳。彼身如是,我复何异。谛计我身四大
合成,福尽缘离自然解散。」睹变心悟,即达
道迹。以是言之,念身者获沙门果也。

念死
者,行人念:「命逝不停,诸根散坏如腐败木,命
根断绝。」当念非常以自觉悟。昔有比丘名婆
吉梨,坐禅行道经历年岁而有漏不除,自患
卷二 第 37b 页 T25-0037.png
己身以为大累。每思自害:「人所以不得至道
者,正坐此身缠绵流转何时可息?」即以手执
刀将欲自刎,复重思惟:「世尊有教诫,诸弟子
不得自残。虽尔,我今欲求涅槃。涅槃中无身,
是故先除身取无为。」正尔便举刀自刎,头亦
堕心亦彻,即得阿罗汉。佛知已得道,敕诸
比丘阇维其尸。是故念死亦得涅槃也。

前十
念佛总说,为利根众生。后更说者,为钝根
众生析解其义也。名誉者,后得转轮圣王。得
大果报者,后得天帝释。诸善普至者,后获梵
天报。得甘露味者,后得辟支佛。至无为处者,
后获阿罗汉果。上说十念无此五句,今所以
益诸报者,欲明念佛之义其理深妙。佛说:
诸弟子般涅槃,皆以宿缘偿对因取涅槃。目
连被打、身子下肠,如是五百弟子,各以宿
缘取灭度。唯有阿难最善取涅槃。阿难将欲涅槃时,先现光瑞。有梵志从阿难学算术,
见阿难颜色发明,告阿阇世王曰:「阿难颜色
异常,将欲取涅槃耶?」王即遣人追寻阿难。阿
难已将五百弟子至中路恒水岸上,上船欲
度。适至水半,王以至岸。毗舍离承阿难来,
亦遣五百童子迎。欲适二国意故,以神力制
船令住中流。时度弟子:一名摩禅提、二名摩
呻提。告摩禅提:「汝至羯宾兴显佛法。彼土未
有佛法,好令流布。」告摩呻提曰:「汝至师子
渚国兴隆佛法。」嘱累讫作十八变,出火烧
身,中分舍利,令二家各得供养。此由念佛之
力,故得自在也。
《分别功德论》卷第二
卷二 第 37c 页 T25-003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