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五 书五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a 页 WYG0193-041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五
              钱塘程川撰
 书五
虞书三

自后克艰厥后至四夷来王只是一时说话后面则不
 可知
 (辅广录大禹谟)
儆戒无虞至从己之欲圣贤言语自有个血脉贯在里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b 页 WYG0193-0413d.png
 如此一段他先说儆戒无虞盖制治未乱保邦未危
 自其未有可虞之时必儆必戒能如此则不至失法
 度游于逸淫于乐矣若无个儆戒底心欲不至于失
 法度不游逸不淫乐不可得也既能如此然后可以
 知得贤者邪者正者谋可疑者无可疑者若是自家
 身心颠倒便会以不贤为贤以邪为正所当疑者亦
 不知矣何以任之去之勿成之哉盖此三句便是从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2a 页 WYG0193-0414a.png
 上面有三句了方会恁地又如此然后能罔违道以
 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已之欲盖于贤否邪正
 疑审有所未明则何者为道何者为非道何者是百
 姓所欲何者非百姓之所欲哉
 (林夔孙录大禹谟)
当无虞时须是儆戒所儆戒者何罔失法度罔游于逸
 罔淫于乐人当无虞时易至于失法度游逸淫乐故
 当戒其如此既知戒此则当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
 谋勿成如此方能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2b 页 WYG0193-0414b.png
 以从已之欲
 (黄义刚录大禹谟)
问水火金木土谷惟脩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正德是正
 民之德否曰固是水如堤防灌溉金如五兵田器火
 如出火内火禁焚莱之类木如斧斤以时之类良久
 云古人设官掌此六府盖为民惜此物不使之妄用
 非如今世之民用财无节也戒之用休言戒谕以休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3a 页 WYG0193-0414c.png
 美之事劝之以九歌感动之意但不知所谓九歌者
 如何周官有九德之歌大抵禹只说纲目其详不可
 考矣
 (万人杰录大禹谟)
地平天成是包得下面六府三事在
 (黄义刚录大禹谟)
刘潜夫问六府三事林少颖云六府本乎天三事行乎
 人吴才老说上是施下是功未知孰是曰林说是又
 问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并九歌曰正是匡之直之辅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3b 页 WYG0193-0414d.png
 之翼之之意九歌只是九功之叙可歌想那时田野
 自有此歌今不可得见
 (叶贺孙录大禹谟)
念兹在兹释兹在兹用舍皆在于此人名言兹在兹允
 出兹在兹语默皆在此人名言则名言之允出则诚
 实之所发见者也
 (万人杰录大禹谟)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4a 页 WYG0193-0415a.png
法家者流往往常患其过于惨刻今之士大夫耻为法
 官更相循袭以宽大为事于法之当死者反求以生
 之殊不知明于五刑以弼五教虽舜亦不免教之不
 从刑以督之惩一人而天下人知所劝戒所谓辟以
 止辟虽曰杀之而仁爱之实已行乎中今非法以求
 其生则人无所惩惧陷于法者愈众虽曰仁之适以
 害之
 (杨道夫录大禹谟)
圣人亦不曾徒用刑政到德礼既行天下既治亦不曾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4b 页 WYG0193-0415b.png
 不用刑政故书说刑期于无刑只是存心期于无而
 刑初非可废又曰钦哉惟刑之恤哉只是说恤刑
 (叶贺孙录大禹谟)
罪疑惟轻岂有不疑而强欲轻之之理乎王季海当国
 好出人死罪以积阴德至于奴与佃客杀主亦不至
 死
 (万人杰录大禹谟)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5a 页 WYG0193-0415c.png
 中
 (甘节录大禹谟)
人心是知觉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底未是不
 好只是危若便说做人欲则属恶了何用说危道心
 是知觉义理底惟微是微妙亦是微隐惟精是要别
 得不杂惟一是要守得不离惟精惟一所以能允执
 厥中
 (杨至录字至之泉川人癸丑甲寅所闻先生六十四岁六十五岁饶录二十八卷饶后录二十五卷中)
 (大禹谟)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5b 页 WYG0193-0415d.png
问微是微妙难体危是危动难安否曰不止是危动难
 安大凡徇人欲自是危险其心忽然在此忽然在彼
 又忽然在四方万里之外庄子所谓其热焦火其寒
 凝冰凡苟免者皆幸也动不动便是堕坑落堑危孰
 甚焉文蔚曰徐子融尝有一诗末句云精一危微共
 一心文蔚答之曰固知妙旨存精一须别人心与道
 心曰他底未是但只是答他底亦慢下一句救得少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6a 页 WYG0193-0416a.png
 紧当云须知妙旨存精一正为人心与道心又问精
 一曰精是精别此二者一是守之固如颜子择中庸
 处便是精得一善拳拳服膺弗失处便是一伊川云
 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允执厥中所以行之此语甚好
 (陈文蔚录大禹谟)
符舜功问学者当先防人欲正如未上船先作下水计
 不如只于天理上做工夫人欲自消曰尧舜说便不
 如此只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渠只于两者交界处
 理会尧舜时未有文字其相授受口诀只如此方伯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6b 页 WYG0193-0416b.png
 谟云人心道心伊川说天理人欲便是曰固是但此
 不是有两物如两个石头样相挨相打只是一人之
 心合道理底是天理徇情欲底是人欲正当于其分
 举处理会五峰云天理人欲同行异情说得最好及
 至理会了精底一底只是一个人又曰执中是无执
 之执如云以尧舜之道要汤何曾要来
 (滕璘录大禹谟)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7a 页 WYG0193-0416c.png
舜功问人多要去人欲不若于天理上理会理会得天
 理人欲自退曰尧舜说不如此天理人欲是交界处
 不是两个人心不成都流只是占得多道心不成十
 全亦是占得多须是在天理则存天理在人欲则去
 人欲尝爱五峰云天理人欲同行而异情此语甚好
 舜功云陆子静说人心混混未别曰此说亦不妨大
 抵人心道心只是交界不是两个物观下文惟精惟
 一可见德粹问既曰精一何必云执中曰允字有道
 理惟精一则信乎其能执中也因举子静说话多反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7b 页 WYG0193-0416d.png
 伊川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解云惟其深喻是
 以笃好渠却云好而后喻此语亦无害终不如伊川
 通考云伊川云敬则无已可克曰孔门只有个颜子
 孔子且使之克己如何便会不克此语意味长
 (郑可学录大禹谟)
问曾看无垢文字否某说亦曾看问如何某说如他说
 动心忍性学者当惊惕其心抑遏其性如说惟精惟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8a 页 WYG0193-0417a.png
 一精者深入而不已一者专致而不二曰深入之说
 却未是深入从何处去公且说人心道心如何某说
 道心者喜怒哀乐未发之时所谓寂然不动者也人
 心者喜怒哀乐已发之时所谓感而遂通者也人当
 精审专一无过不及则中矣曰恁地则人心道心不
 明白人心者人欲也危者危殆也道心者天理也微
 者精微也物物上有个天理人欲因指书几云如墨
 上亦有个天理人欲砚上也有个天理人欲分明与
 他劈做两片自然分晓尧舜禹所传心法只此四句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8b 页 WYG0193-0417b.png
 (窦从周录字文卿丹阳人丙午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七岁池录十四卷中)
 (大禹谟)
林恭甫说允执厥中未明先生曰中只是个恰好底道
 理允信也是真个执得尧当时告舜时只说这一句
 后来舜告禹又添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三句是舜说得又较仔细这三句是允执厥中以前
 事是舜教禹做工夫处说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须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9a 页 WYG0193-0417c.png
 戒谨恐惧精去拣择若拣得不精又便只是人心大
 槩这两句只是个公与私只是一个天理一个人欲
 那惟精便是要拣教精惟一便是要常守得恁地今
 人固有其初拣得精后来被物欲引从人心去所以
 贵于惟一这惟精惟一便是舜教禹做工夫处它当
 时传一个大物事与它更无它说只有这四句且如
 仁者先难而后获那先难便是道心后获便是人心
 又如未有仁而遗其亲未有义而后其君说仁义时
 那不遗亲而后君自在里面了若是先去计较那不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9b 页 WYG0193-0417d.png
 遗亲不后君便是人心便不是天理之公义刚问惟
 精惟一也是就心上说否曰也便是就事说不成是
 心里如此临事又别是个道理有这个心便有这个
 事因有这个事后方生这个心那有一事不是心里
 做出来底如口说话便是心里要说如紾兄之臂你
 心里若思量道不是时定是不肯为
 (黄义刚录大禹谟)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0a 页 WYG0193-0418a.png
窦初见先生先生问前此所见如何对以欲察见私心
 云云因举张无垢人心道心解云精者深入而不己
 一者专志而无二亦是有力曰人心道心且要分别
 得界限分明彼所谓深入者若不察见将入从何处
 去窦曰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未发者道心也曰
 然则已发者不谓之道心乎窦曰了翁言人心即道
 心道心即人心曰然则人心何以谓之危道心何以
 谓之微窦曰未发隐于内故微发不中节故危是以
 圣人欲其精一求合夫中曰不然程子曰人心人欲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0b 页 WYG0193-0418b.png
 也道心天理也(此处举语录前段)所谓人心者是气血和合
 做成(先生以手指身)嗜欲之类皆从此出故危道心是本来
 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圣人以此二者对待而言正
 欲其察之精而守之一也察之精则两个界限分明
 专一守着一个道心不令人欲得以干犯譬如一物
 判作两片便知得一个好一个恶尧舜所以授受之
 妙不过如此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1a 页 WYG0193-0418c.png
 欲也未便是不好谓之危者危险欲堕未堕之间若
 无道心以御之则一向入于邪恶又不止于危也又
 问圣人亦有人心不知亦危否曰圣人全是道心主
 宰故其人心自是不危若只是人心也危故曰惟圣
 罔念作狂又问此圣字寻常只作通明字看说得轻
 曰毕竟是圣而罔念便狂
 (董铢录大禹谟)
 (录中谓之危者云云李方子录云危者欲陷而未陷之辞子静说得是录中圣人全是道心主宰句潘时)
 (举录云圣人纯是道心)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1b 页 WYG0193-0418d.png
道心人心之理
 (甘节录大禹谟)
人心如卒徒道心如将
 (章伯羽录大禹谟)
自人心而收之则是道心自道心而放之便是人心惟
 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近之
 (杨骧录字子昂建宁人己酉甲寅所闻先生六十岁六十一岁六十二岁六十三岁六十四岁六十五岁)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2a 页 WYG0193-0419a.png
 (饶录十三卷十四卷中)
 (大禹谟)
问人心道心曰饮食人心也非其道非其义万钟不取
 道心也若是道心为主则人心听命于道心耳
 (林夔孙录大禹谟)
饥欲食渴欲饮者人心也得饮食之正者道心也须是
 一心只在道上少间那人心自降伏得不见了人心
 与道心为一恰似无了那人心相似只是要得道心
 纯一道心都发见在那人心上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2b 页 WYG0193-0419b.png
 (不知何氏录大禹谟)
吕德明问人心道心曰且如人知饥渴寒煖此人心也
 恻隐羞恶道心也只是一个心却有两样须将道心
 去用那人心方得且如人知饥之可食而不知当食
 与不当食知寒之欲衣而不知当衣与不当衣此其
 所以危也
 (黄义刚录大禹谟)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3a 页 WYG0193-0419c.png
 (章伯羽录大禹谟)
问人心道心曰如喜怒人心也然无故而喜喜至于过
 而不能禁无故而怒怒至于甚而不能遏是皆为人
 心所使也须是喜其所当喜怒其所当怒乃是道心
 问饥食渴饮此人心否曰然须是食其所当食饮其
 所当饮乃不失所谓道心若饮盗泉之水食嗟来之
 食则人心胜而道心亡矣问人心可以无否曰如何
 无得但以道心为主而人心每听命焉耳
 (沈僩录大禹谟)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3b 页 WYG0193-0419d.png
林武子问道心是先得人心是形气所有但地步较阔
 道心却在形气中所以人心易得陷了道心也是如
 此否曰天下之物精细底便难见粗底便易见饥渴
 寒煖是至粗底虽至愚之人亦知得若以较细者言
 之如利害则禽兽已有不能知者若是义理则愈是
 难知这只有些子不多所以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者几希言所争也不多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4a 页 WYG0193-0420a.png
 (林夔孙录大禹谟)
既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又曰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
 勿庸
 (甘节录大禹谟)
精是识别得人心道心一是常守得定允执只是个真
 知
 (杨道夫录大禹谟)
汉卿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段曰凡事有一半是一
 半不是须要精辨其是非惟一者既辨得是非却要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4b 页 WYG0193-0420b.png
 守得彻头彻尾惟其如此故于应事接物之际头头
 捉著中惟精是致知惟一是力行不可偏废
 (李杞录字良仲平江人甲寅所闻先生六十五岁饶后录二十一卷中)
 (大禹谟)
问精一执中之说曰惟精是精察分明惟一是行处不
 杂执中是执守不失
 (余大雅录大禹谟)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5a 页 WYG0193-0420c.png
惟精惟一舜告禹所以且说行不似学者而今当理会
 精也
 (杨方录字子直汀州人庚寅所闻先生四十一岁饶后录一卷中)
 (大禹谟)
问惟精惟一曰人心直是危道心直是微且说道心微
 妙有甚准则直是要择之精直是要守之一
 (林赐录字闻一乙卯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六岁饶录卅二卷中)
 (大禹谟)
因论惟精惟一曰虚明安静乃能精粹而不杂诚笃雄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5b 页 WYG0193-0420d.png
 固乃能纯一而无间
 (沈僩录大禹谟)
问允执厥中曰书传所载多是说无过不及之中只如
 中庸之中亦只说无过不及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
 之中一处却说得重也
 (万人杰录大禹谟)
问尧舜禹大圣人也允执厥中执字似亦大段吃力如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6a 页 WYG0193-0421a.png
 何曰圣人固不思不勉然使圣人自有不思不勉之
 意则罔念而作狂矣经言此类非一更细思之
 (万人杰录大禹谟)
舞干羽之事想只是置三苗于度外而示以閒暇之意
 (辅广录大禹谟)
问允迪厥德谟明弼谐说者云是形容皋陶之德或以
 为是皋陶之言曰下文说谨厥身脩思永是允迪厥
 德意庶明励翼是谟明弼谐意恐不是形容皋陶底
 语问然则此三句是就人君身上说否曰是就人主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6b 页 WYG0193-0421b.png
 身上说谟是人主谋谟弼是人臣辅翼与之和合如
 同寅协恭之意
 (董铢录皋陶谟)
庶明励翼庶明是众贤样言赖众明者勉励辅翼
 (黄义刚录皋陶谟)
问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曰此亦难晓若且据文
 势解之当云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言其人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7a 页 WYG0193-0421c.png
 之有德当以事实言之古注谓必言其所行某事某
 事以为验是也
 (万人杰录皋陶谟)
皋陶九德只是好底气质然须两件凑合将来方成一
 德凡十八种
 (吴必大录皋陶谟)
九德分得细密
 (李闳祖录皋陶谟)
或问圣贤教人如克己复礼等语多只是教人克去私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7b 页 WYG0193-0421d.png
 欲不见有教人变化气质处如何曰宽而栗柔而立
 刚而无虐这便是教人变化气质处又曰有人生下
 来便自少物欲者看来私欲是气质中一事
 (黄义刚录皋陶谟)
简而廉廉者隅也简者混而不分明也论语集注廉谓
 棱角峭厉与此混而不分明相发
 (吴寿昌录字大年邵武人丙午同子浩录先生五十三岁饶录四十三卷中)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8a 页 WYG0193-0422a.png
 (皋陶谟)
天工人其代之天秩天叙天命天讨既曰天便自有许
 多般在其中天人一理只有一个分不同
 (杨方录皋陶谟)
因其生而第之以其所当处者谓之叙因其叙而与之
 以其所当得者谓之秩天叙便是自然底次序君便
 教他居君之位臣便教他居臣之位父便教他居父
 之位子便教他居子之位秩便是那天叙里面物事
 如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庶人祭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8b 页 WYG0193-0422b.png
 其先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皆是有这个叙便是他
 这个自然之秩
 (黄义刚录皋陶谟)
要五礼有庸五典五惇须是同寅协恭和衷要五服五
 章五刑五用须是政事懋哉懋哉
 (黄义刚录皋陶谟)
同寅协恭是言君臣政事懋哉懋哉即指上文五礼五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9a 页 WYG0193-0422c.png
问益稷篇禹与皋陶只管自叙其功是如何曰不知是
 怎生地那夔前面且做是脱简后面却又有一段那
 禹前面时只是说他无可言但予思日孜孜皋陶问
 他如何他便说也要恁地孜孜却不知后面一段是
 怎生地良久云他上面也是说那丹朱后故恁地说
 丹朱缘如此故不得为天子我如此勤苦故有功以
 此相戒其君教莫如丹朱而如我便是古人直不似
 今人便要瞻前顾后
 (黄义刚录益稷)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19b 页 WYG0193-0422d.png
张元德问惟几惟康其弼直东莱解几作动康作静如
 何曰理会不得伯恭说经多巧良久云恐难如此说
 问元德寻常看予克厥宅心作存其心否曰然曰若
 说三有俊心三有宅心曰三有宅三有俊则又当如
 何此等处皆理会不得解得这一处碍了那一处若
 逐处自立说解之何书不可通良久云宅者恐是所
 居之位是已用之贤俊者是未用之贤也元德问予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20a 页 WYG0193-0423a.png
 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曰亦
 不可晓汉书在治忽作七始咏七始如七均之类又
 如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一
 段上文说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
 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皆不可晓如命龙之辞
 亦曰朕塈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
 纳朕命惟允皆言谗说此须是当时有此制度今不
 能知又不当杜撰胡说只得置之元德谓侯以明之
 挞以记之乃是赏罚曰既是赏罚当别有施设如何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20b 页 WYG0193-0423b.png
 只靠射岂有无状之人才射得中便为好人乎元德
 问五言东莱释作君臣民事物之言曰君臣民事物
 是五声所属如宫乱则荒其君骄宫属君最大羽属
 物最小此是论声若商放缓便似宫声寻常琴家最
 取广陵操以某观之其声最不和平有臣陵其君之
 意出纳五言却恐是审乐知政之类如此作五言说
 亦颇通又云纳言之官如汉侍中今给事中朝廷诰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21a 页 WYG0193-0423c.png
止守也惟几当审万事之几惟康求个安稳处弼直以
 直道辅之应之非惟人应之天亦应之
 (甘节录益稷)
义刚点尚书作会作一句先生曰公点得是
 (黄义刚录益稷)
明庶以功恐庶字误只是试字
 (辅广录益稷)
苗顽弗即工此是禹治水时调役他国人夫不动也后
 方征之既格而服则治其前日之罪而窜之窜之而
卷四十五 书五 第 21b 页 WYG0193-0423d.png
 后分北之今说者谓苗既格而又叛恐无此事又曰
 三苗想只是如今之溪洞相似溪洞有数种一种谓
 之媌未必非三苗之后也史中说三苗之国左洞庭
 右彭蠡在今湖北江西之界其地亦甚阔矣
 (辅广录益稷)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五